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產業信息動態-3月20日

華陽集團產業技術研究總院? ? 主辦

內刊

2024年3月20日

251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產業信息動態

——摘選自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

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技術前沿

蘇州納米所張學同NC:新策略構筑高強度氣凝膠

16

13

國資委: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提高電網接納能力

行業聚焦

權威之聲

05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

宏觀政策

11

寧夏:實施清潔能源領域“光伏+生態”立體開發

會展信息

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

29

22

中能建徐進:我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考

專業評論

01

權威之聲

authority? ?VOICE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工作方案

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

建筑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節約優先、問題導向、系統觀念,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持續提高建筑領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到2025年,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積比2023年增長0.2億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面積比2023年增長2億平方米以上,建筑用能中電力消費占比超過55%,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城鎮新建建筑節能降碳水平。優化新建建筑節能降碳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采用高效節能低碳設備,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和防火性能,推動公共建筑和具備條件的居住建筑配置能源管理系統。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筑,鼓勵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等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快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重點把好施工圖審查關和工程項目驗收關,強化年運行能耗1000噸標準煤(或電耗500萬千瓦時)及以上建筑項目節能審查,嚴格執行建筑節能降碳強制性標準。
(二)推進城鎮既有建筑改造升級。組織實施能效診斷,全面開展城鎮既有建筑摸底調查,建立城市級建筑節能降碳改造數據庫和項目儲備庫。以城市為單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計劃,合理確定改造時序,結合房屋安全情況,明確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和外墻保溫、門窗改造等重點內容,結合重點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工作統籌推進。納入中央財政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政策支持范圍的城市,要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部分的能效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未采取節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
(三)強化建筑運行節能降碳管理。加大高效節能家電等設備推廣力度,鼓勵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設備。建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科學制定能耗限額基準,明確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改造要求,公示改造信息,加強社會監督。各地區要加快建立并嚴格執行公共建筑室內溫度控制機制,聚焦公共機構辦公和技術業務用房、國有企業辦公用房、交通場站等公共建筑,依法開展建筑冬夏室內溫度控制、用能設備和系統運行等情況檢查,嚴肅查處違法用能行為。定期開展公共建筑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調試保養,確保用能系統全工況低能耗、高能效運行。選取一批節能潛力大的公共機構開展能源費用托管服務試點。推動建筑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建設,推廣應用高效柔性智能調控技術。推動建筑群整體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和調峰。
(四)推動建筑用能低碳轉型。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統籌規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確定工作推進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相關標準和圖集,試點推動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加強既有建筑加裝光伏系統管理。因地制宜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領域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供熱應用,開展火電、工業、核電等余熱利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常態化監管和后評估,及時優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運行策略。提高建筑電氣化水平,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提高住宅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五)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供熱分戶計量改造方案,明確量化目標任務和改造時限,逐步推動具備條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戶內不具備供熱計量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實行按樓棟計量。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應達到供熱計量要求。加快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的兩部制熱價,合理確定基本熱價比例和終端供熱價格。加強對熱量表、燃氣表、電能表等計量器具的監督檢查。
(六)提升農房綠色低碳水平。堅持農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原則,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提升嚴寒、寒冷地區新建農房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優化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新建農房防潮、隔熱、遮陽、通風性能。有序開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對房屋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進行菜單式微改造。推動農村用能低碳轉型,引導農民減少煤炭燃燒使用,鼓勵因地制宜使用電力、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
(七)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廣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設計。嚴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加快建設綠色低碳住宅。發揮政府采購引領作用,支持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納入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政府采購工程,應當采購符合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的綠色建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持續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統籌做好施工臨時設施與永久設施綜合利用。規范施工現場管理,推進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八)嚴格建筑拆除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堅持“留改拆”并舉,加強老舊建筑修繕改造和保留利用。對各地區建筑拆除情況加強監督管理。各地區要把握建設時序,堅決杜絕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資源浪費。
(九)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術研發,持續推進超低能耗建筑構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墻保溫系統、高效節能低碳設備系統、建筑運行調適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鈣鈦礦、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技術裝備在建筑領域應用,推動可靠技術工藝及產品設備集成應用。推動建筑領域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定期征集發布一批建筑領域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節能降碳成熟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鏈,培育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領軍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建筑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培訓平臺,加強從業人員工程實踐培訓。
(十)完善建筑領域能耗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領域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構建跨部門建筑用能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編制建筑行業、建筑企業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標準,統一核算口徑。
(十一)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推動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區分不同階段、建筑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筑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嚴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地方標準。開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確保建筑達到設計能效要求。加強建筑能效測評能力建設。
(十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實施有利于建筑節能降碳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資金對建筑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充分認識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切實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本方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兜住民生底線;要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權威之聲

權威之聲

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積極進展。
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實現規模化發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一步推進,建筑用能結構更加優化,建成一批綠色低碳高品質建筑,建筑領域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城鎮新建建筑節能降碳水平。優化新建建筑節能降碳設計,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采用高效節能低碳設備,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和防火性能,推動公共建筑和具備條件的居住建筑配置能源管理系統。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筑,鼓勵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按超低能耗建筑標準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等有條件的地區要加快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規模化發展。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重點把好施工圖審查關和工程項目驗收關,強化年運行能耗1000噸標準煤(或電耗500萬千瓦時)及以上建筑項目節能審查,嚴格執行建筑節能降碳強制性標準。
(二)推進城鎮既有建筑改造升級。組織實施能效診斷,全面開展城鎮既有建筑摸底調查,建立城市級建筑節能降碳改造數據庫和項目儲備庫。以城市為單位制定既有建筑年度改造計劃,合理確定改造時序,結合房屋安全情況,明確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和外墻保溫、門窗改造等重點內容,結合重點城市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小區公共環境整治、老舊小區改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等工作統籌推進。納入中央財政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政策支持范圍的城市,要加快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部分的能效應達到現行標準規定,未采取節能措施的公共建筑改造后實現整體能效提升20%以上。
(三)強化建筑運行節能降碳管理。加大高效節能家電等設備推廣力度,鼓勵居民加快淘汰低效落后用能設備。建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科學制定能耗限額基準,明確高耗能高排放建筑改造要求,公示改造信息,加強社會監督。各地區要加快建立并嚴格執行公共建筑室內溫度控制機制,聚焦公共機構辦公和技術業務用房、國有企業辦公用房、交通場站等公共建筑,依法開展建筑冬夏室內溫度控制、用能設備和系統運行等情況檢查,嚴肅查處違法用能行為。定期開展公共建筑空調、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調試保養,確保用能系統全工況低能耗、高能效運行。選取一批節能潛力大的公共機構開展能源費用托管服務試點。推動建筑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建設,推廣應用高效柔性智能調控技術。推動建筑群整體參與電力需求響應和調峰。
(四)推動建筑用能低碳轉型。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統籌規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確定工作推進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相關標準和圖集,試點推動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加強既有建筑加裝光伏系統管理。因地制宜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領域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供熱應用,開展火電、工業、核電等余熱利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常態化監管和后評估,及時優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運行策略。提高建筑電氣化水平,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提高住宅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五)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供熱分戶計量改造方案,明確量化目標任務和改造時限,逐步推動具備條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戶內不具備供熱計量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實行按樓棟計量。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應達到供熱計量要求。加快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的兩部制熱價,合理確定基本熱價比例和終端供熱價格。加強對熱量表、燃氣表、電能表等計量器具的監督檢查。
(六)提升農房綠色低碳水平。堅持農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原則,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提升嚴寒、寒冷地區新建農房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優化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新建農房防潮、隔熱、遮陽、通風性能。有序開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對房屋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進行菜單式微改造。推動農村用能低碳轉型,引導農民減少煤炭燃燒使用,鼓勵因地制宜使用電力、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
(七)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廣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設計。嚴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加快建設綠色低碳住宅。發揮政府采購引領作用,支持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納入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政府采購工程,應當采購符合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的綠色建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持續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統籌做好施工臨時設施與永久設施綜合利用。規范施工現場管理,推進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八)嚴格建筑拆除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堅持“留改拆”并舉,加強老舊建筑修繕改造和保留利用。對各地區建筑拆除情況加強監督管理。各地區要把握建設時序,堅決杜絕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資源浪費。
(九)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術研發,持續推進超低能耗建筑構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墻保溫系統、高效節能低碳設備系統、建筑運行調適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鈣鈦礦、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技術裝備在建筑領域應用,推動可靠技術工藝及產品設備集成應用。推動建筑領域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定期征集發布一批建筑領域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節能降碳成熟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鏈,培育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領軍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建筑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培訓平臺,加強從業人員工程實踐培訓。
(十)完善建筑領域能耗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領域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構建跨部門建筑用能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編制建筑行業、建筑企業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標準,統一核算口徑。
(十一)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推動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區分不同階段、建筑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筑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嚴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地方標準。開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確保建筑達到設計能效要求。加強建筑能效測評能力建設。
(十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實施有利于建筑節能降碳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資金對建筑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充分認識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切實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本方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兜住民生底線;要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權威之聲

(四)推動建筑用能低碳轉型。各地區要結合實際統籌規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確定工作推進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制定完善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相關標準和圖集,試點推動工業廠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新建建筑光伏一體化建設。加強既有建筑加裝光伏系統管理。因地制宜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領域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供熱應用,開展火電、工業、核電等余熱利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常態化監管和后評估,及時優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運行策略。提高建筑電氣化水平,推動新建公共建筑全面電氣化,提高住宅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
(五)推進供熱計量和按供熱量收費。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制定供熱分戶計量改造方案,明確量化目標任務和改造時限,逐步推動具備條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戶內不具備供熱計量改造價值和條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實行按樓棟計量。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應達到供熱計量要求。加快實行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相結合的兩部制熱價,合理確定基本熱價比例和終端供熱價格。加強對熱量表、燃氣表、電能表等計量器具的監督檢查。
(六)提升農房綠色低碳水平。堅持農民自愿、因地制宜、一戶一策原則,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提升嚴寒、寒冷地區新建農房圍護結構保溫性能,優化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新建農房防潮、隔熱、遮陽、通風性能。有序開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對房屋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進行菜單式微改造。推動農村用能低碳轉型,引導農民減少煤炭燃燒使用,鼓勵因地制宜使用電力、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
(七)推進綠色低碳建造。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廣標準化、少規格、多組合設計。嚴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積極推廣裝配化裝修,加快建設綠色低碳住宅。發揮政府采購引領作用,支持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納入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的政府采購工程,應當采購符合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需求標準的綠色建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建立綠色建材采信應用數據庫。持續開展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推廣節能型施工設備,統籌做好施工臨時設施與永久設施綜合利用。規范施工現場管理,推進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八)嚴格建筑拆除管理。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堅持“留改拆”并舉,加強老舊建筑修繕改造和保留利用。對各地區建筑拆除情況加強監督管理。各地區要把握建設時序,堅決杜絕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資源浪費。
(九)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術研發,持續推進超低能耗建筑構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墻保溫系統、高效節能低碳設備系統、建筑運行調適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鈣鈦礦、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技術裝備在建筑領域應用,推動可靠技術工藝及產品設備集成應用。推動建筑領域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定期征集發布一批建筑領域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節能降碳成熟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鏈,培育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領軍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建筑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培訓平臺,加強從業人員工程實踐培訓。
(十)完善建筑領域能耗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領域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構建跨部門建筑用能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編制建筑行業、建筑企業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標準,統一核算口徑。
(十一)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推動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區分不同階段、建筑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筑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嚴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地方標準。開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確保建筑達到設計能效要求。加強建筑能效測評能力建設。
(十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實施有利于建筑節能降碳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資金對建筑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充分認識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切實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本方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兜住民生底線;要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權威之聲

杜絕大拆大建造成能源資源浪費。
(九)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廣。支持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零碳等建筑新一代技術研發,持續推進超低能耗建筑構配件、高防火性能外墻保溫系統、高效節能低碳設備系統、建筑運行調適等關鍵技術研究,支持鈣鈦礦、碲化鎘等薄膜電池技術裝備在建筑領域應用,推動可靠技術工藝及產品設備集成應用。推動建筑領域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定期征集發布一批建筑領域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應用典型案例。加快建筑節能降碳成熟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鏈,培育建筑節能降碳產業領軍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建筑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培訓平臺,加強從業人員工程實踐培訓。
(十)完善建筑領域能耗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建筑領域能源消費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構建跨部門建筑用能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完善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體系,編制建筑行業、建筑企業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核算標準,統一核算口徑。
(十一)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推動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區分不同階段、建筑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筑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嚴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地方標準。開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確保建筑達到設計能效要求。加強建筑能效測評能力建設。
(十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實施有利于建筑節能降碳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資金對建筑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充分認識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切實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本方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兜住民生底線;要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權威之聲

(十一)強化法規標準支撐。推動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等法律法規。區分不同階段、建筑類型、氣候區,有序制定修訂一批建筑節能標準,逐步將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提高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制定嚴于國家建筑節能標準的地方標準。開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能效測評,確保建筑達到設計能效要求。加強建筑能效測評能力建設。
(十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完善實施有利于建筑節能降碳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加大中央資金對建筑節能降碳改造的支持力度。落實支持建筑節能、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完善綠色金融等產品和服務,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三、工作要求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充分認識加快推動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的重要意義,切實完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舉措,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建筑領域高質量發展。各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將本方案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各方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區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各方利益,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確保兜住民生底線;要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自覺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02

宏觀政策

MACROPOLICY

宏觀政策

寧夏:實施清潔能源領域“光伏+生態”立體開發

來源:寧夏自治區國資委

日前,寧夏自治區國資委關于印發《自治區屬國有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嚴格落實企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嚴控企業新上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項目。
完善企業污染防治體系,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組織管理、統計監測、考核獎懲機制。推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等企業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制造體系綠色化轉型,加快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使用,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結合,推進有序減排降耗。實施清潔能源領域“光伏+生態”立體開發。鼓勵數字信息產業應用高密度集成高效IT設備,提升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實施綠電+算力等示范應用,提升綠電消費比例。推動廢棄物循環綜合利用,拓展工業固廢在交通、市政工程等領域應用。

原文鏈接:自治區屬國有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專項行動方案

行業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業聚焦

國資委: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提高電網接納能力

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3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緊密結合國資央企實際,研究具體貫徹落實舉措,更好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為筑牢國家能源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貢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主持會議并講話。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出席會議并結合分管工作作了發言。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能源安全,強調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中央企業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國家隊、主力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先立后破,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能源體系,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提高煤電基礎保障水平, 持續加大非化石能源的規模開發和綜合利用,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穩定。
會議指出,要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優勢,做強做優主業、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構建以風電、太陽能發電大基地為主體,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發展,氫能、新型儲能支撐調節、前沿核心技術引領帶動的新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科技加快創新,發揮能源技術變革作用,明確能源技術開發應用重點,充分考慮資源條件、技術基礎、環境容量、經濟合理等因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重大技術裝備,超前部署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著力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大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等方面持續深化與各國企業的交流協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著力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副秘書長,駐委紀檢監察組,各廳局、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行業聚焦

會議指出,要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優勢,做強做優主業、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構建以風電、太陽能發電大基地為主體,集中式與分布式協同發展,氫能、新型儲能支撐調節、前沿核心技術引領帶動的新能源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科技加快創新,發揮能源技術變革作用,明確能源技術開發應用重點,充分考慮資源條件、技術基礎、環境容量、經濟合理等因素,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關鍵重大技術裝備,超前部署研究先進儲能等戰略性前沿技術;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著力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大國際能源合作力度,在綠色技術、綠色裝備、綠色服務等方面持續深化與各國企業的交流協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著力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副秘書長,駐委紀檢監察組,各廳局、直屬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04

技術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術前沿

來源 : 碳材料前沿

背景介紹
氣凝膠是一種具有極低密度、超低導熱系數、高比表面積和強吸附能力的多孔固態納米材料,近年來在保溫、儲能、催化、傳感器、環境修復等多個新興領域被廣泛研究。然而,氣凝膠的密度低、力學性能弱、抗機械疲勞性低,無法進行折疊、拉伸、壓縮、變形等反復編輯處理,因此氣凝膠的直接構型編輯無疑是具有挑戰性的。
民間藝術在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是材料制造的有效手段,而且激發了科技創新。因此,有望借助民間藝術的智慧,構建具有復雜構型的氣凝膠。
本文要點
該工作提出了一種雙重凝固(TC)策略,通過在第一個凝固步驟中建立軟彈性凝膠網絡進行靈活構型編輯,然后在第二次凝固步驟中建立剛性凝膠網絡進行構型鎖定,從而間接編輯凝膠前體中氣凝膠的構型。通過該方法,該工作制備了芳綸納米纖維(ANFs)和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氣凝膠,同時具有高韌性和構型調諧能力,突破了氣凝膠力學性能差的限制。

蘇州納米所張學同NC:新策略構筑高強度氣凝膠

技術前沿

烯醇(PVA)的混合氣凝膠,同時具有高韌性和構型調諧能力,突破了氣凝膠力學性能差的限制。

技術前沿

技術前沿

技術前沿

05

專業評論

Professional?comments

中能建徐進:我國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考

來源:中國能源觀察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總經濟師 徐進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實施10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能源電力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和基礎行業,其高質量發展不但直接關系到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和社會長治久安,而且是推動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之源。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我國遏制打壓不斷升級,俄烏戰爭和巴以沖突硝煙仍在彌漫,人工智能迅猛發展引發倫理爭議不斷,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愈發嚴峻,全球多重變局齊頭并進,國際秩序演化加速推進,世界“危”與“機”相互交織。在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能源電力行業如何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轉型需要,為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筆者認為需要正確把握和牢固樹立“一二三四五六”發展思路,即圍繞“一大”主題、深化“兩大”改革、直面“三大”挑戰、把握“四大”趨勢、抓住“五大”關鍵詞、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圍繞“一大”主題
一大主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我國以“風光水核生”為代表的新型清潔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總規模長期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已全面邁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截至2023年底,我國電力總裝機規模達到29.2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到14.5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的裝機規模;年發電量超過3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用電量的三分之一;風光發電量已超過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5%以上。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電力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高碳電力占比較高、電力市場化機制仍在探索、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一言以蔽之,我國能源電力發展已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提升新階段,向“綠”而行,向“新”而生,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電力體系迫在眉睫,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電力發展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時代主題。
深化“兩大改革”
一大改革:深化能源電力國企改革。2024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能源電力作為央企國資相對集中領域,是央企國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要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的中心任務,聚焦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功能性等關鍵問題,進一步加大能源電力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謀劃好能源電力領域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不斷優化中國特色的電力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體系,加快健全有利于電力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全面鍛造和加快打造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國企。
另一大改革: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2024年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承上啟下的深入推進年,要按照《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的總體部署,結合2024年能源電力改革的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統一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全面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機制建設,努力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在更廣領域破除市場壁壘、在更深層次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和靈活調節能力,加快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并有更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
直面“三大”挑戰
挑戰一:能源資源約束帶來的挑戰。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我國能源資源儲量總體相對貧乏,呈現出“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征和“北多南少、西富東貧”的分布特征,同我國的能源消費特點正好相反。雖然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能源資源的稟賦并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人均擁有量相對較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仍處于主體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分別達到70%以上和50%上下),能源資源約束矛盾十分突出,能源供應保障壓力巨大,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挑戰二: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2024年伊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表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但生態和環境問題仍比較突出,提高能效、降低污染和促進綠色轉型的愿望還十分迫切。現階段我國仍處于高碳經濟發展模式,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占比高達90%以上,因能源燃燒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8%左右,其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又約占能源行業總碳排放的40%以上。可以這樣說,實現“雙碳”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挑戰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已成為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按照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表明,基于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所預示的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1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很可能超過1.5攝氏度,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難度很大。這不僅凸顯全球氣候危機正在急速加劇,更表明從高碳到低碳、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已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
把握“四大”趨勢
趨勢一:一次能源由化石能源為主向可再生能源為主轉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對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帶來了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上升和環境嚴重污染等“副作用”。穩步推進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既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邁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受能源保供的影響,雖然近兩年煤電發展有所加快,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今后新增裝機容量主體地位的趨勢不可逆轉,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戰略選擇。
趨勢二:二次能源由以電為主向電氫結合為主轉變。電力作為最典型的二次能源,是一、二次能源轉換的樞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隨著我國電氣化水平日益提高,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更加廣泛,不僅關系國家經濟安全,而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此外,伴隨著氫能突破危化管制約束,我國在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力、交通、化工、冶金等領域應用多點開花,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環保、來源豐富、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將會同電一樣,逐步成為能源轉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趨勢三:電力平衡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網儲荷”聯動轉變。由于電力無法存儲的瞬時特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是建立在“源隨荷動”的發/用電平衡模式基礎之上的。隨著新能源發展的異軍突起,加上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直電網、微電網等多種電力業態的并存,各種儲能系統大規模配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負荷從原來的發用單向狀態逐漸向發/用電一體化的“源網儲荷”聯動方向轉變,使“發—用”實時平衡變為“發—儲—用”相對平衡,整個電力系統調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趨勢四:能源發展業態由單一型能源向“新能源+”融合模式轉變。在傳統能源業態,各種能源電力之間、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是彼此相對分離的,很少也很難有機融合在一起。但隨著“源網荷儲”和“風光水核火儲”兩個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云大物移智鏈邊”等新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廣泛應用,把能源電力的供應側、需求側、儲能、智能響應、智慧服務等廣泛聯在一起,加快了能源產業與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冶金、化工、建筑等不同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讓多能互補、能化共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成為能源電力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
抓住“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綠色低碳。要樹立系統觀念,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從供給、消費、技術、體制等方面整體通盤考慮:在能源供給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消費方面,全面推行節能降效,加緊建設節約型社會;在能源技術方面,加大儲能、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穩步推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在能源體制方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勵約束,全方位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關鍵詞二:創新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加快解決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主動圍繞能源領域部分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數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聚變、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盡快補齊產業鏈安全“短板”,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锏”,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關鍵詞三:先立后破。能源電力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在盡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和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和消納能力,有序推進煤電減量替代,切實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穩步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代替以煤電為主的傳統電力系統,確保傳統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礎上。
關鍵詞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源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當前極端天氣日益頻發并疊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大環境下,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脅著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電力“安全網”,全心做好能源電力供需形勢監測、分析和預警,多措并舉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盡量避免出現電力“灰犀牛”事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硬約束和主旋律。
關鍵詞五:國際合作。據初步統計,我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簽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關文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我國提供了約75%的石油進口總量,提供了約60%的天然氣進口總量。由此可見,能源合作是我國國際合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大背景下,應穩妥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專業評論

圍繞“一大”主題
一大主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以來,我國以“風光水核生”為代表的新型清潔能源發展成效顯著,裝機總規模長期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成本大幅下降,已全面邁入平價無補貼發展的新階段。截至2023年底,我國電力總裝機規模達到29.2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達到14.5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的裝機規模;年發電量超過3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用電量的三分之一;風光發電量已超過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5%以上。與此同時,我國能源電力開發利用仍存在電力系統對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網和消納的適應性不足、高碳電力占比較高、電力市場化機制仍在探索、土地資源約束明顯等制約因素。一言以蔽之,我國能源電力發展已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提升新階段,向“綠”而行,向“新”而生,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電力體系迫在眉睫,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電力發展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時代主題。
深化“兩大改革”
一大改革:深化能源電力國企改革。2024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承上啟下的攻堅之年。能源電力作為央企國資相對集中領域,是央企國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要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的中心任務,聚焦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功能性等關鍵問題,進一步加大能源電力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謀劃好能源電力領域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不斷優化中國特色的電力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體系,加快健全有利于電力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全面鍛造和加快打造適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現代新國企。
另一大改革: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2024年是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承上啟下的深入推進年,要按照《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的總體部署,結合2024年能源電力改革的重點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統一交易規則和技術標準,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全面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機制建設,努力實現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在更廣領域破除市場壁壘、在更深層次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和靈活調節能力,加快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并有更強新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
直面“三大”挑戰
挑戰一:能源資源約束帶來的挑戰。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我國能源資源儲量總體相對貧乏,呈現出“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征和“北多南少、西富東貧”的分布特征,同我國的能源消費特點正好相反。雖然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能源資源的稟賦并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人均擁有量相對較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仍處于主體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分別達到70%以上和50%上下),能源資源約束矛盾十分突出,能源供應保障壓力巨大,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挑戰二: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2024年伊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表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但生態和環境問題仍比較突出,提高能效、降低污染和促進綠色轉型的愿望還十分迫切。現階段我國仍處于高碳經濟發展模式,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占比高達90%以上,因能源燃燒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8%左右,其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又約占能源行業總碳排放的40%以上。可以這樣說,實現“雙碳”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挑戰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已成為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按照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表明,基于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所預示的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1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很可能超過1.5攝氏度,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難度很大。這不僅凸顯全球氣候危機正在急速加劇,更表明從高碳到低碳、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已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
把握“四大”趨勢
趨勢一:一次能源由化石能源為主向可再生能源為主轉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對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帶來了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上升和環境嚴重污染等“副作用”。穩步推進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既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邁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受能源保供的影響,雖然近兩年煤電發展有所加快,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今后新增裝機容量主體地位的趨勢不可逆轉,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戰略選擇。
趨勢二:二次能源由以電為主向電氫結合為主轉變。電力作為最典型的二次能源,是一、二次能源轉換的樞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隨著我國電氣化水平日益提高,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更加廣泛,不僅關系國家經濟安全,而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此外,伴隨著氫能突破危化管制約束,我國在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力、交通、化工、冶金等領域應用多點開花,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環保、來源豐富、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將會同電一樣,逐步成為能源轉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趨勢三:電力平衡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網儲荷”聯動轉變。由于電力無法存儲的瞬時特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是建立在“源隨荷動”的發/用電平衡模式基礎之上的。隨著新能源發展的異軍突起,加上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直電網、微電網等多種電力業態的并存,各種儲能系統大規模配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負荷從原來的發用單向狀態逐漸向發/用電一體化的“源網儲荷”聯動方向轉變,使“發—用”實時平衡變為“發—儲—用”相對平衡,整個電力系統調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趨勢四:能源發展業態由單一型能源向“新能源+”融合模式轉變。在傳統能源業態,各種能源電力之間、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是彼此相對分離的,很少也很難有機融合在一起。但隨著“源網荷儲”和“風光水核火儲”兩個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云大物移智鏈邊”等新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廣泛應用,把能源電力的供應側、需求側、儲能、智能響應、智慧服務等廣泛聯在一起,加快了能源產業與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冶金、化工、建筑等不同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讓多能互補、能化共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成為能源電力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
抓住“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綠色低碳。要樹立系統觀念,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從供給、消費、技術、體制等方面整體通盤考慮:在能源供給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消費方面,全面推行節能降效,加緊建設節約型社會;在能源技術方面,加大儲能、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穩步推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在能源體制方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勵約束,全方位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關鍵詞二:創新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加快解決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主動圍繞能源領域部分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數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聚變、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盡快補齊產業鏈安全“短板”,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锏”,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關鍵詞三:先立后破。能源電力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在盡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和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和消納能力,有序推進煤電減量替代,切實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穩步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代替以煤電為主的傳統電力系統,確保傳統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礎上。
關鍵詞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源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當前極端天氣日益頻發并疊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大環境下,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脅著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電力“安全網”,全心做好能源電力供需形勢監測、分析和預警,多措并舉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盡量避免出現電力“灰犀牛”事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硬約束和主旋律。
關鍵詞五:國際合作。據初步統計,我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簽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關文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我國提供了約75%的石油進口總量,提供了約60%的天然氣進口總量。由此可見,能源合作是我國國際合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大背景下,應穩妥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直面“三大”挑戰
挑戰一:能源資源約束帶來的挑戰。能源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我國能源資源儲量總體相對貧乏,呈現出“貧油少氣富煤”的資源特征和“北多南少、西富東貧”的分布特征,同我國的能源消費特點正好相反。雖然我國已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但是能源資源的稟賦并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人均擁有量相對較低,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仍處于主體性地位,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較高(分別達到70%以上和50%上下),能源資源約束矛盾十分突出,能源供應保障壓力巨大,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挑戰二:生態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2024年伊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表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但生態和環境問題仍比較突出,提高能效、降低污染和促進綠色轉型的愿望還十分迫切。現階段我國仍處于高碳經濟發展模式,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占比高達90%以上,因能源燃燒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8%左右,其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又約占能源行業總碳排放的40%以上。可以這樣說,實現“雙碳”目標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
挑戰三: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已成為當前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按照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表明,基于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所預示的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1世紀末全球升溫幅度很可能超過1.5攝氏度,要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難度很大。這不僅凸顯全球氣候危機正在急速加劇,更表明從高碳到低碳、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已成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
把握“四大”趨勢
趨勢一:一次能源由化石能源為主向可再生能源為主轉變。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一次能源對人類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帶來了溫室氣體排放量顯著上升和環境嚴重污染等“副作用”。穩步推進以化石能源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既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邁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受能源保供的影響,雖然近兩年煤電發展有所加快,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今后新增裝機容量主體地位的趨勢不可逆轉,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戰略選擇。
趨勢二:二次能源由以電為主向電氫結合為主轉變。電力作為最典型的二次能源,是一、二次能源轉換的樞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隨著我國電氣化水平日益提高,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更加廣泛,不僅關系國家經濟安全,而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此外,伴隨著氫能突破危化管制約束,我國在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力、交通、化工、冶金等領域應用多點開花,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環保、來源豐富、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將會同電一樣,逐步成為能源轉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趨勢三:電力平衡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網儲荷”聯動轉變。由于電力無法存儲的瞬時特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是建立在“源隨荷動”的發/用電平衡模式基礎之上的。隨著新能源發展的異軍突起,加上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直電網、微電網等多種電力業態的并存,各種儲能系統大規模配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負荷從原來的發用單向狀態逐漸向發/用電一體化的“源網儲荷”聯動方向轉變,使“發—用”實時平衡變為“發—儲—用”相對平衡,整個電力系統調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趨勢四:能源發展業態由單一型能源向“新能源+”融合模式轉變。在傳統能源業態,各種能源電力之間、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是彼此相對分離的,很少也很難有機融合在一起。但隨著“源網荷儲”和“風光水核火儲”兩個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云大物移智鏈邊”等新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廣泛應用,把能源電力的供應側、需求側、儲能、智能響應、智慧服務等廣泛聯在一起,加快了能源產業與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冶金、化工、建筑等不同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讓多能互補、能化共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成為能源電力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
抓住“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綠色低碳。要樹立系統觀念,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從供給、消費、技術、體制等方面整體通盤考慮:在能源供給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消費方面,全面推行節能降效,加緊建設節約型社會;在能源技術方面,加大儲能、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穩步推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在能源體制方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勵約束,全方位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關鍵詞二:創新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加快解決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主動圍繞能源領域部分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數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聚變、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盡快補齊產業鏈安全“短板”,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锏”,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關鍵詞三:先立后破。能源電力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在盡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和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和消納能力,有序推進煤電減量替代,切實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穩步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代替以煤電為主的傳統電力系統,確保傳統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礎上。
關鍵詞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源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當前極端天氣日益頻發并疊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大環境下,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脅著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電力“安全網”,全心做好能源電力供需形勢監測、分析和預警,多措并舉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盡量避免出現電力“灰犀牛”事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硬約束和主旋律。
關鍵詞五:國際合作。據初步統計,我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簽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關文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我國提供了約75%的石油進口總量,提供了約60%的天然氣進口總量。由此可見,能源合作是我國國際合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大背景下,應穩妥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展有所加快,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今后新增裝機容量主體地位的趨勢不可逆轉,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是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戰略選擇。
趨勢二:二次能源由以電為主向電氫結合為主轉變。電力作為最典型的二次能源,是一、二次能源轉換的樞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隨著我國電氣化水平日益提高,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更加廣泛,不僅關系國家經濟安全,而且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此外,伴隨著氫能突破危化管制約束,我國在氫能制備、儲運、應用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電力、交通、化工、冶金等領域應用多點開花,氫能作為一種綠色環保、來源豐富、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將會同電一樣,逐步成為能源轉化的重要載體之一。
趨勢三:電力平衡模式由“源隨荷動”向“源網儲荷”聯動轉變。由于電力無法存儲的瞬時特性,導致傳統電力系統是建立在“源隨荷動”的發/用電平衡模式基礎之上的。隨著新能源發展的異軍突起,加上交直流混聯大電網、柔直電網、微電網等多種電力業態的并存,各種儲能系統大規模配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電力負荷從原來的發用單向狀態逐漸向發/用電一體化的“源網儲荷”聯動方向轉變,使“發—用”實時平衡變為“發—儲—用”相對平衡,整個電力系統調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趨勢四:能源發展業態由單一型能源向“新能源+”融合模式轉變。在傳統能源業態,各種能源電力之間、能源行業與其他行業是彼此相對分離的,很少也很難有機融合在一起。但隨著“源網荷儲”和“風光水核火儲”兩個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以及“云大物移智鏈邊”等新技術在能源電力領域的廣泛應用,把能源電力的供應側、需求側、儲能、智能響應、智慧服務等廣泛聯在一起,加快了能源產業與制造業、交通運輸業、冶金、化工、建筑等不同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讓多能互補、能化共軌、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成為能源電力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勢。
抓住“五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綠色低碳。要樹立系統觀念,堅定不移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發展,從供給、消費、技術、體制等方面整體通盤考慮:在能源供給方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能源消費方面,全面推行節能降效,加緊建設節約型社會;在能源技術方面,加大儲能、氫能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穩步推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在能源體制方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勵約束,全方位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關鍵詞二:創新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加快解決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主動圍繞能源領域部分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數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聚變、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盡快補齊產業鏈安全“短板”,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锏”,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關鍵詞三:先立后破。能源電力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在盡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和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和消納能力,有序推進煤電減量替代,切實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穩步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代替以煤電為主的傳統電力系統,確保傳統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礎上。
關鍵詞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源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當前極端天氣日益頻發并疊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大環境下,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脅著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電力“安全網”,全心做好能源電力供需形勢監測、分析和預警,多措并舉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盡量避免出現電力“灰犀牛”事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硬約束和主旋律。
關鍵詞五:國際合作。據初步統計,我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簽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關文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我國提供了約75%的石油進口總量,提供了約60%的天然氣進口總量。由此可見,能源合作是我國國際合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大背景下,應穩妥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封存示范項目;在能源體制方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市場化機制,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形成有效激勵約束,全方位推進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關鍵詞二:創新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和技術引領,秉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要求,加快解決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主動圍繞能源領域部分關鍵零部件、專用軟件、核心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數字化智能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聚變、能源系統安全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盡快補齊產業鏈安全“短板”,奮力突圍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鍛造出長板產業的“殺手锏”,在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方面發揮關鍵支撐作用。
關鍵詞三:先立后破。能源電力改革永遠沒有“休止符”。要進一步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于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在盡可能抓好煤炭“三改聯動”(節能降耗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和清潔高效利用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和消納能力,有序推進煤電減量替代,切實優化能源供給結構,穩步推動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代替以煤電為主的傳統電力系統,確保傳統化石能源的“破”要牢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立”的基礎上。
關鍵詞四:安全保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和能源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安全保供是首要的政治任務。特別是在當前極端天氣日益頻發并疊加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的大環境下,往往一個不經意的偶發事件有可能直接威脅著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全面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加固能源電力“安全網”,全心做好能源電力供需形勢監測、分析和預警,多措并舉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盡量避免出現電力“灰犀牛”事件,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硬約束和主旋律。
關鍵詞五:國際合作。據初步統計,我國已與近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簽署了上百份能源合作相關文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我國提供了約75%的石油進口總量,提供了約60%的天然氣進口總量。由此可見,能源合作是我國國際合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領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大背景下,應穩妥應對復雜國際形勢,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加強能源國際合作,推進能源合作多元化布局。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實現“六大”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一: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驅動型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能源電力一直走的是資源依賴型和規模擴張型的低水平低效率發展路子,導致“跑馬圈地”現象突出、投入產出效率低、有限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日益惡化等問題層出不窮。伴隨著“雙碳”目標提出和我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原來粗放型發展路徑已徹底被“堵”住了,傳統的能源電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新一代核能、新型儲能、氫能、智慧能源等新興能源技術加快迭代,科技創新成為能源電力向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能源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內生動力,以及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堅強保障力,全方位推動能源電力產業從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主導轉變。
轉型升級二:從傳統產業體系向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人類的文明進步史其實是一部能源轉型的變革史,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驅動了人類過去前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由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以及量子技術等“領銜主演”,海洋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核聚變能等新型清潔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的主導,以科技創新引領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建設正在孕育興起,誰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取得主動權,誰就能引領世界發展之潮流。因此,加快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建設能源強國、贏得大國競爭主動權的關鍵所在。
轉型升級三:從雙軌制并行電價機制向市場化電價機制轉型升級。因電力具有不可存儲性,加上電力作為國民經濟基礎價格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長期以來我國是以計劃電為主的模式。但隨著我國電力體制不斷深入和市場機制日趨健全,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正處于由此前偏“計劃經濟”的電量和電價形成機制逐漸向更加“市場化”的形成機制的轉變過程,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我國“計劃電”和“市場電”同時存在、雙軌并行的特殊格局。我國已明確到2025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初步建成、到2030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的目標,到時各種能源電力品種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價體系將更加靈活,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標志著我國電力價格形成機制將全面走向市場化,市場將成為電力價格發現的最主要載體。
轉型升級四:從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升級。能源界有“不可能三角”論斷,即能源轉型中安全供應、經濟高效、綠色低碳三者之間不可能同時兼顧。隨著我國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源結構清潔化轉型步伐加快,電源結構將由連續可控出力的火電(煤電和氣電)等傳統能源裝機占主導地位,逐漸向強不確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發電裝機占主導地位轉變。因此,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具備高度靈活性和智能化等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勢在必行,需要在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保障電力持續可靠供應、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實現電力系統由原來的“源網荷”三維要素向“源網荷儲”四維要素轉變,最大限度地確保新能源就地利用和高效消納,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經濟—綠色”不同目標間的權衡難題。
轉型升級五: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升級。能耗雙控,即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這一制度:在全國設定能耗強度降低、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并將目標分解到各地區,嚴格進行考核,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碳排放雙控,即控制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重點約束化石能源消費總量與強度,有利打破能耗雙控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約束,在提升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有效減緩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有碳排放核算工作存在標準邊界仍較模糊、基礎數據相對薄弱、核算方法嚴重滯后等問題,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切實加強頂層政策設計,盡快出臺總體科學方法和基礎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以利于相關工作全面展開和有序推進。
轉型升級六:從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轉型升級。隨著“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綜合能源服務、智能微網、綠電交易、碳交易、虛擬電廠等能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日益豐富與涌現,電力系統復雜程度逐漸加大、面對的不確定性逐日增強,給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可靠供應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導致傳統的電力監管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電力系統監管的要求,必須加大能源電力監管數智化發展水平,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管理手段,通過實時數據采集、分析和控制,實現由事后“被動防御”向事前、事中“主動設防”轉變,從“隨機管控”向“本質安全”升級,從“局部管控”向“系統治理”突破,全面提升能源電力監管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關聯性。

專業評論

會展信息

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4/9/2---2024/9/4
展會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上海市青浦區崧澤大道333號
主辦單位: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展會介紹:
“中國國際復材展”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復合材料專業技術展覽會。自1995年創立以來,以推動復合材料行業的繁榮發展為使命,與產業界、學術界、科研機構、協會組織、媒體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建立了長期良好的合作關系,努力搭建復合材料全產業鏈技術溝通、信息交流、人員往來的線上/線下專業平臺,現已成為全球復合材料行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享譽海內外。
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組委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17號國海廣場2號樓12層(郵編:100036)
電話:010-68138939,68138952
傳真:010-68138866

會議直達: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

會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劉景利? ? ? ?

鄭迎芳? ? ? ?段昕永

李淑敏?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主? ? ? ? 編

副主編

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編輯

武天宇

校對審核

耿安英

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劉景利? ? ? ?

鄭迎芳? ? ? ?段昕永

李淑敏?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主? ? ? ? 編

副主編

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編輯

武天宇

校對審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