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電子雜志
環境學院專輯
(總第28期)
主辦: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 ? ? ? ? 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委員會
承辦:環境學院部門工會
主任:徐頌軍
副主任:吳 嵐
執行主編:徐 珊
編委:黃明智、藍冰燕、席振春、
? ? ? ? ? ?石義靜、李 丹、李耀威
責任編輯:葉美玉
美術編輯:萬 斌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電話:020-85211040
2020.3(總第28期)
目錄
CONTENTS
?>>>
----------------? ?資訊瞭望臺
----------------? ?部門風采展
----------------? ?紫荊麗人秀
----------------? ?紫荊大講堂
----------------? ?文學手工坊
----------------? ?藝術小劇院
----------------? ?親子幸福書
----------------? ?自由背包客
----------------? ?征稿啟事
04
10
14
26
30
40
48
55
84
資訊瞭望臺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響,工作、生活都迎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為了幫助女教職工更加從容地應對和緩解疫情期間來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健康快樂地工作生活,華南師范大學幸福女性學堂通過微信群,搭建便捷的學習交流平臺,于6月21日開設了微信課堂第16堂:《疫情期間女教職工心理調適》。
本期微信課堂由我校心理學院副院長劉學蘭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劉教授從疫情下如何保持平穩的情緒和理性認知、如何處理好家庭關系和跟孩子有效溝通兩個方面入手,并提出了合理的情緒調節、認知調節策略,如何尋求社會支持以及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等等。
本期微信課堂主講嘉賓:劉學蘭,心理學博士,教授,心理學院副院長。華南師范大學工會女教職工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家組成員,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幸福廣州心理輔導與研究基地”副主任。廣東省本科高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學習心理、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家庭心理與親密關系。曾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者,華南師范大學第三屆、第四屆、第六屆“我最喜愛的教師”稱號,華南師范大學“校級教學名師”稱號。曾獲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連續五屆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劉學蘭老師分享結束后,微課群的老師們都積極主動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的感受和減壓放松方式等,課堂氣氛十分溫馨融洽。老師們紛紛表示,聽完課后受益匪淺,感謝校工會為女教職工提供這么好的學習平臺,并希望校工會多組織類似活動。
課堂小結
疫情期間女教職工心理調適
一、疫情下如何保持平穩的情緒,理性的認知?
(一)掌握情緒調節的策略
1認識接納自己的情緒
2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
3采用一些身心放松的技術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掌握認知調節的策略
1強化信念和價值感
2發展理性的認知
3接受未來的不確定性
4避免信息超載
(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1家庭的支持
2朋友、同學、同事、學校等的支持
3心理學專業人士的支持
二、應如何處理好家庭關系,跟孩子有效溝通?
(一)注意孩子復學返校后容易出現的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
1情緒問題:害怕焦慮、自責后悔、抑郁低落、怨恨憤怒……
2行為問題:拖延行為、退縮行為、逃避行為、強迫行為、依賴行為、危機行為……
(二)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技巧
1積極傾聽
2陳述事實
3多表揚鼓勵孩子
*批評應注意:
1.情緒平穩
2.就事論事
3.具體明確
4.欲抑先揚
指導老師:劉學蘭
疫情期間女教職工心理調適
【幸福女性學堂】微課第16堂
良好的身體素質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抵抗各類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老師們對運動鍛煉、強身健體的需求更加強烈。因此,為了引導女教職工科學、有效地開展健身鍛煉,華南師范大學幸福女性學堂于7月5日開展了微信課堂第17堂《職業女性的健身鍛煉》,探討分享職業女教師健身鍛煉的特點和秘訣。
本期微信課堂由我校體育科學學院李薇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李教授從中國人的健康狀況、健身鍛煉的阻力、鍛煉行為的選擇這三個方面入手,給老師們作出了如何科學、有效地鍛煉的指引,并結合個人經驗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疑惑解答。
本期微信課堂主講嘉賓:李薇,女,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心理學分會常委委員;主要研究方向:體育心理學、鍛煉心理學,幼兒體育。
李薇老師分享結束后,微課群的老師們都非常積極主動地分享自己的體育鍛煉狀況以及關于運動的疑惑,李老師也都一一進行了解答,課堂氣氛熱烈而融洽。老師們紛紛表示,課程干貨滿滿,聽后受益良多。
指導老師:李薇
職業女性的健身鍛煉
【幸福女性學堂】微課第17堂
環境學院是一個年輕的創新型學院,以“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為院訓,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以培養有環保情懷、知行合一的現代環境專業人才為目標,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需求。自2019年成立以來,學院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領域成績斐然。其中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1%,另外,學院為學校工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5‰的貢獻較大(占比近40%)。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女教職工有31人,占學院教職工總人數的37%。芳華不負新時代,巾幗風采勇擔當。她們以“擔當與柔情并在,事業與家庭并重”的作為,盡顯巾幗力量,彰顯巾幗情懷,撐起學院建設發展的“半邊天”。
她們潛心治學,積極上進。學院有近45%的女教工具有海外留學背景,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近年來,李曉敏教授獲批廣東省杰青項目;張秋云工程師團隊為廣東、大灣區及國內多家工業園區提供環境標準制定、工業廢水處理與回收、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等領域的技術支撐服務,助推了環保行業及相關行業的轉型和升級,在環保領域形成了一定的行業影響力。
她們德藝雙馨,剛柔相濟。“師之韻”教職工文藝匯演有她們的靚麗身影,氣排球聯賽有她們的颯爽英姿,救濟扶貧中有她們的無私奉獻。她們的肩上承擔著太多的角色:是父母眼中孝順的女兒、丈夫眼中賢惠的妻子、孩子眼中慈愛的母親。面對多重的壓力和責任,她們充分展示出當代知識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與自強的精神。二胎媽媽王熙副教授,不僅精心照顧家庭,而且也用心專研教學,榮獲華南師范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二等獎。她們是鏗鏘玫瑰,用實際行動譜寫著學院攻堅克難的華麗篇章。
她們砥礪奮進,擔當作為。今年伊始,一場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戰突如其來,面對世所罕見的重大挑戰,她們“巾幗不讓須眉”,積極投入到這場戰“疫”中。她們在第一時間投身到學院抗“疫”行動中,牢牢守住防線,她們在最短時間內,由線下教學轉型為線上授課,積極調試設備,探索網絡教學,當起了“網紅主播”,她們采用輪流值班及遠程辦公方式,保障學院相關工作的正常運轉。石義靜副教授在線推出“污水中的新型冠狀病毒:風險及處理”科普推送,從專業的角度為同學們講解了疫情之中有關污水處理的內容,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好評。她們用投入詮釋了師者之美,用堅守詮釋了勞動之美,用奉獻詮釋了大愛之美,用服務詮釋了青春之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每一位婦女都有人生出彩和夢想成真的機會。”值得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出彩、都可以逐夢的新時代、新征程、新篇章。今年是我們新學院發展的關鍵之年,硬件建設初具基礎,治理體系初步構建,文化氛圍初步形成,民生工程初步改善,學院所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就,都離不開她們的努力和奮斗。她們用亮眼的業績唱響巾幗之歌,用心中的大愛奉獻巾幗之力,用人生的智慧彰顯巾幗之美。
巾幗建功綻芳華,砥礪奮進新時代,感謝在最美好的年華遇見最美好的她們“環境人”!
部門風采展
環境學院
砥礪奮進 時代芳華
文 / 環境學院黨委書記? ?盧勃
部門風采展
環境學院
紫荊麗人秀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按姓氏拼音排序)
1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紫荊麗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2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紫荊麗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3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紫荊麗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4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紫荊麗人秀
(按姓氏拼音排序)
5
環境學院女教職工風采展示
紫荊麗人秀
紫 /?荊?/?大/?講?/?堂
最近,“姐姐”這個詞過于火熱。芒果臺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邀請了三十位30+的姐姐輩女藝人,通過3個月的培訓與比賽,在專業制作團隊的幫助和觀眾的投票選拔中,最終要選出5位成員“破齡成團”。三十位姐姐們個個有性格,或者說都有人設,捧也好罵也好,姐姐們個個都是熱點。當姐姐們在舞臺上綻放自我時,臺下的觀眾們也有了不一樣的目光和思考。本期《紫荊大講壇》邀請了教育信息技術學院的彭柳老師、環境學院的李鈺老師和陳德慶老師、外文學院的汪雋老師以及體育科學學院的趙海軍老師,聚在一起,聊聊姐姐們,旨在探討關于女性自我和女性成長的主題。希望大家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徐珊:謝謝各位老師參與我們這期的紫荊大講堂,謝謝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聚在一起聊聊《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在網上查閱了相關的資料,關于這個節目是這樣介紹的:它不同于青年偶像選秀節目,邀請的都是1990年之前出生的姐姐輩女藝人,節目組希望透過整個選秀過程看到姐姐們的真實狀態,看到她們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希望透過她們面對婚姻、事業的人生態度,給到女性觀眾一種感染,讓大家相信,不論處在任何人生階段,自己都可以像姐姐一樣勇敢出發。
“肆意笑淚,青春歸位。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這是芒果TV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開篇序言,我想這也是這個綜藝節目的初衷和目標。那么,我想請教各位老師,你們覺得這個節目實現了他們的目的嗎?您是如何看待這個節目的?
彭柳:在當今的娛樂圈氛圍之下,在滿屏充滿膠原蛋白小鮮肉的綜藝節目的環伺之下,這樣一檔以30+姐姐女藝人為表現對象的綜藝節目,定位是非常準確和有突破性的。姐姐們這種正能量形象的打造,以及節目中不同的角色選擇,既顧及到了流量擔當、年齡層次的分布、身份地位的兼容,也確保了節目的話題性和熱度。再者這個節目集合了非常多粉絲的力量,節目組也希望能推出一些二線、三線有實力的姐姐輩女藝人,所以我覺得基本上是實現了他們的目的。不過,從新聞傳播角度來看,這個節目它仍然只是一個成功的綜藝節目,娛樂性是第一位,為了娛樂性和保持熱度,會通過故事和沖突人為地制造一些話題。我想這對于觀眾的媒介素養的要求,就會更高一些。另外,可能節目組為了兼顧不同的年齡層次的受眾的需求,在制作這檔節目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搖擺不定,比如說如何把姐姐們的個性、不同年齡層的特性和娛樂性很好融合,而競演曲目的選取、與姐姐們的溝通、表演團隊的現場表現等,可能有時候就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所以,如何在表演性、專業性和話題制造方面取得平衡,可能還需要好好考量,畢竟節目底色還是表演類綜藝節目,有一定專業性要求,不能被八卦信息淹沒。
汪雋:節目畢竟是節目,生活依然是生活。屏幕上光鮮亮麗的姐姐們就像精致的瓷花瓶,供人欣賞;而現實中的30+、40+的女性們,尤其是有家有口的工薪階層,可能就是一個韌性十足的籃筐,有時裝磚,有時裝菜,有時裝花,有時還要收納一地雞毛。
當然,把節目當節目看也挺好,喚起少女心,讓籃筐插上想象的翅膀,飛進熒屏變身乘風破浪的“姐姐”,慰藉平庸瑣碎的生活。現實中,在生活這片汪洋中,面對工作、面對孩子、面對種種,惟有乘風破浪,不想興風作浪,樂享風平浪靜。
陳德慶 :從熱度和引起的討論來講,我覺得算是一定程度上達到他們的目標吧,討論就是一種接近,就像今天這里的討論。不過,我覺得這些討論可能還會牽扯到女權問題,比如為什么是女人的三十而不是男人的三十?但無論如何,討論就是一件好事。
趙海軍:這是一個為了收視率的真人秀節目。邀請的女性成員,全部都是娛樂圈的名人(演員、歌手),展示的才藝(唱歌、跳舞)也都是女藝人們擅長的。因此,女藝人在節目中展現出來的“突破”并沒有質的飛躍,因為背后有舞臺總監、舞蹈總監、音樂總監及許多人的幫助才提高的。竊以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有突破才是質的進步。另外,我覺得這個節目是真人秀,是為了追求收視率和流量,因此,女藝人們的表現帶有很大的“表演”成分,我沒有看到應該看到的“真實”。絕大多數導演播放出來的內容都是“剪”過的,不是“真實”的。
徐珊:趙老師談到的真實性,我也很有感觸。我覺得姐姐們是站在娛樂性質的舞臺之上,燈光、舞美、剪輯,商業包裝之下,個性和人設互相滲透,個性鮮明其實常常以個性膨脹、角色扮演和人設先行等等混雜一起的結果。當然,如果說這些鮮明個性里面沒有一點姐姐們的自我,那肯定不是,但是因為有舞臺、集體以及導演的存在,注定了此時的自我也是娛樂性的自我。所謂娛樂性的自我是為觀眾演出的自我,是犧牲了一部分真實性的自我。
徐珊:“三十而驪,青春歸位。”節目被認為是有史以來首個聚焦逆齡女團的選秀節目。這個節目邀請的都是30以上的姐姐,可見節目組會認為30歲是女性成長的分水嶺。也因此,我們看到“破齡成團”“逆齡生長”這樣的表達。那么,請問各位老師如何看待30歲這樣一個年齡界限。如果是您,您會覺得女性成長的分水嶺應該是在哪個年齡段。您如何看待“逆齡”這樣一個說法,在您的眼里,女性的青春、女性的自我成長與年齡是怎樣一個關系?
汪雋:如果逆齡是指容貌和年齡的反差,我覺得這個說法反映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青春永駐的渴望。西方神話中的不老泉,中國古代皇帝追求的長生不老,都是基于這種心理。時間往前,年輕的身體逐漸衰老,因為不可逆,讓人特別想珍惜、想擁有失去的青春,所以“逆齡”如唐僧肉般讓人渴望,也因此,《乘風破浪的姐姐》才精準地擊中廣大30+女性的痛點。
一般而言,人的心理成熟是與年齡增長成正比的。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但現實中每個人因為天生性格、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生活經歷不同造就早熟的人、晚熟的人。我感覺當一個女人覺得自己對某一件事、對某一個人有了責任感、使命感的時候,她就逐漸認清了自己在世界的位置、與世界的關系,開始走向我們認為的理性成熟之路,這個契機可能是一份工作、一段婚姻、一個孩子。
我也見過年逾古稀依然褒有少女情懷的女人,其實很多女性躋身“姐姐”、“媽媽”、“奶奶”界后仍然懷有少女心,這種“逆齡”或者說“凍齡”我覺得很可愛。
李鈺: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覺得,以現階段而言,不存在“某個年齡是分水嶺“這個說法。生活一直都是有起有伏的,那些起伏之間才是某個階段的分水嶺吧。而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所以,不同際遇之間的變化就是所謂的分水嶺。例如,學生vs工作,初入職場vs得到晉升,只是作為子女vs為人父母等等角色的改變。年齡或許會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例如記憶力和專注力下降,但不妨礙我們享受當下的幸福與對新知識獲取的渴望。每一個當下就是人生中最青春的時光,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則可實現自我的成長。
陳德慶: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所謂成長分水嶺,是基于文化與社會背景下的判斷。在現今中國社會,無論男女,30歲都是一個分水嶺。我覺得討論不同資本背后產生的“破齡成團”“逆齡”現象沒有太多意義。但是從整體社會發展來講,女性成長確實存在“逆齡”的傾向。簡單來講,女性平均婚育年齡正在逐漸推遲,最近關于“三十而已”的討論也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樣的討論是件好事。
彭柳:關于這個年齡的話題,恰恰是我對節目不太贊成的一點。所謂的逆齡,實際上是有一點點自我欺騙的意味在里面。因為我們都知道青春是回不去的。靠裝裝嫩,靠涂厚厚的粉等化妝品來制造的逆齡只能是一種假象。當然,心靈的天真是可以保持的,但是它跟逆齡畢竟不是同一層面的追求。
至于說女性的青春,自我成長和年齡是怎樣一個關系,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可能短短幾句話并不能說清楚。我只能從自己的體驗出發談點感想。我現在回過頭去看過去,雖然有時覺得青春逝去是有些傷感,但發現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的精彩,它的任務,也都有它的傷感。如果一位女性年齡增長,但心智不成長,自我也不成長的話,就是一個蠻悲哀的事情。所以,《姐姐》這檔節目應該展現給大家看的,不是這種逆齡的顏值,也不是那些像101女團的同等風格的歌曲,而是要在認識到30+女性的性別魅力的基礎上,打造新的節目色調。
趙海軍:節目中的姐姐們也只能代表女性中的一類。她們從成名開始就是在聚光燈下,在團隊的策劃、幫助下成長的。為了事業的發展,在演藝生涯中,姐姐們確實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成長不僅僅是年齡的增長,成長還應包括對自身內在涵養的提升、對社會價值的貢獻,對責任的擔當。作為公眾人物,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而不是停留在片酬天價上。我們古人講“三十而立”是有一定道理的。30歲的女性,經歷了歲月、知識、修養的沉淀,從20歲的最初追求外在的美,過渡到內在的美。從靠“臉蛋”吃飯到靠“氣質”立本。可惜,為了追求流量,為了直觀、粗暴的視覺吸引,女性的美被很多傳媒扭曲為外在的漂亮。為了吸引大眾眼球,這個時代正在過度地“消費”女性。30歲女性的美,應該有很多種表現形式的,可以是“逆齡”的青春形體外在美,也可以是知性的內在涵養美、睿智的美。
徐珊:我們知道這個節目有許多贊助商的,最耀眼的是作為此次《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獨家總冠名的梵蜜琳。“梵蜜琳將在節目中全程守護姐姐們的肌膚,給予30位乘風姐姐們無懼年齡、逆齡成團的閃耀自信。”節目一開始,姐姐們進入簽到區后,需要挑選一只梵蜜琳的口紅涂上唇。節目贊助商里面的“新氧”也是在節目當中不斷插入醫美話題。女人們的皮膚、臉蛋、身材成了青春歸位的重中之重,以至于讓人有種錯覺,所謂青春歸位就是30+的姐姐要長成30-的妹妹的樣子。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女性形象和化妝品之間的關系?您覺得女人需不需要醫美?假如條件允許,您會去醫美嗎?
李鈺:女性形象和化妝品之間的關系,我覺得與生活環境有關,也是個人愛好吧。不同化妝品的價格與作用差別很大,這得考慮個人的經歷承受力與價值觀。 此外,有些人覺得臉上干干凈凈啥都沒有就是最舒服最自然的,而有些人就覺得用了化妝品則顯得人比較精神,所以很難說女性形象和化妝品存在什么關系。于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適當使用還是挺好的,使用的時候會考慮不同場合。一方面有種自我暗示的感覺,感覺有時候用上了,我就是會變得自信,干事都會順手。另一方面是對工作的尊重。至于女性是否需要醫美也與每個人的價值觀有關系,我對這方面不太感興趣,所以也不是很了解。
陳德慶:男女的社會資本的標準有所差異。容貌所占比重,女性要遠大于男性,這就導致了女性的青春歸位往往都跟容貌扯上關系。如果問,男性需不需要醫美需不需要健身?我覺得和女性一樣是需要的。但是由于容貌所占比重不同,需要的程度也就差遠了。這是社會現象,不由個人意志決定。
彭柳:這個話題和“逆齡”認識緊密相關。如果我們把所謂的逆齡只是放在自我的表層,也就是表面形象塑造的話,當然就必須依賴于化妝品。此外,節目最后的呈現其實還包括后期編輯,包括調色、磨皮,也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來使得這種女性呈現出一種青春不老女神的形象,可以算是一種科技“化妝”吧。我想這也是整個社會對于娛樂圈的明星、特別是女明星的青春不老的要求造成的。
當然我也覺得女性確實是可能天生會比較注重顏值,或者說她天生跟化妝品之間有相對密切的關系,我個人是贊成說適度地使用化妝品的。在不損害健康的前提下,借助一些醫美方面的科技手段來使得女性形象整體提升,我覺得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體驗。那么如果說技術條件過硬,然后確保是對自身健康沒有任何的損害的情況下,我是會去接受醫美的。畢竟通過美好形象的塑造,使得自己和旁邊的人心情更好,我覺得也是一種人生責任和一種追求吧。
趙海軍:這些年齡30+的女藝人所謂的青春靚麗,幾乎都是包裝出來的,妝容、服飾都是有服務團隊精心負責。里面不少女藝人如果素顏展現出來,如同普通鄰家女子一般普通。據我了解,伊能靜每年的保養費用是7位數;張雨綺每個月保養費用70萬。因此,我也就理解了寧靜的妝容為何那么夸張,因為要用精致的化妝技術來掩蓋臉上的歲月。
從男性的角度來看,我并不排斥女性化妝。在我看來,女性精心淡雅的妝容會增加自身的魅力。但是,如果是靠兩個小時的化妝時間而完成的妝容,我認為,是失去了“本我”。千篇一律的“網紅臉”、標志的尿酸蛋白臉,對我而言,是沒有個性、沒有特征的臉。相反,我更喜歡保留本色的自然的淡妝。
汪雋: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女性形象是“美”的一種形態,我不反對女性使用化妝品,甚至做醫美。每天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美美噠,心情也會好好噠;聽到別人夸贊自己美美噠,虛榮心也會砰砰噠。唉,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美美。
假如條件允許,如果是對身體沒什么傷害的醫美,我愿意去嘗試。畢竟到了這個年齡,健康是第一位的,變得再美也超過了競選世界小姐的年齡限制,不是么。
徐珊:我也想補充幾句。這次在搜集資料的時候,我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姐姐們”的來路:<乘風破浪的姐姐>背后的資本入場券》,可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合謀之作啊。不過,和汪老師一樣,我也不拒絕追求虛榮之美,所以自愿成為消費主義的受害者。
徐珊:整個節目播放到現在,極具人氣的姐姐有寧靜、萬茜、張雨綺等等,她們的大氣、冷靜、率直吸粉無數,她們身上具備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溫柔氣質,更多是充滿現代意味的中性氣質,而另外一位被譽為充滿狼性精神的藍盈瑩雖然頗受爭議,但也成為一種正能量形象,得到了許多充滿奮斗精神的年輕粉絲的追捧。請問您是如何看待她們的?您有沒有喜歡的姐姐?您喜歡她身上的怎樣的女性氣質呢?
彭柳:首先,我覺得節目中所呈現出來的各位姐姐的個性和形象,未必是她們本人真實的面貌,這可能跟媒介景觀有很密切的關系,和經紀公司想打造的人設,和節目所想呈現的人設密不可分。另外,我們作為研究者來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她們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人設?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寧靜自己也在節目當中講到,其實她并沒有像綜藝節目中所表現出這般強勢,這樣難以相處。如果要說我喜歡誰的話,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阿朵。我認為她是節目當中最符合他這個年齡層次所應該有的形象和思維。她既有個人清醒的獨立的思考,又能夠在團隊協作當中表現出一定的柔軟度,而且在多人合作的時候有很強的協調和心理調適能力,所以我覺得她很好地表現出歲月給女性帶來的成長,是很有韌性的一個人。
趙海軍:我覺得在這個節目導演的字典里,女性美的詞匯很匱乏,女性美的表現形式太單一。挑選的女藝人沒有一個是豐滿的,很多是擁有大長腿、A4腰的身姿。因此,節目展現出來的女性美只有這一種外在的漂亮來吸引流量。
汪雋:這三個人(寧靜、萬茜、張雨綺)我都喜歡,一個字總結她們的特點:美!寧靜——從小看著她的電影電視長大的,年輕的她青春逼人,真的是美艷不可方物;萬茜——幾年前看過一部電視劇,她在里面是女二號,電視劇名字不記得,其他人物都不記得,獨獨記得她,溫婉大氣;張雨綺——看《美人魚》認識她,只覺得她的鏡頭太少了,這么美得霸氣的人看著多養眼。
一個字形容我自己:俗!就是一個顏控。
除了美貌,節目中的她們體現了大眾媒體塑造的討喜的女性氣質:善良、獨立、溫柔。這也是我這個不能免俗的人喜歡的地方。
徐珊:《乘風破浪的姐姐》出來之后,確實掀起了一陣熱浪,有著各種叫好點贊的聲音,但也有各種撲滅熱浪的聲音。有些批評者說,不過是唱唱歌跳跳舞,這些姐姐怎么可以代表那些對社會有奉獻精神、對人類文明有價值貢獻的姐姐?憤怒者還列出若干證據,比如勇攀科學高峰的顏寧姐姐,比如輸出中國美麗新農村文化的李子柒姐姐,還有最近被各大媒體轉載的為家鄉教育無私奉獻的管桂梅姐姐。您是怎么看待這樣的批評?
陳德慶:不要過分拔高(人類文明、價值貢獻),也不要過分貶低(不過唱唱歌跳跳舞)別人的價值。一個節目能引起這樣的廣泛討論就已經有它的價值了。再者,這兩者也不具備可比性。我覺得“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種調調大可不必,角色屬性不一樣,權利義務也就不同,但權利義務肯定是一致的。
彭柳:我在前面也講到了一些批評建議,但是只是限于對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節目里面的一些環節不是太贊成,而我對于這類節目的策劃開播是沒有批評意見的。我覺得文化多樣性、觀點的多元性也是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所必須的。女性的形象本來亦應該是多元、多樣發展的。為什么要強調千人一面呢?大自然有那么多的花花朵朵,那么女性也可以有很多很多樣的花花朵朵。這個話題中的其他各行各業的姐姐們都是在為社會奉獻,可能貢獻有大小,崗位有分工,但是我認為都值得肯定,只要他們不是罌粟花不是毒草。
徐珊:我也不覺得乘風破浪的姐姐有著代言地球上所有姐姐們的野心,更不接受非此即彼的價值評判。舉個也許并不恰當的類比,邁克·杰克遜在舞臺上演繹的太空步,和楊利偉穿著太空服步入太空艙,都一樣完成了人類走出地球飛向外太空的夢想,只不過前者是娛樂的虛構的想象的,后者是科學的真實的現實的。
誰是最美麗的姐姐
文 / 學 /?手?/?工?/?坊
“晚安華師”公眾號的關于華南師范大學東十五、東十六兩棟學生宿舍開拆的推送,在校友間掀起一陣感懷、表白的熱潮。畢業了的同學更多的是對宿舍被拆的不舍,懷念那一段逝去的青春,認為學校應該留下一點記憶給畢業生緬懷。在校的同學則是一片歡呼——終于拆了,不用住這破舊宿舍了!
一棟破舊的學生宿舍被拆,在歷屆校友中激起了感情的漣漪,在我的內心,也是五味雜陳:實在不想它被拆,因為東十六這棟宿舍樓幾乎成了我四年大學生活的唯一見證,校園里已經沒留下當年什么東西作為印記了!這是一段難忘的青春記憶;作為在華南師大工作了25年的老師,我又覺得這宿舍確實到了該拆的時候了,不拆會影響到學生住宿的條件,甚至會影響學校招生的吸引力,更甚至會影響我們大廣州的美好形象了。在這么復雜的心情糾葛中,我只能用文字記錄下我的心情、我的記憶、我的故事。
年輕人,荷爾蒙分泌發達,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少不了有些青年人浪漫的故事,東十六也不例外。某某某和某某某同學談戀愛這樣的事情,是大家在宿舍里談得最多的八卦話題,在記憶里也不會少,不過涉及到個人隱私,不好直呼其名,就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作代號代替名字吧。誰要是硬要想對號入座,我也沒辦法。
甲生是戀愛老手不假,大一就和高中時候自己班主任的女兒談上戀愛了,那女生在中山大學讀書,他一有空就騎著自行車往中山大學跑。我們說,你是華師的驕傲,竟然把中大女生擺平了。估計是華師與中大較量中少有的勝利。更厲害的是,他竟然把女朋友帶到宿舍介紹給我們認識。我們中文系的男生也是識趣之人,各自找了個不知道什么的理由都走出了宿舍,給他們騰出相處的空間。苦了我們,在校園里閑逛,有宿舍而歸不得。更牛的是,下一次,他帶給我們認識的是不同的一個女朋友,我們驚訝萬分,更不敢亂說話了。
乙生也是戀愛老手,不過他比較專一,高中階段就談戀愛了,上了大學,兩人就異地戀,他平時言語不多,但是每天會給女朋友寫一封信,他女朋友也會每天給他寫一封信,所以他對收信特別積極,義務每天到中文樓去拿回全年級男生的信派發,他也就第一時間能夠拿到女朋友的信了,利己利人,挺好!有一次他女朋友來廣州探望他,我們見過他女朋友,長得很標致。畢業后第一年他就跟女朋友結婚了,現在小孩都大學畢業了,是戀愛“先進”人士。祝福他們!
丙生是疑似戀愛高手。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不承認談戀愛,晚上拖著女同學的手壓馬路,哪里黑往哪里走,他還說不是談戀愛,那我們還是尊重他作為主體的看法吧,就用“疑似戀愛”來概括。為什么說他是高手呢?因為他兩任“疑似戀愛”女朋友都是我們自己班的,這太牛了,非用“高手”來稱呼不可。第一任女朋友是班上到南海金沙灘活動,他們聊著聊著就形影不離了。第二任女朋友,是在實習學校擦出了火花,他們來我實習的學校探望我們的時候,就發覺他們之間有曖昧了,后來發覺我的感覺是對的。至于他們是如何分手的,那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幸福家庭。
丁生是渴望戀愛,但是又不敢表白的典型。他喜歡上了我們年級一位跟他同一來源地的女同學,但是一直不敢表白。到了四年級,他媽媽跟他說,學校里假如有合適的女同學,就可以談戀愛了。這可是給了他不少的動力,原來的一些思想包袱也沒有了。他由被動轉為主動,可是這時候發現那位心儀的女同學已經在跟別的男同學談戀愛了。丁生非常郁悶,常常與一位同學產生摩擦,這位同學都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終于有一天按捺不住,兩人攤牌,說清楚,哎呀,原來是鬧了個大烏龍,丁生聽到他喜歡的那位女生跟一位梅州的同學談戀愛,而這位同學是梅州的,他就以為是這位同學跟他喜歡的女生談戀愛,就常常跟這位同學鬧別扭,哎呀,這位同學也太冤屈了。
戊生也渴望戀愛,也敢于付出行動。戊生喜歡上了同班的一位女生,在宿舍里表達了對某女生的愛慕之情,那作為兄弟沒有不幫忙的道理,于是一位同學挺身而出,約了那位女同學一起去西門旁邊的餐廳吃羊肉火鍋,據幫忙約人的同學回來匯報,羊肉火鍋白吃了,兩人毫無進展。沒多久,戊生在假期出去旅游之中,跟外校一位女生戀愛了。看來緣分很重要。
己生也渴望戀愛,而且敢于邁出步子。己生是個老夫子,常常沉迷在古漢語當中,但又是性情中人,幾兩九江雙蒸下肚,會詩興大發,高聲朗誦《出師表》,經常自稱“朕”。有一晚,他突然表達了對年級其他班一位女生的愛慕之情。讓我們震驚不已,那女生可是年級有名的女強人,要追求到手,不容易啊!那一年,陶園二樓餐廳剛剛新張開業,會有夜茶喝。我和一位同學跟那位女生熟悉,就幫忙約了那位女生喝夜茶,給他們創造接觸的機會。我們兩個故意遲到,讓他們兩個單獨相處一段時間,然后我們再出現。那女生好不容易看到我們兩個來到,如釋重負。原來他們倆都默默地喝茶,沒啥聊,自然后面也沒有成功了。
庚生,常常念詩,會突然走到我的床邊說:家俊,我給你朗誦一首詩,然后就深情地獨自朗誦據說是他自己寫的詩歌。庚生喜歡上了外語系的一位女生,聽說長得很漂亮,是外語系的系花。庚生根據觀察,總結了女生的出行習慣與路線,然后常常就在水上餐廳旁邊的那個湖轉角的地方等待著,據說那個女生每天都會散步經過那個地方。遠遠地看到那位女生走過來,庚生就會高聲朗誦自己寫的詩歌,以圖吸引那位女生的關注。努力了一個月,人家也沒興趣跟他搭訕一句話。說到這位同學,我還有點愧疚。畢業后,他上語文課,在班上每節課都要講一首自己寫的詩歌,結果被校長炒了魷魚。有一次他來找我,問我借錢,說要辦一個蝎子場,我說借錢辦蝎子場我就沒有了,請吃飯我還是可以的,在水上餐廳請他吃了一頓飯,以后就再也沒有見面了,也沒有了他的音訊。我實在是有點愧疚,當時還是應該多少借他一點錢,不是太困難,同學也不會輕易開口問你借錢的。
辛生會在女生宿舍旁邊彈吉他,然后等他喜歡的女生出現,交上一封信之后一句話都不說就走開。
壬生跟女朋友不開口說話,明明女朋友就坐在旁邊,他也要把自己要說的話寫成信,交給女朋友。看他們以信交流,覺得別扭,又覺得溫馨。
癸生本來是個散漫之人,自從談了戀愛,就變得愛學習了,天天趕著去圖書館幫女朋友霸位。
……
東十六宿舍因為有了這些青春浪漫的故事而益發充滿魅力,值得我們緬懷。
東十六那些浪漫的事情
文 /?文學院? 胡家俊
2020年疫情影響,經濟受創,全國擺攤政策陸續出臺中。擺地攤的話題迅速占領朋友圈、微博、各大社交平臺。身邊朋友也躍躍欲試,我私下覺得如果沒有路邊攤和夜市,一座城市想必會失去不少人間煙火氣,而人間煙火氣始終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之光!
二十年前的大城市,都是有夜市一條街和路邊攤的,我記得一到晚上8點左右,各種擺攤的小車潮水般涌進夜市街,支撐起一方人間煙火。南京的夜市,我最喜歡湖南路燈光夜市,各式攤架上擺放著各色的玩意,從家居日用品到個人服裝飾品,從盜版書碟到文房四寶,從金陵小吃到各地特產美食,從二手電器到文玩古器......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我最喜歡停留在售賣書籍的攤位前,里面有很多絕版書的印刷版,有過期的外國雜志書刊和一些舊書籍,翻閱一番能快速了解西方社會的點滴及各角度歷史問題的闡述。有時攤上還有些香港的過期時尚雜志和家居裝修類書籍,里面精美的圖片和模特時裝照片讓我驚艷、驚嘆,美的教育由此展開……不過很快這類違規的攤位就消失不見,變成打游擊的流動攤。
另一類就是相對固定的路邊攤,一般就是地道的南京人口味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南京的小吃美食就是在那時被我一一解鎖。排名第一,當屬柴火小餛飩。賣家挑著扁擔,路邊一放,拿出幾個小板凳,支起小方桌,升好火開始包餛飩,手法極快。鐵鍋熱水滾起,下餛飩,拿個大碗調味,一撮蔥花、一點蝦皮、一點榨菜、一點紫菜、一些調汁,然后將飄起的小餛飩舀入碗中,此時老板會發出靈魂拷問:“啊!要辣油呀?”一勺銷魂的辣油放進碗中,頓時香味沖鼻。端起碗,吹吹熱氣,先順著碗邊喝一口,皮薄餡少的小餛飩自然滑入口中,海味、蔥香、湯汁兒、香辣兒的味道也就在嘴里散開……滿足而回味!
另一種吃食是很多人不敢嘗試的黑暗料理,我們南京人叫“旺雞蛋”。一般在早春或者深秋,擺在巷口或者人流熙攘的路口,破桌椅,蜂窩煤爐,不銹鋼的大盆里,幾十只可愛的雞蛋擠擠挨挨在一起上下翻滾。你一過去,老板會和你對暗號:“要半雞半蛋,還是全雞呀?”
食客圍坐鍋邊的小板凳,攤著手把手中的蛋殼大頭敲開露出毛發血管交織的小雞,勾起脖子先吮吸,然后撕開膜衣,跟浸泡在羊水中的赤裸小雞深情對視,感受來自心靈的拷問,遲疑片刻,蘸著老板倒在手心里的椒鹽大口咀嚼,讓那股鮮香的汁水涌入口腔,感受柔弱無骨的小雞和布滿血絲極致軟糯的蛋黃在唇齒之間層次遞進,讓味覺享受直上青云!此刻我的鄉愁被一顆旺雞蛋徹底勾起,故鄉這種實實在在樸實無華的人間煙火氣,最是讓我回味。
1999年來廣州定居后,最喜歡全國聞名的西湖燈光夜市。我一直記得第一次去西湖夜市的感受。從路的一頭剛走到一半,就能聽到鼎沸的人聲如同“卷起千堆雪”的潮水一般,一浪接一浪,到達夜市入口,就像一道光從大門直沖入眼,明晃晃讓我眩暈、震撼,有種不真實感。不算寬的馬路兩邊,檔口鱗次櫛比,一根根竹竿向馬路中間延伸,每個檔口前掛著一個碩大的燈泡,刺眼的光亮下面是一張張比燈光還亮眼的笑臉。擺攤的大多是小青年,脖子上掛著皮尺,竿上掛著當季最流行的服飾,其中不乏香港的潮款。攤主們熱情叫著靚女,帥哥,積極推銷自己靚衫。這個擁有數百攤位的夜市,就像一鍋沸騰不止的熱水,熱氣輻射四面八方。當時廣州夜市很多,讓我久久不忘的是西湖夜市里密密匝匝的人群,明晃晃如流動銀河的燈光,還有燦爛燈光照射下“街邊仔”忙碌的身影。
當時的廣州還有很多淘好貨的地方,比如交易會附近的賣展品的走鬼攤,北京路和上下九的女人街,還有專門的夜市美食大排檔......至今家中還有那時淘來藤編的收納箱,圣誕裝飾的飾品盒,各種陶瓷臉精美的娃娃和日式碗碟,品相俱佳,每次搬家都不舍遺棄。那時的出租屋,全靠這些飾物裝點粉飾著生活,還有路邊攤時裝亦滿足我的愛美之心,二手自行車承載我甜蜜蜜的愛情,路邊燒烤炒螺螄見證我和朋友高談闊論的豪爽......更多的是盜版二手的經典大片碟開啟一個文學青年的名片鑒賞之路。那時的廣州滿滿人間煙火氣,她包容每一個來這里打拼的人,支撐起打拼青年的一方棲身之地,讓我們得以將養生息,奮斗不止。
初聞地攤經濟政策出臺時,我和身邊朋友雀躍不已,年少時擺攤的經歷讓我摩拳擦掌又想大干一場。南京的小伙伴反饋,南京湖南路的燈光夜市有望在2020年底重新開市,真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不過近期好像傳來一線大城市北上廣深不推廣擺攤的消息,打滿雞血的我一下子泄了氣,只好紙上排解一番,回味一下久違了的人間煙火氣。
最愛人間煙火氣
文 /?機關? 王海燕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一雙眼看華師,一支筆寫物語。
本欄目邀請謝子娟老師開啟“紫荊物語”專欄,為我們描寫華師里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植物世界里的別樣的華師。這是一個傾聽萬物說話的世界,這也是一個傾聽我們自己內心的美麗新世界。
“千紅萬紫群芳妒,不是梅花。勝似梅花,遍地欲燃燦若霞。百花零落風霜后,更覺清佳。四季紛華,共與山川作錦葩。”說的正是我校石牌校區第一課室大樓前那叢四季盛開、喜迎學子的三角梅。
三角梅別名:寶巾、簕杜鵑、小葉九重葛,是紫茉莉科、葉子花屬藤狀灌木,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充足光照。它品種多樣,植株適應性強,不僅在南方地區的庭院、公園廣泛分布,在寒冷的北方也可栽培,是深受歡迎的觀賞植物。
三角梅或一株成瀑,或連片成云,或依墻伴樹,濃密艷麗,舒展飄逸,開得淋漓盡致,把生命的美張揚到極致!大家記住的,可能是一串串一叢叢一簇簇的鮮艷的三角梅,但是,我們可能都不清楚原來大家記住的鮮艷的花朵其實并不是花瓣,而是經過該物種長期自我演變而來的特殊的葉子——苞片。三角梅的花很細小精致,通常由三枚苞片包圍著像火柴梗大小的花柱,花柱的頂端開著一朵雪白的小花呈閃爍在苞片中間。這就是三角梅被稱為葉子花的原因。因為葉子花的苞片色彩豐富,通常顏色呈鮮紅色,也偶有橙黃、紫紅、乳白色等;形態上也有單瓣、重瓣之分。單瓣苞片狀如彩蝶,艷若紅霞,重瓣苞片則像彩蝶雙飛,花束顯得更為膨脹更為大氣。鮮艷的苞片完美解決了三角梅花朵小、味道淡、無法招覓蜂蝶來傳粉的問題,不僅是我們人類,連蜂蝶都以為那鮮艷的苞片是花瓣,就這樣,三角梅因為苞片的視覺沖擊成功吸引蜂蝶解決了傳宗接代的問題。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唐代張謂研賞并深愛早梅的顏色;“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宋代李清照把桂花的香氣留在了詩行里;“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唐代白居易把牡丹的色香味都鐫刻在詩篇里……天地間各種植物各美其美,才能造就大自然的美美與共。三角梅最大的美,在于用自己的生存智慧成就了獨特的顏值,成為其他植物無法復制無法超越的獨特美!
近年來,三角梅已然成為天橋綠化的網紅植物,僅廣州已有300多座高架橋,超過200公里的路面兩側都種植上了三角梅,每到花期,大紅大紫的三角梅就會在全城盛放,形成綿延不斷的“空中花徑”。橋梁綠化不同于地面綠化,高架橋、立交橋大多處于城市熱島效應最為集中的中心區,車輛尾氣產生的氣流加速了植物的蒸騰作用,逼仄的種植空間和有限的土壤容量要求植物的強耐受性,因此,抗逆性強、喜光耐熱、養護簡便、“顏值爆表”的三角梅便成為了橋梁綠化的首選植物。事實證明,三角梅四季常綠確保了葉蓋度,貌似花瓣的鮮艷苞片提升了花蓋度,粗生易長的特性吻合了抗污染的耐受性,因此,讓廣州立交橋“四季常綠,彩帶飄揚”的網紅植物就非三角梅莫屬了!
每當我驅車穿行在喧囂的城市立交橋,總喜歡看看路旁花基里盛開的三角梅,它像睿智的老者溫淳地盛放,那份祥和里面包含著寧靜、恬淡和寵辱不驚,那是一份來自磨難后的超然豁達,來自生存智慧里的愛和美好!
三角梅:用智慧成就顏值
文 / 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 ? 謝子娟
藝 / 術?/?小?/?劇 /?院
記得是正月初四晚上,我用筆記本電腦看《天道》看到凌晨5點,腳都凍僵了。看完大結局,我很恍惚很震撼,當丁元英 (主角,無所不通的隱居的高人)對著剛剛死去的警察女友芮小丹(和殺人犯搏殺而死)的照片說出:“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丫頭,不簡單哪!”我突然對人生和死亡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啊!
看完此片,第一個感覺是,天啊,世上居然有這么奇怪這么好的電視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該劇根據此小說改編)的作者豆豆是何許人物呢?第二感覺是感謝好友蘭教授的推薦,好劇啊,錯過了就可惜了!第三感覺是,我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思想境界了,劇中對人生和社會的剖析和領悟實在是精辟,我需要更多地學習。誠如劇中丁元英所說: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它的功效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
這是一部好看的電視劇,它有很多看點和“悟點”,每個人看了之后相信都會有所感有所悟,那么,這部片子給我最大的啟迪有哪些呢?
第一,世上本沒有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劇中芮小丹與王明陽有許多精彩對話,處處體現了這一深刻思想。比如,“《圣經》告訴世人,要進窄門,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系而具有的極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窄門,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證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人的法則是,一個陰暗的心永遠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這是人性”“天國在哪里,天國在你心里”。
劉冰的結局就是一個反面的例子。他虛榮、自以為是,不務實不誠信,可以為了金錢背叛朋友,總是希望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丁元英最后對劉冰說“只要你行,你就有機會,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兒都一樣”,這句話寓意很深,可是劉冰聽不懂聽不進去,他永遠都不會明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最后落下了最慘的下場。
看完此劇,我一直在想,對于我等普通人來說,什么是道呢?過了兩天,我突然悟到:善就是道!仁者無敵,善有善報,只有堅持善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成為生活最終的勝利者。譬如音樂發燒友葉小明和馮世杰,他們也是平凡之人,渴望有自己的事業,也懂得借助外力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他們畢竟受教育、閱歷、經驗的種種限制,目光短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判斷力,一個自己請來幫忙的高人,卻被他們處處懷疑和猜測,這是人性趨利的本能,也是不善的一面,所以他們只能與機會失之交臂,用馮世杰自己的話說是爛泥扶不上墻。歐陽雪的知識水平、閱歷、經驗也不足,但是她善良,相信丁元英,最后成了生活的贏家。正如丁元英對那幾位懷疑他的發燒友說的:“都說音樂能夠洗滌人的心靈,能不能洗的了還看自己的修行。”
有位論者這么說:“佛教之博大精深,能夠像丁元英一樣踏得門檻的人就已經少之又少,更何況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所以,我等蕓蕓眾生只要勤修行,知因果,善我心,即已是得道之人,善哉!”
我深以為然。
第二,文化屬性決定了個人與民族的命運。文化屬性是一種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文化、習慣、傳統、觀念。丁元英是這么定位文化屬性的,他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關于文化屬性,劇中丁元英和芮小丹的對話很好地闡釋了相關問題的思考。丁元英認為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就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于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并且是“無所用,無所不用。”對此,他舉例解釋:“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么他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同時,那個暴利不是由我決定的,是由人的主決定的,主讓眾生把他口袋的錢掏出來,由不得他不掏,因為不是我讓人有了靈,是上帝。主無處不在,簡單地說,支配人的價值取舍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他對于文化屬性的理解頗有啟發,值得現代人深思。
第三,“人生冷暖論至極致,男人女人得一個情字”。
即使是像魔像鬼就是不像人的高人,也難敵紅顏知音。小說最讓我喜歡的就是丁和芮的天國之戀,這兩位精神境界較高的男女談情說愛的語言表達是相當有趣味和耐人尋味的。小說中丁元英有許多金句,比如一開始丁元英就說,“我無意摧殘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殘”,這句話是很有含意的,他知道他雖然對女人敬而遠之,但是他的智慧和氣質很容易征服女人,而女人一旦被她征服,就會痛苦就會被摧殘,所以他無意摧殘女人,叫芮小丹知難而退。此外,他還說:“女人是形式邏輯的典范,是辯證邏輯的障礙。”這句話也耐人尋味,這其實是贊美女人的話,一旦他被女人征服,他早已習慣的獨居的生活方式就得重新架構,所以他也無意被女人摧殘。但是后來他還是無法漠視小丹的深情、氣魄和聰明,他接受了小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小說兩人許多浪漫的情話。有一個夜晚,芮小丹躺在丁元英的懷里,說:
“真想就這么死了,死在你懷里,然后你把我撒到大海里,我就是最幸福的女人。”
“你要死怎么也得在夜空里劃道弧線,這算什么?”
“你看,夜色多美。到時候我就躺在你懷里聽音樂,聽你給我講天國,講地獄,我就在你懷里悄悄死去了,我的墳墓上開滿了細碎的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穿過蜿蜒的小路而來,手里拿著一支花在我的墳前默默佇立,啊……我就永遠活在你的心里。”
“你剛才是說去大海,怎么轉眼間又鉆地下了?”
“不行,你還得給我撒海里去,那你就佇立在海邊吧,你望著無際的大海,落下兩滴狼狗的眼淚,然后浪跡天涯,又被一個美女收留了。”
……
兩人對話,如此浪漫、幽默、默契,可謂情話的浪漫典范。最后芮小丹死了,她的死無疑給丁元英這個高人上了登峰造極的一課,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這位聰明伶俐的紅顏知己,敢做敢愛、性情不羈,將人性、使命、生死、勇氣都演繹得淋漓盡致,生死離別至此擁有了一種永恒的價值和意義。
天道
文 / 國際文化學院? 陳彥敏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并不勝榮幸)
九月的倫敦郊外,天高,氣爽。
清晨的空氣在茂盛的莊園叢林里旖旎飄浮,我和福爾摩斯隨性地迂回在幽靜的小道上。露珠時不時從枝葉上滴落下來鉆進脖領里,冰冰涼涼的。腳下的落葉鋪了厚厚的一層,踩在上面松軟舒適,落地無聲,就像踩在地毯上一樣。闊葉林里鳥鳴聲此起彼伏,縈繞在耳畔。
福爾摩斯雙手背在身后抬頭四處張望似乎在尋找這美妙旋律的來源,時不時調皮地吹幾下口哨,挑逗迎合著空靈回蕩的鳥鳴。我伸了一下懶腰,長長地向空中吐出一口氣,說道“親愛的洛克,心情不錯啊!”
“中國古人說的好,一天之際在于晨。華生,清晨的感覺不錯吧?!”
“現在感覺是不錯。可是,你打擾了我的好夢。我寧愿此刻還在夢鄉中。”我轉向福爾摩斯,對著他的臉故意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
“春夢時時有,青春不常在啊。華生,我挺羨慕你的精力啊。晚上和大波波娃要悠著點啊!夜夜笙簫,我怕我那古董的老床經不起你倆的折騰。”
福爾摩斯一臉的耐人尋味,我看著就來氣。我用沉默回應。
“你是知道的,華生,這里幽靜,尤其是夜晚更是夜深人靜。大波波娃的叫聲真是響徹云霄。驚天地泣鬼神啊!”福爾摩斯繼續背著雙手往前走。
“都是你的路易十六惹得禍,不該讓大波波娃喝那么多酒。不過,洛克,你珍藏的路易十六確實是極品,我也抵擋不住貪杯了幾口。”
“華生,除了美酒佳人,你還有什么愛好?”
“愛好嘛,很多。馬球、賽艇、擊劍我樣樣精通。”
“這些不算,除了你在伊頓公學擅長的這些項目之外呢?比如說烹飪、閱讀之類的愛好。”
“噢,那就很多啦。聽歌劇,看電影也是我的愛好。”
“不錯啊,華生,沒讓我失望,你的愛好雅俗共爽。噢~不對,是雅俗共賞啊。”
我們尋著潺潺水聲來到溪流邊。一條溪水輕輕流淌,兩岸河畔被茂密的草皮覆蓋著,一根粗壯的樹干從根部折斷倒入水中,綠絨絨的苔蘚爬滿了浸水的樹皮。溪水清澈見底,水草左右搖曳。
一片枯葉落入水中,順著水流晃晃悠悠地漸漸遠去。四周的叢林淹沒在寂靜清晨的濃霧中,朦朧中透著神秘,神秘中透著虛幻。我和福爾摩斯就駐足在這虛幻飄渺的叢林邊溪水畔默不作聲。
我突然明白了福爾摩斯為什么這么鐘情于清晨的時光。
“既然你愛好看電影,華生,你喜歡看戰爭題材的歷史電影嗎?”福爾摩斯打破了沉默,問道。
“喜歡啊。最近剛看了《1917》這部電影。看完挺讓人壓抑的。戰爭的殘酷讓人唏噓。”
“《1917》是一部西方電影。華生,你看過《八佰》這部電影嗎?中國人拍攝的抗戰電影。”
“聽名字就不錯。親愛的洛克,看來你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講什么的?”我來了興趣,想了解更多一些。
“以前,我們看了太多的西方導演演繹的西方戰爭的電影。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的史實也知道的夠多了。其實,在遠東,在中國大地上上演的戰爭殘酷一點都不輸歐洲戰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聽得云山霧罩,半懂不懂的,不敢回應,只能繼續洗耳恭聽。
“華生,都說納粹希特勒對猶太人的絞殺慘不人道。可是,你知道不知道,日本法西斯侵占中國時犯下的罪行,那才是駭人聽聞聞所未聞。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滔天罪行,放眼全球,無出其右者。如果你能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里親身感受一下,就全明白了。參觀完,你就知道什么是侵略戰爭,什么是戰爭殘酷,什么是慘無人寰,什么是罪孽滔天……”
我看著福爾摩斯面無表情的樣子,知道他內心卻是暗流涌動,突然間覺得有點陌生。是什么讓我親近的英國紳士變得如此激動?我對這部電影更加期待了。
“我知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中國人民就已經進行了好多年的艱苦的抗爭和抗戰了。中國軍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有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的。”對于戰爭史,我還是知道不少的。
“可惜,那個時候,我們西方陣營的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和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沒能全面公正地報導中國軍民的抗戰,也不敢公開反對日本法西斯。更沒有給中國軍隊提供及時、精良的武器裝備。親愛的華生,你想想看,經過一百多年的西方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的賠償,古老的中國大地上的百姓生活是何其的艱難。那片廣袤的土地在近代史上從來沒有平靜過。一百多年,戰爭從來就沒有遠離那片沃土和她的人民。有時想想,我們歐美國家現在能夠這么安逸悠閑地生活,有良好福利和收入,都是靠當年侵略、殖民搶奪來的骯臟的財富發展起來的。每當想到我們的先輩沾滿了罪孽的、骯臟的雙手,我都有種負罪感。”
“是啊,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不應該貧窮和落后。目前,中國的和平發展的訴求天經地義,沒有哪個民族比中華民族更有資格更有權利享有幸福人生。”
“華生,你說的對,戰爭是殘酷的。電影《八佰》就是講述中國軍民全面抗戰以來發生在上海蘇州河畔的一次艱苦殘酷的戰役,史稱淞滬會戰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當時,國軍主力已退離上海,只留下一支小部隊阻擊日寇,為主力部隊撤離爭取時間。留守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下的一個加強營,只有414人,指揮官是團副謝晉元和營長楊瑞符。為了迷惑日軍,對外號稱八百軍人。這400多人知道,身后無救援,更無支援,對他們來說,此役意味著什么。”
“日軍投入兵力多少?”
“謝晉元的對手,也就是后來制造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松井石根帶領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十師團。當時,淞滬會戰已經打了兩個月,四行倉庫的戰役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八百壯士面對日寇的飛機坦克的轟炸,孤軍奮戰,阻擊日寇四天四夜,擊斃200多人。悲壯、慘烈。華生,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就明白什么是‘我以我血祭軒轅’的意思了。”福爾摩斯停頓了一下,似乎在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接著說道,“這場戰役應該是史無前例的一次有現場圍觀的民眾在觀看,在吶喊,在期盼。蘇州河畔一邊是燈紅酒綠歌舞升平的外國租界,一般是硝煙彌漫千瘡百孔的四行倉庫。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這場面是不是很荒誕,很荒謬?!可是,這就是真實的歷史,真實的戰爭。”
“荒唐的戰爭。戰爭太殘酷了,和平太可貴了!”我由衷地感慨道。
“中國的一位文化人高曉松說過,人類,有的時候聰明,有的時候傻,但始終在進化。歷史有的時候是故事,有的時候是事故;歷史不是鏡子,是開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溫故國、故城、故人,芳華剎那。”福爾摩斯望了望我,并不理會我茫然的臉,接著說, “可是,今天并不太平啊。華生,中國古人還講,一年之計在于春。可惜,今年哪有萬物復蘇姹紫嫣紅的春天啊。現在,已經步入秋天。可是,在我看來,我總覺得這是個多事之秋啊!”福爾摩斯眼神深邃地說著。
“是啊,今年疫情肆虐全球,美利堅國土上不僅沒有控制好疫情,更沒控制好種族歧視的蔓延。諷刺的是,剛剛過去的8月28號,正好是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發表《I have a dream》的紀念日。這一天,美國民眾聚集在一起不是為了慶賀美利堅合眾國的自由民主,而是在抗議越演越烈的種族歧視。”我望著流淌的溪水,長嘆一口氣說道。
“唐納德·特朗普面臨大選壓力,不管好自己國內的事情,居然頻頻到西太平洋沿岸惹是生非。天將亡之,必先讓其瘋狂。看來,Mary Trump的《Too Much and Never Enough》寫的沒錯,特朗普家庭造就了這世界最危險的男人。”
“好了,天色不早了,我親愛的洛克,我們回去吧。”我擔心福爾摩斯無法自拔,趕緊把他拉回現實。
“OK,我們回去。大波波娃也許早就等不及了。”福爾摩斯說著,大步流星地邁步,把我撇在后面。同時,留下最后一句話飄蕩在我耳邊, “明月皎潔,萬物喜其滋潤,盜賊惡其光明。”就不見了身影。
英國朋友談八百壯士
文 /?體育科學學院? 趙海軍
電影《七月與安生》比原著要豐富很多,這豐富除了電影里采用精彩的倒敘手法和人生置換的情節改編之外,我覺得浴室里兩人對峙吵架的場面功不可沒。
導演曾國祥是理解安妮寶貝的,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賦予了七月和安生新的命運。安妮寫這部小說的時候,筆端還是稚嫩的,七月和安生更多只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關系,前者是循規蹈矩的、安靜的追求穩定的,后者是放蕩不羈的、活潑的追求自由的,前者是個乖順的好孩子,后者是個流浪的“野”孩子。就是這樣兩個性格分屬對立兩端,命運也搖擺于兩級的女孩,在成長路上彼此滲透,形成極為深刻的親密關系。最后,安生生下了她倆共同熱愛的家明的孩子后,就死去了,完成了自己徹底流浪的一生,而七月則一直固守原地,還是那個安穩的七月。
曾國祥可能有些善良,或者說更懂得人生,他知道人的一生常常會在不同自我的兩端分裂游離,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于是,他在電影的結尾部分,讓七月與安生的性格也發生了大置換。安生穿上潔白的襯衣,在教室里讀書,沉靜安寧,七月則離家流浪,不斷改變工作。雖然她最后的死亡讓人難受,卻也是她渴望擁有的自由的一部分。曾國祥將小說中的命運交織的兩個人此時變成了共榮共生的女孩的兩面,真正演繹了他的意圖: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而本質合一的這樣兩個人,通過人生的轉換,樂觀地實現了人生的另一部分,每個人都擁有了完整的人生。
現實之中,其實沒有一個人可以活得完整,大多數時候,自我是迷宮,理想是圍城。小說里流浪的安生一直在累,安穩的七月一直在壓抑。所以說,電影后半部分對于兩人命運的大置換,讓七月放飛了自我,讓安生不再孤獨流浪,也就顯得比小說樂觀。此外,電影比小說樂觀的還包括讓人過目不忘的浴室里的撕逼大戰。這場戲是兩人命運開始交換的起點,這場戲也來自導演曾國祥的認知,他相信,深刻的相愛常常來自那些真實的丑陋的自我的尖銳相對。
在七月與安生在浴室正式撕逼之前,兩人已經在酒吧里預演過。安生借著酒勁直指七月:“這些年,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你算得還不清楚嗎?”七月也憤怒還擊:“這四年,你寄給我的每一張明信片,最后都問候了我的男朋友。” 此時還固守形象的溫文爾雅的七月并不擅長于赤裸相對,雖然她早就在內心意識到,自己是自私的,自己愛安生遠不如愛自己多。但她并不想去面對真實的自己,立刻起身離開了酒吧。
等到正式的撕逼大戰上演,七月最先扯開了自己的衣服,摔開了所有的束縛,拋棄掉眾人眼里的標準優秀的自己,脫下了沉甸甸的優雅。她舉起花灑淋濕了喝醉的安生,徹底撕裂地兇狠地對安生說:“沒有人愛你,除了我。”無情而冷漠的語言其實暴露了她一直掩藏的事實:她最愛的是自己,她一直享受著安生的離開和犧牲。可是,對于這個“在任何地方都是好人緣的美麗的女孩”,“安生是她心里的潮水,疼痛的,洶涌的。”她如此嫉妒安生,羨慕安生的自由,憤怒安生得到家明的愛。安生是她內心渴望成為的另外一個自己。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表面上看起來是兩個女孩為了一個男孩相互糾纏的故事,但其實家明的形象一直是模糊的,如果七月與安生是兩個人,那他其實是一個障礙,或者說一個考驗。如果七月與安生是一個人,一個女孩尋找完整自我的故事,那他就是一面鏡子。
海子有句詩:“我則站在你痛苦質問的中心 被你灼傷”,這個我,也是你,這個你,也是我,是不同的自我。這句詩來概括這場吵架,再好不過。這一場吵架,兩個人都被灼傷了,分屬性格兩面的自我都受傷了,但這傷是會痊愈的,是親密關系的真正深刻的起點,這之后,命運發生變換,七月和安生都邁過了舊的我,走進了一個新的我。
如此看來,這場吵架可以說是一場良性的吵架,而另外一場著名的吵架,《婚姻故事》里長達十多分鐘的吵架,就顯得殘酷太多,兩相對比,那就是一場惡性的絕望的吵架。
《婚姻故事》是我喜歡的演員斯嘉麗·約翰遜出演的一部電影,獲獎無數。這部電影的風格,很像一部紀錄片,細節細膩樸素,大量的對話真實再現了婚姻生活的細碎的愛、矛盾和斗爭。
或許是電影名沒有叫《離婚故事》,或許是整個故事里充滿了一些令人心碎的溫柔,我一直以為故事情節會反轉,兩人最終會重歸于好。即使在十多分鐘的尖銳吵架里,兩人都將對方撕裂得粉碎,我還心存僥幸,認為他們是相愛的,破鏡重圓也一定可以實現。我甚至覺得男主查理有些可憐,本來事業蒸蒸日上,卻被離婚的事情搞得如此狼狽。直到電影結尾,妮可已經找了新的男朋友,我還舍不得放下幻想。我眼淚汪汪,心碎不已。這么相愛過的人怎么可以放棄彼此呢。
波伏娃說過,結婚是社會傳統賦予女人的命運。我知道,妮可覺醒了,并不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我,無論覺醒與否,我都是接受的。而且,內心深處,我還接受妮可不接受的查理的自私。
事實上,整個吵架過程,就是呈現查理的自私的過程。兩人看似互相控訴,但妮可其實更帶有自責性,包括對性別的反省、對命運的無力感和對自我的質疑都在里面。當她聽到查理對于自己充滿忽視、貶抑和攻擊的控訴后,終于醒悟,對著查理說:別人說你自私的時候,我還為你維護,現在我才知道你是和自私合為一體,渾然不知。
妮可看到了查理的哪些自私呢?
首先是查理更自我中心,很少看見她,很少顧忌她的感受。妮可說了很多次要搬到洛杉磯,查理卻以為只是日常瑣碎,并沒有認真去體察自己的愛人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查理不僅看不到妮可,而且以自我感受為最終標準。當妮可說自己在紐約不幸福時,他一口咬定,她是幸福的,只不過現在回頭去看賦予了主觀的不幸福。甚至,當他們談及孩子的時候,查理也認定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一切都是妮可的教唆。查理只認可自己看到的世界。
再者,查理的自私還表現在對于婚姻的認知。“你應該難過的不是我fuck her,你應該難過的是我跟她在一起很快樂。”你看,婚姻里快樂是我給予的,至于忠誠,比起大多數男人,我已經做得很好了。當然,比這狠的當屬最后,查理崩潰地嚎叫,希望妮可出車禍,希望妮可去死。查理說完就后悔了,抱頭痛哭。這和七月的爆發是一樣的,自私的那個人,終于自己跳了出來,表達對愛人的憤怒和怨恨。
?事實上,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查理已經夠好了。他多么愛孩子,為了得到撫養權,他緊張到割傷了自己。他并沒有尋花問柳,唯一一次的出軌也是因為和妮可的長期冷淡。他多么熱愛事業,鐘情劇場,才華橫溢,如果妮可繼續助力,他將如日中天,為藝術貢獻更好的才華,創作出更好的作品……這是一個還不錯的男人啊。
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在現有的社會背景之下,我們大多數女性對于婚姻中的男性的強勢地位有著潛移默化的妥協和接受。比如男性的事業是第一位的,男人一直忠誠偶爾一次出軌已經很不錯了,男人愛孩子還能親自陪孩子玩帶孩子讀書那是相當優秀啦……妮可以前也是這么接受的,但她越來越覺醒了。她發現,婚姻里的查理越來越有活力,而自己越來越壓抑。她想成為導演的理想,她在洛杉磯的輕松和幸福,她對背叛的受傷,她不接受查理認為紐約的生活才是對的生活,這一切讓她徹底迷失了自己。
許多人對兩人在選擇紐約還是洛杉磯居住下來有分歧,并成為這段婚姻解體的導火索感到不可思議,但其實這就是重點。婚姻關系的本質是權力關系,或者說親密關系的根本就是權力關系。在這對婚姻中男女關系上,紐約和洛杉磯,已經不是普通的地理位置,而是對應著強弱的權力結構。查理在洛杉磯和妮可打婚姻官司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的各種狼狽,其實就是一個去強勢的過程。
吵架中,查理對于妮可執意要到洛杉磯的想法是這么評價的:無論是在洛杉磯還是任何地方,你都絕對不會幸福,你會覺得自己找到了更好的人,跟我截然不同。幾年過后,你就會反抗他,因為你需要有發言權,但你不想有發言權,你只想他媽的抱怨沒有發言權。
比起咒詛妮可死,也許這段話更讓妮可傷心,因為查理全盤否定妮可的覺醒,甚至斷定妮可沒有覺醒的能力,只是把覺醒當成性別的撒嬌。事實上,在洛杉磯的妮越來越有力量了,她漸漸從最初的弱態中走出來。這個時候,重點不是找到洛杉磯的哪種男人,妮可才有發言權,而是遠離紐約的洛杉磯的妮可,已經擁有了發言權。
只是,雖然我看重發言權,但我似乎更看重愛情本身。看過七月和安生的吵架之后,我就有了一個信念:吵架有多撕裂,相愛就有多深刻。
難道不是這樣嗎?真正的親密關系,應該就是一個人的真實和另外一個人的真實硬碰硬,那些繞開矛盾,隱藏自己的人,如何看見彼此呢。 妮可和查理吵架,不也是互相看見嗎,更主要的是,他們敢于吵架,也來自于他們深愛過。你看看鑲嵌在電影里的各種小細節,查理幫妮可關門、妮可幫查理系座椅安全扣、系鞋帶,幫他點菜單……一切都是如此自然,一切都來自心底的溫柔和愛意。甚至電影結尾,查理讀了妮可那封沒有念完的信件:我見到他兩秒后,我就愛上他了,我永遠不會停止愛他,盡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
在妮可看來,如果自己失去了發言權,愛便失去了意義了。是這樣嗎?
電影的最后,查理的的鞋帶松了,妮可叫住他,低下頭為他系好了鞋帶。一直無所謂強弱的我,看到這里,內心茫然,這難道不是愛的意義嗎?這個時候,需要區分系鞋帶的是以前那個沒有發言權的妮可,還是現在這個擁有了發言權的妮可嗎?
吵架
文 /?文學院? 徐珊
親子幸福書
德哥今年大四快畢業了。時隔四年,那段趕考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記得考試前夕,一向緊張焦慮的我反倒平靜了下來,按家里老人的話說,“生兒生女早已定數”,那就盡人事、聽天命,期待德哥漂亮的“臨門一腳”。
坊間傳說,高考第一天媽媽要穿旗袍,“旗開得勝”,好意頭!6號下午,我翻箱倒柜找出一件大紅大綠的旗袍,先生說“像東北大媽”,我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為了不給德哥壓力,第二天一大早,隨便套上一件衣服,等孩子出了門,立馬回屋穿上旗袍。收腹挺胸站在鏡子前,好一陣恍惚,真的好長時間沒有打扮了。百般感慨后,又搔首弄姿擺拍了幾張照片,很快,便覺著周身繃緊不舒服,想脫卻不敢脫,怕最后一刻德哥作文卡殼了。
屏住氣,頂著廚房里的悶熱,一個穿旗袍的女漢子,拎著菜刀、鍋鏟揮汗如雨,那一刻情緒頗為高漲——兒子,今天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老媽陪著你呢!
眼瞅著時間,12點一到,如釋重負脫下旗袍,第一炮算響天了!
下午考數學,德哥還沒到家,年級級長郭老師(我大學同學)的電話打來了“估計今年的數學不好考,孩子們臉都綠了,見面就別問情況哈”。當然了,淡定決勝一切。當晚,給肚子不舒服的德哥熬了鍋白粥,我繼續我的連續劇《紅高粱》,爸爸玩手機,臨睡前遞給德哥兩個白色藥丸,說是腸胃藥,其實是谷維素和維生素片,德哥一覺睡到天亮。
第二天不用穿旗袍,我長吁了一口氣。上午一件綠色衣服,美其名曰“一路綠燈,暢通無阻”,下午一套紅色衣服,表示“紅運當頭,心想事成”。那兩天穿啥吃啥做啥,總能搜括出好意頭的詞句,腦袋靈光得很。
8號下午四點,在家待不住了,徑直跑到校門口,這里已經聚集了一大群家長。有捧花的,抱著公仔的,握著相機隨時準備抓拍的,所有人的神情一掃往日的凝重,眼里充滿了感動,就像迎接凱旋歸來的英雄。鈴聲一響,孩子們相繼奔出來,家長們和孩子擁抱、歡呼、雀躍……那一刻,孩子考得好壞與否,真的已經不重要了。
就這樣,一場準備良久的“戰役”結束了。德哥扔下書包瞬間沒了人影,扔下兩個發呆的大人。那天晚上,不用再煲補腦湯,不用再整什么營養餐,更無須盯著時間催促學習了,一切都結束了,突然間發現,其實,壓根沒有之前想象的那些狂歡、激動、各種嗨,一瞬間不知道該干什么,只覺得心里很空,又好像不安和恐慌重新來襲……
之后四年,每逢六月來臨,會特別關注天氣、交通、周邊的環境,路上看見“學生哥”走過,也會不自覺地扭頭多看幾眼,新聞特輯中不少畫面看著看著就會心揪眼紅。有一次,碰到德哥同學的爸爸,他說,看到大雨送考的家長全身濕透,特別揪心!三姐特別感性,曾寫下一段話:年年仲夏,五味雜陳;寒窗十余,夢躍龍門;匆匆那年,猶在眼前;昨日風雨,今日微塵。
匆匆那年,哭過、笑過、焦慮過,發泄過,不順心時覺得生活一地雞毛;孩子有了進步,又信心滿滿。高考,對很多讀書人來說,是一段難以忘卻的青春。能陪著孩子,一起走過,一起成長,這樣的際遇將來不會再多。正如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但這份屬于一家人共同的經歷,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感性豐盈,每一次回憶,除了火熱的青春,還有一家人沉甸甸的愛。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普希金的詩恰如那份心情。
文 /?機關? ?鐘偉紅
匆匆那年
自從當了媽以后,深感責任之重大,于是乎,育兒公眾號收藏了一大批,心靈雞湯、雞血文看了一大堆,微信媽媽群加了n個(即使不是媽媽群,只要有一人開啟了育兒的話題,就可以成功地把這個群轉變成育兒群),學霸父母請教了一個又一個,這股子好學的勁頭比我高三都厲害。
昨晚躺在床上仔細捋捋,發現我所學習的文章和對話基本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佛系雞湯。這類文章的主要觀點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不要太約束孩子,不要把孩子塑造成別人家的孩子,只要耐心等待,慢慢來,花一定會開,蝸牛一定能爬到終點。
?哇哇哇,這類文章簡直說到我這個懶媽媽的心坎里,有木有!這樣的文章我最愛讀,千遍那個萬遍喲不厭倦,深刻的道理我細心領會,只覺得心里頭熱乎乎……
為啥愛讀,因為操作性低,甚至不用操作,基本屬于躺贏。
?每每看完這些文章,我都覺得明月入懷,神清氣爽,看自己的孩子如同看一只可以讓我躺著賺錢的潛力股,全家籠罩在朗朗月華之下。甚至于我還用這種理論反忽悠過某課外培訓機構的老師,
某次某培訓機構老師想勸我報班,告訴我學習是有黃金時期的,不把握少兒的黃金時期,長大后就學不會了,就會被社會淘汰。我立刻現熬高湯,勸她永遠不要覺得為時太晚,永遠要遵循自己的興趣,即使如她現在的年齡,有興趣就去學,有了夢想就去追,學習是一輩子的事。那個老師聽完我的話之后陷入沉思,再也沒有給我打過電話,不知道是不是去追尋夢想了。
第二類——對癥靈藥。比如吃什么東西能讓孩子記憶力加強,看什么書能讓孩子突然開竅,玩什么玩具能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上什么課外班能進入名校……
這種我也比較喜歡,只是常常剎不住車。比如有人說某種奶粉特別有助于智力,我就一次買六罐,可是一罐以后兒子已拒絕再喝,剩下五罐送給別人三罐,還有兩罐只好用來沖我的咖啡,然鵝我也沒覺得自己智力有提高。
?再比如說某在線編程課口碑好,兒子試聽了一次也很喜歡,那就買買買!購買課時越多折扣越大,于是買了近一百節課。可是兒子上了幾次就不想聽了,心疼錢的我蒙住攝像頭自己又上了幾次課,也堅持不下去了……此外,還有未開封的書、玩過一次的益智玩具、其他網課等等,它們都曾經是我心中白月光啊,如今卻變成了衣服上的飯粒子。
?我知道你要說:還不是因為你有錢,不然怎么會入這么多坑?我要真有礦,還用這么花錢買教訓么,直接喝雞湯養生,讓孩子繼承礦產多好。我是買不起牛奶和書的人嗎,我只是買不起礦!
?第三類——勵志雞血。這種故事的主人公總能有堅韌不拔之志,持之以恒之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盯娃學習和陪娃學習作為自己唯一崇高之事業,孜孜不倦,勇攀高峰。
例如美國虎媽,朗朗爸爸,但他們畢竟距離太遠,讓我心生艷羨卻又覺得有難以企及的高度。可是一旦在微信群或者與同事的閑聊中聽到這樣的故事,那效果可就不同了。網上的雞血只是一塊雞血石,供你欣賞;身邊的雞血,那是會濺到你身上的,立馬自己雄赳赳氣昂昂,變成了一只大公雞。
?開學初我跟我們一個同事聊起來同在一年級學習的孩子,因為認識他孩子班上幾個牛娃的家長,就轉述給她那些孩子都上了哪些課外班,家長在家如何雞娃。
第二天我這位原本佛系的同事就不淡定了,帶著閨女連報語數外三科,而且還都在不同的機構,據說頭天晚上在網上查攻略到凌晨一兩點,就為了查出來哪個機構的哪門課上的最好。第二周她告訴我她孩子分別在學而思、卓越、某私塾上課,我也不淡定了,連忙拉著兒子去做了入學診斷。
她說她是被我刺激的,而我又是被她刺激的。所以,不怕不識人,就怕人比人。人比人,急死人。
?如果你問我,上述三種良方最終我選擇了哪種,其實我告訴你:我一直在這三種模式中不斷切換。
每當我發現兒子學習不用功,我就開啟第三種模式,在虎視眈眈、嚴刑逼學之后,頓感心臟負荷之大,于是切換到第一種模式;在母慈子孝、無為而治幾天后,驚覺兒子要跑偏,連忙啟用第二種模式;在燒錢吃土、枉費心機后,忽聞隔壁雞娃聲,于是又推到第三檔——加強檔。如此循環往復,周而復始,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那么實踐這么久,對于上述三種理論就沒有一點結論嗎?結論嘛,那還是有的——
第一種情況下的神童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第二種情況下的靈丹妙藥都是別人家的藥方;
第三種情況下的虎媽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而我這個在三個車道上不停變道的媽媽,不配擁有姓名。
文 / 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汪雋
我的育兒文獻綜述
自由背包客
騎行第三天
路程:豐寧縣城——四岔口鄉雙井子村,90公里。
清晨再次整裝待發,精神抖擻迎接新的行程。
今天注定是個多災多難的一天,只是我和張瑩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天的到來。
出縣城,又是一路上坡。上路沒騎多久,就遭遇國道上修路,那真是煙塵滾滾,灰塵彌漫啊。日上桿頭,沒風的日子,揚塵追著你跑。
天氣炎熱,我們戴著頭盔墨鏡騎行,以頭巾遮面,不以真貌示人,真是“武裝到了牙齒”的地步。沒有辦法,既要防曬,還要防塵,顧不了防暑了。魚和熊掌豈可兼得?!
今天的行程要穿過河北境內的農耕過渡區,駛入草原邊緣。路況并不樂觀,接近丘陵的山路地形,并且爬坡的路程還挺長。
此去向北,是當地人所說的“壩上”,是由草原驟然升高而形成的草甸式草原,屬于內蒙古高原的南緣。如果沿著國道111轉入省道騎到大灘鎮,就可以看到美麗的京北第一草原——壩上草原了。豐寧縣壩上草原景色迷人,是著名的影視基地。據說章子怡的處女作《我的父親母親》就是在此取景拍攝。
今天計劃騎行到沽源縣城,130公里,要爬坡,并不輕松。上午我們盡量少休息,趁著體力充沛多往前趕些路,下午就會輕松些。
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好不容易拐下111國道進入507縣道,沒有了灰塵,大片的田野出現,視野也終于開闊許多。還沒等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時,張瑩卻摔車了。
事情的經過是這個樣子的。
騎行接近午時,眼前村頭路邊出現一個尋常農家,一個大大的院子,大門斜對著馬路。我們按部就班騎行,逐漸接近這個院落。突然間,院中群狗亂叫。偷眼一看,院子里拴著幾條成年壯碩的黑狗,正在齜牙咧嘴狂吠,拴在脖子上的鐵鏈繃得嘩嘩響。狗頭高昂,前腿已經離開地面,那架勢,隨時都可以掙脫鐵鏈,沖出院子,奔向我和張瑩。
張瑩聽到狗吠聲,看到群狗亂舞的架勢,頓時亂了手腳。她用力蹬車,一馬當先騎到前頭。
誰這道,這個時候,從院內竄出來一只小哈巴狗。有群狗狂吠的助威下,這只小狗嗷嗷發出稚嫩的叫聲,氣勢洶洶地追著張瑩而來。
張瑩頓時驚慌失措,更是一陣狂踩,生怕小狗撲過來在腿上咬上一口。張瑩一邊騎行,一邊還不忘回身觀望。無奈上坡小檔踩騎,沒來得及換擋,加上她太過于緊張,扭著身子騎行,雙手的車把失去了控制。
我眼睜睜地看著張瑩在慌亂中身子一歪,咣當一聲,車身重重地砸在柏油路面。
這一摔,小狗也嚇了一跳,迅速蹦到一旁,徘徊在一邊不敢靠近。
張瑩就地不起,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我趕緊跳下單車,把張瑩攙扶到路邊。張瑩抱著膝蓋嗚嗚地哭著。這一哭,撼天動地,花容失色。
在這澎湃的淚水里,多少是驚嚇,多少是委屈,多少是傷痛,怕是張瑩自己都分不清。
這動靜引出了院中的農家大嫂。
“閨女,你咋樣啦?摔得疼不疼?”
“嗚,嗚。”張瑩只顧自個哭著。
“剛才被狗嚇著了,又看見小狗跑出來追過來,她一害怕就摔了。”我在旁邊幫著張瑩說。
“閨女,它就是一個小狗,不咬人。”大嫂俯下身子,湊近張瑩說。
“我也不知道它咬不咬人。看著它追過來,我就怕。”張瑩慢慢從悲痛中緩過來,一邊抽涕,一邊帶著哭腔說。
“看把姑娘嚇的。讓我看看,摔哪了?”
張瑩的左肘磕破了皮,滲出血來,左手腕淤青了一塊。
大嫂打電話讓她男人開著面包車回來,載我們往回去鄉衛生院包扎一下。
張瑩并無大礙,一般的皮外擦傷而已。
再次上路是一個小時之后的事情了。張瑩帶著見紅的胳膊肘和淤青的手腕,懷著一顆驚魂未定的內心再次踏上單車。
接近午時,烈日當頭,令人發指的6.5公里大上坡迎接著一身疲憊和饑腸轆轆的我們。前無村莊后無飯店,只能狠一狠心,爬坡上山。就這樣痛苦地磨去1個半小時,2:00到達四岔口。
午飯后稍事休息,下午的騎行要快馬加鞭,趕緊把上午丟失的時間搶回來。
本以為開始下坡,卻再次迎來上坡。好在眼前山丘起伏,綠草如茵,視野開闊,車輛稀少。我卻無暇顧及這美景,身心渙散,如同午后的陽光變得慵懶。我內心不斷地提醒,要專注騎行。
太陽開始慢慢西落,陽光不再強烈,目的地也不再遙遠,希望就在前方。我們帶著疲憊與希望即將進入一天騎行的最后一兩個小時。結果,老天爺再次發飆,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
空曠的原野上,一陣陰風刮來,剎那間狂風大作,風云突變,氣溫隨之驟降。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天地已經昏暗,草天一色,整個世界都黯淡下來。這,這,這老天爺翻臉也太快了吧。
我下車穿上雨衣當外套防寒繼續騎行,還是冷的哆哆嗦嗦。強勁的烈風一陣猛過一陣,把我吹的東倒西歪。道路兩側半人高的青草隨勁風搖擺,如同被施加了魔法一般搖頭擺尾不能自已。
這種狀態下騎著單車,猶如在云中漫步。有時一陣狂風迎頭砸來,我就可以像電影里的慢鏡頭一樣,一幀一幀地定格在風中。我頭腦中在想,這畫面一定美極了。突然間,這狂風又變了方向,從側面向我劈來,我晃晃悠悠在馬路上玩起了飄移。如果不是雙手死死摁著車把,我肯定會被吹到路邊的溝渠里躺著休息了。
吹啊吹啊 我的驕傲放縱
吹啊吹不毀我純凈花園
任風吹 任它亂
毀不滅是我 盡頭的展望
吹啊吹啊 我赤腳不害怕
吹啊吹啊 無所謂 擾亂我
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
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揮手啊
……
我佝僂著腰身,低頭咬牙切齒地咒罵著天氣。還要時不時偏過頭去,避免猛灌西北風。
壩上的西北風真不好喝啊!
我一直納悶,這風好邪乎啊,不是側風就是逆風,怎么不來一陣子的順風,也好讓我說幾句感謝的話。
在風中騎行,我無暇顧及張瑩,想必她和我一樣慘烈,甚至比我更艱難。身后的她也一定在苦苦掙扎,與狂風搏斗。
我在心里痛罵這挨千刀的狂風,想起偉人說過一句話,“與天斗其樂無窮”。此時,我苦不堪言啊,哪有半點的樂趣。
這個時候,大自然也肯定不會理會我的情緒,只會自在地隨心所欲地按照她的規律擺弄她的任性和脾氣。這就是她的高貴,這是她的節奏和步伐。
此時,我別無所求,只希望路邊能出現一個房屋,殘垣斷壁也行,只要能夠庇護我們,讓我們停下來喘口氣,緩一緩。
很遺憾,舉目環顧四周,左邊是片片草地,右邊是草地片片。我仰天一聲長嘆,只能與風為伴。
一個多小時后,左側前方終于出現村莊。沒有猶豫,果斷拐下公路進村。
離公路最近的地方是路邊的一個大院子,緊鎖大門。旁邊另一個院子,大門也是緊鎖。我們不甘心,走到跟前,發現大門上開著一個小門,虛掩著門。
我們推門而進,單車暫時留在院外。
靜悄悄的院子沒有人,角落雜草叢生,一人多高,可以在里面玩捉迷藏。院子中間一塊籃球場,野草也蔓延到了球場內,只留下籃球架下不大的一片空地。一排瓦房前是小小走廊,我心想剛好可以容下兩頂帳篷。
沒人,我們不敢就這樣冒冒失失地扎營,何況晚飯還沒有著落。等待中,時刻留意外面的動靜。
幾分鐘后,聽見農用車的“突突突突”的聲響。趕緊跑到院外,一輛手扶拖拉機駛了過來。我們看到了希望,趕緊上前攔下。
開車的農民模樣的大哥緊緊裹著一件舊棉襖,一臉迷惑的樣子看著我們。
風太大,我們彼此用吼的腔調完成了交流。
了解情況后,大哥在前頭開車,我們在后面騎車跟隨,來到他家暫時休息一下。等我們緩過勁來,大哥領著我們找到村里唯一的一家小賣部。
小賣部低矮昏暗,貨架逼仄地排列。門前幾個嘮嗑的婦女嘰嘰喳喳討論著我和張瑩,對我們的單車很是好奇。在小賣部了兜轉了兩圈,沒什么選擇,只能買碗泡面吃點熱乎的東西充饑。
走時買點蛋黃派,當第二天的早餐。沒有牛奶,只能買小孩子喝的Q奶了。
原路返回村頭院子,才知道旁邊緊鎖大門的是村委會。
吃過的泡面不頂餓,我也沒什么胃口,身體還有點瑟瑟發抖。沒有洗漱的地方,一身的冷汗。我想張瑩應該和我一樣心情低落到了極點。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饑寒交迫中抓緊時間搭帳篷。
我們默默不語各忙各的,物品散落一地。
搭好帳篷,沉下心來,長長舒了一口氣。抬頭仰望,星星已經閃現,在對我擠眉弄眼。想想一天跌宕的行程,有驚無險地化解。如今也有了落腳點,我倆安然無恙,除了張瑩身上小小的磕跘。
我知道,那是大自然給張瑩,也是給我提的醒。教訓我們不要得意忘形,更不要一意孤行,讓我們時刻保持警醒。大自然是威嚴的,你可以從中獲得快樂,但,她絕不會取悅于你。
自然界里,我們人類只是萬千生靈中的一種。面對自然,面對各種災難,我們只能將自己的心情反映出來,而不可能要求她來順應我們的喜好和欲望。下午的大風,你痛苦也好絕望也罷,要么咬牙去堅持,要么放棄去逃避。路上遇到什么樣的狀況,你都必須去接受,因為路是你自己選擇的。但是,時刻要牢記,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
風終于平靜下來。帳篷里,我換上厚點的內衣,裹緊睡袋躺著,想著這一天終將會過去的……
(未完待續)
(之四)
一路向北,
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文 / 體育科學學院? 趙海軍
《紫荊樹下》征稿啟事
《紫荊樹下》是我校工會和校女教職工委員會創辦的反映女教職工工作、生活及精神面貌的電子雜志。雜志面向全校教職工,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雜志的宗旨是展現美麗,追求理想,時尚生活。
《紫荊樹下》是電子季刊,逢3月、6月、9月和12月刊出。
《紫荊樹下》作為我校女教職工工作內外宣傳的又一重要載體,作為華師女教職工展現自我的舞臺、幸福心理的驛站,注重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來充分展現姐妹們“用心工作、健康生活”的風采。
《紫荊樹下》招募美文如下,誠邀您惠賜佳作。
一、征稿對象:全校教職工
二、欄目設置:
資訊瞭望臺(工會活動擷影)
紫荊麗人秀(女教職工風采)
紫荊大講堂(教學科研收獲)
麥田守望者(師生感悟故事)
讀書咖啡吧(深刻睿智書評)
文學手工坊(原創文學作品)
親子幸福書(溫情親子教育)
自由背包客(抒情優美游記)
女性養生堂(健康生活理念)
三、投稿要求:
1.內容積極健康,圖片豐富多彩,結合工作,貼近生活。
2.來稿請附上作者姓名、所在單位和聯系方式。稿件字數不超過三千,圖片格式為JPG格式,尺寸不小于1200x800像素。
3.文章如被采用,會及時通知作者。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必須來函聲明。所有稿件擇優刊發,一經采用,即奉稿酬。
四、雜志官方網站鏈接:華南師范大學女教職工幸福伊家園
//gh.scnu.edu.cn/ngw/index.php?s=/Article/index/id/160
《紫荊樹下》編輯部
與您邀約,恭候美文
投稿郵箱:463611443@qq.com
投稿咨詢電話:020-85211040
華南師范大學工會
《紫荊樹下》2020.3
展現美麗
追求理想
時尚生活
幸福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