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產業信息動態-2月2日

華陽集團產業技術研究總院? ? 主辦

內刊

2024年2月2日

221期

Information dynamics of industry

產業信息動態

——摘選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計2024年新增光伏170GW》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目 錄? ? ? ? ? ? ? ? ? ? ? ? CONTENTS

25

蜂巢能源2024年如何“破卷”?

專業評論

技術前沿

打破25.1%轉化效率紀錄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1

17

硅料醞釀漲價成功 節前硅片試探性調漲

行業聚焦

權威之聲

05

中電聯:預計2024年新增光伏170GW

宏觀政策

15

山東: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達到1億千瓦

會展信息

上海國際儲能技術應用展覽會

32

01

權威之聲

authority? ?VOICE

中電聯:預計2024年新增光伏170GW

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1月30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中電聯新聞發言人、秘書長郝英杰發布《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
報告預測,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2023年,累計并網風電裝機4.4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6.1億千瓦。通過計算,2024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預計約90GW,光伏新增裝機預計約170GW。

權威之聲

權威之聲

詳情見下:
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 ? ? ?2023年,電力行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電力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弘揚電力精神,經受住了上半年來水持續偏枯、夏季多輪高溫、冬季大范圍極端嚴寒等考驗,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電力供應安全穩定,電力消費穩中向好,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
? ? ? ?一、2023年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 ? ? ?(一)電力消費需求情況
? ? ? ?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受2022年同期低基數以及經濟回升等因素影響,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明顯提高,四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為6.8%,與三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接近。
? ? ? ?一是第一產業用電量延續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9.7%、14.2%、10.2%和12.2%。近年來電力企業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大力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完善鄉村電力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生產、鄉村產業電氣化改造,拉動第一產業用電保持快速增長。分行業看,農業、漁業、畜牧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8%、9.2%、18.3%。
? ? ? ?二是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逐季上升。2023年,第二產業用電量6.0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2%、4.7%、7.3%和9.4%。2023年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4%,分大類看,四大高載能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5.3%,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2%、0.9%、7.2%和8.7%,三、四季度的同比增速以及兩年平均增速均有較為明顯的回升。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1.3%,超過制造業整體增長水平3.9個百分點,增速領先;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0%、11.7%、13.3%和14.8%。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20%。消費品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0%,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速從一季度的下降1.7%轉為二季度增長7.1%,三、四季度增速分別進一步上升至8.4%、13.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也呈逐季上升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23年我國終端消費品市場呈逐步回暖態勢。其他制造業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0.4%,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5.2%、10.7%、12.7%和12.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用電量增速領先,該行業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0%。
三是第三產業用電量恢復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1%、15.9%、10.5%和19.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3%、7.9%、9.3%和11.1%,逐季上升,反映出隨著新冠疫情防控轉段,服務業經濟運行呈穩步恢復態勢。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速處于14%~18%,這四個行業在2022年部分時段受疫情沖擊大,疫情后恢復態勢明顯。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拉動充換電服務業2023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8.1%。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2023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上年高基數是2023年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為0.2%、2.6%、-0.5%、2.3%,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9%、5.0%、9.4%和8.7%。
五是全國31個省份用電量均為正增長,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2023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9%、4.3%、8.1%和5.1%。分省份看,2023年全國31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中,海南、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6個省份同比增速超過10%。
(二)電力生產供應情況
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人均發電裝機容量自2014年底歷史性突破1千瓦/人后,在2023年首次歷史性突破2千瓦/人,達到2.1千瓦/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在2023年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過50%,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從分類型投資、發電裝機增速及結構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持續推進。
一是電力投資快速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九成。2023年,重點調查企業電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2%。分類型看,電源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1%,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1.5%,占電源投資的比重達到89.2%。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火電、水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8.7%、27.5%、20.8%、15.0%和13.7%。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4%。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農網鞏固提升及配網投資建設,110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占電網工程完成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5.0%。
二是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2023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7億千瓦;其中,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3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突破50%,達到53.9%。分類型看,水電4.2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094萬千瓦;核電5691萬千瓦;并網風電4.4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0億千瓦、海上風電3729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6.1億千瓦。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年底的7.6億千瓦,連續突破8億千瓦、9億千瓦、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火電13.9億千瓦,其中,煤電11.6億千瓦,同比增長3.4%,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9.9%,首次降至40%以下,同比降低4.0個百分點。
三是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煤電發電量占比仍接近六成,充分發揮兜底保供作用。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8.9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水電發電量全年同比下降5.6%。年初主要水庫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續偏少,導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2.9%;下半年降水形勢好轉以及上年同期基數低,8-12月水電發電量轉為同比正增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1%和3.7%。2023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有效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
四是火電、核電、風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提高。202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592小時,同比降低101小時。分類型看,水電3133小時,同比降低285小時,其中,常規水電3423小時,同比降低278小時;抽水蓄能1175小時,同比降低6小時。火電4466小時,同比提高76小時;其中,煤電4685小時,同比提高92小時。核電7670小時,同比提高54小時。并網風電2225小時,同比提高7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同比降低54小時。
五是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1萬千米,同比少投產557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7億千伏安,同比少投產354萬千伏安;新增直流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西北區域外送電量3097億千瓦時,占跨區輸送電量的36.5%。2023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三)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2023年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年初,受來水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用電負荷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云南、貴州、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電力企業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12月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寒潮、強雨雪天氣,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全國近十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部分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一)電力消費預測
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平穩增長。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二)電力供應預測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三、有關建議
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及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力保供壓力上升。為切實做好今春及后續電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守好民生用電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
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進一步強化民生保供應急機制,提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重點地區應急裝備配置力度,確保系統安全運行,提升極端條件下民生保障供電能力。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點,增速領先;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0%、11.7%、13.3%和14.8%。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領先,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20%。消費品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0%,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速從一季度的下降1.7%轉為二季度增長7.1%,三、四季度增速分別進一步上升至8.4%、13.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也呈逐季上升態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23年我國終端消費品市場呈逐步回暖態勢。其他制造業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0.4%,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5.2%、10.7%、12.7%和12.2%;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用電量增速領先,該行業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10%。
? ? ? ?三是第三產業用電量恢復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1%、15.9%、10.5%和19.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3%、7.9%、9.3%和11.1%,逐季上升,反映出隨著新冠疫情防控轉段,服務業經濟運行呈穩步恢復態勢。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速處于14%~18%,這四個行業在2022年部分時段受疫情沖擊大,疫情后恢復態勢明顯。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拉動充換電服務業2023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8.1%。
? ? ?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2023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上年高基數是2023年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為0.2%、2.6%、-0.5%、2.3%,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9%、5.0%、9.4%和8.7%。
? ? ? ?五是全國31個省份用電量均為正增長,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2023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9%、4.3%、8.1%和5.1%。分省份看,2023年全國31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中,海南、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6個省份同比增速超過10%。
? ? ? ?(二)電力生產供應情況
? ? ? ?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人均發電裝機容量自2014年底歷史性突破1千瓦/人后,在2023年首次歷史性突破2千瓦/人,達到2.1千瓦/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在2023年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過50%,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從分類型投資、發電裝機增速及結構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持續推進。
一是電力投資快速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九成。2023年,重點調查企業電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2%。分類型看,電源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1%,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1.5%,占電源投資的比重達到89.2%。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火電、水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8.7%、27.5%、20.8%、15.0%和13.7%。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4%。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農網鞏固提升及配網投資建設,110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占電網工程完成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5.0%。
二是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2023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7億千瓦;其中,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3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突破50%,達到53.9%。分類型看,水電4.2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094萬千瓦;核電5691萬千瓦;并網風電4.4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0億千瓦、海上風電3729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6.1億千瓦。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年底的7.6億千瓦,連續突破8億千瓦、9億千瓦、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火電13.9億千瓦,其中,煤電11.6億千瓦,同比增長3.4%,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9.9%,首次降至40%以下,同比降低4.0個百分點。
三是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煤電發電量占比仍接近六成,充分發揮兜底保供作用。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8.9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水電發電量全年同比下降5.6%。年初主要水庫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續偏少,導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2.9%;下半年降水形勢好轉以及上年同期基數低,8-12月水電發電量轉為同比正增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1%和3.7%。2023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有效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
四是火電、核電、風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提高。202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592小時,同比降低101小時。分類型看,水電3133小時,同比降低285小時,其中,常規水電3423小時,同比降低278小時;抽水蓄能1175小時,同比降低6小時。火電4466小時,同比提高76小時;其中,煤電4685小時,同比提高92小時。核電7670小時,同比提高54小時。并網風電2225小時,同比提高7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同比降低54小時。
五是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1萬千米,同比少投產557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7億千伏安,同比少投產354萬千伏安;新增直流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西北區域外送電量3097億千瓦時,占跨區輸送電量的36.5%。2023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三)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2023年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年初,受來水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用電負荷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云南、貴州、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電力企業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12月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寒潮、強雨雪天氣,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全國近十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部分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一)電力消費預測
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平穩增長。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二)電力供應預測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三、有關建議
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及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力保供壓力上升。為切實做好今春及后續電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守好民生用電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
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進一步強化民生保供應急機制,提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重點地區應急裝備配置力度,確保系統安全運行,提升極端條件下民生保障供電能力。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持續推進。
? ? ? ?一是電力投資快速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九成。2023年,重點調查企業電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2%。分類型看,電源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1%,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1.5%,占電源投資的比重達到89.2%。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火電、水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8.7%、27.5%、20.8%、15.0%和13.7%。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4%。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農網鞏固提升及配網投資建設,110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占電網工程完成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5.0%。
? ? ? ?二是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2023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7億千瓦;其中,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3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5%。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7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突破50%,達到53.9%。分類型看,水電4.2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094萬千瓦;核電5691萬千瓦;并網風電4.4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0億千瓦、海上風電3729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6.1億千瓦。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年底的7.6億千瓦,連續突破8億千瓦、9億千瓦、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火電13.9億千瓦,其中,煤電11.6億千瓦,同比增長3.4%,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9.9%,首次降至40%以下,同比降低4.0個百分點。
? ? ? ?三是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煤電發電量占比仍接近六成,充分發揮兜底保供作用。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8.9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水電發電量全年同比下降5.6%。年初主要水庫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續偏少,導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2.9%;下半年降水形勢好轉以及上年同期基數低,8-12月水電發電量轉為同比正增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1%和3.7%。2023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有效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
? ? ? ?四是火電、核電、風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提高。202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592小時,同比降低101小時。分類型看,水電3133小時,同比降低285小時,其中,常規水電3423小時,同比降低278小時;抽水蓄能1175小時,同比降低6小時。火電4466小時,同比提高76小時;其中,煤電4685小時,同比提高92小時。核電7670小時,同比提高54小時。并網風電2225小時,同比提高7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同比降低54小時。
五是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1萬千米,同比少投產557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7億千伏安,同比少投產354萬千伏安;新增直流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西北區域外送電量3097億千瓦時,占跨區輸送電量的36.5%。2023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三)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2023年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年初,受來水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用電負荷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云南、貴州、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電力企業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12月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寒潮、強雨雪天氣,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全國近十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部分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二、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一)電力消費預測
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平穩增長。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二)電力供應預測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三、有關建議
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及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力保供壓力上升。為切實做好今春及后續電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守好民生用電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
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進一步強化民生保供應急機制,提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重點地區應急裝備配置力度,確保系統安全運行,提升極端條件下民生保障供電能力。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小時。火電4466小時,同比提高76小時;其中,煤電4685小時,同比提高92小時。核電7670小時,同比提高54小時。并網風電2225小時,同比提高7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同比降低54小時。
? ? ? ?五是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1萬千米,同比少投產557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7億千伏安,同比少投產354萬千伏安;新增直流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西北區域外送電量3097億千瓦時,占跨區輸送電量的36.5%。2023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 ? ?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 ? ? ?(三)全國電力供需情況
? ? ? ?2023年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電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年初,受來水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用電負荷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云南、貴州、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電力企業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12月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寒潮、強雨雪天氣,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全國近十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部分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 ? ? ?二、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 ? ? ?(一)電力消費預測
? ? ? ?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平穩增長。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預計2024年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4.5億千瓦,比2023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
(二)電力供應預測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三、有關建議
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及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力保供壓力上升。為切實做好今春及后續電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守好民生用電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
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進一步強化民生保供應急機制,提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重點地區應急裝備配置力度,確保系統安全運行,提升極端條件下民生保障供電能力。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 ? ? ?(二)電力供應預測
? ? ? ?預計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超3億千瓦,新能源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過煤電裝機規模。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2024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新增規模與2023年基本相當。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火電14.6億千瓦,其中煤電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 ? ? ?(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
? ? ? ?預計2024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綜合考慮電力消費需求增長、電源投產等情況,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間,在充分考慮跨省跨區電力互濟的前提下,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南方等區域中有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應偏緊,部分時段需要實施需求側響應等措施。
? ? ? ?三、有關建議
? ? ? ?2024年,我國宏觀經濟及電力消費保持平穩增長,電力保供壓力上升。為切實做好今春及后續電力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大電網安全穩定,守好民生用電底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發展趨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 ? ? ?(一)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
? ? ? ?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進一步強化民生保供應急機制,提升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大重點地區應急裝備配置力度,確保系統安全運行,提升極端條件下民生保障供電能力。
? ? ?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改造升級,大力推廣智能有序充電設施建設和改造。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 ? ?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保持進口煤政策穩定,給予用煤企業平穩長久的政策預期;引導電煤價格穩定在合理區間。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 ? ?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 ? ?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 ? ? ?(二)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
? ? ? ?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及時糾正以降價為目的專場交易,避免不合理干預。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加強國家層面對熱價調整的指導,考慮優化供熱機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研究熱工況下供熱機組靈活性調節能力與煤電容量電價機制的合理銜接。研究并推動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政策盡快出臺。
? ? ?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 ? ?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體現新能源綠色環境價值,提升新能源參與市場的經濟性。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 ? ? ?(三)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 ? ? ?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 ? ?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保障大基地開發企業合理權益和收益。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以滿足大基地的建設進度要求。綜合考慮各地資源稟賦、調節能力、電網建設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差異化的新能源利用率目標。
? ? ?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推動已開工的項目盡快投產運行,盡早發揮作用;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抽水蓄能電站。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發揮流域水電集群效益,實現水電與新能源多能互補運行。推進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儲能布局場景,推動獨立儲能發揮調節作用。
? ? ?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注釋: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鼓勵電力企業圍繞技術創新鏈開展強強聯合和產學研深度協作,集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大新技術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儲能、氫能、CCUS等標準體系研究,發揮標準引領作用。
? ? ? ?注釋:
? ? ? ?1.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 ? ? ?2.兩年平均增速是以2021年同期值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方法計算。
? ? ? ?3.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電廠發電量,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 ? ? ?4.四大高載能行業包括: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個行業。
? ? ? ?5.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9個行業。
? ? ? ?6.消費品制造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家具制造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2個行業。
? ? ? ?7.其他制造行業為制造業用電分類的31個行業中,除四大高載能行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其他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6個行業。
? ? ? ?8.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0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個省;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個省。

權威之聲

02

宏觀政策

MACROPOLICY

宏觀政策

山東: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達到1億千瓦

來源:山東省人民政府

1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其中提到,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億千瓦。
此外,每年梳理一批制造業領域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加大金融信貸力度。出臺全省企業技術改造升級三年行動方案,每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萬個左右。

原文鏈接:山東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5年)

行業聚焦

INDUSTRY FOCUS

03

行業聚焦

硅料醞釀漲價成功 節前硅片試探性調漲

來源: InfoLink

硅料價格
中國春節假期臨近,供應方面,硅料生產供應端整體情況正常,生產運行和運輸狀況均相對平穩,供應總量保持環比正向增長,但是結構性供應確實顯現出階段性輸出不足,并且反應在階段性價格波動。
價格方面,國產硅料整體成交均價有所抬漲,海外產硅料整體價格維持平穩。具體情況表現在,國產致密塊料、尤其是可以滿足 N 型拉晶用料需求的塊料報價漲至每公斤 65-73 元范圍,最高報價區間漲至每公斤 69-73 元范圍,實際成交價格略有下移;但是考慮到本期仍有大量前期簽訂的訂單處于正常執行期間,前期價格范圍基本仍在每公斤 64-68 元范圍,故本期均價考慮綜合因素后開始反應抬漲趨勢,但是具體漲幅暫未完全一致,會在后期價格變化幅度中據實反應。
需求方面,當前硅料價格上漲成功已經能夠反應出拉晶用料需求方面的規模可觀,距離春節假期不足 10 天,拉晶環節整體稼動平穩,個別企業仍在回升的稼動水平反應在硅料需求方面,具有明顯的春節假期備貨特點和博弈心態。
?
硅片價格
時至月末,M10 尺寸 N/P 型硅片價格走勢變化十分微妙,M10 P 型價格在沉底數周后隨著生產企業快速切換到 N 型生產,供需緊俏下廠家上周上抬的報價也在本周確立漲價趨勢,低于每片 2.05 元人民幣的價格成為了少數,M10 尺寸下 NP 型價格正式翻轉;M10 N 型部分也持續有企業醞釀反彈,然而這周觀察成交意愿仍然有限,價格約略持平。
本周 P 型硅片中 M10 尺寸成交價格上行到每片 2.05 元人民幣、G12 尺寸則維持落在每片 2.8 元人民幣。N 型價格保持 M10 尺寸成交價格落在每片 2 元人民幣、G12 部分價格落在每片 3.1 元人民幣左右。從 N/P 型來看,同為 M10 尺寸的基礎上,由于瓦數的提升明顯,M10 尺寸下 N 型單瓦價格相比 P 型減少約 8-9%,N 型硅片相比 P 型具備更優的性價比。
隨著春節將至,各家陸續規劃春節放假與二月份排產,同時與往年一樣,企業也在對賭節后的需求表現。當前硅片環節仍然期望維持平穩的稼動水平,未出現明顯減產意愿,然若后續終端需求沒有得到明顯復蘇,硅片生產企業或將面臨與下游需求沖突的銷售壓力。
?
電池片價格
近期由于生產 PERC 電池廠家銳減,針對高效率 PERC 電池片出現小部分的緊張趨勢,觀察頭部企業由于生產的PERC電池效率檔位優異,并無太多廠商能夠供應,因而持續出現挺價的現象。
本周 P 型電池片成交均價價格維持,M10 尺寸落在每瓦 0.38 元人民幣區段;G12 尺寸成交價格也維持每瓦 0.38 元人民幣的價格水平。同時,頭部專業電池企業保持一定溢價,在高效率檔位的價格能夠達到每瓦 0.39 元人民幣的水平。
在 N 型電池片部分,本周 TOPCon(M10)電池片價格保持穩定,均價價格維持落在每瓦 0.46-0.47 元人民幣左右,TOPCon 與 PERC 電池片價差維持每瓦 0.08-0.09 元人民幣不等。而 HJT(G12)電池片生產廠家多數以自用為主,外賣價格分化不一,高效部分價格每瓦 0.6-0.7 元人民幣都有出現。
至于二月排產規劃方面,觀察廠家陸續規劃春節放假與減產,企業一部分規劃 PERC 的升級改造、另一部分也在既有 TOPCon 的產線趁機添加 LECO 等提效降本工序。
展望后勢,預期短期而言電池片價格走勢仍將保持平穩,然而,若春節期間減產幅度超過預期,也不排除在節后再續漲勢。
?
組件價格
本周價格仍受成本及訂單交付較少因素影響,近期新簽項目較少,主要以大型項目訂單執行為主,整體均價暫時平緩。
本周均價 PERC 0.88-0.9 元人民幣。而 TOPCon 本周價格 0.93-0.96 元左右。
HJT 價格因成本因素、且市場尚未明顯打開,價格也受前單簽訂執行價格較高,與新單分化明顯,目前國內價格約每瓦 1.15-1.2 元人民幣之間,海外訂單價格受近期交單影響價格略為下行至每瓦 0.145-0.170 元美元。
近期行業討論組件價格是否有節后調漲的趨勢,然考慮終端接受度明顯有限,遠期價格仍持續下探也應證漲價機率或將較小,國內價格的抬升仍需觀察接下來的需求帶動。
而海外部分,考慮到 182PERC 組件已位于產品周期尾部,短期海外需求有出現上升趨勢,且歐洲去庫加快、航運等變動因素影響,部分廠家規劃節后調整價格,但整體漲價幅度仍將受制終端接受度而定,或許漲幅僅 1-2 美分左右的調整。

行業聚焦

硅片價格
時至月末,M10 尺寸 N/P 型硅片價格走勢變化十分微妙,M10 P 型價格在沉底數周后隨著生產企業快速切換到 N 型生產,供需緊俏下廠家上周上抬的報價也在本周確立漲價趨勢,低于每片 2.05 元人民幣的價格成為了少數,M10 尺寸下 NP 型價格正式翻轉;M10 N 型部分也持續有企業醞釀反彈,然而這周觀察成交意愿仍然有限,價格約略持平。
本周 P 型硅片中 M10 尺寸成交價格上行到每片 2.05 元人民幣、G12 尺寸則維持落在每片 2.8 元人民幣。N 型價格保持 M10 尺寸成交價格落在每片 2 元人民幣、G12 部分價格落在每片 3.1 元人民幣左右。從 N/P 型來看,同為 M10 尺寸的基礎上,由于瓦數的提升明顯,M10 尺寸下 N 型單瓦價格相比 P 型減少約 8-9%,N 型硅片相比 P 型具備更優的性價比。
隨著春節將至,各家陸續規劃春節放假與二月份排產,同時與往年一樣,企業也在對賭節后的需求表現。當前硅片環節仍然期望維持平穩的稼動水平,未出現明顯減產意愿,然若后續終端需求沒有得到明顯復蘇,硅片生產企業或將面臨與下游需求沖突的銷售壓力。
?電池片價格
近期由于生產 PERC 電池廠家銳減,針對高效率 PERC 電池片出現小部分的緊張趨勢,觀察頭部企業由于生產的PERC電池效率檔位優異,并無太多廠商能夠供應,因而持續出現挺價的現象。
本周 P 型電池片成交均價價格維持,M10 尺寸落在每瓦 0.38 元人民幣區段;G12 尺寸成交價格也維持每瓦 0.38 元人民幣的價格水平。同時,頭部專業電池企業保持一定溢價,在高效率檔位的價格能夠達到每瓦 0.39 元人民幣的水平。
在 N 型電池片部分,本周 TOPCon(M10)電池片價格保持穩定,均價價格維持落在每瓦 0.46-0.47 元人民幣左右,TOPCon 與 PERC 電池片價差維持每瓦 0.08-0.09 元人民幣不等。而 HJT(G12)電池片生產廠家多數以自用為主,外賣價格分化不一,高效部分價格每瓦 0.6-0.7 元人民幣都有出現。
至于二月排產規劃方面,觀察廠家陸續規劃春節放假與減產,企業一部分規劃 PERC 的升級改造、另一部分也在既有 TOPCon 的產線趁機添加 LECO 等提效降本工序。
展望后勢,預期短期而言電池片價格走勢仍將保持平穩,然而,若春節期間減產幅度超過預期,也不排除在節后再續漲勢。
?
組件價格
本周價格仍受成本及訂單交付較少因素影響,近期新簽項目較少,主要以大型項目訂單執行為主,整體均價暫時平緩。
本周均價 PERC 0.88-0.9 元人民幣。而 TOPCon 本周價格 0.93-0.96 元左右。
HJT 價格因成本因素、且市場尚未明顯打開,價格也受前單簽訂執行價格較高,與新單分化明顯,目前國內價格約每瓦 1.15-1.2 元人民幣之間,海外訂單價格受近期交單影響價格略為下行至每瓦 0.145-0.170 元美元。
近期行業討論組件價格是否有節后調漲的趨勢,然考慮終端接受度明顯有限,遠期價格仍持續下探也應證漲價機率或將較小,國內價格的抬升仍需觀察接下來的需求帶動。
而海外部分,考慮到 182PERC 組件已位于產品周期尾部,短期海外需求有出現上升趨勢,且歐洲去庫加快、航運等變動因素影響,部分廠家規劃節后調整價格,但整體漲價幅度仍將受制終端接受度而定,或許漲幅僅 1-2 美分左右的調整。

行業聚焦

的升級改造、另一部分也在既有 TOPCon 的產線趁機添加 LECO 等提效降本工序。
展望后勢,預期短期而言電池片價格走勢仍將保持平穩,然而,若春節期間減產幅度超過預期,也不排除在節后再續漲勢。
組件價格
本周價格仍受成本及訂單交付較少因素影響,近期新簽項目較少,主要以大型項目訂單執行為主,整體均價暫時平緩。
本周均價 PERC 0.88-0.9 元人民幣。而 TOPCon 本周價格 0.93-0.96 元左右。
HJT 價格因成本因素、且市場尚未明顯打開,價格也受前單簽訂執行價格較高,與新單分化明顯,目前國內價格約每瓦 1.15-1.2 元人民幣之間,海外訂單價格受近期交單影響價格略為下行至每瓦 0.145-0.170 元美元。
近期行業討論組件價格是否有節后調漲的趨勢,然考慮終端接受度明顯有限,遠期價格仍持續下探也應證漲價機率或將較小,國內價格的抬升仍需觀察接下來的需求帶動。
而海外部分,考慮到 182PERC 組件已位于產品周期尾部,短期海外需求有出現上升趨勢,且歐洲去庫加快、航運等變動因素影響,部分廠家規劃節后調整價格,但整體漲價幅度仍將受制終端接受度而定,或許漲幅僅 1-2 美分左右的調整。

04

技術前沿

TECHNOLOGY FRONTIER

技術前沿

來源 :鈣鈦礦材料和器件

研究人員利用分子組合來解決各種問題,從而提高了電池效率。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一項新開發再次提升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標準,幫助這項新興技術創下了新的效率紀錄。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這一研究成果描述了一種雙分子解決方案,以克服陽光轉化為能量過程中的效率損失。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在包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最新研究創造了 25.1% 的新效率紀錄,該研究采用了一種新型雙分子方法來減少電子復合。這一研究成果標志著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為比傳統硅基電池更高效、更穩定的替代品邁出了重要一步。
通過首先加入一種分子來解決所謂的表面重組(電子被缺陷困住時會丟失),然后再加入另一種分子來破壞層間界面的重組,該團隊的效率達到了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的 25.1%,而之前的效率僅為 24.09%。
西北大學教授Ted Sargent說:"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發展迅速,研發重點正從體吸收體轉向界面。這是進一步提高效率和穩定性的關鍵,使我們更接近這條通往更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充滿希望的道路"。
Ted Sargent是 Paula M. Trienens 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研究所(前身為 ISEN)的聯合執行主任,也是材料化學和能源系統方面的多學科研究人員,在溫伯格藝術與科學學院(Weinber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化學系和麥考密克工程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任職。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由高純度硅晶片制成,生產過程耗能巨大,而且只能吸收固定范圍的太陽光。鈣鈦礦材料的厚度和成分可以調整,以"調節"其吸收的光波長,這使其成為一種有利的、潛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興疊層太陽能技術。
一直以來,由于其相對不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提高效率方面一直面臨挑戰。在過去的幾年里,Ted Sargent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取得的進展已經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到了與硅相同的程度。
電子保留方面的進展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組不是試圖幫助電池吸收更多的陽光,而是把重點放在維持和保留產生的電子以提高效率的問題上。當鈣鈦礦層與電池的電子傳輸層接觸時,電子會從一個層移動到另一個層。但電子又會向外移動,并與存在于鈣鈦礦層上的空穴進行填充或"重組"。
第一作者、Ted Sargent實驗室博士后Cheng Liu說:"界面上的重組非常復雜,Ted Sargent實驗室由查爾斯-莫里森(Charles E. and Emma H. Morrison)化學教授梅爾庫里-卡納齊迪斯(Mercouri Kanatzidis)共同指導。使用一種分子來解決復雜的重組和保留電子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考慮了可以使用什么樣的分子組合來更全面地解決這個問題"。
Ted Sargent團隊過去的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一種分子 PDAI2 可以很好地解決界面重組問題。接下來,他們需要找到一種能夠修復表面缺陷并防止電子與之重組的分子。
雙分子方法和未來工作
通過找到讓 PDAI2 與輔助分子協同工作的機制,研究小組鎖定了硫,硫可以取代碳基(通常在防止電子移動方面表現不佳),覆蓋缺失的原子并抑制重組。
同一研究小組最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過氧化物層下的襯底開發了一種涂層,以幫助電池在更高溫度下長時間工作。Liu說,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與《科學》論文中的發現協同工作。
研究小組希望他們的發現能鼓勵更多的科學界人士繼續推進這項工作,同時他們也將開展后續工作。
"我們必須采用更靈活的策略來解決復雜的界面問題,"Cheng 說。"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只使用一種分子。我們用兩種分子來解決兩種重組,但我們確信在界面上還有更多種類的缺陷相關重組。我們需要嘗試使用更多的分子來組合在一起,確保所有分子在不破壞彼此功能的情況下協同工作。

打破25.1%轉化效率紀錄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技術前沿

西北大學教授Ted Sargent說:"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發展迅速,研發重點正從體吸收體轉向界面。這是進一步提高效率和穩定性的關鍵,使我們更接近這條通往更高效太陽能電池的充滿希望的道路"。
Ted Sargent是 Paula M. Trienens 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研究所(前身為 ISEN)的聯合執行主任,也是材料化學和能源系統方面的多學科研究人員,在溫伯格藝術與科學學院(Weinber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化學系和麥考密克工程學院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任職。
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由高純度硅晶片制成,生產過程耗能巨大,而且只能吸收固定范圍的太陽光。鈣鈦礦材料的厚度和成分可以調整,以"調節"其吸收的光波長,這使其成為一種有利的、潛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新興疊層太陽能技術。
一直以來,由于其相對不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提高效率方面一直面臨挑戰。在過去的幾年里,Ted Sargent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取得的進展已經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到了與硅相同的程度。
電子保留方面的進展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組不是試圖幫助電池吸收更多的陽光,而是把重點放在維持和保留產生的電子以提高效率的問題上。當鈣鈦礦層與電池的電子傳輸層接觸時,電子會從一個層移動到另一個層。但電子又會向外移動,并與存在于鈣鈦礦層上的空穴進行填充或"重組"。
第一作者、Ted Sargent實驗室博士后Cheng Liu說:"界面上的重組非常復雜,Ted Sargent實驗室由查爾斯-莫里森(Charles E. and Emma H. Morrison)化學教授梅爾庫里-卡納齊迪斯(Mercouri Kanatzidis)共同指導。使用一種分子來解決復雜的重組和保留電子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考慮了可以使用什么樣的分子組合來更全面地解決這個問題"。
Ted Sargent團隊過去的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一種分子 PDAI2 可以很好地解決界面重組問題。接下來,他們需要找到一種能夠修復表面缺陷并防止電子與之重組的分子。
雙分子方法和未來工作
通過找到讓 PDAI2 與輔助分子協同工作的機制,研究小組鎖定了硫,硫可以取代碳基(通常在防止電子移動方面表現不佳),覆蓋缺失的原子并抑制重組。
同一研究小組最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過氧化物層下的襯底開發了一種涂層,以幫助電池在更高溫度下長時間工作。Liu說,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與《科學》論文中的發現協同工作。
研究小組希望他們的發現能鼓勵更多的科學界人士繼續推進這項工作,同時他們也將開展后續工作。
"我們必須采用更靈活的策略來解決復雜的界面問題,"Cheng 說。"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只使用一種分子。我們用兩種分子來解決兩種重組,但我們確信在界面上還有更多種類的缺陷相關重組。我們需要嘗試使用更多的分子來組合在一起,確保所有分子在不破壞彼此功能的情況下協同工作。

技術前沿

(通常在防止電子移動方面表現不佳),覆蓋缺失的原子并抑制重組。
同一研究小組最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為過氧化物層下的襯底開發了一種涂層,以幫助電池在更高溫度下長時間工作。Liu說,這種解決方案可以與《科學》論文中的發現協同工作。
研究小組希望他們的發現能鼓勵更多的科學界人士繼續推進這項工作,同時他們也將開展后續工作。
"我們必須采用更靈活的策略來解決復雜的界面問題,"Cheng 說。"我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只使用一種分子。我們用兩種分子來解決兩種重組,但我們確信在界面上還有更多種類的缺陷相關重組。我們需要嘗試使用更多的分子來組合在一起,確保所有分子在不破壞彼此功能的情況下協同工作。

05

專業評論

Professional?comments

蜂巢能源2024年如何“破卷”?

來源:電池中國

日前,電池中國與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就蜂巢能源短刀電池研發歷程、2024年產業鏈如何“破卷”、公司大單品電芯策略、公司海外布局以及其它行業關注的焦點話題進行了探討。
電池中國:“卷”成為了2023年電池行業的高頻詞,這種狀態可能會在2024年繼續,蜂巢能源如何看待市場內卷及價格戰?
楊紅新:凡是同質化的產品它什么都不看,只看價格,而且完全可以平行替代。今天用你的明天就可以不用你的。蜂巢入局以來,堅持走有競爭力的差異化路線,這樣開發出來的產品很難被輕易替代,跟客戶的黏性更強,就很好地避開了慘烈的同質化價格競爭。
我們在第一屆電池日的時候就提出了“進窄門、走遠路”的策略。只有走窄門,取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才能夠讓企業長久地發展下去。所以蜂巢能源從成立之初,就建立了這樣的價值觀,選擇了這樣的道路。我們選擇了一條正確但是相對艱難的道路。但是正確的事情我們一定要堅持。
我們過去幾屆電池日發布了一系列的新產品:車規級的工廠,開創方形疊片電池,開創無鈷電池,推出短刀及短刀+飛疊黃金組合,這些成果在過去幾年都陸續實現了。到了2023年,我們所有的中國的電芯基地全部投產,而且在三大基地成功地導入了我們最先進的短刀+飛疊的技術和產品。
??2023年大家的感受是整個行業都非常“卷”,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比較低,價格快速地下滑。價格快速下滑其實有利于終端消費者,可以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地擴大,但是短時間對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的挑戰。
??2023年行業進入到了周期性的調整。那么蜂巢能源怎么應對這種行業的“卷”,怎么應對周期性的調整?我們主要的策略,是用新的技術和產品路線去應對,用全域短刀升級快充來打開市場。
??2021年我們提出了全域短刀的戰略,2023年已經全面落地,其中我們的L400 PHEV短刀電池,在2023年搭載了近十款暢銷車型,在PHEV細分領域裝機量進入國內前三;L600短刀也搭載了純電動的車型上市銷售。
??同時,我們也堅持“大單品”策略。在大單品方面,2023年蜂巢能源有三款電池成為行業的大單品,117Ah這一款乘著2023中國PHEV和增程市場爆發的東風,配套了9款車型,全年處于滿產狀態;62Ah的PHEV短刀電池已經配套5款車型。
??我們希望還是用技術創新來面對降本內卷帶來的挑戰。我們希望在PHEV、EV領域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的賦能,比如說為電池提供快充能力,用領先技術賦能客戶,帶來一部分溢價在里面,“加速不加價”。
??蜂巢宣布2024年短刀電池全域升級2.2C—4C快充,也是基于蜂巢的差異化短刀路線,進一步通過技術創新,賦能客戶,提升產品和市場競爭力。
??在降本方面,蜂巢能源的目標是2024年制造成本要下降40%。2023年,我們60%以上的產線都是新產線+新產品+新工藝的“三新”,制造成本相對較高。不過,我們也看到,蜂巢自主開發的飛疊設備,2023年已經導入近100臺,適配了40多GWh產線,產線良品率達到98%,產品缺陷檢出率達到100%,單GWh設備投資降低1000萬元,每GWh運營成本減少800萬元,這是飛疊在制造方面帶來的巨大收益。
??2024年我們將全面進入到穩產運營階段,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將制造成本下降40%;采購成本+技術降本要降20%。
??電池中國:蜂巢能源2019年推出了L6,也就是短刀L600的雛形,2021年宣布公司電芯全域短刀化,現階段,短刀已經成為主流產品形態之一,作為全新產品,蜂巢能源第一個吃螃蟹,開發短刀遇到過哪些難點?
??楊紅新:短刀開發最難的其實是工藝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化學體系,因為不同尺寸電芯化學體系差異并不是很大。
??短刀電芯工藝難難在以前沒人做過。不像國內軟包可以參考韓國軟包公司,方殼可以參考日本、韓國的方殼技術,即便不參考國外的,國內頭部企業做得也很好,后來者也可以參考。但短刀電芯工藝沒有可參考的,之前沒有人做過。比亞迪2020年開始做的是長刀片,蜂巢能源是全世界第一個量產短刀電芯的,我們基本面臨的都是工藝和設備問題。
??比如說焊接形式從轉接焊改成直焊,隔膜要重新開發,比如說要改成熱復合這種新工藝,這么長的電芯如何注電解液,它的浸潤包括老化的時間都不一樣。短刀這種新品類全套工藝都是新的,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第一條短刀產線有很多不足,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產線設計都有很多不足;我們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短刀產線和工藝,第三代就是大家看到的飛疊技術。到第三代基本上解決了絕大部分短刀帶來的工藝、設備問題。
??飛疊技術融合極片熱復合與多片疊融合技術,集成極片放卷、裁切、疊片CCD在線監測、熱壓功能,縮短了極片卷料到疊片之間的片料轉運,降低極片裁切到疊片間的加工精度差,實現短刀電池的良品率進階。同時設備單位占地面積同比減少超過40%,大幅節約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短刀電芯和工藝的開發,整個過程是需要全部的摸索、自研,做DOE、做各種驗證,需要大量的投入,還要堅定信心,因為付出的代價也比較高。早期產線爬坡,良率問題比較突出,能不能夠堅定信心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最難的。
??電池中國:目前我們看到很多電池企業,包括一些宣布自研自產電池的車企,也都在采用短刀工藝,您如何看待這種事情,蜂巢如何保持自身的優勢?
??楊紅新:包括我在內,蜂巢能源對于整車的研究要更多一些,我們不只研究電池,還一直研究電池及整車的應用,把握整車技術發展趨勢,蜂巢能源脫胎于整車公司,有著整車基因,對未來趨勢把握可能會更好一些,這是我們的優勢。
??從整車技術迭代來看,我們很早就對電池與整車進行了最佳匹配度的研究,電池最佳設計去模擬和探索,基于大量的數據論證,我們認為PHEV車型,400mm的短刀是最理想的;CTB、CTC可能600mm的短刀最理想。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沒有產能包袱,我們一開始就可以去做這種理論上最好的標準尺寸電池,所以我們從2021年就開始主推L400、L600兩大系列短刀電芯,基本能匹配市場上絕大部分車型,包括未來的車型。
??我們也看到后來者,依托于整車廠背景,我們認為還算高質量的電池公司,幾乎現在都是采用短刀尺寸和工藝,這也變相地證明短刀已經成為了行業一個新的標準。
??當然,其他公司投身短刀可能也會面臨我們起初遇到的問題,蜂巢經過了4年的積累做到了現在,其他公司也需要時間去攻克工藝、技術、裝備難題;而且我們還在進步,蜂巢能源正在開發第四代疊片機,也就是第二代“飛疊”。
??在2023年之前,我們更多的是在布局,是在開發,是在讓短刀產品逐步實現;但是到了2023年底,蜂巢能源短刀+飛疊已經完成全面落地。未來,我們將在短刀領域,定位從創新落地階段進入到一個創新引領階段,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發力的力度。
??其中,產品領先戰略層面,我們要做到的是全域短刀,要進行短刀的全面進化:
??第一個是BEV領域,我們將在短刀的基礎之上,全面實現快充。
??第二個是PHEV和增程領域,我們將努力成為混動之王,帶領插混和增程領域全面升級快充和全面升級超長里程+800V的新架構。
??第三個領域是儲能領域,我們將全面用我們的短刀儲能產品群、產品家族,來滿足長壽命、低成本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第四個是商用車,我們將推動商乘共用、商儲共用的短刀產品來降低成本,提高產線利用率。
??電池中國:2023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68.5萬輛,同比增長24.6%;同期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含增程式)銷量達到280.4萬輛,同比大增84.7%。蜂巢能源憑借配套PHEV裝機也大增,您對PHEV市場變化及電池需求怎么看?
??楊紅新:過去幾年純電動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B端,現階段B端市場已經飽和,而C端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
??純電動要打通C端市場,產品一定要打動C端消費者才可以,這就需要破解BEV的補能痛點,一定要用超充去打通,超充可以解決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但超充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在超充站和超充車型部署完成之前,在未來兩三年,具備更長里程,且對快充基礎設施依賴不強的插混和增程肯定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局面。尤其是華為、理想等強勢企業的產品在市場引領性比較強,同時長城、吉利、長安等主流車企也以插混車型介入新能源市場,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HEV在新能源車型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數據。
??另外,從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PHEV車型用電比例達到80%,很多消費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用電,不用油,已經把PHEV車型當作一款純電動車在使用。當前,PHEV車型普遍帶電量小、充電慢,如果能提升PHEV車型純電續航和補能速度,將大大改善PHEV車型的駕乘體驗,并進一步帶動PHEV電池需求的增加。
??在第四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基于行業痛點,面向PHEV市場推出了三款首發新品,分別是:行業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行業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更進一步滿足45KWh-65KWh配置的B級、C級SUV及MPV混動車型需求。
??電池中國:您在多個場合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要打造爆款“大單品”,短刀作為平臺化的產品策略,在大單品上表現如何,您為何覺得“大單品”對動力電池產業特別重要?
??楊紅新:一款產品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和一款產品在十條、百條生產線上生產,制造、采購成本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現在飛疊第一款62Ah的L400短刀產品為例,目前有十幾條產線在生產這一型號,隨著產能爬坡,成本會很快地降下去。
??大單品還可以防范電池結構性過剩或客戶訂單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大單品比較少,某一款產品只有這個客戶用,這個客戶訂單停了就會出現巨大浪費。動力電池形成大單品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創無鈷電池,推出短刀及短刀+飛疊黃金組合,這些成果在過去幾年都陸續實現了。到了2023年,我們所有的中國的電芯基地全部投產,而且在三大基地成功地導入了我們最先進的短刀+飛疊的技術和產品。
2023年大家的感受是整個行業都非常“卷”,全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比較低,價格快速地下滑。價格快速下滑其實有利于終端消費者,可以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地擴大,但是短時間對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的挑戰。
2023年行業進入到了周期性的調整。那么蜂巢能源怎么應對這種行業的“卷”,怎么應對周期性的調整?我們主要的策略,是用新的技術和產品路線去應對,用全域短刀升級快充來打開市場。
2021年我們提出了全域短刀的戰略,2023年已經全面落地,其中我們的L400 PHEV短刀電池,在2023年搭載了近十款暢銷車型,在PHEV細分領域裝機量進入國內前三;L600短刀也搭載了純電動的車型上市銷售。
同時,我們也堅持“大單品”策略。在大單品方面,2023年蜂巢能源有三款電池成為行業的大單品,117Ah這一款乘著2023中國PHEV和增程市場爆發的東風,配套了9款車型,全年處于滿產狀態;62Ah的PHEV短刀電池已經配套5款車型。
我們希望還是用技術創新來面對降本內卷帶來的挑戰。我們希望在PHEV、EV領域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多的賦能,比如說為電池提供快充能力,用領先技術賦能客戶,帶來一部分溢價在里面,“加速不加價”。
蜂巢宣布2024年短刀電池全域升級2.2C—4C快充,也是基于蜂巢的差異化短刀路線,進一步通過技術創新,賦能客戶,提升產品和市場競爭力。
在降本方面,蜂巢能源的目標是2024年制造成本要下降40%。2023年,我們60%以上的產線都是新產線+新產品+新工藝的“三新”,制造成本相對較高。不過,我們也看到,蜂巢自主開發的飛疊設備,2023年已經導入近100臺,適配了40多GWh產線,產線良品率達到98%,產品缺陷檢出率達到100%,單GWh設備投資降低1000萬元,每GWh運營成本減少800萬元,這是飛疊在制造方面帶來的巨大收益。
2024年我們將全面進入到穩產運營階段,所以我們的目標是將制造成本下降40%;采購成本+技術降本要降20%。
??電池中國:蜂巢能源2019年推出了L6,也就是短刀L600的雛形,2021年宣布公司電芯全域短刀化,現階段,短刀已經成為主流產品形態之一,作為全新產品,蜂巢能源第一個吃螃蟹,開發短刀遇到過哪些難點?
??楊紅新:短刀開發最難的其實是工藝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化學體系,因為不同尺寸電芯化學體系差異并不是很大。
??短刀電芯工藝難難在以前沒人做過。不像國內軟包可以參考韓國軟包公司,方殼可以參考日本、韓國的方殼技術,即便不參考國外的,國內頭部企業做得也很好,后來者也可以參考。但短刀電芯工藝沒有可參考的,之前沒有人做過。比亞迪2020年開始做的是長刀片,蜂巢能源是全世界第一個量產短刀電芯的,我們基本面臨的都是工藝和設備問題。
??比如說焊接形式從轉接焊改成直焊,隔膜要重新開發,比如說要改成熱復合這種新工藝,這么長的電芯如何注電解液,它的浸潤包括老化的時間都不一樣。短刀這種新品類全套工藝都是新的,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第一條短刀產線有很多不足,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產線設計都有很多不足;我們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短刀產線和工藝,第三代就是大家看到的飛疊技術。到第三代基本上解決了絕大部分短刀帶來的工藝、設備問題。
??飛疊技術融合極片熱復合與多片疊融合技術,集成極片放卷、裁切、疊片CCD在線監測、熱壓功能,縮短了極片卷料到疊片之間的片料轉運,降低極片裁切到疊片間的加工精度差,實現短刀電池的良品率進階。同時設備單位占地面積同比減少超過40%,大幅節約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短刀電芯和工藝的開發,整個過程是需要全部的摸索、自研,做DOE、做各種驗證,需要大量的投入,還要堅定信心,因為付出的代價也比較高。早期產線爬坡,良率問題比較突出,能不能夠堅定信心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最難的。
??電池中國:目前我們看到很多電池企業,包括一些宣布自研自產電池的車企,也都在采用短刀工藝,您如何看待這種事情,蜂巢如何保持自身的優勢?
??楊紅新:包括我在內,蜂巢能源對于整車的研究要更多一些,我們不只研究電池,還一直研究電池及整車的應用,把握整車技術發展趨勢,蜂巢能源脫胎于整車公司,有著整車基因,對未來趨勢把握可能會更好一些,這是我們的優勢。
??從整車技術迭代來看,我們很早就對電池與整車進行了最佳匹配度的研究,電池最佳設計去模擬和探索,基于大量的數據論證,我們認為PHEV車型,400mm的短刀是最理想的;CTB、CTC可能600mm的短刀最理想。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沒有產能包袱,我們一開始就可以去做這種理論上最好的標準尺寸電池,所以我們從2021年就開始主推L400、L600兩大系列短刀電芯,基本能匹配市場上絕大部分車型,包括未來的車型。
??我們也看到后來者,依托于整車廠背景,我們認為還算高質量的電池公司,幾乎現在都是采用短刀尺寸和工藝,這也變相地證明短刀已經成為了行業一個新的標準。
??當然,其他公司投身短刀可能也會面臨我們起初遇到的問題,蜂巢經過了4年的積累做到了現在,其他公司也需要時間去攻克工藝、技術、裝備難題;而且我們還在進步,蜂巢能源正在開發第四代疊片機,也就是第二代“飛疊”。
??在2023年之前,我們更多的是在布局,是在開發,是在讓短刀產品逐步實現;但是到了2023年底,蜂巢能源短刀+飛疊已經完成全面落地。未來,我們將在短刀領域,定位從創新落地階段進入到一個創新引領階段,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發力的力度。
??其中,產品領先戰略層面,我們要做到的是全域短刀,要進行短刀的全面進化:
??第一個是BEV領域,我們將在短刀的基礎之上,全面實現快充。
??第二個是PHEV和增程領域,我們將努力成為混動之王,帶領插混和增程領域全面升級快充和全面升級超長里程+800V的新架構。
??第三個領域是儲能領域,我們將全面用我們的短刀儲能產品群、產品家族,來滿足長壽命、低成本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第四個是商用車,我們將推動商乘共用、商儲共用的短刀產品來降低成本,提高產線利用率。
??電池中國:2023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68.5萬輛,同比增長24.6%;同期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含增程式)銷量達到280.4萬輛,同比大增84.7%。蜂巢能源憑借配套PHEV裝機也大增,您對PHEV市場變化及電池需求怎么看?
??楊紅新:過去幾年純電動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B端,現階段B端市場已經飽和,而C端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
??純電動要打通C端市場,產品一定要打動C端消費者才可以,這就需要破解BEV的補能痛點,一定要用超充去打通,超充可以解決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但超充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在超充站和超充車型部署完成之前,在未來兩三年,具備更長里程,且對快充基礎設施依賴不強的插混和增程肯定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局面。尤其是華為、理想等強勢企業的產品在市場引領性比較強,同時長城、吉利、長安等主流車企也以插混車型介入新能源市場,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HEV在新能源車型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數據。
??另外,從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PHEV車型用電比例達到80%,很多消費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用電,不用油,已經把PHEV車型當作一款純電動車在使用。當前,PHEV車型普遍帶電量小、充電慢,如果能提升PHEV車型純電續航和補能速度,將大大改善PHEV車型的駕乘體驗,并進一步帶動PHEV電池需求的增加。
??在第四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基于行業痛點,面向PHEV市場推出了三款首發新品,分別是:行業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行業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更進一步滿足45KWh-65KWh配置的B級、C級SUV及MPV混動車型需求。
??電池中國:您在多個場合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要打造爆款“大單品”,短刀作為平臺化的產品策略,在大單品上表現如何,您為何覺得“大單品”對動力電池產業特別重要?
??楊紅新:一款產品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和一款產品在十條、百條生產線上生產,制造、采購成本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現在飛疊第一款62Ah的L400短刀產品為例,目前有十幾條產線在生產這一型號,隨著產能爬坡,成本會很快地降下去。
??大單品還可以防范電池結構性過剩或客戶訂單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大單品比較少,某一款產品只有這個客戶用,這個客戶訂單停了就會出現巨大浪費。動力電池形成大單品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購成本+技術降本要降20%。
電池中國:蜂巢能源2019年推出了L6,也就是短刀L600的雛形,2021年宣布公司電芯全域短刀化,現階段,短刀已經成為主流產品形態之一,作為全新產品,蜂巢能源第一個吃螃蟹,開發短刀遇到過哪些難點?
楊紅新:短刀開發最難的其實是工藝問題,并不是單純的化學體系,因為不同尺寸電芯化學體系差異并不是很大。
短刀電芯工藝難難在以前沒人做過。不像國內軟包可以參考韓國軟包公司,方殼可以參考日本、韓國的方殼技術,即便不參考國外的,國內頭部企業做得也很好,后來者也可以參考。但短刀電芯工藝沒有可參考的,之前沒有人做過。比亞迪2020年開始做的是長刀片,蜂巢能源是全世界第一個量產短刀電芯的,我們基本面臨的都是工藝和設備問題。
比如說焊接形式從轉接焊改成直焊,隔膜要重新開發,比如說要改成熱復合這種新工藝,這么長的電芯如何注電解液,它的浸潤包括老化的時間都不一樣。短刀這種新品類全套工藝都是新的,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第一條短刀產線有很多不足,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產線設計都有很多不足;我們很快就推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短刀產線和工藝,第三代就是大家看到的飛疊技術。到第三代基本上解決了絕大部分短刀帶來的工藝、設備問題。
飛疊技術融合極片熱復合與多片疊融合技術,集成極片放卷、裁切、疊片CCD在線監測、熱壓功能,縮短了極片卷料到疊片之間的片料轉運,降低極片裁切到疊片間的加工精度差,實現短刀電池的良品率進階。同時設備單位占地面積同比減少超過40%,大幅節約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短刀電芯和工藝的開發,整個過程是需要全部的摸索、自研,做DOE、做各種驗證,需要大量的投入,還要堅定信心,因為付出的代價也比較高。早期產線爬坡,良率問題比較突出,能不能夠堅定信心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最難的。
電池中國:目前我們看到很多電池企業,包括一些宣布自研自產電池的車企,也都在采用短刀工藝,您如何看待這種事情,蜂巢如何保持自身的優勢?
楊紅新:包括我在內,蜂巢能源對于整車的研究要更多一些,我們不只研究電池,還一直研究電池及整車的應用,把握整車技術發展趨勢,蜂巢能源脫胎于整車公司,有著整車基因,對未來趨勢把握可能會更好一些,這是我們的優勢。
??從整車技術迭代來看,我們很早就對電池與整車進行了最佳匹配度的研究,電池最佳設計去模擬和探索,基于大量的數據論證,我們認為PHEV車型,400mm的短刀是最理想的;CTB、CTC可能600mm的短刀最理想。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沒有產能包袱,我們一開始就可以去做這種理論上最好的標準尺寸電池,所以我們從2021年就開始主推L400、L600兩大系列短刀電芯,基本能匹配市場上絕大部分車型,包括未來的車型。
??我們也看到后來者,依托于整車廠背景,我們認為還算高質量的電池公司,幾乎現在都是采用短刀尺寸和工藝,這也變相地證明短刀已經成為了行業一個新的標準。
??當然,其他公司投身短刀可能也會面臨我們起初遇到的問題,蜂巢經過了4年的積累做到了現在,其他公司也需要時間去攻克工藝、技術、裝備難題;而且我們還在進步,蜂巢能源正在開發第四代疊片機,也就是第二代“飛疊”。
??在2023年之前,我們更多的是在布局,是在開發,是在讓短刀產品逐步實現;但是到了2023年底,蜂巢能源短刀+飛疊已經完成全面落地。未來,我們將在短刀領域,定位從創新落地階段進入到一個創新引領階段,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發力的力度。
??其中,產品領先戰略層面,我們要做到的是全域短刀,要進行短刀的全面進化:
??第一個是BEV領域,我們將在短刀的基礎之上,全面實現快充。
??第二個是PHEV和增程領域,我們將努力成為混動之王,帶領插混和增程領域全面升級快充和全面升級超長里程+800V的新架構。
??第三個領域是儲能領域,我們將全面用我們的短刀儲能產品群、產品家族,來滿足長壽命、低成本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第四個是商用車,我們將推動商乘共用、商儲共用的短刀產品來降低成本,提高產線利用率。
??電池中國:2023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68.5萬輛,同比增長24.6%;同期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含增程式)銷量達到280.4萬輛,同比大增84.7%。蜂巢能源憑借配套PHEV裝機也大增,您對PHEV市場變化及電池需求怎么看?
??楊紅新:過去幾年純電動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B端,現階段B端市場已經飽和,而C端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
??純電動要打通C端市場,產品一定要打動C端消費者才可以,這就需要破解BEV的補能痛點,一定要用超充去打通,超充可以解決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但超充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在超充站和超充車型部署完成之前,在未來兩三年,具備更長里程,且對快充基礎設施依賴不強的插混和增程肯定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局面。尤其是華為、理想等強勢企業的產品在市場引領性比較強,同時長城、吉利、長安等主流車企也以插混車型介入新能源市場,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HEV在新能源車型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數據。
??另外,從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PHEV車型用電比例達到80%,很多消費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用電,不用油,已經把PHEV車型當作一款純電動車在使用。當前,PHEV車型普遍帶電量小、充電慢,如果能提升PHEV車型純電續航和補能速度,將大大改善PHEV車型的駕乘體驗,并進一步帶動PHEV電池需求的增加。
??在第四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基于行業痛點,面向PHEV市場推出了三款首發新品,分別是:行業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行業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更進一步滿足45KWh-65KWh配置的B級、C級SUV及MPV混動車型需求。
??電池中國:您在多個場合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要打造爆款“大單品”,短刀作為平臺化的產品策略,在大單品上表現如何,您為何覺得“大單品”對動力電池產業特別重要?
??楊紅新:一款產品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和一款產品在十條、百條生產線上生產,制造、采購成本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現在飛疊第一款62Ah的L400短刀產品為例,目前有十幾條產線在生產這一型號,隨著產能爬坡,成本會很快地降下去。
??大單品還可以防范電池結構性過剩或客戶訂單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大單品比較少,某一款產品只有這個客戶用,這個客戶訂單停了就會出現巨大浪費。動力電池形成大單品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一直研究電池及整車的應用,把握整車技術發展趨勢,蜂巢能源脫胎于整車公司,有著整車基因,對未來趨勢把握可能會更好一些,這是我們的優勢。
從整車技術迭代來看,我們很早就對電池與整車進行了最佳匹配度的研究,電池最佳設計去模擬和探索,基于大量的數據論證,我們認為PHEV車型,400mm的短刀是最理想的;CTB、CTC可能600mm的短刀最理想。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沒有產能包袱,我們一開始就可以去做這種理論上最好的標準尺寸電池,所以我們從2021年就開始主推L400、L600兩大系列短刀電芯,基本能匹配市場上絕大部分車型,包括未來的車型。
我們也看到后來者,依托于整車廠背景,我們認為還算高質量的電池公司,幾乎現在都是采用短刀尺寸和工藝,這也變相地證明短刀已經成為了行業一個新的標準。
當然,其他公司投身短刀可能也會面臨我們起初遇到的問題,蜂巢經過了4年的積累做到了現在,其他公司也需要時間去攻克工藝、技術、裝備難題;而且我們還在進步,蜂巢能源正在開發第四代疊片機,也就是第二代“飛疊”。
在2023年之前,我們更多的是在布局,是在開發,是在讓短刀產品逐步實現;但是到了2023年底,蜂巢能源短刀+飛疊已經完成全面落地。未來,我們將在短刀領域,定位從創新落地階段進入到一個創新引領階段,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發力的力度。
其中,產品領先戰略層面,我們要做到的是全域短刀,要進行短刀的全面進化:
第一個是BEV領域,我們將在短刀的基礎之上,全面實現快充。
第二個是PHEV和增程領域,我們將努力成為混動之王,帶領插混和增程領域全面升級快充和全面升級超長里程+800V的新架構。
第三個領域是儲能領域,我們將全面用我們的短刀儲能產品群、產品家族,來滿足長壽命、低成本等不同場景的需求。
第四個是商用車,我們將推動商乘共用、商儲共用的短刀產品來降低成本,提高產線利用率。
電池中國:2023年中國市場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68.5萬輛,同比增長24.6%;同期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含增程式)銷量達到280.4萬輛,同比大增84.7%。蜂巢能源憑借配套PHEV裝機也大增,您對PHEV市場變化及電池需求怎么看?
??楊紅新:過去幾年純電動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B端,現階段B端市場已經飽和,而C端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
??純電動要打通C端市場,產品一定要打動C端消費者才可以,這就需要破解BEV的補能痛點,一定要用超充去打通,超充可以解決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但超充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在超充站和超充車型部署完成之前,在未來兩三年,具備更長里程,且對快充基礎設施依賴不強的插混和增程肯定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局面。尤其是華為、理想等強勢企業的產品在市場引領性比較強,同時長城、吉利、長安等主流車企也以插混車型介入新能源市場,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HEV在新能源車型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數據。
??另外,從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PHEV車型用電比例達到80%,很多消費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用電,不用油,已經把PHEV車型當作一款純電動車在使用。當前,PHEV車型普遍帶電量小、充電慢,如果能提升PHEV車型純電續航和補能速度,將大大改善PHEV車型的駕乘體驗,并進一步帶動PHEV電池需求的增加。
??在第四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基于行業痛點,面向PHEV市場推出了三款首發新品,分別是:行業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行業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更進一步滿足45KWh-65KWh配置的B級、C級SUV及MPV混動車型需求。
??電池中國:您在多個場合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要打造爆款“大單品”,短刀作為平臺化的產品策略,在大單品上表現如何,您為何覺得“大單品”對動力電池產業特別重要?
??楊紅新:一款產品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和一款產品在十條、百條生產線上生產,制造、采購成本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現在飛疊第一款62Ah的L400短刀產品為例,目前有十幾條產線在生產這一型號,隨著產能爬坡,成本會很快地降下去。
??大單品還可以防范電池結構性過剩或客戶訂單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大單品比較少,某一款產品只有這個客戶用,這個客戶訂單停了就會出現巨大浪費。動力電池形成大單品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式混合動力(PHEV,含增程式)銷量達到280.4萬輛,同比大增84.7%。蜂巢能源憑借配套PHEV裝機也大增,您對PHEV市場變化及電池需求怎么看?
楊紅新:過去幾年純電動有很大一部分消耗在了B端,現階段B端市場已經飽和,而C端的體量無疑是巨大的。
純電動要打通C端市場,產品一定要打動C端消費者才可以,這就需要破解BEV的補能痛點,一定要用超充去打通,超充可以解決里程焦慮和補能焦慮。
但超充站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較長時間,在超充站和超充車型部署完成之前,在未來兩三年,具備更長里程,且對快充基礎設施依賴不強的插混和增程肯定會保持一個高速增長的局面。尤其是華為、理想等強勢企業的產品在市場引領性比較強,同時長城、吉利、長安等主流車企也以插混車型介入新能源市場,機構預測未來幾年PHEV在新能源車型占比有望提升至50%,這是一個很令人振奮的數據。
另外,從消費者使用習慣來看,PHEV車型用電比例達到80%,很多消費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只用電,不用油,已經把PHEV車型當作一款純電動車在使用。當前,PHEV車型普遍帶電量小、充電慢,如果能提升PHEV車型純電續航和補能速度,將大大改善PHEV車型的駕乘體驗,并進一步帶動PHEV電池需求的增加。
在第四屆電池日上,蜂巢能源基于行業痛點,面向PHEV市場推出了三款首發新品,分別是:行業首款超300km續航混動鐵鋰短刀快充電芯、行業首款超350km續航混動三元短刀快充電芯和全球首款800V-3C混動快充電芯,更進一步滿足45KWh-65KWh配置的B級、C級SUV及MPV混動車型需求。
電池中國:您在多個場合都在強調動力電池要打造爆款“大單品”,短刀作為平臺化的產品策略,在大單品上表現如何,您為何覺得“大單品”對動力電池產業特別重要?
楊紅新:一款產品在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和一款產品在十條、百條生產線上生產,制造、采購成本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現在飛疊第一款62Ah的L400短刀產品為例,目前有十幾條產線在生產這一型號,隨著產能爬坡,成本會很快地降下去。
大單品還可以防范電池結構性過剩或客戶訂單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果大單品比較少,某一款產品只有這個客戶用,這個客戶訂單停了就會出現巨大浪費。動力電池形成大單品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后,產線適配性就會明顯增強,一個產品供給多個客戶,就可以很好避免客戶訂單、結構調整。
蜂巢能源62Ah的L400短刀電芯已經配套不同車企的5款熱銷車型;同時,蜂巢能源117Ah的L400短刀電芯,用在理想、嵐圖、長城等多個車企的9款車型上。
我們希望內卷的結果帶來的是動力電池大單品量的爆發,通過持續穩定地生產大單品,把制造成本、采購成本降下去,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行業產能利用率。
目前,蜂巢能源已經在PHEV上推出3款大單品,配套不同主機廠多款車型,帶動公司在PHEV領域裝機量快速增長,形成競爭優勢。接下來,在找準細分市場,找準爆款車型,找準大單品是我們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
電池中國:2023年很多廠商推出的300Ah+大容量儲能電芯,都是基于傳統280Ah尺寸(71*173)的,蜂巢能源推出的325Ah儲能專用電芯,打破現有主流規格尺寸的依據和判斷是什么?
楊紅新:280Ah(71*173)儲能電芯是不是最佳的方案,似乎很少有企業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都做280Ah是想走捷徑,因為這款“標準電芯”簡單好做。
對于蜂巢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堅持做正確的事,很多企業不愿意“走窄門”,愿意“進寬門”,但走的人多并不意味著那就是最佳方案。
首先,現階段280Ah儲能電池早先是用在商用車的動力電池,根本就不是為儲能專門開發的,是從商務車上直接移植過來的。
其次,一開始儲能市場的體量太小,沒有企業愿意為儲能專門開發電芯。蜂巢進入儲能領域,跟進入動力是一致的,一開始就堅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合適、最佳、最適用于儲能場景的方案,而非盲從,這是最底層的邏輯。
從2023年儲能行業的發展結果來看,280Ah儲能電芯同質化太嚴重,大家都在做280Ah的產品,最后不得不血拼價格,都賺不到錢。企業做這樣的事到底有什么意義呢?既沒賺到名,也沒賺到錢。
我們也慶幸當時沒有選擇280Ah。如果選了280Ah,低價競爭會非常嚴重,也會影響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產線利用率,造成投資浪費。
蜂巢還是想用更高的成組效率,更高的能量密度,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安全性來做儲能電池,基于這樣的邏輯,真正開發一款更適合儲能場景的電池。
蜂巢能源L500短刀325Ah儲能電芯,就是基于儲能應用場景正向推導出的。我們沒有280Ah產線,沒有落后產能包袱。而且,從產品上來看,325Ah儲能電芯采用疊片工藝,循環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更好,這也與我們在短刀+飛疊領域的優勢有了很好的結合。
基于“飛疊+短刀”更安全的解決方案,蜂巢能源目前已經發布了全新飛疊短刀儲能電池迭代產品,包含尺寸不變、體系升級的350Ah短刀儲能專用電芯;尺寸加厚的710Ah飛疊短刀儲能電芯;以及三款容量為310Ah、330Ah、660Ah的長壽命體系儲能電芯。
(據電池中國了解,目前,蜂巢能源為協鑫集團提供的儲能專用電芯,助力協鑫“鑫宇+”大儲產品20尺集成艙容量達到6MWh,創行業之最。)

專業評論

會展信息

上海國際儲能技術應用展覽會

展會時間:2024年12月5–7日
展會地點:中國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 N1 - N5 及 W5 館 )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展會介紹:國內電力行業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品牌電力展—國際電力電工展(EP) 始于1986年,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及國家電網聯合舉辦, 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承蒙業界人士及海內外參展商多年來的大力支持,2024年將迎來「第三十二屆中國國際電力設備及技術展覽會 (EP Shanghai 2024)」暨「上海國際儲能技術應用展覽會(ES Shanghai 2024) 」。展會于2024年12月5 – 7 日,在中國?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 - N5 及 W5 館)盛大舉行。展會面積將擴大至70,000平方米,預計吸引來自中外1,500家參展商/品牌!

會議直達:上海國際儲能技術應用展覽會

會展信息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劉景利? ? ? ?

鄭迎芳? ? ? ?段昕永

李淑敏?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主? ? ? ? 編

副主編

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編輯

武天宇

校對審核

耿安英

做精做優新能源新材料產業
?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

郵箱:hycydt123@163.com
地址:山西省陽泉市礦區桃北西街2號

耿安英? ? ? ?高? ? 杰? ? ? ?楊曉成? ? ? ?周曉輝? ? ??

郭寶晶? ? ? ?韓? ? 娟? ? ? ?張? ? 靜? ? ? ?

劉景利? ? ? ?

鄭迎芳? ? ? ?段昕永

李淑敏? ? ? ?

蒯平宇? ? ? ?張利武
李淑敏? ? ? ?王? ?磊
朱瑞峰

主? ? ? ? 編

副主編

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編輯

武天宇

校對審核

耿安英

往期作品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