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鄭州中支《百年炬火》黨史學習教育微刊第13期

2021年第13

百年炬火

黨史學習教育微刊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
宣傳群工部

目? 錄

01?

學黨史 銘初心
習近平說黨史
權威閱讀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原紅色地圖
知識測試

02
06
07
08
11
13

中國共產黨史(1954-1957)

?02?

返回目錄

1954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4年4月,由中國、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及有關國家外長參加的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這是我國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重要會議。日內瓦會議的成功,使亞洲局勢和國際局勢進一步緩和,增強了我國南部邊境的安全。

1954年2月,黨的七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決議強調,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要求全黨尤其是黨的高級干部要提高維護黨的團結的自覺性。

(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率中國政府代表團抵達日內瓦)

1954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肯定人民政協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用無記名方式投票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返回目錄

1955

學黨史? 銘初心

03

1955年1月,中共中央、毛澤東作出發展原子能事業、研制原子彈的決定。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1955年3月21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毛澤東提出要在大約幾十年內在經濟上追上或者超過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設想。鄧小平代表中央委員會作《關于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報告》。會議決定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

(陳云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作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報告)

(圖: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

1955年4月,亞非29個國家政府首腦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會議。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在會上鮮明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呼吁各國撇開分歧,為反對殖民主義的共同利益而加強團結合作,受到與會各國的贊同,打開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

1955年7月,中央決定開展一場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10月2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審查干部工作同肅反斗爭結合進行的暗示》。肅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至1957年底基本結束,清查出反革命分子8.1萬人。

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宣告成立。

返回目錄

? ?1956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04?

1956年,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都已確立,至此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來了。

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講話,5月2日又向最高國務會議作了報告。《論十大關系》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的若干新方針,標志著我們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對當時和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黨在全國執政后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黨的八大正確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提出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通過的新黨章是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以后制定的第一部黨章。

以《論十大關系》和黨的八大為標志,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開端。

(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返回目錄

? ?1957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

學黨史? 銘初心

1957年2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發表《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的講話。他關于矛盾的論斷,第一次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也為后來社會主義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

(1957年6月,一場全國規模的群眾性反右派運動全面展開)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從整頓黨的作風入手,克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隨著整風運動的開展,極少數人乘機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動進攻。由于對階級斗爭的形勢作了過于嚴重的估計,反右派斗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這是黨的歷史上的一大教訓,使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遭受挫折。

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指標大幅度地超額完成,形成中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效果最好、作用最大的工業化浪潮。

隨著1957年一些工廠、農村出現生產迅速增長的新氣象,黨認為經濟建設應該搞得更快一些。1957年冬季,全國掀起以興修水利、養豬積肥和改良土壤為中心的農業生產高潮,拉開了“大躍進”的序幕。

(大躍進時期大煉鋼鐵)

05

返回目錄

習近平說黨史

?06?

返回目錄

權威閱讀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收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文稿40篇。這些重要文稿的鮮明特點在于,全景呈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論述,其中有16篇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注重原文收錄,原汁原味呈現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注重研究式編輯,體系化呈現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論述,這本書以豐富的史料支撐和歷史縱深的理論分析,對黨史上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新總結,提出新觀點,全面、科學地反映黨史的內在規律,為廣大黨員深入學習和掌握黨的歷史提供了根本遵循,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權威指導。

?點擊下方收聽
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有聲書

(音頻來源:共產黨員網)

07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艱苦奮斗 勇于開拓?
顧全大局 無私奉獻

中國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內涵

精神解析

?08?

不畏困難、拼搏實干的艱苦奮斗精神

1949年3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派農業部秘書豐年同志到嫩江縣創辦鶴山農場。先遣人員只有9人,在茫茫的雪原上,他們架起了第一頂帳篷,迎接北大荒的暴風雪。3月3日,9個人舉行了建場典禮,對空鳴槍3聲,作為慶賀的禮炮,9個人把9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從此,荒原上響起了春天的歌聲。

解放思想、敢闖敢試的勇于開拓精神

1978年,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拉開帷幕——這是墾區改革的現實環境;1979年,國家對黑龍江墾區實行財務包干,30年“鐵飯碗”的歷史宣告結束——這是墾區改革的必要條件;198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國營農場應繼續進行改革,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辦好家庭農場。”至此,墾區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解析

09

胸懷全局、強國富民的顧全大局精神

1954年10月,中央決定農建二師集體就地轉業,而這時,正是國家實行軍銜制的前夕。連年征戰,曾立下汗馬功勞的官兵們,本來可以通過授銜獲得較高的工資待遇,但是,他們服從了大局,8300名官兵默默耕耘,奮力創業。他們以民族振興的大局為重,以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為榮,表現出共產黨人先公后私的高風亮節。

不圖名利、忘我工作的無私奉獻精神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拓荒者們承受了種種磨難,付了沉重的代價,其中包括鮮血和生命。六七十年代,54萬全國大中城市的知識青年,踏著轉業官兵、支邊青年和科技知識分子的足跡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北大荒。”

返回目錄

黨史中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來源:共產黨員網)

精神特征

10

北大荒精神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事業、特定的群體、特定的時代形成的具有北大荒特色的精神成果,它既有民族精神的深遠基礎,又凝結著新時代的活力,反映了北大荒人的群體風采,其鮮明的特色,反映了北大荒精神的基本特征。
歷史的繼承性。北大荒精神是拓荒者的各種思想、品質、作風,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結果,人民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南泥灣精神是其形成發展的基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構成其基本內核,我國知識分子科學求實、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新中國青年追求理想、建功立業的風貌是其重要內容。
廣泛的群體性。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決定了北大荒的開發,不是個體的行為,也不是松散的群體行為。只有在強大的精神凝聚下,墾殖群體大軍,才能成為荒原真正的主人。群體性,是北大荒精神最鮮明的特色。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把北大荒人聯結成一個團結一致的英雄群體。北大荒精神是一種群體精神。
鮮明的時代性。時代為北大荒人創造了實現理想,施展偉大抱負的歷史性機遇。北大荒人在實現理想的創業實踐中,創造了以創業、奉獻為核心的北大荒精神。它同新中國的農墾事業同生、同育、同步發展,是代表歷史方向,反映時代風貌,推動時代前進,引導人們走向未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時代精神。

中原“紅色地圖”:紅軍精神永相傳
—追尋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盧氏突破重圍的長征足跡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腳不干。’當年,這條峽谷沒有路,也少有人走,紅二十五軍就是順著這條河涉水而下的,這塊石頭上的字就是他們留下的宣傳標語。”原盧氏縣黨史辦黨史科科長牛愛民說。

11

(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

1934年12月4日,紅二十五軍到達盧氏縣皮皮嶺,2900余名將士在一名年輕貨郎的帶領下,沿著峽谷小道,經過四天三夜的艱難跋涉,突破敵軍布下的“鐵桶合圍”,勝利到達陜南,創建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

沿著公路繼續向上行駛約35公里,就到了皮皮嶺隸屬的盧氏縣文峪鄉香子坪村。香子坪村風景秀麗,村中的紅軍廣場、紅軍井、紅軍入盧碑,仿佛仍在訴說著紅軍的故事。
96歲的香子坪村老支書苗成立,1950年7月入黨,是位有著69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告訴記者,他家原來就在這條小路旁,紅軍路過的時候,不糟蹋莊稼,也不打擾百姓,他們穿著各色衣服和布條草鞋。
第二天,我們離開香子坪村,沿著紅二十五軍長征的線路,從洛河南岸逆洛河而上。

“當時,紅軍分兵多路行進,側翼經徐家灣往官坡迂回,主力由貨郎陳廷賢帶路翻山越嶺,經香山廟往官坡前進。1934年12月7日,紅二十五軍在官坡蘭草村會師。當晚,主力部隊在蘭草村一帶宿營,軍部駐扎在關帝廟。”牛愛民說。

︵紅二十五軍長征紀念碑︶

(來源:河南日報)

中原“紅色地圖”:紅軍精神永相傳
—追尋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盧氏突破重圍的長征足跡

返回目錄

中原紅色地圖

(來源:河南日報)

12

如今,蘭草村街上的關帝廟,作為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已經成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綠樹掩映下的四合院內,矗立著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塑像。
“校徽上閃耀紅軍的五星,腳下的路延續新的長征,我們是新一代的小戰士,先輩的熱血在身上奔騰……”此時,與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緊鄰的“蘭草紅軍小學”傳來陣陣歌聲,原來是參加暑期返校活動的小學生們唱起了校歌。
在革命老區盧氏縣,紅軍精神薪火相傳,激勵后人不畏艱險,勇敢前行。

(圖:紅二十五軍長征紀念碑)

本期回顧? 牛刀小試

點擊鏈接參加測試

返回目錄

知識測試

13

總? ? ? ? 編: 王秋群
責任編輯: 鄭新旺
資? 料? 組: 易華斌 劉? ? 丹 曾? ? 卓
編? 輯? 組: 李? ? 歌 范冰峰

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