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選自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協會《兩大電網牽頭組建:成立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
7月3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主辦的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啟動會在京召開。會議以“凝聚智慧力量 共謀儲能新篇”為主題,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副局長王曉亮,科學技術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司副司長秦浩源,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國平,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小辰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有關部委、高校、科研院所等與會嘉賓、院士專家深入交流。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權威之聲
7月3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主辦的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啟動會在京召開。會議以“凝聚智慧力量 共謀儲能新篇”為主題,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副局長王曉亮,科學技術部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司副司長秦浩源,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國平,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小辰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有關部委、高校、科研院所等與會嘉賓、院士專家深入交流。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攜手多家單位
共同推動我國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
為加快推進重大任務攻關、提升協同創新水平,國務院國資委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啟動了新一輪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組建工作。
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共同牽頭組建,成員單位包括33家中央企業和104家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團組織。
該聯合體將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推動產學研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著力解決制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系列“痛點”“堵點”“短板”問題,推動新型儲能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郭劍波、饒宏、劉吉臻、孫逢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趙天壽等7名院士出席啟動會,共34名院士、專家受聘成為創新聯合體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將對創新聯合體攻關方向、技術路線和難題提供咨詢意見。
據悉,該聯合體當前已布局57項重點攻關任務,圍繞“高安全、低成本化學儲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多場景應用實證”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業開展攻關,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一批標志性產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臺,跟蹤調整前沿性和顛覆性攻關任務布局,有力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建設。
下一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將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建立聯合攻關團隊、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合資公司,搭建中試驗證平臺,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流創新生態,攻關一批新型儲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計劃3年內,將在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領域拓展29個重點示范工程,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的革新發展和持續進步。
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137家成員單位
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共同牽頭組建,成員單位包括多家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團組織。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儲能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新型儲能”,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是落實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實踐,是帶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支撐中央企業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大作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國平表示,國家電網將與南方電網、創新聯合體各成員單位一道,以最大力度、最實舉措,成體系、分階段開展重點任務協同攻關,覆蓋新型儲能產業鏈全鏈條、技術全領域、應用全場景,形成共投資源、共擔風險、共有成果、共享收益的產學研用一流創新生態,與聯合體成員伙伴一道,共建、共創、共贏,共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安全高質量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小辰表示,創新聯合體將落實好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探索“共同牽頭”模式下合作體系開放、科研管理協同、資源共用等機制協同性要求,集聚優勢力量,促進產學研用力量相互支撐、高效互動、緊密合作,促進技術攻關與應用在更大范圍、更多場景落地實施,加快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據了解,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當前已布局57項重點攻關任務,圍繞“高安全、低成本化學儲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多場景應用實證”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業開展攻關,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一批標志性產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臺,跟蹤調整前沿性和顛覆性攻關任務布局,有力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建設。
體系化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和成果推廣應用能力
3年內形成一批技術成果
作為促進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的“綠色充電寶”,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截至今年6月,全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容量已超4400萬千瓦。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表示,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的組建,對于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十分必要、非常及時。“作為創新聯合體的成員單位,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好、利用好創新聯合體的平臺優勢,為創新聯合體貢獻創新資源、技術資源、產業資源和服務資源。”
下一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將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建立聯合攻關團隊、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合資公司,搭建中試驗證平臺,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流創新生態,攻關一批新型儲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計劃3年內,將在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領域拓展29個重點示范工程,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的革新發展和持續進步。
織。
該聯合體將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推動產學研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著力解決制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系列“痛點”“堵點”“短板”問題,推動新型儲能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郭劍波、饒宏、劉吉臻、孫逢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趙天壽等7名院士出席啟動會,共34名院士、專家受聘成為創新聯合體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將對創新聯合體攻關方向、技術路線和難題提供咨詢意見。
據悉,該聯合體當前已布局57項重點攻關任務,圍繞“高安全、低成本化學儲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多場景應用實證”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業開展攻關,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一批標志性產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臺,跟蹤調整前沿性和顛覆性攻關任務布局,有力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建設。
下一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將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建立聯合攻關團隊、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合資公司,搭建中試驗證平臺,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流創新生態,攻關一批新型儲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計劃3年內,將在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領域拓展29個重點示范工程,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的革新發展和持續進步。
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共同牽頭組建,成員單位包括多家中央企業、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社團組織。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型儲能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新型儲能”,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是落實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實踐,是帶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支撐中央企業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大作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國平表示,國家電網將與南方電網、創新聯合體各成員單位一道,以最大力度、最實舉措,成體系、分階段開展重點任務協同攻關,覆蓋新型儲能產業鏈全鏈條、技術全領域、應用全場景,形成共投資源、共擔風險、共有成果、共享收益的產學研用一流創新生態,與聯合體成員伙伴一道,共建、共創、共贏,共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安全高質量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小辰表示,創新聯合體將落實好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探索“共同牽頭”模式下合作體系開放、科研管理協同、資源共用等機制協同性要求,集聚優勢力量,促進產學研用力量相互支撐、高效互動、緊密合作,促進技術攻關與應用在更大范圍、更多場景落地實施,加快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據了解,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當前已布局57項重點攻關任務,圍繞“高安全、低成本化學儲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多場景應用實證”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業開展攻關,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一批標志性產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臺,跟蹤調整前沿性和顛覆性攻關任務布局,有力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建設。
體系化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引領和成果推廣應用能力
3年內形成一批技術成果
作為促進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的“綠色充電寶”,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截至今年6月,全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容量已超4400萬千瓦。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表示,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的組建,對于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十分必要、非常及時。“作為創新聯合體的成員單位,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好、利用好創新聯合體的平臺優勢,為創新聯合體貢獻創新資源、技術資源、產業資源和服務資源。”
下一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將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建立聯合攻關團隊、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合資公司,搭建中試驗證平臺,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流創新生態,攻關一批新型儲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計劃3年內,將在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領域拓展29個重點示范工程,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的革新發展和持續進步。
覆蓋新型儲能產業鏈全鏈條、技術全領域、應用全場景,形成共投資源、共擔風險、共有成果、共享收益的產學研用一流創新生態,與聯合體成員伙伴一道,共建、共創、共贏,共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安全高質量發展,為國家能源安全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吳小辰表示,創新聯合體將落實好國務院國資委關于探索“共同牽頭”模式下合作體系開放、科研管理協同、資源共用等機制協同性要求,集聚優勢力量,促進產學研用力量相互支撐、高效互動、緊密合作,促進技術攻關與應用在更大范圍、更多場景落地實施,加快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據了解,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當前已布局57項重點攻關任務,圍繞“高安全、低成本化學儲能”“高效率、低成本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多場景應用實證”等四大方向,在能源、通信、航天等行業開展攻關,旨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產出一批標志性產品,建成一批重大工程和平臺,跟蹤調整前沿性和顛覆性攻關任務布局,有力推動我國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水平穩居全球前列,支撐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高質量建設。
體系化提升鍵核心技術引領和成果推廣應用能力3年內形成一批技術成果
作為促進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的“綠色充電寶”,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截至今年6月,全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容量已超4400萬千瓦。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陳海生表示,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的組建,對于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共同推動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十分必要、非常及時。“作為創新聯合體的成員單位,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好、利用好創新聯合體的平臺優勢,為創新聯合體貢獻創新資源、技術資源、產業資源和服務資源。”
下一步,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將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目標,建立聯合攻關團隊、聯合實驗室、聯合創新中心、合資公司,搭建中試驗證平臺,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一流創新生態,攻關一批新型儲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計劃3年內,將在電化學儲能、物理儲能、規模化支撐技術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成果,在通信、能源、冶金、建筑、交通、航天等領域拓展29個重點示范工程,促進新型儲能技術的革新發展和持續進步。
宏觀政策
日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政府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亳州)實施方案》,《方案》將“長三角可再生能源生產引領區”作為亳州試點的定位之一,提出要發揮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著力推進風、光、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高質量規模化開發,加快儲能規模化應用,持續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打造長三角可再生能源生產引領區。
《方案》明確試點目標:到2025年,新型電力系統初步構建,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更加優化,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標桿水平,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碳達峰試點工程逐步實施,碳達峰工作有序推進。到2030年,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基本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機制基本健全,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探索形成一批碳達峰試點“亳州方案”“亳州經驗”“亳州樣板”,在全國推廣,全市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
行業聚焦
本周多晶硅價格整體維持穩定,部分小單成交價格探長。n型棒狀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80-4.3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4.00萬元/噸;單晶致密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30-3.6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43萬元/噸,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60-3.7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65萬元/噸。從成交情況看,本周n型棒狀硅、p型棒狀硅均有部分成交價格上漲,但因成交量有限,且下游硅片采購價并無明顯調整,故本周成交高價有所調整,成交均價依舊保持不變。
本周n型棒狀硅有3家企業有成交,p型棒狀硅有2家企業有成交。近期期現商向硅料企業詢價頻繁,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故本周較多企業選擇上調對外報價,但在交易所具體規則尚未對外公布之前期現商觀望心態較為明顯,實際購買量較小,對本周硅料主流成交均價影響暫可忽略。
從需求端看,近期硅片開工率略有回升,對硅料需求有恢復跡象。但目前各家硅片企業手中均留有一定硅料庫存,基本可維持其1-2月不等的正常生產,故近期硅料采購量大概率不會出現明顯提升。此外,近期期現商著手布局期貨上市前期準備,買貨建倉意愿加劇。綜合以上,認為近期硅料的主要需求增長點及價格增長點在于期現商,硅片企業短期內仍將維持按需采購狀態。
截止本周,國內多晶硅在產企業數量19家,處于檢修狀態的企業為14家,部分企業檢修逐步結束,預計8月份將有2家企業提升一定生產負荷,整體排產將回調至14-15萬噸。
率不會出現明顯提升。此外,近期期現商著手布局期貨上市前期準備,買貨建倉意愿加劇。綜合以上,認為近期硅料的主要需求增長點及價格增長點在于期現商,硅片企業短期內仍將維持按需采購狀態。
截止本周,國內多晶硅在產企業數量19家,處于檢修狀態的企業為14家,部分企業檢修逐步結束,預計8月份將有2家企業提升一定生產負荷,整體排產將回調至14-15萬噸。
技術前沿
自1993年發現以來,單壁碳納米管(SWCNTs)在太陽能電池、電池及超級電容器等能源轉換與存儲設備上的應用展現了新的可能性,并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隨著對碳中和和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的追求,選擇環保且高效的能源存儲策略變得十分關鍵。當前的能量存儲機制涵蓋了電化學、重力勢能和機械能等,但市場主流的鋰離子電池雖能量密度高卻安全風險大。特定應用,如微型傳感器和醫療植入設備,需要能適應寬溫度范圍的儲能解決方案,扭曲的SWCNT繩憑借其高效的納米機械能存儲和良好的溫度穩定性顯示出獨特適用性。
CNTs因其卓越的機械性能和輕質特性而著名,尤其是SWCNT在機械能存儲方面顯示出巨大潛力,理論上能存儲高達8兆焦耳/千克的能量。與傳統碳纖維不同,扭曲的SWCNT繩通過獨特機制實現能量存儲,其性能在極寬溫度范圍內保持穩定,展現了非凡的性能。
在這里,日本信州大學Katsumi Kaneko教授課題組通過實驗證明了扭曲SWCNT繩在機械能存儲上的顯著潛力。通過扭轉繩索并測量其解開時釋放的能量,該團隊確定了繩索可以容納多少能量。他們發現,最高效的繩索可以存儲幾乎三倍于鋰離子電池的能量,每單位質量的能量比鋼彈簧高出15,000 倍。
實驗表明,使用熱塑性聚氨酯(TPU)改性的扭曲SWCNT繩能安全且可逆地存儲大量機械能,展現出高達2.1 ± 0.07 MJ kg-1的能量密度和1.85 ± 0.43 MW kg-1的功率密度。這些繩索的機械能存儲性能在廣泛的溫度范圍內穩定,與電化學存儲介質相比具有更寬的適用溫度范圍和更高的安全性。此外,經過預處理的扭曲SWCNT繩顯示出高效的能量回收能力和循環穩定性,即使在100次循環之后,能量恢復比幾乎保持不變。這項研究強調了SWCNT作為未來能量存儲介質的巨大潛力。相關成果以“Giant nano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in twis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ropes”為題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可以容納多少能量。他們發現,最高效的繩索可以存儲幾乎三倍于鋰離子電池的能量,每單位質量的能量比鋼彈簧高出15,000 倍。
實驗表明,使用熱塑性聚氨酯(TPU)改性的扭曲SWCNT繩能安全且可逆地存儲大量機械能,展現出高達2.1 ± 0.07 MJ kg-1的能量密度和1.85 ± 0.43 MW kg-1的功率密度。這些繩索的機械能存儲性能在廣泛的溫度范圍內穩定,與電化學存儲介質相比具有更寬的適用溫度范圍和更高的安全性。此外,經過預處理的扭曲SWCNT繩顯示出高效的能量回收能力和循環穩定性,即使在100次循環之后,能量恢復比幾乎保持不變。這項研究強調了SWCNT作為未來能量存儲介質的巨大潛力。相關成果以“Giant nano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capacity in twist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ropes”為題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 機械堅韌的 SWCNT 繩及其表征 /
從市售直徑1.5nm、長度1μm的SWCNT材料出發,作者通過紗線法、卷筒法和分散法等不同工藝制備了SWCNT繩。目的是在扭曲纖維中可逆存儲大量能量,利用特定設備(圖2a)測量GED(能量存儲效率)。通過定義扭轉應變ε = φD/2L0來定量描述SWCNT繩的扭轉能力,保持在彈性極限內以確保能量的可逆存儲。發現制造方法對GED值有顯著影響,其中紗線法GED值最高。不同繩型的GED值低歸因于管束效應,即SWCNT聚集引起的缺陷和紊亂。此外,GED值隨線性密度增加而降低,指出了載荷傳遞效率、強度和剛度的降低。
/ SWCNT繩索加固加工 /
為解決SWCNT繩的局限性,作者采用了聚合物處理方法,旨在提高SWCNT間的負載轉移能力,同時保留單個納米管的機械性能。通過添加TPU、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對紗線法生產的SWCNT y型繩進行改性,增強了其能量存儲性能。該改性通過聚合物的插層或碳、硫的沉積以及微波輻照實現,顯著改變了SWCNT繩的形態,如SEM和HRTEM微照片所示。這種改性不僅促進了管間的負載轉移,還通過改善SWCNT繩的彈性形變,提高了機械能存儲能力。特別是,TPU改性的y型繩在應力-應變測試中表現出優異的機械性能,與未改性繩相比,抗拉強度和伸長率顯著提高。此外,實驗還觀察到,扭轉應變下SWCNT繩的G帶出現上移,表明了改善的管間負載轉移和繩的彈性變形,從而實現了高GED值。
/ 小結 /
可逆能量存儲不僅僅局限于電化學系統,如同手表和相機快門中常用的機械彈簧一樣,SWCNT繩的扭轉彈簧原理相同,但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SWCNT繩的這種納米機械能量存儲系統比現有技術具有更高的能量存儲容量和安全性,尤其是其能量密度遠超鋰離子電池。這種系統在極寬的溫度范圍內保持穩定的功率輸出,且成本較低,可能適用于醫療領域。特別地,基于人體運動能量充電的SWCNT繩能為人工器官提供長期穩定的電源,開辟了新的應用前景,促進可持續性發展。
專業評論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6.53億千瓦,同比增長25%,約占我國發電總裝機的53.8%。”7月31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上半年能源形勢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潘慧敏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實現新突破。
據介紹,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水電裝機4.27億千瓦,風電裝機4.67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7.14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530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11.8億千瓦)已超過煤電裝機(11.7億千瓦)。
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占比88%
“2024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同比增長24%,占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88%。”潘慧敏介紹,其中,水電新增499萬千瓦,風電新增2584萬千瓦,太陽能發電新增1.02億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116萬千瓦。
潘慧敏談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邁上新臺階。2024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5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5.1%。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達9007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20%,同比增長23.5%,超過了同期第三產業用電量(8525億千瓦時)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757億千瓦時)。
分領域來看,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水電發電量5526億千瓦時,全國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477小時;全國風電發電量50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1%;全國光伏發電量39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97%。
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
“2024年以來,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
“從技術路線看,多個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投產,構網型儲能探索運用,推動技術多元化發展。”邊廣琦說,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0%,壓縮空氣儲能占比1.1%,鉛炭(酸)電池儲能占比0.8%,液流電池儲能占比0.4%,其他技術路線占比0.7%。
邊廣琦分析,從地區分布看,西北、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超過50%。其中,西北地區占比27.3%,華北地區占比27.2%。從應用場景看,獨立儲能、共享儲能裝機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儲能裝機占比42.8%,其他應用場景占比11.9%。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加強規劃引領,強化試點示范,優化調度運用,健全標準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持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邊廣琦表示。
潘慧敏談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穩步邁上新臺階。2024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5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約占全部發電量的35.1%。其中,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達9007億千瓦時,約占全部發電量的20%,同比增長23.5%,超過了同期第三產業用電量(8525億千瓦時)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6757億千瓦時)。
分領域來看,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水電發電量5526億千瓦時,全國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477小時;全國風電發電量508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1%;全國光伏發電量39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7%,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97%。
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
“2024年以來,新型儲能調度運用水平持續提高,新型儲能調節作用不斷增強。”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發布會上介紹,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4444萬千瓦/9906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40%。
“從技術路線看,多個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投產,構網型儲能探索運用,推動技術多元化發展。”邊廣琦說,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運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比97.0%,壓縮空氣儲能占比1.1%,鉛炭(酸)電池儲能占比0.8%,液流電池儲能占比0.4%,其他技術路線占比0.7%。
邊廣琦分析,從地區分布看,西北、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占全國超過50%。其中,西北地區占比27.3%,華北地區占比27.2%。從應用場景看,獨立儲能、共享儲能裝機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儲能裝機占比42.8%,其他應用場景占比11.9%。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加強規劃引領,強化試點示范,優化調度運用,健全標準體系,完善市場機制,持續推動新型儲能行業高質量發展。”邊廣琦表示。
展會時間:2025/3/5---2025/3/7
展會地點:廣州保利世貿展覽館?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00號
主辦單位:中國膜工業協會、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荷蘭阿姆斯特丹RAI國際會展中心
展會介紹:
作為華南地區春季水處理行業開年首場盛會,2025廣東水展將于3月5-7日在廣州 | 保利世貿博覽館盛大開幕。展會將集結環保水處理、膜與水處理、凈水領域的品牌企業,場景應用橫跨市政、民用與工業三大領域,涵蓋污水/廢水處理設備及配套、市政工程及水生態治理、膜及膜配件、工業凈水、儀器儀表、凈水系統、飲水設備等系列產品,為到場專業觀眾一站式呈現全產業鏈水處理技術與方案,為水處理產業的縱深發掘以及難點痛點的突破帶來新機遇。
?作為華南水處理行業的風向標,2025廣東水展必將掀起新一輪行業熱浪!
展覽范圍:污水/廢水配套產品、過濾器材、活性炭、水處理藥劑、油水分離設備等。
市政工程及水生態治理、水務、河道治理技術、生態修復與保護技術與裝備、村鎮水生態環境保護、供水與污水處理服務等
會議直達:第三屆西部(成都)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劉志平
張? ? 靜? ? ? ? ? ? ? ? ? ? ? ? ?馬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