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選自新華網《習近平: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
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權威之聲
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2024年6月24日)
習近平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這次大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科技盛會。首先,我代表黨中央,向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向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向與會的外籍院士和國際科學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任務,確立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奮斗目標,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證明,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生物育種、新藥創制、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科技管理體制實現重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主動發起國際科技合作倡議,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我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都為建成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引發鏈式變革。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第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各方面作用,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主動性、創造性,有力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基礎前沿研究實現新突破,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空間科學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證明,化學小分子誘導人體細胞實現重編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實現“技術造物”。戰略高技術領域迎來新跨越,“嫦娥”攬月,“天和”駐空,“天問”探火,“地殼一號”挺進地球深處,“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第一顆6G衛星發射成功,北斗導航提供全球精準服務,國產大飛機實現商飛,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新能源汽車為全球汽車產業增添新動力,生物育種、新藥創制、綠色低碳技術助力糧食安全和健康中國、美麗中國建設。科技體制改革打開新局面,科技管理體制實現重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創新主體和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國際開放合作取得新進展,主動發起國際科技合作倡議,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我國作為全球創新重要一極的影響力持續提升。這些都為建成科技強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規律性認識,積累了許多重要經驗。主要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觀大勢、謀全局、抓根本,保證科技事業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把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堅持“四個面向”的戰略導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科技創新全鏈條部署、全領域布局,全面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競爭優勢。堅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堅持培育創新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基因,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使崇尚科學、追求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堅持科技開放合作造福人類,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這些經驗彌足珍貴,必須長期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引發鏈式變革。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第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各方面作用,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技術創新進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集中涌現,引發鏈式變革。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雖然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我們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第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臺、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構建協同高效的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凝聚推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各方面作用,調動產學研各環節的積極性,形成共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工作格局。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優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國家實驗室體系,增強國家創新體系一體化能力。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在若干重要領域實施科技戰略部署,凝練實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項目,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第二,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要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針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科研儀器、核心種源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為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充分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要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面向產業需求共同凝練科技問題、聯合開展科研攻關、協同培養科技人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
融合的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依托我國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場服務,促進自主攻關產品推廣應用和迭代升級,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要做好科技金融這篇文章,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針對我國科技創新組織化協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資源分散、重復等問題,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完善區域科技創新布局,強化央地協同聯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高地。要改進科技計劃管理,深化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改革,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提升科技創新投入效能。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近年來,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有不少科研人員反映,各種非學術負擔仍然較重。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分類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要完善科技獎勵、收入分配、成果賦權等激勵制度,讓更多優秀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創新活力。要持續整治濫發“帽子”、“牌子”之風,讓科研人員心無旁騖、潛心鉆研,切實減少為報項目、發論文、評獎勵、爭資源而分心傷神。
第四,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構筑人才競爭優勢。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內在一致、相互支撐。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當前,我國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要堅持以科技創新需求為牽引,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要把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重中之重,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要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構筑匯聚全球智慧資源的創新高地。
人才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創新文化土壤的滋養。要持續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志存高遠、愛國奉獻、矢志創新。要加強科研誠信和作風學風建設,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第五,深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科技開放合作。科技進步是世界性、時代性課題,唯有開放合作才是正道。國際環境越復雜,我們越要敞開胸懷、打開大門,統籌開放和安全,在開放合作中實現自立自強。
要深入踐行國際科技合作倡議,拓寬政府和民間交流合作渠道,發揮共建“一帶一路”等平臺作用,牽頭組織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攻關。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同世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發展環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建設科技強國,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希望兩院院士作為科技界杰出代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當好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科學家精神的示范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再立新功!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把學術追求融入建設科技強國的偉大事業,銳意進取、追求卓越,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建設科技強國,是全黨全國的共同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管理,全力做好服務保障。各級領導干部要重視學習科技新知識,增強領導和推動科技工作的本領。
各位院士,同志們、朋友們!
把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之殫精竭慮、不懈奮斗。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我們要樹立雄心壯志,鼓足干勁、發憤圖強、團結奮斗,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宏觀政策
6月18日,江蘇宿遷市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光伏和風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各縣區(市各功能區)要根據風電和光伏建設空間、負荷水平和電網承載力等資源條件,制定本地區光伏和風電開發利用規劃(或實施方案),規劃要與國土空間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充分銜接,科學確定風電和光伏項目的布局、規模、進度,與充電、儲能等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規劃(或實施方案)需上報至市發展改革委,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市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利等部門審核完善后,上報市人民政府備案后組織實施。未列入規劃(或實施方案)的光伏和風電項目,原則上不得實施。各地當前擬建項目在納入相應規劃(或實施方案)后方可開工建設。
原文鏈接:關于進一步規范光伏和風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
行業聚焦
光伏板塊市值一路走低。
從上海到慕尼黑,盡管光伏展會延續火爆,但難掩行業整體焦慮與擔心,尤其行業大佬們叫苦不迭,害怕旁人不知光伏行業之苦,最終“如愿以償”體現在A股上市公司身上,也算求仁得仁。
大家在擔心什么?這些因素又將走向何處?
01供給過剩?
光伏產業鏈價格一路下滑,下游組件最低已經跌至0.8元/W以下,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價格是供給與需求的博弈結果,但主要還是供給的因素。在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價格成為重要且唯一的商業籌碼,并成為同質化內卷的直觀表現。
過去一年,大家都在喊“產能過剩”,這個聲音也深入行業骨髓,并“驚動四方”。不過,隨著資本收緊,產能剎車其實早已啟動。
近日,國家能源局也提出,“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新增產能肯定要放慢了,再疊加低效存量產能出清,兩相作用,有效產能正處于加速優化過程中,至于何時達到行業合適狀態,也就是合理產能利用率狀態,還需要密切觀望。
當然,過程迥異,產業鏈各個環節有所不同,不同企業也會有所不同,增加了跟蹤觀察的難度。
有的企業會帶著產能一起消亡,有的企業自然淘汰落后產能,有的企業停止或暫緩在建/規劃產能,有的企業停工降低產能利用率,等等。
換個角度,就看誰更具高質量。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有效產能正在以可見速度“出清”,只是何時是拐點,預期分歧到底還有多大,還要持續觀察,且需要更高階的的洞察力。
當然,國家能源局也關注到這個角度,將組織發布“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信息”,這確實能夠給產業鏈企業的產能布局給予指導,避免盲目性,值得期待。
02
需求降速?
這是另一個壞信號。
2024年3月,國內光伏裝機同比下降32%,為近年來首次下降。到4月份,繼續同比下降1.9%。
一方面集中式電站面臨放棄棄光率5%的紅線要求,另一方面分布式電站面臨市場化上網的預期,收益率模型均面臨重構的挑戰,投資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放慢腳步。
此外,戶用光伏隨著前幾年“大干快上”,容量問題越來越明顯,備受詬病,華北等區域在現有電網容量下的滲透率已經遭遇瓶頸,2024年一季度國內戶用光伏裝機同比下降23%,也是近年首次下降。
隨著市場走向縱深,走向非優質區域或非優質場景,項目開發成本陡增,預期收益陡降,裝機規模自然面臨增速挑戰。
低質量需求,也面臨出清。
盡管組件價格下跌,但無奈裝機增速放慢,畢竟組件價格不是決定光伏裝機可行性的唯一因素。
目前,部分機構都在調低今年國內裝機預期,這種預期下調,也對行業形成了一定沖擊,畢竟需求是光伏行業近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基石。
相對而言,海外市場要好一些,隨著歐洲去庫存結束,中東等新興市場崛起,全球裝機仍然保持良好勢頭,只是貿易紛爭對出口消納會有一定障礙。
03
財務壓力?
這個話題,也是風聲鶴唳。
當前,財務壓力尤其債務危機,不僅僅是孤立的產業現象,更是一個宏觀現象。
從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在經濟處于下行周期,隨著資產尤其是股票及房地產價格下跌,資產及抵押物縮水,民營企業都會忙著償還債務,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避免破產倒閉風險。
當前,無論是光伏還是其他行業,新能源也好,房地產也罷,甚至居民家庭,去杠桿,降低債務,都是主要職責。
在光伏行業的表現更加劇烈。
過去幾年,產能為王,一體化至上,地方政府加持,資本市場助攻,諸多因素疊加,財務杠桿快速提升,如今隨著IPO及再融資等股權融資的收緊,地方政府降溫,債務壓力陡增。
這在經濟及產業下行背景下,更加突出。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誰會最先倒下?實際上,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或者正在默默倒下,大型集團內部也在悄然裁撤產能,只是鮮為人知罷了,而上市公司的巨頭們在聚光燈下更引人注目。
任何一輪周期洗牌,注定會倒下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尤其隨著供應鏈坍塌,還會發生連鎖效應。
但是,倒下的姿勢很多,有的是企業破產倒閉或債務重組,有的是主動收縮或撤退,有的則是產能淘汰或資產減值,等等。
不管怎樣,最終無非都指向了供給減少,因為只有供給減少或者有效供給減少,才有助于周期重新走向新的平衡。
很難說這一定是壞事。
總之,財務壓力必然存在,但仍然是結構性的,已經A股上市的巨頭面臨的壓力肯定更小,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壓力也更小,擁有優質資產或者高效產能的企業壓力也更小。
相反,負債率較高、產能落后、資產質量較差、盈利及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壓力會更大,而且在信用反噬的作用下還會越來越大。
我們需要辯證地看資產、負債問題,尤其是資產的問題,畢竟負債是剛性的,而資產可能縮水,資產一旦縮水,資產負債率就迅速惡化,并可能帶崩現金流。
總體來看,光伏行業正面臨“供給飽和”、“需求減速”和“財務壓力”三個方面的挑戰,但不少預期已經提前反映,到底有多少因素真正值得擔心?后續關鍵是洞察這些因素的反轉指標,并形成預期差,畢竟共識只有流量,非共識才有超額收益。
過去一年,大家都在喊“產能過剩”,這個聲音也深入行業骨髓,并“驚動四方”。不過,隨著資本收緊,產能剎車其實早已啟動。
近日,國家能源局也提出,“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
新增產能肯定要放慢了,再疊加低效存量產能出清,兩相作用,有效產能正處于加速優化過程中,至于何時達到行業合適狀態,也就是合理產能利用率狀態,還需要密切觀望。
當然,過程迥異,產業鏈各個環節有所不同,不同企業也會有所不同,增加了跟蹤觀察的難度。
有的企業會帶著產能一起消亡,有的企業自然淘汰落后產能,有的企業停止或暫緩在建/規劃產能,有的企業停工降低產能利用率,等等。
換個角度,就看誰更具高質量。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有效產能正在以可見速度“出清”,只是何時是拐點,預期分歧到底還有多大,還要持續觀察,且需要更高階的的洞察力。
當然,國家能源局也關注到這個角度,將組織發布“產業規模、產能利用率和市場需求等信息”,這確實能夠給產業鏈企業的產能布局給予指導,避免盲目性,值得期待。
02需求降速?
這是另一個壞信號。
2024年3月,國內光伏裝機同比下降32%,為近年來首次下降。到4月份,繼續同比下降1.9%。
一方面集中式電站面臨放棄棄光率5%的紅線要求,另一方面分布式電站面臨市場化上網的預期,收益率模型均面臨重構的挑戰,投資人不得不重新審視,放慢腳步。
此外,戶用光伏隨著前幾年“大干快上”,容量問題越來越明顯,備受詬病,華北等區域在現有電網容量下的滲透率已經遭遇瓶頸,2024年一季度國內戶用光伏裝機同比下降23%,也是近年首次下降。
隨著市場走向縱深,走向非優質區域或非優質場景,項目開發成本陡增,預期收益陡降,裝機規模自然面臨增速挑戰。
低質量需求,也面臨出清。
盡管組件價格下跌,但無奈裝機增速放慢,畢竟組件價格不是決定光伏裝機可行性的唯一因素。
目前,部分機構都在調低今年國內裝機預期,這種預期下調,也對行業形成了一定沖擊,畢竟需求是光伏行業近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基石。
相對而言,海外市場要好一些,隨著歐洲去庫存結束,中東等新興市場崛起,全球裝機仍然保持良好勢頭,只是貿易紛爭對出口消納會有一定障礙。
03
財務壓力?
這個話題,也是風聲鶴唳。
當前,財務壓力尤其債務危機,不僅僅是孤立的產業現象,更是一個宏觀現象。
從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在經濟處于下行周期,隨著資產尤其是股票及房地產價格下跌,資產及抵押物縮水,民營企業都會忙著償還債務,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避免破產倒閉風險。
當前,無論是光伏還是其他行業,新能源也好,房地產也罷,甚至居民家庭,去杠桿,降低債務,都是主要職責。
在光伏行業的表現更加劇烈。
過去幾年,產能為王,一體化至上,地方政府加持,資本市場助攻,諸多因素疊加,財務杠桿快速提升,如今隨著IPO及再融資等股權融資的收緊,地方政府降溫,債務壓力陡增。
這在經濟及產業下行背景下,更加突出。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誰會最先倒下?實際上,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或者正在默默倒下,大型集團內部也在悄然裁撤產能,只是鮮為人知罷了,而上市公司的巨頭們在聚光燈下更引人注目。
任何一輪周期洗牌,注定會倒下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尤其隨著供應鏈坍塌,還會發生連鎖效應。
但是,倒下的姿勢很多,有的是企業破產倒閉或債務重組,有的是主動收縮或撤退,有的則是產能淘汰或資產減值,等等。
不管怎樣,最終無非都指向了供給減少,因為只有供給減少或者有效供給減少,才有助于周期重新走向新的平衡。
很難說這一定是壞事。
總之,財務壓力必然存在,但仍然是結構性的,已經A股上市的巨頭面臨的壓力肯定更小,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壓力也更小,擁有優質資產或者高效產能的企業壓力也更小。
相反,負債率較高、產能落后、資產質量較差、盈利及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壓力會更大,而且在信用反噬的作用下還會越來越大。
我們需要辯證地看資產、負債問題,尤其是資產的問題,畢竟負債是剛性的,而資產可能縮水,資產一旦縮水,資產負債率就迅速惡化,并可能帶崩現金流。
總體來看,光伏行業正面臨“供給飽和”、“需求減速”和“財務壓力”三個方面的挑戰,但不少預期已經提前反映,到底有多少因素真正值得擔心?后續關鍵是洞察這些因素的反轉指標,并形成預期差,畢竟共識只有流量,非共識才有超額收益。
域在現有電網容量下的滲透率已經遭遇瓶頸,2024年一季度國內戶用光伏裝機同比下降23%,也是近年首次下降。
隨著市場走向縱深,走向非優質區域或非優質場景,項目開發成本陡增,預期收益陡降,裝機規模自然面臨增速挑戰。
低質量需求,也面臨出清。
盡管組件價格下跌,但無奈裝機增速放慢,畢竟組件價格不是決定光伏裝機可行性的唯一因素。
目前,部分機構都在調低今年國內裝機預期,這種預期下調,也對行業形成了一定沖擊,畢竟需求是光伏行業近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基石。
相對而言,海外市場要好一些,隨著歐洲去庫存結束,中東等新興市場崛起,全球裝機仍然保持良好勢頭,只是貿易紛爭對出口消納會有一定障礙。
03財務壓力?
這個話題,也是風聲鶴唳。
當前,財務壓力尤其債務危機,不僅僅是孤立的產業現象,更是一個宏觀現象。
從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在經濟處于下行周期,隨著資產尤其是股票及房地產價格下跌,資產及抵押物縮水,民營企業都會忙著償還債務,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避免破產倒閉風險。
當前,無論是光伏還是其他行業,新能源也好,房地產也罷,甚至居民家庭,去杠桿,降低債務,都是主要職責。
在光伏行業的表現更加劇烈。
過去幾年,產能為王,一體化至上,地方政府加持,資本市場助攻,諸多因素疊加,財務杠桿快速提升,如今隨著IPO及再融資等股權融資的收緊,地方政府降溫,債務壓力陡增。
這在經濟及產業下行背景下,更加突出。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誰會最先倒下?實際上,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或者正在默默倒下,大型集團內部也在悄然裁撤產能,只是鮮為人知罷了,而上市公司的巨頭們在聚光燈下更引人注目。
任何一輪周期洗牌,注定會倒下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尤其隨著供應鏈坍塌,還會發生連鎖效應。
但是,倒下的姿勢很多,有的是企業破產倒閉或債務重組,有的是主動收縮或撤退,有的則是產能淘汰或資產減值,等等。
不管怎樣,最終無非都指向了供給減少,因為只有供給減少或者有效供給減少,才有助于周期重新走向新的平衡。
很難說這一定是壞事。
總之,財務壓力必然存在,但仍然是結構性的,已經A股上市的巨頭面臨的壓力肯定更小,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壓力也更小,擁有優質資產或者高效產能的企業壓力也更小。
相反,負債率較高、產能落后、資產質量較差、盈利及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壓力會更大,而且在信用反噬的作用下還會越來越大。
我們需要辯證地看資產、負債問題,尤其是資產的問題,畢竟負債是剛性的,而資產可能縮水,資產一旦縮水,資產負債率就迅速惡化,并可能帶崩現金流。
總體來看,光伏行業正面臨“供給飽和”、“需求減速”和“財務壓力”三個方面的挑戰,但不少預期已經提前反映,到底有多少因素真正值得擔心?后續關鍵是洞察這些因素的反轉指標,并形成預期差,畢竟共識只有流量,非共識才有超額收益。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誰會最先倒下?實際上,部分中小企業已經或者正在默默倒下,大型集團內部也在悄然裁撤產能,只是鮮為人知罷了,而上市公司的巨頭們在聚光燈下更引人注目。
任何一輪周期洗牌,注定會倒下部分企業,不可避免,尤其隨著供應鏈坍塌,還會發生連鎖效應。
但是,倒下的姿勢很多,有的是企業破產倒閉或債務重組,有的是主動收縮或撤退,有的則是產能淘汰或資產減值,等等。
不管怎樣,最終無非都指向了供給減少,因為只有供給減少或者有效供給減少,才有助于周期重新走向新的平衡。
很難說這一定是壞事。
總之,財務壓力必然存在,但仍然是結構性的,已經A股上市的巨頭面臨的壓力肯定更小,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壓力也更小,擁有優質資產或者高效產能的企業壓力也更小。
相反,負債率較高、產能落后、資產質量較差、盈利及現金流較差的企業,壓力會更大,而且在信用反噬的作用下還會越來越大。
我們需要辯證地看資產、負債問題,尤其是資產的問題,畢竟負債是剛性的,而資產可能縮水,資產一旦縮水,資產負債率就迅速惡化,并可能帶崩現金流。
總體來看,光伏行業正面臨“供給飽和”、“需求減速”和“財務壓力”三個方面的挑戰,但不少預期已經提前反映,到底有多少因素真正值得擔心?后續關鍵是洞察這些因素的反轉指標,并形成預期差,畢竟共識只有流量,非共識才有超額收益。
技術前沿
開發新型電磁吸波材料是解決電磁輻射問題的主要策略。傳統的電磁波吸收材料一旦制備完成,就很難動態地改變其電磁波吸收性能。面對信息時代的復雜性和現代雷達的飛速發展,發展電磁波吸收材料的智能調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郝秀清教授團隊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Intelligent Tunable Wave-Absorbing CNTs/VO2/ANF Composite Aerogels Based on Temperature-Driving”的論文,研究合成了具有動態頻率可調性和可開關吸波的 CNTs/VO2/ANF復合氣凝膠。
根據VO2的相變行為,在不同溫度下調制了 VO2 與 CNT 和芳綸納米纖維(ANFs)之間的極化程度和多個異質界面的界面效應。隨著溫度的升高(從 25 ℃ 到 200 ℃),頻率可調氣凝膠在 X 波段的最大吸收頻率從 12.24 GHz 調制到 8.56 GHz,吸收強度保持穩定。吸波開關氣凝膠的最大有效開關帶寬(ΔEAB)為 3.70 GHz。這項研究為智能電磁波吸收性能提供了見解,并為溫度驅動的智能調制電磁吸收體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根據VO2的相變行為,在不同溫度下調制了 VO2 與 CNT 和芳綸納米纖維(ANFs)之間的極化程度和多個異質界面的界面效應。隨著溫度的升高(從 25 ℃ 到 200 ℃),頻率可調氣凝膠在 X 波段的最大吸收頻率從 12.24 GHz 調制到 8.56 GHz,吸收強度保持穩定。吸波開關氣凝膠的最大有效開關帶寬(ΔEAB)為 3.70 GHz。這項研究為智能電磁波吸收性能提供了見解,并為溫度驅動的智能調制電磁吸收體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專業評論
當前光伏產業鏈價格已進入底部區間,行業整體處于“失血”狀態,現金流、盈利水平開始惡化。業內對于行業何時迎來拐點頗為期待。近期,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與多位企業負責人展開交流,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四季度或是觀察行業拐點的重要窗口,伴隨產能出清,一些企業會被淘汰出局。
受訪人士判斷,未來1到2個月內伴隨硅料停產面加大,硅料價格或有小幅反彈,但年內硅料價格反彈空間較為有限,下半年基本處于頭部企業微利或盈虧平衡,邊際產能持續虧現金的狀態。由于硅片、電池片、組件環節普遍處于高度同質化的過剩狀態,下半年也將持續出清,預計行業盈利維持較低水平,價格趨勢預計與硅料基本一致。
與此同時,光伏行業在尋找新的機會,如海外多元化布局將改變過去押注單一市場的做法;光儲融合發展是不少企業選擇的方向,在儲能電芯及系統集成上同步發力,以期發揮一體化布局的優勢,拓展新的增長點。
四季度有望出現拐點
在近期的一場行業會議上,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姚遙提出了一個問題——光伏主產業鏈經營現金流大幅轉負、“失血”狀態還能持續多久?
事實上,隨著產業鏈價格大幅走低,光伏行業的“失血”已從單一環節蔓延至全產業鏈,從二三線廠商波及至行業龍頭。
據姚遙觀察,因行業季節性因素,今年一季度企業發貨及備貨增多,確認收入比例相對較少,從歷史上看,光伏主產業鏈環節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通常處于較低水平,而受到盈利下降影響,今年一季度主產業鏈各環節經營性現金流顯著下降;盈利承壓背景下,企業加大融資力度,融資現金流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光伏主產業鏈主要標的賬面現金(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合計約2557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出211億元,投資現金流出308億元,合計519億元。
姚遙說,今年一季度,企業備貨規模較大、后續將逐步確認收入,但考慮到二季度經營端現金壓力加大,若后續籌資減量、不放緩擴產,即使不考慮銀行抽貸等潛在外部影響因素,行業也將在5個季度內“耗盡現金”。
“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還是因為產能過剩。”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輪產能過剩自上而下,其中硅料過剩2—3倍,硅片過剩1.5—2倍,電池稍微好一點,過剩1.3—1.5倍,組件過剩2—3倍。“觀察行業拐點的重要信號是主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不再過剩。”
陳剛估計,行業拐點最早會在四季度出現,“硅料或是硅片(都有可能),也許是電池也不奇怪,最終看四個環節中哪個環節低效產能率先出清。”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鏈價格有望在6月迎來底部。“現在整個產業鏈很少有可以盈利的企業,低于現在的價格,我覺得基本上不太可能。當然不能排除有些企業殊死一搏,硬拼更低的價格。”她判斷,三四季度光伏產品價格會回升。
“為什么我認為行業拐點會在三四季度,因為全行業虧損且大部分企業現金流有限,虧兩三個季度或許還能承受,再虧四個季度就虧不起了,到了三四季度市場總會上去的,至少是回暖的趨勢。”錢晶補充說,保持健康的現金流是晶科今年的重要課題。
“一定要有人離開‘牌桌’,才是反轉信號。”關于行業拐點的判斷,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的觀點更為直截了當。以硅料環節為例,他認為,當有大量硅料新玩家退出、破產、資不抵債或爆雷時,市場底部就到了。“但目前業內都覺得還虧得起,因為去年、前年還掙了些錢,所以現在根本不是底,還處在拉鋸戰,且這個拉鋸戰今年幾乎看不到頭。”
此外,協鑫科技高級副總裁胡澤義認為,硅料環節出清信號與內蒙古光伏新政密切相關,有兩個可以用來判斷的點位,一是內蒙古地區新項目獲批情況,特別是高耗能的多晶硅項目獲批情況;二是內蒙古會不會取消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的政策。
挖掘差異化優勢
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迭代升級圍繞產品尺寸及電池技術展開;如今,各主要廠商在產品尺寸上相繼達成共識,TOPCon也成為電池技術的絕對主流,HJT、xBC等技術占比較小,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進一步抹平了技術上的差異性,行業又回到了同質化競爭的起跑線。
面對這種情況,各家廠商有哪些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陳剛提出,面對低價競爭,企業要研發和生產更多可以為客戶帶來價值的產品。“現在已經到了客戶時代,也就是客戶會去評估產品給他帶來的價值,然后給產品合理定價。愛旭通過將客戶的場景價值更大化,多出來的價值部分,我們與客戶與合作伙伴來分享。因此,我們的策略是給客戶帶來更多高功率、高收益、更安全、更長久的產品。”
陳剛強調了精細化運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過去光伏產業比較容易參與,一兩款產品就能包打天下。“這實際上是漠視客戶需求,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不斷地把客戶場景區分開來,挖掘每個場景的價值,幫助客戶提升在各個場景的收益,這樣才會得到客戶的認同。”
愛旭股份是為數不多主推ABC技術產品的廠商之一,陳剛介紹說,公司將加快ABC產品的市場教育、培養及擴大工作。他認為,能夠提供差異化產品的企業,對客戶而言是有好處的。“去年,通過一系列努力,歐洲、日韓等高附加值地區客戶已經認同了我們的產品,并且改變了他們同質化、只講價格的習慣,會根據不同產品在對應場景中提供的價值來定價。”
在錢晶的理解中,差異化還有另一層含義。舉例來說,雖然眾多廠商都選擇TOPCon技術路線,但有的企業還處在技術研發階段,有的已經實現了量產;有的企業雖然已經量產出貨,但還有企業實現了100GW的出貨,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100GW的生產數據就是基礎,我們能借此不斷提升產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問題。”錢晶補充說,雖然各家廠商技術上差異不大,但這種生產經驗的積累并不在同一個水平,也不是能被輕易復制的,“外表雖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與錢晶的交流中,她強調了當前環境下企業市場化能力強弱的意義。“前兩年,只要有產能,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有產品不見得賣得出去,企業的市場化能力、客戶的信任度及企業整體的交付及服務水平都是很關鍵的。”
此外,錢晶認為,企業的多元化市場布局也很關鍵,如果僅僅把所有銷售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者僅有的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發生波動,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錢晶所言,近期,中國光伏企業位于東南亞的產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輪調整,該區域工廠生產的產品原本專為美國市場客戶生產,由于反規避調查豁免期結束,這些東南亞產能已經很難再向美國市場出口。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三點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地緣政治惡化局面的準備與判斷不足,導致過去兩三年東南亞產能對應的美國業務損失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擊垮。”
李振國表示,下一步隆基綠能在產能及業務布局上會有更深刻的考慮。“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調研分析,東南亞等地在產能成本、技術施行等方面和中國制造還是差很多,以后會總體更謹慎地去考慮。美國組件廠的命運不用太擔憂,后面幾年單子都是滿的。”
無論是在產能布局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多家企業都向記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澤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5月,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這是協鑫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意義是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四季度有望出現拐點
在近期的一場行業會議上,國金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首席分析師姚遙提出了一個問題——光伏主產業鏈經營現金流大幅轉負、“失血”狀態還能持續多久?
事實上,隨著產業鏈價格大幅走低,光伏行業的“失血”已從單一環節蔓延至全產業鏈,從二三線廠商波及至行業龍頭。
據姚遙觀察,因行業季節性因素,今年一季度企業發貨及備貨增多,確認收入比例相對較少,從歷史上看,光伏主產業鏈環節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通常處于較低水平,而受到盈利下降影響,今年一季度主產業鏈各環節經營性現金流顯著下降;盈利承壓背景下,企業加大融資力度,融資現金流顯著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光伏主產業鏈主要標的賬面現金(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合計約2557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出211億元,投資現金流出308億元,合計519億元。
姚遙說,今年一季度,企業備貨規模較大、后續將逐步確認收入,但考慮到二季度經營端現金壓力加大,若后續籌資減量、不放緩擴產,即使不考慮銀行抽貸等潛在外部影響因素,行業也將在5個季度內“耗盡現金”。
“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還是因為產能過剩。”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輪產能過剩自上而下,其中硅料過剩2—3倍,硅片過剩1.5—2倍,電池稍微好一點,過剩1.3—1.5倍,組件過剩2—3倍。“觀察行業拐點的重要信號是主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不再過剩。”
陳剛估計,行業拐點最早會在四季度出現,“硅料或是硅片(都有可能),也許是電池也不奇怪,最終看四個環節中哪個環節低效產能率先出清。”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鏈價格有望在6月迎來底部。“現在整個產業鏈很少有可以盈利的企業,低于現在的價格,我覺得基本上不太可能。當然不能排除有些企業殊死一搏,硬拼更低的價格。”她判斷,三四季度光伏產品價格會回升。
“為什么我認為行業拐點會在三四季度,因為全行業虧損且大部分企業現金流有限,虧兩三個季度或許還能承受,再虧四個季度就虧不起了,到了三四季度市場總會上去的,至少是回暖的趨勢。”錢晶補充說,保持健康的現金流是晶科今年的重要課題。
“一定要有人離開‘牌桌’,才是反轉信號。”關于行業拐點的判斷,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的觀點更為直截了當。以硅料環節為例,他認為,當有大量硅料新玩家退出、破產、資不抵債或爆雷時,市場底部就到了。“但目前業內都覺得還虧得起,因為去年、前年還掙了些錢,所以現在根本不是底,還處在拉鋸戰,且這個拉鋸戰今年幾乎看不到頭。”
此外,協鑫科技高級副總裁胡澤義認為,硅料環節出清信號與內蒙古光伏新政密切相關,有兩個可以用來判斷的點位,一是內蒙古地區新項目獲批情況,特別是高耗能的多晶硅項目獲批情況;二是內蒙古會不會取消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的政策。
挖掘差異化優勢
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迭代升級圍繞產品尺寸及電池技術展開;如今,各主要廠商在產品尺寸上相繼達成共識,TOPCon也成為電池技術的絕對主流,HJT、xBC等技術占比較小,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進一步抹平了技術上的差異性,行業又回到了同質化競爭的起跑線。
面對這種情況,各家廠商有哪些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陳剛提出,面對低價競爭,企業要研發和生產更多可以為客戶帶來價值的產品。“現在已經到了客戶時代,也就是客戶會去評估產品給他帶來的價值,然后給產品合理定價。愛旭通過將客戶的場景價值更大化,多出來的價值部分,我們與客戶與合作伙伴來分享。因此,我們的策略是給客戶帶來更多高功率、高收益、更安全、更長久的產品。”
陳剛強調了精細化運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過去光伏產業比較容易參與,一兩款產品就能包打天下。“這實際上是漠視客戶需求,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不斷地把客戶場景區分開來,挖掘每個場景的價值,幫助客戶提升在各個場景的收益,這樣才會得到客戶的認同。”
愛旭股份是為數不多主推ABC技術產品的廠商之一,陳剛介紹說,公司將加快ABC產品的市場教育、培養及擴大工作。他認為,能夠提供差異化產品的企業,對客戶而言是有好處的。“去年,通過一系列努力,歐洲、日韓等高附加值地區客戶已經認同了我們的產品,并且改變了他們同質化、只講價格的習慣,會根據不同產品在對應場景中提供的價值來定價。”
在錢晶的理解中,差異化還有另一層含義。舉例來說,雖然眾多廠商都選擇TOPCon技術路線,但有的企業還處在技術研發階段,有的已經實現了量產;有的企業雖然已經量產出貨,但還有企業實現了100GW的出貨,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100GW的生產數據就是基礎,我們能借此不斷提升產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問題。”錢晶補充說,雖然各家廠商技術上差異不大,但這種生產經驗的積累并不在同一個水平,也不是能被輕易復制的,“外表雖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與錢晶的交流中,她強調了當前環境下企業市場化能力強弱的意義。“前兩年,只要有產能,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有產品不見得賣得出去,企業的市場化能力、客戶的信任度及企業整體的交付及服務水平都是很關鍵的。”
此外,錢晶認為,企業的多元化市場布局也很關鍵,如果僅僅把所有銷售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者僅有的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發生波動,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錢晶所言,近期,中國光伏企業位于東南亞的產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輪調整,該區域工廠生產的產品原本專為美國市場客戶生產,由于反規避調查豁免期結束,這些東南亞產能已經很難再向美國市場出口。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三點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地緣政治惡化局面的準備與判斷不足,導致過去兩三年東南亞產能對應的美國業務損失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擊垮。”
李振國表示,下一步隆基綠能在產能及業務布局上會有更深刻的考慮。“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調研分析,東南亞等地在產能成本、技術施行等方面和中國制造還是差很多,以后會總體更謹慎地去考慮。美國組件廠的命運不用太擔憂,后面幾年單子都是滿的。”
無論是在產能布局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多家企業都向記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澤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5月,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這是協鑫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意義是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姚遙說,今年一季度,企業備貨規模較大、后續將逐步確認收入,但考慮到二季度經營端現金壓力加大,若后續籌資減量、不放緩擴產,即使不考慮銀行抽貸等潛在外部影響因素,行業也將在5個季度內“耗盡現金”。
“光伏行業出現的問題還是因為產能過剩。”愛旭股份董事長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輪產能過剩自上而下,其中硅料過剩2—3倍,硅片過剩1.5—2倍,電池稍微好一點,過剩1.3—1.5倍,組件過剩2—3倍。“觀察行業拐點的重要信號是主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不再過剩。”
陳剛估計,行業拐點最早會在四季度出現,“硅料或是硅片(都有可能),也許是電池也不奇怪,最終看四個環節中哪個環節低效產能率先出清。”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產業鏈價格有望在6月迎來底部。“現在整個產業鏈很少有可以盈利的企業,低于現在的價格,我覺得基本上不太可能。當然不能排除有些企業殊死一搏,硬拼更低的價格。”她判斷,三四季度光伏產品價格會回升。
“為什么我認為行業拐點會在三四季度,因為全行業虧損且大部分企業現金流有限,虧兩三個季度或許還能承受,再虧四個季度就虧不起了,到了三四季度市場總會上去的,至少是回暖的趨勢。”錢晶補充說,保持健康的現金流是晶科今年的重要課題。
“一定要有人離開‘牌桌’,才是反轉信號。”關于行業拐點的判斷,協鑫科技聯席首席執行官蘭天石的觀點更為直截了當。以硅料環節為例,他認為,當有大量硅料新玩家退出、破產、資不抵債或爆雷時,市場底部就到了。“但目前業內都覺得還虧得起,因為去年、前年還掙了些錢,所以現在根本不是底,還處在拉鋸戰,且這個拉鋸戰今年幾乎看不到頭。”
此外,協鑫科技高級副總裁胡澤義認為,硅料環節出清信號與內蒙古光伏新政密切相關,有兩個可以用來判斷的點位,一是內蒙古地區新項目獲批情況,特別是高耗能的多晶硅項目獲批情況;二是內蒙古會不會取消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價的政策。
挖掘差異化優勢
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迭代升級圍繞產品尺寸及電池技術展開;如今,各主要廠商在產品尺寸上相繼達成共識,TOPCon也成為電池技術的絕對主流,HJT、xBC等技術占比較小,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進一步抹平了技術上的差異性,行業又回到了同質化競爭的起跑線。
面對這種情況,各家廠商有哪些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陳剛提出,面對低價競爭,企業要研發和生產更多可以為客戶帶來價值的產品。“現在已經到了客戶時代,也就是客戶會去評估產品給他帶來的價值,然后給產品合理定價。愛旭通過將客戶的場景價值更大化,多出來的價值部分,我們與客戶與合作伙伴來分享。因此,我們的策略是給客戶帶來更多高功率、高收益、更安全、更長久的產品。”
陳剛強調了精細化運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過去光伏產業比較容易參與,一兩款產品就能包打天下。“這實際上是漠視客戶需求,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不斷地把客戶場景區分開來,挖掘每個場景的價值,幫助客戶提升在各個場景的收益,這樣才會得到客戶的認同。”
愛旭股份是為數不多主推ABC技術產品的廠商之一,陳剛介紹說,公司將加快ABC產品的市場教育、培養及擴大工作。他認為,能夠提供差異化產品的企業,對客戶而言是有好處的。“去年,通過一系列努力,歐洲、日韓等高附加值地區客戶已經認同了我們的產品,并且改變了他們同質化、只講價格的習慣,會根據不同產品在對應場景中提供的價值來定價。”
在錢晶的理解中,差異化還有另一層含義。舉例來說,雖然眾多廠商都選擇TOPCon技術路線,但有的企業還處在技術研發階段,有的已經實現了量產;有的企業雖然已經量產出貨,但還有企業實現了100GW的出貨,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100GW的生產數據就是基礎,我們能借此不斷提升產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問題。”錢晶補充說,雖然各家廠商技術上差異不大,但這種生產經驗的積累并不在同一個水平,也不是能被輕易復制的,“外表雖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與錢晶的交流中,她強調了當前環境下企業市場化能力強弱的意義。“前兩年,只要有產能,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有產品不見得賣得出去,企業的市場化能力、客戶的信任度及企業整體的交付及服務水平都是很關鍵的。”
此外,錢晶認為,企業的多元化市場布局也很關鍵,如果僅僅把所有銷售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者僅有的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發生波動,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錢晶所言,近期,中國光伏企業位于東南亞的產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輪調整,該區域工廠生產的產品原本專為美國市場客戶生產,由于反規避調查豁免期結束,這些東南亞產能已經很難再向美國市場出口。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三點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地緣政治惡化局面的準備與判斷不足,導致過去兩三年東南亞產能對應的美國業務損失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擊垮。”
李振國表示,下一步隆基綠能在產能及業務布局上會有更深刻的考慮。“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調研分析,東南亞等地在產能成本、技術施行等方面和中國制造還是差很多,以后會總體更謹慎地去考慮。美國組件廠的命運不用太擔憂,后面幾年單子都是滿的。”
無論是在產能布局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多家企業都向記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澤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5月,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這是協鑫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意義是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跑線。
面對這種情況,各家廠商有哪些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陳剛提出,面對低價競爭,企業要研發和生產更多可以為客戶帶來價值的產品。“現在已經到了客戶時代,也就是客戶會去評估產品給他帶來的價值,然后給產品合理定價。愛旭通過將客戶的場景價值更大化,多出來的價值部分,我們與客戶與合作伙伴來分享。因此,我們的策略是給客戶帶來更多高功率、高收益、更安全、更長久的產品。”
陳剛強調了精細化運作的重要性,特別是,過去光伏產業比較容易參與,一兩款產品就能包打天下。“這實際上是漠視客戶需求,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不斷地把客戶場景區分開來,挖掘每個場景的價值,幫助客戶提升在各個場景的收益,這樣才會得到客戶的認同。”
愛旭股份是為數不多主推ABC技術產品的廠商之一,陳剛介紹說,公司將加快ABC產品的市場教育、培養及擴大工作。他認為,能夠提供差異化產品的企業,對客戶而言是有好處的。“去年,通過一系列努力,歐洲、日韓等高附加值地區客戶已經認同了我們的產品,并且改變了他們同質化、只講價格的習慣,會根據不同產品在對應場景中提供的價值來定價。”
在錢晶的理解中,差異化還有另一層含義。舉例來說,雖然眾多廠商都選擇TOPCon技術路線,但有的企業還處在技術研發階段,有的已經實現了量產;有的企業雖然已經量產出貨,但還有企業實現了100GW的出貨,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100GW的生產數據就是基礎,我們能借此不斷提升產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問題。”錢晶補充說,雖然各家廠商技術上差異不大,但這種生產經驗的積累并不在同一個水平,也不是能被輕易復制的,“外表雖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與錢晶的交流中,她強調了當前環境下企業市場化能力強弱的意義。“前兩年,只要有產能,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有產品不見得賣得出去,企業的市場化能力、客戶的信任度及企業整體的交付及服務水平都是很關鍵的。”
此外,錢晶認為,企業的多元化市場布局也很關鍵,如果僅僅把所有銷售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者僅有的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發生波動,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錢晶所言,近期,中國光伏企業位于東南亞的產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輪調整,該區域工廠生產的產品原本專為美國市場客戶生產,由于反規避調查豁免期結束,這些東南亞產能已經很難再向美國市場出口。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三點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地緣政治惡化局面的準備與判斷不足,導致過去兩三年東南亞產能對應的美國業務損失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擊垮。”
李振國表示,下一步隆基綠能在產能及業務布局上會有更深刻的考慮。“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調研分析,東南亞等地在產能成本、技術施行等方面和中國制造還是差很多,以后會總體更謹慎地去考慮。美國組件廠的命運不用太擔憂,后面幾年單子都是滿的。”
無論是在產能布局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多家企業都向記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澤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5月,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這是協鑫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意義是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技術路線,但有的企業還處在技術研發階段,有的已經實現了量產;有的企業雖然已經量產出貨,但還有企業實現了100GW的出貨,積累了大量經驗。
“這100GW的生產數據就是基礎,我們能借此不斷提升產品效率,知道哪里出了問題。”錢晶補充說,雖然各家廠商技術上差異不大,但這種生產經驗的積累并不在同一個水平,也不是能被輕易復制的,“外表雖然差不多,但里子不一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與錢晶的交流中,她強調了當前環境下企業市場化能力強弱的意義。“前兩年,只要有產能,廠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有產品不見得賣得出去,企業的市場化能力、客戶的信任度及企業整體的交付及服務水平都是很關鍵的。”
此外,錢晶認為,企業的多元化市場布局也很關鍵,如果僅僅把所有銷售集中在單一市場或者僅有的幾個市場,一旦這些市場發生波動,對于企業而言都是毀滅性的災難。
海外多元化布局
正如錢晶所言,近期,中國光伏企業位于東南亞的產能布局正在遭遇一輪調整,該區域工廠生產的產品原本專為美國市場客戶生產,由于反規避調查豁免期結束,這些東南亞產能已經很難再向美國市場出口。
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曾提到三點反思,其中之一就是針對地緣政治惡化局面的準備與判斷不足,導致過去兩三年東南亞產能對應的美國業務損失較大。“如果公司不是‘皮糙肉厚’,這件事情就能把公司擊垮。”
李振國表示,下一步隆基綠能在產能及業務布局上會有更深刻的考慮。“公司在其他海外的布局最近都在調研分析,東南亞等地在產能成本、技術施行等方面和中國制造還是差很多,以后會總體更謹慎地去考慮。美國組件廠的命運不用太擔憂,后面幾年單子都是滿的。”
無論是在產能布局還是市場開拓方面,多家企業都向記者提到了新的思路。
胡澤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5月,協鑫科技全資子公司協鑫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與穆巴達拉主權基金的全資子公司MDC POWER訂立合作協議,雙方探討合作開發阿聯酋首個多晶硅生產設施。“這是協鑫的首個海外顆粒硅項目,意義重大,更重要的意義是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隨項目將建立的硅生態。”
胡澤義認為,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最大的障礙并不是運費和“高額關稅”等限制性措施,而是產品銷售如何讓世界能夠發現共贏的美好。“我們要去那里建立硅生態,將已有及潛在合作伙伴帶過去,在周邊做拉晶、硅片、電池等,也包括協鑫下游的公司。”
他提出,雖然目前歐美高關稅的手段再次被祭出,但是歐美和全世界并沒有放棄新能源的發展,產品依舊有需求,就需要以更合適的路徑走出去。
從海外產能布局來看,除了中東,赴美設廠也是行業普遍共識。近日,阿特斯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5GW工廠正式啟用,該工廠主要生產基于TOPCon電池技術的光伏組件。同時,阿特斯在美國的電池片工廠也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去年10月底,阿特斯宣布將在印第安納州投建5GW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總投資約8.39億美元,預期于2025年底投產。
海外市場規劃方面,愛旭股份副總經理夏恒亮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據他介紹,愛旭首先將聚焦高價值市場,包括歐洲、日韓、澳洲等,目前公司正在加大中國市場的投入,而接下來,公司將關注亞非拉市場,“我們希望通過三至五年基本完成全球布局,同時要深耕這些市場、做好本土化。”
新趨勢:光儲融合發展
在光伏主產業鏈受到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將“光伏+儲能”融合發展視為重要方向。
在2024 SNEC光伏展上,天合光能發布了多元場景的一站式工商業光儲融合解決方案及產品。天合儲能總裁孫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了公司發展光儲業務的優勢。以電芯為例,電芯是決定儲能系統性能和成本非常關鍵的一個要素,“從現階段來看,磷酸鐵鋰已經是一個被行業公認的相對成熟的電化學體系平臺,我們正從兩個方面進行延伸研發。”
具體來看,一方面,今年天合光能推出了單體大容量的500Ah+專用儲能電芯,通過結構上、尺寸上的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形成競爭力;另一方面,從材料上進行優化,雖然體系不變,但材料上持續優化。
“我們內部研發找準的方向還是寬溫域(即耐高溫電池)。隨著儲能逐步進入各個細分賽道,使用場景有很大差異,如果電芯能在更寬的溫域中、有多種適應性,會給業主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更多的收益,同時在系統與設計層面,也會減少相應的成本。”孫偉透露,天合光能的耐高溫電池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推向市場。
此外,孫偉認為,未來光儲一體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肯定要服務于電網,對電網的理解可能是未來企業能否生存下去非常關鍵的指標,是分水嶺。“天合最大的優勢就是用全產業鏈的布局,交/直流側,包括軟硬件的布局,給客戶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光儲融合是大趨勢,這是毋庸置疑的。光儲融合不僅僅是在物理上進行設備安裝,未來更多是在光儲設施的控制及調用上去發力。”晶科能源儲能事業部產品總經理吳殿峰告訴記者,晶科將重點發展光儲的智能控制技術,“儲能要調節電網頻率、電壓等,還要適應光伏的波動性,并實時監測電網的狀態,才能讓光伏真正地像傳統能源一樣進入電網,這樣電網也可以敞開地接收光伏等新能源電力,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據吳殿峰介紹,今年晶科儲能業務有一些國內外比較好的訂單落地,特別是海外大訂單正在接洽,今年應該在這方面會有所增長。
談及愈發激烈的儲能市場競爭情況,吳殿峰認為,從長遠來說,儲能價格還會繼續下探,最后到能源投資商安裝儲能能夠有收益,儲能市場才能真正迎來春天。“在這個過程中,低質量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只有高質量、成本又能控制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中活下來。”
展會時間:2024/7/18---2024/7/20
展會地點:上海汽車會展中心?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鎮博園路7575號
主辦單位:金浪國際會展集團
展品范圍:
動力及儲能電池展區
動力電池:各類方型、圓柱、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芯、動力電池模組與PACK,固態電池,超級電容器,鈉電池,空氣電池以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回收及拆解技術等。
儲能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鉛酸蓄電池、智能電池、鈉電池、鈉硫電池、超級電容器、可再生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等;電池盒、電池外殼、充電機、電動車充電器、電瓶充電器、電池充電器、太陽能充電器、動力電池鎳片 銅鎳復合帶、電池支架、BMS保護板與電池控制系統。
儲能技術應用展區
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抽水蓄能等技術及材料、儲能集裝箱、戶用儲能、集成式工商業儲能柜、移動儲能車、便攜式儲能以及1GBT、功率模組、儲能逆變器、儲能電池、BMS、EMS、儲能安全消防設備、配電設備、集散控制系統。
會議直達:第19屆中國(上海)國際鋰電及儲能技術展覽會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