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己要增長
卷首語
文/趙丹
既然外部的機會紅利已經拿不到,就往內發掘,向自己要增長,從精細化和深度化里找機會。
收獲的季節,總令人振奮。
10月,是杭州亞運賽場上的陣陣歡呼與驚嘆。
除了氛圍組的神配樂,亞運會上的科技應用更令人津津樂道,數字火炬手、賽場里運送鐵餅的機械狗,5.5G網絡、自動駕駛的巴士……拼的其實是細節和科技。
10月,是大江南北收割的豐收和撒播的希望。
北方正值收獲高峰期,南方也持續收獲中。朋友圈里都是農資人“曬”的豐收圖景,顏色金黃的玉米、顆粒飽滿的大豆、沉甸甸的稻谷、火紅的辣椒……拼的是圈子和方案。
10月,是企業孕育來年計劃的準備與期待。
秋收之后,大田的農資使用進入了淡季。復盤、交流、互訪,看趨勢、為來年鋪墊成了農資人的主需求。企業新品發布會、年度營銷峰會、行業會議等會議開始激增,而今年市場上表現優異的佼佼者們更是被邀約的熱門。拼的是方法和路徑。
……
每一場賽事,每一個財富案例,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成就勝利。
和一些行業相比,農資、農業勝在剛需猶在,所以仍是投資熱土。
貴人鳥半年報已出,其在農業上的收益遠超鞋業。農資經銷商們還在抱怨競爭激烈、不賺錢的時候,新增注冊企業激增,許多資本將觸角伸進農資市場。
所以,不要妄言大環境的繁榮與衰落,任何時候不存在大環境行不行,只存在個體的差異。
今年企業分化明顯:一部分企業在大談艱難,的確,行業艱難是事實;一部分企業悶聲擴產,在上馬新設備、新工藝上不吝投入。黑燈工廠 、5G工廠、智慧工廠層出不窮,有企業甚至可實現從制造端到銷售管理端的數據互聯共享,全鏈條數字化。
有企業家說得明白,既然外部的機會紅利已經拿不到,就往內發掘,向自己要增長。從精細化和深度化里找機會,苦練內功,做差異化,憑借做好產品,做優品質,通過成本領先去贏得更大的市場。
市場上的消費分級越來越明顯,有的種植者崇尚品質和錯峰上市,有的種植者就緊盯投入成本。基于不同的種植群體的消費需求,企業需要用不同的產品和方法來滿足。
而整體的消費趨勢是,農資使用者的消費更理性,更看重性價比,他們不愿意消費降級,期望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高品質的產品。
所以,要迫使企業“卷”起來,實現農資的高品質,低價格。就像今年突然爆紅的“折扣零售店”一樣,同樣的產品,憑實力低價,要么靠盤活資源達成折扣,要么靠提高供應鏈效率達成折扣。
明年會更難嗎?可能會。
正像劉春雄老師說的,你認為不難的年份,可能正是與別人拉開差距的時候。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與環境好壞無關。
好在,無論何時,努力都不算晚。
CONTENTS
目錄
銷售與市場 · 農資與市場 2023/10 中
CONTENTS
目錄
銷售與市場 · 農資與市場 2023/10中
3
6
12
14
17
21
24
28
31
35
【卷首語】
向自己要增長
看見·行業
原創專題/?納米農藥: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納米農藥時代來了!
新藍海爆發在即
未來尚需立體挖潛
綠色·農業
生物刺激劑:把握新趨勢、新需求成為破局關鍵點
調研·觀察
2024年化肥最低生產計劃來了
高毒農藥加速淘汰,市場新機遇來臨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進入深水區
封面·人物
錢炫舟:做堅定的機會主義者
作物·中國
云南花卉市場的農資機遇
悄然變化的玉米農資市場
營銷·時評
農資營銷可否像“醬香拿鐵”一樣出圈?
名企·名家
弗雷德·博什:盡你所能地為你的客戶服務
孫楠:產品、服務、產業鏈創新先人一步
品牌·故事
新洋豐賦能稻田,篤行不怠助力農戶增產增收
芭田“助子成才”為寒門學子夢想加油
秋肥供應量足價穩,云天化保供穩價有力有序
38
46
49
54
58
62
65
68
71
看見·行業 | 圖說
9月26日,由農資與市場傳媒主辦的云南果蔬產業生態發展大會在云南昆明成功舉辦。
深挖“云”上增長力——
探索成熟市場增長的可能性
安徽臨泉:進入后生長期的玉米,果穗金黃、粒大飽滿,給當地農戶帶來豐收的希望。
金秋時節繪“豐”景——
暑去秋來,遍地金黃,華夏大地迎來豐收季
本次會議以“作物深探索,重啟新增長”為主題,通過四大板塊的主題分享,探討云南果蔬作物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黑龍江哈爾濱:稻浪溢清香,豐產的背后是種植人員的點滴付出。
陜西榆林:馬鈴薯高質高產,榆林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鮮食馬鈴薯產區之一。
睿評
馬庭矗
云南省植保植檢站高級農藝師
云南農作物病蟲害多發,許多地方會選擇將多種農藥混合后一次噴施,用于防治多種病蟲害,起到一噴多防、一噴多效的作用,得到了一部分種植者的認可。在這種情況下,云南農藥市場連體農藥、打包銷售的現象較為常見。但是在農藥混配時要注意優勢互補、增強藥效、避免拮抗。
劉崇懷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研究員、葡萄崗位體系專家
我國的葡萄產業整體存在階段性過剩和結構性過剩的現象。
要走出發展瓶頸可從以下四點著手:差異化發展,不同品種采取不同方式種植;重視葡萄品質,兼顧品相與品質;降低種植成本,合理使用農資與人力;品種多樣化發展,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并拉長果實供應期。
和加衛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高山經濟植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我國藍莓產業有以下四個發展趨勢:1.基質栽培將成為主流;2.將憑借品質和價格優勢,成為最大的加工藍莓生產和出口國;3.利用豐富的藍莓野生種質和現有品種資源,加快新品種培育速度;4.鮮食藍莓產量將迎來井噴式增長,并向東南亞等國家出口。
鄒凌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
雖然生物刺激素目前主要消費市場在歐洲,但亞太地區是增速最快的地區,其中植物誘抗劑是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潮流,作物誘抗防控是未來農業綠色防控的新方向,是新農藥研發策略的戰略高點,是國內外綠色農藥創新必爭高地。
周普國
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會長
發展我國油菜產業,一要加強品種改良與基因研究,二要推廣應用現代綠色生產技術,三要拓展市場與品牌建設,四是要進行產品多樣化發展。總之,需要通過綠色化、規模化、機械化和智能化等綜合措施,構建功能型、效益型、生態型與三產融合的高質量油菜產業體系。
徐衛東
江蘇省葡萄協會原會長、神園葡萄創始人
葡萄種植要做到“三品”融合,即好品種、好品質、好品牌。其中品種選擇要遵循“六好”:好看、好聽、好聞、好吃、好運和好玩,此外還要加上“能種”,即抗病、穩產、豐產、好管等特性。這就同時滿足了消費者、經銷商和生產者的需求。
看見·行業 | 熱點
海南省建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
3家單位通過農藥登記試驗單位認定
熱點
數據
9月13日,“2023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發布會暨全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高峰論壇”在河南濮陽召開,會議揭曉了2023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在500強綜合類企業排行榜中,有39家肥料(或涉及肥料業務)企業和46家農藥(或涉及農藥業務)企業上榜。
2023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發布
9月正值秋糧產量形成關鍵期,全國多地將陸續開啟豐收模式。
農業農村部9月農情調度顯示,今年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預計達到13.1億畝,比上年增加700萬畝左右。農業農村部門將分類指導、精準服務,抓好秋糧中后期田管,全力以赴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9月7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征求對氧樂果等4種高毒農藥采取禁用管理措施意見的函,擬對氧樂果、克百威、滅多威、涕滅威等4種高毒農藥采取禁用管理措施。
2023年12月1日起,這4種農藥將被禁止生產,2025年12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使用,僅保留原藥生產企業的原藥生產出口。
9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聯合發布關于2024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通知》,2024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8元,即1.18元/斤。至此,我國小麥最低收購價已實現連續4年上漲。
9月9日,由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與南開大學共同建設的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實現了新農藥創制與農藥科學應用兩方面戰略科技力量的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未來,研究中心將不斷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產品研發、技術集成、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國家農藥工程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
為加強海南農業品牌建設,建立健全農業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提升海南農業整體形象,9月5日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海南省農業品牌目錄制度(試行)》(以下簡稱“《目錄制度》”)。
《目錄制度》提出了申請列入目錄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并建立海南省農業品牌目錄退出機制。對于進入目錄的品牌,將優先組織并支持參加省級以上的農業展會等活動,加強與各流通銷售渠道的合作,促進品牌與市場緊密對接。
9月1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經資料審查、現場檢查和綜合評審,批準3家單位申請的7個試驗范圍通過農藥登記試驗單位認定,有效期5年。這3家單位分別為:中農立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辰檢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中聯農科植保科技有限公司。
13.1億畝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9月22日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當前農藥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四點要求:一要強化農藥行政審批職責履行,認真做好各項審批工作;二要強化農藥市場監督管理,加強日常抽查,堅決打擊違規生產經營與使用行為;三要強化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監督檢查,嚴防數據造假,保障農藥登記的公正性;四要強化農藥安全風險防范,加強農藥安全風險防范與用藥培訓指導。
農業農村部要求加強農藥監督管理工作
秋糧播種面積
4種高毒農藥
禁用管理
1.18元/斤
小麥最低收購價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在近幾年備受行業關注的農藥市場高成長品類中,納米農藥絕對是最具爆發力的增量品類。
相比傳統農藥劑型,采用納米技術研制的高效、安全、低殘留的納米農藥制劑,具有傳統農藥劑型所不具備的小尺度效應,既符合國家農業農村部農藥減量增效及零增長的政策導向,也滿足植保無人機的超低容量噴霧對農藥新劑型的特殊性能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植保作業強度,提高作業效率。
因此,納米農藥,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內公認的高效綠色農藥劑型創新發展的未來趨勢,也被稱為“植保方式的一場革命”。
納米農藥既是農藥制劑產業中一個充滿挑戰的創新領域,又是一個商機勃發的新生賽道,不但引得眾多科研院所的學者、專家投身于此,也吸引了不少企業、資本爭相競逐布局,是農藥制劑產業面向未來實現升級迭代、空間巨大的新藍海。?
策劃/本刊編輯部? ? 撰文/于平平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2021年,農業農村部批準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編寫制定的《納米技術農藥產品標準編寫規范》行業標準通過審定,這是全球較早由官方(政府)批準制定的關于納米農藥的標準。
該標準對納米農藥給出的定義是:通過納米制備技術,使農藥有效成分在制劑和使用分散體系中的平均粒徑以納米尺度分散狀態穩定存在的農藥。
原創專題
納米農藥時代
來了!
自從20世紀80年代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誕生以來,納米技術在眾多領域都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近十年來,美國、巴西、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國家都相繼開始了納米農藥的相關研究工作。進入21 世紀后,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啟動了納米技術在農藥制劑領域的研究探索。經過近二十年的積累沉淀,中國的納米農藥技術趨于成熟,不但研發出多種納米農藥新型制劑,而且技術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并在納米農藥預混劑技術領域領跑全球。
2019年,納米農藥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評為“未來將改變世界的十大化學新興技術”的首位。作為納米農藥技術產業化的領軍企業,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梁冰指出,“納米農藥是未來農藥制劑的發展方向,已逐漸成為學界和業界的共識”。
什么是納米農藥?
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張子勇教授認為,“目前納米農藥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有效成分的微粒尺寸小于100納米,在水中實現表觀水溶的體系,如納米膠束(納米乳劑、微乳劑)、納米懸浮劑、納米凝膠、納米膠囊等。第二類是有效成分被載體物質所負載形成的納米載藥體系,如納米球、納米管、納米黏土等。載體材料包括有機高分子(殼聚糖、淀粉和纖維素等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類 ;聚酯、聚脲、聚氨酯、聚醚等不同化學結構合成高分子與齊聚物等)、無機高分子(中空多空納米二氧化硅、納米層狀黏土、納米石墨烯、納米分子篩等)、有機-無機雜化高分子等。第三類是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單獨使用或與農藥合用,包括納米銀、納米鋅、納米二氧化鈦、納米氧化鋅等。從納米農藥的生產工藝難易、生產成本的高低、產品性能的優劣、農戶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考慮,目前中國納米農藥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是以前兩類為主。”
納米載藥顆粒是研究和產業化的主流?
納米農藥備受業界關注原因之一就在于,相比傳統農藥劑型,納米農藥有著出色的性能。
邦農達(濰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高志國介紹說,對于農藥來說,微粒的尺寸直接影響到藥效。同樣質量的藥物,其有效成分的微粒尺寸越小,能夠接觸作物的面積就更大,接觸生物靶標就越充分,藥效也將更好。
納米農藥相當于將傳統農藥制劑的農藥微粒“掰開揉碎”。善思生態公司總裁梁冰形象地比喻,“傳統懸浮劑的微粒尺寸通常在2微米,如果將它的微粒尺寸降至相應的納米尺寸即2納米,就如同將一個直徑2米的大球,分散成直徑2毫米的小米粒,其微粒數量就可以增加 10 億倍,表面積可增加 1000 倍。如果將農藥微粒比喻成‘地雷’,一個變成10億個,害蟲觸雷的概率是不是就增大了許多倍?因此,納米農藥對靶標具有更高的傳輸效率和吸收性,可以大幅提升農藥的利用率,即使減少農藥用量仍然可以實現更好的防治效果。”
仲愷農學院、廣東省農業納米共性關鍵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周新華指出,納米農藥能夠有效進入植物、真菌、害蟲體內,提高藥效性能與利用率,助推實現減藥增效與農業綠色發展目標。
總而言之,與傳統農藥劑型相比,納米農藥劑型具有高效、安全、經濟、環保四大突出性能優勢,符合國家農藥減量增效政策,是大勢所趨。但需要指出的是,納米農藥并不是天生的“綠色”,它是否具有生態友好性能,取決于所使用的助劑和載體物質的性質。
出色的性能優勢助力做大做強
原創專題
國內對納米農藥的研究與歐美國家同時起步,不僅論文發表數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產業化發展進程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暨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張子勇教授表示,我國納米農藥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2007 年以前,屬于起步摸索階段。這一階段,能夠借鑒或參考的文獻資料不多,研究者大都從事納米農藥探索性研究和實驗,主要集中在制備方法和表征上,關注如何能制備出納米農藥,如何表征它的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究者開始逐漸建立和加深對納米農藥種類和形態的認知。
2007-2015年,屬于創新研究階段。這一階段,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納米農藥相關領域的研究中。研究結果豐富了人們對納米農藥的認知,制備出了不少種類的納米農藥類型,在國際上有眾多研究論文發表,中國研究論文的發表數量曾在一個時間段占據國際首位,取得了不凡的實驗室研究進展。
2015年至今,屬于產業化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在農藥制劑領域,納米農藥開始出現在制劑產品、無人機植保等眾多應用中,納米農藥從研發到應用出現了質的飛躍。
據了解,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就批準了第一個納米農藥研究課題項目,并在此后十年內連續資助暨南大學三項研究課題,完成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關鍵問題的突破,為2015年納米農藥的產業化奠定了基礎。2014年,納米農業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啟動。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啟動科技創新工程院級重大科研任務—農業納米藥物靶向遞送機理研究與新產品創制。
經過十余年的科研攻關,我國逐漸建立起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農藥核心制備技術體系,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
國內研發到應用已步入產業化發展階段
一個產業的發展與繁榮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助推,國內納米農藥產業能夠迅猛發展,政策利好是強勁的助推器。
近幾年,國家陸續出臺了有關納米農藥的多項政策和文件:
2017年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跨越 2030”農業科技發展戰略》指出,爭取在納米農藥、分子設計育種、智慧農業技術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的《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指出,重點研發納米智能控釋肥料、綠色環保型納米農藥,新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制品、農產品包裝材料與環境修復制品。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倡導納米技術在農藥劑型上的創新應用,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新工藝、新技術,大力發展水基化、納米化、超低容量、緩釋等制劑,適應大中型施藥器械和多元化用藥需求。
2022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和南京善思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行業標準《農藥納米制劑產品質量標準制訂規范》。
2022年7月,農業農村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5084號建議答復中表示,大力發展推廣應用納米化農藥多元復配技術,推動產業化發展。2018年以來,持續開展納米化農藥單劑和多元復配制劑防治病蟲害試驗示范,結果表明納米農藥具有良好的防效,明顯提高田間作業效率,深受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好評和歡迎。下一步,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將繼續支持納米農藥科技研發和產品創制。
2023年6月5日,農業農村部發文《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農辦科[2023] 15號),善思生態公司的“納米農藥預混技術”被列為2023年農業主推技術“植保類”首位。
國家多項政策的助推,為納米農藥產業化的蓬勃發展積聚了人才、資金等力量。多個項目的推進及前沿研究在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納米農藥產品升級換代的同時,也為搶占國際納米農藥產業制高點和話語權、增強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無疑,我國已經駛入納米農藥發展的快車道,產業化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政策利好是產業發展助推器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新藍海
爆發在即
發展高效、安全、經濟、綠色的納米農藥是大勢所趨,這個新生的、高價值的優質賽道蘊藏著無限的商機,是一片充滿無限可能、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近年來,全球納米植保產品及作物營養產品以其功效強、利用率高等優點持續獲得市場與資本的青睞,產業價值不斷凸顯。
美國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 年全球納米材料市場價值達到163 億美元,其中納米農藥為5億美元;預計到2031年全球納米材料市場將達到628億美元,納米農藥為16億美元,納米材料和納米農藥的復合年均增長率分別達14.6%和12.5%。另據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發布的信息,納米技術的未來發展將會呈現4個明顯不同的階段,目前尚處于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早期。可以想見,納米農藥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全球納米農藥復合年均增長率達 12.5%?
原創專題
我國在納米農藥研究方面發表的文章和申請的專利數量處于國際前列。
隨著納米農藥逐漸成為農藥學中的“顯學”,國內諸多院校和科研機構都相繼成立了研究納米農藥的團隊,也涌現出不少納米農藥方面的專家學者。如中國農業大學沈杰、吳學民、杜鳳沛,中國農科院崔海信、黃啟良、曹立冬,暨南大學張子勇、劉明賢、劉宗華,南京農業大學竇道龍、劉澤文,華南農業大學徐漢虹、張志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周新華等。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國內較早開展納米科技與農業科學交叉研究的機構,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生物安全系的專家團隊于2022 年先后在《環境科學:納米》《ACS應用材料與界面》《今日納米》《納米生物學雜志》等國際權威期刊上連發5篇高水平論文,系統闡釋了在農藥納米載體領域取得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產學研緊密相關,納米農藥的研究成果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納米農藥產業更是在持續升溫。一個持續火熱的賽道,更不缺乏新入局者。
其中,南京善思生態公司是行業中公認率先突破納米農藥產業化共性技術,實現多品種納米農藥單劑和多元預混劑產業化生產的企業。善思創制出針對農戶“多靶標”防治需求的納米農藥多元預混劑,不但解決了農業生產實際應用問題,還開啟了農藥定制化生產的新時代。
邦農達與中國農科院納米農藥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綠色農藥研究中心、山東農科院植保所納米研究組共同建立了納米農藥增效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具備1~50納米載體工藝和聚合工藝等先進生產技術,擁有微納米懸浮劑品牌產品,代表產品有鑫勢、思達地衛士等。
入局者加速涌現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我國當前納米農藥制劑的市場容量有多大?有哪些企業在布局?可挖潛的機遇點又有哪些?
善思生態公司總裁梁冰表示,“納米農藥將推動農藥制劑產業的換代升級,成為未來農藥制劑的最主流劑型。打個比方,如果說汽車工業以前是燃油車時代,未來將會進入電動車時代,那么,納米農藥技術就像是農藥制劑領域的電動車技術代表著未來。如果這個比方邏輯成立,未來的納米農藥制劑市場容量,應該是整個制劑行業的市場。當然,這需要國家政策的強力引導。”
明德立達營銷支持部經理、允芯研究院副院長羅寶民透露,隨著納米材料和技術工藝的迭代升級,納米農藥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與發展,正迎來實用化的發展新階段。納米技術擁有助推農藥領域出現下一個藍海的實力,保守估計國內納米農藥制劑市場容量可達 150 億元。
國內市場容量超百億元?
山東麒麟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肖則坦言,國內納米農藥銷量處于上升通道,未來前景廣闊,但是納米農藥屬于新興板塊,具體的市場容量,暫時難以評估給出確切數字。
邦農達(濰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高志國也指出,從2015年以來,國內納米農藥研發和市場推廣是穩步發展的,在產業應用層面,已經從“概念”走向“驗證”,從“實驗室內”走向“車間”和“田間”,量產的納米級的農藥產品在增多,市場潛力正在逐步被激發和釋放,市場容量保守估計將超百億元。
原創專題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上量”是企業產品銷售的終極目標,占有相當體量的市場份額是支撐一個企業健康發展、行穩致遠的底層邏輯所在。但就目前來看,相比傳統農藥,納米農藥的上量是有難度的。
邦農達(濰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高志國表示,納米農藥是未來農藥企業破除內卷、抽離同質化競爭的發力點。但是在基層推廣層面,經銷商對納米農藥只有初步的認知,農戶大多還處于對其感到陌生的階段,農戶長期的用藥習慣還是以傳統的速效藥為主,納米農藥推廣起來還相對吃力,所以拉新上量也相對較難。
山東麒麟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肖也直言,納米農藥產品在業內很熱,但行業整體對納米農藥的認識也十分有限,在基層推廣上更是還屬于初期階段,多數企業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還缺乏上量的“勢能”。經銷商和農戶對納米農藥的認識相對陌生,尤其是農戶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教育指導,才能逐步對納米農藥由認識到接受到使用再到正確科學使用,最終大面積使用。未來還需要企業在保證自身納米農藥產品質量、性能穩定的基礎上,加大對產品的營銷造勢和技術服務。
未來尚需
立體挖潛
相比傳統農藥,納米農藥算是一個新生事物,還屬于一個小品類。客觀來說,“納米農藥熱”的背后叫好不叫座的問題亟待破解,在基層推廣銷售方面“難”與“痛”并存。?
推廣上量尚缺乏“勢能”?
善思生態公司總裁梁冰回憶說,“直到2016年,植保無人機登上歷史舞臺,航空植保的超低容量噴霧和農戶多靶標防治的需求,給納米農藥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應用場景。”
如今,從大田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到經濟作物辣椒、黃瓜、西紅柿、大姜、大蒜、柑橘、蘋果、梨、桃等,隨著航空植保覆蓋的作物增多,納米農藥的作物應用場景也愈加廣泛。
在邦農達(濰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高志國看來,納米農藥技術的出現,完美解決了一些農藥難溶、不溶于水的痛點,使不同類型的農藥混配服務成為可能,也滿足了植保無人機這種低容量、細霧滴施藥器械的要求。現在納米農藥已經成為植保無人機高效作業劑型適宜的農藥產品。
善思生態公司總裁梁冰強調:“航空植保需要的不再是單劑的產品,解決超低容量條件下多元農藥的復配瓶頸,才是航空植保的剛性需求。根據病蟲害實際防治需求而復配的農藥預混劑,必須達到外觀透明、表觀水溶、熱力學穩定,方便無人機噴施。”
2016年開始,從植保無人機專用藥劑入手,善思公司率先提出“航空植保專用藥劑”這個細分品類的命名,即利用納米農藥技術,解決了超低容量條件下多元農藥均勻混配的難題。目前善思所有登記生產的具有納米性能的產品,均屬于航空植保專用藥劑,這些產品都非常契合植保無人機的超低容量噴霧需要。?
航空植保是大風口?
惠州銀農從病蟲害防治拓展到根部研究,創新地將納米農藥與小分子生物激活劑結合,“農豐深耕系統”不僅踐行“減量增效”政策,更是抓住市場機遇,做恢復土壤生態環境、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實現作物提質增產的先行者。
此外,浙江新農化工的納米“碧生”(20% 噻唑鋅懸浮劑 ),明德立達的殺菌劑(納米明潤豐、納米明贊)、殺蟲劑(納米德殲、納米德滿光等),山東麒麟農化的納米福佳(25% 甲硫·氟環唑)等都是納米農藥行業的優質產品。
這些企業均表示擁有納米農藥核心技術,并能制備納米(級)農藥產品。隨著納米農藥市場價值越來越大,布局納米農藥的企業和投資機構也將越來越多,難免魚龍混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所有企業的產品,本刊并未核實其產品在儲存狀態和使用狀態下的微粒粒徑大小。
納米農藥:
爆發在即的新藍海
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質疑。它的誕生都與巨大的商機掛鉤,且它的可貴就在于有著無限的成長活力。
納米農藥時代來臨,技術的迭代驅動了改革的發生和新舊的更迭,農藥行業正面臨一次破局之戰,是繼續在舊的軌道內卷,還是從價格競爭邁向價值創造?
作為新生事物的納米農藥,具有光明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它絕對稱得上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增量新藍海。
我們欣喜地看到,我國在研究層面建立了綠色納米農藥創制原理與方法,創制了一批高效、安全與低殘留的納米農藥新制劑,揭示了納米農藥安全性改良機理,創立了納米農藥關鍵制備技術與工藝裝備,加速推進了大規模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圍繞納米農藥的爭議和討論難以避開。具體來看,還缺少指導科學施用和管理的明確規范,新產品登記與市場準入制度尚未建立,加工成本高,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難等諸多難點與痛點亟待破局,納米農藥要成為真正的行業“爆點”還需要時間的投入。
就像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曹立冬研究員所說的那樣,中國納米農藥的未來已來,爆發在即,但仍任重而道遠,對標“四個面向”方能行穩致遠,即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層面,找準自己的定位;在科學問題層面,進一步完善納米農藥的定義,明確高效利用的機制;在技術和產品層面,突破產業化技術瓶頸和成本局限;在產業應用層面,從“概念”走向“驗證”,從“實驗室內”走向“車間”和“田間”,在農業主戰場上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期望行業的先行者們,錨定納米農藥技術方向,堅持長期主義價值理念,在納米農藥時代的開啟和發展中扛起產業迭代升級的歷史責任。
未來已來,但仍任重道遠
現在量產推向市場和田間的納米級農藥產品也不算少,但是針對某一細分品類的納米農藥行業“人氣”產品和品牌都沒有出現,所以這個賽道上還算不上擁擠,還不存在所謂的“霸主”。
那么企業如何打造納米農藥大品和品牌?
明德立達營銷支持部經理、允芯研究院副院長羅寶民認為,鍛造品牌的前提還是要做好繼續深挖納米農藥價值,深入研究納米農藥的應用價值,減少用藥量,提高吸收率,提高藥效。同時要持續升級產品,加快產品迭代,加大產品的試驗示范廣度,做好技術服務,讓更多的農戶看到實效,進而得到農戶對產品的認可,對品牌的認可。
“納米農藥品牌的打造要堅持長期主義,不可能一蹴而就,沒有捷徑可循。善思愿意與業內同行共同推動納米農藥的發展。”善思生態公司總裁梁冰表示。
在山東麒麟農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肖看來,打造納米農藥品牌和大品要徐徐圖之。第一要找出納米農藥和普通農藥的諸多差異化特征,優選出最佳的一條進行推廣;第二是要做好納米農藥產品的代表性試驗、示范,第三方認證等信任狀做背書 ;第三是要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平臺有效傳播,形成傳播矩陣;第四要做好客戶布局,利用有效促銷快速鋪貨、分銷 ;第五就是要展開地頭戰,還原農戶價值需求,搶占農戶心智。
鍛造品牌要堅持長期主義?
未來納米農藥的發展趨勢是什么?要真正成為行業爆點還要攻克哪些關卡?
羅寶民指出,靶向納米農藥是未來發展趨勢。大家提到藥效降低常常就歸咎于抗性變大這一方面,實際上真正到達靶標的有效成分量是關鍵因素。通過靶向納米農藥技術靶向攜帶有效成分,更高效地精準定位靶標,攻克任何難題都有了可能性。
王肖表示,毋庸置疑,納米農藥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肯定是廣闊的,但目前市場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農藥劑型還相對單一,未來納米農藥行業還需要在制備技術、產品劑型、標準制定、機理研究等方面進行立體深探。
梁冰則強調,“企業繼續進行納米農藥性能創新的同時,必須對產業化簡化生產技術予以關注,降低生產成本,才能使納米農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行業主管單位對納米農藥的登記需要拿出相應的規定與標準,對納米農藥新劑型與傳統農藥的劑型進行清晰的區分,在制劑和稀釋液的微粒尺寸上均應有明確要求和檢測方法,對納米農藥劑型在有效成分含量上不能作與傳統劑型一樣的簡單要求。通過規范發展,避免一哄而上,將納米農藥庸俗化。”
未來還需進行立體深探?
AGRICULTURE
綠色農業
生物刺激劑的定義及分類
對于生物刺激劑,國際上暫時還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各個國家與地區對其的定義各不相同。2022年以來,歐盟與美國、日本先后對生物刺激劑的登記與管理辦法進行了完善。
目前我國認可度較高的一種說法是:生物刺激素是一種施用于種子、作物或根際后,能夠刺激其自然生長,進而增強或促進營養吸收、肥料利用率、對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提高作物質量產量的物質或微生物。生物刺激劑是生物刺激素組合的產品統稱。
與傳統肥料、助劑等產品不同,生物刺激劑突出“自然”,即通過天然的提取物刺激植物由內而外地自然生長,安全性高,不易出現燒苗、營養失衡、土壤酸化等副作用。
目前,我國的農用生物刺激劑主要有七大類,其中以腐植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應用最廣,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微生物及代謝物、植物提取物和無機鹽類也有一定的應用空間。
這些生物刺激劑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分為四大類:
1.酸類活性物質,如腐植酸、氨基酸、黃腐酸等;
2.天然萃取物質,含有多酚、天然激素等,如海藻提取物;
3.微生物及其代謝物,含有多肽、天然激素等,如木霉菌、芽孢桿菌、根瘤菌等;
4.其他物質,如水解蛋白、殼聚糖、亞磷酸鹽等。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刺激劑與植調劑是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存在相似之處,但差異較大。
生物刺激劑:
把握新趨勢、新需求成為破局關鍵點
當前,全球糧食和農業生產系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導致糧食需求激增、氣候波動加劇導致自然災害頻發、自然資源枯竭、土壤環境惡化……種種問題都對糧食生產造成了巨大威脅。
在此背景下,具有改善土壤質量、提高養分吸收利用效率、提高植物對非生物脅迫耐受性的生物刺激劑應運而生,并迎來了加速發展期。預計到2026年,全球生物刺激劑產品市值將突破5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1.71%。
PLANTING
綠色·農業
隨著中國種植水平的進步、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以及品質農業發展需求的不斷提升,未來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物刺激劑消費市場。目前,中國的生物刺激劑生產技術及應用出現了一系列新趨勢。
生產技術六大趨勢
趨勢一:微生物及其代謝物研究成為重點。
微生物代謝物新產品不斷出現,為抗逆、抗病提供了新途徑。微生物代謝物的新標準正在推動建立,市場對其土壤修復功能的認知達到了新高度。同時,微生物菌種的研究由固氮微生物及木霉菌轉向新菌種研發,如貝萊斯特菌+棘孢木霉。
趨勢二:多肽氨基酸生產在國內蓬勃發展。
多肽氨基酸的生產原料由動物源(毛發)為主轉向動物源(血液、魚蛋白)和植物源(大豆)同時發展,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的蛋白水解物成為主流之一。微生物蛋白液的出現,為產品抗逆、抗病功效提高提供了新途徑。多肽氨基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復配生產廠家,微生物肽的開發應用也在逐步推廣。
趨勢三:海藻萃取物快速發展,如海藻寡糖、海藻多酚等。
趨勢四:免疫誘抗劑如殼寡糖、亞磷酸鉀等機理研究應用加速,其中以小龍蝦殼為原料生產的殼寡糖已逐步應用于生產端。
趨勢五:新型生物刺激素成分大量出現,如復酶糖苷、谷胱甘肽等。
趨勢六:生產向大規模化發展,10萬噸聚谷氨酸生產廠家已出現。
增長迅速,新趨勢應運而生
產品應用四大方向
方向一:生產有機+環保作物。
隨著消費者食品健康安全意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生物刺激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也是生物刺激劑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方向二:增強作物抗逆能力。
增強植物的抗氧化活性,增強抵御環境壓力(高溫、低溫、干旱、澇害等)的能力,調節抵抗病害能力的內部防御機制。
方向三:綜合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鹽漬化危害、降低產品重金屬含量、調節土壤pH值、松土等功能。
方向四:提高肥料利用率。
提高礦質營養的吸收,促進營養的運輸利用,減肥增效。
需求推動,整合成為發展關鍵詞
隨著生產技術和產品應用出現新的發展趨勢,市場上的生物刺激劑產品也出現了“兩化”,即產品組合化、方案化。
目前生物刺激劑發展的主要挑戰是解釋生物刺激、營養、植保、生物防治和助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只使用一種成分而不考慮另一種成分,可能會出現難以解釋的結果。同時,單靠生物刺激劑并不能徹底解決某種問題,還需要疊加營養和植保因素,如果在農藥和化肥產品中添加生物刺激劑,其功效也將達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
將營養、植保和生物刺激整合,提供作物解決方案,是生物刺激劑良性發展的必然選擇。
此外,我國生物刺激劑生產企業也存在數量多、規模小的情況。海藻肥、微生物菌劑、腐植酸等生產企業合計超過7000家,但能起到引領作用的頭部企業依然匱乏。
這些企業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產品同質化程度高、盈利能力較弱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競爭力來源于資源而非技術優勢,這些原因都在制約著行業發展。
參考其他行業及國外生物刺激劑行業的發展歷程,未來我國生物刺激劑生產企業也必將走向整合之路。
(本文根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生物刺激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熊思健演講內容整理)
OBSERVE
調研觀察
文/于平平
集約集聚發展是趨勢
2024年化肥最低生產計劃明確
一直以來,化肥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化肥最低生產計劃沒有量化指標。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2022年我國化肥產量折純分別是5395.8萬噸、5446萬噸和5472萬噸。此次《工作方案》給出了5500萬噸(折純)的產量目標,這也是近五年內最高的產量。
明年保供工作做得好不好,就看這5500萬噸的產量目標能否實現了。如果實現了,那么國內化肥供應也會有充足的保障,化肥價格也就漲不起來,還有望下跌,對農民用肥是一大利好。
《工作方案》提出,建設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產業基地,加快磷肥、黃磷等傳統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新能源、大食品、大健康所需磷化工產品供給能力。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升鉀、鋰、硼等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今明兩年化肥行業要繼續大力推動磷化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區建設,才能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進一步鞏固磷化工產業優勢,打造世界級磷化工產業集群。
例如,《實施方案》就明確提出,將重點圍繞樂山、涼山、成都、綿陽、德陽、遂寧、宜賓、眉山、達州等磷礦資源富集和產業聚集地區,著力打造磷化工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磷礦—磷酸—磷肥、飼料添加劑”“磷礦—黃磷—雙甘膦、草甘膦、草銨膦”等農用磷化工產業鏈。圍繞磷化工上下游產業延長磷化工產業鏈,加快培育“磷礦—磷酸—磷酸鐵、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新能源磷化工產業鏈。大力推動磷化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區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
2024年化肥最低生產計劃
來了
2023年8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七部門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指出,2023—2024年,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行業保持平穩增長,年均工業增加值增速5%左右。其中,2024年化肥產量(折純量)需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
就此次《工作方案》中涉及今明兩年,尤其是明年化肥行業發展的工作舉措,筆者做一下集中的梳理和解讀。
加快落后產能淘汰退出
《工作方案》提出,實施重點行業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額標準,瞄準能效標桿和環保績效分級 A 級水平,推進煉油、乙烯、對二甲苯、甲醇、合成氨、磷銨、電石、燒堿、 黃磷、純堿、聚氯乙烯、精對苯二甲酸等行業加大節能、減污、降碳改造力度。各地要加快推動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 200 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等落后產能淘汰退出。
可見,今明兩年,化肥行業還要持續加大磷礦大省節能、減污、降碳改造力度,加速淘汰落后產能。持續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才是化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出路。
例如8月8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3部門聯合制定印發《四川省推動磷化工行業節能與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明確了,到2027年,四川省承擔的中國磷化工產業鏈節能與綠色低碳提升項目要全部實施完成,并實現預期績效;四川省磷化工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平均能耗較2020年下降5%以上;黃磷、磷銨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超過30%;新產生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實現全行業一輪以上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改造。
OBSERVE
調研·觀察
化肥保供時間擴大到全年
提高了關鍵要素保障水平
《工作方案》提出,積極拓展石化原料供給渠道,構建基礎穩固、多元穩定的供給體系,有序開展海外原油、鉀肥、天然橡膠基地建設。加強化肥等重點產品原料用煤、用氣供應保障,鼓勵重點石化化工用煤、用氣大戶與相關供應、運輸企業簽訂產運需中長期合同,提高用煤、用氣合同履約程度,努力保障生產要素供應穩定、價格合理。
煤炭、天然氣是化肥生產的重要原料,電力供應是化肥生產的重要條件,做好化肥生產用煤用電用氣保障工作,是確保化肥生產供應的重要基礎和迫切需要。此次《工作方案》可謂充分提高了明年化肥生產用煤、電、氣關鍵要素的保障水平,為化肥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工作方案》提出,做好“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關鍵節點化肥生產保供。
以往國家化肥保供的重點多以“春耕”用肥為主,而此次《工作方案》則開創性地把化肥保供延伸至保“三夏”和“秋冬種”,保供時間范圍擴大到全年,進一步為農民全年穩定用肥強力護航。
磷礦石成為保供重點
《工作方案》提出,引導符合安全環保規定的礦肥一體化磷肥企業立足保供需求盡量增加磷礦石產量,加大磷礦石供應力度。
一直以來,磷礦石都是戰略性保護資源,磷礦石又處于磷化工產業鏈的上游,是產業鏈的起點,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特點。2022年多家磷復肥骨干企業磷礦石庫存告急,一些企業甚至面臨停產處境,磷礦石短缺問題引發全行業高度關注。
隨著磷酸鐵、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等新能源產業的大力發展,對高品位的磷礦石需求逐漸加大,加之國家對磷礦開采的持續收緊以及安全環保形勢趨嚴,預計未來磷礦石的供應將延續緊張態勢,磷肥價格易漲難跌。而此次《工作方案》將磷礦石增產列為保供重點,這意味著明年磷礦石價格有望理性回歸或者下跌,進而穩定磷復肥價格。
壓實責任,不得限產
《工作方案》提出,實施重點化肥生產企業最低生產計劃管理,鼓勵硫黃、冶煉酸企業與磷肥生產企業,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企業與化肥生產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
在政府化肥保供由虛變實的背景下,《工作方案》進一步壓實了明年生產企業與淡儲企業的責任,不得限產,要高質量做好化肥生產保供工作,同時也為化肥穩價提供堅實保障。
有了最低生產計劃,就有了基礎保障。可以預計在《工作方案》的落地指導下,如果2024年化肥產量(折純量)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的目標得以實現,國內化肥供應將有穩定保障,農民用肥將有保障。
此次《工作方案》將磷礦石增產列為保供重點,這意味著明年磷礦石價格有望理性回歸或者下跌,進而穩定磷復肥價格。
文/于平平
高毒農藥加速淘汰,
市場新機遇來臨
禁限用高毒農藥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
2023年9月7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征求對氧樂果等4種高毒農藥采取禁用管理措施意見的函》(以下簡稱“《函》”)稱,自2023年12月1日起,發證機關將撤銷氧樂果、克百威、滅多威、涕滅威制劑產品的登記,禁止生產,已經合法生產的產品可以在質量保證期內銷售和使用,自2025年12月1日起禁止銷售和使用;僅保留原藥生產企業的原藥生產出口,實施封閉運行監管。
《函》的發布預示著自20世紀70年代上市,在中國應用半個多世紀的克百威將從此告別中國農業市場,也意味著高毒農藥加速淘汰下的新機遇期來臨。
OBSERVE
調研·觀察
作為農藥中的重要品種,高毒農藥防治效果顯著,但是使用不當,就會帶來質量安全風險,因此,禁用高毒農藥是切斷高毒農藥供應源頭,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的客觀需要。
新《農藥管理條例》第十一條指出,國家對農藥的使用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動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并規定,農藥生產應取得農藥登記證和生產許可證,農藥經營應取得經營許可證,農藥使用應按照標簽規定的使用范圍、安全間隔期用藥,不得超范圍用藥。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藥材的生產,不得用于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近年來,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有效預防、控制和降低農藥使用的風險,我國對于農藥方面的監管越來越嚴,農業農村部等部門陸續發布了眾多禁用和限用農藥產品的清單。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先后禁用淘汰了六六六、滴滴涕等多種劇毒高毒高風險農藥。2017年12月4日農業部宣布,將在已退出22種高毒農藥的基礎上,力爭用5年的時間按照“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多措并舉”的原則,依據高毒農藥的風險大小、替代產品生產使用情況,對仍在大田使用的涕滅威、滅線磷、水胺硫磷、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氧樂果、滅多威、磷化鋁、氯化苦10種高毒農藥,分期分批淘汰,降低質量安全風險。
同時,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強化高毒高風險農藥的監管,實行定點經營,加大農藥產品監督抽查和市場主體監督檢查力度,一旦發現違規生產經營使用高毒高風險農藥行為,及時組織地方農業農村局等部門依法嚴肅處理、嚴厲打擊。
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已禁限用70種農藥,劇毒、高毒農藥使用量占農藥使用總量的比重已降到3%以下,比21世紀初低30多個百分點。
淘汰和禁用高毒、高風險的農藥品種,一方面可以促進農藥產品結構升級換代,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另一方面也可以為高效、低毒農藥的推廣使用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促進農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看,生物農藥、雙酰胺類殺蟲劑、大豆種衣劑市場都將在高毒農藥品種相繼退出歷史舞臺后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70種高毒農藥加速淘汰
隨著高毒農藥相繼退市、農藥減量增效的推進,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逐步成長為業界競逐布局的新寵,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政府針對生物農藥在戰略指導、研發支持、縮短登記、補貼、示范先行等多項措施方面也持續發力鼓勵發展。可以說,這些宏觀因素都為生物農藥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巨大的成長空間。
標普全球認為,2020—2025 年,全球生物農藥行業市場規模將以約 10% 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實現 95 億美元市值。
《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 2018》數據顯示,我國生物農藥市場2017 —2022 年的年度復合增長率約為 16%。
數據顯示,2019 年國內新登記生物農藥 11個,占所登記新品種的 47.8% ;2020 年國內新登記生物農藥 2 個,占所登記新品種的 33.3% ;2021 年新登記生物農藥 15 個,占所登記新品種的 55.6%。
在市場容量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 2021 年,全國生物農藥生產企業大約 200 家,年產量在 14 萬噸左右,年產值約 30 億元,占整個農藥總產值的 10%,井岡霉素、赤霉酸、阿維菌素、蘇云金芽孢桿菌4個品種的年產值均超過 1 億元。生物農藥年使用量已達 8 萬噸左右,防治面積約4 億畝,同時有一定量的出口。
惠民中聯生物品牌遠光燈運營總監張濤表示,目前國內生物農藥銷售額趨向 400 億元規模,占比近 11%,比例高于全球水平,但防控面積還比較小,覆蓋率較低,具備極大的發展空間。
生物農藥正流行
此次禁用的氧樂果等4種高毒農藥目前主要用于防治糧棉油地下害蟲,其替代產品有低毒的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等。其中,雙酰胺類殺蟲劑是一種低毒、高效的替代品,與傳統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相比,雙酰胺類殺蟲劑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和更低的毒性,無交互抗性,對非靶標生物和環境也更加友好。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雙酰胺類殺蟲劑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145.49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89.42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6.7%。預計未來幾年雙酰胺類殺蟲劑的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農藥企業也紛紛進場布局雙酰胺類殺蟲劑謀求機遇,在業內掀起發展熱潮。
其中,雙酰胺類殺蟲劑氯蟲苯甲酰胺已突破年銷售額20億美元的大關,穩坐殺蟲劑全球年銷售市值的頭把交椅。至2023年8月13日,氯蟲苯甲酰胺國產化正好一年的時間,在登記、原藥產能端迎來了空前爆發式增長,產能不斷擴張,終端價格大戰開啟。
據保守估計,2023年氯蟲苯甲酰胺市場份額在20億元左右,70%的市場都集中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大田作物。隨著產品的普及,經濟類作物也將成為企業拓展的方向及新的市場增長點所在。
氯蟲苯甲酰胺迎來爆發期
OBSERVE
調研·觀察
2025年12月1日起,克百威將會全面停用,退出中國市場。我國大豆種子處理劑市場將出現較大的空缺,亟待新型替代產品來填充。
今年我國將再擴種大豆1000萬畝以上,確保大豆油料面積穩定在3.5億畝以上。大豆擴種,最先帶動的一定是豆田農藥的銷售增長,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大豆農藥市場前景將持續看好。作為病蟲防治第一關的種子處理劑的使用量也將穩步拉升,市場潛力巨大。
大豆種衣劑主要以防治孢囊線蟲和根腐病為主,目前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種衣劑主要還是以克百威復配制劑為主。克百威成分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地老虎等)、蚜蟲、薊馬和孢囊線蟲。中國農藥信息網農藥登記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20日,在我國有效登記的大豆種子處理劑產品共有45個,其中含有克百威成分的有28個,占比達到62%,一旦全面停用對大豆種衣劑市場影響較大。
大豆種衣劑市場潛力巨大
吉林省吉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費千武表示,精甲·咯菌腈是這幾年農藥廠商種衣劑登記的熱點成分所在,硫雙威、氟吡菌酰胺也是未來重點關注的化合物。以咯菌腈混精甲霜靈或噻蟲嗪成分的綠色大豆種衣劑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生產上,精甲·咯菌腈的推廣空間廣闊。精甲·咯菌腈是由精甲霜靈與咯菌腈按一定比例混配的一種廣譜低毒復合殺菌劑,防治由高等真菌引起的苗期病害及防治由低等真菌引起的土傳和種傳病害,專用于種子處理,使用方便、安全,不污染環境,既可供種子公司做種子包衣劑,也可供農戶直接包衣,對大豆的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有著很好的防治效果,當前在黑龍江大豆區有著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目前先正達、拜耳、安徽豐樂、吉林八達、遼寧壯苗、黑龍江護苗科技、深圳千色龍等國內外種衣劑企業在國內大豆主產區都有著相當大的市場占比。先正達的亮盾?(25克/升咯菌腈+37.5克/升精甲霜靈)、利農?(氟唑環菌胺 4.85%+咯菌腈 2.55%+精甲霜靈3.6%)、邁舒平?(22.2%噻蟲嗪+1.1%咯菌精+1.7%精甲霜靈),在黑龍江市場都是明星大單品。
綜上,淘汰高毒農藥是勢在必行的,它們退市后的空白市場,新機遇無限。企業要想搶抓機遇,就需要提前做好替代產品的布局,要積極開展低毒高效產品的研發生產,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高毒農藥退市后的空白市場,新機遇無限,企業要想搶抓機遇,就需要提前做好替代產品的布局,要積極開展低毒高效產品的研發生產,提高技術服務能力。
文/于平平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
進入深水區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
我國每年產生農藥包裝廢棄物超過100億個,隨意丟棄的農藥包裝廢棄物超過30億個。這些不可降解的小包裝及殘留的農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同時也威脅著人畜健康和農產品安全,所以,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降低農藥包裝等廢棄物對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一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OBSERVE
調研·觀察
時至今日,國內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已經進入深水區,政府持續強化相關的立法和監管。
2017年國務院出臺《農藥管理條例》,2019年9月農業農村部發布《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2020年8月農業農村部出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回收處理體系、統籌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設施建設,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在全國各地得到了普遍加強。
2020年11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發布(2021年版),明確將農藥包裝廢棄物納入危險廢物管理。同時,在《危險廢物豁免管理清單》規定其在收集、運輸、利用和處置環節的豁免內容,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環境管理要求。
2021年9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提出推進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嚴格農藥包裝廢棄物管理,鼓勵采取押金制、有償回收等措施,引導農藥使用者交回農藥包裝廢棄物。
2022年1月,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再次提出重點任務: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制定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規范,逐步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
2022年11月發布的《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要求進一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通過數字化賦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
?2023年6月14日,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組織,農藥生產及經營企業、包裝企業、環保企業、地方相關管理部門共同編制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指南》團體標準在農藥包裝技術創新論壇會上發布,再次細化了農藥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主體責任。
在政府持續強化立法和監管之下,農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和農藥施用用戶的責任感也都在加強。例如輝隆新安公司8年累計回收廢棄農藥包裝超1億個。安徽省黃山市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啟動以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95%以上,無害化處置率100%。
同時,隨著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的建立,在補貼的鼓勵下,農戶的回收意愿和環保意識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不少村民在回收自家農藥包裝物的同時,還到村里的地頭拾撿農藥瓶、農藥袋,變“廢”為錢。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已經進入深水區,還體現在回收處理路徑已經創新接軌數字化。
2022年1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到2025年化學農藥減量化行動方案》,要求進一步提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數字化賦能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管理,將成為未來有效治理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的重要方向和趨勢之一。
近幾年,國內不少地區開始引入數字化技術,并形成了較為成功的安徽省“馬鞍山模式”、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333模式”等新模式。
據了解,安徽“馬鞍山模式”是馬鞍山市自2021年起開始探索建立的“政府主導、分層負責、市場運作、數字管理”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模式,旨在打造“網點集群、全域覆蓋、智能收集、有償回收、閉環管理”的數字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已建成縣級數字化回收處理中心2個,智能化回收網點145個,實現年回收并無害化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276噸,回收率86.3%,提前完成“十四五”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85%以上的目標任務。
目前在馬鞍山市和縣西埠鎮西埠村黨群服務中心,就設有多臺農藥包裝廢棄物智能柜,農戶在注冊登錄后,就可將廢棄農藥瓶、鋁箔袋放進機器內,經自動稱重、結算等程序后,農戶現場就可收到回收金,實現了網點設置醒目,機器操作方便,資金實時到賬。在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貯存轉運中心,一袋袋農藥包裝廢棄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的處置標準,通過清洗、壓縮、打包、清運等預處理后,再進行無害化處理。藍屏閃爍、數字跳動,農藥包裝廢棄物數字信息化管理平臺上,回收網點分布圖、農廢回收數量、農廢兌換金額、農戶現場投遞視頻監控等信息一目了然,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了農藥包裝廢棄物閉環管理。
數字化回收處理將成未來新趨勢
政府持續強化立法和監管
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已經進入深水區,也體現在各地宣傳教育持續深化、措施日趨多元上。
為了提升農戶環保意識、做好源頭管理,近幾年全國各地方鄉鎮都高度重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在宣傳教育上也是持續深化。
例如,不少地方鄉鎮政府會定期組織各村召開專題會議、培訓以及宣傳活動,還會采取發放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倡議書、現場宣講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文件精神等形式,以及利用微信群、村大喇叭、宣傳單和網格員志愿者入戶宣傳等“線上+線下”的宣傳方式,積極引導村民參與到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工作中。
亂扔罰款,撿起來能換錢。從2018年開始,全國各省區紛紛設置試點,出臺相應的政策,對農藥包裝廢棄物進行有償回收。在回收措施上,各地出臺的獎懲措施略有差異,但主要有以下3種:
1.現金回收。這是目前實施最多的一種措施,區域不同,回收價格高低不一。比如浙江余杭對100毫升、101—300毫升、301毫升以上的廢棄農藥瓶分別按照每個0.2元、0.5元和1元進行回收;農藥包裝袋則以50克為上下分界線,分別按照每個0.1元和0.2元回收。吉林省樺甸市農藥瓶0.2元/個,農藥包裝袋0.1元/個。臨沂莒南縣農藥瓶不論大小每個0.2元,農藥袋不論大小每個0.04元。現在有不少農民把這當成副業,專門去田間地頭拾被人丟棄的農藥包裝袋,一天下來,多則能掙100元以上。
2.兌換日用品和農藥。一些農資店做兌換活動,使用過后的農藥空瓶空袋,可以到店里換取日用品或者相關農藥產品。比如重慶官壩鎮和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河頭鎮的農資店,每10個、20個農藥包裝袋或3個農藥塑料瓶,就可以兌換相應的肥皂、洗衣粉、潔廁劑等。
3.政府參與,有償回收。一些農資店銷售農藥時,會收取一定的押金,等到用完后,把押金退回,再有償回收農藥空瓶、空袋。比如部分區域由當地政府參與,廢舊農藥瓶回收價5毛錢一個,農戶可得4毛,農資店可得1毛。
以上3種措施都極大地提高了農資店和農民對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的積極性。
宣傳教育、回收措施更為多元
此外,2022年3月,浙江省印發了《浙江省關于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數字化升級的通知》;黑龍江省依托“掌上植保”手機軟件,開發了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電子臺賬管理系統,在全省13605個回收站點普及應用,實現“收、儲、運、處”信息全鏈條數字化實時管理。
可以說,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實現農藥包裝廢棄物全生命周期污染控制,解決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染分散、回收成本高、儲運和處置難以銜接等監管難題,為農藥生產廠商、農資店、農民以及運輸和處置部門回收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都提供了極大的便捷。
數字化回收處理農藥包裝廢棄物已初步形成經驗模式,值得全國推廣和借鑒,但也應該看到,引入數字化技術是有門檻的,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適合、都能運作的,還存在著很多難點。這需要財政、生態環境部門的資金支持,建立統一的農藥經營相關數據管理接口,定期組織平臺的操作培訓,提升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相關人員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
總之,進入深水區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在政策監管、回收措施、回收模式創新上都在持續走向多元、數字化,未來可期。當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落地踐行是一個系統工程,絕非朝夕之功,還需要我們農資人切實從自身做起!
COVERSTORY
封面人物
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錢炫舟
做堅定的機會主義者
今年,化工原料行業赫然列席“十大艱難行業”!
無論原藥企業,還是制劑企業,都兩面承壓,市場兩極分化也更加嚴重:有人慘淡經營,有人逆勢增長。
有人用價格戰去贏取階段性勝利,有人憑創新提升產品和服務努力前行。
但是,就像營銷專家說的那樣,大環境代表不了小氣候,整體從來代表不了個體,如何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看個體如何抓住變化中的機會。
那么,農藥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找到機會?
創新,讓你的產品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這是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農科技”)董事長錢炫舟的回答。小企業的領導人,一定要做一個堅定的機會主義者,不斷地尋找機會,抓住機會。
文/趙丹
錢炫舟:
封面·人物
cover story
筆者一行按照約定的時間抵達銀農科技,推開門,錢炫舟已經在辦公室等待了。
相信見過錢炫舟的人,第一印象大概都是——儒雅!筆者脫口而出:“錢總,感覺您更像一位學者、老師!”
聞言,辦公室的人都笑了,原來,錢炫舟真的在學校教過書。
雖然筆者理解錢炫舟不喜歡沒有挑戰、不能創造真正的價值、無法積累沉淀、沒有前景的工作,但是,從學校到房地產,再到農化行業,這跨度也太大了!
“我是學生物的。”從房地產開發行業出來之后,錢炫舟開始想在生物制品上發力,調研后發現,生物制品不僅在醫藥上可以用,在農業上也可以。而農藥行業和醫藥行業相比較起來市場化程度更高,行業前景更好,行業機會也更大。于是,錢炫舟就錨定了農藥制劑的創制。
銀農科技的第一步就跟別人不一樣。起點高—這是很多業內人的評價。
筆者問他,是否從一開始就想好了企業未來的路時,錢炫舟表示:“想成為什么樣的企業,是一個偶然的問題,不會提前算出來,也算不出來,很多都是突然出現的東西。像我們這種小企業有一種特點,一定要做一個堅定的機會主義者,不斷地找機會,然后看怎么抓住。”
小企業,首先就是要活下來。“華為都說自己先要活下來,我們算什么。”錢炫舟并不避諱小企業的話題,也不浮于表面地模仿大企業的“長期主義”,而是回歸自己的當下,看趨勢,言稱要抓住每一個能抓住的機會。
“大企業做決策的時候,排在第一的一定是風險控制,所以小企業才是創新的主體。創新和戰略一定來自于小企業。”錢炫舟說。
或許,這是長期主義的另一種解讀?
看趨勢,找機會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可能最開始,錢炫舟也沒有想好如何打造優勢,只是想做好產品。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只有先聚焦,把不多的資源,全都押到上面。這卻有意無意地打造了差異化、專一化。
聚焦微乳劑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制劑沒什么創新的點,沒什么技術含量,不就是簡單地復配嗎。其實完全不是,同樣的配方,同樣的材料,如何把它的活性發揮出來,提高利用率和安全性……可創新的地方太多了。”錢炫舟回憶銀農科技初創時感嘆。
“剛入行業有很多的限制條件,設備、材料等選擇的余地都很小,”錢炫舟介紹,“但是我們仍然從技術的角度制定了未來銀農科技的發展方向,與世界新技術發展同步,做新的劑型的創制。”
彼時的農藥制劑基本上分為兩種劑型:液體乳油(把原藥溶解在芳香烴類的有機溶劑中)和固體可濕性粉劑體(將原藥、助劑和填充料,經氣流粉碎制成制劑)。但是,這兩種劑型的安全性都存在問題。所以當時全球的劑型研發趨勢就是創制新的更高效、更安全、環境更友好的水基化劑型來替代這兩種傳統劑型。
說實話,一個新入行的企業聲稱去做新劑型的創制,還對標外企,在當時看來,是有點異想天開的意味的。
但是,憑借一腔孤勇和雄心,專注到近乎偏執的態度,以及有效的聚焦,銀農科技在國內巨頭們看不上、看不見、有壁壘的甲維鹽微乳劑上,將甲維鹽微乳劑的市場化做成功了。
2003年,銀農科技的甲維鹽微乳劑面世,這是銀農科技給市場交上的第一份完美答卷。
“創新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優勢。”錢炫舟表示,外行人做農藥也有優勢,可以不局限于一個行業看問題,視野會更寬廣,會用交叉學科的眼光去看這個產業,這個行業。
“微乳劑算是被逼上梁山后做出來的,”錢炫舟解釋,“當時我們也在做懸浮劑的創制,但是,受設備、材料的局限,我們就做了一個決策,放棄其他,只做一個劑型—微乳劑。”
有效聚焦×價值創造
“能打勝仗的競爭戰略有三種:成本領先、差異化、專一化。”
封面·人物
cover story
2004—2011年間,銀農科技專注打造甲維鹽“農舟行”這大單品。2015年,該單品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銀農科技也因此在行業內受到廣泛的關注。
做精品,創價值
但某一項技術領先也只是暫時的,“當微乳劑成了一個時髦的東西,并且在市場上越來越多,我們就開始做水懸浮劑、水分散粒劑。”錢炫舟表示。
農藥產品的生命周期短,不僅僅是因為專利的問題,還因為產品價格、利潤,以及跟隨者的擠兌。
價格惡性競爭的結果就是,渠道商和農戶誰都不信任了,只要進口的。看到同樣的藥、同樣的成分,農戶卻選擇價格高昂的進口藥,對此,相信很多農藥從業者的心情都是沉痛的。
為什么你的東西貴?因為是進口的。
為什么你的產品便宜?因為是國產的。
雖然邏輯簡單粗暴到令人生氣,但是,錢炫舟還是想朝著“信任”這個方向找機會。既然在低信任的時期,消費者只敢買貴的,那就建立信任!
如何建立信任?做品牌!做價值!
“做企業要立足就應賺錢,怎么賺錢?一定是創造了價值才能賺錢。”錢炫舟認為企業就是要“價值創造”。做差異化,保持競爭優勢,提升溢價空間,為客戶提供差異化與可持續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并未發現新的需求。
市場每天都在變化,需要用新的東西來解決存在的問題。劑型的創新也好,產品的升級也好,銀農科技一直堅持用更多的時間去練內功,提高競爭力,打造競爭優勢。正如錢炫舟所述,只有產品越做越好,越做越精,成本越做越低,才能贏得市場。
不走多產品路線,而是用單一的產品,去實現技術上的不斷精進和改造。
有一次,錢炫舟和一個知名農藥企業總經理討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他開玩笑地說:“我的核心競爭力和你相反,你是產品多,我是產品少,當然我們兩個誰都不能學誰,互相學就會死。”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別人拿不走,也學不了的。
“現在我要解決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把產品做好了還不行,還需要把渠道打通。”錢炫舟嘆息,“但是要做品牌、要單品上量,是有矛盾的。”
做產品的差異化
有的企業用“快”來打造差異化,憑借快速制造大量新產品領先;有的企業是用“精”來打造差異化,以期用稀缺來區隔市場。
錢炫舟表示,銀農的創新之路,就是通過劑型改造、技術指標不斷升級,打造出具有卓越性能的產品。
只要足夠專注,做到最好,就能在極細分的利基市場成為王者。
持續做簡單卻困難的事情,專注構建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人,就會有更多的機會。正是因為有研發能力、可信任,銀農科技逐漸獲得了頭部企業的關注,拿到專利保護期內的原藥授權做制劑的研發生產,2019年和巴斯夫合作研發專利期內的苯嘧磺草胺和草甘膦復配產品上市,隨后富美實也拋來了橄欖枝。
在去年銀農科技的大會上,銀農與巴斯夫、科迪華、富美實、陶氏化學四大國際農化巨頭達成了戰略簽約。
打造行業的“隱形冠軍”
“高質量的發展需要產品創新與流程創新并舉”
封面·人物
cover story
說實話,在銀農科技,筆者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銀農科技的體量在行業內不算大,但是其辦公環境和氛圍更現代化,更舒適。工廠整體沒有任何味道,間或會有白鷺在辦公區前面的湖水覓食、歡叫,讓人忽略了這其實是一個農藥生產工廠。
這應該也是銀農科技創始人錢炫舟理想的農藥生產環境吧。在改善工藝和創新方面,錢炫舟從不吝于投入。其實,誰都知道,現在的創新何其艱難,但是銀農科技仍在堅持。堅持劑型改造,堅持技術指標升級,堅持打造具有卓越性能的產品。
銀農科技其實真的可以算得上制劑行業的隱形冠軍了。“甲維鹽之父,微乳劑鼻祖”“品質控”“國產農藥的天花板”“中國農藥行業中的一股清流”,這些都是業內人士給銀農科技的標簽。
低調、務實、有定力,是錢炫舟給筆者的印象。
不夸大事實,不鼓吹理想,不描摹藍圖,是銀農科技的作風。
當筆者問未來會將銀農科技打造成為什么樣的企業時,錢炫舟說,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不做大,先做小,踏踏實實解決一些農業面臨的根本問題,盡量讓企業活得久一點。
他認為,每一個人和企業一樣,都有長處也有不足。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定的運氣因素以及能抓住機會的能力,真正不容易的是變革,不僅能看到當下,也能看到未來。
不難想象,當“技術創新”和“數字化”兩翼日漸豐滿,銀農科技將會迸發出怎樣的力量!
看無限銀農,未來將給我們什么驚喜!
“原來的小家電行業比農資的渠道更亂,現在不也變得有序?商業環境已經發生變化。雖然難,但是你一定要去做這個事情。”錢炫舟親自掛帥推進CRM系統 (客戶管理信息化,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RM系統),雖然有渠道商不理解,但是在銀農科技的強推之下,還是相對順利的。
CRM 系統的順利推進,也源自企業自身產品的競爭力。錢炫舟表示:“一定要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有了競爭優勢,才有話語權,要不然在整個供應鏈里你是沒有話語權的。”
在經銷商層面,銀農科技一直用更深入、全面的合作來滿足市場需求,從單一的產品到產品組合,再到作物解決方案、定制方案。
至此,銀農科技從制造端到銷售管理端,所有的數據實現了互聯共享,實現全鏈條數字化!
智能制造提升品質、效率
銀農科技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7%—10%。雖然是小企業,但是銀農科技的研發人員多于生產人員,這種人員設置在農資行業不常見。
“不僅在農藥行業,中國整個制造業,最終一定是大量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充斥在生產一線,這是中國制造真正的未來。”錢炫舟表示。
好產品不僅需要技術的支撐,更需要先進生產工藝的匹配。銀農科技的一個車間已經實現生產全程自動化、高度智能化,可實現無人操作的“黑燈工廠”。
2022年9月,銀農科技開啟了智能制造的整體升級。未來銀農科技的每一個車間都將配合其他系統配置,來料、送料、投料、生產、入庫、出庫每一供應鏈工段產出的二維碼進行掃碼確認并自動錄入ERP系統。打通管理層與工廠現場實時信息,提高公司供應鏈整體運行效率。
信息化讓流通變得有序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客戶管理也成了現代企業的難題。
不斷出新品,不斷向渠道壓貨,這都不是解決銷售端問題的辦法。錢炫舟認為,一定要找到出路,把渠道管理起來,變得有序。
去華為、小米等企業調研、學習之后,錢炫舟得出結論,用信息化的手段是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只是,要在農資行業推行,難度是大的,誰敢去得罪客戶!
鏈接:
“黑燈工廠”是Dark Factory的直譯,生產過程無須人工值守,可以關燈全天候運行,這也是工業4.0提出后,部分先進制造企業所推崇的生產模式。
因日常生產無須人工操作,全程自動化、封閉化,可實現人工與原料“零接觸”,所以黑燈工廠又被稱作智慧工廠。
CROPS
作物中國
你要說云南,就不能只說云南。
你要說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散發著幽香的普洱茶,口味醇厚的小粒咖啡,還有目光所及之處皆是鮮花賞心悅目。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越來越高,美好生活的點綴必不可少。鮮花就成了平淡生活里的一絲甜蜜,鮮艷的色彩給人視覺上的享受,迷人的香氣讓人身心舒暢,紛繁復雜的花朵搭配起來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云南,挖掘“花都”潛藏的農資機遇。
文/張港港
完善的產業布局
農資機遇
云南花卉市場的
春城無處不飛花,是對昆明花卉產業的最貼切描述。
位于昆明市呈貢區斗南花市的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作為花卉交易的樞紐,每到夜晚便呈現出忙碌的景象,來自不同地區的花商在這里進行心儀花束的采買,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凌晨交易結束后。多年來,隨著“斗南”花卉的品牌效應和市場優勢,斗南儼然已經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航標,決定著中國花卉行業的走向。
在云南省境內除了昆明呈貢區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作為主力花卉產業園區以外,還有昆明市、紅河州、玉溪市、楚雄州、曲靖市、麗江市現有的共計10個產業園區同為“云花”產業蓄力。省內花卉產業布局也已形成了包括鮮切花產業帶、盆花產業帶以及加工花卉產業帶在內的三大產業帶,共計覆蓋云南16個州市,其中昆明市、曲靖市、紅河州對花卉三大產業帶都有所涉及。
隨著“云花”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目前云南花卉產業已形成了集花卉育苗培養、藝術加工、鮮花流轉消費于一體的產業鏈,不斷地為“云花”未來的發展增添新動能,助力新形勢。在強化各級工作的基礎上,云南突出“云花”新品種引育繁推,綠色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多元發展格局,力爭到2024年建成全球最大的高品質鮮花主產區、世界一流的創新輻射中心和花卉交易集散中心。
PLANTING
作物·中國
金秋喜豐收,遍地玉米黃。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而玉米,更是秋天的代表,展現著豐收的成果和人類勞動的價值。
作為我國第一大作物,玉米不僅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戰略性物資,其產量更關乎我國糧食安全和產業的平穩高效運行。
根據數據資料,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鮮切花種植面積35.1萬畝,同比增長7.7%;鮮切花產量達到180億枝,同比增長11.0%;產值157.76億元,同比增長12.4%,占全國鮮切花總產量的50%以上,其中玫瑰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鮮切花產銷量連續29年保持全國第一。云南省內花卉種植面積達到194萬畝,同比增長1.04%;花卉產值上升至1100億元,同比增長6.36%。昆明作為云南省內最主要的花卉生產和交易地區,2022年花卉種植面積達38.3萬畝,鮮切花產量為105.01億枝,綜合產值上升至361.17億元。斗南作為國內唯一的國際型花卉市場,在2022年交易量達到110.36億枝,同比增長了7.6%;交易額為121.47億元,同比增長了8%。近年來隨著我國花卉出口量的增加,云南省花卉出口量越來越占據國內花卉出口貿易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17年以來,云南省花卉相關商品出口持續呈現出正增長態勢。
由中共云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印發的《云南省花卉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22-2024年)》指出,預計到2024年,云南省花卉種植面積穩定在190萬畝左右,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480億元,鮮切花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產量達200億枝,農業產值達175億元,這將進一步為“云花”品牌的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交易數據持續走高
只要有市場,就會有商機。
云南花卉產業的蓬勃發展,除了背后相關產業環節的持續發力,最主要在于花卉產量足夠高和質量足夠好。面對市場現狀,如何才能讓花卉質量更高?面對云南花卉產業的龐大農資市場,農資經銷商們又該如何做?
花卉與大田作物不同,在用肥方面需要更加謹慎,花農不僅要保證花卉的需肥量,還要考慮施肥措施對花卉的影響,才能保證花卉健康地長成具有經濟效益的商品。這就凸顯出了科學施肥的重要性,而能否科學施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農資經銷商如何為農戶提供科學的施肥方案。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鄒凌博士表示,農資服務目前還是買賣關系為主,農資公司依然聚焦于產品的營銷方法和渠道,而現代農業的不斷發展正在驅動農資服務持續轉型,所以農資服務商要在產品上對自身要求更加嚴格,補充作物營養、調節作物生長性狀、改善土壤狀況等功效也要不斷增強,必要時可以配合新型栽培技術為作物服務。
隨著農資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很多農資經銷商逐漸不以賣產品為第一要務,而是將自家產品和服務結合到一起為花農服務。相關產品的混用,配合行之有效的服務計劃,為花農解決了不少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經銷商們時常感嘆,云南花卉種植的農資需求量大要求也高,必須要產品效果夠好、技術服務過硬才能做大做好。而且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塊市場的前景,不斷有人入行,要想不被市場淘汰,就必須增強自身品牌實力。
當然,對于花農和農資經銷商來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花農為保證花卉高質高產,在投入上會優先考慮產品效果問題,價格不是決定性因素,這就給了農資經銷商放心推薦好產品的機會。對于農資經銷商而言,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技術服務是保持花農與自身緊密聯系的紐帶,為花農提供有效的施肥方案不僅可以幫其解決問題,也可以為自身品牌增加說服力。云南農資市場的蛋糕很大,花卉行業更是讓許多人趨之若鶩,要想保住這一大塊蛋糕,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市場潛力巨大,從業者蜂擁而至
文/胡晶晶
悄然變化的
玉米農資市場
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幾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種植玉米。而玉米也一直以超過6億畝的種植面積穩居我國第一大作物地位。
2015年之前,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增長;2015年我國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2016年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后,玉米種植面積開始下滑;直至2021年受國家政策鼓勵以及玉米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有所擴張,增長至64986.36萬畝;2022年玉米種植面積64605.00萬畝,產量達27720.30萬噸,占糧食總產量40%左右。
我國是玉米生產大國
PLANTING
作物·中國
從全球主要的玉米種植區來看,我國玉米種植技術和產量與歐美國家相比還存有一定差距。
在農藥使用方面,先前大家的目光更多都聚焦在除草劑及殺蟲劑領域的產品。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玉米使用農藥銷售額為69.7億美元,其中玉米使用的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銷售額分別為49.0億美元、14.2億美元和6.5億美元。也就是說,在玉米農藥市場,除草劑的市場地位最為突出,其次為殺蟲劑,兩者市場占比之和接近該市場的90%,而殺菌劑的市場份額僅為10%左右。
形成了全面防控體系的除草劑
玉米田雜草種類多,與玉米爭水爭肥爭空間,嚴重影響玉米苗的生長發育,最終影響玉米的品質和產量。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種植人工成本的增加,化學藥劑防除已成為玉米雜草治理的主要措施,也是增加玉米產量、節約人工成本的關鍵技術。玉米田使用較多的除草劑有酰胺類除草劑、三氮苯類除草劑、苯氧羧酸類除草劑、磺酰脲類除草劑等。
截至2023年9月20日,玉米田除草劑共有2045個,其中單劑1057個,二元、三元混配登記產品988個。登記成分主要是煙嘧磺隆、硝磺草酮、苯唑草酮、莠去津、乙草胺、異丙甲草胺等老品種。傳統上,玉米種植前或苗前使用廣譜除草劑,目前仍占據重要的市場地位,但是近年來新的、專用化產品驅動了玉米田除草劑市場的增長。
隨著玉米田除草劑不斷迭代升級,形成了較為全面的防控體系。如玉米田防除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中,有種植前使用的草甘膦、苯草醚等,種植前、苗前使用的乙草胺、二甲吩草胺、異噁唑草酮等,苗前、苗后使用的丙炔氟草胺、磺草酮、硝磺草酮、砜嘧磺隆等,苗后使用的煙嘧磺隆、環磺酮、氟磺隆、苯唑草酮、甲酰氨基嘧磺隆、氟吡草腙等;種植前、苗前、苗后使用的二甲戊靈、莠去津、噻酮磺隆、烯草胺等。
“一次用藥投入和2—3次防除的成本可差了不少。”安徽臨泉縣一名玉米種植戶表示。農民越來越認識到一次用藥就達到防治目的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民會選擇能達到省時省工、一次性解決草害的產品。
目前,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的有15個省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四川、云南、陜西、安徽等,它們的玉米種植面積之和為59880.09萬畝,占全國玉米總種植面積的92.72%;產量之和為25371.52萬噸,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91.70%。在這些主產區之中,玉米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東、河南、河北、遼寧、四川、新疆九個省區,它們的產量之和為21155.70萬噸,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76.53%。
2022年我國玉米單位面積產量達到429.07 公斤/畝,比2003年320.84公斤/畝增加了108.13公斤/畝,這得益于品種改良、栽培管理、科學施肥以及病蟲草害的科學防治。但這與2022年美國玉米單產730公斤/畝還是差了不少。有人計算,如果我們的玉米單產能達到美國的九成,那么總產量將毫無懸念地超越美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增長了10多倍,從2003年種植面積僅約200萬畝,增長到現在的2500萬畝,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甘肅、江蘇、浙江、上海、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其中,糯玉米基本穩定,常年種植面積達1500萬畝以上,品種向多元化發展;甜玉米穩步上升,目前年種植面積600多萬畝,較前幾年有明顯提升,以生產、銷售鮮穗為主;甜加糯玉米是后起之秀,是“潛力股”,年種植面積已達400多萬畝,上升迅速。
除草劑最為突出,殺菌劑潛力最大
PLANTING
作物·中國
統防統治為豐收提供有力支撐
造成玉米經濟損失最大的害蟲有根部害蟲和玉米螟。傳統的廣譜性產品領銜玉米用殺蟲劑市場。目前,新煙堿類產品在玉米用殺蟲劑市場處于領先地位,這些產品可用于種子處理、土壤處理、葉面處理。
病害也是限制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病害因南北區域差異而各有不同,常見病害有32種之多,嚴重時會造成產量減少10%—20%。曾經,我國種植戶很少有使用殺菌劑的習慣,也沒有感受到病害對玉米產量可能帶來很大影響。現在開發的一些優秀殺菌劑不僅能夠防病而且能夠起到保葉的效果,對玉米的增產增收能發揮很大作用,使得玉米種植戶逐漸開始重視病害的防治,殺菌劑市場潛力漸現。
此外,近年來各個玉米主產區陸續開展“一防雙減”“一控雙提(控制病蟲害、提高產量、提升品質)”“一噴多促”等統防統治工作,有助于防治組織和農民群眾調整以往“重蟲害輕病害”的策略,促進了玉米殺菌劑市場的快速發展。當下,統防統治一般將葉面肥、抗逆劑、植調劑、殺菌劑、殺蟲劑等混合一次性對農作物實施噴施作業,減輕玉米中后期病蟲危害,實現促苗壯穩長、促灌漿成熟、促單產提高,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比如,今年入秋以來,黑龍江訥河市進一步加大扶農惠農支持力度,在全市范圍內實施225萬畝玉米大豆“一噴多促”航化噴施作業,8個服務主體每天出動420多架無人機,以每天40萬畝左右的作業面積全力推進。
玉米的收購價格是各地肥料市場中產品銷量和價格的風向標。2020年以來玉米價格向好,收益提升,使種植戶種植積極性提高,直接帶動了農資銷售。近兩年玉米種植戶肥料投入量有所增加,同時對高端肥料的需求增加,優質肥料開始占據市場。
臨泉科順農資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子科表示,“在市場上,高品質的肥料產品是站得住腳的。肥料質量好,效果好,能讓農戶增產,獲得較好的收益。只要農戶認可了效果,就不會在意價格高出來的那一點。”臨泉玉米種植戶孫自堂也表示,一定要選擇肥效好、持效期長的大品牌肥料,這樣后期不脫肥,產量就有保障。
因此,經營優質品牌農資產品的經銷商發展迅速。9月中旬筆者參加玉米觀摩會,臨泉縣瑞達農資銷售三寧肥料5000多噸,其化肥部總經理張波表示,未來三年要做成萬噸縣。
另外,玉米種肥同播技術已經廣泛被種植戶所接受,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種植習慣。種肥同播,一次性施肥,解決了種植戶習慣撒施、淺施及對用肥量把握不準的問題,達到了精準播種和播肥,實現了化肥深施,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減少了肥料流失對環境的污染。種植戶說:“有條件的一定會選擇種肥同播,省時省工,而且肥料均勻,利用率高,效果好。”
高品質肥料占據市場
在總體上,玉米種植戶在選擇農資時更加理性和謹慎,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從過去追求價格低廉轉而關注農資產品質量和總體效果,哪怕因此農資產品價格貴了一些,也無所謂。這就是玉米農資市場上正在悄然發生的變化。
營銷時評
文/魏婉新
農資營銷可否像
2023年最成功的營銷案例(之一)出現了:瑞幸與茅臺的聯名產品醬香拿鐵在互聯網上成功出圈。
“80歲的第一口咖啡,18歲的第一口茅臺”
“清醒了肉體,沉醉了靈魂”
“來杯醬香拿鐵,去咖啡去牛奶”
……
這些熱梗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醬香拿鐵帶來的“醬香xx”句式更是成為一句流行詞,引得無數個人和企業模仿。
在看熱鬧的同時,農資從業者也應該思考,這次營銷活動能夠給農資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官方數據顯示,醬香拿鐵首日銷售額突破1億元,更帶動瑞幸股價大漲超30億元人民幣。
僅憑借一款產品、一次營銷活動,就能帶來數億元的直接收益,它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在醬香拿鐵出圈之前,奈雪的茶與瀘州老窖也曾推出聯名產品,卻沒有在市場上掀起任何波瀾。同樣是飲料+白酒的組合,為什么只有瑞幸和茅臺能成功?
不少人認為,稀缺性是本次營銷成功的最大賣點。
物以稀為貴,茅臺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是高端奢侈品的代名詞,能搭上茅臺這艘“大船”,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更別提合作的對象還是咖啡圈的“頂流”瑞幸。兩個領域的頭部品牌合作,成功當然是可以預料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醬香拿鐵的成功難以復制,因為茅臺只有一個,瑞幸也只有一個。
但深度拆解本次營銷活動的內核之后,會發現稀缺性并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等多種因素的疊加才是。而且無論這些因素多么難以復制,其中的底層邏輯依然能夠帶給農資人許多營銷啟示。
無法復制的醬香拿鐵?
瑞幸咖啡和貴州茅臺,是來自兩個行業的頭部品牌,也是能夠沉下心來打磨產品、憑借品質出圈的品牌。茅臺不必多說,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品牌早已享譽國際。瑞幸作為中國連鎖咖啡的第一個萬店品牌,最早也是憑借“生椰拿鐵”等爆品打開市場。
其實以雙方的影響力,哪怕只是在瑞幸的紙袋子上印一個茅臺的商標,就會有不少人買單。但雙方都沒有選擇走這個捷徑,而是一起對產品進行了細致的打磨。
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向媒體介紹時提到,醬香拿鐵歷經了專業團隊的上百次調試,才得以實現茅臺醬香與咖啡的完美融合。選擇將茅臺酒制作成厚奶,而不是直接將白酒加入咖啡中,也是出于對產品風味和存儲的考慮。瑞幸方面則表示,醬香拿鐵是一款戰略級長線單品,將進行長期售賣。
二者本身擁有的產品研發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以及營銷能力,都是這個市場上最為稀缺的能力,也是能夠不斷推出爆品的根本原因。
農資行業的邏輯同樣,不管營銷行為多么別出心裁、合作的對象多么大咖,最終的基石還是產品力。
產品力,可以指廠商的產品品質,這是一切營銷行為的基石。所有測產會、觀摩會,都是在產品有效果的基礎上才能成功。
產品力,一方面也是渠道的服務和推廣能力。化肥農藥是實質性產品,渠道提供的服務和推廣動作是無形的產品。好的推廣和服務模式能起到的作用,絲毫不亞于優質產品。
產品力還有一個更高的維度——組合。真正難得的是組合,最有價值的也是組合。
瑞幸與茅臺聯名最大的成功,就在于雙方把各自的產品力、渠道力疊加,造就了一個新產品,達到了1+1>2的效果。這樣的案例在農資行業也很常見:云南有經銷商為了杜絕竄貨,與廠家協商設計了全新包裝,專供渠道售賣,極大緩解了竄貨危害;某化肥企業為打開陜西市場,與當地的優勢種植基地合作,強強合作取得了可觀的測產結果;廣西某零售店打算服務新的作物,選擇引進在該作物上的口碑產品售賣……
單獨一個好產品、好渠道能起到的效果有限,但如果將產品與渠道、推廣相結合,用在合適的作物上,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產品力,一切營銷行為的基石
MARTETING
“醬香拿鐵”
一樣出圈?
很多人都認為,與茅臺聯名,是瑞幸“高攀”了,但殊不知,“下沉”才是茅臺真正想做的事情。
受限于價格,茅臺的知名度雖高,但形象單一,消費群體封閉化。近年來,品牌形象轉型成為茅臺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在這個戰略下,茅臺一改以往“悶聲發財”的做法,動作不斷。從茅臺冰激凌到醬香拿鐵,再到最近與德芙聯名推出的酒心巧克力,每次動作都能獲得不小的熱度。甚至有人戲稱:“茅臺快把自己玩成料酒了。”
無論外界評價是褒是貶,茅臺的這一系列動作都沒有偏離其營銷的底層戰略邏輯,即改變固有的形象認知,貼合年輕群體。至于具體的合作對象和商品創新,都是戰略基礎上的具體策略。
目前農資行業的許多企業在做營銷時,往往都與茅臺的理念背道而馳,存在戰略目標不清晰或是目標過于“宏大”的問題:希望營銷活動既要有社會效益,又可以直接達成銷售,最好還能在業內廣為傳播。但現實是,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心態,大多會導致顧此失彼,哪個方面都做不好。反觀那些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營銷動作或口號,無一不是抓住了一個目標或關鍵詞。譬如住商肥料桉樹肥的“三兩抵一斤”,強調產品的高效省力;三寧喊出“取代進口”的口號,直指進口肥料的市場份額;金正大的“一拌三噴”理念,正對應了國家提出的小麥“一噴三防”……
所以無論是整個企業的營銷方向,還是某個區域、某種產品的營銷動作,一定要把戰略放在策略之前,搞清楚自己營銷的目的是什么,是做產品還是推技術?是面向渠道還是面向農民?這個戰略越清晰、越簡單,就越便于執行,也就越容易“破圈”。
戰略要走在策略之前
回想一下,你是從哪里知道醬香拿鐵的?恐怕只有一小部分人是從線下廣告、官方賬號等“正式”渠道了解,絕大部分人對這款產品的認知來源于各種各樣的“梗”,就如文章開頭的那幾句話。
當下,線上信息傳播有一個重要特征——無梗不傳播。醬香拿鐵的大出圈,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些層出不窮、惹得人會心一笑的俏皮話,它們在各大社交媒體上瘋狂傳播,使這次營銷從一個單純的商業行為,變成了一種社會話題,撬動了巨大的流量。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流量就意味著關注度,是所有營銷活動都夢寐以求的東西。但農資行業在互聯網上似乎天生“水土不服”,即使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起線上營銷,但仍然被困在原有的傳播范圍內,出圈爆款少之又少。
無流量,不營銷
marketing
營銷·時評
作為中國的龍頭企業,茅臺的營銷動作對各行各業都有不小的借鑒意義,但是也大可不必將營銷行為過度神化。因為在茅臺背后支撐的,還有經過幾十年市場考驗、被認定為硬通貨的品質。畢竟營銷不是企業的護城河,產品和服務才是。
想要打造爆款,或許可以學學茅臺的“造梗”思維,將當下社會熱點與自身品牌或產品的價值相結合,創造出簡短、娛樂性強又能夠吸引受眾自發傳播的內容,以實現“破圈”。
除了自己造流量,“蹭”流量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大主播李佳琦的一句話,讓克價貴過黃金的花西子成了網友們惡搞的對象,也讓蜂花、白象、白貓等國貨跟在后面狠狠出了一波風頭。國貨崛起這股東風,快消品能借,農資企業自然也可以,拼的就是面對社會熱點時的反應速度和開放的營銷思維。
文/趙丹
弗雷德·博什:?
荷蘭拜昂是由荷蘭知名基金公司Vitus Participations Fund投資的企業,創立于2018年初,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市。公司致力于高效農業、觀賞園藝以及草坪養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其宗旨是為合作伙伴提供全面、高效的特種肥料產品,全套的特種營養解決方案及全新的產品體驗和服務。其中高效農業板塊主要產品有:控釋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生物菌劑、功能助劑、保水劑、滲透劑以及各種生物刺激素等。
目前公司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美國及中國等地區設立了分公司及部分工廠,在英國和荷蘭設立了特種肥料研發中心。
公司現已獲得15個正式產品登記證及20個備案號。
這次,我們拜訪的是一個在特肥行業深耕多年的新企業。
為什么同時用“深耕多年”“新”這么矛盾的字眼來形容一個企業?您若了解本文的主人公就明白了。
今年66歲的弗雷德·博什,在特肥行業是有話語權的。
他畢業于在農業科學領域享有盛譽的頂尖學府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他曾擔任世界知名的消費品園藝公司—美國施可得公司(Scotts)的全球特種肥料產品的總裁。
2011年初,Scotts特種肥料業務出售給以色列化工(ICL)之后,弗雷德繼續擔任ICL特種肥料高級副總裁,主管亞非歐業務。
2018年,弗雷德和前同事原以色列化工特肥(ICLSF)CEO Karl Mielke一起創立了拜昂(Bion)國際集團(以下簡稱“拜昂”)。憑借優良的基因、創新的意識及個性化的服務方案,“盡你所能地為你的客戶服務”的服務理念,他迅速站穩腳跟。
盡管主創們都是在國際特肥行業中呼風喚雨的資深大咖,但是拜昂卻是初出茅廬的生力軍。
拜昂和其他外企一樣,將中國市場作為其戰略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5年來在中國市場一直保持高增長速度。
當筆者問及為什么要創立拜昂時,弗雷德回復:“我們行業的基本前提是,以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更多、更高質量的食品和作物,來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這種挑戰,無論是在科學上還是在商業上,一直激勵著我在綠色產業中尋找工作。”
弗雷德表示,大多數人都很清楚,綠色產業面臨著幾個主要趨勢和挑戰:
龐大的人口基數(需要我們以更有效、更可持續的方式利用土地);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急劇增加(促使生物保護劑和生物刺激素替代化學農藥);干凈的水正迅速成為稀缺資源 (提高用水效率的方法和產品受到追捧);氣候變化加劇(促使行業參與者尋找更好的控制作物生產的方式);人工智能發展加速(促使精準農業、農業機械化進程加速)。
基于對全球肥料市場格局的理解,弗雷德與聯合創始人一起,創建了拜昂。
“我們的愿景是在綠色產業中創建一家公司,它具備:為農作物生產提供更可持續的植物營養及增強產品,并幫助美化世界;培養以客戶為導向、尊重客戶的企業文化;通過伙伴關系實現創新和生產;盡可能采用顛覆性的新分銷和工作方式。”弗雷德這樣描述拜昂。
名企名家
COMPANY
盡你所能地為你的客戶服務
荷蘭拜昂控股公司(Bion Holding B.V.)簡介
荷蘭拜昂創始人兼CEO弗雷德·博什(Fred Bosch)
“在綠色產業中尋找工作”
大企業有大企業的體量優勢,小企業有小企業的靈活優勢。
不一樣的選擇,注定走不一樣的路。弗雷德及主創們對企業的定位與優勢很清晰:“我們不是一個龐大的公司,沒有高昂的辦公室管理費用和漫長的決策過程。我們需要的潛在客戶是那些想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或者要尋找新的供應商的經營者。”
弗雷德認為,行業的機會總是存在的,但你必須去發現,去熱情地追求!
與外部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創新。“我們尋求并促進與規模較小但有前途的技術平臺和研發中心合作,以推動綠色創新”,弗雷德表示,積極尋求外部合作的原因是,與等待大型研發部門的內部成果相比,外部的創新有時會更快、更有效。
以客戶為導向。“我們希望和客戶成為一個創業團隊,而不僅僅是銷售更多產品。”弗雷德認為規模較小的公司通常更靈活,更會以客戶為導向。
顛覆性的市場策略。“大型跨國公司往往被迫繼續他們的傳統分銷策略,我們正在尋找更直接的方式”弗雷德表示,拜昂在做渠道下沉, 在合適的區域甚至聚焦縣級代理。
當然,顛覆是相對于傳統模式而言的。弗雷德介紹,他們在其他國家也在采用有別于傳統營銷的渠道模式,比如電商模式(海外版TikTok、Youtube自媒體平臺等)來推廣新產品和新思路,使用視頻來傳播有價值、有吸引力的產品。
與眾不同的形象和品牌。拜昂一直致力于個性化服務,“盡你所能地為你的客戶服務”是拜昂合作伙伴們的口頭禪。
拜昂努力削減大公司經常面臨的所有不必要的成本,始終以給客戶帶來更多的收益為目的。
“走和大公司不一樣的路”
Company
名企·名家
提及在中國的發展,弗雷德表示,拜昂中國是在他的老朋友、老同事Nick (拜昂中國總經理王華平)的幫助下創立的。
作為一個新入局的外企,拜昂正在“重新”看待挑戰,并準備以與現有公司略有不同的方式,在實踐中為客戶增加價值。
弗雷德介紹,將歐洲的肥料和生物刺激素技術引入中國的過程中,拜昂會進行嚴格和徹底的測試,以確保產品在特定情況下依然性能優越。除了好的產品之外,拜昂會為客戶提供培訓、實驗等服務與技術支持。
弗雷德表示,拜昂的戰略就是卷起袖子,進入戰壕,為客戶提供服務。拜昂的服務團隊很專業,“Nick本人就是一位優秀的、訓練有素的農藝師。我們的研發主管Rafael Pinol博士和來自西班牙的生物刺激素專家也協助培訓我們的合作伙伴”。
“在過去的5年里,Nick已經組建了一支10人團隊。已經與多家經銷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銷售額持續快速增長,獲得了市場認可。我為我們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弗雷德說。
弗雷德一再表示,中國的市場很大,只要企業能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帶來附加值,就會有機會。
“我們希望繼續從歐洲和其他大陸測試、推出和進口化肥和生物刺激素技術,以補充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同時,我們也在尋求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擴大我們在中國的研發和生產,因為我們看到了向其他亞洲國家出口的強勁機會。”弗雷德介紹。
“在實踐中為客戶增加價值”
拜昂旨在為三個板塊的客戶群體—高爾夫球場或運動場地的管理者或園藝公司、觀賞植物的種植者、種植糧食作物或工業作物的農民—提供、銷售有助于可持續投入解決方案的產品。
“全球精準營養的趨勢勢不可擋”,弗雷德表示,拜昂將持續為農民提供更加可持續的低成本解決方案。
弗雷德認為,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將會更多地傾向于低成本、高質量的食品,種植者也將能夠辨別產品之間的質量(和健康)差異。這些需求倒逼特種肥料和生物解決方案制造商繼續推出更適合當地情況的精確營養的產品。
拜昂的開發和市場活動范圍雖然在緩釋、控釋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葉面肥料、土壤改良劑、微生物及生物刺激素等領域全面擴張,但是側重點依然在于生物刺激素和生物肥料。
談及產品,弗雷德表示,讓他最自豪的就是拜昂的StymBion(好美滋) /AminoGold(拜樂金)生物刺激素家族,它們的基礎是一系列必需氨基酸的平衡組合,有超過10種不同的產品,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性能,如刺激植物的生長,減輕壓力,促進果實形成、轉色、增甜以及根系生長等。
“在最近的3年里,我們已經向市場推出了近40種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我們也在研究不同技術的組合,但暫時還不能分享,因為實際應用測試和注冊過程需要時間。”弗雷德介紹。
“精準營養趨勢勢不可擋”
只有對自己下了苦功夫,面對市場競爭,才能更加從容;只有建立差異化,有快速設計和制造大量新產品的能力,才能跨越周期;只有踏實地去做事,更精細、深入地去提升客戶價值,才更有未來。
為什么有些公司訥于言,卻自有擁躉?雖然訥于言,卻敏于行。憑借差異化的產品以及模式,盡自己所能地為客戶服務,能真正給客戶帶來優勢。
平常,不聲不響,一直在做扎根的事情,默默為種植者解決核心問題。當你發現時,他已經勢如破竹。
Company
名企·名家
文/胡晶晶
孫楠:產品、服務、產業鏈創新
先人一步
住商肥料錦州總代理、遼寧燕邦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孫楠
經銷商是農資行業銷售鏈條中最關鍵的一環。
優秀的經銷商要時刻洞悉市場的變化,并且要能時刻調整升級,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才不會被拋棄。
住商肥料錦州總代理、遼寧燕邦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燕邦農業”)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轉型升級的公司。其總經理孫楠在保持上一代農資人為農服務的思想高度的同時,堅持創新,敢闖、敢干,成為新一代農資人的代表。
孫楠2014年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之后,就回到了燕邦農業,從基層做起,而后成為燕邦農業總經理。十年的磨礪讓孫楠快速成長,擔負起領導燕邦農業的職責與重任,給燕邦農業帶來新的價值創造路徑,也催生了更多新創意、新模式,為燕邦農業帶來更多可能。
說起燕邦農業的成長史,孫楠開始滔滔不絕:“燕邦農業是在轉型中不斷成長的,1992年6月10日成立,最開始做農資銷售代理;2002年開始做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供應;2008年,開始做蔬菜農場;2014年成立農資連鎖店和生鮮超市;2021年成立了物流部……”
30多年,燕邦農業不斷到未知世界尋找新機會,打造出了從種子、育苗、基地種植、技術指導到產品檢測、產品收購、倉儲分揀、生鮮配送、門店銷售的一套完整農業產業鏈。
燕邦農業的農資產業鏈做得越來越好,農資銷售代理做得也是順風順水。孫楠表示,近幾年產業鏈閉環優勢更加突出,在生鮮板塊帶動下,燕邦農業與零售網點、基地大戶形成更為穩定的合作,也讓燕邦農業在這幾年特殊時期里保持農資銷量持續上升。
農資銷售代理是燕邦農業的起點,也貫穿了燕邦農業發展的全過程。孫楠介紹:“燕邦農業產品不全,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老百姓所有的需求。我們合作的基本上都是行業品類的前幾名,以進口產品為主,包括國內的品牌產品,產品品質有保障。”
在選擇產品時,孫楠優選有差異化賣點的產品。“在肥料方面沒有太多品牌,基本以住商肥料的產品為主。”他表示,住商肥料產品的獨特性和質量穩定性都有保障,是他需要的符合燕邦農業長期發展的產品。
產業鏈不斷進化
作為與用戶產生聯系的最直接的存在,產品就是生意的核心所在。
“我們必須深度了解產品,找準產品的核心賣點。”孫楠表示,一旦找準了產品賣點,上量就是很簡單的事情。
如何找準產品的核心賣點?孫楠以住商肥料為例,介紹了他的秘訣。
燕邦農業與住商合作16年了,開始快速增長是2016年。“2016年回到批發層時,住商肥料品牌好,產品效果好,這幾乎已經成為用戶的共識。”孫楠表示,我們思考的是如何尋找新的突破點,把住商肥料賣得更好。得出的結論是我們還沒找準賣點。
當時住商肥料產品主要在馬鈴薯上推廣使用。住商肥料本身的價格較高,是不是在其他的經濟作物上也適合?說干就干,孫楠與住商業務經理王巖一拍即合開始推廣服務,經過推廣、試驗示范、算投入產出比、試用、隨訪,當年就抓住西瓜、葡萄市場,銷量直接比2015年翻了一番。彼時,減肥增效成為大勢所趨,住商肥料用量更少,利用率更高,也正好符合政策趨勢,就此住商肥料在錦州市場打開了新局面。
燕邦農業在推廣服務過程中也扶持起來不少零售店,“錦州一名零售商,從一袋試用開始,到現款一年100多噸。而且因為產品肥效好,質量有保障,還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零售店。”孫楠介紹,現在“住商肥料+燕邦農業”每年至少要協助零售商開三次推廣會議,一方面做促銷活動,另一方面進行部分服務。
“已經把住商肥料的產品摸透了,也是打心底地信任住商肥料。”孫楠表示。現在,只要是住商肥料的產品且錦州當地作物可以使用,燕邦農業都有代理。
深度了解產品,找準核心賣點
品牌故事
BRAND STORY
存量時代下,經銷商不應該只關注營銷、市場、競爭,而是要回歸用戶本身,才能重獲增長。畢竟,農資投入品銷售成功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種植戶。
做農業,必須有責任心。許多零售商、經銷商、業務人員為了賣貨,為了利潤,盲目推薦用肥用藥混配,比如一種產品能解決的病蟲害,偏要推薦好幾種產品,不僅浪費,還對環境、土壤造成傷害。科班出身的孫楠深知盲目用肥用藥的危害,他表示:“我們有專業知識,以技術服務為主,我們必須改變現狀。要始終堅持倡導化肥、農藥的規范化施用。”
在經銷商搶奪市場的過程中,真正懂技術的人才能脫穎而出。“現在燕邦團隊80%的員工都能獨立做技術指導。”孫楠表示,燕邦農業還有專業技術團隊微信群,群里有技術專家、農科院和廠家的技術老師,有問題直接群里問,他們可以快速回復以專業的技術方案。
深耕服務,有助于經營者直接通過終端用戶的需求拉動銷售。孫楠下定決心,明年開始所有業務都沉下去做服務,做推廣。比如零售商銷售住商肥料,就派團隊幫你做推廣宣傳、做試驗示范、做技術服務。
服務深耕,以需求拉動銷售
在農資市場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農資批發商在洗牌,零售商也在洗牌,大家都卷起來了。孫楠既要守業又要不斷創業,必須先人一步創新,才能搶占市場先機。
服務大戶,讓利大戶。近幾年,隨著錦州種植大戶越來越多,他們的選擇權增加,誰能給他們帶來高收益他們就選擇誰。“燕邦農業正在轉型服務種植大戶,有專門的團隊服務,指導大戶用肥用藥,及時解答大戶們的疑問。”孫楠表示,未來一些零售商可能會就變成燕邦農業的服務人員。比如,某地有30個他服務的種植大戶,附近的零售商就直接服務這些已經鎖定的種植大戶。
集中精力打造大單品。“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打造核心戰略大單品已經迫在眉睫。比如住商肥料,一個產品系列給種植大戶,一個產品系列給零售店,集中精力把這幾個產品做成大單品,就可以迅速實現規模效益和品牌效益提升。”孫楠表示,這樣每年抓一兩個重點產品打造成大單品,市場占有率自然就高了,競爭力自然也就更強。
方案把復雜的銷售簡單化。“以作物為導向,用方案的模式把復雜的銷售模式簡單化”,孫楠表示,掌握作物關鍵時期用藥、用肥,以方案的形式把這部分產品固定下來,其他時期根據種植戶需要隨時再補。這樣管理更簡單,服務也更方便。
對于創新的堅持、執著,讓燕邦農業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孫楠堅定地說:“未來,燕邦農業的產業鏈優勢、服務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未來的十年可能才是我們快速發展的時候。”
創新先人一步,走得更遠
Company
名企·名家
科學施肥,提質增收
篤行不怠助力農戶增產增收
新洋豐賦能稻田,
文/胡晶晶
技術為本,效果為王。
金秋九月,江西一季晚稻陸續進入豐收的沖刺階段。9月27日,在新洋豐工作人員引導下,100多位來自江西省各地的農資達人、種植能手們走進永修千畝種糧大戶曹德華的水稻田,現場觀摩了新洋豐鋅磷美高標準示范田,看著稻穗粒粒飽滿分外喜人,大家對于鋅磷美這款產品的好奇也達到了頂峰。
水稻增產增收,與新洋豐密不可分
Brand story
品牌·故事
永修千畝種糧大戶曹德華介紹,從開始種一兩百畝水稻到現在種植兩千多畝水稻,他一直使用新洋豐肥料,也一直跟隨新洋豐產品升級,使用新產品。今年,他種植的近2000畝水稻全部使用新洋豐全新作物全營養鋅磷美產品,水稻根系健壯發達,肥料利用率高,后期不脫肥,葉青谷黃,產量、品質雙雙提升。
一季早稻9月6日已經收獲,實收達到1593斤/畝,收獲的籽粒飽滿、光亮、含水量低,烘干廠都搶著要,比其他收購價每斤高兩分。示范田里的一季晚稻,在關鍵節點也都使用了鋅磷美,每畝用了110斤,預計畝產將達1700—1800斤。對于新洋豐肥料的效果曹德華信心滿滿。
同樣從2007年就開始賣新洋豐肥料的永修縣燕坊鎮為民農資彭桂華也信心十足。他表示,新洋豐每出一個新產品他都跟隨著,鋅磷美18-12-18富含礦源黃腐酸鉀、中微量元素,用了它水稻早期苗好,分蘗強,中期苗壯,后期不脫肥。新洋豐的肥料品質高、效果好值得信賴!
參會人員從田間地頭回到會議室,圍繞“科學施肥,提質增效”展開了更為深入的經驗交流。
近些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農資企業也需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緊跟國家政策導向,聚焦行業發展方向,把控技術前沿動態。肥料產品必須向技術含量更高、產品質量更優、增值服務更多轉變,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農資市場站穩腳跟。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秘書長張互助表示,新洋豐深耕農業幾十載,精心服務為“三農”。新洋豐在多年的創業過程中,順應農業新形勢,創新肥料新品類。觀摩會我們看到了新洋豐的水稻新品鋅磷美的示范現場,對其應用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創新發展,站在肥料行業制高點,踏上服務“三農”新征程,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糧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江西農業大學商慶銀教授表示,科學施肥是水稻提質增產的關鍵措施。如何在肥料配方中合理地添加中微量元素?如何改變農戶的施肥習慣?如何使各種營養元素根據土壤的需求、作物的需求科學合理地供應?肥料公司需要重視這些問題,根據不同作物的需求、土壤養分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肥料配方來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提質增效,給農民帶來切切實實的節本增收。
強化科學施肥,創新肥料新品類賦能農業
新洋豐作為磷復肥龍頭企業,在致力于幫助老百姓增產增收的同時,也在努力踐行國家綠色發展大政方針。面對水稻種植端出現的種種問題與挑戰,新洋豐責無旁貸扛起保護糧食安全的旗幟。
新洋豐市場推廣部常務副部長康婷表示,隨著土地集約化發展,專業種植大戶出現,他們的需求不再是去買一包便宜幾塊錢的肥料,而是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全程的解決方案實現增產增收。這就要求我們所有人都認真思考,什么是科學施肥?怎么能提質增效?為此,新洋豐進行三大技術創新,在堅持磷復肥和精細化工“雙主業”發展方向的同時,秉持產品和服務“雙核心”的理念,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提供為種植大戶解決問題、增收降本等的產品方案、服務方案。
經過多年新型肥料推廣,新洋豐選出穩定的增產增收產品(長江流域水稻專用配方肥)微肥增產—鋅磷美、抗逆穩產—百倍邦、控失省工—控失肥,并通過密集活動,將產品效果迅速傳播、經驗迅速復制。總結起來,新洋豐的產品戰略是基于技術積累,經驗總結,持續優化產品,為種植戶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在田間我們親眼見證了鋅磷美新產品的施用效果,座談會上新洋豐東南大區首席農藝師金龍向大家詳細介紹了鋅磷美水稻套餐肥。鋅磷美營養肥采用“一調(優化配方、原料)二補(補充中微量元素、添加礦源腐植酸)三提高(提高原料品質,精選優質原料)技術”解決了當前限制水稻高產的逆境促根、養分易流失和偏施化肥三大痛點問題,助力種植戶增產增收。鋅磷美營養肥在浙江、江西等各地示范田提質增收效果明顯,種植戶都說:“洋豐肥料并不貴,增收之后是免費!”
新洋豐東南大區經理高贊最后總結表示,希望在水稻區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種植戶提供好產品、好服務,助力農戶增產增收;也希望有一批像曹德華一樣的種植大戶,有好的管理方式、好的投入理念,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
持續優化產品,促進種植升級,助農增產增收
Brand story
品牌·故事
為寒門學子夢想加油
芭田“助子成才”
第二十三個盛夏
芭田再次奔赴一場愛的相約
一屆又一屆
我們把愛傳遞給
渴望改變命運的孩子
一次又一次
我們看到愛心創造的美好未來
助子成才
愛心延續
讓我們一起為寒門學子點亮明燈
讓愛意在這片土地上彌漫開來
在充滿希望的8月,芭田健康新使命第二十三屆“助子成才”活動如期而至,愛心繼續傳遞!通過在線報名、零售網點推薦以及芭田公益團隊的走訪,最終遴選了50名農村學子作為第二十三屆“助子成才”活動的資助對象。這些來自貧困家庭的莘莘學子,既有堅實的知識基礎,又有奮發向上的品格,但卻被絆在改變命運的門檻之前,進退兩難。對他們來說,芭田的出現,猶如黑夜中的一道微光,為前方的道路提供了指引和希望。
8月23日,芭田股份攜手江西省蓮花縣教育局共同舉辦的“芭田健康新使命第二十三屆‘助子成才’活動”發放儀式在縣教育局舉行,縣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甘永峰,縣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局副局長賀杜明,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董超華應邀參會并致辭。
儀式現場,芭田股份湘中區域經理鐘宇超代表芭田股份,向考入本科院校的2023準大學新生劉同學、夏同學、賀同學、肖同學發放了助學金,助力莘莘學子開啟人生逐夢新征程。
獲得資助的肖同學激動地表示:“收到芭田健康新使命‘助子成才’的資助與呵護,我感到非常榮幸。衷心感謝芭田的資助,這份愛心讓我對未來的求學之路充滿信心。進入大學后,我將努力學習、樂觀生活、傳遞愛心、薪火傳承,爭做一名品學兼優的新時代大學生,以優異成績回報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
芭田股份區域經理鐘宇超感慨道:“這些受助的孩子,或出身貧寒,或求學艱難,但他們都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芭田股份深信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也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擁有戰勝困難、繼續學習的權力和底氣。所以芭田股份開展‘助子成才’活動,用自己微弱的力量為數千名農村學子送去關愛,使他們懂得,希望并非遙不可及,而是會在我們的付出和努力中逐漸成為現實。愿每一個農村學子都能如花般盛開,在人生的旅途上大放異彩。”
微光筑夢,照亮人生求學路
回首處,跋山涉水未停步;望征途,初心一如來時路。
為了踐行初心和完成使命,將愛心傳遞到最需要的地方,第二十三屆“助子成才”活動啟動以來,芭田股份各區域經理和經銷商、零售商積極參與其中,先后走過了山東、河南、河北、廣西、云南、寧夏、貴州、海南、甘肅等十多個省區,親自拜訪每一個需要幫扶的家庭,送去最真誠的幫助,為每一個努力的孩子送去“翅膀”,助其展翅高飛。
云南大理區域獲得資助的馮同學表示,這次資助讓他認識到,芭田不僅關注農業的發展,更關心農民的孩子,是一個真正有良心、為國民著想的好企業。非常感謝芭田提供的助學金,也感謝芭田給予的機會。未來他一定會努力學習,用學識改變命運,為社會和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
芭田股份云南大理區域經理趙帥在助學金發放儀式現場說道:“農民用汗水耕耘土地,芭田用愛心播種希望。23年來,芭田股份愛心公益團隊先后累計調研走訪超過50萬公里,為1500多名困難學子捐贈善款逾1400萬元。從生產好肥料到公益助學,芭田股份以愛之名,用心守護每一寸土壤、每一次耕耘、每一份希望!”
以愛之名,守護每一份希望
Brand story
品牌·故事
芭田股份品牌部經理周嘉蕓表示:“芭田股份的‘助子成才’活動傳承并弘揚了芭田孝文化的核心宗旨——愛與敬。芭田股份用愛心和公益心,連續23年資助農家學子上千人。這項活動對于中國上千萬需要幫助的農村大學生來說可能微不足道,但我們認為‘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也在乎’。所以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助學活動,許多優秀經銷商也因此被吸引進來,與芭田股份共同傳遞愛心。一只螢火蟲的光芒很微弱,但‘聚集螢火之光’就定能照耀遠方,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一路走來,芭田股份始終踐行“芭田好肥料—是行善,是立德”的品牌文化,23年如一日開展公益助學活動,弘揚中華扶貧幫困的傳統美德,不斷向社會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用愛心為農村學子點亮希望的明燈,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大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芭田擔當,愛心先行
云天化保供穩價有力有序
秋肥供應量足價穩,
化肥價格關乎農民切身利益,對農民的施肥意愿和糧食產量有著直接影響。進入7月后,國內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磷肥生產原料硫黃、合成氨等一個月內價格漲幅超20%。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云天化始終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首位,通過發揮礦化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實現磷礦、合成氨高度自給,通過戰略采購與市場運作,盡自身最大努力在內部消化原材料上漲的壓力。在關鍵備肥期,云天化國內磷酸二銨銷售價格始終保持在合理水平。
使命于心,責任在肩。云天化始終將國內化肥的保供穩價工作做到實處,全力確保國內秋季用肥供應,努力維護化肥價格穩定,積極踐行國企社會責任,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全力筑牢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與此同時,圍繞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云天化還開展了“豐收中國萬里行”“良田守護者計劃”“《鄉村振興 大地故事》系列紀錄片”等媒體傳播活動,生動講述鄉村振興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地故事,努力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道路上展現國企擔當作為。
化肥供應充足和價格穩定是農業豐收的重要基礎。當前,秋季磷肥市場正進入銷售關鍵階段,作為國內產能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之一,云天化提早謀劃、積極儲備、快速調運,確保秋肥供應量足價穩。
周密部署,量足貨豐保供應
春耕市場剛結束,云天化就將夏秋市場作為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提上日程。4月末,公司組織各業務單元收集客戶和市場需求,結合夏秋市場各區域市場儲肥、用肥時間節點和用肥習慣,在各時期的資源配置上提前進行策劃和安排,做好跨區域的資源配置和計劃管控,全力保證夏秋用肥的精準及時投放。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各季備肥需求,云天化提前制訂嚴密的生產計劃,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基礎管理,確保生產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最大程度釋放裝置產能。2023年上半年,云天化生產化肥438萬噸,同比增加12.3萬噸,保質保量完成各季化肥生產任務,實現產供銷高效銜接。
化肥保供不僅考驗著工廠端的產能,也對物流端的通暢運輸提出要求。云天化5A級物流企業天馳物流充分挖掘物流鏈上的資源潛力,通過鐵路專用線、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等措施,提高鐵路運力、裝卸車、港口通航效率,確保實現秋季用肥“保通、保暢、保運”。夏秋市場,云天化預計發出磷酸二銨超過90萬噸,占國內供應量的30%以上。
發揮優勢,穩定價格顯擔當
品牌廣告展示
品牌廣告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