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職工文學
宜昌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主辦
2023年02期? 總第014期
2022年”玫瑰書香 悅讀悅美“全市女職工主題閱讀征文選
閱讀進企業——吾悅廣場讀書分享暨閱讀講座
-------------------------------------------------------------------------------
01
05
11
15
20
24
28
33
39
43
韓國麗
周南海
周? ?璇
譚金芳
喻春艷
黎默冬
魏? ?昶
覃桂英
?金? ?芳
鄭鳳玲
王曉凌
一場相見恨晚的書之戀
讀報歲月滋味悠長
書香氣幫你重拾優雅的自己
萬水千山總是情
爸爸們的青春
可敬的靈魂萬里挑一
一書一世界
給心安個家
——讀《皮囊》有感
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踏上童詩之旅
——讀林煥彰《花與蝴蝶》有感
書籍是我們的傳家寶
最是書香伴知夏
閱讀的重點與價值?
——在宜昌市工會系統表彰閱讀成才大會上的演講
一部令人擊節詠嘆的英雄史詩
——讀紅色經典著作《大國軍魂》有感
背簍里背出的教書匠
于初心中凝聚信仰的力量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
泥淖里最柔韌的花
——從楊本芬女士作品感受中國女性的力量
讓閱讀滋養生命
閱讀引領我前行
遇 見
遇見宋詞
得望大明,想見永樂
——讀《明朝那些事兒》后感
47
50
55
59
63
68
72
75
78
87
92
張澤勇
金新宇
顏雪飛
張? ?柳
王? ?平
覃鳳琴
付小玲
吳婷梅
?楊? ? 芳
鐘慧玲
01
02
剛才聽了在座朋友們閱讀的分享,我深深感到,大家都是學習的模范,成才的典型,閱讀的知音,值得我好好學習。在這里,我想分享我閱讀的體會,即閱讀的重點與價值。
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說:他經過兩次高考,才考上北大。在北大四年中,他與高年級同學接觸中,分享一個讀書經驗,就是大學四年,要讀500本經典書。這對我如醍醐灌頂。因為人生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窮盡天下書。所以,只能讀經典,而且到了讀書的最高階段,就是用減法,只讀那么一兩本,最好成為研究這一兩本書的專家。我認為:小學至高中十二年間,學習《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尚書》《詩經》《禮記》《左傳》《老子》《莊子》《史記》等經典。托爾斯泰八十歲時曾經說過,如果我年輕時就遇到中國《老子》這部書,我所有的小說都要重新改寫。這些書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青少年時期學之,對中國的文學、歷史、哲學、處世、做人就有了基本的常識,這些書至今依然不過時。比如,2004年我到清華大學同學那里去玩,在校門口,與同學合影留念時,見門口樹有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石碑。當時不好意思詢問我的同學這兩句話的含義。我回宜昌后一查,才知道這兩句話出自《易經》。易經最早誕生于商末周初,后經孔子詮釋,時間過去了2500多年,依然照亮我們的思維。這就是經典的力量。于是我用了5年時間,反復讀完了上述經典。讀了經典以后,我的眼光、我
閱讀的重點與價值
在宜昌市工會系統表彰閱讀成才大會上的演講
張澤勇
第一,閱讀的重點就是要堅持讀經典
03
04
閱讀就是要增長見識,掌握認識事物的方法,修心養性,讓心靈有安放之處。總之,一個目的,就是要聯系實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
時間關系,我只舉一個例子,我學習子思的著作《中庸》,建立了我的治學觀。子思有這樣幾句: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果愚必明,雖柔必強。”意思是說,別人用一分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別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一定可以強大起來。子思的思想,不僅校正了我的治學觀,同時也解決了學習與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比如,2005年,我曾用電腦打字。報社員工早在5年前都告別了紙和筆,都會電腦打字。我想,我也要學習打字。過去都是打字員,現在我要自己打字。我想起了子思的話,下苦功練習打字。三峽晚報員工一個星期學會的,我用了整整一個月。雖然慢了一些,但我畢竟還是學會了。學習了自己打稿,心里好是快樂。所以,我特別相信子思這樣的話。
第二,閱讀的價值就是要改造世界觀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如果只閱讀不使用,等于沒學。對于我們來講,使用就是指導人生和社會實踐。毛澤東主席做出了表率,他最擅長古為今用。比如他提出的我們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來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再如毛主席在井岡山提出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偉大思想,就是來自《尚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毛主席在井岡山提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就是借鑒曾國藩治理湘軍的經驗“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毛主席就是如此借鑒古代軍事家治軍經驗,鍛造了一支強大軍隊,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人民共和國。他是最偉大的學習與改造世界的典范。
的思維、我的胸襟發生巨大變化。從此,我思索人生,思考事物,打量世界,有了力量的源泉。
第三,閱讀的價值就是要指導人生和社會實踐
張澤勇,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小說學會會員,高級編輯 。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湖北日報》《長江文藝》《芒種》《朔方》等發表散文、小說、評論作品;散文作品在《人民日報》《長江文藝》獲獎;出版《小說之秘》等8部著作。
05
06
一部令人擊節詠嘆的英雄史詩
——讀紅色經典著作《大國軍魂》有感
開之際,我再次捧讀了一部全景式展現我黨我軍由弱到強成長歷史,探秘我黨我軍克敵制勝、浴血榮光精神圖譜的著作----《大國軍魂》。全書涉及重點人物180多人、感人故事120多個,每一個都有權威史料記載。書中既注重講述黨的領袖、開國將帥、英模人物背后的輝煌事跡,也注重發掘共產黨員、普通士兵、人民群眾強軍報國的感人故事。作者洋洋灑灑38萬字,有水墨之境也有工筆之意,有九天飛瀑也有清泉汩汩,讀來常聞繞梁之音,倍添畫面之美。可以說,這不僅是一部令人擊節詠嘆的英雄史詩,更是一座需要虔誠仰望的精神豐碑!?
金新宇
一個人的脊梁不是骨骼而是精神,一支軍隊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軍魂。
——題記
“萬里鵬程添錦繡,千秋偉業更輝煌。”黨的二十大勝利召
守望初心堅定信仰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寧兒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這是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同志在犧牲前,給兒子寫下的一封遺書,至今讀來仍催人淚下。“未惜頭顱興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1935年11月,趙一曼因腿部負傷不幸被俘,為了套取情報,日本人多次動用老虎凳、辣椒水、狠夾手指、傷口撒鹽等酷刑。可這位堅
08
07
不忘先烈,牢記歷史!緬懷瓦倉革命烈士的斗爭精神,李超然、傅恒之、傅丹湘、洪勛、汪效禹、張華威、李時鮮、李時新……他們的熱血灑在當陽市廟前鎮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他們是廟前兒女的驕傲!他們是當陽兒女的自豪!他們的黨魂潤華夏!
這黨魂軍魂是泱泱中華五千年浩然正氣的凝結與迸發,是烙印于中國共產黨人靈魂深處的紅色基因和革命血脈,更是托舉中國由大向強的精神動力和堅實支撐。軍隊強、國家強、民族強不是單靠先輩們的浴血奮戰,更是幾代人、幾十代人的傳承與責任!
強的女戰士用鋼鐵般的意志痛斥了敵人的罪行,從頭到尾都不背叛黨和國家、不肯開口說一個字。日軍無奈之下將其殺死,趙一曼犧牲時,年僅31歲。
歷史蘊含著走向未來的力量。無論我們處于人生中的哪一時期、哪一階段,閱讀紅色巨著修身養性都是至關重要的。我想,只要我們在閱讀中秉承著強烈的歷史自覺、政治自覺和文化自覺,懷揣著感恩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致敬英勇的人民軍隊的堅定信仰,我們一定能夠領悟近一個世紀以來我黨我軍乃至整個民族的心靈豐沛史和精神成長史;一定能夠經歷一次與崇高的對話,觸摸到血火中鑄就的黨員信仰和滾燙軍魂!
精忠報國舍生忘死
著名空氣動力學家、核武事業的開道先驅郭永懷,1968年12月4日,從青海基地趕赴北京匯報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身上的那件夾克已燒焦了大半,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安然無損地夾在他們胸前。生死關頭,他們想到的是黨的事業,是如何用血肉之軀捍衛國家利益……這樣的精忠報國的英雄還有很多,這樣可歌可泣的故事還有很多……
聽黨指揮作風優良
我愛親人和祖國
更愛我的榮譽
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軍戰士
冰雪啊
我絕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凍死
我也要高傲地
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
這首詩的作者姓宋,直到今天,人們甚至不知道他的全名,只
09
10
知道他的小名叫阿毛。
1950年12月,長津湖,50年不遇的嚴冬,滴水成冰。夜間最低溫度達到零下40攝氏度。宋阿毛所在的志愿軍59師177團2營6連奉命固守“死鷹嶺”高地,戰爭結束后,一名沖上死鷹嶺高地的參謀驚呆了:六連的125名官兵一個個身著薄薄的夏季軍裝,持槍俯臥戰壕,保持著戰斗姿勢,但已全部凍死在死鷹嶺高地上,化作了晶瑩的冰雕。而這并非個例,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一共出現了3個“冰雕連”,整建制被凍凝在陣地上!
為什么再冷再痛,也沒有一個人站起來活動一下?沒有一個人點把火暖和一下?——因為大家明白,任何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暴露目標,固守陣地就是保家衛國!黨交給的任務,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任務!
先后經歷過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紅軍王承登同志說:“紅軍能打勝仗,最重要的一聽黨的指揮,二最不怕犧牲。”對黨忠誠、聽黨指揮,是人民軍隊凝聚軍心的神圣軍魂,是人民軍隊的制勝秘訣!
毛主席說:“一切為了群眾,否則革命就毫無意義。”群力之所舉,則無不勝。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只有心中真正裝著人民的軍隊,才會為了人民的事業無懼犧牲。也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才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大力支持,才有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堅強靠山和力量源泉。
淮海戰役中,支前民工達543萬人。也就是說,每一個參戰解放軍戰士的身后,就有9個民工在支援保障!浩浩蕩蕩的支前大軍,推著88萬輛小推車,穿梭于淮海戰場。陳毅元帥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來自人民、為了人民,始終與人民魚水情深、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的制勝之本、力量之源。
世界很大,比世界更大的,是這支人民軍隊的擔當和氣魄!未來很遠,比未來更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目光和夢想!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本色,走好強國之路,實現民族復興!這就是《大國軍魂》最終帶給我們的底氣和力量!?
子剪成兩半,給大娘留下一半。臨終前,徐解秀告訴后人:什么叫共產黨,什么叫紅軍?共產黨、紅軍就是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部隊。
軍民一體魚水情深
1934年11月,三位紅軍女戰士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一位老大娘徐解秀家借宿。看到大娘家連被子都沒有,她們就把僅有的一床被
11
12
有些故事就像陳年的包谷老燒,渾厚卻辣口。就像父親總愛調侃說,我是他背簍里背出的大學生。雖父親只是玩笑,但我知道,這背簍里不止盛放著驕傲,還有堅韌和辛酸。
我父親之所以愛開這個玩笑,一是因為嬰幼時期的我是在背簍里長大的。聽父母說,我小時候特別乖巧,不愛鬧騰,很喜愛睡覺,所以他們照看我這個乖娃娃很容易。遇到農忙時節,把我背在背簍里面,稍作哄逗,我就能睡得香甜昏沉,于是他們就在田坎邊找個稍微平緩的地方,挖一個坑洼,把我連同背簍一起靠著田坎立放在那兒,確保我在他們的視線范圍內安睡,他們就又可以田間地頭忙碌起來。就這樣,我在背簍里度過了我大多數不會自由行動的日子,悄悄默默地長大,父母終日在田間勞作,而我慢慢地就可以自己在田里玩土坷垃、在田邊摘花花草草了。有一年母親收拾陳舊物件,翻出了那時的竹背簍,還專門喚我去看,說我該好好感謝它,是它服侍了我很長時間,堪比我小時候兒的保姆。
秭歸縣兩河口鎮一支筆初級中學? 顏雪飛
背簍里背出的“教書匠”
父親這樣調侃的另一個原因,是我讀書那會兒條件艱苦,上學要自己帶課桌、儲物箱和被褥等,這些東西笨重,那時又沒有現在如此便利的交通,摩托車都少有,所以只能靠父母肩上的背簍。從小學到高中,初入一所學校報名和從這所學校畢業,父母一起出動,把我大大小小的行頭安置在背簍上,用繩子綁緊,彎著背、伸著脖,背的氣喘吁吁,就這么背去背回,把我背到了縣一中,背到了985、211的大學。
因為這些成長經歷,父親總愛這么跟人說道,我家小囡就是我用背簍背出來的大學生。但是我之所以贊成他這個說法,還有一個原因,那是藏在我記憶深處的滿滿的一背簍書。
還記得讀小學時,我們鄉村小學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是剛畢業返鄉的,所以她帶著很多新穎的教學理念來到我們身邊,也是從她那里,我知道了要多讀課外書。可是家里僅有的幾本泛黃書籍,我早就不知道翻來覆去翻了多少遍,它們對我早已沒有了吸引力。正在悶悶不樂的那段日子里,一個雨后陰沉的傍晚,給我帶來了驚喜,那就是爸爸給我背回來的滿滿的一背簍的書。我欣喜若狂,手里趕緊翻弄起背簍里的書來,有我曾經聽同學們講過的《隋唐演義》,有四大名著里的《水滸傳》《紅樓夢》,有封面肅穆典雅的《圍城》,也有《中小學生優秀作文選》等等。內心的巨大空虛突然贏得了充盈,曾經的蒼茫洪荒迎來了嶄新天地,這份富有來得太突然,沒有任何預告。
13
14
我雀躍地問父親:“你怎么知道我想要書?”“你不是說家里的書你都看完了嗎?前幾天看你翻書時嘴都撅得老高。”“這些書從哪兒來?”“你姑爺爺是醫生,平常就看他愛翻書,你幺幺現在又在上大學,家里肯定有書,今兒下雨田里干不成活兒,我就去看了一下。”父親看著這一背簍書很高興。我也很高興,可是莫名地有一股很沖的勁兒把現在的高興掀起,掀得我鼻腔發酸,眼睛發脹,眼淚就這樣漫到了眼瞼下,決堤只在瞬間,可我努力地抑制著不想讓它決堤。我知道,姑爺爺住在小鎮上,海拔低,我們家在山上,兩家的垂直海拔相距大概有500多米,從我們家走去要翻過一座巖山,路很陡,去的時候全是下坡,要防滑,回來的時候又要艱難地往上樊,腳上要咬著勁兒地才能向上走。父親肯定要走小路,剛下過雨的小路,雜草叢生,路旁樹枝、荒草上全是雨水,身上不打濕才怪呢。父親腳上穿著雨靴,可是褲管還是濕了一截。我怔怔地看著父親,許是因為霧氣大,還有霏霏的小雨,他的頭上都是晶瑩的迷你水珠,臉上也是,在那個霧氣彌漫的午后,那些小水珠像珍珠一樣璀璨,耀動著父親的光華,搖動著我的心。再回到那一刻,真該和父親來個擁抱的,不過我們那一代表達感情都十分含蓄,不像現在的青年人有開放的理念,熱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這個擁抱遲到了很多年,但是這份感動一直都在,這一背簍書,像小火苗一樣,點亮了我努力奮進的火燭,雖然這些我一直未向父親提及,但我一直記在心里,這也是我后來的學習生涯中自覺自律的源動力。
大學畢業后,我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在離父母不遠的鎮上當上了老師,照看父母的同時,又可以與書為伍,把自己的知識和見識分享給正在探尋世界的孩子們,干著一項平凡而又簡單的事業。可是父親很開心,他覺得教師這個工作很光榮,叫我要好好地干一輩子,他又開始跟鄉親們笑稱,我這是背簍里背出了一個教書匠呢!
非常有必要去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以便對學生有更好的引導;這本書展現了當時西北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對革命的堅定信念,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應該回到黨的“根據地”,追根溯源重溫黨的歷史。
16
15
去年六月,我有幸代表當陽赴武漢,參加全國紅色故事講書人大賽。參加比賽之前,要自選一本紅色書籍,選定一個角度,在兩分鐘之內,把精華展現給讀者,使讀者產生想要閱讀的興趣。
有很多書籍可供選擇,畢竟紅色經典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最波瀾壯闊的一筆。最后,敲定《紅星照耀中國》。原因如下:《紅星照耀中國》是部編版語文教材推薦的必讀名著,作為一名語文老師,
于初心中凝聚信仰的力量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張? 柳
苦于應付差事,拿著此書粗略的翻了翻,可無論我怎樣設計講書稿,都沒法讓自己滿意,肯定打動不了觀眾。賽期一天天接近,我只得干著急。“為什么不認真地讀一讀此書呢?”腦海里突然傳來的聲音似乎給了我一個靈感,面對著將近五百頁的厚部頭,我決定沉下心來。于是,我捧起這本書,安靜地坐在了書桌邊。
一個夜晚
兩個夜晚
……
終于,合上書本的那個晚上,除了久久不能平靜的內心,兩個我聽過很多遍、但好像此刻才深諳其義的詞語盤旋在大腦中,那就是:初心、信仰。同時,一個讓自己很滿意的講書稿方案一氣呵成在腦海中。
《華嚴經》中有這樣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初心,意即本心,狹義的初心是指你做某件事最初的初衷和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1936年6月
17
18
不得不說,斯諾正是懷著作為一名記者的初心,最終才著成忠實描繪紅色區域的第一本著作,為世人呈現一個較全面也比較客觀的“中國紅區”。
萬千血肉筑長城,同仇敵愾中國魂。最令人震撼而記憶深刻的章節莫過于長征之路。
長征之路,艱難險阻,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跨越了十四個省份。在漫漫長路中,自然條件猶如隨時出招的暗器,對紅軍這支龐大的隊伍肆意侵襲。紅軍面臨的不只爬雪山、過草地這些看起來簡單的行徑,終年積雪的山脊寒風刺骨,峽谷大江洶涌險峻。可是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紅軍戰士仍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概。
是紅軍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擔起了偉大的革命理想!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把任何物質置于精神之外!我敬重紅軍,因為他們堅信“一個國家沒有獨立,民族將前景暗淡”!我敬仰紅軍,因為他們始終堅定:“一個民族沒有堅定的信仰,便不能燎原”!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喚醒千萬中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奮不顧身地血戰到底。
? ?
?我敬愛每一位紅軍戰士,僅憑一雙草鞋一桿土槍,甚至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但憑共同的初心,毅然踏上了長征之路。
所以,這大概就是于初心中凝聚信仰的力量!
共同的信仰可以鑄就鋼鐵般的意志,保衛民族不受侵犯;而一個人堅定的信仰,也可以成為撼動他人的大樹。
當我與熊秀梅老師相遇時,怕是再過兩年她就退休了吧,她對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從生活到教學能力親力親為的關愛,讓我們親切地稱呼她“熊媽”!盡管這張臉龐無處不在彰顯著她的不再年輕,但絲毫不能掩飾一個內心住著善良的人,相由心生而外現的慈眉善目。
那是一個周五的午后,熊媽從家里拿來許多小吃食,我以為這些吃食是為辦公室的我們準備的,哪知熊媽喊來她班上的一位學生,將這些小吃食一股腦全給了他。見我滿臉疑惑,熊媽娓娓道來:他是一個留守孩子,父母為生計在外奔波的多,而這位學生常年一人,每周末放假只有他一個人,饑一頓飽一頓的,我只有在周五給他準備些吃的給他帶回去。說到這,平日里風風火火的熊媽言語之中盡是一個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的柔情,洞察這半個多世紀人情冷暖的我的眼睛也有了濕潤。
? 我轉過頭,我的淚,眼眶再也噙不住了,順著臉龐無聲落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我追問著自己。一個崇高,偉大的人嗎??不,平凡,普通的人。
至10月,懷著對中國革命戰爭的重重疑問,以一名美國記者的身份,冒著生命危險奔赴當時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據地,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然后他運用平實、質樸的文字把一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的呈現在了這本書上。
休產假的大多數時間,我都在照顧懷里柔軟的嬰孩。孩子睡覺的時候,我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眾多好書里,《秋園》是一本讓我落淚,讓我沉重,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好書。這本書寫的是秋園,是母親,是女性,是個人無力改變的人生,是滾滾歷史中的悲和淚。很難想象作者六十幾歲寫的這本書,也正是這經歷和沉淀,讓這本書比《小姨多鶴》美好,比《活著》更有力量。
《秋園》的作者是一位年過八旬的奶奶。她1940年出生于湖南湘陰,17歲考入湘陰工業學校,后進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畢業即下放江西農村,此后數十年為生計奔忙,相夫教子。她在花甲之年于廚案間開始創作,小小的一方天地,是屬于她一個人的世外桃源。《秋園》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樸實的語言,滿滿的誠意,飽含的深情,把自己普普通通的母親,講給了全世界聽。
楊奶奶說,“我寫了一位普通中國女性一生的故事,寫了我們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掙扎求生,寫了中南腹地那些鄉間人物的
19
20
泥淖里最柔韌的花
——從楊本芬女士作品感受中國女性的力量
王? 平
一晚,我因學生的一個問題,把一篇文體不太明顯的文章發給熊媽的時候,熊媽立馬回復我,這是一篇中考閱讀,瞬間讓大腦處于盤古開天辟地混沌時期的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如往常,熊媽立刻就這個問題為我解疑答惑,怕我不好理解,隨后又特意與我語音通話二十幾分鐘展開探討。我似乎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熊媽那瞇縫著雙眼,在電話那頭細細品讀一字一文,而后斬釘截鐵信心十足回答我問題的神態。這的確是2012年的中考閱讀,作為一位已經離開講臺的老教師,得多么用心的鉆研考題,她才能對幾年前的考題印象如此深刻;作為一名擁有高級職稱的全國優秀教師,她得付出多少,才能換來這無數實至名歸的榮譽和每年學生鳥兒歸巢般的看望;作為一名扎根農村從教漫漫一生的教師,她得多么用心的對待她的學生和工作,才能讓雙蓮中學的語文在她的帶領下,每年中考都能向學生、家長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曾經問過熊媽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對待學生如此用情,對待工作如此用心?怎樣過不是一生啊。她似乎有點不太好意思的回答我,誰叫我們當了老師呢?
是啊,一聲老師,應該就是熊媽心中的執念,也是她堅定了一輩子的信仰吧。而我,在開啟我的教師“長征之路”中,定會不忘“長征精神”,定會常念“熊媽初心”!???
生生死死。這些普通人的經歷不寫出來,就注定會被深埋。”
“秋園”是我的姥姥,也是我的母親。這位母親,和大多數人一樣普通,也和大多數母親一樣無條件愛著自己的子女。我母親身上有太多不忍心落筆的故事。我只知道,她給予我的力量,是母親二字的注腳。是她用堅毅的羽翼保護著我們成長,哪怕我們都已成年,哪怕我們也已成為母親,哪怕生活的艱辛在她眉宇間早早地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如今,我也成了母親,我也撫育著一對女兒。她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處在一個美好的年代,女性的價值和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們小小的身體,已經迸發出獨有的力量。在女性的力量更加有施展空間的年代,我篤信她們定能在未來某個地方發光發熱。
這廣袤的世界,還有千千萬萬的女性,和秋園一樣,背負著責任和重擔,撐起一片天。她們,也許是不分晝夜,在抗疫一線守護一方平安的醫護工作者;也許是奔走在工作崗位,努力實現自身價值的“打工人”;也許是馬路上拖著小車收廢品,幫襯家庭的花甲老人…她們,都用自己的力量,實現人生價值,書寫著女性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歷史的長河中,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經歷著漫長的蘇醒。一路走來,無數的“秋園”,用她們普通的一生,抗爭著命運,守護著勤勞和善良,努力活著,活出自己的力量,前仆后繼,即使再渺小,即使再微弱。生命逝去,新生降臨。川流不息的人類歷史,無
沒有矯揉和造作,沒有華麗和渲染,秋園只是中國千萬女性中普通的一員,她有無憂的童年,有磨難的婚姻,有育兒的艱辛,有苦難的人生,更有骨子里悲天憫人的善良。在丈夫失去勞動力時,是弱小的秋園一手扛起家庭的重擔;在饑荒年代,是堅毅的秋園,用尊嚴和巧手維持著一家人的體面;在中年喪夫后,是決然的秋園不顧一切跑出窮山惡水,為了讓年幼的孩子更好地活著。年至耄耋,現實生活中人物原型——梁秋芳——這位善良的老人,依然為外孫女沒看到山崖上的杜鵑感到惋惜。
秋園在彌留之際,常說“不是日子不好過,是不耐煩活了。”時代裹挾著秋園多舛的命運,無論何時,她依然用頑強的生命力,展現那個年代女性飄搖卻韌勁十足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里,出現的是我身邊所有的普通女性,是我去世多年的姥姥。她一生坎坷,年少時父母雙亡,和兄長相依為命,經歷戰爭,經歷饑荒,經歷特殊年代的悲愴。婚后撫育六個兒女,經歷喪子之痛,經歷老伴猝死,經歷病痛折磨,最終離世。我始終沒能來得及看她最后一眼。小時候,去姥姥家,總是給我們留著大雞腿的善良老人,總是在夏夜給我們扇扇子趕蚊子的善良老人,總是在冬天把我們雙腳貼在她肚子上的善良老人,不在了。她留給我無限的遙遠的回憶,這回憶的內容,是我身體里原始的屬于女性的力量,是刻在我們血脈里的傳承。
22
21
法銘記每個普通人的姓名,然而,屬于女性的星空,已經烙印著所有女性走過的痕跡。
24
23
楊本芬的女兒章紅在楊本芬的第二部小說《浮木》的后記里寫到——“我是窮人的孩子。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我想,我們都是。無論生活有怎樣的變化,我們都會銘記苦難凝結成的最珍貴的東西,用女性的柔軟和堅毅,把我們骨子里持有的力量,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愿“每一個母親和女兒都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活得自由而舒展。”愿所有女性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在內心開出一朵最柔韌最純凈最勇敢的花。
讓閱讀滋養生命
覃鳳琴
總有一些日子,喜極了獨處一隅。將喧鬧與聒噪設為靜音,走進繽紛的書卷,撿拾文人騷客的足跡,素簡安然……
萬物復蘇的春天,我在《平凡的世界》中,感悟一群平凡人的不平凡。作者路遙先生用他悲憫大愛的情懷為我們展現出在雙水村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用艱苦卓絕的奮爭演繹的那一段蕩氣回腸的人生,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的,是苦難中不滅的信心,是逆境中不滅的盼望,是平凡中的苦澀,是對生活永不止息的愛,以及浴血青春的驕傲。
樹木蔥郁的盛夏,余華的《活著》卻用冷靜得令人發怵的筆調給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主角福貴,命運坎坷多舛,經歷了家
25
26
碩果累累的金秋,我在讀葉楠的《把夢留住》。這是我國第一部由一名大學生支教志愿者獨立撰寫的長篇支教紀實!記述了葉楠同學在艱苦的環境中開展西部支教實踐的心路歷程,他用愛心澆灌求知的土地,用責任培育待放的花朵,用行動表達奉獻的意愿,用青春實踐生命的意義,真切地表達了那種初為人師的興奮、師生之情的純真、面對學生取得進步時的自豪以及關愛西部、珍惜擁有、立志報國的感人情懷。
萬物休眠的隆冬,安東尼·羅賓的《喚醒心中的巨人》卻讓我保持清醒。他本來是一個貧窮潦倒的小伙子,26歲時仍然住在僅有10平方米的單身公寓里,生活一團糟,前途十分暗淡。然而自從他發現自己的人生蘊藏著無限的潛能之后,生活便開始大為改觀,最終成為一名充滿自信的成功者。由此可見,喚醒自我才會使生命之樹參天林立,才能成就生命的潤澤與鮮活。
身為人師,每天面對的生活是兩點一線,每天面對的人群是懵懂稚嫩的孩童,每天重復的工作是備教批輔。那么,需要讓閱讀成為這單調調色板上的一抹紅、一絲綠、一點黃.....與名家對話,與高人共鳴,讓自己的躬耕之路永遠充滿源頭活水,于是,有了我和于漪老師的邂逅!
翻開《歲月如歌》的扉頁,于漪老師的那句“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一下子如電擊一般震懾了我的心。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深愛和謙遜求實的態度,如同秋日里漫山的紅楓葉,喚醒我早已沉睡的興奮和激情。?
讀于老師的成長經歷,嘆一聲“生活多艱”!于老師父親早逝,姐弟五人深知要生存、要改變孤兒寡母的命運,唯有讀書。母親反復叮嚀“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凡事,都要動腦子想想,要自己管住自己,不能心血來潮;做人要有德行,寧可苦自己,也不能虧待他人……”。于是,“勤奮學習、刻苦自勵、真誠待人”成了姐弟五人力求上進的做人準則。苦心人天不負,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終于實現了各自的追求。字里行間,那櫛風沐雨的艱難困苦,重重地叩擊著我的心扉;母親的善良、寬厚、勤勞,更是他們成長最好的活教材!于是,心有戚戚焉!曾幾何時,我也是拗著一股子勁兒,與命運苦苦博弈!我慶幸,在最艱難的日子沒有迷失自我,在最應該拼搏的年齡選擇了堅持!
讀于老師的教學心得,好一句“對準音調共奏心弦”。于老師主
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斗,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后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后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默默地活著,無牽無掛地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這本書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的寬容。每一個讀完《活著》的人都能收獲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地面對挫折、變故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里和精神世界的永不言敗的力量。
27
28
讀于老師的“一輩子學做教師”,學習永遠在路上!于老師一輩子孜孜矻矻,上下求索,不斷敲打自己,不斷反思改進,不人云亦云,不沽名釣譽,在教書育人之路上,熏陶感染,春風化雨。于老師說:“教育事業真正是遺憾的事業,教師責任大如天,追求永無止境”。是的,“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才會日漸接近理想的極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坐上青春的末班車,對著自己比個“耶”,活到老學到老,別蹉跎時光,任憑腦子生了銹!
余秋雨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就是這樣一段段如癡如醉的閱讀經歷,指引著我在待走的育人之路上,努力做一個積極、堅韌、樂觀、向上的擺渡人,渡人、亦渡己,行進在追逐夢想的康莊大道上!
張教學要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書就是心中要有學科教學的總體框架,目中有人就是要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要全面關心學生,洞悉所有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回望自己25年的工作歷程,自恃為一個溫暖的引路人,既教給學生知識,也啟迪學生的夢想;既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也帶領著孩童戰勝自我、成就自我。年過不惑,正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希望自己可以秉承初心,和學生一起,在心弦上彈奏出最動聽的樂章。
閱讀引領我前行
付小玲
有人說“一個人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對此,我深有同感。
小時候,母親常常在我面前念叨:“你看看與你一樣大的某某某能洗一籃子衣服了”,“你看看誰誰誰能挑起一擔水了”。
也難怪母親擔心,凡是需要體力的事情,我都做不好。
記得有一次,隨母親到地里背紅薯,我由于力單,動輒就摔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踉踉蹌蹌把一背簍紅薯背回家。
秭歸縣泄灘鄉初級中學
30
29
自那以后,母親再也不帶我去地里幫忙了,用她的話說,那叫幫倒忙。
力氣小有時老師也跟著我著急。
還記得有次體育課,老師讓我們跳遠,就是先助跑然后踏跳板起跳,最后落到沙坑里的那種運動。
輪到我了,那可就尷尬了。
我竟然沒跳到沙坑里去,體育老師痛心地說:“使點力跳啊,不要怕踩死了螞蟻。”
唉,我都不好意說我使出了我的全部力氣!
由于太秀氣,小孩子們愛玩的跳繩、踢毽子等活動我也不在行,下課了常常沒事做。
但好在我愛讀書,老師要求讀的,推薦讀的,同學有的課外書,我都讀了個遍。
書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沉浸在書里,我感到充實又快樂。
書讀得多了,我的作文就寫得好了。
書讀得多了,性格就越發沉穩了。
我能靜下心認真聽老師講課,能靜下心來研究一道道難題。
不知不覺,我的學習成績好起來了。
也許是母親看到了我學習上的天賦,她再也不為我的身單力薄而焦慮了。
閱讀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力量。
上學時,我遇到過很多杰出的老師,他們是剛剛師范畢業的“正規軍”。
他們出口成章,侃侃而談,為我打開一扇扇知識的大門。
他們舉止瀟灑,能夠在你百思不得其解時,轉身在黑板上寫下正確答案。
他們多才多藝,吹拉彈唱樣樣精通。
那時候,老師在我的心目中無比偉大,無比神圣。
這些老師點亮了我的夢想——長大后當老師。
我們那時,初中畢業可以考中專,很多同學選擇讀衛校,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讀師范。
我希望我能像我的老師一樣,給孩子帶來知識,帶來快樂,點亮孩子的夢想。
考上師范的欣喜還沒過去,師范學校的學習,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一名合格的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不光要學好語文數學課程,也要學好體育、音樂、美術課程。
來自農村學校的我,體育、音樂、美術以前是副課,從沒有正兒八經地學過,這幾門課程,猶如攔路虎,盤踞在面前。
每當上這些課時,我就愁腸百結,一籌莫展。體育的基本動作要領都不知道;音樂張不開嘴巴;美術握著畫筆常常獨自發呆,不知如何是好……
我該怎么辦啊!
32
31
畢淑敏說過:“書不是胭脂,卻能使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能使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但卻會讓人千變萬化。” 讓我們拿起書本,讓閱讀引領我們前行!
音樂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不高不低的音還跑調,那些豆芽菜樣的音符像調皮的小精靈,時不時的跟我玩變調游戲,彈琴時,左右手各有各的主張,不聽我調度。
體育長跑沒耐力,短跑沒速度,籃球沒力量,單手投球投不上籃。
美術嘛,那更是差得一塌糊涂,透視、比例、明暗一竅不通,現實與夢想之間是那么遙不可及啊!
一蹶不振時,我想起屈原《離騷》中的句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是呀,夢想的實現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只要你鍥而不舍地努力,百折不撓地追尋,相信夢想一定會成真。
想到此,我對困難不再害怕,振作精神,積極面對。氣餒時,是屈原給了我前行的勇氣。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橘樹選擇了生在南國,它就枝繁葉茂扎根于此,心志專一奉獻于此。
教書育人是我的人生選擇,我也要像屈原筆下的橘樹一樣,選擇了鄉村教育,就扎根在山村,奉獻在山村,用行動踐行初心——點亮孩子的夢想。
迷茫時,是屈原精神給了我堅定的信念。
34
33
人海茫茫,書為知己,一世悠悠伴年華。閑暇時光,字里行間,一杯清茶敬自己。
遇 見
吳婷梅
1.一個凄婉孤寂的女子
六月的晚風翻開宋詞的扉頁,停駐在百年之外。我推開那扇古香古色的軒窗,看見一個柔婉美麗的女子,輕搖著紈扇,披著霞光而來。她身后是夏荷清幽,溪水緩流。
柳絮泉邊,只為邀約,我慕名而去。攜著醞釀百年的美酒,與她毗鄰而坐,把酒話桑麻,談今說古,聆聽她經年的愁思和幽怨。
她就是李清照。她出生在優渥的環境里,在雙親的文墨浸染里,自幼喜愛詩詞歌賦,才華早露。“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點絳唇》里,她自在若風,嬉戲玩樂,汗濕薄衣不知覺。見
客人來訪,她慌忙找鞋襪,低頭的剎那金釵滑落,小女子的花色即將袒露。情急之中,她佯裝嗅聞青梅的香氣,含羞躲開。
少女懷春時,詩文滿腹的她,在詩文中享受著自然之美,流連于花間溪畔,迷醉不知歸途。情竇初開,愛情的雀躍細語都寫在詩箋上,流淌在辭賦里。
她與趙明誠的婚姻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卻是才子佳人配,只羨鴛鴦不羨仙。婚后,夫妻二人踏園尋詩,煮茶吟對,論文猜字,鑒賞金石,幸福安樂,好不愜意。“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她那份淺淺柔柔的期許和嬌羞,即使滿心歡喜,在夫君面前,還是低下頭,低到塵埃里。
戰亂中,面對朝廷的叛亂和夫君的軟弱,面對浩蕩江水,她鏗鏘而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她一改往日易安詞婉約愁苦的風格,豪氣凌云,譏諷當時朝廷和夫君的無能,訴語衷腸,昂首長歌。
她一路流徙,等來戰亂平息,夫君復職回京的消息,奈何途中夫君大病不起,天人永隔,再無歸期。曾經的甜蜜,當下的哀愁,讓她每每想起,“欲語淚先流。”
她憔悴了,“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宛若一朵飄零的柳絮,依附在清秀的靈魂之外,一切變得縹緲恍惚。人的一生原來如此?我看看她,再看看自己,分不清似真似幻。只是回
36
35
憶如潮漲,過往歲月如云煙,沉沉浮浮,氳氳繚繞。
曾經秋千上巧笑嫣然的女孩呢?那個青梅嗅的懷春女子呢?那個云鬢斜簪挽發的新娘呢?那個豁達隨性,激昂報國的“須眉”呢?在那些舊年流光里,她孑然一身,行走在亂世涌流的河灘上。她的青春,她的才華,她的孤寂,她的惆悵,都如白駒過隙,轉眼花開花謝凋零成泥。那些花兒一樣盛開的日子,紛紛落落,徒留微微地嘆息。
推杯換盞間,我醉意沉沉,抬腕舒袖,抖落衣袂上的微塵,來一句“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她嫣然一笑,翩然起身,醉意在我不老的畫卷里,婉約在我不朽的書頁里。
2.一個墜落人間的天使
一個上帝憐愛的寵兒,一個墜落人間的天使。她是人間“美麗”的代名詞,是愛的使者。她光芒萬丈,令世界男性目若朗星,她也是我的偶像,是書里邂逅過的一縷芬芳,是滴著清露的一頁潤物語。
她是奧黛麗·赫本。她明眸皓齒,擁有全世界最精致的五官。她氣質高貴,有歷久彌新的典雅品味。她溫柔善良,與世無爭,像一
個不染纖塵的孩童。她的性格矜持內斂卻又平易近人,她有著毋庸置疑的人格魅力。她是大眾眼里優雅,美麗、俏皮的甜心公主,是孩子們眼中慈愛,溫柔的媽媽。
有人說,上帝的寵兒不會是溫室里的花朵,得受風吹雨打,風雪凜冽才得以枝綻朵露,芬芳馥郁。
她不例外,出生六周,就得了嚴重的百日咳病,幾次劇烈的咳嗽中曾停止過呼吸。是她母親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的眷顧。在她母親的禱告和拍打之中,得以小小的身軀奇跡般復活。
她孩童時就被父親拋棄,跟隨母親在戰亂中生存。戰亂,饑荒,困擾著她的童年生活,但囚不住她幼小的心靈。正義,慈悲,根植在她的靈魂深處,流淌在血液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后來,她做了明星,演過無數次的經典電影,獲得過至高無上的榮譽。也讓我記住了《羅馬假日》里她的倩影,疑惑塵世怎會有如此靈動、攝人心魄的眼神。她俏皮,明亮,一顰一笑,精靈般的輕盈清透,悄然溜進心房,怎不令人心顫神迷?
書里一探究竟,我想了解她,走近她。那是一個閑暇浪漫的午后,我嗅到了她的情感芬芳,覆轍了她的情感印記。她的兩段婚姻都是以希望起始,至失望落寞的結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是每個人對婚姻的美好向往。爾后,她還是遇到了暮年的相守,雖沒有婚姻的羈絆,但相濡以沫,做了彼此的靈魂伴侶。
讀到這里我瞬感欣慰,讀到末尾更是心潮澎湃,熱淚盈眶。她
38
37
她說“若要美麗的眼睛,需發現他人美德;若要優美的嘴唇,需得常常說善言;若要優雅姿態,與知識并行才永不孤單。”她的叮嚀越過文字敲打著我的耳鼓,余音繞梁,綿綿不絕。
愛蒼生萬物,愛自己的孩子,更愛全世界所有的孩子。息影后,她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一直忙不停歇為全世界最貧窮的孩子們送食物,送撫慰。
3.一個為愛而行的女子
在戰爭年代里,一些筆墨書卷在時光的滌蕩里早已紙薄墨稀,失去了往昔的繁跡。大街小巷,到處充斥著碎裂的聲音。一個嬰兒在蕭瑟中降生了,她就是三毛。這是后來她自己取的名,一個童話般的名字。
她孩童時期跟隨父母拾荒的經歷,助長了自由灑脫的性子。這粒行走的種子入了土壤,便恣意生長。因此,那個神秘的撒哈拉大沙漠成了她的遠方,她要抵達的一方綠洲。
“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塵世煙雨朦朧,世人迷惘不前。她卻擁有著一顆明凈剔透,多愁善感的心靈,寫的文字總能撩撥心弦,觸痛心扉。
她有著令人羨慕的愛情,驚鴻一瞥的遇見,一吻定情的六載等候,后來的重相逢,沙漠里的婚姻相守,這一切都如酒意般醉人。倘若愛人不潛水,倘若一切平安,或許她們會在那里度過一生一世的歡愉時光,細數沙漠里的地久天長。
然,天不遂人愿,當愛人在海水里長眠,當這份美好的愛情煙花散盡,留下的只有滿目凄涼和一望無垠的憂傷。思念的淚水潤澤不透沙漠的荒涼,抑郁的心解不開思念的愁緒。她決絕地去了,去追隨她的愛情、她的荷西。天堂里,她們相逢、相守了。
她說“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唯愿有來生,唯愿她能如愿,才不會辜負那半生的隨性而行。漫漫相思無盡處,她將一世情緣,留在荒涼的沙漠里。獨對清風望明月,她將一身行囊托付給了那個曾經深愛的人。
滾滾紅塵之中,我們都有在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的無助,卻找不到喜怒哀樂宣泄的出口。煮一壺茶吧,烹出心香和暖意,攜著片刻的寧靜,嗅一嗅歲月的美好。讀一本書吧,讀懂她的悲歡離合,讀懂她的深情厚誼。
連續幾天的陰雨后,天氣變冷,起初是很小的雪花,如柳絮。漸漸地,雪花在肆虐的風中漫天飛舞,充滿了溫馨和浪漫的情愫。一夜過去,清晨醒來,撥開窗戶,滿目銀裝素裹,大地白雪皚皚,令我驚喜!遠處青山白蒙蒙地一片,刺骨的冷風帶著寒氣襲來,我連忙關好窗戶去烤火,這樣的天氣當然適合呆在家里,窩在火爐旁看書了。
《半小時漫畫宋詞》是陳磊的作品,書中穿插了很多在民間流傳甚廣的小故事,很適合我們茶余飯后閱讀了解“詞”。從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千古詞帝李煜,奉旨填詞的柳永,人生贏家晏殊,一世文宗歐陽修,心憂天下的范仲淹,變法丞相王安石,一直寫到“五百年來第一人”蘇軾。這本書可以說是圖文并茂,幽默的繪圖,簡單的白描,讓我有時共情,有時感觸,在文字里行走了山山水水,情緒也隨著文筆跌宕起伏。
那些讀書年代讓我們“背誦全文”的宋詞,因生動有趣的敘述變
40
39
得活靈活現。上下五千年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宋詞是令人難以忘記的,錯落有致的長短句,有聲有韻,靜時像婀娜多姿的女子,在春風里長袖輕舞,朦朦朧朧;酣暢處似船行畫里,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動時如巨浪滾滾,拍岸急轉,蕩氣回腸。一本好書對于看書的人來說,能讓我們融入書中,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快樂幸福。
遇見宋詞
?楊? 芳
歷史的畫卷緩緩打開,書中才華橫溢的文人閃亮登臺:荒唐又純真的詞帝李煜,寫出懷念家國的千古名篇;雅俗共賞的柳永,使慢詞迎來了春天;人生贏家晏殊,筆觸細膩,如珠似玉;一代文宗歐陽修“言之有物,平易自然”,影響后世文章創作潮流;心憂天下的范仲淹,開豪放詞先河;變法宰相王安石,立意深遠;全民偶像蘇東坡,每遇挫折皆積極樂觀面對,更是令相隔千年的我成了他的粉絲……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里低回不盡,生命是一場饋贈,愿我們盡情享受它的美好,永遠充滿希望,追求自我。就像一條向前奔騰的河流,永遠在追尋,時時探索,人生如四季更替風景美好。有些書就似一抹暖陽,當我們面臨苦難厄運而絕望時,或因人生空虛而厭倦時,那么就翻翻它吧,在最平凡的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義!
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樂觀曠達,卻是在他跌到人生谷底時所寫。范仲淹能寫出“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因為他曾駐守邊疆,打過敵人。柳永的“有三秋
朗朗宋詞,唯美畫風,用新潮解讀古典,是適合入門通讀的好書。書的末尾附錄40本參考文獻,如施議對先生的詞學研究,曾大興先生的古典文學地理學,劉學鍇先生的唐宋文學研究,葉嘉瑩先生的古詩詞領讀,及葉先生的老師顧隨先生的古典文學批評與鑒賞;王水照先生的蘇軾研究,鄧廣銘先生的宋史研究,詞學宗師夏承燾先生,文史館袁行霈先生,古典文學及新紅學家俞平伯先生,語言學奠基者王力先生的作品……古典文學的脈絡,歷歷在目。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創作的嚴謹態度。面對時間的長河,每個人都是渺小的滄海一粟,生命就是我們的全部,愿我們都有蘇軾那樣樂觀豁達的浩然之氣,唱響生命之歌,快樂生活!
歪在沙發上的我,時而會心一笑,時而埋頭思索,時而忍俊不禁,時而掩卷沉思,幾乎是一氣呵成,忙里偷閑地讀完了這本書。掩卷思索,我想到了惠特曼的詩句:“要像樹和動物一樣,勇敢去面對黑暗、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生命中的每一種情況都是一種挑戰,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一切,不斷完善自我,活出獨
41
42
感謝書籍長久以來的陪伴,如同燃燈者,伴我在無盡黑夜里前行。羅素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讓我們熱愛古詩詞,用文字潤澤身心,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尋找生活中的更多美好吧!
窗外的雪漸漸融化,屋檐下雨滴的聲響節奏歡快,洗塵世霧霾,青山綠水,明凈而清新。美麗的春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桂子、十里荷花”寫得太美,竟讓金國皇帝起了攻打宋朝的心思……用幽默的方式學習,品嘗千古名句里的喜怒哀樂,輕松而愉快,這樣的感覺真好。弗蘭克爾認為,人應當實現自己生命的潛在意義,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只要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所有困難都會“投降”。這本書在觸動我靈魂的同時,也促使我嘗試接納生活的所有,快樂、焦慮、悲傷以及未知。
特的精彩,收獲人生的意義和幸福。每個人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它們就存在于當下這一刻、這一天、這一生,等待著我們去踐行!
43
44
立于史河,追源溯流,得望大明,想見永樂。
——題記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這些人,他們斗爭,斗爭,再斗爭,最后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力的巔峰,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游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變 ,統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 ,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 ,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威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眾。這些人,都曾是權傾天下的人物 ,勾心斗角,戰場斬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圣人,有些是內閣首輔,有些是貪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百戰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于金戈鐵馬里仰望他所向披靡的身姿;于風譎云詭中窺見他雄霸天下的壯志;手豐功偉績上想見他宵衣旰食的艱辛。他,何許人也,如此居功至偉?乃千古一帝明成祖一朱棣是也。拜讀《明朝那些事兒》前曾耳聞過朱棣事跡,知曉他是位文治武功的賢帝,卻不
得望大明,想見永樂
——讀《明朝那些事兒》后感
鐘慧玲
當下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山河明月》一時刷爆朋友圈,廣受好評。其原著作者當年明月娓娓道出三百多年關于明朝的歷史故事,為我們重構了明朝十六帝的歷史畫卷。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大江東去浪淘盡。
46
45
書中描寫靖難之役,朱棣戰神為名,所向披靡,所遇對手,無不強勁,但他頂壓而上,終登九五。想來他一路身負鮮血,披荊斬棘,何其不易。
書里言語幽默,于血雨腥風上著墨不多。前期多描寫戰事,其中李景隆與朱棣的對峙頗為有趣。李景隆指揮作戰時犯下的糊涂事不少,令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鄭存壩戰役,此役李軍占優,但終是不敵朱棣費盡心機得來的朵顏三衛,最后竟以一軍統帥溜之大吉告結。可嘆可笑得很!李景隆的膽小如鼠與朱棣的沖鋒陷陣形成鮮明對比,更可見朱棣不負戰神之名。我亦為建文一嘆,庸才為帥,江山何保?
后期朱棣即位,年號永樂。永樂并非虛妄,他是真真正正做到了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朱棣做了三件大事,修書,航海,遷都。典為《永樂大典》,為解縉所修,我雖未見過此書真容,但聞說此書涵蓋古今,包羅萬象,雖不知其是否名過其實,但耗時多年,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所編撰,為后世驚艷流連的書籍即便不是盡善盡美,也必然是世俗罕見的珍品。若有幸拜讀,必定好好品鑒。
朱棣不僅是為當世人開創了永樂盛世,亦為我們留下文明瑰寶!后兩者大概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鄭和航海,揚我泱泱大國之雄風,現在也是美談;朱棣遷都,使南北經濟持平,北京的故宮便
當年明月的解讀讓我覺得歷史不僅僅是書本那些個名人事件,更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所經歷的實事,他會站在那些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分析。朱棣被削蕃時迫不得已裝瘋的忍辱負重;朱允炆眼見火燒城破的慘況心如死灰;黃子澄只身赴死以彌補所獻愚策時的慷慨激昂;平安、盛庸等人為國守護拼搏時的大無畏……
如此種種,仿佛一幕幕再現當時之景,我是局外人、亦是局中人。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鑒,可明得失;以史為鑒,可知興衰。朱棣不僅是賢明君主,更是于困難面前不退縮猶豫的戰士,他值得千古一帝的稱號和后世膜拜!
這段明史教誨我隱忍遠謀,心志堅定,而后當志存高遠,攻堅克險,不斷奮進!
曾想,原來也是個有血性的戰士。
是朱棣所留,其精美絕倫,是我國珍寶。我還未有幸去故宮觀賞一番,若是能站到那宮廷高樓上去,望紅墻綠瓦,眺人山人海,是否能復刻當年朱棣坐擁盛世的自豪與滿足。
當我慢慢走進書的浩瀚世界,才發現生活以外,原來還有一個世外桃源。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一本又一本書,像從睡眠中醒來的春蠶伏在桑葉上,貪戀地咀嚼它的甘甜。
我在霍達的小說里哭,我在三毛的游記里笑,我一筆一畫摘抄白落梅那些美麗的詩句,我學著海子跟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曾經,我也大量閱讀了不少書籍,只不過現在回想起來,讀的那些書,大多沒有印象了,真有囫圇吞棗的嫌疑。花季雨季的女生,不能不看瓊瑤的愛情小說,直到現在她的書名,我亦可如數家珍,《幾度夕陽紅》《在水一方》《窗外》《聚散兩依依》《女朋友》《一簾幽夢》《白狐》《月朦朧鳥朦朧》等,瓊瑤五十多本著作,我幾乎讀了一半。
讀書與寫作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就是那個時候,我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我替男女主人公安排他們的命運,在自己的故事里感動著。因為對文學的一片癡心,踏入了校文學社,誤打誤撞當了文學社副社長,一群“娃娃兵”
47
48
一場相見恨晚的書之戀
韓國麗
寫作帶來的樂趣,最早要追溯到我上學的時候,幸運的我,遇到的語文老師都是非常優秀的,我愛上語文課,尤其是我的作文,總是被老師當作范文在班上朗讀,那應該是我最早的文學啟蒙。父親說我一點文學細胞,歸功于他良好基因的遺傳,讀書時期的父親寫一手好文章,在學校是出了名的才子,父親的這一說法,我從不否認。
自從離開了校園,無暇再讀書寫字,而這一擱,到了28歲這年。在琳瑯滿目的書店里,一本本中外小說、散文讓我愛不釋手,面對浩瀚的文學世界,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如同一粒塵埃。一次次徘徊在碼得高高的書架前,我望書興嘆,輕輕地責問自己,這些年,我該浪費了多少美好的讀書光陰。
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正是此時我讀書的寫照。倘若好幾日因瑣碎的事情,或者種種理由推脫了讀書這件事,便覺心里空落落,提不起精氣神來。取一舒服的姿勢,暢快淋漓讀幾頁后,覺得人又活著回來了。只讀書而寫不出字來,更是難受得很,整個人有種頹廢之氣,悵悵地,失落感油然而生。每每這個時候靜下心來認真讀書,我堅信,多讀書自能作文,多看名人墨跡自能書。又有時,突覺一陣清風撲面,文思泉涌似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此時,有一種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態,寫下最后一個字,頓時豁然開朗,似卸下了千斤重擔,渾身神清氣爽,大快人心。
是成不了什么大氣候的,只是讓我浸染了一點叫做“文學”的東西。
讀報歲月滋味悠長
50
49
讀書,我喜歡紙質版的傳統閱讀方式,當下越來越流行的網絡閱讀,我從不青睞,我認為閱讀一定要手捧一本散發著淡淡書香的紙質書,才是真正的閱讀,一定有翻書的沙沙聲,有鉛字的墨香,氤氳在溫暖的空氣里。
每晚入睡前,翻幾頁書,睡意漸濃,合上書本,夢都是香的。或者看入了迷,又舍不得放下,眼皮子只打架,瞇了一下又睜開眼,再看幾行,如此幾個回合,不知不覺中,書滑落在手邊,醒來一睜開眼,那書還在手里,尚有淡淡的余溫。
在我的少年時代,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念初中時的一個暑假,我在我家閣樓上發現了一大捆報紙,那是父親帶回來糊墻的,那時的報紙,還可以包裝食品,比如面條、比如曬干的湯圓粉……還可以被媽媽用來剪鞋樣,給我們做花布鞋、棉鞋。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閣樓如蒸籠一般,但鄉村精神生活的貧乏,加上我對語文學科的喜愛,讓我對閱讀有著天然的渴望,我沒有感受到炎熱,我好奇地打開報紙,報頭是《宜昌日報》(《三峽日報》的前身吧),開始了我的閱讀,發現報紙上有些小詩、散文,我特別喜愛,二話不說,操起媽媽的剪刀,把我喜愛的散文、詩歌……一口氣全部剪下來,然后粘貼在我的摘抄本里,摘抄本是一個A4頁面大小的備課本。連續幾天我都在閣樓上看報、剪報,汗濕了的頭發貼在脖子上,汗滴順著下巴滴在報紙上,我絲毫不覺得
周南海
剪報開啟我的青春閱讀
51
52
后來媽媽取報紙時,發現好多報紙都被開了“天窗”,嗔怪我不該把報紙給“剪廢”了。我心想:這些報紙可是精神食糧啊,留在我的摘抄本上遠比用來做鞋樣有價值呢,張了張嘴,沒作聲。
回想起來,在我念初中的80年代,在知識頗為貧乏的農村,感謝那一摞報紙開啟了我的課外閱讀之旅,從此與報紙結緣幾十年。
初中畢業后考取三年制師范,轉瞬畢業,1992年我分配在鄉村小學,一到夜晚,鄉村黑得伸手不見五指,犬吠和樹林里怪鳥凄厲的鳴叫,增加了環境的陰森。
小學辦公室昏暗的白熾燈下,我和同事前輩們備課、改完作業后,我們打開一張張報紙,開始晚間閱讀,老教師精神可嘉,視力不好,戴著老花鏡讀得津津有味,有的教師關注新聞,我更關注那些副刊。讀得久了,也提起筆來嘗試寫作,終于有幾篇文章在《宜昌日報》《三峽晚報》發表,報紙給予了我們艱苦生活里的精神動力,也成了我們和外界聯系的紐帶。
幾年下來,陳年的報紙累積得多了,我們就把報紙拿來練習毛筆字,美其名曰“書法”,有幾位青年男教師在報紙上肆意揮灑激情,曰“狂草”,然后一張張散發著墨香的報紙鋪滿了單身宿舍的地面,我和其他老師聚在一起,圍著報紙評頭論足,各種打趣逗笑,真有“書法鑒賞”的味道,鄉村夜晚的恐怖乏味一掃而光——啊,幾
報紙伴我們度過激情燃燒的歲月,轉眼到了21世紀,鄉村小學越來越少,我們或主動或被動來到縣城或者鄉鎮中心小學,辦公室里的報夾還在,報紙也還在,只是它們開始變得落寞。
因為電腦開始普及,記得那時教師被要求“三會”,即“會寫字(會電腦打字),會說話(會講英語),會走路(指會駕駛)”。我們緊緊拽住時代的韁繩,生怕被時代拋棄,大家學著上網,拼命學習網絡時代的新知識,忙著練習五筆打字,后來我們開始網上讀書和寫作:從博客到QQ空間到微博,我們還在QQ空間里“種菜”“偷菜”,我們開始在網上購物,我們沉浸在網絡時代的有趣和便捷里。從那時起,我疏遠了報紙,好多年不曾在報紙上發表一篇文章。讀報?更是沒有的事。更不曾用報紙練過毛筆字。我錯誤地以為我偶爾在QQ空間里寫寫文章就可以達到發表水平,我淺嘗輒止,一篇文章寫完,不像以前“文章不厭百回改”,而是“發送”鍵一敲,文章就發表在貼吧里、網絡空間里,網絡時代便捷了,網絡寫作讓我養成“速成”的惰性,信息爆炸的時代讓我迷失了。
后來的智能時代,所有的報紙都有了電子版,我偶爾會打開電
熱,看著我豐盈起來的摘抄本,讀著那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小詩,內心充滿了閱讀的快樂。
年的鄉村小學生活,那些報紙帶給我們好多樂趣啊!
迷失在網絡時代的閱讀與寫作
當網絡的狂歡歸于理性,當喧囂歸于平靜,回首自己在離開紙質閱讀的那些年里,我讀了很多的電子書,但寫作能力似乎消失殆盡。比如已經無法用準確的詞語表達情緒,每寫一句話,就下意識地想用一個表情符號來表達情緒。曾經認真讀記的中國漢字,常常提筆時忘了如何書寫!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我來說簡直就是恥辱。每年單位的計劃與總結,更是差強人意,我深刻反思,深深自責。我開始從浮躁變得沉靜,開始思考我的閱讀與寫作,此時的我已經在地處繁華商業中心的學校里工作,但我下定決心,在下班后的幾個小時里,重啟我的閱讀生活。于是無數個美好的傍晚,我翻閱一張張報紙,《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三峽日報》……讀得久了,十個手指頭甚至會沾染報紙的油墨。辦公室里,商場的叫賣聲、廣場舞的喇叭聲和舞廳里的音樂聲傳來,與我年輕時所在的鄉村惡鳥的鳴叫相反,充滿了物欲和誘惑,我卻在
54
53
喧囂里找到生命的寧靜與淡泊,我越讀越覺得這些報刊的質樸與堅守是對的,它們再次把我帶入到嚴肅閱讀之中,在一個個可觸碰、可剪切、可用筆劃線標注的方塊字中,我再次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我開始把《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生活指南》等學習領悟形成文字,嘗試給《中報教育報》等投稿,這些報紙的編輯并不高傲,他們謙遜地和我討論稿子的修改意見,他們精心挑選認為最好的稿件,他們認真地校對,他們就像我曾經的鄉村小學的朋友和同事,充滿了親和力。然后我的一篇篇文章在他們的幫助指導下,又開始見諸報端。
子版讀一讀,世界在變,唯有那些報紙的報頭沒變,排版沒變,報道風格沒變,一如既往的四平八穩,相比那些故意吸引眼球的網站閱讀與短視頻,報紙顯得格格不入,不知報紙是失寵的寵兒,還是我是被迷失的“孩子”。
重拾讀報愛好
自此,我又回歸了最初的閱讀,我隨時讀報,一個人靜靜地,在床頭,在書房,在客廳,在野外,當然手機里電子閱讀也沒拉下,但再也不會讓我迷失,而是二者互為補充,如維生素和礦物質,給予我生命全面的滋養。
我,有著30多年讀報經歷的閱讀者,曾經迷失,現在重拾,在讀報的時刻里,我感受到滋味悠長。
55
56
書香氣幫你重拾優雅的自己
毛姆曾在《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一書中提到,養成閱讀的習慣,就是為自己筑起一座避難所,幾乎可以避免生命中所有的災難。如今身逢盛世、國泰民安,物質文明的時代已經到來,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在這個物質豐盈的年代,人民對精神世界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別是對于家庭事業一肩挑的女性,生活的雞零狗碎、柴米油鹽、隨時有可能和丈夫孩子擦槍走火,現實生活的窘迫壓彎了職場女性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唯有美好的精神世界是重啟她們幸福生活的救命良藥。我愿把我精神世界的余糧帶給所有和我一樣追尋美好精神世界的職場媽媽們。相信愛上閱讀的你,眼里的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內心會更加強大堅韌,愛思考的你從別人的人生里看清了自己的生活,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快打開書籍為自己的心靈注入一些能量吧,我會從理財、育兒、心理三個方面,推薦給你一些書籍,讓我們一起讀起來!
你是月光族嗎?每個月都在為生活來源發愁,一個月過完了你發現錢花得不知去向,理財計劃落了空、基金股票虧得一塌糊涂,
周? 璇
還有一堆家庭賬單等著你去支付,這就是我沒有學習理財規劃前的狀態。幸運的是我意識到是自己財務管理知識的匱乏導致這一切結果的發生,我在圖書館的書架里尋找答案。美國作家博多·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系列書幫我開啟了認清自己財務狀況的大門。所有的你所遇到的財務危機都能夠在書中尋找到解決的方法,并帶領你和你的家庭實現從財務安全到財務自由的過程,書中提到“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不是夢。想讓你的孩子從小就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嗎?不妨看看這位作者專門為兒童寫的理財童話故事書《小狗錢錢》,一只會理財的名叫錢錢的小狗帶著它的小主人吉婭創業的故事,既充滿童趣,又干貨滿滿。關于理財,還有一位被稱為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著名作家松浦尼太郎專門為女性撰寫了一本理財書籍《慢慢變富》,小小一冊但是能量滿滿,一個小時輕松讀完,卻能讓你收獲一輩子悄悄變富的能力。
育兒是最能引爆女性情緒的差事,也讓我們從一個被寵愛的小女孩蛻變成一個溫柔的、智慧的、懂愛的母親。不好的育兒方法會讓孩子留下童年的陰影,性格的創傷,長大后對社會的不適應,甚至家庭的破裂,晚年生活的不幸。好的育兒方法讓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發現孩子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讓我們驕傲而又慶幸。良好育兒的根本是什么?其實就是我們處理問題的情緒和能力,好的情緒是我們帶給孩子的正向能量。全球知名作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改變了全球無數家庭的育兒困境,我也不例外。讓我的育兒
57
58
生活是苦澀的,但我們可以把它泡在蜜罐里過。生活不僅有煙火還應該有詩意。尋找美好生活最快的途徑就是建設好自己,去影響和幫助身邊的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快樂的有悲傷的,那些難熬的日子你是怎么過來的?我選擇看向自己,在閱讀中找回了自己,并遇到了改變我一生的恩師,著名心理作家張德芬老師。盡管我和她素未謀面,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翻開了她寫的書,從此我的內心變得更豁達,開始學會關照自己,我的改變就像蝴蝶效應,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跟著變得更好。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決定這些關系好壞的都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如果你正面臨內心的困境那建議你也翻開她的心靈三部曲《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沒有華而不實的雞
閱讀不一定能改變人生,但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加優雅和從容。最后借用楊絳先生的名言“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放下內心雜念跌進書的海洋吧,書香氣能幫你擁有優雅的人生。
原則從打罵孩子讓孩子因為害怕而不再犯錯轉變為“只有讓孩子感覺更好才會變得更好!”,不要害怕犯錯,犯錯是學習的好機會。育兒的道路沒有盡頭,孩子在慢慢長大,問題在成長的路上接踵而來,但是溫柔而堅定的母親永遠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伙伴。中國作家黃靜潔《學習的格局》《父母的格局》;臺灣作家、歌手陳美玲《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日本女作家佐藤亮子《最好的學區房是你的書房》。以上作者她們都是兩個以上孩子的媽媽,她們都培養了非常優秀的兒女,她們用親身經歷講述了發生在她們身上的育兒故事,并將方法傾囊相授。讓我們借鑒這些智者播灑的光芒去照亮自己的育兒之路吧。
湯,有的只是作者自己也走過的路、趟過的苦還有讓你變得更好的文字。如果你喜歡看小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皮囊》《活著》《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等等這些奇形怪狀的人生故事,會讓你內心變得更加豁達,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
譚金芳
總喜歡在雨后的下午,捧一冊書卷,伴一縷茶香,在一個無人打擾的角落,與書中之人紙上相逢,踏遍萬水千山,感受世情冷暖,慣看秋月春風。
在記憶深處,好像也是一個雨后的下午,夕陽斜斜地倚靠在山尖,殘陽映照在那本叫做《撒哈拉的故事》的書上,清風驟起,書頁漫卷,從此我便沉淪在那片沙漠之中,幻想著自己就是那個背上行囊的行俠客,在無人相識的國度流浪,流浪遠方,只為夢中的前世故鄉。
一個愛做夢的人,一旦夢根深種,就很難擺脫圓夢的宿命。對遠方的渴望總會在午夜夢回之時,伴隨著月朗星稀敲開我的心房。一旦沖破藩籬,擺脫禁錮,夢想就會長出翅膀自覺地飛向遠方。
桃李年華,和幾個志趣相投的同窗好友背上簡單的行囊,終于抵達期許已久的戈壁沙漠。四個女孩脫鞋赤腳,在沙海中肆意奔跑,歡叫聲響徹云霄,空氣中絲絲甜味彌漫,這是一種怎樣的暢快肆意。我想這就是三毛筆下那個讓她魂牽夢縈的沙漠吧!這里遠離
59
60
萬水千山總是情
佛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境明亮,即使身處塵世,也能夠超凡脫俗。沙漠中修行的三毛用她那顆多感、闊達的心包容著沙漠中的人和事。她用她靈動的筆觸書寫了撒哈拉威人的熱情、純真、樸實與善良。即使那些鄰居總是來她的鐵皮小屋肆意妄為、有借不還,但她仍會給予他們最善意的微笑。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俗事的地方就有故事。世間的緣分就是這么奇妙,以為會與沙漠相守一生,卻因世間俗世戛然而止。在那個黃沙漫天的清晨,三毛被迫乘機離開。這一走便是訣別,回首遠望,起伏連綿的沙丘帶走了三毛的前世故鄉,也帶走了我們讀者的萬水千山。
離開沙漠的三毛來到了一座小島,在那里她擁有一套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命運總喜歡捉弄受苦悲慘的人。失去了沙漠,這片海域又埋葬了那個心意相通,靈魂相扣的人。三毛赤著雙腳在沙灘上來回地走著,心中一遍又一遍念叨著:“荷西,荷西,荷西……”,可惜那個大胡子荷西再也回不來了。書中之人,經歷生離死別,痛徹心扉。書外之人,早已入戲太深,滴滴清淚浸滿衣裳。
或許,人生要從起落浮沉里走出來,才能夠解脫,才能夠從容放下。經歷了人生的至痛至悲,從黑暗深淵走出來的三毛又有了另
塵世的喧囂繁雜,世間萬物回歸原始本真,不用管人情冷暖,不用理世事滄桑,只需要讓大自然給予我們最本真的洗禮。跨越時空的限制,此刻的我們早已與三毛心意相通,那是一種對自由最原始的追求。
外一種灑脫。與塵世無關,只求心靈的安寧和靈魂的自由。于是她又收拾自己的行囊,再次跟隨自己的心意,獨自流浪,行走萬水千山。她的腳步從未為誰停留,她追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她輕撫山間輕流的小溪,她擁抱寬闊無垠的草原,她攀越高聳入云的山峰。她將自己放飛在世界的任意角落,她要讓她的人生就此圓滿,她要讓她此生不虛此行。這一趟旅行她走了十年,于是她倦了、累了,就像一個急于歸巢的小鳥,在她人生的夕陽時分,她終于回到了大地母親的懷抱。她本不想驚動一草一木,卻驚動了千萬人的心。
61
62
有人說人生在世難得糊涂,如此才可躲避惆悵與失望。山水草木、光陰流年、愛恨情仇大可不必恩怨分明。糊涂才可使人豁達,清水繞旁可任其流過,光陰如梭可靜待蹉跎,人生在世不爭、不癡、不嗔、不戀,如此才可靜待時光,處變不驚。大抵許多人想象中的三毛就應如此,走過萬水千山,看慣人情冷暖的人就本應如此。可他們卻忘了三毛終其一生追求的是什么。是身心不受任何束縛的自由,這種自由超脫世俗,超脫凡塵,甚至超脫生死。這種對自由的追求,不允許她有任何的糊涂,山水草木涇渭分明,光陰流年黑白立現,愛恨情仇必定恩怨分明。所以在生命的盡頭她不懼流語,不畏人言,堅定地選擇了最后的自由。這就是三毛,為自由而生的奇女子。
蒼蒼茫茫,時光已過三十有余,輕啟書卷,又有多少人能讀懂
三毛的這一份情深緣淺,大抵認為,不過是一些無病呻吟罷了,不禁掩卷深思,一嘆而過……
64
63
隨著電視劇《人世間》的熱播,我迫不及待地看了梁曉聲先生的原著。在《人世間》中周家人勤勞奮斗的精神極大的感染了我,文中主人公周秉坤生活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卻依然擁有一顆純潔向上的心。我們的父輩也生活在那個年代,我的爸爸們是怎樣度過他們的青春歲月的呢?
我家住在荒堰灣。荒堰灣之所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離村委會和小學有七,八里路,一座大水庫擋住了去路。遍地都是“兔兒泥”,學名“白粘土”。下雨后踩上白粘土走路特費勁,剛開始走路像在和泥巴拔河,走幾步后又像踩在高蹺上。一年四季只要一下雨就要穿膠鞋。好在它地大人稀,我們能有一彎彎水田,一坡坡旱地。在這種光是拖著一雙鞋就夠難受的地方,又何況種田呢?
可是我的爸爸不僅把田種好了,還特別喜歡搞建設。他的第一次大建設是自己燒紅磚建房子。80年代初家里是土房子,一下雨就會掉土塊下來,有一次差點砸到我。爸爸特別擔心,決定蓋幾間紅磚房。可是家里沒有足夠的錢來蓋房子,爸爸覺得自己有的是力氣,就開始自己燒紅磚再建房子。他和爺爺每天天沒亮就去取土,倒模,打硪。等磚成型后再把它們一塊塊壘起來曬干,曬干后的磚才能被挑到挖好的窯中。再后來才是點火開窯,開窯后就不能離火也不能離人了。爸爸和爺爺輪流守窯。可是第一窯沒有經驗,窯火燒了二天二夜還沒有反應。爺爺去請師傅,爸爸一個人守窯。他根本不敢瞇眼,怕一瞇眼就睡著了。如果火熄滅了,前面的努力就白費了。第三天中午我和媽媽去給他送飯,只見他兩眼通紅,嘴唇也裂開血紅的口子。第四天早上燒窯的師傅才趕到。原來是窯旁有點滲水。爸爸和爺爺連忙在窯旁挖了溝,排了水,才燒好第一窯磚。要建一棟連四間帶雜屋的房子需要燒好幾窯紅磚。每一窯磚都是這樣繁瑣而艱辛。爸爸守窯時,晚上餓了就烤紅薯充饑。等爸爸燒夠建房子的磚時,已是第二年種紅薯的時候了。媽媽掀開年前滿滿的苕坑,撿出淺淺的一簍紅薯種。
磚燒好了可是建房子的重頭戲還在后面。記憶中建房子和農事交替進行著。春天里放水,耕田,整田,栽秧。爸爸粗壯的腿在爛泥巴田里泡到浮腫。夏天里坡上的麥子熟了。我見爸爸挑麥子累了,跑去拿根竹竿子敲幾個杏子,爸爸滿心歡喜的吃完杏子,又去挑麥子。
爸爸們的青春
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第三小學? 喻春艷
秋天到了,房子主體建好了,就差房前屋后的溝、檐和臺階了。爸爸媽媽天不亮就去割谷,打完早工,喝一碗稀飯,吃幾筷子土豆片,又去捆谷。下午則是一擔擔往回挑,左肩換右肩。空擔子回去還不忘撿一把沿路掉下的谷穗。再后來全家老小晚上圍坐摘花生。摘完的花生要被挑到幾十里外的鎮上去賣。六月收的麥子,九月收的水稻,十一月摘下的花生都被換成了砂石料,水泥,瓦。就連印有勞模字樣的開水瓶,也拿去和別人換了工。
1985年我們終于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那時我也要上小學了。
1988年妹妹出生了,為了能讓我和妹妹不踩著爛泥巴路去上學,爸爸忍痛將剛建好沒幾年的房子賣了,又去小學附近買了一處土房子。土房子沒有像樣的豬圈,爸爸就建了個帶曬壩的大豬圈,挖沼氣,打水井一氣呵成,改造新家的的決心可見一斑。這些建設在當時引來很多人參觀。
1991年爺爺決定開家商店。爺爺在公路邊選中一塊地,可是這塊沙巖石地特別硬。爸爸和爺爺只好一鑿一鑿的將場子平整好,建了個小二層的商店。2000年,爸爸把土房子拆了建了棟小洋樓。時間飛快,2020到了,疫情來了。大隔離期間,爸爸可沒有閑著。他將三百多根老柑桔樹全部挖起來。請挖機把田重新整理了一遍,然后栽上了新柑桔苗。他還不忘修一條路到田中間,方便到時候采摘和運輸柑桔用。正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爸爸六十好幾還要再創業。
65
66
2021年,爸爸把那個帶曬壩的豬圈拆了,新建了個裝有電風扇,自來水的新型豬圈!他說現在孩子們的養老負擔特別重,他們老了只要打理好柑桔田和養豬場,就可以滿足他們晚年的生活需求,不至于拖累孩子們。
我的公公是個精明能干的人。
聽我愛人講我家公公九歲失去父親,只上了二年小學,十一歲就參加勞動,十六歲參加修鴉官鐵路。在修鐵路時憑借愛鉆研的精神悄悄學會了瓦工,木工。公公挖過藥材,組建過小建筑隊,給車隊加過黃油,賣過煤,收過廢品。
我們剛結婚時,公公正在賣煤。他賣煤時常常是先挑著二大筐煤下三層樓高的臺階,再爬上四,五樓去給別人送煤。對于我們來說,光是空手走一趟就氣喘吁吁,更何況挑著一擔煤。他每次賣完煤,很少空著板車回去,他一定會想辦法再收一板車廢舊回去。再后來婆婆來幫我們帶孩子,留下公公一個人在老家,他一個人又要做飯,喂豬,忙農活,還要收廢舊。往往是二個饅頭加一壺白開水管一天。老人家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全力支持我們在城里買了房。
最近幾年在我們的勸說之下來和我們住在一起。老人家閑不住,在我們社區門口開了一家小商店。七十幾的人,微信,支付寶并不是他的障礙;和顧客們談時事,論新聞成了他的愛好。公公常常幫年輕人收發快遞,幫老年人代銷農產品。老少的顧客都愿意同他打交到,就這樣公公又將小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到了不惑之年,自己經歷了一些事后才明白,爸爸們當年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如果放在我們身上,都是幾乎不能完成的事情。二位爸爸不同的人生經歷,一樣的勤勞善良!二位爸爸不同的性格和處事方法,一樣的為子女付出!這些建設和經歷是爸爸們的青春。這些對兒女們無私的付出更是爸爸們的青春。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們更應該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在自己的家庭中傳承發揚他們的精神!
67
68
可敬的靈魂萬里挑一
黎默冬
初讀《皮囊》,是在2018年,彼時的我已經在異國他鄉待了三年,出于一直以來對閱讀的喜愛,恰逢朋友手上有這本書。一經翻開,那字里行間所產生的共鳴便讓我深深愛上了它。《皮囊》所涉及的方面很多,關乎父母親情,關乎伙伴友情,關乎青春奮斗,關乎家鄉情懷……不得不說,蔡先生筆下的真情實感讓當時孤身在外的我倍感珍惜。時隔三年,工作之余想要看點什么,卻又感覺處于一種“書荒”的迷茫之中,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的還是《皮囊》。于是,懷著不一樣的心境,再次拜讀,不得不說,文字的力量,依舊直擊你的內心。
“如果皮囊朽壞,我們還剩下什么?”序言第一句,直擊你的心靈深處,我不禁停下來思索:到底我還剩下什么呢?那么,大概如同老楊的貓頭鷹所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當人脫去皮囊,剩下的還有靈魂。但是我想,我們現在談論的靈魂,并不是虛無的幻想,是我們每個人裹挾著不同的皮囊,經歷人生百態之后的沉淀。
69
70
蔡先生在見證了重癥病房的離別之后,告訴我們:一切輕薄的,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但,我堅信,外公并沒有真正地離去。他只是脫下了那一身皮囊,可他的靈魂會一直陪著我。他的堅強,他的豁達,他從小到大陪我走過的點滴,將會是我這一生都享用不盡
蔡先生筆下的阿太,是個堅強甚至有點“固執”的老人。看著蔡先生和阿太相處的點點滴滴,有一個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慢慢清晰,那便是我的外公。在那個年代,外公和書中的阿太一樣,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堅強勤勞的他們硬是用一雙手給我們撐起了一片天。
外公的靈魂,一半是堅強。印象中的外公,即使在寒冬,也從來不穿棉褲,可能最初是因為年少時家庭貧困無力支付,久而久之,這便成了老人家的習慣。即便在他晚年時期,家里條件好了很多,不論是大舅、二姨還是我的父母他們,數次嘗試“先斬后奏”給外公置辦新衣,但“固執”的外公都會拒絕,生起氣來,瞪圓了眼睛,幾方爭執之下,甚至為了躲避我們強行給他套上而從椅子上摔倒。但就是這么一位“固執”的老人,用他瘦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猶記得我年少時過于貪玩,學習態度不端正,被外公舉著鐵質的煙斗追著打,內心埋怨。后來還是母親出面調解,母親給我講了外公省吃儉用供他們讀書的故事,自己連大字都不識的外公,固執地要讓母親他們都去上學。不同于村里的其他人,外公堅信讀書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寧愿自己苦點,也要拼命給母親他們接受教育的機會。從那時起,懵懂的我可能依舊還是不太明白我讀書的意義在哪里,卻也對外公肅然起敬,并帶著這份敬意,去認真對待我的學業。現在想來,滿是感激。
外公的靈魂,另一半是豁達。外婆在母親三歲時就因病離世
了,我雖未親眼看見,卻也能想見那時的外公該有多悲傷。但生活不會給你太多悲傷的時間,他還要撫育稚子,贍養雙親。從此,瘦弱的外公不僅要獨攬田地里所有的農活,還肩負了另一個身份——背腳夫。在那個交通極度匱乏的年代,這個特殊的職業讓外公能夠維持一家的生計。豁達的外公并沒有被生活壓垮,以至于后來的我,還能從他老人家口中聽到很多他“背腳”時的趣事。這份豁達,和蔡先生描述的“每晚睡覺幾乎是昏睡過去的,但嘴角還留有笑容”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夠笑對生活,苦中作樂,是我一直以來對外公的看法。我想,也正是這一份豁達,支撐著外公度過了那段艱苦的歲月。外公的豁達,不單單體現在他對待生活的態度上,還有他對離別的態度。外公離世時,我正處于高三沖刺階段,父母怕影響我學習,硬是瞞了下來。后來,母親告訴我,在外公彌留之際,她和外公解釋:“冬冬不回來了,馬上高考了,怕影響孩子學習,我們沒告訴她。”外公居然是持支持態度的。以至于,后來的我,只能獨自跪在外公墓前,看著墓碑上的照片懷念他。不得不說,沒能見上外公最后一面,我是遺憾的。但我也知道,這并不影響我對外公的愛與追思。外公的豁達,也是我要努力去追尋的。
我既認同老楊的貓頭鷹所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卻也不完全認同。在外公身上,我看到的是:可敬的靈魂萬里挑一!我敬愛的外公,無可替代。即使皮囊朽壞,靈魂不朽!
的財富。
71
72
一書一世界
魏? 昶
年幼時,大人們總會拿著一本插圖版唐詩集教我熟讀、背誦,懵懵懂懂中感受古人傷春、懷古、思鄉的各種心情。每首詩、每本書似乎是作者的一個心靈世界,讀書便是在與作者交談,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許是從那時起,讀書的習慣便伴隨著我成長。
清風朗月,手捧一卷好書,吟誦佳句,書頁沙沙,書香裊裊,興起而讀,興末而止,竟是一書一世界,一語一天堂。
春日,有杏花微雨,花紅柳綠,展現在眼前的是“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無私,一頁頁翻過,似乎那美妙的意境也被我捕捉,春光易逝,卻也優雅;夏日,有接天蓮葉,映日荷花,字里行間展示的是如那蟬鳴般的倔強,是那首“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的寧靜;秋日,有紅葉飄零,碩果累累,看到“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景色,手上的書又構成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冬日讀書,有臘梅傲霜,瑞雪撒窗,“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說的或許就是一種執著...無論時間與地點,遇見一本好書,一年四季皆是讀書時。?
古人云:“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先哲也曾有言,“人有知學,則有力也。”讀書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度量懂情趣會思考的人,遇見更好的自己。面對夕陽余暉,浮現在腦海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哇!夕陽真美”。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多次講述和書籍的不解之緣,分享讀書學習的感悟,倡導“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他認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他因此指出“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更要多讀書,讀好書,在生動實踐中感受國家領導人的擔當與情懷。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一名血站人,每天要面對形形色色的獻血者,如何開展好這一對溝通技巧要求很高的社會工作,通過讀書可以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修養。利用業余時間,我讀了一些社會學專著,很有感觸。羅納德·阿德勒的《溝通的藝術》使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者從分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部分闡述了溝通之道。“看入人里”聚焦于探討與自己有關的溝通因素,簡要介紹人際關系的本質,強調自我在溝通中的角色,并分析知覺與情緒在溝通中的重要性;“看出人外”聚焦于探
74
73
討與溝通對象有關的因素,分析語言和非口語的特性,強調傾聽的重要性;“看人之間”聚焦于討論關系動力,強調關系的重要性與關系中的親密和距離,如何增進溝通氣氛及人際沖突的形態與因應之道。這實實在在是作者以一個學者的思想在為我們解惑。科里·帕特森的《關鍵對話》更使我受益匪淺,書中提到的一些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經歷和我平時遇到的是十分相似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時時都會遇到關鍵對話,而如何應對這些關鍵對話就是一門學問,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從一個對話敵手成長成一名對話高手;他們凝練、雋永的文字和獨到的闡釋給了我深深的啟迪,也改變了我的生活觀和價值觀。
當我偶爾因辛勤工作而收獲甚微而有些許失落時,書會告訴我要笑對生活,不計得失,這時我會重燃對工作的激情;當我遇到困難,想打退鼓堂時,百折不撓的保爾·柯察金就會浮現在我的眼前,激勵我鼓起勇氣繼續努力;當我對自己產生懷疑時,“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名言會讓我重拾起自信;當我安于現狀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會在我耳畔響起;當我流連于書墨暗香,聆聽諄諄教誨,就會仿佛置身于智者云集中,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弘揚。讀書,讓我對生活更加自信。
不管何時何地,品一杯香茗,閱一札書卷,讓文字帶你走向異彩紛呈的世界,外界的繁華終會落盡,而書中的精彩永不停息,愿你我都能在書中找到想要的生活,理想的世界。
給心安個家
——讀《皮囊》有感
75
76
初識《皮囊》,源于一位朋友的推薦。皮囊又名皮袋,佛教用語,借喻人的軀體。《紅樓夢》里有詩云:“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以《皮囊》命名的書,又該是怎樣一番情境呢?于是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
這本書不輕松不愉快甚至也不是那么文藝,但卻走心,這是一本“認心又認人”的書。它的作者蔡崇達本著對故鄉親人的情感,用一種客觀、細致、冷靜的方式,講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間的故事。所以,這本書我讀得很慢很慢,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在每個寂靜無聲的夜晚,安靜地讀著,身邊的人,平凡的事,真真切切的文字,就這么濕潤了我的眼睛,撞擊著我的內心,我悲我喜,為書中人也為自己。
開篇的《皮囊》是最觸動我心弦的一篇文章。文中的阿太,一位99歲的老太太,沒文化,但她卻有著神圣不可侵犯的力量,讓作
覃桂英
者為其折服,也讓所有的讀者為其折服。她不經意間道出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 所以,九十歲高齡的阿太可以攀到屋頂去修補漏洞;面對女兒的死亡沒有一滴眼淚一聲嘆息;自己切斷自己手指時沒有呼天搶地,而是超乎尋常的冷靜;還有臨死前的豁達……她像一塊石頭,堅硬到什么都傷不了。這樣的阿太讓我們敬佩,也讓我們反思我們生活的意義。是啊,我們都是戴著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幅皮囊的用處就是經歷各種風吹雨打,所以我們的靈魂才始終有地方可以安放。所以,有的時候,不妨對自己狠一點,堅持自己想做的,而不是遇到一點挫折就放棄。人這一生,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無法給予全部的依賴,以為走不過去的路,跨過去回頭看看,也不過如此。
而《殘疾》這篇文章最是戳中我的淚點的,這大概就是在別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淚。書中的父親,他離家、歸來,他病了,他掙扎著,全力爭取尊嚴,然后失敗,變為孩童,然后離去。現實中我的父親,那個我眼中無所不能的人,那個我認為可以依靠一輩子的人。突然就病了,一紙診斷,將我們全家打入深淵。虛弱的他躺在病床上,頭發花白,身子佝僂著;他不甘,他暴躁,他怒吼,他變得蠻不講理,就像小孩一樣。這樣的他讓我手足無措,我不忍心,但卻學會強作笑臉,鼓勵他,幫助他,陪伴他。人生無常,卻
是的,不哭,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一直喜歡楊絳先生的那段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 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透過皮囊善待內心,如阿太所講,輕盈的生命不要被欲望所困住。所以,請聽從內心的呼喚,做自己想做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這是人生最快樂的事。喜歡讀書,就一本接一本地讀;喜歡詩詞,就像外賣小哥雷海為一樣,幾十年如一日,終于在詩詞大會上一舉奪冠,成為另樣傳奇。
凡塵俗世,誰不是普通人?關鍵是普通的坦然,普通的歡喜,沒有精心算計的疲憊,沒有強顏歡笑的虛偽。給心安個家吧,善待皮囊,善待內心,靈魂可安放,精神可寄托,此生便可無憾了。
77
78
一首詩就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兒童詩里有澄明的童眼、稚真的童心、溫愛的童情、詼諧的童趣、快活的童夢、悠遠的童思……包羅萬象,妙趣橫生。每一首詩,都是心靈的對話,都是童真的飛揚。
初識林煥彰先生,是由一首有趣的小詩《影子》開始的。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著我,
就像一條小黑狗。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著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是詩人林煥彰的一首童詩,這首詩被選入了部編版小
是正常。后來父親變得越來越樂觀,情況也越來越穩定,我知道,是父親的那顆心醒著了。“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在與肝癌斗爭了26個月后,我的父親在一個早秋的黎明離開了我們,臨走前說的是:“有點兒疼,但還是可以忍受。沒什么,不哭,會好起來,我已經做好準備了。”
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踏上童詩之旅
? ? ? ? ? ? ? ? ? ? ? ? ? ? ——讀林煥彰《花與蝴蝶》有感
金? 芳
學語文一年級上冊。這篇課文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它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反映了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現象,把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親密關系描摹得充滿童趣,讀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
再識林煥彰先生則是因一首小詩《花與蝴蝶》再次結緣。
花是不會飛的
蝴蝶,蝴蝶是
會飛的花。
蝴蝶是會飛的
花,花是
不會飛的蝴蝶。
花是蝴蝶,
蝴蝶也是花。
就這短短一首小詩,讓我在這個花和蝴蝶的世界中,感受到了兒童詩的單純、明朗和想象力。在這首詩里,我們能感受到花和蝴蝶親密無間的關系,表面看是在讀詩,實則更像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畫面,一幅蝴蝶紛飛、花朵搖曳、花與蝴蝶嬉戲的畫面。通過朗讀我們更能發現,恰當的停頓,能使詩的節奏像蝴蝶一樣,在花間流連、跳躍。如此朗讀,就如同在聆聽一首輕快愉悅的樂曲。
就這短短一首小詩,讓我們感受到了童詩的獨具魅力。它的諧趣之美、想象之美、聲韻之美、畫面之美皆在這首短詩《花與蝴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像這樣經典的兒童詩,就如山泉投澗一般
80
79
也就是這首童詩《花與蝴蝶》讓我迷上了兒童詩, 隨后我閱讀了林煥彰先生的以《花與蝴蝶》為書名的詩集。翻開這本《花與蝴蝶》童詩繪本,我們仿佛跟著林煥彰先生走進了童年的秘密花園,在不經意間與林煥彰筆下坐在鋼琴上的貓、會唱歌的傘、不睡覺的小雨點碰過面,碰撞出一刻的歡欣、俏皮與有所思。
妹妹的紅雨鞋
是新買的。
下雨天,
她最喜歡穿著
到屋外去游戲,
我喜歡躲在屋子里,
隔著玻璃窗看它們
游來游去,
像魚缸里的一對
紅金魚。
——《妹妹的紅雨鞋》
林煥彰先生的兒童詩仿佛沉浸在想象和夢想的海洋里,在那里丁點兒的小事情也充滿情趣:一到下雨天,天色暗下來,外面的世界都是灰蒙蒙的。下雨了,不能外出游戲,只能悶在家里,心情也
清涼,像春風拂柳一般自然,若高天行云一般靈動,帶給我們的精神享受是妙不可言的。
82
81
當我在感嘆林煥彰先生這首趣味橫生的童詩《妹妹的紅雨鞋》時,我不禁聯想到我班上一位小女生寫過的一篇日記《雨傘》 ,她是這樣寫的:
今天下雨了,不能出去玩了,容易把鞋子打濕,鞋子濕了,襪子也就濕了。不過,下雨也不是很不好,比如我們的雨傘就像一朵朵蘑菇,我們的雨傘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下雨了,小蘑菇長大了。
我不禁一陣欣喜,這不就是一首童詩嗎?于是,我稍稍將這篇日記進行了一個排版:
下雨了
不能出去玩了
出去玩
鞋子會打濕
鞋子濕了
襪子也就濕了
不過,
是灰暗的。妹妹有了一雙新的紅雨鞋,可以在雨里奔跑,可以在雨中游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妹妹穿著紅雨鞋在雨中玩耍就仿佛是魚缸里自由游動的紅鯉魚,這是多么新奇而又貼切的比喻啊!這不但與生活息息相關,更加突出了兒童內心的天真可愛和無限的純真。
下雨
也不是很不好
我們的雨傘
就像一朵朵小蘑菇
蘑菇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紅色、橙色、黃色、
青色、藍色、紫色……
下雨了,小蘑菇長大了
兒童是最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他們總是用自己創造性的想象來認識并詮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這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女生對下雨天的獨特感受。她寫出了自己對下雨天的煩惱:“不能出去玩,因為鞋子會打濕,襪子也會打濕”;她也寫出了自己對下雨天的發現:“我們的雨傘就像一朵朵蘑菇,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紅色、橙色、黃色、青色、藍色、紫色。下雨了,小蘑菇長大了”。將雨中五顏六色的雨傘比喻成一朵朵蘑菇,下雨了,小蘑菇也長大了,這是多么新奇的想法啊!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切合兒童的思維,這就是孩子詩一般的語言,這就是藏在每個孩子心底的童詩。
童年里有煩惱,有快樂,有大膽的奇思妙想,有諧趣的生活場景,它們藏在詩歌里,向我們娓娓道來。
一年級的孩子也有煩惱,他們描繪煩惱的方式也很獨特,充滿詩意。這是我班上一個孩子在日記《我的媽媽》中的幾句話:
我的媽媽和我的爸爸
住在不同的房子里
也在不同的地方
他們兩個人的關系很不好
動不動就吵架
還有一篇日記《做手工》 :
我做不好手工
我一做手工就失敗
比如,我把椰子樹剪成了花朵
把蝴蝶剪成了蝙蝠
所以我一做手工就失敗
孩子們獨特的表達方式,有時候讀起來也另有一番味道。
童詩,是詩歌王國中最美的花朵、最真的歌唱。它洋溢著歡笑、書寫著美好。它像清泉一樣甘甜,像陽光一樣燦爛。品嘗它,你會覺得它是甜甜的;朗讀它,你會覺得渾身上下暖暖的。
早晨,太陽是一個娃娃
一睡醒就不停地
踢著藍被子,
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
露出一個圓圓胖胖的
臉兒。
83
84
——林煥彰《日出》
熄了燈,我才開始發亮,
因為我想到的每一個字,
都成了寒夜里的星星
一一林煥彰《我想到的》
讀這些句子,好像可以看見童年時的林煥彰,在故鄉里的夜,在拉黑小夜燈的同時,推開了另一個世界的門。那里,“地球是一個,破碎的蛋殼”,“影子是只小黑狗;常常跟著我”;而小貓窩在陽臺上,“把自己卷成一個,小小的毛線球,收集冬天的陽光”。
西瓜苗
今年天氣很好,有太陽
吃完早飯我就去看我的西瓜苗
西瓜苗長得高高的
我給它們摘了五片樹葉
當作小傘遮太陽
路燈
晚上,外面的路燈開著
我看到
路燈正在幫汽車們照亮
也在給我們照路
還有無數的小蟲子
在上面飛
就好像這里是它們的家
路燈也在為
飛來飛去的小蟲子照明
小鳥
以前,小鳥
經常飛到我們家門口
因為弟弟喜歡撒飯
然后,媽媽把飯掃了出去
小鳥
就飛到了我家門口來啄米
讀這些詩句,我仿佛看見我班上的孩子在田地里一路歡歌飛奔去看西瓜苗,頭頂烈日,熱汗直流,手持樹葉為西瓜苗遮太陽;仿佛看見夜晚我班上的孩子仰著頭,在路燈下出神地盯著路邊的路燈……
我喜歡林煥彰先生的童詩,也喜歡我班孩子稚嫩的“童詩”。這些都是他們日記中的語言,雖然在想象的新奇和獨特的方面還有所欠缺,但是作為一年級學生的作品,我覺得還是值得稱贊和鼓勵的。
童詩是兒童文學皇冠上的明珠,這些明珠猶如星星一樣散落在浩瀚的文學海洋中。而孩子就是天生的小詩人,他們的童真童趣,
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踏上童詩之旅。
85
86
他們的奇思妙想,他們獨特的語言,需要我們去保護和發掘,我們要帶領孩子們用詩的眼睛、詩的耳朵、詩的心靈、詩的情態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讓孩子們擁有特別的“詩想”,永葆心靈的清純和靈動。
87
88
基因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家美女也是師承家門。她抓周時,我們滿懷期待地盯著擺滿了地面的物品,她抓住筆和書,朝我們揮手。我們奪了,挪開,放到更遠的地方,她慢慢地爬,然后,一手抓筆,一手抓書,使勁地揮動,在雪白的紗裙中間,滿滿都是她的笑意。
為了驗證女兒繼承的到底是誰的基因,我們爭相獻媚。有一年,我要她爸給女兒買書作為六一兒童節禮物,她爸花了大價錢,買一套四冊《史記故事》——45元。她爸在他“從牙齒縫”擠出來的私房錢購買的書上,留下墨寶:爸爸給張楚買的書!我被大大的驚嘆號驚悚,也強行擠進去他們的記憶——在每冊書上,添上三個字“媽媽請”,在女兒的歡笑中,丈夫頻頻遞來鄙視的目光。
女兒最初喜歡的是古詩。記得她向我顯擺馬致遠的《秋思》。背到最后,兩歲的丫頭拍著自己的肚子,憨憨地笑:“什么腸子斷了!”引得大家哄笑不已,屋子里充滿著快活的空氣。
我特癡迷《紅樓夢》,但我們家唯一的男士不喜歡《紅樓
鄭鳳玲
書籍是我們的傳家寶
對書籍,我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我和孩子她爸結緣于書——《隨便翻翻》。在精神力量特別荒蕪的歲月里,即使是一本薄薄的雜志,也足以讓我們覬覦不已:天文、地理、哲理、收藏,特別是文學,都是我們的心頭寶。無論品相破舊得多么不入眼,我們都能敝帚自珍。
說她爸是書癡,毫不言過其實。剛剛結婚,在我們捉襟見肘的
日子里,他最大的樂趣,是逡巡在書店里、街上的書攤上,不停地淘書。有次,我把80年代出版的一套《紅樓夢》讀破了第一冊,后面的散失了。他把散開的頁面重新收集整理,又將遺失的幾張,仔仔細細地抄寫好,用線索裝訂好,他美其名曰“線裝《紅樓夢》”。后來,他終于在書攤上淘得同版本的《紅樓夢》,彌補了期間的遺憾,更有趣的是,這書上竟然落著郭姓朋友的大名。
89
90
夢》。為了在家找到知音,我逼著小小的女兒猛補《紅樓夢》。從故事情節,到人物形象,到曹雪芹的身世背景,不停地灌輸。終于,在高中,她的語文老師開辟課前名著推薦,女兒憑著對《紅樓夢》的熟悉,得到老師的青睞。
初嘗甜頭的女兒,又喜歡上了席慕蓉的《七里香》《無怨的青春》以及倉央嘉措的詩。她應語文老師之約,《一棵開花的樹》脫口而出,在沉寂良久的教室里,老師一句“藏龍臥虎”的點評,為女兒贏得“才女加美女”的“光榮”稱號。
橫看成嶺側成峰。我們家常常有關于看書見解不同而產生激烈的爭論。臉紅脖子粗,外人看來是吃飽了沒事干的無聊,在我們家卻是大事。一次觀看《葉卡特琳娜二世》,她爸正在滔滔不絕,哪知女兒纖手一揮:“你聽我媽講,不要插嘴!”
于是乎,曾是玉泉寺義務宣傳大使的男兒,在女兒面前卻有了訕訕難言的窘迫情狀——就因為外國歷史知識的掌握有缺陷,就失去話語權。
其實,她爸的文筆確實不俗。低起點的他,喜歡讀哲學、演講、辯論、逸聞軼事,帶有文化底蘊的東西,他都喜歡。《霜冷長河》《一個王朝的背影》《千年一嘆》《山居筆記》《絕版魏晉》《大自然筆記》……一摞摞買,一柜柜塞。我們家毫不夸張地說,幾千冊書,足足可以辦一個圖書室。討厭他擺弄這些書猶如葛朗臺見到金子的貪婪,可是,每當我們需要書籍,他可以準確地說到第
女兒對我最大的孝順,是每年婦女節、母親節、我的生日,都會送上我所愛的讀物:馮友蘭的《哲學簡史》、倉央嘉措的詩集、沈葦的《植物傳奇》等等。
我的最愛,現在已經不是女兒的最愛了。她的閱讀,已經不受我們的引導。她喜歡木心,當然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是必然要看的,《活著》《IQ84》《獨裁者手冊》《挪威的森林》《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麥田守望者》《烏合之眾》等等,所涉獵范圍甚廣。說來慚愧,算是淡泊錢財的女兒,卻秉承了我們對書的“吝嗇”,看著她擺滿柜子的書,除了她弟弟,誰也不能借走一本。
看著女兒的書籍高大上,我卻喜歡《甄嬛傳》《瑯琊榜》《羋月傳》之流。她爸拍著他的《在新疆》《空華》《我在雨中等你》《夜之卡斯帕爾》等等對我說:“你看看,你看看,這才是書。”而我也故意忘記對他倆解釋購買這些書的打算:不久的將來,我會把我現在已經整出提綱的小說完成,學著講講故事,年輕年輕我的心。因為,退休無事的日子,我確實怕極了。
我喜歡讀書,但是收益卻沒有他們倆大——除了幾篇像模像樣的下水作文。現在的女兒,卻深諳讀書的價值:在大學,她獲得新生賽冠軍、最佳辯手,一直到多次的校辯賽總冠軍;在單位,在強手如林的報社,演講、撰寫各種文章,她都當仁不讓。我知道,她
幾柜第幾排第幾本時,你就不能不感慨:這個常常在生活中開啟天宮一號對接模式的男人,給我們所帶來的也并不全是煩惱。
我們讀書,也會有惰性的時候,畢竟,娛樂工具太多。女兒愛用兩句名句勉勵我們: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是最好的化妝品。現在,女兒參加工作了,就特別懷念一盞燈,一壺茶,三人各自握卷在手的靜謐時刻。若說是全然的靜寂,那也失真,因為,畢竟常常有人像是患了癡呆癥,或是拍案,或是傷心,或是狂笑……
91
92
正在朝著美女加才女的人生模式行進。
家有小女,名知夏。因夏至日誕生,故取此名,每逢小女生日便知夏天到來。
知夏年約2歲半,每日最愛做的事便是于書柜前讀自己的繪本書,常常呼喚小女外出游玩,小女煞有其事答道:媽媽,我還要看書,請別打擾我。認真的模樣令人忍俊不禁。
前幾日整理書柜,大約理出,知夏從6余月接觸嬰兒讀物開始,至今閱讀五百余本書,世界知名繪本、中國傳統繪本、科普繪
最是書香伴知夏
王 曉凌
94
93
隨著家附近的圖書館建成開放,周末帶上知夏前往圖書館借閱。在兒童閱讀館,知夏能與我坐上幾個鐘頭,各種圖書樂此不疲地讀著,有時讀累了,知夏自告奮勇要為我讀書。在圖書館我們還遇到許多愛讀書的小朋友,全民閱讀的推廣效果明顯。有時與知夏爸爸聊起兒時,常感兒時的我們讀書太少,想閱讀卻因家中條件限制沒有圖書看,更不知曉繪本。而我至今記憶深刻的一些科普知識有很多來自幼時父親為我訂閱的幼兒讀物,可見幼時的閱讀影響深遠。
近日,知夏愛讀的故事有《麥克斯的超級英雄》,故事主人翁麥克斯是一名小男孩,和我們幼時一般,著迷于各種超級英雄,而他最愛的,和其他小伙伴不同,是神奇女俠這一英雄。我帶著探詢的想法,將故事讀給知夏和自己聽。麥克斯崇拜神奇女俠能同時操控上百個機器人、能馴服無論多兇猛的動物、能帶著人們飛到想去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神奇女俠”會穿上媽媽的衣服,讀好聽的故事伴隨麥克斯入睡。讀到這里,我不禁為繪本中的創意點贊,把孩子們心中媽媽的形象以別具新意的方式呈現出來,以至于最近知夏總是愛對我說:“媽媽,你就是我的神奇女俠。”唔~會學以致用,閱讀的益處藏在知夏的點滴成長中。
在陪伴知夏閱讀的時光中,常感自身專業知識水平與寫作能力的缺乏,隨著小女知夏日漸長大,自主閱讀的時間增長,我閱讀的時間也逐漸增多,翻閱專業性強的書籍,運用自己的寫作中,提升
在知夏2歲前,愛讀圖大字少的書,對于低齡幼兒繪本喜歡甚篤。《小腳丫旅行記》《小手去探險》等這些可以和我們用身體互動繪本,反復地讀與看。《小雞球球》《聽,是什么聲音》等聲音書她自主翻閱的多,喜歡自己去觸發各種有趣的聲音。后來,知夏喜閱讀兒歌類,易理解,朗朗上口的繪本書。《我是臟臟的小恐龍》——我是臟臟的小恐龍,有個臟臟的小鼻子,這兒聞聞,那兒嗅嗅……可愛的小恐龍把幼童玩鬧的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貼合知夏年齡層次的想法與理解力,她十分愛讀。
每逢寒暑假,家中老人返鄉,照顧知夏的任務常由我一人完成,從不善烹飪到能做少許花樣菜品,我也在成長著。每當我準備飯菜時,便搬上小桌子于廚房外,搬上圖書或是繪畫書,知夏于門外閱讀、繪畫。某次未搬小桌子,外面卻很安靜,我走出廚房一看,知夏于主臥飄窗臺獨自閱讀著,專注地小側臉看書看得入神,此是我記憶中知夏第一次較長時間自主閱讀。自此,便有意給予她自主閱讀的時間與空間,2歲半后,自主閱讀時間能達到15—20分鐘左右,并于開始前強調:“媽媽,我要自己看書。”偶爾,我會拍攝記錄下她自主閱讀的模樣,看著她邊閱讀邊在指認書上的內容,甚覺可愛。
本、情感繪本種類各不相同,大約是我與知夏父親閱讀偏好的不同,知夏父親偏向購買科普類繪本,而我偏向購買情感類,每周我們會購置新書填充知夏的小書柜。
96
95
自我的專業水平,十分有益。一方面,為知夏提供書香閱讀氛圍,一方面,知夏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在影響著我,形成共同成長的親子教育。
知夏者,吾之愛女。好讀書、思維捷,常見汝聆聽健談之狀。望汝揚書香之風,勤勉致知。最是書香伴知夏,常懷博學慎思心。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凝聚文學力量 弘揚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圖片,部分相關人員提供,部分源自網絡,如有爭議,請聯系編輯刪除。
敬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