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摘選自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局重拳出擊新能源產業不當行為》
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開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開發領域不當市場干預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特急通知。根據通知,將聚焦2023年1月1日以來各地方組織實施的風電、光伏和抽水蓄能開發項目,核查項目在簽訂開發意向協議、編制項目投資市場化配置方案、組織實施市場化配置項目開發過程、項目開發建設全過程中是否存在不當市場干預行為,重點整治:通過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配套產業;通過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投資落地。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權威之聲
日前,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開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開發領域不當市場干預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特急通知。根據通知,將聚焦2023年1月1日以來各地方組織實施的風電、光伏和抽水蓄能開發項目,核查項目在簽訂開發意向協議、編制項目投資市場化配置方案、組織實施市場化配置項目開發過程、項目開發建設全過程中是否存在不當市場干預行為,重點整治以下問題:
(一)通過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配套產業
地方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通過印發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配套產業,特別是風機、塔筒、多晶硅、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等新能源產業鏈,具體包括:
一是在相關文件中明確或者變相要求項目必須配套產業或者引入產業;
二是雖未明文規定,但口頭強制要求配套產業,或對于沒有允諾配套產業的項目和投資主體給予阻礙或明顯歧視政策。
(二)通過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投資落地
地方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通過印發文件等形式,強制要求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投資落地,具體包括:
一是要求企業繳納高額保證金、投資合作保證金、項目開發建設履約保證金、引入外資等;
二是獲取或限制項目的附加收益,如項目產生碳排放權及碳排放所獲收益等。
據悉,本次專項整治將于2023年11月30日結束。地方自查整改結束后,國家能源局將組織核查評估,對應整改而未整改的,將選擇典型案例予以通報。同時,國家能源局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對進度緩慢、工作不實、效果不佳的,通報地方政府處理。目前,福建、貴州、山西等多地已跟進通知。
? ? ? ?二是雖未明文規定,但口頭強制要求配套產業,或對于沒有允諾配套產業的項目和投資主體給予阻礙或明顯歧視政策。
? ? ? (二)通過文件等形式對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強制要求投資落地
? ? ? 地方政府或相關主管部門通過印發文件等形式,強制要求新能源發電和抽水蓄能項目投資落地,具體包括:
? ? ? ?一是要求企業繳納高額保證金、投資合作保證金、項目開發建設履約保證金、引入外資等;
? ? ? ?二是獲取或限制項目的附加收益,如項目產生碳排放權及碳排放所獲收益等。
? ? ? ?據悉,本次專項整治將于2023年11月30日結束。地方自查整改結束后,國家能源局將組織核查評估,對應整改而未整改的,將選擇典型案例予以通報。同時,國家能源局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對進度緩慢、工作不實、效果不佳的,通報地方政府處理。目前,福建、貴州、山西等多地已跟進通知。
宏觀政策
9月27日,河北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印發《關于支持保定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打造能源電子產業集群。支持保定高新區、經開區,以及蓮池區、競秀區等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區提升綜合發展能級,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光伏、汽車電子等產業,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能源電子產業集群。
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支持保定圍繞TOPCon電池、智能光伏組件、光伏背板、6-8英寸碳化硅襯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與器件,以及計算機、服務器、激光雷達等智能網聯終端等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支持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河北分院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支持創新金融服務。鼓勵省產業投資引導基金等政府投資基金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加大對保定電子信息產業投入。支持保定依托現有的市級主導產業基金設立電子信息產業子基金,服務產業發展。支持金融機構為光伏企業提供優質金融產品,破解光伏行業融資難等問題。
支持拓展應用場景。支持保定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推廣、5G-A URLLC 技術創新研發及應用落地,賦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行業聚焦
在光伏行業不斷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從硅料到光伏應用系統等各個環節,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光伏企業,以其卓越的實力和顯著的成果,生動地詮釋了光伏行業的繁盛與活力。
本文特意梳理了十大環節的TOP企業。需要強調的是,參評數據不同,排位亦然生變,本文排名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補充。
01 硅 料
我國多晶硅行業集中度較高,同時受到行業高純度要求、高設備投資及較長的擴產周期影響,行業競爭格局較為穩定。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底,國內多晶硅企業產能排名前十依次為,通威永祥、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東方希望、亞洲硅業、陜西天瑞、內蒙東立、鄂爾多斯、內蒙聚光。
02 硅 片
自從單晶取代多晶成為光伏行業主導之后,硅片領域形成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兩強爭雄的格局,到2023年底兩者產能分別為190GW和180GW,其后依次為晶科、晶澳、京運通、上機數控、阿特斯、通威、美科太陽能、高景太陽能。
? ? ? ?03 電池片
? ? ? ?光伏電池環節是整個光伏產業的核心技術環節,專業化電池企業主要有通威股份、愛旭股份、中潤光能、潤陽股份和鈞達股份(捷泰科技),近年來,隆基、晶科、天合、晶澳、等一體化巨頭紛紛布局電池片環節,其產能也在快速攀升。
? ? ? ?04 組 件
? ? ? ?組件出貨數據被看做是行業的“晴雨表”,2023年上半年競爭尤為激烈,綜合企業財報以及調研數據發現,上半年組件總出貨排名依次為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新能、通威太陽能、一道新能、協鑫集成等。
? ? ? ?05 玻 璃
? ? ? ?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的封裝材料,市場集中度較高,目前信義光能、福萊特兩大廠家的市占率占比超過50%,光伏玻璃“雙霸”格局穩定多年,其余有亞瑪頓、南玻A、洛陽玻璃、旗濱集團、安彩高科、彩虹新能源。
技術前沿
陶瓷分為工業陶瓷和特種陶瓷。
特種陶瓷,又稱“先進陶瓷”、“精密陶瓷”、“高性能陶瓷”,是指具有特殊力學、物理或化學性能的陶瓷。特種陶瓷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為基礎原料,以特定比例混配其他化合物,經成型、燒結等工藝制備而成。按照用途的不同,特種陶瓷可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
結構陶瓷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耐腐蝕、抗氧化等特性,適用于嚴苛的環境或工程應用條件,應用領域包括泛半導體設備、耐磨機械、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
常見的結構陶瓷材料有碳化硅、氧化鋁、氮化硅等,其中碳化硅材料因其具有極高的彈性模量、導熱系數和較低的熱膨脹系數,不易產生彎曲應力變形和熱應變,并且具有極佳的可拋光性,可以通過機械加工至優良的鏡面。其作為性能優異的結構陶瓷和高溫材料,碳化硅陶瓷已在核電、風電、鋰電、半導體、光伏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2022年中國碳化硅結構陶瓷市場規模182億元,隨著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寬及下游增長需要,預計2025年碳化硅結構陶瓷市場規模達296億元。
? ? ? ?一、受正、負極材料擴產帶動,中國鋰電材料用輥道窯爐系統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增長
? ? ? ?輥道窯爐是一種連續生產設備,主要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電解液的烘干、燒結和熱處理等工序。從需求端來看,中國鋰電正、負極材料用輥道窯系統發展驅動力主要包括下游需求旺盛、成本優勢明顯、技術優勢帶動。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上升,供給增加疊加需求增速放緩,推動周期周而復始。在經歷了持續的產能大擴張后,相應窯爐22年增速進入放緩周期,預計26年開始新的建設周期,屆時增速再次攀升。
? ? ? ?窯具是窯爐的關鍵配件,其工業窯爐中循環使用,用于支撐或保護被燒產品的耐火制品,受正極材料擴產帶動,窯具的應用規模擴大,碳化硅窯具以其優異的高溫機械性能,耐火性能以及抗熱震性能應用于陶瓷窯中,可提高窯爐生產能力,大幅度降低能耗,成為各類窯爐材料窯具材料中的理想選擇。
? ? ? ?二、碳化硅結構陶瓷應用領域擴大,成為光伏電池片生產過程關鍵載具材料方面的良好選擇
? ? ? ?在碳化硅結構陶瓷當中,碳化硅舟托光伏產業高景氣度發展,成為光伏電池片生產工藝過程中關鍵載具材料方面的良好選擇,其市場需求日益受到業界關注。
? ? ? ?目前普遍使用的石英舟托、舟盒、管件等受制于國內、國際高純石英砂礦源限制,產能較小,且在光伏行業上游單晶爐用坩堝、中游硅片電池片載具耗材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高純度石英砂存在供需緊張,價格長期高位運行的特點,石英載具作為光伏電池片生產過程中承載硅片的器件性能穩定,但是與物美價廉的耗材選型標準背道而馳。
? ? ? ?同時,在電池片生產過程中隨著工藝時間及次數的增加,石英舟和石英管容易發生隱裂甚至斷裂,國內當前主流量產線石英舟和石英管壽命約3-6月,需定期停機清洗、維護、更換石英載具。
? ? ? ?相較于石英材料,碳化硅材料制舟托、舟盒、管件制品等熱穩定性能好,高溫使用不變形,無有害析出污染物,作為石英制品的優良替代材料,使用壽命可達1年以上,可顯著降低使用成本及維護維修停線造成的產能損失,成本優勢明顯,其作為載具在光伏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
? ? ? ?1、光伏電池片產業化進程加速,帶動光伏產業碳化硅結構陶瓷等生產耗材市場需求上升
? ? ? ?光伏電池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屬于中下游環節,是決定組件效率和成本的核心器件,對于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具有關鍵性的作用,2022年光伏產業用結構陶瓷市場規模為50億元,預計2027年規模將達到152.59億元。
? ? ? ?在制造過程中不同組件對材料要求及用量各不相同,從結構陶瓷用料成本端考慮,舟托及舟盒占40%、懸臂槳占18%。可測算2022年光伏產業舟托及舟盒產值為20億元,隨著技術迭代升級2027年產值達到61.04億元,其中碳化硅舟托及舟盒市場規模為48.83億元,占比80%,考慮目前光伏產業用石英舟托及舟盒使用壽命壽命及價格等替代因素,預計未來碳化硅結構陶瓷材料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 ? ? ?2、光伏產業高景氣發展,推動電池片新技術設備需求上升,碳化硅結構陶瓷材料存在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
? ? ? ?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光伏滲透率不斷提升,在各國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隨著光伏產業度電成本顯著下降,目前光伏發電已成為全球最經濟的電力能源,根據IEA預測,2020-2030年間光伏裝機量將以21%的CAGR增長至接近5TW,光伏占全球電力裝機比重將從9.5%提升至33.2%,2022年,全球光伏制造產能增加超過70%,達到近450GW。
? ? ? ?中國占整個供應鏈新增產能的95%以上。2023年和2024年,全球光伏制造產能預計將翻倍,中國再次占到增幅的90%以上;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12-2022年我國光伏電池片產量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1.23%,截至2023年6月底,光伏累計裝機約4.7億千瓦,已經是我國裝機規模的第二大電源,僅次于煤電。
? ? ? ?終端旺盛裝機需求持續帶動電池片需求高增,推動光伏產業碳化硅舟托及舟盒替換需求上漲,預計到2025年半導體及光伏行業用碳化硅結構陶瓷占比達62%,其中光伏行業用碳化硅結構陶瓷占比將從2022年6%上升至26%,成為最快增長領域。
? ? ? ?碳化硅結構陶瓷所展現的高穩定性與機械性能使其應用范圍日漸擴大,隨著國內外業界對于高精密度、高耐磨耗、高可靠度機械零組件或電子元件的要求日趨嚴格,碳化硅結構陶瓷產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專業評論
2020年9月22日,中國作出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今天,中國“雙碳”的時間表走到三周年整。
近日,圍繞“雙碳”三年成果、全國碳市場、能源安全與能源低碳轉型,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立法等話題,專訪了一系列專家學者。本文是對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達峰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徐華清的專訪實錄。
徐華清長期研究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戰略政策,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及代表中國政府參加氣候變化談判。他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并作為第四次評估報告的評審編輯,被IPCC授予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貢獻獎。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級戰略研究機構和國際合作交流窗口,直屬于生態環境部。此外,還承擔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統計核算與考核、國內履約等方面工作。
? ? ? ?界面新聞:您如何評價過去三年中國在“雙碳”目標落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 ? ? ?徐華清: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中國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行動、保障體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以及植樹造林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綠色低碳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運行,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得到強化,“雙碳”工作基礎能力顯著增強,同時積極參與并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充分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強有力的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和有效的行動力。
? ? ? ?同時,也需要我們高度關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主要表現為梯次有序達峰出現難以落地現象,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及煤電項目形勢嚴峻,避免高碳鎖定和高位達峰任務艱巨。
? ? ?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當前“雙碳”工作已經走向縱深,在具體工作中需要統籌應對氣候變化與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形成從單一目標到多目標協同的綜合解決方案,不斷提升政策和行動協同創新的減排效果、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系統效率和治理效能。
? ? ? ?界面新聞:“1+N”政策體系在中國實現雙碳進程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您在這項政策體系中看到了哪些亮點?
? ? ? ?徐華清: 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旨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 ? ? ?這一政策體系是涉及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等方面的一攬子政策、行動及保障體系,明確了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堅持的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等重要原則,提出了推動能源革命、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等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路徑及重點任務。
此外,進一步強化了黨對“雙碳”工作的領導,明確要求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點工作,統一思想和認識,扎扎實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也請大家特別關注“雙碳”目標中的兩個“前”字,這既是一個極具雄心的目標,具有很強的國家戰略意圖和政策導向,也體現了中國高層決策對科學的尊重,尤其是對未來技術進步、技術創新不確定性的認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明確提出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確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
界面新聞:您如何評價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的整體表現?全國碳市場建設還有哪些有待提高之處?
徐華清: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已滿兩周年,目前已進入第二個履約周期,整體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參與企業控排責任逐步壓實。超過80%的企業認為碳市場強化了企業控排責任,促進了企業減排行動,市場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逐步顯現。
二是實現了行業整體減排成本的降低。配額價格波動合理、價格穩中有升,據初步分析,共649家企業通過碳交易實現了低成本減排,全行業減排成本降低約為100億元。
三是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不斷加強。主管部門指導并督促企業初步建立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實測關鍵數據的重點排放單位由2019年的43%提升至2020年的76%,企業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
四是初步形成了“排放有成本,減排有收益”的社會意識。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營造良好氛圍,成為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同時,全國碳市場建設還有一些地方值得進一步關注。
在思想認識方面,對全國碳市場作用和定位認識尚不統一,存在過度強調碳市場的金融屬性,忽視其作為減排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存在過度擔心碳市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忽略其對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激勵作用的情況。
在法律法規方面,“碳交易條例”尚未出臺,現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法規層級低、處罰力度弱,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
在市場功能方面,覆蓋行業僅為發電行業,交易主體僅為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且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單一等。
界面新聞: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重啟備受各界關注。今年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開展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評估遴選及修訂工作,這項工作進展如何?預計首批方法學何時對外公布?
徐華清:2023年5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配合氣候司對公開征集的356個CCER方法學建議進行匯總,研究制定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評估遴選工作方案》,明確通過“形式審查+專家兩輪評估”方式遴選出符合優先發展領域、技術成熟無爭議、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學建議,第一輪評估工作主要確定符合條件的技術領域及發布優先級,第二輪評估工作主要評選各技術領域的最佳方法學并修改形成發布建議稿。
在氣候司指導下,6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科技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節能中心、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綠色交易所等專家,根據方法學一二三級領域,評出5-8個首批發布方法學的二級領域,完成第一輪評估。
7-8月,中心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等部門,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交易專業委員會推薦的專家,完成對優先二級領域方法學的評估,推選六個方法學建議,并組建六個工作組開展修編工作,成員包括編制單位、行業推薦專家和提交類似方法學建議的有關單位、審定核查機構,個別工作領域主管部門參加。召開修編會議15次,圓滿完成第二輪評估。
根據修編情況,四個基礎較好的有關造林碳匯、紅樹林植被修復、并網光熱發電、海上風電的方法學建議,已于9月上旬征求部內司局及有關部委意見,擬于近期視情況由生態環境部發布。
界面新聞:您曾公開表示,把中國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分為三步,其中從碳排放強度轉向碳排放總量控制是第二步。目前,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還有多遠?如果要實現這個轉變,會牽涉到哪些深層次的機制體制變革?
徐華清: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為載體,以低碳技術和低碳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中國的低碳發展道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協同,從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看,大致也可以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
第二步,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的目標,通過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
第三步,在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巴黎協定》提出的“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的要求。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旨在科學、有效、主動管控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實施有約束力的二氧化碳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早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就明確要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地區,應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可以預期,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為期不遠,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總量控制目標的剛性約束將更加強化,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一是堅持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與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相銜接,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制度,規范和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行為,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作為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碳排放權產權制度,推動生產要素低碳轉型。
三是探索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將碳排放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合規性和約束性的必要條件,嚴格控制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推動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及建設的低碳轉型。
四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界面新聞:能源安全問題同樣受到重視,它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能源低碳轉型上,中國還有哪些問題或挑戰需要應對?
徐華清:安全是轉型的前提,轉型是安全的保障。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提升能源多樣性和自給率、降低能源生產消費環境損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
通過煤炭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舉措,中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約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煤電, 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6%,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9%、35%。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錯綜復雜,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加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等復雜因素加劇能源安全風險。統籌能源安全與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穩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系,需要對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有新的認識。
在傳統的認識中,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 ? ? ?此外,進一步強化了黨對“雙碳”工作的領導,明確要求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點工作,統一思想和認識,扎扎實實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 ? ? ?也請大家特別關注“雙碳”目標中的兩個“前”字,這既是一個極具雄心的目標,具有很強的國家戰略意圖和政策導向,也體現了中國高層決策對科學的尊重,尤其是對未來技術進步、技術創新不確定性的認識。
? ? ?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明確提出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確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工作。
? ? ? ?界面新聞:您如何評價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的整體表現?全國碳市場建設還有哪些有待提高之處?
? ? ? ?徐華清: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已滿兩周年,目前已進入第二個履約周期,整體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 ? ? ?一是參與企業控排責任逐步壓實。超過80%的企業認為碳市場強化了企業控排責任,促進了企業減排行動,市場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逐步顯現。
? ? ? ? 二是實現了行業整體減排成本的降低。配額價格波動合理、價格穩中有升,據初步分析,共649家企業通過碳交易實現了低成本減排,全行業減排成本降低約為100億元。
? ? ? ?三是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管不斷加強。主管部門指導并督促企業初步建立數據質量控制體系,實測關鍵數據的重點排放單位由2019年的43%提升至2020年的76%,企業碳排放精細化管理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
? ? ? ?四是初步形成了“排放有成本,減排有收益”的社會意識。為全國碳市場建設營造良好氛圍,成為彰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負責任大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同時,全國碳市場建設還有一些地方值得進一步關注。
? ? ? ?在思想認識方面,對全國碳市場作用和定位認識尚不統一,存在過度強調碳市場的金融屬性,忽視其作為減排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存在過度擔心碳市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忽略其對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激勵作用的情況。
在法律法規方面,“碳交易條例”尚未出臺,現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法規層級低、處罰力度弱,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
在市場功能方面,覆蓋行業僅為發電行業,交易主體僅為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且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單一等。
界面新聞: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重啟備受各界關注。今年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開展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評估遴選及修訂工作,這項工作進展如何?預計首批方法學何時對外公布?
徐華清:2023年5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配合氣候司對公開征集的356個CCER方法學建議進行匯總,研究制定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評估遴選工作方案》,明確通過“形式審查+專家兩輪評估”方式遴選出符合優先發展領域、技術成熟無爭議、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學建議,第一輪評估工作主要確定符合條件的技術領域及發布優先級,第二輪評估工作主要評選各技術領域的最佳方法學并修改形成發布建議稿。
在氣候司指導下,6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科技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節能中心、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綠色交易所等專家,根據方法學一二三級領域,評出5-8個首批發布方法學的二級領域,完成第一輪評估。
7-8月,中心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等部門,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交易專業委員會推薦的專家,完成對優先二級領域方法學的評估,推選六個方法學建議,并組建六個工作組開展修編工作,成員包括編制單位、行業推薦專家和提交類似方法學建議的有關單位、審定核查機構,個別工作領域主管部門參加。召開修編會議15次,圓滿完成第二輪評估。
根據修編情況,四個基礎較好的有關造林碳匯、紅樹林植被修復、并網光熱發電、海上風電的方法學建議,已于9月上旬征求部內司局及有關部委意見,擬于近期視情況由生態環境部發布。
界面新聞:您曾公開表示,把中國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分為三步,其中從碳排放強度轉向碳排放總量控制是第二步。目前,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還有多遠?如果要實現這個轉變,會牽涉到哪些深層次的機制體制變革?
徐華清: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為載體,以低碳技術和低碳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中國的低碳發展道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協同,從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看,大致也可以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
第二步,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的目標,通過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
第三步,在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巴黎協定》提出的“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的要求。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旨在科學、有效、主動管控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實施有約束力的二氧化碳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早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就明確要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地區,應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可以預期,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為期不遠,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總量控制目標的剛性約束將更加強化,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一是堅持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與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相銜接,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制度,規范和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行為,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作為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碳排放權產權制度,推動生產要素低碳轉型。
三是探索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將碳排放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合規性和約束性的必要條件,嚴格控制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推動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及建設的低碳轉型。
四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界面新聞:能源安全問題同樣受到重視,它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能源低碳轉型上,中國還有哪些問題或挑戰需要應對?
徐華清:安全是轉型的前提,轉型是安全的保障。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提升能源多樣性和自給率、降低能源生產消費環境損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
通過煤炭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舉措,中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約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煤電, 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6%,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9%、35%。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錯綜復雜,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加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等復雜因素加劇能源安全風險。統籌能源安全與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穩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系,需要對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有新的認識。
在傳統的認識中,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融屬性,忽視其作為減排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存在過度擔心碳市場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忽略其對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激勵作用的情況。
? ? ? ?在法律法規方面,“碳交易條例”尚未出臺,現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法規層級低、處罰力度弱,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
? ? ? ?在市場功能方面,覆蓋行業僅為發電行業,交易主體僅為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且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單一等。
? ? ? ?界面新聞: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重啟備受各界關注。今年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開展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評估遴選及修訂工作,這項工作進展如何?預計首批方法學何時對外公布?
? ? ? ?徐華清:2023年5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配合氣候司對公開征集的356個CCER方法學建議進行匯總,研究制定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方法學評估遴選工作方案》,明確通過“形式審查+專家兩輪評估”方式遴選出符合優先發展領域、技術成熟無爭議、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學建議,第一輪評估工作主要確定符合條件的技術領域及發布優先級,第二輪評估工作主要評選各技術領域的最佳方法學并修改形成發布建議稿。
? ? ? ?在氣候司指導下,6月,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組織科技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節能中心、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綠色交易所等專家,根據方法學一二三級領域,評出5-8個首批發布方法學的二級領域,完成第一輪評估。
? ? ? ?7-8月,中心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自然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等部門,以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交易專業委員會推薦的專家,完成對優先二級領域方法學的評估,推選六個方法學建議,并組建六個工作組開展修編工作,成員包括編制單位、行業推薦專家和提交類似方法學建議的有關單位、審定核查機構,個別工作領域主管部門參加。召開修編會議15次,圓滿完成第二輪評估。
? ? ? ?根據修編情況,四個基礎較好的有關造林碳匯、紅樹林植被修復、并網光熱發電、海上風電的方法學建議,已于9月上旬征求部內司局及有關部委意見,擬于近期視情況由生態環境部發布。
界面新聞:您曾公開表示,把中國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分為三步,其中從碳排放強度轉向碳排放總量控制是第二步。目前,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還有多遠?如果要實現這個轉變,會牽涉到哪些深層次的機制體制變革?
徐華清: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為載體,以低碳技術和低碳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中國的低碳發展道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協同,從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看,大致也可以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
第二步,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的目標,通過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
第三步,在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巴黎協定》提出的“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的要求。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旨在科學、有效、主動管控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實施有約束力的二氧化碳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早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就明確要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地區,應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可以預期,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為期不遠,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總量控制目標的剛性約束將更加強化,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一是堅持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與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相銜接,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制度,規范和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行為,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作為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碳排放權產權制度,推動生產要素低碳轉型。
三是探索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將碳排放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合規性和約束性的必要條件,嚴格控制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推動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及建設的低碳轉型。
四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界面新聞:能源安全問題同樣受到重視,它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能源低碳轉型上,中國還有哪些問題或挑戰需要應對?
徐華清:安全是轉型的前提,轉型是安全的保障。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提升能源多樣性和自給率、降低能源生產消費環境損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
通過煤炭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舉措,中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約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煤電, 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6%,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9%、35%。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錯綜復雜,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加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等復雜因素加劇能源安全風險。統籌能源安全與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穩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系,需要對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有新的認識。
在傳統的認識中,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 ? ? ?界面新聞:您曾公開表示,把中國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分為三步,其中從碳排放強度轉向碳排放總量控制是第二步。目前,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還有多遠?如果要實現這個轉變,會牽涉到哪些深層次的機制體制變革?
? ? ? ?徐華清:應對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事業,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為載體,以低碳技術和低碳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快形成以低碳為特征的產業體系、能源體系和生活方式,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積極探索符合國情的低碳發展道路。
? ? ? ?中國的低碳發展道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相協同,從中長期碳排放控制戰略目標看,大致也可以分為三步走:
? ? ? ?第一步,到2020年,實現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目標。
? ? ? ?第二步,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達峰的目標,通過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的脫鉤。
? ? ? ?第三步,在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巴黎協定》提出的“在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源的人為排放與匯的清除之間的平衡”的要求。
? ? ? ?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旨在科學、有效、主動管控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實施有約束力的二氧化碳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 ? ? ?早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就明確要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地區,應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 ? ? ?可以預期,全國碳市場距離向碳排放總量控制轉變為期不遠,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配額總量控制目標的剛性約束將更加強化,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碳市場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 ? ? ?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體系:
? ? ? ?一是堅持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與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相銜接,有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二是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制度,規范和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行為,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作為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碳排放權產權制度,推動生產要素低碳轉型。
三是探索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將碳排放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合規性和約束性的必要條件,嚴格控制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推動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及建設的低碳轉型。
四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界面新聞:能源安全問題同樣受到重視,它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能源低碳轉型上,中國還有哪些問題或挑戰需要應對?
徐華清:安全是轉型的前提,轉型是安全的保障。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提升能源多樣性和自給率、降低能源生產消費環境損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
通過煤炭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舉措,中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約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煤電, 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6%,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9%、35%。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錯綜復雜,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加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等復雜因素加劇能源安全風險。統籌能源安全與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穩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系,需要對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有新的認識。
在傳統的認識中,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中的作用。
? ? ? ?二是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許可制度,規范和約束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的行為,提高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作為稀缺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碳排放權產權制度,推動生產要素低碳轉型。
? ? ? ?三是探索開展重大建設項目碳排放評價制度,將碳排放評價作為建設項目合規性和約束性的必要條件,嚴格控制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推動重大工程項目投資及建設的低碳轉型。
? ? ? ?四是完善碳排放管理標準體系,通過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等措施,促進工業、能源、建筑、交通的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
? ? ? ?界面新聞:能源安全問題同樣受到重視,它和能源轉型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在能源低碳轉型上,中國還有哪些問題或挑戰需要應對?
? ? ? ?徐華清:安全是轉型的前提,轉型是安全的保障。
? ? ?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應立足中國能源資源稟賦,以能源安全為前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不僅可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提升能源多樣性和自給率、降低能源生產消費環境損害,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徑。
? ? ? ?通過煤炭替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舉措,中國能源轉型取得積極進展,2022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由2012年的68.5%下降至56.2%,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2012年的9.7%上升至17.5%,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已經占到全球約1/4;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煤電, 裝機容量達到12.7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6%,并網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約占全球的39%、35%。
? ? ?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錯綜復雜,極端氣候事件日益頻發加劇,“雙碳”目標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等復雜因素加劇能源安全風險。統籌能源安全與轉型,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穩步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面臨新的挑戰。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轉型的關系,需要對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有新的認識。
? ? ? ?在傳統的認識中,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貧油、少氣,但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資源非常豐富。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 ? ? ?新能源作為未來主體能源是大趨所趨,盡管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一個的轉型過程,也并非一蹴而就,但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主動轉型,走創新驅動的新發展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缺油少氣等傳統能源安全問題,走出一條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的新路來。
? ? ? ?界面新聞: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 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意味著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邁入實質階段。這一轉變意味著什么?
? ? ? ?徐華清:研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這既是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必須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對于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 ? ?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研究制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與配額分配方案。
? ? ? ?結合“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特別是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的在碳排放強度的基礎上,逐步實施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雙控制度的有關要求,亟需我們科學設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目標及分解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強化相應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等制度。
展會時間:2023/11/2---2023/11/4
展會地點:中國海南博鰲
主辦單位:中國節能協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
展會簡介:碳中和博整大會,是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凝聚多年行業經驗,整合政府、行業、專家、企業、媒體等方面頂級資源打造的在“碳中和”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頂級年度峰會。目前已經舉辦兩屆,前后邀請了50余名政府領導百余名行業知名專家和業內企業家領袖一起探討了碳中和成功案例和未來趨勢。
大會秉承全行業節能降碳的理念,兩屆大會的議題設計、專家邀約、企業參會等方面,涉及教育培訓、金融投資、智能科技、進出口貿易、科研材料、能源礦產、互聯網、資產管理、航空航天、環保、建筑認證、咨詢等十五大行業,做到所有涉碳細分領域的全覆蓋,為全行業的碳中和方向提供指導,也給參會企業帶來更多政策解讀、國內外成熟企業經驗合作機會,最后誠邀更多碳中和領域企業參會學習交流。
兩屆大會共接受了近百家媒體報道,搜索量超百萬,大會影響力空前高漲。經過兩年的發展,碳中和博整大會已經成長為目前碳中和領域涉及細分領域最全、專家陣容最強,會議議題最深、參會企業最多、影響范圍最廣、會議獎項含金量最高、大會成果最豐富的碳中和會議,社會各界對碳中和博鰲大會給予高度評價。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