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電子雜志
2023年第1期(總第38期)
主辦: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 ? ? ? ? ?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委員會
主任:吳堅
副主任:鐘偉紅
執行主編:徐 珊
責任編輯:黃 蕾、李施慧
美術編輯:萬 斌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電話:020-85211040
2023年第1期(總第38期)
目錄
CONTENTS
?>>>
----------------? ?資訊瞭望臺
----------------? ?紫荊人物秀
----------------? ?經典永流傳
----------------? ?紫荊大講堂
----------------? ?讀書咖啡吧
----------------? ?文學手工坊
----------------? ?藝術小劇院
----------------? ?親子幸福書
----------------? ?自由背包客
----------------? ?征稿啟事
04
08
12
18
24
36
60
66
70
76
資 /?訊 /?瞭 /?望 /?臺
“逐夢新征程,奮起向未來”
——記華南師范大學“春之約”迎校慶三八節游園活動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為慶祝第113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進一步凝聚發揮我校女教職工在學校“雙一流”建設、高質量發展中的巾幗力量,以奮進有為的精神面貌迎接學校九十周年校慶,校工會、校女職委于3月8日下午舉辦“逐夢新征程,奮起向未來”——“春之約”迎校慶三八節游園活動。我校49個部門工會的女教職工歡聚一堂。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吳堅出席活動并致辭。校工會常務副主席張仲仁出席活動。活動由校工會副主席、女教職工委員會主任鐘偉紅主持。
吳堅副校長為活動致辭。他首先代表學校向全校女教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贊揚我校女教職工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兢兢業業、耕耘不輟的敬業精神,同時,對校工會、女教職工委員會致力建設學習型、賦能型女工組織,用新思想引領女工工作創新發展,以實際行動關愛廣大女教職工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此次游園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體科院張虹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健身運動,幫助大家熱身、舒展、烘托現場氣氛。第二個環節是大家自由選擇參加趣味運動項目。與此同時,學校幸福女性學堂優秀導師現場開設活動咨詢,包括色彩搭配、讀書會友、氣功養生、魅力瑜伽等,教職工花藝協會、攝影協會的老師們進行花藝、攝影技術分享。活動還設有即拍即有,定格老師們快樂美好的瞬間;茶歇區為大家準備了美食佳飲。
游園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充滿歡聲笑語。女教職工們在和煦春光中,或參加幸福女性學堂現場咨詢,體驗各種個性定制活動,收獲魅力;或趣味運動,盡情釋放,收獲友誼與快樂;花藝協會展位人頭涌涌,在鮮花的映襯下老師們的笑容更加燦爛。攝影協會的老師們兵分兩路,一部分現場技術交流,招募會員,一部分手持“長槍短炮”奔走現場各個角落,與 “即拍即有”一起定格美好瞬間;茶歇區可口的點心、水果和飲料也吸引老師們紛紛駐足品嘗,享受片刻的閑情逸致;中國農業銀行展位為大家普及金融理財知識。此次游園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溫馨體貼、積極向上,女教職工們贊不絕口,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充分感受到了學校對女教職工的溫暖關愛和校工會對大家的貼心關懷,更感受到同心筑夢、團結奮進的正能量。
奮斗成就夢想,實干創造未來。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學校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一年,也是學校建校90周年。校工會、校女職委將繼續圍繞學校中心工作,服務學校發展大局,切實履行工會“維護、建設、參與、教育”四項基本職能,堅持為廣大教職工服務的宗旨,用責任與擔當詮釋初心使命,助力學校各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機關:雷蕾老師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卓越中展示真實。
“紫荊人物秀”旨在講述優秀華師女教職工的故事。故事里有平淡,有熱烈,有溫柔細膩的小確幸,更有志向高遠的大追求。
“
”
紫 /?荊?/?人?/?物?/?秀
金屬勺輕撞骨瓷杯,一聲脆響沿著杯勺上的紋樣綻出精巧的花。濃縮咖啡加三個奶球,是雷蕾偏愛的咖啡“配方”。把咖啡膠囊放進咖啡機,她又連忙按下養生壺的開關。春天到了,煮一壺祛濕茶倒進茶杯,四溢的香氣便落在紫色的郁金香上,壓彎了其中一枝花苞。
雷蕾笑著,說先前在操場散步時遇到一位賣花的女同學香草,相談甚歡,后來便每周向她訂花,今天是郁金香。送來時不慎花有折損,香草很抱歉,想把錢退給老師。雷蕾本不想收,但轉念想到小姑娘是第一次做生意,該學著在規則中成長,便收下了。
雷蕾喜歡花。在她眼里,華師也是一座大花園。紫荊燦爛,木棉絢麗,三角梅熱情,羊蹄甲明媚,是自然的生長,更是生命的綻放。
“托舉”學生向上生長
學生工作部(處)是學校里公認的忙碌部門,日常工作任務繁重,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談到學工部的工作,雷蕾說,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是保障學生的安全,既指校園生活的安全,又指身心的安全。如果說團委是做“錦上添花”的工作,讓學生發展得更好,學工部就是做“托底”工作,保證所有學生都安全、健康、“合格”地成長,一個也不掉隊。在此基礎上,學工部的主要工作是對本科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加強學風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學業是學生的第一要務,第一課堂能夠讓同學們習得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第二課堂則是同學們提升綜合素質,鍛煉實踐能力的地方。創建第二課堂也是學工部的職責所在,雷蕾對此如數家珍,“我們搭建各種各樣的學生成長平臺,為的是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將知識儲備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能力,像榜樣華師和各種活動、賽事。”待學生們完成學業后,學工部還會追蹤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學生的“出口”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一致,反饋當前學校人才培養的社會評價。學工部的工作貫穿每個學生從進入華師到離開華師的全過程,滲透學習生活的每個細節,潤滑著他們成長的齒輪。
雷蕾本科畢業后擔任輔導員,從貴州大學到華南師范大學,從二級學院到學校,從團委副書記到學工部長,她幾乎遍歷學生工作的所有崗位,可謂資深的學生工作實踐者。談話間,雷蕾把“我們的同學”掛在嘴邊,心系學生們的成長。她說,要立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構建學生工作體系,為學生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踏進社會前的最后一關。“能進入華師的都是非常優秀的同學,這么好的孩子來到華師,我們能給他們什么呢?托舉他們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是我們的責任。”
說這些的時候,雷蕾的眼里閃爍著溫柔而熱情的光芒,在雷蕾眼里,每一位進華師的“我們的同學”都是一朵花吧。
讓每一朵花都被陽光照耀,讓每一個學生都被看見。
這是雷蕾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標,也是她赤誠的熱愛和追求。
構筑積極的生命狀態
學校是一個育人大花園,時時處處都是育人的舞臺。為學生成長導航,幾乎已經融入雷蕾工作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發揮創造力,把奇思妙想從幕后帶到臺前。85周年校慶時,她與學工團隊一同協助校慶辦公室將主慶典活動組織成“榜樣華師”校友版,邀請老校友講述學校自創建以來的薪火傳承,反響熱烈,得到各方的高度評價。90周年校慶在即,學校各項主題活動籌備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而雷蕾也正在將靈感播種,讓創意從一個念頭生長成完整的方案,再落地成我們所將看見的模樣。短短數小時的慶典背后是團隊持續一年的努力,這對她來說既有意思,又富挑戰。“學生工作我做了一輩子了,一直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多沒勁啊,我要把重復的工作做出新意,做得有意思!”
有這般天真氣的創意之心,雷蕾將看似平常且程序化的學生工作展開得有聲有色,如百花盛開。學校的迎來送往年復一年,二十七年間,各種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學生晚會、競賽演講……,無不是她全力傾注的心血和冥思苦想的成果,永遠對工作葆有熱情,永遠對創新保持好奇,這是雷蕾保持活力的源泉。
雷蕾現有的工作日程已經排到了十一月,每天回到家都是九、十點,她不覺得苦,在工作中體會樂趣,用善于發現美好的眼睛,構筑著積極的生命狀態。她常說,學生不是聽你說什么,而是看你做什么,看你本身是什么樣的人,能夠傳遞什么信息。雷蕾希望不論在職場還是家庭,身邊人都能因為自己的存在感到多一點愉悅。雷蕾說,“這首先就要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愉快。”她把陽臺裝點成自己的秘密花園,栽了很多花兒,拍攝照片和視頻,一棵一棵仔細地看,細數它們的特點和變化。“這是長壽花,旁邊的是蟹爪蘭,還有我的新寵石斛蘭。給植物一點點的照顧,它就會給你很大的回報,每一朵花開都是生命的奇跡!”她的語氣透露欣喜,“我每天一起床就把陽臺門打開,去看看我的秘密花園,哪個該澆水了,哪個該修剪了,花點時間左右侍弄一下,然后心情很好去上班。”受家人的影響,雷蕾兒時便跟著父親在花園里轉悠,對植物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她帶著好奇和發現的興致,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帶來的愉悅和治愈。
對于雷蕾而言,每一朵花開都是花的傾訴吧。靜待花開,內心歡喜的過程,就是彼此傾聽的過程。在秘密花園里,聽花開成長的聲音,也是聽自己內心成長的聲音。
溫和而有力量的母親
剛到華師時,雷蕾也曾被焦慮裹挾。女兒剛滿半歲自己就回歸了工作,換了工作單位,一切從頭開始。她在工作時掛念牙牙學語的孩子,又在陪孩子時惦記尚未理順的工作。拼年齡,她拼不過畢業便留校工作的本科生;比學歷,同科室的兩個博士和一個碩士又給彼時本科學歷的她無形的壓力。孩子、年齡、學歷,這三個如今無論提及哪一個都能引起熱議的關鍵詞,被同時貼在了雷蕾的人生課題上,壓得她整夜睡不好覺。
“放下”,是她找到屬于自己的最優解。工作不能丟,孩子也不能不管。“如果不能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那就提高陪伴她的質量。”雷蕾從女兒上幼兒園開始堅持送她上學,風雨無阻;下班回到家,就全身心投入和女兒相處中,給她最充分的回應。從事學生工作以來,雷蕾見過太多因為心理原因影響學業的學生,她為他們感到惋惜,也更加重視女兒的成長。“其實撫養孩子就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你會跟著孩子重新經歷一遍長大。”雷蕾說起女兒,眼里盡是溫柔。母親似乎總要在孩子與工作中做出選擇,“當沒有足夠的精力保障來承擔更大的責任的時候,我可能選擇暫時放一放。”她走得很慢,但從未停下,在行進的過程中積蓄力量和智慧,她說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雷蕾也曾羨慕過獨身女友的自由浪漫,但反觀自己,“其實我也挺有成就的啊,工作沒耽誤,孩子成長得很好,小家庭也照料得不錯。”說完這句,雷蕾自己也笑了。她不太想探討生育對女性到底公不公平這個事兒,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對自己最好的,如同一朵花選擇在春夏開放,還是秋冬開放,沒有比較的意義。在雷蕾的秘密花園里,在她“放下”再出發的成長之路上,每一朵花的盛開,都如同自己,是自我的綻放,是生命的奇跡。
有時是輕聲細語,有時是慷慨激昂,有時是妙語連珠,有時又是樸素片語。雷蕾低頭攪拌咖啡,胸前綴著藍色花瓣的雪花胸針隨之轉動,與素凈的同色針織外套交相呼應,透露出她對穿搭的小小巧思。受到母親的影響,即使工作再繁重,她也不忘精心著裝,帶著愉悅的心情出門。雷蕾說母親是個愛美的老太太,已經七十七歲的她依然堅持運動,保持體型,樂觀而開朗,是她們三姐妹的榜樣。
像花兒一樣熱烈綻放,像母親一樣樂觀老去,這是雷蕾對生命過程的期待,自然而然,優雅從容。
文 /?本刊記者? ?侯雨心? 邱梓澄
雷蕾:讓生命之花絢爛開放
經 /?典?/?永?/?流?/?傳
閱讀經典,感悟經典,與大師同行,相遇真善美。“經典永流傳”,旨在提供一個精致充盈的精神空間,領略名家風范,感受高貴靈魂,一起走進美好雋永的精神世界。
“
”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個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溫暖輕軟的絨被下,安穩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財富、分秒必爭的中國人民,是不肯讓它多睡懶覺的!六億五千萬人商量好了,用各種洪大的聲音和震天撼地的動作來把它吵醒。
大雪紛飛。砭骨的朔風,揚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們心里帶著永在的春天,成群結隊地在祖國的各個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們在礦山里開出了春天,在高爐里煉出了春天,在鹽場上曬出了春天,在紡機上織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鐵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洶涌的海洋里撈出了春天,在鮮紅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揮舞的筆下寫出了春天……
春天揉著眼睛坐起來了,臉上充滿了驚訝的微笑:“幾萬年來,都是我睡足了,飛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凍的河流,用萬紫千紅的香花……來觸動你們,喚醒你們。如今一切都翻轉了,偉大呵,你們這些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們!”
春天,駕著呼嘯的春風,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飛起了。
嘩啦啦的春幡吹卷聲中,大地上一切都驚醒了。
昆侖山,連綿不斷的萬丈高峰,載著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熱海般的春氣圍繞著它,溫暖著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開了,融化了;億萬粒的冰珠松解成萬丈的洪流,大聲地歡笑著,跳下高聳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黃河,流入長江,流入銀網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億萬個等得不耐煩的、包著頭或是穿著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捋袖滿面春風地在迎接著,把它帶到清淺的水庫里、水渠里,帶到干渴的無邊的大地里。
這無邊的大地,讓幾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機,幾億把上下揮動銀光閃爍的鋤頭,把它從嚴冬冰冷的緊握下,解放出來了。它敞開黝黑的胸膛,喘息著,等待著它的食糧。
億萬擔的肥料,從豬圈里、牛棚里、工廠的鍋爐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來了,一車接著一車,一擔連著一擔地送來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飽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臉上的汗珠,站了起來,伸出堅強的雙臂來接抱千千萬萬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們緊緊地摟在懷里。
這些是米的孩子,麥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擠在這松軟深闊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氣,熏得他們有點發昏,他們不住地彼此搖撼呼喚著叫:“弟兄們,姐妹們,這里面太擠了,讓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隱隱地他們聽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聲音;從千萬扇細小的天窗里,它們看到了金霧般的春天的陽光。
它們樂得一跳多高!他們一個勁地往上鉆,好容易鉆出了深深的泥土。他們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滿了歡樂的香氣,悠然地伸開兩片嫩綠的翅葉。
俯在他們上面,用愛憐親切的眼光注視著他們的,有包著花布頭巾笑出酒窩來的大姑娘,也有穿著工作服的眉開眼笑的小伙子,也有舉著煙袋在指點夸說的老爺爺……
原來他們又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笑著自言自語地說:“這些把二十年當作一天來過的人,你們在趕時間,時間也在趕你們!”
春天掮上春幡趕快又走它的云中的道路。它是到祖國的哪一座高山、哪一處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們也沒有工夫去管它了!
橫豎我們已經把春天吵醒了!
文 / 冰心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
在我的故鄉,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標,它一旦鑲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強悍的統治開始了。雖說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節差異,四季的長度是不相等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長。而我們那兒,最長的季節是冬天。它裹挾著寒風,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臉頰通紅,口唇干裂,人們在呼號的風中得大聲說話,不然對方聽不清。東北人的大嗓門,就是寒風吹打的吧。你走在戶外,男人的髭須和女人的劉海,都被它染白了,所以北國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話世界的人,他們中誰沒扮過白須神翁和白毛仙姑呢。
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爐火烤得力氣弱了、被冬日單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誰不盼著春天呢?春天的到來是最鋪張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長。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隱約的氣息了。連續幾個晴天后,正午時屋檐會傳來滴答滴答的水聲,那是春天的第一聲呼吸,屋頂的積雪開始融化了。人們看見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著喜悅的光影。但別高興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頭,扮個鬼臉,就不見了。寒流的長鞭子又甩了出來,鞭打得人還不能脫下冬衣。人們眼巴巴地看著屋檐滴水時凝結的冰溜兒,就像望著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動人的旋律彈奏。到了四月初,屋頂的積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頂露出了本色,紅瓦的現出熱烈的紅色,青瓦的現出深沉的鋼青色,這時春天的腳步真的近了。雪花隱遁,天空由灰白變成淡藍,太陽蒼白的面龐有了暖色,河岸柳樹泛紅,林中向陽山坡的達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們飼養的家禽,開始在冬窩里頻頻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濕泥,做自己的口紅。這時的春天怎么說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裝的新娘,呼之欲出了!
春天就是一個寶石庫,那里綠翡翠最多。地上的草,林中的樹,園田的菜圃,呈現著一派嬌嫩的綠;山間原野的花兒,姹紫嫣紅,爭奇斗艷,藍的如寶石,紅的如瑪瑙,白的如珍珠,金黃的如琥珀。這時窗縫的封條撕下來了,門上用于抵御寒風的棉氈也取下來了,人們換下棉衣棉褲,家禽們又可以尋覓園田肥美的蟲子,作為它們的小點心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濤洶涌地來了,所有的生命都蕩漾在它明媚的波濤里!
但這樣的春色,也許過于尋常,并沒有烙印在我心靈深處。我對最美春色的記憶,居然與傷痛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有兩個年份的春光,分別因身體和心靈的傷痛,而化為了化石,嵌在我骨頭縫里,無法忘懷。
我在大興安嶺師專讀二年級時,也就是三十四年前,春末時分,突患牙痛。先是一顆牙起義,疼了起來,跟著它周邊的牙呼應它。半口牙痛起來的感覺,你甚至想當自己的劊子手,砍下頭顱。我還記得童年時目擊一個殺豬的因為牙痛,要喝農藥,他老婆喊鄰人阻止丈夫愚蠢行為的情景。有過牙痛經歷的人都知道,那種痛錐心刺骨,尤其是夜深它擾得你不能安眠時。記得我被牙痛連續折磨了兩晝夜,一天凌晨,天還沒亮,我實在忍耐不住,一個人悄悄穿衣起來,出了集體宿舍,走向校園西側的原野。那天有霧,我張開嘴,希望霧氣能像止痛散,發揮點作用。當我步出宿舍區,接近原野的時候,發現了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走近一看,是臺用于耕地的拖拉機!我想起白天時,曾望見它在原野上工作。拖拉機駕駛艙的門,居然一拉就開了。我像發現了一個古堡,興奮地跳上駕駛室。完全不懂駕駛技術的我,試圖開動它。好像拖拉機的履帶一轉,我的病痛就會被碾碎似的。我不知哪里是油門剎車,雙腳亂踏,手撫在方向盤上,振振有詞地喊著前進前進,可拖拉機紋絲不動。但這絲毫沒有減淡我的熱情,我像對付一匹野馬似的,執意要馴服它,一直和它戰斗,直到霧氣野鬼似地在日出中魂飛魄散,我才大汗淋漓地休戰。太陽從背后升起來,照亮了我面前的原野。它的綠是那么的鮮潤,就像一塊剛壓好的豆腐,只不過這是塊巨大的翡翠豆腐!這片觸目驚心的綠震撼了我,我跳下拖拉機。牙痛就在我奔向原野的時刻,突然止息了。病牙撤兵,整個身心都獲得了解放。我感恩地看著春天的原野,想著它蟄伏一冬,沖出牢籠后出落得如此動人,可我從未細心打量過它,辜負如此春色,實在不該。
另一片記憶中的至美春色,是與2002年聯系在一起的。那年5月3日,愛人在歸鄉途中車禍罹難,我趕回故鄉奔喪。料理完喪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綠滿枝的時候。姐姐見我很少出門,有一天領著孩子,拉著我去堤壩走走。太陽已經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卻覺得脊背發涼。堤壩是我和愛人常去的地方,我們曾在河邊打水漂,采野花,看兩岸的山影、莊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壩,看到幾棵嫩綠的柳蒿芽,隨手采了,那是我和愛人喜歡吃的野菜,把它用開水焯了,蘸醬吃鮮美無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見了野花,白的,粉紅的,淡藍的,星星似的眨眼。我沒有采花,因為以往采回的野花,會放到床頭桌上,照亮兩個人的夢境。想著愛人與這樣的春色永別了,想著再無人為我采擷這大好春色,伴我入夢,我忍不住落淚了。“萬木皆春色,惟我枝頭淚”,這是我為《白雪烏鴉》里喪夫的女主人公寫的一句內心獨白,它其實也是我的內心獨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見我的淚,便朝茂密的柳樹叢走去。淚眼中的春色飛旋起來,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間與天堂之間綻放,那么迷離,那么凄美!四野寂靜,我聽見了自己的心跳聲。我想一顆依然能感受春光的心,無論怎樣悲傷,都不會使她的軀殼成為朽木。愛情的春光抽身離去,讓我成為無人點燃的殘燭,可生命的春光,依然閃爍!
我最愛的詞人辛棄疾,曾寫過“春風不染白髭須”的名句。是啊,春風染綠了山,染紅了花,染藍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們的白須白發染黑,不能讓歲月之河倒流。但春風能染紅雙唇,能讓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語,在夜深時隔著時空,輕喚你曾愛過的人,問一聲:你還好吧??
文 / 遲子建
誰說春色不憂傷
紫 /?荊?/?大?/?講?/?堂
“紫荊大講壇”旨在呈現當代高校教職工對于女性話題的思考,為建設平等和諧的兩性關系提供思想交流的平臺。
“
”
編者按:每年三月,《紫荊大講堂》都會圍繞女性話題進行探討。過去幾年我們談過對母親身份的理解,討論過女性顏值這個話題,去年還探討過令人驕傲的鏗鏘玫瑰——中國女足。今年,我們邀請了外國語言文化學院的汪雋老師、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的雎凌老師、文學院的周佩瑤老師,一起聊聊關于女人的幽默這個話題。
幽默的力量
徐珊:非常感謝三位老師來到紫荊大講堂。我也知道三位老師的教學是非常受歡迎的,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學識和才華之外,幽默風趣是重要原因。我自己特別喜歡和幽默的人在一起,只是,現實中,我們談到女性氣質時,溫柔、感性、善良這樣的字眼更容易被提及,而幽默常常會被認為是男性氣質專屬。不知各位老師是如何理解這一現象,您認為女性的幽默來自何處?現實生活中,您是幽默的人嗎?您有沒有一些特別幽默的女性朋友。可否分享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金句。
汪雋:
我記得以前有人說過一句話,他說:幽默是智慧的剩余。所以,如果問我:女性的幽默來自何處?那自然是來自女性多余的智慧啊!
現實生活中,可能大家認為我是一個幽默的人吧。
說個有趣的事兒:有一次我在學院打印室復印材料,進來一個陌生面孔的男老師。那人見到我手里材料上的名字,問我:“您是汪老師嗎?”我答“是”。男老師馬上掏出手機說:“我是XXX,我能加您一個微信嗎?”
我聽到他名字,知道是我們學院老師,因為學院人多,大家又不是同一個系,所以對不上號。
我一邊拿出手機打開微信和他加好友,一邊納悶:平常也沒什么交集啊,為什么要加我微信呢,有什么問題不能當面問呢?于是忍不住探詢:“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嗎?”
男老師說:“學生都說您的朋友圈特別有趣。我最近有點抑郁,他們說:老師你去看汪老師的朋友圈吧,特別搞笑,看了就不會抑郁了。”
結果加到現在也沒給我朋友圈點過一個贊,不知道是不是看完更抑郁了……
雎凌:
我如何理解這個幽默是男性氣質專屬呢?作為男性呢,一開始我覺得挺難回答這個問題,后來我發現啊,這個答案就在題干上。既然我們總提女性的溫柔、感性、善良、性感。那么這個就變成了我們對女性的一個社會期待。如果我們是這么期待的,那么女性就會注重培養這方面的氣質品質。而幽默可能不被社會期待,所以即使是有幽默天性的女性,可能她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太愿意表達出來。男性的幽默在現實生活中顯得相對比較常見,比如說我們常常說,女朋友或者老婆生氣了,我們就會說,哄哄你女朋友,哄哄你老婆。當她們開心了,逗樂了,可能事情就解決了。但是反過來,你說你哄哄你男朋友,你哄哄你老公啊,好像這種情況可能就不多。另外,我覺得女性的幽默有私密性,就是會和特別熟悉的朋友表現充滿智慧的幽默感。我個人覺得女性的幽默更順其自然,常常神來一句,卻能一擊致命,讓你笑得合不攏嘴啊。現實中,我應該是一個幽默的人吧,不過金句就不記得了,都是一笑而過啊。
周佩瑤:
幽默與性別的關系,還真是個大有深意的問題。在我看來,幽默是一種可貴的稀缺品質,如同陽光,適應于所有人,無論男性或女性。女性的幽默如果顯得更稀罕,那可能是被性別偏見的黑云遮蔽住了,未能充分釋放出來。幽默與個人天賦有關,女性的幽默,一定程度還與性別自信有關。我是不是幽默的人,難以自證,得有旁證吧?我立刻就能想到的幽默金句,竟沒有出自女性之口的,這對于一個自認珍視幽默的女性而言,有點太黑色幽默了!
徐珊:是的,正如雎老師所說,對女性的社會期待里確實沒有幽默兩個字。我記得以前我看過一個直播,有位男性文學評論家說,幽默的中國女作家太少了,你們覺得是這樣嗎?不知您有沒有閱讀過女作家創作的幽默的文學作品。另外,也想請您分享一部自己看過的幽默的文學作品。
周佩瑤:
不是幽默的中國女作家太少了,而是整個世界文學史上女作家太少太少了;壟斷文學史的無數男性作家,和幽默沾邊的也遠不到俯拾皆是的地步吧?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有一篇隨筆《莎士比亞的妹妹》,我覺得挺幽默,當然,我所謂的幽默首先是一種想象力和機智。
汪雋:
我覺得李娟的作品挺幽默的啊。《遙遠的向日葵地》里金句頻出,比如:
有一次我媽打電話給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趕快回家吧,情況有些不對……”
“是不是外婆她……”
“唉,你外婆越來越不對勁兒了,你要是看到她現在的樣子,肯定會嚇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從來也沒見她這么黑過……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趕快回來吧,我很害怕……”
我趕緊回家,倒了兩趟車,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臉色黑得嚇人,并且黑得一點兒也不自然,跟鍋底子似的。
我又湊近好好觀察。
回頭問我媽:“你到底給她洗過臉沒有?”她想了想:“好像從來沒有。”……
我只能說她的智慧剩余得不要不要的,要是能分點給其他人,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雎凌:
我這個人書讀得少啊, 幽默的文學作品看得不多,更別說是女性作家的,不過,如果要我分享一部的話,我想是郭德綱先生的《過得剛好》,他寫自己苦難的經歷,卻能苦中作樂, 我記得他寫自己進了一家餐廳,那個餐廳剛擦完地,地上比較滑,人家就掛了一個牌子,就是“小心地滑”, 他進去一看,不走路了, 就小心地滑了起來……真是令人捧腹。還有好多有趣之處,郭式幽默,我蠻喜歡的。
徐珊:
哈哈,這么巧的,三位老師喜歡的我統統都喜歡啊。另外我想補充一位女作家,叫徐坤,她寫的小說語言非常幽默,同時帶有極大諷刺性,思想性也很強。另外,以前主持《半邊天》的張越,寫的文字也是幽默風趣。
這幾年,我很喜歡追一些綜藝節目,包括《脫口秀》《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王牌對王牌》等,這些節目里出現了一些優秀的脫口秀演員、喜劇演員和主持人。其中尖銳說過“男人那么普通卻又那么自信”的楊笠、口吐金句“世界的終點也是起點”的李雪琴,以及突破喜劇人跨界當導演的賈玲等,都展現了強大的表演能力,和極具感染力的幽默氣質。想請問大家是否喜歡她們,或者她們中的一個,您的生活是否會因為她們的幽默表演的影響產生一些變化呢。
雎凌:
女脫口秀演員,還有喜劇演員我都非常喜歡。很奇怪,我想了一下,幾乎沒有不喜歡的。可能因為我太喜歡幽默,太喜歡搞笑了。快樂是用來延年益壽的,笑一笑十年少嘛,笑聲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健康。 以前郭德綱先生說過,相聲不是用來教育人的。你在學校上了一天學,受學校教育,你在單位上了一天班,受社會教育,你回到家里,可能還要受家庭教育,多累啊, 你再跑到他的相聲專場里邊去,難道還去尋求教育嗎,那一點喘息時間都沒有的人會被逼瘋的。現在抑郁癥的人越來越多了,是不是要特別珍惜那些能夠給到快樂的人呢。
汪雋:
慚愧慚愧,我很少看脫口秀類的節目,看過一點都是在短視頻上刷到的,印象深刻都有鳥鳥的“樓蘭美女”和“干尸二號”等。我的生活因為她們的幽默表演而開心,有時候也會小小奢望,愿我的課堂能變成脫口秀舞臺,不過現在還不可能,一是自己水平差的很遠,二是臺下的觀眾都是不買票的,沒有創作欲望啊!
周佩瑤:
在一位熱心女同事的傾情煽動下,我看了喜劇大賽和一些脫口秀,除了收獲歡樂,還驚訝于有些中國男性竟如此敏感脆弱,動輒就被女性的幽默冒犯到——我倒是沒被那些男人的幽默受傷冒犯到。對我而言,楊笠可算一面哈哈鏡,讓我看到幽默原來并非人人皆可平等享有的權利。
徐珊:哈哈,佩瑤老師說的這個同事就是我,我太喜歡脫口秀了,恨不得去成為鳥鳥那樣的靠文本取勝的脫口秀演員。另外,我還很喜歡小鹿,不過她在《奇葩說7》里說過一句話:“幽默會消解女性的性感。”現實中,常常有人說,太漂亮的女性不適合做喜劇演員,太幽默的女性也會讓男人畏懼。請問您是如何看待這些說法的。
汪雋:
這要看如何定義性感吧。就我而言,一個年輕泰國男模是性感的,如果他還幽默,那就更性感了;一個沉穩睿智的中年男人是性感的,如果他還幽默,那就更性感了;一個禿頭的油膩大叔是不性感的,如果他還幽默,那就是搞笑了。將心比心,幽默不會讓女性不性感,禿頭才會。
周佩瑤:
這兩年,“智性戀”的說法逐漸流行,我贊同智慧是一種高級的性感,幽默的力量就是智慧的力量,只要它同等適用于男人和女人。
雎凌:
性感,從狹義層面理解,我覺得幽默應該不太會消解的,因為不管你幽不幽默,你成不成功,一個人的性感就是擺在那兒的。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比如說高冷女神,為了保持距離感神秘感,可能就不敢近距離說說笑笑了。
至于說到太漂亮的女性不適合做喜劇演員,我覺得從邏輯上來講應該是不成立的,但是呢,從現實來看,似乎又有那么一點。其實,幽默的女性哪里靠需要顏值來吃飯呢,她們都很強大的。比如李雪琴,北大高材生,優秀脫口秀演員,寫段子特別好。對男性而言,她就是一個強大的競爭者。男性都是怕競爭的,強大的人會讓他感覺到自己受到威脅了,沒有安全感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太幽默的女性確實會讓男人畏懼。所以, 我們會看到包括國外的一些脫口秀女演員,以及很幽默的那些主持人,婚姻并不是太順,也是有這樣一個原因吧。
徐珊:有數據統計顯示,作為國民喜劇的代表性節目,《脫口秀大會》在2022年第五季中的女性演員數量,相比第四季增長了近40%,而在脫口秀的觀眾中,女性的占比同樣超越了男性。相信女性越來越懂得幽默,也越來越愿意成為有趣的女人。假如我們學校舉辦“脫口秀大賽”這樣的活動,您會報名參加嗎?如果您打算參加,會準備說哪方面的主題呢?
雎凌:
咱們學校要是舉辦脫口秀大賽, 我想我會考慮參加的。另外,我想補充一點,我一直不認為男性的幽默品質就天生要高過女性的。其實,男性和女性所表現的幽默特征是有所不同的,女性的幽默更有生活氣息,在工作、學習和同伴的交往當中,會生發許多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是枯燥生活的潤滑劑。男性的幽默,可能偏攻擊性一些。
周佩瑤:
可以參加啊,就算說者聽者都是女性,可歡樂又不分性別。我參加的話,不說女性主題,只說人的主題。
汪雋:
請允許我發出靈魂三問:這個比賽能和績效掛鉤嗎?這個比賽能寫進學科評估材料嗎?這個比賽對職稱晉升有用嗎?
如果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您覺得我還會報名參加嗎?
您肯定回答:會的呀,因為幽默的人是跟上面三個問題絕緣的啊!
那么,恭喜您,答對了!
徐珊:感謝三位老師百忙之中和我一起說說笑笑,感謝雎凌老師喜歡幽默的女性,感謝周佩瑤老師看到充滿智慧的幽默是高級的性感,但我無法感謝汪雋老師了,因為看到她的靈魂三問之后,我一下子迷茫了,我突然不知道我還要不要報名參加脫口秀大賽了。
讀 /?書?/?咖?/?啡?/?吧
閱讀一本好書,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咖啡吧”旨在提供一處靜謐讀書的空間,展現教職工們讀書學習思考人生的感悟和思想,讓讀書人的智慧光芒在此熠熠生輝。
“
”
我個人的閱讀史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回首發現人物傳記占了相當的比重。個人偏好在晨光熹微、夜深人靜或者周末落雨的時候細細翻閱,通過溫潤如玉的文字窺視他人或者縱橫捭闔或者平淡無奇的一生,從而與自己的行為和內心進行關聯。
我一直有個執拗的無意習慣,就是當自己在某個類似時空的時候,總是在想讀過的書中人物會如何。如果某個因素發生改變,他又可能會怎樣,總是把自己和他們進行類比。有時在模仿,看看自己的差距。有時故意反其道行之,看看更多的可能。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聽從自己的內心,不糾結,與自己和解。
書面文字固有美化之效,但足以讓我感觸良多:每一個來到人世間的生命都是一部勵志片,都在奮發向前、砥礪前行。當你內心稍有輕視或怠慢一人一物苗頭的時候,那唯一能證明的就是你還不夠了解對方,或者自身尚需躬身修行。這種敬畏和尊重無關職業、地位。
路遙的自傳體小說《人生》是我少年時的燈塔,高加林是我多年的偶像和內心的圖騰。倔強成長的高加林的人生路,似乎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未來,所以他一直是我少年時期的領路人。
我常常會一見鐘情地喜歡一本書, 或因為它精致的封面、特有的腰封、獨有的淡淡書香,或因為瞬間引起共鳴的內容,或因為來自心儀已久的作者、出版社,總是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去選擇一本書,所以到了書店就像被黏住了一樣邁不開腳,一排排書都要完整掃描一遍方才罷休。我以前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有人不愿意買書,難道這不是全世界最物美價廉的買賣嗎?一個人曾擁有過聰明、認真、想象力、偉大的心靈,你可以通過極小的代價就能窺探他奇跡的一生,由此聯通他的整個內心世界。當然,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有的方式,去窺探、了解、理解這個世界,不一定都是同一種方式。
我認為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讀書的意義,不在于名利,無關“人間值得”,而是在面對現實生活的時候,我們不會滿足于眼前的茍且,一定會心中有寰宇,一定會有詩和遠方,一定會超越時空,是維護我們的一種“人間清醒”。無功利性閱讀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細思自己數年如一日“守拙”,不為了讀書而讀書,不為功名利祿而讀,讀書較為散漫,也沒有任何壓力,全憑興趣使然。
讀書容易讓我進入忘我、“談笑有鴻儒”、擺脫世俗羈絆的狀態,對自我理性的追求和對斑斕現實“閑暇的好奇”,驅使我一直在書海里徜徉。當讀到心中早有的所念所感見之于他人筆端的時候,不同時空的共鳴會令我拍案驚喜;當讀到精煉的文字概括、闡釋復雜的現實或者哲理的時候,不得不嘆服文人筆下有天地。這些驚喜和嘆服相比幾十元的書價而言,往往令我對作者頓生愧疚之感,好像占了個大便宜!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我經常會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冥想,想種種過往,想當下的茍且,想未來的走向,思索塵世的紛繁,思索人間的冷暖。我慢慢發現,如果只有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于至善的思想,會發現生命的格局有限。獨木橋過于單調和無趣,有趣的靈魂要百花齊放。吾輩年紀既不大也不小,與聰慧無緣,人生也未有大起大落,新惑怎解?唯有書中求。我拋開白天纏身的俗務之擾,在清晨或者夜晚,徜徉于書海,覬覦滌蕩心靈的港灣,從書中尋求解脫、尋求答案。
書中解惑,此乃人間之大幸!
人間之大幸
文 / 機關? ?王趙雄
《2020年中國女性文學選》的編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曾經說,女性文學里,有被普遍忽略的女性視角、女性感受和女性立場。因此,真實的女性聲音基本只可能來源于女作家,與其說女性是創作主體,不如說她們是言說主體,包括書寫女性的困難、女性的狹隘、女性的問題。本文選取近三年比較暢銷的女性作品,通過女作家們描寫的一個個平凡大眾中的女性,去發現并將被掩蓋了的她們的聲響重新帶到臺前言說,構建一個女性互相傾訴的空間,你會覺得,在任何細微的時刻,你都不是一個人。
《秋園》
作者: 楊本芬
豆瓣評分:9.0
這是《看見女性三重奏》中的第一部,八旬老人用溫婉淡然的文字講述自己的母親,秋園,一位平凡又偉大的女性,在大時代的沉浮中努力向生的故事。不同讀者從中讀到了不同的內涵。有人說它是女性版的《活著》,有人說它是母女版的《平如美棠》,更多的人說《秋園》讓她們想起了自己的姥姥、奶奶、媽媽、姑姑……因為秋園,是一個女人,一個平凡而高貴的人, 一個承受了命運、又扛起了世界的勇者,是不向歲月和苦難低頭的中國女性的代表。這是一部高度濃縮版的中國社會史,它從一個家庭的變遷史,展現了特殊年代里千千萬萬如秋園一樣,獨立善良、堅強勇敢的中國女性。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
作者: [日本] 上野千鶴子 / 田房永子
豆瓣評分:8.7
上野千鶴子是日本研究女性解放理論的著名學者。本書是繼《厭女》《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在中國出版之后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女性主義普及讀物。女性為何如此艱難?女性如何奮斗至今?又該如何奮斗?工作、婚戀、育兒,該如何以女性主義的角度思考?上野千鶴子從自身的經歷著手,將女性主義放置在個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訴我們女性主義不僅僅關乎女性,更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本書的價值在于,上野千鶴子和田房永子“母女”兩代的年齡差,展示了一組東亞女性視角下的近期歷史切片:關于“母女”兩代人,分別面臨怎樣的生存困境,以及我們該如何斗爭。
《如雪如山》
作者: 張天翼
豆瓣評分:8.5
有讀者說:“《如雪如山》是所有女性一讀就能讀懂的小說。”因為這是一個以女性視角講述的關于女性生存故事的隱喻。書中共有七篇故事,每個故事的主角都叫“lili”。“lili”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女性,可能就是我們的鄰居、同事、朋友或是親人,在她們的故事背后,也藏匿著大部分女性都知曉的秘密,或許是隱秘的難堪和恥感,或許是不被理解的痛苦和欲望。小說中的篇目按女性年齡排序,從少女時期、青年時期到中老年時期,共同描摹了一幅女性人生圖景。在這本書中,我們或許能找到“該如何生活,如何愛,如何面對在夜晚輾轉難眠的自己,如何在未來到來時不至喪失勇氣”的答案。
《請照顧好我媽媽》
作者: [韓]申京淑
豆瓣評分:8.5
為了給年邁的父母過生日,五個子女邀請他們來首爾。在首爾的地鐵站,媽媽卻走失了。丈夫和子女相互埋怨,散發尋人啟事,想方設法尋找她。他們追尋她的蹤跡,復原有關她的記憶……這才發現,竟沒有一個人真正了解她。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母親的故事。命運讓她出生在無法主宰自己人生的年代,她逐漸忘記少女時代的夢想,成為“母親”,為家庭和兒女奉獻一切,湮滅了自我。可她以令人難以想象的堅韌,繁衍出更多的愛。母親們猶如空殼,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我們依賴她卻也推開她。該書締造了300萬冊暢銷奇跡的韓國文學神話,獲第五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作者申京淑是第一位獲此獎的女性作家。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作者: 吳曉樂
豆瓣評分:8.4
這是臺灣作家吳曉樂的第一本散文集,由20篇精巧的小散文組成。書名來自金庸《白馬嘯西風》中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歡”。作者以細膩通透的文筆講述了幾乎涵蓋了女性成長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的故事:重男輕女、面對初潮、懵懂初戀、社會話題、臺北房租、豢養寵物、與弟弟的相處、與母親的關系、對父親的不忍、與阿嬤的回憶…… 這一切在時光沖刷之后,一一經過她的心,再像感光紙一樣顯影在文字上。每個女性都能從這20篇短文里找到屬于自己心事的那一隅,并能感同身受地贊同作者表達的對社會主流評價標準的質疑,也想要直起腰、溫柔而堅定地說“我不喜歡”。
她文字里的她
文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李雪萍
對于畫家,我們常常容易停留于一種浪漫的想象中,多注意到他們才情恣肆、自由不羈的一面。事實上,對藝術的誠摯追求,與任何其他追求并無二致。它們都是一個辛勤耕耘、不斷求索、逐漸找到方向,勠力其間并逐漸有所收獲的過程。黃妍《心靈家園的抒情詩:黃妍連環畫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2年8月版)的出版,正是其對藝術長期努力、真誠追求的階段性成果。
黃妍以故鄉為題材、以連環畫為主要創作形式,這一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是其長期、堅持不懈、樂在其中的探索得來。2009年自廈門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后,黃妍就職于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建筑學院。課堂內外,她均沉浸在美術世界中。課堂上指導學生,課后在自己的畫室又是另一番創作天地。那份求索的快樂、真誠與努力,樂茲在茲的狀態,常深深地打動旁觀者。觀察黃妍身邊從事美術工作的同學朋友,似乎均與其相類。這自我營造的一起砥礪前行的小環境,是十分可貴和富有裨益的。
黃妍研究生時期的畢業作品,是以寫意形式、水墨效果表現的一系列輪滑少年,它們被認為是“一次可圈可點的創作探索,可謂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潛力可挖,前景可期”。在此成績的基礎上,黃妍不斷嘗試和開拓,先后自主系統學習過水彩等多個畫種。尤其值得稱贊的是,黃妍十分善于將自己的教職工作與自己的藝術追求進行有機的結合。由于服務于建筑系的美術基礎教學,她常常帶著學生深入福建各地寫生。以建筑寫生為切入點,黃妍收集了大量鮮活的素材。在與環境面對面的交流過程中,她得以不斷深入地了解福建故土的風物文化,并從中汲取著不盡的精神滋養。正如黃妍自己所言:“在往復循環中獲得諸多啟發,在豐富自己藝術面貌的同時也深化著自己的藝術思考”。
長期的探索、耕耘與準備,隨著“新連環畫”概念的提出,以及中國美術家協會“架上連環畫”活動的推廣,黃妍創作的主題、形式由此也清晰起來。“心底的創作夢想得以生根發芽”。黃妍運用插畫、連環畫的形式追述自身的人生軌跡和故鄉情懷的作品迭出,成績斐然。《一首寫給故鄉的詩》入選第六屆青年美展;《禮贊我心中的大美家鄉》系列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等等。這一畫冊的出版,即是對自身豐碩成果的檢視與小結,很好地展現出其藝術的水準及其對藝術的追求。于自身,于讀者,都是一份真誠的致意。
畫冊以“心靈家園的抒情詩”名之,是創作者對自己作品主題和精神的準確提煉。于讀者而言,借此亦能很快進入黃妍創作世界。與友生傳閱該畫冊時,均一致表示黃妍的作品及其主題給人以親近感,讓人比較容易形成情感與思想上的共鳴。這與黃妍在追求專業性的同時,始終不忘與觀眾、與讀者展開某種互動有關。無論是作品還是畫冊,皆是如此。
黃妍的畫作中,畫面中常常有一只或數只神態各異的小貓出現。它們或通體烏黑,或是一只黑尾白貓。它們并非僅是創作者為豐富畫面而加進去的“點景”之筆,它們同時也是創作者的替身:或是帶領觀者游走其間觀看美好;或寄寓創作者的情思,試圖喚醒人們內心對詩性生活之向往的努力,一如本雅明筆下輕嘆的抒情詩人。讓人欣喜的是,小黑貓或黑尾白貓不僅出現在畫作中,同時也以各種姿態游走于畫冊之中!該書的封面、封底上,兩只小黑貓遙相呼應展開互動。在畫評等文字頁面中,小貓或慵懶、或機警、或調皮地出現于頁尾,或俏皮地趴臥在文章標題上。在一些連環畫中,它們甚至承擔起串聯不同的畫作的功能,形成有趣的畫外畫、畫中畫的嵌套結構。這大大增添了閱讀作品和畫冊的趣味性、靈動性。
于大部分普通讀者而言,美術作品的欣賞是有一定門檻的,其中缺少方法的腳手架是重要因素。黃妍在精心對畫作進行整體性、有機性安排的同時,適恰地插入了若干畫評。這些畫評穿插在一輯一輯的連環畫中間,讀者在獲得有價值的副文本的同時,也收獲一種有畫有文、張弛有度的閱讀節奏。這一安排無疑是恰切的、得體的。畫冊中畫評的評論者,有的已卓然成家,有的乃畫壇、學界的新銳。他們的一個共同特征是對創作者黃妍都有著很深的了解,對其有著發自內心的認可、肯定與期待。也因此,這些畫評是真誠的、敏銳的、富有啟發的,對于讀者理解黃妍的作品提供了準確的、多角度的寶鑰。事實上,對于普通讀者而言,品鑒這些畫評與黃妍作品的輝映,亦稱得上是一次欣賞美術作品的學習與訓練。黃妍在畫冊上的經營,一如其在藝術上的追求,其用心是隨處可見的。
畫如其人,是之謂也。黃妍在前言中坦言自己的追求:“尋覓一種既平凡真切又不失詩意情懷,既精巧靈動又醇厚質樸的藝術形式,準確表達我對時代變遷的敏感和對人生軌跡的注重,使作品得以傳遞審美理想和藝術追求”;營造一種“既現實又理想的情境,以斑斕絢爛的色彩營造出純凈和美的安寧狀態,與現代人追尋的速度和效率形成鮮明的反差,這種靜謐正是我心之所向。”這既是其藝術追求的理想,事實上,也是其生活態度與個體精神的真實寫照。其師廈門大學美術學院畢士明老師感慨 “她進步得太快了”,贊嘆“黃妍是一個很善于獨立思考的人,這一點太重要了”,并斷言“一個有追求的人,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一個不斷努力前行的人,一定有著光明的未來”。誠可信也。拭目之,期待之。
書中橫臥著創作者的靈魂?
文 /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林英
——讀《心靈家園的抒情詩:黃妍連環畫集》有感
先悅讀,再成長。
悅讀帶來力量。
本欄目邀請趙小華老師開啟“悅讀者說”專欄,為我們打開一個嶄新的“悅讀”世界。
閱讀,是快捷了解世界的不二法門;閱讀,是體驗豐富人生的必由之路。能夠享受閱讀的快樂,能夠從閱讀中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成長,是為悅讀。
對兒童來說,一切閱讀皆心悅而起,一切閱讀皆為悅讀。孩子天生攜帶著七色花瓣來到人間,其神奇魔力還有待我們的發現和運用……
閱讀敏感期的到來
對于閱讀的重要性,大家已經談論得太多。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猶太人為了培養孩子喜愛閱讀,在給孩子的第一本書上涂蜂蜜,讓孩子從小就認為讀書是一件甜蜜的事。也有多篇文章舉出詳盡的數據,分析國人的年閱讀量與西方國家相比差距何在;或觀察并思考,為何在地鐵、火車或飛機上,中國人大都喜歡埋頭刷手機,而老外卻在讀書。
成年人閱讀習慣的建立和養成,跟其在孩童時、處于閱讀敏感期的行為方式不無關系。
遺憾的是,由于習慣性的認知,我們往往將促進孩子的閱讀這件事做反了。
在孩子還不識字,或識字量不夠、無法自主閱讀時,父母常常熱心于教他認字,甚至教他查字典,通過查字典來學會認字,也手把手地讓他指讀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并以此為樂或為榮。在孩子進入閱讀敏感期后,大人似乎如釋重負般認為閱讀任務已經完成,“只要他在讀,就是好事兒”,而不去推究孩子在讀的是什么,應該讀什么。
孩子都會長大,都會上學。按照學校的教學進度,都會識字。等識字量到了一定的閾值,都會有一個對文字構成的東西特別感興趣的時期,表現為非常喜歡閱讀。這就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
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學齡前的兒童,有一個特別喜歡看圖的時期,會在小腦袋里琢磨圖中的各種意思,這個階段大概延續到二年級。從上學開始識字后,經過三四年的大量識字積累,大部分孩子都會進入對漢字感興趣、能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從而來到他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這是每個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而形成的最佳閱讀時期,不少專家稱之為閱讀敏感期,并認為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在圖書館、書店,我們經常能看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席地而坐,如饑似渴地閱讀。在家里,也會發現有那么一段時間,孩子總是廢寢忘食地看書。更為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給什么書就看什么書。不僅是之前用耳朵“閱讀”(聆聽)的書目他們會很愉快地接受, 即便沒有聽過,是全然陌生的主題,也能通過親子共讀一小段、家長講講里面的情節等方法迅速推動他去閱讀,全然不似初、高中孩子那樣,對某些書目呈現出完全的抵制。
閱讀敏感期能讀多少書
這張照片,是進入閱讀敏感期的孩子在暑假結束時,對自己所閱讀書目的一個總結。
這些一堆堆的書,是諸如《葉永烈全集》《可怕的科學》《少年百科叢書》《少年科學畫報》《幼童文庫》《哈利波特》《十萬個為什么》等大套系的書籍,各國民間故事、DK的系列出版物以及一大波初高中全科課本……
借助于閱讀敏感期白蟻一般的“吃書”勁頭,已經有孩子成為了閱讀的“億萬富翁”,達到了上億(字)的閱讀量。這是個驚人的量值;并且其閱讀的對象——書籍——根本就不止是想象中的“兒童讀物”。而是這樣一些書籍:(見圖)
對這些書目的海量閱讀,將為孩子后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閱讀敏感期的讀物安排
閱讀敏感期的高效快速閱讀,并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孩子總會走過這個階段,因此,如何妥當安排這一時期的閱讀讀物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還記得孩子小的時候,同樣年齡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們是趨同的:每個孩子都能做,沒有例外。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開始分化,各自向不同的方向走。在閱讀這件事上,分化尤其明顯。
等孩子到了高中,只有沿著特定方向走的孩子,才會喜歡讀《萬物簡史》《詩意的原子》,才會喜歡讀《史記》《論語》,才會喜歡讀《荷馬史詩》《莎士比亞》……
這種閱讀的分途,在高中才以最明顯不過的方式展現出來。但它的發生期,極有可能是在小學中高年級,跟孩子在閱讀敏感期所讀過的那些書目息息相關。
因此,閱讀敏感期需要提供哪些書,是父母應該關注的重點。比如說,對于流行書,如非必須,則不滿足。如果孩子正在上學,同學間流行斗羅大陸,則根據一次給夠原則,讓孩子一次看個夠。如果只是“孩子想看”,則不必滿足。以這個原則為準繩,就可以決定哪些書要足量滿足,哪些不必提供。
閱讀敏感期的時效性讓我們意識到,即便是孩子再怎么喜歡讀,讀得再快,整個閱讀敏感期也不過就是讀完了幾百本書而已。等孩子過了閱讀敏感期,爸爸媽媽回過頭來統計,書架上孩子這一兩年讀過的書,有兩三百本擺在那里,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兩三百本的定量里,給孩子讀哪些書?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答案,直接關系到閱讀敏感期的利用。
現代社會,從家長到出版社,都無比重視閱讀。老牌的兒童出版社如中國少兒社、浙江社等,傾力打造適合孩子的好書;讀庫、果殼、未讀等品牌,也推出了很多兒童版精品圖書。每本書都好,但是從整體來看,還是缺少戰略性的延伸。猶如每步走得都對,最后卻走迷路了。每一本書都“只是一本書”,沒有后續,沒有縱深,沒有方向......到處都是斷頭,哪個和哪個都不能相互依偎,向更高的境界前進。
由此,兩三百本里的每一本是不是各個領域最重要的奠基之作,兩三百本中每一本之間如何構成一個有后續、能延展的有機體系,從多方面提供一個人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是閱讀敏感期里給孩子提供讀物要著重考慮的因素。
閱讀敏感期:
不容錯過的黃金時間
文 / 機關? 趙小華
文 / 學 /?手?/?工?/?坊
寫一個故事,抒一段真情,讓夢想照亮現實。
“文學手工坊”是為文學愛好者搭建的一個以務虛來實現務實的創作空間,大家在這個虛構和非虛構交織的文學世界里,成為一名散文家、詩人和小說家。
“
”
文 / 機關? 鐘偉紅
心心念念的味道
2022年末那一場與新冠病毒的對抗,令我元氣大傷。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嗅覺遲鈍,味覺也如水牛吃荸薺——食而不知其味。而蔡瀾先生每晚在音頻節目中“吃好喝好,把日子過好,才是功德圓滿”的瀟灑撓得我心癢。腦海中打開食譜,剛剛病愈不敢貿然點那些肥甘厚味的客家釀豆腐、鹽焗雞和炒雞酒,于是,熱騰騰、翻滾著芹菜花的頭殼肉湯和蒜香味濃郁的腌面成了主角,我夢里夢外嘴饞了好幾日后,毅然決定連夜趕赴老家五華,圓心中這個心心念念的味道。
高速路上情緒起起落落,客家小縣城的疫情過峰了嗎?店主一家是否康健?年關了還開檔嗎?還能在店里自由自在大快朵頤嗎?吃外賣會不會影響老母親的安全?“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不禁想起多情游子宋之問的詩,忍不住啞然失笑。
到家了。天剛蒙蒙亮,我迫不及待又忐忑不安地穿進小巷,拐彎,遠遠望見讓我魂牽夢縈的那間腌面店,雖然,專做街坊生意的小店連名字都沒有。店門前停了一部小車,不禁欣喜,有車便有客,店開著呢!于是加快了腳步,遠遠就聞到一股芹菜肉香氣,越來越近,看見老板讀小學的兒子正在收拾碗筷,還是一副蔫眉耷眼沒睡醒的樣子;掌勺人還是老板娘,氤氳中笑意盈盈;一旁正在剔肥肉的老板手腳麻利,一邊干活一邊招呼客人。“一碗面一碗湯”,我跟老板打了聲招呼就坐下來,老板娘應了一聲“還是放芹菜吧!”我幾乎跳起來,從頭到腳捂得嚴嚴實實,該不是認錯人了吧?“怎么會呢?你一開聲我就聽出來了。什么時候回來的?路上塞車嗎?我弟從中山回家塞了足足五個鐘……”聽著老板娘連珠炮似的叨叨、聞著芹菜肉香、看著老板肆意翻飛的鐵勺子,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味道,瞬間卸下重重包袱,我連連咽了好幾下口水。
很快到我了,那個蔫眉耷眼的少年往我面前放下湯和面,我已顧不得調侃他。看著肉和芹菜花似乎還在湯里跳舞的頭殼肉湯和拌了蔥蒜香油醬油锃亮锃亮的撈面,我竟有些感動。每嗦一口熱湯吸溜一道香面,似乎都在輕輕撫慰近一個月來與病毒抗衡過的遍體鱗傷,牽腸掛肚的美味瞬間妥帖了客家妹子的全身上下。
美食一掃而光,我已經滿血復活,忍不住開始逗樂起少年:“放假了,爸媽不帶你出去玩啊?這么能干,今年讓爸媽封個大紅包給你!”老板娘哈哈大笑,中氣十足:“暑假去,帶他去廣州的動物園!”“哦,阿姨家離動物園很近,來了就去找阿姨哈!”小小少年本就是慢熱人,一來一去便開始活躍起來,一邊和我聊著,手里的活也有條不紊,其間,趕著上班的小伙兒落下手機,他急忙追出去,回來時滿頭冒熱氣;出去送餐的老板順便捎回一大袋米粉,才到門口就掐掉了只抽了一小截的煙……
大哥說我心心念念是因為“少吃多滋味”,其實也不盡然。天河北附近好幾家客家腌面店,就連學校西區飯堂都開了腌面檔,記得當時很興奮,還拍了照片發家族群,以為從此可以大飽口福。但是,硬柴的瘦肉始終代替不了新鮮爽脆的頭殼肉、科技感的狠活也代替不了老板夫婦凌晨即起精心熬制幾個小時的高湯、城市店里清潔劑抹過依舊濕漉漉油膩膩的桌面始終代替不了少年幾遍濕布干布輪番上陣的認真……還有,那細心為客人剔掉肥肉的老板、記住客人湯里放芹菜還是蔥花的老板娘、小小年紀替父母分擔的少年、搶著買單的鄰里同事、對母親噓寒問暖的花姐、睡眼惺忪趕著上班的年輕人、陳年往事如數家珍的幼兒園退休李老師、晨運回來笑聲爽朗的老夫婦……
這番情形,就像吃魚專家倪匡先生,說起最喜歡的黃腳立,也只記得某海港餐廳蒸魚一流的好朋友肥妹吧。
我心心念念的一碗面一碗湯,又不僅僅是一碗面一碗湯。
與一棵木棉的邂逅
文 / 生物光子學研究院? ?趙燕平
這是一個普通的春天的早上,一大早等在候車室的旅客或坐或站,拿著大大小小的行囊,等待著開往深圳的廣深城際動車入站通知。這也是我今年的第一次外出,因為疫情,過去的多半年里,大家更多的是非必要不出門,盡量減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經歷了各種為了保持核酸檢測陰性的防疫措施、自我的主動隔離和不能確定的各種變化。
火車上坐滿了去深圳的旅客,雖然不再需要檢查核酸報告,但大多數人依舊帶著口罩,而車廂里依稀有著消毒水的特有味道。在這個新的一年的春天,每個人似乎都在這趟早上八點半的飛馳的動車上得到了更多的自由表達的機會。座位前面的一位女性似乎是要去參加一個工作的面試,正在電話里和她的朋友討論著面試如何準備;坐在對面的一位年輕人似乎接到了一個臨時任務的通知,他在電話里流露出比較為難的語氣;而不遠處的中年男士正在大聲地在電話中詢問對方香港某俄羅斯的制油廠的石油報價,似乎提醒著大家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疫情之外,還有著已經長達一年的殘酷戰爭正在進行……
在這趟飛馳的動車窗外,路上的景物飛一般向后逝去,映襯著灰藍色天空的水道、開始掛果的香蕉林和綠意正濃的菜田、竹林以及被竹林遮掩著的農舍、在遠處有著青黛色的丘陵與小山,當然路上更多的是林立的高樓、在建的橋梁與道路以及公路上的川流不息的車輛……窗外一棵巨大的木棉樹突然闖入視野,這棵樹干高大挺拔,有著眾多蒼勁有力的枝椏枝條,在這些枝條上開滿了紅色木棉花。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這棵木棉樹姿巍峨,高大挺直,仿佛像一個古老的巨人站在綠色的田野上,它張開著一只只遒勁的手臂,捧著一團團正在燃燒的金紅色火焰,朝向天空,似乎正迎接著這個廣袤世界中新的一天。
嶺南但凡堤坊、橋頭、水閘和碼頭之處,必能見木棉,許多古老的木棉樹也是舊日嶺南民間用于方向確定的標志。在廣深的這條城際路上,無論繁華的城市還是古老的村落,這些古老的木棉或單枝矗立,或簇簇成林,一樹樹的殷紅照耀、形成了蔚然壯觀風景,吸引我的目光。
木棉花開的時候便是嶺南春天真正的到來,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日子日照時間和強度的增加、溫度升高和濕度增大。嶺南久居,人更多顯現出濕熱、氣虛、陰虛及痰濕等體質。每當木棉花開的時候,除了眾多的賞花人,樹下更多的是眾多拾花的老人和孩童,這些花曬干后被妥善收藏,便成為了家里祛濕煲湯的好食材,喝下一碗木棉花赤小豆豬腱湯或者能夠應對未來南方特有的梅雨時節的潮濕悶熱的不適。
花是本草的精華,以花入藥既甘淡輕清、又方便廉效,是以《本草綱目拾遺》為代表的嶺南醫學的獨特用藥方式。與茉莉花、玫瑰花等芳香解郁,菊花清肝明目等諸花不同,火紅色的木棉花以甘、淡、涼的較為平和的性味,具有著祛濕、清熱、止痢、解毒止血的效果,為嶺南醫家祛濕常用藥物,如著名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即根據患者濕熱較重,出現乏力、大便黏滯不爽的臨證表現配合使用木棉花以祛濕清熱化濁。嶺南民間以木棉花、菊花、雞蛋花、金銀花、葛根五種藥材配伍而成的五花茶更是清肝火、褪心火的涼茶,對于現代人因壓力導致體內心肝郁火所導致的失眠多夢、心煩意亂以及渾身發熱、咽干咽痛、大便干燥等所謂”熱氣“癥狀既是良藥又是佳飲。
南方草木繁盛,可用藥者眾多,嶺南醫家在運用本地山草藥防治疾病的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出現一批專門的山草藥學醫家和著述。胡真是民國時期嶺南代表醫藥學家,在其所著《山草藥指南》一書中明確指出了山草藥的優勢在于 “故地無分腴瘠,隨處皆有藥物產生,人無分文野,隨處皆能辨認藥物,采之不盡,用之不竭,濟世壽民,良有以也。此等藥物,世人謂之山草藥。是以深居窮鄉僻壤之人,凡偶染風寒暑濕燥熱諸傷等癥,多蹀躡山野間,自行選藥,采擷盈筐,分別敷服,無不藥到春回,霍然全愈,其功效之大,往往一味或兩味,患騐如神,令人不可思議者!”在另一方面,胡真亦將山草藥與當時的現代藥品進行了比較,發出了“現代藥物之昂貴,尤其是舶來品,一藥破中人之塵!貧寒之家,不拳抱病,多數無力購用,雖有良醫,未有不束手待斃者,誠堪浩嘆!”的喟嘆。
嶺南草藥多性味苦寒,功效大多具有清熱、利濕或祛濕等作用,比較適合嶺南自古以來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及生活習慣而導致的疾病。然而今年立春以來已經長達一個月沒有下雨了,而木棉也沒有像往年一樣先落葉再開花,更多的是黃葉與紅花并存的狀態,提示著或許未來還有著天氣若秋若夏的寒熱,也就代表著日照與濕度的變化,以及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的變化。而經過了去冬的疫情中招與用藥的不同方式,更多的人出現了氣虛、痰濕、血瘀與火郁的復雜體質變化。從長計議,標本兼顧的自我積極的調理目標則需要更多的從容和緩的天然藥食使用。
木棉也是少有的在臺風過后還能屹立不倒的樹種,它的筆直的姿勢與高大的樹形有著一種無畏風雨、勇敢不屈的英雄精神的象征意義。作為嶺南地區植物的代表,無論是觀賞還是作為藥物的使用,都與南粵文化息息相通。在珠三角地區越來越多的地方種植了廣州櫻、宮粉紫荊、美麗異木棉以及黃風鈴這樣更加色彩柔和豐富、樹形優美的年輕樹木,這些年輕的開花的樹像一片片明亮的粉色、紫色、黃色的薄紗輕柔地覆蓋在城市與街道上空,而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老木棉樹則逐漸在繁華的街道兩旁中消失,或安于一角、或退于山林、或隱于鄉野。然而每到春天的時候,這些開著紅色花的古老的木棉樹因他們的如火般燃燒的花朵、獨立而從容的姿勢、銅枝鐵干的蒼勁風骨依舊再次吸引住我們的目光,讓我們靜靜仰望、心生敬意與向往。
在旅途中,我與那棵在荒野中如巨人般矗立的木棉樹只是擦肩而過,但只是這么一次短暫旅途上的一瞥,卻也或成為一次個體與這個廣袤的自然界、甚至宇宙中一棵植物的意外邂逅。它就那么安靜地站在那里,然而對于在趕著去下一個地方做下一件已經安排好的計劃的我而言,遂有了片刻的所思、所想、也帶來了一些特別的驚喜。而這趟旅行,因為看到了這樣一棵樹,或許已經得到了一個小小的源于自然的意外禮物。
那些花事
文 / 圖書館? ?詹喜瑜
六年前,養花于我是一片空白,但是抑制不住一顆對花卉喜愛的心,常常見到美麗的花兒就會兩眼放光,這應該是每位女性的通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往往調侃為花癡。《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描繪了我心中那份美好,這不正是我心中的浪漫仙境嘛。往往在無意中瞥見別人家種出美麗的花兒就心馳神往,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不如我也試試能不能養出好看的花卉,正好兒子上了初中,我也偶爾有點自己的時間。于是乎,我在某寶上挑了些花盆和種植土,入手了好幾棵呆萌又肉嘟嘟的多肉,多肉愛曬,我的陽臺正好是西曬,我想我用心呵護,應該不難。我擺開陣勢,沿著橢圓形的陽臺洋洋灑灑地擺了一圈,家里人笑我沒事找事,嘿嘿!我才不管呢,樂在其中。
每天下班回到家,看著胖嘟嘟肉乎乎的多肉,哇!感覺好治愈,心都化了,一天可以跑好多次陽臺,看著它們一點點長大,那種愉悅真的誰種誰知道,以前聽說有植物療愈法,這時我徹底相信了,看著肉肉的長大,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點點長大那種成就感一樣,真好啊!
于是我一發不可收拾地從多肉起步,再到花卉,只要是難度不高,對環境不是那么挑剔的品種,我都躍躍欲試,看到嬌嫩的花兒,心就被俘虜啦!特別是從小苗帶到大苗,再到冒出花苞,開出花朵,那種成就感真的不能用語言來描述,那個時刻,我覺得我擁有了一個美好的小花園。現在我家的品種有朱頂紅、長壽花、龜背竹、瑞香、風雨蘭、菊花、蘭花、石斛花、大巖桐、沙漠玫瑰等等。
其實,種植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是酷熱的夏天,對多肉和一些草花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稍有不慎,分分鐘就掛了,還有各種飛蟲和細菌的入侵,什么小黑飛、白粉虱、介殼蟲、蚜蟲、紅蜘蛛、白粉病菌、黑斑病菌等等,看著花兒一天天地枯萎,心情會變得異常沮喪。這樣,一年四季的空余時間就花在買苗買土、跑花市,除蟲、翻盆、施肥,忙得不亦樂乎,日子也在這些花事中飛越,可是過程卻是充實中帶著美好,忙碌中收獲了滿足。悄悄告訴你,種植的樂趣無窮!只要用心對待,每個人都可以種出屬于自己的美麗花園,不信你試試。
玉蘭路上見芳華,紫荊巷里寫流年。
本欄目“紫荊巷詩社”,邀約華師熱愛寫詩的女教職工,一起描繪最美的生活,抒發最真的感情,表達內心最善的愿望。
讓生活如詩,讓詩入生活。
春天的呼喚
文 /?機關? 白敬齊
風輕輕地吹
春悄悄地來
百花盛開著美麗
校園里的熱鬧
是誰在歌唱
是誰奏響了綠色旋律
呵!是春天的呼喚
我們跨過了橫溝
用堅定的腳步
迎來了燦爛
粉紅是對未來的憧憬
白色是純潔的心靈
讓我們一起聽春天的呼喚
在這個多彩的季節
春天第一次沿湖邊慢跑
文 /?國際商學院? ?朱德芬
特別冷的冬天,我在想
會帶來怎樣的春天呢
——然后我聽到
湖那邊某個角落
傳來的一陣蛙鳴
我幾乎可以肯定
這是它們的第一次鳴叫,奇怪
第一只青蛙是從哪里來的
我知道夜風逐漸溫柔,吹醒了
清晨的陽臺上一樹桂花的清香
人行道上的落葉比去年更多,
顏色也更紅,
它們在空中旋轉著飛舞著
有時候我分不清
它們究竟是花是葉還是蝴蝶
——這是環衛工人最忙碌的時節
然而她們快樂的身影
在繽紛的葉子間
飄逸得如同畫中人物
——路邊,一位保潔阿姨拿出手機
脫下口罩,對鏡頭露出有點羞赧
但甜美的微笑……
——可那只青蛙,它到底是從哪里
怎樣來到這個湖里的呢
科學書上也許說得很清楚
百度也能找到詳盡的答案
盡管如此,我仍然覺得
這件事情太不可思議
我執著地懷疑魔法
可以被簡化成一條邏輯
——又比如湖水,為什么更澄凈
還有今天早晨
窗外的那只墨綠色的鳥呢
怎么唱得特別熱烈
——他就站在樓頂的護欄上
他旁邊那只,則回應得
比任何一個春天都要清亮
觀影《天氣之子》
文 /?國際商學院? ?盧絮
雨滴爬上了窗臺,鉆進了被窩
流進了少女的眼睛
雨滴覆蓋了大樓,占據了全世界
憂郁精靈們,偏愛孤獨的少年
快要忘記太陽的模樣了
快要忘記媽媽的味道了
白云深處,有青草的家嗎?
鳥居之上,住著陽光的孩子嗎?
那個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孩子啊
把自己獻給了天空,透明如水晶
我拿什么和神明交換?
一枚羞澀的戒指,一段蹣跚的青春
最終還能找到彼此吧?
祈禱的手指間,陽光在生長
——是陽光的孩子啊
憶 ? 愛
文 /?文學院? ?張靜
1
時間
被鐫刻的聲音和表情
無法承受的那些遺產之重
再也看不到最后一幕
一切已不存在
愿安息
回憶
不時閃現種種瞬間
畫面補足一生激情之血
生命與太陽一同升起
一切都將存在
感恩遇見
2
大自然的初戀是嫩綠
最難持久的色澤
最初的葉子也是花朵
轉瞬之間變為金黃
飄落后新綠才紛紛生長
伊甸園里似乎沒有悲傷
快樂與智慧共存
人間沒有女神
肋骨斷碎了
男人的內臟怎能不受傷
愛恨糾葛落幕
嫩綠的東西一起埋葬
3
行走在人間
尋找生活的意義
在喧囂與孤獨的縫隙之間喘息
鳥鳴聲此起彼伏
召喚歸巢棲息
我走進黑夜
無眠的輕騎兵在馳聘
塵土飛揚
湮滅所有的沉默
我回到過去
一無所懼的自由漫步
世界是個啞巴
我獨自一人游戲
無目的地繼續走向目的地
走向另一個未知世界
那里會不會有一種音響
不再暗啞孤寂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雙眼看華師,一支筆寫物語。
本欄目邀請謝子娟老師開啟“紫荊物語”專欄,為我們描寫華師里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植物世界里的別樣的華師。這是一個傾聽萬物說話的世界,這也是一個傾聽我們自己內心的美麗新世界。
黃花風鈴木:滿城盡帶黃金甲,春滿枝頭已十分
文 / 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 ? 謝子娟
春華、夏實、秋綠、冬枯,黃花風鈴木因獨具特色的季相景觀而晉升我國南方觀賞植物的頂流,尤其是其不葉而花、繁花滿樹的特性引得踏青賞花人紛至沓來,熱鬧非凡。
黃花風鈴木,光聽名字就風雅至極:風鈴者,傳情達意之物,其形狀小巧唯美,其聲音悅耳動聽,其蘊意古樸雅致;黃花者,如《釋名釋采帛》曰:“黃,晃也,猶晃晃,像日光色也。”其色強烈而醒目,充滿希望和活力,自帶貴氣。作為紫葳科落葉喬木,黃花風鈴木高可達5米,但其在木苗期生長迅速,所以顯得莖干線條纖細,每當春雨綿密之際,其樹干因紋路處積水豐沛而長滿墨綠色苔蘚,在細雨迷蒙中遠眺,一排排風鈴木黃花滿枝,墨綠帶黑的枝干纖瘦,恰如吳冠中筆下的寫意小品,筆墨之間蘊涵著老莊的虛淡,顯得恬靜和閑適。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一個“瘦”字,寫盡了肥膩成災的相思之苦,恬淡典雅的黃色雛菊成為深刻而又幽微的情緒代言鐫刻在文學史上。此“黃花”與熱情奔放的風鈴木之黃花相比,簡直是才情滿腹又添清瘦孱弱的李清照遇到了古靈精怪而又豐滿健碩的異域女子,兩者之美迥然不同。黃花風鈴木其花形似漏斗,高飽和度的明黃花色,加上單薄花瓣的邊緣皺曲,讓人感覺該花恰如黃綢緞掐制而成,極具不真實感。作為圓錐花序植物,黃花風鈴木的枝頭,一朵朵漏斗狀小花匯聚交疊,整合起來就是簇擁錯落的花束擠擠挨挨地占據著春日的熱鬧枝頭,一束束一枝枝一樹樹,毫無保留地彰顯著春的肆意與絢爛。黃花風鈴木在引入中國時間不長并迅速走紅,跟它貴族血統的花色和不顧一切花開滿樹的花勢是分不開的,明亮、熱烈、狂野甚至是凌然不可侵犯,黃袍加身、群臣簇擁,一副睥睨群芳、包攬春色,一言不合,仗劍三尺的霸氣。
一株樹一片林整座山,當所有的黃花風鈴木不葉而花、繁華滿樹,它們就以毫無保留的熱情和調動全部儲備去拼卻的任性,共同呈現“一枝獨秀不是春”的震撼。這就是為什么黃花風鈴木自九十年代從原產地巴拉圭引進中國后迅速在中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該植物不耐低溫)廣泛種植并每年引爆春季觀花熱潮的原因。
當我們稍加留意不難發現,大多數黃花風鈴木樹形都樹冠開闊、尾枝低垂、株型呈橢圓狀的姿態,遠看渾然就是西式插花當中講究幾何造型和黃色明艷、氛圍感十足的風格,果然是國外引種的植物,氣質上完全不同于東方插花的那種對空靈的講究和對韻味的追求。當然,這些都得益于園藝師們的匠心獨運,黃花風鈴木需在生長期間定期進行修剪整形,平時既要剪去低矮的分生側枝,待冬季落葉后又需剪去病枝、枯死枝等,讓其朝著珠圓玉潤的方向自然舒展,可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主的神奇偉力在人類的巧手融合之下將會得到更好的體現。
黃花風鈴木的果實也一樣包含著浪漫色彩。待到暮春初夏,紅日微熏,黃花風鈴木的鼓鼓囊囊的黃色果莢崩裂,里面一團白棉絮狀物質裸露出來。認真細看才發現,白棉絮竟然是由千百個像壓縮餅干般并肩站立的種子組成,褐色種子單薄細小,但是其自帶白色羽裳,待微風徐來,種子大軍便打著旋兒飛離枝頭,尋找最佳的水土環境破土萌芽。
我校廣州校區石牌校園內有幾株黃花風鈴木,雖然植株不多且種植時間不長,但每年花事最盛時,引得師生頻頻駐足欣賞。廣州四季如春,每年的迎春花市熱鬧非凡,陳毅元帥《廣州花市》“旖旎春如錦,看花人更紅”,董必武“四時花似錦,萬眾面皆春”,郭沫若“游人手把花成束,迎得春風上面龐”等稱譽詩句佐證著廣州春色之美,印證廣州人福氣。但是,在信息資訊發達,人人被kpi鞭打著快步向前的高壓力社會,賞花竟成為奢侈,讓自己內心愉悅竟成為稀缺的一種能力。此刻,我想跟你說:它身披鎧甲,黃袍加身,它使滿城盡帶黃金甲,它用自己的熱情浪漫在告訴你:不錯失了此刻的人間四月!
藝 / 術?/?小?/?劇 /?院
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至善至美。
“藝術小劇院”旨在提供一個展示藝術真知的舞臺,展現的是教職工們在藝術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藝術之美在此大放異彩。
“
”
春節檔《滿江紅》走紅了。
先是大紅,票房飆升,好評如潮,“家國情懷”的贊譽不絕于耳。緊接著是黑紅,從民間的“資本家操縱票房”的傳說以及義憤與抵制,到專家學者的“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諸多考證,還有一眾公號對老謀子“陳舊”的展示方式與一以貫之的“物化女性”的“腐臭”價值觀的批評,等等。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我喜歡它。我從看到它的第一天就由衷地喜愛它,深深地被它激動。我不在乎歷史事實。我也不覺得“家國情懷”是影片宣揚的主題。毋寧說,如果它成為主題,那只是因為偶然,偶然地,劇中這一時期的小老百姓們認定了它。
是的,我看到的,以及我被打動的,是小人物的信仰,以及對自己信仰的維護。換一個耳熟能詳的詞,就是:民心。
本來,在《滿江紅》的場景里,“民心”是一個笑話。——這恰恰是老謀子的犀利與老辣之處。他完全不被哄騙,不去作表面文章,大膽地,勾勒出這樣的語境。一座老宅,一所大獄,厚重的青石墻,黑黝黝的木頭門窗。從頭到尾,一切故事都在這里面發生。這里,完全沒有小民說話的位置,自始至終,他們都是“棋子”。影片一開頭,就是抽簽,幾根簽子的長短,兒戲般的,就決定了一條性命的死活。沒有《竇娥冤》的呼天搶地的冤枉,也沒有《審判》的觸目驚心的荒謬,只有理直氣壯的輕描淡寫。談笑間,隨意地便斷了一干人的生死。抓就抓了,關就關了,愛打就打,愛殺就殺。這個封閉的空間,這個陰森森的牢獄,權力的壓倒性統治毫無忌憚地四處傾瀉。小民們賴以構建自己的安全世界的那些觀念那些信念被棄若敝履。人命珍貴?隨意殺戮。親情可貴?這里專職生產各種背叛。貞潔、尊嚴?正好拿來逼你就范……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堅持,在這里都不過是劊子手們刑訊的工具。他們面帶心領神會的微笑,以一種高姿態,談都不談,伸一根指頭,將小民世界的常識共識輕輕推到一邊。屏幕上充斥著各種直接和間接的血淋淋的暴力。有人評價張藝謀有種暴力美學嗜好,的確,但是,在這里,他迷信的權力及其暴力美學,的確很真切地展示了權力的暴力本質。
然后,那個非歷史非真實非邏輯的故事發生了。在一眾小人物的托舉下,《滿江紅》越獄逸出。為什么是《滿江紅》?因為它的“家國情懷”,因為它對“靖康恥”“臣子恨”的念念不忘、對“踏破賀蘭山缺”的執著向往?不,是因為它折射的小民們被播弄被售賣的命運。他們的生死,他們的勞作,他們的故鄉土地,不過是人家權力博弈桌上的砝碼。對岳飛的景仰?也許吧。因為這是“秋毫無犯”的岳家軍的岳飛,是表現出對小民的尊重的岳飛。也許,更重要的是,這是被十二道金牌催回的岳飛,這是被“莫須有”殺死的岳飛,這是同樣被權力玩弄于指掌之間的岳飛。甚至,“岳飛”也許不過是個符號,一桿旗幟,一桿小民自己為自己樹立的旗幟。小民挺岳飛,也許并不是因為岳飛是這樣的一個岳飛,而是因為,小民們需要一個岳飛來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滿江紅》在宋后200年里一直默默無聞,而到了明代異軍突起,一直耀眼到如今。甚至有資深知名歷史學家,矢口咬定,它就是岳飛的作品。所以,小民們的前赴后繼的犧牲,并不是被一個虛幻的英雄或英雄主義蠱惑。而是真切地,實實在在地,為自己被侮辱被損害的宿命的一點掙扎。
于是,坐在黑暗影院里的小民我,看到那首被禁錮被扼殺被消滅的《滿江紅》沖破這個牢籠,沖破重重大軍,往原野上奔涌而去,也忍不住心情激蕩,忍不住要呼嘯那句古來傳誦的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當然,有智者、有理智告訴我說,小民容易把空虛的符號當成真理來信奉,而成為烏合之眾,成為暴民,同樣是權力手里一柄銳利的刀。然而,這就是被禁錮在黑屋子里的小民的必然常態吧。老唐說了,水可以載舟可以覆舟。
而老魯說,我們在鐵屋子上劃點縫縫吧。流著眼淚,流著鮮血,拿起筆,拿起刀。
而我和老謀子,我們一起看個電影,而已。
我喜歡《滿江紅》什么?
文 / 文學院? ?陳立群
“不在顯赫之處強求,而于隱蔽處鍥而不舍,這就是神圣。”(《荷爾德林文集》商務印書館,2000,第6頁)迷戀過荷爾德林的詩,還寫了論文發表,其實那時不懂他。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他,隨手一翻,就是這句。再隨意翻,讀到“當蘇醒了的神性情感重新給人帶來神性,為他的心胸帶來美麗的青春,何時——我不能宣告它,我對它毫無預感,但是它一定會來,一定。”仿佛神諭,在1975年的某一天,當我在院子里的梧桐樹(姑姥姥說她將來要用那棵樹做個大漆棺材)下看《紅樓夢》,其時還有很多字不認識,享受著大人看“別人家的孩子”的贊許目光時;在1986年的某一天,我在河南大學音樂系學習西班牙古典吉他,老師說“你別那么緊張,要放松,看你,鼻尖都出汗了”時;在2000年的某一天,當我在山東大學的宿舍里啃著荷爾德林、海德格爾、伽達默爾、格式塔心理學時;當2004年的某一天,我走在莎士比亞故居吱呀作響的狹窄木樓梯時;在2007年的某一刻,當我在波士頓哈佛大學藝術館東方館戀戀觀畫時;在2014年的某一天,當我在加拿大那個叫高貴林的小城整夜畫畫調色時;在2018年的某一天,當我在莫奈的睡蓮前看畫幾個小時幾乎餓暈時;在2019年的某一天,當我在印度洋的那個叫留尼汪的小島上,半夜坐在海邊,凝視照在海浪上的月光時,都為今天埋下了伏筆。就在今天,我感到荷爾德林所說的“神性情感”開始蘇醒,從此一扇門打開,通向無法預知又欲罷不能的未來,我懷著喜悅看著自己,就像看另一個人一樣,或喜或悲,似乎都與真我無關了。無論如何,我所經歷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斫琴了,又不是一味的傻高興,而是有起伏有落寞,一如濃縮版的人生,細細體會,又有很多細節慢慢呈現,慢慢“去蔽”,這似乎是實踐版的胡塞爾現象學顯現,直接觀照木料對我們的一層層展現,而不用去猜現象背后的本質,更不用分析其意義--就像我的工作就是分析各類作品各類現象背后的意義,說不上厭倦,但的確已經審美麻木。
“回到事物本身”,我回到了這塊老木料,同時也回到了自己本身。想說,給我一塊木頭,斫到地老天荒吧。說完一低頭,我已經抱著一塊了,正在斫著……
今天是熱鬧又忙碌的一天。一開門,最喜歡早晨的陽光竹影,系好圍裙準備干活,小心取下師傅的蕉葉,觀察學習,索性趁著靜,練了一小會兒琴。說到練琴,上次學完第二課后回家,第二天練習左手按音時,突然想起《紅樓夢》中有提到黛玉撫琴。連忙在書架上拿下人民文學出版社82年版的《紅樓夢》,翻到第86回,寶玉問大九鉤五是個什么字,黛玉解釋說,這不是個字,而是一個音。現在自己也會彈了,很高興。索性就趁勢重讀了第86回、87回,才發現曹雪琴高鄂都是大琴家,極通琴理,黛玉那一番撫琴的話就是標準的撫琴啟蒙課。還有第1237頁寶釵說起家事,提到斫木,也對斫琴甚是了然,她說:“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雖是比肩,那里知道愈比愈好,就象那個好木料愈經斫削,才成大器。”這不就是在說我這塊木料嗎?一塊香杉木,愈斫愈香,木紋愈美。雖然不知道在我手里能不能成器,但確是愈斫愈顯現其內涵了。之前讀紅樓夢到這幾章,因嫌棄80回后風格突變,再加上不懂琴,總是到此處匆匆翻過,到那日才知原來紅樓博大如斯,里面的易學與琴學竟都被我忽略了。索性繼續往下讀,到第88回"感深秋撫琴悲往事“,黛玉竟能隨手做了四疊,與《猗蘭》《思賢》兩操合成新曲,又是講韻,又是變徴之聲,覺得自己文學是白學了,就發了個朋友圈痛斥自己的淺陋,誰知一位搞寫作的同事留言說,何止呢,范仲淹也是大琴家,于是又重讀了范才子的《與唐處事書》才留意到他的“琴不以藝觀”說,還說“斫琴之道大哉!”,一讀便收不住,那日琴也沒練成,惡補文學史去了。
斫琴這件事不知為何勾起我許多往事,潛意識變成了顯意識,這也是斫琴的治愈功能吧?或許可以以此為題寫一篇“論斫琴的治愈作用”,目前是沒空寫。網上忍不住跟師傅分享了這種感想(一般平時我也不大打擾別人),師傅后來留言說“合適的時空、土壤,種子才能生長。”深以為是,也很慶幸老神在在的師傅總能把我紛亂的思緒再拉回來。
只練了一會兒琴,然后工作室隔壁鄰居送來了自家的黃皮,她敲門時,看到門一開,一柱柔光斜斜照進來,照在褐黃的黃皮濃綠的葉子上,以及農家鄰居和師傅的肩背和側臉上,雖是笑語中,但覺光線動人,莫明安靜。不覺想起小時候院子里的鄰居送來吃的,媽媽出去接的樣子。
有琴友帶了吃的和狗子過來,中午照例是師傅喊吃飯好幾次,大家才放下手中的活,坐下來共享歡樂的午飯時光。飯后琴友就先離開了。今天人比較齊,各自忙碌。我仍然繼續精修葉邊,這么大一塊木頭讓我玩,分分鐘都是享受。事實上看后來小伙伴拍的照片,我工作的樣子就是個不管不顧的瘋子。
然后師傅拿著“蕉林聽雨”的制作圖給我解釋了葉梗的做法,我理解大致的意思是葉梗似直而曲,如人的脊柱不能一直到底。那一刻我想起了一位老師在講《入中論》這部經典時,曾提到“極端是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問題。我們說中觀,她不是落在任何一邊。”不在中間也不在兩邊,又是在中間,這個葉柄頗具哲理性,希望我能刻出那么點兒意思。
下午在中大做博后的閨蜜百忙之中過來探我,幾乎同時來的還有一位對每件事都不停贊嘆的琴友。幫閨蜜申請聽遠芳彈了琴,我繼續斫琴,各自斫琴或磨漆,狗兒們已經習慣了工作室,安靜地各玩各的,烏龜小二出來了一下,就被我的熱情嚇回去了。版畫老師說過,無論如何不能把手放在刀子前面,但干起活來誰還管規矩,于是兩度受傷,已經習慣到直接把血抹在木頭上,哈,我的木頭我的血,多方便,也算是滴血認主了吧?
感覺做活越來越不見成效,計劃的葉柄連開始都沒有開始,但可喜的是可以把刻刀正著用反著用,不用身體動來動去,都能得心應手。下班前我堅持把葉梗一刀挖了個痕跡,兩朵整齊的木花卷曲成團,被遠芳收了。收工時照例覺得工作還沒開始,和木頭依依不舍。
這兩周一直在關注漆畫,看了大量視頻,也讀讀書,對要做的漆畫瓢蟲也有了基本的概念。甚至大膽地想,要是這次成功了,下次就把常玉的裸體做在琴面上,一定十分養眼。王世襄《髹飾錄 解說》第12頁有提到發刷的制作方法,我有女兒剪下的辮子,也許可以試試學學。
今日感想有三:
其一,不管做什么,還是要有個想法,即使很難實現,有了確定的想法,事情就變得有趣很多。比如斫琴,有了想法,自己的木頭和別的就有了很大的區別,就好像灌注了生氣在要做的事情上——就像人有了靈魂,這堆肉和那堆肉就有了很大的區別。
其二,斫琴就像斫自己,有的時候很舒服,有的時候很不舒服——就像瑜伽,有些動作牽扯、扭曲、反常,但唯有這樣,才能體會到正常坐立時的輕松和平靜。由第一點往深了說便有了其三,虛妄的人生需要有不虛妄的目標,總要為了什么人,為了什么理想,熙煕攘攘的生活才有了一個讓人不那么厭倦的理由,不然,營營茍茍,最后一定是一無所獲的殘生,到底為什么還要繼續呢?
斫一床想要的琴,不管會不會彈,都是個欲罷不能的好理由。就像法國電影《觸不可及》(Intouchable)中黑人保姆德希斯和白人富翁菲力普的對話:
“人們為何對藝術感興趣?”(Pourquoi les gens s’intéressent à l’art?”
“因為這是人們來過這個世界所留下的唯一的痕跡”(Parce que c’est la seule trace de notre passage sur Terre.)。
斫了琴,髹了漆,就可以很高興地對自己說:來過、活過、斫過。一邊聽著沼澤樂隊的《人約黃昏后》一邊寫這篇日志,當海亮拿著大提琴的弓子大刀闊斧地拉著他的電子古琴的時候,那如泣如訴的聲音如一個有才又慵懶的公子有一打沒一打地在樂隊客串著,聲聲都打在心弦上,百聽不厭,十分治愈。就想也許有一天我“翅膀硬了”,可以也做一張電子古琴,用小提琴的弓子拉拉試試,當然決不敢透露師傅名字,要是有人罵,我一力承擔就好。其實今早和老師討論了一下電子古琴的問題,知道師傅其實是很開放的,也鼓勵各種創新。
左斫右彈一琴中,過去未來俱神圣
文 / 文學院? ?史風華
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看見幸福的每一個瞬間。
“親子幸福書”是一本期待父母共同參與共同書寫的大書,大家在此分享關于愛與自由的感悟,探討依賴和獨立的話題,一起進步和成長。
“
”
親子幸福書
糖寶馬上要上幼兒園大班了,五歲的她擁有了一個虎弟弟。還沒見到弟弟的時候,她為我們對虎寶的牽掛而吃醋流淚;可一見到虎寶,她比我們還更歡喜疼愛,抱著虎寶一頓親。虎寶偶爾大哭大鬧,糖寶就模仿他的哭聲,因為實在模仿得太像了,嚇得虎寶瞪大眼睛,哭聲都停了;繼而虎寶感覺沒有下文,就繼續哭,糖寶繼續學,虎寶又莫名瞠視,不敢吭聲。如此循環反復,把一旁圍觀的大人都逗樂了。
糖爸和糖媽對小糖的教育近乎垂拱,我更是陪玩型的,只有小糖的奶奶偶爾會聊發傳道授業之興味,給糖寶上幾堂數學課。因為我們晚輩幾個大肆宣傳愛的教育和理性引導,當年以對子女嚴厲批評教育出名的老媽也不得不耐起性子用帶著土腔的普通話跟糖寶講解。為了跟上時代,老媽會一邊洗菜做飯,一邊聽視頻講解,做了幾十年數學老師的老媽又成了一個新學生。
糖爸和糖媽希望小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對小糖的興趣愛好也極盡鼓勵之能事,常帶她去參加舞蹈班和繪畫班。有時候去外面吃飯,遇到小朋友的游戲區,小糖一定要停下來玩上好一會才走,糖爸糖媽也都耐心在一邊等候看護。我們大人時時跟糖寶說:沒必要一定爭做第一,做事的時候專心投入就好,最重要的是健康快樂;要有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努力把它做好。糖寶倒很“聽話”,又活潑又快樂,任何不如意的事情到了她這里就像過耳清風,很快就忘了。她一個人玩積木,做手工,畫畫,可以好幾個小時渾然忘我。她健壯可愛,聰明有趣,喜歡一切詼諧搞笑的東西。她畫中的人和動物,個個都像她一樣,總是樂不可支,讓人一見忘憂。
我們期待著糖老大和虎小寶的“糖伯@虎”組合會有更精彩的故事。
圖文 / 文學院? ?郭浩瑜
糖姪畫記(9)
自由背包客
背包在路上,看高山流水,看藍天白云,看陽光總在風雨后;背包在路上,一起自在徒步,一起勇敢攀登,一起廣闊天地自由行走。
“自由背包客”是用腳走出不一樣的人生,更是用心走出美麗新世界。大家在此分享關于美與自由的感悟,一起看見更美的風景和更好的自己。
“
”
西岸,一個山美水美的洞天福地,溪水在山谷中汩汩流淌,清澈透明。穿著涼鞋,我沿著溪水前行,尋找它的源頭。一路上,怪石嶙峋,曲徑回環,蝴蝶翩翩起舞,綠葉深情凝望,盛開的紅花笑顏相迎,螞蟻們排列整齊的隊伍指引方向。清爽的溪水拂過肌膚,山谷中的生靈撫慰著我們的心靈,歡愉的我們來到了溪水的源頭、山谷的終點,一幕壯觀的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匯聚成一潭碧水。
我尋覓一塊潭邊的巖石坐下,脫去鞋子,將雙腿浸入潭水。舉起手臂,欣賞著手腕上的玉鐲與潭水相得益彰的碧綠色澤。手臂輕輕沒入水中,感受涼爽的清波。抬起手臂,出浴的玉鐲更顯通透,翠綠耀眼。我的涼鞋漂浮在水面,隨波蕩漾,女兒及時阻止了我,她不想冒險撿回我的鞋子,并責怪道:“以后有了孩子,如果孩子這么調皮那可如何是好?”我只好把鞋子放在巖石上,靜靜地欣賞著瀑布和潭水的美景。抬頭越過瀑布,望向天空,太陽從厚重的云層中探出頭來,向我們打了個招呼,轉眼又藏身云層后面。或許太陽知道它的光芒太過耀眼,不忍心刺痛我們的雙眼;或許太陽知道它的能量太過炙熱,不忍心烘烤我們的身體。它給了我們一段在大自然中自由沐浴、滌蕩心靈的美好時光。我心頭涌起對太陽的敬意和熱愛,仰望著云層后的太陽,向它致敬。
天空中盤旋著的幾只飛鳥,它們時而散開來向遠方飛去,時而又從遠方翩然而至聚集在我們頭頂的天空盤旋。思緒被帶到了最近在看的書《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中:圣地亞哥(書中的男主人公)就這樣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直到感覺頭頂有什么東西在移動。他朝天上望去,只見兩只鷹正在高空翱翔。男孩開始觀察那兩只鷹,以及它們在空中畫出的軌跡。那些軌跡看上去雜亂無章,但是,對男孩卻有著某種意義,只是他還沒有弄懂其中的含義。他決定一直觀察那兩只鷹,或許能看出什么名堂呢。不久,男孩開始犯困,但他的內心要求他不得入睡:不但不能睡著,而且還要全神貫注。“我正在解讀宇宙的語言,地球上的萬物都有其意義,就連鷹的飛翔也如是。”他自言自語。突然,一只鷹飛速俯沖下來,攻擊另一只鷹。那一刻,一個突如其來的幻覺在男孩眼前一閃而過:一只劍撥弩張的軍隊正在進入綠洲。那幻覺瞬間便消失了,但是場面卻令他震驚。他想忘掉那幻覺,重新回到原來的思緒。他試圖將注意力集中在玫瑰色的沙漠和石頭上。但是,他內心深處平靜不下來。“你要永遠遵循預兆行事。”撒冷王曾說過。他回想剛才的幻覺,預感到這件事很快就會發生。男孩費了很大勁才擺脫惶恐。他站起身,朝椰棗樹方向走去。此時他覺察到萬物的語言:沙漠是安全之地,綠洲則為險境。真主已經向男孩揭示了一種未來,真主想讓男孩做他的工具。給綠洲的頭領們帶去沙漠的預兆。
我出神地望著頭頂天空中盤桓的飛鳥,看它們聚集又散去,想參悟其中的含義,幻想如牧羊少年般出現幻覺,感悟上天的某種啟示……耳鬢邊悠忽地有飛物穿過、飄向前方的瀑布,把我從幻想中帶回到現實,是那只一路上縈繞我們飛舞,一路伴行到此地的黑色藍斑點蝴蝶,只見她輕盈曼妙地在瀑布和碧水間翩翩起舞,絢爛斑駁的身影和上下翻飛的舞姿太美妙了……我又出神了,天上的飛鳥沒有給我啟示,曼妙的蝴蝶如仙人般蒞臨,造物主到底要給我什么啟示呢?
陸陸續續到來的游客打破了這里的清凈和美好,有人下水游起了狗爬式,這個世界不只有純美,還有那么多的不和諧。穿起濕漉漉的鞋子,跟隨先生和女兒的步伐開始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的鞋子濕滑,每走一步都感覺到這雙往常讓我健步如飛的鞋子此時此刻怎么這么的不合腳?下山的步子踉踉蹌蹌,不敢抱怨,怕先生和女兒嘲諷我不聽他們的話造成當下的窘境。
先生一路講著故事,我聽得入神,忘記了濕滑的腳步,忘記了怪石嶙峋的巖石上鑿出的路,當我意識到身體失去重心向左邊傾倒,身體的一部分已經懸空,目光掠到的是下方山崖巨大堅硬的怪石,我已經感知到我跌落到大石頭上皮開肉綻的慘狀,驚恐讓我大喊了起來,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先生一把抓住了我的右臂,把我從懸崖邊上拯救了回來,先生說:“好在你最近瘦了一些,再胖一斤,我就抓不住了,會跟著你一起跌落懸崖。”空曠的山谷只有我們三人,身體的自然反應讓我坐在臺階上大聲的吼起來,吼出快要跌落懸崖那一瞬間積聚在體內的惶恐……
轉危為安,安危一瞬間,這一瞬間對我來說卻意味深長,值得我終生回味。
平靜下來,想想蝴蝶仙子要給我什么啟示呢?她想告訴我,人生要不斷地去旅行,無論是宅在室內通過閱讀讓心靈去旅行,還是背上行囊到戶外去旅行;她想告訴我,在探索和發現的旅途中會有奇幻和美好相伴,令我驚喜、使我成長;她想告訴我,在探索和發現的旅途中有關心和愛相伴,給我扶持、使我溫暖;她想告訴我,在探索和發現的旅途中有希望和追求相伴,造物主會向我展示生命的奇跡、使我領悟宇宙萬物的語言……
文 / 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 ?崔紅麗
安危一瞬間
青海湖在我腦子中的印象就是內陸第一大咸水湖,騎行愛好者環湖騎行和湖片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記得我認識的一位老教授75歲到拉薩去,他說他在75歲時還敢上拉薩的信心來自于前不久的一次青海湖之行,當他到達青海湖能慢跑不喘氣且無高原反應,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可以在高齡去西藏。因為2013年老教授上拉薩而結識溪語,又因為溪語而知道萬哥,后來又因萬哥有緣認識張哥和石榴仔,人與人的緣份就是這么奇妙。而我不會想到,八年后,萬哥會“拾”上“我們”去山南和林芝。我在西藏生活過一段時間,青海總是匆匆而過,于是,這次有一些不那么確定的行程中青海湖一站是必不可少了。
在廣州時,腦子里就想著青海湖怎么玩。出發前有無數種想法,卻不想一切都那么確定,雖然只能停留在想的層面。就像我有一個朋友第一次去俄羅斯玩,做了一本厚厚的路書,后來再去俄羅斯,總是買上機票說走就走,一點攻略都不再做。我想過住在青海湖邊的客棧,早上繞著湖邊走呀走,走好遠的路直到走累了,也許這是一種想像出來的浪漫。真要是走起來,可能又曬又累,很快就投降了,哪怕眼前有絕佳的風景。也想過租車一段一段的走,換兩三個不同的地方住。
我是矛盾的,我既需要有一本紙質的有關當地的歷史文化方面的書和一本游記攻略在手,又要通過馬蜂窩了解最新的攻略,同時,又不想一切太確定,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到達當地,向當地人挖掘更多信息。我曾有過非常好的經驗,常常喜歡逛當地人的菜市場,到受當地人歡迎的餐廳覓食或當地人推薦的無名小店尋寶。2019年的夏天,在京都的客棧與上海過去打工已定居日本的大姐聊天,經她推薦成功避開了游人如織又未必好吃的游客區的美食店,使我們在京都的美食之旅令人難忘,盡覽物美價廉的當地人常去的食肆,包括天婦羅,京都的意餐,當地人去的壽司店等等。更早一次,2015年在斯里蘭卡的尼甘布,經當地人介紹,去到了瀉湖,看到了蒼鷺和鶿鴣。瀉湖在一般的攻略里沒有推薦,雖然此行已過去多年,當地人劃小舟漂浮在廣闊的湖面的情景揮之不去。
因此,我有時又不斷推翻之前的想法,有點消極地,期待著一點不那么確定的情況。當然,有時是驚喜,有時可能是驚嚇。可是那么一點點不確定,本身成了旅程的一部分。
拾人客棧拾人,三天小環線走起
拾人客棧的小盧真是一個熱心的小伙子,今天每每想起那些瞬間,都覺得無比溫暖。記得小盧讓我們用紅景天樹根泡水喝,為我們推薦當地人的早餐和地道的晚餐點,細致地介紹塔爾寺的交通,并隨時關注著去西藏方向有無最新限制等方面的情報。最終青海湖的行程也是見到小盧后才確定下來的,選擇了三天兩晚的一個小環線。出發前,小盧說他在朋友圈看到敦煌又有沙塵暴了。我們考慮到最終的目的地在西藏,沒有選擇去敦煌,因為一旦走那邊,就需要8天左右的時間。后來才知道冥冥之中有朋友因取消敦煌行程在拉薩“等”著我們。
小盧熱心幫我們張羅到一個本地司機,我們和一對西安的小情侶拼車走起。同時,出發前買好了三天之后晚上10點多前往拉薩的火車票,這也意味著第三天必須在晚上6點左右回到拾人客棧。而三天后能否順利出行,心里是七上八下的,此時客棧成了一個信息交匯所,有點像古人的客棧,人來人往,交流信息和情報。現代化的酒店好像丟失了一些這樣的功能,而青年旅舍和像拾人客棧這樣的類青旅還承載著這樣的功能。
司機是回族年輕小伙,人有些靦腆。小情侶如膠似漆,一路只能當電燈泡了。
翻越地理分界線,走在唐蕃古道上
出了西寧沒多久就抵達文成公主入藏時翻越過的一座山即日月山。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西南40公里,屬祁連山脈,長90公里,是青海湖東部的天然水壩。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為4877米,青藏公路通過的日月山口為海拔3520米。這里雖然海拔雖然還不算太高,但是因為有西藏生活過的經歷,依賴著慣習的經驗,在海拔稍有些高的地方總保持著警惕,只是慢慢地爬坡,走一段累了,便稍加休息再前行,這樣不會產生高原反應,否則會給旅程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日月山東側是青海的農業區,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是一望無際的牧場草原,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非常罕見。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巖組成,山體呈現紅色,故古代被稱為“赤嶺”。現在為什么叫“日月山”呢,原來與文成公主有關。傳說當年文成公主動身西去和親之時,不舍親人和故鄉,唐王賜給她一面日月寶鏡,要她到了漢藏分界處拿出就能夠照出家鄉景象。歷經艱辛,輾轉到了赤嶺,公主思鄉心切,拿出寶鏡,不小心摔成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日月山不僅有恢宏的歷史意義,它還有非常重大的地理意義。它位于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上,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疊合區,是青海省內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線,劃分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日月山自古就是歷史上“羌中道”、“絲綢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時,因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堵塞而開辟經日月山、青海湖,過柴達木盆地通往西域的路,又稱“南絲綢之路”。唐代開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東北入境從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薩,貫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經是會盟、和親、戰爭以及“茶鹽”、“茶馬”互市等等眾多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歷史一條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自唐代以來連接中原與青海、西藏等地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家,起至陜西長安(今西安),途徑甘肅、青海至西藏邏些(今拉薩),全長3千余公里。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王松贊干布走的唐蕃古道就是這條大道,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一條漢藏交流的重要通道。據《全唐書》記載,僅唐太宗貞觀元年之后的兩百余年間,藏漢民族沿著唐蕃古道密切交往,唐蕃使臣相互相來往頻繁。古道經過的許多地方仍然遺留著眾多文化遺存,如曾經修建的驛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因此,走過這里,讓人感慨萬千。
在努力向最高處行進時,路上一位牧民趕著一群羊走來。西部的遼闊總是讓人心情大好,即使在景區也能看到羊群,我對著羊群拍照,而這些羊一點也不懼怕游人,只是繼續向著游人走來。在羊群旁停留一會,繼續慢慢爬坡,終于爬到了最高處,看到了亭子里的文成公主進藏紀念碑。在亭子邊從包里拿出一點零食補充體力,坐在亭子外邊的高處極目望遠,正在發呆中,師傅打電話來,已將車子開到離亭子近的路邊等候。于是,從最高處向路邊走去,下坡格外輕松,不一會就匯合了。
游青海湖騎哈啰
翻過日月山,開車沒多久,不知不覺中發現已行游在青海湖邊,雖然隔著一點距離。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中國最大的內陸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面海拔3196米,湖岸線長360公里,面積4583平方公里,湖水冰冷且鹽份很高。環湖皆是風景,其中二郎劍景區對外售門票,可坐船游湖。師傅沒有帶我們進二郎劍景區,而是開車繼續往前,青海湖沿湖隨處都是美景,不少地方被當地農民攔起來,從事農牧業,只能遙望湖面。
我們沿著環湖公路走了好一段后有一條土路折向湖邊,這條土路的右手邊居然有幾戶人家居住,有些是一層的平房,墻面似是泥砌而成,還見廁所收費的字樣。再往前居然是偌大的具有原始氣息的停車場,走了很遠才找到一處可以停車的地方。從停車場往湖面走去,有圍欄攔住要檢查綠碼和14天行程碼,慶幸當時所到之處都沒有疫情,很順利地經過檢查關口,又神奇地穿越了一片非常擁擠的兜售紀念品和水果的人海,沖到了土路上。
土路邊居然停滿了哈啰電單車。遠處看到有人在騎著站在湖邊的牦牛拍照,我們對拍照沒有興趣。又見一些人群沿著湖邊走著,走到好遠好遠。我們的司機大約預留了兩個小時的時間,那我們又能走多遠呢?于是毫不猶豫地掃碼哈啰。
有了哈啰電單車,瞬間覺得自己長了翅膀,在偌大的青海湖前不再渺小。青海湖呀,最好的體驗是電驢任意馳騁在湖邊了。有一條更近的環湖公路,環湖觀光BUS就走這條道。我們最初騎行在公路上,卻覺得不過癮,離親水的湖邊還隔了些沙丘,有些小路蜿蜒下去,于是我們不知不覺就騎到了小路上。
騎了好遠好遠,幾乎看不到騎行的人了,才往回騎,那自由自由的感覺真好。騎在沙丘中的小路上,發現一片淺灘,有大片的水鳥,也不知是斑頭雁,漁鷗,棕頭鷗還是鸕鶿。顛簸在沙堆上,望著一望無際的青海湖,覺得自由自在,心滿意足……原來腦子里設想的再多的計劃也趕不上變化。這種有些參與感的騎行是愉悅而難忘的。當然,比起那些真正騎行的人,這種電單小騎實在不值一提。
和大部隊匯合后,繼續沿湖前行,又在兩處停留,一處喂魚,一處觀鳥。之后就轉向茶卡鹽湖的方向。經過了天空1號景區,又行駛一段路到達天空之鏡景區。
文 / 旅游管理學院? 林清清
人在囧途之青海篇(上)
《紫荊樹下》征稿啟事
《紫荊樹下》是我校工會和校女教職工委員會創辦的反映女教職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電子雜志。雜志面向全校教職工,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雜志的宗旨是展現美麗,追求理想,時尚生活。
《紫荊樹下》是電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荊樹下》作為我校女教職工工作內外宣傳的又一重要載體,作為華師女教職工展現自我的舞臺、幸福心理的驛站,注重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來充分展現姐妹們“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風采。
《紫荊樹下》招募美文及美圖如下,誠邀您惠賜佳作。
一、征稿對象:全校教職工
二、欄目設置:
部門風采展(部門風貌展示)
紫荊麗人秀(女教職工風采)
紫荊人物秀(優秀女工采訪)
紫荊大講壇(教學科研收獲)
麥田守望者(師生感悟故事)
讀書咖啡吧(深刻睿智書評)
文學手工坊(原創文學作品)
藝術小劇院(展示藝術真知)
親子幸福書(溫情親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優美游記)
光·影·璀璨(戶外人物攝影)
(欄目不時更新,敬請期待)
三、投稿要求
1.內容積極健康,圖片豐富多彩,結合工作,貼近生活。
2.來稿請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單位和聯系方式。稿件字數不超過三千,圖片格式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攝影照片投稿需提交原圖。
3.文章如被采用,會及時通知作者。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必須來函聲明。所有稿件擇優刊發,一經采用,即奉稿酬。
四、 雜志官方網站鏈接
華南師范大學工會——《紫荊樹下》雜志欄目 //gh.scnu.edu.cn/redbud/
與您邀約,恭候美文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詢電話:020-85211040
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紫荊樹下》2023年第1期
展現美麗
追求理想
時尚生活
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