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古人語:“秋讀書,玉露涼,鉆科研,學文章。晨鐘暮鼓催人急,燕去雁來促我忙。菊燦疏離情寂寞,楓紅曲岸事彷徨。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無成空自傷。” 秋讀書,恬靜、高雅、美好.......
? ? ? ?海院青年,莘莘學子。我們的人生如同一艘遠洋的航船,夢就是風帆、夢就是動力、夢就是陀螺儀。以掛起直入云霄的風帆、開足激情澎湃的動力,乘萬里長風、破滔天巨浪、越云滄海,直奔偉岸,圓夢青春。
? ? ? ?2020年的秋天已悄然而至,身在海院,走在秋水怡然的半霞湖畔,一書在手,世界我有。以讀書潤澤秋天,用文字記錄心靈,以好學實現夢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刊編輯部
刊首語
編? 委 會:圖書館
主? ? ? ?編:陳? ? 軍??
執行主編:? 余遜濤 袁家莉
文字編輯:? 周瑩瑩? 李娟? 劉景 王春妍
審? ? ? ? 核:? 張美云
圖文編輯:? 李玉霞??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格致路309號
電話:025-86176878
心 中 是 春? ? 花 香 自 來
行路難
一棵開花的樹
談生命
道 德 經
麥田里的守望者
大名鼎鼎的《陋室銘》,作者到底是誰?
劫灰飛盡古今平?----兼說《題郵亭壁歌》
航海文化
藝術欣賞
艦船的發展歷程
漢 代 的 樓 船
2020 請關注海洋測繪
海底撕裂是怎樣引起的
建筑欣賞《天壇》
電影欣賞《劉三姐》
音樂欣賞《彩云追月》
繪畫欣賞《蒙娜麗莎》
讀書札記
美文閱讀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推開家門,一股誘人的清香鉆入我的鼻翼,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槐花餅的味道,我滿心歡喜地奔進廚房。“你回來啦!喏,你最愛吃的槐花餅。”母親把一個盛著槐花餅的盤子放在桌上,在槐花的清香中,她一臉的滿足,但隱隱地還夾著一絲不舍,“這是冰箱里凍的最后一袋槐花了,再想吃可就沒有了。”
母親的話讓我的目光再一次落在了這幾塊槐花餅上。我如視珍寶般夾起槐花餅,輕輕咬下一口,熟悉的味道占據了整個味蕾,兒時的記憶像開了閘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記得那時故鄉的老屋前有一棵古槐,每到春天,總有一股清新的槐香縈繞。那棵高大的古槐有著銅褐色的枝干,上面長出幾枝嫩綠的芽。它們追著春風的腳步,向上攀登著,要不了多長時間就長成一叢濃密的綠。?在綠中,又長出一串串黃蕊白瓣的、燈籠似的花來,散發出淡淡的香,縈繞在老屋前后,讓人沉醉。
?槐花初開時,奶奶就把縫紉臺挪到院里,在那棵古槐下為我縫制春天的薄衣。溫暖的橘色陽光灑在奶奶身上,只見她嫻熟地穿針引線,目光專注又執著,似是在做著世界上最重要的事。陽光映在布上,讓年幼的我總有種錯覺,仿佛奶奶把春日的暖陽和愛一起縫進?了新衣,哦,還有那滿院的槐花香。
01
美文欣賞
02
美文欣賞
三月初春,街上,溫和的東風吹散了一冬的凄寒與寂寥,整座城市從沉睡中蘇醒,顯得神采奕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THE SPRING
心 中 是 春,花 香 自 來
th spring
長大后,我離開了故鄉,離開了古槐,仿佛也離開了春天。只是,奶奶知道我愛吃槐花餅,便在每年故鄉的槐樹開花時,給我們寄來許多。母親把槐花仔細清洗,放入冰箱中存好,以慰藉我這一顆遠離故鄉的心。每每吃到故鄉的槐花做的槐花餅,我仿佛又回到了兒時的古槐下,小小的槐花,成就了我的整個春天。后來的很多個日子里,我常常想,其實只要心與故鄉相連,哪怕身在異鄉,也會感受到春天。心中是春,花香自來。
看著盤中金黃的槐花餅,我突然想到,五月份,故鄉的槐花就開了。今年,我要回去看看。風中,仿佛已經有了一縷槐花香。
? 轉載自:董子涵《經典美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01
03
美文欣賞
04
美文欣賞
槐花的花期只有短短幾周,所以,當古槐開出第一朵槐花時,我就開始掰著指頭數日子。盼啊盼,終于有一天,大人說,可以搖槐花了,這時的我立刻就會進入一種興奮的狀態,圍著古槐雀躍地翹首仰望。大人在木梯上搖動著樹枝,我就抱著一只大竹籃,仰著脖子,在漫天的槐花雨中盡可能多地接住那一串串的槐花。等樹上的槐花所剩無幾時,我的脖子已經是又酸又累。但記憶里卻只知道槐花很香、很多、很美。
搖盡槐花,奶奶開始做槐花餅。瑩白的花瓣浸潤在清亮的水中,洗凈、撈出、瀝干,放入沸水中微微燙過后,拌進乳白的面糊里,然后在鍋中煎至兩面焦黃,盛放在圓圓的竹墊上,擺在院里,招呼左鄰右舍一起品嘗這春天的饋贈。兒時的春天,滿滿的都是槐花香。
?
05
美文欣賞
06
美文欣賞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播放
-------作者:席慕容
07
美文欣賞
08
美文欣賞
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生命最高處發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過了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時候他遇到巉巖險阻,他憤激地奔騰了起來,怒吼著、回旋著,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沖倒了這危崖,他才心平氣和地一瀉千里。有時候他經過了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里,看見了夾岸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靜靜地流著,低低地吟唱著,輕輕地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這激電,這訊雷,使他的心魂驚駭,疾風吹卷起他,大雨擊打著他,他暫時渾濁了、擾亂了,而雨過天晴,只加給他許多新生的力量。有時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帶些幽幽的溫暖。這時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向前....終于有一天,他遠遠地望
見了大海,啊!他已經到了行程的終結,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頭:她多么遼闊,多么偉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流入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海上蓬蓬的雨點中升起,飛向西來,再形成一道江流,再沖倒兩旁的石壁,再來尋夾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生命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濕的泥土中,勇敢快樂地破殼出來。他也許長在平原上、巖石上、城墻上,只要他抬頭看見了天,呵!看見了天!
冬天的朔風,把他的黃葉干枝,卷落吹抖,他無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莊嚴地伸出臂兒來接引他,他一聲不響地落在她的懷里。他消融了、歸化了,他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也許有一天,他再從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來,又長成一棵小樹,再穿過叢莽的嚴遮,再來聽黃鶯的歌唱。
09
美文欣賞
10
美文欣賞
他便伸出嫩葉來吸收空氣,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風中跳舞。他也許受著大樹的蔭遮,也許受著大樹的覆壓,而他青春生長的力量,終使他穿枝拂葉地掙脫了出來,在烈日下挺立抬頭!他遇著驕奢的春天,他也許開出滿樹的繁花,蜂蝶圍繞著他飄翔喧鬧,小鳥在他枝頭欣賞唱歌,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能聽見梟鳥的怪嶼。他長到最茂盛的中年,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秋風起了,將他的葉子由濃綠吹到緋紅,秋陽下他再有一番的莊嚴燦爛,不是開花的驕傲,也不是結果的快樂,而是成功后的寧靜和怡悅!終于有一天,
然而我不敢說來生,也不敢信來生!
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風吹草動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葉,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要記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經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過常變的四時。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我曾讀到一個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夠多的云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
世界、國家和個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沒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 ? ? ? ? ? ? ? ? ? ? ? ? 轉載自:冰心《經典美文》2020.01
11
讀書札記
12
讀書札記
老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經過專家大量考證及考古發掘,終于證實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故里位于現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具體姓名史料中也頗為不全。“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漢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后四十四章為《德經》,故有《道德經》之名。
(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后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后,并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百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
《道德經》常會被歸屬為道教學說。其實哲學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但《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
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同時,前面所說的哲學,并不能涵括《道德經》(修身立命、治國安邦、出世人世)的全貌。
《道德經》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成為中國歷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漢初的治國方略,在經濟上可以緩解人民的壓力,對早期中國的穩定起到過一定作用。歷史上《道德經》注者如云,甚至有幾位皇帝都為其作注。唐貞觀二十一年(647),譯《道德經》為梵文,傳入東天竺;唐開元二十三年(735), 唐玄宗親注《老子》。日本使者名代,請《老子經》及老子“天尊像”歸國,對日本社會發展
13
讀書札記
14
讀書札記
產生過影響。道教奉為主要經典之一(道教有三部奇書,《道德經》,《南華真經》《易經》)。
《道德經》,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李聃)著,《呂覺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游,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未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尊稱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誨道徒,創立了道教,并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文》,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老子《道德經》之五千言,古今中外解釋者逾七百余鐘,然釋意離題萬里者自不必說,想找到能用現代人思維來詮釋,而拋卻“道”、“規律”、“奧妙”之類語言者,卻是難事。《道德經》有很多人想從它里面學習到什么修真的方法什么的,其實不全真但也不全假。《道德經》其實是一本修心的材料,讓你保持心態的平和,看事的方法等。
? ? ? ? ? ? ? ? ? ? ? ? ? ?轉載自:崔建林《中華名著簡讀》
15
讀書札記
16
讀書札記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爾頓上街游蕩,跟女友薩麗去看了場戲,溜冰,又到酒吧里和一個老同學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走進廁所,把頭伸進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陣,才清醒過來。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風一吹,他的頭發都結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許會因此患肺炎死去,永遠見不著妹妹菲芘了,決定冒險回家和她訣別。霍爾頓偷偷回到家里,向妹妹訴說了自己苦悶和理想。他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名“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大人。我呢,就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后來父母回來了,霍爾頓急忙溜出家門,到一個他尊敬的老師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發覺這個老師有可能是個同性戀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來,到車站候車室過夜。
霍爾頓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書了,決定去西部謀生。但他想在臨走前再見妹妹一面,于是他帶她去動物園和公園玩,菲芘騎上旋轉木馬,高興起來。霍爾頓坐在長椅上,看菲芘一圈圈轉個不停,心里快樂極了,霍爾頓決定不出走了。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的當代美國文學中,有兩部小說經過三十多年時間的考驗,已被認為是“現代經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爾夫·艾里森的《無形人》,一部就是本書。本書篇幅不大,只十幾萬字。塞林格除發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外,迄今只寫過這一部長篇小說,卻在美國社會和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背景介紹
名著概要
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于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只有16歲,整日穿著風雨衣,戴著鴨舌帽,游游蕩蕩,不愿讀書。他對學校里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
他絲毫不感到難受。在和同房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后,他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但他不敢貿然回家。當天深夜住進了一家小旅館。
回家后不久,霍爾頓就生了場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療養院里。出院后將被送到哪所學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學習,霍爾頓對一切一點兒也不感關趣。
17
讀書札記
18
讀書札記
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讀者更能激起共鳴和思索,激起聯想和反響。
《麥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由于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全書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以細膩深刻的筆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復雜心理。不僅抓住了他的理想與現實沖突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小說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識流”,兩者得到了巧妙的結合。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創一格。全書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敘,不避瑣碎,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和俚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
閱讀指導
《麥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視,更重要的是因為作者用現實主義的筆觸,生動而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人活著除了物質生活外,還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個比較富裕的社會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作者簡介
塞林格(1919 - 2010),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1942年塞林格從軍,1944年前往歐洲戰場從事反間謀工作。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紐約開始專心創作。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其一舉成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獲得成功之后,塞林格變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雖然從未放棄寫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開出版自己的作品。他的著名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在位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 ? ? ? ? ? ? ? ? ? ? ? ? ? ?轉載自:崔建林 《世界名著簡讀》
19
讀書札記
20
讀書札記
樂天達觀閑適,盡在字里行間,與啟功先生“計平生,謚曰陋”,有異曲同工之妙。后來每當有人問詢長壽秘訣時,周先生就拿出這篇文章來,口訣心法,傾囊相授。
仿《陋室銘》、改編《陋室銘》,也成為古今文化中一道出塵遺俗或幽默詼諧的景觀。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已有曲子寫道:“寫十卷《續仙傳》,和一篇《陋室銘》,補注《茶經》。”
那么原作《陋室銘》,是劉禹錫多少歲時,在什么環境和什么心境下寫的呢?
文/延陵
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郁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
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
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
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
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
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笑談高干的特殊化,贊成工人的福利化,同情農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貧困化。
魯迅說:萬歲!阿Q精神!
周有光先生從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時間都住在兩間清代建筑、年久失修的舊房子里,于是70多歲時仿《陋室銘》之意,寫了一篇《新陋室銘》:
21
讀書札記
22
讀書札記
一般認為是劉禹錫貶謫安徽和州時所作,劉時年五十四五歲,是初貶朗州司馬的第二十個年頭,也是寫了“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之后,又被貶的第十個年頭。和州兩年后,終于被召還,57歲時再游玄都觀,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清代野史掌故八卦秘辛全書《清稗類鈔》中記載,光緒末年,有個人名叫“德馨",恰巧當了和州知州,據說就是唐代劉禹錫任和州刺史寫《陋室銘》而留下的讖語。
劉禹錫勤于著述,又很注意編錄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至今留存詩歌800多首,文章200多篇,大部分可以考證出寫作年代。因此陶敏先生花了30多年工夫,整理注釋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就是按作品寫作時間先后重新編排的,好讓讀者知人論世,跟隨劉禹錫沉浮仕隱的腳步,更深地理解其人其作。
《全集》詩和文分別編年。“銘”屬于文章的一種體裁,但在《全集》50多歲時著的編年文,以及部分無考而未編年文中,都沒有《陋室銘》。
《陋室銘》去哪兒了??
?在《全集》附錄部分的“備考詩文"中。“備考詩文”主要收錄后來托名劉禹錫假造的詩文,或者懷疑不是劉禹錫寫的,但目前尚無確鑿證據的作品。
?好比500年后,有人收集魯迅的全部作品和語錄,把“湖人總冠軍!”也收集起來了。再過1200年,嚴謹的魯迅研究專家重編《魯迅全集》,介于這句“湖人總冠軍!"曾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不便直接拿掉,而是作為附錄先收起來,后面再加上學術性的判斷,以供將來的學者參考。這樣才是較為嚴謹科學、尊重歷史的做法。
就《陋室銘》來說,原來唐代和宋代所編的《劉禹錫集》里面,都沒有《陋室銘》這篇文章。《新唐書》和《顏真卿集》中明確記載寫作《陋室銘》的,是崔沔,但內容是什么并不清楚。
北宋以后,民間就廣為流傳《陋室銘》是劉禹錫所作的說法。北宋前期有一位要振興儒學的僧人,覺得銘文內容仙啊龍啊,狂悖矜夸,容易誤導青少年,為了給劉禹錫“巨儒”的形象正名雪恥,曾予以駁斥:“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并且所指就是有“唯吾德馨”這句話的《陋室銘》。
23
讀書札記
24
讀書札記
現在看到最早把《陋室銘》歸在劉禹錫名下的文獻,是南宋的古文選本《古文集成》和地理書《輿地紀勝》。南宋鄭元佐注釋朱淑真詞,也引證了“唐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元明兩代,《陋室銘》的歸屬也并不統一。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選編《古文觀止》時只收了劉禹錫的一篇文章,就是《陋空銘》。由于《古文觀止》風行天下,《陋室銘》作者是劉禹錫的說法也就成了定論,嘉慶年間欽定的《全唐文》也把《陋室銘》收在了劉禹錫名下。今天中學教材所選,就是沿用這一通行的說法。
清代大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也持肯定之論,說崔沔和劉禹錫都寫過《陋室銘》,就像李德裕和歐陽修都寫有《秋聲賦》,桓譚和華譚都寫有《(新論》,揚雄和楊泉都寫有《太玄經》。
但由于年代久遠,證據不足,《陋室銘》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劉禹錫,現在學術界尚沒有定論。所以對于治學極其嚴謹的陶敏先生來說,采取了最為謹慎的做法,姑且不把《陋室銘》編在《全集》正編里,而是闕疑待考,放進附錄。
當然不管作者是誰,都絲毫不會影響這短短81字銘文永恒的文學魅力,以及君子尚德的高雅志趣。英雄不問來路,來路交給學術。
學術之道,便是在自己的一壺天地里,唯物主義、實事求是地快樂自尋。孔子云:“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微信公眾號中華書局
25
讀書札記
26
讀書札記
趙珩《彀外譚屑》中收趙守儼《幻園瑣憶》一文,其中有一段:
由于生長在亂離之中,從小我就感到任何事物都是靠不住的,對于這座小園,因為愛之過深,就產生了一種“怕”----深恐什么時候會失去它,與它永別。我所碰到的許多事都往往勾起了這種聯想,可是這種思想活動,當時不敢也不愿向任何人提起。記得我在書房里讀過一首長篇紀事詩(似乎是南北朝無名氏作品,原詩始終沒有再查到過),作者是一位婦女(或模擬一位婦女),在戰亂造成的顛沛流離中,追憶當年恬靜美好的家庭生活,其中有這樣兩句:
溶溶日影上闌干,花落庭前鳥聲碎。
它引起我許多的聯想與深刻的共鳴。我把詩中的環境完全想象成我父親書房中暮春之際的景象,我想有一天我會不會和此詩的作者一樣,以同樣凄楚的心情來追憶小園中這段恬靜的生活呢?想到這里,我幾乎無法克制內心強烈的傷感,這種傷感直至今天還常常再現。
趙守儼先生是著名學者、出版前輩,文章以學術著作為主,平實嚴謹。趙珩也說這篇“從內容到文風都與他平時的文章迥異,但卻是他內心深處有感而發的純情之作”。寶玉聽完黛玉葬花后,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曾在大觀園悲嘆“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屬誰姓”;“幻園”新主人揚之水也曾在日記中寫下:“此所在非是不易之居,焉知何時即將易主。”可見有情之人,古往今來,感慨如一。
?戚戚之余,不免對作者“始終沒有再查到過"的原詩好奇,“溶溶”兩句,也實在不太像六朝風味。好在如今網絡發達,一下就查到。原來是明初作品,只是“溶溶日影”,應當寫作“融融日影”。全詩太長,開頭幾句是“郵亭咫尺堪投宿,手握親姑憩茅屋。抱薪就地旋鋪攤,支頤相向吞聲哭”,接下去寫千辛萬苦、今昔對比,不全抄了。
刻印于嘉靖年間的楊慎《皇明詩抄》(五卷本),卷四已經收錄此詩,題目《題郵亭壁歌》,作者標“宋氏”,應該就是根據詩中所說“今朝玉堂宋學士,亦與妾家同一譜”。宋學士即宋濂。《萬歷云南通志》卷十一載:“宋氏,金華人,其夫任閬州守,洪武中以誣卒于獄,宋坐戍金齒,扶其姑來戍,節操凜然,有郵亭題壁詩。嘉靖十六年,御史陰汝登立祠以祀之;三十二年,御史黃中刻其詩碑于祠。”祠、碑今不存,據說詩有殘拓。宋氏生平,應該也是根據詩意,撮要敷衍而成。總之,嘉靖年間,此詩
27
讀書札記
28
讀書札記
已經開始流傳。此后,由明至清,胡文煥《胡氏粹編》、酈琥《彤管遺編》、鐘惺《名媛詩歸》、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錢謙益《列朝詩集》等均有收錄,作者亦都標“宋氏”,惟詩題小異。民國時還曾收入商務版初中《國文》課本。
明末清初學者周亮工認為,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是明代男性詩人陶振,詩題原作《戍婦行》。《因樹屋書影》卷二載:“林若撫曰:明初宋氏《題郵亭壁歌》,《彤管遺編》《明人詩抄》俱摭入,而不知此詩乃陶振子昌所作,見《瓊臺清嘯集》,名日
《戍婦行》,初非出于宋氏也。振,吳江人,自號釣鰲叟;明初至金陵,進《紫金山》《金水河》二賦,被寵遇。其七言歌行擅場。若撫吳人,斯言有據。”言之鑿鑿,是很有價值的線索。可惜眼下還沒查到陶振《瓊臺清嘯集》。
陶振的生平著作,《江南通志·藝文志》《千頃堂書目》《明史·藝文志》等都有記載,和周亮工所言相合。目前市面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明清筆記叢書”、海南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第三四二冊子部四庫撤出書”版的周亮工《因樹屋書影》中,“陶振"之名都誤為“白振”。
不管作者是誰,這首長詩所描述的洪武年間宋氏的悲慘遭遇,當年應該不是個案,所以才會引起廣泛同情。宋氏丈夫的詳細案情,如今已不得而知,但因為這首詩,終究有所流傳。揚之水《<讀書>十年》(百花文藝版)第五卷收錄王泗原先生的一封信札(“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曾提及王氏先人在明初的滅頂之災:“族譜有的事也不敢直書,明洪武年間族中因重案株連遭抄沒。什么重案,缺載。口頭相傳是血洗。”當年人人噤言的那段痛史,如今徹底湮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讀書》2020.4期
29
航海文化
30
航海文化
1843年,法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使用螺旋槳推進的蒸汽戰列艦“拿破侖”號。此后,英國、俄國等海軍都裝備了蒸汽艦船。到了19世紀70年代,許多國家的海軍艦船已經基本從帆船過渡到蒸汽鐵甲艦隊。此時的戰艦逐漸向提高機動性、增大排水量、增強艦炮攻擊力和加強裝甲防護的方向發展。
公元前1200多年,古埃及和古希臘就已經出現了以劃槳為主動力,以風帆為輔助動力的戰艦。由于科學技術的限制,此后的數千年時間里,世界上的艦船均為木質結構,并以風帆為輔助動力。
?17世紀中葉,軍用艦船開始根據甲板層數和火炮數量分級,分別劃分為一至六級艦。一、二、三級艦火力最強,作戰時排成一條線縱列進行射擊,因此被稱為戰列艦,戰列艦是海軍的核心戰力:四、五級艦火力較弱,但航速較快,因此被稱為巡航艦,主要用于偵察和海運航線上活動;六級艦多為輔助艦船,主要負責通信和勤務。
1776年,英國的瓦特制造出第一臺經過改良的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之后又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進,使之成為“萬能的原動機”。此后,各戰艦開始使用蒸汽機作為主動力。蒸汽機不僅能為戰艦提供前進的動力,還能用于操縱船舵系統、錨泊系統(即拋錨停泊系統)、轉動裝甲炮塔、裝填彈藥、抽水及升降艦載小艇等方面。與此同時,依靠蒸汽機的動力,冶金、機械和燃料工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促進了戰艦材
料、武器裝備和建造工藝的革命性變革。到19世紀,蒸汽動力、金屬船體、新式火炮結合一體的鐵甲船成 為各海軍強國的主要裝備。
瓦 特
“拿破侖”號蒸汽戰列艦(仍掛有作為輔助動力的風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一戰)爆發,戰列艦成為各國海軍艦隊的核心,各主要參戰國總共擁
有數百艘戰列艦。20世紀20~30年代,航空母艦開始得到發展。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下簡稱二戰)時,戰列艦逐漸失去主力艦的地位,航空母艦和潛艇得到迅速發展。航空母艦編隊的機動作戰、潛艇戰等成為海戰的主要形式。
二戰后,少數國家研制出核武器,并制造出了核導彈、核魚雷、核水雷等武器,潛艇和航空母艦也向著核動力化方向發展。
時至今日,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海軍。隨著國際航運和海洋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國際海洋斗爭日益激烈,各國海軍戰力也得到不斷的提高,并出現了眾多火力強大、性能先進的艦艇。?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席龍飛 宋穎《船文化》
31
航海文化
32
航海文化
Building ships of the Han Dynasty
(一)
漢化樓船的文獻記載
《史記》卷三記有:“?治樓船,高十余丈,旗幟加其上,甚壯”《后漢書》更有“又造十層赤樓帛欄船”的記載。所謂帛欄,即以帛飾其柵欄。船有十層頗難令人理解,但在漢代發展了帶有多層建筑的樓船,并且“旗幟加其上,甚壯”則是可信的。
關于漢代興起的樓船,其最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層上層建筑。所謂上層建筑,概指船舶甲板之上的船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式戰船,均設有甲板,這甲板也正是中國古船的特征之一。船舶設有甲板,不僅可以使船艙少受風雨的侵襲,而且甲板與船底、船舷可構成封閉的船殼,使船體更具整體剛性,有助于提高船體強度。關于甲板、甲板之上的高層上層建筑,在漢代的著作中都有專名和釋義:“其上板日覆,言所覆慮也:其上層日廬,象廬舍也;其上重屋日飛廬,在上,故日飛也:又在其上日爵室,于中望之,如鳥爵(通雀)之警視也。如依此說,?漢代樓船的形制和規模當是:甲板之下為艙,供棹卒劃槳之用。在艙內的棹卒有良好的保護,可免受敵人矢石之攻擊。甲板上的戰卒手持刀劍,以便在短兵相接時作接舷戰。舷邊設半身高的防護墻,稱為女墻,以防敵方的矢石。在甲板上女墻之內設置上層建筑即為廬,廬上的上層建筑為飛廬,周邊再設女墻,廬上的戰卒手持長矛,有居高臨下之勢。弓弩手藏于此,是遠距離的進攻力量。最高一層為爵室,“如鳥雀之警視”?這正如今日的船橋,常稱之為駕駛室或指揮室。
樓船是漢代最具代表性的船型。漢代樓船的圖樣載于《武經總要》(見圖)。其具有廬、飛廬和爵室這3層上層建筑,與文獻的記載還算相符。其它如劃槳者設在舷邊而不在甲板之下,再如作長途航行時卻不設風帆等項,與文獻記載卻不相符。其尾部所設“懸式平衡舵”,則是漢代所不曾出現的。
2002年,浙江嘉興船文化博物館,為了向觀眾展示漢樓船的形象,曾組織專業人員對漢樓船進行復原研究,并將復原研究結果繪成工程圖樣,制成漢樓船模型,并在該博物館長期展出(樓船模型照片圖見2-6)。漢樓船的長度取為42米,約合16丈。寬取8.4米,長寬比為5.0。船深為4米,于是寬深比為2.1,長深比為10.5米。此種尺度比對船舶強度的要求當屬合理。吃水取2.5米,則寬吃水比為3.36。這對保證船的穩定性是有益的。
? 在總體布置上,設兩桅兩帆,首帆和主帆。有風帆的船對防止船舶搖擺或過大的橫斜是有益的。船樓設在中間偏后的位置以利于駕駛和指揮,但其受風面積不宜過大。在首部和尾部各設拋石機作為武備。拋石機在陸軍中是一-種很有效的武備。作為軍艦,在無風時,或者在港內時,也要有動力,為此設多名槳手,在甲板之下的艙內劃槳。艙深4米,艙內有足夠的空間作劃槳用。船尾舵,其形式如同廣州東漢陶船模型所顯示的舵。此種舵,也稱拖舵。在隋唐大運河出土的唐代古船中,舵仍是這種形式。按所設定的船舶主要尺度,該樓船的滿載排水量約在420 -- 480噸之間。?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席龍飛 宋穎《船文化》
(二)
漢代樓船的復原
測神州天地經緯,繪華夏江海藍圖。?湖繪,指對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等進行測定、采集并繪制成圖。這是一門古老的學網,源遠流長,自有文字記載就有了關于測繪的記述。早在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便在與洪水的斗爭中開展過規模較大的測繪工作,有“行山表木”、“左準繩,?右規矩”的故事。之后的歷朝歷代測繪都在不斷發展,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許多測繪工程、測繪成果在當時都是世界領先。
而海洋作為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人類對它的探索由來已久。上古時期,?人類發展出了腰舟、筏等工具,在海上捕魚、航行,在這個過程中記自然而然產生了對海洋進行測繪的需求。夏朝出現木板船并設有一條定點的往返航線,開始了航海活動。至春秋戰國,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逐漸形成,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海上運輸、海上戰爭頻發。公元前485年春,吳齊黃海海戰發動,這是中國歷史上有確切文獻記載可以考證的第一場大規模海戰,標志著中國水上作戰力量正式從早期的內河水軍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軍,盡管中國古代并沒有出現“海軍”的概念。
秦統一中國后,統一的國力促進中國航海進一步發展。秦始皇派人出海,將內陸馳道與江、河、湖、海的航路互相銜接,構成全國-體的水陸交通網,這大大推動了航海事業的發展。漢朝建立后,陸上絲綢之路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真正興起海上絲綢之路,拓寬了海上貿易規模。航海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對海事測繪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豐富的航海經驗也促進了海事測繪的發展。魏晉時期,劉徽所著《海島算經》中有關于海島距離和高度測量方法的內容。
?宋元時期,我國造船業和航海業到達了新的高峰,據1119年中國宋代朱或《萍州可談》的相關記載,當時已有測天定位和嗅泥推測船位的方法。《全球通史》中,對于中國宋元時期的世界圖景是這樣描述的:“宋朝期間,中國人在造船業和航海業上取得巨大的進步,12世紀末,開始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優勢。宋元時期,中國的船只體積最大,裝備最佳;中國商人遍布東南亞及印度港口......
33
航海文化
34
航海文化
明代永樂至宣德年間,中國航海家鄭和率領遠洋船隊,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足跡遍及東南亞、南亞、印度洋沿岸、非洲等30余國。鄭和通過先后七次下西洋的探險航行,開辟了海上交通路線,形成了系統完善的海上交通網絡。其中,最遠到達了非洲好望角,并在沿途進行了一?系列的水深測量和地質探測,據此編制了航海圖集。全圖以南京為起點,繪制了530多個地名,往返航線各50多條,最遠至非洲東岸的慢八撒(今肯尼亞蒙巴薩)。圖中不僅標明了航線所經亞非各國的方位,航道遠近、深度,以及航行方向牽星高度;對何處有礁石或淺灘,也都一 一注明。該航海圖籍被后人簡稱為<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開創了人類使用航海圖的先河。
我國古代無論是航海事業還是海事測繪皆歷史悠久、繁榮發達,但明清實行的海禁政策卻讓這種優勢逐漸喪失。清代早期的航海圖基本因襲明代航海圖的形式,中期以后,隨著西方近海航海圖的東傳及外國人在華進行航海圖測繪,我國繪制的航海圖在內容和形式上逐漸發生了變化,向近代航海圖發展。近代以來,海事測繪事業發展緩慢,近于停滯,1949年之前,我國都沒有專門的港口航道測量隊伍,更沒有自己出版的航行圖,所使用的引航圖主要是英、法、日等國海軍的出版物。
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海軍全國海區航海圖測繪的同時,為滿足港口建設和海運事業迅猛發展的要求,及時更新測繪沿海港口航道圖,交通部于1955年5月在廣州組建了我國第一支僅有十余人的海港測量隊,負責測量全國沿海重點港口。1986年,水監體制改革成立交通部安監局,下轄廣州、上海、天津三個測繪處、海測大隊,進-步確立了其作為國家航海保障力量組成部分的地位,中國海事測繪實現了歷史性飛躍。1977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海道測量組織IHO的合法席位。1988年,水監體制改革,中國海事局成立,設備先進、噸位較大的測量船,測量先進的測量工具等為我國海洋測繪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此,中國海事局不僅對祖國港口建設、航運安全、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和國際航標協會的框架內,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國際事務和地區性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交通運輸部組建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航海保障中心,具有公益服務性質的測繪業務劃入航海保障管理范疇。
1955年發展至今,中國海事測繪已經走過60余個年頭,?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我國的海洋測繪事業已取得了長足進展:海洋基礎測繪的標準規范體系不斷完善;測量平臺和裝備實現了數字化自動化立體化;測量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已從近海走向深遠海;海洋測繪產品數量種類不斷豐富;海洋測繪服務保障能力也有了大幅提高。
35
航海文化
36
航海文化
37
航海文化
38
航海文化
目前,我國海事測繪隊伍已經具備了綜合海洋測繪能力,正由港口航道走向海洋,由淺藍走向東深藍,編織著中國海事測繪的深藍之夢。正如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前局長陳愛平所言:“?到2020年,海事測繪要構建以海洋空間地理信息為基礎的海事測繪產品與服務框架,測量范圍由港口航道擴展到近海,實現公用航路全覆蓋測量,具備深遠海探測能力和國際重點水域航海圖書資料制作能力,航海圖書產品類型逐年豐富,港口航道圖發行量顯著增加,初步確立交通行業測繪管理地位,滿足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海洋強國戰略實施需要。
我國的海洋測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的測繪藍圖到出版中國沿海對外港口的航海圖書資料,從紙質海圖到電子海圖,逐漸數字化、信息化,一步一步邁進了世界海事測繪的先進行列。紅白相間的水尺刻錄著海事測繪的歷史痕跡,一幅幅精致細密的海圖凝聚著海測人員的智慧。此外,我國的航海事業也迅速發展,海運承擔了9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運輸,推動航運業高質量發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在不斷前行,并產生豐碩成果。
7月11日和8月29日分別是中國航海日、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測華夏江海,繪深藍之夢,中國海事測繪和航海事業的發展,是我國實現海洋強國、海運強國的重要保證。立足沿海,放眼世界,2020,請關注海事測繪。
? ? ? ? ? ? ? ? ? ? ?轉載自:十里青山《海洋世界》2020 總第546期
39
航海文化
40
航海文化
1960年前后,普林斯頓大學的H.H.赫斯,提出了“海底擴張說”。海底擴張說是這樣假設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地幔厚度很大,達2900公里,由硅鎂物質組成,占地球質量68.1%。由于地幔溫度很高,處于熔融狀態,像沸騰的鋼水,不斷翻滾對流,具有強大的能量,大陸則被動地在地幔對流體上運動,而不是魏格納所說那樣,大陸像冰塊浮在洋底上漂移。他設想大洋的海嵴,是新地殼的誕生地。地幔中的物質,不斷地從海嵴當中的裂縫里流出來,冷凝固結,再為涌升流所推動,把老洋嵴殼向兩側推移出去,使海嵴不斷向外擴張,形成了一浪接一浪、后浪推前浪的運動方式。而且,這種運動永不停歇。大洋底部,就是處在這樣不斷地更新過程中。當地幔涌升流把洋底抬升起來的時候,就像陸地上火山那樣會伴隨強烈的地震發生。大洋中嵴淺源地震特別密集,就是這種理論的最好說明。高溫的地幔物質在這里上升,然后水平地向兩邊擴展。因此,這里既是新大洋地殼出生地,又是老大洋地殼的墳墓。大洋中嵴,正是地幔涌升將洋底拾升的結果。而中嵴兩側峭璧夾峙、地形崎嶇的中央裂谷,則是地幔上涌的通道,洋底誕生的地方。
根據上面這些事實,重新提出一個古老的后來又為人們拋棄的觀念:地球內部一直處于一種緩慢的熱對流狀態,它類似于水在鍋中受熱之后達到沸騰的情況。測量通過海底向上升起的熱量表明,沿中央海嵴的熱流值為陸地上和海底其它地區測得的2~?8倍。大洋邊緣的海溝內的熱流值下跌到這個平均值的十分之一。這些發現和觀測資料,有力地支持了關于熱流循環的說法。在熱流循環中,地心物質在中央海嵴處緩慢上升,而在海溝地區又重新下降。這種熱流循環為大陸漂移提供了推動力。關于海嵴是拉伸(拉開)區而不是壓縮區這一發現,也支持了上述的推理。把所有零散的研究集中在一起進行重大的檢驗,,時機已經到來。
海底擴張
41
航海文化
42
航海文化
洋底向兩邊運動,每年才1~ 5厘米,這已經了不起了。一年1個厘米,10萬年就是1 000米,2億年就是1萬公里。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太平洋洋底正是以這個速度向兩邊運動。
魏格納說原來沒有大西洋,是后來南美非洲大陸分開后才形成的,這是對的。但是,是什么力使它們分開?魏格納不知道。在他當時,他也不可能知道,因為那時科學發展還不能讓他知道這一點。?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地下巖漿從大洋中間上升之后,推開大陸,使大陸向兩邊運動。
但是,大洋中間巖漿老是上升,推動地殼,巖漿上升之后,如果沒有東西去補充這是不行的。那樣-來,地中心就要空了嘛。這當然不行。因此,巖漿從中間上升,推動地殼向兩邊運動。同時.它還能慢慢回到地球中心,從什么地方回去呢?就是太平洋西部日本、中國一帶;太平洋東部美國和南美沿岸一帶。地殼就從這里轉彎,向地球中心運動,然后又慢慢回到太平洋中間去,從那里向上升,再流向兩邊,又推動大陸運動。
太平洋、大西洋是這樣,紅海、阿拉伯海也是這樣,現在的紅海還只是小海灣,有人預言:再經過幾百萬年后,它可能成為新的大洋。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侍茂崇《海洋與人類文明》
43
藝術欣賞
44
藝術欣賞
天壇不僅是皇帝祭天的場所,在古人眼中這里更是宇宙主宰者“天”的居所,因此它的建筑布局處處體現著神權和政權的結合。
天壇呈“回”字形布局,由兩道壇墻分成內壇、外壇兩部分。南側圍墻的兩角呈直角,象征地;北邊的圍墻呈半圓形,象征天,北高南低。圍墻的整體布局寓意著天圓地方。
天壇的主要建筑集中在內壇中軸線的南北兩側,中軸線南面盡頭是圜丘壇,北面即祈谷壇,中間由一條寬闊的丹陛橋(海墁大道)相連。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分別排列著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廚、宰牲亭和齋官等建筑古跡。
齋宮位于內壇西天門內。皇帝每年冬至日離開紫禁城到天壇,先在齋宮齋戒沐浴三天,然后在圜丘壇舉行祭天大典,每年春季則在祈谷壇舉行祈谷大典,祈禱豐收。
天壇建筑群精華中的精華,是充滿數學奧妙的圜丘壇,巧妙運用聲學原理的回音壁、三音石、對話石和無梁祈年殿五大特色建筑。
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等挺拔的建筑物與周邊大片的柏樹林,和諧地創造出一個理想的天人對話氛圍。各種表達敬天的象征,如數字、色彩和形象,巧妙地運用在天壇的各個細節之處。天壇在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它的評價是:天壇的規劃和設計思想體現了中國延續了200多年的封建統治精髓,它不但是中國建筑登峰造極之作,更是東方人文內涵的集中表現。
? ? ? ? ? ? ? ? ? ? ? ? ? ? 轉載自:墨刻編輯部《全球最美的偉大建筑》
天人對話、人世和自然的關系,一直是中國人考慮問題的主軸;敬天祭祖、陰陽五行的觀念也是中國人行為舉止的重要依據。最能夠體現中國人這一哲學思想的,莫過于中國現存乃至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壇廟建筑群——北京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皇家祭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以布局嚴謹、結構科學、裝飾壯麗、環境肅穆而著稱于世。
天壇的總體建筑完成于清乾隆時期(18世紀),由圜丘、祈谷兩壇組成,總面積273公頃,比故宮大4倍。乾隆時擴建了圜丘,臺基改用漢白玉石,將明朝上藍中黃下綠的大享殿,全數改成藍琉璃瓦,并更名為祈年殿,由此天壇風貌更為大氣恢弘。天壇舉行祭典時香煙繚繞,周遭古柏參天,人處其間,自然會萌發神授威權的感覺,這種對建筑藝術的運用舉世無雙。
《劉三姐》以獨特的內容與新穎的風格,將壯族聰明、秀麗的歌仙傳說再現于銀幕,情節緊張曲折,歌曲幽默風趣,參與其間的桂林山水更流溢著詩情畫意。這是我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樣式影片。
本片轟動了中國內地各民族廣袤大地,也征服了港澳地區和東南亞諸國廣大觀眾,成為60年代國內與海外電影市場賣座率最高的影片之一,并經30余年歲月的洗禮,屢映不衰。該片何以能取得如此持續的轟動效應呢?據評論家們分析,影片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在改編、歌曲、風情三個因素上突出了民族特色。
影片首先得益于編導苦心孤詣,刻意求新。讓一個古老的民族民間傳說,溝通今人心聲確實是難得的。據《有甘牛民間故事選集》記載,“劉三姐”是流傳在廣西桂林、柳州一帶的民間故事。傳說劉三姐之母因被黃鶯叼走兩根頭發而生了她。所以,她既美麗又會歌唱。周圍青年愛慕劉三姐,但都因為和她對歌失敗而離走。惟有一位憨厚的小伙子不服氣,向劉三姐表示堅決跟她學唱歌,后來終于成為她的意中人。當地財主莫懷仁也想得到她,就找了三個載著歌書的水客和三姐對歌,結果也被她奚落了一通,灰溜溜地離開。惡毒的莫懷仁最后下毒手砍斷劉三姐攀登著的葡萄藤,使她掉入水中。但她并沒有死,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村莊,報復了莫懷仁后和自己心愛的情人一齊到處漂流唱山歌最后變成一對黃鶯飛上了天。
45
藝術欣賞
46
藝術欣賞
該片將壯族聰明、秀麗的歌仙傳說再現于銀幕,情節緊張曲折,歌曲幽默風趣,參與其間的桂林山水更流溢著詩情畫意。這是我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樣式影片。
改編此類民間傳說難度較大。因它的人物形象在群眾心目中早有穩固模式。改編的創作活動必須在原著基礎上進行,又要讓它與現代人的審美心理相吻合。因此,編導大膽地突破以愛情為主題的原著格局,將素材重新加以組織,讓劇情緊緊圍繞著劉三姐與莫懷仁之間矛盾、沖突展開,由此,揭露和鞭撻丑惡勢力和落后現象,展現劉三姐美好的心靈。任何美好事物,總是在與丑、假、惡的并存與比較中,顯示其自身的價值。盡管它未突破傳統的戲劇結構模式,但它讓情節循序遞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符合一般觀眾審美習慣。
影片《劉三姐》曾遭到有些人的指責。如說:“它是在傳說的外部形式下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敘事策略的變體。”“這是明顯地按著階級斗爭戰士的格局來改造的。”“歌仙變成階級斗爭的勇士,賽歌場變成階級斗爭的戰場。”
誠然,本片是在強調“階級斗爭為綱”的歲月里拍制的,但由于編導忠實于原著從生活出發,注重反映兄弟民族獨特的風情與美好的心靈,敘事結構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因而沒有落入“二元對立”的公式化巢窠。后來長期上映的社會效應證明,留給廣大觀眾最深印象的不是階級斗爭情節,而是劉三姐的人性美、歌曲美、山水美,由此形成的一種無成規可循的新的影片樣式與風格,使國內外觀眾的耳目為之一新。
47
藝術欣賞
48
藝術欣賞
?編導致力于創建既忠實于原著又富有生命力的嶄新的藝術精品。從宏觀上考慮,要保留“劉三姐”這個來自農家的婦女,被世世代代群眾傳頌為美麗、聰明、善良的歌仙形象,又讓新作與原著有一定的偏離,不儀情節有較大改動,且題旨也略有變動。對劉三姐這個半仙半人的形象,著重展現她作為“人”的一面的特征,剔除神秘色彩。對秀才也進行反向改造,由歌頌對象變成被諷刺對象。只有這樣,才不落入才子佳人風流韻事的俗套,不至于重蹈以爭取愛情自由的反封建題材的民間傳說(如《天仙配》、《梁山伯祝英臺》)的創作軌跡。
就其階級斗爭而論,這也是歷史生活的真實寫照。據史料記載,壯族人口是我國僅次于漢族的民族(1982年,人口1300萬),聚居地嶺南是塊最肥沃的寶地,又是我國主要的海上通道,桂北的靈渠是溝通中原的咽喉。自秦朝開始,歷代統治者都選派最有能耐的名將率重兵駐守,并強行移民于嶺南,實行殘暴的“以夷治夷”、“分而治之”的統治,其嚴厲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地區土司制度延續一千多年。“尺寸土地悉屬官基”,廣大壯民成為統治者的奴隸。連上山打柴也要交柴租,下水捕魚要交魚蝦。對這種經濟剝削,本片略有反映。直至清代,“歌圩”嚴加棼止,捉拿女青年歌手墨臉游街示眾。長期的封建乃至奴隸統治,使這個勤勞節儉、正真坦誠、熱情好客、淳樸厚道,并富有浪漫
劉三姐
嚴酷的壓迫造成壯族地區哀聲切切、苦情成海。這種歷史悲歌在本片有所展現,又為何一定要因后來所犯階級斗爭擴大化錯誤而否定歷史上的一切階級斗爭?這又是認識上的一種偏頗!
豪放天性的民族,在心態上起了巨大變化,形成安貧樂命、自卑、畏縮、懦弱的心理狀態。“淳樸勤謹,畏見官人”。“見官半跪,無論老幼,俱稱爺爺,自稱為奴。”本片中劉三姐的開朗、剛毅性格,是對本民族傳統心理的一個突破。
其次,本片之魅力來自瑰麗多姿的對歌樂曲。主部的劉三姐曲調悠揚婉轉,副部的勞動人民的對唱配唱豪邁嘹亮,莫懷仁及酸秀才的唱腔陰陽怪氣,彼此交相輝映,形成一種錯落有致的層次感。
編導考慮到“劉三姐”是杰出的“歌仙”,壯族自古以來是一個以歌唱天才著稱的民族。歌圩是人們互相接觸、交流思想、傳播知識、增進友誼的良好場所,其內容不僅是愛情,且有歷史、生產、風俗、天文地理、生活常識等等。在歌坪上“公然調笑公然唱,不計生人與熟人”,并且“清歌互答自成親”,以展示他們性格開朗、自由的天性。如果真的把他們所唱的對歌記錄下來,絕不僅止“十萬八千籮”,數字將會可觀得驚人!
本片的成功還得益于音樂與貫串始終的歌聲,它廣泛采用民族民間的對歌形式,且與劇情相交融得極其貼切、自然。如果說,情節是骨骼的話,音樂就是它的血與肉。每首歌曲隨著影片不同情緒的轉換,不斷變化其感情色彩、風格樣式,且結構嚴謹,彼此關聯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鄭雪來《世界電影鑒賞辭典》
49
藝術欣賞
508
藝術欣賞
《彩云追月》是我國著名作曲家任光(1900-1941年)創作的。后來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著名指揮家彭修文(1931-1997年)將其改編為民樂合奏曲。任光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還是一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1941年1月13日,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英勇犧牲,年僅41歲。
該曲旋律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常在音樂會和舞會中演奏。
全曲分為三個段落。
?第一段的主題音樂具有樸實無華、甜美動人的性格和特征,旋律情緒婉轉、懇切,突出一個“追”。表現了白云飄然自如,無憂無慮,盡情游蕩的情景。
第二段旋律僅八小節,旋律性格和情緒與第一段音樂相近。
第三段的旋律仍然保持了前面音樂的情緒和風格,并在此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好像是彩云與月亮饒有趣味的對話,各自訴說著自己的感受。最后的旋律,就像是一對親密的朋友,彩云與月亮結伴同行,自由地遨游天空。
最后,音樂仿佛在浩瀚夜空中的沉思與幻想的情緒中結束全曲。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范曉峰《中外音樂名作欣賞》
《彩 云 追 月》
《彩云追月》早見于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曲名"彩云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駕五彩祥云奔向月宮。
播放
達·芬奇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名叫比埃羅,母親是貧農家的女兒,在附近村上一家酒店工作。當她生下達·芬奇以后,就被比埃羅拋棄了,所以達·芬奇自小就失去母愛。他是在家境比較富裕的祖父的田莊中長大的。
在文藝復興初期,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僅在少數先進人物的著作或藝術中表現出來,到了十五、十六世紀之交,這種思想隨著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的開展而得到了發展。在規模空前的文藝復興運動中,在美術事業上出現了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即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歷史上稱之為文藝復興三杰,而尤以達·芬奇的藝術為最杰出。
萊奧納多·達·芬奇(公元1452-1519)不僅是畫家和雕塑家,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數學家、機械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在那個時代,舉凡事業上有成就的知識分子都懂得幾門行業,有的在自己的行業中還作出許多發明創造。達·芬奇在科學與藝術上所顯示的卓越才智,在整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51
藝術欣賞
52
藝術欣賞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公歷4月23日),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
蒙娜·麗莎
達·芬奇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父親是當地的公證人,名叫比埃羅,母親是貧農家的女兒,在附近村上一家酒店工作。當她生下達·芬奇以后,就被比埃羅拋棄了,所以達·芬奇自小就失去母愛。他是在家境比較富裕的祖父的田莊中長大的。達·芬奇少年時代曾接受一位建筑家的教誨,顯示出他在科學與造型藝術上過人的天資。十四歲時,全家遷居佛羅倫薩,兩年后,父親帶他尋師訪友,以發展他的個性。雖然這時他拜訪過一些科學家,并受到他們的教益,但他父親卻發現他在繪畫和雕塑方面的獨特天賦,便決定送他進佛城著名的畫家委羅基奧的工場當學徒(當時要學繪畫與雕塑,必須入畫師的工場當學徒,從做雜活開始)。可是他在學徒期間就畫了一些揚名的畫,在他滿師之日,達·芬奇的名字已被載入佛羅倫薩畫家行會的紅簿子中。
達·芬奇在學期間,始終熱心于科學研究,他與數學、醫學、天文學等學者的關系也很好,這使他在許多科學領域掌握了認識客觀世界的奧秘。在繪畫上,達·芬奇也不放松科學研究,探索在平面上表現人物真實形象的造型規律。他研究透視、解剖,捉摸人的內心活動在臉部的各種表現,為此,他畫了大量解剖素描和速寫。在肖像畫上他有新的突破,也正是由于這種科學研究的結果。著名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即是其探索成果之一。
其次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肖像畫多采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這樣,“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和穩重。
? ? 值得注意的還有“蒙娜·麗莎”的一雙手,這雙柔嫩的手被畫得那么精確、豐滿,完全符合解剖結構,它展示了她的性格,她的溫柔,更展示了她的身份和階級地位。從這雙手可以看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性。“蒙娜·麗莎”沒有華麗的服飾,一條深褐色的頭紗上,也不帶任何裝飾品;衣紋的自然褶襞被畫得很仔細。他用一種調膠的顏色來表現軟緞的質感。祖露的胸部顯示了這位婦女的健康、華貴和青春的美。在背景處理上,達·芬奇運用的是“空氣透視法”,把后面的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都推向遙遠的深處,仿佛這一切都被籠罩在薄霧里,以此來加強蒙娜·麗莎形象的地位。這樣一幅不大的肖像畫(7×53厘米)竟用去他四年的時間,這說明達·芬奇不是僅僅為了畫好一個貴夫人的肖像,而是在藝術上有所追求的。
對《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不能僅僅從肖像被畫得生動逼真上面去考慮,更重要的是,達·芬奇在這幅畫上體現了他先進的藝術思想,即以科學的精神去觀察自然的態度。達·芬奇主張在藝術上要做自然的兒子。可是在神學思想里,人是被看成罪惡的化身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與宗教世界觀完全相反,它是一首贊美自然的頌歌。他的肖像畫確鑿地肯定了人生和它的美的意義。
? ? ? ?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朱伯雄《外國美術名作欣賞》
《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據同時代的傳記作家瓦薩里記載:“蒙娜·麗莎”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達·芬奇畫她的時候(1503年畫起),她年僅二十四歲,這位婦女剛失去了自已心愛的女兒,常常悲哀抑郁。畫家在畫她的肖像時,為了讓她面露微笑,想出種種辦法:請樂師給她奏樂,唱歌,或說笑話,讓歡快的氣氛幫助她展現笑容。
53
藝術欣賞
54
藝術欣賞
蒙娜·麗莎
畫上的蒙娜·麗莎呈現的笑容雖是微弱的,但可以從她的眉宇間看出內心的愉悅,一絲微笑似乎剛從她的臉上掠過。稍翹起的嘴角和舒展的笑肌,可以讓微微感覺到這位婦人在被畫的時刻的心情。但她那安詳的儀態,表明她的微笑是平靜的,不致引起情緒上的波動這是一種古代婦女的矜持的美的表現。由于蒙娜·麗莎的微笑顯得富有魅力,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義控制的年代里,婦女的舉止是要受到許多約束的,她們不能放肆地表現自己的歡樂與痛苦,不然,就是對上帝的“褻讀”,在一般上層婦女中,也不允許肆意地哭與笑。所以中世紀的肖像畫,一般都被畫得呆板僵硬,面部亳無表情。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開始為表現人的感情而費盡心機,為了畫出蒙娜·麗莎的真實形象,他還從解剖和生理學上進行研究,探索隱藏在皮膚下面的臉部肌肉的微笑狀態,研究人在輕松愉快時的心理變化與反應過程。為了這,他廢寢忘食,有時,微風吹起了湖上的漣漪這一現象,也會引起他的注意,啟發他去修改自已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