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ry Insights
第 50 期
Mar 2023
館員學習與交流
"Google can bring you back 100,000 answers, a librarian can bring you back the right one."? ? ??
? ? ? ? ? ? ? ?—— Neil Gaiman,??(b. 1960. English author of short fiction, novels, comic books, graphic novels, audio theatre, and films)
"谷歌可以給你帶來10萬個答案,圖書館員可以給你帶來正確的答案。"? ——?尼爾-蓋曼 (英國小說、漫畫書、戲劇和電影的作者)
2023年03月
圖書館發展
13
16
英國的分布式圖書集體館藏計劃(UKDPBC)
Internet 2023:IFLA提出的圖書館關鍵議題
人工智能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并召開專題研討會
《數字人文》專家面對面:淺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數字人文
時事快訊
19
21
21
IFLA《馬拉喀什條約觀察報告》2023版
Wiley簽署第一個香港地區的OA協議
法國科研機構為APC花了多少錢?
04
08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學習資源
22
23
SAGE推出圖書館員免費資源
IFLA Webinar: From ISBD to ISBDM 錄播視頻與演講稿
ontents
c
目錄
2023年3月? 總第50期
? ? 內容簡介
Library Insights 是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的館員業務學習與交流網站,2019年9月上線提供服務。由圖書館辦公室負責內容編輯和網站維護。其內容以國外圖書館實踐動態、學術資訊、圖書館聯盟及圖書館學協會發布信息、相關產品和研究項目進展、權威研究報告、業界標準發展等內容為主,全面關注學術出版、學術交流和科研服務生態圈信息。網站提供郵件訂閱功能,向訂閱館員推送上述學術信息。從第32期開始,為了方便在校外閱讀,增加了在線電子刊的發布形式。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來源: 2023年2月21日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網站
2023年2月21日,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下簡稱文獻中心)共同主辦的“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專題研討會”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文獻中心項目團隊匯報發布了《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研究報告。會后,項目組根據研討會上各專家的觀點、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并完善了報告內容。近日,《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研究報告(簡版)正式發布。
《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研究報告(簡版)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和文獻中心組織撰寫,這也是我國文獻情報界對ChatGPT現象分析和研究的報告。報告研制任務主要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文獻內容深度挖掘及智能分析關鍵技術和軟件”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的科技文獻語義評價體系研究”的項目組完成。
報告回應了文獻情報界對ChatGPT的主要關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一是從ChatGPT的對外表現、實際本質、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主要特點五個方面回答ChatGPT是什么。二是分析了計算機解決問題、學習知識、開發利用知識模式的變化以及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三是闡述了ChatGPT作為最新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它對文獻情報工作帶來的影響。四是提出了文獻情報領域需要守正創新,擁抱新技術與新機會的建議。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發布《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并召開專題研討會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參考文獻:
chinaxiv.org 預印本 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
- 作者: 張智雄 ( 1,2 ) ; 錢力 ( 1,2 ) ; 謝靖 ( 1,2 ) ; 常志軍 ( 1,2 ) ; 劉熠 ( 1 ) ; 于改紅 ( 1 ) ; 胡懋地 ( 1 ) ; 汪璐 ( 1 ) ; 李雪思 ( 1,2 ) ; 趙旸 ( 1,2 ) ; 王宇飛 ( 1,2 ) ; 王猛 ( 1 ) ; 林歆 ( 1,2 ) ; 張夢婷 ( 1,2 ) ; 黎洋 ( 1,2 ) ; 張琴 ( 1 ) ; 王雅嬌 ( 1,2 ) ; 管錚懿 ( 1,2 ) ; 孟旭 ( 1,2 ) ; 吳欣雨 ( 1,2 ) ; 曹曉麗 ( 1,2 ) ; 謝子純 ( 1,2 ) ; 李西雨 ( 1,2 ) ; 時慧敏 ( 1,2 ) ; 王倩 ( 1,2 ) ; 許欽亞 ( 1,2 ) ; 杜悅 ( 1,2 ) ; 范萌 ( 1,2 ) ;
- 作者單位: 1.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2.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資源管理系;
- 提交時間:2022-03-13
ChinaXiv:202303.00093DOI: 10.12074/202303.00093CSTR:32003.36.ChinaXiv.202303.00093.V1//chinaxiv.org/abs/202303.00093
摘要:
? ? ? ? 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研發的對話系統。它的對外表現是一個聊天機器人,實際本質是人工智能生成技術,關鍵基礎是基于生成式預訓練的變換器,核心技術是InstructGPT,主要特點是與前期類似產品相比,編造事實大幅下降,生成的毒內容更少。本文從ChatGPT的技術體系、相關研究與實踐、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帶來的啟示與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提出了對文獻情報領域的八條建議。總體來說,文獻情報領域在AI時代要找到自己的不同價值取向,既要守正繼承傳統科學研究范式,也要拓展以ChatGPT等新技術助力科學研究。
版本歷史
[V1]? ? ? 2022-03-13 06:25:46? ? ? ChinaXiv:202303.00093V1? ? ? 下載全文
報告簡版:
情報研發 | 《ChatGPT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研究報告(簡版)公開發布【中國科訊】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來源://www.las.cas.cn/zhxw/202302/t20230223_6682715.html發布時間:2022-02-23
2月21日,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以下簡稱文獻中心)共同主辦的“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許倞、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局長翟立新、文獻中心黨委書記李猛力出席會議。會議由文獻中心主任劉細文主持。
許倞主任、李猛力書記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許倞主任在致辭中指出,ChatGPT變革了知識獲取和應用模式,對各領域各行業都產生了巨大沖擊。本次研討會旨在深入研討相關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為文獻情報機構應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進行工作部署提供思路和借鑒。李猛力書記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研討會的召開非常及時和必要,希望通過會議廣泛聽取來自科研界、圖書情報界以及科技企業界關于ChatGPT對科學范式及文獻情報工作影響的思考。
會議邀請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朝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云產品經理李寅、文獻中心副主任張智雄做引導性發言,他們分別就“紫東太初”多模態大模型、ChatGPT技術分析及華為云策略、“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影響”研究報告及文獻機構的相關部署舉措等進行了主題匯報。
在研討交流環節,來自管理部門、圖書情報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及出版商的相關專家圍繞ChatGPT的原理和技術、主要研發趨勢、對科學研究模式的變革、對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科研倫理、數據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等內容展開了熱烈研討和交流。研討交流內容為文獻情報機構開展人工智能新技術方法的研究和應用、知識系統建設、知識服務模式創新等提供了思路和啟發,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有益意見和建議。
“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
專題研討會順利召開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翟立新局長在總結發言中表示,與會專家圍繞主題開展了有益交流和研討,為未來工作開拓了思路。要理性識變,泛智能化是未來大勢所趨,技術迭代更新會越來越快, ChatGPT及其影響要客觀分析,必須充分重視這一重要方向。要積極應變,加強戰略布局和系統設計,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加強底層技術創新和自主可控體系建設,推動科研范式變革。要主動求變,文獻情報機構要加強數據化智能化建設,提升廣泛感知和智能分析能力,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的價值,同時也要加強與相關院所、行業深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來自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科學院發展規劃局、中國科協戰略創新研究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中心、國家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成員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及數據出版商共40多位專家參加研討。會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項目團隊匯報交流了《ChatGPT對科學研究和文獻情報工作的影響》研究報告。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原創 肖爽 DH數字人文? 2021-05-26 12:30發表于北京
2022年5月20日,由中華書局和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聯合發起的“《數字人文》專家面對面”系列講座活動,邀請到了《數字人文》三位主編,來自清華大學的孫茂松教授、劉石教授和中華書局編審周絢隆執行董事,共同給大家帶來第一講《淺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數字人文》。此次講座采取線上騰訊會議與“伯鴻讀書會”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共有一千兩百余名師生和學者觀看并參與討論。
回放平臺:“伯鴻讀書會”小程序
//mp.weixin.qq.com/s/gMwzWMZckZtf6Sa6Ur-jeQ
? ?《數字人文》專家面對面第一講:淺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數字人文
開場致辭
中華書局朱翠萍老師首先介紹了“《數字人文》專家面對面”系列講座的活動,旨在討論跨學科研究領域的數字人文問題,將以《數字人文》學刊發表的論文成果為線索,邀請作者親身解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期更多專業的人文學者關注數字人文研究成果、利用數字人文方法和手段進行學術研究。
講座主持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劉石教授介紹了中國數字人文的發展情況,以及《數字人文》的創刊和發展歷程。他認為,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大數據時代不期而至,技術的發展倒逼我們提出更高和更激蕩人心的目標。在深度學習技術的快速發展下,數字人文正在利用從數字化向知識化的轉變,從簡單的搜索轉向更為復雜的分析與研究。《數字人文》的口號是“數字使人文更新”,這個“更”字,既是更加,也是更換的意思。數字人文技術不僅為人文研究帶來新的研究材料和研究視野,而且能夠更新人文研究的范式和路徑。在數字時代,對數字人文的重視需要上升到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看待。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主旨發言
主講人、來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的孫茂松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知識的生產與傳播中的一些辯證關系。他提出,知識主要由形式和內容組成,形式包括載體形式和內容形式,而知識的內容主要指知識的思想內涵。從本質上講,內容決定了知識的深刻度和影響力,形式則對知識的傳播度有巨大作用。也就是說,盡管深刻性十分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標準,知識傳播也很有價值。
就具體的數字人文項目來說,關于項目內容的設計,個人知識和思想的深刻性起核心作用,人文主義的方法和價值觀是靈魂。但相應地,項目形式的設計是一種團隊合作,需要跨學科、跨領域的高水平團隊密切合作。例如維基百科的詞條編輯,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生產性數字人文。
追求相關知識的完備性是數字人文的必要特征之一,因為數字人文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幫助人類進行人所不擅長的海量數據的處理,在人文學者常見的微觀視角上增加一個宏觀視角,使研究和思考更加全面。不過人文研究通常是定性分析,需要進行語義處理和理解,這種研究對象天然地不適合使用計算機去分析。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計算社會科學,其研究對象通常伴有大量的結構化數據,包括統計學、數據挖掘在內的分析手段比較成熟,所以它的發展就相對順暢。怎樣把人文原始材料提煉轉化為適合計算機分析的對象,以及怎樣利用計算機的分析結果來輔助解決人文問題,是數字人文所面臨的挑戰。
數字人文所使用的計算機技術涉及的面很廣,但可歸納為若干類。從歷時角度講,早期的工作是針對文本,后來逐步擴大到圖像、視頻、語音、3D等。最早的數字人文工作非常基本、簡單,主要是將人文材料數字化,構建數字人文研究的資源基礎(這催生了后來的OCR技術),以及利用計算機對已數字化了的文獻著作自動建立索引。緊接著是詞搜索、排序、詞頻統計等技術,后來隨著計算機相關學科分支的發展,又生發出聚類分析、主題分析、標簽標注、自然語言文本分析等與內容有關的分析方法以及可視化設計等數據呈現方法。近些年來,圖像、視頻、語音以及多模態聯合分析方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的來說,上述技術手段對內容語義的理解能力存在天然不足,完全解決語義問題目前看是不可能的。現有數字人文項目的經驗告訴我們,人工對數據的加工越多,數字人文研究的效果就越好。不過通常數字人文技術主要用于幫助人類專家從難以駕馭的超大規模數字化人文材料中分析宏觀趨勢,因此語義分析的準確率即使只有七八成,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接著孫茂松教授介紹了體現目前世界人工智能最新前沿技術發展的、同時對數字人文發展應該會起到促進作用的兩種大規模語言模型,其特點都是只要給計算機輸入足夠量的文本,計算機便能在無需任何人工標注的條件下進行無監督自動學習,記憶并歸納學習所有文獻內容:一種是以GPT-3為代表的生成模型,在訓練時根據已知句子上文自動補充下文。另一種是以BERT為代表的理解模型,在訓練時根據已知句子的上下文,對其中任意掩蔽的部分內容進行完型填充預測。這兩個模型都能自動習得每個詞的詞向量,借助于詞向量之間的遠近程度可發現任意兩個詞之間的隱含關系,例如兩個詞向量比較接近,通常視為同義詞或近義詞。在詞向量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得到句向量,從而計算出任意兩個句子之間的相似度,實現以簡馭繁、全息互聯。詞向量和句向量的計算可自然推廣到跨跨語言環境中,從而打通多語言空間。
深度學習算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卷積神經網絡(CNN),主要用于圖像理解;另一類是循環神經網絡(RNN)主要用于語言理解。深度學習算法所采用的深層神經網絡,結構簡潔,規模復雜。神經元節點之間連接的權重最開始都是隨機生成的,隨后根據訓練數據的誤差進行梯度反向傳播,重新調整權重來降低誤差,循環往復,直到訓練結果趨于穩定。數學上已經證明,只要神經網絡模型規模足夠大,就能夠逼近求解任何分類問題。同時還有一條基本法則:要訓練出規模足夠大的好模型,一定要有足夠大的訓練數據量,兩者互為依存、互為條件。深度學習算法和大數據在這個意義上實現了高度的對立統一。
深度學習的技術發展目前相當成熟,已經工具化了,能夠方便地供研究者使用。人文學者只需要了解簡單的工作原理,學會基本的訓練操作過程和一些參數調整技巧,搜集、整理出所需數據,就可以使用模型來分析,輔助自己的研究。
深度學習技術在數字人文領域內可以有很多應用。最早進入公眾視野的是人工智能寫詩,其基本過程是循環神經網絡對大量已有詩歌數據進行自動分析,通過其內置的注意力機制算出已生成上文中每個字的重要性,對產生下一個字的概率進行預測。依此逐字向前推進,寫出詩歌。所生成詩句的通順性乃至所生成整首詩的整體一致性是上述機制重點考量的因素。就現有結果而言,計算機在生成短文本方面的性能可圈可點,例如“九歌”對對子,或者是生成集句詩,即從歷史文本中尋找已有語義類似的句子來匹配組合,都有不錯的表現。但對于生成長文本,如短篇小說、散文等,能力還很差。最近有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西方學者對計算機寫詩質量進行嚴肅認真的評價,實驗設置為:人從計算機自動生成的詩中挑選若干首,再同人寫的若干首詩混起來,讓其他被試去甄別哪些詩是計算機寫的,哪些詩是人寫的。結論是被試難以區分,這表明計算機生成的詩已經差不多可以以假亂真。但該實驗觀察也表明,被試對計算機所寫詩的喜愛度明顯低于人寫的詩。這里面還涉及一個十分復雜、深刻的問題,即計算機寫詩能否具有文學所追求的創新性?從深度學習的機制來看,應該說是有可能的,其原理是基于古代詩歌之大數據,可望讓計算機習得古人詩歌各種規律所決定的可能生成空間。這個空間是十分巨大的,古人已經寫出來的詩歌,或許只是這個可能空間中的很小一部分,剩余部分應該會有一定機會展現出文學新意。當然,這也取決于智能算法是否足夠高明,否則很容易落入已有詩歌的模仿和拼湊的“信息繭房”中。如果采用“機生成+人修改”模式,創新效果更便于發揮出來。深度學習在數字人文的其他應用還有很多,例如生成繪畫作品、根據句子生成圖像、機器人繪畫、AI作曲等等。
不過數字人文更重要的是解決學術研究的痛點問題,這方面還需要大力開拓,成功的案例尚不太多。最近國外有一個典型工作,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對古代碑刻內容進行識別和分析,要點是對殘缺部分進行合理補充(類似BERT的機制),同時通過文獻推斷石碑的時代和地點等,其效果顯著好于人類專家,如果人機結合,效果更好。這個工作對我們開展數字人文研究有啟發性。
當然關于數字人文還有很多其他問題,例如數字人文中的倫理道德問題:計算機產生的“虛情假意”的藝術能被人類接受嗎?或者人類對數字藝術的寬容度問題:人類能夠接受受機器啟發或者人機共同產生的藝術嗎?這些問題有待更多學者探討。
最后,孫茂松教授總結道,深度學習本質上并沒有理解語義,深度學習機制,看穿了就是神經元節點和連接神經元節點之間的權重,其行為呈現出某種智能,但內在機理上卻完全沒有智能。只有密切結合數字人文的具體問題,妥善使用它,才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歸根結底,數字人文的核心還是具有深刻性的人文研究,受囿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局限性,要達到這個目標,依然任重道遠。不過,數字人文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在促進文化思想傳播方面的巨大作用,倒是順水推舟的。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評議與總結
講座結束后,中華書局執行董事周絢隆進行了簡短的評議。他十分肯定孫茂松教授的觀點,認為文獻研究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借用了一些數字人文的技術和成果,例如愛如生、超星、四庫全書等數據庫。當然他也認同,數字技術是基于歷史數據的,不能完全解決語義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巨大的突破和創新。但人文創作卻需要背叛歷史,不斷尋求創新。在這方面,人文學術有著數字技術所不能達到的深度和高度。
關于數字人文對學術的影響,他提出,從出版的角度看,近些年來,無論是論文還是書稿,篇幅都比以前要長很多,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可用資料更多了,研究的內容自然也多了。但如果僅僅把數據庫和分析工具的結果不假思索地拿來應用到研究成果上,是十分不可取的。基于數據庫的分析結果一定要經過人的干預,剔除無用和垃圾信息,基于人的研究和需求,尋求和使用有針對性的數據和材料。
他強調,對完全不了解計算機技術的人文學者來說,孫茂松教授介紹的方法和案例深入淺出,啟發性很大。數字人文不是一種學科,而是一種方法,一種意識,有了人文閱讀和學習,再通過工具來拓展視野,確實能夠提出一些需求,改變一些認識,也能夠為人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在提問環節,聽眾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問題,孫茂松教授也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
最后,劉石教授總結道,數字人文是工程性項目,需要合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的投入,期待通過此次講座,能有更多人關注數字人文,關注《數字人文》雜志、網站(www.dhlib.cn)以及公眾號(DH數字人文),還有即將上線的璇琮數字人文智慧平臺,以及古聯公司推出的OCR識別系統(ocr.ancientbooks.cn)。當然,更重要是的是期待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到數字人文相關研究中,共同為中國的數字人文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信息:
數字人文門戶網站www.dhlib.cn古聯OCR識別系統ocr.ancientbooks.cnDH數字人文清華大學、中華書局聯合主辦《數字人文》(Journal of Digital Humanities)季刊,旨在為方興未艾的數字人文研究提供理論探討和專題研究的平臺。137篇原創內容公眾號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2022年5月,RLUK董事會批準了英國紙本圖書分布式館藏設想,作為RLUK圖書館轉型戰略的一部分,其中“集體館藏”是五個關鍵發展方向之一。根據設想,這一共享紙本館藏計劃將擴展到RLUK圖書館之外,SCONUL、國家圖書館、特殊圖書館和JISC都將發揮各自的作用。該模式將有助于確保當前和未來用戶保存和使用英國和愛爾蘭地區的RLUK成員紙本館藏共享。
支持這一愿景的建議如下。RLUK認識到,過去十年中與紙本圖書相關的協作館藏管理(collaborative collection)的發展是提出這些建議的基礎。
英國的分布式圖書集體館藏計劃(UKDPBC)
來源:10 January 2023 22:05:21,?
1.?RLUK應背書這一愿景,并要求CSN牽頭發展下述細節。
2.?RLUK應促進國家發展路徑,集體保留印刷圖書,以確保持續保存和獲取圖書的能力,同時使圖書館能夠騰出印本占用的空間。這種集體方法應為共享收藏提供信息,并首先在英國各地分布最低數量的副本。這并不妨礙未來發展任何集中式或共享存儲。分布式方法的優勢在于,它允許在短期內采取行動保護印刷專著,同時使圖書館能夠以負責任的方式減少館藏
3.?RLUK應促進與Jisc討論國家書目知識庫(NBK)在國家分布式館藏中的作用。
RLUK-CSN將NBK視為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部分,因為它保存著英國各地館藏的記錄,有可能實現以下目標:
- 管理貢獻館藏圖書館的保存聲明記錄(已就緒)
- 分析集體館藏,并向社區(RLUK及其他)提供國家數據報告,例如識別那些處于有風險的單冊。
- 鏈接單冊的數字化副本,以便在虛擬共享館藏環境中進行訪問。
4.?RLUK應促進與SCONUL、大英圖書館、國家圖書館、SCURL和WHELF的討論,以分享這些建議并尋求支持。
RLUK對館藏戰略網絡(CSN)的建議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 ? ? UKDPBC 被設想為與RLUK、SCONUL、國家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和JISC一起發揮作用的國家分布式紙本專著收藏。這種方法將確保當前和未來用戶在英國保存和訪問共享紙本館藏。
迄今為止的活動:
- Jisc提供的數據顯示了在 National Bibliographic Knowledge Base(Jisc Library Hub)中圖書館收藏少于10本的紙質書的分布情況。
- 正在與Jisc進行討論,以充分了解數據。目前還沒有就設定全國紙質書保有量的門檻進行咨詢。迄今為止的數據建模表明,例如,如果同意全國保留10份印刷本,那么RLUK圖書館將被要求保留其館藏的27%至57%(不包括法定存繳本,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SOAS圖書館),其中大多數被要求保留30%至50%。然而,目前還沒有就設定全國紙質書保有量的門檻進行咨詢。
- 計劃對數據進行進一步檢查,以了解任一保留印刷專著方案下,對非RLUK 、SCONUL圖書館的影響。
- RLUK-CSN Print Storage Group 與SCONUL Content Group 主席和Ann Rossiter會面,討論了UKDPBC,并于2023年1月與SCONUL成員圖書館舉行了后續焦點小組會議。在2023年1月的SCONUL Future Ready Libraries Conference 會議上,UKDPBC也在其中一個分組會議上進行了討論。SCONUL樂于就UKDPBC進行進一步討論,以了解所有成員的利益和影響。
- RLUK-CSN Print Storage Group 與大英圖書館討論了UKDPBC。大英圖書館對此表示支持,并樂于及時跟進了解其發展。
5.如果機構希望保留特定單冊,應鼓勵NBK的貢獻圖書館上傳保存聲明。
6.RLUK-CSN應就保留的閾值和流程制定進一步的建議。這里主要考慮事項是:
- 確定保存和提供閱讀的最低要求
- 盡最大可能降低行政負擔
- 確立國家圖書館和版權圖書館的作用
- 探索數字替代的可用性
- 最大化共享國家藏品的價值
英國分布式紙本圖書館藏(UKDPBC) — RLUK CSN Print Storage Group 2023年2月 更新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活動計劃
- 目前正在進一步分析Jisc提供的數據,包括與SCONUL圖書館有關的數據。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ata supplied by Jisc is being undertaken, including in relation to SCONUL libraries.
- 這一分析將為與該部門就UKDPBC的操作指導方針進行磋商提供信息。 This analysis will inform consultation with the sector on guidelines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UKDPBC.
- 關于UKDPBC下一步措施的全面更新和討論將在下一次RLUK-CSN會議上進行。
- 與SCONUL圖書館的進一步合作將與Ann Rossiter討論。
- 定期與大英圖書館保持信息更新。
參考文獻
- “十大學術聯盟”圖書館統一館藏計劃:Big Collection
- 圖書館轉型:RLUK啟動了2022-2025新戰略
- 張康,李卓卓,苗淼兒.從合作館藏到集體館藏的探索:法明頓計劃80年后的審思[J].圖書情報工作,2021,65(20):31-41.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1.20.004.
- 許煒,李卓卓.“雙一流”背景下數據驅動的高校圖書館集體館藏與精準合作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0,No.488(21):23-31.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0.21.003.
- 王紅霞.學術圖書館聯盟集體館藏建設研究——以十大學術聯盟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0,No.482(15):71-77.DOI:10.15941/j.cnki.issn1001-0424.2020.15.010.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HELLO SPRING
來源:
在我們對不同政策領域的最新展望系列中,我們轉向了互聯網和更廣泛的數字世界。考慮到我們自己對技術的依賴,以及它對實現更廣泛的圖書館目標的影響,這個領域的演變與我們自己的領域特別相關。
國際圖聯去年為來自亞洲-大洋洲地區的圖書館員舉辦的研討會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自疫情開始以來,圖書館界似乎不那么擔心其使用互聯網和數字工具的能力。
這是通過比較2018年和2022年圖書館員對我們《全球愿景報告》(Global Vision Report)中列出的不同亮點和機遇進行排名的方式得出的。兩項涉及數字問題的議題在五年前幾乎是優先事項列表的最頂端,但現在已經下降了很多。這并不意味著關注這一點的必要性已經消失,但考慮到我們的領域能夠很好地采用和適應這一點,恐懼感可能已經減少了。
當然,互聯網越成為我們實踐的一部分——以及我們個人和集體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就越有興趣讓它正常工作。
那么,2023年圖書館將面臨哪些問題呢?下面列出了一些想法,特別借鑒了Diplo基金會的成果,我們強烈建議您閱讀!
保護個人信息和向有害內容斗爭兩者之間持續的緊張關系:人權并不總是指向同一個方向。通常,它們需要相互平衡,這一點在《世界宣言》中得到了體現。
需要找到這種平衡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許多司法管轄區都在努力尋找既能防止傷害和歧視(非法仇恨言論和虐待兒童的材料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又能維護言論自由和隱私權的方法。這里沒有,也可以說從來沒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雙方的觀點都非常強烈。
就這對圖書館的意義而言——圖書館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平衡,事實上,面對惡毒的抗議,圖書館仍然經常不得不這樣做——我們有潛力為討論提供獨特的見解,表明哪些原則和價值觀可以支持最終找到解決方案。
顯微鏡下的中介責任:中介機構的未來問題——尤其是谷歌和Facebook。他們在創造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互聯網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因此變得非常富有。這也使他們
Internet 2023: IFLA提出圖書館的關鍵議題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成為明顯的目標,因為監管幾家大公司似乎比監管數百萬個人要簡單得多(起訴也更有利可圖)。顯然有一些問題需要回答,例如它們對競爭的影響,以及它們如何對自己托管和訪問的內容做出選擇的更大透明度。作為回應,政府也在大力監管它們,以及用戶對其數據的更強權利和更好的互操作性。這些問題將在下個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成為焦點。
對于圖書館及其用戶來說,他們也可以在核心工作和交流方面強烈依賴這些平臺,為了確保它們以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和需求的方式工作,這些討論值得關注。
保護圖書館免受gafa式監管的需要:與上述進一步的相關是,數字立法沒有充分考慮圖書館及其需求的風險。考慮到同樣的條款最終可能適用于圖書館運行的開放獲取和開放教育存儲庫。(注:“GAFA”指四大美國科技巨頭:谷歌Google、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
當然,當采取這樣或那樣的行動,努力在隱私和有害內容之間找到平衡時,這也是一個風險,監管有可能限制圖書館員在建立館藏和提供內容訪問方面行使自己的專業判斷的空間。
這要求我們密切關注各級的立法,并隨時準備在必要時進行干預,以避免損害我們履行使命能力的決定。
全球互聯網治理不斷演變:2023年將開展大量工作,為2024年和2025年全球互聯網治理架構的關鍵時刻做好準備。聯合國的《全球數字契約》(Global Digital Compact 將于明年達成協議——參見國際圖聯的意見)將確立高級別原則,指導其在該領域的工作,并就連通性、維護全球互聯網、數據治理、權利和支持數字公地等問題為各國政府提供參考。
同時,2025年將標志著互聯網治理論壇當前任務的結束,同時也是信息社會進程世界峰會(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rocess)20周年。在聯合國層面,有一種明確的推動,以確保這些會議更加注重行動,這引發了人們對政府在這方面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利益攸關方 )的質疑。
隨著這些活動的籌備工作不斷推進,我們將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確保圖書館的價值觀得到傾聽和反映,并確保圖書館本身被視為關鍵的利益相關者和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加密、Web 3.0和元宇宙:2022年充滿了圍繞重大新思想的盛大宣布,它們的推動者承諾,這些新思想將導致我們生活的主要部分發生新一輪的顛覆。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并沒有成為現實,盡管采取了許多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措施,這些措施至少已經開始顯示出其潛力。
加密貨幣的繁榮——以及去中心化網絡(web 3.0)的基本理念——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失敗和缺陷變得非常明顯。然而,面對對推特的質疑,Mastodon 的崛起提供了一個更積極的故事。對于圖書館來說,有一個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有趣的問題。去中心化確實符合個人授權的邏輯,盡管與此同時,許多Web 3.0倡導者的極端自由主義似乎對任何機構都是可信的(當然隱含對圖書館)這一點懷有敵意。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元宇宙。顯然,一開始并沒有看到預期的普及,但這個概念不太可能消失,2023年應該會看到更多實際的、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步驟,讓它更接近我們生活的廣泛組成部分。
新的連接技術:一個對圖書館有潛在直接影響的特定領域是,近地軌道衛星技術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創造機會,使更多的圖書館在線。在農村地區和互聯網接入較差的地區,這有可能使圖書館成為當地的中心。
這種連通性可以促進許多其他領域的發展,從獲得教育和衛生,到支持小企業,甚至是數據收集,從而實現更好的決策。
當然,這仍然是一項相對較新的技術,目前嚴重依賴于一個主要參與者(Starlink),盡管其他參與者正在出現。簡單地將圖書館上線也不會自動帶來所有這些潛在的好處——它需要對員工及其技能、高質量的內容以及最新和有彈性的硬件進行投資。
人工智能和第四代權利:人們開始談論的一個有趣的概念是第四代權利——在一個選擇日益受到人工智能影響的世界里,人們作為獨立個體的權利。考慮到人工智能當然是基于過去的趨勢,它可能會有鎖定當前的風險,并限制未來做出不同決定的自由。
這適用于個人層面,但也可以說適用于圖書館本身,因為他們需要使用的服務剝奪了他們決定如何提供服務的能力。明顯的例子包括電子書平臺,這些平臺由中央運行的算法管理,或者圖書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消失——這些顯然都是我們需要努力維持我們行動自由的問題。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第四代權利概念的出現可以說為圖書館提供了一個機會,不僅強化了圖書館對數字公民(在更公民、政治意義上)的貢獻,而且強調它們對數字人格的貢獻。通過幫助人們不僅成為互聯網用戶,而且是知情的、有權力的互聯網用戶,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實現這些權利。
別忘了數字包容!:雖然上述問題肯定都有包容的價值貫穿,但我們仍需要專注于確保每個人都能從互聯網的潛力中受益。保護人們的安全、確保平臺為所有人服務、互聯互通、加強政府的公平參與,以及讓圖書館正常運作,這些都可以發揮作用。
教科文組織互聯網普遍性指標的更新可能會帶來一個特別的機會,該指標提供了一個框架,用于評估各國在多大程度上已制定了促進數字包容的規定。我們將努力支持圖書館參與此類評估,并參與未來版本的設計。
更廣泛地說,我們還應該尋找機會,確保那些引領數字包容戰略發展的人理解圖書館的貢獻——在正確的支持下——并確保我們是任何此類努力的一部分。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Print disabilities :閱讀障礙者(A print-disabled person)是指“由于視覺、身體、知覺、發展、認知或學習障礙而不能有效閱讀印刷品的人”。印刷品閱讀障礙使人無法以常規標準方式從印刷材料中獲取信息,需要他們利用其他方法來獲取信息。印刷障礙包括視覺障礙、學習障礙或身體殘疾,這些障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閱讀書籍的能力。這個詞是由數字有聲書的先驅George Kerscher創造的。2013年6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辦了一次會議,通過了一項名為《為視障人士和閱讀障礙者閱讀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條約》(簡稱《馬拉喀什條約》)的特別條約。
來源:08 February 2023,
IFLA《馬拉喀什條約觀察報告》 2023版
10年前簽署的《馬拉喀什條約》為消除殘疾人獲取信息障礙提供了機會,但各國政府是否正在采取必要措施?
當世界各國政府在2013年達成《馬拉喀什條約》(Marrakesh Treaty)時,他們希望直面解決這樣一個事實,即版權的構建方式是——廣泛的專有權利以及國家自己定義的排除——加劇了只有很小一部分已出版作品以無障礙格式提供的事實。這就是所謂的“書荒”。
該條約是對這一失敗的回應,以例外或其他條款的形式作出了重大糾正,確保印刷殘疾人士及其支持機構(如圖書館 ) 可以在非商業基礎上制作和共享無障礙格式副本。至關重要的是,該條約還允許這些書籍跨境共享,有助于確保向全球殘疾人提供圖書。
然而,盡管圖書館和其他方面提出了呼吁,《條約》確實為各國在執行條約時對這些可能性施加限制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例如,可以強制圖書館向權利人支付額外報酬,或者只共享非市場上的圖書。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這些措施可能削弱《條約》的影響,因為要求了圖書館和其他機構使用資源支付額外費用,或尋找商業副本,而許多國家實際上沒有這種基礎設施。當然,也有積極的可能性,比如擴大相關幫助其他殘疾人士的機會。
因此,我們的《馬拉喀什觀察報告》(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考察了已經和尚未批準或簽署《條約》的國家的現行法律,以了解政府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了必要步驟,以最大限度地擴大閱讀。
2023年2月發布的《觀察報告》借鑒了圖書館員和其他從事條約工作的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Update February 2023.pdf
參考文獻:
- 10 years into the Marrakesh Treaty: what does the data say? 14 March 2023
- Delivering the right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wards the 2023 edition of the IFLA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05 December 2022
- Marrakesh Monitoring Report – January 2022 Update, 2021-01-28
- Marrakesh Treaty Implementation: December 2020 Update,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Wiley宣布與香港的聯合大學圖書館員顧問委員會( Joint University Librarians Advisory Committee (JULAC) )簽署了一項開放獲取協議,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
該協議是Wiley在香港的第一份OA協議,允許三個參與JULAC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和香港大學圖書館)的用戶訪問Wiley的期刊庫,并使參與的研究人員能夠在近2000種混合OA和金色OA期刊上以開放獲取形式發表研究成果。包括Hindawi出版的期刊。
Wiley開放研究副總裁Kathryn Sharples說:“廣泛獲得同行評議的研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與JULAC的協議促進了研究的可獲取性,同時也展示了香港學者所做的優秀成果。”
“正如JULAC關于開放學術的立場聲明 JULAC’s Position Statement on Open Scholarship 表達的那樣,JULAC致力于實現研究出版物的開放獲取(OA)。與Wiley的協議是一個例子,說明圖書館可以為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切實的支持,使他們的研究成果OA出版。”香港大學圖書館館長兼首席信息官吳綺莉(Flora Ng)說。
Wiley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開放獲取協議方面勢頭強勁,已與23個國家的2200多家機構簽署了類似協議。最近,Wiley與葡萄牙的 b-on,希臘的HEAL-Link ,和 美國的Tulane University Libraries 簽署了開放出版和閱讀協議。
來源:01/16/2023,
Wiley簽署第一個香港地區的OA協議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來源:04/01/2023,
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The French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發布了一項研究,量化了自2013年以來法國研究機構的文章處理費產生的成本,并預測了它們到2030年的演變。
法國機構文章處理費(APC)成本和電子訂閱演變的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APC costs and electronic subscriptions for French institutions )量化了基于作者支付文章處理費(APC)的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所產生的成本。
這項研究依賴于一種創新的方法和數據集,其中包括2013年至2020年法國機構研究人員發表的100多萬篇文章。在其回顧部分,它確定文章處理費(APC)的總成本在此期間增加了兩倍,到2020年達到3100萬歐元。當時法國研究人員的四分之一的文章產生了文章處理費(APCs)支付。
在其展望部分,該研究估計,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文章處理費(APCs)的總成本將達到5000萬歐元,在加速替代方案中可能達到6800萬歐元。
對于法國研究機構來說,在有文章處理費(APCs)期刊上發表研究人員的作品產生的成本,在訂閱電子出版物的成本之外。預計2020年這一支出為87,500萬歐元,到2030年可能達到97,500萬歐元。
這項研究由 Datactivist 和 Pleiade Management and Consultancy 聯合開展,由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French Ministr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Couperin(高等教育和研究組織獲取數字出版物統一聯盟Unified Consortiu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rganizations for Access to Digital Publications ) 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 ) 組成的指導委員會進行監督。這張海報展示了這項研究的主要結果。
法國科研機構為APC花了多少錢?
No. 50 Mar. 2023, Library Insights
SAGE推出了為圖書館專業人員準備的 免費資源,使其推動圖書館、整個機構中進步,并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
資源種類包括:
- 領導和管理
- 促進多樣性、公平和包容
- 出版和研究支持
- 圖書館創新
- 信息素養
- 專業發展
SAGE認為圖書館員是整個校園教學、學習和研究的核心,需要尋找新的方式來支持他們的重要工作,就如同支持其他專業人員和學者同等重要。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SAGE可以與圖書館專業人員建立持久的合作伙伴關系,并與他們一起為教師和學生創造解決方案。
可以限時免費訪問 Research Supporting Librarians 網站。
來源:October 13, 2022
SAGE推出圖書館員免費資源
來源:13 February 2023,
IFLA ISBD Review Group 發布了研討會“From ISBD to ISBDM: a bibliographic standard in transformation”的Slides和錄播視頻。該研討會于2023年1月26日舉辦。
Webinar 資料
Slides: IFLA Repository
Recording of the webinar:YouTube,或者通過 IFLA Professional Units Virtual Events playlist 觀看。
關于這個 webinar
包括兩個小時的演示和小組討論。ISBD Manifestaton的開發人員講述保持ISBD標準與IFLA LRM保持一致的工作進展。
如有獲取困難,請聯系館辦。
IFLA Webinar錄播視頻與演講稿: From ISBD to ISBDM?
第50期? 館員學習與交流
掃一掃了解更多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辦公室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電話: 58800733
電郵: bnulib@bnu.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