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云興霞蔚,天馬行空,放飛思想;海納百川,從善如流,博采眾長;悅目賞心,媒文并舉,明公正道”,這就是“云海悅”刊名的由來。 一直以來,就想辦這樣一份刊物,立足高校圖書館文化傳播職能,依托學校海事海洋行業背景,以共享知識,共賞美文,共領感悟為主要目的,以多媒體為主要形式,能夠給廣大師生帶來學習與生活上的幫助。歷經一年多的醞釀與籌備,“云海悅”創刊號終于要推出來了。希望我們的努力,你們的陪伴,能夠讓她在不斷完善中茁壯成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刊編輯部
創刊詞
編? 委 會:圖書館
主? ? ? ?編:陳軍??
執行主編:余遜濤
文字編輯:袁家莉? 周瑩瑩? 李娟? 劉景?
審? ? ? ? 核:曹小妹? 歐先明
圖文編輯: 李晶? ?李玉霞??
雲 海 悅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格致路309號
電話:025-86176878
目錄
CONTENTS
美文閱讀
藝術欣賞
讀書札記
航海文化
秋娘
臥剝蓮蓬聽秋聲
匆匆
春江花月夜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海洋孕育了生命
古代人在大西洋上航海的傳說
世界第一艘輪船與中國第一艘輪船
國產兩棲攻擊艦
《黃帝內經》導讀
《十日談》談人間? ? 事,看凡人遭遇
聽李健吾談《圍城》
五四語言文字改革與世界文學
浪花中的貝殼——悉尼歌劇院
《卡薩布蘭卡》:難民電影的巔峰
韓熙載夜宴圖
傳統琵琶曲欣賞
? ? ? ? ? CONTENTS
目錄
01
02
03
04
01
02
03
04
2019.12
2019.12
秋娘
? ? ? ? 秋娘是石屏人,她父親是共和國第一代伐木工人。五十多年前,秋娘母親病故,父親用籮筐背著她進了當地的獅子山林區,那年秋娘才六歲。從那以后,秋娘再沒有離開林區,她像山上的一棵樹樣,在鳥語花香中迎來一天天,送走一夜夜,一歲歲長大。
? ? ? ? 在秋娘十五歲那年夏天,她父親好好地走在下山的路上,突然被一塊不知從哪兒飛來的石塊擊中后腦勺,再也沒醒過來。秋娘哭了三天三夜,哭得死去活來。
? ? ? ? 沒有了父親,秋娘不知怎樣才能活下去,最后還是她父親的朋友---他們都是伐木工人---替秋娘在十一工區的集木場邊搭了一間小木屋,砌了個爐灶,給了她一份燒飯的差事。
? ? ? ? 他們每天在秋娘搭設的簡易攤棚里吃一頓午飯,秋娘一天的飯錢就有了。秋娘就這樣活了下來。
? ? ? ? 在秋娘二十二歲那年,一個姓林的伐木工人娶了她,秋娘孤苦的日子終于走到頭。秋娘生下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丈夫用使不完的力氣給秋娘撐起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家。
? ? ? ? 苦難使秋娘變得很容易滿足,自從有了家,有了丈夫和孩子,她再也沒有不滿足過。可老天爺不長眼,秋娘的小兒子還沒學會走路,丈夫就被一次突發的山體滑坡狠狠地埋在大山里,秋娘連他的尸首都沒瞅見一
?眼。那次山體滑坡一共葬送了九個伐木工人的性命,可以說他們都是秋娘的親人,都是吃著秋娘燒的飯長大或者變老的。秋娘的命苦哦!
? ? ? ?此后,秋娘又開始過孤苦的日子,靠著山上的樹、廊菇、野菜、飛走禽獸和伐木工人的幫襯,拉扯著三個嗷嗷待哺的兒女。
? ? ? ?兒女一天天長大,秋娘在林區的小飯館也越開越像回事。十幾年前,秋娘的兩個女兒還到山下去另開了一家小飯館,還是靠伐木工人養著,他們在秋娘這兒吃午飯,晚上下了山,就到她兩個女兒那兒吃夜
/ 02
/ 01
人,除了他們,她誰都不認識,甚至連親生母親也不認識。
? ? ? ? 九年前的一一天,林場化切長拿著一張紅頭紙給秋娘瞧,說他們都得下山,以后就沒伐木這事了。秋娘不識字,??但她想紙上寫的肯定不會同老場長說的一樣,他只是在拿她開心。因為當時他們才轉移到一個新林區,滿山的木頭都在等他們去砍伐,怎么可能呢?
? ? ? ? 秋娘萬萬沒想到,老場長說的是真的,不出一個月,山上所有的伐木工人都像候鳥一樣紛飛走了。他們下山前都來勸秋娘走,她就是不走,她說她要等他們回來。可哪有可能等得到呢?
? ? ? ? 那些天,秋娘天天望著空無人影的大山哭啊哭:這世上要是沒有伐木工人又怎么能有她的生活呢?老天爺啊老天爺,你為什么對我這么狠啊,硬把我一-次次丟進苦海。
? ? ? ? 又一天,老場長領了個戴眼鏡的小伙子又來勸秋娘下山。秋娘本是鐵了心不下山的,結果叫小伙子幾句話就說得改了主意。----未完待續
轉載自麥家《讀者》? 2019.22
飯。就這樣,秋娘的苦日子總算又一天天熬過來,她不謝天也不謝地,要謝的只有伐木工人。在這個世上,要說讓秋娘感到最有感情的,只有伐木工
臥
剝
蓮蓬
聽
秋聲
? ? ? ?秋聲在未關嚴的窗戶縫隙里唔兒作響,細風已經有了硬度。看書上的句子: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 ? ? ?心頭一跳,邊想現在的蓮蓬,尚在池塘里支棱著,蓮蓬籽估計已經成熟且甚是香甜了。于是記憶就這樣打開了一方闊大的荷塘,層層疊疊的荷葉遮蔽了水面。荷葉高挑,翠綠的顏色已經斑駁,那些常來的蜻蜓、靛藍的水鳥早就稀疏了掛念,走得無影無蹤。寥落的心情還在寥落,看水里的影子也已經斑駁,時光的打擊開始顯現。但是,翠綠已經變成烏黑的蓮蓬,卻在內心充滿甜蜜的醞釀。
? ? ? ? 帶刺的荷桿,因為密密麻麻的抵制保存了最后一點收獲。一生沒有張揚過的生命,?在最后時刻打點行裝,仍然是烏黑的行頭。只有內行人和過來人才知道,這樣的蓮蓬才是佳品--翠綠的往往類似于剛長成的花生,因為水氣太重而難以下口。鄉間的蓮蓬,大人們幾乎是很難有幸弄到的。孩童看見烏黑的蓮蓬往往惦記再三,最終要找機會用竹竿綁上鐮刀,悄悄盡量靠近,遠遠地將蓬蓬鉤下來---大大的黑蓮蓬露出一個個黑圓洞,
/ 03
/ 04
里面都有一個小黑點,宛如一個小家伙在用黑溜溜的眼睛朝外張望。找個沒人的地方,把蓮蓬費勁地用鐮刀剖開,可以看見一個個圓溜溜的蓮蓬子已經變得堅硬起來,打開它的“房子”很吃力,有時候需要借助斧頭或者鐮刀,剝開就是一枚烏黑的蓮蓬籽---其烏黑如大個的豌豆,但堅硬、圓滑,頗有分量---此時還不能吃,需將蓮蓬籽外殼打開,把兩瓣蓮蓬籽中間的一支碧綠的嫩芽撕掉。嫩芽好看,但苦澀難當,根本不能下咽,無意中吃了這個嫩芽,整個蓮蓬籽就糟蹋了---很久都回不過味兒來。
? ? ? ?品蓮蓬之美,還在于聽秋聲在耳:燦爛和蕭條齊在,清爽與淡雅共存。靜下來于秋風中剝蓮蓬,可以享受蓮蓬之美味與秋聲之悠閑,其時,常常天高而遠,瓦藍清澈,白云飄揚分散成絲縷狀,忽聚還散...白云與蓮蓬,遠的無限其遠,近的可深藏不露,慢慢回味再三,只能嘆一句:妙不可言。品味之余,看天看地看自己,看遠處的天空大雁南飛,看枝頭的黃葉零落解躚,如在荒野中看了一場黑白片,遙遠的回憶瞬間到來,又轉眼搖走。遠近的鏡頭變換著從前和現在的時光,恍惚一個鏡頭,能計人呆呆半天,猶如在口中回味的蓮蓬。
? ? ? ? 剝吃蓮蓬,在池塘邊上尤其獨具風味,水塘里荷葉飄搖,微風陣陣,水氣與荷香彌漫,伴隨著水草的腥甜。其時品味堅硬的蓮蓬,越品越有味,齒頰留香是小事,勾起饞蟲而不能過癮,卻不是好玩的---經過孩子們地毯式的搜索,大人們很難找到幸存者。
蓮蓬在池塘邊上臥剝,雖然極盡悠閑,吃起來卻難免意猶未盡。鄉間勇敢且會過日子的孩子,只要能耐住并盡量巧妙繞過荷桿上尖刺的扎劃,敢涉水到中間地帶,就可以得到荷塘里的大量蓮蓬。而他們最喜歡的解饞法子,是僅撿小些的吃幾粒,過個嘴癮,卻將最大最好的全部拿回家,深藏到草堆里捂嚴實。耐住性子,直等到冬日大雪紛飛,才淡定地取出,于鐵鍋中爆炒,全家人圍爐而坐,聽著大人們的夸贊。劈啪爆炒的蓮子跳蕩不斷。然后,伸手把一枚枚滾燙的蓮籽在手上倒來倒去,像親情的夸贊,溫暖而熨帖,秋聲化作香氣不斷彌漫,更兼慢慢剝吃。其香、脆、甜,可回味數日不盡,甚至經年之后......
? ? ? ? 比如......現在的我。
轉載自爪哇島《經典美文》2019.11
/ 05
/ 06
匆 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 ? ? ?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 ? ? ?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
而淚潸潸了。
? ? ?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 ? ? ?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轉載自:朱自清
/ 07
/ 08
播放
/ 10
春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江
花
月
夜
轉載自:張若虛
/ 09
播放
/ 03
/ 03
導? ? ?讀
作者簡介
? ? ? 《黃帝內經》又名《內經》,大約成書于公元前3世紀前后,它不是一時成書,也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斷積累完善起來的。《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柩經》兩部分,各9卷。《內經》敘述了44類共311種病候,內容廣泛,論述了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診斷方面的中醫基礎理論,并包含經絡學說、針灸療法、衛生保健等內容。它是現存的最早中醫著作。傳說是伏義,三皇五帝之一、不過真正的作者已經無從考證了。
? ? ? ? 從其內容看,非一人一時之作,但一般認為其主要內容是反映戰國時期醫學理論水平的,基本定稿時期應不晚于戰國時期。當然,其中有些內容可能出于秦漢及六朝人之手。
名著概要
? ? ?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
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 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思想。人類出現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于《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后,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像的。
? ? ? 《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 不要只盲目地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治療。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只盲目地解決當
/ 11
/ 12
/ 14
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后果著手。簡單地說,就是把前頭和后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 ? ? 《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里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 ? ?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 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黃帝內經》
成書于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學閘述,不僅涉及醫學,而且包羅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生態學等各項人類所獲的科學成就。令人頗感驚訝的是,中華先祖們在 《內經》里的一些深奧精辟的闡述, 雖然早在2000年前,卻揭示了許多現代科學正試圖證實的與將要證實的成就。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大醫家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均深受《內經》思想的熏陶和影響,無不刻苦研讀之,深得其精要,而終成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名醫。
/ 13
閱讀指導
? ? ? 《黃帝內經》內容十分豐富,《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等等基本理論;《靈樞》則偏重于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等。二者之共同點均系有關問題的理論論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療的具體方藥與技術。因此,它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藪,是歷代醫學家論述疾病與健康的理論依據,盡管醫學家學說各異而有爭論但鮮有背離之者,幾乎無不求之于《內經》而為立論之準繩。這就是現代人學習研究中醫,也必須首先攻讀《內經》的原故。因為,若不基本掌握《內經》之要旨,將對中醫學之各個臨床科疾病之認識、診斷、治療原則、選藥處方等等,無從理解和實施。
轉載自:崔建林《中華名著簡讀》
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十日談》:談人間事,看凡人遭遇
“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作家、詩人
/ 15
/ 16
? ? ? 薄伽丘被稱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三杰之一。與許多務實的家長一樣,一開始薄伽丘的父母并不希望他成為詩人,而是希望他經商。他也確實在佛羅倫薩學了六年的商業,后來深感后悔,因為薄伽丘性情浪漫,喜歡寫詩,對枯燥的現實事務并無興趣。最后他的父親恨鐵不成鋼,也就隨他去了。幸運的是,他所在的那不勒斯國王喜愛文學,周圍聚集了一大批詩人和藝術家,薄伽丘也模仿當時流行的文體創作詩歌。?
受當時流行的典雅愛情主題影響,薄伽丘早期的很多作品都以他的情人菲亞美達為主人公。但實際上并沒有菲亞美達這個人,其原型是那不勒斯國王的私生女瑪利亞,當時已經出嫁,所以薄伽丘不能直接使用她的名字。這些早期作品在內容上并無獨到之處,但是對文體的探索則值得關注。
? ? ? ?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談》,但是《十日談》還未寫完就遭到教會的猛烈攻擊,據說當時有一個苦修派教士還曾專門托朋友到薄伽丘的家里大罵,說他死后不會上天國。薄伽丘晚年受到很大打擊,作品的激進性和創新性也大減。后來他基本停止了文學創作,主要把精力放在了整理古典文獻上,是他鼓勵意大利人首先翻譯了荷馬史詩,此外還收集了大量古典作品。這也讓他到晚年沒有多少財產,境況凄慘。
? ? ? 《十日談》的背景是14世紀中期黑死病蔓延歐洲,地點選在佛羅倫薩。薄伽丘當時并不在這里,只是憑想象寫下了當時的場景。不過
事實上《十日談》對黑死病的描寫并不多,對教會的描寫也只占少數,因此將該書視為“和腐敗的天主教會做斗爭”“對教士的丑行進行嘲諷”的批判性作品其實有些以偏概全。書里描寫最多,或者說最具震撼力的其實是性,所以在很長段時間里《十日談》都被視為淫穢書籍。有藝術性的淫穢書籍似乎從古至今都有誘惑力,《十日談》同樣不斷再版,在教會1497年宣布其為淫穢作品并在廣場當眾焚毀之前,就已經再版了十余次。查禁也似乎歷來是一種廣告,16世紀《十日談》非但沒有銷聲匿跡,反而再版了七十多次,教皇最后不得不出版了欽定的刪節本。薄伽丘的墳墓最終也被挖掉了,尸骨無存。
? ? ? ?中國早在1929年就由光華書局出版了柳安從英譯本選譯的《十日談選》,1930年開明書店出版了黃石、胡簪云合譯的《全譯十日談》,
/ 17
/ 18
?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伍光建的選譯本。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方平和王科一從英譯本轉譯的全譯本,但印數很少,主要用于研究,并未產生很大影響。真正的影響是在“文革”之后。198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就出版了方平和王科一的全譯本,還附了26張精美的插圖,第二年又出了選譯本。不過宣傳規模最大的是1988年的全譯本。僅1980年至1990年的十年間,《十日談》中譯本就印刷了六次,有好幾種版本。《十日談》之所以如此受到"文革”后中國出版界的青睞,一個重要原因是“文革”對人性的極度壓抑與中世紀教會對人性的壓抑有較大相似之處。某個社會對人性過度壓抑之后,人性的解放往往從性開始。性實際上最具人類共性,也最容易帶來人性的全面解放,這同樣也是為什么文藝復興文學在開始階段充滿大量的性描寫。《十日談》里有一個故事,講老實人那斯塔基奧愛上了同村的一位女子,但該女子受當時基督教貞潔觀的影響,拒絕了他的求婚。那斯塔基奧一天跟朋友到樹林里散心,看到一位女性赤身裸體地從樹林里跑出來,后面跟著一隊騎士。騎土的狗撲向女子,瘋狂地咬她,把她活活給咬死了。那斯塔基奧質問騎土怎么可以這樣對待一個女子,騎士告訴他,他們都是鬼魂。他在生前愛上這位女子,卻因她的冷酷拒絕,相思而亡。死后上帝垂憐,安排每天中午這個女子都會被撕咬一次,第二天她還會活過來,日復一日。過兩天那斯塔基奧把親朋
好友都一起請到樹林里野餐,包括他求婚的那個女子,于是所有人都目睹了這一慘景,拒絕那斯塔基奧的女子也很快就嫁給了他。一個拒絕性的女子在薄伽丘的《十日談》里受到如此殘忍的懲罰而被視為理所當然,顯然薄伽丘賦予了性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原因之一 ,就是薄伽丘認為情愛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 ? ? ? 西蒙的故事是這一看法的典型代表。西蒙在意大利語里是傻子的意思。一天傻里傻氣的西蒙愛上了一位女性,于是立刻煥然一新,談吐也文雅了,衣著也考究了,風度翩翱,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新人。西蒙變成新人后,馬上向戀人求婚,但是戀人已經訂婚。西蒙就找了朋友把新娘從結婚的路上搶走,把她變成了自己的妻子。薄伽丘這里推崇的顯然不是典雅愛情的心心相印,而是主張對異性的欲望有資格也有能力壓倒一切困難。其實在性解放和回歸人性之間,文藝復興一開始在度上把握得并不很好,或許矯枉有時需要過正吧。薄伽丘的目的是回歸人性,正因此他有時候不得不挑戰傳統的社會倫理,這也是為什么書中會有那么多偷情的妻子和不守戒律的修士。薄伽丘用《十日談》中的大部分故事努力證明一個今天已經被視為常識的道理:以性為代表的人性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被壓抑的,在那樣一個連貪吃也會下地獄的時代,雖然薄伽丘也算身居高位,這些故事仍然過于淫穢,需要冒很大的名譽風險寫出來。薄伽丘在文
/ 19
/ 20
學探索上的自覺和勇氣在這里同樣得到顯示,而他的這一破冰之舉對后代文學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意義。因為人性是文學的永恒主題,也是文學發展的重要土壤,可以說薄伽丘在他人之前深刻而準確地看到了這一點。為人性正名,肯定人性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性,是后世文學得以從各個角度和各個層次深人探討人性的前提。
? ? ? ?由于當時教會與王權之間的緊張斗爭,因此評價《十日談》的時候,人們也常會像談論《神曲》一樣,認為它的批判鋒芒主要指向教會。教會的反應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如果看看十日故事的主題,就會發現《十日談》絕非一部針鋒相對的政治檄文:
? ? ? ?第一日沒有主題,其中第一、二、四、六個故事確實有諷刺教會的內容,占該日全部故事的十分之四;第二日的主題是“飽經憂患而又逢兇化吉、喜出望外”,實際上跟教會沒有什么關系;第三日是“憑著個人的機智終于如愿以償,或者物歸原主”,不過其中第一、第三、第四、第十個故事涉及修土和修女,也占該日故事的十分之四。這些故事多半表現修土修女作為人,同樣無法克制性欲,側重的不是教會而是人性。不過這一天薄伽丘是用機智主題來概括的。機智主題是民間文學中在性之外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主題。性主題與機智主題在《十日談》中占最重要的位置,表明薄伽丘的創新精神主要來自民間文學,市民社會的發展是他新文學精神的主要來源。這一
點與市民社會的繁榮促進了明清小說的發展非常類似,這也更可以解釋為什么清代詩人袁枚會有故事與薄伽丘遙相呼應。
第四日的主題是“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是愛或者性,其中涉及修士的只有第二個故事;第五日的主題是“歷經磨難,有情人終成眷屬”,其中雖然仍有不少偷情的情節,但愛情和為愛情而承受的種種磨難也成為重要部分;第六日的主題是“富于機智的故事,或者針鋒相對,駁倒別人的非難,或者急中生智,逃脫了當前的危難和恥辱”,因此仍然是民間文學的機智主題,并不涉及教會或修士;第七日的主題是“妻子為了偷情,或是為了救急,對丈夫使用種種詭計”,可
/ 21
/ 22
以說是性主題和機智主題的結合。其中雖然在一個故事中 丈夫喬裝成神父,但是真正涉及神父的只有第三個故事;第八日的主題是“男人作弄女人,或者女人作弄男人,或者男人之間相互作弄”,同樣是機智與性相結合的故事,涉及神父的也只有第二和第四個故事;第九日沒有主題,但是以機智故事為主,也包含一些出丑的故事,其中只有第二個故事涉及修女;第十日的主題是“人們在戀愛方面或其他方面所表現的可歌可泣慷慨豪爽的行為”,在經過了諸多的諷刺和調笑之后,薄伽丘用對那些品德高尚之人的贊美結束了自己的敘述。
? ? ? ?當我們把這些主題和故事放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薄伽丘的出發點主要不是批判教會,而是表現市民的喜怒哀樂、悲
歡離合。用薄伽丘自己在序言中的話說:“在這些故事中,讀者可以讀到情人們的許多悲歡離合的遭遇,以及古往今來的一些離奇曲折的事跡。”或者用第三日講故事的人的話說:“關于天主以及天主教的真理,大家已經講得很透徹了,那么現在大家不妨回過頭來談談人世間的事,看看凡人的遭遇和作為吧。”由此可見,如果說《神曲》是神性的喜劇,那么《十日談》就是人性的喜劇。但丁寫精神,薄伽丘寫肉體,寫現實世界。著名學者桑克提斯說,“但丁結束了一個時代,薄伽丘開創了另一個時代”。他開創了人的時代,一個關注現世悲歡離合的時代。正是因為他回到了人的世界,通過性關注到了人性,通過人性關注到了人的悲歡離合,這使他成為歐洲小說的先驅。
? ?
轉載自:戴從容《書摘》2019.11期
/ 23
/ 24
“五四”語言文字改革與世界文學
? ? ? ?童慶生教授所著《漢語的意義:語文學、世界文學和西方漢語觀》(以下簡稱《漢語的意義》)最近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此書視閾廣闊、議題駁雜,涉及當代學界熱議的“世界文學”、十九世紀蔚為大觀的比較語文學、“五四"前后的語言文字改革運動以及西方漢語觀等多個領域。面對龐雜的中西語文獻和理論資源,童教授以西方漢語觀為“出發點"和“抓手”,梳理出一條清晰的敘述主線。《漢語
的意義》追溯十七世紀以降西方漢語觀的形成和發展及其對中國語言文字思想現代化的影響,把“五四”語言文字改革置于全球語言、思想和學術現代化的大背景之下,說明中國現代思想、文學和學術是世界體系的一部分,跨語言、跨文化的流傳是世界文學的存在形態。從這個角度看,本書的主標題意指的,不僅是漢語或漢語研究本身的意義。對漢語的認識和解讀是歐洲現代知識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流動性話語觀念,漢語觀在歷史上的成型與“旅行”也為我們思考和討論世界文學提供了一個經典案例。
? ? ? ?“五四” 知識分子對漢語漢字的批判之猛烈、否定之決絕在漢語史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錢玄同認為漢語是“死語言”, 極力鼓吹用世界語替代之;陳獨秀主張“先廢漢文,且存漢語,而改用羅馬字母書之”;魯迅說,漢字是“方塊的帶病的遺產”“中國勞動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漢語的意義》為理解這段歷史提供了新的切人點:作者將我們的目光引向域外,要我們關注“西方漢語觀這只無形的手對中國語言文字改革的影響和推動”。童教授認為,中國現代語言文字改革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西方漢語觀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中國學者對西方漢語觀的“反向挪用”實現的;意識到西方漢語觀這只無形的手的存在,才能充分認識到中國語文改革運動的世界性。
對西方漢語觀的“考古”,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作者在福柯話語理論的基礎上,把“漢語觀”定義為“西方有關漢語的著述、言論”的“一種
/ 25
/ 26
集體的表述和話語形態”。作者認為,漢語觀的源起可以追潮至十七世紀初利瑪竇《中國札記》的出版,而漢語首次進人西方主流知識和思想界視野則是伴隨著十七世紀歐洲人造通用語運動的烏托邦集體想象發生的。約翰.威爾金斯在構想一種“完美”的人造通用語的過程中大量借鑒、引用了利瑪竇和其他傳教士關于漢語的論述,比較、分析漢語與其他語言的異同;漢字的“瑕疵”為他設計“真正的文字”提供了反面例證。威爾金斯對漢語“缺點”的批評基本停留在語言文字層面,而隨著漢語觀的傳播、復制、挪用,到了十八世紀蘇格蘭哲學家、詩人詹姆斯.貝蒂的筆下,漢語的“缺陷”已悄然成為中國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缺陷”。
? ? ? ? 錢玄同等“五四”知識分子用世界語和其他拼音語言取代漢語的設想是人造通用語運動和深受其影響的“基本英語”在中國的回響。在西方漢語觀的發展過程中,另一個深刻影響了“五四”知識分子對漢語再認識的事件是十八世紀“印歐語系”理論的出現。英國人威廉.瓊斯于一七八六年在亞洲學年會上提出印歐語系論,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比較語文學成為一時顯學。比較語文學傳統在二十世紀初通過留學歐美的“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在中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在推介、傳播比較語文學學科體制和思想的過程中,“五四”學人有意無意地接受并傳播了西方的語言觀和漢語觀,童教授借用薩義德的“東方主義”概念,用“自我東方主義”一詞指稱此現象。傅斯年在《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認為,“語言即是思想,一個民族的語言即是這一個民族精神上的富有”,這與德國的比較語文學家、哲學家施勒格爾、洪堡特等人的語言觀如出一轍。在“五四”前后語言文字改革的倡導者關于漢語漢字的論述里,經常出現對象形文字的貶抑和對漢字“龐大”數量的批判,這些觀點與施勒格爾、黑格爾等人對于漢語的論述極為相似。
? ? ? ?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起西方漢語觀的通用語運動、基本英語、比較語言學等思想與學術體系包涵著強烈的普世主義訴求,且都在比較的視野下展開。作者將西方語言觀與語文學、世界文學相結合,放
/ 27
/ 28
置于現代西方人文主義與普世主義的傳統下進行審視,對人文主義與普世主義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通過對奧爾巴赫的解讀,作者勾勒出以維柯、赫爾德、奧爾巴赫、薩義德等為代表的語文學與比較文學的深厚的人文主義傳統。作者援引奧爾巴赫,指出人文主義所關心的是“人在多樣性中的統一”,同時借福柯之口,揭示出人文主義的弊端-----對普遍性的追尋不可避免地會使其走向自己的反面,成為霸權的話語體系。
? ? ? ?作者對西方語文學人文主義傳統的追溯同時也是對本書方法論的說明。作者結合奧爾巴赫、薩義德、福柯等推崇的“世俗人文主義”與“歷史主義”方法,始終把中國現代語言改革置于世界語文現代性話語體系與歷史語境中進行考察。二十世紀初,積極引薦“德先生”與“賽先生”的“五四”精英在語言改革運動中表現出的“自我東方主義”是缺乏對西方漢語觀清醒認識的產物,但也有其必然性。本書對中國現代學術中的誤區和現代學者認識中的盲點有溫和的批判,但作者認為,跨文化間的誤讀、挪用是必然的,其歷史作用不容忽視。
西方漢語觀的形成與傳播為思考世界文學提供了新的視角。當代世界文學學者大衛.達姆羅什在其《什么是世界文學?》(二00三)一書中,把世界文學定義為一種閱讀、傳播與流通模式,這與本書關于西方漢語觀的論述----尤其是被作者稱為“否定性”交流的誤讀、挪用、歪曲等
現象----有一種有趣的對話關系,若能展開討論或有新的收益。當然,面面俱到實不可能。總體而言,《漢語的意義》將理論思考、歷史敘述、文本細讀糅雜一體,呼應了魯迅對“有辨別”的“拿來主義”的呼喚。在“五四”一百周年之際,此書是對“五四”在中國現代思想上的貢獻的深刻紀念和反思。
轉載自:張燕萍《讀書》2019.11期
/ 29
/ 30
圍
城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錢鐘書 《圍城》
Y o u t h
s t o r y
? ? ? ?從沒有誰能同這位老人一般,有如此之多的文壇巨匠和他交好。他是錢鍾書認可的“才子",陳忠實的“老兄”,臧克家的救命恩人……他就是李健吾。1980年11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錢鍾書的長篇小說《圍城》,出版后暢銷一時,許多報刊紛紛發表評論文章。《文藝報》擬請李健吾先生撰文。
? ? ? ?1981年1月13日下午,我去北京干面胡同看望健吾先生。我將《文藝報》編輯部的請求向他提出,他當即答應了。他說,當年《圍城》發表后,他就想寫文章,一直拖了下來。
健吾先生拿出錢先生簽名贈送他的新版《圍城》給我看,順此談起《圍城》發表和出版時的一些情況。
? ? ? ?1945年秋,抗日戰爭勝利后,健吾先生和同在上海的鄭振鐸先生共同策劃出版大型文學雜志《文藝復興》,至1946年1月創刊。在這幾個月內,振鐸先生和他分頭向在上海、南京、重慶、北平的一些文友求援。《圍城》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約定的。健吾先生說:我認識錢鍾書是因為他的夫人楊絳。楊絳是寫劇本的,我們一起參加過戲劇界的一些活動,我寫過她的劇評。他笑著說,我還在她的戲里湊過角兒。至于錢鍾書,我原來的印象他是位學者,主要撰寫文藝理論方面的文章,后來才知道他正在寫小說,而且長篇小說《圍城》完成了大半。鄭振鐸先生和我向他索取《圍城》連載,他同意了,并商定從創
聽李健吾談 ?
/ 31
/ 32
刊號起用一年的篇幅連載完這部長篇。但在創刊號組版時,鍾書先生卻以來不及抄寫為由,要求延一期發表。同時,他拿來短篇小說《貓》。這樣,我們在創刊號發表《貓》的同時,在“下期要目預告”中,將錢鍾書的《圍城》(長篇)在頭條予以公布。
? ? ? ? 健吾先生說,《圍城》從1946年2月出版的《文藝復興》一卷二期上開始連載,在該期“編余”中他寫著:“錢鍾書先生學貫中西,載譽士林,他第一次從事于長篇小說制作,我們欣喜首先能以向讀者介紹。”他有點得意地對我說,這簡短的幾句話也許是有關《圍城》最早的評介文字。關于《圍城》的連載,本來預計二卷五期結束,由于作者的原因,暫停了一期,第六期才續完。 讀者很關心這部小說暫停連載的原因,他在三期“編余”中及時作了披露:“錢鍾書先生的《圍城》續稿,因錢先生身體染病,趕抄不及,只好暫停一期。”他說,有的文章說《圍城》連載《文藝復興》一卷二期至二卷六期,這是不準確的,其中停了一期。《圍城》1947年由晨光出版公司作為“晨光文學叢書”之一出版。《圍城》初版不到三年,就印了三次。健否先生說,《圍城》在當時長篇小說中算得上是很熱鬧的讀物了。想不到,這部好小說三十多年后才得以重版。
? ? ?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李健吾以“劉西渭"為筆名,寫下了一系列的文學評論文章,曾編為《咀華集》《咀華二集》《咀華余集》問世。
上世紀80年代初,新時期啟始,他雄心不減,想繼續寫些文學評論,他要寫本《咀華新篇》,為我們寫的這篇評《圍城》,就算是這個集子的開篇。
? ? ? ?1981年3月號《文藝報》刊發了李健吾的《重讀<圍城>》,作者不是署劉西渭,而是以李健吾的名字打出了“咀華新篇”的欄題。在這篇不足三千字的文章里,作者談了重讀《圍城》的“感慨”。
? ? ? ? 他說:手里捧著《圍城》,不禁感慨系之。這是一部諷刺小說,我是最早有幸讀者中的一個。我當時隨著鄭振鐸編輯《文藝復興》,刊物以發表這部新《儒林外史》為榮。我在清華大學當西洋文學系助教時,就聽說學生中有錢鍾書,是個了不起的優等生,但是我忙于安葬十年不得入土的先父,又忙于和朱自清老師一道出國,便放棄了認識這個優等生的意圖。我只知道他是本校教授韓愈專家錢基博的兒子,家教甚嚴。我們相識還得感謝同學兼同事的陳麟瑞。他家和陳家(即柳亞子的家,陳麟瑞是柳亞子的女婿)住在一條街上,兩家往來甚密,經陳介紹,我家便和他家也往來起來了。他是個書生,或者書癡,幫我們兩家成為知友的還得靠他溫文爾雅的夫人楊絳。我演過她的喜劇《稱心如意》,做老爺爺,佐臨擔任導演,卻不知道她丈夫在閉門謝客中寫小說。其后鄭振鐸約我辦《文藝復興》,我們面對著他的小說,又驚又喜又是發愣,這個做學問的書蟲子,怎么寫起小說來
/ 33
/ 34
了呢?而且是一個諷世之作、一部新《儒林外史》!他多關心世道人心啊。所以“重讀”《圍城》,就不免引起了這番感情上的廢話。
? ? ? ?李健吾先生認為評價《圍城》,首先要弄清作者創作《圍城》的本意。他說:《圍城》本意是什么呢?這謎不難解釋,就在書里,只是有些淵博罷了。我照抄如下:
? ? ? ? 慎明道:“Bertie 結婚離婚的事,我也和他談過。他引了一句英國古語,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 ? ? ?蘇小姐道:“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不過,不說是烏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鴻漸,是不是?”鴻漸搖頭表示不知道。
? ? ? ?辛楣道:“這不用問,你還會錯么!”
慎明道:“不管它鳥籠罷,圍城罷,像我這種一切超脫的人是不怕圍困的。”
? ? ? ?整個情節,如果這里有情節的話,就是男女間愛情之神的圍困與跳脫,而這個平常的情節又以一個不學無術的留洋生回國后婚姻變化貫穿全書。這個留學生就是冒牌博士方鴻漸。
? ? ? ?健吾先生認為,《圍城》里姿態變化的情節本身是“處在一個抗戰時期的大時代里",因而作者對眾多人物的刻畫富有深刻的社會寓意。他說:人民和學校流離失所,逃難者有之,蠅營狗茍者有之,發國難財者有之,變化離奇而尋常,對國統區是最大的諷刺,對高等教育事業與生活作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揶揄。唐小姐在這里一怒而去,蘇小姐成了香港、重慶之間的投機商。吹牛教授暗中使壞,勢利校長耍陰謀手腕,方鴻漸心情惡劣,孫小姐和他結婚與離婚,這就是方鴻漸的"命也夫!”這就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圍城》!一場圍城之戰委婉敘來, 極盡挖苦之能事,又配之動蕩不安的國家大事,小百姓呼天喊地無門。而作者清詞妙語,心織舌耕,處處皆成文章。淪陷區的真實
/ 35
/ 36
情況,歷歷在目,恍如隔世友話家常。
? ? ? ?《重讀<圍城>》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我曾先后聽到北大吳組緗教授和朱光潛教授談到這篇文章。吳先生說,文章不長,但寫得實在細膩。有的文章說《圍城》寫得好是因為錢鍾書有知識、有學問。他說,有知識、有學問不一定能寫好小說。《圍城》寫了眾多人物,主角、配角大都寫活了,小說只有寫出了人物,才能吸引人愛讀。《圍城》多年沒有再版了,許多年輕的讀者不熟悉,健吾先生的這篇文章,有助讀者確切了解作者到底在小說中想要說什么,表達什么,只有摸準了作者寫小說的初衷,對小說定位評價才可能準確。
? ? ? 《重讀<圍城>》發表后,我曾去過健吾先生家。他關心文章發表后的反應,我將聽到的一些情況告訴了他。這次談話中他又談起一些有關《圍城》的舊事。有兩點值得一記:一是《圍城》連載期間,振鐸先生和他都聽到文藝界一些人對這部小說的好評,他倆曾計劃小說連載完畢出書時,約請其中幾位撰文。
藝復興》連載時,立刻引起廣大的注意和愛好。人物和對話的生動,心理描寫的細膩,人情世態觀察的深刻,由作者那支特具的清新辛辣的文筆,寫得飽滿而妥適。零星片斷,充滿了機智和幽默,而整篇小說的氣氛卻是悲涼而又憤郁。故事的引人入勝,每個《文藝復興》的讀者都能作證的。”健吾先生說,這段文字他是參與推敲寫定的。
轉載自:吳泰昌《文苑》2019.11期
他特別提到吳組緗,組緗先生當時在南京,曾寫信給他,說錢鍾書學問做得好,但在《圍城》里不賣弄學問,是在寫人物;二是《圍城》初版時,出版人在推薦這部小說的廣告中說: "這部長篇小說去年在《文
/ 37
/ 38
海洋遠古生物
海洋孕育了生命
? ? ? 地球是名符其實的水球,它的表面積71%被水覆蓋。
? ? ? 在自然界中,水的幾乎所有的物理化學性質都是與眾不同的。它具有一系列獨特的性質。
? ? ? 水是由兩種氣體構成,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氫氧兩氣化合成水。氧氣是幫助物體燃燒的主角,氨氣本身很容易著火,可是兩者化合成水之后,反而成了滅火物質。如果不是這樣,海洋中充滿著易燃的液體,那地球上將整天燃燒著彌天大火,那里還會有生命的誕生?甚至生命本身就是點火就著的。
OCEAN
LIFE
/ 39
/ 40
? ? ? 再看水變成冰后,堅硬如石,照理應像石頭那樣沉到海底。如果這樣的話,河海的結冰,必定由下至上,全部凍結。水里生物也將全部滅絕。事實上,冰浮水面,水底生物仍能生存。這是由于冰的物理性質所致。按照一般的物理規律,熱的物體膨脹,冷的物體收縮,但是,觀察結冰的過程發現,最初,溫度降低,水的密度增加,體積縮小;到了攝氏4度時,水的緊縮忽然停止,從4度再降到零度時,先是恢復原有的體積和密度,接著,體積增大三十分之一,密度縮小。因此冰能浮在水面上,水底生物得以生存。冰的散熱性很差,一旦海水結冰后,就等于給海水坡上一層御寒的“棉被”。盡管極地到處都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凜冽天氣,而冰下水溫依然保持在冰點以上,使許多生物能繼續繁銜生息。在大陸上,則情況迥異,極圈之內的凍土帶,除了一些似乎處于休眠狀態的細菌外,別的生物是難以存在的。
? ? ? ?
? ? ? 講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南極的企鵝、海豹、賊歐等動物,它們不是也世代蹣跚于冰原之上,悠然自得嘛!是的,它們生活得確實不錯,但是,須知它們都是依賴于南極洲四周的海來維持生活的,如若沒有海水中的生物供給他們果腹,它們也必然蕩然無存。海洋,仍然是保證它們生存的基本條件。事實上,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除了極偶然遇到小昆蟲外,只有一種有生命的東西能生活在這個寒冷并受風暴襲擊的南板洲內陸那就是人科學考察隊員!
? ? ? ?
? ? ??
? ? ? 異常高的沸點和冰點。水分子的沸點和冰點為100℃和0℃。 高的沸點,避免過早汽化,使人類永遠有水可吃,有水可用;高的冰點,又保證水下生物的生存。
? ? ? ?水是大量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唯一的天然液體。 水又是自然界熱容量最大的物質,海洋是大氣的鎮靜劑。水的熱容量是鐵的10倍,是沙的
/ 41
/ 42
ocean and life
5倍,是空氣的4倍,因此,它熱得很慢,冷卻時放熱也很慢。地球上最低溫度在南極大陸為—88℃,最高溫度在非洲北部沙漠,高達58℃ 。在這樣的高溫下,當地居民竟可以直接利用石墻來烙餅;而大洋水溫在-2℃ ~30℃之間。赤道地區海水溫度很少超過30℃,極地再冷,水溫也徘徊于0℃附近。而陸地上冷、熱之差卻要大得多。雖然我們不能確切地知道幾十億年前地球上的溫度差異,但是,不難想象,在那杳無生命蹤跡的大地高山上,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晝夜四季的溫差要比現在大得多。原始生命,低等動物,在當時的大陸上是很難生存的,而蒼茫無際的海水卻正是它們自由遨游的廣闊天地。那些比重和水差不多的生物在水中容易保持懸浮狀態。對一些五臟不全,四肢不分,既聾又瞎的初級生命來說,可以隨波逐流,隨遇而安,這種“游牧”式生活,能打破固定環境的束縛,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斗爭。
? ? ? ?對氣候起調節和影響的不僅是海洋水體本身,而且有從海洋進人大氣圈的水蒸汽。水蒸汽起著巨大的“溫室效應”,阻截地球熱量的損失,不使地
球冷卻(天空中的二氧化碳也有保暖作用)。根據蘇聯學者布迪科計算,天空?中水蒸汽含最減少一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將降低5℃。
water
細流、小溪、河流再人海,或滲透到土壤中,再以泉水的形式重新出現在地面,最終又從陸地返回海洋。在海洋里,有巨大的水流海流,把大量的冷水或熱水從地球的一處帶到另一處。即使是山上的冰川以及北極群島和南極,也有流動的“水”冰:冰在重力作用下逐漸沿山坡和河谷向下滑動,一些冰川落人海中,漂浮、折斷成為冰山,冰山被風和海流打碎,消融在海洋里...正是由于水這種流動,全世界才會產生一種水的平衡和熱量的平衡;正是由于水的這種流動,才能在海洋中誕生生命,才會將動物的卵和幼蟲,植物及其孢子帶到遙遠的地方,促進了它們的繁殖和傳播。生命從海洋登上陸地,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得力于水的流動;正是由于海水的水平流動,才把江河帶來的營養物質均勻地散布開來,供生物吸收;正是由于海水的垂直流動,才能調節上下水層中營養物質的分布,使下層生物免于食物置乏而死亡。這就難怪在海深萬米之處,仍然有生物存在。正是由于海洋為生物的繁銜生息提供了優越的環境,直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數量最多的基本生物門類是出現在海洋中的:
轉載自:侍茂崇《海洋與人類文明》
? ? ? 水是地球上僅次于空氣的最活躍的物質。它喜歡不斷地進行長距離的旅行:在海面以蒸汽形式進人空氣,被風帶到大陸,以雨雪形式降落,成
/ 43
/ 44
古代人在大西洋上航海的傳說
? ? ? ?史書中還有一些關于古代人航海的傳說,雖然似乎很奇特,但經近代和現代學者研究后認為,這是可以用來說明古代人的航海業績的。以下分述之。
? ? ? ?1.腓尼基人環繞非洲的航行
? ? ? ?腓尼基人是古代著名的航海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學者希羅多德(Herodotus)就在埃及聽到過埃及法老(君主)尼科二世(Pharoch Necho II )在公元前7世紀組織腓尼基人作環繞非洲的航行的傳說。腓尼基人從埃及出發,先經紅海進人印到了秋天,他們就登
岸播種,等到收了糧食,再次啟程。后來,船員們發現太陽從右邊升起來了,他們才知道船已經向北方航行了。最后,他們通過“大力神之柱”,即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進
入地中海。第三年,他們返回埃及,共航行了約23000千米。
? ? ? ??
? ? ? ?當時,肺尼基人已能造出堅固耐用的船只。船上豎有一根大桅,懸掛一面方航,每舷還可支起十兒根長槳。可能桅桿的頂部還設有一個瞭望臺,以提高船員們對岸上目標的觀察能力。這對當時安全航行是很重要的。
? ? ? ? 2.中世紀愛爾蘭僧侶航海到達美洲的傳說
公元10世紀,在《修道院長圣*布倫敦航海記(Voyage of Saint Brendan the Abbot))一書中還記載者一個愛爾蘭的傳說。
? ? ? ?公元6世紀時愛爾蘭的一個修道院長圣.布倫教帶領17名僧侶乘一只牛皮制的小船到達了“上帝賜予圣徒的希望之鄉(Land Promised to the Saints)"。該地在大西洋西部最遠之處。這次航行共用了七年時間。
/ 45
/ 46
在航行中遇到惡魔向他們噴火,他們還看到了一個水晶柱和一種島嶼般大的海洋動物,這是否表明他們遇到了火山噴發、冰山和鯨魚?后來圣徒們到達了“希望之鄉”,那里是草木繁茂的島嶼,還有一條巨大的河流,可能就是北美洲。后來圣徒們回到了愛爾蘭,宣稱自己到了真正的希望之鄉,到了傳說中的伊甸園。
為了探索這個傳說,愛爾蘭歷史學家和探險家蒂莫西.薩維林(Timothy Severin),請了當地著名的造船師和工匠制造了一艘仿古愛爾蘭牛皮船“圣布倫敦(St.Brendan)"號,試圖復現上述探險。船以木材為框架,外包鞣制牛皮,上豎兩根桅桿,掛方形帆,帆上有古代凱爾特(Celtic)人的十字標志。
? ? ? ?為了探索這個傳說,愛爾蘭歷史學家和探險家蒂莫西.薩維林(Timothy Severin),請了當地著名的造船師和工匠制造了一艘仿古愛爾蘭牛皮船“圣布倫敦(St.Brendan)"號,試圖復現上述探險。船以木材為框架,外包鞣制牛皮,上豎兩根桅桿,掛方形帆,帆上有古代凱爾特(Celtic)人的十字標志。
? ? ? ?1976年5月17日薩維林和四名伙伴從愛爾蘭西南端的一個小港口出發,轉向東北,沿愛爾蘭西海岸經蘇格蘭西北部的外赫布里底(Outer Hebrides)群島,到達挪威海的法羅群島(Faeroes)。從這里向西航行,于7月17日進人冰島首都港口雷克雅未克(Reykjavik) ,途中多次遇到鯨魚。由于風向不順,而且秋季來臨,只好把船留在這里過冬。
? ? ? ?1977年5月初,大家再次集合,這次航行,船上一共只有四個人。出港后向西南方向航行,5月29日駛過格陵蘭大島南端。此后,幾次遇到冰山。6月18日更被大片冰塊所圍困,牛皮船殼雖然堅韌、耐寒,但卻被冰塊碰出了一個小洞。在冰冷的水中,船員們花了三個小時,才把它補好。這樣,船就能夠繼續在海上艱難地航行了,并于6月26日到達美洲大陸,在加拿大北部的拉布拉多(Labrador)半島的漢密爾頓海灣(Hamilton Sound)中的一個小島登陸。這次遠航共花了一年零一個多月的時間,行程達3500海里。
? ? ? ?3.北歐的維京人探索美洲的航海
/ 47
/ 48
北歐的吟唱詩人寫了一些談到航海探索的詩篇。
? ? ? ? 公元984年,一個名叫紅發*埃里克(Eric the Red)的挪威探險者因謀殺罪逃到冰島。他聽到當地的一個挪威貿易船長說,在大海的西方見到綠色的土地,埃里克就決心前往探索。埃里克從冰島出發向西航行,十幾天后果然見到一大片綠蔥蔥的土地,他把它稱之為"格陵蘭(Greenland)",即綠色的土地。后來,他回到冰島,勸說了一些當地居民和他一同去建立殖民地,尋求更好的生活。公元985年,他們再次從冰島起航,航行了幾百海里,就見到格陵蘭了。他們沿著海岸向南航行,繞過法韋爾角(Cape Farewell),在靠近尤利安娜霍布Julianhaab)附近登陸,建立了殖民地。
? ? ? ?紅發.埃里克有一個兒子雷夫.埃里克森(Leif Ericsson)。他于公元999年回到挪威,據說得到國王奧拉夫一世(Olaf I Tryggvason)的委任
去宣布格陵蘭歸基督教教化。又說,雷夫回到格陵蘭的次年,從一位貿易商人處得知南方有一片未能到達的土地,就決心前往探索。公元1001年,雷夫從格陵蘭向西北,再向西南方向航行,發現了新土地.并在它稱為Helluland (可能是巴芬島) 、Markland (可能是拉布拉多半島)和Vinland(可能是紐芬蘭)的幾處登岸。他也可能是最早登上美洲大陸的歐洲人。
? ? ? ? 4.北歐維京人的船只
? ? ? ?公元1880年在挪威東南端的桑納峽灣( Sandefjord的Gokstad農莊的一個4.6米高的藍色泥土堆成的墳墩中發現了一只古船,可作為公元 10世紀初維京人航海用的木帆船的代表。這是一艘葬船(死者葬在船中),長23米,寬5米,干舷高1.8米。船首、船尾和龍骨都用整根木材制
?造。外殼由16塊木板搭接面成,在船的中部樹有一根高12 .2米的桅? ? ??
/ 49
/ 50
桿,上掛一面約5米寬的風帆。船邊每側安裝了16支劃獎。在船上還發現了32面盾牌,似乎是為了裝飾葬船之用。船尾右側則掛有一支舵槳,作為操縱船的航向之用。
? ? ? ? 公元1893年挪威人造了一艘Gokstad船的復制船,由安德生船長(Captain Magnus Andersen)駕駛,花了27天,越過大西洋,到達美國。盡管海上風浪很大,船的舷部略有變形,但船體保持完好,并充分體現了該船優秀的航海性能。該船隨即運到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展覽,以紀念哥倫布到達美洲400周年。隨后,該船安排在芝加哥的林肯公園保存展示。這次探險再次證明了古代人類用簡陋的船只在海洋上遠航到達遙遠的土地是可能的。此外,遠古人類以及現代探險家們不畏艱苦、冒險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頌揚的。
? ? ? ? ?
轉載自:楊槱 陳伯真《人、船與海洋的故事》
世界第一艘輪船
與中國第一艘輪船
? ? ? ? (一) 世界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克萊蒙特”號
? ? ? ?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有了迅速發展。伽利略 、培根、笛卡爾、巴斯卡和牛頓等許多科學家涌現出來。到18世紀,伯努里的《流體動力學》(1738年)和歐拉的《船舶科學》(1749年)等科學著作相繼發表,開始建立近代造船科學。到18世紀末,西班牙、法國、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都有人在探討用蒸汽機推進船舶的方案。
? ? ? ? 1807年,美國人發明家、工程師富爾頓(1765- 1815年)完成了近代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克萊蒙特”號。克萊蒙特是支持他創業的社會名
? ? ? ??
人、也是富爾頓的岳父利文斯頓的故鄉。該船在哈德遜河上載旅客,以32小時完成了距紐約150英里的航程,航速已超過順風順水的帆船(需要48小時) 。
? ? ? ?所謂“明輪船”,是指用蒸汽機帶動位于船舶兩舷的兩個大輪盤,撥水使
船前進。因為兩個特大的輪盤很是明顯,所以稱之為明輪。
/ 51
/ 52
靠蒸汽機帶動明輪推船前進的蒸汽機船,也就被稱之為明輪船,簡稱為輪船。輪船的發動機稱之為輪機,管理輪機的船員也稱之為輪機員,按職務還可分為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和三管輪。經營航運業的公司,也常稱之為輪船公司。盡管到1845年起就有用水下的螺旋槳推進器替代明輪的技術進步,但輪船的稱謂仍沒有改變。不過將水面下的螺旋槳推進器稱之為暗輪。總之,少不了一個“輪字。甚至將客船稱之為客輪、貨船稱之為貨輪,拖船叫拖輪,油船叫油輪,傳遞郵件的快速客船被稱為郵輪。靠蒸汽機帶動明輪推船前進的蒸汽機船,也就被稱之為明輪船,簡稱為輪船。輪船的發動機稱之為輪機,管理輪機的船員也稱之為輪機員,按職務還可分為輪機長、大管輪、二管輪和三管輪。經營航運業的公司,也常稱之為輪船公司。盡管到1845年起就有用水下的螺旋槳推進器替代明輪的技術進步,但輪船的稱謂仍沒有改變。不過將水面下的螺旋槳推進器稱之為暗輪。總之,少不了一個“輪字。甚至將客船稱之為客輪、貨船稱之為貨輪,拖船叫拖輪,油船叫油輪,傳遞郵件的快速客船被稱為郵輪。
? ? ? ? “克萊蒙特”號是航行于內河的木質客船。有高高的煙囪和船舷的兩個大輪盤。特別是時常拉響汽笛,要求同行的帆船避讓,這常常為傳統的帆船船員所妒忌,無理沖撞的事時有發生。為此,州政府貼出布告,對輪船加以保護,不準對輪船無理沖撞。試航成功后,富爾頓
在紐約和奧爾巴尼兩城市間開辟了一條旅客班輪航線。輪船不受天氣風向的影響,準時到達,受到乘客歡迎,在商業上很成功。
? ? ? ? 其實,富爾頓并不是建造出蒸汽機明輪船的第一人,早在1785-1788年,美國人菲奇就已造過兩艘蒸汽機明輪船,但富爾頓的運氣顯然比菲奇好得多!
? ? ? ? 菲奇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長18.3米,寬2.44米,用蒸汽機帶動12只垂直槳劃水,槳輪在船尾。該船在美國費城的特拉華河上航行多次,航速每小時5.0~6.5公里。美國5個州的立法會議員代表,在觀看過這艘船的行進演示后,同意給菲奇14年壟斷經營蒸汽船的特權。1790年夏,菲奇又造了一艘更大的客船,在特拉瓦河上開辟航線,開始了美國費城到特雷頓之間的客運,往返共航行了約4000公里,未發生過嚴重事故,但卻未能獲利,進而也失去了有關方面的支持。一年后, 由于人不敷出,菲奇流落到法國巴黎。當時法國大革命爆發,菲奇在巴黎衣食無著,只好通過給船主當水手的方式,渡過大西洋再次回到美國。1798年,窮困潦倒的菲奇服安眠藥自殺身亡。
? ? ? ? 繼菲奇之后,富爾頓之前,1788年,英國人賽明頓也制造出在兩側裝有
槳輪的輪船,航行成功。1803年,他制成一艘拖船在克萊德運河上航行。由?于這艘拖船使傳統的,在河岸用纜繩拉船的拖船
/ 53
/ 54
業者面臨失業,從而遭到他們的拼命反對,他們把拖船強行拖上岸。賽明頓也也在失望中逝世了。
? ? ? ? 命運卻給了富爾頓更多的青睞。他多才多藝,極具創造性,受人歡迎。
1782年,17歲的富爾頓在費城學習繪畫,并在一家機器廠任制圖工人。?1787年,富爾頓為富蘭克林畫像,在富蘭克林的資助下移居到英國。在英國期間,富爾頓先后發明了亞麻紡織機、鋸大理石的機械和一種制繩的裝置。其間,他對1776年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布什內爾發明的“海龜”號潛艇進行了改進。1797年,富爾頓移居法國。1799 年,富爾頓認識了當時的美國駐法公使利文斯頓,并在他家里看到了菲奇的輪船設計圖,利文斯頓還招富爾頓做了自己的女婿。1802年,富爾頓來到英國倫敦,認識了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同時研究了賽明頓的拖船。1804年,在瓦特的幫助下,富爾頓買到一批制作精良的蒸汽機零件,帶回美國繼續他的造船事業。
? ? ? ?(二)第一艘橫渡大西洋的明輪客船
克萊蒙特號出現12年之后,到1819年,更有了由美洲橫渡大西洋到達英國利物浦港的蒸汽機帆船。建造橫渡大西洋的客船,還是1836年以后的事。利用風帆航海,若橫渡大西洋,西航需時40天,東航需時30天。利用先進的蒸汽機船,可縮短到15天。開創橫渡大西洋的事業非
常誘人,因而也是以激烈競爭的方式開始的。
? ? ? ? 1836年,英美輪船公司成立并確定建造“英國女王”號,以爭取獲得橫渡大西洋先鋒船的榮譽。然而,因在建的“英國女王”號推遲竣工,只好臨時借用克科輪船公司的“天狼星”號與大西方輪船公司的“大西方”號相競爭。
“天狼星”號
“大西方”號
? ? ? ?“天狼星’’ 號長54.25米,703總噸。1838年3月28日從倫敦開航,途經愛爾蘭的克科港,4月4日從該港出發,載客40人(另一說載客94人)不載貨,4月23日到達紐約港。實際用時19天,平均航速為8.5海里/小時。不過,天狼星”號畢竟不是為大西洋航線設計的,其燃料煤艙嚴重不足,致使凡有空余的處所都裝.上了煤炭。由于途中遇到了風浪,燃料煤耗盡,甚至把木質家具也當燃料燒了,才勉強到達了紐約港。“天狼星” 號的到達轟動了全紐約。
/ 55
/ 56
然而引起更大轟動的是在“天狼星”號進港幾個小時之后,大西方輪船公司的“大西方”號也開進了紐約港。該船1838年3月31日建成,全長80.2米,總寬(包括明輪罩) 18.2米,1321總噸。在返布里斯托爾港途中曾發生火災,因而4月2日才進布里斯托爾港并進行修整。4月8日從該港出航,4月23日到達紐約。“大西方” 號費時15天平均船速9.3海里/小時。
? ? ? ?在1838年,更有“路易.威廉”號(617總噸,長53.7米),“利物浦"號(1150總噸,67.96米) 先后從利物浦港到達紐約。
? ? ? ?(三)殖民地政策與海洋客船的發展
? ? ? ? 產業革命進入19世紀時就波及歐洲各國,伴隨著從手工業到機械工業的
轉換,勞動力過剩,社會上充滿著失業人群。資產階級到海外傾銷過剩物資?的欲望與當政集團謀求海外殖民地政策不謀而合。殖民地出現之后,宗主國有許多勞動力向殖民地移住,而他們又常常要返回宗主國。在這種情況下,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產生了大量的人口流動,而客船就成了這種人口流動的工具。
在南北戰爭結束政治趨于穩定的美國,包括鋪設橫跨美洲大陸的鐵路
(1869年完成)等各項事業,急需勞動力,因此,去美國的移民占絕大多數。據統計,從英國本土經過大西洋到美國、 英領北美、 澳洲的移民數,自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每10年間約為170到280萬人。
聯結歐洲各國與北美的北大西洋航線,距離約3000海里,可稱為黃金航
線,各國相繼成立輪船公司,參加該航線的客運的競爭。圖1所列是代表性輪船公司的典型客船。?
? ? ? ? 海洋客船在近40年的競爭中經歷了迅速的變革。首先,造船從用木材轉變到用鐵。其次,推進器從以明輪為主風帆為輔,轉變到以螺旋槳為主。1845年4月,英國海軍的一-艘螺旋槳船Raeeler號)與一艘明輪船(Alect號)在泰晤士河和英國東海岸作拔河競賽,獲勝的當然是螺旋槳船,已傳為佳話。自此以后,螺旋槳逐漸流行起來。隨著蒸汽機的改進與螺旋槳的采用,船速的提高也很顯著。
? ? ? ? 與大西洋航線相類似,通向東方的輪船也在迅速變化。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之前,從歐洲到印度的交通,由埃及的亞歷山大到蘇伊士要取陸路,然后,用東印度輪船公司的船到印度。到中國則有P&O輪船公司的船,該公司于1853年曾造“喜馬拉雅”號,該船3438總噸,長103.76米。
? ? ? ?
? ? ? ?為開辟從歐洲到澳洲的航線,1851年英國創立東方輪船公司。從歐洲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開往澳洲的航路特別長,需要大型客船。于是1860年建成19世紀最大的客船“大東方”號。該船長207.13米,寬25.23米, 18951總噸,排水量為27384噸,載客定額為4000人(一等800人,二等2000人,三等1200人),載貨定額為18000噸。
/ 57
/ 58
該船在吃水線以下的船殼板設計成雙重板,這對安全、強度都是有益的。1860年6月17日從英國的南安普敦出發,28日到達紐約。由于采用風帆、明輪和螺旋槳聯合推進,船速最高達15海里/小時。因為這是史無前例的巨船,紐約全市舉行了盛大的歡迎。然而“大東方”號并未在預定的歐洲~澳洲航線上使用,自1860年3年間9次橫渡大西洋。1864年改作在大西洋鋪設海底電纜用。關于“大東方”號的建造和營運未能獲得預期的成功,據認為是尺度太大。從船長的統計資料看,“大東方” 號的長度超前了40年,它已接近于20世紀初期的船舶長度。
“大東方”號
? ? ? ?(四)鴉片戰爭中使用的艦船
? ? ? ?中國古代的造船技術可謂燦爛輝煌。船尾舵、水密艙壁、車輪舟和指南浮針等發明創造是中國對造船技術的世界性貢獻。然而自明中葉以來,中國長期處于相對停滯的封建社會中。重農抑商的傳統,禁海的國策,壓抑了明末清初的資本主義萌芽,西方近代造船科學和產業革命之風遲遲未能吹進中國。清代的造船業進展緩慢,遠洋航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甚至遠遠落后于前代。
? ? ? ? 處于資本主義積累時期的葡、西、荷、俄、英、法等國,繼之美國,陸續來中國尋求市場和殖民地。英國(后來還有美國)竟以走私鴉片來平衡他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英國殖民主義者的這種販毒活動,損害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健康和意志,大量白銀不斷外流,中國國庫和全國的金融受到破壞。對中國來說,這種局面不可繼續。對英國殖民主義者來說,這一巨大財源決不可放棄。于是,這種尖銳的矛盾在1840年以戰爭的形式爆發了”。在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中,英國侵略軍派出軍艦32艘、運輸艦25艘,其中還有3艘是輪船用作通訊。英艦大者長32丈余,寬6丈余,火炮多達70多位,射程可達20里。而清水師兵船最大者,“僅寬2丈余長11丈2尺, 安炮不過10門”。戰爭中由于我抗敵將士英勇,雖然也給敵軍艦船以重創,但是戰爭仍以我國的失敗而告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59
/ 60
? ? ? ?(五)中國第一艘蒸汽機明輪船“黃鵠”號
? ? ? ?以林則徐為代表的中國有識之士,看到西方的飛剪式帆船和蒸汽機輪船勝過中國的老式帆船,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就曾提出“造船鑄炮...師敵之長技以制敵”, 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以“御侮”、“自強”。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到了19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由封疆大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操辦的洋務運動,中國近代造船業得以發端,并出現了中國第一艘輪船“黃鵠”號。?
? ? ? ?咸豐十一年(1861年) 12月,曾國藩設立安慶內軍械所,制造槍炮。翌年,委任中國近代科學家徐壽(1818~1884年)、 華衡芳 (1844~
1902年)等人,設計和制造輪船。同治三年(1864年),曾國藩的湘軍攻占南京,徐壽等人的輪船試制工作也遷南京進行。1865年4月,終于建成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該船排水量約45噸,船長55尺,航速6.9節,命名為“黃鵠”號。“黃鵠”號的成就,雖與前此5年在英國建成的遠洋客貨船、排水量達27 384噸的“大東方”(Great Eastem)號相差懸殊,但在我國這卻是一項偉大的科學實踐,是我國近代造船業的起步。此后遂有一系列造船工廠的陸續創辦,設計建造了一批批兵商輪船,培養了不少造船技術人才,奠定了我國現代造船業的基礎,包括大連、青島在外國侵略者占領期間所建的部分船廠。
? ? ? ? ? ??
?轉載自:席龍飛 宋穎《船文化》
“黃鵠”號和徐壽
/ 61
/ 62
國產兩棲攻擊艦,075型
國產兩棲攻擊艦
? ? ? ?國產兩棲攻擊艦,075型滿載排水量估計約3.5萬噸,是僅次于美國級、黃蜂級的大型兩棲攻擊艦,與黃蜂級接近。
? ? ? 該型艦沒有選擇如美國級“空中突擊型”的設計,一方面因為我軍尚缺乏類似F-35B和MV-22的機型,單純依靠航空力量可能會導致投送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我軍面臨的跨海登陸作戰需求又決定了必須在第一波登陸中將重裝備運送至灘頭。因此,075 型選擇了與黃蜂級類似的設計,同樣重視骯空作業與泛水登陸能力。
? ? ? ?從075型航空艦橋的設計來看,該型艦非常重視航空作業能力,根據起降點位規劃,推測可同時起降6架直升機,最多可搭載近30架大、中型直升機。同時該型艦也擁有堪比071型綜合登陸艦的泛水登陸能力,其巨大的塢艙內可停放數艘氣墊登陸艇并搭載主戰坦克進行登陸作戰。
/ 63
/ 64
? ? ? 同時,075 型還擁有完整的艦載兩棲作戰指揮中心,具備極強的聯合指揮能力,戰時將指揮作戰群中的其它兩棲艦艇施放各型登陸艇 和高速兩棲戰車,運用艦載直-10武裝直升機掩護直-18直升機在側翼進行垂直登陸作戰,策應主登陸場的重裝集群,進行空、海一體登陸作戰。同時還可作 為戰區節點與上:級指揮機關相聯,實現信息與命令的上傳下達。
? 轉載自:王笑夢《艦船知識》2019.12期
——? 悉尼歌劇院
浪花中的貝殼
? ? ? ?悉尼歌劇院又稱海中歌劇院,是澳大利亞藝術表演中心。它占地近2萬平方米,三面環海,南端與植物園及政府大廈遙遙相望。建筑的最高點距海平面60米,門前是桃紅色花崗巖鋪成的大臺階,據說這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室外臺階。整個建筑外部全用乳白色大理石砌成,遠遠看去,雄偉壯麗,氣勢非凡。 主體建筑采用貝殼結構,由2194塊彎曲形混凝土預制件拼成10塊貝形尖頂殼。? 歌劇院由
/ 65
/ 66
音樂廳、歌劇廳、話劇廳,電影廳、大型陳列廳和接待廳組成,另外還有各種排練場,圖書館、展覽館等大小廳室共900多間,可同時容納6000多人在其中活動。歌劇院演出頻繁,除耶穌受難日和圣誕節外,每天開放的時間是16小時,活動項目平均每天有10個,個個不同,可同時供7000人觀看演出。世界上的著名樂隊,舞蹈家、音樂演唱家、劇團以能在這里演出為榮。
? ? ? ?悉尼歌劇院是著稱于世的建筑物,每當人們談起它,總被它的美麗所折服,卻不知道它的建成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956年的一天,37歲的丹麥建筑設計師J.烏特松隨意打開一本極普通的建筑雜志,但就是這隨意的一翻,竟翻開了世界建筑史上輝煌的一頁。
? ? ? ?
漂洋過海被郵寄到悉尼。
? ? ? ? 但J.烏特松的設計方案最初被判處了“死刑”,最后是著名的芬蘭籍美國建筑設計師依洛.沙爾蘭的那雙慧眼使他的方案在200多個建筑設計方案中脫穎而出。1959年,在J.烏特松的主持下,悉尼歌劇院破土動工了。1965年,由于資金問題加上他拒絕修改自己的設計方案,政府停止了和他的合同,J.烏特松黯然離開了悉尼,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這個地方。1973 年,悉尼歌劇院在另三位建筑師的帶領下終于竣工。
? ? ? ?在悉尼歌劇院竣工30年后,J.烏特松終于獲得了建筑界的最高獎——普利策建筑學獎。
轉載自:編著 袁路 《人一生要知道的60個建筑》
? ? ? ?J.烏特松看到澳洲政府征集悉尼歌劇院設計方案的廣告,雖然他對遙遠的南半球一無所知,但創作的欲望卻不可壓抑,他覺得實現自已夢想的機會到了。一次,他在哥本哈根偶然遇到幾位來自悉尼參加奧林匹克馬術賽的姑娘,J.烏特松纏住她們詢問悉
尼的情況,姑娘們被他的誠意打動,向他描述了悉尼港灣帶的獨特風情。 后來,人們戲稱她們為“命運之神特意派來的天使”。J.烏特松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終于設計出了悉尼歌劇院的藍圖,這個夢想
/ 67
/ 68
WhyCasablanca JIs the Ultimate FilmAlo(美國)
尼古拉斯.巴伯/文孔雁/譯
《卡薩布蘭卡》:難民電影的巔峰
? 《卡薩布蘭卡》,這部經典的浪漫情節劇實際上是對背井離鄉難民的苦境寫照。
? 《卡薩布蘭卡》:難民電影的巔峰
? ? ? ?如果缺少對現行難民危機的反映,不管當前哪個電影節,無論其光環如何,我認為它都是不完整的。2017年戛納電影節的參展影片《木星之衛》,講述了一個難民如何重生并擁有了超人能力(不過我并不看好);同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反映全球難民危機的紀錄片《人流》進行了首映。不過恕我直言,很難想象幾十年后,這些電影中有哪些還讓人們反復回味。它們雖很應時,但易過時。然而,有部反映難民危機的電影——《卡薩布蘭卡》, 在1942年11月首映后至今,仍被視為好萊塢最杰出的影片之一。
/ 69
/ 70
? ? ? ?
? ? ? ?當然,它并不僅僅是關于難民的電影。從表面來看,《卡薩布蘭卡》是部帶有異域色彩和戰爭背景的浪漫情節劇。男主角里克(亨弗萊.鮑嘉飾)是個憤世嫉俗、衣著考究的美國人,1941 年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市經營一家夜總會。他聲稱絲毫不關心戰爭,即便歐洲被撕成碎片也與他無關。“你們關心你們的政治,我只關心我的沙龍。”但隨著一位美麗女性伊爾莎.倫德(英格麗.褒曼飾)的到來,他那堅硬的外殼被打碎了。原來,她是他兩年前在巴黎深愛過的女人。
? ? ? ?
? ? ? ?里克有所不知的是,伊爾莎當年嫁給了捷克反納粹組織領袖維克多.拉斯羅(保羅.亨雷德飾),她原以為丈夫已經死在了德國集中營。當得知丈夫還活著后,她離開里克回到了丈夫身邊。這一天,伊爾莎和拉斯羅恰恰來到里克為了忘記心愛的女人而經營的酒吧一一“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的酒吧,她
? ? ? ?
偏偏走進了我的。”他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抉擇:是讓拉斯羅夫婦落入蓋世太保施特拉塞爾(康拉德.韋特飾)的魔爪,還是奉上兩張“通行證”,幫助他們遠走高飛,離開摩洛哥。
? ? ? ? ? ? ? ? ? ? ? ? ? ? ? ? 難民,歡笑,歌聲
? ? ? 《卡薩布蘭卡》是一部悲劇色彩濃厚的愛情片,但它比大多數喜劇贏得了觀眾更多的笑聲。比大多數音樂劇擁有更加美妙的歌聲。電影改編自默里·伯內特和瓊.艾莉森的舞臺劇《大家都來里克酒吧》,但其風格自然,點也不做作。導演邁克爾.柯蒂斯曾塑造了埃羅爾.弗林等諸多生動的銀幕形象。《卡薩布蘭卡》故事豐滿,情節緊湊而流暢,觀眾根本沒有時間注意到很多場景表現的只是一群人在煙霧繚繞的酒吧里談話。
? ? ? ?當然,這并不是說談話場景缺乏吸引力。編劇朱利葉斯和菲利普.愛潑斯坦創作的對白妙語連珠,霍華德.科克對地緣政治背景把握準確,《卡薩布蘭卡》很可能是好萊塢電影中對白引用頻率最高的一部——也是被誤引頻率最高的一部。“再彈一遍吧,薩姆。”這句話里克壓根兒就沒說過,但并不妨礙我們從此以后一遍又一遍地提起。
? ? ? 當代好萊塢電影能否在關注世界難民困境的同時擁有自身情節的這般吸引力呢?恐怕不太可能。正是這種關注使得《卡薩布蘭卡》擁有了自己的靈魂,讓它與21世紀緊密相連。
? ? ? ?開場用蒙太奇手法引入了難民這個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即
/ 71
/ 72
? ? ? ?將到來,”旁白緩慢,嚴肅,沉重,“被困在歐洲的許多人迫切地將希冀的目光投向了自由的美國,里斯本成了最佳跳板。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幸直達里斯本,因此產生了很多曲折迂回的逃亡線路。從巴黎到馬賽,穿過地中海到奧蘭,然后坐火車、汽車或者步行沿著非洲大陸的邊緣來到法屬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
沒有方向的家
? ? ? ?伴隨著畫外音,觀眾看到的是新聞短片——人們拖家帶口在鄉間小路上艱難跋涉,全部家當都塞在手提箱或麻袋里——與晚間新聞的常見畫面極為相似。但二者的區別也發人深省。我們習慣看到的場景是難民們從非洲跨洋過海,艱苦北行,最后到達歐洲。而《卡薩布蘭卡》提醒我們,就在不久前,難民潮是反向而行的。
? ? ??
? ? ? ?到達摩洛哥后,很多人會在當地最高檔的夜總會——“里克美國酒吧”消磨時光。沒錯,這里比大多數難民營都更舒適,但桌邊那小聲談判——以極低的價格賣掉心愛的珠寶,以幾近被勒索的高價購買漁船上的鋪位——都是當代危機紀錄片中的熟悉場景。
? ? ? ?
? ? ? ? 難民們不僅僅用珠寶和金錢做交易。精明世故的市警察局局長雷諾(克勞德.雷恩斯飾)利用手中出境簽證的權力為自己勒索性服務——影片中對這一丑行的刻畫頗有些輕描淡寫,似乎這只是一個無傷大雅的游戲,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 其中有個場景:雷諾的助手來到其桌前,告訴他“又出了個簽證問題”。雷諾聽后整理了一下領帶,笑了,吩咐助手“讓她進來”。
? ? ? ?柯蒂斯和他的團隊能夠將如此冒險的素材繞過審查實屬不易,雷恩斯練達的演繹也值得贊賞。但電影對雷諾勒索行為的姑息態度在今天看來卻是值得商榷的。
? ? ??
Beautiful
/ 73
/ 74
? ? ? ? 對于這些,里克超然物外。“我可不買賣人口。”他告訴城里的黑市老大費拉里(西德尼.格林斯特里特飾)。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里克意識到對這種骯臟買賣的漠視同樣是罪惡。電影中有一幕很感人:他暗中操控了酒吧的輪盤賭,保護了一位保加利亞新婚少婦(喬伊.佩奇飾),使她不必再受雷諾的蹂躪——酒吧雇員因此而落淚,相信觀眾也深受感動。更觸動人心的一幕是,酒吧領班(S. Z.薩考爾飾)與一對即將起程去美國的奧地利老夫婦喝酒,對他們蹩腳的英語非但沒有嘲弄,反而稱贊說得好。德國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認為,這組充滿人性的鏡頭堪稱“電影史上最美對話片段之一”。
? ? ? ? 據說,還有一些場景使得演員和劇組工作人員潛然淚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真正的難民。韋特在影片中扮演納粹,而現實中他卻是從納粹魔爪下逃出的幸存者。薩考爾和柯蒂斯都是匈牙利猶太人,薩考爾的三個姐姐及一個外甥女都死于集中營。“《卡薩布蘭卡》中的75名男女演員幾乎都是移民。”
諾亞.伊森伯格在其新書《我們永遠擁有卡薩布蘭卡》中寫道:“演員表所列出的14名主要演員中,只有3名出生在美國:亨弗菜.鮑嘉、杜利.威爾遜(酒吧鋼琴師薩姆)和喬伊.佩奇。”(這部電影最微妙的諷刺在于,所謂的“美國酒吧”并不在美國,里面也幾乎沒有美國人。我們不禁發問:“美國”到底指的是什么? )
? ? ? ?因此,命運多舛的戀人里克和伊爾莎只是好萊塢故事——真
正的卡薩布蘭卡當時根本就沒有任何納粹分子影片的震撼力來自演員們自身的創傷經歷。這部電影具有如此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恐怕也正在此,即便觀眾也許并不了解演員們的背景。“如果你想想....好萊塢演員扮演一些小角色時需要佯裝出某些口音”,《紐約客》撰稿人寶琳.凱爾曾經寫道,“那你就不會感受到電影故事的色彩和氛圍了。”
? ? ? ?
? ? ? ? 幸運的是,1942 年的洛杉磯與里克酒吧并沒有太大區別。從歐洲各地流亡來的猶太人聚集到這里,操著口音濃重的英語,享受著洛杉磯人的熱情好客和友誼,夢想著美好生活。
如果說《卡薩布蘭卡》的情節突出了幫助難民的主題,那么這部電影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畢竟,如果沒有好萊塢的難民,就不會有這部深受影迷喜愛的經典之作的誕生。
?轉載自:(美國)尼古拉斯.巴伯/文孔雁/譯 《譯林》 2019.06期? ? ? ?
/ 75
/ 76
韓熙載夜宴圖
鐵 凝
題顧宏中畫韓熙載夜宴圖
熙載真名士,風流追謝安。
每留賓客飲,歌舞雜相歡。
卻有丹青士,燈前密細看。
誰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鑾。
? ? ? ?有時我翻看古代繪畫(中國的或外國的),常生出一種莫名其妙的遐想:難道歷史上真的有過這樣的人和事嗎一一包括那些畫家的存在。特別是在欣賞一些“高手”的“高作”時,這種遐想就更甚。因為關于它們(他們),有根據的記載實在是少之又少。比如出于五代時期畫家顧閎中之手的《韓熙載夜宴圖》,只在傳至宋徽宗的宣和內府時,才有了記載畫家顧閎中和畫中主人公韓熙載的文字。從這里我們得知,韓熙載為南唐的中書侍郎,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后唐初年中進士,后避戰亂南逃,隨中主李璟為官。后主李煜想起用韓為相,而韓得知宋統一全國已成定局,自己再無可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索性縱情聲色樂舞,以放蕩不羈的生活表示灰心失意的政治態度。后主李煜得知韓“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糅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便命宮廷畫師顧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據《宣和畫譜》)。這是十分重要的關于畫家和作品的文字記載。但《宣和畫譜》本是宋徽宗時的收藏索引,而宋徽宗時距五代又晚了120多年。況且,作于1119年后的《宣和畫譜》離我們也有900年,有誰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呢?晚清時有人把康乾時的官窯瓷器模仿得足以亂真,后人編寫一部《宣和畫譜》又有何難?至于摹刻一枚“天子寶鑒”的印章,更是雕蟲小技了。那么,《夜宴圖》的這段空白便無從考證。此外,關于顧閎中作此畫的目的亦有多種說法。一說如上,算是
/ 77
/ 78
正史,意思是李煜為“調查干部”而采取的一種手段;一說是李煜命顧閎中畫成此畫后交給韓,有“誠示諷勸之意”。另有野史云:顧閎中屬于受賄小人,這畫是無中生有,是佞臣攻擊韓,使其貶謫丟官的證據。正史、野史眾說紛紜,于作者和作品便都有了演義之嫌。再者,從藝術史的發展角度看,藝術總在不斷前進,這一規律似乎是絕對真理。然而中國的人物畫,從五代到20世紀初的近千年,為什么一直走下坡路?到晚清、民國時,中國的人物畫已跌至“慘不忍睹”的地步,功夫和趣味皆被畫家丟至九霄云外。我作為距此畫千余年的一個觀眾和讀者,對此存有疑慮,不是很自然嗎?然而《韓熙載夜宴圖》確又存在,它像一部從天而降的天書,把中國的人物畫“拔”到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度。它“千古至尊”的價值,直到今天仍未被超越。
? ? ?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部五段式的長卷,每段又可獨立成章。第一段是描寫韓與眾賓客在聽一女賓彈琵琶,據說彈琵琶者為教坊司李嘉明的妹妹,其余聽眾也各有其名,均為韓府的座上客。第二段為韓親自擊鼓,為跳六幺舞的歌伎王屋山伴奏。第三段是一個“幕間”休息場面,韓熙載正坐在羅漢床邊洗手,大約是要洗去擊鼓后手上的汗潰。第五段是曲終人散之后,韓熙載舉手送客之場面。
? ? ? ?第四段是全幅宴樂情景的高潮:韓熙載筋疲力盡,加之天氣炎熱,他便不顧在眾人前的尊嚴而袒胸露腹,全身心地在聽五位歌
/ 79
/ 80
伎的管樂合奏。他那右手舉扇又突然靜止的姿態,是作者在描繪此時此刻的韓熙載的絕妙之筆。這一段,無論對人物的刻畫,還是構圖、設色,均堪稱中國人物畫的經典。它那三組式的組合,設色的雍容華麗而不紛雜,人物的聚散穩而不呆板,尤其居中那五位歌女,在動作致中的求變,都達到了中國畫無與倫比的佳境。
? ? ? 在西方繪畫史上,10世紀正是拜占庭藝術的復興階段,它們以教堂壁畫為主,把耶穌和他的門徒作為主要描繪對象,其形式也是平涂勾線的手法。但無論構圖、設色,還是對線的運用,都大大遜色于同時代的《韓熙載夜宴圖》。500年之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油畫的出現,才使西方繪畫在人類歷史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而西方進行文藝復興時,正值中國明朝中葉,這時中國的人物畫值得一提的,似乎只是美術史家為了填補中國美術史的空白而設置的。不知那時的唐寅和陳洪綬為什么不多研究一下顧閎中。
? ? ? ?我愿意相信五代時中國真的有位畫家叫顧閎中,我愿意相信《韓熙載夜宴圖》不是從天而降,它是中國古代畫家大才情和大智慧的結晶。
(轉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鐵凝散文》)
凄厲霜風入夜聽
星光萬點月飛空
琵琶急驟金戈曲
天籟又多鼙鼓聲
十面埋伏囚項羽
終蹶百戰霸王兵
停舟不渡漁夫嘆
生是人杰死鬼雄?
傳統琵琶曲欣賞
/ 81
/ 82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一種重要的傳統樂器,唐代是琵琶演秦藝術發展的個高峰時期,明清時期琵琶形制基本穩定,出現眾多的琵琶演奏家,制作、演奏藝術再獲極大的發展。中國傳統琵琶曲根據樂曲風格可分為武曲、文曲等;根據速度可分為慢板樂曲、快板樂曲;根據結構可分為小曲和套曲。
? ? ? ? 一、 琵琶武曲《十面埋伏》
? ? ? ? 早在16世紀以前,樂曲《十面埋伏》已在民間流傳。
? ? ? 《十面埋伏》主要描繪公元前202年,楚漢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的情景,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樂曲主要歌頌了楚漢戰爭的勝利者劉邦,盡力刻畫“得勝之師”的威武雄姿,全曲氣勢恢宏,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
? ? ? 全曲采用了我國傳統的大型套曲形式(受章回小說結構的影響),可共分三大部分、十三段(汪煜庭傳譜)。
? ? ? 第一部分包括: (一)列營;(二)吹打; (三)點將;(四)排陣; (五)走隊。
? ? ? 引子“列營”段。 描述了這場大戰前的準備,表現了威武雄壯的漢軍陣容。樂曲一開始,琵琶就在高音區奏出了嘹亮的戰鼓聲,然后又模擬軍號、炮聲等典型的戰爭音響。戰鼓的節泰音調(la do la sol la )由慢到快,高亢明亮的號角聲在馬蒂聲的鋪墊下奏響于高音區。接著鏗鏘有力的節奏和激昂高亢的長音與低音區再次出現的鼓聲、號角聲相配合,從音響上模擬戰前異常緊張的氣氛與戲劇性的效果。
? ? ? ? 在鼓角、炮聲以后,“吹打”出現了氣息悠長的旋律(do re mi la do sol),表現了浩浩蕩蕩的漢軍由遠而近、闊步前進的情
/ 83
/ 84
景。“點將”“排陣”“走隊”三個小段則是對漢軍軍營形象活動的刻畫。節奏在此時變得整齊緊湊,音調也變得跳躍富于彈性,樂曲的情緒在有條不素的結構安排中逐層發展,為過渡到激戰場面做了充分的鋪墊。
? ? ? 第二部分是激烈的作戰,也是真正精彩的段落。包括“埋伏”“小戰”“大戰”三個段落。其中通過運用琵琶特有的技法和豐富多變的節奏,層次分明而又生動、逼真地描繪了氣勢磅礴的大戰場面。“埋伏”這段音樂利用一個音型的反復出現和音區變化,形成一張一馳、一松一緊的特征,造成一種表面平靜、實為緊張的戰場氣氛,給人一種夜幕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沒地逼近楚軍的陰森感覺。后面的“小戰”和“大戰”刻畫了楚漢交鋒,短兵相接的場面。琵琶運用高超復雜的繳弦技巧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慘烈:人仰馬嘶聲,兵刃相擊聲、馬蹄聲、吶喊聲等,驚心動魄,讓人振奮。中間一段琵琶的長輪奏模擬蕭聲,隱約透出四面楚歌,暗示項羽兵敗。
? ? ? ?第三部分包括(九)項王敗陣; (十)烏江自刎;(十一)眾軍奏凱;(十二)諸將爭功;(十三)得勝回營。“項王敗陣、烏江自刎”兩個段落,描絵了項羽敗北后在烏江自殺的情景。綿綿不絕、如泣如訴的曲調令人愁腸欲斷,深刻地表現了項羽在四面楚歌之中的慷慨悲歌、訣別虞姬自刎,與前面的高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 ? ?后三小段描寫了漢軍勝利者的種種姿態,劉邦得勝回朝,音樂結束。
? ? ? ?全曲氣勢恢宏,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在演奏技巧方面,《十面埋伏》 幾乎涵蓋了所有傳統琵琶舞曲技法。集中了無數優秀民間音樂家的創作智慧,匯蓄著中國古代琵琶藝術的豐富寶藏。”(袁靜芳著《民族器樂》,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08頁)可以說《十面埋伏》把古代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
登峰造極的地步,創造了以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替代了西方管弦樂隊交響樂所表現的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面的奇跡。
( 摘自《音樂欣賞》,主編:盧廣瑞)
/ 85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