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2期
百年炬火
黨史學習教育微刊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宣傳群工部
目? 錄
01?
學黨史 銘初心
習近平說黨史
權威閱讀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原紅色地圖
知識測試
02
06
07
08
11
13
中國共產黨史(1950-1953)
?02?
返回目錄
1950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
1950年6月,黨召開七屆三中全會,指出需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三個條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減。毛澤東在會上作題為《不要四面出擊》的講話。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月初美軍悍然越過三八線,直接威脅新中國的國家安全。10月8日,毛澤東命令,組建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19日,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3年7月,美國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
(圖: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國大陸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標志著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徹底消滅,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除此之外,黨還領導了在國營工礦交通企業開展民主改革、改革封建婚姻制度、取締娼賭毒社會頑疾等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圖:1950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北京郊區的一對新人舉行婚禮)
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返回目錄
1951
學黨史? 銘初心
03
1951年初,在全國范圍內對隱藏在私人資本主義企業中的官僚資本股份進行了清理,至此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的工作全部完成。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1951年三四月間,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決定對全黨的基層組織進行一次普遍整頓,在全體黨員中進行一次關于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八項條件的教育。整黨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到1954年春基本結束。經過整黨,共有41萬
(圖:整黨運動中黨員干部開展學習教育)
(圖: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審判現場)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簽署《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0月,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污、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要求采取群眾運動的方式,大張旗鼓,雷厲風行,
人被開除出黨或被勸告退黨;同時,各級黨組織積極而又謹慎地發展黨員,黨員人數由整黨前的580萬人發展到636.9余萬人,黨的隊伍增加了新的血液。
徹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貪污事件,開展“三反”斗爭。斗爭于1952年10月結束,對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和健康的社會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返回目錄
? ?1952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2年1月,中央決定在私營工商界開展一場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五反”運動。運動于1952年10月結束,有力打擊了不法資本家嚴重的“五毒”行為,為后來用和平方式逐步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作了重要鋪墊。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按照“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基本方針,全力恢復國民經濟。農業方面,黨在發揚農民個體經濟積極性的同時,逐步推動個體農民之間的勞動互助。工業方面,重點放在恢復國計民生急需的礦山、鋼鐵動力、機械制造等行業和主要化學
(圖:上海黃浦區國際貿易業的資本家排隊向“五反”委員會遞交“坦白書”)
?04?
工業。交通運輸方面,國家投資17.7億元,基本恢復了原有的鐵路網,重新連接華北和華南。貿易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從上到下的包括各種門類的統一的國營商業體系。
經過全國人民三年多的艱苦奮斗,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1952年底,工農業總產值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多。同時,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事業和軍隊、國防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有相應的發展。
(圖:貫通“世界屋脊”的康藏、青藏公路全線通車)
返回目錄
1953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順利完成,我國已具備了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條件。黨及時決定從1953年開始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的主體是國家工業化。
1953年12月,我國政府在同印度就兩國間存在問題的談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表述后來確定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開展活動、擴大對外交往的有利武器,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圖:周恩來總理與尼赫魯總理(左3)舉行會談,確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圖:1953年2月,毛主席第一次視察湖北,醞釀過渡時期總路線)
05
黨中央經過近一年的醞釀,形成和提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這就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
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條總路線明確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任務。
返回目錄
習近平說黨史
?06?
返回目錄
權威閱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的基礎上組織編寫的。全書堅持以“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為框架主干,共設7個板塊,100個問題,緊跟實踐發展步伐,聚焦理論熱點難點,回應干部群眾關切,梳理思想體系的經緯,標注理論發展的節點,以問答體形式全面系統展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為干部群眾系統全面把握黨的創新理論提供了新范本。
?點擊下方收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有聲書
(音頻來源:共產黨員網)
07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的精神;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
依靠群眾、團結統一的精神。
中國精神之西柏坡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西柏坡時期,黨所面臨的革命形勢是即將最后奪取全國政權以建立新中國,黨的工作重心將由農村向城市轉移;黨的主要任務是由革命戰爭向和平建設轉變;黨所面臨的全新課題是由革命黨和局部執政向掌握全國政權的執政黨轉變。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而又重要的歷史轉折時期,我們黨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精神內涵
精神解讀
?08?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西柏坡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西柏坡精神是我們黨在艱苦卓絕的解放戰爭中孕育發展形成的,核心是“兩個務必”,實質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永不驕傲、永不自滿的進取精神,不懈努力、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黨和人民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在革命歲月中的升華,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在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逐漸孕育了以“兩個務必”、“兩個敢于”、“兩個堅持”、“兩個善于”為基本內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傳統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精神解讀
09
(圖:西柏坡舊址)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西柏坡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中國革命史的宏大敘事,在一個小山村里譜寫了奪取全國勝利的宏偉樂章。
西柏坡——河北省平山縣的一個普通村莊,60年前,成為中國歷史巨大轉折中的樞紐。一群衣著樸素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里開創出翻天覆地、滄桑巨變的輝煌偉業,從這里走向了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林伯渠、董必武、康生、張聞天、彭德懷、林彪等共34人。會議著重討論了毛澤東的報告,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會議還通過了《關于軍旗的決議》,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應為紅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最后,毛澤東代表中央政治局對全會作了結論報告。結論報告總結了“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的12條經驗,強調要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集體領導,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號召各級干部要學好馬列的12本書,并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確定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
二、決定將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到城市。
三、決定了黨在全國勝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四、強調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的腐蝕。
西柏坡與中國革命
10
中原“紅色地圖”:先烈英魂應猶在 金戈鐵馬勵初心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在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城西北,唐河與桐河交匯處,坐落著莊嚴肅穆的唐河革命紀念館。紀念館主體建筑前,是一組大型烈士群像,6位塑像人物或戎裝或便服并肩而立,不時有前來游覽的群眾在此肅立。
11
(圖:唐河革命紀念館)
“原唐河革命紀念館1986年建成,時值張星江烈士犧牲50周年。2011年遷址新建后,更加全面展示了他領導鄂豫邊革命斗爭、發展壯大黨組織的功勛貢獻。”7月23日,唐河縣黨史研究室原主任王留云告訴記者,張星江等先烈的革命精神,是鼓舞唐河人民奮斗前行的“紅色力量”。
1927年年初,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工農運動的高漲,唐河縣一些在外地入黨或入團的知識青年,先后回到家鄉宣傳革命思想、發展黨團組織。8月,中共唐河縣特別支部成立后,張星江的族叔、時任特支委員的張友輔回鄉秘密發展組織。在張友輔的影響下,張星江接觸到《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受到中國共產黨政治主張感召,于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張心一村建立了唐河東部第一個黨支部。
(圖:唐河革命紀念館)
“在殘酷的斗爭中,張星江始終堅定革命信仰不動搖,這是他最鮮明的精神特質,同時,他在工作中善用策略、膽識過人,面對敵人凜然不懼,充分受到組織信任和同志們的愛戴。”王留云說。
中原“紅色地圖”:先烈英魂應猶在 金戈鐵馬勵初心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1936年3月27日,為了擴大革命武裝,張星江率領游擊隊長途奔襲,在桐柏縣平氏鎮孤峰山廟會上,繳獲敵人長短槍9支。在轉移途中,遭地方民團阻截,他命令副隊長陳香齋帶隊突圍上山,自己殿后掩護。戰斗中,張星江不幸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9歲。
(圖:張星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在今天的唐河縣城北京大道中段,一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星江中學,見證著紅色精神的薪火相傳。走進星江中學,只見教學樓前豎立著一尊張星江烈士半身雕像。教學樓外墻立面上,一行題為“滄桑不改紅色印記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標語,分外顯眼。
(來源:河南日報)
12
“星江中學是為紀念烈士誕辰90周年,在全縣干部群眾支持下建成的。”7月24日,星江中學校長陳劍帶著記者來到烈士雕像背面,在基座一側銘刻著建校簡史:1996年,在唐河縣委、縣政府號召下,縣直干部職工每人捐出全年誤餐補助,總計550萬元興資建校,1997年8月正式竣工。
“不屈不撓的革命斗志、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忠于事業的堅強毅力、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這既是張星江烈士的精神內涵,也是星江中學代代相傳的校訓。”陳劍說。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如今的唐河,從農業大縣向著工農融合、城市建設提質的道路加速快跑。寧西鐵路從沃野穿行而過,唐桐河畔,一座宜居宜業的新城嶄露身姿。當前,唐河全縣人民正瞄準建設65平方公里、65萬人口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目標,凝心聚力,以爭先創新的革命先烈精神為鼓舞,努力建設“經濟實力強、人民生活富、城鄉環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唐河。
本期回顧? 牛刀小試
點擊鏈接參加測試
返回目錄
知識測試
13
總? ? ? ? 編: | 王秋群 | ||
責任編輯: | 鄭新旺 | ||
資? 料? 組: | 易華斌 | 劉? ? 丹 | 曾? ? 卓 |
編? 輯? 組: | 李? ? 歌 | 范冰峰 |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