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電子雜志
(總第34期)
機關部門工會風采專輯
2022年第1期
主辦: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 ? ? ? ? ?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委員會
主任:徐頌軍
副主任:鐘偉紅
執行主編:徐 珊
責任編輯:葉美玉、李施慧
美術編輯:萬 斌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電話:020-85211040
2022年第1期(總第34期)
目錄
CONTENTS
?>>>
----------------? ?部門風采展
----------------? ?紫荊麗人秀
----------------? ?紫荊人物秀
----------------? ?紫荊大講堂
----------------? ?經典永流傳
----------------? ?讀書咖啡吧
----------------? ?文學手工坊
----------------? ?藝術小劇院
----------------? ?親子幸福書
----------------? ?自由背包客
----------------? ?征稿啟事
04
14
22
24
34
40
46
52
58
62
66
機關部門風采
開篇:篤行不怠,不負韶華
美在春天,美在耕耘
文 / 機關黨委書記? 龍君
春天,萬物生長,輝光日新。春光的明媚,讓人心情愉悅,春天的氣息,更是催人奮進。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我們走過激蕩人心的2021年。在這意義非凡的一年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率領全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勝利召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制定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學校機關黨委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學校黨委工作要求,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圍繞學校中心工作任務,傳承“紅色師范”精神,堅持“走在前,做表率”的工作作風,為學校建成教師教育優勢突出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做好管理和服務工作。
等閑識得群芳志,巾幗何曾讓須眉?過去一年里,學校機關的廣大女性工作者立足本職崗位,鉆研業務、增長才干,爭當崗位能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以巾幗力量撐起機關工作的半邊天。她們以實際行動為機關各項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向廣大師生展現出機關人可親、可信、可敬的美好形象。強責任,她們始終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不斷提升服務效能。講擔當,她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使命永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重奉獻,她們始終真心實意為師生謀利益、增福祉,成就師生,美美與共。
雄關萬里,煥然光明。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節團拜會上號召“要以虎虎生威的雄風、生龍活虎的干勁、氣吞萬里如虎的精神,繼續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新篇章!”征途漫漫,新的一年,機關黨委將繼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賡續優秀傳統,繼續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當好示范表率。全體機關女性工作者也將秉持優良傳統,淬煉品格,澡雪精神,致廣大而盡精微,以昂揚的奮斗姿態投身學校建成教師教育優勢突出的創新型高水平大學的偉大事業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在新的一年里,祝愿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祝愿女教工“三八”婦女節快樂!
機關部門風采
上篇:攜手同心,與子同行
在過去的一年中,26個機關部門工會小組組織教工進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建設。執子之手,與子同行,我們之所以笑容滿面,只因懷著共同的理想,與你同向同行!
"
"
黨辦、校辦、校友辦工會小組
組織部工會小組
機關黨委、檔案館工會小組
人事處、省師培中心工會小組
離退辦工會小組
國有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工會小組
基建處工會小組
校工會工會小組
校團委工會小組
學報編輯部工會小組
學工部、武裝部工會小組
教務處、課管中心工會小組
社科處、人文高研院工會小組
國際交流合作處工會小組
財務處工會小組
機關部門風采
中篇:花樣年華,青春綻放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花樣年華,只為絢麗綻放!
"
"
機關部門風采
下篇:歲月流金,幸福時光
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用激情點燃自己和別人,就是我們向往的生活!
"
"
機關部門工會的六百多名會員中有一半是女教工,可謂真正撐起了“半邊天”。在“三八”女神節來臨之際,祝女神們青春永駐,用健康、自信、優雅和智慧描繪機關女教工的靚麗風景!
“
”
紫荊麗人秀
機關部門工會女教職工風采
劉學蘭,女,心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心理學院副院長,廣東省教學名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咨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廣東省本科高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家,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幸福廣州心理輔導與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習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心理與親密關系。主編或編著《中小學生學習輔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閉癥兒童的教育與干預》等15部著作和教材,參編教材和著作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為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史與流派》《婚姻與家庭心理研究》《心理學質性研究方法》等課程。省級一流課程《心理學》負責人。作為主持人或主要參與人獲3項國家級和9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獲廣東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華南師范大學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我最喜愛的教師”等稱號。
在正式采訪劉學蘭老師之前,就聽到有人這樣形容劉老師:“樸素明媚而親切溫暖,內心豐盈而精神平和。”果然,在后面的交流和采訪中,這些美好的形容都得到了最生動的印證。劉學蘭老師氣質如蘭,溫聲細語,聊天時既會通過豐富真實的案例把晦澀的心理學知識講得有聲有色,又能用靈動細膩的語言把對生活的理解娓娓道來,溫暖如光,也溫柔如水。
從工作到生活,從公益活動到心理話題,從建立親密關系到成為獨立女性的思考,蘭心蕙質的劉老師,每一句話都充滿了睿智的思想,每一個詞都深藏著女性特有的溫柔和真誠。在我們的眼里,她是一名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大咖教師,是一位最具獨立思想的充滿智慧的現代女性,也是溫暖又溫柔的青春女神。
最喜愛的大咖教師
劉老師多次獲得“我最喜愛的教師”的榮譽稱號,在教學上也有著杰出的表現和成就。對于這些殊榮,劉老師總是低調而謙虛。但只要談到自己的職業,劉老師就抑制不住地興奮,滔滔不絕,侃侃而談。
劉老師說自己很喜歡教師職業,也很喜歡遇到的每一個學生,喜歡和學生們相處。正如羅素說過,人生的參差多態是幸福的本源,劉老師也深諳此道。她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她抱著平等、尊重和接納的心態,認可每一位學生,用心看見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接納學生的多樣性,在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多態的人生,也感受幸福的樣子。常常有學生會找劉老師傾訴,有的是情感困惑,有的是學習交流,還有的因為生活意外產生的心理困擾。除了善于傾聽之外,劉老師認為尊重并不是單一地去附和對方,而是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或設身處地一起共情,或一針見血地共同分析面對。劉老師說,用心看見學生很重要,看見之后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則是老師更大的職責。
除了和學生平等相處之外,劉老師在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上也是有自己的獨家秘方。她說自己會在教學中,多用案例、現實事件來闡釋,結合社會熱點新聞等,讓學生體會到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來自生活和現實,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此外,與學生營造融洽的相處氛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一個良好的環境會更加促進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劉老師不僅僅是在學校里最受喜愛的大咖老師,在社會的大課堂里依然是被眾人喜歡的好專家。教學之余,劉老師參與了許多和心理學相關的活動,比如學校的新教師培訓、工會的心理知識普及講座、還有社會上的心理公益活動,在心理健康推廣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網絡時代的各種新鮮事物的出現,人們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對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在工作之余花費了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參加這些活動,肯定是非常辛苦,但是劉老師并沒有任何怨言,反而非常滿足地說:“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提高公眾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件事情上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讓大家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心理也越來越健康,這是多么有價值的事情啊。同時,在培訓活動中能夠及時了解社會在心理學方面的需求,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與能力,這又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事情啊。”
聽到這樣令人感動的話,我們不禁感慨,正是因為有像劉老師這樣既有能力又有慈悲之心的人,公益活動才會真正顯示出其價值和意義吧。
因為一直關注社會,關注公益,劉老師也不免聊起疫情時代的公眾心理話題。她說,我國少部分地區仍存在個別疫情,一直沒法絕對清零,確實讓不少人都有著焦慮和擔憂。對此,劉老師是樂觀的,她認為面對疫情的挑戰,人們產生相關的心理困擾是正常現象,我們可以調動主觀能動性去改善。為此,劉老師和我們分享了疫情期間保持健康心理需要做的一些心理建設,比如個體心理層面上一方面接受疫情的不可控,另一方面要有信心,相信國家,同時作為個人可控的則是可以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遵守公共防疫制度等;另外,劉老師特別提醒,戴口罩可不是意味著不表達,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要多和親朋好友交流,多把貌似“隔離”的自己更有效地投入到充滿聯結的集體中去。
不僅僅關心自己教的學生,還如此心系社會,可見,劉老師是心中有大愛的人。相信每一位被她教過的學生,每一位被她關注過的人,都會在內心毫不猶豫地認定:劉學蘭老師是大家最喜歡的大咖教師!
最智慧的現代女性
在同事和朋友的眼里,劉學蘭老師是事業和家庭兩不誤的人生贏家;在許多女學生眼里,劉老師更是擁有完美自我的自由獨立之現代女性。
劉老師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家庭心理和親密關系,這對她處理家庭關系也有重要幫助。她說自己都會有意或無意地在自己的家庭關系中堅持“三有”原則:有序的家庭生活、有愛的家庭關系、有效的家庭溝通,其中溝通尤為重要。為此劉老師還給我們展示了幾個有效的溝通技巧,比如不要居高臨下,多平等、換位思考,比如避免使用“一定要、必須”等命令型的語句,還比如不要指責攻擊,多欣賞鼓勵,在討論問題時對事不對人,更不能因為一時怒火而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另外交流中多記得不要啰嗦嘮叨,多傾聽了解……這些小技巧看起來有些平常,仔細玩味,就會發現這確實是人際關系交流中的金科玉律。一句簡單的話,一些細膩的詞語表達,都能處處暴露出關系中的你是否真誠,是否尊重對方,是否有著敷衍的情感立場。
聊到更為深入的如何建立平等的兩性關系問題上,劉老師和我們談到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她說,青年期是親密-孤獨階段,也是親密關系發展的關鍵期,而前一個階段是自我同一性發展的階段,在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出健康的親密關系。因為建立親密關系的過程中有兩個自我的彼此交融,只有自我變得成熟強大,才能平等地和戀人相處,避免被pua或被貶低自我價值。健康的兩性關系必然是讓雙方的自我價值都得到提升的。所謂人生贏家,其實就是那些真正在關系中既保持了自我,同時也不斷讓自我成長和強大的人。
從平等兩性關系出發,針對關于女老師們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的關系,劉老師也從專業角度給出了一系列建議。她覺得大家首先可以在心理層面上相信自己可以接受不同的角色,而且這些角色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更豐盈充實。一位溫柔有力的女性,可以是好的老師,也同時可以是好的妻子、好的母親,家庭和工作不是互相耽誤的,而是互相支撐互相成就的。當然,這并不代表,事事都要追求完美,不是說時時刻刻陪著孩子的就是一位好媽媽,也并非全天候都在辦公室坐著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那會平添煩惱,徒增焦慮,把動力變成壓力。要知道,拉得最滿的弓不一定能正中靶心,如何用力,如何安排時間,才是真正實現事業和家庭雙贏的方式。因此,劉老師特別強調時間安排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好時間,懂得取舍平衡。孩子年幼時,放緩工作節奏;家庭輕松時,加大學習力度;團隊合作時,提高工作效率……這都是角色的自我調適,自我的良性成長。當這一切都做好了,其實就是一名獨立自主的女性了。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沒有想過要依靠誰。”談到自己的人生經歷,劉老師露出自信的笑容。她一再強調,女孩子要獨立,盡管有親密的伴侶、父母、朋友,但在任何一段關系中都不要喪失個人的獨立性。而且,女性不要輕易為了婚姻家庭而放棄事業。每一個角色都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放棄工作意味著斬斷和社會的重要聯系。選擇多角色的生活,人生才更圓滿。
最美麗的青春女神
在學校,劉老師憑借扎實的知識和高昂的熱情受人敬仰;在家庭,劉老師更是依靠獨立自信的個人魅力獲得親人們的愛和呵護。而在生活里,劉老師則是一位愛運動愛拍照愛美衣愛看電影小說的漂亮女神。
或許是深知運動是健康快樂的心靈源泉,劉老師堅持每天走路1萬步以上,近年來也養成了跑步的習慣,也因此,劉老師之前在本刊攝影展里的照片,顯得精神奕奕,英姿颯爽。劉老師喜歡看電影,經常在假期陪孩子走進影院,一起感悟人生悲喜,感慨人間百態。劉老師還喜歡一個人安靜地讀小說,讀余華、嚴歌苓、東野圭吾等等作家的作品,在文學的世界里徜徉。有時候,劉老師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去體悟人物,更多時候則是用文學的世界在和現實的世界對照,思考人性美丑,思考人生的意義。愛運動愛讀書愛生活,正是這樣的熱情的積極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劉老師看起來遠遠要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可謂“青春永駐”,也因此常常被學生們稱呼為“女神”。
“女神”劉老師是1994年來到華師的,已經在華師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這些年,劉老師和華師一起經歷風雨,一起看見彩虹,成長路上,一起壯大,也一起幸福。
劉老師說,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華師,她覺得就是“溫暖”。無論是開滿校園的浪漫紫荊、清香玉蘭還是燦爛絢麗的美麗異木棉花,這些綻放的鮮花讓華師如此溫暖;也無論是校園里刻苦勤奮的莘莘學子,還是授道解惑的諄諄老師,知識的傳承更讓華師特別溫暖。生活在這樣溫暖漂亮的學校里,劉老師覺得華師的女老師們個個如花般一樣美麗。
看著劉老師清亮的眼睛,我們想,蘭心蕙質的劉老師自己不就是華師校園百花叢中那朵最讓人喜愛的花嗎?
愿這朵花永遠明媚溫暖,愿劉老師永遠青春美麗。
紫 /?荊?/?人?/?物?/?秀
心理學院:劉學蘭老師
文 /?本刊記者? ?黃志娟 莊婉儀
蘭心蕙質 明媚溫暖
紫 /?荊?/?大?/?講?/?堂
“紫荊大講堂”旨在呈現當代高校教職工對于女性話題的思考,為建設平等和諧的兩性關系提供思想交流的平臺。
“
”
今年的春節,中國女足姑娘頑強拼搏,連克強敵,時隔16年,鏗鏘玫瑰再次華麗綻放,重回亞洲之巔。為此,人們歡呼雀躍,爭相贊美。這期“紫荊大講堂”特意邀請了外文學院的汪雋老師和肖娜老師、體育學院的趙海軍老師、音樂學院的張學樑老師來探討關于中國女足的話題,一起聊聊永不言棄的女足精神,聊聊鏗鏘玫瑰的美與自信。
“
”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徐珊:各位老師好,特別感謝大家能抽出寶貴的時間,一起來聊聊中國女足,聊聊女足精神。中國女足主教練水慶霞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女足精神就是不言棄、不放棄!確實,在本屆亞洲杯,中國女足將永不放棄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在三場淘汰賽里,中國女足都在上半場丟球,都處于落后局面。然而,中國女足都笑到了最后。不知您眼里的女足精神是什么?除了堅持和不放棄,您認為還有那些精神品質也是屬于女足精神?
趙海軍:我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一直關注中國體育的發展,更關心作為“第一運動”的足球運動。關于這次女足亞洲杯奪冠,我也是由衷地為中國女足的姑娘們感到高興。當我們從體育比賽中感受到精彩、刺激,享受體育比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在享受體育精神的強大魅力。中國女足在比賽中展現出的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就是體育精神在足球場上的表現。如同電視劇《亮劍》里李云龍所說的那樣要“敢于亮劍”。與對手過招,狹路相逢勇者勝。女足姑娘們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不服輸、不放棄,一息尚存,拼搏不息,才戰勝對手,笑到最后。此外,足球作為集體比賽項目,不僅依靠個人技術能力,更依靠團隊合作,為了同一個目標,齊心合力,團結一致,才能夠爭取勝利。這次的亞洲杯,女足姑娘們也是把集體精神發揚到了極致。
汪雋:我覺得女足精神是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都說女人如水,水滴石穿,靠的是韌勁;水可以變成堅冰,成為利器;也可以升華為氣體,潤物細無聲。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有靜。所以我覺得女足的優點也是源于女子的這樣一種品性,看似柔弱卻堅強,可以繞指柔,也能百煉成鋼。
張學樑:我從小就喜歡足球,從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踢,一直踢到了高中,正好也是從1992年到2002年這十年中國足球的輝煌時期,無論我們的中國男足還是中國女足。女足當時就是最優秀的就是孫雯啊,拿到了很多榮譽,帶領我們的國家隊也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當時對強隊美國隊,每次比賽都是不含糊,不畏懼。我們女足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精神。我覺得女足的精神就是吃肯吃苦,敢拼,敢打,不怕輸。
肖娜:“不言敗不放棄”的精神應當是所有從事競技體育的人的共同點。輸了就垮,甚至還沒輸就已經垮了,怎么可能挑戰極限,怎么把每一個不可能硬生生扛過去?但是為什么中國女足的勝利如此彌足珍貴?不僅僅因為她們對面站著輸得難看的中國男足。要在所謂男性占統治地位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要有成績,要被看見,要在當今“沒商業價值就等于沒價值”的大眾體育里面博得刷短視頻的億萬中國人的眼球,中國女足付出的汗水肯定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所以她們的勝利讓我特別感慨。
徐珊:翻開資料,事實上自86年開始參加亞洲杯,中國女足就是只勁旅。捧起過9座亞洲杯冠軍獎杯,甚至創下了“七連冠”的驚人記錄。同時期,90年、94年、98年的亞運會也獲得了三連冠。并且八次闖入世界杯,99年更是破天荒殺入世界杯決賽。所以,媒體的大多數評論說這次女足奪冠是女足的復興。但現實是,作為主流體育項目,其存在感遠不及其他兩大球。央視這次甚至沒有購買女足的轉播權,到決賽才匆匆宣布直播解說。請問您如何看待女足的這種歷史輝煌和現實“慘淡”之間的矛盾狀況?您認為作為一名普通觀眾,作為中國女足的粉絲,我們能為此做些什么呢?
汪雋:關于女足的輝煌和現實收視的慘淡,我覺得這個跟體育項目的觀賞性有關系。畢竟足球它是一個對抗性的運動,而對抗性的運動,如果有力量的加持就會更精彩。所以呢,男足的可視化效果的確是比女足要精彩。作為普通觀眾,作為女足粉絲,我覺得想改變大的現狀也很難,能夠做的就是看他們的比賽,給他們捧場,給他們加油。
張學樑:其實我們國家的足球水平,像女足,在鼎盛那十年也是在世界前列吧,但現在我個人覺得算是二流水平,因為我們的個人身體素質上面是遠遠落后歐美球員的。足球作為集體運動項目,對手不是看你最強的一點,而是抓住你最弱的一點。即便孫雯如此優秀突出,但假如我們后衛這條線上的球員個人能力比較弱,就容易出現薄弱環節,被對方攻破。
但是為什么我們的中國足球總是在一種落后的情況下,在最后逼平或者反超對手呢,同樣也跟我們的球員有關。就如王霜說的,她們每天的訓練都超過1萬多米,100多天的訓練,說白了其實就是體能上的訓練,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體能訓練。
所以就是九二年到零二年那十年期間,有非常非常多的球員都在海外踢球兒,也成就了當時的輝煌。
?肖娜:央視不轉播,原因至少有兩個:一是冬奧會消耗了大部分媒體資源,二是因為沒有商業收益。沒有觀眾,沒有廣告商,沒有高水平,女足亞洲杯是不可能分到央視的半碗羹的。換做女足世界杯就會不一樣,參賽球隊的水平整體高過亞洲杯,央視不可能不轉播。
所謂足球是主流體育項目,隱含的說法是“男子足球”是主流體育項目。其他球類項目例如籃球,也會有女子項目不被看見的問題。當然,項目成績優異會很大程度提振觀眾熱情,至少短期提振。例如94年的女足世界杯,之后就有很多中小學組建了女子足球隊。但是這種短期提振蔫得也快。原因當然不止一個兩個,最主要還是踢足球沒前途,家長和孩子都看不到上升通道。當然,這個是個難以破解的循環,沒成績→沒觀眾→沒商業價值→沒轉播→沒可見度→沒前途→沒后備力量→沒成績……說起來,我初中也踢過女足,堅持不下來的主要原因是隊里人少,其他學校也這樣,沒有那種“撐不住的時候找其他姐妹安慰安慰”的團體氛圍,跟男足沒法比。
趙海軍:1991年第一屆女足世界杯在廣州舉行時,我在讀高中,一直觀看女足比賽。當時,作為女足世界強隊、奪冠熱門之一的中國女足遺憾地輸給瑞典隊,止步四強,我也十分懊惱和沮喪。其實,中國女足的開展并不晚,當世界女足開始起步發展時,中國女足就已走在世界前列。這一點與中國男足相比有起步發展早的優勢。中國女足在早期也算是世界強隊,曾經獲得過奧運會和世界杯的亞軍。因此,在我看來,早期的中國女足憑借著起步早的優勢,位于世界前列,更是在亞洲傲視群雄,有著還算是輝煌的歷史。近十年來,隨著世界其他足球國家女子足球的迅猛發展,包括亞洲的日本隊、韓國隊,以及申請加入亞足聯的澳大利亞隊實力上升很快。在逐漸失去先發優勢的情況下,中國女足成績漸漸下滑。這種情況的出現,實屬正常。一個國家女足的后備人才、聯賽機制、訓練體系,乃至教練員水平,都會直接影響這個國家女足的水平和成績。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好女足聯賽,鼓勵女足隊員“留洋”,憑著中國的女足精神,一定會重返世界強隊之列。作為球迷,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女足。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徐珊:黃健翔在微博上表達,足協給女足的獎金必須翻倍,另外蒙牛和支付寶,身為女足的贊助商,在女足奪得冠軍之后,也是分別給出了1300萬和1000萬的獎勵。之前男足每一位球員都拿著幾百上千萬的年薪,而女足則相形見絀,無論是網友還是觀眾都為此打抱不平,請問您是如何看待的?
趙海軍:關于女足的待遇,是個很有探討意義的話題。我們都知道中國男足成績差,卻不影響拿高薪;而中國女足成績好很多,薪酬卻低的多得多。從媒體公布的一些資料來看,如果和國外頂級的女足強國和俱樂部比較,中國女足的年薪也算是接近最高的水平。這很無奈。因為足球是高度職業化的項目,市場的因素很大。男子足球運動全球關注度高、球迷龐大,就意味著市場價值高,就會受到資本的追逐和青睞。女子足球相對來說,關注度不高,市場的因素就小很多。
體育項目中,有很多項目關注度不高,少人問津,也就決定了這些項目的運動員的付出和報酬不匹配,比如摔跤、柔道。從項目的發展來說,我是希望國家層面對中國女足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和幫助。也希望更多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多支持中國女足。中國女足給我們帶來那么多的榮耀,理應受到尊重和優待。從薪酬上就要體現出應有的物質回報和價值認可。
汪雋:關于男女足報酬差別這件事,其實不僅僅是在足球領域,各行各業拿報酬時候的的性別差別都是有的。只是男足辜負了大家的期望,而女足卻超過了大家的預期,所以這個落差就特別明顯。所以真正想改變這件事情并不只是一只球隊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
肖娜:這一點是很戳球迷的心。拿錢的不干活,不拿錢卻捧了個金杯,反差太大了。同工不同酬,也不是稀奇的事。大眾體育越來越被商業化,搞女子足球俱樂部不掙錢,轉播女足比賽不掙錢,所以女足隊員也不掙錢,似乎就是這樣。這種情況也不是中國特有。商業化職業化的體育項目,例如網球,它的四大滿貫都有男單冠軍獎金遠超女單冠軍的情況,當然獎金差距逐年在縮小,是全世界反性別歧視運動不斷推動的結果。我相信公平合理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相比起1863年女子足球剛開始,蘇格蘭女子球員被男觀眾噓整場,比賽結束還有觀眾直接砸東西,至少當下的整體氛圍是友好的。我很樂觀。跟觀念斗爭,怎么可能一蹴而就?英國女性獲得選舉權,從18世紀末有人提出,到1918年最后真正得到,用了一百多年。
徐珊:在為亞洲杯女足決賽做現場直播時,足球解說員黃健翔和足球評論員徐陽都流淚了。黃健翔說,我們兩個大男人說了一輩子足球,徐陽還踢了小半輩子足球,我們同時在為男足的丟人和恥辱而難過。確實,幾乎每一次女足獲得勝利的同時,我們都會把不爭氣的男足相提并論,對男足的失敗感到遺憾和痛恨。您是如何看待男足和女足的表現具有如此巨大反差的現狀?
肖娜:我倒是沒有特別想罵男足。都在競技體育里,難道男足隊員不想贏?球迷或者偽球迷的憤怒,前者是恨鐵不成鋼,后者是嘴巴缺德。男足和女足的競爭程度不一樣,成績不太好比較。中國女足優于男足的地方是隊員彼此間更熟悉,更團結,配合更流暢。逆境翻盤了一次兩次,也會更自信。
汪雋:關于男足和女足的表現反差,本身實力就擺在那,男主的確實力是不夠。而且呢,各個國家都是更看重男足,所以在其他國家對于男足訓練所投入的經費跟精力也會更多,所以我們男足技不如人,一方面是他們自身有差距,另外一方面也是別人比我們更努力。也許正是國內外對于女足有相似投入,而中國的女足能夠更加努力,所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趙海軍:至于中國男足,那真是“說多了都是淚啊”。按理說,中國男足早在1994年就與世界接軌,走向市場,開始了職業化的發展道路。曾幾何時,聯賽火爆、隊員高薪、洋教練執教等等都是熱門話題。每每到了為國家榮譽而戰的世界杯外圍賽、洲際大賽時,更是牽動中國億萬球迷的心。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中國男足如果有那么一點還算說的過去的成績,就是2004年亞洲杯的亞軍和2002年唯一的一次進入世界杯決賽圈,還有1998年漢城奧運會進入奧運會比賽。這也是近二十年前的成績了。目前,別說進入世界杯決賽圈,就連亞洲,我們男足頂多算是個二流的球隊。時不時與三流球隊“過招”,互有輸贏。足球名將范志毅就當著媒體說,“把臉都丟盡了!”,正是“恨鐵不成鋼”啊!
其實關于國足(男足)的討論,早就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如火如荼了。為了提升國足水平,有關部門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比如上個世紀派出少年球員整個隊伍留洋巴西,取真經學“桑巴足球”的技術風格,實踐證明,行不通;比如,學歐洲足球的硬朗風格,學英國、學德國、學荷蘭、學西班牙,總之,哪個國家的足球厲害,我們就學哪個國家的足球,甚至我們還東渡日本考察,學習日本的足球經驗。再比如,認為本土教練能力有限,就棄巨資聘請洋教頭執教國足,如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實踐證明,還是不行。中國男足水平不行,除了技術水平差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有球員的職業素養太差,不自律,沒有職業球員應該表現出來的職業素養,其實就是缺乏體育精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球員的心智低。大多數職業球員的文化水平很低,足球學習能力差,就直接影響對足球運動的理解,影響閱讀、判斷、糾正比賽的能力。此外,從各種媒體報道的信息,我總覺得,男足球員的“江湖氣”一直太重,從教練員到球員,“圈子”痕跡太重,各種烏煙瘴氣的東西太多,缺乏凝聚力。反觀女足,相對好很多。
我發現,在中國體育界,男子足球是一個很奇怪的項目。球員高薪、全國上下都很重視,媒體關注度高,球迷數量龐大且癡迷,成績卻很差。中國男足,任重而道遠啊。作為球迷,我支持中國足球。只是,我對作為職業化的男足球員素養、足球氛圍、足球文化不報太大希望。也就是說,中國男足作為亞洲一流強隊沖出亞洲的這個目標,實現難度很大。我可以悲觀地預測一下,中國男足近二十年內沒有希望。當然,我非常希望我的預言是錯誤的。
張學樑:我們這些球迷,一直對中國男足有期待,也是因為我們對足球的熱愛,其實我們愛女足也是因為我們熱愛足球這項運動。但是真實情況就是我們國家的足球人口少。足球人口不是說你喜歡足球,就是足球人口,是真正從事足球這項運動的人才是足球人口。我們的足球人口現在不超過1萬,這個數甚至輸給越南,越南的足球人口都是我們的好幾倍,好幾萬人,那么在韓國,日本的足球人口都超過了30萬,所以他們可以從30萬里面挑最好的球員。
造成我們這個足球人口少的原因,一是我們這個環境和意識,我們不太愿意讓孩子去從事足球、籃球這些運動,覺得這兩項運動出路并不大。大家都認為足球是全世界最掙錢的一項運動,但大家不知道,它的前期投資其實是非常燒錢的,像當年馬拉多納在任教阿根廷國家男足的時候,其實馬拉多納之前是欠了很多錢的。像現在國家隊的主力 ,有一些是從徐根寶主教練帶的青訓隊伍里培養出來的,經過20年的努力,他們才成長成為一線的球員。所以不是一開始就想到依靠足球發財,而是真正地有長遠眼光,既發展足球人口,也拿出錢和時間發展足球人才。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徐珊:水慶霞在談到女足的未來時表示,“我們現在正在追趕日本和澳大利洲女足,未來要追趕歐美女足。女足有戰斗力,有拼搏精神,但這不過是足球的一部分,只有在心智、身體、技戰術、體能各方面都提高了,我們才能在世界大賽中走得更遠。”中國女足精神是否也影響到了您?在虎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您對自己,對我們學校的女同事,以及中國女足想表達有什么樣的祝福語呢?
趙海軍:任何的成功都離不開拼搏與付出,也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女足精神激勵著我們堅持,永不放棄。同樣,也帶給我樂觀進取的拼搏精神。在虎年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祝愿華師女同胞節日快樂,風雨彩虹,芬芳綻放。也祝愿中國女足鏗鏘玫瑰,永不后退!
汪雋:中國的女足當然也會影響到我們,比如說我有時候在朋友圈吐槽國足,甚至于連男同胞都會來說:國足現在是女足,男足要專門加上中國男足。甚至于在群里面跟某些男性友人談到男女分工的這個話題,他們都會主動說:你們女足贏了,你們說什么都行。所以女足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揚眉吐氣,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男權社會里面,給我們更多的自信。中國女足有她們自己的目標,她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祝福她們能夠心想事成,也祝福所有女同胞能像中國女主一樣有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一個被鐵鏈鎖住的女人。
徐珊:在很多人心中,足球、滑雪等等,甚至大部分體育項目,都是不適合女性的。國際足聯的報告顯示,有超過30%的人認為“足球不是傳統意義的女性運動”。這樣的偏見,給女足項目的發展設置了文化上的阻礙。所以,我會覺得女足精神不僅僅是不放棄的精神,還是一種自信的女性精神,從女排到女足,再到冬奧會萬眾矚目的天才少女谷愛凌,都具有這種對于性別的自信,對自身獨立意志的崇尚。請問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汪雋:我非常贊同您說的讓女性去做一些社會上認為是男性運動的體育運動,是一種自信的女性精神。雖然因為生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在運動上會有一些差別,但這并不意味著女性就完全不可以去嘗試這些項目。科技的不斷進步,個性的不斷解放,告訴我們的就是未來是一個年齡不是界限、性別也不是界限的社會。以后不僅僅是女性會更多投入這些男性的運動,男性也可以去多多加入屬于女性的一些項目。那么這個話題展開來也就是說,可以男主外女主內,也可以女主外男主內,科技的發展能夠讓我們性別的差異不斷縮減,接納女性去參加這些小眾項目,其實也就是接納人類的無限可能性,接納未來社會的新結構,接納一個全新的人類的未來。
趙海軍:在中國,女性的地位史無前例地得到認可。中國女性在各個領域,乃至世界舞臺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體育項目中很少出現歧視女性的現象。在國際體育舞臺上,女運動員獲得的冠軍、榮譽甚至比男運動員還要多,在中國的體育界還曾有“陰盛陽衰”的說法。這些都充分說明了女性在中國的地位以及所受到的尊重程度。
前有女排精神,現在又有女足精神,與運動項目沒什么關系,其實就是女性精神,即勇敢、自信、獨立、堅韌的精神。
張:說到谷愛凌,我覺得她的教育是成功的,尤其她的家庭教育。因為她的家庭支持她擁有和從事廣泛的愛好,并幫助她持續發展這些個人愛好,真正做到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真的做到這種包容和鼓勵兼并的素質教育了,讓一個人全面發展,成為一個領域的拔尖者,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引申到各個行業的。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鏗鏘玫瑰,從不言棄
經 /?典?/?永?/?流?/?傳
閱讀經典,感悟經典,與大師同行,相遇真善美。“經典永流傳”,旨在提供一個精致充盈的精神空間,領略名家風范,感受高貴靈魂,一起走進美好雋永的精神世界。
“
”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這時,母親就會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秋天的懷念》
作者:史鐵生
母親生了七個孩子,只養活了我一個。一年,農村鬧瘟疫,一個月里,她死了三個孩子。爺爺對母親說:
“心里想不開,人就會瘋了。你出去和人們斗斗紙牌吧!”
后來,母親就養成了春冬兩閑和婦女們斗牌的習慣,并且常對家里人說:
“這是你爺爺吩咐下來的,你們不要管我。”
麥秋兩季,母親為地里的莊稼,像瘋了似的勞動。她每天一聽見雞叫就到地里去,幫著收割、打場。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來。她的身上都是土,頭發上是柴草。藍布衣褲汗濕得泛起一層白堿,她總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臉上的汗水。
她的口號是:“爭秋奪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家人誰也別想偷懶。
我生下來,就沒有奶吃。母親把饃饃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間,母親總是放一碗清水在窗臺上,禱告過往的神靈。母親對人說:“我這個孩子,是不會孝順的,因為他是我燒香還愿,從廟里求來的。”
家境小康以后,母親對于村中的孤苦饑寒,盡力周濟,對于過往的人,凡有求于她,無不熱心相幫。有兩個遠村的尼姑,每年麥秋收成后,總到我們家化緣。母親除給她們很多糧食外,還常留她們食宿。我記得有一個年輕的尼姑,長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懷揣一個蟈蟈葫蘆,夜里叫得很好聽,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親告訴她,小尼姑就把蟈蟈送給我了。
抗日戰爭時,村莊附近,敵人安上了炮樓。一年春天,我從遠處回來,不敢到家里去,繞到村邊的場院小屋里。母親聽說了,高興得不知給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親養了一春天,剛開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給我送去了。父親很心痛,母親笑著說:“我說為什么這朵花,早也不開,晚也不開,今天忽然開了呢,因為我的兒子回來,它要先給我報個信兒!”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療養。那時母親已經八十多歲,當我走出屋來,她站在廊子里,對我說:
“別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這是我同母親的永訣。我在外養病期間,母親去世了,享年八十四歲。
1982年12月
《母親的回憶》
作者:孫犁
讀 /?書?/?咖?/?啡?/?吧
閱讀一本好書,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咖啡吧”旨在提供一處靜謐讀書的空間,展現教職工們讀書學習思考人生的感悟和思想,讓讀書人的智慧光芒在此熠熠生輝。
“
”
先悅讀,再成長。
悅讀帶來力量。
本欄目邀請趙小華老師開啟“悅讀者說”專欄,為我們打開一個嶄新的“悅讀”世界。
閱讀,是快捷了解世界的不二法門;閱讀,是體驗豐富人生的必由之路。能夠享受閱讀的快樂,能夠從閱讀中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成長,是為悅讀。
對兒童來說,一切閱讀皆心悅而起,一切閱讀皆為悅讀。孩子天生攜帶著七色花瓣來到人間,其神奇魔力還有待我們的發現和運用……
用耳朵閱讀,對于還不識字的孩子而言,近乎一種本能。正是經過給什么聽什么、聽什么學什么的階段后,敏銳的父母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不一樣了。
對于這個給什么聽什么、聽什么學什么的特殊階段,學界已有相當多的研究,集中在兒童思維發展和兒童詞匯習得過程的探討方面,可以參看。如《兒童思維發展》所指出的,從18個月起,兒童的詞匯量表現出急劇增長,即“詞匯驟增”(vocabulary spurt)。這種快速增長要持續好幾年。
此外,也有來自芝加哥大學教授達娜·薩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的“3000萬詞匯差距” (30 Million Word Gap)理論。
兒童詞匯學習在某個特定時期呈現的速度和數量的急劇增長,顯然不能只依靠每天的日常生活語言。這提醒作為普通父母和非教育專業人士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利用這個特殊機會。
舉例來說,對于主題領域和縱深序列,是首先需要考慮的。
我們已經明了,孩子的聽,處在這個非常特殊的你給什么他就聽什么的階段。至于他要什么,那是以后的事情;并且,將來他要的,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第一次給他聽的是什么。因此,選擇什么內容和主題作為“第一次”給到孩子,要格外留意。
通常,父母的選擇是“適合”孩子年齡的讀物。比如,傾向于給孩子聽《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巧克力工廠》《夏洛的網》等故事。這些故事并不是不好,而是它們沒有“后續”,沒有縱深,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聽完就完了,它們不影響“以后”,也沒有“以后”。因此,到孩子識字后,可以自主閱讀了,沒有相應的資料接續上前面所聽過的內容。也就是說,當我們把眼界拉寬,看到孩子在五年、甚至十年里需要掌握的技能和了解的文化,那當下選擇的讀物,就非常重要了。
因此,給孩子的讀物要成序列,要有縱深,要可以從聽過渡到讀,且一直處于文化的重要位置。以這樣的要求來衡量,如果在這個時候,從幼兒版孫悟空的故事、水滸的故事、三國演義的故事、孔子的故事、史記的故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到孫敬修爺爺講西游記、袁闊成評書,從四大名著的原文到百家講壇的講解……那等孩子喜歡讀圖的時候給四大名著連環畫、史記連環畫,到了九歲左右進入讀字敏感期后,把四大名著和史記的原著版給到孩子,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讀了。
因此,以四大名著(去掉《紅樓夢》)為主的幼兒、兒童故事,可能是小孩子父母可以重點考慮“第一次”給孩子聽的素材。在孩子方面來看,從幼兒版到評書版,從原著到講壇,聽的資料可以貫穿始終。四大名著盡管很通俗,卻構成了中華文化極其重要的部分。不僅是聽,在孩子后期的閱讀中,圍繞四大名著的資料也有極佳的戰略縱深:從連環畫到精簡本,從原著到會評,從街頭賣藝的說唱到印刷數只有1500冊的純學術著作,四大名著都能成為其主題。
當然,孩子聽的內容遠遠不止于此。以四大名著和神話故事為主要素材的社會文化領域,和以科學類書籍和動物題材紀錄片為主要素材的自然科學領域,按照成序列、有縱深的要求,需要仔細考察,給出具體聽單。在此不贅述。
用耳朵閱讀(二)
文 / 機關? 趙小華
文 / 學 /?手?/?工?/?坊
寫一個故事,抒一段真情,讓夢想照亮現實。
“文學手工坊”是為文學愛好者搭建的一個以務虛來實現務實的創作空間,大家在這個虛構和非虛構交織的文學世界里,成為一名散文家、詩人和小說家。
“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雙眼看華師,一支筆寫物語。
本欄目邀請謝子娟老師開啟“紫荊物語”專欄,為我們描寫華師里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植物世界里的別樣的華師。這是一個傾聽萬物說話的世界,這也是一個傾聽我們自己內心的美麗新世界。
帶著道德判斷去看待植物,是因為受舒婷的詩句的影響:“愛你,絕不做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出自《致橡樹》)。但凡依附纏繞的植物都有好大喜功攀附高枝的特點,然而,最不討喜的纏繞植物卻是貌似柔弱實則兇猛的菟絲子。別看它莖蔓纖細,卻是綿里藏針、不勞而獲的寄生草本植物,真所謂:看似頸上的項鏈,實則致命的絞索!
2015年春節回到金柚之鄉梅州,看到果園里面因為黃龍病砍伐了很多柚子臍橙等果樹,葉子枯黃的果樹橫七豎八地躺在泥地上,讓人心生悲涼。仔細了解才知道黃龍病是世界柑橘種植史上的毀滅性病害,是由一種在韌皮部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就像植物的癌癥一樣,一旦染上無法根治,唯有砍伐沒有其他挽救辦法。黃龍病的致病細菌除了動物媒介木虱之外還主要通過一種寄生植物菟絲子傳播。
菟絲子這種植物在家鄉的山野很常見,但因為果樹黃龍病才領教了它的厲害。細心觀察,發現這種植物有著非常特殊的結構,其全身沒有葉綠體,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其他植物,并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般的吸盤,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分以供成長。菟絲子莖蔓生長迅速,常纏繞枝條,甚至把整個樹冠覆蓋,不僅影響宿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葉片黃化、脫落,嚴重時導致宿主不能開花結果,甚至造成枝梢干枯、整株枯死。真可謂是一旦被沾染就如同被剝皮抽筋、吮血吸髓。黃龍病的致病細菌就是通過菟絲子從宿主韌皮部吸取養分的時候傳播到宿主的根莖里面的。因為菟絲子的成長速度特別快,到處攀援,因此,一旦有一棵樹得了黃龍病,菟絲子就成為細菌傳播通道感染其他果樹。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枝繁葉茂的榕樹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用盤虬有力的根須絞殺附近的植物(又稱“絞殺榕”),今天才明白如絲線般柔弱不堪的菟絲子竟然也是個殘忍殺手。不由自主地讓人想起之前熱議的“叢林法則”,物競天擇、優勝劣汰,植物間的生存競爭也是血淋淋的。
自從對這種植物有了了解以后,就總是在學校的各個角落看到菟絲子的存在,尤其石牌校區湖邊附近種植成藩籬的日本杜鵑和紫萼距上,沒有葉子的細莖蔓像是赤身裸體的雜亂線團,交錯掛在景觀植物上。因為沒有綠葉包裹,菟絲子黃綠絲線般的藤蔓顯得極其瘦弱,生機不足。成片的菟絲子攀附在高枝上再倒垂披掛下來,千絲萬縷像一頭金色的頭發,給原本直來直去的宿主灌木制造了幾分垂柳依依的柔情,絲毫想象不到這溫柔表象下竟會是如此兇險的生存競爭。
六七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電影《劉三姐》里有首膾炙人口的客家山歌《世上哪有樹纏藤》:“世上只有藤纏樹,人間哪有樹纏藤。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歌詞強化了男權社會的男女關系價值判斷,將藤攀援依賴的個性比喻為婚戀關系中的女方,從屬依賴的特點躍然紙上。如果說依賴只是纏繞求生植物的共性,那么菟絲子簡直就是纏繞求生植物中的戰斗機。因為,它絕對是讓被依賴者至傷至殘至死的厲害角色。突然想起《聊齋》故事里面那些白面書生,被那些皮膚白皙,身材纖細,嗜血如命的狐貍精所糾纏,一點點被吸吮血液一點點被吸去元氣……不禁毛骨悚然!
是的,想想寄生在人類腸道里面的蛔蟲,視覺、嗅覺都已退化,唯獨消化器官異常發達,謹此就能夠讓它美美地生存下去。菟絲子作為草本植物中的外侵物種,繁殖能力強,對陽光溫度的要求低,對宿主的選擇面寬廣,方能讓這一物種生生不息。正如溫庭筠詩句所言:“芳草無情人自迷”,草木本無心,反而是我自己將太多的情感繞進植物里去,才滋生出對菟絲子的苛責和厭惡。其實,穿過你的心的我的眼,于人,就是一眼洞穿他人內心的大智慧;于植物,則是能夠穿入他人組織內部吸取養分的生存智慧。
《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天地之美,四時之序和萬物榮枯,都是自然的偉力所致,是一種無是非、無差異的齊一醇和之美,人在宇宙本根面前,只有虔敬才是本分。 一念至此,我還是收起成見:菟絲子,即便無情,也只不過是有“一寸竟成千萬縷”的無情生存智慧。
菟絲子:無情恰勝多情狠 一寸竟成千萬縷
文 / 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 ? 謝子娟
藝 / 術?/?小?/?劇 /?院
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熱愛至善至美。
“藝術小劇院”旨在提供一個展示藝術真知的舞臺,展現的是教職工們在藝術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讓藝術之美在此大放異彩。
“
”
《人世間》:一部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優秀現實主義劇作
文 / 文學院? ?鄧玉環
電視劇《人世間》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同名小說,該作品獲得了2017年茅盾文學獎。《人世間》就是一部中國普通百姓在這個人世間里生存百態的歷史鏡像。故事年代從1969年開始一直到2016年,橫跨近半個世紀,劇作時間跨度大,內容含量極為豐富,是一部貼著生活創作的現實主義優秀劇作。
全劇共58集,在近年來國產電視劇作品中相對集數較多,然而并不給人以拖沓感,這得益于故事結構和戲劇節奏的張弛有度,既舒緩又緊湊的敘事帶給觀眾一種久違了的觀劇舒適感。整個故事情節的演進是按照時間的自然時序,在關鍵時間節點都會給觀眾清楚的提示。近50年的時間跨度中,劇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時間階段重點講述,如1969年、1976年、1978年、1980年、1992年等,一方面與特定時代生活節奏相契合,耐心細致地展現這個錯綜復雜的人世間林林總總的生活景象。改革開放前國人日常生活節奏不疾不徐,時光的流逝、社會的變化、人的模樣的改變也是緩慢的。另一方面,采用舒緩的敘事節奏才能讓頭緒眾多的故事線索、人物經歷不顯得雜亂,盡量呈現出一種最貼近生活的自然狀態。許多平凡生活場景的連綴,讓真實的生活質感一點點浮現、人物內心世界和豐富的情感一寸寸彰顯,這是一種最為樸素、令觀眾感到舒服的觀劇節奏。緊湊則是因為盡管故事的敘事節奏慢,但并無冗余拖沓,相反,繁多的敘事線索和復雜的人物關系處理得嚴密周到,劇中常常會出現緊張激烈的故事情節,意外事件、矛盾沖突、情緒失控,但都因前有細致的鋪墊和足夠的時間醞釀,人物在時代浪潮中沉浮的經歷一段段自然銜接過渡。與當下普遍的快節奏敘事、眼花繚亂的鏡頭組接、空間跳躍轉換的高頻率不同,《人世間》的敘事節奏自然舒緩、張弛有度,就如同這部劇所聚焦的中國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一樣,親切質樸,觀劇情緒不由自主地就變得平和耐心起來,盡管是一部長劇,但觀劇時你會沉浸其中,忘記拖動進度條或倍速觀看——對于習慣了追劇“效率”、強調觀影“性價比”的觀眾而言,這是久違了的舒適觀劇體驗。
這部2022年的開年大戲劇制作精益求精、細節處令人贊嘆。觀眾沉浸式的觀劇體驗不僅來自于故事本身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命運的戲劇性變化,同樣來自于那些作為人物生存背景的生活環境細節、道具服裝細節、音樂聲響細節等等所共同營造的高度“真實”性歷史還原。為了拍攝這部劇,劇組專門斥資搭建了上千平米的攝影棚,按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樣式重新建造了幾條街,打造了“光字片”社區——一個典型的東北城市的老區。火車站、商店、醫院、郵局、飯館、書店、木材廠、醬油廠、出版社、兵工廠、兵團、學校、機場……劇中不同年代所有出現的建筑、工作生活場景無不嚴格按照真實樣式予以再現,這無疑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布景工程。那些磚木結構的連棟平房、醬油廠的出渣車間、舊書店的柜臺、堆滿雜物的小院、吱呀作響的木質門窗、舒服的大炕和矮腳炕櫥……所有的這些舊式建筑構成了中老年觀眾熟悉的生活實景,為了真實,劇組甚至直接將正在拆遷建筑的木板等舊物進行再利用。除了大環境建筑街區的真實復原,劇中還有太多的物品細節讓人贊嘆制作的用心和精細。周家大門旁墻灰多處斑駁脫落、小院破舊的籬笆木板、儲水的大水缸和葫蘆瓢、房間土質的地面、昏暗的光線、被煙火熏黑了的墻壁、墻上掛的炕帚和舊軍用書包、美女掛歷、座鐘、藍色竹子熊貓的窗簾、大花棉被和枕巾、開燈的線繩、印著紅色“獎”字的茶缸、黃色搪瓷碗盆、燒飯的柴火鍋灶……隨著時代變遷生活條件發生改變,房間家具以及日常用品也隨之悄然更換,從炕到床,從炕櫥到大立柜再到組合式家具,從燒火的鍋灶到煤氣灶……隨年代和生活場景變化進行道具的精心配制,讓故事環境與故事情節、人物的成長變化相和諧統一,是嚴肅的現實主義劇作不可少的。
服裝細節也是營造濃重時代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藍灰黑單調的整個時代色彩到顏色圖案多樣的棒針毛衣、翻領襯衫、花裙子,從棉襖棉帽大手套到風衣、夾克、西裝,如同建筑、家具、生活用品一樣,服裝色彩樣式的變化也與劇情節奏保持高度一致。劇中人物穿著的服裝細節令人動容:周秉昆穿的多種顏色毛線編織的毛褲、周蓉在貴州鄉下穿的藍衣服上打著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圖案補丁、周秉義戴的假領子、郝冬梅和馮玥扎的頭花、馮化成戴的眼鏡、蔡曉光穿的部隊軍呢子大衣……此類細節實在不勝枚舉。不要因劇組為這部劇準備了上萬套服裝這樣的數據而感到驚訝,沒有大量的心血、精力的付出和嚴肅的創作態度,制作出永留史冊的優秀作品就成了一句空話。87版《紅樓夢》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先例。本劇音樂、配音細節也處處顯示出制作的投入:清晨高亢的雞鳴聲、街巷里的狗吠聲、雪地行走的咯吱聲、春天的布谷鳥叫聲、風雨聲、自行車清脆的鈴鐺聲、街市人們的寒暄聲等等都令觀眾身臨其境;還有那些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歌曲,如50年代優秀兒童歌曲《快樂的節日》,70年代火遍全國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80年代末《大約在冬季》等在劇情適當的地方穿插,熟悉的音樂旋律立即喚醒了觀劇者的時代記憶。
? ? 一部優秀的劇作能夠打動人心的根本當然是其深厚的內涵與思想情感,《人世間》以一個工人家庭為代表和縮影,書寫中國當代近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包含的內容可謂廣闊而豐富,以小見大的手法從細部透視整體,眾多小人物的命運吟唱組成了中國時代發展的交響曲。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和思考,叩問和折射了整個大時代的重要命題。周家小兒子周秉昆是全劇人物核心,是作品集中筆力塑造的男性形象,除此之外,整部劇中其他次要人物形象,無論是父親周志剛、母親李素華、小兒媳鄭娟、大兒子周秉義、大兒媳郝冬梅,女兒周蓉和女婿馮化成,以及和周秉昆一起長大的春燕、“六小君子”等等,都刻畫得生動鮮明、栩栩如生。而電視劇中的兩代家庭婦女——李素華和鄭娟則是最能打動女性觀眾的人物。
李素華是傳統家庭婦女的典型寫照,作為不識字的家庭婦女,三個孩子的母親,她總是夫唱婦隨,一生都在家中全身心照顧丈夫孩子,八級瓦工的丈夫在家里是絕對的權威和頂梁柱,說一不二。她明事理、識大體、心地善良。小兒媳鄭娟的命運極為不幸,她和盲弟弟都是被收養的孤兒,受教育程度不高,18歲被強暴,在那個未婚先孕被看做極為不恥、“唾沫星子淹死人”的年代,她注定了要背負極大的社會輿論與道德壓力。養母信教不許打胎,所以她未婚生子,兒子取名楠楠(難上加難)。鄭娟嬌小柔弱、少言寡語,但她是頑強不屈生活著的女性,身上有著一種堅韌柔軟的力量。她自尊、堅強,周秉昆第一見到她,她衣不蔽體,但她一開始不接受水自流、駱士賓的金錢補償,養母為了那筆錢給秉昆下跪。養母去世她靠糊紙盒艱難養家,貧窮壓不垮她。她被周家接受的過程極為不易,三年的時間才讓秉昆終于下定決心娶她,又用了三年時間才讓周家徹底接受了她。鄭娟看似依賴著秉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沒有秉昆的“收養”,她這一輩子可能會過得非常不幸。但她更在秉昆最艱難的時候幫助他撐起了這個家,讓周家的父親、大哥、姐姐都能夠在外心無旁騖地工作。她多少年忍辱負重撫育孩子,少言寡語埋頭做事,抗下所有的生活重負。鄭娟的確是周家的大恩人,她每天要給全家人做飯、洗衣、打掃,任勞任怨照顧病人,讓在炕上整整躺了兩年半的婆婆重新恢復了知覺。她照顧病人的同時還要撫育盲人弟弟、周楠、馮玥,以及后來的孩子。鄭娟的雙手因為過度勞累而長滿老繭、粗糙變形,婆婆素華最能理解鄭娟的委屈與艱辛。
劇中關于鄭娟的三個故事細節特別動人。一個是駱士賓來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時候,恰逢弟弟出家的寺廟被燒毀、生存困難,19歲的孫小寧公開對周秉昆的愛慕,幾件大事終于壓得她開始無法克制自己,慌亂無助、委屈焦躁,和丈夫發生了矛盾。婆婆素華雖然不知其中原委,但她并不盲目站在兒子的立場,而是貼心撫慰夸贊鄭娟,嘆息自己對于家庭婦女的地位價值“一輩子也沒想明白”,這句話讓鄭娟當場淚流滿面。鄭娟性格堅強,不輕易流淚,當了一輩子家庭婦女的婆婆卻是最理解、最心疼、最懂得她的人。周父多次稱贊鄭娟是周家“大恩人”以及婆婆素華失落感慨的背后,是作家/編劇關于女性身份、家庭婦女的社會地位、人生價值的深入拷問。第二個細節是當孫小寧毫不掩飾對秉昆的好感、對她挑釁說出“我想嫁給周秉昆,想和他生活一輩子”時,鄭娟卻能夠拉著孫小寧的手,平靜而堅定地告訴她:“我最了解你,因為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一樣一樣的。”她的溫柔大度堅定善良讓孫小寧深受震動。第三個是鄭娟極力維護著家庭的幸福,面對楠楠對他身世的質疑,作為母親她不愿告訴兒子自己當年受辱的真相,更不想讓兒子對他的出身感到自卑,憤怒無奈之下她狠扇自己的耳光——這一幕著實讓人震驚心痛,這樣一個不幸的女性(后兒子在美國留學被搶劫犯槍殺),除了自責、除了向駱士賓太太下跪去請求饒恕周秉昆,她又能怎樣去反抗不公的命運呢?人世間不僅有溫馨美好、幸福和諧的一面,也有苦難黑暗、人性扭曲、痛苦絕望的一面,作品沒有回避生活的苦與痛、淚與恨、生與死,不回避社會轉型期的陣痛動蕩以及商品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觀、社會風氣變化等諸多問題,讓觀眾看到最為真實的中國當代社會歷史與百姓生活現狀。
《人世間》充滿了熱烈濃重的煙火氣,是反映中國普通家庭普通人生活的一出精彩大戲。歷史的車輪緩緩前進,從文革到上山下鄉、支援三線建設、知青返城、恢復高考到經濟體制改革、特區發展、國企轉型,從計劃經濟走向商品經濟,從貧困落后走向繁榮富強,半個世紀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走向、中國社會在探索中謀求發展道路的故事,就這樣被一部貼近生活認真創作的電視劇娓娓道來。當代著名作家梁曉聲的原著、著名編劇王海鸰、王大鷗的改編,知名導演李路(代表作《人民的名義》)的指導,薩日娜、宋春麗、張凱麗、丁勇岱、雷佳音、殷桃、辛柏青、宋佳等眾多實力派演員的參演,讓《人世間》真正實現了“講好中國故事”的藝術理想,成就了在中國影視歷史上“能留下來”的一部優秀作品。
清音雅調且斫琴
文 / 文學院? ?史風華
作者按:承蒙主編不棄,使得我的手記得以和讀者諸君見面。作為一位美學老師,我一直想做這樣的嘗試:就是把美感理論和藝術實際結合起來,然后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再進行理論研究,于是才有了這些手記。《紫荊樹下》首先給了我這片田地,使得這里成為我的小小實驗田。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2022年2月7日 周一 正月初七 雨
今天是大年初七,本來還不是開工的日子。但遠芳代表我們周一斫琴組約了給師傅拜年,于是也就今天開工了。說是開工,其實主要是吃飯聊天,下午我磨了一會兒年前補了黑漆的琴面。
師傅要去北亭村的菜市場買菜,我申請也過去幫師傅拿菜。去菜市場要穿過村里的兩個小巷子,其中一個是土路。第一個確切地說不叫巷子,而是真正的鄉間小路:兩邊都是高大的香蕉林,一條彎曲不平的不平的石頭磚頭土路,也就200米的樣子,出去就看見菜市場了。也就七八分鐘的路程。外面都是村民自己種的菜,很新鮮,自然也有很多泥。這是我第一次逛北亭村的菜市場,以前聽住在大學城的謝老師說,她常來北亭村買菜,說是菜比較新鮮,早就想過來看看。今天我完全像個游客,看什么都覺得新鮮。師傅買了茼蒿、香菜、生菜、姜、芹菜、還有玉米。回到工作室我開始洗菜,洗著洗著有一點小雨。我干活慢,菜又太多泥,洗了足有一個多小時。師傅就在屋里彈《碧澗流泉》,琴聲安靜淡遠。最后我泡上腐竹、香菇、木耳。我帶了滿天星和玻璃花瓶,剪了兩枝竹子,再配一個小西紅柿插了花,跟菜一起擺在平時工作的石桌上,看起來活色生香,等大家來。
洗好菜,聽到師傅變了曲子,彈《慨古吟》,我坐下聽。師傅彈完,問我學過的曲子有沒有練? 我說有練,他說,“那今天學《慨古吟》吧。”我自然十分踴躍,因為數年前,就是查阜西先生吟唱的這首琴歌使我愛上了古琴。我的斫琴日記第一年就是抄寫的這首琴歌的歌詞。最喜歡那句:“世遠人何在,明月照去又照來,故鄉風景空自底那花開。日月如梭,行云流水若何。”真是講盡了人生況味,與《紅樓夢》中甄士隱解“好了歌”,《三國演義》“滾滾長江東逝水”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意境還更勝一籌。虎年開年學喜歡的曲子,預示著開年大吉呀!
師傅拿出蔡德允先生打譜并手抄版的曲譜,彈了一遍,講了一遍,說這首曲子并不難,只是有幾處難點:按雙弦換弦、左手名指同時按四根弦,都需要練習。特別是一指按四弦,“需要練習幾個月”,師傅說。我表示愿意練習,幾個月沒問題。
說著說著小伙伴們都來了。遠芳第一個來,坐定,互相拜了年,我就請她在試音架上試試我的琴,主要是請她給點意見,她彈了,指出有沙音,看了位置,在10徽4弦處。我們找原因,還是因為琴面上次補了黑漆,還沒有打磨。散音、泛音都不錯,就是沒打磨,無法試按音,須得磨來了再試。這次試音,發覺聲音比上次收了一點,應是補了漆的緣故。
師徒五人就坐下聊天,同時支上電磁爐鍋打邊爐。師傅帶了牛肉丸、魚豆腐,鳳和姐還帶了自己蒸的玫瑰花饅頭和酒,小饅頭用菜汁和了不同顏色的面,一層層卷起來,做成了不同顏色的玫瑰花饅頭,吃起來口感也很好。五個人有說有笑,吃聊都很盡興。知道我不能喝酒,鳳和姐只給我倒了一丟丟,師傅又倒出來只留下一兩滴,就這么兩滴我也喝得半醉,臉燒頭暈,眼皮打架,很快就趴在桌子上不能抬頭。醒來發誓再也不沾一滴酒。
吃好喝好了,師傅開始“說正事”,還是希望大家提高效率,我們問“怎么提高?”師傅說:“比如遠芳的琴可以五月份做好,史老師的也差不多夏天前做好……”看我拿著本子記,師傅笑著說:“要不暑假吧。看史老師記筆記,我給自己多點時間……” 這也是我心儀這個工作室的原因,金貴的時間在這里也可以慢慢消磨,不用記著給別人、給自己交貨。
我們等著師傅繼續說。他想了想,說:“最近的天氣做漆的話太冷。遠芳可以等到春暖花開時再來。看情形今年春天的天氣應該適合做漆。”
遠芳問了一個問題:“黎明老師,我們調漆灰時有沒有加水?”
小伙伴回憶說:“我記得我是加了一點水的。”
我也記得調粗灰中灰時加過水,當然我還加過手指的血呢。
遠芳說:“我們琴舍有個琴有點裂了。那床琴的漆特別好,做琴的老師說,就是因為漆太好,反而要加點水,不然反而會裂。”我當時暈暈乎乎的,不記得討論的結果了,也不記得師傅的回答了。
過了一會兒,我問“我們的會開完了嗎?要是開完了,我想去干一會兒活。”
師傅笑著說:“這也不算開會,新年聊天兒而已。你想干活就去吧。”
然后大家繼續聊天。我就拿出自己的琴琴,找出800目的砂紙打磨年前涂過的黑漆。
一會兒師傅過來看了一些說:“以后你要盡量使用紅色的水磨砂紙打磨了。”
我問:“都是800目,黑色紅色有什么區別吧?”
師傅說:“有分別。你后面的打磨要十分仔細。”
果然,在琴面打磨,漆面比灰面要細膩好多,也很容易打磨出平整面,手指摸起來可以有摸茄子皮的感覺,會發出‘嗯嗚’的聲響,有類似皮膚的感覺了。但這也意味著,稍一用力,說打磨穿了,因此要輕柔,還要更多地擦干觀察。
下午豐俊來了,我打了招呼就繼續干活,師傅他們幾個聊天,聊的也都是琴的事兒。說是要過來開板什么的,還指著鄭珉中先生的故宮古琴書上的蕉葉,說要做三床蕉葉。遠芳說要去看謝老師,都是與琴有關的事情。
我請豐俊也試了我的琴,他在試間架上認真彈了,也看出了遠芳說的同樣位置的沙音,我們研究了知道是因為漆面還沒有打磨造成的。說整體來看,聲音很均勻,除了按音不能試,其他都很好,也有韻,我繼續問,他才說,“聲音很明亮通透,但好像有一點空。”
“不過,不到最后我們都不知道聲音是怎樣的。”
“是的,師傅也說了,等上了面漆,聲音還會收一些。”
本來打算把琴背面磨好,再把上次補剩下的部分補了,結果時間不經用,到下班也沒磨好,只好等下次了。
回到家,找出A4豎格子的宣紙,小楷筆、一得閣墨汁,按照今天拍的手機圖片抄了《慨古吟》今天學的部分。太久沒練字,覺得筆、紙、墨沒一樣順手(其實主要是對自己的字不滿意)。又彈了一會琴。晚上睡得很好,天快亮時夢見走了的好友黎意了。她最后的時光有很多時間陪她出去找吃的、散步。后來我暑假去景德鎮學金繕,她的病復發住院。回來我想去看她,她說等她出院吧。后來她說:
“咱們說好了看《懸崖之上》,一起在線上看好不好?”我說好,她就發來了鏈接,我們線上一起看了電影。最后也沒等到她出院,只等來葬禮,我哭暈在葬禮上。夢里跟以前一樣,她淺淺笑著,我們有一搭沒一搭也不知說了什么。夢里仿佛知道是夢,也知道她走了,心里又難過又高興。我說,“你走了以后,我都沒有開懷大笑過”。她笑了,也沒說什么。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最后不讓我去醫院看她。一個人,最后看見她是什么樣,就還是什么樣,因此她還是以前一起散步一起逛街時候的樣子。
從來沒有夢見爸爸媽媽,想來他們都走得安祥,我們也大了,他們都放心。第二天醒來跟黎意的另一個好友Doris聊起這個夢,不勝唏噓。
過一會兒,妹妹發來一段心靈雞湯:
“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傷,睡前原諒一切,醒來不談過往。”
看見自己,看見孩子,看見幸福的每一個瞬間。
“親子幸福書”是一本期待父母共同參與共同書寫的大書,大家在此分享關于愛與自由的感悟,探討依賴和獨立的話題,一起進步和成長。
“
”
親子幸福書
糖寶是我們郭家第一個小孫子,可以說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大小姑奶奶叔爺爺舅爺爺以及各種堂叔表叔表姑……都喜愛這開心小糖果。其中尤其寵愛她的當然是爺爺,我們平時帶她都是恩威并施的,只有爺爺對她永遠和氣、耐心,不忍心責罵。
糖寶屬猴,性格脾氣也跟孫猴子沒啥兩樣。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又哭又鬧,得奶奶抱著樓上樓下狂繞圈圈才肯安靜。那時候她頂著一頭軟乎乎直愣愣的沖冠怒發,樣子十分滑稽好笑。
再長大一些,糖寶開始學走路、學說話,推著家里的四腳小麻拐凳子滿屋子跑,對著我鼓著小嘴喊“嘟嘟”。我糾正她說“姑姑”,她不聽,非要叫“嘟嘟”,嘟得口水四濺。
等到她可以滿地亂跑的時候,就到處亂猴,把爸爸當椰子樹,一個勁攀爬,把我的腿當滑滑梯、當駱駝、當千里馬……大人們都累癱了,她還在笑嘻嘻大喊“我還要玩”“我還要玩”。
糖寶是我們家的開心果,跟她在一起,我們總是有層出不窮的靈感,陪她瘋陪她玩;也總有說不完的笑話,樂不可支。可以陪伴和記錄她的成長,是作為姑姑最大的幸運。我希望這“糖姪畫記”可以一直寫下去,也希望糖寶永遠這么童真可愛。
圖文 / 文學院? ?郭浩瑜
糖姪畫記⑤
自由背包客
背包在路上,看高山流水,看藍天白云,看陽光總在風雨后;背包在路上,一起自在徒步,一起勇敢攀登,一起廣闊天地自由行走。
“自由背包客”是用腳走出不一樣的人生,更是用心走出美麗新世界。大家在此分享關于美與自由的感悟,一起看見更美的風景和更好的自己。
“
”
騎行第八天
阿爾善油田——東烏珠穆沁旗,130公里
在肉體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喪的局面有時也會出現。不過“痛苦”對于這一運動,乃是前提條件般的東西。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歷這痛苦,我才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我現在認識到:生存的質量并非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于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清晨,正在收拾帳篷,廣東籍大哥如約而至,領著我們去油田職工飯堂買早餐吃。
長長的買早餐隊伍在飯堂大廳里彎彎曲曲地延綿幾十米。幾張餐桌拼在一起,上面擺放著家常的包子饅頭,憑智能卡消費購買。排隊的油田職工每個人手里都拿著飯盒或食品袋,打包帶走。
兩位老師也趕了過來,我們四個騎行者忍受著周圍異樣的眼光,夾雜在隊伍里亦步亦趨。廣東籍大哥替我們買了早餐,順帶著也多買了幾個包子讓我們做午餐。
其實,最后分手離開油田時,我們也還不知道大哥的名和姓。萍水相逢,就此別過,估計再無交集碰面的機會。
大哥,好人啊!
出油田,來到101省道,再次回到茫茫草原天路。深入草原腹地,越來越有點失望。目測草原上的野草也就到腳踝處,一些茂盛處的野草也才到膝蓋部位。眼前的景色與傳說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景象相去甚遠。
能夠玩“躲貓貓”的齊腰深的草原去哪里了?
今年內蒙草原大旱,風調雨順的日子還要往前追溯一個年頭。這里幾個月沒怎么下雨了。本應茁壯瘋長的季節又快要過去,青草開始泛黃。放眼望去,草原的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如果我隨手把這青黃不接的草原拍照發到朋友圈,堅定地說這里就是內蒙古大草原,是不是會被認為是信口雌黃在“忽悠”人?!
一群綿羊自西向東浩浩蕩蕩地越過馬路吃草,卷起一陣塵煙。草原才是它們的家園。這里沒有圍欄,這里是廣闊天地,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悠閑地吃草。如果我是一只羊,我寧愿做大草原上的一只無憂無慮、身心健康的健碩的羊。
天路繼續起起伏伏,高溫似乎故意考驗著我們,無遮無擋的烈日猛烈地肆無忌憚地環繞著我們。腳下的路,起起伏伏;頭頂的天,明朗刺眼,沒有一絲微風。我們四人默默無語,各自在孤苦地奮力踩踏。
我心里默默念叨著,這又是一個注定艱苦的一天啊!
午飯就在省道101邊上吃早餐打包攜帶的包子。
在路上,我頭腦里常常天馬行空,胡思亂想。也許心里不斷重復默唱一首歌的歌詞,也許腦子里想某部電影的片段、想以前旅游曾經的經歷、想生活中的某個場景,快樂的、悲傷的、尷尬的、無聊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長途騎行,他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最初的騎行,也許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因受傷而騎行是為了逃避,有的人因激情而騎行是為了挑戰、有的人因失落而騎行是為了尋找……。其實,智者告訴我們,到最后都是為了回歸,殊途同歸,回歸到現實的世界,回歸到真實的世界,回歸到世俗的世界。
詩人海子說,“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給草原。”遠,遠方,遠行;遠行是探索,是尋找,是回歸,是希望。歌中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
有的人遠行,是為了遠方的到達;有的人遠行,是為了到達遠方的路上。
在遠方的路上,會與陌生相遇,與未知相遇,與自己相遇,與不同的人和事相遇。所有的相遇疊加,造就了遠行的意義。
不遠行,何來探索;不遠行,何來發現?
康德的墓志銘上寫著: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索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和頭頂上的燦爛星空。他說的正是人類的兩種本能,一是對自我的探索,一是對世界的發現。
對我而言,我對騎行有著一種比較復雜的情懷。甚至,有時覺得騎行并非是別人眼里的隨性自由奔放般的灑脫,而是一種孤獨與寂寞。有時,路途并非想象中美好,一路上都充滿未知、困難與挑戰,甚至經歷內心的痛苦磨難。倘若運氣不佳,遇上暴雨、暴曬的極端天氣,體力不僅面臨崩潰,精神更要經受煎熬、身心俱累。演員陳坤在發起的“行走的力量”活動中,就談到,行走挑戰的從來不是體力,而是人的毅力。
一路上的經歷,也許極度自由,卻又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極度孤獨、艱難與未知。也許,騎行在路上的人,心中都有痛苦,每個人心中都有不能訴說的憂傷。或者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如同大多數凡人的人生道路一般。
因此,后來當熟悉或剛認識的朋友問我為什么騎車時,我總是回答我是孤獨求敗。
其實,哥騎的不是車,是寂寞。
(未完待續)
文 / 體育科學學院? 趙海軍
(之九)
一路向北,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紫荊樹下》征稿啟事
《紫荊樹下》是我校工會和校女教職工委員會創辦的反映女教職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電子雜志。雜志面向全校教職工,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雜志的宗旨是展現美麗,追求理想,時尚生活。
《紫荊樹下》是電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荊樹下》作為我校女教職工工作內外宣傳的又一重要載體,作為華師女教職工展現自我的舞臺、幸福心理的驛站,注重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來充分展現姐妹們“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風采。
《紫荊樹下》招募美文如下,誠邀您惠賜佳作。
一、征稿對象:全校教職工
二、欄目設置:
資訊瞭望臺(工會活動擷影)
紫荊麗人秀(女教職工風采)
紫荊大講堂(教學科研收獲)
麥田守望者(師生感悟故事)
讀書咖啡吧(深刻睿智書評)
文學手工坊(原創文學作品)
親子幸福書(溫情親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優美游記)
女性養生堂(健康生活理念)
三、投稿要求:
1.內容積極健康,圖片豐富多彩,結合工作,貼近生活。
2.來稿請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單位和聯系方式。稿件字數不超過三千,圖片格式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
3.文章如被采用,會及時通知作者。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必須來函聲明。所有稿件擇優刊發,一經采用,即奉稿酬。
四、雜志官方網站鏈接: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幸福伊家園
//gh.scnu.edu.cn/ngw/index.php?s=/Article/index/id/160
《紫荊樹下》編輯部
與您邀約,恭候美文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詢電話:020-85211040
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紫荊樹下》2022年第1期
展現美麗
追求理想
時尚生活
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