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7期
百年炬火
黨史學習教育微刊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宣傳群工部
目? 錄
01?
學黨史 銘初心
習近平說黨史
權威閱讀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原紅色地圖
知識測試
02
06
07
08
12
14
中國共產黨史(1966-1970)
?02?
返回目錄
1966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下冊,《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6年9月黨的八大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是黨對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進行艱辛探索的十年。這十年是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時期,我國建設事業盡管經歷曲折甚至遭受過嚴重挫折,但仍取得很大的成就。
1966年,正當我國克服了國民經濟的嚴重困難、完成經濟調整任務,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發生了。
(毛澤東檢閱紅衛兵的車隊行進在長安街上)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五一六通知”指出:“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各種文化界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由無產階級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專政。”8月,黨的八屆
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提出“這次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發動。此后,紅衛兵運動迅速興起。
返回目錄
1967
學黨史? 銘初心
03
1967年初,以上海造反派的“一月奪權”為發端,“文化大革命”進入“全面奪權”階段。1967年五六月間,四川、浙江、廣西、安徽、陜西、云南、河南等省區分別發生武斗流血事件;7月湖北武漢爆發震驚全國的抗議和聲討中央代表團代表的武漢七二〇事件,“文化大革命”發展為“打倒一切”以至“全面內戰”的嚴重局面。
1967年1月19日、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碰頭會;2月11日和16日在中南海懷仁堂由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政治局碰頭會(即懷仁堂會議)。這兩次會上,圍繞著“文化大革命”要不要黨的領導、要不要老干部、要不要穩定軍隊等重大根本性問題展開激烈爭論。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在不同會議上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提出了強烈批評,但被污為“二月逆流”,受到壓制和打擊。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地區上空爆炸成功。這是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干部、工人、戰士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堅持國防建設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下冊,《中國共產黨簡史》)
︵中國第一顆氫彈在西部某地上空爆炸成功︶
返回目錄
? ?1968
學黨史? 銘初心
?04?
到1968年9月,全國各地先后成立革命委員會,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文化大革命”前期的無政府狀態。
1968年10月,黨的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是在“左”傾思潮泛濫、黨內外民主遭受嚴重破壞的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召開的。全會宣布“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撤銷其黨內外的一切職務”,對劉少奇的政治結論和組織處理是完全錯誤的。全會對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攻擊、批判,對“文化大革命”的高度贊揚,都是完全錯誤的。
黨的九大以后,“斗、批、改”運動在全國開展,主要包括:清理階級隊伍、整黨建黨、教育革命等。1968年,毛澤東先后發出干部下放勞動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雖然知識青年和干部經受了鍛煉,為國家不發達地區作出了貢獻,但是干部耽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下冊,《中國共產黨簡史》)
誤了在本職工作中利用所學專業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并繼續深造的寶貴時光,知識青年在青春年華失去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造成人才生成的斷層,給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帶來長遠的危害。
返回目錄
? ?1969-1970
學黨史? 銘初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黨的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第一階段的結束。
1969年以后,周恩來等領導人開始著手恢復各主要工業部門和其他綜合經濟部門的工作,國民經濟扭轉了前兩年連續下降的局面而有所回升。1970年經濟建設中,內地戰略后方的建設(重點是國防工業建設)迅速全面鋪開,地方“五小”工業(小鋼鐵、小機械、小化肥、小煤窯、小水泥)迅速發展。到年底,當年經濟指標以及“三五”計劃主要指標大體完成。這一時期,三線建設成果引人注目。1970年7月至1973年10月,相繼建成成昆鐵路、湘黔鐵路、襄渝鐵路;在建和建成貴州六盤水、四川寶鼎山等大型煤礦;甘肅劉家峽、湖北丹江口、葛洲壩等大中型水電站;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舊中國工業布局不平衡的狀況。
(1970年攀鋼一號高爐出鐵)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下冊,《中國共產黨簡史》)
1970年8月,黨的九屆二中全會在江西廬山舉行。全會圍繞設不設國家主席等問題展開斗爭。以毛澤東《我的一點意見》的發表為標志,廬山會議上的這場斗爭實際上已轉化為毛澤東領導的反對林彪集團的斗爭。
05
返回目錄
習近平說黨史
?06?
返回目錄
權威閱讀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文稿40篇。這些重要文稿的鮮明特點在于,全景呈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其中有16篇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注重原文收錄,原汁原味呈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注重研究式編輯,體系化呈現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論述,這本書以豐富的史料支撐和歷史縱深的理論分析,對黨史上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新總結,提出新觀點,全面、科學地反映黨史的內在規律,為廣大黨員深入學習和掌握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權威指導。
?點擊下方收聽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有聲書
(音頻來源:共產黨員網)
07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堅定信念 求真務實
一心為民 清正廉潔
艱苦奮斗 爭創一流
中國精神之蘇區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內涵
精神解析
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面對國民黨的屠殺,繼續高舉革命旗幟,領導發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創建蘇維埃根據地,并建立了新中國的雛形——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從朱德、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主力于1929年1月走下井岡山向贛南閩西進軍,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央蘇區戰斗了五年零九個月。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一個又一個革命根據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蘇區軍民始終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論斷和中國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念,為了追尋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奮勇向前。
?08?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蘇區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解析
求真務實的實踐探索
毛澤東堅決反對“左”傾教條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1930年5月寫于中央蘇區的一篇文章,是為了反對當時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那時的教條主義被稱作“本本主義”。毛澤東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蘇區時期,在毛澤東“沒
一心為民的執政理念
蘇區時期,我們黨正是憑借著忠實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意識,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了血肉聯系,由此形成了一道什么力量也無法打破的“真正的銅墻鐵壁”。作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號召黨員干部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要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他說,每個共產黨員要像和尚叨念“阿彌陀佛”一樣,時刻叨念“爭取群眾”。
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影響和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干部十分注重調查研究,不斷改進工作方法,以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09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蘇區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解析
清正廉潔的政治品格
?10?
為保持黨的純潔性,黨和蘇維埃政府注重干部作風和反腐倡廉建設,堅持用制度和法紀反腐懲貪,建立了懲防并舉,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黨風廉政建設機制。在懲處腐敗分子方面,中央蘇區制定了《政府工作人員懲辦條例》和《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在制度建設方面,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暫行財政條例》等法規。在監督方面,一是在中央設立中央黨務委員會,各級蘇維埃政府設立工農檢
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蘇區時期,由于國民黨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中央蘇區物資嚴重匱乏,廣大軍民的生活異常艱難,每人每天只發不到1角錢的菜金和大半斤糧食。節約每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成為蘇區軍民的自覺行動。在節省運動中,中國共產黨和蘇區政府不斷推進反對貪污浪費和消極怠工的斗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同,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以自己艱苦奮斗的經歷,以幾十萬英勇黨員和幾萬英勇干部的流血精神,在全民族幾萬萬人中間起了偉大的教育作用。”
察委員會,同時組織突擊隊、輕騎隊,監督蘇維埃政府法令、批示的執行;二是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在《紅色中華》等報紙雜志開辟“紅板”等專欄;三是發動群眾監督,通過建立控告局、開展群眾評議等方法,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檢舉運動。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蘇區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解析
爭創一流的工作境界
在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的帶領下,廣大蘇區干部自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發揚銳意進取、勇于開拓、爭創第一的革命精神,涌現出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優異成績的模范縣、鄉,培養和造就出大批模范干部和優秀黨員。蘇區軍民發揚爭創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熱情、昂揚的革命斗志,踴躍支前擴紅、發展生產,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創造了蘇區黨的建設、行政工作、社會工作、群眾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無私奉獻的犧牲精神
“無私奉獻”突出體現在“一切為了蘇維埃”。在蘇區血與火的崢嶸歲月里,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蘇區干部沒有薪餉,“自帶干糧去辦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蘇區群眾義無反顧、傾其所有支援革命、支前參戰,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正是這種無私奉獻精神,使黨和紅軍能夠在極端艱難時期發展、壯大,最終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
11
中原“紅色地圖”:紅軍精神永相傳
——追尋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盧氏突破重圍的長征足跡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初秋時節,走進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泰山村,屹立于山上的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在綠樹掩映下,莊嚴肅穆。“忠勇結成杜八聯,壯烈創建小蘇區”兩行大字鐫刻于紀念碑上,述說著崢嶸歲月里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
1937年,楊伯笙、史向生等在家鄉杜八聯地區組建了中共濟源縣委領導的第一支群眾武裝——杜八聯抗日自衛團。“村里家家戶戶幾乎都出過革命戰士,這是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泰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法林說。
抗日戰爭期間,杜八聯同沿黃河北岸數十個村莊結成聯防,形成了鞏固的敵后抗戰“小蘇區”,同日軍作戰多達數百次,護送八路軍干部200余人安全渡過黃河。
解放戰爭中,杜八聯民兵同進犯的國民黨軍作戰上百次,使其始終未能占領一寸土地。同時,他們還單獨或配合主力部隊攻打坡頭寨,炸毀敵機,平息紅槍會暴亂,為陳謝(陳賡、謝富治)大軍強渡黃河天險開路、護航,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攻不破的“河防堡壘”。
(杜八聯革命紀念館)
(來源:河南日報)
12
中原“紅色地圖”:紅軍精神永相傳
——追尋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盧氏突破重圍的長征足跡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這片紅色土地也充滿了創新精神。杜八聯創造的“聯防戰”,與地雷戰、地道戰一并列為中國民兵的三大戰法。當地群眾使用的渡河葫蘆,被戰士們發揚光大,打造出威震四方的葫蘆舟部隊。石雷、土槍、榆木炮……杜八聯在自己的兵工廠制造出多種實用武器。
1946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授予杜八聯一面錦旗,上書“河防堡壘,翻身英雄;保家保田,百戰百勝。”不僅如此,在當年8月23日出版的《新華日報》(太岳版)上,還給予如此評價:“濟源的杜八聯人民在反內戰與保衛勝利果實的自衛戰爭中,創造了人民武裝自
(杜八聯雕塑廣場)
(來源:河南日報)
衛斗爭的英勇范例,堪稱豫北人民武裝保衛河防的學習榜樣。”
? ? 在杜八聯革命紀念館內,長矛、土槍、葫蘆舟等一件件實物勾畫著戰爭年代的硝煙烽火,閃耀著英雄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 ? 巍巍太行山,滔滔黃河水,天地蘊正氣。“濟源是愚公故里,愚公移山精神歷久彌新。”張新武說,杜八聯彰顯著一種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百折不撓的精神,這種精神穿越時空,薪火相傳。
13
本期回顧? 牛刀小試
點擊鏈接參加測試
返回目錄
知識測試
14
總? ? ? ? 編: | 王秋群 | ||
責任編輯: | 鄭新旺 | ||
資? 料? 組: | 易華斌 | 劉? ? 丹 | 曾? ? 卓 |
編? 輯? 組: | 李? ? 歌 | 范冰峰 |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