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簡介
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成立于2018年9月,是石景山區委教工委、教委落實市、區“十三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是“形成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育人才保障體系”的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目標的重要手段。
學術委員會目前有正高級和特級教師21人,主要職責是為石景山區教育高端、綠色發展提供專業引領與專業咨詢,為區域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教育教學評價、教育科研及成果等重要事務提供學術指導與學術評定,對較大型學術活動提出建議并推動與促進各級學術交流。從學術角度對區域教育發展提出可行性意見,為決策提供依據。
此外,每位學術委員會成員,還通過成立特級教師工作室的方式,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學習為主導,以研究為主體,以工作為主線,選拔、培養青年骨干教師,提升其教育教學、教育研究能力,促進其專業成長,從而形成一個個研修共同體,帶動石景山區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進而促進石景山教育高標準、高質量均衡發展。
目錄
contents
作業研究
淺談“雙減”背景下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的構建與運用 張愛弟 ................................4
大單于視角下 作業統籌設計 落實減負增效?
?崔曉毅 ....................................................21
基于美容美發中職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外作業設計 何新 .............................................35
教學研究
“雙減”背景下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策略研究
? ? ? ? ?---以高中歷史學科為例 付建河 .........49
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性”?
周姣 .........................................................82
“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田娟 .........................................................89
課程建設
“雙減”背景下,“書香樂園”園本課程深化實施? 宮亞男/李曉萍 ...........................101
特級教師工作室大事記(上接封底) .....114
淺談“雙減”背景下高中地理作業系統
框架的構建與運用
張愛弟(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
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作業研究
作業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已經成為學生和社會感受度較高的課業負擔來源。在“雙減”背景下,深刻理解作業的類別、功能和價值,系統構建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作業體系,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的學科育人價值,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如何構建并運用高中地理作業的系統框架進行作業設計,培養地理核心素養,進行如下探討。
一、進行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建構,優化作業結構
地理作業可以按照不同劃分依據可分成不同類型,筆者參照相關文獻將按照時間階段劃分的作業過程類型、依據多元智能理論劃分的作業智能類型、依據作業情境和問題的復雜度劃分的作業層次類型進行整合[1],構建出地理作業設計系統框架(見圖1)。
(一)按照時間階段劃分的作業過程類型及作用
針對不同時間階段的作業布置與完成時間,可將作業劃分課時作業和單元作業,短時作業與長時作業,課前作業、課上作業和課后作業。
課前作業是準備性作業。在新內容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預先布置學生,讓其以個別或小組的形式進行觀察、收集、學習等工作,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新學習的準備,它具有先行組織者的功能。課上作業是嘗試性作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設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的作業,它具有過程效果判斷的功能。課后作業是鞏固性作業,在教學結束后,以作業來歸納總結該單元課時的重點及難點[1]。
(二)依據水平層次劃分的作業類型及作用
根據依據作業情境和問題的復雜度,可將作業的層次水平劃分為基礎性、綜合性、創新性三個層次,體現了面向不同水平學生的作業廣度、深度和難度。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作業的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為了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增強對復雜、開放性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即把作業的具體任務盡可能放在真實、復雜性的現實情境之中。
(三)依據智能類型劃分的作業類型及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能結構或組合。作業應該發現學生的強勢智能所在,讓其發揮才能,并通過優勢智能促進弱勢智能,設計有效作業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根據多元智能結構,可分為以下四類智能型作業[1](表1)。
小組的形式進行觀察、收集、學習等工作,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新學習的準備,它具有先行組織者的功能。課上作業是嘗試性作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設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的作業,它具有過程效果判斷的功能。課后作業是鞏固性作業,在教學結束后,以作業來歸納總結該單元課時的重點及難點[1]。
進弱勢智能,設計有效作業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根據多元智能結構,可分為以下四類智能型作業[1](表1)。
(三)依據智能類型劃分的作業類型及作用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能結構或組合。作業應該發現學生的強勢智能所在,讓其發揮才能,并通過優勢智能促進弱勢智能,設計有效作業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根據多元智能結構,可分為以下四類智能型作業[1](表1)。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能結構或組合。作業應該發現學生的強勢智能所在,讓其發揮才能,并通過優勢智能促進弱勢智能,設計有效作業適時給予引導和鼓勵,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滿足。根據多元智能結構,可分為以下四類智能型作業[1](表1)。
表1 智能型作業的類型及作用
礎性作業,適當增加作業的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為了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要增強對復雜、開放性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即把作業的具體任務盡可能放在真實、復雜性的現實情境之中。
通過構建地理作業設計系統框架,可以引導教師提高對作業功能、自主設計意義等的認識,深刻理解作業的類別、功能和價值,指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地因人、因時、因地選擇或組合不同類型作業,優化作業結構,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2]。
二、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運用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優化作業設計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人地觀念、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四方面。人地觀念是公民具備的重要價值觀,是對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認識、理解和判斷,是地理課程最為核心的價值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是分析、理解地理過程和規律、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實踐力是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關系狀況,學以致用的能力[3]。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指向,運用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優化作業設計,才能切實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下面,分別結合具體案例說明如何以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為主線進行作業的系統設計。
(一)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培養為主線的作業系統設計舉例
筆者在進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一節作業設計時,分析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發現此條課標蘊含著對學生綜合思維素養和人地協調觀素養培養的要求。運用地理作業系統框架,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培養為主線設計了如下作業系統(表2)。
識,深刻理解作業的類別、功能和價值,指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靈活地因人、因時、因地選擇或組合不同類型作業,優化作業結構,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2]。
狀況,學以致用的能力[3]。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指向,運用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優化作業設計,才能切實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下面,分別結合具體案例說明如何以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為主線進行作業的系統設計。
? ? ? (一)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培養為主線的作業系統設計舉例
? ? ? ?筆者在進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災害中“地質災害”一節作業設計時,分析課標要求 “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發現此條課標蘊含著對學生綜合思維素養和人地協調觀素養培養的要求。運用地理作業系統框架,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培養為主線設計了如下作業系統(表2)。
表2“地質災害”作業系統及核心素養達成目標
本課作業設計的基本思路:通過作業設計引發學生思考不同時空條件下地質災害發生、發展過程,掌握災情成因及其防御措施,能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地理現象,辯證地
理解地質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貫穿綜合思維素養和人地協調觀素養培養。同時運用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將課前作業、課上作業、課后作業與智能作業類型進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不同類型作業的功能,通過情境和問題的復雜程度差異體現作業層次水平差異,達成素養水平的分級進階。
(二)以地理實踐力培養為主線的作業系統設計舉例
筆者在指導相關老師進行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土壤”一節作業設計時,分析課標要求 “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土壤標本,說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發現此條課標蘊含著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培養的要求。運用地理作業系統框架,以地理實踐力培養為主線設計了如下作業系統(表3)。
表3 “土壤”作業系統及核心素養達成目標
本課作業設計利用學校靠近山地的優勢條件,開展野外觀察土壤的實踐活動,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土壤剖面的觀察、測量、采樣和繪圖。室內通過設計相關實驗進一步觀察和探究土壤的組成、顏色、質地等特征,真正實現課內外實踐活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在作業設計時運用地理作業系統框架,將課前作業、課上作業、課后作業與智能作業類型進行優化組合,作業形式多樣、趣味性強,有效實現作業的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指向,運用高中地理作業系統框架進行作業的分類設計及其優化組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科素養。實踐證明,讓作業設計這種日常行為系統化是目前“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琳.“地理作業的分類與系統構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11(35):70-75.
[2]白絮飛.創設情景———優化地理課堂作業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2017 年版) [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附:作業清單展示
? ? ? ? ? ? ? ?“地質災害”作業清單
一、課前預習作業設計
閱讀教材滑坡、泥石流內容,觀察下面圖片,回答以下問題:
圖1滑坡景觀示意圖? ? ? ? ? ? ?圖2泥石流景觀示意圖
(1)什么叫滑坡、泥石流?
(2) 滑坡、泥石流的發生需要哪些條件?
(3)你認為滑坡和泥石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么?
二、課堂探究作業設計
(一)根據課前進行的預習探究,小組合作完成下表并展示交流:
類型 | 概念 | 影響因素 | ?分 布 | 危害及預防自救措施 | ||
相同點 | 不同點 | 相同點 | 不同點 | |||
泥石流 | ||||||
滑坡 |
圖16
(二)圖表分析,知識綜合應用:
1.圖16為“我國南方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甲、乙、丙、丁四個村鎮中,哪一處發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請說明原因。
2、長江下游某城市邊緣分布著丘陵,丘陵的基巖上有黃土覆蓋(如圖11所示)。近年來,由于城區擴展,大量開挖山坡,該地在夏季暴雨后曾發生多起黃土崩塌、滑坡災害。
? ? ? ? ? ? ? ? ? ? ? 圖4? ? ? ? ? ? ? ? ? ? ? ? ? ? ? ? 圖5? ? ? ? ? ? ? ? ? ? ? ? ? ? ? ? ? ? ? ? ??
閱讀圖文資料,簡要分析該地黃土崩塌、滑坡多發的原因。
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3-4題。
圖11
3.發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A.突發地震? ? ? ?B.坡度較大的山地? ? ? ? ? ? ? ? ? ? ? C.連降暴雨? ? ? ?D.地表堆積物較多
4.圖5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射入時間最長,且受圖4所示地質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 ? ? ? ? B.b? ? ? ? ? ? ?C.c? ? ? ? ? ? ? D.d
三、課后應用作業設計
閱讀模式口地區地形圖,初步判斷哪些地區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實地考察后撰寫小論文。
大單元視角下作業統籌設計落實減負增效
崔曉毅(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
愛樂實驗小學
?
在“雙減”工作的推動下單元式備課的思想目前已經成為老師們備課的主要思路,區別于傳統的講一課備一課,我們更加關注以單元為整體的設計與思考,并從“教一課”轉向“教單元”。同時作業設計的視角也有所轉變,結合單元視角,整體統籌設計作業,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使減負增效提質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
? ?
按照以往的作業設計,教師基本是將作業按照學習前后時段分為課前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及課后家庭作業三類。而大多數教師都是主要針對字詞、背誦、習作等方面完成課本上規定性作業,重在鞏固基礎。但在“雙減”及“大單元”的概念下,從語文學科特性上思考,我們也可以根據本單元、本課學生所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及素養等目標制定成基礎型作業、能力型作業及素養型作業,這樣不僅能夠對基礎類的知識進行鞏固加強,同時也能針對學生所需的能力和素養進行強化。二者相結合,就可以讓教師們的作業內容布置更有抓手。具體結合如下:
一、單元作業設計背景
二、單元作業設計思路框架
考,我們也可以根據本單元、本課學生所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及素養等目標制定成基礎型作業、能力型作業及素養型作業,這樣不僅能夠對基礎類的知識進行鞏固加強,同時也能針對學生所需的能力和素養進行強化。二者相結合,就可以讓教師們的作業內容布置更有抓手。具體結合如下:
按照以往的作業設計,教師基本是將作業按照學習前后時段分為課前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及課后家庭作業三類。而大多數教師都是主要針對字詞、背誦、習作等方面完成課本上規定性作業,重在鞏固基礎。但在“雙減”及“大單元”的概念下,從語文學科特性上思考,我們也可以根據本單元、本課學生所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及素養等目標制定成基礎型作業、能力型作業及素養型作業,這樣不僅能夠對基礎類的知識進行鞏固加強,同時也能針對學生所需的能力和素養進行強化。二者相結合,就可以讓教師們的作業內容布置更有抓手。具體結合如下:
三、單元作業具體設計
以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為想象單元,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之后的第一個以“想象”作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重在培養學生初步想象的過程,側重體驗想象之美,通過把想象的畫面或內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初步將想象與語言表達合二為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奠定基礎。
本單元安排了《古詩二首》《霧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課文,側重體現想象之美:《古詩二首》通過想象引人身臨其境;《霧在哪里》通過想象感受童趣;《雪孩子》通過想象體會美好純真。課文選材經典,語言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文字、插圖都易于學生展開想象。而課后的習題中,也分別對想象、表達提出了不同要求。可以將單元與課文間建立如圖聯系。基于以上分析,本單元的具體作業設計如下:
第七單元作業設計
第19課《古詩二首》《夜宿山寺》
一、預習作業(家庭作業)
1.借助拼音將課后“我會認”中的生字讀兩遍,再讀給爸爸媽媽聽。
2.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兩首古詩,讀不準的生字借助拼音多拼兩遍,重點朗讀《夜宿山寺》。
二、課前作業(在校完成)
1.將“我會認”中的生字在詩中圈出來,借助拼音再次拼讀。
2.同桌兩個人互相檢查。
三、課堂作業(隨堂完成)
1.借助拼音朗讀《夜宿山寺》,同桌兩個人互相檢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再讀古詩想象畫面,把想到的畫面與同桌交流。
3.根據想象的畫面,指導教師板畫,并嘗試用自己的話將板畫的內容講給同桌聽。
4.學習詩句,帶著想象或者加上動作有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5.學習書寫“危、敢、驚”三個生字,在寫字本上完成。
四、課后作業(家庭作業)
1.帶著想象或者加上動作背誦古詩。
2.借助插圖,再次想象《夜宿山寺》,將想到的畫面將給爸爸媽媽聽。
3.再讀《敕勒歌》,邊讀邊想象畫面,自主選擇完成以下作業(至少選擇一個):
①將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②將想象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③將想象的畫面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發到班級群里。
選擇完成以下作業(至少選擇一個):
? ? ? ? ①將想象的畫面畫下來。? ? ? ? ②將想象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講給爸爸媽媽聽。? ? ? ?③將想象的畫面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發到班級群里。
《敕勒歌》
一、預習作業(家庭作業)
1.借助拼音再讀《敕勒歌》,要求字音正確,聲音洪亮。
2.邊讀邊想象畫面,完成自主作業。
二、課堂作業(隨堂完成)
1.借助拼音朗讀《敕勒歌》,同桌兩個人互相檢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再讀古詩,借助課前完成的圖畫、朗讀等把想象的畫面說給同桌聽。
3.結合詩句說一說,你這樣想象的原因。
4.學習詩句,帶著想象或者加上動作有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5.學習書寫“蒼、茫”兩個生字,在寫字本上完成。
第20課《霧在哪里》
三、課后作業
1.寫字本中其余的生字。(課下或隨堂完成)
2.想象畫面背誦兩首古詩。(家庭作業)
3.選擇兩首古詩中你最喜歡的一首,背給爸爸媽媽聽,并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一、預習作業
1.借助拼音將課后“我會認”中的生字讀兩遍,再讀給爸爸媽媽聽。
2.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借助拼音多拼兩遍。
二、課堂作業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想一想為什么課文說霧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呢?想象“霧孩子”的樣子,讀一讀“霧孩子”的話。
3.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并說一說“霧孩子”出現或離開的景色,想象畫面有感情朗讀。
4.聯系生活想象霧還會把什么藏起來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想象著霧淘氣的樣子,有感情朗讀全文。
6.學習生字,完成寫字本。(隨堂或課下完成)
4.聯系生活想象霧還會把什么藏起來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想象著霧淘氣的樣子,有感情朗讀全文。
6.學習生字,完成寫字本。(隨堂或課下完成)
三、課后作業(家庭作業)
1.想象畫面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演一演。
2.在你眼里,霧又是什么呢?想象著說一說,可以在班級群里交流。
第21課《雪孩子》
一、預習作業
1.借助拼音將課后“我會認”中的生字讀兩遍,再讀給爸爸媽媽聽。
2.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借助拼音多拼兩遍。
二、課堂作業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想一想為什么課文說霧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呢?想象“霧孩子”的樣子,讀一讀“霧孩子”的話。
二、課堂作業
1.借助拼音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同桌兩個人再讀課文,想一想如果讓你們來演一演,你們要分幾個場景演呢?說說理由。
3.選擇其中一個場景,想象雪孩子和小兔快樂的畫面,結合課文說一說你想到了怎樣的情景。
4.結合生活實際和動畫片段想一想:看著雪孩子變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帶著美好想象有感情朗讀課文。
6.學習生字,完成寫字本。(隨堂或課下完成)
三、課后作業(家庭作業)
1.結合課文學習,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結合想象的畫面,制作《雪孩子》繪本。(選做)
以上為本單元三篇課文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由預習作業、課堂作業及課后作業為主要布置方式,融合基礎型作業、能力型作業和素養型作業等知識點或能力點,對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素養達到學習、鞏固、練習的目的。
根據北京市“雙減”工作要求,低年級不允許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因此預習作業主要是針對字詞正音布置的基礎型作業,因為字詞學習是課文學習的基礎。而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主要圍繞單元訓練目標、本課側重訓練目標,布置能夠訓練學生能力提升、語文要素掌握的作業。本單元以想象為主,語文要素是根據想象的畫面,初步獲得情感體驗。因此教師課堂上僅僅圍繞想象畫面,說理由,通過有感情朗讀三個方面作業進行落實。課后教師也是通過有感情背誦、講給父母聽、演一演、畫一畫、制作繪本等豐富的作業,鞏固能力培養和素養提升。
單元設計作業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目標明確。好比我們上一節要先制定教學目標一樣。單元作業設計正是以單元整體目標、各課分目標為依托,進行的目標明確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的作業布置。區別于傳統的作業布置,從側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更加全面地關注了學生的整體素養的提升和訓練。
特色之二就是豐富性。相比之前的作業設計,由于受到基礎性知識的影響,寫字、練詞、習作等類型的作業比較多。但單元整體進行作業設計時,我們由于目標不同、年段不同、課文內容不同等多種原因,就會有針對性地豐富作業的內容。比如剛剛的第七單元,古詩的學習,教師主要采取的是畫一畫的方式,而《霧在哪里》教師則采用了獨立就能完成的演一演,《雪孩子》一課通過制作繪本將所想所學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表達出來,不僅學生喜歡樂于完成,而且目的明確,反復訓練,效果遠比寫字記詞更有意思。
特色之三就是有前測性。以往,課后作業大多與預習作業合二為一,主要目的就是練習、鞏固。但是單元作業設計,課后作業和預習作業可以分開,預習作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和地點完成,而課后作業需要針對能力及素養進行思考,需要回家踏實地完成。而在這兩項作業中,因為它們分別針對的學習內容不同,因此具有很好前測作用。通過預習作業我們可以在課前大概掌握學生字詞掌握的情況,而通過課后作業,我們也可以分析出學生課前認知的情況以及難點,從而調整教學。比如古詩一課,通過課前繪畫,教師就不難發現,對于《敕勒歌》學生雖然讀起來瑯瑯上口,也有整體的畫面感,但是對于詩中“穹廬、四野、蒼、茫”等詞語的理解難以用自己的話說清楚,所以大多選擇了繪畫的形式。從而我們就不難發現,本課需要突破的難點就可以從這幾個詞入手,借助圖畫中的特點,引導學習,突破語言表達的難關。
四、單元設計特色分析
通過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我發現相比之前更喜歡這種作業的方式。我會在單元授課伊始就將單元作業展示給同學們,通過整體感知,先讓學生了解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和采取的方式,學生就會提前做好準備。在作業完成情況反饋中,學生更喜歡豐富的課后作業,對畫一畫、演一演、說一說更加感興趣。比如在《敕勒歌》的學習前,老師留的三選一的作業,學生就更喜歡畫,課堂上拿著畫分享想象的畫面,學生都是津津樂道。相比之下預習作業的讀一讀,學生更喜歡與同學一起完成。基本上課上布置,課下就開始完成了。總之我發現,豐富的作業類型,合作的完成方式,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與練習的有效方式,因此這也應是我們在作業設計上的進一步思考。
五、單元設計效果評價
基于美容美發中職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課外作業設計
何新(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
北京市黃莊職業高中
導學習,突破語言表達的難關。
摘要: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教學過程基本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延續。作者通過對作業布置策略的探究,打破課程界限,對作業內容、作業提交方式、作業評價標準進行精心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效果。
關鍵字:作業、職業能力
在不少教師潛意識里存在一種認識誤區,教學過程就是上課四十五分鐘,正因如此,作業及批改在他們看來便成為可有可無的點綴了。事實上,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它始于備課,經過上課,小組或個別輔導,作業及批改,考試及總結等環節才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有效布置作業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一般可以檢測課堂所學,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同時提高能力,形成技能技巧。
美容美發是一門專業技能相對較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培養專業技能的核心性,就會造成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欠佳,進而導致學生無法順利地勝任相關的職業。而作業是學生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個有效途徑。作業從本質上來說,更加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化的過程。作業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教學過程基本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延續。通過作業,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化自己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所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對課外作業做了如下改變:
一、拓展作業的內容
美容美發專業課程強調以“以能力為導向”為目標,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這就給教師平
時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轉換角度,利用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設計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學生自己調查、實踐、動手制作、收集、整理、歸納學習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操型的作業。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視頻、照片等方式將練習過程和成果照片上交,老師通過回看視頻找出學生的不足,分析所出現的問題及原因,使學生有更快的進步。
二、豐富課外作業的提交方式
美容美發專業,技能要求強,操作過程中的操作規范也是考察的重要內容。這時,應該布置實
如在基本發式燙發課中,教師選擇一些來源于實際工作項目的教學內容,每個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個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學習,將與其相關的知識、技能點進行匯總,經教師把關后,通過文字、視頻、PPT等形式展示給其他同學,作為全班同學的課前學習內容。這樣的作業來源于實際應用,又鍛煉了學生信息收集、篩選、匯總的能力,同時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擴大專業知識,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專業素養。
三、完善課外作業的評價標準
(一)評價標準精細化
依據課程標準,模擬崗位真實任務需求,對考核內容、考核方式、考核標準進行認真的設計,再細化。
(二)評價內容多元化
在評價標準中模擬崗位員工角色,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將評價標準進行分類,學生從職業素養、服務接待、操作質量、作品效果、小組合作等方面分別進行自評、他評。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下的預習作業和小組練習,評價單的內容按照操作時的崗位不同分別進行評價,美發師崗位的評價內容側重操作質
量和作品效果方面,美發助理的評價內容側重職業素養、服務接待、協助合作方面。
的知識上,在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的前提下,教師應當以基礎知識為根本,選擇一些更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任務,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的遷移性和啟發性的作業,讓作業變為知識廣度與寬度的“充電站”。
? ? ? ?在盤發課程中,專業與化妝技術公司合作,以真實的旗袍展示文化交流活動為教學項目。學生在學習盤發技術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旗袍發展史、服裝面料、發飾制作等相關知識的信息收集和自主學習。在掌握了專業技術的同時,學生還了解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
四、打破課程界限的拓展性作業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師、學生、企業共同參與評價,在專業課程中引入企業評價,使學生技能水平更接近工作實際。學生在自評、他評的活動中學會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整。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書本的有限內容無法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全面性。如何讓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呈現于學生面前,這是作業的增容性。在原有的知識上,在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的前提下,教師應當以基礎知識為根本,選擇一些更適合學生實際的學習任務,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的遷移性和啟發性的作業,讓作業變為知識廣度與寬度的“充電站”。
生在學習盤發技術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旗袍發展史、服裝面料、發飾制作等相關知識的信息收集和自主學習。在掌握了專業技術的同時,學生還了解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
學生課上完成真人模特操作任務后,課下通過完成“作品分析表”,進行總結和反思。對專業技術、服務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通過查詢資料、求助教師等方式找到改進的方法,積累實際操作經驗。
“作品分析表”各階段的內容和完成標準不一樣。作品完成要求越來越高,從單一操作任務到綜合性任務,如單一燙發操作到整個發型的剪、燙、染、吹多個操作的融合。反思內容更加細化,從表述整體操作感受到從技術、服務兩方面進行反思。改進的方法,從教師指導解決,到自我尋找方法并實踐改進。
“作品分析表”培養學生養成“學習→反思→再學習”的學習習慣,并如實反映了學生各階段的學習過程和成果,記錄了學生的專業成長歷程。?
五、記錄學生成長過程
通過對職業能力的分析,職業能力包含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
(一)一般職業能力
主要是指一般的學習能力、文字和語言運用能力、數學運用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體知覺能力、顏色分辨能力、手的靈巧度、手眼協調能力等。此外,任何職業崗位的工作
都需要與人打交道,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們在職業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二)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專業能力。
六、作業的遞進設計
能力等。此外,任何職業崗位的工作都需要與人打交道,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們在職業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二)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主要是指從事某一職業的專業能力。
(三)職業綜合能力
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從以下三方面可以體現出一個人跨職業的專業能力:一是運用數學和測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計算機應用能力;三是運用外語解決技術問題和進行交流的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
1.跨職業的專業能力
2.方法能力
4.個人能力
作計劃、獨立決策和實施的能力;三是具備準確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接受他人評價的承受力,并能夠從成敗經歷中有效地吸取經驗教訓。
社會能力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和善于溝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夠協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對他人公正寬容,具有準確裁定事物的判斷力和自律能力等,這是崗位勝任和在工作中開拓進取的重要條件。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人的社會責任心和誠信將越來越被重視,假冒偽劣將越來越無藏身之地,一個人的職業道德會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贊賞,愛崗敬業、工作負責、注重細節的職業人格會得到全社會的肯定和推崇。
3.社會能力
學生三年的學習是專業技能和各種能力學習、積累、提高的過程,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與現有能力水平,課外作業按照專業知識從易到難、作業內容從單一到綜合、評價方式從單一到多元、從單一能力培養轉向全面發展,做了如下設計:
參考文獻
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作業具有管理、形成、評價等功能,而這些功能的發揮必須靠科學的作業設計和認真細致的批改。通過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
[1]殷明.美發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與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9(7).
[2]朱唯娜.美容美發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
“雙減”背景下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
教學策略研究——以高中歷史學科為例
付建河(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
北京市第九中學
教學研究
摘要:高中教學也要直面“雙減”政策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主要是必須提升課堂效率。學案導學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嘗試,但不能解決所有教學問題。運用學案導學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是探索學案導學高效利用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構建知識體系既是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構建知識體系的教與學,應該能夠減輕學生無效作業負擔,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雙減政策,課堂效率,學案導學,知識體系。
一、減負的根本是提高課堂效率
(一)高中教師應該主動面對“雙減”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后學習狀況出現了顯著改變,雖然處在“磨合”、“陣痛”期,暴露出一些衍生問題,但總體上減輕學生無效作業負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開始呈現。高中階段暫時還沒有列入“雙減”政策的實施范圍內。但高中教師應該未雨綢繆,積極應對“雙減”政策給教學工作帶來的動力與壓力,抓住機遇,努力提升改進自己的教學。
①這是由人民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所規定的。
建黨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實踐與教育探索的不斷深化,黨和國家對育人目標的認識更加豐富、成熟。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提出了明確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首要問題的具體解讀,也是對“怎樣培養人”的教育問題的基本回應。[ 劉宇文、侯鈺婧.我國五育思想的百年演變、基本遵循與未來展望[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04):111-124.]
1.這是由人民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所規定的。
建黨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實踐與教育探索的不斷深化,黨和國家對育人目標的認識更加豐富、成熟。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培養什么樣的人提出了明確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首要問題的具體解讀,也是對“怎樣培養人”的教育問題的基本回應。1
1劉宇文、侯鈺婧.我國五育思想的百年演變、基本遵循與未來展望[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04):111-124.
呈現。高中階段暫時還沒有列入“雙減”政策的實施范圍內。但高中教師應該未雨綢繆,積極應對“雙減”政策給教學工作帶來的動力與壓力,抓住機遇,努力提升改進自己的教學。
一、減負的根本是提高課堂效率
“雙減”政策制定的目的正是為落實黨的根本教育方針。《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工作原則包括:“堅持學生為本、回應關切,遵循教育規律,著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障學生休息權利,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并明確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2
不論是義務教育還是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同樣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與“雙減”政策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而非矛盾和分歧的。
2.高中階段教育的現狀決定高中教育也必須自覺走“雙減”的道路。
高中教育現狀并不容樂觀,學生作業負擔繁重,校外培訓負擔沉重的情況比之義務教育階段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學習時間過長、得不到充足休息與調整,身心健康問題嚴重,家庭負擔過重,親子矛盾激烈,學生高考后喪失學習動力而迷茫等等不一而足,已經見怪不怪。或者說,高中教育基本上是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背離了黨的教育方針和育人根本任務。
具體到學生作業和課外負擔而言,現階段大部分高中階段教與學過程中存在的題海戰術,“學不會練會、練不會考會”,學校晚課、周末補課,課外再上輔導班、“一對一”等等現象比比皆是。導致學生消極被動學習,喪失學習樂趣,消弭探究創新精神,無暇閱讀、思考和拓展,犧牲休息、鍛煉和健康,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教育流于口號。令人痛心,令人嘆惋。發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 2021,(22):14-19.
發展和素質教育、核心素養教育流于口號。令人痛心,令人嘆惋。
? ? ? ? 事實證明,高中階段教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高中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必須主動擁抱“雙減”、落實“雙減”。
3.是義務教育階段系統“雙減”的必然結果。
很現實的問題是,高中教育必須做好迎接“雙減”政策后一批又一批的初中生進入高中學習的準備工作,在課業負荷、學習方法、學業興趣等多方面做好初高中銜接的準備。
幾個月以后,第一批搭上“雙減”政策便車的初中生即將升入高中;三年以后,第一批在“雙減”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小學生也將升入高中。越往后推延,學生們將越不熟悉鋪天蓋地作業、沒日沒夜補課、沒有靈魂的“刷題”、“以本為本”的教學……明天的高中老師不得不面對越來越靈動活潑的學生,更富有探索精神的學生,知識面閱讀面更廣但基礎知識可能更不扎實的學生。
今天仍然抱殘守缺不主動變革的老師,一定要被“雙減”的時代大潮淘汰。
(二)對“雙減”的個人認知
那么,作為普通高中老師,如何應對“雙減”政策帶來的挑戰?我認為,首先要正確理解“雙減”的精神,而根本的解決之道是提高課堂效率。
個人學習“雙減”政策的幾點粗淺的認識是:
1.“雙減”絕不是要拉低教學質量水平,而是要推動學校教育“提質增效”。
《意見》要求“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整體著眼于、著力于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包括知識與能力的學業教學水平,也應包括道德情感價值觀等德育水平的提升。
2.“雙減”要減掉的“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指的是那些無效作業,并不是要減掉學生的學業負荷。
《意見》要求“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同時“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因為機械、無效作業是占用學生成長時間和空間、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創新精神的罪魁禍首,要對之毫不留情、痛下殺手。而另一方面,優秀人才的成長無一不是經過頑強拼搏、刻苦學習過程的,哪怕是天縱英才,也需要勤學深思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在杜絕機械、無效作業的同時,也要保證學生足夠、適量的學業負荷,應該體現為分層次、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引導激勵每一名學生向著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全力奮進。日本新世紀“寬松教育”養成“平成廢物”、“寬松世代”導致導致學生學力降低、加劇了社會階層固化的前車之鑒,[ 劉子園.日本“寬松教育”對我國中小學學生“減負”的啟示[J].課程教學研究. 2019,(06):4-8+45.官芹芳. “寬松世代”引起社會關注[J].上海教育. 2017,(17):20-21.等。也有更理性客觀評價日本寬松教育的學者,如沈曉敏.日本“寬松教育”何言失敗?[J].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09):71-86.等,可參考。]中國幾十年中大批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悲劇[ 范先佐、郭清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32(01):55-64.也有學者在分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同時也指出:“留守兒童學業成績好于非留守兒童”。參見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 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4,12(03): 13-29+188-189. ]都決不允許把“雙減”政策理解為放任自流。
3.抽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釜底之薪的根本途徑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劉子園.日本“寬松教育”對我國中小學學生“減負”的啟示[J].課程教學研究. 2019,(06):4-8+45.官芹芳. “寬松世代”引起社會關注[J].上海教育. 2017,(17):20-21.等。也有更理性客觀評價日本寬松教育的學者,如沈曉敏.日本“寬松教育”何言失敗?[J].全球教育展望. 2018,47(09):71-86.等,可參考。
4 范先佐、郭清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32(01):55-64.也有學者在分析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同時也指出:“留守兒童學業成績好于非留守兒童”。參見段成榮、呂利丹、王宗萍. 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4,12(03): 13-29+188-189.?
?5王必成.關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再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1996 (02):7-9.
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因為機械、無效作業是占用學生成長時間和空間、扼殺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創新精神的罪魁禍首,要對之毫不留情、痛下殺手。而另一方面,優秀人才的成長無一不是經過頑強拼搏、刻苦學習過程的,哪怕是天縱英才,也需要勤學深思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所以,在杜絕機械、無效作業的同時,也要保證學生足夠、適量的學業負荷,應該體現為分層次、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引導激勵每一名學生向著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全力奮進。日本新世紀“寬松教育”養成“平成廢物”、“寬松世代”導致導致學生學力降低、加劇了社會階層固化的前車之鑒,3中國幾十年中大批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悲劇4都決不允許把“雙減”政策理解為放任自流。
《意見》為此明確要求“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雙減”是治標的無奈之舉;提升在校學習效率才是緩解學生作業和課外培訓負擔的根本之途。導致學生負擔過重的原因絕對是多方面的,但也不能不承認:“從教育內部來講,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不能不說是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直接原因。課堂教學效率高,學生課業負擔則相對減輕;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課業負擔則必然加重。”5
(三)減負的根本是提高課堂效率
基于以上的理解,一線高中教師應該、能夠做到的是: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有創造力的學業負荷,既不能回到“填鴨式教育”的老路上去,也要防止滑到“寬松教
?6[2016年5月,日本第16任文部科學大臣馳浩在第107屆中央教育審議會和記者見面會上的談話:教育の強靭(じん)化に向けて(文部科學大臣メッセ ージ) について[EB/OL].//www.mext.go.jp/b_menu/houdou/28/05/1370648.htm. 2016-09-22. 轉引自,吳偉、趙健.日本“寬松教育”:歷史脈絡與理性審視[J].比較教育研究. 2018,40(04):77-85.
7劉月霞.指向“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讓學習真實發生[J].中小學管理. 2021,(05):13-17.
教育”的泥淖中去;要平衡好知識和思考力兩者之間的關系,切實培養基礎知識,不削減學習內容 ;教育目標將指向學生對知識的活用和必要能力的掌握,不削減知識的量,提高學習過程的質。6達成此目標的關鍵是提升課堂效率。
8[ 徐敏.高中歷史學案導學的實踐研究 ——以上海市文建中學使用華師大版高中歷史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二、學案導學的迷失與回歸正途
課堂效率應該是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專家核心、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聚訟紛紜、迄無定論的話題。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應該滿足如下條件:教學方法、手段、策略要符合學生認知和學習規律;是作為課程資源的教師運用知識媒介引導學生深度學習7的過程;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是符合國家課程目標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效果;課堂效率的評價還要綜合課前、課中、課后所有環節的學習投入與產出比。
(一)學案導學的概念及利弊
近年來一度流行的學案導學法是比較能夠符合以上標準的一種嘗試。
關于“導學案”的定義,仍有各種分歧,比較典型的說法是:導學案是由各學科教師根據教情、學情,在教案基礎上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以課時為單位的、供學生使用的一種學習方案。就其實質而言,學案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教與學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它是教師從“學情”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再提煉”后的文字表現,包含有“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鞏固”三個環節完整的學習過程。8導學案的優勢在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凸顯教師的主導地位;將知識真正當成素養和能力的載體來了解、駕馭,而不是以知識掌握本身為目的;通過預習案的反饋,老師課堂的講授可以真正基于學情、針對學法,可以在學生初步了解的前提下對教材知識進行結構化、體系化的再組織,
?9劉崗.我國學案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 課程.教材.教法. 2014,34(08):98-103.
10 徐敏.高中歷史學案導學的實踐研究 ——以上海市文建中學使用華師大版高中歷史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1雷鑫.學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設計與運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
?12吳建花.學案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江陰華士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3如,馬瑩.“問題式學案導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67.龍菊芳.滲透建構主義的高中歷史“學案試題”編制策略——以《中外歷史綱要下》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為例[J]. 中學歷史教學. 2020,(07):14-16. 羅夢瑤.教案學案一體化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讀寫算. 2020,(34):72-73. 馬夢麗.自主預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21. 莫立睿.導學案在高中歷史課堂的運用研究 ——以仁懷六中為例[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曲旭陽.精準“363”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以S高中為例[D].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李永艷.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 求知導刊. 2021,(06):47-48. 蔣雪涵.核心素養背景下地方學校歷史課堂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研究 ——以懷仁一中“三三五”為例[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等等。
風格矛盾。10在實際歷史教學中,多數師生所運用的學案大多局限于填空式的知識灌輸,而非素養培養。11部分教師不能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研學課、展學課上學生的活動環節不能充分落實,輔學時缺乏針對性。學生層面的小組建設上有混亂無序之感,不利于學生的合作學習及團隊精神的培養,12等等。
? ? ? ?學案導學教學方法雖然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上述一些問題是實情,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催生學案導學的教學實際問題——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效率低下、灌輸式應試教育等等——依然嚴重存在。所以直到最近,仍有一些學校統一推動,不少一線教師自發嘗試,一些教育科學研究者繼續探討學案導學。13
的;通過預習案的反饋,老師課堂的講授可以真正基于學情、針對學法,可以在學生初步了解的前提下對教材知識進行結構化、體系化的再組織,可以直接將知識作為工具來服務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的培養。
? ? ? ?也正因為以上種種優點,從上世紀末在基層學校草根創造出以后,一度發展非常迅速,出現一些憑學案導學而聞名的“網紅”學校。但在2012年前后,也開始遭到各種理性思考的指責。代表性的意見是:學案教學研究在價值訴求與實際效應之間仍存在落差,學案導學的課堂在很大程度上仍舊是師生解決應試教育對學生分數要求的手段。在學案編制與運用的過程中, 學校和教師僅僅是追求一套固化的、簡便的教學程序或模式, 熱衷于一種形式上的“先學后教”, 實際上學生依然是在教師主導下的被動學習者, 是客體, 是受體。9集體合作與教師個人
個人認為,學案導學從盛極一時到為人詬病,說明其確實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而學校、教師、教科研工作者仍然致力于運用和研究,也說明其確實有可取之處。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沒有起到應有的良好效果,主要的原因是:實踐者希望通過一種模式實現所有學段、一切課型、全部種類知識、能力與素養的培養,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運用變成濫用;以“學生自主”為名,取消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漠視了教師講授的意義,“師生互動”變成“生生胡動”。
(二)正確運用學案導學
如何正確對待學案導學教學方法?正確做法應該是“揚長避短”:發揮其優越性,爭取最大效益;避免其弊端,而非棄之不復顧。
應該發揮的長處有:學生在預習案的指引下先行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初步搭建知識結構;從而縮小學生與教師之間在課堂講授中的“信息鴻溝”,不至于不知所云、聽天書,
?14布盧姆認為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習任務缺乏必要的認知準備,那么再好的教學質量也不可能使學生就這一學習任務達到掌握水平。參見:毛景煥.認知結構理論的教學設計原理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0.04:10-13.
?15所謂信息差,是指交流雙方因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同而產生差距。信息差的存在是傳遞信息和獲取信息的動力,也使交際任務變得更有意義。參見:王松美.論外語教學課堂中信息差任務的原理與設計[J].山東外語教學.2003.03:34-39.
溝”,不至于不知所云、聽天書,14另一方面又可以激活學生的“信息差”意識,提升課堂聽講的興趣和預期;15同時暴露學生知識、理解環節的薄弱,方便老師具體而微地掌握學情,選擇必要的拓展資料、采取有針對性的講授或訓練,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獲得。
? ? ? ?需要堅決避免的做法是:沒有教師精講提升、完全放任學生“自主”;一招包打天下,一個學案模式應對所有課型;幻想用學案導學解決全部學習問題。
? ? ? ? 可以從某些學科、某個學段、某個知識環節、某種能力方法下手,運用學案導學,重點突破。比如,高三歷史復習階段運用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
2.構建知識體系的重要性。
(一)對構建知識體系的幾點思考基于文獻閱讀和實踐反思,筆者對構架知識體系的幾點粗淺認識如下:
是知識本身的本質體現和要求。并非任何意義上的認知都能稱之為“知識”,知識必須具備整體性和體系性。經驗性的、片段性的認知只有以整全的知識為標準、為尺度才能作出是否正確的評價,才有意義。“知識只有作為科學或體系才是現實的,才可以被陳述出來”。16
是課堂學習內容的要求。現代學校“學習(教學)內容是系統的、結構化的學習材料,是學科結構與系統中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或更多事實性知識。”17“學科領域知識是學科知識中相關的知識群按照內在的知識聯系和使用這些知識的情境聯系起來的知識組塊。”
?18蔡笑岳、何伯鋒. 知識學習的學科建構與結構表征——學科領域知識學習及其認知機制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9.10: A08.??
19幾乎所有的認知結構理論都認為學習過程就是認知結構不斷變化和重新組織的過程;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形成結構化、層次化的認知結構為最終目標和總的設計原則。引自:毛景煥.認知結構理論的教學設計原理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0.04:10-13.
識中相關的知識群按照內在的知識聯系和使用這些知識的情境聯系起來的知識組塊。”18
? ? ? ?是課外學習、終身學習的需要。信息時代知識爆炸式增長,一般人只能體系化地掌握通識基礎上才能對某一專深知識領域進行深入學習研究,或跨學科的研究。
? ? ? ?是認知規律的要求。只有把外在的知識體系化加工、存儲,才能內化成認知結構。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習的核心任務,已經形成的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后繼學習的核心條件。19
? ? ? ?只有組織起來、體系化存在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知識;新學習的知識只有連接在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中才是有意義的知識;知識的體系化和結構化是實現知識向素養轉化的有效途徑;
三、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研究
1.構建知識體系的必要性。
16 黑格爾著,賀麟、王玖興譯.精神現象學(上)[M].商務印書館2012:16.
?17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劉月霞《課堂教學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首都卓越教師論壇(2021)講座。
? ? ? ?只有組織起來、體系化存在的知識才是有意義的知識;新學習的知識只有連接在學生固有的知識結構中才是有意義的知識;知識的體系化和結構化是實現知識向素養轉化的有效途徑;
3.歷史學科構建知識體系的特殊性。
是實現知識向素養轉化的有效途徑;20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就是有意義學習的開始;是重構碎片化知識的創造性學習活動;21從知識體系入手的學習是整體化學習的起點;只有體系化存在的知識才能及時、便捷地調動和運用。?
? ? ?
20 肖瑞、黃碧燕、劉珊.促進學生對知識結構化理解的教學策略[J].高中數理化. 2021,(10):65-66.
?21黃建鋒.基于“互聯網+”的碎片化學習策略研究——從“碎片”到“整體”的嬗變[J].電化教育研究. 2017,38(08):78-82.
22 葉文憲.論學科的分類[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4:第94-97.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只要能構建起系統、內在聯系的知識體系,就能實現歷史認識和理解、共情,基本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反之,沒有體系化的歷史知識是談不上歷史認識作用的,是不會產生歷史教育價值的。
? ? ? ?現在的高考試題基本不會出現孤立考察具體知識的情況,考察的重點放在運用主干知識、知識脈絡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大部分題目,具備知識體系即可解決;知識體系凌亂的話,再多死記硬背的知識也派不上用場。
4.構建知識體系也是選拔性考試的需要。
(二)學案導學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可能性
高中歷史,特別是高三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是有其現實條件的:
1.現行教材基本是體系化呈現和表述的。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基本以時序為軸線,逐個歷史階段講述,輔之以必要的專題講授,適于構建橫向關聯的知識體系。選擇性必修教材采用大專題編排,本身就是歷史知識的縱向體系化呈現。學生只要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就應該能夠構建初步的章節知識體系。
歷史學是具有人文學科性質的社會科學。22中學歷史課程承載著歷史學的教育功能。23從其社會科學性質層面來講,只有整體地了解和理解知識全貌,才能更好地揭示歷史實質。從其人文學科性質層面來講,浩繁的歷史學科知識僅僅是實現歷史教育功能的工具,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不應該,也不可能是“死記硬背”就“完事大吉”的。只
2.初中歷史教材也比以往減少了更多的斷片化、增加了系統化,學生有更好的知識基礎。而初中教材中為了降低難度而回避的知識點,在高中教材中有所補充,使學生閱讀起來有一定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3.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抽象思維、概念意識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能有意識地解讀概念、陳述概念內涵,對于構架知識體系的概念層級意識比較清楚,概念與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已經初步挖掘和建立起來。
4.教師可以先行示范,也可以在學案設計中逐步引導。
(三)構建知識體系為中心的學案設計
1.要明確教學目標。目標導向,以終為始。學生清楚知曉自己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依據《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和核心素養目標;教學目標的撰寫要簡單扼要。
2.學生預習學習的主要任務的構建知識體系,輔之以必要的材料閱讀和思考練習,也應以教材提供材料為主。以期吃透教材,不額外增加學習負擔。
3.構建知識體系的任務可以視學習內容和特點分為兩個層面: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特別是對于重要的歷史轉型時期,是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真理的絕好素材,適于深入挖掘歷史之間的聯系,一定要繪制思維導圖。
4.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兩個難度層面的體系構建任務也可以作為分層作業,分別要求優秀同學、一般同學和學困生,或者兩者皆完成,或者(在基礎知識已經比較扎實的前提下)單作思維導圖,或者(制作思維導圖有難度的)只完成知識框架。
(四)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實施流程
1.教師編制導學案,提前1-2日印發;學生逐日、逐步完成。避免任務積壓、突擊完成,降低自學效果。
2.學生在課前上交預習作業,教師批閱、反饋,收集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針對共性的問題及時調整講學案內容和難易度。
3.構建知識體系的任務可以視學習內容和特點分為兩個層面: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特別是對于重要的歷史轉型時期,是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真理的絕好素材,適于深入挖掘歷史之間的聯系,一定要繪制思維導圖。
4.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兩個難度層面的體系構建任務也可以作為分層作業,分別要求優秀同學、一般同學和學困生,或者兩者皆完成,或者(在基礎知識已經比較扎實的前提下)單作思維導圖,或者(制作思維導圖有難度的)只完成知識框架。
(四)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實施流程
1.教師編制導學案,提前1-2日印發;學生逐日、逐步完成。避免任務積壓、突擊完成,降低自學效果。
2.學生在課前上交預習作業,教師批閱、反對。
輔之以必要的材料閱讀和思考練習,也應以教材提供材料為主。以期吃透教材,不額外增加學習負擔。
饋,收集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針對共性的問題及時調整講學案內容和難易度。
例如,工業革命時代是對世界體系的形成和人類社會。
生活都產生深遠影響的階段。該階段的主干知識,因為教材編排體例的原因,散見于《綱要》(下)不同章節,學生綜合、歸納往往不夠。教師應該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識梳理思路和過程,形成最后的知識框架如右:
(2)教師應該對如下幾個環節重點講授、分析:
①側重歷史理解。推導歷史演進進程,揭示歷史進程實質,概括歸納相似歷史現象。比如19世紀中期前后,出現一系列資本主義改革、調整、統一事件。應該重點給學生講清楚工業革命,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分享政治權力,掀起了自由主義政治運動;表現在發生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初步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國家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鞏固和完善,如英國議會改革,美國兩黨制確立,法國共和制確立等;表現在后發資本主義國家,是推動出現資產階級性質的統一、改革,為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掃清了一定障礙,但也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為后世埋下了禍根,如俄國農奴制改革、德意志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等。這樣,看似孤立的事件,集中爆發一定有其歷史共性、必然性,這就是工業革命的推動。
3.課堂教學環節,可以請典型預習案同學上臺分享,展示思路優點、精華,暴露思維缺陷、偏差。
4.課堂仍然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包括:
(1)展示教師制作的知識框架,指出優勝之處,提請學生參考,修改自己的框架:調整邏輯次序,劃分歷史階段,補充重要概念和結論等等。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本節課所學內容有一個通盤的處理。
展示的方式根據學生預習情況而有不同:對于學生預習情況普遍較好的章節,可以一次性全部出示;對于學生預習中暴露問題較多的章節,可以用PPT動畫的方式,演示教師在構思、構建知識框架的思路、過程,給學生以示范、引領作用。
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掃清了一定障礙,但也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為后世埋下了禍根,如俄國農奴制改革、德意志統一、日本明治維新等。這樣,看似孤立的事件,集中爆發一定有其歷史共性、必然性,這就是工業革命的推動。
②要重點分析重要的歷史概念。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講清楚這兩個概念,學生對30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使命、進程走向,對過渡時期時代主題、社會性質根本變革等等才能有高屋建瓴的掌握,而不至于陷入具體知識旋渦。
③要聯系現實,引發思考。只有立足現實思考歷史,歷史才是有意義、有生命力的。只有引領學生思考歷史與現實關系,才能幫助學生明了歷史的經驗教訓,明晰歷史的來龍去脈,明確自己的歷史定位。
(3)思維導圖演示。
“思維導圖呈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理清思維的脈絡,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
清理思維的脈絡,并可供自己或他人回顧整個思維過程。”24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是思維形成的過程、外顯的過程,是真正理解、深度學習的表征。因此,應該在初步構建知識框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盡量形成思維導圖。老師也一定要親自操刀,演示自己對章節知識的思維過程和脈絡。例如,對前述工業革命時代的知識框架分析講述結束后,可以動態演示思維導圖,最終呈現如下:
24趙國慶.“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辨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4.08:41-44.?
又如,民國初年,社會變化迅猛,歷史頭緒復雜,學生往往梳理不清該階段歷史脈絡。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后展示自己的成果:
體系的教學方法之后兩個月后曾經對幾位同學進行訪談。根據訪談結果,可以基本肯定取得了一定效果。
? ? ? ?1.學生對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學習方法有一個適應過程,但很快就能上正軌,有收獲感。如A同學說:“運用歷史學案進行學習,最初因為沒有相似的學習經歷,所以會覺得設問很難看懂,包括對于知識框架的梳理啊,能力也有所欠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和練習之后,會覺得運用知識框架圖和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理清事件和事件之間的關系,不會只局限于事件、一個事件的細枝末節,對于某個時代的整體特征都有了更詳細的把握。”
? ? ? ?2.學生基本培養起“知識聯系”的觀念,和探尋聯系的意識。“這種聯系就包括在對于一件事情,可能對后續幾個時代的某幾件事情都有相關的促進作用,或者說開啟作用,還有包括中西方同時期文化之間的共同點,和他們形成這種文化的共同原因,都有了更多的理解。”
5.課后習題一定精選能夠運用、考察體系化、結構化知識的題目。不要貪多。教學應該以理解歷史為本,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練習只能服務于此,而不能喧賓奪主。
(五)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實施效果
筆者對新接高三教學班實施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方法之后兩個月后曾經對幾位同學進行訪談。根據訪談結果,可以基本肯定取得了一定效果。
3.原先有過類似學習經驗的同學對此感觸會更深一些,在處理預習案的時候成效也更好一些。說明只要堅持下去,所有同學都能掌握這一方法,提高構建知識體系能力。B同學說:“我初一的時候全是玩兒,就根本沒有聽過歷史課,然后初二的時候開始覺得要好好學習了,但是就只是跟著就老師就是順著書(——教材)那么說,然后我當時也覺得枯燥,也就是每一次是自己臨考前,或者是那樣,就是光背書,然后背一背,還能有較不錯的成績吧,然后等到初三的時候是嗯,那個羅老師教我們,都是從大背景大框架入手,然后我歷史才突飛猛進的,感覺好像還不錯。”
4.同學對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方式方法還是能認同的。有同學認為:“導學案,對于我們成績來說,幫助也是很大的,這次咱們班比海淀和本學校的平均分兒都高了七分兒,其中,這個導學案的功績也是占的比較大的一個部分。然后就拿這次考試的題來說,26題問的就是八世紀以來,日本繪畫發展所反映的時代特征,這種考察時代特征的題就非常考驗我們,就是對于整體的一個時代的一個把握啊,就看是否能在我們腦海里形成一個具體的一個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之內,我們再去進行對于這個題的一個解答。”
展所反映的時代特征,這種考察時代特征的題就非常考驗我們,就是對于整體的一個時代的一個把握啊,就看是否能在我們腦海里形成一個具體的一個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之內,我們再去進行對于這個題的一個解答。”
因為基礎等原因,有的同學成績暫時還不理想,但表示:“這次考試我考的是67分,是咱們班的一個平均分兒水平。我對于這次我的成績來說,其實是不太滿意的,我覺得我的成績應該在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啊,至少要提升年排(——年級排名)上來說也得提升到年級前20的一個水平。所以說,以后我會對于這個思維導圖的這個形式,有一個更深入的學習,去把握整體的一個思維框架。”
(六)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教學的注意事項
1.一切以提高課堂效率為中心,不拘泥于形式和名稱,可以叫導學案、學歷案,可以分預習案、教學案、鞏固案,等等;既要努力學習相關理論,
也不要在無謂的概念辨析上浪費精力,更要堅持實踐中的自我堅持和探索,務求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6.應用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教學也不是萬能的,還要輔之以必要的其他方法,尤其是要培養和訓練學生審題、解題習慣和能力。這一關過不了,知識結構再完整、熟練都發揮不出來。比如,有初三框架式學習經驗、平時預習作業效果優秀的B同學,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原因是“第一道題就扣了九分兒,……我看到卷子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我不太能懂得那個設問,就是感覺沒有見過那樣的題型,就比較慌。”
7.要處理好知識框架、主干知識與細節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既要骨干清晰,也要血肉飽滿。因為有同學反映:“我的大框架也是不太完整的,……特別具體化的不知道,就是比較抽象化的知道某個事情。”“我感覺我好像只能是記住那些大框架,就像我最開始學習歷史,也是從大框架入手,所以導致說我基本上只有大框架,沒有具體的,就如果說要考核我一個具體的史實的話,我可能就會反應的很慢。”
2.學案內容不能求全責備,要簡單實用。
3.不建議開學前統一編制全年級、整學期統一學案。要及時根據班情、學情調整設計內容。同組教師之間有合作,更要有針對本班學情的獨立思考和創意設計。
4.章節知識體系、單元知識體系、整本教材的知識體系等等,不同層級的知識體系要系統兼顧。既要從宏觀整體到微觀具體,形成先入為主的知識體系;也要從具體到一般的概括歸納。也就是,既要在學前構建知識體系,也要在學后重溫、完善知識體系。
5.在構建橫向(一個時代總體歷史層面關聯和階段特征)知識結構和縱向(按專題梳理歷史知識)知識結構兩者之間,應該以前者為主,后者為輔。
8.要激勵學生自主完成,而不要借助參考資料,尤其不能抄寫現成的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訪談中有同學反映其他同學平時預習作業效果很好,但考試成績不佳的可能原因是沒有真正動手動腦。并且認為“如果說我們能夠真的用心的去做這個思維導圖,而不是去借助一些其他的外部因素去將這個形將(——完成)思維導圖,只是走個形式,我覺得做好了的話,我們的成績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9.理解記憶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萬能的,必要地也要強記,達到背誦。因為有的同學“平時做得思維導圖比較好,但是成績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平時做的那些導圖,可能都是只是停留在形式上面,就是并沒有把這個整體框架所體現出來的一個時代特征去留在腦子里,去記一下。”
“雙減”的時代任務不會因為個人的牢騷就消失;提高課堂效率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學案導學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嘗試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新生事物;個人的閱讀思考和實踐總結還很不成熟。總之,探索提高課堂效率,根本減輕學生負擔的道路還將是漫長艱難的。謹提出自己的粗淺研究成果,逞一己之見,希望能引發同仁的批評指正,共同探索。
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嘗試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新生事物;個人的閱讀思考和實踐總結還很不成熟。總之,探索提高課堂效率,根本減輕學生負擔的道路還將是漫長艱難的。謹提出自己的粗淺研究成果,逞一己之見,希望能引發同仁的批評指正,共同探索。
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性
周姣(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
人大附中石景山學校?
據調查了解,目前50%中小學生每天作業量在3-4小時,假期每天作業量為5小時。同時,學生在校外培訓呈現出“過多”“過早”“過度”的趨勢,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這就要求學校要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引導教師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遵循學生認知與成長規律,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因此,對教師來說,如何優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高中政治學科知識內容理論性強,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課堂上借助大量鮮活的情境與案例,有利于引導學生領悟和理解抽象的理論與邏輯。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注重優化教學策略,創設鮮活情境,加強學生自主探究,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本文以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為例,說明筆者的一些思考。
教學的重難點,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征的關鍵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識,本課以2020年熱議的三星堆文創IP產業開發為案例,通過三星堆文創產業發展案例,引導學生從真實生活情境出發,達成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
根據新課程理念,高中政治的知識建構應該以生活為基礎,以理論知識為依托,實施開放性和實踐性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將知識內化,并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因此,高中政治教學高于生活又應該服務于生活,選擇貼近生活的資源與情境進行。
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一課中,本課蘊含的經濟學知識比較宏觀抽象,是全書教學的重難點,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征的關鍵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識,本課以2020年熱議的三星堆文創IP產業開發為案例,通過三星堆文創產業發展案例,引導學生從真實生活情境出發,達成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
近幾年,三星堆博物館已構建起包括文創開發、品牌營銷、IP授權在內的產業鏈,搭建線上線下雙渠道,并與騰訊、長虹等30多家企業合作,推出影視、小說、游戲等作品20多部,開發文創產品300余種,年銷售額達1500萬元。教學中,學生結合所給資料,分析真實情境中發生的問題,包括我國文創IP開發的必要性、三星堆文創產品開發的重點方向與依據、如何做好IP開發,以及三星堆相關商標遭搶注等現象,將教學內容情境化,課程內容活動化,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幫助學生真實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順應從“社會實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社會實踐”的認知規律,理例結合,真正了解并認同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優點及存在的弊端等,更好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樹立政治認同。
存在的弊端等,更好地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樹立政治認同。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優缺點后,教師拋出問題:市場調節既然具有局限性,我們為什么還要發展市場經濟?通過這一看似矛盾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市場經濟的作用、影響進行全面地分析,權衡利弊,論證、理解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引導學生樹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同。通過對這一問題回答,既實現了理論對現實生活的觀照,又培養了學生辨證地看問題的能力,用辯證唯物主義理論武裝自己,樹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二、注重設問的思辨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做到八個“統一”。其中之一是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圍繞具有思辨性的問題引發學生自主討論與思考,澄清觀點。設問時一是要注重問題的開放性,激發參與者的思維活動,學生能夠通過開放性、思辨性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案。二是要注重批判性,能引發學生觀點交鋒,對相關問題經歷從質疑、求證到確定觀點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三是要注重矛盾性,同一主題下有相互契合、對立、沖突、斗爭的多種可能,需要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細致全面的分析,用充分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三、加強指導與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如何通過任務設置,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參與課堂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
本課通過設置學生自主探究任務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了解三星堆文創企業經營狀況、產品開發及銷售情況、產業發展思路等,為教學開展做好鋪墊。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兩個探究任務:第一個任務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試分析下一步三星堆文創產品開發的重點方向并說明理由。通過第一個任務,學生結合搜集資料,分小組探究市場運行機制的奧秘,了解價格、供求、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理解文創產品開發要做到面向市場、避免同質化,不斷加強創新的思路。第二個任務是三星堆相關商標遭搶注,反應了市場中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避免?通過第二個任務,學生了解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等弊端,需要不斷完善市場體系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企業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勇于用法律捍衛自身權益。
通過堅持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角色轉換,從經營者的角度來體會市場配置資源的優越性與局限性,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學生調動思維積極性,進行綜合性學習,促使教學目標更好地達成。
墊。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兩個探究任務:第一個任務是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試分析下一步三星堆文創產品開發的重點方向并說明理由。通過第一個任務,學生結合搜集資料,分小組探究市場運行機制的奧秘,了解價格、供求、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理解文創產品開發要做到面向市場、避免同質化,不斷加強創新的思路。第二個任務是三星堆相關商標遭搶注,反應了市場中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避免?通過第二個任務,學生了解市場存在自發性、盲目性等弊端,需要不斷完善市場體系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企業要有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勇于用法律捍衛自身權益。
通過堅持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角色轉換,從經營者的角度來體會市場配置資源的優越性與局限性,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學生調動思維積極性,進行綜合性學習,促使教學目標更好地達成。
通過堅持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的原則,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角色轉換,從經營者的角度來體會市場配置資源的優越性與局限性,理解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學生調動思維積極性,進行綜合性學習,促使教學目標更好地達成。
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田娟(周春紅、劉永江數學特級教師工作室)
北京市京源學校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塑造良好教育生態的重大舉措,為新時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為保證“雙減”政策落地,做好“加減法”,就要通過打造高效課堂,優化作業管理,提升課后服務等多種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數學復習課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學習的某一階段,以鞏固、疏理已學知識、技能,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課型.其目的是溫故知新,查漏補缺,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解題思想方法的形成,發展數學能力,促進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圓的再認識這一教學活動,談談自己在初三復習課的實踐與思考。
一、復習課要明確價值
在數學復習中,我們必須要明確,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阻礙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最大障礙是什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效率,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復習的價值。[1]
圓是初中階段曲線形的代表,它具有與直線型完全不同的性質,無論是從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都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
從完善對幾何知識的認識的角度看:圓提供了一種新的認識圖形的方式(研究方法、思維方法的不同,并解決了證明中需要窮舉的證明方法(反證法)。通過復習,學生會對圓有一個較為全面系統的認識,而且對各種數學思想如分類討論,轉化思想,完全歸納、類比的思想等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
二、復習課要突出主題
復習絕不是對舊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學生認識的繼續、深化和提高。平時教學中點狀、零散的知識需要系統化,成為線狀、網狀。平時學生所學知識的疑惑點需要澄清,平時所學知識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需要提煉,以凸顯“讓學生又一次發展”的教學理念。如果說新授課是“畫龍”,復習課則是“點睛”,那么復習課的主題就是“睛”。
圓的復習突出用圓的對稱性聚合圓的相關知識,對圓進行系統的知識梳理,形成知識體系。在對以圓為背景的直線形問題的生成、分析過程中,培養運用圓的對稱性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復習課要實現回眸
學生要根據教師搭建的立體式、生長型構架中的 “梯子”,重新認識所要復習的知識,并通過知識的生長過程,讓學生拾級而上,看清數學本質,達到一定的認知高度,形成“一覽眾山小”的體驗,切實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提升數學素養。[3]
高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提升數學素養。[3]
? ? ? ?本節課首先通過圓與其他簡單圖形的關系對圓進行再認識,進一步樹立圓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的結構化和體系化。通過對以圓為背景的直線形問題的生成、分析與理解,進一步深刻理解圓的對稱性,一方面能運用圓的對稱性,提升對圓的再認識,另一方面能夠運用對稱變化的觀點分析和構造圖形。
四、復習課要顯現架構
根據所要復習的知識內容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堅持系統論理論,運用結構化的思維方法,架設生長型路徑,開展探究性活動。[2]生長型架構下的數學復習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改慣用的“框圖+例題+練習”的單一做法,而是踐行“生長數學”的教學主張。
關于圓的復習課,我的生長型架構是:
五、復習課要經歷生長
“新授課育樹,復習課育林”,數學教學的價值在于思維教學,思維教學的關鍵在于創設思維必然的場景,讓學生學到具有生長力的數學。讓學生從問題中生長思維、從探究中生長學力、從感悟中生長品格、從內化中生長素養。
為達到上述目的,筆者設計了畫圖、識圖、釋圖、構圖、論圖五個環節,從而達到了復習的知識在層層推進,學生對圓的認識也在步步生長。
生長點(一):圓的研究方法梳理
1.畫圖識圖
在此處角與圓的關系是一個很好地生長點,為此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1)畫出圓與角的關系,如圖1:
使學生明確再認識圓的思路和方法。
? ? ? ? ? ? ? ? ? ?角與圓的各種關系圖
圖1
(2)在圖1中識別已學過的圓的內容,并解釋。
涉及到的相關內容有,圓心角、圓周角、圓周角定理、垂徑定理、切線的判定,完成對圓的有關知識重新進行梳理。
生長點(二):針對角與圓的位置關系,選取其中相關聯的三種關系圖進行再生長。為此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生長點(三):針對上述圓與角的相關聯圖形變化,添加或改變圖中相關量的條件,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經歷第三次生長,為此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3.構圖論圖
圓的再生長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3
2.釋圖構圖
圓的生長圖
圖2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4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5
添加幾何條件,生成新的問題:
在生長圖3中:若添加∠C為直角,AB為角平分線;
若添加點A、點O、點B共線。
在生長圖4中:若P為半圓的中點,P也為AC的中點;
在生長圖5中:若P不為半圓的中點,過點P作圓O的切線PE;
①OE與AC平行,
② 點E是BC的中點,
③PE=CE,
④ 四邊形POBE可不可以是平行四邊形?若不是,需要添加什么條件?
⑤ 四邊形POBE可不可以是正方形?若不是,需要添加什么條件?
⑥ 四邊形AOEP可不可以是平行四邊形?若不是,需要添加什么條件?
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推理、論述、表達等過程,從而讓學生經歷以圓為背景的直線形問題的生長過程,形成對圓的再認識。
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推理、論述、表達等過程,從而讓學生經歷以圓為背景的直線形問題的生長過程,形成對圓的再認識。
六、復習課要調動思維
美國教育學家克羅韋爾指出:“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去發現新的思維方法。”
為了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同時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提煉,形成自己的觀點。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你認為圓中什么內容最重要?為什么?
其核心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之間的聯系,調動學生的思維。
為了將課上研究的問題進一步的延伸,引發學生進一步的思考。
問題二:從本節課所畫圖形中選擇一個圖形,結合圓的對稱性,添加幾何條件,構成一個新的圖形,觀察、思考、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
在復習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任何方法都是有思維過程的,你所使用的任何方法不能簡單地套用,而是要能夠解釋你選擇這個方法的邏輯。所以教師要堅持思維在前方法在后,克服那種見到某種題型就對應一種方法的教學形態。
總之,雙減,減負擔,減壓力,減焦慮,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切實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就要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問題二:從本節課所畫圖形中選擇一個圖形,結合圓的對稱性,添加幾何條件,構成一個新的圖形,觀察、思考、提出新的有價值的問題。
在復習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懂得任何方法都是有思維過程的,你所使用的任何方法不能簡單地套用,而是要能夠解釋你選擇這個方法的邏輯。所以教師要堅持思維在前方法在后,克服那種見到某種題型就對應一種方法的教學形態。
總之,雙減,減負擔,減壓力,減焦慮,不減責任,不減質量,不減成長。切實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就要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引導學生全面發展,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幸福。?
“雙減”背景下,“書香樂園”園本課程
深化實施
宮亞男 李曉萍(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
?石景山區楊北幼兒園?
課程建設
“雙減”是教育本質的回歸,是讓兒童成為真正的兒童的過程。在“雙減”背景下深化書香樂園園本課程,首先要厘清“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內涵,其次要梳理課程的構建策略,最后通過“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課程內容落實、深化“書香樂園”園本課程,讓每一個幼兒在“書潤生命 閱盈成長”的理念關懷下健康成長。
長的書香氛圍,引導幼兒、教師在閱“無字之書”和讀“有字之書”的過程中養成良好行為品質的特色園所文化。“書香樂園”文化由“書香樂園”精神文化、“書香樂園”課程文化、“書香樂園”物質文化、“書香樂園” 制度文化、“書香樂園”行為文化、“書香樂園”班級文化共同組成的文化體系。
? ? ? ?(二)“書香樂園”園本課程
? ? ? ?“書香樂園”園本課程是“書香樂園”課程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書香樂園” 文化的實踐載體,它以國家和地方課程政策為指導,立足于幼兒園之“本”,在 “書香樂園”文化核心價值觀—“書潤生命 閱盈成長”的引領下,充分調動教師、家長、社會、課程專家等人員共同參與,全面開發和利用園內外書香資源, 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途徑、課程評價等方面構成的特色園本課程。
一、“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內涵
(一)“書香樂園”文化的內涵
“書香樂園”中的“書”包含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有字之書—兒童繪本,無字之書—大自然、大社會;“香”是指具有書香特色的物質環境以及愛讀、共讀、共成長的書香氛圍;“樂”是指在“書香樂園”文化浸潤下幼兒樂學樂群、教師樂教樂群的優秀品質。
“書香樂園”文化定義為以師幼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追求,營造幼兒、教師樂閱、共讀、共成長的書香氛圍,引導幼兒、教師在閱“無字之書”和讀“有字之書”的過程中養成良好行為品質的特色園所文化。“書香樂園”文化由“書香樂園”精神文化、“書香樂園”課程文化、“書香樂園”物質文化、“書香樂園” 制度文化、“書香樂園”行為文化、“書香樂園”班級文化共同組成的文化體系。
切入,兼及其它領域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多領域綜合”(大綜合)的方式來具體實施。
二、“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構建策略
(一)整合課程目標
在實施“書香樂園”課程中,倡導課程目標的整合與滲透,注重知識能力、人文素養與情感態度的整合發展。同時,以培養幼兒“愛閱自信”為目標的園本課程活動可以更好地提升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理念,實現對園本課程的深化、拓展,以及對園本課程的創新和突破,還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資源。
(二)綜合領域內容
“書香樂園”園本課程以“有字之書”—兒童繪本、“無字之書”—大自然與大社會為主要內容,以“有字之書”書香主題活動、“無字之書”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為主要實施路徑,以幼兒、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構建為主要組織形式。強調領域內容的綜合,倡導五大領域相互交叉融合,互通互補,生成一種有機融合的緯度。可從一領域切入,兼及其它領域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多領域綜合”(大綜合)的方式來具體實施。
(三)銜接成長過程
一是活動的銜接,倡導活動的各個環節要環環相扣,相互交叉、滲透;二是學段的銜接,小、中、大班之間能夠有效過度,幼小有效銜接;三是成長的銜接,課程實施既要關注幼兒當下,又要關注幼兒一生的成長。做好銜接教育, 促進幼兒全面和諧成長。
圖 1 “書香樂園”園本課程實施策略圖
品質和閱讀能力。
三、“書香樂園”課程總目標
以讀、聽、看、畫、說、做、玩、編、唱、演等多種形式,拓寬“有字之書”系列課程的維度,豐富“無字之書”的實施途徑,滲透五大領域,調動幼兒眼、耳、腦、口、手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 能夠使幼兒想學,愛學,樂學,逐步達到會學。
三種閱讀品質和能力—
愛讀: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在閱讀中有快樂的體驗。
會讀: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基本閱讀技能。
勤讀:能夠堅持閱讀,形成自覺的閱讀行為。
(二)“書香樂園”無字之書課程目標
“無字之書”課程是“有字之書”向大自然、大社會的延伸,在充分挖掘、利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貼近幼兒生活、適于幼兒探究的教育資源的基礎上, 通過傳統節日活動、園所特色活動等形式開展相關教育實踐活動。“無字之書” 課程的目標是讓幼兒在走進“大自然”“大社會”的過程中發展四種良好習慣、五種能力素養和六種美好品格—
四種良好習慣: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禮儀習慣、學習探究習慣、閱讀思考習慣
五種能力素養: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 以“書香樂園”園所文化核心價值觀—書潤生命、閱盈成長為引領,確定了“書香樂園”課程總目標—“通過書香樂園園本課程的實施,旨在促進幼兒成為愛閱自信、樂群健康的幼兒”。
(一)“書香樂園”有字之書課程目標
“有字之書”課程以繪本為載體,挖掘繪本中五大領域中的教育資源,以主題繪本活動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發展幼兒愛讀、會讀、勤讀三種閱讀品質和閱讀能力。
三種閱讀品質和能力—
愛讀:喜歡聽故事、看圖書,在閱讀中有快樂的體驗。
會讀: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基本閱讀技能。
勤讀:能夠堅持閱讀,形成自覺的閱讀行為。
四、“書香樂園”課程內容
五種能力素養: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探究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
立足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閱讀興趣與生活經驗,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以“書香樂園”課程目標為出發點,“書香樂園”課程內容從“有字之書”—兒童繪本、“無字之書”—大自然和大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有字之書”—兒童繪本
兒童繪本作為“書香樂園”課程的重要課程資源,是“有字之書”課程的核心載體。“有字之書”課程內容既包含由幼兒生活經驗引發的繪本主題活動, 也包含由繪本閱讀引發的繪本主題活動,雖然內容來源不同,但繪本在“有字 之書”課程中對于幼兒持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 “有字之書”課程內容挖掘主要包括兩種途徑:
1.關注幼兒生活經驗,以繪本閱讀支持幼兒深度學習
“書香樂園”課程注重課程內容的生成性。教師在一日生活中注意了解幼兒的生活經驗,從中挖掘教育價值點,并以此為中心搜集和挖掘適宜的繪本資源,通過繪本閱讀以及由繪本引發和拓展的游戲活動、集體教學活動和家園共育活動等多種途徑和形式有效地支持幼兒從已有的經驗出發深入地探究和學習。
2.關注幼兒閱讀興趣,以繪本閱讀擴展學習經驗
“書香樂園”課程的課程內容也具有一定的預成性。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師在班級針對性地投放繪本,如大班幼兒喜愛的恐龍主題、中班幼兒喜愛的汽車主題,以及小班幼兒喜愛的動物主題等系列繪本,能更有效地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捕捉到幼兒的閱讀興趣后,應及時針對幼兒感興趣的繪本進行深入的讀本分析,從繪本的圖畫、文字以及圖文關系中挖掘適宜生成主題活動內容資源,并補充其它適宜的繪本資源支持主題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例如,大班幼兒表現出對恐龍系列繪本頗感興趣后,教師借助故事的開放性結尾引導幼兒在充分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故事續編,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引發幼兒表演故事的情節,繼而激發了幼兒認識、學習和探究不同類型恐龍的興趣。
的繪本進行深入的讀本分析,從繪本的圖畫、文字以及圖文關系中挖掘適宜生成主題活動內容資源,并補充其它適宜的繪本資源支持主題活動持續、深入的開展。例如,大班幼兒表現出對恐龍系列繪本頗感興趣后,教師借助故事的開放性結尾引導幼兒在充分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進行故事續編,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引發幼兒表演故事的情節,繼而激發了幼兒認識、學習和探究不同類型恐龍的興趣。
? ? ? ? ?如前文所述,教師對于繪本的讀本分析,是充分挖掘繪本中適宜的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價值并有效利用其支持幼兒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步驟。繪本特點分析可從四個角度進行:體裁、題材、圖畫和文字,其中體裁包括故事、散文、詩歌、說明文等,題材可從人物特點、情節、寓意等方面進行分析,圖畫可從風格、構圖、色彩、圖畫細節等方面進行分析,此外,在分析以上四個方面還用結合五大領域的核心經驗進行教育價值的判斷和分析。(詳見表一)
分析,此外,在分析以上四個方面還用結合五大領域的核心經驗進行教育價值的判斷和分析。(詳見表一)
表 一 《 》 繪本特點及價值分析表格
(三)“無字之書”—大自然和大社會
“無字之書”課程以陳鶴琴生活化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大自然和大社會為主要課程內容,將傳統節日、自然資源、社會資源貫穿其中,形成包括表演四季、節日四季、博物四季、健康四季、愛的四季在內的“五個四季”活動內容。
續表
“書香樂園”園本課程將在雙減的大背景之下,以“書香樂園”文化為根基,在《綱要》《指南》精神的引領下,繼續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挖掘繪本、社會及自然的教育價值,豐富“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課程內容,讓課程追隨幼兒而豐盈、深刻,讓每一個幼兒在“書潤生命 閱盈成長”的理念關懷下健康成長。
表 一 《 》 繪本特點及價值分析表格
特級教師工作室大事記
(上接封底)
第十三期
2021年11月9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高三項目教學的第2次研討研討,劉華、趙曉冉、鄭華3位教師分別以“侯氏制堿法”“原電池到商業電池的發展之路”“緩沖溶液”3個主題進行了第2次研討,將評價引入項目教學的過程中。
2021年11月9-15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孫超先后三次試講,工作室導師唐翠萍、李嵐、劉巍多次指導修改。
2021年11月11日
蔡吉老師組織郝建霞、王佳、劉增文老師做了三節“七選五”研究課。
2021年11月11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導師成學江、安麗萍指導北京市視導課2節。
2021年11月11日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聘請北京教科院馬開顏老師講授專業課教學設計。
2021年11月12日
楊紅兵課題組成員與首都師范大學崔嶸教授一起探討項目式學習研究。
2021年11月12日
周春紅、劉永江數學特級教師工作室有幸邀請首都師范大學劉曉玫教授為學員老師們進行《數學深度學習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講座。
2021年11月16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師雪峰、導師安麗萍共同主持的北京市教育學會課題完成開題報告。
2021年11月16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高三項目教學的第3次研討研討,細化、確定了3個項目的項目、任務、評價、成果形式等核心問題。
2021年11月17日
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指導教師楊紅兵老師指導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孫源、康佳麗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
2021年11月12日
楊紅兵課題組成員與首都師范大學崔嶸教授一起探討項目式學習研究。
2021年11月12日
周春紅、劉永江數學特級教師工作室有幸邀請首都師范大學劉曉玫教授為學員老師們進行《數學深度學習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講座。
2021年11月16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學員師雪峰、導師安麗萍共同主持的北京市教育學會課題完成開題報告。
2021年11月16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高三項目教學的第3次研討研討,細化、確定了3個項目的項目、任務、評價、成果形式等核心問題。
2021年11月17日
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指導教師楊紅兵老師指導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孫源、康佳麗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
2021年11月17日
劉世彬工作室成員參加了古城第二小學馬海燕老師《小學高段油畫創作中綜合材料運用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會上劉世彬從文獻綜述、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課題建議幾方面進行了點評指導,工作室成員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與學習,進行了一次案例式科研培訓。
2021年11月17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高一項目教學的第2次研討研討,確定了項目研究方向。
2021年11月18日
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指導教師楊紅兵,在線上指導京源學校小學部進行市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之一“全學科閱讀”課題開題指導。
2021年11月19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王永森主持的北京市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以大概念統領促進高中生化學學科理解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JSYB2021-046)在線上進行了開題。
2021年11月19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孫超參加了北京市第七屆示范性高中同課異構線上教學研討會課堂教學展示和說課,導師劉巍做了教學點評。
2021年11月19日
蔡吉老師組織賈彩霞、李淵會完成三節聽說與閱讀研究課,同時參與北京市第七屆示范性高中同課異構線上教學研討聽課。
2021年11月19日
周春紅、劉永江特級工作室邀請到了北京四中楊鳳文老師,為工作室的學員老師們進行了題為《談談北京四中數學教學》的精彩講座。
2021年11月22日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聘請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舞臺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主任周亮做中高職銜接模塊課程課標撰寫指導。
2021年11月23日
武鳳鳴特級教師工作室組織《集團化與一貫制辦學下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組核心成員研討第一期研究成果。
2021年11月17日
劉世彬工作室成員參加了古城第二小學馬海燕老師《小學高段油畫創作中綜合材料運用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會,會上劉世彬從文獻綜述、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課題建議幾方面進行了點評指導,工作室成員通過騰訊會議,線上參與學習,進行了一次案例式科研培訓。
2021年11月17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高一項目教學的第2次研討研討,確定了項目研究方向。
2021年11月18日
楊紅兵特級教師工作室指導教師楊紅兵,在線上指導京源學校小學部進行市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之一“全學科閱讀”課題開題指導。
2021年11月19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王永森主持的北京市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以大概念統領促進高中生化學學科理解的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JSYB2021-046)在線上進行了開題。
2011年11月26日
蔡吉特級較好工作室成員參與“核心素養背景下指向深度學習的閱讀教學研討會”,郭華教授主講《深度學習與單元設計》、余文森教授主講《讀思達教學法的英語實施模型》、王薔教授主講《基于深度學習的單元整體設計——從教材單元走向教學單元》。同時參與通州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
2021年11月28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線上參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舉辦的2021學術年會“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質量提升戰略”。
2021年11月29日
蔡吉老師參與市基教中心對人大附屬石景山學校的視導工作。
2021年11月30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張今舉行“雙師課堂”現場課展示,課題“典籍如燈 照亮世人”,通過帶領學生品鑒諸子經典,引導學生概括儒、道、墨三家思想的精髓,在具體的場景中,運用儒、道、墨三家思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形成正確的立身處世之道,認識到閱讀傳統文化經典的重要意義,樹立文化自信。
2021年12月1-8日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開展黨史進課堂教學設計分享研討活動。
2021年12月2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線上教學及研討,工作室成員京源學校劉華做了《認識侯氏制堿法》的現場課,導師何彩霞教授和項目組教師進行了教學改進的研討。
2021年12月2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課例研討,占澍婷、李薇、郭曉玲老師上課展示。
2021年12月3日
周春紅、劉永江數學特級教師工作室特邀北京市特級教師高級研修項目負責人張景斌教授以及項目組特級教師團隊來工作室進行階段性總結聽課指導,工作室全體成員、景山遠洋分校校長呂麗、副書記范涪京、及初、高中數學教研組教師參加。
2021年12月3日
周春紅、劉永江特級教師工作室系列活動之八——《思無止境 學而無涯——工作室階段性總結&數學特級說·好課》周春紅、劉永江數學特級教師工作室特邀北京市特級教師高級研修項目負責人張景斌教授以及項目組特級教師團隊來工作室進行階段性總結聽課指導,工作室全體成員、校長呂麗、副書記范涪京、及初、高中數學教研組部分教師參加活動。
2021年12月7日
武鳳鳴特級教師工作室北大附石景山學校工作站開展教學設計說課展示磨課活動。(閆玉蓉-旱地冰球)
2021年12月7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進行了項目式學習教學實踐及研討,工作室成員北京九中鄭華做了《緩沖溶液與血液中的酸堿平衡》的現場課,北京九中學校領導、工作室和基地校的部分教師聽了現場課并進行了教學研討。
2021年12月7日
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案例研討,推薦參加區級“萌芽杯”大賽活動。
2021年12月8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舉行學術活動,由工作室數學指導專家、海淀進修學校數學教研研員、正高級教師張鶴老師做題為《做課堂教學的研究者》的學術講座。九中初高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約70余人參加。
2021年12月8日
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參加北師大李敏誼教授組織的線上學習研討活動,主題為“馬賽克教學方法的研究”。
2021年12月9日
張玲特級教師工作室完成區級研究課一節“舞臺劇《繡紅旗》人物形象設計與造型”。
2021年12月13日
楊紅兵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工作室在石景山區教育分院開展“大單元視角下 作業統籌設計 落實減負增效”主題研討。愛樂實驗小學崔曉毅、景山遠洋張悅、京源學校小學部崔紅艷、北大附小王建祁做了主題發言,進行了經驗分享。工作室的老師聽后進行深入探討分享,以期將作業統籌設計落到實處。
2021年12月13日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導師劉芳老師參與錄制區教委“雙減”微視頻。
2021年12月15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課例研討,楊琳、秘琳上課。
2021年12月16日
楊紅兵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工作室走進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開展了整本書閱讀的線上教研活動。共80多位小學語文教師參加,北大附小康佳麗老師做了《青銅葵花》整本書閱讀案例分享,孫媛老師做了《西游記》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分享,焦倩副校長以座談的形式對學校整體閱讀情況進行交流,特級教師楊紅兵老師做了總結發言。
2021年12月17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石景山區骨干教師辛采奕做題為《受力分析之斜面模型》的展示課,梁燕書記、工作室學員和部分骨干教師參與聽課。
2021年12月17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邀請正高級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教育部“國培計劃”思想政治學科培訓專家董晨老師作了《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師德的思考與實踐》的主題講座。
2021年12月12-24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蔡吉老師組織職評工作。
2021年12月17-21日
張玲特級工作室研討并完成 “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燙發》、《洗發、頭發護理、染發》申報工作。
2021年12月17-19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蔡吉老師組織高考聽力閱卷。
2021年12月21日
趙研特級教師工作室聘請何彩霞教授進行了教研論文寫作指導。何教授從教師培訓、區域教研和校本教研等角度,帶領工作室成員梳理校本教研的目的、流程、做法、效果等,搭建了2種撰寫教研論文的框架。
2021年12月21日
馬炳霞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參加石景山區學前教研全覆蓋線上交流研討,兩位老師介紹了主題活動中的科學幼小銜接。
2021年12月23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石景山區骨干教師陳述、邱陽老師分別做題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細胞呼吸復習課》的展示課,工作室學員和部分骨干教師參與聽課。
2021年12月23日
唐翠萍特級教師工作室邀請北京教育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政法系副教授、北京市初高中思想政治市級骨干教師工作室的負責人陳紅老師為石景山區全體高中思想政治教師作了題為《思想政治課大概念的確定及其教學設計》的專題講座。
2011年12月26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楊茜參加“京教杯”大賽(一等獎已經公示)。
2021年12月28-30日
蔡吉特級教師工作室特級教師蔡吉老師組織高一高二聽力測試、定標。
2021年12月31日
肖偉華特級教師工作室舉行學術活動,工作室語文導師、國務院督導辦特聘“國家中小學教育督導評估專家”、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北京市語文課改專家指導組成員張彬福教授做《理解教學從理解學習開始》的學術報告,九中初高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約40余人參加。
2021年12月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臧家富為高三老師做世界史第七單元教材教法分析。
2021年12月
歷史特級教師工作室舉辦高端學術講座,特邀北大教授張帆老師進行題為《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及其政權類型》的學術講座,全區歷史教師80余人聆聽了這次講座,并撰寫通訊稿《高端講座引方向,學術前沿促教學》。
2021年12月
特級教師工作室導師劉世彬為古城第二小學馬海燕老師的《小學油畫綜合材料教學實踐研究》做開題指導,工作室全體成員參加線上科研活動。
2021年12月
生物特級教師工作室吳春萍為蘋中高三學生做培優提高講座,蘋中高三教師和培優學員共35人參加。
2021年12月
吳春萍生物特級教師工作室劉曉昕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和指導工作室成員及全區高一教師進行工作室申報課題的交流匯報工作。
2021年12月
吳春萍生物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邱陽承擔了題為《植物的開花生熱現象》的區級研究課,全區高三教師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