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職工文學
宜昌市職工文學讀書協會主辦
2023年06期? 總第018期
“大美宜昌”全市職工攝影大賽選登(二)
鍛造? 冉德強
建設者?
魯躍進
攝
-------------------------------------------------------------------------------
01
04
10?
17
21
24
29
?
33
?
36
41
45
48
53
58
62
66
69
72
75
79
讀書是一場修行心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改變自己,從讀書開始
謫仙一去幾時還
一個人時書為侶
吹滅讀書燈,一身皆是月
最好的時光在書里
與兒共讀,芳香盈室
別讓精神破產
——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為每一個影子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張聲紅
楊俊梅
向玉平
李新苗
代靜平
韓思儀
楊向明
佘昌坤
陳毅然
何? ? 靜
讓青春淬火 百煉成鋼
深味《百年孤獨》
萬水千山 行者必至
——讀陳行甲《在峽江的轉彎處》有感
有書相伴,真好
以文為友,且行且歌
五味書香
今天你讀書了嗎?
感恩相遇,不負遇見
——讀《查令十字街84號》有感
陪伴閱讀,遇見美好!
蘊潤書香 伴你成長
?——致我的兒子爾卓
羅? ? 嬙
李? ? 娟
張? ?琦
侯艷馨
鮮紅波
王芳芳
楊? ?梅
艾逸雯
袁小艷
何? ?攀
讀書是一場修行
惚遇到世外高人的感覺。一個普通的修鞋人,一個小攤,風雨里來去,一生默默無言,卻可以在困苦的生活里時時捧讀一本書,所以他才可以用他內心的信念和堅持照亮兒子的前程;《曾國藩家書》里有云“一個人立世要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可以想見,一個讀《曾國藩家書》的老人,他的兒子想必也是睿智豁達清正廉明的后生;可以想見,一個孤獨的守攤人,不愿去繁華都市享受天倫,卻愿意用畢生余熱服務故土,內心是多么豐實厚滿。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我想這個平凡的父親極好地詮釋了這句話,他用一種最樸實無華的舉動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高貴不在于物質的豐盛,而在于精神靈魂的獨立和自給自足。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小學? 張聲紅
讀書予人,是無論生活再難卻內心無恙的一種安寧,是工作再累亦覺得精神充裕的一種滿足,是遭遇人生低谷時敢于直面的一種勇氣……讀書,是讀別人的精神故事,卻寫實自己的靈魂。
周國平說,人的高貴在于靈魂。讀書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由此,我想起在鄉下小鎮遇到的一位換鎖修鞋的老人,約莫花甲,清瘦,腰板硬朗,在車站旁擺一小攤,專門修鞋換鎖。一次需要配鑰匙去了那兒。鑰匙配好后我問多少錢,他伸出食指朝我比劃一下,也不說話。旁邊的一個人說,你給他一塊錢就行了。我有些驚訝,在這個物價不菲的小鎮,還可以配到一元一把的鑰匙?旁邊的人又告訴我,老人是啞巴,只是不能說,但耳聽八方,眼觀四路,心里明亮得很。老人一生靠小攤為生,供兒子上了大學,如今兒子出息了,老人本是衣食豐裕、安享晚年之人,只是不愿隨兒進城,閑不下來便支著這個攤子,不為生計,多是方便別人。
后來有次路過小攤,發現老人戴著老花鏡,手里捧著一本書正看得入神。仔細一瞅,竟然是《曾國藩家書》,心里一驚,竟有恍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文字是時間長河里最能永恒的東西,從古時人們對著事物描摹其形象開始,到能將喜怒哀樂傾注于橫平豎直組合成的漢字當中,悲愴的秦風、婉約的宋詞,大唐的詩歌、元代的散曲,至于明清的小說,多少春花秋月,多少陰晴圓缺,多少偉大和卑劣,綿延千年,那些燦爛的中華文明,至今滋養我們的心靈,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脈。
人生是一場修行。怎樣做最好的自己?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首位。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唯一能帶走的,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用什么修身?讀書,讀點中國傳統的書,是途徑之一。讀《弟子規》知行為規范,讀《菜根譚》知三教之同源,讀《大學》知教育之根本,讀《中庸》知為事之尺度……人生
01
02
的長路上,無論是順利還是挫折,讀讀他們,哪怕只是在三言兩語中有所感受,也是好的。當你學習累了的時候,一本好書,可以讓你放松,當你煩躁的時候,一本好書,可以讓你安靜下來。“習讀書之業,便當知讀書之樂”。只有真正地熱愛,才可以長久地堅持并從中獲益。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古人讀書追求三種目的: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作為俗世升斗小民,和出生于工人農民階層的孩子,讀好書也就是抓住人生進階的救命稻草。你看苦情的張桂梅校長,十幾年如一日,向大山搶女孩,逼著她們發憤讀書,盡一切辦法通過刷題走出大山。走不出去,這輩子也就認命扎根深山抱憾生活。
讀書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長才。怡情在于獨處幽居時,傅彩在于高談闊論間,長才在處世判事之際。培根先生讀書的目的也是取其實用價值!
讀書的目的,是否僅限于打造人生硬件,以及怡情、傅彩和長才呢?沒有“金屋”,“茅屋”如何;沒有喝彩,性定怎樣?答案是肯定的。李子柒高中畢業,住的是樸素的農村老屋。小女子聰慧勤勞,長于探索,她帶著團隊跟隨二十四節氣的腳步,拍了關于水稻、棉花、造紙等過程,傳承中國文化,充滿陽光雨露的味道,治愈了無數急功近利的心靈。近期,閑來捧讀《菜根譚》一書,頗有
枝江市職業教育中心? ?楊俊梅
03
04
收獲。該書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生活于明朝萬歷年間,四川新都人,后到南京求仕且在南京居住。早年熱衷仕途,后來仕途不順,遭受種種磨難曲折,晚年信奉佛道二教,故有《仙佛奇蹤》與《菜根譚》之作。
取私利,聽到古人的一句好的話語,就把它學得來掩蓋自己的錯誤,這等于是借兵器給強盜,送糧食給小偷啊!這樣就偏離了讀書的真正目的。
《菜根譚》談的是讀書的終極價值,書名如同作者的人生經歷。朱熹曾云:“某觀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作者的朋友于孔謙《菜根譚題詞》云:談以菜根名,故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洪子曰:“天勞我以行,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其所自警自力者又可思矣!
可見,作者告誡讀書人,為人要善于吃苦,要像栽樹種花草一樣,培養灌溉守住根本。從中可知,讀書的目的在于修身養性而不失本心。孟子所謂“本心”,是同情心、羞恥心、辭讓心,和是非心。如果形體勞役,則必逸心來彌補;如果遭受厄運,必須通過自我修行來適應它。
洪應明認為讀書不只是人生進階的砝碼。真正的讀書,不可以摻入雜念,謀取私利,掩蓋錯誤,而要通過讀書磨煉品行和志向。作者寫道:“心地干凈,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借寇兵而赍盜糧矣。”這句話是說,只有把內心的名利私欲掃除干凈后,方可以誦讀古書學習古人。如若不是,則見到書中一個好的行為,就把他學的來為自己謀
作者認為讀書不必事功名,也不贊同讀書附庸風雅。他說:學者要收拾精神,并歸一處。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譽,必無實詣(一定不會有什么實際的造詣);讀書而寄興于吟詠風雅,定不深心(內心無深刻感受)。還有讀書要不欺人、不失志,如:白日欺人,難逃清夜之愧赧;紅顏失志,空貽皓首之悲傷。意思是白天有欺人之處,難以逃脫夜晚獨自時的羞愧臉紅;年輕時缺乏志向,留下的后果是頭發花白之時無用的悲傷。
在書中,作者還勸人遇到逆境時要正確對待,遇事知難而進,要有一種善于忍耐的態度。比如他說: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彩于夏月。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我覺得這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是融通了事物的發展規律,也是一種包容和修行。
大環境決定教育的細節,我們的校訓“尚軍明德,崇技維新”,對學生的要求要符合職教特色。首先是樹立規則意識,把握人生正確方向,學習傳統文化和一技之長,每天有進步。師生相互一起,走過春花秋月的歲月,也越過險灘急流的磨煉。
我在義務教育階段帶過快班、慢班和平行班,初中學生正值幼年向青春期過渡階段。師生之間的矛盾經過多方切磋之后,心理都
05
06
能暢通,個個歡喜。現在進入職業教育,環境、教師、學生和家長群體發生了變化。人際關系處理和手機管控等是行業一大難題。因為我依舊堅持,所以有些事情的處理比較費周折。我想個體不同,時期不一樣,工作上管理中需要適度堅持,更需要適當地變通,做好老師該做的方可。教育是一種期待,是容事也是容人。孔子曾經講學,宰予一時鼾聲如雷,孔子評價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看到上課不安心學習,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們的腦海里也會暗暗作如此評價。到一旅游景點,我無意間發現宰予的推文,刷新了認知。宰予課上睡覺是身體原因所致,他善于獨立思考、絕不盲從,孔子發現他對儒家思想思考十分深入,有旺盛的求知欲。宰予被后世譽為“孔門十哲”之一。
帶頭創業,帶領周邊百姓一起致富也很成功。
“人心有部真文章,都被殘編斷簡封固了;有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不好的書籍文章掩蓋了經典篇章,鶯歌燕舞淹沒了絲竹雅韻。教育者要善于幫助學子掃除心靈灰塵,找回美好。職教學生對書本的興趣一般不高,那就從動手能力入手引導學生學習實踐,比如學生實踐周、實訓課教學、競賽隊訓練,讓他們學得一技之長,就能受到學生歡迎。實踐周,他們愿意協助服務和管理校園和學生;在實訓和技能備賽課上,學生也有動手的機會,所以相對于枯燥的理論課,學生普遍表現較好。有的學生勤學苦練,在競技賽場上獲得名次。有的到高三年級再加一把勁,最后也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有的
不論是哪類學校,師生之間的磕碰在所難免,多看長處,及時想辦法解決問題。事情過后也就不必過多沉迷,要及時出離,少尋煩惱。時間能治愈一切。作者在書里寫道: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關于處世和交友,作者認為“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意即對待小人的態度,嚴格不難,難在不厭惡他;對待君子謙恭不難,難在有禮節。交友也要謹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嚴出入,謹交游。若一接近匪(非)人,是清凈田中種下一不凈的種子,便終身難植嘉苗矣!”
作者說,人要站在高處方才豁達,否則如同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凡事也要學會退一步想,否則飛蛾撲火,羊角觸藩,進退兩難。關于社會地位,作者說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卿相;仕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菜根譚》作者洪應明學識淵博,才智超人,黑暗年代,仕途受挫,志不得伸,長期磨難,所以觀察社會現象入木三分。《菜根譚》是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萎靡不振者的益智膏,是急功近利者的清涼散。據統計,今年大學畢業生1158萬,碩士研究生多于本科生,到目前僅一半拿到了工作。書中自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鐘粟等愿望實現率普遍較低。如果不及時轉移思維
07
08
方式,則想依靠讀書變現的社會焦慮會加大。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菜根譚》里凝結著作者對整個人生社會錯綜復雜人際關系的分析,飽含著作者企圖拯救社會,勸人為善的苦心,和他對儒道釋三教思想的靈活運用,細細讀之,啟迪無窮。
改變自己,從讀書開始
向玉平
1999年,我中師畢業。緊隨畢業而來的不是成為人師的喜悅,而是教師夢想破碎的淚水。在朋友推薦下,我來到陸城城郊一所只有9位老師的村小,擔任學前班老師。每天6節課,帶著20多個孩子玩一玩,學一學,工作簡單輕松,但每月220元的工資和臨時代課教師的身份,讓家境貧寒的我看不到關于未來的任何希望!苦悶之時,我看到同事許老師在參加本科自學考試,花費很少,時間自主,這對我來說太適合了!我馬上報名參加湖北大學中文專科自考。
白天上課的間隙,我捧著教材細讀;為節省1元公交費,我下班回家的50分鐘路途中邊走邊背知識點;晚上,我梳理重點整理筆記;節假日我宅在家啃讀必讀的文學作品選……我就這樣堅持了兩年的自學,通過十余科自考,終于在2002年6月拿到了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專科畢業證書。出乎意料的是,這一紙證書竟然成了當年7月宜都市教師統一招考的入場券!那些鉆研學習過的知識點,也成了我順利通過招聘筆試的墊腳石!8月,我正式入職成為宜都市
09
10
紅花套中學的語文教師!
兩年的自考經歷讓我堅信: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機遇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上班前,我的僅有小學文化的母親叮囑我:“打鐵要靠本身硬。你要好點學啊,不能把娃們耽擱了。”她樸素的話語讓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也成為我懈怠時的緊箍咒、前行時的動力。初上講臺的我,對語文教學一竅不通,每天只會抱著一本教參備課,然后按部就班去“販賣”。雖然每周聽一回導師的課,但我極力模仿也效果平平。怎樣把語文課上得生動又有效呢?我陷入苦悶之中。教研員李祖貴老師來聽課,他提醒我:“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你得多讀點書……”一語點醒夢中人!我決定開始讀書。同事向我推薦了《語文教學通訊》雜志,內有很多優質課案例和文本解讀,我就把那些有用的資料復印整理,備課的時候翻閱參考。
讀書有時會產生奇妙的連鎖反應。《語通》雜志上有個欄目叫“鎮西茶館”,由此我知道了名師李鎮西,進而闖入了“教育在線”網站。我經常興奮地在論壇里讀帖,又知道了程翔、余映潮、王君等名師,也看到了不少推薦書單。我買來對李鎮西老師有深刻影響的著作——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給教師的建議》閱讀,《聽余映潮老師講課》《聽李鎮西老師講課》《王君講語文》《胡明道講語文》等書籍也陸續來到我的案頭。我滿心歡喜地讀著一節節課堂實錄,驚嘆名師們的課堂之精彩,把那些教學設計
我就這樣讀教學專著、雜志,摸索著語文教學的入門之道。后來,我當了班主任,既沒有經驗,又沒有霸氣,常常因為管理不好六十多個學生而心焦火燎、疲憊不堪,甚至對班主任工作產生厭煩心理。有一天陳校長在大會上推薦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書中有太多平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堅持一個月給一個孩子定時煮雞蛋,為班上的學生過生日還送禮物,給學生寫信,允許后進生萬同上語文課抄《烈火金剛》……原來打架、早戀、擂肥、語文考試為個位數不是我班學生的特例,名師帶的班級也是一樣嘛!書作開篇有一句話:“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就是擁有一
摘抄到本子上,想把它們“搬運”到自己的課堂。有時,借鑒模仿很成功。仿照王君上《愛蓮說》《陋室銘》,讓學生探討劉禹錫的選擇是周敦頤式還是陶淵明式,課堂活躍精彩,以致于多年后幾個學生還跟我說起那節課是初中最難忘的語文課。但有時照搬名師課堂卻變味兒,仿照李鎮西老師上《山中訪友》,我根本不能像他一樣對學生的自主交流應對自如……我漸漸明白:為了省工不加思考地讀書是無用的。再讀書時,我會多想一想名師課堂設計的精彩處在哪里。同事們說我上課總用“很好”“不錯”表揚學生太單一,我就在筆記本上用一個專頁摘抄名師們點評表揚學生的話,摘抄多了,我就發現一個共性:名師們表揚學生一般會具體指出其優點,還有方法的強化。如“你的朗讀很有意味,尤其是XX詞重音處理很
恰當。”
11
12
顆愛孩子的心。”可我,對那些學生還沒有愛起來!當我再面對麻煩事時,心態就平和了許多。我學著李老師的樣子,給那個偷了父母賣柑桔的錢上網的叛逆少年每周寫一封信,半年后他終于有所改變;學著李老師把“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一理念貫穿到班級管理的細枝末節,畢業十年后孩子說他一輩子記得這句話;學著李老師對后進生特事特辦的方法,允許一個經常與老師怒目相對拳頭捏緊的男孩,每天有單獨運動時間,他跟我沒發生過一次沖突。看李老師的專著中記錄的都是日常教育小故事,我也學著記錄一些小案例,有幾篇還獲獎并發表在報刊上。雖然這些案例膚淺至極,但當時它們彌足珍貴,真真切切給我這位教學新手很多鼓勵,更加堅定了“先天不夠,讀書來湊”的認識。
過去上學,家境貧寒沒錢買書,也沒有主動讀書的意識。當拿了工資有了隨意買書的經濟自由,加上認識到語文老師讀書的重要性,我很想惡補閱讀的空白。雙班教學加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繁重忙碌的,又要帶小孩,我就在時間的夾縫里讀書:朋友們聚會打牌的時候,家人看電視劇的時候,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散文、小說、教育教學專著,每年讀書數十本。因為讀書,我的語文課堂多了一些學生興致勃勃、眼神發亮的時候——講作文擴寫,我用曾冬《宋詞素描》作素材;上《水滸傳》導讀課,借鑒畢飛宇《小說課》和鮑鵬山《江湖不遠》的觀點;寫美食作文,引讀遲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和汪曾祺《人間有味》的片段;講蘇軾詞作時聊聊
蔣勛說的“可豪邁可深情”……“向老師,您那種專屬的語文氣質真的讓我超崇拜!”這是學生送我小卡片上的話語,其實我哪有什么語文氣質呢?不過就是上課時經常分享自己的讀書體會,適時引入讀過的素材,讓閱歷尚淺的孩子見識了教材以外的內容有些新鮮感罷了。
讀書,讓我在教學上慢慢長進,更讓我在心態上修煉平和。漸近中年,工作繁重,家中又頻生波折。公公身患食道癌,在醫院住了20個月,幾乎同時婆婆又患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我就在醫院、學校、家之間像陀螺一樣高速旋轉。為了讓公公能喝點合口味的營養湯,我們每周至少熬兩次湯送到宜昌。周末別人去旅行去聚會,我們要往醫院奔;每到周二周三,下班后先接姑娘回家,再做飯熬湯,送到宜昌醫院。好多次老公留在醫院照顧老人,我就一個人深夜從點軍江南醫院開車回宜都。生活不容許我有片刻清閑地停歇、自在地享受,有時會累得情緒崩潰,在孤寂的翻壩高速上,一邊放音樂提神一邊淚流滿面。16年、17年冬天,我一放寒假照顧婆婆的保姆就回家了,我不得不帶著才上初中的女兒回老家,陪伴照顧失能的婆婆。家里沒有網絡,狹窄的烤火屋放不了電視,單調無趣自不必說。每天要給婆婆喂水喂飯喂藥,洗臉洗澡洗衣,也還能勉強承受。更難的是要伺候大小便。穿好的紙尿褲她會隨時拉掉,夜間要起來五六回,稍不注意就濕了褲子,給她換衣服反倒罵我在整她。有時我去做飯、曬被子離開片刻,回來時面對的就是絨線手
13
14
套被拉成了一堆線圈,烤紅薯捏得滿身滿地都是還有一堆皮在熬的湯鍋里,一瓶潔廁靈全部倒在我泡著的衣服里……那種被禁錮自由的憋屈、照顧病人的煩瑣骯臟、無法正常交流的抓狂,真的是太難太難了。
子里,我仍想與書常伴,向著泥土靜默扎根,向著陽光蓬勃伸展,以一棵挺拔的大樹模樣,為我周圍的人帶去清風、綠意……
我當初怎么能扛下來了?父母教給我要善良,困難逃不了,家庭責任甩不掉。我靠讀書來支撐自己,崩潰時還得用精神勝利法把自己撐為“女漢子”。婆婆安靜烤火、午睡的短暫間隙,我就抱書看。我讀一本本小說,一篇篇散文,去體驗別人的酸甜苦辣的故事。我的讀書筆記本上有一個專頁叫“修心美心”,平時看到觸動自我的勵志修行類的句子,我就抄在那里,作為療愈自己的心靈雞湯。特級教師王君的《一路修行做女人》這本書指引了我。她的工作那么忙,同樣也要抽著下課的間隙去照顧九十高齡老人的吃喝拉撒呢!在書本里讀別人的生活,把自己代入去比較,讀著讀著心里的抱怨抓狂就少了,誰的生活里沒有麻煩呢?生活許以我凌厲的顏色,我必須寬恕和接納。晦暗的生活里,總得靠自己去把那油燈的燈芯撥亮!楊絳說:“人生實苦。”工作、生活有時就是一地雞毛,但我們也可以把它穿成美麗的雞毛撣子呀。江蘇名師徐飛老師說:“閱讀是保鮮心靈的方式。”我確認,正是一本一本書幫我在兵荒馬亂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尋回了淡定。
我不敢說自己是個讀書人,但這些年的經歷告訴我: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提升工作的質量,修煉處世的心態。未來的日
15
16
謫仙一去幾時還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回頭已不再是少年的烏頭,白是新白,青是古來就青青。”
翩然悠遠的身影,隔著八千里路,也依稀得見,在月光下,冷影皎皎,散發迷人的仙氣。孑然一身,踽踽獨行。
從耳熟能詳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到低頭吟唱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次又一次或圓滿或缺憾的嬋娟,好似一場永不停息的輪回轉世,朝夕更迭,未曾斷絕。而這些于他而言,皆是揮筆成墨,信手拈來。筆在手中,也在心中,起筆回轉間,胸中亦是月色升騰,天地皆秀場。
那時的李白,只不過是這塵世里形跡匆匆的一位無名過客罷了。無論曾有如何的年少氣壯,偶爾也會心事蕭索,自我懷疑。他不知自己日后的盛名,會顯赫過帝王,如同天上最為明亮的星辰。而他落魄失意之時,能與之相伴的,唯有舉頭三尺的明月如皎,與手邊亦不曾離身過的酒葫蘆。
月,高冷,難以琢磨。
月,默然,懸空俯瞰。
那千里所引,無私無欲朗照之處,世人慌亂無助,悵然長嘆,皆入月眼。看盡悲歡離合,物是人非;歲月如梭,世事難言。人間
興山縣黃糧鎮中心幼兒園? 李新苗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唐·李白』???????????
——題記
曾經做過這樣的設想——假如此生只能讀一個人的詩,會選擇誰呢?
對!唯一的!定會毫不猶豫且驕傲自豪地脫口而出他的名字,“謫仙詩人,李白。”
寫李白,于我而言,是件欣喜又為難的事。對于他的萬千喜愛,若是以我的拙筆,恐是如何也道不出那千萬分之一。可我還是斗膽提起筆,婉婉道來那個月下獨酌、提壺舞劍、清冷凜冽、瀟灑俊逸的身影,那個翩翩然仙人,李太白。
他的詩,那么遠,又是那么近。是童年中的記憶,是青春里的回響,是脫去青澀閱盡無數的感同身受。正因如此,一朝落筆,他的詩句紛至沓來,如潮水一般涌起,漫至眼前,漫至心間。我竟一時不知從何處寫起,只得隨著心思,緩緩游走于朦朧月色間。
17
18
有如此的煩惱憂緒,那同樣有著凡心的謫仙呢?也該亦是如此的憂苦煩悶吧。
鐘愛他和他的詩,即使隔了許久年華,再讀,依舊會有心意激蕩的感覺,似讀故人書信。如果時光可以流轉,我想重回八千里路,去往他身邊,停留半生。無論他是聲名顯赫,還是漂泊憔悴,我亦愿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他,至少可以助他在天地間飲酒自樂之時,不至于是那么的孤單寂寞。
“酒入豪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作月光。剩下的繡口一吐,便成了半個盛唐。”關于酒的佳作,寂寥落寞的他自然是寫得最多了。甚至在每篇之中,我總是能夠聞出飽含其中的濃醇厚意的酒香十里。如年少輕狂的“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還有好友杜甫贈予的“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到世人皆知的組詩《月下獨酌》《行路難》《將進酒》等。即使是世俗紅塵如此難以把握拿捏分寸的事物,他隨手寫來,便有山河歲月的清遠浩蕩。
一直私心覺得,《月下獨酌》四首乃是李白的自畫像,此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第一首。他用詩句為自己塑造了一個十分鮮明的形象,千百年間深印世人腦海之中:那持酒對花、舞步凌亂的姿態,明明是那么的落寞寂寥,卻有著君臨天下般的瀟灑清逸。明明是那樣清醒,卻要佯作長醉不醒。即使他是那么愁緒萬端,可他亦是要寫得俊朗豪邁。使人感覺,他真心不為世務所困,皆為稱道,“真
不愧是傳說中的太白星君臨凡啊。”可他謫仙,真的亦是無凡思的嗎?
他以天地為友,花月為伴,酒和長劍三尺為知己。天若無月,地若無花,他亦無酒可長醉,那他又該是如何地寂寞難熬?舉杯邀月,那樽中恍恍惚惚的月影,或許那處才是他真正的故鄉吧。“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這詩句固然瀟灑無畏,可誰能夠讀懂那暗藏其中的化不開的凄涼?他終是只能一人從那遠方走來。
他來這塵世一遭,最終還是要乘風歸去的。世人紅塵皆傳作他是醉酒撈月而死的。這樣認為也好,他終于能夠回到他真正的故鄉。這凡世俗緣未曾了絕的往事隨風飄逝,終與他再了無干系。
只是謫仙,你幾時乘愿再來?你可知這千載相思意,又有多少人為你魂牽夢縈。
你若歸來,我不求相識,只求在漫漫來路上與你相遇,遙遙地看你一眼;你若歸來,我不求相思,但求當壚賣酒,為君添歡,聽你醉吟詩百篇。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
愿你出走這塵世半生,歸來仍是我夢中少年。
19
20
一個人時書為侶
兒子到外地上大學去了,我不用再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一個人可以自由打發和獨處的機會便多了。
白天忙碌于工作,時間如風一樣飛馳。夜晚,當周圍的一切落下帷幕,屬于自己的時間便如一杯香茗在周身彌漫開來。
只有這樣的時刻,世界才是屬于自己的。
各種心緒在靜謐的燈光里開始融化,恰似手中的香茗,冒著熱氣,散著幽香。一個人,卸下渾身的疲憊,聽聽音樂,讀讀書,追追劇,無不是一種享受。這樣的時刻,白日浮躁不堪的靈魂遠離了各種喧囂,心開始變得安靜。隨心翻閱一本書,在裊裊的書香里,另一個我會飛越現實的柵欄,把自己帶到花香四溢的世界。
我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浸在文字里,以書為侶,以筆為友,隨自己的心悠然地走一走,憩一憩。
在徜徉的文字里,我可以去欣賞秋日深邃的天空下忽然飄落的一片黃葉,我可以聆聽山林里清晨的一聲鳥鳴,我可以感受記憶里
宜昌市點軍區土城小學? ?代靜平
一個人時書為侶。
與書為侶,以筆為友,日子便不再覺得孤單和枯燥。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喜歡與書中的人物對話,我更喜歡在閱讀后與另一個自己對話。
凱勒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我喜歡讓書把我帶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觀書觀己,凝聚某些記憶的片段或自己想象的畫面,閑暇時字字句句滴落成指尖的文字,作畢,一遍又一遍地賞析,不覺嫣然一笑,我仿佛嗅到隱匿在生命里的暗香。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靜心閱讀讓我的生活豐盈而富饒,讓我的心擁有無邊的曠野和閃爍的星空。字里行間,我看到了無數人求索路上留下的深深淺淺的腳印,我也漸漸帶著思索在延續自己的生活。
有人說,“讀過多少書,就有多寬的眼界;走過多少路,就有多廣的視野,有多寬廣的世界就有多大的心胸,有多大的心胸就能干多大的事業。”是啊!書是人最好的精神食糧,它會帶領你在現實和理想的高空翱翔。
鄉民們菜蔬滿筐果掛枝頭的喜悅,我也可以嗅到遠處原野上飄來的淡淡的青草甜香和泥土芬芳。一個人,靜靜地沉進雋永的文字,生命的湖水便在書香里蕩漾開去,自己仿佛滋長了一雙翅膀,書帶我飛升到了一個又一個想抵達的領域。
21
22
伍家崗區楊岔路小學? ?韓思儀
吹滅讀書燈,一身皆是月
人不可一日不讀書。書是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它會潤澤你干枯的心靈,它裝載了人類靈魂的全部美麗,它會讓你發現一個又一個全新的世界,并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時書為侶。縈縈書香氤氳左右,平凡的日子有書相伴便行走得如詩如畫,七彩芬芳;一個人時以書為侶,漫步裊裊書香中,日久天長,你定會覓得人生的百味和真諦!
(一)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我愛讀書,以至讀了大學,也毫不猶豫選擇了中文系。在桂子山上恣意暢快地看書、寫作,那段純粹的歲月在四季流轉中浸染了書墨芳香。
幼年時的讀書經歷,已經模糊。只記得好不容易湊起來的一整套《葫蘆娃》,每天捧在手里,喜歡到要用這書來下飯的程度。
小學時代,春夏季節晚飯后的燈下閱讀自不必說。到深秋冬日里,腳上總生凍瘡,母親會在客廳生上一盆小小的白炭火,兌上一盆偏燙的水來讓我泡腳。我索性捧著一本書如饑似渴地讀起來,經常水已涼透還沒發覺,為此難免被母親厲聲訓斥。現在想起來,發白的炭灰中,透出來的些許橙紅的火光,伴著滿屋融融的暖意是小學時代的關于讀書最深切的記憶。
隨著我長大,繁重的課業,求學的壓力往往讓人焦慮不已。此
23
24
時讀書對我來說成為安放心靈的天地。書、燈、月從少年時代起成為生活中最為寧靜幽美的畫卷。做完作業,往往夜已深沉。少年的懵懂心事,我伴著融融的春月在劉墉的《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里讀到過;禪茶一味的高雅之趣,我伴著郎朗的夏月在林清玄《清音五弦》中領略過;“驚心動魄”的離情別緒,我伴著皎皎的秋月在“五言之冠冕”《古詩十九首》里沉浸過;赤子般的愛國之情,我伴著幽幽的冬月在魯迅先生犀利的文筆中贊嘆過……太多的時刻,我在書里,讀到自己,讀到身邊的許多人,甚至讀到了整個世界。
(二)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歲月倏已過,轉眼,我成為一位母親。回顧我的成長之路,書是摯友、是導師,總在無聲處給予我無窮的力量。我非常希望女兒也能與書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在氤氳書香中幸福成長。
于是,我把硬紙板書放在家里的活動角,放在女兒的小床邊,憑她把玩……那時,她不識字,不知道何謂書,卻對書有著天然的親近。睡前為她讀童謠、故事自不必說。日間玩耍也總會有書聲相伴。她不喜播放器中傳來的陌生聲音,堅持要我讀,我也樂此不疲。一本《蝴蝶豌豆花》一讀三年,磨到畫面模糊,封面都散掉,仍寶貝似的每天放在床頭。一天,女兒端著這書似模似樣地讀,稚嫩的聲音傳來,眉飛色舞,真是讓人甜到心里!漸漸地家里繪本越來越多,一個書架、兩個書架,另外又騰出了衣帽間的一個大柜子。女兒把這個大柜子當成她的秘密基地,專門存放她中意的讀物。什么時候讀,讀什么,全憑她自己做主。晚間清潔完畢,第一件事就是選書,總會催促我“快講故事吧!”,一本又一本直到睡著。
家里,不僅我和女兒愛讀書,女兒的爸爸和爺爺奶奶也愛讀書。爺爺口中說不完道不盡的“紅色故事”常常讓女兒聽到入迷;爸爸夸張豐富的肢體語言常常讓家庭讀書會熱鬧非凡;而奶奶的柔聲細語則是對女兒的最佳撫慰。讀書對于女兒而言,不是看圖識
即使高中的住校生涯里,讀“閑書”的時間要在刷題之間擠出,以至于在熄燈后的寢室被窩里打著電筒一遍遍翻看《紅樓夢》《城南舊事》《汪曾祺文集》《月亮與六便士》《包法利夫人》……待到露出頭在被窩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時,發現其他的被窩里也透露些許細碎的光,彼此間心照不宣。那時的月光不僅在天上,也在捧著書的手心里。
古人說:“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我喜歡雪地中的數點紅梅,更愛天地之下那一顆浸滿書香的心靈,眼前手邊的方寸之地,倏然間被拓展到無限大,在精神的天地里遨游這是何等的暢快啊!
25
26
字,而是認識世界的方式。在《神奇校車》系列圖書里,那些花鳥蟲魚帶給她對自然最初的敬畏;在“中國神話系列”中,那些奇特瑰麗的想象讓人觸摸了中華民族遙遠的記憶;在《小豬小象》系列中,那些輕松幽默的瞬間讓她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家里時常有小朋友來相聚,他們總喜歡圍著我開故事會,那清澈又專注的目光讓人心生感動。
大好時刻,我一次都不愿也不曾錯過。有時同事聞訊來借書,我也總是欣然相與;家里的藏書也時常成為我課堂的座上賓,課堂總因此充滿了活躍的空氣;鼓勵學生勤奮向學,我也常常以書相贈,學生笑意盈盈;公開課多次獲得市區級一等獎,也多虧了案頭書柜那些書籍的幫助……回憶起工作中與書相伴的點點滴滴皆是清透可愛的畫面。正如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所寫的那樣,書籍的精神之美確實要像源頭的活水,唯有流動起來,方知其中的無限生機。老師的工作辛苦繁忙,幸而有書相伴,有一群愛書之人相伴,生活中隨處可見美的影子,正如詩中所寫“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教師的工作不就是在這樸素的閱讀光陰中,走得更深、更遠嗎?
(三)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略略數來,七載春秋,女兒已閱讀近千本書,她既不知這數量幾何,亦不覺其中辛苦,于她而言,每日讀書便是與吃飯喝水一樣自然。李清照曾言“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我希望女兒的人生也時時有源頭活水,觀照她生命中的風雨陽光。
從女孩到母親,從學生到老師,每一次的身份轉變中,案頭的書總在無聲處給予我幫助。公開課比賽前的慌亂焦灼,陳海賢老師的《了不起的我》讓我能鼓起勇氣從容面對;勸慰班上心情低落的孩子,美國作者勞拉的《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幫助我找到良方;班級管理中遇見的重重難題,莫瑞萍老師的《班級日志》為我指點迷津……在楊小校園,教師讀書會開展得如火如荼,這思維碰撞的
吹滅讀書燈,一身皆是月。正因為書卷在手,所以我們不必總是仰望高遠的明月,因為明月就在身邊。
27
28
?最好的時光在書里
雨后的小巷有些潮濕,路面坑坑洼洼,雨時大時小,劃過傘面,留下一道道痕跡,轉眼即逝。每天下班最放松的時刻也就是此時了吧,不用想工作不用想家里是否還有家務活兒,就這么放空了一路。一聲稚嫩的聲音拉回了我的思緒:
“我回去了能看電視嗎?”
“我們看會兒書吧,你不是剛買了幾本新書嗎?里面的故事可精彩了!”
“那我能看完書了再看電視嗎?”
“我覺得可能看完書了你就要洗澡睡覺了吧,那時候媽媽就要回來了呢”
“那好吧,回去了我就看書吧”……
定睛一看,是一位奶奶牽著小孫子在我前面慢慢走著,大大的雨傘下兩個身影緊緊挨在一起,我突然笑了,內心深處不由自主地為奶奶豎起了大拇指,雨還在下著,兩個身影漸漸遠去,而我的思緒也隨著讀書開始沉迷……
宜昌市宜都市紅湖幼兒園? ?楊向明
回想起讀書這件事兒,大多數人好像自從離開學校就不再觸及,不用被父母被老師強行要求去讀書,終于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屬于自己的時光,而我,從小到大,對于看書這件事情從來沒有忘記沒有拋棄。是的,我愛看書,從不識字開始的漫畫,到一本本厚厚的散文小說集,從課后的忙里偷閑,到閑暇的午后,一方陽臺,一把木椅,一杯清茶,一個下午,任憑碎碎的光影透過樹葉間的罅隙,打在剛翻開的書本的扉頁上,時光靜好。一書在手,李白早等在峨眉巔上為我吟詩,蘇軾已蕩在西湖波里為我誦詞,魯迅真心實意地帶我去見“孔乙己”,莫言興高采烈地陪我去看“紅高粱”……
記得小時候對于課外書籍的記憶是在《小學生天地》,拿到新書的第一天是最開心的時刻,不用一個下午,就能全部啃完一本,那時候最期待的就是下一期……后來家里訂閱了報紙、《故事會》等雜志,不管什么來者不拒,看不懂的字跳過,喜歡的圖畫珍藏,現在看來我的童年似乎就是在各種雜記中度過了大半。記憶中人生的第一本繪本,黑白版的《綠野仙蹤》,還記得那天的下午,我和小伙伴窩在屋旁的小樹林,陽光灑滿大地,兩個小腦袋擠在一起,書香味兒至今記憶猶新,如今它還在我的書架,每次打掃看到它,仿佛看到當初年幼的自己,感嘆歲月的同時也感嘆回也回不去的昨天……
幾十年的歲月中,書,似乎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愛人。畢業后
29
30
走上工作崗位,閱讀的專業書籍越來越多,自己面臨工作中的疑難雜癥也在書中得到解答和幫助,書,就是我的左右臂膀。先生也是愛書之人,不同的是,他愛看電子書,我總覺得電子書少了那份讓人心神安寧下來的魔力,所以,我愛買書,看著日益增高的書架,先生總是笑我是開圖書館的,我笑而不語,他哪懂我和書的秘密。或許是胎教的作用,兒子聽故事的習慣從在肚子里就開始了,每天晚上臨睡前是我和他固定的故事時間,這種習慣一直沿襲到現在,一床一燈,一人一書。孩子大了我也深深體會到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學習方法,更是享受親子關系最好的方式,于是就算再忙,我們也會擠出時間和兒子一起讀書,和兒子一起陶醉在書的時間里,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書籍,是歷史的烙印,是智者的低吟,讀書能夠神會古人,汲取先賢智慧。正如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所說:“堅定不移的智慧是最高貴的東西,勝過其他的一切。”書中充滿了智慧,它們在靜靜地等待我們去尋求,去探知,而書中所領悟的道理對我們登書山之路,泛學海之舟有莫大的推動力,更能夠豐富見識,沉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讓我們即使兵臨城下,也能鎮定自若地撫琴一曲,因為我們已獲得心靈的鎮靜和從容的心態。
在讀書這件事兒上,我期許自己保持一顆坦誠的心,即使再小
的事,也希望能夠產生感動,不忘初衷,成為“永遠的初學者”。打開心境之站,生活之門,智慧之窗,讓我們投身于讀書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31
32
與兒共讀,芳香盈室
一天晚上,我催5歲的女兒去洗澡,她總是慢悠悠,我忍不住上火。女兒慢條斯理對我說:“媽媽,做每件事都有它的時間,要按我的快慢來,不是按你的快慢來。(如果按照)你的快慢來,就是拔苗助長!”立馬我的氣就消了。幼兒園老師時常表揚女兒在語言表達方面很不錯,每當她帶給我類似的小驚喜,我都無比慶幸自己早早地就為女兒開啟了閱讀之旅。
從女兒一歲半起,我就開始帶著她進行繪本閱讀。到現在閱讀已成為我們共同的習慣。晚上如果不讀一兩個繪本故事,她絕對會噘著嘴巴鬧脾氣。在與女兒共讀的過程中,我親眼見證了她的一步步成長。當然,這背后我也下了許多功夫。
我一直認為,親子共讀,是最好的陪伴。孩子不識字的時候,需要父母帶著讀。這個“讀”,不是照本宣科、照著念那么簡單,父母要做真正的讀書人、愛書人,身心投入,帶著感情,營造氛圍。在我們家,如果損壞書,那算是很嚴重的錯誤,是要受懲罰的。所
岳灣路小學 佘昌坤
以女兒很小就知道,要愛惜書本。本身我也很喜歡讀書,孩子在我的陪伴中,耳濡目染,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這也有利于習慣的養成。
設立固定讀書時間,可以增加儀式感,讓孩子對讀書充滿期待。我和女兒是選擇每天睡覺前為“固定讀書時”。一開始,女兒并不能完全配合,甚至一本書沒看完,就要爬到一邊做別的。這個時候批評是不起作用的。我會根據女兒的興趣點,換她喜歡的繪本,比如一兩歲的時候,她很喜歡那些有“爸爸、媽媽、寶寶”等角色的故事,有時一個故事可以連續聽十多天,我就耐心地陪著她。當她把一本故事聽完,我會用溫柔的眼神肯定她。一天天地堅持下來,女兒便愛上了閱讀。
孩子天生就充滿了好奇心。陪女兒讀書之前,我常常根據繪本內容先拋出一個問題,比如:“你知道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么?”“你喜歡下雪么?我們今天來看一個關于下雪的故事好不好?”女兒一聽,興致就被吊了起來。讀的過程中,我也會根據具體內容,不時地向她提問,進行有效互動。一方面是啟發她動腦筋思考,另一方面也是讓她練習表達。有時候也會在閱讀完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后,以閑聊的方式邀請女兒介紹故事內容。當我最開始做這樣的嘗試時,女兒常常會回答:“不知道!”這說明,這個任務對她來說是有難度的。我就一點點提示她,比如:這個故事是關于誰的?他做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樣了?你覺得他這樣做對么……
33
34
這樣的互動既可以幫助孩子加深記憶,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她提煉關鍵信息點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還可以把品德教育加進去,一舉多得。
別讓精神破產
——讀《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夷陵醫院? ?陳毅然
閱讀不能只局限于讀,拓展運用也會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反過來促進閱讀。我曾經觀察過女兒和奶奶相處時的情形,兩人的對話語言大多是零碎的、詞匯簡單的。如果不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可能孩子一整天都沒有機會說出一個結構完整的句子。所以,我非常注重擴大孩子的詞匯量。每當繪本中有孩子不明白的新詞匯,我就引導女兒提問,然后給她解釋,幫助她領會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帶領女兒在生活的對話中加以運用。慢慢地,她自己就會自覺用到所學的新詞了,盡管有時也會鬧一些笑話,但我總會鼓勵她,肯定她愿意使用新詞的行為。
閱讀這件事,有一種溫柔而強大的力量。我覺得,帶著孩子堅持閱讀,不用想太多,堅持去做,就會收獲很多驚喜。
“人始終要保持活力,保持堅強,不論遭遇怎樣的失敗與挫折,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我非常明白,做什么事情才會讓自己感到快樂,什么東西值得自己為之效命。” 這是《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的一段。
中國老人們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而洛克菲勒家族卻在100多年里,綿延了六代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我想,這與他們家庭教育必是密不可分的。與其說,洛克菲勒是寫給他兒子的38封信,倒不如說,是寫給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即將為人父母,寫給我們自己的38封信。
“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勝利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相信會有偉大的結果,是所有偉大事業、書籍、劇本,以及科學新知背后的動力。”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35
36
我的兒子現年4歲,在陪伴他成長的這四年里,身為父母,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學習,我們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清醒、透徹。或者說,這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歲月,更是我們身為父母自身成長的一段寶貴時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相比于孩子需要父母,父母更需要的是孩子;不是我們去治愈孩子,而是孩子治愈我們粗鄙的靈魂,渡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在成年人這條渾濁而深不見底的河流里漂浮地已太久了。
陪伴孩子,把兒時的愉悅經歷,陪著孩子重新再過;倘若有童年的遺憾,爭取去彌補。我開始唱起了童謠、讀三字經、玩積木、拼樂高、折紙船、打水槍、吹泡泡、踩影子、追光斑、講故事……陪他唱,陪他跳,還和他一起捉迷藏、學輪滑、做手指歌……甚至和他一起探索、學習。當他一聲聲追問“為什么”,充滿童稚的聲音在我耳畔縈繞時,我感到了自己的淺薄,于是,和他一起去書里去尋找答案。我進入了他的美妙世界,絢麗多姿。由此可見,并不是我在陪伴他,而是我們在相互陪伴,彼此快樂,相互滋養。
“引領人們爬向高峰的動力,是一種定期滋潤與強化心靈,因而日趨旺盛的驅動力。”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我們常抱怨孩子自控力差,沒有時間觀念,無限拖延,上課愛走神,總愛搞小動作等等,實際上是說孩子缺乏自律性。還記得《人民日報》上曾發文,“一個人自律的程度,能夠決定其人生的
依稀還記得第一次帶孩子去田間時,我讓他脫掉鞋襪在泥巴地里玩兒,他有些躡手躡腳,索性,我也脫掉鞋子,陪著他一起赤腳在泥巴地里踩來踩去,好不開心。不知幾何,孩子竟會有模有樣地除田、澆水、種菜、施肥、摘豌豆、拔蘿卜、挖土豆、搭棧子……不僅如此,他一刻都不偷懶,不歇氣,也從不喊累,態度還特別認真。 是啊,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總是無聲地教會人們很多。
實踐出真知。是啊,我想說,衣服臟了,大不了多洗一洗;鞋子濕了,大不了多曬一曬;摔著了,大不了爬起來;磕破了,傷口會很快就長好;唱無數遍兒歌“拔蘿卜”,倒不如帶他親自去拔一次;背無數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都不如帶他去田地里去耕一回田。寓教于樂,在玩中獲益,在玩中成長,在玩中和孩子產生共鳴、共情。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對生活擁有一定的勝任感時,心情自然愉悅,求知欲、自驅力也自然會增強,這時如果他再去看書學習,或者做其他的事,就能更快更好地進入專注狀態,遇到困難也勇于挑戰了。
高度。”可見,自律性的重要性。有位兒童教育專家就明確指出,自律性的本質是內驅力,也就是洛克菲勒信中所指的“日趨旺盛的驅動力”,那么,如何提高孩子這種自驅力呢?把“邊界”內的自主權交付給孩子。比如,去超市購物時,我會讓孩子自己推車、拿商品、稱稱、付錢,會讓他自己做主挑選喜歡的玩具、衣物。
37
38
而要孩子們擁有持久的旺盛的自驅力,除了給他們有“邊界”的自由,勝任感、滿足感外,還需要不斷地給心靈輸入營養。而心靈的營養從何而來?閱讀書籍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偉大的書籍凝聚的是古人們智慧的結晶,他們早已在書里為后人們指點迷津。問題是,如何讓孩子能接受并熱愛閱讀。洛克菲勒說,勝利是一種習慣,深以為然。讓孩子愛上閱讀并不難,只需要為他建立一種習慣。
為了拓寬孩子視野,更為了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晚上我們都堅持陪孩子閱讀。兒子三歲左右時,我們開始陪他讀《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嚴。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邊讀,一邊舉例講解。原以為如此艱澀難懂的國學書籍會讓他感到乏味、枯燥,出乎意料的是,竟饒有興致,而且能朗朗上口,背誦如流,甚至能用他的思維理解其中的涵義。比如,有一次,孩子手里捧著水果,我逗他說:“能給媽媽分一點吃嗎?”“好啊,媽媽”緊接著,他又說了句:“勿私藏,親心傷。”還有一次,孩子爸爸喝了酒,他在一邊很認真地跟他爸爸說:“飲酒者,最為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直以來,是我們低估了孩子的領悟力。而國學,更應該成為中國兒童的啟蒙教育,作為炎黃子孫,更應該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古人的點滴智慧早已鐫刻在這些經久流傳的國學經典里。
當然,閱讀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有時是我們講,有時是給他放音頻聽。當孩子碰到他喜歡聽的,會不厭其煩地讓家里不同的人各講一遍,因為,每個人講得都各有特點,聽著聽著,他就會自己慢慢試著復述,再去講給別人聽呢。
閱讀帶來的收獲可不淺,一則,孩子尋得了書中的無窮樂趣,自覺地遠離了電子產品;二則,汲取了書中的營養,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去驗證;三則,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主動地愛上了閱讀;四則,詞匯量得以擴充,理解力、表達力都有提高;五則,提升了專注力,不受周圍環境的干擾,能靜得下心安靜地自主閱讀了。更重要的是,堅持閱讀,可以持續地給孩子灌注一種內驅力。
總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不僅僅是“寫給兒子的38封信”,更值得每一個正奮斗著,或者正迷茫著的人去看。整理出來的這38封信里充滿了對人生、對生命的哲思,更像一位偉大的智者,毫不吝嗇地將其畢生所識所悟不遺余力地述說,如此豁達,如此寬廣。既然巨人已經借了我們一個肩膀,我們又有何理由不站上去了?
39
40
為每一個影子
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偷”自己的影子
如果給你一種超能力,你會選擇什么呢?穿墻?隱身?催眠?還是像孫悟空一樣擁有七十二變?我想,無論哪一種,接下來的生活肯定奇妙無比。我認識這樣一個小男孩,他擁有著一種類似于讀心術的超能力,能“偷別人的影子”,利用影子他能感受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愿意說出口的秘密。剛開始,他也為此感到驚恐不安,后來在影子朋友的請求下,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伙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這個小男孩來自法國著名作家馬克·李維創作的小說——《偷影子的人》。第一次讀這本書還是大學時期,那個時候,我更多地被故事中溫柔內斂的親情、永不割舍的友情以及相互救贖的愛情所感動,但是這一次再讀角色變了,走上講臺,我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孩子王”。此刻,我也想做一個會“偷影子”的人。
何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影子是另一個自己,它不會說謊,不會逃避,更為真實。學會“偷”自己的影子,就是要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馬克·李維書中的小男孩,身形并不強大,甚至有些弱小,可是他卻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他在童年時期堅強地承受著父母離婚帶來的痛苦,即便這樣,他還是小心地維護著母親的情感,甚至偷偷地幫助別人,門衛伊凡、欺負人的馬格、朋友呂克、海邊的克蕾兒,醫院的小男孩……用文中影子的話講:“你的內心很強大,所以你是個特別的人。”原來,真正的強大源于自己的內心。作為一名青年老師,初入職場的我們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學生、家長、領導,方方面面的壓力有時也會讓我們覺得難以承受,甚至有時不知道該如何抉擇,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去問問自己的影子,最好是一個有明亮月光的夜晚,和它好好暢談一個晚上,也許,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當我們終于和自己的影子在思想上達成一致,確定了這份職業確是所愛,接下來要再接再厲,因為我們要學會去“偷”孩子們的
“偷”孩子們的影子
41
42
影子。孩子們的世界最為單純,最為干凈,但往往也因為這樣,小小的陰影都能影響他們的一生。
的陰影,突然間好后悔,我是不是差一點成為他童年的又一個陰影,不行,要改變現狀。自此以后,我改變了以往的態度,每一次都和和氣氣地跟他說話,只要他說話,我都會耐心地認真聆聽,還讓其他年級住宿生放學后多帶著他,偶爾給他一點小零食,讓他晚上餓了吃,慢慢地,我感覺我們之間的關系不一樣了,站在面前的他,沒有以前堅硬的外殼包裹了。原來,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偷影子的能力,只要我們愿意去傾聽,去觀察,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影子會自己跑回來跟你說話。只要意愿強烈,我們都可以做一個偷影子的人,聽到孩子們不敢說中的話語,從而更好地給予幫助,讓他們長大后回憶起童年時,總有一抹暖光在閃爍。
《偷影子的人》這本書讓我確信:童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它是鋪就人生幸福的基石。不錯,我們是老師,可是和所有人一樣,我們也是平凡人,我們都有過屬于自己的童年,也曾在成長中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那些像夢一樣的詩,像詩一樣的夢永遠不再回來了,可是請大家睜開眼,你會發現,它們還留在孩子們的眼睛里,而孩子們,就坐在你的面前。我們的確沒有“偷影子”的超能力,但是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平凡的“偷影人”,為每一個孩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為父母離婚而備受折磨,他將所有的錯歸咎于自己,認為是自己的不優秀導致了父親的離開,文中這樣寫道:“爸爸離開的事實再次沉重地壓在我的肩上,好大好重啊!我是那個沒法讓爸爸快樂,讓他愿意留下的沒用兒子。”“媽媽再也不到我的房間和我道晚安了”這樣的想法,一直伴隨他長大成人,傷痛如影子一般形影不離。幸運的是,馬克·李維沒有這樣殘忍地對待他,在故事的結尾讓他得到了救贖。他走上閣樓,看到了母親的信,最終明白父母給予他的愛是完滿的,他的人生終于可以擺脫童年的枷鎖,輕松自如地生活。
看似一個非常完美的結尾,我卻有些害怕,因為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類似的男孩影子,他同樣瘦弱的身軀站在我的面前,呆呆地望著我,黑色的眼眸透露著無盡的悲傷,那是小偉——我們班唯一的住宿生。從出生起,他就沒見過自己的父母,不知什么樣的原因,讓他的父母生下他就消失不見,這么多年,身邊只有年邁的奶奶相伴。最開始接手這個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學習不好,習慣不好,還隔三差五惹是生非,嚴厲的指責總是落在他身上。可每次站在我面前,他都是一臉戾氣,頭撇一邊,眼神中滿是防備,問什么,一句話也不說。后來,我開始細心地觀察,在一次一次和奶奶的溝通中,終于弄清了來源,這是不完整家庭給他留下
43
44
讓青春淬火 百煉成鋼
騰,淚濕衣襟。激勵我從此下定決心,長大了要成為一名醫生,去拯救更多像保爾·柯察金那樣與病魔抗爭的斗士。
課本里相遇,我要拯救保爾·柯察金。
黃花鎮衛生院 羅 嬙
讀書是一種幸福,讓人增長知識,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來,叫人品味生活,作為一名即將跨入三十歲門檻的老青年,有機會在這里以青春的名義,分享我和一本書的緣分,我覺得特別榮幸。在我總是嫌小的行李箱里,有一本沒有封面、連扉頁都少了半張的舊書,毫無爭議地占據著一席之地,這本書的名字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現在,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跟這本書特別的緣分。
工作至今,我一直牢記著這份初心,承受著醫生這個職業給予我的美好和糟糕,個中辛酸,不足為外人道,但是我很驕傲:我這一塊頑鐵,兌現了自己對保爾的青春諾言,在這條漫長、艱辛、崎嶇的醫者之路上,承受住了生活這個大熔爐對我一次又一次的淬煉,讓我的青春在愛與奉獻中閃光。
至今記得,那個懵懵懂懂的夏天,正悄悄和同桌女孩討論白馬王子的我,在八年級的語文課上,在節選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課文里面,邂逅了我一生的白馬王子,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文學巨匠奧斯特洛夫斯基注滿了青春熱血、青春激情和青春斗志的筆下,一段段充滿靈性的文字,灼燒著我的青春夢想,特別是在保爾生命的最后,那一段經典的對生命的感悟,讓我熱血沸
農舍里重逢,我要陪你仗劍走天涯。
三年多前,剛來到黃花鎮衛生院,就加入兩癌篩查的隊伍中,在那兩個多月的鏖戰中,真是早上出發天沒亮,夜晚歸來數星星,晴天滿臉灰,雨天一身泥,感覺身體快要散架了,幸好我心中住著一個永遠的神——保爾·柯察金,所以每當聽見有人抱怨時,我會彘著牙假裝若無其事地說:“這都不是事兒,姐是農村的。”其實一轉身,我就躲到角落里,揉著滿是血泡的腳板心眼淚直掉,某一刻我可能真的打過退堂鼓吧,即便我常常會打開手機讀幾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給自己的思想充充電,卻常常感覺電量不足。直到一次回訪宮頸癌晚期的那位老媽媽,她曾經是鄉村小學一位民辦教師,在她的床頭擺放著一本沒有封面,只剩下半張扉頁的泛黃的書
45
46
——書名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仿佛見到久違的朋友,愛不釋手。那種感覺,和在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的體驗迥然不同,久違的沉甸甸的質感和鼻尖縈繞的淡淡書香氣,讓我沉醉不知歸處。老媽媽沒有責怪我的失態,她告訴我,這本書陪伴了她近二十年的鄉村教師生涯,她曾經為她教過的每一屆學生都朗讀過書中的段落,成為新時代的保爾·柯察金是她畢生的夙愿,她說她時間不多了,她要把這本書送給我,我握著老媽媽冰涼的雙手,心里既感動又沉重,我告訴自己,這書里凝聚了一位鄉村老教師對青年人有教無類的襟懷,更住著永遠洋溢著青春活力和斗志的我的白馬王子——保爾·柯察金,我不能辜負它。正如演講開頭所說的那樣,《鋼鐵是怎樣煉成》這本書,至今是我行囊中形影不離的伙伴,與我青春作伴,給了我仗劍走天涯的力量和勇氣。
深味《百年孤獨》
夷陵區東湖高中 李娟
讀書的習慣養成于大學期間,那時候覺得生命很漫長,相對于囿于一室進行枯燥的閱讀,走出書齋去體味五彩斑斕的生活可能更有吸引力。大概只是在……受了重大打擊,比如說,失戀、身體受創或者職業上長期輸出,明顯感到自己精神或者身體出現虧空之后,才會想起閱讀。一口氣讀完整本的《百年孤獨》是在今年春節期間,五天四夜,酣暢淋漓。
2022,農歷壬寅年,至此我經歷爺爺去世一周年,新冠疫情的第三年,參加工作的第七年。家庭平靜而幸福,職業平順而充實,美中不足的是變幻莫測的疫情一直牽動著人心。漫長的寒假里,除了一成不變的春節聚會之外,多數時間我都是陪著兒子讀書、說話以及戶外玩耍。我常常在想,如果不出意外,這樣的寧靜而平和的日子,我應該可以持續到八十歲。然而,大概我是文科出身又是語文老師的緣故,從臨近三十歲的那兩年到現在,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為什么而活以及應該怎樣活的問題。直到讀完《百年孤獨》——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
誰說青春沒有標準答案?作為一名鄉鎮衛生院的口腔醫生,我的答案就鐫刻在保爾·柯察金對生命的感悟里,在演講的最后,請允許我誦讀這段文字,與諸君共勉: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它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斗爭。”愿我們的青春也能如保爾·柯察金一樣,淬火成鋼,純粹、堅韌而又高貴。
47
48
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2021年1月13日,經歷與疾病對抗數年的爺爺,與世長辭,享年86歲。這一天是在大家計劃之中卻又是意料之外的。計劃之中,是因為長期疾病的折磨,因為年事已高;意料之外是說面臨親人離世時那種如黑洞般邈無止境的孤獨。
互成對照、循環,構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布恩迪亞家族的成員無人能擺脫先天的命運,正如烏蘇拉所看到的一樣。烏蘇拉是故事里唯一讓我覺得溫暖明媚的女性,她是家族里活得最長的人,她飽經家族從興起到衰落的滄桑,經歷破產的危機、戰爭的混亂、家人的離世、災害的重創以及瘟疫的恐懼等等,這個婦人始終以一種堅毅的態度泰然處之。即使失明了,但是她的心卻如明鏡一般,在她的眼里,一切都是過去的重復,她驚呼時間在劃著圓圈,因此在她的后半生永遠地沉浸于對過去的回憶之中。
2020年,荊楚大地,新冠疫情從天而降,這場疫情危害之深、影響之廣,我們無以言表。謹以一個風暴中心的平凡人,談一下自己的經歷和感想。新冠疫情暴發之時,正值2020年農歷新年,從舉家歡騰到寂靜無聲就在一瞬間。近在武漢的姚老師在三個人的小群里發了一條消息“你們都還好吧”,一個尋常不過的疑問打破了沉寂、令人恐怖的安靜。大家開始釋放牢騷,表現擔憂,表達恐懼……因我和張老師均在武漢周邊的小縣城,相對安全,最危險的是姚老師,兩個孩子的媽、兩個老人的兒媳。言語間,我問姚老師:你們還好吧?對話框大概靜止了,半晌跳出來幾個字:還好,正常。這之后,微信群聊天又陷入長久的、可怕的沉寂。
2020年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5月全省陸續復工復學,三個人的聊天群又日漸熱鬧起來……直到那一天,我無意間說到,被封閉的日子里,家里的老人小孩陸續咳嗽發燒了,幸而不是新冠。姚老
在靈堂上看著那具冷冰冰的遺體,哪怕是我親自去為他畫遺像,哪怕是反復閱讀家族微信群里大伯發的關于爺爺一輩子辛酸苦辣的經歷,哪怕是我不斷設想他離開時的心態,我也看不到這個老人跟我、跟在世的“我們”有任何的聯系。甚至,在夢里,我看到的都是這個老人孤獨的、滄桑的、冷寂的臉龐,這種孤獨,可能來自他獨自與疾病對抗的那些時間,來自人世間獨屬于他的那段經歷,甚至來自他離開那一聲瞬間的決絕……總之,我無法感同身受,但又似乎切身經歷。
看到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晚年被綁在樹下的情景,無緣由地,我腦海里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出爺爺的面容。原文里說他雖沉迷于煉金術,總會陷入無法自拔的孤獨之中,可是他的靈魂總會有意無意地給予家族一些超前的提醒。爺爺似乎不曾為我們家族的發展留下可以奉為圭臬的金玉良言。倒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爺爺教育爸爸的話現在也被爸爸拿來教育我和弟弟了,我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也一遍又一遍浮現出兒時自己受教的畫面。
每一個人物都處在過去、現在未來的重復之中,各自的行為又
49
50
師的話匣子才被打開,她給我們講述了疫情暴發早期自己的老公被感染、CT確診又求醫無門的經歷。自己一個新手女司機只身在深夜開車從江夏到漢口,徒手搬運消毒用品和醫療器具;堅決把老公隔離在家里的小房子里,嚴厲拒絕兩個孩子看看爸爸的好奇和請求;眼看著老公輕微的感冒癥狀到高燒至昏迷出現幻覺,從老公病發到婆婆被感染,最終到兩個小孩疑似……
的始終是成為一個獨立“人”的初心。當老師也好,做媽媽也罷,以一種獨立、熱情、堅毅的狀態去面對壓迫、掠奪和孤單,對于孩子或者學生,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教育。《百年孤獨》里說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饑餓還是社會動蕩,甚至還有多少個世紀以來的永恒的戰爭,都沒有能夠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牢固優勢,這就是生活!
看到姚老師如同講述別人的故事一般,在那方寸的對話框里平靜地講述自己一家的這段經歷,我淚目了。我問她:你為什么一聲不吭?你為什么不向大家求救?姚老師只是說:那個時候,向大家求救除了徒增恐懼和悲傷之外,毫無意義啊!你不也一樣嗎?家人感冒發燒咳嗽,你不也選擇了獨自面對?的確,我們習慣性地尋找能為自己分擔痛苦和悲傷的人,可大多數時候,正如烏蘇拉和姚老師所認為的那樣,我們那些驚天動地的傷痛,在別人眼里,不過是隨手拂過的塵埃。或許成年人的孤獨,就是悲喜自渡。
2017年8月經歷畢業后兩次離職,三個城市的輪轉之后來到如今的工作崗位。將近五年的時間里,完成了高中一個輪回的教學,連續留任兩屆高三,參加了一切可能爭取到的課堂競賽、論文評比、課題設計,直到去年九月自主申請擔任新一屆高一的班主任……有人說我需要被看到,有人認為我是為了評職稱,甚至也有人議論我可能是為了謀求職位的升遷。捫心自問,我沒有答案。
這幾年,從學生走向社會,把青春歲月變成一個母親。我秉持
51
52
萬水千山 行者必至
——讀陳行甲《在峽江的轉彎處》有感
底色。書中第一部分講述的是“我和我的母親”。陳行甲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卻有著人生的大智慧。母親雖然識字不多,但卻會說出:人生下來就是要吃苦的,你讀書要學會吃苦,才讀得好。母親特別有憐憫心,在自己家也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依然幫助同村王伯娘一家。哪怕知道只要借出就肯定有去無回,還訓誡自己的兒子以后不準說這種話;每每遇到歇腳在自己家門口的挑夫,總是會竭盡全力地讓兒子幫忙拿筷子、端土醬、端水、拿煤油燈給他們照亮。母親這種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憐憫之心,成為作者一生記憶深處最溫暖踏實的東西。
陳行甲,關于他的名字,最早是聽來自巴東的同事提及,湖北大學、宜昌興山人、網紅縣委書記、拍攝MV宣傳巴東旅游、直播高空跳傘、參加超級演說家演講……從同事的言語中感覺這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
前段時間,家人購回幾本書,陳行甲三個字讓我禁不住翻開《在峽江的轉彎處》,一口氣讀完,暢快淋漓。他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但讓人看到人性最美好的地方。
張琦
從事教育事業近9年,我更是深刻感受到一個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風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品德、修養、習慣、素質、原則、三觀,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而我,也是初為人母,我常常思考,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我們應該給予這個新的生命什么呢?美好?純粹?正能量?最近兩年,因為孩子的原因,我們家很默契地關掉了電視、收起了手機。在家幾個月不開電視也成了一種常態,家里添置最多的東西就是益智玩具和書籍。我想,最好的家庭教育莫過于父親是榜樣,母親有溫度。做一個沒有壞習慣的父母,做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做一個值得讓孩子去模仿的父母。
如果說童年是一個人性格底色形成最重要的階段,那陳行甲的母親通過言傳身教給他兒子樹立了“干凈,自強,奮進,悲憫”的
家風繪就人生底色
53
54
學習應是一生追求
會辭去共產黨員的身份,我仍然堅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信對弱者的悲憫是人活著的意義。”而海是他的夢,自詡如草根匯成洪流,沖擊在峽江的轉彎處。
夢想當為畢生堅守
陳行甲是80年代末的大學生,本科畢業于湖北大學,參加工作幾年后又考上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從他身上,可以看到好多優秀的品質,比如勤奮、努力、好學、上進等等。正是好學,才讓他變得越來越優秀,也正是堅持學習,讓他多次抓住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讓自己實現了真正的轉折。
教育工作是繁雜而又瑣碎的,作為工作了9年的青年教師,我也似乎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熱情,我也遇到了教育工作的瓶頸期。于我而言,更需要思考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初心,如何將繁雜而瑣碎的事情做好,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老師。從一名英語老師到語文教師,領導學校管理崗位,我也不斷地在學習新的技能,做一名有生命力的老師。雖然我步履蹣跚,但也邁出了學習之路上的第一步。人生有很多種可能,只要開始永遠不晚,只要行動,就有所能行,縱有千萬里路,行必至。
書里的人生故事很精彩,山與海,好像融入了作者的血液之中。山是他的根,他說“我辭去了公職,但是沒有辭去,也永遠不
身在大山深處的我,時而也感到困惑不已,讀罷此書,深感愛與希望不曾遠離,心懷憧憬,可赴山海!回想起曾經因為修路,和同事一起“翻山越嶺”的經歷;因為山路漫長,步行幾個小時去學生家里家訪的點滴……往事歷歷在目,腦海中一直記得有一群孩子充滿“無知”但“渴求”的眼神,永遠那么清澈,永遠那么光亮。9年來,我陶醉在與孩子們相處的每個時刻,陶醉在因為我的耐心或者鼓舞,讓一個孩子學習有了那么一點點動力,又或者是哪怕是畢業多年,依然會與我分享生活的快樂與學習的喜悅,讓我覺得被人惦記著真是一種幸福。我知道教育是唯一途徑能讓他們走出大山、走向遠方,只有更多的“我們”走進大山,才能讓孩子們終有一天走出“大山”,走向他們的夢想之所。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從這本書中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青春的故事,理解精神的力量。年輕人,總會有懈怠的時候。陳行甲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也讓我靜下心來思考31歲后生命的意義、工作的責任以及理想中的生活狀態。生活中,做一名好母親、好妻子、好女兒,工作中好好做老師,好好陪伴50多個孩子成長,幫助家長們在育兒領域答疑解惑,我所做的這一切,不就是有意義的嘛?
滾滾長江,奔涌而來,又傾瀉而去,它將那無數的漩渦和暗礁
55
56
甩在身后。就如同我們的人生,總有困境,也總是曲折地前行,但只要目標堅定,堅持不懈,終會到達。雖有萬水千山,行則必至。
有書相伴,真好
宜都市清江小學 侯艷馨
“感謝我一生有你,啊,感謝這一生有你……”耳邊回蕩的是《感謝這一生有你》悠揚而動聽的旋律,心中漾起的卻是與書不了的情意。回想一路走來,是書,伴我一路歡笑一路歌,引我走進虛幻的圍城,卻又破城而出,去向一個更廣闊的天地;是書,帶我領略人間百味,既有歷盡磨難的辛酸與痛苦,又有苦盡甘來的糖果香甜;是書,讓我變得情感豐富,曾經多愁善感,如今瀟灑恣意;是書,在我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讓我灑下一路奮斗的汗水,終于可以漫隨云卷云舒。這一生有書相伴,真好。
年少時,書似情人,相愛相殺,瘋狂恣意,不離不棄。
初入書城時,是我在曾家崗鄉初級中學(現為高壩洲鎮初級中學)讀書的時候,那也是我讀書最瘋狂之時。那時中學對面就是小學,中間只隔一條公路,我爸就在小學教書。他也是一位酷愛讀書之人,因而我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拿到書讀。當時沒有什么娛樂方式,唯一能夠邊學習邊偷樂不被發現的便是課外書,因為它往往能“魚目混珠”。那時的書多是小說,尤其是風靡一時的瓊瑤小說、
57
58
武俠小說,常常讓我魂牽夢縈,夜不能寐。初中學習緊張,難得閑暇,但酷愛閱讀的我總是想方設法“偷”時間來讀:遇上不感興趣的課,把借來的小說墊在課本下面,背著老師看。但往往一看而入迷,最終難逃老師法眼,書不知道被沒收了多少次了。老師告到我爸那兒,嚴厲的爸往往訓得我戰戰兢兢,但好了傷疤忘了痛,我依舊我行我素。那段時間,我上課看,下課看,吃飯看,走路看,上廁所也看。下了自習后,我在爸的宿舍里繼續“帶書”學習。爸為了不打擾我,常常到別的宿舍串串門,聊聊天,看看電視,打打斗地主。于是,我便和爸玩起了捉迷藏:我將小說放在作業本上,一邊看著一邊豎著耳朵聽著門外的動靜,一旦腳步聲響起,趕快“暗渡陳倉”:讓作業本“翻身農奴把歌唱”。爸進來,見我學得專心,便又退出去了。我長吁一口氣,好險!就是在與爸這樣的斗智斗勇中,我的小說越讀越多,寫起作文來也越加得心應手。
們心中的“才女”,收到了許多贊美和羨慕的目光。我更是鉆進了閱讀與寫作里,雖然沒寫幾篇成氣的文章,但中外名著確實讀了不少。《三個火槍手》《紅與黑》《基督山伯爵》《簡愛》《圍城》等等書籍讓我如癡如醉。我常常幻想自己就是書中的女主角,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獨立自主、勇敢奮斗,最終收獲了美好的生活與愛情。我與書一起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童話般的夢,在夢中笑得是那樣純真。我感覺書就像一座圍城,包裹住了我全部的生活。我在書的城堡里,把自己過成了童話中的公主。那時,我一直做著一個虛幻而縹緲的未來之夢——遠離喧囂,住一間木屋,捧一本好書,品一杯香茗,靜謐而悠閑,愜意而恣肆。人生如此,足矣,美矣。
工作時,書似導師,激我奮斗,助我成長,形影不離。
夢想很美好,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初上崗位的我被分到了一個規模很小的鄉村小學——非完小(沒有三年級)。我雖不滿意,但也沒有抱怨。我不斷告慰自己:哪本書中飛上枝頭的鳳凰不是先歷經苦難?丑小鴨最終不是變成白天鵝了嗎?我一定會破繭成蝶!學校只有我一個年輕的公辦教師,幾乎是包班教學還帶跨年級課程。學校“六一”的節目,全校五個班級都由我編排。生活充實也辛苦,但痛并快樂著。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看著孩子們毫不掩飾的喜歡、崇拜之情,仿佛吹過一陣清涼的風,拂去燥熱,愜意無比。尤其是散學后能夠輕輕松松地坐下,開始在書中漫游,所有的煩惱疲憊仿佛煙消云散。工作之余,看的書更雜了,除了業務類書
師范時,書似圍城,將我包裹,遠離紛擾,一切安好。
進了師范,有了更多時間閱讀,也有了更好的條件閱讀。晚自習時,雙休時,我總是抱著在圖書館借的書,靜靜地沉浸在書的世界,在書中揮灑我的喜怒哀樂。書讀多了,人似乎更感性了,遠離家鄉、不愛交友的我有點多愁善感。于是,日記成了我最忠實的朋友,傾聽著我的一切心聲。每天記日記與看書一樣成了我的必修課。寫得多了,也寫出了一些滋味,于是在同學的慫恿下,我加入了學校文學社。當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文學社獲獎時,我也成了同學
59
60
籍、小說,還讀了一本本雜志,甚至和孩子們一起看起了童話、漫畫等等,于是,也有了一篇篇教學論文的獲獎,有了解說員、主持人的一次次經歷,有了課堂教學競賽上的一次次比拼、獲獎,繼而成為宜都市學科帶頭人、宜都名師、宜昌名師,開始當起了年輕老師的輔導老師,也有了從村小到鎮小再到市直小學的心路歷程……我知道,這一切的背后,書籍功不可沒。我仍在伴著書本成長,但似乎卻又走出了原先書的圍城,走向了一個新的天地。我不再只沉迷于書的世界,已經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融入人群,變得開朗、自信、樂觀、友好、不急不躁。我為自己的進步驕傲與欣喜。感謝書的洗禮與饋贈,讓我完成了自我蛻變。現在雖然工作忙了,但我與書仍然保持著形影不離, 書房里“書香家庭”的獎牌也時時督促著我閱讀不倦。
以文為友,且行且歌
人近中年,在紛繁的俗世中幾番掙扎、突圍,只因對書的不離不棄,對文字的癡迷鐘情,倒也活得自在明朗。床頭案幾,隨手翻閱,幾分愜意涌上心頭,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快感。
對文字的迷戀,可追溯到我的童年生活中那些零星的片段。祖上世代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與泥土打交道,目不識丁。到了我父母這輩,老實巴交,只稍稍識得自己的名字,寄希望我能識文斷字,寫寫算算有個基礎,不至于吃啞巴虧。童年對文字的喜愛,是從報紙開始的。上了小學,母親大約是覺得我讀書的資質尚可,農事閑暇之余,便要我給她讀讀報紙。所謂的報紙,是我母親從集上采購粉條之類食物的包裝,粉條吃完,報紙的用途就發揮出來了。我們從不關心這報紙是何年何月何日的,只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去尋找我感興趣的文章。母親總有辦法為我收集一摞摞的報紙,為我單調的童年生活打開了另一扇窗。昏黃的油燈下,母親坐著,我站著,母親眼中有光,神情專注地聆聽我一板一眼地朗讀。那種對文字的尊重與頂禮膜拜的眼神,令我至今難忘。更多的時候,一盞油燈,一本書,便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待
有書相伴,真好。一路跌跌撞撞,一路笑淚共舞。我愿與書相攜一生,共赴未來的旅程,花開花落,永不言棄。
宜都市紅花套鎮初級中學 鮮紅波
61
62
至思緒回歸,大徹大悟,猛一抬頭,搔耳撓腮,才發覺自己鼻烏嘴黑,油燈使然,不禁啞然失笑。母親從不閑著,坐在一旁,靜靜地納著鞋底,時不時瞟我一眼。這樣的讀書時光,算不算是一種幸福呢?這,大約就是母親以最質樸的方式對我文字的引導吧。
拋到了九霄云外。讀書,驅除了不安,平和了心態,是山村清凈歲月里的一抹亮色。在那樣一種寂靜無聲的日子里,我把自己曾使用過的專業書籍再次閱讀了個遍,把簡陋校園里的小小圖書室里僅有的幾十本文學書籍讀了個透,托大學好友把寄過來的文學雜志翻了個遍。我要讀書!我要讀書!狠命地讀,忘情地讀,晴天讀,雨天讀,月圓時讀,月缺時讀,抑郁時讀,快樂時讀,唯有那些奇妙的文字,讓單調的教書生活有了不一樣的色彩;唯有文字能真正撫慰失意的心靈;唯有文字散發的迷人書香,才把閉塞落后與現代文明聯系起來,把過去與未來緊密架構,不至于迷失方向。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養成了睡覺前看書的習慣。讀鮑鵬山的《寂寞圣哲》,觸摸先哲圣賢的靈魂高度,在思想的河流里安適地徜徉;重新看了一遍《西游記》,權當在神佛鬼怪的世界里自由穿梭了一回。細細品讀著名散文家林斤瀾的《隨心所選本》,感受游子對故土的深沉緬懷,對時事變遷的深刻剖析,對自然生活的熱情擁抱;讀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在詼諧幽默的敘述中不禁默默流淚;翻閱了潘中葉老師的《九月的思念》,著實體驗了一位樸素的讀書人對生活的虔誠態度……感謝在那些無所適從的日子里,書香伴我入眠,驅除內心的孤獨、不安、惶恐。?
再后來,世事無常,生活瑣事總令我注意力無法集中,孩子、家人、工作……都漸漸隔膜了我對書的依戀之情,銷蝕了對生活的敏銳感受力。在我最彷徨無助的日子里,那些一個個鮮活的字符重
有幸自己考上了師范院校,大學圖書館里一排排門類齊全的圖書令我流連忘返。每每置身圖書館,仿佛進入了浩大的迷宮,出來不得。帶上一瓶水,一個饅頭,挑上一本心儀的書,嗅著翰墨書香,靜靜地閱讀,往往能打發許多個無聊的時光。記得有一次,手捧《穆斯林的葬禮》,過于沉浸其中,進入了狀態,竟忘情地痛哭了起來,引得學友紛紛向我投來莫名其妙的目光。曾發誓大學三年,要讀盡學校圖書館里的所有文學書籍,以彌補中學時代無書可讀的遺憾,盡管一周以兩到三本的速度來看書,到大學畢業,也只不過瀏覽了圖書館里文學書籍的十分之一二,好生遺憾。仔細回想大學時候的讀書,更多的是傾向于自己的專業書籍,或多或少,帶點補償性質、急功近利的色彩。
真正把讀書變成一種自覺的閱讀,還得從參加工作,身為一名教師開始。大學畢業,分配到遙遠的山村中學。學校位于山頂,群山環拱,遠離塵囂,實乃清凈修心之地。白天校園沸騰如粥,到了晚上,四下里一片寂靜,黑暗襲來,隱隱的不安與浮躁也襲來,那么,讀書吧!坐在窗邊,泡上一杯綠茶,伴著窗外的陣陣松濤,再捧一本好書,便可物我兩忘,什么孤寂,什么惶恐,什么名利,都
63
64
新跳躍在我的視線里,他們自由組合,猶如神奇的基因密碼開啟無限遼闊的思想視野,內化成芬芳四溢的花朵搖曳盛開。在與文字親近的日子里,我重新擁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前行的動力,在一次次痛苦疊加的時刻,我神奇般地擁有了自愈的能力。這不能不說,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
五味書香
細想一下,書,似乎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校早自習里有早讀,課堂上有集體朗讀,圖書館里還有默讀……每種讀書法都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它們各有各的韻味。白天工作時間緊,我漸漸地習慣了睡前的夜讀。想象一下,萬籟俱寂,沒有誰愿意劃破夜空的靜謐。星星乖巧地眨著眼睛,微風不時從窗外竄進來。在柔美的月光下,如品一杯香茗一般,在書海里自由地暢游:讀朱自清筆下沉重的父愛,品紅學大觀園里的故事,陪林黛玉一起葬花流淚,隨魯迅回到他的童年…….一頁頁翻過,不知不覺中,書的妙韻連同它的芳香已滲入你的肌膚,隨著血液流淌、奔騰,情感也隨之波動!
讀書的過程是艱難的,也是快樂的。漸漸地,在讀書中,我飄飛的身心融入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美景,感受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精神,體會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才氣。感受到了“風蕭蕭兮易
文字,真是一個好東西!于是,我開始了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字世界,用文字來記錄生活的點滴,關于學生,關于孩子,關于生命與成長……或長或短的“豆腐塊”,都化作了生命里的華美篇章,它們早已融入了我的生活,唇齒相依,不可分離。很多時候,我對文字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對生活里的任何一樣事物的迷戀。我在文字組合的奇妙世界里可以盡情去表達自己、那些支離破碎的夢想、重重疊疊的日常瑣屑、那些無以排遣無處宣泄的情緒……它們在我鍵盤的輕輕敲擊下都化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天空的云朵、大地的微塵以及無邊的曠野。我一遍遍地用文字來縫合自己無法突圍的內心,遮掩著自己抽搐顫抖的靈魂。為此我樂此不疲地重復著這種自娛自樂的游戲。
歲月早已將我打磨得棱角全無,溜光圓滑,可我依然熱愛文字。文字可以嘆息,可以高歌,可以哭泣,可以跳舞……如果有一天,當我不再敲擊一個個擲地有聲的文字時,我不知道我還是不是活著。
以文為友,且行且歌!
當陽市廟前鎮佟湖小學? 王芳芳
65
66
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豪氣,體會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氣……我試著尋找,尋找現實生活中,屬于書的世界,試著去追尋諸葛亮的智慧,司馬遷的憤恨,貝多芬的痛苦,臧克家的深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堅強……
書香是咸的。魯迅的《朝花夕拾》由小見大,那么多針砭時弊的文字,句句如刀刃,犀利、無情、鋒銳。那些看來平凡不過的故事中,有關于過去溫馨記憶的描寫,更多的卻是如上所述的批判之詞,他心中對于陳腐制度的不滿與怨恨化作一腔愛國熱血,在中國近代的文壇上奔流。
書香是辣的。細細咀嚼《水滸傳》里鮮活的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將,可謂人人皆英雄。他們為了正義事業而起義,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那種強烈的反抗精神和嫉惡如仇的正義感,再加上他們超群的武藝,每一個英雄人物出場時,都帶有一股濃濃的“火藥味”,著實很“辣”。
閱讀經典。品味書香,仿若人生,五味雜陳。讓書回歸,讓心沉靜,給靈魂洗禮,讓人生充實!
仁者說:“書香是甜的”;智者說:“書香是苦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我卻說,書香是五味雜陳的。
書香是酸的。常常沉浸在《紅樓夢》的優美詞句里,雖似懂非懂,卻十分貪戀。作者用大量的詩詞歌賦、對聯偈語、燈謎酒令等韻文,采用比興的手法,講究寓意和寄托,追求一種像外之象、味外之味的藝術境界。很多東西沒有說透,而要用心去悟,這對知識淺薄的我來說,或許“酸”了點,但就是這種酸味卻成就了含蓄之美,讓人百讀不厭。
書香是甜的。每次捧起《西游記》,都會愛不釋手,廢寢忘食小說中戲劇人物的塑造,嘻哈詼諧幽默的語言,讀之常常令人捧腹大笑。縱使八十一難的西天取經旅途,在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下的神仙人物和唐僧師徒四人的磕碰中卷成了一幅精彩的畫卷,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種甜甜的味道。
書香是澀的。在《三國演義》的烽火硝煙中。一代梟雄曹操的雄才偉略: 到孔明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惋惜智勇雙全的關羽卻大意失了荊州……他們每個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征。可結局卻令人唏噓,一種苦澀的滋味油然而生。
67
68
今天你讀書了嗎?
進入到三毛的家里啃食她養的花,講起三毛和鄰居的趣事……此時,我看見了孩子們眼里的光,那是對未知世界的渴望與探尋。以至于下課后,孩子們依然圍著我意猶未盡地追問。我順勢鼓勵他們自己讀閱讀,去尋找答案。
我一直很慶幸,我是個老師,雖然沒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富裕的物質生活,卻有機會長年與文字共舞,和書本親近。靜靜地,一個人坐在書房里,捧一本散發墨香的好書,細細地品讀。窗外,淡淡的月光親吻大地,夜空中繁星點點。在這樣溫柔的夜晚,沉浸于書香中,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啊!在書海里徜徉,欣賞“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的萬種風情,優雅而美麗。閑暇時經常捧起書有意無意地讀,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我們真的更需要讀書。
如果沒有對讀書的熱忱,沒有對書香的沉醉,沒有求知的熱望,就難以成長為一名好教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唯有學而不厭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熱愛讀書的學生。
回想起自己的語文課堂,我也曾經一度將書本上的一碗水端給學生為畢生目標,但是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當我講完《埃及的金字塔》這篇課文,突然想到了我看過的三毛《撒哈拉沙漠》,忍不住跟孩子們忘情地聊起來,當我介紹到沙漠中的羊群會從屋頂上
宜都市陸遜中小學? ?楊梅
又一次,我講完《圓明園的毀滅》,順便提起了大英博物館,講起23000多件被列強偷走的無法估量其價值的珍寶,講起那些在外流浪的文物,孩子們的靜默里,我看到了一個孩童眼中的憤怒,似乎聽到了他們內心的吶喊,他們更加懂得國家強大人民才會不受欺辱。
一蜂至微,亦能游關乎天地;一蝦至微,亦能放肆于大海。我常常跟孩子們說:夢想有大有小,如果你不能成為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偉大的人,那就做一名平凡但不平庸的人,去實現小小的理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讀書,離不開學習。
我逐漸明白讀書的意義所在,只有讀書,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成為名家,但是一個知識淵博,文采飛揚,對學生的問題能夠滔滔不絕地作答的老師,肯定會給學生帶向光明的未來。你對股市行情了如指掌,也應該知道世界形勢;你對服飾化妝品如數家珍,更應該了解竇桂梅于永正。你可以五音不全,但你應該知道阿炳莫扎特;你可以不知梨園的風情,但你應該知道梅蘭芳程硯秋;……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
69
70
年,縱橫八萬里。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講起課來妙趣橫生,給學生帶來縷縷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寬闊的知識海洋,引領樹立起孩子心中的理想。
感恩相遇,不負遇見
——讀《查令十字街84號》有感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和《查令十字街84號》的初次相遇,是在大學圖書館的一個午后。書頁的一開一合之間,我竟有些悵然。
“查令十字街84號”是英國倫敦一家名為舊書店“馬克思與科恩書店”的地址。故事從一則廣告開始,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潦倒困窘卻嗜書如命的女作家海蓮·漢芙看到了這家書店的舊書出售宣傳單,便寫信求寄一些喜歡的絕版書。從此,海蓮·漢芙小姐便與書店老板弗蘭克·德爾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書信來往。起初,他們之間寫信用尊稱,到逐漸熟絡,相互打趣、分享日常,雖素未謀面但彼此之間建立了一份特殊的友誼。弗蘭克·德爾竭盡所能在英國各地奔波,努力補充店里捉襟見肘的庫存,為她尋覓難得一見的愛書;海蓮·漢芙小姐時不時地給店里的店員們寄去肉,雞蛋,火腿等稀缺食物的同時,還貼心地為女店員們準備小禮品。
所以,一個教師要想在講臺上站穩腳跟,有所作為,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培養強烈的讀書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神圣職責,一種終生追求,一種精神境界。不管社會怎樣浮躁,但教師不能浮躁,應沉心靜氣,潛心治學,努力成為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做孩子終身學習的引路人,做孩子人生航程的指明燈。
龍鎮中心完全小學 艾逸雯
71
72
最終演變為你打我,我打你的沖突事件……最后站在我的辦公桌前,等待著我的“裁決”。曾有前輩老師講聽到學生的一聲“老師好”,便會心生暖意。而我卻相反,每次聽到“艾老師”便有些頭疼,我知道又要開始“斷案”了。
直到我遇到我人生中的第一個教師節,當我走進教室,他們齊刷刷地站起來對我說道“艾老師,節日快樂”!我眼眶泛紅,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作職業幸福感。那一刻,我就是最幸福的人哪!后來由于工作調動我不再擔任他們的任課教師,不舍和遺憾占據了我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們是我帶的第一屆學生,兩年的時光歷歷在目。雖有時頗為調皮,但我卻十分喜愛他們。我想陪著他們到畢業,想見證他們一步一步地成長!
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反思和44位少年的這一場相遇,我想,成長的不僅僅是他們吧,我又何嘗不是在成長呢?這兩年,我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從求學四年的江城武漢到龍鎮小學的三尺講臺,我終將年復一年地和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相遇、離別……我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次相遇,用心澆灌,靜待花開。正如《查令十字街84號》帶給我的啟示,相遇過程本身就已十分美麗,去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因為那都是生命給我們的饋贈。
而故事卻戛然而止,停留在了1969年1月29日,馬克思與科恩書店的秘書托德寄去了弗蘭克·德爾去世的消息。這份跨越了20年的情誼最終畫上了句號,而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一直到書店里的工作人員相繼離開、到其他的人相繼去世,海蓮漢芙小姐也由于種種原因始終未能前去英國,最終留在腦海里的也只是他們從書信中想象的彼此美好的形象。每每讀到“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總是令人心酸不已。二十年,海蓮終究沒能踏上那片土地。初讀,只覺得充滿遺憾,不能釋然。
再讀,已是參加工作之后。一個周末的清晨,我從書架當中抽下了這本《查令十字街84號》,再一次走進了他們之間的故事。而這一次,除了遺憾心酸之外,我卻從中得到了一些另外的力量,給了我生活的啟示和指引。即使沒能相見,但文字上的相遇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知音可遇而不可求,海蓮·漢芙小姐和德爾雖從未謀面,但是20年來他們之間的書信所傳遞的這一份情誼是真摯的。雖相隔兩地,但互為彼此的知音。相遇已是最美,人生或許不能太過圓滿,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
三年前,我離開了大學,進入到龍鎮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剛入職的我便成了二年級二班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站在三尺講臺,面對著44個低年級學生,我時常感到困惑和力不從心。小朋友們會因為一塊橡皮或一支鉛筆互起爭執,也會因為一點小事而
73
74
陪伴閱讀,遇見美好!
沒想到吧!昨天咱們一起讀書時,凝視著你稚嫩又認真的臉龐,我既感慨歲月匆匆,又感恩閱讀的饋贈,如今你都這般伶伶俐俐了,我不禁提筆想寫點什么。五年前的今天你來到我的世界,咱們彼此溫暖,彼此蓄積能量,一起進步,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細細回憶,咱們一起的閱讀時光已有6年,2190天,52560小時,這樣的美好希望一直延續下去。
小姑娘,你知道嗎?遇見你,帶來的不僅僅是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女的幸福,更多的是內心的安定。這份安定是閱讀帶來的——因著你,我和閱讀更深地聯系在一起,書籍成了我心靈的慰藉,伴我度過孕期一個人在家的寂寞時光,幫助我在無助苦悶時進行心理調適,攜我走在學習型媽媽的道路上……我的小姑娘出生在綠意盎然的四月,我的生活因閱讀而草木蔥蘢,內心一片春意。閱讀,悅讀!寶貝,遇見你,遇見閱讀,多美好!
伍家崗區實驗小學? 袁小艷
我的小姑娘:
相信你最享受的時刻便是和媽媽一起的親子閱讀時光。最初只能臥床時,咱家的沙發案頭擺滿了各種媽媽喜愛的書。躺的時間居多,所以躺著讀書的時間也多。我想更多走進孩子的世界,于是曹文軒筆下的孩子觸動了我的心,我為青銅葵花一家面對苦難時頑強而坦然的抗爭,以及以善為美的溫潤如玉的靈魂所打動;目睹桑桑在油麻地度過人生刻骨銘心的六年啟蒙時光,跟著他感受水鄉風情畫,拳拳少兒心……那會兒你在我的肚子里還很安靜,但我內心的滿足已被你聞到。我愿做一個智慧型媽媽,故而尹建莉的育兒系列全收入囊中,我如饑似渴地吸納她的科學育兒方法,點圈勾畫,批注心得,讀到豁然開朗處忍不住出聲分享給寶爸和你。那會兒媽媽身體日漸穩定,咱娘倆舒適地坐在窗前,享受日光的暖和閱讀的光。彼時的你已在我的肚子里大展拳腳,甚至讓我覺得那是你的回應,咱們娘倆都沉浸在了閱讀的養料里。胎教時間的閱讀格外動人,我用溫暖的手撫摸著你,用柔美的聲音懷抱著你,你時而讓我的肚子鼓起小包,時而像小豬般拱來拱去,熱切地回應媽媽讀故事帶給你的喜悅。小家伙,你說,遇見閱讀,該是多美好的事情!
時間是生活最美好的見證,你出生后,尤其是半歲以后,每晚睡前的靜謐時光,是專屬于咱娘倆的閱讀時光。現在案頭多了你喜歡的書,一拿到書,你就迫不及待地先翻一遍,再纏著我給你讀故事,那求知若渴的小眼神煞是可愛。我們用最舒適的姿勢躺在床上,我一一指著每個字給你讀,還要時不時回答你滿腦子的疑問,
75
76
繪本的精美圖片吸引了你的眼球,我用聲音帶你在故事里暢游,那一刻的依偎,多美好!
美好:靜謐的晚飯后時光,窗明幾凈的書房里,咱們或躺或坐,在安靜的閱讀氛圍中,一起充實自我,享受美好。閱讀,是最美的家庭語言,流淌在我們心間,心生詩意!
而今,書房里的知識養料——書籍日益增加,有你最愛的繪本系列,也有媽媽喜歡的專業書籍,現在,你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了,于是,我又愛上了和你獨處的時光,安靜的午后,你挑著喜歡的《歪歪兔》系列獨自閱讀,甚至于還能講一講其中的故事,那段時間你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逢人就讓人叫你“歪歪兔”,好純真的你!而我,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在陽臺那邊曬太陽,邊讀著我喜歡的竇桂梅教學案例系列,時而勾畫,時而筆記。我們互不打擾,彼此陪伴,所謂言傳身教,即是如此,我始終堅持用閱讀陪伴你,用文字呵護你,用聲音撫慰你,努力給你最優質的愛。遇見閱讀,更多美好!
這幾年的堅持不負時光,小姑娘的口語表達清晰流暢,嘴里的妙語連珠讓人驚嘆,一本書讀完后能及時表達出來,而閱讀也成了每晚睡前的常態活動。我呢,在長久的閱讀積累中,文筆功力日益提高,語文教學逐步精進,心態日漸平和。我想,這便是閱讀的饋贈,也是自我的提升。
今后的每一天,閱讀也將是咱們一家最美好的精神食糧,咱們一起去書中尋找質樸,尋覓善意,去遇見美好。迫不及待的媽媽又為你囤積了《我愛古詩詞34》《小羊上山2》《歪歪兔》更多系列,只愿閱讀能驚艷你的時光,亦能溫柔你的歲月!這樣的日子多
小姑娘,能遇見你,多幸福!遇見閱讀,陪伴閱讀,堅持閱讀,多美好!愿生活的春光明媚我們,盼悅讀的詩意縈繞左右!
愛你的媽媽
2023年6月11日
77
78
蘊潤書香 伴你成長
?——致我的兒子爾卓
何攀
親愛的爾卓:
時光荏苒,轉眼你已經是一名光榮的二年級小學生了,在這朝夕相伴的9年里,我時常感嘆時間流逝得太快,還沒好好陪伴你,你就已經長得齊我的肩頭了。你由嬰兒成長為幼兒、兒童,我在和你相伴中走向中年,我們都在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這些年唯一不變的,也是我們之間最為寧靜、美好的時光,便是那些一起閱讀的日子……
? ?在你5個月的時候,我從育兒平臺了解到《躲貓貓系列》的洞洞書,當即購買了一套,每天會在你睡覺前陪你翻一翻、看一看,聽著你咿咿呀呀說個不停,小手不停扣著樹上的洞洞……這套書正式開啟了我們的書香之旅,作為母親,我并不期望你從書中習得多少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希望你通過閱讀繪本,發現更多的趣事,你會通過書本,看到除了眼前的以外的世界。
閱讀架起了我們交流的橋梁。你小的時候,我們會依偎在一起,共同欣賞繪本中畫面的內容,嘗試著說出畫面中小動物的名稱,漸漸地,能說出他們的顏色,說出完整的句子。甚至對于反復閱讀的繪本,在即將翻到下一頁的時候,你已開始描述內容了。現在的你,已經能夠獨立閱讀《小學生必讀書目》《百科全書》等書目,閱讀量和識字量在不斷增加,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共同享受閱讀的美好時光。我們在閱讀中交流彼此的想法,感受著成長的驚喜。
閱讀內化好的習慣。從你的第一套繪本到現在,家里已經有較大數量的繪本和書籍,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你的繪本幾乎都是完好無損的,你幾乎沒有撕書、毀壞書本的行為。進入小學后,各類課本也很少有褶皺,甚至也不允許我們在你的課本上對折或做記號,即使書包很重,每天放學前,你也會把所有的課本都裝進書包,課桌收拾干凈。我們雖然沒有刻意教會你要愛惜書本,但這些似乎已經內化為你的習慣,比起知識,你的好習慣更讓父母感到欣慰。
閱讀讓你感知未知的宇宙。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自從閱讀了《腦筋急轉彎》和《科學知識與問答》,你會時常用書上學到的知識考一考我們,“什么東西明明是圓的,好多人卻說他方?沈(方向盤)什么東西越熱越愛出來?(汗)”“天上的星星為什么發光?海水為什么是藍色的?”……雖然時常被你的問題難倒,我們卻依然很享受這種想答又答不對最后被你揭曉答案的過
79
80
程,就像是在當你的學生,跟著你的腳步去探索更多未知。
閱讀讓我們發現更溫暖的你。自從有了妹妹以后,爸爸媽媽陪伴你共讀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很多時候都是以“等一會兒”“你先去玩,晚點陪你讀”等理由搪塞過去了,等我們忙完手頭的事,你早已入睡。這是我們的不好,疏于對你的陪伴,媽媽要對你說一聲“對不起”。現在的你,不止能獨立閱讀,還時常給妹妹讀繪本,看著你們一起看書的樣子,我時常感嘆“有你們,我真是最幸福的媽媽了”。我也會為了你們,更加努力,不斷閱讀,汲取新的知識,更好地陪伴你們成長。
親愛的孩子,媽媽并不期望你將來成就宏圖偉業,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你快樂,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做一個你內心富足的人。愿閱讀伴你終身,猶如父母的愛,永遠都在。
愛你的媽媽
2023年5月21日晚
81
82
雪夜清掃? 張新苗攝
“電亮”冬季? 梅雪飛攝
凝聚文學力量 弘揚工匠精神
ningjuWENXUEliliang? hongyangzhigongwenhua
文中所用圖片,部分相關人員提供,部分源自網絡,如有爭議,請聯系編輯刪除。
敬請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