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產業信息動態-9月3日

華陽集團產業技術研究總院? ? 主辦

內刊

2024年9月3日

367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產業信息動態

——摘選自人民日報《中國能源轉型實現新跨越新突破》

清潔能源發展實現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的58.2%,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中國能源含“綠”量不斷提升。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10年來,中國累計淘汰煤電落后產能超過1億千瓦,電力行業污染物排放量減少超90%。全社會終端用能電氣化率達28%。與2012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26%。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技術前沿

金剛石“芯”,日本加速布局!

18

12

能源轉型大變革下 新型儲能的機會與挑戰

行業聚焦

權威之聲

05

人民日報:中國能源轉型實現新跨越新突破

宏觀政策

10

涉及智能光伏組件、鈣鈦礦電池等!

會展信息

2024甘肅(蘭州)綠色建筑產業博覽會

25

23

劉漢元出席2024亞布力企業家第二十屆夏季年會

專業評論

01

權威之聲

authority? ?VOICE

人民日報:中國能源轉型實現新跨越新突破

來源:人民日報

權威之聲

10年來,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中國能源轉型實現新跨越新突破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在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等介紹了相關情況。
能源轉型投資去年達6760億美元,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章建華說,白皮書介紹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實踐成就,主要體現為四個“新”。
清潔能源發展實現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10年前增長了10倍,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的58.2%,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中國能源含“綠”量不斷提升。
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10年來,中國累計淘汰煤電落后產能超過1億千瓦,電力行業污染物排放量減少超90%。全社會終端用能電氣化率達28%。與2012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26%。
綠色能源技術實現新突破。建成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制造體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水電全產業鏈體系全球領先。
能源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主體多元的能源市場結構逐步構建,統一開放的能源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能源價格機制逐步形成,市場在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水平、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介紹,10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約39萬億元。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中央預算內總投資超千億元,帶動地方和企業加大資金投入,2015年歷史性解決全國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676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2023年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8.1億噸。“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推動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成本,也為全球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萬勁松說。
“雙碳”目標確定不移,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
我國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已達12.06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目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表示,中國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將立足國情,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科學謀劃研究提出新目標新舉措,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建清潔美麗地球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宋雯說,要實現“雙碳”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能源行業正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將會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章建華介紹,將深化能源改革、完善能源法治、加強規劃引領、強化能源監管。
深化能源改革方面,將通過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擴大電力現貨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培育綠電綠證市場。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核準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全球第一
針對大家關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萬勁松介紹,國家能源局主要從“三個完善、兩個推動”方面開展工作。
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體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電網絡。截至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充電能力,超過1/3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所有鄉鎮。
完善標準體系。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已經形成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已經形成了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90%。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70%。
萬勁松介紹,將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相信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充電慢、充電難的現象將得到緩解,廣大車主的充電體驗會更加舒適。”
中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技術擁有了完整產業鏈。大陸地區目前核準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共102臺,總裝機容量超1.13億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多發滿發狀態,充分發揮基荷電源的支撐作用,裝機占比不到2%,發出電量占比接近5%。
章建華介紹,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平穩有序的建設節奏,積極推動核能在供熱、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綜合利用,穩步提高核電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重,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核電建設,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權威之聲

綠色能源技術實現新突破。建成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制造體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水電全產業鏈體系全球領先。
能源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主體多元的能源市場結構逐步構建,統一開放的能源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能源價格機制逐步形成,市場在提升清潔能源消納水平、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介紹,10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約39萬億元。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中央預算內總投資超千億元,帶動地方和企業加大資金投入,2015年歷史性解決全國無電人口用電問題。
2023年中國能源轉型投資達6760億美元,是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最多的國家。2023年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助力其他國家減排二氧化碳約8.1億噸。“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推動降低了全球能源轉型成本,也為全球綠色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萬勁松說。
“雙碳”目標確定不移,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
我國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已達12.06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目標。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表示,中國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將立足國情,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科學謀劃研究提出新目標新舉措,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建清潔美麗地球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宋雯說,要實現“雙碳”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能源行業正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將會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章建華介紹,將深化能源改革、完善能源法治、加強規劃引領、強化能源監管。
深化能源改革方面,將通過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擴大電力現貨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培育綠電綠證市場。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核準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全球第一
針對大家關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萬勁松介紹,國家能源局主要從“三個完善、兩個推動”方面開展工作。
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體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電網絡。截至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充電能力,超過1/3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所有鄉鎮。
完善標準體系。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已經形成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已經形成了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90%。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70%。
萬勁松介紹,將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相信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充電慢、充電難的現象將得到緩解,廣大車主的充電體驗會更加舒適。”
中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技術擁有了完整產業鏈。大陸地區目前核準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共102臺,總裝機容量超1.13億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多發滿發狀態,充分發揮基荷電源的支撐作用,裝機占比不到2%,發出電量占比接近5%。
章建華介紹,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平穩有序的建設節奏,積極推動核能在供熱、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綜合利用,穩步提高核電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重,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核電建設,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權威之聲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表示,中國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將立足國情,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科學謀劃研究提出新目標新舉措,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建清潔美麗地球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宋雯說,要實現“雙碳”目標,仍需付出巨大努力。能源行業正抓緊開展“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將會以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工作,推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章建華介紹,將深化能源改革、完善能源法治、加強規劃引領、強化能源監管。
深化能源改革方面,將通過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擴大電力現貨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培育綠電綠證市場。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核準在運在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全球第一
針對大家關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萬勁松介紹,國家能源局主要從“三個完善、兩個推動”方面開展工作。
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體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電網絡。截至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充電能力,超過1/3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所有鄉鎮。
完善標準體系。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已經形成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已經形成了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90%。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70%。
萬勁松介紹,將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相信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充電慢、充電難的現象將得到緩解,廣大車主的充電體驗會更加舒適。”
中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技術擁有了完整產業鏈。大陸地區目前核準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共102臺,總裝機容量超1.13億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多發滿發狀態,充分發揮基荷電源的支撐作用,裝機占比不到2%,發出電量占比接近5%。
章建華介紹,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平穩有序的建設節奏,積極推動核能在供熱、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綜合利用,穩步提高核電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重,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核電建設,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完善政策體系。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體的工作部署。
完善充電網絡。截至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充電能力,超過1/3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所有鄉鎮。
完善標準體系。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已經形成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已經形成了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90%。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70%。
萬勁松介紹,將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相信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和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充電慢、充電難的現象將得到緩解,廣大車主的充電體驗會更加舒適。”
中國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核電技術擁有了完整產業鏈。大陸地區目前核準在運和在建的核電機組共102臺,總裝機容量超1.13億千瓦,位居全球第一。在運核電機組保持多發滿發狀態,充分發揮基荷電源的支撐作用,裝機占比不到2%,發出電量占比接近5%。
章建華介紹,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保證平穩有序的建設節奏,積極推動核能在供熱、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方面的綜合利用,穩步提高核電在能源和電力消費中的比重,為推動能源革命和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積極參與全球核電建設,分享中國經驗,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權威之聲

02

宏觀政策

MACROPOLICY

宏觀政策

涉及智能光伏組件、鈣鈦礦電池等!

來源: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

8月22日,大連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大連市推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行動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重點方向之一非化石能源先進示范項目,包括高效智能光伏組件、碲化鎘等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鈣鈦礦及疊層太陽能電池、超薄硅片等先進光伏產品研發制造與示范應用,大容量、低成本太陽能熱發電、高效大容量風電、高效低速風電、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生物天然氣示范,淺層/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及綜合利用、大容量高效地熱能發電及干熱巖發電示范,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海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先進核能發電與核能綜合利用示范等。

原文鏈接:大連市推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行動方案

行業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業聚焦

能源轉型大變革下 新型儲能的機會與挑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儲能網訊: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峰”,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這一目標下,我國面必須實現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能源綠色轉型,這個轉型的核心是新能源從補充能源走向主體能源。
在這一背景下,新型儲能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還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促進能源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新型儲能技術發展將催生能源新產業、新業態,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搶占能源戰略和裝備制造業新高地的重要領域。
新能源比例不斷上升,成為電力供應新力量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指出,中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3年中國風光發電量超過了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全社會每消費3度電中就有1度電是綠電。
??過去幾年,各種新能源技術突飛猛進,隨之帶來新能源的發電成本不斷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院長黃震透露:“2018年我國最早的光伏電站,國家發展改革委上網指導價還是4元每度電,到了2020年度電價格已經能達到0.35元,下降幅度超過90%以上,最近四川的一個項目報價更是只有0.118元。目前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的發電成本均已控制在一毛多錢,顯著低于煤電成本。”
??從裝機量來看,可再生能源增長迅猛。今年6月底,中國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首次超過了煤電。國家能源局發布1月-7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裝機合計達到12.1億千瓦,在2020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家領導人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僅僅用大約三年半就實現該承諾。
??顯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遠比預期來得更快,保守估計到2030年光伏和風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2億千瓦。歷史數據可以看到,近幾年來全世界新增的光伏和風電超過一半都是在中國產生的,我國的新能源已經成為電力供應的新力量。
??黃震認為:“相比之前能源開發利用依賴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地下資源稟賦,未來則是基于科技創新對可再生能源進行開發利用。把更多的風和光轉化成為人類可利用的綠色能源的技術突破將是走向碳中和的戰略支撐。”
電力平衡面臨挑戰,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發展迅速,其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給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供需平衡帶來挑戰。風電、太陽能發電易受天氣影響,“極熱無風、極寒少光”特點明顯,出現極端天氣時出力不穩定,容易造成電力供需不平衡。
??有分析數據顯示,當電力系統中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比超過50%時,需要解決數天、數周乃至跨季節的電力電量平衡問題。由于2至4小時的短時儲能不具備相應的支撐能力,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長時儲能憑借長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夠在長時間維度上平抑新能源發電帶來的波動,保障季節性及極端天氣下的電力供應。
??目前,國內外對于長時儲能的放電時長尚未統一定義,國內一般認為持續放電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技術屬于長時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熔鹽儲熱、液流電池和氫儲能等5種類型。發展長時儲能對我國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引發投資機構關注。2023年被稱為長時儲能的投資元年,據不完全統計有20家長時儲能企業獲得融資,參與投資機構103家,整個投資金額近50億元。具體來看,液流電池技術企業的融資事件最多,共有15次,金額高達30億。此外,壓縮空氣領域有兩家完成融資,中儲國能一家就有10億元的融資,兩家鉛碳電池企業融資金額也超3億。參與長時儲能的投資機構中,中國科創星、九智資本、招銀國際、華控基金都活躍度較高。
問題逐漸暴露,長時儲能進入調整期
??在2023的火熱之后,隨著行業發展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投資熱度上能直觀感受到。截至2024年8月份,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長時儲能融資事件只有5個,融資金額基本上在千萬級別。去年同期截至2023年8月,統計到長時儲能融資事件12個,融資金額超億級別,這其中的變化非常明顯。以液流電池為代表,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儲能應用場景研究員陳梓銘認為長時儲能面臨四大挑戰:
??首先是降本壓力非常大。很多液流電池以成本優于鋰電作為噱頭,但實際情況來看,液流電池的成本仍在2~3元,相比鋰電已經降到0.8元以下,液流電池在價格上競爭力不夠。陳梓銘判斷,能否將系統成本降至2元以下將會是投資人判斷項目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次是產品成熟度不夠。很多液流電池企業將實驗室的技術參數作為產品的實際性能。但實驗室環境下的參數并不代表在工業應用中可以達到同樣的性能。另外現在企業各自為政,產品不透明、缺乏行業技術指標也是阻礙著行業的發展。
??第三是示范項目越多,問題暴露越多。隨著2023年千萬級到兆瓦級示范項目的實施,性能、穩定性、量產一致性等各種問題都在暴露。之前很多項目建而不用的現象讓很多企業有機會鉆空子,但隨著商業模式的逐漸完善,儲能利用率上升,這些項目的真實運營情況將進一步暴露。
??最后是融資目標與生產、研發相矛盾。2023年很多液流電池的擴產是基于融資目標而非市場發展需求來制定的。導致很多企業的產能規劃超前于技術研發進度和市場需求,目前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陳梓銘也指出,“2024年將是液流電池行業務實的一年,需要各家企業做好自我調整,這對于行業發展來說不是壞事。”
AI技術與能源結構變革共振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根據政策規定以及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碳中和承諾,算力中心是有機會望成為首個新能源使用率達100%的應用場景,這樣長時儲能有很大機會的增長。如今Google、微軟兩大巨頭已成為國際長時儲能協會(LDES)的會員,也說明長時儲能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看來,“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和能源革命緊密相連的,數字經濟發展靠算力,而算力發展靠能源。如果僅依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無法支撐起未來的數字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數字革命需要的能源問題。”
??在新能源系統支撐算力發展的同時,AI技術也在推動其不斷革新。樂創能源CEO潘多昭認為,“儲能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在如今硬件差異化水品逐漸拉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AI技術對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價值提升將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I大數據逐漸成為構建儲能系統的智慧大腦,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有了硬件設備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算法、軟件融入其中,保持底層資產的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說,AI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學習,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變化,從而幫助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浪費,提升整個電網的運行效率。樂創能源從2020年堅持AI驅動的方式提升儲能行業效率,2024年提出了基于MoE架構新能源大模型,包括智能體的智慧運營體系,基于多模態數字化孿生系統,還有具身智能的維修運營機器人等。

行業聚焦

過去幾年,各種新能源技術突飛猛進,隨之帶來新能源的發電成本不斷下降。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智慧能源創新學院院長黃震透露:“2018年我國最早的光伏電站,國家發展改革委上網指導價還是4元每度電,到了2020年度電價格已經能達到0.35元,下降幅度超過90%以上,最近四川的一個項目報價更是只有0.118元。目前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的發電成本均已控制在一毛多錢,顯著低于煤電成本。”
從裝機量來看,可再生能源增長迅猛。今年6月底,中國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首次超過了煤電。國家能源局發布1月-7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7月底,風電、太陽能裝機合計達到12.1億千瓦,在2020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家領導人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僅僅用大約三年半就實現該承諾。
顯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速度遠比預期來得更快,保守估計到2030年光伏和風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2億千瓦。歷史數據可以看到,近幾年來全世界新增的光伏和風電超過一半都是在中國產生的,我國的新能源已經成為電力供應的新力量。
黃震認為:“相比之前能源開發利用依賴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地下資源稟賦,未來則是基于科技創新對可再生能源進行開發利用。把更多的風和光轉化成為人類可利用的綠色能源的技術突破將是走向碳中和的戰略支撐。”
電力平衡面臨挑戰,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發展迅速,其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給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供需平衡帶來挑戰。風電、太陽能發電易受天氣影響,“極熱無風、極寒少光”特點明顯,出現極端天氣時出力不穩定,容易造成電力供需不平衡。
??有分析數據顯示,當電力系統中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比超過50%時,需要解決數天、數周乃至跨季節的電力電量平衡問題。由于2至4小時的短時儲能不具備相應的支撐能力,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長時儲能憑借長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夠在長時間維度上平抑新能源發電帶來的波動,保障季節性及極端天氣下的電力供應。
??目前,國內外對于長時儲能的放電時長尚未統一定義,國內一般認為持續放電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技術屬于長時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熔鹽儲熱、液流電池和氫儲能等5種類型。發展長時儲能對我國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引發投資機構關注。2023年被稱為長時儲能的投資元年,據不完全統計有20家長時儲能企業獲得融資,參與投資機構103家,整個投資金額近50億元。具體來看,液流電池技術企業的融資事件最多,共有15次,金額高達30億。此外,壓縮空氣領域有兩家完成融資,中儲國能一家就有10億元的融資,兩家鉛碳電池企業融資金額也超3億。參與長時儲能的投資機構中,中國科創星、九智資本、招銀國際、華控基金都活躍度較高。
問題逐漸暴露,長時儲能進入調整期
??在2023的火熱之后,隨著行業發展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投資熱度上能直觀感受到。截至2024年8月份,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長時儲能融資事件只有5個,融資金額基本上在千萬級別。去年同期截至2023年8月,統計到長時儲能融資事件12個,融資金額超億級別,這其中的變化非常明顯。以液流電池為代表,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儲能應用場景研究員陳梓銘認為長時儲能面臨四大挑戰:
??首先是降本壓力非常大。很多液流電池以成本優于鋰電作為噱頭,但實際情況來看,液流電池的成本仍在2~3元,相比鋰電已經降到0.8元以下,液流電池在價格上競爭力不夠。陳梓銘判斷,能否將系統成本降至2元以下將會是投資人判斷項目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次是產品成熟度不夠。很多液流電池企業將實驗室的技術參數作為產品的實際性能。但實驗室環境下的參數并不代表在工業應用中可以達到同樣的性能。另外現在企業各自為政,產品不透明、缺乏行業技術指標也是阻礙著行業的發展。
??第三是示范項目越多,問題暴露越多。隨著2023年千萬級到兆瓦級示范項目的實施,性能、穩定性、量產一致性等各種問題都在暴露。之前很多項目建而不用的現象讓很多企業有機會鉆空子,但隨著商業模式的逐漸完善,儲能利用率上升,這些項目的真實運營情況將進一步暴露。
??最后是融資目標與生產、研發相矛盾。2023年很多液流電池的擴產是基于融資目標而非市場發展需求來制定的。導致很多企業的產能規劃超前于技術研發進度和市場需求,目前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陳梓銘也指出,“2024年將是液流電池行業務實的一年,需要各家企業做好自我調整,這對于行業發展來說不是壞事。”
AI技術與能源結構變革共振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根據政策規定以及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碳中和承諾,算力中心是有機會望成為首個新能源使用率達100%的應用場景,這樣長時儲能有很大機會的增長。如今Google、微軟兩大巨頭已成為國際長時儲能協會(LDES)的會員,也說明長時儲能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看來,“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和能源革命緊密相連的,數字經濟發展靠算力,而算力發展靠能源。如果僅依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無法支撐起未來的數字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數字革命需要的能源問題。”
??在新能源系統支撐算力發展的同時,AI技術也在推動其不斷革新。樂創能源CEO潘多昭認為,“儲能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在如今硬件差異化水品逐漸拉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AI技術對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價值提升將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I大數據逐漸成為構建儲能系統的智慧大腦,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有了硬件設備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算法、軟件融入其中,保持底層資產的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說,AI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學習,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變化,從而幫助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浪費,提升整個電網的運行效率。樂創能源從2020年堅持AI驅動的方式提升儲能行業效率,2024年提出了基于MoE架構新能源大模型,包括智能體的智慧運營體系,基于多模態數字化孿生系統,還有具身智能的維修運營機器人等。

電力平衡面臨挑戰,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發展迅速,其波動性、隨機性、間歇性給電力系統穩定運行和供需平衡帶來挑戰。風電、太陽能發電易受天氣影響,“極熱無風、極寒少光”特點明顯,出現極端天氣時出力不穩定,容易造成電力供需不平衡。
有分析數據顯示,當電力系統中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占比超過50%時,需要解決數天、數周乃至跨季節的電力電量平衡問題。由于2至4小時的短時儲能不具備相應的支撐能力,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凸顯。長時儲能憑借長周期、大容量特性,能夠在長時間維度上平抑新能源發電帶來的波動,保障季節性及極端天氣下的電力供應。
目前,國內外對于長時儲能的放電時長尚未統一定義,國內一般認為持續放電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技術屬于長時儲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熔鹽儲熱、液流電池和氫儲能等5種類型。發展長時儲能對我國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長時儲能重要性凸顯,引發投資機構關注。2023年被稱為長時儲能的投資元年,據不完全統計有20家長時儲能企業獲得融資,參與投資機構103家,整個投資金額近50億元。具體來看,液流電池技術企業的融資事件最多,共有15次,金額高達30億。此外,壓縮空氣領域有兩家完成融資,中儲國能一家就有10億元的融資,兩家鉛碳電池企業融資金額也超3億。參與長時儲能的投資機構中,中國科創星、九智資本、招銀國際、華控基金都活躍度較高。
問題逐漸暴露,長時儲能進入調整期
在2023的火熱之后,隨著行業發展問題逐漸暴露出來,投資熱度上能直觀感受到。截至2024年8月份,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長時儲能融資事件只有5個,融資金額基本上在千萬級別。去年同期截至2023年8月,統計到長時儲能融資事件12個,融資金額超億級別,這其中的變化非常明顯。以液流電池為代表,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儲能應用場景研究員陳梓銘認為長時儲能面臨四大挑戰:
首先是降本壓力非常大。很多液流電池以成本優于鋰電作為噱頭,但實際情況來看,液流電池的成本仍在2~3元,相比鋰電已經降到0.8元以下,液流電池在價格上競爭力不夠。陳梓銘判斷,能否將系統成本降至2元以下將會是投資人判斷項目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次是產品成熟度不夠。很多液流電池企業將實驗室的技術參數作為產品的實際性能。但實驗室環境下的參數并不代表在工業應用中可以達到同樣的性能。另外現在企業各自為政,產品不透明、缺乏行業技術指標也是阻礙著行業的發展。
??第三是示范項目越多,問題暴露越多。隨著2023年千萬級到兆瓦級示范項目的實施,性能、穩定性、量產一致性等各種問題都在暴露。之前很多項目建而不用的現象讓很多企業有機會鉆空子,但隨著商業模式的逐漸完善,儲能利用率上升,這些項目的真實運營情況將進一步暴露。
??最后是融資目標與生產、研發相矛盾。2023年很多液流電池的擴產是基于融資目標而非市場發展需求來制定的。導致很多企業的產能規劃超前于技術研發進度和市場需求,目前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陳梓銘也指出,“2024年將是液流電池行業務實的一年,需要各家企業做好自我調整,這對于行業發展來說不是壞事。”
AI技術與能源結構變革共振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根據政策規定以及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碳中和承諾,算力中心是有機會望成為首個新能源使用率達100%的應用場景,這樣長時儲能有很大機會的增長。如今Google、微軟兩大巨頭已成為國際長時儲能協會(LDES)的會員,也說明長時儲能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看來,“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和能源革命緊密相連的,數字經濟發展靠算力,而算力發展靠能源。如果僅依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無法支撐起未來的數字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數字革命需要的能源問題。”
??在新能源系統支撐算力發展的同時,AI技術也在推動其不斷革新。樂創能源CEO潘多昭認為,“儲能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在如今硬件差異化水品逐漸拉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AI技術對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價值提升將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I大數據逐漸成為構建儲能系統的智慧大腦,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有了硬件設備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算法、軟件融入其中,保持底層資產的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說,AI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學習,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變化,從而幫助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浪費,提升整個電網的運行效率。樂創能源從2020年堅持AI驅動的方式提升儲能行業效率,2024年提出了基于MoE架構新能源大模型,包括智能體的智慧運營體系,基于多模態數字化孿生系統,還有具身智能的維修運營機器人等。

行業聚焦

夠。陳梓銘判斷,能否將系統成本降至2元以下將會是投資人判斷項目優劣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次是產品成熟度不夠。很多液流電池企業將實驗室的技術參數作為產品的實際性能。但實驗室環境下的參數并不代表在工業應用中可以達到同樣的性能。另外現在企業各自為政,產品不透明、缺乏行業技術指標也是阻礙著行業的發展。
第三是示范項目越多,問題暴露越多。隨著2023年千萬級到兆瓦級示范項目的實施,性能、穩定性、量產一致性等各種問題都在暴露。之前很多項目建而不用的現象讓很多企業有機會鉆空子,但隨著商業模式的逐漸完善,儲能利用率上升,這些項目的真實運營情況將進一步暴露。
最后是融資目標與生產、研發相矛盾。2023年很多液流電池的擴產是基于融資目標而非市場發展需求來制定的。導致很多企業的產能規劃超前于技術研發進度和市場需求,目前已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陳梓銘也指出,“2024年將是液流電池行業務實的一年,需要各家企業做好自我調整,這對于行業發展來說不是壞事。”
AI技術與能源結構變革共振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根據政策規定以及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碳中和承諾,算力中心是有機會望成為首個新能源使用率達100%的應用場景,這樣長時儲能有很大機會的增長。如今Google、微軟兩大巨頭已成為國際長時儲能協會(LDES)的會員,也說明長時儲能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看來,“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和能源革命緊密相連的,數字經濟發展靠算力,而算力發展靠能源。如果僅依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無法支撐起未來的數字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數字革命需要的能源問題。”
??在新能源系統支撐算力發展的同時,AI技術也在推動其不斷革新。樂創能源CEO潘多昭認為,“儲能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在如今硬件差異化水品逐漸拉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AI技術對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價值提升將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I大數據逐漸成為構建儲能系統的智慧大腦,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有了硬件設備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算法、軟件融入其中,保持底層資產的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說,AI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學習,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變化,從而幫助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浪費,提升整個電網的運行效率。樂創能源從2020年堅持AI驅動的方式提升儲能行業效率,2024年提出了基于MoE架構新能源大模型,包括智能體的智慧運營體系,基于多模態數字化孿生系統,還有具身智能的維修運營機器人等。

行業聚焦

AI技術與能源結構變革共振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成為推動能源行業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根據政策規定以及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碳中和承諾,算力中心是有機會望成為首個新能源使用率達100%的應用場景,這樣長時儲能有很大機會的增長。如今Google、微軟兩大巨頭已成為國際長時儲能協會(LDES)的會員,也說明長時儲能的重要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丹看來,“歷次工業革命都是和能源革命緊密相連的,數字經濟發展靠算力,而算力發展靠能源。如果僅依靠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無法支撐起未來的數字經濟。大力發展新能源,不僅是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數字革命需要的能源問題。”
在新能源系統支撐算力發展的同時,AI技術也在推動其不斷革新。樂創能源CEO潘多昭認為,“儲能的本質是提供服務,在如今硬件差異化水品逐漸拉齊的情況下,如何借助AI技術對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價值提升將是儲能企業的核心競爭力。”AI大數據逐漸成為構建儲能系統的智慧大腦,是智慧能源發展的重要一環。在有了硬件設備基礎之后,就需要通過算法、軟件融入其中,保持底層資產的持續迭代升級。
比如說,AI通過對海量歷史數據的學習,大模型可以更好地預測能源供需變化,從而幫助優化能源調度,減少浪費,提升整個電網的運行效率。樂創能源從2020年堅持AI驅動的方式提升儲能行業效率,2024年提出了基于MoE架構新能源大模型,包括智能體的智慧運營體系,基于多模態數字化孿生系統,還有具身智能的維修運營機器人等。

行業聚焦

04

技術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術前沿

金剛石“芯”,日本加速布局!

來源:Carbontech

近日,總部位于日本的 Orbray 公司發布中期經營計劃,報告指出該公司計劃在 2029 年上市,旨在籌集最多 100 億日元。同時,該公司打算加強其秋田工廠的生產,目標是在金剛石和藍寶石基板以及醫療領域的投資推動下,到 2029 年實現 400 億日元的收入。
據了解,Orbray株式會社(總部:日本東京都足立區,2023年1月更名為“Orbray”,中文名:奧比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Orbray”)成立于1939年,以制造電表用寶石軸承起家,以寶石加工技術(切割、研磨和拋光)為核心技術。目前,該公司在合成金剛石和藍寶石的培育技術方面取得了先進成果。尤其是積極推進布局金剛石芯及相關應用,商業化在即。
溫故知新:Orbray金剛石“芯”突破
過去幾年時間中,行業正在不斷追求更高效、更強大的半導體,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等半導體材料的出現與發展,讓行業突破了硅的限制,開發出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技術,如今這些材料在可再生能源系統、電動汽車和其他減少碳排放的技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而在氮化鎵和碳化硅之后,金剛石也就是鉆石,作為一種新半導體材料闖入了大家的視線當中,并引發了研究人員和行業專家的關注。
Orbray在過去的幾年里,積極布局金剛石芯及相關應用,率先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異質外延工藝,在經濟高效的藍寶石襯底上生長單晶金剛石,并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結果。
2021年9月9日,日本安達滿納米奇精密寶石有限公司(Adamant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2023年1月1日起,變更為Orbray株式會社)宣布與佐賀大學合作,采用專有的階梯流生長方法,開發出直徑為2英寸的高品質金剛石晶圓(產品名稱:KENZAN Diamond?)。這種金剛石晶體生長技術需要使用氮氣來實現高生長速度,這導致金剛石晶體中的氮氣雜質濃度達到數ppm,使其無法用于量子計算機。
而在此之前,能夠達到量子應用的,氮氣濃度低于3ppb的市售超高純度金剛石的尺寸只有4毫米見方(4mm×4mm),即使可以用于研究,也無法用于實際應用。
隨后,Orbray改進了其生產方法,通過盡量減少晶體生長過程中的氮污染,2022年4月開發了直徑為2英寸的超純金剛石晶片的大規模量產技術,氮氣濃度為3 ppb或更低(ppb=十億分之一),幾乎消除了晶體生長過程中的氮污染,從而實現了超高純度。理論上,使用金剛石的量子存儲器可以實現超高密度的數據記錄,一個直徑2英寸的金剛石晶圓可以存儲相當于10億張藍光光盤的數據。這相當于一天內世界上流通的所有移動數據,都可以存儲在一塊金剛石晶圓上。
2022年5月,日本佐賀大學的嘉數誠教授與Orbray公司聯手利用2英寸晶圓,研發出了輸出功率為875MW/cm2(為全球最高)、高壓達2568V的半導體。

技術前沿

持續的技術,如今這些材料在可再生能源系統、電動汽車和其他減少碳排放的技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而在氮化鎵和碳化硅之后,金剛石也就是鉆石,作為一種新半導體材料闖入了大家的視線當中,并引發了研究人員和行業專家的關注。
Orbray在過去的幾年里,積極布局金剛石芯及相關應用,率先開發了一種獨特的異質外延工藝,在經濟高效的藍寶石襯底上生長單晶金剛石,并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結果。
2021年9月9日,日本安達滿納米奇精密寶石有限公司(Adamant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2023年1月1日起,變更為Orbray株式會社)宣布與佐賀大學合作,采用專有的階梯流生長方法,開發出直徑為2英寸的高品質金剛石晶圓(產品名稱:KENZAN Diamond?)。這種金剛石晶體生長技術需要使用氮氣來實現高生長速度,這導致金剛石晶體中的氮氣雜質濃度達到數ppm,使其無法用于量子計算機。
而在此之前,能夠達到量子應用的,氮氣濃度低于3ppb的市售超高純度金剛石的尺寸只有4毫米見方(4mm×4mm),即使可以用于研究,也無法用于實際應用。
隨后,Orbray改進了其生產方法,通過盡量減少晶體生長過程中的氮污染,2022年4月開發了直徑為2英寸的超純金剛石晶片的大規模量產技術,氮氣濃度為3 ppb或更低(ppb=十億分之一),幾乎消除了晶體生長過程中的氮污染,從而實現了超高純度。理論上,使用金剛石的量子存儲器可以實現超高密度的數據記錄,一個直徑2英寸的金剛石晶圓可以存儲相當于10億張藍光光盤的數據。這相當于一天內世界上流通的所有移動數據,都可以存儲在一塊金剛石晶圓上。
2022年5月,日本佐賀大學的嘉數誠教授與Orbray公司聯手利用2英寸晶圓,研發出了輸出功率為875MW/cm2(為全球最高)、高壓達2568V的半導體。

(ppb=十億分之一),幾乎消除了晶體生長過程中的氮污染,從而實現了超高純度。理論上,使用金剛石的量子存儲器可以實現超高密度的數據記錄,一個直徑2英寸的金剛石晶圓可以存儲相當于10億張藍光光盤的數據。這相當于一天內世界上流通的所有移動數據,都可以存儲在一塊金剛石晶圓上。
2022年5月,日本佐賀大學的嘉數誠教授與Orbray公司聯手利用2英寸晶圓,研發出了輸出功率為875MW/cm2(為全球最高)、高壓達2568V的半導體。

技術前沿

2023年5月,Orbray 宣布,與豐田旗下車載半導體研發企業 Mirise Technologies 簽訂協議,共同研發鉆金剛石功率半導體。
Mirise 和 Orbray 將結合二者的金剛石晶圓基板與功率元件技術,共同研發直立式鉆石功率元件,以滿足電動車需求。其中,Orbray 將負責開發 P 型導電性金剛石晶圓基板,Mirise Technologies 則開發功率元件之中的持續耐電壓結構。
雙方簽訂了為期 3 年的合作協議。預計金剛石功率半導體將在 10 年后可實現實用化。Orbray 將投資 100 億日元(約 5?億元人民幣)新建生產車載功率半導體用金剛石晶圓基板等產品的工廠,ECU 等電動車零組件也將在該廠進行量產。
2023年12月,日本佐賀大學教授嘉數誠表示,將目前作為控制電力的功率半導體推進研究的 “金剛石半導體”,應用于太空通信的微波傳輸半導體。

2024年6月,Orbray與Element SiX(元素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生產“全球品質最高的單晶金剛石晶圓”,此次合作再次體現其對工業重視及布局領先性。通過這一戰略合作,兩家公司通過相互許可必要的知識產權和設備,這也將結合Orbray的CVD單晶金剛石的創新方法,以及E6經過驗證的大面積沉積系統和制造高純度SC金剛石的專業知識,為關鍵應用提供可靠的高質量,晶圓級單晶金剛石供應,包括6G無線組件,先進的電源和射頻電子,傳感,熱管理和量子器件。

技術前沿

考慮到預期的業務擴張,Orbray 重新考慮了將現有工廠的部分功能整合到新工廠的計劃,并決定保留湯澤工廠的第二工廠和橫手工廠。該公司還將比原計劃提前開始建造新總部和新工廠。新總部和新工廠的位置沒有變化。Orbray 計劃在 2026 年底前登記總部功能的轉移。
Orbray 的業務范圍一直集中在秋田等國內基地,制造和銷售精密寶石部件、光通信部件、金剛石基板等精密產品。近幾年,Orbray 的利潤和財務狀況有所改善,預計 2024 年至 2029 年集團合并銷售額將增加約 150 億日元。
隨著新總部和制造工廠的建設,Orbray 將利用近期財務和運營業績的改善來進一步加強其國內業務。此舉還將解決提高集團生產能力、應對老化基礎設施和拓展新業務機會的問題。
隨著新總部和新工廠的建成,該公司還打算加強勞動力隊伍,創建不僅對員工而且對普通公眾都具有吸引力的制造設施,讓員工為在這里工作感到自豪并加強招聘,并提供員工宿舍和住房設施。
通過這些舉措,以及 Orbray 不斷推動女性積極參與組織,Orbray 將尋求進一步為當地社區做出貢獻。Orbray 將繼續致力于秋田南部地區。隨著新總部和制造設施的建成,Orbray 將繼續致力于建立信任,并確保其存在造福社區并為整個地區的振興做出貢獻。

05

專業評論

Professional?comments

劉漢元出席2024亞布力企業家第二十屆夏季年會

來源:通威股份

8月30日,2024亞布力企業家第二十屆夏季年會在廣州順利開幕。本屆年會以“培育新質生產力 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為主題,舉辦開幕論壇和國際化論壇、可持續發展論壇、智能制造論壇、大健康論壇、創新論壇等平行分論壇,數百位政府領導、企業家和學者齊聚廣州,探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徑。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出席。
年會期間舉行了“可持續發展論壇”,以“科技與綠色”為主題,邀請劉漢元主席等嘉賓作精彩觀點分享。劉漢元主席表示,20年前,相比德國、日本、美國,中國光伏行業在技術上處于落后位置。20年后的今天,中國已形成了全球領先的完整光伏產業鏈,實現了從仰視、追趕、并跑到領跑的完美轉身。得益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光伏成本的快速下降,中國已形成了全世界最大規模、最具競爭力的光伏行業,整體產業占全世界市場份額80%以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很高興地看見,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后,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在光伏領域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并且有條件、有能力推動中國和全世界的能源轉型。
劉漢元主席表示,光伏發電已成為全人類各種發電方式當中成本最低的一種,加上儲能和其他的化石能源轉型,有條件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成為未來碳中和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來源,研究認為可能有50%、60%甚至70%的總能源來源于光伏。同時,中國制造行業具有進一步加快能源轉型的客觀物質條件。2023年,全中國新建光伏裝機2.16億千瓦,成為全世界第一,累積量也是全世界最大。到去年年底,中國光伏裝機已超過水電裝機成為第二大電源,僅次于煤炭發電,今后三年有可能超越火電發電裝機成為第一大電源。總體來講,行業和產業發展具備了能源經濟轉型的條件,中國從能源轉型最大的壓力國,有可能也變成全世界能源轉型的引領國。
劉漢元主席發表精彩觀點
劉漢元主席指出,從70、80年代到現在,全世界是化石能源、石油時代,未來的人類會邁入清潔能源時代,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清潔能源時代的產業規模,市場的國際占有份額還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力度,中國都毫無疑問走到了前列。今天全世界的一次能源總消費中只有40%到45%是電力能源,50%到55%,有些國家超過60%是非電能源,非電能源大部分又是化石能源。這意味著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電力能源、非電能源基本上要全部轉變成可再生能源。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今天行業、產業的規模與明天和后天的需求相比,遠遠沒有飽和。以光伏為例,如在2050年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今天到2050年、206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需要6億千瓦到8億千瓦裝機,甚至更高的裝機量,才能夠滿足25年到35年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
劉漢元主席表示,事實上,隨著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的快速發展,提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已經具備了條件。所以如何把中國光伏這個全球領先產業真正有效地應用起來,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無論是解決經濟穩定、向上的問題,還是解決人類最關心的碳中和問題,都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思考和推動。

專業評論

專業評論

劉漢元主席表示,光伏發電已成為全人類各種發電方式當中成本最低的一種,加上儲能和其他的化石能源轉型,有條件實現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成為未來碳中和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來源,研究認為可能有50%、60%甚至70%的總能源來源于光伏。同時,中國制造行業具有進一步加快能源轉型的客觀物質條件。2023年,全中國新建光伏裝機2.16億千瓦,成為全世界第一,累積量也是全世界最大。到去年年底,中國光伏裝機已超過水電裝機成為第二大電源,僅次于煤炭發電,今后三年有可能超越火電發電裝機成為第一大電源。總體來講,行業和產業發展具備了能源經濟轉型的條件,中國從能源轉型最大的壓力國,有可能也變成全世界能源轉型的引領國。
劉漢元主席指出,從70、80年代到現在,全世界是化石能源、石油時代,未來的人類會邁入清潔能源時代,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清潔能源時代的產業規模,市場的國際占有份額還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力度,中國都毫無疑問走到了前列。今天全世界的一次能源總消費中只有40%到45%是電力能源,50%到55%,有些國家超過60%是非電能源,非電能源大部分又是化石能源。這意味著能源轉型的過程中,電力能源、非電能源基本上要全部轉變成可再生能源。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今天行業、產業的規模與明天和后天的需求相比,遠遠沒有飽和。以光伏為例,如在2050年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今天到2050年、2060年的時候,中國每年需要6億千瓦到8億千瓦裝機,甚至更高的裝機量,才能夠滿足25年到35年實現碳中和這個目標。
劉漢元主席表示,事實上,隨著可再生能源和儲能的快速發展,提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已經具備了條件。所以如何把中國光伏這個全球領先產業真正有效地應用起來,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無論是解決經濟穩定、向上的問題,還是解決人類最關心的碳中和問題,都值得我們大家共同思考和推動。

會展信息

2024甘肅(蘭州)綠色建筑產業博覽會

展會時間:2024/10/25---2024/10/27
展會地點:甘肅國際會展中心?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北濱河東路1號
主辦單位:甘肅省空調與制冷行業協會 甘肅省新能源協會
會議背景
甘肅省將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2024甘肅(蘭州)綠色建筑產業博覽會將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會以“綠色、低碳、環保、創新、發展 ”為理念,設置建筑節能、裝配式建筑、建筑門窗幕墻、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等展區;通過“綠色建筑產業博覽會 ”將為西北地區建材企業與建筑企業等行業市場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全面的商貿對接平臺,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發展戰略,提高產業聚集效應,促進產業集群升級發展。
展品范圍
建筑保溫材料:巖棉板、橡塑、新型屋面保溫瓦材、聚苯板、石墨擠塑板、保溫裝飾一體板模板等;
建筑防水材料:瀝青基防水卷材、建筑防水涂料、建筑密封材料、合成高分子密封材料、噴涂聚脲材料等;
新型內外墻建筑涂料:真石漆、水性涂料、巖片、彩砂等、墻材涂裝設備等。

會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會議直達:2024甘肅(蘭州)綠色建筑產業博覽會

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劉志平

張? ? 靜? ? ? ? ? ? ? ? ? ? ? ? ?馬曉璐

劉景利? ? ? ?

段昕永

李淑敏? ?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主? ? ? ? 編

副主編

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編輯

武天宇

校對審核

馬曉璐? ? ? ?劉志平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