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應急專刊
SOUTHERN EMERGENCY SPECIAL ISSUE
10月
第12期
2022年
半月刊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
*內部資料僅供參考*
? ? 本刊專稿
《二十大代表講安全》
本刊專稿
二十大代表講安全·················································
03
熱點新聞
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在沈調研
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工作···················
南方院2022年年度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南方院聯合《中國應急管理》雜志
在全國開展基層應急救援站點縱深調研······················
東莞理工學院與南方院共建的
工程安全與環保應急管理卓越班開班·························
廣州市應急局:居家安全知識送上門·························
尼日利亞洪災使數百萬人面臨危險
布基納法索面臨饑餓危機········································
07
08
09
10
11
12
南方之聲
新時代安全與風險再認識·······································
應急科技集錦
融合衛星遙感技術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北斗智能腕表······················································
國產多模衛星通信便攜站·······································
應急模塊化機械橋················································
ACCⅡ電動小飛人················································
16
18
19
20
21
知識廚房
中國古代建筑與抗震··············································
22
國際視窗
國外基層應急管理的工作理念·································
26
歷史事故警示
黑龍江大慶石油化工總廠“10·27”爆炸事故··················
上海高橋石化煉油廠“10·22”液化氣爆燃事故 ··············
內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10·22”爆炸事故 ·················
江蘇省南京助劑廠“10·22”酒精蒸餾釜爆炸事故 ···········
河北省萬全縣化肥廠“10·27”合成氣空間爆炸事故 ········
29
29
29
30
30
2022年10月?
CONTENTS
目錄
13532816979
020-22066082
宣傳與教育中心
gdnfyjgl@163.com
制? ? ? ?作:
聯系電話:
投稿郵箱:
主? ? ? ?編:
責任編輯:
王點
謝裕華、胡友雪、
付炯賢、劉上源
13
本刊專稿
FEATURE
<<<<<<<
南方應急專刊
本刊專稿
二十大代表講安全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公司錨定“安全、質量、成本、響應、組織發展”五大指標,堅持創新自強、創新爭先,研發出的新一代代步車,機械零部件實現100%國產化,核心芯片國產化率達86%,擁有14項自主創新技術。
很多創新不單是為了提升質量和效率,也為了降低安全風險,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代表、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鄭志明
傳統產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安全是必須堅守的底線。
抓安全就是抓效益、抓發展。在我們車間,所有電解槽都是串聯的,任何環節出問題都會損失慘重。在安全投入方面,一點錢都不能省。一旦出事故,輕則一兩年白干,重則公司就一蹶不振了。
——黨的二十大代表、重慶天泰鋁業有限公司綜合車間主任王春全
<<<<<<<
南方應急專刊
本刊專稿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啟示我們,只有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才能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為人民群眾托起幸福生活。
——黨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
不管是為了村里的發展,還是為了村民的幸福,都必須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安全無小事,每個細節都需要有人抓有人管,不然就容易出事。
有了安全,才有更可持續的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才能帶動更多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這條路。
——黨的二十大代表、貴州省盤州市巖博聯村黨委書記、貴州巖博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留芬
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努力使發展成就可期、安全風險可控。
——黨的二十大代表、應急管理部新聞宣傳司司長申展利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要重點管住“人”這一變量。
——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淮北礦業集團桃園煤礦保運區主提升司機劉婉春
<<<<<<<
南方應急專刊
本刊專稿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破解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難題,推動各級各部門把安全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切實把安全發展理念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領域、全階段、全過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蘇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蔣鋒
消防宣傳,不斷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質,著力解決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自建房、新業態等領域突出消防安全風險,做到精準研判、精準施策、精準拆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工作格局。
——黨的二十大代表、吉林省消防救援總隊政治委員魏廣軍
“安全第一”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保障,“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徑。
我們將不斷提升事前預防能力水平,主動研判風險,科學綜合治理,切實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樹立“大消防”理念,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消防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社會化消防工作網絡;加大消防
根據報告要求,我們將始終堅持“兩個至上”,圍繞提高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主動把消防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積極推進火災防控科技化、智能化建設,借力群防群治,優化
<<<<<<<
南方應急專刊
本刊專稿
消防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安全意識,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消防安全治理體系。
——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西省消防救援總隊指揮中心專業技術一級指揮長李勝利
電股份有限公司大水頭礦供應公司庫房管理員莊麗娟
只有科學認識災害事故發生規律和機理,才能有針對性做好預防工作。
要進一步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黨委委員,新構造與年代學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張會平
作為煤炭企業員工,我們工作在地下井巷,時刻要與頂板、水、火、瓦斯等災害作斗爭。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除要增強人的安全意識、規范各項管理制度外,還要借助科技力量和手段,深入推進礦井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目標。人少則安,無人則安,不斷減少井下作業人數,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黨的二十大代表、甘肅靖遠煤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熱點新聞
HOT NEWS
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在沈調研
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工作
9月27日,由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任組長的國務院安委會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回頭看”第十一督導檢查組,到沈陽市調研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有關工作。遼寧省副省長姜有為參加調研,沈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呂志成主持匯報會。
去年10月,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下發通知,確定沈陽市作為全國18個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受沈陽市應急管理局的委托,南方院承擔了沈陽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的規劃設計任務與平臺建設指導工作。匯報會上,國務院安委會督導檢查組聽取了沈陽市試點工作情況匯報,現場觀摩了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運行情況以及以燃氣泄漏、建筑安全等場景開展的實操演練。
宋元明副部長對沈陽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切實抓好監測預警場景建設、技術團隊支撐等基礎性工作,強化“科技興安”,確保遇有風險快速反應、及時處置。同時,要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學習借鑒其它城市的好做法,在建設模式、工作機制、機構設置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創新。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南方院2022年年度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2022年9月29日,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在廣州市東照大廈南方院會議室隆重召開了2022年年度工作會議。由王文杰常務副院長主持本次會議,會議總結了2022年的工作情況,部署了2023年的工作任務。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院長閃淳昌教授發表了講話。閃院長指出,南方院在過去一年中面對疫情帶來的壓力和各種挑戰,在全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基本實現了打基礎、亮招牌、定方向的目標。圍繞著智庫建設、咨詢服務能力建設、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三條主線做了一系列有益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績。
閃淳昌院長表示,自去年8月開始,南方院承擔了國務院安委辦交辦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技術與機制創新》課題研究任務以來,通過深入調研、形成了一套符合實際的平臺建設思路。2021年10月開始,南方院泰策智慧應急研究中心承擔了全國試點城市之一的沈陽市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的頂層設計、初步設計、詳細規劃和平臺建設等任務。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平臺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并且在國務院安委辦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宋元明到沈陽檢查平臺建設工作時得到了肯定和好評。
總結會上,王文杰常務副院長對南方院過去一年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匯報:一是智庫決策服務情況;二是第三方咨詢服務情況;三是產業培育建設情況;四是教育培訓開展情況;五是論壇會展開展情況;六是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并提出了南方院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參會的同志們踴躍發言,既對南方院成立兩周年以來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感到喜悅,也對南方院的工作建言獻策,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南方院目前已經邁入新的戰略轉型期,要全速推進發展,邁進新征程。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南方院聯合《中國應急管理》雜志
在全國開展基層應急救援站點縱深調研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健全村莊應急管理體系,合理布局應急避難場所和防汛、消防等救災設施設備,暢通安全通道。基層是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前沿陣地,防范化解在災害風險、及時處置災害事故必須緊緊依靠基層。根據相關規劃,國家將在“十四五”期間著重加強和規范基層應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建設,推動設立社區、村應急服務站。
為推動我國基層應急救援站點建設更好地發展分享經驗,南方院聯合《中國應急管理》雜志在全國開展基層應急救援站點縱深調研,調研工作采取問卷調查法在廣東省、山東省、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甘肅省等六省十余市選取39家基層應急救援站點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針對站點建設基礎情況、站點運作與管理情況、站點職責與職能等情況進行摸底調研。《中國應急管理》2022年第九期發表了題為《應急救援站點建設調查分析與建議》的萬字長文,透過這39家站點,總結梳理出了我國基層應急救援站點的建設基礎、運作管理、職責職能、培訓演練情況,并提出了基層應急救援站點建設的方向和路徑。引起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的廣泛關注。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東莞理工學院與南方院共建的
工程安全與環保應急管理卓越班開班
10月13日下午,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與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聯合培養的工程安全與環保應急管理卓越班正式開班。
開班第一課由王文杰常務副院長開講,授課題目是《建筑與環境安全與應急管理三大法律法規專題講座》,重點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
長開講,授課題目是《建筑與環境安全與應急管理三大法律法規專題講座》,重點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知識。
王文杰最后強調,同學們要高度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和卓越工程師班的重要意義,不負學院的創新實踐和時代的號召。并鼓勵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掌握分辨風險、預警預報、預案編寫等能力,成為真正的雙能力人才。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廣州市應急局:居家安全知識送上門
10月14日上午,廣州市荔灣區南源街西關海社區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在活動現場,設置有應急安全宣教車、消防救援車、火災模擬逃生屋等安全設備設施,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和體驗。
本次活動共發放《消防安全知識》《應急安全“進家庭”宣傳》折頁等宣傳資料3000多份,現場播放消防安全事故案例系列視頻,并提醒居民電動自行車應停放在指定區域安全充電,及時清理陽臺、走廊、樓梯上的雜物等。
據了解,廣州市在全國率先推出“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安全宣傳工作驗收標準,制定《“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試點社區個性化工作實施方案》,成功創建34個試點社區、打造20個應急安全體檢館群,用好社區移動宣教車開展350場次的應急安全宣教活動等。
此外,廣州市首次推出“托管服務”,讓安全管家走進社區,進行常態化指導和幫扶,探索并優化全市基層基礎宣教模式,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提前預報預警,預防火災發生。建立微型消防站,新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停放點,利用宣教車、應急大喇叭等多方位開展宣傳,讓“五進”宣傳真正落地生根。
此外,廣州市首次推出“托管服務”,讓安全管家走進社區,進行常態化指導和幫扶,探索并優化全市基層基礎宣教模式,在獨居老人家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器,提前預報預警,預防火災發生。建立微型消防站,新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停放點,利用宣教車、應急大喇叭等多方位開展宣傳,讓“五進”宣傳真正落地生根。
<<<<<<<
南方應急專刊
熱點新聞
尼日利亞洪災使數百萬人面臨危險
布基納法索面臨饑餓危機
尼日利亞遭遇了十年來最嚴重的洪災,280萬人受影響,130萬人流離失所,數百人喪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0月21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對災情表示難過。
此次洪災中,尼日利亞36個州中有34個州遭受影響,600多人喪生,20萬座房屋完全或部分受損。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和農田也遭到洪水破壞,導致全國人民的生活成本上升。
截至10月12日,尼日利亞東北部的博爾諾州、阿達馬瓦州和約貝州共報告了7485例霍亂病例和319例相關死亡病例。據預計,降雨將持續數周,尼日利亞的人道主義需求也將不斷增加。
秘書長向尼日利亞政府和受災家庭表示最深切的慰問,重申聯合國在這一艱難時刻將持續“向尼日利亞政府提供支持”。
礎設施和農田也遭到洪水破壞,導致全國人民的生活成本上升。
截至10月12日,尼日利亞東北部的博爾諾州、阿達馬瓦州和約貝州共報告了7485例霍亂病例和319例相關死亡病例。據預計,降雨將持續數周,尼日利亞的人道主義需求也將不斷增加。秘書長向尼日利亞政府和受災家庭表示最深切的慰問,重申聯合國在這一艱難時刻將持續“向尼日利亞政府提供支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在需要幫助的人群當中,60%是兒童,他們面臨的溺水、患水媒疾病和營養不良的風險增加。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尼日利亞代表蒙杜亞特 (Cristian Munduate) 表示:“受災地區的兒童和青少年處于極度脆弱狀態。他們尤其容易感染水媒疾病,并承受情緒和心理上的痛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在與尼日利亞政府以及其他伙伴密切合作,向最需要的兒童提供救生援助。”
<<<<<<<
南方應急專刊
南方之聲
新時代安全與風險再認識
南方之聲
Voice of the South
發聲人:
王文杰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陳文斌 南方院泰策智慧應急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剛剛結束的黨的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深刻領悟和踐行這一戰略要求,同樣可以從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這三個層面入手。
一、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的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當前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嚴峻復雜,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和風險管控工作。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調查工作已經完成,正進行全面的區劃評估階段;2021年起開展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建設試點,目前正在全國18個試點城市展開,2023年3月將進入深化應用及全面推廣階段,這些工作的推進都為全面掌握安全風險底數、識別重大危險源、了解潛在危害形式和承受災害的能力都奠定了充分的基礎。
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首先要構建安全風險檢測預警指標體系,這將是長期持續的工作,需要整合多維度、多領域數據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安全運行發展全過程的科學化、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呈現,支撐動態監測、評價評測、決策分析等全局的安全管理流程。科學設定預警閾值指標,動態掌握發展趨勢,及時研判、精準發布預警信息。然后是
段;2021年起開展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建設試點,目前正在全國18個試點城市展開,2023年3月將進入深化應用及全面推廣階段。這些工作的推進都為全面掌握安全風險底數、識別重大危險源、了解潛在危害形式和承受災害的能力都奠定了充分的基礎。
<<<<<<<
南方應急專刊
南方之聲
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系,首先要構建安全風險檢測預警指標體系,這將是長期持續的工作,需要整合多維度、多領域數據資源,實現經濟社會安全運行發展全過程的科學化、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呈現,支撐動態監測、評價評測、決策分析等全局的安全管理流程。科學設定預警閾值指標,動態掌握發展趨勢,及時研判、精準發布預警信息。然后是加強源頭治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將風險預防重心進一步下沉、管控關口進一步前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二、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
2021年,經國務院調查組調查認定,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是一場因極端暴雨導致嚴重城市內澇、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災并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針對災害應對處置中暴露的問題,調查組總結了六個方面的主要教訓:鄭州市一些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缺乏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市委市政府及有關區縣(市)黨委政府未能有效發揮統一領導作用;貫徹中央關于應急管理體制改革部署不堅決不到位;發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設“重面子、輕里子”;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薄弱,預警與響應聯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突出;干部群眾應急能力和防災避險自救知識嚴重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安全與應急管
<<<<<<<
南方應急專刊
南方之聲
理工作是立體的、全面的,既要有頂層規劃設計也要有基層能力落實;既要有領導干部的統籌指揮決策能力,也要有群眾個人的防災避險自救能力;既要有單行業的敬職敬責,也要有跨部門的聯動響應。要根據識別出的安全風險類型,制定出分類分項的應急預案,形成流程閉環、管理閉環。
同時要推進基層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基層應急組織建設、應急隊伍建設,加強各級各類安全風險與防災減災的科普培訓教育,打通應急基層管理“神經末梢”,完善市、區(縣)、鎮街、社區(村)四級管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三、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及時有力有序開展各項應急防控工作,依法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疫情監察與控制一體化科學應急防控措施,各省區市也依法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聯防聯動應急防控機制,成功遏制了疫情全國性快速擴散。
我國的疫情防控為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提供了完整的示范樣板,涵蓋了立法先行、機制完善、聯防聯動、能力保障等全域的防護體系。在風險應對過程中,既重視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同時也主動研究風險,主動應變,防患于未然。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應急科技集錦
Emergency technology collection
融合衛星遙感技術的
風險監測預警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完善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領導體制,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戰略體系、政策體系、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構建全域聯動、立體高效的國家安全防護體系。”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依靠信息化手段,必須全面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信息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
傳統的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特別是風險感知系統的建設,存在安全可靠性差、資源缺乏有效整合、專業化智能化程度較低等問題。目前的風險監測感知以攝像頭、傳感器為主,不能簡明高效地體現全域風險態勢,且多為單一設備,無相關冗余/災備,存在較大的單點故障風險。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各分系統建設標準不一,未能形成應急管理信息資源互聯共享。對大數據、現代遙感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較慢,技術與業務融合度不高,缺乏對重大危險源、防火重點單位等有效的實時感知監測手段。
有鑒于此,開發研究并落地實施融合多種風險監測感知技術,構建“空-天-地-物-人”一體化全域普查、核心詳查、重點核查的發現、跟蹤、預警監測體系,打造節儉高效、有用、好用、管用的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技術系統就成為一條創新之路。
一、以衛星遙感技術為長期監測、宏觀監測的主要手段。基于星載平臺(高分辨率光學+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InSAR))識別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明顯變形破壞和正在變形的區域,實現對重大災害隱患區域性、掃面性的普查。針對
作者:蔣文娟 北京觀微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副總經理
技術、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引入較慢,技術與業務融合度不高,缺乏對重大危險源、防火重點單位等有效的實時感知監測手段。
有鑒于此,開發研究并落地實施融合多種風險監測感知技術,構建“空-天-地-物-人”一體化全域普查、核心詳查、重點核查的發現、跟蹤、預警監測體系,打造節儉高效、有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的發現、跟蹤、預警監測體系,打造節儉高效、有用、好用、管用的風險綜合監測預警技術系統就成為一條創新之路。
一、以衛星遙感技術為長期監測、宏觀監測的主要手段。基于星載平臺(高分辨率光學+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InSAR))識別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明顯變形破壞和正在變形
(InSAR))識別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明顯變形破壞和正在變形的區域,實現對重大災害隱患區域性、掃面性的普查。針對調查人員難以到達的高處或人跡罕至區域,利用現代遙感技術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全域無縫的視野,對典型自然災害隱患進行風險區劃評估及態勢分析研判。
二、節儉高效,充分利用好智慧城市、雪亮工程、智能安監等系統成果。探索應用包括衛星遙感、無人機、有毒氣體監測、地下探傷、行為識別、人力巡查等手段在內的“天、空、地、物、人”綜合風險感知效能,接入氣象、水文、地震、地質、海洋、環境、地理、公共衛生、智慧城市、電子警察、輿情管控等相關監測資源和基礎數據,用好現有的信息系統,同時補足關鍵缺項,構建分級管理、協同聯動、全域覆蓋的監測預警網絡,提升“大應急”綜合風險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
三、多技術綜合應用,光學遙感、InSAR、LiDAR、地面勘探和北斗高精度監測等多種技術手段綜合利用。對災害高風險區、隱患集中分布區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重點監測,通過風險全域定時監測,關鍵位置實時監測預警的方式,預防危害,實現“早發現、早處置”。
三、多技術綜合應用,光學遙感、InSAR、LiDAR、地面勘探和北斗高精度監測等多種技術手段綜合利用。對災害高風險區、隱患集中分布區或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重點監測,通過風險全域定時監測,關鍵位置實時監測預警的方式,預防危害,實現“早發現、早處置”。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北斗智能腕表
北斗智能腕表由應急管理部大數據中心聯合科研機構共同研制,是專為“斷路、斷網、斷電”(以下簡稱“三斷”)極端條件下應急救援定制的全球最小型北斗短報文終端。該腕表具有北斗三號的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能力,同時集成了心率、血氧、體溫等生命體征監測功能,在內置小型化天線、節能管理、北斗衛星發射機三項設計上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可實現“三斷”環境下通過北斗衛星發送緊急求助信息,也可連接手機。整機采用防塵防水設計,待機時間長,操作簡便,滿足各類應急救援場景。
節能管理、北斗衛星發射機三項設計上取得關鍵技術突破,可實現“三斷”環境下通過北斗衛星發送緊急求助信息,也可連接手機。整機采用防塵防水設計,待機時間長,操作簡便,滿足各類應急救援場景。
此外,作為全球首款搭載北斗短報文的個人定位和緊急求救穿戴式裝備,該腕表也可用于野外作業、探險、極限運動、越野馬拉松等場景。人員在陸地、海上或是空中遇險時可以通過北斗衛星一鍵發送求救信息至災害應急救援救助平臺,是確保生命安全和極限環境生存的重要工具。
北斗智能腕表在“應急使命·2022”演習中參與了實戰驗證,為構建數字化戰場單兵提供了有力支撐。被困人員在負傷后通過該裝備發出求救指令,后方保障終端可精確顯示出傷員方位、心跳、血氧、體溫和環境溫度等信息,搜救小組可以據此基本掌握被困人員生命體征后迅速前往被困人員位置進行精準救助。
北斗智能腕表在“應急使命·2022”演習中參與了實戰驗證,為構建數字化戰場單兵提供了有力支撐。被困人員在負傷后通過該裝備發出求救指令,后方保障終端可精確顯示出傷員方位、心跳、血氧、體溫和環境溫度等信息,搜救小組可以據此基本掌握被困人員生命體征后迅速前往被困人員位置進行精準救助。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國產多模衛星通信便攜站
傳統衛星通信設備存在運輸攜帶不便、操作步驟繁瑣、通信模式單一等短板,為解決這些問題,應急管理部大數據中心研發了新一代國產化雙模衛星便攜站。該系列衛星便攜站自主研發、國產化設計、純中文操作,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整機采用一體化設計,內置了波導陣列平板衛星天線、國產衛星調制解調器、buc、lnb、電池及電源管理等核心部件,是新一代國產衛星通信設備中的尖端產品。
buc、lnb、電池及電源管理等核心部件,是新一代國產衛星通信設備中的尖端產品。
受災害現場惡劣環境影響,對相關設備的機動性、穩定性、便捷性等要求極高,該系列產品經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測試,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防護等級可達ip67,具備7200米高海拔工作能力,可在-40~50℃嚴苛自然環境下工作。
該系列衛星便攜站在形態和功能上,能夠滿足各類任務環境下的通信需求。其一體化程度高、重量輕、使用簡便,可根據現場通信需求可靈活選用前突型和增強型兩種類型,兩種類型均有手動和自動對星版本,其中自動對星版本可實現一鍵尋星、入網、建鏈,可適用于前突、前指等不同任務類型、不同應用人員等多種場景。同時該系列便攜站集成的多模式高性能衛星調制解調器組件,還可根據現場應急通信保障要求靈活切換專網模式和互聯網模式,兩種模式可分別接入應急管理部國產衛星通信主站系統和亞太6d高通量國產衛星通信系統。兩種模式物理隔離,信息安全可靠,可為現場救援指揮、民生保障等不同通信場景提供通信保障。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應急機械化橋是一種用汽車載運,并由單車完成架設和撤收作業的重型機械化橋,主要用于橋梁損壞、道路沖毀等情況的應急搶險救災。救援人員可在搶險區域快速架設臨時應急橋梁,保障搶險裝備、工程機械、汽車以及受困人群通過河流、溝谷等障礙。
應急模塊化機械橋
據了解,該款裝備主要是由橋車、橋跨、橋腳、輔助工具四大部分組成。為滿足75米長距離架設橋梁,整套裝備共有5輛橋車組成,單跨架設長度為15米,每跨兩側有支撐,可分跨架設。經測試,單跨架設時長為9分鐘,整橋架設可以在1小時內完成,僅需7名作業人員即可完成作業。橋梁架設如所示,裝備特點如下:
1、承載能力強。75米應急機械化橋承載能力較強,能夠保障60噸重的履帶式車輛以及13噸重的輪式車輛輕松通過。
2、架設長度不受限。該裝備是由單個橋車載運并單車完成架設和撤收的機械化橋梁,主要用于克服小型河川、干溝和沼澤等障礙,可在最大深度5.5m,最大水流速度2.5m/s的條件下進行架設,架設長度不受限。
3、靈活組合高效救援。該款裝備采用模塊化方式進行組合,可根據任務情況選取適宜的模塊進行組合,形成滿足任務需求的組合體。從而使裝備能適應現代化條件下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發揮更大的救援能力。裝備橋面高度可根據實際進行調整,也可與其他舟橋器材進行混合架設,提高救援效率。
<<<<<<<
南方應急專刊
應急科技集錦
ACCⅡ電動小飛人
“應急使命·2022”演習,模擬西電東送工程天中線±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張掖段某鐵塔受損,輸電線路中斷,引起河西地區光伏、風電設備大面積脫網,情況緊急。快速恢復供電,成為了本次演習關鍵考驗之一。
特高壓輸電線搶修塔高56米、線路檔距120米,現場指揮部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搶修恢復工作,搶修隊員面對鐵塔組立技術難度大、高空作業安全壓力大,攻堅克難,通過使用新款電動繩索裝備——電動“小飛人”ACCⅡ,僅在2~3分鐘之內,就能迅速從地面直接上升至高空中的導線上進行線路維修,比常規作業效率提升了2倍。
據了解,電動“小飛人”ACCⅡ是由瑞典ActSafe公司研發的,如同一部個人“電梯”,可用于攀爬標準繩索。該裝備采用電池驅動技術,可單手控制并輕松調節升降速度,隨時準確制動剎車。相較于傳統手動攀爬方式,裝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救援人員體能壓力,快速、經濟且高效地進入救援現場。
裝備具有靈活小巧、重量輕,工作效率高等特點。整機重量僅15千克,最大工作載荷為250千克,無線遙控范圍可達100米,可將體重為120千克的救援人員提升至200米高空。上升和下降速度很快,上升速度通常可達22米/分鐘,下降速度可達25米/分鐘,為救援節省了許多時間。
該裝備不僅可用于輸電線路搶修,還可用于風力渦輪機檢修、高層建筑內外維護維修、狹小空間施工救援等。ACCⅡ電動“小飛人”可在不同消防救援應用場景下使用,如在山岳救援中,裝備搭配穩固三腳架使用,可提供輕巧的便攜式提升解決方案,不僅打破了地點和空間限制,還增加了使用的靈活性。在高層建筑消防救援中,可兩人共同使用該裝備,幫助被困人員迅速逃離危險點。
<<<<<<<
南方應急專刊
知識廚房
火災動態風險預警系統
知識廚房
Knowledge kitchen
中國古代建筑與抗震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然而,許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筑,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古建筑為何能抗震?它們又是怎么抗震的?
獨樂寺位于天津市薊州區下,始建于唐代,寺內的觀音閣和山門重建于遼代。自重建以后千余年來,獨樂寺曾經歷了28次地震,其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河、平谷發生8級以上強震,“薊縣城官廨民舍無一幸存,觀音閣獨不圮。”1976年唐山大地震,薊縣城內房屋倒塌不少,觀音閣及山門的木柱略有搖擺,觀音像胸部的鐵條被拉斷,但整個大木構架安然無恙。
獨樂寺觀音閣之所以在多次強震中屹立不倒,主要是斗拱起了作用,觀音閣的斗拱設計十分巧妙,在沒有一顆釘子固定的情況下,通過七層木塊的相互交織,達到了相互連接固定的作用,這樣在地震出現時能及時減緩外部的壓力,具有很強的抗震性能。
應縣木塔位于山西省應縣城西北佛宮寺內,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應縣木塔處于大同盆地地震帶,建成近千年來,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考驗。據史書記載,在木塔建成200多年之時,當地曾發生過6.5級大地震,余震連續7天,木塔附近的房屋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巋然不動。
獨樂寺:經歷28次地震不倒
應縣木塔:“明五暗四”剛柔結合
<<<<<<<
南方應急專刊
知識廚房
全部倒塌,只有木塔巋然不動。
應縣木塔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抗震能力,其奧妙也在于獨特的木結構設計。木塔除了石頭基礎外,全部用松木和榆木建造,而且構架中所有的關節點都是榫卯結合,具有一定的柔性;木塔從外表看是五層六檐,但每層都設有一暗層,明五暗四,實際是九層,明層通過柱、斗拱、梁枋的連接形成一個柔性層,各暗層則在內柱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加設多種斜撐梁,加強了塔的結構剛度。這樣一剛一柔,能有效抵御地震的破壞力。
明層通過柱、斗拱、梁枋的連接形成一個柔性層,各暗層則在內柱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加設多種斜撐梁,加強了塔的結構剛度。這樣一剛一柔,能有效抵御地震的破壞力。
我國古代很少建造平面復雜的建筑,主要采用長寬比小于2:1的矩形。規則的平面形態和結構布局有利于抗震。傳統建筑往往是中間的一間(當心間)最大,兩側的次間、梢間等依次縮小面寬,這樣的設計非常有利于抵抗地震的扭矩。
中國古代建筑一般由臺基、梁架、屋頂構成,高等級的建筑在屋頂和梁柱之間還有一個斗栱層。中國古代建筑的臺基用現代結構語言描述,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好比是一艘大船載著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驚濤駭浪”中,能夠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礎被剪切破壞,減少地震波對上部建筑的沖擊。
免建筑的基礎被剪切破壞,減少地震波對上部建筑的沖擊。
中國傳統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構造,在構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結構形狀,實踐證明這種構造方式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
優雅的大屋頂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對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過相當的貢獻。形成大屋頂(尤其是廡殿頂、歇山頂等)需要復雜結構和大量構件,大大增加了屋頂乃至整個構架的整體性;龐大的屋頂以其自重壓在柱網上,也提高了構架的穩定性。
古建筑抗震絕招一:臺基堪稱整體浮筏式基礎
<<<<<<<
南方應急專刊
知識廚房
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對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過相當的貢獻。形成大屋頂(尤其是廡殿頂、歇山頂等)需要復雜結構和大量構件,大大增加了屋頂乃至整個構架的整體性;龐大的屋頂以其自重壓在柱網上,也提高了構架的穩定性。
斗拱是由若干斗形的木塊和弓形的短枋木相互交接組合而成的構件,用在柱頭頂或額枋之上,起著承托梁架和出挑屋檐的作用。當地震發生時,屋頂與柱之間的若干組內外檐斗拱像彈簧層一樣起著變形消能的作用,從而大大減少了建筑物的破壞程度。
歷史上,很多帶斗拱的建筑都能抵御強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華嚴寺,在沒有斗拱的低等級附屬建筑被破壞殆盡的情況下,帶斗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說明了斗拱對抗震的貢獻。
斗拱不但能起到“減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種水平構件連接起來的斗拱群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性很強的“剛盤”,按照“能者多勞”的原則把地震力傳遞給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個結構的安全性。
除了這些較顯著的手法,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還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術措施,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關鍵。比如,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這種不用釘子的構件連接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古建筑抗震絕招二:斗拱是抗震的重要“戰士”
古建筑抗震絕招三:榫卯是極為精巧的發明
<<<<<<<
南方應急專刊
知識廚房
荷載下通過變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
還有如柱子的生起、側腳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體結構重心向內傾斜,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柱頂、柱腳分別與闌額、地袱以及其他的結構構件連接,使柱架層形成一個閉合的構架系統,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形成上、下圈梁,有效地制止了柱頭、柱腳的移動,增強了建筑構架的整體性。梁架系統通過闌額、由額、柱頭枋、蜀柱、攀間、搭牽、梁、檁、椽等諸多構件強化了聯系,顯著增強了結構的整體性;柱子與柱礎的結合方式能顯著地減少柱底與柱礎頂面之間的摩擦,進而有效地產生隔震作用;在外檐柱間設置較厚的墻體,起到現代建筑中“剪力墻”的作用。諸如此類,大到建筑群體的布局處理,小到構件斷面的尺寸設計,古建筑處處都展示出古代工匠們在抗震設計方面的知識和匠心。
(本文摘自:江蘇省地震局官網)
<<<<<<<
南方應急專刊
國際視窗
國際視窗
INTERNATIONAL WINDOWS
應急管理是指針對災害和危機等突發公共事件進行預防監測、應急處置和恢復重建的全過程管理,歐美各國稱之為“緊急事態管理”。為有效預防與應對各種災害和危機,建立一個更安全的世界,聯合國呼吁國際社會在災害與危機的管理、民眾個體的安全保障、安全社區建設與公眾參與、政府的政策支持與防災應急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一些發達國家從本國實際出發,結合民眾需求,在基層應急管理的理念更新、制度建設、組織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值得我國借鑒,現在從工作理念的層面分析一下國外的經驗。
一、防災行政一元化、行政風險分散化、防災參與社會化的理念
近年來,各國都在構建和完善危機管理體系,應急管理工作不僅在國家層面,而且在基層管理中呈現出防災行政一
理體系,應急管理工作不僅在國家層面,而且在基層管理中呈現出防災行政一元化、行政風險分散化、防災參與社會化等趨勢。特別是“9·11”事件后,各國普遍認為,包括基層在內的原有的防災行政體系遠不能適應新型危機的各種挑戰和綜合協調,需要導入危機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進行更高層次的、綜合性的資源整合和組織業務整合。因此,在2001年,美國紐約市的緊急事態管理辦公室即升為局級單位,開始提供綜合性危機管理服務;日本各地方政府在最近五年中,也紛紛改組機構,成立危機管理機構,建立及時、有效應對各種危機的政府體制。
二、以居民為主、立足于基層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世界性災
國外基層應急管理的工作理念
德國漢堡篇
漢堡是德國的第二大城市、最大港口城市,坐落于易北河畔。1962年的特大洪災過后,漢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城市防洪系統。
<<<<<<<
南方應急專刊
國際視窗
災害和危機頻繁發生,人們的生活環境、地區社會的安全觀和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化,基層民眾對防御和應對災害和危機事態的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以居民為主、立足于基層成為各國推進應急管理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理念。比如,在東京地鐵沙林恐怖事件后,東京市民要求政府在傳統的防災減災體制的基礎上,增強針對生物化學恐怖襲擊的應對能力;而歐洲各國居民也普遍要求本國政府與歐盟認真處理瘋牛病問題。
英國應急車輛
東京地鐵沙林恐怖事件
信力等。在應急管理行政體制上,各國通過行政改革,在重視綜合防災減災的基礎上,趨向于構建符合現代社會民主的危機管理體系。這種危機管理體系,要求進行高質量的、有效率的民主型危機管理,即在現有的民主與法制的框架中,政府在預防和處理危機事態等非常態事務中,實現具有充分的預測和預備、能快速應對、高效率、透明公開、責任明確的目標。在基層防災行政或公共安全事務中,民主管理、權責分明、績效評估、領導問責等方式更加明確。比如,英國政府應急管理的三個目標之一就是不論是基層,還是國家,必須保障民主和法治的程序。
三、高質量、高效率的民主型危機管理
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和應急管理的目標,不再局限于減少公眾生命財產損失,更涉及到維護政府的正常運轉和公信力等。在應急管理行政體制上,各國通過行政改革,在重視綜合防災減災的基礎上,趨向于構建符合現代社會民主的危
四、重心下移,從強調“政府的作用”轉變為重視“建設應對災害能力強的社區”
<<<<<<<
南方應急專刊
國際視窗
聯合國在1999年“國際防災戰略”(ISDR)中提出的“在21世紀建設更安全的世界”的三大戰略之一,就是倡導重心下移,從強調“政府的作用”轉變為重視“建設應對災害能力強的社區”。2005年的聯合國減災大會進一步強調防災社區建設的問題,而早在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即提出了“安全社區”的概念,并制定了安全社區的認證標準。隨后,安全社區的建設在全世界被推廣,并通過教育、溝通、培訓等方式,提高社區的自救互救能力。
此外,為了防止民眾過度依賴政府、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分散政府的應急管理風險,有些國家在法律中強調政府應急管理責任的有限性原則,明確基層居民自救互助的職責。如日本在1961年制定的《災害對策基本法》中,對國家、都道府縣、地方公共團體的責任及相互協作和居民等的責任都作了明確規定。關于基層居民的責任,第7條規定:地方公共團體的居民在自己采取防備災害手段的同時,必須努力參加自發的防災活動,為防災工作做出貢獻。《東京都震災對策條例》明確規定了東京政府知縣、市民和企業的職責,也在條例開頭強調了兩個理念:一是根據“自己的生命自己
京政府知縣、市民和企業的職責,也在條例開頭強調了兩個理念:一是根據“自己的生命自己保護”的自我責任原則的“自救”理念;二是“我們自己的城市(社區)我們自己保護”的“共救”(互救)理念。根據這兩個理念明確市民和行政的“公救”的原則以及合作方式,要求市民在努力確保自己安全的同時,相互合作,并必須努力采取相應措施。加拿大的《聯邦政府緊急事件法案》等法律也規定,災害發生后的自救互援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職責;各個家庭也有義務在72小時內做好自救工作,并強調受災人員之間應該做好互救工作。加拿大《聯邦政府緊急事件法案》等法律規定,災害發生后的自救互援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職責;各個家庭也有義務在72小時內做好自救工作,并強調受災人員之間應該做好互救工作。
<<<<<<<
南方應急專刊
歷史事故警示
歷史事故警示
Historical accident warning
黑龍江大慶石油化工總廠“10·27”爆炸事故?
2004年10月27日,大慶石化分公司煉油廠硫磺回收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7人死亡,經濟損失192萬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廠承包商在生產單位的指導配合下,氣焊工在酸性水氣提裝置原料水罐頂排氣線0.8米處動火切割作業過程中,原料水罐內的氣體(氫氣、烴類)從與其連接的DN200管線根部焊縫或與罐頂板連接焊縫開裂處泄漏,遇到氣割明火或飛濺的熔渣,引起爆炸。?
1988年10月22日,上海高橋石化總公司煉油廠小梁山球罐區發生一起液化氣爆燃事故,造成26人死亡、15人燒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廠油品車間球罐區的作業人員正在對一液化氣球罐進行開閥脫水操作,操作人員未按規程操作,邊進料邊脫水,致使水和液化氣一同排出,通過污水池大量外逸,逸出的液化氣隨風蔓延擴散,遇球罐區圍墻外臨時工棚內取暖爐中的明火,引發大火。
上海高橋石化煉油廠“10·22”液化氣爆燃事故?
<<<<<<<
南方應急專刊
歷史事故警示
內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10·22”爆炸事故?
2021年10月22日,位于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內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傷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業在處理蒸發出料泵管道堵塞作業中,磁力循環泵吸入空氣造成泵腔內物料(2-硝基-4-甲砜基甲苯與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的混合物)斷流,泵腔內物料遇高溫分解爆炸,并造成氧化蒸發釜底閥斷裂,氧化蒸發釜內的高溫物料泄噴后遇到爆炸殘留明火,發生閃爆和燃燒。
哈爾濱凱樂化學制品廠“8·5”爆炸事故
1988年10月22日,江蘇省南京助劑廠防老劑DBH車間酒精蒸餾鍋因超壓發生爆炸,造成4人死亡、3人重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酒精蒸餾工做完準備工作后開始抽料、升溫,由于酒精蒸餾釜出料閥未打開,當開通蒸汽升溫后,酒精蒸餾釜從常壓狀態變為受壓狀態,將釜蓋沖開,大量酒精蒸氣沖出后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遇火源發生爆炸。?
江蘇省南京助劑廠“10·22”酒精蒸餾釜爆炸事故?
1990年10月27日,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化肥廠發生爆炸著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燒傷,經濟損失148萬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該廠工人長期用套筒扳手加長力臂緊固法蘭螺栓,致使聯合車間合成工段1#循環機西側出口法蘭變形,連接高壓U形管與法蘭的絲扣脫落,大量高壓混合氣(氫氣、氮氣)噴出,引起空間爆炸并形成火災。?
河北省萬全縣化肥廠“10·27”合成氣空間爆炸事故?
數字南方院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
2022年 第12期
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515號東照大廈
電話:020-22066082,13532816979
郵箱:gdnfyjgl@163.com
郵編:510030
網址://www.nfy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