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特級·師說 第11期

其他分類其他2021-06-02
922

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簡介

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9月,是石景山區委教工委、教委落實市、區“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是“形成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育人才保障體系”的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的重要手段。
學術委員會目前有正高級和特級教師21人,主要職責是為石景山區教育高端、綠色發展提供專業引領與專業咨詢,為區域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教育教學評價、教育科研及成果等重要事務提供學術指導與學術評定,對較大型學術活動提出建議并推動與促進各級學術交流。從學術角度對區域教育發展提出可行性意見,為決策提供依據。
此外,每位學術委員會成員,還通過成立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方式,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學習為主導,以研究為主體,以工作為主線,選拔、培養青年骨干教師,提升其教育教學、教育研究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從而形成一個個研修共同體,帶動石景山區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進而促進石景山教育高標準、高質量均衡發展。

CONTENTS

目錄

課程研究
《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成果報告 ——劉世彬............................ 4
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校本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探索
? ? ? ? ——以《北京市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課程為例—— 張愛弟/? 程碩 ................34
德育心理
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研究
? ? ? ? ?——以兩節“生涯探索”主題教學為例? ??
? ? ? ? ? ? ? ? ?——白曄 ......................................53
學術委員會大事記(上接封底)................71

課程研究

《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
實踐實證研究》成果報告

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分院 / 劉世彬

摘要: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充分發揮了北京博物館資源的文化優勢,學校編寫校本教材,讓每位同學在小學六年至少完成12次以上有主題、有目標、有計劃的參觀學習活動。通過六年的實踐研究,學校完成了多學科聯動的綜合實踐校本教材《我愛博物館》,這一校本課程不但豐富了學校課程建設,而且成為最受師生歡迎的課程。
配合博物館小本課程的實施,學校為學生建立“博物館學習成長冊”,這是記錄每一位學生博物館學習的成長檔案。它大大激發學生在博物館中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逐步養成主動參觀博物館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博物館課程的實踐與研究成為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研究期間,我們不僅遴選了適合不同學段學生參觀學習的博物館,還總結出不同年段的博物館學習方法,這一成果發揮了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學校博物館課程的實施,同時學校還在繼續做著新場館的開發和學習方法的研究工作。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年)》中提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學校建構怎樣的教育體系,設置什么樣的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高的綜合能力呢?這是我們一直思考,探索實踐的課題。博物館校本課程,成為了解決這一問

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成為外語實驗小學發展道路上新的生長點,學校以此為依托,形成了學校新的特色亮點,受到學生、家長、兄弟學校的好評與關注。
關鍵詞:(3-5個)
小學生;博物館;課程開發;實踐;研究
正文: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從2010年開展至今,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學校開發出的博物館課程已經是外語實驗小學一門重要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課程從前期探索,教材編寫開發,實踐完善到形成學校常規教學工作歷時六年,此門課程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推動了教師專業發展,同時也給學校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問題的提出

(一)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是基于國家、社會對未來公民素養的培養方向,是區域發展對未來建設者的需求。

子們有機會在學習實踐中,構建、形成良好的觀念和素養。開設博物館課程,就是我們嘗試的重要途徑。??

題的突破口。
? ? ? ?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對于課程設置的原則中指出:“加強課程的綜合性,注重學生經驗,加強學科滲透,使學生通過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到博物館學習,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綜合實踐和合作學習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注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 ? ? ? 3.根據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注重提升知識綜合化的能力;在突出個性化的同時,要具有很強的團隊精神。這些能力、素養的培養,需要我們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為孩子們創造足夠的學習空間,讓孩子

(二)小學生博物館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實證研究是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達成育人目標的有效載體。

學校的特色發展需要特色的校本課程的支撐。外語實驗小學,是一所以英語教學為特色學科,小班化教學為模式的小型精品學校。學校以“辦適合學生成長的精品學校”為辦學理念,以“全面健康發展,凸顯人文素養,培養國際視野,彰顯英語特長”為育人目標。我們以學校的課程建設為突破口,推動學校發展。我們把小學生帶入博物館,讓學生直觀、生動的學習,在博物館中觀察、探索、體驗,激發

間不足2小時甚至根本不進博物館。博物館是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縮影與精華。其豐富的教育資源是任何一所學校不可能具備的。
? ? ? ? 今天的博物館越來越注重教育的功能,許多博物館的公共教育部能夠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各項工作,讓孩子們在模擬環境中產生真實體驗,使學校預設的博物館教育課程成為可能。充分利用身邊這些教育資源,形成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主題的博物館教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全面發展、有內涵的社會人將大有裨益。基于以上現實情況,我們進行此方面的研究。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經過五年的實踐探索,我們發現,讓小學生到博物館學習,確實是適合小學生心智發展水平的有效教學方式,它對學生人文素養,國際視野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開始進行《我愛博物館》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使其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重要載體。

(三)北京博物館資源優勢,教育功能優勢,成為開發校本課程《我愛博物館》的堅實基礎。

中國博物館學會對我國公民進行了一項關于博物館認識的社會調查。數據顯示,盡管有95.7%的人堅定地認為青少年應該經常參觀博物館,但只有約20%的人每年參觀博物館的時間能達到4至6小時,其余80%的人全年參觀時

二、研究問題的目的和意義

(一)博物館校本課程目的:

1.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北京擁有得天

孩子探究的欲望;傳授在博物館中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創新精神,以達到讓學生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獨厚的資源優勢,眾多的博物館又是文化遺產的精髓所在。我們的博物館課程是引導孩子們在展館中有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方法的學習。這種學習過程應該是對孩子信息搜索甄選、觀察比較、思考記錄、總結概括、同伴互動、公德禮儀等綜合素養的培養;是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敲門磚;是我校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開拓學生視野,達成育人目標的有力的支撐點。
? ? ? ? 2.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終生學習意識。我們計劃每位同學在小學六年至少完成12次以上的參觀學習活動,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參觀習慣。我們把博物館作為教育基地,通過教師有效地引領,利用博物館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有計劃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高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其目標是激發

(二)博物館課程意義:

《我愛博物館》校本課程,讓教師、學生共發展。“師生共發展”是外語實驗小學共同愿景,本校本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推動了教師教材的編輯能力,對地方教育資源的開發能力,拓寬了教師的教育視野,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本課程最大的受益者是全校學生。學生在六年的學習中,進行至少十二次的主題式博物館學習,這對學生視野的開拓,學習能力的培養,參觀博物館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的

課程框架詳見附件《外語實驗小學博物館課程一覽表》

推動和啟蒙作用。教師、學生的成長、發展,同樣是一所學校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三、研究內容、過程與方法

(一)遴選適合小學生認知水平的博物館學習主題。

博物館是搜集、保管、研究、陳列、展覽有關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文化機構,是人類智慧的集合。它的直觀性、專業性、生動性是教科書所無法呈現的,是孩子們實踐學習的好地方。然而,如何在眾多的博物館中,選擇適合小學不同年段學生參觀的場館;如何在一座展品繁多,內容廣泛的博物館中,選擇適合小學生不同年段的學習主題內容,讓博物館課程成為有效、有趣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探索適合小學生各年段的博物館學習模式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及心理發展水平,我們分別運用導引導學法,參與體驗法,自主探究法,組織學生完成不同博物館的學習活動。
?1.小學低段(一、二年級)學生博物館學習方式
小學低年級學生(6-8歲)是兒童發展語言和思維發展的黃金時期,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渴望同伴、集體認同。這一階段孩子的知識儲備,以及到博物館自主學習的能力還相差很

在近5米高的水月觀音像前面時,當古箏樂曲裊裊縈繞在孩子耳邊時,對壁畫精美的贊美,對畫面宏大的感嘆,對古代畫師的敬仰,對家鄉文化的自豪,已經給每一位學生上了第一課,這就是博物館的魅力。接下來,教師現場讓同學們用“尋找壁畫局部”的方法,體驗如何欣賞壁畫。最后,同學們用線描的方法臨摹壁畫局部,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種參與體驗式的博物館參觀學習法,適用于美術館、首都博物館、消防博物館等場館。通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均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 ? ? ?3.小學高段(五、六年級)學生博物館學習方式。
? ? ? ?小學高年級學生(10-12歲)開始陸續進入青春早期。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開始用審視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注意力容易集中,邏

根據這一學段學生的發展規律及特點,我們主要帶領學生感受、體驗博物館中的部分知識內容,為學生掌握在博物館學習的方法奠定基礎。
本年段的學生,我們主要采用參與體驗的學習方式,即讓學生介入到教師設計的博物館學習活動中,親自處于學習環境中而產生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凸顯了博物館學習與學校課堂學習的不同,充分利用博物館的資源,注重博物館環境給學生帶來的啟發、思考、感受。
?例如:四年級《探訪身邊古跡,線描重現壁畫——走進石景山法海寺》一課。這是結合統編教材四年級美術課《我們身邊的壁畫》一課,發掘地方教育資源開發出的一個內容。當孩子們步入壁畫環繞的大殿時,當孩子們靜坐

下完成“我們的行動計劃”到故宮活動當天,各組負責教師只負責學生的安全管理,而游覽線路,現場學習方式,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完全由學生自行處理解決。這是對高年級同學的挑戰,更是對小學六年博物館學習成果的一次檢驗。
? ? ? ? 以上三種針對不同學段的博物館學習方式,在我們的實踐嘗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當然,每個博物館的主題學習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很多老師將這三種方式靈活運用、相互補充,我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邏輯思維漸漸加強。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我們把博物館學習的重點放在知識拓展學習,自學能力培養上。
? ? ? ? 本段學生,我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老師指導學生確定探究主題,組建活動小組。場館內以小組自學為主,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反饋、匯報學習成果。
? ? ? ? ?例如:六年級《探訪故宮——走進故宮博物院》一課。教師首先指導學生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站了解故宮,并為學生提供了五個研究主題和一個自選研究主題(1.故宮的布局有私密;2.故宮的色彩會說話;3.故宮的蹲脊獸有寓意;4.故宮的雕塑智慧多;5.故宮的龍紋千千萬;6.我感興趣的選題_________)。學生們根據不同興趣自行組建學習小組。在老師的指導

(三)編寫既是學生讀本又是教師教本的校本教材《我愛博物館》

作為一所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我們考慮

包括“活動前測”“參觀禮儀”“參觀前的知識準備”;第二課是實踐課,主要展現的是參觀博物館當日的活動步驟,同學們要完成的學習記錄單,現場學習提示等;第三課是匯報課,主要引導師生做好總結、反饋、分享、評價活動。

到該課程的可持續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廣性,我們編寫了既能引導學生學,又能指導教師教的校本教材《我愛博物館》。
本教材首先明確了博物館課的課程設置,即:在小學六年十二個學期中,每學期完成一家博物館的主題學習。為了讓教師、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教材還提供了三家備選的博物館學習方案。
? ? ? ? 在教材的編寫中,每一課都以統一的框架模版編寫,以便讓上課操作的教師有清晰的思路,這其中包括:課題,引言(本課知識目標),博物館名片(基本信息及網址資源),知識鏈接(即與本課學習知識相關聯的內容),活動安排(對授課教師的輔助指導),課文(分為三課)。課文中,第一課是準備課,主要是在學校完成的前期準備工作,一般

(四)確定有效的實施方法。

具體實施辦法和課時安排:以學期為一個教學單元,一個學期內每個年級要確保安排全體學生以年級為單位到一家博物館進行實踐學習。以博物館資料夾的形式留下每一次活動的足跡。讓博物館校本教材成為國家教材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在博物館學習中,不僅了解到場館內的資料,更注重引導學生有目的,針對某一方面,運用一定方式、方法對博物館資料

博物館課程在外語實驗小學實踐了五年,我們欣喜的看到,我校學生有著顯著的博物館情結。
1.學生對博物館課程充滿了興趣,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對探寶行動及其他多種多樣活動的喜愛程度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計和想象,通過每學期的問卷調查,在學校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及課程中,“博物館”課成為學生最愛的課程,喜歡率達96%。
2.我校對四至六年級學生的調查訪談中了解到,學校90%以上的學生在假期中都會主動要求家長帶領去國內外博物館參觀學習。應該

做進一步地研究,開展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人文素養,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力,培養全面發展、有內涵的社會人。
? ? ? ?學習線路圖:“課前調查-----實踐探尋----課堂交流---課后反思”。課前調查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參觀博物館、觀看展覽之前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有關博物館的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多種形式初步了解、設問探究、自學知識、激發興趣;實踐探尋的過程,是在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完成探究與實踐,實現博物館課程的目的;豐富學生的知識。課堂交流的目的則是為了展示實踐成果、學生交流互動、獨立思考、提升認知水平;課后反思是為了引導學生反思這一活動的收獲,產生生成性的現實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可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四、實踐效果

(一)讓學校的每個孩子真正愛上博物館。

強實效性,在教師們的不斷地探究下,探索出博物館課程的四個環節,即:“課前調查——實踐探尋——課堂交流——課后反思”,這四個階段是老師們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究、不斷研討、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摸索出的博物館課程教學模式,博物館課程調動了教師的研究熱情,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在研究實施中,教師成為教材的主人,成為活動的策劃者和負責人,這大大調動了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的積極性。
? ? ? ? 2.學習方式的改變推動了教師專業發展。顧明遠先生說:“教師的學習方式,決定了他們的教學方式。”在博物館課程的開發實施過程中,教師們一改以往的學習方式,每個人都走進博物館,實地考察,全方位收集資料。這是對在職教師學習的一種變革,這種變革同樣影響著教師對日常教學工作的思想、路徑,更

說,經過學校博物館課程的熏陶,在校學生基本上形成了逛博物館的習慣。
? ? ? ?3.博物館課程改變學生參觀的思維模式,變游覽中的“走馬觀花”到“一路探尋”。引發了孩子對博物館的持久興趣。在博物館課程中,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引導下,學生帶著學習的興趣與學習任務,“深入”參觀。每次參觀學習活動均受到場館工作人員的好評。

(二)博物館課程成為推動學校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

1.博物館課程發揮了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校90%教師都參與到了博物館課程的研究中,為了保證校本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增

課程成為了學校發展新的生長點,學校以此課程為依托,形成了學校新的特色亮點,受到學生、家長、兄弟學校的好評與關注,新聞媒體多次進行了相關報道。學校先后與寧夏中寧、山東日照、濰坊、四川宜賓、貴州冊亨、江西贛州、新疆和田等多地校長、學校科研室主任研討、交流;在近幾年國培計劃教師培訓中,從教學資源開發的角度對教師進行培訓;在北京市課程研討現場會、石景山區教研活動中多次做經驗介紹;本課題對其他學校的博物館學習活動起到輻射作用,周邊學校多次到校學習,交流博物館課程實施方法,現在外語實驗小學分校已經開始進行博物館課的實施。五、研究特色與反思
? ? ? ? 1.將校本教材與國家統編教材緊密結合。
? ?? ? ?博物館課程的定位是根據區域資源的特

多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更注重打造學生的實踐空間。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開放式的環境營造。教師不在扮演知識權威,而更多的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五年間,學校參與本課題的教師中,有多人以此課題為內容的各項評比、競賽、交流中獲得獎勵,六位教師評為市區骨干教師,一位教師評為區教學能手,占教材編寫人員的49%。

(三)《我愛博物館》校本課程推動了學校特色建設,擴大了學校影響力,輻射了周邊學校。

外語實驗小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學校在以外語教學為特長,以小班教學為模式的發展道路上取得了一定成績。而一所學校的發展要靠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我愛博物館》校本

“博物館學習成長冊”是外語實驗小學為每一位學生建立的成長檔案。從一年級第一學期,孩子們進入第一家博物館學習。他們的課前學習資料,課中參觀記錄,課后反思,作品都會保留在這個文件冊中。待到六年級時,“成長冊”中就會呈現出每位同學至少十二家博物館的學習記錄。從一年級生澀的拼音、圖畫,到六年級個性的感想、小報,孩子們會看到自己的成長。這個“成長冊”將作為畢業禮物分發給每位外語實驗小學的畢業生,成為他們小學生活的見證。
(三)博物館課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校辦學品質提升。
博物館課程是引導孩子們在參觀展覽中有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方法地學習。這種學

點,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目標而精心開發的,力爭讓博物館課程成為國家課程的有意的延伸和補充。因此,我們選擇參觀的博物館是根據現行的語文、數學、科學、美術、英語、社會等學科的國家教材中某一個單元或某一課中涉及的知識內容,選擇合適的場館,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博物館學習活動。除此之外,我們在設計活動時還注意到學科間的相互融合,形成課內外的聯系與延伸。因此,《我愛博物館》這門校本課程成為了多學科聯動,打破學科界限的橋梁。課程有效地綜合了學校教師資源,社會場館資源,成為以國家統編教材為基點,拓寬知識,延展視野,提高師生綜合能力的有效課程。
? ? ? ?2.“博物館學習成長冊”記錄學生成長軌跡,伴隨孩子六年成長。

了高度評價。我們邀請區教科所的老師及其他學校的科研主任,參與我們六年級《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走進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五年級的《探訪紅樓夢中人,感受鮮活的人物形象》——走進大觀園兩次活動。活動后老師、家長紛紛留下了寶貴的意見。我們還聘請了紅學專家,和我們一起走進大觀園,為我們講授紅學知識;我們在國家動物博物館在博士的指導下觀察、探究;我們在動漫基地觀看電影的制作;我們在法海寺聆聽所長給我們講訴古鐘的傳說。生活即課堂,博物館即課堂,學生們徜徉在博物館,成長在博物館。
? ? ? ? 作為學校特色校本課程,我們始終沒有停下研究實踐的腳步。2015年寒假,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學民俗 逛廟會 過大年”鼓勵學生走進博物館,走進社會學習、觀

習過程是對孩子信息搜索甄選、觀察比較、思考記錄、總結概括、同伴互動、公德禮儀等綜合素養的培養,它更應該是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敲門磚,并能夠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開拓學生視野,這正是支撐我校育人目標的有力支點。
? ? ? ?(四)《我愛博物館》校本課程,打開了學校的大門,成為學校與家長,與專家,與博物館,與社會的紐帶。
? ? ? ?為了把我們的課程研究做得更扎實、更深入,讓家長了解我們課程,我們把四年級的《了解昨日硝煙,珍惜今日和平》——走進軍事博物館,活動面向四年級家長及學校家委會開放,邀請他們參與我們的活動。家長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講解、引領、示范、教授,在活動中表現異常興奮,活動后對學校課程給予

學生、教師、學校的變化。《我愛博物館》校本課程以課程建設推動學校特色發展的成功經驗。學校特色要關注社會對人的需要;關注我們的特色教育是否能讓孩子持續發展,享用終生;關注我們的特色是不是在推動孩子們的成長進步;關注我們的特色教育是不是能讓孩子樂此不疲。《我愛博物館》校本課程滿足了這些需求,成為學校發展的一道靚麗風景。

察、實踐,學生們用孩子獨特的視角拍攝、記錄下自己眼中石景山區的廟會。石景山區旅游委領導看到這些照片后,如獲至寶,以往宣傳介紹石景山區旅游產業,總是從成人的視角出發,有很濃的廣告色彩,有什么比孩子們出于對家鄉的熱愛,拍攝出的五光十色的照片,更能展現石景山的新面貌呢。于是,旅游委在石景山報用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了活動中孩子們的優秀作品,引起了非常好的社會反響,當孩子們手里拿著登有自己或同學攝影作品的報紙,他們對博物館課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了。博物館課不但讓孩子開拓了視野,更成為學校和社會共同辦學的橋梁。博物館課程也為外語實驗小學開拓了發展的視野,打開了高品質辦學的大門。
? ? ? ? 經過六年的實踐研究,我們欣喜地看到了

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校本特色
課程開發與實踐探索

【以《北京市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課程為例】

張愛弟 程碩 (肖偉華工作室)
(北京市第九中學,北京 100041)

此文為北京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大課題“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北京市教學、考試、招生一體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CAMA19055,發表在國家學術期刊《地里教育》2021年第五期。
摘要:立足地理學科基礎,以學校周邊環境資源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為目的,探索“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開發。主要從課程開發背景、課程設計思路、課程內容設計與課程評價、案例設計與課程實施、課程實施效果及改進方向等方面討論了“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一般過程與方法,為指向地理實踐力培養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理實踐力;校本課程;地理實踐考察

課程是以地理學科為基礎,以學校周邊環境資源為載體的地理學科綜合實踐課程。模式口地區為北京小西山向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質構造多樣,地層典型,周邊丘陵原始次生林密布。附近區域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除此之外,本區域內形成了以磨石文化、古道文化、鄉賢文化、紅色文化為代表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 ? ? ? 本課程的總體目標為:學生能夠運用工具進行相關地理測量,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信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環境下遇到的地理問題。通過系列實踐活動到模式口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考察、調查,從中獲取當地的地理信息,提升地理實踐力和區域認知能力。在考察和小課題研究中深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要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中小學要探索把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到,鼓勵學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設與地理相關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興趣和個體發展等需要。筆者所在學校地處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腹地,所在地區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跡眾多,為地理實踐課程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們開發了具有區域性、綜合性、實踐性的地理學科特色課程《北京市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

一、課程設計思路

《北京市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

本課程開設可根據實際情況貫穿高二學年,課內學習研討、實踐基地考察研究和研究報告撰寫匯報一共安排30課時,具體課程內容要求見表1。

刻思考本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建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熱愛家鄉的情感。
? ? ? ? ?課程框架結構共有三個維度、五個主題、十個小專題(見圖1)。從課程目標上看,強調立德樹人、落實地理核心素養育人目標;從課程內容上看,充分體現了學科綜合的特色,自然與人文綜合。

圖1 《北京市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課程框架

二、課程內容設計

表1 《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實施以學生的活動、體驗和研究為主,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生通過合理有效地分工合作,設計研究方案和調查問卷進行自主探究、角色扮演(小地質工作者、

三、課程評價:

在《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學習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模式口地區改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小課題研究,本課題共分成四個階段進行:

小記者、小導游等)、調查研究,并以講座、展板、小報、論文、表演等各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課程的評價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中的地理實踐力水平層次劃分為主要依據,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既有對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有對活動過程的評價;既有老師的評價,也有學生之間的評價和自評。課程學習成績評定學習成果提交占50%,學習過程評定占50%。評價以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中表現出來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做比較全面學習的評價,本課程參照《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中的地理實踐力水平層次設計了學生評價量表,對課程實施中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進行分層評價。(見表2)

表2 《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學生評價量表

四、課程實施案例——以《模式口地區改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為例

暢等問題。小組同學決定從污染物的處理和污水處理兩方面進行考察。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確定地區污染物處理和污水處理方式。對比前后情況,小組同學認為改造頗有成效。小組在調查中發現當地在改造中提出了“拆除違建、還綠于民”的口號,隨即開始對口號的落實情況進行了考察。通過采訪居委會負責人、采訪居民、拍攝景觀圖片等方式,分析街道環境的變化,另外也發現了改造中還需更加關注的細節問題。
? ? ? ? 第三階段是展示交流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對比改造藍圖與實地考察情況,你認為目前與藍圖差距最大的是哪一條?給出的寬窄巷子改造實例、《北京市石景山區“十三五”時期西山八大處文化景區建設規劃》摘要以及兩幅示意圖,小組討論,對模式口大街未來的發

第一階段是課題準備階段。學生首先確定選題,課題發起人介紹選題來源及相關背景材料,介紹模式口大街改造的背景和改造的藍圖。然后依據所選內容進行課題討論。根據課堂所學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結合改造藍圖,將本次課題分成生態、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個小組進行深入研究。接著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進行分組,細化課題,明確研究的具體內容。
第二階段是課題的實施階段。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各小組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采訪調研等方式,最終形成考察報告,在第三階段進行展示。本文選取生態組作為案例,介紹小組考察過程。學生查閱老照片,發現改造前巨大的人流量和本地居民生活產生大量生活垃圾、市政設施不完善導致污水排放不

展提出想法。
? ? ? ? 第四階段為課題延伸階段。將學生提出的想法轉換為課題,為發現的問題提出科學的、合理的解決措施。為課程中后面的模式口地區可持續發展這一部分做鋪墊。
? ? ? ?課題組同學能自主設計研究方案,選取研究方法,撰寫研究報告。利用鮮活調查資料不僅分析了模式口地區環境治理的舉措,還指出了存在的問題。課題研究方案設計與實施從生態、經濟、社會三個方面思考和分析模式口地區改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能夠根據區域的發展條件和現狀,分類思考和分析區域發展問題及原因。特別是同學們在調查中能夠獨立設計考察方案,分析處理相關數據與信息,對地理事項進行科學解釋與評價,在地理實踐中表現出較強的行動能力。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地理學科育人價值
學生通過到學校周邊進行地理學習實踐,在課堂知識與實際情況的相互交融中 “識鄉土、懂鄉情、化鄉愁”。 通過實踐活動,本地區的地域文化深入學生心中,為優秀傳統文化更廣泛的傳承打下基礎。課程實施也讓更多的學生深入了解學校周邊環境,對所在區域更加熱愛,在模式口這樣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地方留下鄉愁。教師勉勵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為所在地區發展建言獻策,承擔起作為高中生的社會責任,培養有抱負、有擔當、有品位的現代公民。

五、課程實施效果與改進方向

(一)、實施效果

?3.在課程實踐中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
? ? ?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訪談時由膽怯變得大方、展示時由慌亂變得從容、遇到困難學會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能夠見證學生成長。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鞏固學科知識,理解更加深刻,解決問題時的思路更加開闊。
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仔細研讀課標、將區域教學資源與課堂教學更好的進行結合,擴展教學設計思路,提升教學技能。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多次到所在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借助學校平臺請教相關專家,查閱相關文獻,學科專業知識得到提升。
課程開發成果在國家級、市區級地理教研活動進行了交流和推廣,獲得各方肯定。2019

??2.通過區域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優化地理教學內容,促進學科核心素養提升
課程開發挖掘校園周邊的課程資源,立足于真實的地理環境,優化地理教學內容,以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切入點,兼顧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及人地協調觀在真實情境中的生成和提升。本課程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與地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相結合。雖為校本課程,但所設課程內容均為國家課程的延伸,是對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在課堂教學中,受場地和課時所限,大規模開展地理實踐課程比較困難,本課程能夠很好的改善此問題,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個性化的學科指導,滿足學生興趣和個體發展需要,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和感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其在地理相關領域的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充分;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效果的學習評價方面定性表述較多,通過數據量化分析的少,研究效果還需進一步通過調查實驗驗證等。這些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我們在下一階段進一步轉變觀念,落實新課標要求,提升地理實踐素養,將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有機結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研究與實踐,在地理實踐活動中進行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分水平培養與評價的研究,進一步提升教師地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程設計與實施能力。?
? ? ? ? 參考文獻:

年12月,課程組老師受邀在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綜合學術年會做《素養導向下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優化處理與教學資源深度整合》專題報告,課程組老師在承辦的北京市地理教學研討活動上進行模式口地理實踐課程建設成果的交流發言與課例展示,撰寫的課程開發論文獲北京市第六屆“智慧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二)、改進方向

《模式口地區地理實踐考察》校本課程實施三年以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學生通過地理實踐基地建設開展的地理小課題研究和學科綜合考察活動進行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的培養,還面臨著全員參與不足,研究問題不深入;對核心素養的分水平、分層次培養研究不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姚炳華. 中學地理野外考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地理教育,2020(7):10-13.
[3] 尹厚霖.以校本選修課程為依托的研學旅行探索[J]. 地理教育,2019(4):55-57.
[4] 張愛弟,王雙. 地理實踐力不同水平層級的培養策略——以“正午太陽高度及應用”為例 [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21):16-18.

德育心理

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研究1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 白曄

【以兩節“生涯探索”主題教學為例】

1.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單位資助的校本研究專項課題“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的中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結題成果(課題批準號:CIBB19121,課題負責人:白曄)

極心理品質[ 林莉.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施策略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下半月刊):13-14]。積極心理品質的相關研究引入中國的心理健康教育領域后,引發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探索。筆者對于積極心理品質結構的研究提出了本土化的四大類24項積極心理品質結構模型[ 白曄.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75-76],也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建立了與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各項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對應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內容體系。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心理活動課教學是前期理論研究背景下的實踐探索,力求提高心理活動課的實效性,運用中國的文化基因,實現全面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

摘要:此項心理課教學研究以“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體系”為理論框架,教學實踐案例體現出三方面的特點。第一,突出心理活動課目標設置的人格導向,提高心理活動課的長效性。第二,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為教學資源,使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適合中國文化的特點。第三,采用情境創設引領真實體驗的教學方法,以積極經歷和積極體驗促成積極心理品質的獲得。
關鍵詞:積極心理品質、心理活動課、生涯教育、生涯探索、本土化
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是積極心理學的倡導方向和研究內容。積極心理學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具體研究了24種積

積極心理品質也可稱為積極人格品質,以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為目標的心理活動課強調在當堂和短期可見的認知、情緒情感、行為目標的基礎上,埋下人格導向的種子,指向更加內化和持久性的效果。基于此,筆者將以心理課當中“生涯探索”為主題的研究課展開討論。
“職業價值觀探索”這節課,改進前的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選擇職業時看重職業的哪些價值,探索這些價值在自己心中的排序。教學流程以“我希望我的工作是……(自己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的”快速接龍活動為引入熱身環節。此后的課堂主體活動是“職業價值模擬選購”。假設每位同學擁有40個單位的

一、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人格導向

“求職從業資本”,包括知識、技能、工作投入等。教師依次展示可用一定數額資本換取的十件“商品”,每件“商品”代表一種從事某職業能帶給人們的價值。“商品”換取過程中先不要反悔。十件“商品”分別是于學生而言未來所選職業的“興趣契合度”、“能力匹配度”、“發展空間”、“創新性”、“時間自由度”、“社會功能性”、“穩定性”、“薪資”、“人際關系”、“兼顧家庭”。每件“商品”分為三個不同的規格檔次,換取高檔、中檔、低檔的該“商品”分別需要8個單位、5個單位、2個單位的“求職從業資本”。例如:“興趣契合度”,如果于學生自己而言希望未來職業非常符合個人興趣,那么就需要投入8個單位“求職從業資本”換取這件商品的最高檔“高契合”,否則,可以根據需要,選

的高中生會很看重“薪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起來,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因此,這節課尚待挖掘的深層意義在于引導學生用積極的行動追求自己看重的價值,建立以“信念、活力、堅持”三項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為歸宿的人格導向。
? ? ? ? 根據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人格導向,筆者對“職業價值觀探索”一課進行改進,設定目標為分析個人的職業價值觀,追求職業更高的社會價值,為實現自己看重的職業價值開始有計劃的、持續的行動。教學流程上,簡化了10件“商品”的選擇環節,一次性呈現“商品”,由學生整體權衡“資本”分配,使價值排序顯而易見。留出更多時間進行三方面的思考與交流。第一,每種“商品”代表

擇投入5個或2個“求職從業資本”,換取“興趣契合度”這件商品的“中等契合”、“低契合”中的任意一檔。十件“商品”的換取完成后,教師引領學生根據投入的“求職從業資本”由高到低的順序思考投入較多的是否是自己最看重的價值,有沒有希望調整之處。
? ? ? ? “職業價值觀探索”這節課學生主動參與、體驗深刻,從比較、判斷、選擇中進行了職業價值觀的澄清,達成了既定目標。然而,筆者在教學研究中一直在思考,這節課的意義僅僅是讓學生澄清自己選擇職業時看重的價值嗎?西方的獨立我的文化取向和價值中立的態度接納差異化的價值觀,而在中國,互依我的文化取向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也是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的,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價值引導。比如:現今70%

職業給社會帶來哪些價值呢?這個問題體現“信念”、“活力”兩項品質,幫助學生在得到的基礎上反觀付出,從“施”與“受”的平衡中進行價值澄清。

表的深層價值,特別是社會意義。比如:“薪資”代表創造財富與分享財富;“時間自由度”代表自主性和主動性;“人際關系”代表團隊與合作;“兼顧家庭”代表親情與責任。這時的人格導向是“信念”,即追求職業更高的意義,建立積極的職業目標。第二,換取某種價值時需要付出的“求職從業資本”具體是什么?比如:如何讓一個有創新性的職業接納你的加入?如何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如何獲得更多的薪資?如何找到一個與自己能力匹配的職業?這些問題的人格導向是“活力”、“堅持”兩項積極心理品質,“活力”即積極主動地做事情,用投入和付出實現自己的追求。“堅持”即對達成目標有規劃、有行動,善始善終,持之以恒。第三,10件“商品”是職業給你帶來的價值,你希望通過從事自己的

二、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文化土壤

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講求對相應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中國文化的解讀,從而喚醒學生內在的文化基因。筆者在前期研究中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對24項積極心理品質進行了解讀,這些解讀可以作為相應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素材。以改進后的“職業價值觀探索”一課為例,“信念、活力、堅持”三項積極心理品質都有相對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

胡義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研究[J].船山學刊,2013(1):116-118],其凸顯的是直面現實社會、在現實中有所作為的品質和態度。“入世、有為、現實”的儒家文化在“求職從業資本”代表什么的探討環節,為培養自我發展的“活力”注入了現實的“社會關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精力充沛地學習、發展、適應,提升自己,對社會有所作為。
? ? ? ? 最后,關于“堅持”,荀子《勸學》提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堅持還體現在四君子“竹”的品格中,所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國文化中的堅持,強調的既是一種頑強的品格、高潔的堅守,也是計劃、監控、調節自己的能力,可作為交流如何積累“求職從業資本

首先,關于“信念”,儒家對人生理想和真善美的不甘放棄,對美好事物的不舍追求,正是積極心理品質“信念”的反映[ 尚媛媛.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積極意義[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21-12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立志的思想也是對信念的詮釋。相對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更加強調對積極“信念”的執著堅守,從而幫助學生立志追求生命更高的意義。討論“希望通過從業給社會帶來哪些價值”的環節加入“立志”文化為素材,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建立職業理想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其次,關于內在心理動力和外在行為主動性相統一的“活力”,與之對應的正是儒家思想的“入世、有為、現實”[ 朱翠英,付在漢,

“天生我材必有用——能力探索”一課的課堂主體活動是“我為班級做貢獻”。創設的情境是“一年一度的學校秋季運動會即將開始,你所在的班級正在征集以下6個隊的隊員,請根據自己的能力優勢,加入至少一個隊伍。”6個隊伍分別是:“隊列創意隊”組織、訓練入場隊列,設計隊形、口號、動作、手持道具等;“班牌制作隊”班牌的造型設計、圖案設計、寓意解讀、繪畫制作等;“宣傳服務隊”提交班級簡介、宣傳稿件,做好當天攝影和微信等信息報道;“后勤服務隊”領取、發放礦泉水、巧克力等,維護衛生,保管衣物,照顧選手;“計分服務隊”到年級登統、計算各班的各項比賽名次和積分,計算精神文明評比各項積分;“運動健將隊”參加100米、800米、跳高、跳遠、投擲等各項比賽。學生做出選擇后

環節的重要素材。
? ? ? ? 總之,中國的文化土壤對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意義在于:個體性向社會性的延伸,突破“小我”的局限,向有社會理想、有自主發展、有責任擔當、有奉獻作為的人格發展。

三、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需要有貼近現實的情境創設和在情境中的真實體驗。“職業價值觀探索”一課就創設了選擇職業時對職業價值進行權衡的情境,真實性比較強,但與學生當下的學習、生活還不夠貼合。下面以筆者設計實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能力探索”一課為例談一談現實情境與真實體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是不同的,某項任務的完成有時也不僅僅依賴于單一的能力,這就需要“擇己所長、盡己所能”且不斷發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 ? ? ? 在“我為班級做貢獻”的真實體驗和交流分享中,學生的“團隊合作”、“領導力”、“信念”、“活力”、“勇敢”、“堅持”六項本土化的積極心理品質得到培養。其背后的機制有兩方面。一方面,在發揮自己的能力優勢,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與積極的情緒、情感更多的聯結。即使原本認為自己運動能力欠佳,運動會貢獻力有限的同學,也從其他優勢發揮中體驗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受。積極心理體驗的獲得與積極心理品質的發揮相輔相成,因此,相應的“信念”、“活力”、“勇敢”的品質得以形成。他們會追求個人對班級的價值,積極主動承擔與能力

會在課堂上真實地加入自己首選的隊伍。學生在各隊中交流自己的能力優勢,說明自己可以分工完成哪些工作,并對自己分到的任務提出完成的設想,體驗“擇己所長、盡己所能”的過程。
? ? ? ?“我為班級做貢獻”的活動與學生在校的實際生活貼合緊密,幫助學生反思個人的能力優勢,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評估自己的能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這個真實情境也讓學生了解到“運動會”不僅僅考驗班級整體的運動能力,也涉及“合作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寫作與宣傳能力”、“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和“創造力”。由此引出包括多元智能理論在內的各種能力理論則顯得貼合實際。而且引申到職業領域,同一職業的不同崗位對能力的要求很可能

教學素材的挖掘和使用上應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和相關資源,讓中國文化賦予積極心理品質更加深刻的內涵,讓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更適合中國的學情和社會需求;在教學方法上應增加情境體驗性,讓課堂活動和話題討論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實,更能觸動真實的情緒體驗,以積極的經歷和體驗促進人格品質的形成。未來,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研究在其長效性、文化適應性和體驗性上值得進行深入而持續的探索。
? ? ? ? 參考文獻

匹配的任務,面對挑戰勇于嘗試和改進。另一方面,在融入團隊,發揮所長的過程中,學生從積極經歷中積累了經驗。真實的,特別是成功的經歷和經驗是積極心理品質得以形成的實踐基礎。在不同的團隊中,學生獲得為班級做貢獻的經歷,其“團隊合作”、“領導力”、“堅持”的品質得到培養。“團隊合作”具體表現為“善于融入團隊,在團隊中盡職盡責,積極與同伴配合”。“領導力”表現在“善于管理和協調事務,善于鼓勵、調動、激發身邊同伴”上面。“堅持”則表現在“做事情有計劃性和自我監督、調整的能力”方面。
? ? ? ? 綜上所述,本土化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心理課教學在目標設置上應注重人格導向,關注具有長效意義的求知、樂學、勇敢、堅持、活力、信念、樂觀、感恩等人格品質的形成;在

?林莉.積極心理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施策略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1(下半月刊):13-14

?白曄.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75-76
?尚媛媛.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積極意義[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21-123
?朱翠英,付在漢,胡義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心理學思想研究[J].船山學刊,2013(1):116-118

學術委員會大事記

【上接封底】

2021年5月25日
武鳳鳴特級教師工作室承擔石景山區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暨區域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推進會,三所學校20多名課題組成員承擔展示課3節、經驗成果分享4項。
2021年5月25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與昌平區葛繼寧特級工作室聯合活動。就單元整體教學及課題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進行了比較充分的交流。
2021年5月27日
歷史特級工作室成員師雪峰上公開課暨北京市視導課。
2021年5月28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趙娜在2020-2021年北京市中小學教師優秀課堂教學設計征集與展示活動中作《尋覓社會的真諦》說課交流。

2021年5月14日
周春紅、劉永江特級工作室開展了“數學特級說·好課”系列活動之四,邀請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王長青老師,為工作室成進行題為《和諧統一,大道至簡——關于一堂數學好課的認識與探討》的講座。
2021年5月16日—6月10日
特級教師蔡吉受聘為全國高考命題專家,參與北京考試題命制、評分定標和閱卷咨詢工作。
2021年5月18日
周春紅、劉永江特級工作室成員杜建明做研究課“正弦定理”探討網絡畫板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
2021年5月19日
周春紅、劉永江特級工作室成員劉莎莎做研究課“探究圖形變換下的性質”突出數學課在學生思維方面的培養。

2021年6月1日
劉世彬工作室成員張京靖代表石景山區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美術教師現場說課大賽。
2021年6月3日
特級教師武鳳鳴輔導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英子豪老師參加啟航杯備課、錄課。
2021年6月4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張劍在石景山區教育系統黨建課題立項答辯會上代表《集團化背景下以黨史教育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課題組作答辯發言。
2021年6月7日
劉世彬特級教師工作室召開了“印象 石景山”藝術實踐成果展研討會,工作室成員及參與作品指導的老師分享了自己在本次展覽過程中的經驗,并進行了深入地反思。劉世彬對本次展覽的布設、學生作品創作、教師指導方向進行的分析,引導老師們用更高的標準對待每個人的專業發展。

2021年5月30日
歷史特級工作室師雪峰、安麗萍北京市教育學會“十四五”教育科研課題《基于聯合教研的中學史地政心勞動教育的研究》立項。
2021年5月-6月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研討修改參賽作品、修改教學設計、完善教學實施報告,備賽北京市教師教學能力大賽。
2021年5月31日
劉世彬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歷時兩個月,圍繞家鄉石景山的歷史變化,指導學生完成的藝術實踐成果展示在石景山區文化中心拉開了帷幕。本次展覽是對工作室教育成果的總結與檢驗。多位知名少兒美術教育專家、石景山區領導、石景山區教委領導、各兄弟學校領導參加了本次開幕式。

2021年6月15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晶體結構與性質》單元整體教學研討。
2021年6月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趙麗娜《守得“云”開見月明——線上教學引發的教學思考》獲2021年北京市教師“基本功與專業能力”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2021年6月17日
劉世彬為工作室成員及海淀區全體美術教師做了題為《藝術綜合實踐活動探索與實踐》的專題講座。講座主要介紹了學校藝術綜合實踐的策劃、實施與反饋,并提供了多個實踐案例。講座受到參會200余名教師的好評。
2021年6月17日
特級教師工作室導師蔡吉、鐘淑梅主講《特級教師活動:基于大觀念下的整體教學設計》

2021年6月11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參與北外名師全天培訓活動,王文斌教授主講《英語詞匯語義與教學》,楊魯新教授主講《詞匯教學原則與方法》,特級教師劉瑩主講《英語詞匯教學》。
2021年6月12-14日
歷史特級工作室成學江、安麗萍在北京市啟航杯教學大賽中擔任評委。
2021年6月14日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聘請北京市教科院馬開顏老師做教學設計專題講座。
2021年6月15日
吳春萍特級教師工作室和區生物學科教研室聯合邀請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生物教研室主任荊林海老師為我區全體高中生物教師做題為《對“教、學、考、評”一體化的思考與實踐初探》素養提升講座。

2021年6月30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導師指導北京市“京教杯”大賽參賽選手劉思含,集體備課、聽試講、修改教學設計、課件等準備工作。
2021年6-8月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安麗萍、臧家富、段長波參加人教社統編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教學設計及課件稿件撰寫,負責選必三內容。
2021年7月1日
歷史特級工作室成學江老師應邀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
2021年7月
工作室成員趙娜的課例《社會歷史發展》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等課程資料已經由國家級培訓項目的培訓課程錄用。(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2021年6月22日
特級教師吳春萍在區生物教研室活動中,以“從三系法雜交水稻到一系法雜交水稻”為題,面向全區初、高中近100名生物學科教師進行講座,通過這種特殊的方式緬懷袁隆平老先生。
2021年6月25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參與高一高二英語聽說定標。
2021年6月25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聽取劉潤清教授《語言哲學與外語教學》、唐錦蘭教授《人工智能與語言教學》、特級教師程惠云《優質課堂與價值觀教育》”專題講座。
2021年6月28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安麗萍在分院建黨百年慶七一活動中做主題發言。

2021年6-7月,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李洋、盧旭娟老師獲北京市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
2021年7月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耿怡、何新、范麗鵬參加全國“1+X人物造型考評員”、“1+X人物造型培訓師”培訓,3人取得考評員、培訓師資格。
2021年7月9日
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開展課題研討活動。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學科教學》這一主題,各實驗校對本學期開展的研究活動進行梳理和總結,楊紅兵老師做點評和總結。
2021年7月13日
武鳳鳴特級教師工作室組織開展《北京市石景山區開展高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可行性探究》成果匯總。

2021年7月2日
唐翠萍主持的區級黨建課題《集團化背景下以黨史教育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做了現場開題論證答辯。
2021年7月5日
劉世彬工作室在外語實驗小學分校召開“奮進者的舞臺”市級教學研討會。北京市美術學科教研員、各區縣美術教研員、教師代表及石景山區美術教師參加了會議。會上工作室成員分別就課堂美術教學、美術媒材開發、美術學科綜合實踐進行了專題匯報。
2021年7月6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參與高一高二英語筆試閱卷定標。

2021年7—9月
歷史特級工作室導師和部分學員參加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故事叢書的編寫,并擔任分冊主編及編委。
2021年7—8月
歷史特級工作室安麗萍、臧家富組織完成新高三世界史教材整編工作。
2021年7—8月
歷史特級工作室成學江、安麗萍、師雪峰、臧家富等在國家期刊發表數篇專業論文。
2021年7-8月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繼續研討撰寫舞臺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模塊課程5個能力單元課標及考核要求,編寫8個模塊課程教材。

2021年7月17-9月15日
特級教師武鳳鳴指導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人大附中京西分校三所學校體育教研組參加石景山區第十九屆中小學教育教學培訓與展示活動教研組集體備課。
2021年7月22日
吳春萍特級工作室成員劉淑仙為房山區高中生物學教師進行了選擇性必修一模塊《穩態與調節》教材分析和教學建議的講座。
2021年7月25-29日
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前往內蒙莫旗尼爾基第三幼兒園,做講座《繪本中的深度學習》、上體育示范課《小兔拔蘿卜》并與莫旗教師進行集中研討。

2021年8月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耿怡、何新、范麗鵬開發3門勞技課程。
2021年8月25日
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開展“書香樂園園本課程”主題錄制活動研討。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