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職工文學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專輯 上
2021年03期?總第003期
宜昌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主辦
“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
全市職工宣講比賽決賽
攝影:李叢軍
2021年6月,全市職工宣講活動決賽在市工人文化宮舉行。國家一級導演、市朗誦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陸洞元,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名譽會長、《三峽晚報》原社長張澤勇,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副會長、《三峽晚報》副刊部主任馮漢斌等七人出任現場評委。經過激烈角逐,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宜昌市第一中學選手呂妍,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六建設有限公司選手郝玉潔、張丙新,興山縣融媒體中心選手朱宇獲得比賽一等獎。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皮祖武等為獲獎選手頒獎。
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湖北省總工會和市委工作要求,宜昌市總工會組織開展了“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全市職工宣講比賽。
該活動由宜昌市總工會宣教室、宜昌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具體承辦。各地各單位工會精心組織,廣大職工群眾踴躍參與,共有41組選手進入決賽。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了落實響應中共中央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精神,增強對黨感恩的意識并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湖北省總工會和市委工作要求,宜昌市總工會組織開展了“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 主題讀書征文比賽活動。
征文比賽2021年4月15日啟動以來,各地各單位工會精心組織,廣大職工群眾踴躍參與,經過三個月的征稿、評選工作,共收到應征作品 500余件。應征作品用一篇篇充滿深情的文章、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感人事跡,“小故事講透大道理”,激勵和動員全市廣大職工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抒發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美好情懷,表達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奮勇爭先、接續奮斗的昂揚斗志,描繪了共筑復興偉業的美好愿景,展現出新時代宜昌職工克難攻堅,立足本職崗位作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這次征文活動,既是全市廣大職工精神風采的集中展示,也是向偉大的黨光輝百年的集體獻禮。
本次征文全部作品采取匿名方式,在評審組全體評委的認真評選下,通過初評、復評和終評三級評選,共評選出一等獎10名,二等獎20名,三等獎120名。獲獎作品以作者姓氏筆畫為序,收錄于《宜昌職工文學》電子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征文專輯與《三峽力量》公眾號相關征文專輯 。
一等獎名單
向昌浩? ?劉久紅? 劉德權 宋發剛 蘇富瓊 陳金城 陳 虹? 虹 珊? 袁昌盛? 彭曉琴
二等獎名單
王書銀 王雪蓮? 馮 陽? ?劉 璟? ?楊 冰 楊如梅? 楊福梅? 宋小銘? 張寧安? 陳金華
羅紅波 周小霞 鄭鳳玲 柳朝彪 祝光圣 徐永才 高莉玲 崔家喜 董傳蓮 傅榮華
三等獎名單
丁? ?蘭? ?馬玉蓮? 王正蓮? 王? ? 寧? 王華燕? ?王? ?亮? ?王莉玲? ?王桂云? 王朝桂
王雅帆? 尤丹華? 方元元? ?孔令麗? 艾? ?佳? ?盧忠智? ?盧俊玲? 田秀梁? 龍春雨?
呂? ? 莎? 鄧東平? ?帥? ?娟? ?朱? ?偉? ?朱庭宇? ?伍群英? 莊光華 向安梅? ?向建明?
劉曉雨? ?劉貞平? 劉金祥? 劉? 玥? ? 劉姣姣? ? 劉靜儀 劉馥姣? ?杜宇博? ? 李? 文
李? ?明? ?李? ?莉? ?李曉敏? 李敏捷? ?李筱璐? ? 李? ?燕? ? 楊? ?純? 楊建平? ?楊 艷
楊? ?慧? ?吳華玲? ?吳光勝? 吳城城? 吳雅安? 吳 靜? 余鄭婕 汪 靈 汪 淳? 宋伶俐
張有德? 張學華? 張? 芹? 張祖雄 張凌云 張 琪 陳天蓉 陳永華? 陳天興? 陳? ?艷?
陳艷玲? 陳蓓蕾? ?陳? ?奡? ? 陳? ?毅? ?羅? ? 橋? ?周長城? 周麗麗? 周明星 周保平
周曉蓉? ?周振林? ?周? ?靜? ?周? ? 瑤? ?鄭? ?剛? ?鄭? ?然? 屈妞妞 趙志滿? 郝玉潔?
胡文芳? 柳星竹? 段傳貴? 袁定榮? 徐小紅徐加強 徐秋月 高 揚 易愛武 郭漢衛
唐? ? 堃? 梅良宇? 黃新華? 黃 燦? 曹 怡? ? 黃 愛? 曹輝剛 龔同平 彭志密? 覃林雪
覃彩蘭? 韓 勇? ? 童 敏? 謝 娟? ? 雷 曼? 蔡長明 譚秀麗 譚德黨 姚春玲? ?姚曉莉?
熊華艷? 熊? ? 萍? ?熊海君? ?熊楚舒? ?顏? ? 歡? 薛家培? 戴維芝
“學黨史 感黨恩 跟黨走”
? ? ? ?
? 全市職工征文比賽結果
主? ? ? ? ?辦:
宜昌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
顧? ? ? ? 問:
張澤勇? ?
? ? ? ? ? ? ? ? ? ? ? ??
主? ? ? ? 編:
張永久??
責任編輯:
若? ?水
編? 委? 會:
馮漢斌? ?劉小平? ?
阮仲謀? ?陳? ?剛? ?
張明俊? ?姚正威? ?
熊本旭
封面攝影:
王新民
校? ? ? ?對:
江? 瓏? 劉金祥 ?高莉玲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隆康路10號
郵箱:
1410465391@qq.com
目? ? 錄
本期特稿
青山作證 富裕為憑? ?向昌浩? ?005
?一個叫瓦倉的村莊? 宋發剛? ?015
?八十封特殊的信? 蘇富瓊? ?028
胡敵紀念館前的遐思 袁昌盛? ?033
?
?紅旗漫卷湘鄂西 李揚? ?001
94密碼 彭曉琴? ?097
誓言? 羅紅波? ?105
獻給英雄們的詩? 王雪蓮? ?109
長征賦? 柳朝彪? ?113
書香裊裊歲月長? ?朱? ?偉? ?115
家書里領導百年信仰 吳? ?靜? ?121
血與火鑄就的輝煌? 張? ?芹? ?125
想想兩萬五 啥都不覺得苦? 唐? ?堃? ?130
《紅巖》讀后感? ?劉姣姣? 135
沒有一個人泄密? 楊? ?冰? ?037
百年歲月? 楊福梅? ?040
公公的笑顏? 周小霞? ?045
記憶延安? 鄭鳳玲? ?049
一盞溫暖人心的馬燈? 祝光圣? ?057
追求四十年 終圓入黨夢? 董傳蓮? ?059
紅色遵義解我心結? 覃雪蓮? ?063
學黨史,難忘革命先烈潘兆麟? 趙志滿? ?066
香溪,我的母親河? 謝? ?娟? ?070
四橋飛架,天塹變通途? 陳天蓉? ?074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繁榮? 杜宇博? ?078
舊照片新畫卷? 尤丹華? ?082
我的黨員父親母親? 熊? ?萍? ?089
輪椅上的黨員情懷? 李? ?莉? ?094
獲獎征文?散文
獲獎征文?詩歌
獲獎征文?讀書心得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誕生并堅持了7年之久的紅色蘇區。大革命失敗后,面對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賀龍、周逸群、萬濤、段德昌等一批共產黨人,在此發動秋收暴動,創建紅2軍團、紅3軍,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建設革命根據地,推動了中國革命發展,彪炳在中國革命史冊。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并建立根據地的根據。”
星火潦原漸成勢
湘鄂西漫卷的紅旗從洪湖舉起。
1927年9月10日,舊歷中秋節的晚上,湘鄂西秋收暴動的第一槍,率先在鄂中沔陽戴家場(今屬洪湖市)打響。鄧赤中、劉紹南等洪湖赤子,舉起了革命紅旗。4天之后,李超然等共產黨人,在當陽瓦倉(今屬遠安縣)打響鄂西秋收暴動第一槍,建立了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一時間,荊楚大地,鐮刀斧頭紅旗如雨后春筍,呼啦啦地舉起來。 隨之,荊江兩岸的年關暴動,又此伏彼起地開展著。
賀龍、周逸群等人,當年就是在這個時候,從長江逆流而上,“有聲有色”地來到湘西桑植,組織年關暴動,開始了根據地建設的艱難歷程。
可是,暴動之后,紅軍迭遭挫折。根據地怎么建立?紅軍如何發展?土地革命怎樣開展?這些新的問題都擺在賀龍等人面前。
正如賀龍后來在《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爭》一文中說:“當時腦子里裝的還是舊的一套,沒有革命斗爭經驗,也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修養”。因此,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爭歷經了“三次挫折”:從1928年2、3月前后,游擊隊各自為戰,“也大部垮臺”,使“半年之后在公安會師的計劃成為泡影”;到1928年初夏,工農革命軍由3000人銳減為1000人;再到1928年底,紅4軍在堰埡整編后,只剩下“91人、72支槍”。紅軍戰斗在湘鄂西大山中,過著野人般的生活,吃野果、蕨菜根兒,破衣漏肉,只待春暖花開。
然而,正是這僅剩的近百人,成為后來革命的堅實家底。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充滿革命信心和希望?也正如賀龍所說“只是有三條是明確的:一,聽黨的話;二,干革命;三,找窮苦人。因此,信心還是滿大。”
“苦斗”戰出天地紅
湘鄂西的紅軍隊伍,是在河網湖汊和高山密林兩種不同環境中戰斗成長壯大,匯集成更大革命洪流的。
2
1
李? 揚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在江漢平原湖區,段德昌組織赤衛隊員在洪湖“荒島大練兵”,而后與周逸群等領導人借鑒井岡山經驗,實行“三屋墩整編”,組成洪湖(鄂西)游擊總隊,建立紅6軍,立足“千里洪湖”和白露湖,利用河網湖汊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形成了洪湖革命根據地。
在湘鄂邊山區,賀龍領導的紅4軍以高山丘陵為掩護,縱橫馳騁在湘鄂西,歷經重重磨難,練就了敢打敢拼的戰斗本領,培養出頑強的“奮斗與犧牲精神”。也學習井岡山、洪湖等地斗爭經驗,建立黨代表制和黨組織,加強部隊政治工作,改善軍民、官兵關系,創建湘鄂邊根據地,與洪湖根據地遙相呼應。
1930年7月,這兩支紅軍隊伍會師公安,合編為紅2軍團,然后揮師北上,開辟荊當遠、鄂西北等根據地,逐步形成了由不同區域構成的湘鄂西革命根據。
碧血丹心鑄忠魂
從1930年下半年到1934年秋天,受黨的第二次、第三次“左”傾路線直接影響,湘鄂西根據地遭受兩次大挫折,尤其是 1931年3月夏曦到洪湖蘇區后,更加錯誤地執行王明“左”傾路線,“只許打大戰、打硬仗”、打大城市,不要游擊戰爭;取消軍隊政治機關,實行消滅富農的極左政策;先后進行了4次大“肅反”,盡管紅軍干部戰士進行過反復斗爭,但大量紅軍還是被錯殺,段德昌、柳直荀、萬濤、葉光吉等一大批紅心可鑒的優秀而年輕的紅軍指戰員。
李揚:就職于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出生于洪湖。省作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多年從事政策研究、黨務和行政工作,業余習書為文。曾在《中國青年》《中國教育報》《湖北日報》《三峽文學》等報刊發表散文、新聞、調研報告等若干,出版散文集《為命運打開一扇窗》。書法作品入省首屆、第二屆青年展,省第六屆、七屆書法篆刻展等專業展覽,發表于《書法導報》等。現在宜昌市委宣傳部門工作。
隨后,黨中央糾正了夏曦的錯誤行徑。紅2軍團縮編為紅3軍,開始創建鄂川黔新蘇區。1934年10月,紅3軍與紅6軍團在印江木黃會師。至此,紅軍又走上了新的斗爭征途!
湘鄂西根據地的革命斗爭,先烈們的英雄事跡功昭日月,名照汗青;革命探索艱難曲折,玉汝于成。也啟示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堅持依靠群眾,勇創新路!
3
4
死不復生,嚴重削弱了黨和紅軍的戰斗力。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嚴重危害,直接導致第四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退出湘鄂邊根據地。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桑子陽 ,1980年生人。2002年畢業于湖北民族學院林學專業。畢業后沒有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江漢平原上的荊州市公安縣,而是滿懷憧憬來到武陵山脈深處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他說:“我學的是林業,我希望能夠運用所學的林業知識在這片深山老林中干出一番事業來。”
工作期間,他于2011年完成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的學業,獲博士學位。
十八年過去了,意氣風發的小伙子已是老成穩重的中年。現擔任五峰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的他,兌現了自己干出一番事業的承諾,并且還將一如既往的勇敢前行。他的人生理想和遠大抱負書寫在這片堅實的大地上,五峰綿延的群山是他盡情施展才華的舞臺,山寨的父老鄉親告別貧困是他執著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使命!
青山作證 富裕為憑
向昌浩
他著述豐碩。先后主持、參與承擔實施了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制定國家林業行業標準2項,申請發明專利5項,選育紅花玉蘭新品種21個,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出版專著2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他榮譽等身。歷獲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經濟建設突出貢獻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七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優秀共產黨員、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林業先進工作者、宜昌市第四屆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宜昌市青年五四獎章、宜昌市林業科技帶頭人、宜昌市林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宜昌市林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宜昌發展貢獻獎、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湖北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湖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湖北省青年五四獎章、湖北省青年科技獎、湖北省優秀博士后、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首屆“扎根基層 獻身林草事業”優秀畢業生、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一樹紅花耀華夏
五峰神秘壯美,鬼斧神工的幽峽奇峰、撲朔迷離的地下迷宮、嘆為觀止的掛壁公路、不可思議的暑天冰窟、巍峨雄奇的獨嶺風光……讓人目不暇接,疑為仙境。但貧困困擾著五峰淳樸的鄉里鄉親。
5
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2014年,桑子陽經過反復比選,選定王家坪村、漲水坪村作為紅花玉蘭良種繁育基地,通過建立核心示范推廣基地對其科研成果進行推廣示范,帶動林農發展。以企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農戶建立紅花玉蘭綠化大苗培育產業化基地1.28萬畝,栽植培育紅花玉蘭及新品種綠化苗木近130萬株。創立了“農戶土地流轉,合作社經營”、“農戶自營繁育苗木,合作社收購”、?“農戶+合作社聯合培育苗木,合作社回購”三種扶貧模式。
基地建設直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租金收入(土地流轉費),薪金收入(打工)是農民的穩定收入。2019年,公司支付農民土地流轉費29.4萬元,支付勞務費97萬元。貧困戶胡明德老兩口,七十多歲了,靠土地流轉和打工,一年收入3萬多元,2018年脫貧。與胡明德一樣,王家坪村5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到2019年底,全縣發展紅花玉蘭達到15000畝,一定規格苗木達500萬株,苗木價值5億元。僅此一項,可解決5000農戶的脫貧致富門路問題。
基地建設還培養了一批嫁接能手,紅花玉蘭良種嫁接技術要求高,桑子陽不厭其煩地教,王家坪村20多位年輕人掌握了嫁接技術,成為聞名一方的鄉土專家。
2004年,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馬履一教授在五峰長樂坪鎮大灣村考察玉蘭種質資源時,發現一棵高大喬木,其花內外全紅。與以往看到的白色、紫色和單面淡紅色的玉蘭花全然不同,經鑒定,這棵唯一的玉蘭被命名為紅花玉蘭,也叫五峰玉蘭。同時發現了與紅花玉蘭花色相近、花被片數目增多的玉蘭類群,定名為多瓣紅花玉蘭變種,總數量不足2000株。
紅花玉蘭紅得正,紅得真,紅得純。開花時不展葉,展葉時不見花。第一個以鮮紅的方式迎接春天。而且紅花玉蘭經得起遺傳學的考驗,保持著穩定的紅色。可做中華民族“中國紅”文化和習俗的代言。
桑子陽敏銳地感到紅花玉蘭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市場潛力巨大。可不可以利用紅花玉蘭為老百姓找條致富門路呢?
說干就干,他從一個人,到帶領一個團隊,十多年潛心研究一棵樹、一樹花,并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造福于五峰人民。
從點到面,從珍稀到量產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桑子陽和團隊從種苗繁育、品種選育、引種推廣及產業化開發等方面刻苦攻關,獲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選育了“嬌紅1號”、“嬌紅2號”、“嬌菊”、“嬌蓮”、“嬌丹”等8個紅花玉蘭新品種,并成功注冊“五峰紅花玉蘭”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十余年過去,紅花玉蘭經過繁殖、栽培,由當初原生總數不足2000株發展為現在的近500萬株,五峰也因此被國家林業局授予 “中國紅花玉蘭之鄉”。
7
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迄今為止,紅花玉蘭引種栽培和技術推廣涵蓋北京、江蘇、河南、廣東等17個省、直轄市。央視曾以“花樣扶貧路”宣傳報道桑子陽用一棵樹、一樹花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事跡。
桑子陽說:“現在只是開始,五峰的紅花玉蘭將盛開在全國的每一個角落。讓中國紅紅遍神州大地。”
攻堅克難譜新篇
紅花玉蘭再好,也有沒能覆蓋的區域。五峰有第四紀冰川運動幸存的原始森林,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生態保護對象,中華鴿子樹聞名遐邇,植物多樣性明顯,得好好挖掘資源潛力。
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在路上,絕不滿足于現有的成績。桑子陽想:紅花玉蘭的富民模式已經成熟而完備,但是這個單一的林業產品,不足以代表和支撐五峰的整個林業經濟。得再培育一個拳頭產品,和紅花玉蘭互相依托,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惠及更多的老百姓,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怪模怪樣的五倍子是桑子陽相中的璞玉。五倍子是一種昆蟲產物,就是寄生在漆樹科植物鹽膚木、青麩楊等葉上的蟲癭,可長到拳頭大小,形狀稀奇古怪,可作中藥材及生物、化學原料,用途廣泛,市場前景光明。
五峰漫山遍野的五倍子樹,資源稟賦一流,只要攻克下蚜蟲繁殖的難關,打造全國“五倍子第一縣”就不是夢。一定要掌握五倍子
付家堰鄉火山村屬半高山地帶,高不成低不就,沒有特產,村民世代靠零碎的傳統種養殖業討生活,日子過得清湯寡水的。一直在外打工的唐志海、李慧英夫婦,深覺打工終非長遠之計,決定在家門口創業。世上沒有無用的地,關鍵看你種什么。唐志海多方請教、查閱資料,認準火山村的海拔、氣候最適宜發展五倍子。可是發展五倍子要技術啊,唐志海正在發愁時,桑子陽來了,手把手向他傳授種植倍林、繁殖蚜蟲等要領。
唐志海承包了100多畝荒山荒坡,牛刀小試,生倍林掛果后收入就突破3萬元,順順當當脫了貧。錢壯英雄膽,唐志海接著承包了200多畝山林。
唐志海成為桑子陽在推動五倍子發展中的示范戶,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的五倍子發展如火如荼。現在全縣發展五倍子的家庭達到1000戶,面積達到6.7萬畝,高培高管面積7千畝。
豐產栽培的技術,桑子陽暗暗發誓。他和同伴們不辭勞苦,野外采集樣本,實驗室做實驗記錄數據,解決了苔蘚繁育、蚜蟲繁殖、蚜蟲越冬等一系列難題。
9
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立體經濟林藥蜂
紅花玉蘭除小苗1至2年能有收益外,大苗需要3至5年,甚至6至8年才能賣。老百姓前幾年收入沒有保障。五倍子也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家中不可一日無糧,如何解決老百姓當年的收益?怎么辦?
桑子陽探索的林下種藥材、養殖中蜂模式無疑是立體林業、循環林業、高效林業的王道。
還是唐志海,2019年3月種植貝母、白芨、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60畝,養中蜂80箱,中蜂收入6萬元,藥材收入4萬元,解決了當年的收入問題。“林藥蜂”立體種植模式,荒山育倍林、林下種藥材、藥花養中蜂,唐志海的生態循環經濟漸成氣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火山村“林藥蜂”立體種植模式已蔚然成風。低產林改造卓有成效,“單打一”經濟蝶變為多管齊下,火山村正一步一步告別貧困,成長為傅家堰鄉經濟版圖的新勢力。
全縣這樣的“火山村”與日俱增,蔚為大觀。各地來取經觀摩的團隊絡繹不絕,好東西大家總是樂于效仿。
推廣林藥蜂林下經濟模式,解決農民短期收益問題。就這么干!
紅花玉蘭林、五倍子林,發展林藥蜂模式順風順水。可更廣闊的空間是五峰莽莽蒼蒼的原生林海,豐富的原生喬木,是自然選擇的優質基因。
桑子陽又琢磨上了,知易行難,他選取有一定土壤的山林,清理掉雜灌,栽種藥材,擺上蜂箱。喬木因為通風向陽、種植松土以及藥材施肥,更加生機勃勃,可以縮短間采時段。
中華小蜜蜂采得百花,釀成甜蜜,讓活動區域的生態更加優質。試想五峰豐富的山林資源,逐步推進成藥蜂林的高產地,那將是怎樣的盛景?老百姓靠山吃山、綠水青山的愿景照進現實,正是桑子陽的宏愿。
此心安在山寨里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刻在桑子陽的生命里。為了老百姓脫貧,桑子陽流過血,流過淚。
11
1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2016年7月,五峰發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交通中斷,農田毀損,房屋倒塌。黃糧坪村,既是紅花玉蘭野生群落保護點,也是五峰林業局的扶貧聯系點。放心不下的桑子陽,天未亮就騎著摩托車往村里趕。在被沖毀了的路上艱難前行兩個小時即將到村時,他連人帶車翻到了3米深的石溝里,致腰椎骨折,動彈不得。為此,他在床上躺了大半年。這場不幸中的萬幸,在桑子陽的后背留下一尺長的傷疤,成了永恒的印記。
在走訪中,筆者聽到了太多質樸暖人的肺腑之言。
村民向艷說:桑博士耐心細致教會我們嫁接后,又幫我們聯系業務。這些年,我們到湖北的武漢、荊門;湖南的婁底、岳陽務工,桑博士把食宿都安排的好好的。
74歲的尹德梅,在基地務工(主要就是除草),每年收入都是1萬元以上,她說:我這么大個年紀,在哪里弄錢呢?桑博士是個大好人,讓我這樣的老婆婆,在家門口都掙得到大錢。我們要過細搞,老板如果背時的話,我們也就遭殃了。不過細就是掰自己。
工頭王仁勇說:這么多年,桑博士沒有欠過老百姓一分錢。2020年,苗木無法外調,桑博士損失很大,可是老百姓沒有一點損失。
73歲的孫宗林說:桑博士人蠻好,蠻關心人。從來不吼人。有次我在田里剪枝條,下起了雨,桑博士看見了,喊我回來躲雨,我不回來,他就不走。這么多年,我就沒有聽到過有人說桑博士半個“不”字的。
村書記關勝江告訴我:村委會回租老百姓土地后,打包租賃給桑博士團隊,團隊每畝每年給村委會100元勞務費,解決了村集體收入的大問題。村里的老人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年收入都在1萬元左右,再也不用找在外工作的孩子要生活費、零花錢了。
村民丁天俊說:有次聽說桑博士要調走,大家心里慌了神,生怕他走了。他可萬萬不能走,無論什么時候都舍不得他走,他帶給老百姓的利益太大了。
筆者在村里看見了一條褪色的標語:“雞叫三遍要起床,勤扒苦掙莫閑逛,天晴下雨一個樣,爭當致富好榜樣”,這是“寧可拼命刨,不可等靠要”的地方演繹。以勤勞為榮,懶惰可恥。
桑子陽也有過離開五峰的猶疑,因為對土家山寨割舍不下的深情厚誼,又徹底打消了離開的念頭。此身雖非土家人,但心已是土家魂。他舍不下十幾年如一日,以山為家,以林為伴的光榮歲月;他舍不得那些親如家人的父老鄉親;他舍不得他付出汗水淚水也成就了他的脫貧事業……他的根系和他栽種的樹木一起,深深扎在了這片厚重的土地。
他是博學多才的林博士,是腳踏實地的實干家,是不畏艱險的弄潮兒,他不僅帶領眾多的老百姓脫了貧,他的愛心、淳樸、奉獻、擔當也深深影響了當地的老百姓,甚至影響了當地的民風,更加勤勞、善良、感恩、團結、有正義感!桑子陽網名叫“采桑子”,桑有木兮木有枝,木中自有黃金屋,枝枝皆為金銀枝!
青山可作證,富裕更為憑。
13
1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一
瓦倉村位于湖北遠安縣茅坪場鎮東部,距鎮政府13公里,是打響鄂西秋收革命暴動第一槍的地方,全村面積約25.1平方公里。
道路曲曲折折,翻過一道道梁,繞過一個個彎,一座座青山迎面而來。
在去瓦倉村的路上,森林密布, 大樹蒼天,糧田分布于山與山之間形成的溝壑上,春季有一的油萊花,一波波的金黃色的稻浪嵌一彎彎山凹里。三三兩兩勞作于田間地頭的人,遠處悠閑自在的老牛,似詩似畫。聽著陣陣微風,嗅著淡淡的摻雜著泥土的稻香,瞅著裊裊炊煙,還真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呢。
清新、安靜、自然、詳和。
瓦倉屬丘陵地帶,土地肥沃,歷來盛產水稻,并生產陶器產品,這一帶農民素有用瓦罐儲存糧食的習慣。相傳清朝初期,一欽差來此巡視,沒見到農民的糧倉,百思不得其解,便問何故?農民指向瓦缸、瓦罐,欽差一看,里面盛滿糧食,方悟道:“別處存糧是木倉,你們這里是瓦倉。”這后一句,便是瓦倉得名的起因。
一個叫瓦倉的村莊
?宋發剛
當我行走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這個叫瓦倉的村莊靜靜散落立在紀念碑的的周圍,在距離紀念碑約五百米的地方,在無數史書上記在的百年傅家祠堂靜靜躺在溫暖的陽光下,向前來拜訪的后人述說那段血腥風雨的歷史……
瓦倉是土地革命時期“瓦倉農民武裝起義”的發生地,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因為它“紅色”的質地,革命先烈曾經在這里浴血,并在險峻環境中開創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經過歷史的血雨腥風和革命志士的鮮血澆灌,如今的瓦倉村,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顯得尤為安祥、閑適。
在瓦倉村尋訪那段90多年前的紅色歷史,我是懷著朝圣的心情去的,雖然在無數的影視劇中欣賞過槍林彈雨的戰爭場景,卻從未在生活中實地去親近它,感受它、膜拜它。
二
盡管是深秋時節,秋雨過后的陽光依然溫暖燦爛。濕潤的微風從青翠的蒼松林里拂過,一只鳥兒從森林里飛出來,鳴叫著飛過山梁、小溪,飛過農田、村莊,在一座叫做瓦倉起義革命紀念碑的地方停下來……
陵園內緩坡青松,郁郁蔥蔥,李超然、黃冠柏、傅恒之等18位烈士的英魂長眠于此。我的眼前浮現出了一群衣衫不整的農民為求溫飽,而同一切反動勢力做斗爭的畫面,打土豪,分田地,沖鋒陷
15
1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著一批不甘平庸的人覺醒,一種看不見的爭溫飽想挑戰現狀的氛圍逐漸形成。恰在此時,八七會議精神就象導火索一樣,引爆了瓦倉起義,打響了鄂西反壓迫反剝削追求幸福生活的第一槍……
1927年8月,為挽救革命,湖北省委制訂了秋收暴動計劃,選取反動派統治較薄弱、革命力量較強的瓦倉作為突破口。9月,中共鄂西特委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建立鄂西革命委員會,領導農民秋收起義。鄂西特委在瓦倉地區連續組織群眾集會,追掉李時鮮烈士。同時召開起義的有關會議,擬定擴建工農武裝、建立工農政權、實行減租退押、為死難烈士報仇的決定。
9月7日,成立瓦倉農民武裝起義指揮部,李超然任指揮長,汪效禹任副總指揮,組織起2000余人的農民自衛團,付恒之擔任團長。
9月14日夜,瓦倉起義打響。一夜之間,80多名惡霸土豪劣紳和反動官吏被捉拿歸案,罪大惡極的30多人羈押在傅家祠堂等地,驗明正身后被處以極刑。
瓦倉起義后,周邊地區紛紛響應,一個月內就形成了以瓦倉為中心,包括當陽的觀音、瓦倉、九子山,遠安的南鄉、方家口及南漳、荊門縣相鄰地帶的廣大蘇區。在這塊方圓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萬多農民當家作了主人。
歷時八個多月,瓦倉蘇區雖然喪失,但它是黨在鄂西創建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卻為此后荊當遠蘇區的形成播下了種子。在這片
陣,流血犧牲……從思緒中開出的小白花紛紛揚揚,試圖點綴不斷變化的虛幻于眼前畫面。
藍天白云下,直播指蒼的穹紀念碑巍然聳立,莊嚴肅穆。“瓦倉起義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在紀念碑上格外醒目,這是時任荊當遠中心縣委委員劉真題寫的。
劉真,1913年生,宜都人,1938年任荊當遠中心縣委委員宣傳部長。2009年1月26日在武昌逝世,時年96歲。在紀念碑基座的另一面,劉真寫的是:“打響鄂西第一槍,瓦倉起義勢堂堂,江山今日重裝點,萬眾常懷李傅黃”。
“李傅黃”就是三位瓦倉起義的領導人,李超然、傅恒之、黃冠柏。
解放前的瓦倉非常的貧窮,山大林密,交通不便,經常鬧土匪,一年辛苦下來除去上交的租子,自家所剩無幾。貧窮、饑餓、沒有個盡頭,人們就象林海下的小草一樣感受不到陽光,看不見希望,過著一種暗無天日的日子。年復一年,窮困的日子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17
1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九十多年的時間未褪去一身清貧的泥土芳香,他們就以泥土的容顏駐守在昔日的戰場,他們僅留下一個共同的名字--烈士,化作頂天立地的紀念碑。
站在瓦倉起義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我只能選擇靜默,遙看他們在彌漫的硝煙里溘然倒下,遙看他們靜靜地躺著,無意索取任何榮耀。還好,頂天立地的松柏記住了他們的模樣,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身軀覆蓋了黑暗,用噴濺的熱血刷新了中國的形象。
三
青磚外墻,土墻內壁,灰瓦木梁,傅家祠堂,歷經百年風雨,依舊挺立。大門左邊遠安縣人民政府1993年7月26日公布的遠縣文物保護單位: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舊址(瓦倉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右邊是舊址簡介。
瓦倉起義的第二天,鄂西特委在傅家祠堂主持召開農民協會代表大會,成立了鄂西地區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革命政權——瓦倉工農革命政府,10月初改為瓦倉蘇維埃政府。
傅殿云當選為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主席,方振聲、王吉三等人為政府委員,胡德山當選為瓦倉區農民協會主席,傅勤豐擔任土地改革局長,傅恒之擔任中共瓦倉區委書記。
傅家祠堂成為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和農民協會的辦公所在地,大門掛著“瓦倉工農革命政府”、“瓦倉區農民協會”的大紅木牌。
傅家祠堂大門旁掛著“瓦倉工農革命政府”的大紅木牌。10月初改為瓦倉蘇維埃政府。
多年前傅家先人從山西遷入此地安家落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動發家致富,人丁興旺富甲一方,于明成化二年興建了傅家祠堂。
傅殿云正是傅家祠堂的主人。為資助革命,傅家散盡家財資助革命,籌集武器彈藥。
瓦倉起義,極大地震懾了土豪劣紳和國民黨反動派,隨即組織萬余人進擊瓦倉,瘋狂反撲。由于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很多將士倒在了血泊中,傅家傅丹湘就是其中之一。傅丹湘潛行下山時,被叛徒謝玉麟殘忍殺害。傅丹湘就義后,敵人對傅氏家族的迫害沒有減少半分,年僅7歲的兒子、傅云的父親也成了追捕對象。
為保存革命力量,農民自衛團不得不分散突圍。黃冠柏、傅丹湘、汪文化等百余名將士,突圍到遠安南鄉,整編成立“工農革命軍鄂西挺進大隊”,繼續革命。
從瓦倉蘇區突圍出來的傅恒之、傅子和、黃冠柏等共產黨人,在當陽、荊門、遠安、江陵、枝江邊界地區繼續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1928年9月,傅恒之化裝轉移到雙蓮,領導枝江、宜昌兩縣的革命斗爭,隨后被捕、就義。
土地上,人們在青山翠柏間豎起紀念碑,永久地懷念那些為了自由而戰斗過的先烈們。
19
2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起義失敗后,瓦倉地區犧牲了上百人,僅傅氏家族就有19位烈士,50多家與革命相關的人戶受到國民黨封門五年處罰。
作為瓦倉蘇維埃政府舊址的傅家祠堂,建筑占地面積287平方米,1970年代舊址成為瓦倉區供銷社,現為革命后人傅家軍花錢贖回私人所有。傅家祠堂是遠安大革命年代紅色政權的重要見證,目前遠安縣已啟動修繕保護開發利用工作。
走進傅家祠堂,二進院落里面堆滿了修繕有材料。堂屋下面墻上貼著一大張紅紙,上面寫著:傅氏家族革命家譜:
“傅氏一門自商以發源以來,至今已傳一百十年代,延續至近代大革命時期,傅氏家業興旺,乃一方書香世家。第一百零九代傅立權,號恒之,于1926年同汪效禹、賀龍、周逸群一起到武漢參加由毛澤東、董必武開辦的農運所學習,并由董必武介紹入黨,同年返鄉領導農民成立了鄉俗改良會(農民協會),1927年組織發起領導了瓦倉起義。自此,傅氏一族多人先后參加了革命,并為革命捐錢糧房產等物資。截至解放初,共有九名傅氏后人為革命捐軀,可謂一門忠烈,必將啟發后人!”
傅家祠堂距離紀念碑約500米,每到主題黨日或者重大節日是,前往紀念碑祭奠活動、到傅家祠堂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傅家的后人傅家軍介紹,退休后一直住在這里,研究瓦倉起義和傅家祠堂的紅色文化,義務當解說員。
傅家軍說:瓦倉蘇維埃政府舊址是遠安大革命年代紅色政權的重要見證,具有較重要的保存和利用價值,他希望傅家祠堂早日修繕完畢,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下去。
四
瓦倉瓦倉,瓦喻其陶,倉謂米糧,能陶能糧。想當年,瓦倉也就憑借其兩大特色而聲名遠揚。有詩曰:銀子陶瓷享四海,瓦倉米味香三江。
自然造就了瓦倉。瓦倉生產的大米米以其香、軟、潤、滑、爽獨有特色而倍受人們的青睞。它雖與熱榜熱搜無緣,但卻始終霸現在人們的餐桌……遠安在宜昌,乃至在湖北,瓦倉米已成為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一個地域產品呈現到眾多家庭的餐桌上,根植于人們心中,進而被打造成一個知名品牌,著名商標。那么背后一定有深層次的東西,支撐著它一路披荊斬棘,從而鑄就今天之輝煌。傅家祠堂前一灣數百畝水稻呈現一片金黃,等待收割。這就是瓦倉米生產基地之一。
瓦倉大米專業合作社成立之時,其骨子里就根植了面對貧窮而不屈服的勇敢,血液里就流淌著勇往直前的執著,以及誓要帶領廣大鄉親奔小康的責任。?
臨刑前,他依然一腔熱血,怒斥敵人:“打倒貪官污史!共產黨萬歲!再過20年我再鬧革命!”
21
2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今年45歲付宗華家住瓦倉村五組,文化程度不高的他,除了種地,沒有其它謀生的技能,且家中七十歲的老父親患有腦梗,妻子也偏癱多年,使他不能像村里的其他男人一樣放心地出門務工。
生活的困境中,家門口的龍頭企業——湖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搭把手、拉一把,讓他和家人不愁吃穿,日子有望。
算起來,付宗華跟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經干了近十個年頭,掰著手指頭一筆一筆地細算,他每年能擠出三個月的時間給公司務工,有一萬元的工資收入,同時他自種10畝水稻,公司以少于市場價50%的價格給他提供谷種,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回收他家的稻谷,再加上公司給他的分紅,他每年有兩萬五千元左右的收入,保一家人的生活開銷。
家住瓦倉村六組的羅乾華,通過給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務工、流轉土地,以及公司分紅等,全家每年有五萬多元的可支配收入,全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一萬三千多元。這些年他在公司的扶持下,順利供兒子讀完了大學,如今兒子已經在武漢找到了滿意的工作,一家人往后的生活將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瓦倉村書記宋仕龍說,全村30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公司種植瓦倉大米 。
湖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宗平是土生土長的瓦倉村人。2013年,他在遠安縣瓦倉村大米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立足于瓦倉村盛產優質大米的悠久歷史,結合當地獨有的“青崗泥、冷浸田”水稻種植生態環境,汪宗平打造出優質大米瓦倉品牌,先后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先后獲湖北省著名商標、三峽十大特產消費者最喜愛品牌、2017年度“荊楚優品”、湖北省名優大米十大品牌、第十三、十四屆中國農博會金獎農產品、全國首屆湖北省唯一稻漁種養模式創新大賽米質銀獎和綠色生態獎等;瓦倉大米專業合作社位列2018年全國合作社300強第16位,公司也先后被評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產品市場輻射宜昌、武漢、廣東、深圳、北京等地,并于2018年7月成功走出國門進入南非約翰內斯堡、莫桑比克等國外市場。
成長一粒米,致富千萬家。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勇于承擔扶貧責任,積極發揮龍頭企業幫扶帶動作用,形成了一條從選種、種植、收割、收購、加工、銷售全程的“公司+合作社+農戶+ 基地”的生產經營鏈條,流轉土地1.5萬畝,建立工廠化育秧基地及優質稻核心種植基地,同時發展優質稻訂單生產基地3.5萬畝,實行工廠化育秧和“六統一”種植服務,通過訂單生產畝平增收300余元,帶動基地農戶新增收入1000余萬元。
自2016年以來,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實行訂單收購、 流轉土地、土地托管、勞務用工、 入股分紅、 開展培訓等多樣靈活幫扶措施,累計幫扶茅坪場鎮、舊縣鎮、洋坪鎮、花林、河口等5個鄉鎮貧困戶679戶1724人。
23
2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在瓦倉大米車間看到一幅標語:“弘揚老區精神,再創瓦倉輝煌”。繼承、發揚、光大,堅定、霸氣、振撼,事實證明他們踐行和詮釋了這句話。
數栽風雨,一朝輝煌,從瓦倉大米專業合作社到湖北瓦倉谷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從單一種植加工到產學研銷一條龍;從一個合作社的發展到輻射帶動全縣整個產業的升級;一路走來,雖也波波折折,但從未停歇。
瓦倉谷香,香滿人間;瓦倉廩實,實惠群眾。
時下,瓦倉米也已不再是瓦倉的瓦倉米,而是遠安的瓦倉米,宜昌的瓦倉米,消費者餐桌上的放心米,廣大農民的致富米,糧食安全的保障米。
五
硝煙已散,精神永存,瓦倉功勛,彪炳史冊。回望烽火歲月,庚續紅色基因。
紅色文化成為地域發展的源頭活水,激勵瓦倉村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行穩致遠。沿著鄉村公路,從瓦倉起義革命紀念碑到傅家祠堂,再到瓦倉村委會,一路村容村貌整潔干凈,一棟棟白墻紅瓦的民房嵌在青山綠水間。
經過一個叫程家坡的地方,陪同的村干部小馮說,這里村里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安置小區前面,瓦倉村是馨香食用菌合作社40畝香菇種植基地和珍稀食用菌基地。在安置小區右邊,是一個冷庫,
在瓦倉村委會會議室,精干的書記主任宋仕龍向我們介紹了村里近年發展情況 。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全面實施和推進結對幫扶,進行產業扶持、教育扶持、醫療扶持、基礎設施扶持等進行幫扶。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253人全部脫貧。廣泛發動村民參與愛國衛生防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黨員會、代表會、屋場會、環境衛生評比等形式引導村民養成“掃干凈、碼整齊、收通豁”衛生習慣,大力宣傳廁所革命政策,全村249戶完成改廁,村容村貌極大提升,健康素養顯著提高。
不堪壓迫,發動起義,為自由和光明甚至不惜犧牲生命,正因為有了像瓦倉起義中的這些先烈們所做的不屈不撓的斗爭,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宋仕龍說,隨著時光流逝,但那些為了自由而戰斗過的先烈們應被我們銘記。因此挖掘紅色資源,庚續紅色基因,增強文化自信是瓦倉村兩委一項重要工作。
目前瓦倉起義紀念碑全面整修,瓦倉區工農革命政府舊址掛牌修繕保護,沿途設置9塊專用道路引導牌,自主設計“瓦倉起義”文創產品、自發成立“紅色瓦倉”義務宣講隊強化對外宣傳,以鮮活的方式講理論,用動人的故事述初心,從單一的參觀、瞻仰,向體驗、學習、領悟轉變,打造一場身臨其境、情景相融、催人淚下的紅色之旅。
傳承紅色基因,匯聚瓦倉力量。
居住在安置小區的農戶正在分篩香菇進行烘干。
25
2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紅色瓦倉,這塊神奇瑰麗,孕育了無數英才,被紅色文化氤氳的土地,正在成為名副其實的發展熱土、和諧家園。新的歷史起點上,意氣風發的瓦倉人民,以“紅色瓦倉、菇鄉米倉、美麗瓦倉”為目標,以開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彰顯紅色文化精神內涵和人文精神,提升紅色美麗村莊的親和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譜寫瓦倉更加輝煌、燦爛的嶄新篇章。
八十封特殊的書信
蘇富瓊
五峰縣委組織部組織“全縣科級干部素質能力提升班”學員重上井岡山,重走紅軍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收集閱讀相關資料,準備一次心靈體驗之旅、信仰之旅。
旅途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帶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的歷史畫卷總在我腦海里閃現。
井岡山翠竹遍地,重溫歷史,身臨其境,先烈們的事跡,感人肺腑,觸動靈魂。作為女性,巾幗英烈曾志的80封特殊的書信,深深把我打動。? ? ?
循著先烈的足跡,我前往井岡山小井的一片樹林叢中,瞻仰英烈遺跡。一塊很普通的小石頭上鐫刻著“曾志之墓”四個字。曾志身后一半的骨灰回歸到井岡山這片紅色的土地。我合掌舉過頭頂,深鞠躬,跪拜在忠魂英烈的墓前,叩首沉思……
我叩拜,曾志一生信仰堅定。曾志,1911年4月4日生,湖南省宜章縣人,本名昭學。15歲,考入衡陽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曾志。同學問:“為什么要改名?”曾志回答說:“我就是要為我們女性爭志氣。”說到做到,曾志一諾千金,一干就是70多年。
27
2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曾志21歲在廈門開展工作時,為紀念逃過一場生死之劫,到照相館照了一張相,店老板把照片當作麗人倩影加印后放進陳列櫥窗。當時,曾志是國民黨通緝的要犯,曾志找到店老板要求撤下照片,店老板不肯,曾志只好出錢買下照片。
就是這樣一位氣質脫俗的女子,卻身揣雙槍,不畏艱險,智取收編雄霸一方的江洋大盜。
就是這樣一位出自書香門第的淑女,在面對同行戰友伍若蘭被國民黨抓走,受盡酷刑,慘無人道的殺戮、恐嚇,也絕不退縮,毅然決然,選擇了隨時為革命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
就是這樣一位柔弱身軀的女子,卻一次又一次忍受了骨肉分離之苦。無數個黑夜,有個女人在偷偷哭泣。她思念兒子石來發26天就被迫送給了當地的老鄉;她思念2個多月的兒子小鐵牛,被領導擅自作主賣掉換了100塊大洋,為組織籌集了活動經費;她思念出生才13天的兒子蔡石紅被迫送人后,患上了淋巴腺結核,殘腿相伴終生;她思念最小的女兒陶斯亮,寄養在楊姓人家,戰火硝煙,不知小女兒是否還在人間。
就是這樣一位再三舍小家,保大家,無數次舍棄自己的幸福,選擇為更多勞苦大眾幸福的女子,卻多次遭到猜忌、處分,甚至是撤銷職務。1935年春,敵人大舉向閩東進攻,組織安排曾志離開閩東,到廣東白區治病。1938年,閩東特委委員向中共中央長江局發電,稱曾志是“從閩東逃跑出來的”。延安整風時,曾志因“閩東問題”監禁“審查”長達1年零4個月,最終不了了之,成為歷史懸案。
曾志用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寬闊的革命胸襟,背著歷史包袱走過抗日戰爭。然而,“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曾志又因此問題被長時間“審查”。挨斗、挨打、挨罵,受盡凌辱。面對三番五次的羞辱和冤屈,只有淬煉了堅定的革命信仰,才能夠像曾志一樣,百折不撓,以常人不能忍的意志力,依然不改初衷。
我叩拜,曾志一生淡泊名利。曾志幾乎經歷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歷史時期的風風雨雨。新中國成立后,曾志先后擔任廣州市市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就是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革命戰士,和平年代,依然嚴格要求孩子們,時刻警醒女兒斯亮:“你是共產黨員,你干的是一番事業,而不是為某個人干的,因此不必在意他對你怎樣。”曾志擔任中組部副部長期間,兒子石來發懇請母親幫忙解決農轉非,遭到母親婉言拒絕。石來發是曾志與革命伴侶夏明震之子。夏家先后5人獻身革命事業,夏家唯一的繼承人,烈士之子石來發一輩子留在了井岡山,當了一輩子的農民。
就是這樣一位黨的高級干部,退休后,卻像所有的老太太一樣,手里拎著一個布口袋,清早出現在菜市場買菜,給孩子們準備一日三餐。新鮮的飯菜給孩子們,剩飯剩菜留給自己。總是極小心的把家里的餐巾紙一分為二,折疊后再放整齊。外出也不肯叫配備的司機,而是擠公交車。一次,遇到一群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蜂擁而上,曾志躲閃不及,踩著車廂踏板,擠進的半個身子,被關閉的車門夾緊了頭部,住進了醫院,從此,曾志出門,再遠
29
3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的路也是步行。
井岡山革命斗爭歷經2年零4個月,有無數先輩像曾志一樣,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為此,有4.8萬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卻只有15744人留下了英名。
站在黨旗下,重溫黨的誓言,凝視鮮艷的紅旗,我仿佛看到無數像曾志一樣的英烈前仆后繼的身影,看到飄揚的紅旗恍若沸騰的血液在涌動。
重上井岡山,重走紅軍路。我們要像記住自己的父母一樣,記住為革命事業獻身的英烈和他們的事跡,把井岡山精神發揚光大,走好新的長征路。
就是這樣一位為革命事業獻出畢生精力的戰士,去世后卻留下遺言:“死后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不要在家中設靈堂;京外家里人不要來奔喪;北京的任何戰友都不要通知;遺體送醫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沒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岡山一棵樹下當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塊大石頭下;絕不要搞什么儀式,靜悄悄的,三個月后再發訃告,只登消息,不要寫簡歷生平。我想這樣做才是真正做到節約不鋪張。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親友戰友來悼念,對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了一些悲哀和忙碌,讓我死后做一名徹底的喪事改革者!”
叩拜在曾志的墓前沉思。曾志為革命事業轟轟烈烈一輩子,身后,墓碑上卻沒有生平簡歷,骨灰回歸到她身前戰斗過的土地。信仰是安頓靈魂的地方。曾志一生艱苦樸素、淡泊名利,讓人三思。
我叩拜,曾志一生不忘初心。曾志為黨和國家獻出了自己的一輩子,彌留之際,卻再三囑托女兒陶斯亮:“一定不要扔掉那些(80個)信封,因為它們可以證明這些都是我的辛苦錢,每一筆都是清白的。共產黨員不應該有遺產,我的子女們不得分我的這些錢。要將錢交中組部老干局,給祁陽和宜章貧困地區建希望小學,以及留作老干部活動基金。再留一些做出版我的書之用。”
曾志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惦記的是群眾,心里裝著的還是群眾。80個信封里,仔細的記錄著每月的日常開銷費用和結余金額,一張張明細單,恍若曾志一個個小心謹慎,勤儉節約的畫面,影印
眼前。從韶華到暮年,曾志一生不忘初心,發人深省。
參考資料:
《一封終于發出的信》陶斯亮著,當代中國出版社
《井岡山:高路入云端》(讀.黨史)第3輯,中共黨史出版社
《毛澤東畫卷》之四(走上井岡山),沈堯伊 楊逸麟編著,連環畫出版社
《井岡山斗爭史話》曾憲文、劉曉農編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31
3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山風輕輕吹拂,天空綿綿細雨。我們佇立在烈士銅像前,鮮艷的黨旗上,鐫刻著一行行遒勁醒目的入黨誓詞。在同事鏗鏘有力的領誓下,我右手握拳,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 …”
進入肅穆的館內,如同推開一扇記憶的大門,豐富的歷史圖片、文獻資料歷歷在目,烈士的遺物如泣如訴,如此鮮活,如此厚重,又如此悲壯。思緒慢慢飄散,朦朦朧朧中,英雄的形象在眼前越來越清晰,我的心靈一下子放飛起來,穿越時空,遇見了你!
宜昌第一位中共黨員,宜都第一任支部書記,這位思想的先知先覺者、革命的憂國憂民人,賣田地,辦學堂,播火種,建工會,打土豪,斗劣紳。“收課是罪惡,是不會長久的!賣田辦學才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好事!”這就是他,一個地主家走出來的“逆子”的初心印記。1927年正月初八,拖溪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上,只見他身披長袍,手拿馬鞭,走在游行隊伍的最前面,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軍閥!打倒土豪劣紳!”都說他文質彬彬,不曾想,吶喊聲竟然這般振聾發聵!1928年農歷七月十五,胡敵被國民黨叛軍殺害,年僅30歲。他短暫而光榮的一生,忠于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正氣煌煌,至死不渝,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青春之歌。
年4月建成并對外開放,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和紅色文化基地。“青山有幸埋忠骨”,這里的山水草木都是幸福的,它們就這樣忠實地默守著英雄的忠魂,癡癡不語。
33
34
胡敵紀念館前的遐思
3月30日,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單位全體黨員一起,參觀胡敵紀念館,拜謁英雄出生地。
胡敵紀念館坐落于宜都市五眼泉鎮拖溪村,建于胡敵捐資創辦的冠英小學旁。兩旁的青山如臂將紀念館環抱,山前有一小溪,名為拖溪,溪水清澄,緩緩流淌,周圍樹木蒼翠欲滴。館前為胡敵文化廣場,廣場中央,胡敵烈士的雕像威嚴矗立,旁邊是鮮紅的黨旗。沿著雕像旁的石階拾級而上,就進入到紀念館里。該館于2019
袁昌盛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生命的長河奔騰不息,有激流回旋,險灘密布,暗礁涌動,那又何所懼?一個人的生命不就是在這樣的河段里,乘著理想的紅船,撐起信仰的風帆,濺起更多革命的浪花,來實現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嗎?
流年似水,斗轉星移,烈士曾經戰斗過的家鄉早已滄海桑田,換了人間。2018年,拖溪村如期出列,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脫貧。大伙兒在“磁鐵支部”的領航下,與毗鄰的2個村相互串聯,共同打造了一條“兩溪兩橋”網紅旅游線路,大家組團發展,抱團振興,彼此溫暖,共同富裕。村民們沿途開起了農家樂,端起了“生態碗”,吃上了“旅游飯”,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回鄉創業,貢獻青春與智慧,建設美麗家鄉,助力鄉村振興。“金拖溪、銀丑溪”這一響當當的地域文化名片,再次煥發出生機與活力。走進村子里,你會發現,拖溪變靚了,丑溪變美了。漫步鄉間小道,流水潺潺,群山披綠,錯落有致的茶園,寬敞明亮的景區公路像一條玉帶穿村而過。路邊的特色民居,隨處可見“五美四福”文化墻上暖心的標語,一批批優秀的家風家訓特別接地氣,整個村莊處處彌漫著濃濃的鄉土氣息。一年四季,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到這里,春觀櫻花紫荊,夏賞月季紫藤,秋品紫薇紅葉,冬探臘梅山茶。如今的拖溪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也記得住鄉愁。
真想面對這莽莽青山、悠悠碧水,用大山式的胸腔、瀑布般的歌喉來誦讀胡敵那封寫與妻子的回信:“男兒有志在四方,為國為民奔波忙。待到他日天地轉,朝夕相處在一堂。”
安息吧,烈士!放心吧,英雄!有你在,燈亮著。就讓所有的虔誠匯聚于此,所有的信仰銘刻于此,也讓愛國、團結、自強、創造的信念共鳴于此,讓它們在中華民族精神的譜系里不斷豐富,滋養,萌芽,長大,開花。
回望過去,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喜看今朝,風華正茂,百年赤旗;眺望遠方,使命如山,初心如炬。烈士啊,請堅定地相信吧,夢想與奮斗,一定會充盈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里,歡歌和笑語,也一定會綻放在廣袤遼遠的中華大地。到那時,我們與1921再相聚,再來緬懷你,看看咱們的拖溪,它一定更加可愛、富饒、美麗!!!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駐足館前,我肅立遐思,細細品讀,讀青山綠水、蒼松翠柏,讀共產黨人的信仰、堅貞、忠義,讀紅船的開天辟地,長征的革命樂觀主義,讀抗擊疫情的和衷共濟,
脫貧攻堅的人間奇跡,讀“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大國底氣,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赤子之心… …
35
3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沒有一個人泄密
楊冰
50年代末,中國和蘇聯邊境,一個年輕的空軍軍官收到上級的通知,由于中蘇關系日趨緊張,為避免戰爭在此爆發,保存空軍實力,他即將被調往大連。那時候,他剛入黨,也剛結婚不久,但服從命令他帶著妻子來到大連。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到了60年代,他們在這里工作、生活幸福并有了一個女兒,本以為一家人可以留在這個美麗的沿海城市,一直生活下去,但是收上級通知,得知高層有重大部署,要把國家一線城市的軍工體系全部轉移到內陸腹地的深山密林之中,以應對可能爆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次重大部署,史稱“三線建設”。
出發前,首長對他說,這次出征,你們將永遠地留在那里,再也不會回到故土……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如果聽到這句話會有什么感想?是不甘、是無奈,還是打心底的抗拒?況且,對他們來說,要去的地方是一個當時聞所未聞的湖北貧瘠之地,一個叫當陽的小地方。
我只知道,他們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怯,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他們相信,這就是國家最需要他們的時候,因為能被選中的,都是優秀的共產黨員!來不及向故土的親人道別,永遠的離開故
轉眼二十年過去了,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年輕軍官也老去、退休,但他的女兒長大了,接過父親未竟的事業,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秘密任務。轉眼又三十年過去了,他們的女兒也在這片土地上老去、退休。女兒的兒子長大了,想寫點東西記錄下先輩的事跡,他向母親打聽關于過去的事,但母親她拒絕了,盡管母親她也知道,她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國家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解密了三線建設的任務,但是對于她來說,他依然要堅守著一個黨員對國家的誓言,嚴守著這些早已不是秘密的秘密。
我所知道的很有限,我只知道,每當這個母親看到停放在宜昌兒童公園、東山公園里當陽空軍捐贈的退役戰機,看到國慶閱兵每次領隊出場的大型預警機、看到汶川地震第一個奔赴災區的空軍救援隊、看到馳援武漢新冠疫情的第一時間趕到的伊爾76運輸機時,她都掩飾不住地激動,說這就是我們5710的飛機。原來,國家當年交給他們的最高機密使命,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空軍基地,而這個使命,如今已經成為現實!
就在前上個月,這家人專程來到了我們宜昌下牢溪的809三線軍工小鎮,盡管這故事中有的人已經嚴守著秘密永遠離去,有的人已進入耄耋之年,有的人也從當年故事中的小女兒變成了奶奶,但是到了809,看到那些已經成為歷史遺跡的老建筑,看到墻上遺留
鄉,踏上征途在一片陌生的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完成祖國交給他們的使命——這個使命,是最高機密,對任何人不能說!留給外人的,只有一個代號“5710”。
37
3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百年歲月
楊福梅
(一)拳頭
我想到力,想到五指合攏叩響關節的聲音。向前奔跑時,體內沸騰的熱血。更多的,迎視一面旗幟,誓言落地的鏗鏘之音。世界排除在形狀之外,剩下唯一的意念,并引領我們,回到初心和原點。
我見過最小的拳頭,震撼于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搖籃里,初生的嬰孩小手攥得緊緊的,大人用很大力氣才掰開。小小的生命該是鼓足了多大的勁兒,才用一聲啼哭,發出對這個世界響亮的告白。
的當年那些鏗鏘錚錚的誓言,他們眼里卻閃耀著比咱們年輕人更加耀眼的光輝:這是一種信仰的光芒,這種光芒,正如同他們年少時對黨旗莊嚴宣誓時迸發出的光芒一般,正如同當年背井離鄉來到宜昌,發誓在這里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時的斗志昂揚一般。
在809軍工主題小鎮,這里有一面文化墻,墻上寫滿了曾經是最高機密的三線工程代號,囊括了幾乎所有宜昌三線建設的代號,但唯獨沒有5710。我問到“怎么沒有看到5710呢”,抱著孫子的奶奶說到“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泄密”,這個奶奶,就是我的母親。
當初我一直很想趁外公的老戰友還有健在,把這些歷史給記錄下來,于是我訪遍了那些看著我長大的爺爺們,但是沒能成功,他們每個人都對歷史守口如瓶,唯獨,唯獨是從我外婆口中得知了這個小故事,能讓我今天有機會站在這里,分享給大家。那時我真覺得自己挺失敗的,沒能從他們口中得到更多的當年的信息,去記錄下這段壯闊而隱秘的歷史,但是我看到了,親眼見證這些老黨員對信仰的執著,對秘密的保守,對組織任務的堅決執行,不,這還不夠,他們一代人做不到的兩代人做,兩代人做不到的三代人做。對我而言,這不是失敗,而是作為一個軍隊大院子弟無上的光榮!
對于那個時代的他們而言,他們用盡了自己的一生去完成了任務并嚴守了秘密,盡管這個故事只是大時代中一個小家庭的縮影,但前輩們努力完成了他們所在時代的使命,當這枚接力棒終于傳遞到我們手上時,我們應該明白,背后是無數個這樣的家庭和黨員的奮力傳遞!接過它,繼往開來,咱們要比先輩做得更好!
39
4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大國從來不輸細節。我感激于這份教導,捧起的是一個百年對一個百年的承諾。生態宜居城,鄉村振興示范村,文明示范社區,立體交通網,長江經濟帶,文化產業鏈……這一枚枚攀升的幸福指數,讓拳頭變得更加有力而沉甸。盛裝出場的大美中國,已站在世界矚目的中心。緊緊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是變大的拳頭,跳動著同一脈博。
紅色在流動,火焰在燃燒。敬畏一只拳頭,從莊嚴舉起那一刻,就意味著追隨,對信念忠貞不渝。如一場海誓,山盟。經烈火鍛燒的右拳,是一個個新的發光體,必將照進歷史悠長的時空。
(二)守望
我來時,天色已明。村莊是寂靜的,時光有融雪之姿。山峰沉默,心中正起波瀾。大地落滿記憶的鉛灰,惟有一抹紅色,在眼前跳躍,引著你靠近。
那應該是穿過風雨的紅船,從遙遠的南湖,駛向我的夢中。那應該是思想的胚芽,脫離原始的母體,以火焰的形式進入我的視野。
我見過最大的拳頭。祖國的版圖有多大,拳頭就有多大。它是十四億中國人抗疫的拳頭,脫貧攻堅的拳頭,展示中國力量的拳頭,以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的拳頭……無數拳頭匯成“中國,加油!”滾燙的吶喊,從喉間噴薄而出。
攥緊一只拳頭,用以敲擊自己,我會聽到身體的回聲,像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對話,關于生命。共鳴腔內,神圣,使命,夢想……都不是大詞,化作最具體的象形字符,直觀的沖擊力也產生其中。帶來的,是一次靈魂的震顫。
那些穿過硝煙的人,披荊斬棘的人,篳路藍縷的人,除了咬緊牙關,還揮舞著鐵一般的拳頭,砸開一道道苦難的枷鎖,帶領更多的人走向自由和光明。它不再是小小的個體,而是培植于這片黃土地上的錚錚風骨,散發著讓人動容的精神之光。
每一次握拳,都是向心靠攏,力量的匯集與凝聚。每一次跨越百年的回望,都是來自歲月深處的殷切叮嚀。
它慈祥地昭示我們向內斂氣,蓄而不發。在民族復興的漫漫征程上,率先保持耐力。藍天,碧水,生態,綠色,節能……每一劑良方都有養息之效。把責任扛在肩上的人,必將在春天出發。像綻開的花蕾,我見證了拳頭舒展的優雅。在微笑服務窗口,在黨員下沉社區,在文明共創的大街小巷,在一枚閃耀的黨徽里……總有和時代最美的握手。
攤開光陰的掌紋,循著記憶的溝壑,端詳這無數次舉起又放下的拳頭。它記錄著我二十二年的紅色足跡,一個跟在黨身后的人,
永遠告別不了的依賴。我忠實于自己的紅色基因,履職踐諾,教書育人,也育己。我以拳頭般的意志戰勝困難,也戰勝自我,鍛造思想和道德的韌性,將人生定在更高遠的格調,又是多么幸運。我當基層志愿者,把正能量種進生活和日常,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終身讀本。
41
4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我是土地的孩子。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第一次對數字的感知來源于記工分,這是父母為我掙回的口糧。農民對土地的守望,從未如此熱切。村莊的土地并不廣袤,卻給了我幼年的啟蒙。父親搪瓷杯上“為人民服務”的紅漆字樣,哥哥軍裝上的五角星,家里收藏的領袖畫像,床頭放置的英雄連環畫,墻壁上的口號標語,都是我最早的紅色教材。
幾年后,家庭聯產承包,土地有了滿滿的活力。靠一家人省下的糧食,我走出村莊,圓了求學夢。現在想來,這不止是我的幸運,而是一個時代的福祉。紅色浸潤我成長。世紀交替之際,面對鮮艷的黨旗,我莊嚴舉起右拳。點亮記憶的那團火焰,被徹底吸進肺腑,也終于引燃了我的生活。
這是一次提純,自此,我認識到眼前的土地不只是生長莊稼,還生長著質樸的人民。在淡泊的光影里,靜候一樹樹桃李花開是幸福的。我楔入腳下的土地,獻出飽滿的熱愛。那些輟學的孩子,留守的孩子,單親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緊系的心結,每一個家庭都有我的親人。那些孤寡老人,困難家庭,抗疫戰場,衛生死角,都有一個召喚我去的理由。
我珍視泥土的味道,在崗位的巖層扎下根來。我樂于戴著閃亮的黨徽,在下沉社區散發光和熱。我勤于學習,躬身自省,接受火窯內的一次次鍛燒。
又是半個世紀,我在親歷。見證紅船從春天里啟程,沐浴三個代表思想的光輝,揚起科學發展的風帆,駛進特色社會主義新時
沿路走來,我努力找尋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印記,包括根和來處,卻恍若墜入一個夢境。萬物返青,平整后的土地吐出科技興農的點點粉蕊。振興中的美麗鄉村,綿延成一幅幅恬淡的寫意水墨,氤氳著如煙似霧的鄉愁……
一片土地,永遠是一個時代最完整的表達。那搖曳的麥穗,一彎鐮刀,高高的麥垛并沒有隨往事漸行漸遠,它們鐫刻在鮮紅的旗幟上,成為最美的圖騰。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時代在提速,來不及太多布景,村莊已跌進5G的瞳孔。而我的守望,終是須臾,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我仍然愿意為一朵浪花駐足,聽它回旋于歲月深處的吟唱。
代。深入骨髓的紅,是歲月風霜過后,結出的碩果。
43
4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樂園位于武陵山余脈深處,這里物產豐美,是湖北省政府批準的二墩巖自然保護區,有珍稀瀕危的植物28種,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等。這里海拔高,天氣冷,近幾年發展高山蔬菜,種植西紅柿和辣椒,只可惜山路難走,又常翻車,販子不愿進來,好東西無法運到山外,鄉親們生活十分困難。
讓我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家里來了幾位多年未見的親友,吃飯時吞吞吐吐地說出了自己的來歷,一位懇請我們帶他們出去打工,一位向我們借錢,還有一位想在我們家里小住一段日子。我都不知道那次是怎樣離開的,因交通實在不方便,且山路不太安全,我們很少回家。
幾年后,公公帶信下來,說是政府拓寬了公路,修建了高速,司機們采用防滑鏈防滑雨雪天也能安全跑樂園,且從宜昌到樂園只需要2個多小時了。緊跟著聽說菜價漲了,行情好得很,草池的干溝的親戚們個個都發財了,家里都買了摩托車,彩色電視機,開始蓋樓房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親戚們已不再向我們借錢,也沒有親戚要求我們帶出去打工了。
公公在家建起了豬圈,開始在村里的引導下科學養豬,農閑在山里漆樹上割漆,灣里的田很適合種植辣椒,且收購者多,價錢很
訴我:公公住在干溝的小姐姐,病了因無錢沒有及時送醫院治療,才四十多歲不幸去世了。無法接受現實的公公恨自己沒有能耐,沒有能力幫到親人 ,他遷怒于侄子沒本事,大吵一架后親人反目兩家互不往來,那以后公公幾乎都沒有笑過。
45
46
1997年的春天,我第一次隨柱子來到他的老家,中國合作醫療發源地、中國山歌之鄉、皺皮藥用木瓜之鄉長陽樂園土家山寨,我見到了質樸勤勞的公公和婆婆。公公是位精壯憨厚的土家漢子,他沒有多少話語,一直苦著臉,似乎不會微笑。晚上吃飯時,公公依然沒有多少話語,他默默地給我盛來一大碗米飯,并從鼎鍋里給我舀來一堆碗豬蹄肉。
那是我第一次到山里,第一次走山路,從宜昌到賀家坪318國道還好點,從碑坳到樂園的山路崎嶇陡峭,蜿蜒狹窄,一路坑坑洼洼。我嚇壞了,戰戰兢兢趴在車里生怕汽車掉下懸崖。沿途的古樹奇峰絲毫激不起我的興趣,倒是沿途兩邊的土房子讓我驚詫還有這么貧窮的地方。這里比山外整整落后了20年。柱子家里自然很窮,妹妹剛剛出嫁,家里寒酸地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更別提家電了。我們剛回家不久,家里就停電了,聽說這里因線路問題一到晚上就停電。我禁不住心疼起這里的山民,心疼起柱子和公婆來,這里生活條件太差了,趕個集還得步行兩小時到秀峰橋,用背簍背上背下。
我好奇地問柱子:公公為什么老是苦著臉?柱子無比惋惜地告
公公的笑顏
周小霞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日子寬裕了,公公自然心情好多了,笑容開始出現在臉上,但沒人的時候常常會皺眉,我知道妹妹是他的心病。嫁在本村的妹妹從小身體不好,家庭十分貧困,政府給她辦了低保,兩個侄女在秀峰橋讀書學雜費全免,還有生活補貼。生活雖說過得去,可家里的土房子快百年了,搖搖欲墜。每逢刮風下雨我們就特別擔心,害怕她的老房子禁不住風雨。妹妹的老房子越來越破舊,公公的眉頭也越皺越緊,有時甚至會長吁短嘆。
2015年國家精準扶貧的戰役打響了,妹妹被村里納入精準扶貧對象,2017年國家給她免費蓋起了安置房,妹妹花了很少的錢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我們家的老房子在國家的幫扶下也進行了翻新。村里水網改造項目惠及我們家,前幾年家里安起了自來水。電線也換了,再也不用擔心晚上停電打米跳閘了。電信網絡信號站就修在咱家旁邊,鄉親們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69歲的婆婆玩起了微信,學會了自拍,發起了朋友圈。
去年春節回家,心情大好的公公帶著我們去參觀山寨里的天坑、穿洞、還有樂園大峽谷,晚上還給我們清唱古老的山歌,講起
只是公公老了,我和柱子常年不在家,家里種植水稻土豆等粗重農活缺乏勞動力,公公很快看出了我的擔憂,他樂呵呵地告訴我:“這個你不用擔心,咱們村現在大力發展經濟果樹,勞動強度輕。主要種植葡萄、獼猴桃、水蜜桃,這樣不用幾年咱們村就變成花果山了,你們退休后回來一年四季有水果吃,我可以活到老做到老。”
公公笑了,我看見他舒心地笑了。原來,在咱們國家,不管你生活環境多么艱苦,自身條件有多差,黨和國家都不會放棄你,都會千方百計幫扶你,從本質上給你解決困難,讓你真正做到勤勞能致富,靠雙手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老百姓真正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何愁他們沒有幸福的笑顏啊!
好。我們家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婆婆不再抱怨沒有零花錢沒有新衣服新鞋子穿了。水泥路也鋪到了家門口,公公買了輛三輪摩托車,出門辦事開車拖貨方便多了。家里陸陸續續添置了彩色電視機、冰箱、洗衣機、電烤箱,打米機,榨油機等。令人驚喜的是,新農合又開始覆蓋全國,公公婆婆趕緊參保了,這樣他們就不用擔心看不起病了,并且他們從60歲起開始每月領養老錢。
了寨子里的新鮮事。土家山寨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人們已徹底擺脫貧困,生活很快富足起來。村里很多有頭腦有能力的年輕人興辦養豬場,大規模種植高山蔬菜,不少年入幾十萬,有的甚至上百萬。
47
4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記憶延安
鄭鳳玲
“看,南泥灣!”迷糊之中,嬌柔的米脂姑娘王導突然提升音量,突然的尖利和響亮,在逼狹的空間里,攪起陣陣騷動:延安,終于到了!
車道在狹長的溝壑里蜿蜒縱深,放眼望去,延大的一排排窯洞,雪白雪白的,在熾日之下,像是一只只驚喜的眼。寶塔山撞入眼簾,遠遠佇立,他昂然的身影,儼然是通天的巨人。延河的水,已然干涸,青白的石子,鋪滿河底。石礫縫隙中,有叢叢綠草。
各色綠植,漸成鋪天的氣勢,迎面撲來。清涼山在,新華報社社址也在。只是,一切都靜默著。轟轟烈烈之后,靜默,似乎就是延安的常態。
車剛停穩,高高的大巴門前,已經站著一位臉色黝黑皺紋交錯的婦人。她仰望著大巴的門。司機快快地打開車門,婦人帶著掃帚和撮箕上車了。
“這是我們當地的農民,打掃衛生,收取五塊錢的服務費。”王導語音有明顯的克制,小姑娘不看我們,也不看婦人,“我們這里的生活還是比較苦的。”
婦人甚是麻利,很快,她下得車來,安靜地站在車前。司機掏出五元,遞在她的手里。她沒有笑意,也沒有話語,轉身離去。
有人掏出錢夾子,追了兩步。王導出聲阻止:“您不用給她錢,延安人從不乞討。”
顛簸了一路的人群涌進平房店面的餐館。各路導游猶如將帥指揮著千軍萬馬,橫沖直撞,一時之間,把偌大的廳堂塞個滿貫。好容易找到屬于我們團隊的桌子,我頓時傻眼:除了一壺黃得近乎土色的粘稠的茶水,就只有一笸籮饃饃和餅子。從西安出發,多天的行程,早已經撕碎我們所有的矜持。我伸手去抓,饃饃并不松軟,餅子也是硬實得硌人,塞到嘴里,碎屑直掉。實在難以下咽,只得端著茶水往肚里灌。等到零星的菜碟和一盆稀粥上桌,我已經是黃水滿腔滿胃。王導雙手抱胸,古怪精靈地微笑:“延安的生活確實很苦。但是,這也是我們旅行社為大家周全考慮了的。請大家理解哦。”
克服種種艱苦,只是因為延安盛產名片。延安的名片雖多,棗園和王家坪卻是必選項。
49
5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棗園并不能名副其實,雖是濃蔭密布,棗樹并無一棵。偌大的空間,幸福渠穿園而過,五大書記銅像、機要室、作戰研究室、張思德紀念臺、幾處舊居,毫無章法地散落其中。
中央五大書記的銅像當門矗立。凝重的紫銅像甚有沉郁厚實的質感。設計者匠心獨具,捕捉了一組五人在大風中昂首闊步的日常生活片段場景。布質大衣衣襟翻動,圍巾飛揚。五個人的手微攥,似乎都提著一柄用彈片打造的寶刀。昂首的神情,堅定的步伐,十足的動態,復原的是五個人的堅定信念和滿心的喜悅。恰恰天氣很正,陽光也好,將這“勝似閑庭信步”的戰斗群體淋漓再現。
機要室也是一處飛檐小建筑。不知道是不是屋子小了的緣故,這里游客倒是很多。展室里陳列著當年辦公的種種陳設,這是當年搖動乾坤的發報之所,這是當年叱咤風云的紅色情報機構總部。小小的房子,讓我們很難想象,身材魁梧的毛澤東是如何擠進這狹窄的空間,指揮千軍萬馬縱橫馳騁;也難以想象,如今風行的諜戰片中,有著朗朗地位的一個個主角,當年又是怎樣在此談笑間,讓強虜灰飛煙滅的。
領袖們住過的一孔孔窯洞,已是脫離山體。窯洞的頂部,或是樹陰深深,或是青草漫漫。這些樹兒草兒,仿佛在用從枯黃到蔥綠的循環,計算無盡的年輪。門楣窗戶上那些縱橫的木格,仿佛是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縱橫交錯的戰場。即使是剝落的痕跡,也像這些門楣上榆木質地的五角星一樣,依舊在閃閃放光。
毛主席舊居里游客最多。白帆布的躺椅,擱放臉盆的木架,木質的硬靠背椅,凹凸不平木質的辦公桌面。墻壁上,因陋就簡挖了一方格,放著罩子燈。窄窄的木床上,一邊還堆放著毛邊的書本。
臥室旁邊的展室里,掛著滿墻的照片。這些照片,忠實記載了領袖們的生活實況:或是在機場迎接國際友人,或是在會議室侃侃而談,或是在戰士們中間仰天大笑,或是舞場上的翩然,或是和孩子們一起嬉鬧……似乎,風塵仆仆的斯人猶如1947年三月的暫離,又將仆仆風塵的歸來。
看著這些照片,由衷感謝攝影師,忠實復原了暗淡了的刀光劍影,遠去了的鼓角爭鳴,見證了我們的歷史天空,曾經有群星閃耀。
周恩來舊居,同樣的飛檐的窯洞,同樣的沒有油漆的門窗,同樣的剝落的墻壁,同樣的坑洼不平的桌面——這,就是延安的標配。只是,他當年親手轉動的紡車,靜靜地立于一角。恍惚間,1955年萬隆的驕陽,和延安的月光膠著,它們照耀過這位曠世奇人大步流星的儒雅堅定,也照亮過他手中嗖嗖旋轉的紡車和線輪。
王家坪景區里,作戰部、資料室、政治部會議室等的布置更是大同小異。一個個房間里,一根根彩帶,隔開了游客,也濾清了歷史與現在。
一張張榆木靠背椅,一張張榆木桌,蓋上白色的粗布(這布,是不是就是周恩來總理月下紡織的哪一塊?),擱上土瓷的杯子,
51
5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此處的毛澤東舊居,比之于棗園的舊居,更是矮小,更是簡陋。二十多公分高的木質浴盆,孤零零地沉默。一年又一年,伴隨著它的,應該只有悄然剝落的墻壁了。桌椅臨窗,昏昏的光亮中,恍惚之間,就有個魁梧的身軀伏案疾書,又笑著回頭吟誦:“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就是在這個屋子里,毛澤東決定:以身為餌,由西北野戰軍配合掩護,帶著胡宗南在黃土高原兜兜轉轉。在雙方僅隔四百米的時候,將螳螂捕蟬的故事,完美演繹成三十七計,為兵法再添赫然戰例。他,用事實證明: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
小屋外,有石凳石桌。不知道漂泊多年歸來的毛岸英和父親長談時,照在他們身上的是月亮還是太陽。只是我們真切地知道,就在這棵樹下,矮小的石桌石凳承載了兩個偉岸的身軀。幾年后,毛岸英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毛氏家族新一輪最徹底奉獻的證明!
綠樹婆娑,斯人已逝,一陣風來,窸窣四起,這是不是當年父子不盡的悄語?
1948年的8月7號,蔣先生乘坐著“美玲號”專機來到延安。他特意去看了毛澤東舊居,在延安城轉悠一圈,無言而返。隨同他返回的,不知道還有沒有隨機到來的洋瓷臉盆、澡盆、馬桶、沙發、鋼絲床、西餐用具,紅木餐桌,以及西餐廚師。那一刻的蔣先生,有沒有明白得失的關鍵所在:正值民族存亡之秋,有人以天下養,也有人,以一己之軀,而養天下。
拾級而上,警衛連值班室旁邊,有一個魁梧身材身著灰布軍裝的人。寬闊的前額,高高的鼻梁,炯炯的目光,下巴處的黑痣,看來格外親切。他叉著腰,夾著煙卷,踱來踱去。我猜測,這個特型演員,再現的場景是毛澤東構思《論持久戰》,還是在構思《論聯合政府》?
鑼鼓聲帶我們到了操場。矮矮的舞臺,里外三層滿員。舞臺中央,隆隆作響的腰鼓聲中,精壯的漢子滿場飛濺。一陣陣叫好聲,攪動著燒灼著延安城。當年起舞的偉人們,是不是也裹著白羊肚頭巾紅腰帶,扭著秧歌,猛捶著安塞腰鼓?
延安之旅也有安排動態景觀——舞劇《延安保育院》。鉆進延安劇院,就著不甚明亮的光線,才知曉樓上樓下座無虛席。我們剛剛坐定,密集的槍聲就在耳邊炸開。無數身著灰色軍裝的人,從身邊匆匆跑過。腳步聲、吶喊聲被無限放大,一聲聲震在我們的心上,催促我們迅速入戲 。?
《延安保育院》的故事情節簡潔,直接取材于早年的電影
幻化出來的是一雙雙攪動乾坤的手,一個個熟稔在心的臉龐。在一圈圈煙霧中,毛澤東叉著腰踱步,周恩來架著臂膀陳詞,朱德敦厚地微笑,彭德懷沉郁地皺眉。他們在這里徹夜長談,一次次爭論,一次次協商,我想,這就是應有的民主;一次次勝利的消息傳來,他們徹夜舉杯歡暢,我想,這就是團隊的力量。
53
5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啊,搖籃》:一群戰士在保育院院長的帶領下,輾轉各地,躲避敵人襲擊,保全烈士遺孤。是犧牲自己的女兒還是犧牲戰友的兒女,在這極致的虐心抉擇時刻,在院長女兒一聲聲“媽媽”“媽媽”的呼喚聲中,我的眼前,始終浮現著“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為我打月餅啊”童謠聲中長逝的老革命。
力量懸殊下,以弱敵強,誰,不是準備了拋頭顱灑熱血的?
我不敢看我的四周同伴,我怕人看見我淚水漣漣笑我矯情,也怕看見別人的漣漣淚水,再次戳中我的心腸。
七十多分鐘的演出終于完結。出得劇院大門,我們又站在流火的延安城。看著鱗次櫛比的樓房,川流不息的車輛,實在無法回眸那湮遠年代:一棵棵樹上,到底掩映過多少凝望的哨兵;一汪汪的水里,曾經洗滌過多少血染的軍裝;一塊塊石板下,究竟掩埋了多少年輕的骸骨。
有人提議團隊自費去看延安革命紀念館。我卻認為不必要。清涼山,寶塔山,王家坪,楊家嶺,棗園,甚至是延河的每一滴水,南泥灣的每一粒土,哪一處,哪一個,不是最真實的豐碑?
王導喑啞著嗓子說:“《延安保育院》的故事是真實的,有原型。導演,也不曾收一分錢,除了必要的開支,所有收入都回饋于延安的建設。找的演員,也是延安人,他們大都是烈士遺孤。有名有姓的英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英雄遺落在民間。他們不找國家,不找政府,,不居功,不自傲,一切靠自力更生。在全國大多數地方都富裕起來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夠想著老區的老百姓。”是啊,革命成功萬骨枯。當年的延安人,是給中國革命兜底的。在那樣的
小姑娘雖然很小心地措辭,可是,車上的多數人閉上了眼睛,開啟了老僧入定的模式。
幾分鐘以后,燠熱尚未散盡的大巴車停在路旁,寬闊的水泥地一端,是一溜的平房——那是狗頭棗店。門前,照例有三兩頂著頭巾遮陽的婦女,上前兜售散裝的蘋果和棗子。深紅的狗頭棗,粒粒飽滿,沒有一絲皺褶。她們的神情怯怯的、淡淡的,被迫,也自持。我想,她們不會唱千回百轉的《十送紅軍》,不會唱肝腸寸斷的《熱血頌》。和這塊土地上的七十多年前的婦女一樣,只是無言,無言地把一把把狗頭棗塞在灰布軍裝的隊伍里。那隊伍里,有她們的孩兒、丈夫、父兄。于是,延安的狗頭棗,點染著小米加步槍的勇氣,點染著一種即使是飛蛾撲火,也在所不惜的堅毅。
到底有人掏錢,買了一袋袋散裝的蘋果和狗頭棗。
進得店來,在三十八元、六十八元、九十八元的價位中,我選了兩斤九十八元的狗頭棗,又選了一些紅棗糕和紅棗片。
有人看見我大包小袋的提著,便莞爾一笑。那笑里,有我少見且盲目的溫馨提示。我也赧然一笑:大抵所有的情懷,總是該有抵死相隨的盲區所在。即使和“情懷”二字有云泥之別,我也愿意用微弱的細節致敬。
55
5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紅色基因,薪火相傳,一處處革命舊址,一件件紅色文物,一座座革命紀念館,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顯著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他動情地說,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無數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收藏在博物館里的一件件看似普通的革命文物,背后卻隱藏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重溫紅色文物背后的黨史故事,讓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在當陽市博物館里,收藏著一盞馬燈,他雖然玻璃破碎,銹跡斑斑,但卻記載著89年前一位名叫李遠秀的少婦等待參加革命被殺害的丈夫季正金亡魂歸來的故事。
季正金,1907年出生于今當陽市草埠湖鎮楚城村,家境貧寒,出生八個月后父親便去世,由寡母撫養成人。1923年,考取漢口武備中學,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畢業后在親友的支持下,借用別人的幾間房,開辦私塾學堂,1927年開始一邊教書,一邊參與當地農運工作。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6月擔任草埠湖地區黨的特支書記,1930年9月16日率領赤衛隊數百人,配合張宜松領導的紅軍大隊,攻打荊州城,又配合荊當游擊隊,夜襲國民黨草埠湖團防
局,俘敵40余人,繳獲槍支34支,生擒江口團總許志卿得力中隊長熊必豐,排長石金良,同年在中共當陽縣委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委委員,并擔任當陽縣反饑餓斗爭委員會副委員長,1932年夏,荊、當、江、枝、宜5縣敵人圍剿當陽蘇區,由于叛徒告密,于5月在叉子湖遭逮捕,5月12日將其交于鏟共義勇大隊長羅章甫(季正金親舅舅)勸降,他在這里關押五天,提審十余次,堅貞不屈,痛斥敵人,6月17日,敵人將其搶殺于在老草埠街的熊家祠堂旁,年僅25歲。李遠秀在為季正金收尸掩埋后,獨自挑起家庭重擔,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做家務,深夜她就坐到堂屋前點起一盞馬燈,等待丈夫的靈魂回家,她哭瞎了一只眼睛,但她依然每夜點亮馬燈,坐在石階上等待亡靈,她想用微弱的燈光,照亮亡夫回家的路,也讓他看清愛妻的模樣。
革命路上,不知道有多少妻子,為遠行的丈夫點亮一盞燈,也不知道有多少丈夫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燈光里的妻子,那些沒有歸來的丈夫,用他們的鮮血鋪就了通往勝利的道路,而燈光里的妻子,雖然沒有等到丈夫的歸來,卻等來了新中國的誕生、繁榮和富強。
57
58
一盞溫暖人心的馬燈
祝光圣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逐夢四十載 終圓入黨夢
—— 中國人民銀行枝江支行退休黨員吳化芳的初心
?董傳蓮
她,是枝江市年齡最大的“新黨員”,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年,她七十一歲!如今已是八十八歲高齡的吳化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激動不已,她說: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她這輩子最為榮耀的事兒!?
命運多舛
吳化芳是中國人民銀行枝江市支行的退休黨員,出生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
少時的吳化芳無疑是幸福的,父母非常寵愛她,給了她良好的教育。一九五一年,正值芳華的吳化芳考入武漢中南區銀行學校學習。1952年,完成學業后被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枝江支行工作。剛出校門的吳化芳懷揣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主動要求到基層鍛煉,于是她來到了江口辦事處,從最枯燥的貨幣管理崗位做起,這一干就是十多年,直到江口辦事處撤銷。在江口辦事處工作期間,她不
僅出色地完成了本職工作,還經常去農村“支農”,和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吳化芳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她不僅想把本職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她也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黨員。但她的內心是十分忐忑的,盡管工作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表彰,可是由于她的生父下落不明,繼父曾在國民黨翻譯局工作過,在當時的背景下,如此復雜的社會關系,對她加入黨組織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吳化芳沒有氣餒,她朝著自己心中的目標堅定地前行著。一九七四年八月,她向黨組織遞交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在此之前,她也曾多次向黨組織口頭申請入黨。對于吳化芳的入黨申請,黨組織是審慎的,鑒于當時的特殊形式,沒有吸收她為黨員,但黨組織專門找她談話,溝通思想,鼓勵她繼續努力。
初心不改
從1974年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開始,每一年,吳化芳都會主動向黨組織匯報思想,表達加入黨組織的愿望,后來又先后五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雖然沒能加入黨組織,但她在工作中一直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吳化芳長期從事的是貨幣發行出納的工作,這個工作是銀行里最苦的差事,有道是“點錢的苦,記賬的累,搞信貸的最實惠。”許多人勸她換一個崗位干,按照她的資歷和能力也是完成可以從事更
59
6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為輕松的工作的,可是吳化芳不干,她說:“貨幣發行出納工作掌管著一個縣里的金庫,這么重要的工作交給我來做是對我的信任,我怎么能撂擔子呢!這也是黨組織對我的考驗呢!”在銀行工作了四十四年,吳化芳一直在最基層的崗位上工作。在江口辦事處工作時,條件艱苦,晚上在煤油燈下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后來回到縣城工作,她總是帶頭執行制度,嚴格操作規范,每一天她都是最后一個下班的人,庫款入庫、登記入賬這些瑣事她都要檢查一遍又一遍,直到賬數相符。在金融戰線工作了四十四年,她經手的賬目無一差錯。為此,她多次被評為系統先進個人。
大夢終圓
一九八九年,吳化芳光榮退休。
退休后的吳化芳并沒有閑下來,她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令退休后的她依然是個“香餑餑”,多家單位上門請她“出山”。她拒絕了高新聘請,毅然接受了單位返聘的邀請,繼續在出納的崗位上工作了十七年,帶出了一批新手。
退休后的吳化芳積極參與公益活動,98抗洪,她三次到長江大堤上慰問抗洪搶險的干部職工;汶川地震,她帶頭捐款;社區活動,她不僅積極參與,還主動出資3000多元購買音響設備,供社區居民活動。
退休后的吳化芳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用實際行動一次又一次向黨組織表明心跡。二00三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吳化芳再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這是她第六次向黨組織遞交書面入黨申請書。從一九七四年向黨組織遞交第一份入黨申請書至今已是整整四十年。四十個春秋,吳化芳那顆火熱的心一直向往著黨組織。經過黨組織的考察,二00四年七一前夕,吳化芳終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莫叫白發催人老,甘將赤心獻國家。”在鮮紅的黨旗下,吳化芳莊嚴宣誓,她激動地說:“能夠成為一名黨員,我的人生沒有白活,請組織相信我,我會是一名優秀的黨員。”
加入黨組織十五年來,吳化芳帶頭學習,帶頭做公益,帶頭繳納黨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誓言!
61
6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紅色遵義解我心結
覃雪蓮
“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處于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赫然出現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上的這段話,肯定了遵義會議力挽狂瀾的偉大功績。從那時起,我就輕托下巴,向往著紅色遵義,想像這樣一個醞釀絕世好酒的地方,也孕育了中國革命的起死回生,遵義,遵義,遵義,成為我心中一個情結,一種執念,一份崇敬!
十多年后,我參加工作,跟隨全縣辦公室文員培訓班來到遵義。正是在著名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回到黨和軍隊的領導崗位上來。因為情報有誤,他指揮土城戰役失利。此時,蔣介石為阻止紅軍進入四川與川北的紅四方面軍會師或東出湖南與賀龍、蕭克率領的紅二、六軍團會師,調集多路重兵從四面八方包圍遵義,企圖將中央紅軍圍殲于烏江西北的川黔兩省交界處。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毛澤東指揮紅軍于1935年2月18日、19日二渡赤水,在婁山關和板橋之間殲滅黔軍王家烈8個團,乘勝再次攻占遵義城。接著,又痛擊敵吳奇偉增援部隊。這一仗,總共殲敵20個團,成為長征以來打的最大勝仗,驅散了土城戰
役失利的陰影,毛澤東在軍內的威信迅速回升。此時此刻,毛澤東隨前敵司令部和中央軍委縱隊進駐茍壩。在茍壩一個名叫新房子的莊子里,林彪建議奪取打鼓新場。朱德認為林彪的建議可行。毛澤東則搖了搖頭。于是,雙方發生激烈爭執。一個細節沖擊著我的心靈:會議從早晨開到夜間,多數人認為奪取打鼓新場是必然之舉!唯獨毛澤東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見,他慷慨陳詞,爭得面紅耳赤,毫不妥協。盡管沒有一個人對他表示支持,他還是毅然決然地投了一張反對票,當眾提出假若這一仗紅軍非打不可,他就辭去前敵司令部政委一職。結果令人悲催的是,會議全票通過對他的罷免。長夜漫漫,輾轉反側,眼看黨和紅軍即將再次踏入火海,踩著這段石子路,提著昏暗馬燈,毛澤東踱著方步叩開周恩來睡房門,他問恩來:“命令下了嗎?”恩來搖搖頭,他長吸一口煙,心中舒了一口氣要求恩來再等等,不要下達攻打打鼓新場的命令。生死抉擇之際,周恩來得到剛剛截獲的電報,敵軍已在打鼓新場形成包圍圈,等待紅軍鉆進口袋,額頭不由得冒出冷汗。翌日清晨,周恩來說服大家,同意毛澤東的意見,取消針對打鼓新場的軍事行動。正是因為毛澤東堅持真理,敢于擔當,不言放棄,反復爭取,加之擁有軍事最終決斷權的周恩來在關鍵時刻幡然醒悟,支持毛澤東的判斷,使之成為新“三人團”成員,賦予他更大的軍事權利。由“否決”到“采納”,由“罷免”到“委任”,我們的黨也在這一波三折、艱難困苦中逐漸成熟起來。
63
6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來到茅臺鎮,眼前的赤水河夾雜著泥沙并不清澈,也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氣勢磅礴,讓人很難聯想到曾經被革命鮮血染紅的情景,但講解員對四渡赤水的描述充滿款款真情,她讓我仿佛看到歷史的硝煙在我眼前彌漫,在稍有不慎就會招來滅頂之災的特殊困難時期,毛主席是那樣深思熟慮,用兵如神,他指揮紅軍縱橫馳騁于遵義地區,四度赤水,巧妙穿插,將敵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化被動為主動,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如果不是毛主席做出的正確判斷和英明決策,黨和紅軍還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當我身處革命圣地遵義,對這首詩的理解一下子進入刻骨銘心狀態,醍醐灌頂般領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這話力逾千鈞的分量,也懂得真理并不總是掌握在多數人手里,有時候恰恰掌握在極少數人手里,黨內生活需要民主,但有時候更需要集中,民主集中制才是完整而又科學的黨的組織生活原則。
感謝這次紅色之旅,抵達遵義感受遵義領悟遵義幫我圓了一個向往遵義的夢境,為我解開從學生時代打下的一個美麗心結!
學黨史,難忘革命先烈潘兆麟
趙志滿
潘兆麟(1904—1931年),又名棟村,巴興歸革命蘇區創始人之一。興山縣昭君鎮人,父母早逝,家境貧窮,小學畢業后,即到藥莊當學徒。他秉性剛強,不辭勞苦,與白海泉交往密切。大革命時期,他手持木棍,精神抖擻,押著土豪劣紳游街,革命熱情很高,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1月,成立中共巴興歸縣委會,潘兆麟當選為宣傳委員,在平邑口、團堡、馬營一帶發展武裝力量。
1929年10月,中共巴興歸縣委遭受破壞,縣委書記張華甫英勇犧牲。潘兆麟帶領部分武裝力量,轉移到巴東縣甘坪,會同廖景坤、黃大鵬等人,創建巴興歸革命根據地。潘兆麟負責紅軍隊伍政治宣傳工作,擔任紅四十九師政冶部主任,在反“圍剿”戰斗中,組織多種多樣的宣傳鼓動工作,親自編寫了通俗易懂的“三句半”,并上臺表演節目,慰問紅軍戰士:“敵人來圍剿,槍有幾百條,我們看起來,算啥;他們來清鄉,百姓遭了殃,首飾和衣服,搶光;革命力量大,同心把敵殺,英勇沖上去,不怕;興山金泰和,是個偏腦殼,不能放過他,活捉……”。逗得紅軍戰士哈哈大笑,他的戰地宣傳,極大鼓勵了戰斗士氣。潘兆麟隨部隊參加了二次攻克興山
65
6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縣城的戰斗和根據地的反“清剿”斗爭。
1931年4月,紅四十九師改編為紅三軍教導第二師,潘兆麟被任命為教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三軍主力轉移后,教二師遭敵重重“圍剿”,潘兆麟接受任務,越過敵人的層層封鎖線,取道巴東、秭歸返回興山,重建革命武裝。途經秭歸鹽關,親戚勸他“取室成家,安分度日”,他坦然表示:“革命不勝利,婚姻休考慮。”潘兆麟來到平邑口,隱蔽農戶樓上研制土炸彈,被叛徒出賣被捕。敵保衛團總金泰和親自審訊潘兆麟,碰了一鼻子灰,命人將潘兆麟用棕繩五花大綁,游街示眾后槍斃。潘兆麟似粽子一樣,在古城青石板上一邊蹦一邊對圍觀群眾吹奏著紅軍的軍號,高喊著:“滴滴噠、滴滴滴滴噠,賀龍的紅軍要回來了。金泰和你個狗日的,老子不怕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滴滴噠、滴滴滴滴噠,賀龍的紅軍要回來了。金泰和你個狗日的,老子不怕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滴滴噠、滴滴滴滴噠……”金泰和惱羞成怒,命人將潘兆麟立即處死,并對潘兆麟開膛破腹,取出他那尚在跳動的心臟和肝臟,血淋淋地放在木盤上,慘不忍睹。
今天,我們學黨史,追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白色恐怖, 血雨腥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英勇犧牲,探索出一條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道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武裝革命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后奪取全國革命勝利。
從潘兆麟革命烈士身上,我們深刻認識到“革命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當中共巴興歸聯合縣委遭受敵人破壞,革命領導人被敵殺害后,潘兆麟毫無畏懼,堅定革命信仰,踏著烈士的血跡,帶領革命隊伍到巴興歸三縣交接地甘坪,會同革命力量,繼續堅持武裝革命斗爭,發展紅軍力量;當紅軍主力紅三軍轉戰離開巴興歸蘇區,留守部隊紅軍教二師遭敵重重圍剿損失嚴重時,潘兆麟堅定革命信念,毅然接受艱巨任務,返回敵占區興山,重建革命武裝力量。為革命,他把個人生死利益置身度外;當潘兆麟被叛徒出賣,敵人抓捕他后,他仍然堅定革命信心,面對死亡毫無畏懼,目光炯炯向人民高歌宣傳:“滴滴噠、滴滴滴滴噠,賀龍的紅軍要回來了”。痛罵反革命團總“金泰和你個狗日的”最后氣壯山河地宣告自己:“老子不怕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潘兆麟被敵人開膛破腹,取出他那尚在跳動的心臟和肝臟,血淋淋地放在木盤上,群眾慘不忍睹。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沒有潘兆麟這樣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就沒有今天的新中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史上的輝煌篇章,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來源。
67
6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學習黨史,我們難忘革命先烈潘兆麟,難忘成千上萬革命先烈的“革命信仰,信念,信心。”這些歷史事實告訴我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香溪,我的母親河
謝 娟
在興山有一條美麗的河流,相傳西漢時期的美女王昭君臨水而居,恒于溪中洗手,溪水盡香,故名香溪。清同治年間有一位名叫范昌棣的舉人,寫有一首《吟香溪》的律詩“一棹入仙源,三月花如雨。隔花不見人,欵乃一聲櫓。”描述春天的時候,香溪河兩岸楊柳依依、碧水如黛,各種鮮花爭先恐后的怒放在枝頭,用無邊的艷麗為香溪河描繪著最美的畫卷,微風吹拂,送來縷縷清香,鮮花在和煦的春風中漫天飛舞、飄飄灑灑,如同下雨一般 ,一只小木船在花林中若隱若現,隔著茂密的花枝只聽得見搖櫓的聲音,這美景如同人間仙境一般,而幽谷清溪,香花遍野就是溪水終年飄香的真正原因呀。
香溪河發源于神農架,是流經神農架、興山和秭歸的第一大水系,公元1170年,陸游出任夔州通判,停泊歸州的興山口(今秭歸香溪鎮),在地方官員的陪同下,游覽香溪鎮東2公里譚家山麓的玉虛洞后,在他的《入蜀記》10月15日見聞中寫到:“泊舟興山口,肩輿游玉虛洞。去(長)江岸五里許,隔一溪,所謂香溪也。源出昭君村,水味美,錄于《水品》,色澤如黛”。
香溪是我的母親河、生命河,95年前,外婆就出生在陸游所停
69
7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泊過的興山口,八歲那年,外婆沿著香溪一路跋山涉水來到興山的昭君鎮,做了外公家的童養媳,從此在香溪河邊生兒育女,繁衍后代。上世紀八十年來以前,香溪河可謂說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居民們淘米、洗菜、吃水都在這條河里,每家每戶一天到河里要來回十幾次。夏天的香溪河最是熱鬧,兩岸的河灘上都是來乘涼的人們。大人們是閑不住的,用幾塊石頭堆出一個洗衣服的地方,干脆利落地“擦擦”在河里洗起了衣服。調皮的男孩子跳進河中扎猛子,不時撲騰起一陣水花。女孩子把褲子卷得老高,在水里把石頭翻過來,抓藏在石頭下面的海爬子,或者在岸邊撿一些扁扁的石頭打水漂,幾個人在一起比誰的技術高,石子劃著優美的弧線在碧波上跳動,一直傳到河的對面,清脆的笑聲在青山綠水間傳得很遠很遠……
布,河面上漂浮著各種垃圾,空氣中散發著陣陣讓人極不愉悅的臭味。裸露的河床到處是采砂的機械,轟鳴聲中,一個個或深或淺的水潭交織在雜草叢中,人們不再下河洗衣、淘米、納涼了,父母也不再允許孩子們夏天去河里捉魚游泳。一場暴雨,香溪河河水陡漲,沿著城西最低洼處漫延進了縣城,很多地勢較低的居民家中都去了洪水。我們家也住在地勢較的城西,好幾次洪水都漲到了我家門口,洪水浸泡過后,留下一路垃圾、一路瘡痍,香溪河,成了昭君鎮人民的苦難河。垂柳盈風飛舞、雜英芳菲滿谷的景象留在了香溪河人家昨天的記憶里。
小時候夏夜里在河灘上納涼聽外婆講得最多的便是關于王昭君的故事,香溪河沿線的很多小地名如洄水坨、平邑口、泗湘溪、大禮溪、小禮溪都與王昭君有關,在這些亦傳說、亦神話的動人故事里,昭君美麗、善良、勇敢、聰慧的形象在我幼小的心靈日漸豐盈和真實。
母親和我講過,上世紀五十年代興神公路修建以前,香溪河沿岸植被生態保存良好,上游人煙稀少,水量很大,那時候是可以行船的,僅僅部分地方需要人力拉纖。
大約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香溪河失去了她原來的光彩,層層開發的水電站,使河流經常處于斷流的狀態,就算是豐水期,水流量也小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石頭顯露出來,河底青苔密
我的母親河呀,您怎么啦,多少次靜靜地行走在古老小鎮的西街,我仿佛聽見她在夜晚星光下寂寞嗚咽的聲音。
1999年,在香溪河邊生活了大半個世紀的外婆帶著對故鄉深深的不舍、帶著對香溪河無比的眷戀以及對其美麗不再的遺憾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人世。
后來呢,這是在天國的外婆不知道呀,以興發集團為代表的興山縣骨干企業,提出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強化創新驅動,狠抓提質增效,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二十多年的時間,將過去的傳統意義上的化工企業化繭成蝶打造成了花園式工廠,如今白沙河化工廠是來興山旅游和參觀的必經之所,神興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
71
7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諄諄教誨和殷殷囑托,興發集團以壓倒性力度加強香溪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提出在香溪河不再新建水電站,并嚴格執行電站下泄生態流量要求;在沿江化工企業宜昌園區率先實施關改搬轉,全面推進產業鏈“綠色化、高端化、集群化”轉型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諧統一。如今,沿著美麗的神興旅游公路,香溪河像一條碧綠的玉帶,隨著河床的寬窄,河水或低吟淺唱,或水流湍急,或在修筑的低壩間形成或大或小的藍湖。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碧草成蔭,秋天五彩斑斕,冬天玉樹瓊枝,無論哪個季節,香溪河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總是一副或嬌柔、或嫵媚、或英颯、或妖嬈的景象,我的母親河,她的容顏煥發出了往日炫目的風采。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今年的清明節,我和母親去給去世二十多年的外婆掃墓時候,靜靜地站在昭君鎮的后山上,山下的溪水湛藍碧透,清澈潔凈,對面的昭君臺古色古香,掩映在綠樹鮮花叢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給外婆輕輕地訴說著興山日新月異的變化,此時的外婆,看著我們的母親河如此美麗,應該是含笑的吧。
四橋飛架,沮河變通途
陳天蓉
生于七十年代,成長于祖國改革開放大潮中的我,一路見證著她發展變遷的奇跡!如今,我也年過半白,驀然回首,生命歷程中一直有河流相伴!
老屋旁邊的那條不知名的小河,經年流淌,歡快的流水聲記錄著我童年和小伙伴們在河水中嬉戲玩耍的美好時光!
小時候往返外婆家的必經之路,兩山之間有一條皮河,每每赤腳度過泛著清亮水花的淺流,總是駐足久留,摸起腳底的鵝卵石,往遠處的水面打著飛濺的水花,快樂在山谷里飄蕩!
小學畢業考上了縣里的重點中學——當陽一中,從此便與城邊的沮河結緣!那時的沮河滿臉滄桑,在兩岸滿是荊棘、蘆葦、野草、亂泥的河床里狼奔豕突,河水泛濫的季節,河邊的莊稼總要遭殃!從城里到對岸,只有一座灰白色的混凝土水泥橋——當陽一橋,來去共兩條車道,旁邊各一條人行道,一橋成了當時人們出入城的唯一通道!周邊的居民為了方便過河,便在一橋下游開了一個渡口,黑瘦的船夫用一條粗壯的鐵索,拉著一艘大木船在河面上慢慢前行、靠岸、定錨,人們便笑意盈盈地跳下船,沿著河邊的小路上岸去。
73
7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當陽一中離沮河有幾里路程,因為學校要求我們每個星期要去河對岸錦屏山腳下的農場勞動一次,所以每周要過一次沮河。由于距離的原因,走一橋遠了一點,老師就帶著我們班上的同學每次過渡口。一般去了還要站在河邊等幾分鐘,向河對岸的船夫吆喝上幾嗓子,船夫便拉著纖向我們駛來,一靠岸我們幾十個孩子就一窩蜂地涌上船,隨著船的緩慢前行,在船上像鳥雀一樣嘰嘰喳喳,忘了課堂,忘了作業,歡笑聲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漾起了漣漪,這可能是當時我們每周最期盼最快樂的日子!
三年初中生活的每周一天,我們就這樣在沮河的這艘木船上往返,時光斑駁了木船,也斑駁了歲月!這段時光成了記憶里的老風景!
工作后,我成了一名當陽城里人,工作地點和家就與沮河相鄰,每天看著河水靜靜流淌,也一年年見證著沮河兩岸的巨大變遷!
1993年,在當陽一橋的下游幾里處,一座新的大橋——當陽二橋橫跨在沮河上,它是連接當陽與荊門的重要通道,也大大方便了南北兩岸的交通運輸和人來人往,取代了一橋的樞紐地位!當陽二橋的建成通車,推動著城內城外經濟的快速融合與繁榮發展!站在二橋上,看橋面寬闊平坦,車來車往,好不熱鬧!昔日河邊的荒草地、亂葦叢也被開發規劃,成了樹木蔥蘢、花兒盛開、干凈整潔的臨沮公園,過去隨意泛濫的河水被兩岸威武的水泥堤岸規范管理,變得溫柔了許多,學生時代的渡口早已不在。晚上,華燈初上,河
風習習,橋上路燈閃爍,水中倒影如虹,疑是瑤池仙境!乘晚涼的人們在堤岸上漫步徜徉,一派祥和愜意的景象!
青春歲月在二橋與臨沮公園寧靜如斯的日子里漸行漸遠,歷經十載的當陽二橋也逐漸滄桑!
離開了家鄉,離別了一橋二橋,我來到宜昌工作也已有七年多的時間,每每晩上來到長江邊散步,看著江邊璀璨的夜景和遠處雄偉的長江大橋,竟突然對家鄉的一橋二橋有一絲嫌棄,覺得它們還是太不壯觀!
帶著莫名的遺憾,節假日回到當陽,驅車經過沮河,卻驚奇地發現當陽一橋二橋依然車水馬龍,只是一橋已不是當年的一橋,已經被重修加固加寬,并加裝了漂亮的路燈,整個橋面煥然一新,舊貌換新顏!
在我離家的幾年間,2014年在二橋的下游幾公里處的沮河上,又橫空出世一座當陽三橋,聯系著壩慈路與當枝路,為當地沮河兩岸的人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是一條邁向富裕之路!2016年在一橋的上游幾公里處,又雄跨了一座新橋一一當陽四橋,它北接錦屏山,南臨關陵廟、太子橋,是一條當陽興旺旅游之路!
我心里瞬間有了一陣驚喜與期待,開著車在三橋和四橋慢慢行駛,車行橋上,銀灰色的橋身與寬坦的車道讓我心緒寧靜如沮河水,旁邊的車道上公交車、大貨車、小轎車穿梭不息,而兩岸拔地而起的高樓,正預示著當陽翻天覆地的變化!
? ? 停下車,在沮河邊的步道上走一走,臨沮公園已從一橋與
75
7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二橋之間的范圍向三橋四橋延伸,兩岸的綠樹紅花、麥苗油菜倒映在波平如鏡的沮河水中,如一幅水墨丹青!而那一幢幢高樓大廈又彰顯著當陽城的現代時尚,述說著當陽城的巨變傳奇!
四橋飛架,沮河變通途!歲月悠悠,沮河如一面明鏡,講述著改革開放以來當陽城的歷史故事!見證著當陽城幾十年的華麗蛻變!也將繼續傳唱著當陽城的瑰麗未來!
此時此刻,夕陽的余暉正映照在沮河的上空,一橋二橋三橋四橋沐浴在晩霞之中,格外地莊嚴壯觀!我的心里也有一座橋,此岸是你,彼岸有我……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繁榮
今生有幸,成為中華兒女,在黨的庇護下,見證黨的偉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杜宇博
2002年,我上小學一年級了,自我記事起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相見。很榮幸,一上學就見證了你的那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經濟增長率達到8%。雖然那時的我還不懂你,但我依然知道,正是因為有你,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美好。
2003年,那一年我七歲了,你生了一場大病,但你很堅強,不但打敗了病魔,還成功地實現了中國人民“飛天”的千年夢想。“非典”疫情之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齊抗疫,航天英雄不畏艱險登月球!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乘坐中國首艘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五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在太空中繞地球飛行14圈,透過飛船的舷窗看到了深邃而美麗的太空。他于10月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成功著陸。從此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77
7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2011年,那一年我十五歲了,我又見證了你在太空領域邁出的一大步:“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天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在一個美好的金秋時節,它也成功地飛向太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2011年9月29日21時,“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且于11月3日凌晨完成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工作。“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為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持續開展奠定了技術支持,標志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正是黨的正確領導,為“天宮一號”成功發射提供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才使得我們能夠進一步探索宇宙的奧秘。
2020年,這一年我24歲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你看著我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本命年,我與你一同經歷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中國人民的團結一心和黨的偉大領導。因為黨的有條不紊的指揮,疫情并沒有機會大面積的肆虐;因為英雄人民的偉大犧牲,我們才能被保護的很好;因為無數黨員干部的挺身而出,病毒才被阻擋在了人墻以外。“我是黨員,我先上!”一句簡單的話,道出了黨員干部的擔當與責任,溫暖了人們的心。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能過上幸福和諧的生活。
2021年,特殊的一年,迎來黨的100年誕辰。在這一百年間,我們的黨經歷了太多的艱難苦險,但共產黨才不會被苦難嚇到,他們不但克服了各種困難,而且還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創舉。中國共產
2006年,那一年我十歲了,我見證了你完成的一件堪稱奇跡的大事件:全線建成三峽大壩。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創建了許多世界之最,它的指標突破了許多世界水利工程的紀錄,比如:三峽水庫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為顯著的水利工程、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發電站、三峽大壩是世界上建筑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業,造福了無數中國人民,降低了沿海沿江發生洪澇災害的幾率,為周邊人們提供了穩定的電力輸出,結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我為你的成功感到驕傲和自豪!
2008年,那一年我十二歲了,初懂人事的我清楚地記得你在面對重大災難的同時,仍然能夠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國歡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地震烈度達到11度的特大地震,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人心惶惶。但慌而不亂,國家及時派出各方力量支援汶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行為準則。在國家和黨的正確領導下,四川人民得到了妥善的照顧。同年8月8日晚8時,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夏奧會,創造了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從此中國在國際社會樹立了強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風采,中國人民也擺脫了“東亞病夫”的稱號。
79
8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黨誕生于災難深重的時代,成長于艱苦斗爭的環境,成就了輝煌燦爛的國家,造福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民。
你是中國的領導核心,是中國人民心中的信仰,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創造者。無論遭遇何種苦難,我們都從不畏懼,因為我們堅信,有你的帶領,我們必將克服各種艱險。你的每一次號召,都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努力向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你”——就是“中國共產黨”!
青年之忠誠,是一心跟黨走,攜手共筑百年篇章千秋偉業;青年之為民,是不忘初心,堅定為民,吶喊喊醒沉睡的祖國;青年之勤學,是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拼搏奮進;青年之成才,是征程啟航,繼續前行,揚起勤學成才的風帆。青年教師,上下求索,傳承有我!
“舊照片”.“新畫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記憶.秭歸
尤丹華
寫下這個標題,如捧著一張泛黃的舊照片,思緒忽然飄的很遠,記憶的閘門在此刻打開,印象中的秭歸也如一幅幅畫卷,在我眼前一一呈現……
一、“舊照片”——老秭歸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秭歸縣城。那時的人們,習慣把秭歸縣城叫做“城關”。住在“城關”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別人眼中的“城里的人”。而我,就在這“城”里,一住就是幾十年。我,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成長,見證了秭歸的興旺、發達、繁榮與昌盛。
記憶中,秭歸是一個人口密集而面積狹小的小城。整個秭歸城,總共只有兩條街:前街和后街。每天,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加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使得并不寬敞的街道顯得更加的擁擠。逢年過節,辦年貨的、買東西的、看熱鬧的人們更是將街道堵得水泄不通,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也不夸張。那場面,絕對壯觀!
81
8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我家就住在縣城的中心處,位于前后街交界處的客運站旁邊的宿舍樓。那時,全家人住在五十多平米、兩室一廳的房子里,隨時看的見排成“長龍”的、等候著買車票的人們,聽的見“班車”發動時的轟轟聲。
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物質貧乏、商品單一。記得那時比較大型的商店只有兩個:一個是“百貨大樓“、另一個是“屈原商場”。那年月,若能在商場里買一件衣服或是一件像樣的家電,絕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那時,一個包子兩角錢,不僅個兒大,而且餡鮮,包的全是純瘦肉,味道鮮美。一個雞蛋五分錢,一根冰棒也只要五分錢……總之,那時的錢,是真的“值錢”。一分錢掉在地上,也會有人撿。我們就是唱著《一分錢》長大的。
三歲,進了縣直機關幼兒園。那是縣城最早開辦的、唯一的幼兒園。幼兒園面積不大,但環境舒適、優美,設施齊全。總共有大班、中班、小班三個班。我就是在那里接受了三年的“學前啟蒙教育”。記得幼兒園里的“搖籃”、“秋千”、“木馬”,也記得老師教我們唱:“花園里,籬笆下,我種下一朵小紅花……”
七歲,進入縣實驗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唱著“紅領巾胸前飄……”,很快就加入少先隊組織,成了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那時的實驗小學,也是縣城唯一的小學,位于前街的縣醫院斜對面。學生人數多,學校占地面積小。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集合站隊的時候:操場上、走廊上、階梯上,滿滿的站的都是人。做操的時
候,胳膊不敢完全伸直,一伸直,就會不小心碰到前面的同學。但即便如此,實驗小學的名氣卻是響亮的,教學質量也是一流的。至今還記得,“迎和門”前那一級級密密麻麻的階梯,是我上小學時的必經之路。
十三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實驗中學”,就是當時人們所說的“天燈堡中學”。這同樣是縣城里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中學。在這里,我勤奮努力、認真學習,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學業。
……
時光流逝。走出校門,我又入校門。等我再回到秭歸的時候,我已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那時的秭歸,正處于移民搬遷時期。隨處可見拆遷的舊房子,滿地的建筑垃圾、散落的煙塵,以及搬遷的龐大車隊……人們在熱火朝天的忙碌中,揮灑著汗水、播種著希望、滿懷著憧憬……老秭歸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隱去,一座新城正在慢慢崛起。
83
8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二、“新畫卷”——新縣城
新縣城緊靠三峽大壩,與附壩相連,?西距老縣城37公里,東距宜昌市40公里,是三峽工程壩上庫首第一城。
新縣城分為中心、工業、文教、茅坪、風景園林等五個功能小區,占地323公傾,人口達5萬多人。遷城后加強了城市的管理,堅持開展文明創建活動,?1999年以來分別獲“省級衛生城”、?“省級文明城”等榮譽稱號,2002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為“全國文明縣城”,?同時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一座集高峽平湖風光、三峽大壩雄姿、屈原文化勝跡、?巴楚文化遺韻于一體的現代化、花園式、旅游型文明縣城,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和客商。
1、人均收入增長,生活水平提高。
隨著秭歸經濟的飛速發展,收入的增長,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曾經——只要吃飽、穿暖就行。現在——講究吃的營養、穿的時髦;曾經——需要排隊買菜,現在——菜市場、大型超市數不勝數,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曾經——早餐單一,不是饅頭就是包子。現在——早餐花樣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曾經——過年才吃魚肉,現在——天天都象在過年;曾經——大型商店只有兩家,現在——隨處可見;曾經——街道狹窄,人潮擁擠。現在——馬路寬闊,不再擁擠…….
2、物質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充實。
新縣城早已成為移民新城的典范。柏油的街道、高聳的大廈,花團錦簇的小區、完善的城市功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式建筑的“歸州街”。這條古色古香的街道依山而建,曲徑通幽、錯落有致,并且還容納了奇石、書法、收藏等諸多傳統文化的遺留古風。
漫步街頭,高樓大廈隨處可見。房子大了,人們的心情也更好了。由從前一家三、四口住五六十個平米,到現在的八九十、一百多平米甚至是別墅,居住條件在不斷得到提高。現如今,在新縣城,有房有車的人越來越多,周末或者節假日,一家人開著車出門旅游,的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短短幾年間,昔日閉塞的小城與外面世界的距離被逐漸拉近。名牌專賣店、星級大酒店、大型超市、休閑屋……這些城市“新時尚”,開始出現在峽江地區新城鎮最普通的街道上。
每到夜幕降臨的時候,散步的、休閑的、跳舞的、唱歌的,熱鬧極了!政府廣場、壩頭公園、鳳凰山南門廣場、各個社區廣場等,隨處可見拿著扇子、舞著綢子的人們!
3、教育不斷改革,隊伍日益壯大。
隨著祖國的改革開放,我們家鄉的教育事業也是突飛猛進,有了很大發展。在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的。曾經,學校設施簡陋,辦學條件艱苦,甚至還有許多農村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不能上學或者輟學在家。
85
8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現如今,國家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不僅加大了教育資金的投入,而且關注每個孩子。為了使孩子們有一個美好的童年,讓他們在學校健康快樂的成長,局領導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新建學校,而且學校的設施齊全:寬闊的操場、圖書室、微機室、活動室、閱覽室、醫務室、心理健康室等。校園里四季花開,就象家一樣溫暖,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真應了那句:“少年強則中國強”。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國家推行了義務教育,學生上學學費全免。這樣一來,使得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能夠高高興興的上學去,減輕了貧困學生的家庭負擔。?
一路走來,我們經歷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公辦學校越來越多,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都有多所。隨著各種私立學校的興起和發展,極大地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師隊伍的不斷壯大,也使得優勝劣汰成了必然的趨勢。
過去,有人說教師生涯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未免有些感傷,有點落寞。如今,教師生活是陽光的、充實的、五彩繽紛的、多姿多彩的。
課堂教學競技、課堂教學研討、外出學習觀摩等,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越來越好。學生不再是“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開心、快樂的學習,愉快、健康的成長!
《一分錢》、《小紅花》的時代已離我們遠去。課間操早已改跳各種版本的校園集體舞、下課鈴聲也變成了“彩鈴”、就連延續了
幾十年的滄桑、幾十年的巨變,幾代人的夢想和追求。秭歸——承載了我兒時太多的記憶。“舊照片”也好,“新畫卷”也罷,那都是我心中不“老”的秭歸!
老城永不老,新城更輝煌!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秭歸人民的勤勞努力中,秭歸的明天將會更美好!
多年的眼保健操也已改成新版的。那句經典的“為革命,保護視力,眼保健操,開始。”也再也聽不到了。
87
8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我的黨員父親母親
?熊? 萍
筆者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吃共產黨的飯,享共產黨的福”的六零后,有幸見證祖國從一窮二白到繁榮富強的輝煌歷程,從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聽黨話,跟黨走才是人間正道!這些深入到骨髓里的紅色基因,都源于我的黨員父親母親,是他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兄弟姐妹健康成長。
六十二年黨齡的母親
我的母親“勤儉且善良,任勞又任怨。身殘志愈堅,勞苦又功高。”她的文化程度不高,當年是某小鄉里唯一的婦女干部,特殊的環境把她打造成了一個颯爽英姿的女漢子:落戶進村不是在最偏遠的背面高山,就是在隔河的對岸高山,十天半月駐村是常事;與農民同種一塊田,同吃一鍋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是在東家幫忙照顧老人,就是在西家當上了臨時的接生婆;在農田改造中,她常常和男子漢一同抬幾百斤重的石頭,一次偶然,左臂膀被木杠壓斷,她服用了草醫配制的麻醉性極強的中藥止痛后,顧不得休息醫治,繼續工作,直至三十六年后診斷為陳舊性骨折,落下終身殘疾;在計劃生育的年代,她不是在醫院陪伴做手術的人,就是在將家里的鍋碗瓢盆往醫院里送……母親常常會對讀書的孩子們說:“我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你們要多讀幾句書,將來才能為社會多做事啊!”我們在母親的教誨中長大,她用一言一行教會了我們樸實善良、吃苦耐勞。
2019年國慶70年之際,母親光榮佩戴“在黨六十年”的徽章,金光閃閃的徽章映襯著她的欣慰自豪,更閃耀著一位老黨員的光芒――用責任擔當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用忠誠無私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
89
9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六十一年黨齡的父親
“敬重毛澤東,關注國家事。吃苦總在先,享樂定在后。無私有擔當,紅心永向黨。”是我的黨員父親的真實寫照。父親常年在鄉鎮工作,“為人民服務”是他的座右銘,工作總是放在第一位,很少想到家庭的大事小情。比如:自父親參加工作,夫妻就沒在一地,他從沒有向組織提出過調動要求,直至母親病退時才得以團聚;1979年,他任主管教育的副鄉長,當年正值大女兒參加高考,剛好那年他所在鄉的高中被定為重點高中,可他根本沒有想到把女兒從某普通高中轉到這里。直到當年女兒高考落榜,他才猛然想起自己對孩子的忽略。
父親從小青年到耄耋之年,盡管文化水平有限,但讀書卻是他的習慣,幾十年如一日,《毛澤東選集》《十大元帥》《毛澤東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都是他喜歡讀的。他特別關心時事,備有專門的筆記本,方便他看電視或讀報刊時,隨時把他認為重要的國內外大事記錄下來,一大摞筆記本上的點點滴滴,成就了他的思想與時俱進,也讓他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堅信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卓越執政力。
節假日里,他會就自己所了解的歷史與當下跟子孫聊個不停,從毛澤東到蔣介石,從養老金到精準扶貧,無一不是他的話題。他最愛教育子孫的話就是:“是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打下了紅色江山;
2015年夏天,他參加臺灣七日游,期間的所見所聞讓他感慨萬千:“當年蔣介石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到臺灣,國民黨就是因為腐敗才不得民心。你看:這么多年過去了,臺灣竟然還有這么多矮小破舊的鐵皮房,基礎設施老舊,可見老百姓的日子并不比我們大陸的老百姓好。這真是什么黨也不如中國共產黨!”
孫兒準備出國留學時,他起初是完全不支持的:“國外有什么好?他們都是搞的資本主義。”后來,當老人了解到孫兒出去學習是為了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幾年以后一定會歸國做事時,他才松口:“那就好好學習,早日學有所成,報效國家。”這就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的鏗鏘話語!這就是一位共產黨員的畢生追求!孫兒沒有忘記他的囑托,學成毅然歸國。
是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智慧決策,才有了我國由農業國到工業國的革命性轉變;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才有了人民生活幸福,才有了完備的國防體系建設,才有了在世界上的話語權,才讓中國雄立于世界強國之林!你們一定要牢記共產黨的恩情,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祖國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尤其是2020年,我國遭遇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每天會把新聞聯播中播報的病例數字一一記錄下來,并且和其后美國出現的病例數相對照,從中得出自己的認識:中國政府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為人民服務;美國政府則是以“自由”之名 “為資本服務”。他一語中的,我們不得不被他的理性思考折服。
91
9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值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之際,拙筆記錄可敬可親父母的點點滴滴,意在循著這些普通黨員的心路歷程,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意在用他們艱苦奮斗的一生激勵自己及后代,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奮斗,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輪椅上的黨員情懷
李莉
皎皎星河,每個人可能都是一顆孤寂寥寥的星。那些明亮的閃耀的,注定成為另一些人的燈。
一份堅守
春日已就,盛夏將歇。這一天天氣晴好,午后舒適的風給初夏的燥熱增添了幾分微涼。大門口一位老爺爺坐著輪椅徐徐走來,是李培圣爺爺。李培圣爺爺已近90高齡,是個名副其實的“90后”,他,一生獻統計,終生獻給黨。每月繳黨費、主題黨日活動總能看見他的身影,他總是最積極的,一個人蹣跚地坐著他的輪椅來單位。好幾次跟他說可以去他家里面收黨費、送學習資料,他都以剛好出來鍛煉身體為由婉拒了。其實我知道,他只是不想給我們添麻煩。今年年初他來繳黨費,說自己身體不行了,先繳完今年的,不知道明年自己還在不在。他說“黨員這個身份是要帶一輩子的,是黨給了我這份特殊的榮譽”,瞬間淚目,一位老黨員把自己畢生作為獻給了統計事業,退休后仍然堅守著對這份事業的熱忱,心里敬仰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對這個身份的信仰,又為他這份沉甸甸的心意感動不已。
93
9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一份執著
我記得那是我剛參加工作不久,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采集老干部信息,考慮到老干部可能填寫電子表有難度,我給每位老干部打印了一份紙質的表給他們送去。兩天后,李爺爺是第一個來交表的,他耳朵聽不清,戴著一個老式助聽器,顫抖的雙手拿著表隨時可能掉在地上,我接過表,上面密密麻麻“歪歪曲曲”的字震驚了我,每個表格信息都填寫的十分細致,無一落下,我能想象得到這位90歲高齡的爺爺顫抖著寫完三頁紙需要多少時間,特別是最后一項填寫簡歷部分,李爺爺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填寫的,從出生寫到退休,每次崗位的變動、身份的轉變,每一階段都有詳實的記錄,這份執著令我震撼,也讓初入工作崗位的我對這位老黨員肅然起敬,對共產黨員這個身份有了更深的認識。我想,這份細致與執著會永遠激勵著吾輩年輕人,把平凡的統計工作做到極致,把黨員的情懷踐行到極致。
一份熱忱
古城墻上援滿了爬山虎,頑石縫里開出了向陽花。熱愛且情義滿滿,大概是對這老黨員最好的詮釋。新冠疫情期間,老爺爺積極相應防疫工作,定期在老干部工作群里宣傳防疫知識,發動退休黨員積極參與防疫捐款,組織退休黨員監測體溫,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發揮余熱。生活中,老爺爺也是激情漫漫,盡管已經90歲高齡,老
爺爺卻是學習“積極分子”,每次送學,他總會小心翼翼的捧著書本,給我們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當然,爺爺也會定期坐著他的輪椅來局里借書,說家里的書都看完了。歲月靜好,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樣子。正是這樣一位老人,向我們訴說著那個時代的初心和熱忱。
月明當空,群星環繞。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許沒有站在閃耀的地方縱橫捭闔指點江山,但也正是這些普通卻仍堅守的人,值得內心深處最誠摯的敬仰,為我們這些在平凡崗位上的青年點亮了一盞燈。
95
9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9.4密碼(組詩)
彭小琴
9.4暴動紀念碑
1929,9.4,272
楊繼平,楊定友,胡安全,胡安熙…
用一百年的長度
和一座碑的高度
如何丈量272個名字的厚度與廣度
滾燙的字濡濕滾燙的眼
怒放的年華灼痛怒放的金
像一個直指蒼穹的驚嘆號
你矗立江邊
矗立于一場驚天動地的血雨腥風之后
矗立于你曾用生命愛戀著的土地
此刻
松柏無言
青山不語
唯有江水絮絮叨叨
如同一個慈愛固執的母親
一遍一遍
清點著她的孩子們
97
9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兒童團長楊萬朋
12
多像一枝含苞待放的花朵
比起22,32,42乃至82,92
12
更像一個時間的富翁
有的是機會撒嬌
有的是機會長大
有的
是大把大把的未來
慢慢挑選
12歲的兒童團長楊萬朋真犟呵
為把一封救命的信帶出村
寧可被拋天坑也不選擇
回頭
硬是把12歲的生命
鍛成了
一粒火紅火紅的種子
鄭家洞子
1368,90°
刀削斧砍
直上云霄
洞前是深淵萬丈
身后是無路可退
蜂籠寨是插在九山上的一把利劍
鄭家洞子則是劍上
無法拭去的殤
其實
選擇了這樣的海拔
和與大地的夾角
便是選擇了
義無反顧
有沒有叛徒的出賣
都不能阻擋一場暴風雨的來臨
有沒有暴風雨的摧殘
都不能矮化1368
99
10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沙坪壩
1,70,許許多多
劊子手的刀斧
沒有那塊大石板硬
更沒有70多條漢子的骨頭硬
背火桶
點天燈
凌遲
暴尸
這么多猙獰的地獄之門
都沒能讓70中的1個
跪著走進去
如今
你們要砸爛的那個舊世界早已砸爛
你們想看的新世界
每天都在眼前
曾經血流成河的沙坪壩上
今天
惠風和暢
草木青青
血梨樹
1,2,3……
這不是數字歌
也不是統一行動的號子
這是他的她的他們的
殘腿
斷臂
和怒目圓睜的頭顱
你站在村口
身上披掛著被魔鬼撕碎的親人
仿佛站在地獄的風口浪尖
你泣血的眼睛
不能縫補他的她的他們的身軀
不能縫補那個千瘡百孔的世界
只能讓滿樹鮮紅滾燙的血
1滴,2滴,3滴
和他們融為一體
汩汩奔流
101
10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1929年10月6日(農歷九月初四),中共蓮沱區委在鄂西特委和宜昌縣委的領導下,于樂天溪、路溪坪、沙坪、古城、黃家沖等地,舉行了威震峽江的農民武裝起義,史稱九四暴動。暴動隊伍兵分三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殺土豪劣紳,開倉放糧,取得暫時勝利。九四暴動后,國民黨當局和反動勢力惶恐不安,宜昌守軍派出一個營,糾集多處團防,瘋狂反撲。68名赤衛隊員退至蜂籠寨鄭家洞子,殊死搏斗,全部壯烈犧牲。在云霧山突圍的赤衛隊員,有70多人遭捕,被集中殺害于沙坪村柳樹溝。區委書記楊繼平犧牲后,頭顱被懸于杜家咀、伍相廟示眾,共青團蓮沱區委書記楊定友遭捕后“背火桶”,共產黨員胡安全、胡安熙被地主武裝大刀會將四肢釘在門板上“點天燈”。敵人瘋狂“清鄉”,殘酷殺害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360多人,一時間,北鄉血流成河。
在這場暴動中犧牲的革命烈士、群眾中,最小的是年僅12歲的兒童團長楊萬朋,為搬救兵出村送信,他被敵人拋天坑活活摔死。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宜昌縣委于1951年在樂天溪修建紀念碑亭,沙坪村人民在柳樹溝河壩為70多名共產黨員、赤衛隊員就義地新修了楊繼平烈士墓、九四革命陵園,以緬懷九四暴動的革命先烈們。1983年12月,因葛洲壩庫區水位回升,原碑亭拆除,于樂天溪鎮杜家咀山上另建高9.4米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2009年10
月,時值九四暴動80周年,中共夷陵區委、區人民政府投資120萬元,將因滑坡而損毀的紀念碑按原樣遷移到樂天溪鎮蓮沱村重建。紀念碑設計為豐字型,碑座通高11.33米,碑身高9.4米,象征九四暴動壯舉。該碑采用灰色花崗巖砌塊砌筑,正、背面中央嵌白色花崗巖板,上面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凸字。
附:組詩歷史背景
103
1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鐮刀和錘頭
在頭頂高懸
一雙雙遒勁的手
舉起大刀、梭鏢、槍炮
舉起“兩彈”,舉起衛星
舉起沙袋、廢墟上的巨石
和白色的鎧甲
舉起低頭的土地和匍匐的人民
舉起旗幟,舉起光芒和理想
舉起一個嶄新強壯的東方巨人
今天,暗喻和象征太過含蓄
澎湃是我唯一的表達
鐮刀和錘頭
在我頭頂高懸
我再一次莊嚴舉起右拳——
舉起信仰,舉起責任
舉起誓言和奮斗的決心。
誓 言
羅洪波
五千年的黃土地和黑土地
暗黑的礦井和采石場
鐮刀和錘頭低著頭,匍匐著
鐮刀以蜷曲的姿勢
收割大豆高粱,收割貧瘠和麻木
而錘頭敲打著煤塊和礦石
沉悶的嘆息聲
安撫骨骼陣陣疼痛
疼痛的還有大地,還有祖輩
壓迫的身體,苦難蔓延
火熱七月,在那天
黢黑的大手
把鐮刀和錘頭高高擎舉
熠熠光芒交相輝映
刀鋒劃出一道閃電
無聲的血喚醒蒼莽
錘頭敲破黑暗,雷聲轟鳴
大地紅色遼闊,洪流洶涌
105
106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在春天出發
世界那么大
春風一路小跑
春色便擁擠不堪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
根本裝不下
東風浩蕩。銜回春色的鳥
銜回好消息和一幅畫
沿著群山的脊背
桃花一朵朵挺拔
大江南北,數不清的新物在發芽
貧困的帽子已摘下
趕走疫魔,卸下白色的鎧甲
把一幅壯美的藍圖擘畫
這個春天溫暖、熱烈、澎湃
這個時代嶄新、壯麗、遼闊
那么就讓我們
換上整潔的春裳
唱響給母親的山歌
在一條波浪寬的河流啟航
沿著日新月異的城市村莊
添上一塊磚瓦,種下滿園芬芳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在春天出發,與你同行——
澆灌汗水,奮斗幸福,不負春光。
107
1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獻給英雄們的詩
王雪蓮
1、清澈的你 清澈的愛
? ? ? ——寫給陳祥榕烈士
認識你這個00后
是你將年輕的生命
永遠定格在那遙遠的邊界后
吃到橘子都好開心的你
多像我的孩子般的可愛
稚嫩且嬌憨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這是你的戰斗口號
你這無畏的戰士
還不到19歲的你
讓一個足夠當你母親的人
一次次流著淚用稚嫩的文字心疼你
2、揣在胸口的愛
? ? ? ——寫給肖思遠烈士
多么帥氣的你!
你配得上那個漂亮女孩的愛
大囍的婚房在翹首以待
從河南家鄉到疆土邊界
時空阻隔不了這脈脈的愛
“我想給她做一輩子的菜。”
你把人世間的所有憧憬
濃縮在一張照片揣在胸口
你的愛
那個漂亮女孩已收到!
祖國的山川日月已收到
109
1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3、長大后,他就成為了你!
——寫給陳紅軍烈士
你的名字就叫紅軍
這是志愿兵的爺爺取的名么?
你已不會回答我
已經是心理碩士的你踏上爺爺的征程
雖然敵眾我寡
曾經一直拿筆的你
勇敢地伸出剛強的拳頭
直至十指斷裂
寫到這里,我全身的關節咯咯作痛
5個月后,你的遺腹子出世
他將在英雄的紀念碑上
認識你這個父親
你的愛人說:“長大后,他就成為了你!”
4、你這最孝順的兒子
? ? ? ——寫給王焯冉烈士
“如果我死了,照顧好我老娘!”
這是你留給世間最后的牽掛
也是最大的不舍
戰友獲救了,你卻永遠倒在了冰冷的激流中。
支援戰斗的征途中
你毫無畏懼
安心吧!這最大的孝順
遠方的媽媽收到了
祖國母親也收到了!
5、你張開雙臂,就是萬里長城
? ? ? ? ?——寫給英勇團長祁發寶
你,駐守邊關18年的甘肅漢子
你,和昆侖高原同在
荒涼,只有穹空的雄鷹在翱翔
惡劣,呼出的氣息被凍結
險峻,同去的戰馬失蹄跌落懸崖
皚皚白雪封住一切的時候
挖野菜、吃凍肉,十多年就這樣過來了
加勒萬河谷從來沒有如此漆黑
鋼管、長棍、盾牌黑壓壓地襲來
你赤手空拳,擋在他們面前。
你張開雙臂,留給我們一個剛強的背影
你巍然屹立 像喀喇昆侖山峰
你張開雙臂 就是萬里長城
111
11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長 征 賦
一一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柳朝彪
精衛填海,雄師補天。鐵流滾滾,烈史煊煊。氣壯山河,功蓋坤乾。千秋彪炳,萬代頌傳。回溯過往,無出其前。環顧宇內,誰與比肩?
追烈史,緬懷千般慨;憶崢嶸,彈指一揮間。山河破兮風雨驟,神州暗兮黑手懸。南昌槍聲響,井岡烽火燃。獵獵旗飄根據地,星星火燎羅霄山。鼓角連四方,烽煙蔽天半。歡呼黃洋界,已擒張輝瓚。圍剿歷五險,四次轉為安。黑云再壓境,蔣匪又來犯。極左專權中革委,紅軍屈敗大雄關。
? ? ?遇挫折,瑞金遭陷落;別鄉親,部隊大徙遷。湘江水兮波濤疾,敵軍圍兮鐵桶嚴。絕地求生存,傾力破圍殲;隆隆炮聲震耳聾,滾滾江濤蕩赤瀾。地上圍兵堵,頭頂敵機旋。殺聲裂云翳,子彈嘯長天。喋血此一役,伏尸逾數萬。千鈞一發際,生死攸關間。愁云慘慘西風烈,前路迢迢落日殘。
洋顧問,仔兒賣爺田;黨中央,哪個來掌船。左傾禍兮當摒棄,滄海行兮要糾偏。遵義撥云霧,歷史開新篇。砥柱中流舵手出,狂瀾既挽帥旗搴。喋血烏江畔,戲蔣股掌間。牛鼻牽一路,赤
113
114
西風烈,雁叫霜晨月;戰旗妍,馬嘶古道邊。鐵流滾滾兮馬蹄疾;篝火熊熊兮相見歡。兩軍會一處,歌舞不夜天。懋功有幸鑒盛事,歷史至今嘆當年。恃強生覬覦,魔掌來爭權。忙使拖刀計,欲把春秋演。萁在釜下燃,豆在火上煎。火種幸存牛口下,封泥險踐馬蹄間。
白皚皚,冰雪夾金山;風凜凜,荒澤草地寒。人困馬乏兮食無米,風刀雪劍兮衣正單。野草來果腹,皮帶煮為餐。蒼天為被地當床,星月作伴扎營盤。路遠連天際,地荒杳人煙。隊伍長又長,展眼望無邊。前仆接后繼,后繼又向前。同志共赴義,挽手相扶攙。幾多鞍馬歿于此,無數英雄竟未還。
過草地,疲師脫困境;繼征程,駿馬策長鞭。天高曠兮望云淡,風輕撫兮聞飛雁。進兵哈達鋪,詞賦六盤山。鐵騎奔突雄師奮,戰馬蕭蕭熱血殷。會師吳起鎮,三軍盡開顏。奏捷直羅鎮,奠基陜寧甘。長征二萬五,歷時七佰天。血灑十一省,史記寫孤篇。未經滄海難言水,不到長城非好漢。
長征壯舉,忠魂錘煉。赴湯蹈火,泣地驚天。驅鬼鎮神,輝耀軒轅。追懷先烈,承賢嗣后。秉此精神,大夢可圓。高揚鐮錘,興我舜甸堯天。
水渡四番。大渡河破矣,金沙江過焉。瀘定橋奪占,安順場搶灘。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婁山關。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書香裊裊歲月長
朱? ?偉
書是靈動的,每一本書都是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從記事結繩到象形甲骨,從竹簡木簡到絲綢帛書,再到后來真正意義上的紙質書籍,跨越數千年,讓文化以幽幽墨香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心。與舊時更多的功利性不同,新中國的“書”承載著更多的歷史使命,勞苦大眾不再飽受“睜眼瞎”的痛苦,風情雅致也不再是文人騷客的專屬,十年寒窗成為莘莘學子成就夢想的階梯,就連生活的雞零狗碎也變得更有人間煙火氣……
115
116
●兒時的小人書情結
我是70后。對于70后來說,小人書絕對是神一樣的存在,也叫連環畫。巴掌大小,用書釘裝訂,每頁插圖下配寥寥幾句對白或是說明的文字,從而撐起整個故事情節。在那個溫飽剛剛解決、過年時才有新面褂兒充新衣的兒時,廉價花哨的小人書便成了我們最喜愛的東西了。
我是為數不多不排斥逛街的男人,倒不是我喜歡購物,而是閑逛時候可以在零星散布的小攤小販、城市的犄角旮旯碰到些平常不太能碰到的“煙火氣”,就像食客到成都、重慶專門挑“蒼蠅館子”一樣,去偶遇歲月的痕跡和心底的記憶。一次晚閑,逛到南子巷一處小地攤,驚奇地發現居然有小人書賣。一張一米見方的油布上散亂地鋪了上百本,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疾步上前,怔怔地看了十幾秒后,才隨手拿起一本,摸到書的一瞬間,仿佛又回到了兒時。那時的小人書幾毛錢一本,這個價格在當時雖然不算很貴,但一般也不在普通家庭的開支之內,要想買一本,得找爸媽軟磨硬泡好長時間。想看咋辦?去泡書攤。所謂書攤,也就是兩塊板子,上面崩上皮筋,把書壓在下面,隨便找堵墻一靠便可供人瀏覽選擇。收攤時,兩塊板子一夾,走人!看書的價格也不貴,薄的一兩分錢,厚得也不超過五六分錢,看的次數多了,偶爾也可得到攤主的免單。
歐陽修說有三個地方最適宜讀書:枕上、馬上、廁上。讀小人書最好的地方是茅廁里。那時農村的茅廁都是一個敞開的大糞池子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喂!你要不要買幾本作紀念?”
攤主的情感勒索起作用了,我用一塊錢一本的價格買了十本。回去安靜地把她們擺在書柜最顯眼位置,每次看到了就憨笑一下。用十塊錢買到了童年的快樂,值!
●青春時的快意江湖
嘴上長毛開始,書便多了起來。市場經濟的逐漸興起,書籍這“舊時王謝堂前燕”,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了,但選擇的空間仍然有限。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小馬哥”電影在大街小巷熱映的時候,與之伴生的是金庸、古龍、梁羽生之類武俠小說的崛起,再加上學校課本“枯燥乏味”的加持,武俠小說便和香港“小馬哥”電影一道,成了少年的標配。相較于看“小馬哥”電影一次性消費的奢侈,攢兩個星期早飯錢基本夠買一本的武俠小說就實惠很多,因為可以和小伙伴換著看,資源共享。
那時流行中考考中專“跳農門”,一旦考上,轉商品糧、包分
里搭根棍子的那種,冬天冷屁股,夏天臭不說,還得忍受花蚊子叮咬。如果沒有一本小人書,那地方誰也不愿意多待一秒。但有了小人書,茅廁便成了我們的好去處,不僅有心愛的書看,還可以避開父母的嘮叨。但有一個問題經常遇到,就是擦屁股。70年代的農村家庭茅廁里根本不會備手紙,我們經常拿著小人書蹲到茅廁里開始了才發現沒有帶紙,小人書又舍不得撕,怎么辦?樹葉、小棍子、甚至小土塊都成了“手紙”,為的就是不讓心愛之物受一點點傷。
117
118
配,就進入了“體制內”。幾乎所有農村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讓自己的孩子考上中專解決“飯票”。所以,看武俠小說絕對是家長、老師眼中影響中考大計的不務正業的事。武俠書是一定要看的,這難不倒我!上課不行下課十分鐘,不行晚上悄悄帶回家窩在被子里打電筒,再不行就撒謊說晚自習老師拖堂了,藏到住宿生宿舍里看。當然,一邊看一邊還得高度防范老師和爸媽突擊查書,查獲即焚!心痛不說,還得挨訓。
我不會想那么遠,只想在南帝北丐、東邪西毒的絕世武功,靖哥哥和蓉兒的兒女情長中實現自己的快意江湖。邊看還得邊和小伙伴們交流感受,誰的內功最強、誰的輕功最高等等。你不看幾本武俠小說,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直到現在,我仍然能說出金庸先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中武功最高的人。每次翻開,都幻想著自己也是其中一員,等待風云變幻,浪花淘盡英雄。等到再大一些時候才發現,自己連其中的影子都進不去。毛線江湖!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中年的不惑期許
歲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一晃,我已過不惑。眼下,隨手可得的各樣書籍,不僅解決了精神的溫飽,越來越細致地劃分更是把滿足大眾需求的能力武裝到了牙齒。這一切的一切告訴我,在上個世紀曾經代表精神頂配的書籍已經成為普羅大眾的標配,精神糧倉存貨異常充足!
有了充分選擇的機會,在讀書上我絕對是奉行“開卷有益”的。一來是我的興趣所致、工作所需。講臺上的老師需要旁征博引、侃侃而談,機關工作需要公正得體、沉著穩健。書香氤氳中,多了些清氣,少了些俗氣;多了些溫潤,少了些霸道。二來是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味道,嘗盡酸甜總比乏味要好。是酒,就去品嘗它的醇香;是茶,就去品嘗它的清苦;即便是水,就去品嘗它的無色無味、質樸清純吧!工具書雖有些寡味,但讓人嚴謹求實;詩詞小說讀起來最是輕松,像勝景一般讓人徜徉其中留連忘返;評論雜文一改其他的柔弱:匕首投槍也好,銀針手術刀也罷,都是咱老百姓拿在手中能起作用的武器,是咱老百姓吶喊的舞臺。一樣一樣讀來,日久也生出了感情。
我有一個朋友,平常讀書很是認真,讀到興起時如叫驢拉磨般喜歡“嘶吼”幾聲——眉批寫得很是地道,但從未見她向外投稿。我實在不解,問她原因,她說:“我現在衣食無憂,隨手可讀的書琳瑯滿目,不動動筆總覺得虧欠了她們。有她們陪伴心靜就好,投不投稿倒是無所謂!”
119
120
是啊!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路走來,從書籍的匱乏到低頭45度、手指輕劃便可獲得海量信息,書籍為可愛的中國記錄著每一次發展的瞬間。作為構成共和國大廈根基的普通一員,我們在卷帙浩繁的書籍里汲取著豐富的營養和動力,在裊裊書香的伴隨下,默默地為生命拔節,讓人生變得厚重,在對未來的無限期許中,永遠不停下前行的腳步。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121
122
折磨得不成人形,仍堅持斗爭,蘸著自己的鮮血在墻上寫下了“嚴刑利誘奈我何,頷首流淚非丈夫”14個大字,鼓勵戰友迎接最后的斗爭。
金方昌同志在敵人的監牢里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自知來日無多,于是給兩位哥哥寫了這封家書,這是一位年僅20歲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留在這個世界上最后、最深的愛。我不知道剛剛大家聽到我介紹他所遭受敵人非人的酷刑,“挖掉一只眼球,砍掉一條胳膊,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這句話時,心里有什么樣的觸動。同是為人父母,如若我的孩子,在20歲這個花樣年華,正該意氣風華享受生活的時候,遭受如此折磨,那完全不敢想象,直接我是不想活了。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僅僅20歲的革命戰士,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了《我在死前一分鐘,都要為無產階級工作》這個莊嚴而又偉大的理想信念!
這封家書,讓我們回望歷史。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無數革命烈士,毅然肩負起民族解放的重任,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腳下的這片土地和頭頂的那片天空。他們有我自橫刀向天笑的勇氣,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也有割舍不掉的萬般眷戀。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在死前一分鐘,都要為無產階級工作”。而在當下和平美好的環境里,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只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職盡責,服務人民群眾。
圖書館作為窗口服務單位,是“群眾路線”最堅定的執行者。“服務第一,讀者至上”是我們建館至今一直堅守的宗旨信念!為人民服務,對于別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句口號,但確確實實就是我們的實際
我是吳靜,是圖書館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同時,我也是一位具有20年黨齡的普通黨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我心懷崇敬之情與大家分享一封家書 ——《我在死前一分鐘,都要為無產階級工作》。
這封家書是黨員金方昌同志1940年12月2日在敵人的木牢中寫給胞兄金永昌 、金默生的,堪稱“遺言”,因為第二天金方昌同志就慷慨就義了。
金方昌,1920年出生,山東聊城人,回族。1935年,考入聊城省立第三中學。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投入學生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金方昌隨兄長赴山西抗日民族革命大學學習。1938年2月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畢業,分配到晉察冀邊區工作,任代縣犧盟會秘書,后調任中共代縣趙家灣區區委書記,兼任政委。1939年冬,調到地處日偽統治中心地帶、抗日工作基礎薄弱的城關區任區委書記。1940年2月,當選為中共代縣縣委委員。
1940年11月23日,金方昌同志在執行任務時因他人泄密,寡不敵眾被捕,關押在代縣城日軍特務機關。在獄中,金方昌面對日軍利誘、酷刑,威武不屈,被敵挖掉一只眼球,砍掉一條胳膊,被
家書里的百年信仰
吳? 靜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只是做好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為我們的讀者提供圖書借閱、查詢等服務。但在簡單平凡的工作中,我體會到被需要的快樂和成就感,更收獲了讀者帶給我們的那些溫暖和感動。
在此,我給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那是一個炎熱的中午,我們都要下班了,我注意到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在離圖書館大門不遠處的烈日下,來回徘徊。十多分鐘后我見她仍然一個人在那里,像是在等人,看起來也很著急。我擔心她在烈日下會中暑,就走上前耐心咨詢她,經過她的允許我用手機和她家人取得聯系,并請她到圖書館里,我陪她一起等候家人,最后自然是小女孩家長到來后對我表示感謝。我也沒有想到這么一個不經意的行為會被我們館領導看到,在會上多次提起并給予肯定。被小女孩家人感謝,再到被我們館領導肯定,從內心說,確實那種被肯定的被需要的幸福感。
再說今年4月7日,我們少兒閱覽室接待了一個88歲的老讀者,黎年安。因為他看上去就年紀比較大,我就和我的搭檔張麗老師,一起耐心為他辦好證,做好服務。沒想到,我們只是做了本職工作,但黎老心里很愉快,當場即興給我們寫了一首感謝新時代、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圖書館的一首贊美詩。這件事還被我們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的領導知曉,并通過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當陽市文化和旅游局來和我們要通訊稿,省廳表示這樣的正能量事跡要做宣傳。后來,這位黎老又多次到我們館查詢資料,我們都耐心接待,他三次上門為我們館送感謝信。這說上去很簡單,但大家要想象一
123
124
下,黎老已經88歲高齡,他的孩子怕他走丟了還弄了個信息牌掛他身上,每次到館他也是獨自一人坐公交車來回輾轉,非常不容易。這位黎老,是一位很有正能量的老人,他感恩我們的黨和政府讓他生活在這個和平美好的環境。因為我們要時刻銘記,我們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他非常清楚這一點,同樣我們細小的服務工作,他也總是再三表示感謝。我們館里每一位館員都認得他,每次他來我們都熱心接待,相處得非常融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今年5月份我們市圖書館還準備召開一個重點讀者座談會,請他給我們做一個紅色黨史閱讀分享活動,他也欣然接受,已經在積極準備中。這樣和讀者的一種良性互動,讓我們每一位館員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收獲的不僅僅是每月“碎銀幾兩”,更是一種被需要被溫暖的感動和成就感。
我們市圖書館的工作,除了給讀者提供圖書借閱服務、信息查詢外,把手機借給小朋友和家人聯系;來館閱讀的讀者丟失的物件幫他們妥善保管,等待他們再來領取;閱覽室做衛生時撿到讀者證,在電腦上調出他們的資料并一一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前來領取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每一位館員都一直在做的工作,從這些工作中,我們也體會到為人民服務的幸福和快樂。
革命年代烈士英勇犧牲為無產階級工作到死前一分鐘,和平年代我們只是做好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們圖書館員的初心和決心。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 ? ? ? 血與火鑄就的輝煌
? ? ? ? ? ? ? ? ? ? ? ? ?
一一《苦難輝煌》讀后感
翻開中國近代史的恢宏畫卷,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多少風流人物揮斥方遒,聲名遠誦。
在一百年前的浙江嘉興,滿載共產主義理想的紅船從南湖啟航。由此,一個偉大的政黨一一中國共產黨,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為悲慘屈辱的勞苦大眾,開始了漫長卓絕的探索之路。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讓世界驚嘆,令百姓敬仰。
125
126
學百年黨史,尋紅色記憶,《苦難輝煌》就是這樣一冊全景記述中國共產黨百年風雨征程的宏篇巨著。手持書卷,撫摸著行行清峻鏗鏘的文字,思潮翻涌,仿佛穿越到那個遙遠火熱的激昂年代,年代里的變幻風云,風云里的不屈身影,身影里的血淚斑痕,在眼前若隱若現。
恍惚間,光陰倒流,一部驚心動魄的奮斗史詩,一段雄闊壯麗的傳奇篇章,在時空隧道上徐徐展開。
回眸過往煙云,刀光劍影,硝煙彌漫,生死一霎那。在光明與黑暗、壓迫與反抗的較量中,在探求國家獨立、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無數共產黨人、仁人志士孜孜以求、赴湯蹈火,直至獻出他們寶貴的生命。
是什么,支撐著他們擁有如此的堅韌剛毅?是什么,鼓舞著他們不懼風險、不畏犧牲?是什么,激勵著他們能夠義無反顧、舍生忘死?為什么,中國紅色政權能夠脫穎而出?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在《苦難輝煌》一書里,盡可以找到答案。
封面上,印有三行醒目的副標題: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字字力透紙背,直擊靈魂深處。
徜徉在作者鋪陳的全景式歷史長廊,跨越風霜雨雪,激流險灘,情緒飛揚。高瞻遠矚的領袖、驍勇善戰的將領、剛烈英武的士兵;殘酷悲壯的斗爭、迂回曲折的對抗,無一不給人以強烈的震
張? ? 芹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撼,深沉的思索。正如前言寫道: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能獲得騰飛的翅膀?
透過渾厚蒼勁的筆觸,原本模糊平淡的記憶之河,波瀾迭起,那些人、那些事,從文字里走出來,在腦海沖擊和碰撞,崇敬、感懷之情倍加滋長。
開國元勛影像: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劉伯承、陳毅……一個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勛;
先驅志士影像:李大釗、蔡和森、方志敏、瞿秋白、惲代英、葉挺、王爾琢、黃公略、伍中豪、江竹筠……,這些熟悉的、陌生的名字,蘊含著烈烈浩然正氣;
凡人英雄群像:安順場十七勇士,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猊牙山五壯士、董存瑞、黃繼光……。千千萬萬,為了共產主義事業,英勇獻身的壯士,其中,許多人,名字并不為人知曉,也沒有看到新中國成立。
慘烈的湘江戰役,偉大的長征。作者這樣慨言,”你能夠忘記工農紅軍縱橫十一省區,征程兩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火;能夠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能夠忘記革命內部爭論與妥協,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
試問,除了中國工農紅軍,還有誰,能夠征服人類生理極限,
127
128
這樣一群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官、不為錢,只為主義、只為信仰的共產黨人,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展現出空前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驚天地、泣鬼神!
他們是那個時代偉岸的民族脊梁!
忠誠、堅定、奉獻、犧牲,血與火凝聚成先輩光芒四射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提供了無窮的滋養和力量。
烽煙散盡,光陰如白駒過隙,曾經硝云彈雨、千瘡百孔的川垣,而今,蔓草如茵、芳菲四溢。蒼山巍然,秀水泱泱,先輩們為之拋灑熱血和生命,不懈追尋和想往的,一個美麗可愛的中國,已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穿行于繁華喧鬧的街市,駐足在旖旎如畫的山水間,多想,悠悠清風能捎去綿遠的思念,涓涓溪流能告慰長眠地下的英靈,他們的精神、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壯節,不會凐滅在時光里,定會代代傳揚!
天地蒼莽,宇宙浩瀚,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短暫生命輝映漫長的歷史,成為英雄。
只是希望:
所有中華兒女,不要忘記那段艱辛歷程,他們飽受磨難,我們收獲美滿。無論羸弱或富強,也不要改變國歌中的一句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創造出這氣吞山河的世間奇跡!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所有華夏子孫,都能葆有一顆愛國心,深沉、炙熱、堅貞,無論何種境況,都不要丟失中國人的骨氣和尊嚴;
所有共產黨員,更應該銘記那段崢嶸歲月,秉承先輩志向,汲取豐富營養,讓一百年前的革命圣火,繼續奔騰不息,熊熊燃燒,奮勇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輝煌;
我們何其有幸,生活在這悠悠華夏,安享先烈們拼盡性命換來的和平盛世。每當災難襲來,祖國是強大的后盾,還有一群最勇敢的人,挺身向前,為我們抵擋危險。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熱愛,有什么困難障礙?不可逾越。
感恩、致敬:
過去、現在、未來成為民族脊梁、英雄的人們!
砥礪、奮進:
攜手同行,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29
130
想想兩萬五,啥都不覺苦
——讀《地球的紅飄帶》有感
唐? ?堃
歲月講述悠久的歷史,歷史鐫刻銘心的苦難,苦難造就時代的英雄。中國英雄們的長征,是中國人民的史詩,也是世界人類的史詩。它像一支鮮艷奪目的紅飄帶掛在這個星球上,給人類、給后世留下永遠的紀念。
《地球的紅飄帶》是一部敘述長征的長篇巨著,語言生動,文字真實,寓意深刻,催人奮進。當我讀完最后一字合上此書時,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仿佛那被血染紅的湘江在耳畔流淌,那沐浴著槍林彈雨的鐵索橋不斷在腦海中閃現,呼吸間還能嗅到空氣中迷漫著的血腥和硝煙味……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有一條江被染紅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的最后幾天,蔣介石調集了四十萬人的兵力,企圖將八萬之眾的紅軍消滅在湘江之濱,但紅軍卻必須拼死突過湘江,因為任何的后退甚至猶豫就是死亡。
由于負載過重,整個部隊行動遲緩,所有的掩護部隊只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堅持苦戰。越往前走,迫不得已丟棄的東西就越多:稻田里歪倒著幾架鉛印機和石印機,上面纏繞著粗繩插著杠子,附近只有一攤攤的血跡;柳樹下是熊熊燃燒的火堆,平時奉為珍寶的《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書籍正在化為灰燼,神色黯然的紅軍干部在匆匆趕路……
“面前,在二三百公尺寬的江面上,星星點點,不斷漂過紅軍戰士的尸體、死亡的騾馬,以及散亂的文件、中國蘇維埃共和國的鈔票,還有紅軍戰士圓圓的斗笠……紅色指戰員的鮮血已經染紅了江水。”我第一次領略到文字的力量這么強,短短的幾句話在我腦海中勾勒出了紅軍過湘江的艱難場景。我為搖搖晃晃過橋的戰士們捏了把汗、為掉下橋的人馬擔憂、為空中出現的敵機提心吊膽。
所幸,紅軍渡過了湘江,但損失卻極其慘重:一位英雄的師長和他的部隊全軍覆沒。
為了掩護黨中央縱隊過江,陳樹湘師長帶領三十四師與敵人殊死激戰四天五夜。在激烈戰斗中,陳樹湘腹部中彈,身受重傷。因
131
132
戰事緊張,他自己鎮靜地把腸子塞了進去,繼續與敵軍戰斗著。由于敵我力量的懸殊懸殊,陳樹湘不幸被俘。在敵人押送前往長沙的途中,陳樹湘趁敵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盡平生力氣把自己的腸子扯斷,壯烈犧牲,時年29歲。陳樹湘師長以他年輕的生命教會我們敢于擔當、舍生取義,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長征精神!
有一座橋能飛奪
王開湘帶領紅四團的隊伍剛從安順場向瀘定橋走了幾里路,就接到了“軍委來電限左路軍于二十九日奪取瀘定橋”的命令。可是,今天已經是二十八號了,一天一夜要走二百四十里路,這對紅軍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畢竟,此前最高的行軍力是一天一百六十里!但是,紅軍戰士們沒有退縮!
它們奔馳如飛的跑走在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上,堅決地執行著軍委命令。餓了,吃一把生米;渴了,喝一捧涼水;累了,就彼此鼓鼓勁兒。就這樣,隊伍終于在規定時間前幾分鐘到達了瀘定橋。
奔騰咆哮的驚濤之上,是光溜溜的十三根鐵索,也是他們需要攻克的難題。面對這樣的難題,沒有人退縮,反而是爭著搶著去當突擊隊。一如書里所寫:“明明前面就是死亡,而人們卻要爭著、鬧著、哭著要去,這是紅軍中的特有的也是通常的現象。”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稍做休息之后,下午四時,在激昂的號子聲中,奪橋戰斗打響了。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有人中彈掉下橋去,但他們仍頑強地向對岸匍匐前進,后續部隊則一邊鋪木板一面跟進。敵人在橋頭燃起大火,也未能阻止突擊隊員,他們穿過熊熊烈火,迅速消滅了守橋之敵,并支援后續部隊攻占了瀘定城。飛奪瀘定橋的成功又一次使紅軍轉危為安,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戰士們身體力行的教會我們什么是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的長征精神!
有一群人需銘記
一個個故事、一個個地點、一個個人物凝聚成一條鮮艷的“紅飄帶”,它領著我們走進戰火紛飛的年代,領著我們走了一次“長征”。
在漫漫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紅軍戰士靠著堅強的意志跋山涉水。在翻雪山、過草地的艱難環境中,許多戰士無聲無息地倒下了,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一絲悔恨。紅軍戰士們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跡般的傳奇。
是什么支撐著紅軍戰士們在艱難困苦、槍林彈雨前攻破一道道天險人阻?是他們頭頂上那顆閃爍著耀眼光芒的紅星,是他們被喚醒了的階級自覺和對舊社會決一死戰的決心,是他們內心必勝的信念,是他們為了人民而奮斗的光榮使命,為此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133
134
他們,是值得我們銘記的人!他們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們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犧牲精神永遠值得我們贊揚與歌頌!
人生的道路亦如兩萬五的漫漫長征路,前進中也許會遇到坎坷,又或許是布滿荊棘的溝壑。此時只要想一想《地球的紅飄帶》,想一想長征中不曾言棄的紅軍戰士,你就會覺得你所經歷的根本不苦。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們重溫長征精神,更覺它是一條為后來者引路的紅飄帶。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應履行職責,讓偉大的長征精神代代相傳,讓它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上寫更美的詩,繪更美的畫,譜更壯麗的青春之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紅巖》讀后感
“一本書,兩座監獄;一種精神,歷經幾十年風風雨雨,卻永不湮沒”
小時候,總會從長輩口中聽聞那個齊耳短發的“江姐”,從影視劇中了解到那個武藝高強的“雙槍老太婆”、從課外讀物中認識了那個在監獄中長大的“小蘿卜頭......”卻不知這些人物都與小說《紅巖》有關,直到上大學后當我徘徊在學校圖書館瞥見了那本大紅色的極為顯眼的小說,讀過后這些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無畏精神、鋼鐵意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也成為了讓我堅定入黨信念的重要因素。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我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三年后,我又捧起了這本書,那一個個躍然紙上的革命英雄形象,那一句句堅定不移、充滿信念的革命話語,那一株蒼勁的巖上松,依然使我們熱淚盈眶。
它講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在重慶“中美合作所”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里,身陷囹圄的中國共產黨人、革命志士與國民黨反動派英勇斗爭的故事,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的殘酷迫害,塑造了許云峰、江姐、成崗、劉思揚、華子良、小蘿卜頭等可歌可泣、令人難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展現了革命
135
136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巖》中對新中國成立時一個黎明的描寫,畫面極美然淚流滿面,只因這一片安寧和諧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換來的,黎明來臨之艱辛。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為他們的血染紅巖。
紅色的精神,堅如巖石的意志力形成了《紅巖》中不同的人物。他們是地下黨,他們所有的憧憬都是為了能夠讓人民在解放戰爭后獲得更好的生活。幸運的是我們有太多英雄兒女,這些英烈們在解放戰爭中為國家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書中的故事線我們能明白共產黨人雖然犧牲了,但是卻能夠體現出他們不畏懼生死。而今時今日的我們身處于和平年代,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卻沒有經歷那些艱難與困苦。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所認知的困難很大程度是來源于工作。這種困難和生死考驗相差甚遠,更讓我明白英雄們對信仰的執著。這些能證明我們的共產黨從來不畏懼生死,共產黨人所在乎的是人民是否安康,是否幸福,是國家能否富強,是戰爭一定要結束。
帶著豪邁的心情閱讀《紅巖》,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如今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這些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烈士,積淀力量為國家發展而奮斗。
者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光輝形象。太多太多場景令人憤慨,太多太多情節讓人無法忘懷。
劉姣姣?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輯
凝聚文學力量 弘揚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圖片,部分相關人員提供,部分源自網絡,如有爭議,請聯系編輯刪除。
敬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