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和聲》第13期

主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月第13期??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06? ?攜手同行 我們一起向未來(馬萬成)
11? ?以研啟思 以研促學——“雙減”政策下學生、家長、教師角色轉變(李穎)
14? ?同頻共振 同向發力(楊潔)
16? ?打造“四有課堂” 培養扎實的學習力(王曉佳)
19? ?雙減背景下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陳坤)
22?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情境的設置(王晨陽)
24? ?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提質增效(杜福花)
27? ?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關越)
30? ?對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思考和探究(蘭紹芳)
32? ?雙減政策之下體育工作的思考(李金霞)
34? ?例談“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作業設計(孫志敏)
38? ?綜合實踐作業助力增效提質(劉金艷)

卷首語

教師學堂——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

CONTENT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41? ?“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思考(唐嘉媛)
43? ?“雙減”政策下的閱讀(劉佳)
46? ?“”雙減“”政策下,我為學生課外閱讀支3招(李麗)
48? ?《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指引我在“雙減”路上前行(李響)
52?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虛擬仿真平臺提升計算思維的策略研究(時利娜)
63? ?關于學生差異化的思考(李敏)
66? ?錢學森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推薦人:馬萬成)
70? ?《中國教育報》年度教師最喜愛的書(部分)

教師學堂——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

思辨之音

不負韶華

與書為伴

親愛的老師們,2022到來了,首先要向大家道一句“新年好!”
今年的1月15日,即將開啟我在這所學校工作第20年的新篇章。這20年,就像20級臺階,我們一步一步走來,雖然有的臺階邁起來十分艱難,但我們最終還是勇敢地踏了上去。此時此刻,感覺時光真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它將青絲染成白發,讓青澀變為成熟,而一年又一年的勤勉堅持、努力奮進,讓我們的內心越來越充實,也越來越幸福。
回首過去的一年,平凡而又偉大。平凡的是我們日復一日地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心竭力,傾心育人;偉大的是我們共同迎來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共同努力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疫情的挑戰,也共同踏上了我們黨第二個百年新的征程!

卷首語

攜手同行?
我們一起向未來

4月29日,我們共同上了《跨越百年的一堂課》,由此更加深刻體會到,學校的發展、個人的成長與黨的百年光輝燦爛的發展歷程緊緊相融,我們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擔,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我們共同迎來了很多新的挑戰。從一開始的苦思不解,到后來有了明確的方向、清晰的路徑,一個學期的探索,讓我們更加堅定了遵循規律辦教育的決心與信心。我們倡導“見識比知識更重要”,帶領學生觀看新聞、關注國家大事,舉辦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升旗儀式;我們通過讀書、寫字、跑步三項必修課,培養良好習慣,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我們認真落實“四有課堂”,和孩子們一起開展“研究性學習”,研在其中、學在其中,更樂在其中!過去的一年,我們向著“構建城市新型學校”這一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此,我真要為每一個充滿智慧和干勁的團隊點贊!我為你們而感到驕傲!

卷首語

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號召“我們一起向未來!”而在我們的校園里、課堂上的孩子們,正是我們國家的未來、民族的未來。新的一年里,我們能讓他們獲得些什么呢?我想,我們有很多事情應該去做。在此,我向老師們提出一點希望:
我們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看到孩子們在研究性學習方面的精彩展示匯報,我想,老師們應該會感受到了壓力。和孩子們比起來,我們的學習力、研究力還要不斷增強。老師們要多讀書,多思考,多交流,多領悟,做一個令學生仰慕的學習達人;要從工作中發現問題,用科學的方法做課題研究,成為孩子們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專家;要日記千言,筆耕不輟,提升寫作水平,培養出更多的小詩人、小作家……

卷首語

教學相長,要成為學生未來的引路人,我們必須天天向上!
翻開新的日歷,我還有很多期許:希望年輕的干部、教師經過一次次歷練,逐漸走向成熟;希望老教師能夠保重身體,繼續在團隊中發光發熱,成為年輕人成長的引領者、團隊航行的“壓艙石”;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在家庭與學校之間搭建起穩固的橋梁,成為家校共育的專家和受益者;希望學生和家長因為有我們的幫助和指導而收獲成長的快樂與幸福……
展望在前,云帆高掛。新的一年,愿我們這個大家庭依舊溫暖,我們攜手同行,砥礪奮進,共同邁上又一個新的臺階!

卷首語

2022年1月1日

“雙減”進行時

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 ? ? ? ??

2021年12月3日,花園路學區“雙減”工作現場會在學校圓滿召開。會議上,馬萬成校長做了題為《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的主題發言,就我校“雙減”工作的總體思路、理念指引、具體做法以及未來展望進行了詳細解讀。
“雙減”的初心和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核心任務是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以保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直接目標是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以緩解家長焦慮,最終目的是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要把較高素養、快樂時間、健康身心還給學生,把育人責任還給學校,把教學責任還給教師,把安心和舒心還給家長,把健康發展的青少年還給祖國。“雙減”工作遵循著“學生為本、回應關切、統籌推進、穩步實施”的原則和策略在我校有條不紊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四有課堂、作業展示、體育節、書畫季、科技節……各個學科的老師們拓新思維、創新教法,展開了一次關于“雙減”的大變革。

在“雙減”背景下,對于學生來說,減輕了過重的作業負擔,減輕了課外培訓的負擔,學生不再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課外班超前超深的知識學習中,不浪費在刷題的困境中;同時330的時間在學校里能把作業完成,而且有老師的答疑輔導,那回家后學生自主安排的時間充裕了,可是這個時間用來干什么呢?家長該怎樣擺脫焦慮?老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學業水平?這些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正當我們在迷茫之時,馬校長給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研究性學習。嘗試了一段時間,12月17日,我們年級進行了研究性學習的展示和交流,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欣喜地看到學生、家長、教師的角色轉變。
一、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變為主動的學習研究者
在通常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或是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交流,這時難免有學生一言不發。一天語文課上,讓孩子們結合語文學習和課外閱讀的情況,說說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剛開始還沒人敢說,很快,就有學生陸陸續續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學期學的神話和以往學的童話有什么不同?”“想了解《水滸傳》里的人物特點。”“課文里的詩歌很美,自己也想寫寫小詩,小詩該怎么寫呢?”一時間學生打開了話匣子,問題寫了滿

教師學堂

以研啟思? 以研促學

四年級組?李穎

——“雙減”政策下學生、家長、教師角色轉變

“雙減”進行時

滿一黑板。緊接著,以提出問題的學生為組長,誰有相同的問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一組,大家一起研究。很快學生們在語文學科便自行組成了9個小組。小組成員一起商量圍繞這個主題都想研究哪些問題,是否鞥能夠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呈現。然后學生分工領取各自要研究的部分,分頭行動,又不時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一起整合篩選資料,提出新的問題,互相合作解決完成。匯報前,更是通過視頻的形式,大家反復排練。整個過程中,我只列了幾個時間節點,何時討論方案、何時檢查進展、何時討論交流……大部分過程都是組長牽頭,組員有條不紊地進行研究學習。學生發自內心的想去做、愿意做、不知疲倦地做,甚至有學生躺到床上睡不著,又起來繪制圖表到深夜。當然,我們不提倡這樣,但是不難看出,當學生的內驅力、學習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后,他們往往發揮出很大的潛力。
? ? ? ?二、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成長的同伴、引領者
? ? ?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作為老師,我沒有像以往的語文課上那樣去傳授知識,因為孩子們研究的很多問題,對于我來說也是個問題,我也不懂,不能給學生一個完美的答案,或者不是很懂,不能透徹解答,我更需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但當學生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方式等出現分歧的時候,我就會和他們一起討論,可以給他們一個建議、一個引導,讓他們能更快速地找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會請教他們,讓他們詳細地講講背后的故事,學生

發現能成為我的老師,給我講知識,就變得格外興奮,準備地也更細致、更充分了。正如《師說》里所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 ? ? ?三、家長從焦慮的教育委托者,變成孩子終身學習的同行者
? ? ? ?雙減政策實行以來,家長突然覺得沒有了抓手,不知道該怎樣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長,原來一些孩子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回家很少和父母說起學校的事情,父母問多了也覺得煩。在這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孩子要查找資料、篩選資料、調查分析、制作PPT等,這些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幫助,孩子回家后會主動尋求父母的幫助,和爸爸媽媽一起聊天、討論,爸爸媽媽也會把自己知道的相關知識講給孩子,無形中更激發了孩子研究性學習的興趣。在與孩子們討論有分歧的時候,當孩子把組里和組員之間的困惑、問題說給父母聽的時候,父母也會教孩子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接納別人的意見……一時間,家長也都有了忙碌的方向,也更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了。
? ? ? ?一個半小時的年級研究性學習展示交流活動結束了,看到孩子們精彩的展示,我十分震驚,沒想到小小的他們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這話不假,馬校長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就是這個支點,使學校成為“學生的講堂、教師的學堂、家長的聚智堂”,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最好的我,在我最好的方面。

教師學堂

在馬校長高站位的領導下,民小的老師們一直在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努力做到提質增效。雙減工作不只是將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減下去,將課外班負擔減下去,更是將教學工作切實推向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引發了深入的思考。
一、 教學相長,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要清楚自己的職責是育人,是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是在課堂上既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知識,更要訓練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同時還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均應在這樣的教學思想下進行,才可能落實課程目標。
其次,要聚焦有意思、有意義、有挑戰、有收獲的“四有課堂”,“以學習為中心”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好學。學生以真實情境的問題為引領,在課堂中思考起來、組成團隊討論起來、動手實踐起來,老師成為學習的陪伴者、引導者,適時點撥、引導和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讓課堂學習更加高效。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過程,既是解決自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合作學習需要科學合理、巧妙安排。在組織形式上,小組長進行分工合作,小組內學生之間互相學習,有選擇、有方式地解決學習問題。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安排小組成員進行整理,為展示匯報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讓學生四人小組圍繞課文內容,結合文中具體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組展示匯報,全班同學針對他們的交流內容進行肯定或補充。課堂上這個環節真正體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

“雙減”進行時

同頻共振? ?同向發力

四年級組? 楊潔

教師學堂

二、 提質減量,優化作業設計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課型、內容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情選擇某一類或某幾類作業進行設計,要確保每個類型的作業都要有梯度和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作業設計上,要貫穿學習的全過程,重視預習作業。控制手寫的書面作業量,可多布置操作型作業,或者分層布置作業,讓學生挑戰高層次作業,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基于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更加靈活多樣,形式內容不拘一格。在新教育形式下,比如語文教師應有意識的將語文的素養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活起來、好起來,多用激勵手段鼓勵學生,平時多收集學生亮點,展示學生的作品,以讀促學、以學促生,在舉辦學習活動時著重實效,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閱讀時學校必修課之一,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作業形式。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在平時注重學生課堂小練筆、文言文的訓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采用鼓勵學生大聲誦讀,每周寫讀書筆記等方式將閱讀和寫作融入日常教學。
三、 加強家校溝通,做最好的自己
把所教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在與家長交流時,明確談話的目的,讓家長更容易上手,目標不要太大,太盲目,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方向,而且容易操作。除了教學實力,溝通質量是我們做好自己的重要方面。在家校溝通上,老師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做出改進的方法。用這樣的心態工作,老師的臉上總有笑容,心里總有陽光,心態積極了,溝通就有一個好的開始。例如某班孩子在校出現了同學之間的矛盾,家長可能會單方面只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強硬責怪對方同學和老師,這時候老師們需要保持“空杯”心態面對家長的溝通,微笑傾聽,讓家長宣泄,然后不帶任何偏見,耐心解釋,還原事實。
作為教育者,要主動拉長教育的時限,站在生命成長的角度去思考、去實踐教育;要從學生學習方式的習得、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去改變、去探索教育,從根源上解決學生負擔重的問題,協同引導學生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雙減”政策下,我們必須積極迎接教育挑戰并開展深入實踐,為孩子的無限可能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因此,高品質、高效的育人課堂,更是必不可少。由研究教師怎么“教”變為研究學生怎么“學”,建立起真正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就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學校的引領下,我們聚焦“以學習為中心”,打造屬于民小的“四有課堂”,不僅讓課堂有意思、有意義,更要讓學生有挑戰、有收獲,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好學,在課堂中思考起來、組成團隊討論起來、離開課堂應用起來。在“四有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我以《牛和鵝》一課為例進行了實踐。
《牛和鵝》是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作家任大霖的作品。這是一篇故事性強,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后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也不怕鵝的故事,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教師學堂

四年級組? 王曉佳

打造“四有課堂”培養扎實的學習力

教師學堂

四年級的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閱讀感悟,而且對于批注也是不陌生的,但是對于合理地進行批注還是會缺乏依據,容易出現想當然的現象。在教學時,運用批注的方法,并通過感知內容、梳理結構等途徑,引導孩子在理解文本內容及結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批注的閱讀方法,收獲閱讀的快樂。
在《牛和鵝》這個故事中,孩子們不由自主地被作者任大霖對牛和鵝的不同態度深深吸引了,因為它觸及到了孩子的真情實感,引發孩子的共鳴。當孩子遇見故事,借助批注,又是如何發揮閱讀故事的魔力,架起孩子與閱讀方法的橋梁呢?針對《牛和鵝》這一堂課,進行如下反思。
一、緊扣語文要素,學習批注
部編版的教材,很注重語文要素的培養,我關注篇章頁的學習,讓孩子有整體閱讀的意識。同時找到文本內容與語文要素內在的邏輯聯系之后,我緊扣單元要求和課后習題確定本堂課要學習批注的位置、方法以及批注的角度。同時利用思維導圖將多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了整理,從紛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把握了知識結構的全局,還整理了知識的框架。
二、歸類識字,強化組塊識記
由于中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中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他們不可能對一樣東西或一次活動的專注時間很長,因此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識字氛圍,對于中年級的識字教學尤為重要。本篇課文的生字教學很有特色,如:“扳、摔倒、捶、掐”等,這些是表示動作的詞,而“捶”還跟具體的語境有關,在教學中可以巧用多種形式學習生字。我結合文本讓學生練習,發現字形的結構規律、配圖理解、漢字的演變等多種方式,這樣就可以形象、準確、直觀地歸類識字。
三、聚焦批注,閱讀層層深入
對于批注,孩子們都是不陌生的。在批注學習中,我盡量搭設階梯,扶一把,讓學生的學習之路更順暢。如引入偉人批注事例,讓學生認識并了解批注的作用;充分利用

文中的示范批注,指導學生掌握批注的方法。還從多角度批注到變角度批注,既是批注方法多樣的體現,又是發展學生思維的訓練過程。這個扶著學的過程,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 ? ? ?然后,由扶到放地學習,以“邊默讀課文邊畫出相關詞句,體會‘我’見到鵝和被鵝襲擊時的心情”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操練批注,并提供句式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從扶到放,邊批邊閱讀,讓學生的閱讀層層深入,理解更加深刻多元、富有個性。
? ? ? ? 四、得意得法,語言與思維共生長
? ? ? ?在課堂結束之際,將所學到的批注式閱讀延伸到《牛的寫意》片段,并提出要求,讓孩子們用今天所學的批注方法來交流這個故事,不僅在心靈上抓住了孩子的特點,又讓知識體系得到了提升,這樣就更有利于孩子從閱讀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和張力,喚醒孩子言語生命智性而蓬勃的生長。聚焦“批注”這個點,深挖一口井,使閱讀由表及里層層推進,理解由淺入深漸漸透徹,使語言與思維同生共長。
? ? ?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路上,我會繼續潛心研究,為打造“四有課堂”不斷探索,努力走出自己的精彩!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五年級組? 陳坤

“雙減”背景下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雙減”政策終于落地。教育部對“雙減”政策的出臺背景和過程、總體思路、總體目標以及具體的落實政策進行了詳細解答。“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具體目標為: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從課堂上獲取知識,從課堂教學中錘煉思維與智慧,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課余大量占用休息時間,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雙減”不是減學,而是高效且有質量的教學。“雙減”不減責任,不減成長。就是在每一節課上提高教學效率與保證教學質量。那么,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轉變教師的觀念、角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所以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有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才談得上教學。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實現從傳統的灌輸式課堂到高效率課堂認識的轉變。在課堂

上,教師要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用心傾注自己的工作熱情去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并積極地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究。其次,教師的角色應該由單純的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共享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學習內容,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是非,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課堂不再是由教師操控的場所,而是學生自由發展的平臺。當學生真正變成了課堂中的主人,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 ? ?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 ?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精心地設計教學環節,制作符合學情的多媒體課件。從備課的過程來看,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來源于對教材的正確解讀和把握。教師只有認真細致地鉆研教材,對教材有一個正確的、全面的把握和理解,才能夠設計出來一個非常合理的教案。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研究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鉆研教材,有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但同時教師還必須有自己對教材的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根據教學大綱施教,另一方面還要講出新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喜歡這堂課,否則學生會學得索然無味。另一方面教師要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及時充電,吸收現實生活中的素材,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知識,把它們及時地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教師只有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 ? ? ?三、實現師生、生生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 ?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課前精心設計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形式或游戲環節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學習知識。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參與者,教師不但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認真傾聽學生的探討,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引導學生解決一些他們無法解決的難題,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除了師生互動外,教師還要為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學生創造生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探討,引導學生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多問幾個為什么,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 ? ? ? 四、課后善于反思,積累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 ? 作為教師,我們課后要善于反思,每上完一節課后,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回憶一下上課所講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中找出本節課的亮點與不足之處,然后隨手記錄到教案后面,或者用筆記的形式記載下來,作為課后反思的基礎材料,以便能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用。教學反思可以是一句話、兩句話、一段話或者兩段話,當然如果能夠寫成總結或是一篇文章更好。教學反思主要是記錄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即使是一個很細小的問題也不要輕易放過去。教學中的亮點要繼續保持下去,并不斷創新,存在的問題應該認真分析,摸索出應對的策略,在今后的教學中把問題預設在備課時,盡量不要讓問題出現在課堂中。此外,教師還要重視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經常主動去聽其他教師的課,也主動邀請其他教師來聽自己的課,上完課后教師之間能及時交流、反饋互相聽課的情況,彼此切磋,爭取上好每堂課,上出精品課。不管是教師自己的課后反思,還是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都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 ? ? ?總之,做好以上幾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師教得輕松,讓學生學得愉快,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教師學堂

何為雙減?“雙減”文件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單理解來說,“雙減”一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二是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國家的目的在于教育公平,讓教育回歸校園。但是在實行過程中,教師不可簡單理解其中的深層內容。雙減政策明確指出校內服務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統籌校內校外教育資源,統籌課后兩個時段,對學校教育教學安排進行整體規劃,全面系統構建學校育人生態。提升校內教育服務質量,提高學校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在校內能夠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足。因此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時也遇到了新的挑戰,需要做到“高效能教學”。
課堂是減負增效的主陣地,如果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流,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不會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效率自然提不上去。教師如何提高課堂質量,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很快便想到了通過設置更加有效地課堂情境。《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適宜的課堂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課堂知識,也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四年級組? 王晨陽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情境的設置

那么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到設置更加有效地課堂情境呢?其實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大多數情況我們都會采用教材當中的情境,這些情境的素材用起來比較方便,和每節課的主要內容能夠很順利的串聯起來。但有些教材當中的情境,其實已經脫離學生的生活很遠了,或者是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的領域,那么他們就很容易在一節課的開始就失去了興趣,變成了被動的學習。因此,我覺得在備課時,我們應該對本節課教材當中所呈現的課堂情境進行思考,這個情境是否是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這個情境是否是學生所感興趣的?這個情境能夠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變為主動探索、主動研究?如果不能,那我們大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置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讓每節課的問題都是從實際生活出發,最終也回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其實,這就好像我們學校的研究性學習,孩子們之所以感興趣,出成果,我認為就是因為那些問題都是來源于生活實際,是孩子們真真切切感受過的,是他們感興趣的,想研究的。而我們就可以將每一節數學課堂都設計為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學習。
? ? ? ?當然,想要將每一節課都備好,都找到適宜的情境來帶入,這對我們老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情境創設應充滿童趣。我們要知道我們所教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用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從而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但有趣、生動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標準,關鍵是這些情境是否有效促進學生“快樂、有效”的學習,主要是基于學生實際、有助于學生實現生活經驗數學化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其次,情境的創設要緊扣教學內容,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深入的解讀,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要能判斷出其所適合的學習方法。然后根據其適合的學習方法設計適合的情境。第三,情境創設貴在求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情境創設中,強調創設盡可能實在的真實情境,因為真實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任務的真實性使學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主人翁感,任務本身的真實性也容易啟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 ? ? ?總之,想要讓每一堂數學課都像是一次小型的研究性學習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時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真能夠盡自己的努力,去達到這樣的課堂效果,時間久了,課堂效率將會大大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也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減政策實行已接近一個學期了,在遵循學生自身成長的規律、學習認知規律的基礎上,在落實雙減的同時,不僅要做減法,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減少機械性、重復性作業的同時,也在做加法,怎樣做到在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雙減后帶給他們的是更多的不同于以前的有意義的學習。
為了培養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和嘗試,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因此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會學、樂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一)做好課前復習,激發學習興趣

五年級組? 杜福花

“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提質增效

? ?做好課前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堅持預習不僅為課堂學習做好了思想、知識上的準備,而且獲得了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得到理解,當學習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學生獲得感得到了滿足,同時增進預習的效果,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時,老師先讓同學們回家預習,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你都有什么方法,自己動手拼一拼、畫一畫,寫一寫,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問題呢?并把你的問題記錄下來。同學們有了課前自己的動手實踐,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頓時增強,為了讓同學們有時間、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課上同學們先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方法,小組總結自己組內的各種方法,同學們在小組匯報時,能夠將自己的方法清晰的講給組內的同學聽,他自己一定是非常明白的。
對于預習時疑惑的問題,首先小組內的同學是否可以幫助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在全班匯報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大家一起來解決,這樣同學們的學習更加的深刻。在自己預習時,同學們至少都掌握了一種方法,在小組內交流時,可以聽到不到的解決方法,對問題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徹。
(二)深入課堂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好場所,是實施新課標的主陣地,是開啟和展示學生智慧的核心場所,是學生表演的舞臺,是其靈氣與智慧飛揚的園地,教師應利用課堂陣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時,在找到3的倍數特征時,一個孩子的小手高高的舉了起來。“孩子想說什么呢?”我心中的充滿了疑惑,規律不是已經找到了嗎?好吧,我們一起來聽聽李同學生想說什么?老師,我知道為什么是3的倍數的特征是一個數各個數位數字之和。隨著說話聲,小李老師拿起了粉筆,便開始了他的講解:因為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寫成幾個數的和的形式,比如356=300+50+6=99×3+9×5+(3+5+6),前兩個數都是3的倍數,一定可以整除3,所以,我們只要看看3+5+6是不是3的倍數就可以啦,而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3,5,6正好是這個三位數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所以只要這三個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聽完李同學的敘述,同學們想起了熱烈的掌聲。
? ? ? ?這樣的課堂,孩子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同時也帶動了更多的同學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孩子們不僅掌握了是什么,更知道了為什么。以后的課堂,更多的同學慢慢的也有了更多的為什么,是什么。
? ? ? ?例如,在學習過梯形的面積后,課堂上同學們用了不同的方法得到了梯形的面積,同學們的方法你看懂、聽懂了嗎?請把你學到的方法畫一畫并寫一寫推導的過程,看到孩子們盡自己所能在展示自己方法的時候,我明白了,深入到孩子們心中的不是冷冰冰的公示,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圖形及圖形之間的聯系,在孩子們心中已經扎根。
? ? ? ?二、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習的聯動性
? ? ? ?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們作業的占用時間少了,課外班的時間沒有了,孩子們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這時老師也帶著孩子們走出課堂,找一找生活中的數學,將數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起來,逐步培養孩子們用數學看到周圍生活的能力,用數學的思維來分析周圍事物發生、發展的能力,能夠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生活的能力。
? ? ? ? 比如我們班的幾個孩子,發現我們學校四合院的建筑的屋頂,和平時我們的房子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幾個孩子就組成了研究性學習。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實地考察、手工繪制等方法,從屋頂的神獸、屋頂的類型、屋頂的彩畫、屋頂的瓦等幾個方面開了自己的研究,看著孩子們認真討論、鉆研的樣子,老師心中也挺激動的,感動于孩子們的想法,感動于孩子們大膽實踐。
? ? ? ?雙減,是教育的重大轉型,一次重大的教育變革,對身處教育的老師、同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這次變革中,作為老師,我們在適應肩負的同時,也在努力改變已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孩子創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的收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

雙減政策已經施行四個月,隨著不斷的實踐、總結與改變,我們從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逐漸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期間歷次會議,校領導強調“雙減”意義,提出具體的符合學校特點,與學校實際結合的舉措,所有老師都在這股浪潮中發生著改變。我也談一談自己在教學、課后服務、學校活動三個內容中,我的實踐經驗和思考。
一、以研究促進課堂學習效率
1.學生客串小老師。學校一直提倡“以學生的學習為課堂本位”的教學理念,學生之間可以形成互學的學習關系。學校一直以來也在開展課前五分鐘微課堂,意在鍛煉學生口才和邏輯思維,增長見識。幾年的時間里,不少班級的同學們已經形成了知識分享的氛圍,并且隨著閱讀工程的深入,學生們的口才也得以提升,我在思考是否可以讓高年級學生來客串小老師,或者小助教,從獨立的課前五分鐘轉移到我們學習的教材內容上來。本學期我在六年級開展了嘗試,效果良好,在六年級4班,我邀請有興趣和能力的學生作為我的小助教,開展“雙師課堂”,每節課的一部分內容,交給小助教來講授,比如在《電和磁》一課,小助教來講授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的經典故事,在《活字印刷促進社會發展》一課中,學生講解活動印刷的制作步驟。這種做法對于講授者來說,提升了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通過前期的“備課”,他們對自己講授的內容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師學堂

五年級組? 關越

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

教師學堂

而其他同學在聆聽時,也會由于新鮮感而更認真一些。六年級5班的同學熱衷于課前五分鐘的分享,題材豐富多樣,多位科學小學霸輪番上陣,他們的口才和思維水平都讓人驚嘆,這得益于學校一貫的培養。當然,上述做法還存在這問題,比如小助教的定位如何與教師有更兼容的模式,小助教的教學水平還需要繼續提升,課前五分鐘的分享如何更與課本內容結合,等等。
? ? ? ?2.將教室和器材開放。我認為科學課的學習僅依靠課上40分鐘是遠不夠的,科學教室和器材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我們應該開放科學教育資源,為孩子的研究提供更大的支持。本學期,我的教室對六年級學生開放,在學習微小世界單元時,學生可以利用中午時間,來到科學教室,對動植物樣本進行觀察,可以從學校池塘中取樣,觀察水中存在的微小生物。我給一些學生購置了瓊脂培養基,讓他們在課下進行手上細菌的研究,學生將自己的實驗樣本放在科學教室中,每天一早到科學教室進行觀察。看到學生能夠在科學教室中進行科學研究,讓閑置時的科學教室也充滿了學習的味道,我感覺很有意義。之后,我計劃培養一些科學教室小管理員,對教室資源形成有效管理。
? ? ? ?3.從課本中取材開展研究。在研究性學習方面,校長一直強調,研究不是目的,學習才是目的。我深刻認同這句話的觀點,學生應以課堂學習的內容作為目標開展研究,而不是單單以自己的興趣。本學期,六年級同學們也開展了小研究,我與他們一起定的主題是“洗手液、肥皂的殺菌作用對比”。這一題材來源于本學期第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在過程中,學生養成了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增加了對科學的學習熱情。在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確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計劃,繼續進行研究,形成更縝密規范的科學研究過程。
? ? ? ?4.良好師生關系促進成長。中國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需要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關系,教育才能更自然的發生。學校中很多教師都是我學習的典范,比如于昊老師、李穎老師、張宇燕老師等等優秀的教師,他們無不是與學生形成了很好的關系,學生愛戴信賴。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也努力與六年級學生形成融洽的關系,經過一直的堅持,我很欣喜地看到,一些學生樂于與我進行科學方面的探討,在下課之后也不愿離開教室,想一直探討科學問題。在這過程中,我也不是一直充當教師的角色,一些問題我

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或者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渠道,讓他們課后自主的學習了解。同學們給我推薦科普書籍,我也給同學們推薦科普書籍,下一步,我計劃針對書籍當中的內容,與他們開展探討,繼續推動科學學習的熱情。
? ? ? ? 二、發揮教師潛能,提質于課后服務
? ? ? ?課后530是本學期新的學習時間段,之前的530只是教師看著學生寫作業閱讀,而這學期,530的時間內容,學校需要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根據上級的要求指示,我和科技組的老師們都發揮潛能,讓530活動更具有學科特色。本學期我在530時間段內開展了編程科普的內容和科普閱讀的內容。我將本是在選修課社團里要講授的內容,進行改編,以科普的形式,在530活動中開展,目的在于讓學生對單片機編程又一個基本的了解,內容不在深、而在好玩,讓更多的學生可以了解單片機編程,喜歡上編程,在五年級五個班級實踐下來,我們認識了單片機上面的led小燈,用按鍵進行控制,了解了陀螺儀傳感器的作用,給同學們演示了一輛遙控小車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同學們的興趣濃厚,我的介紹像是給他們開啟了一扇大門,我也很有成就感。
? ? ? ?除此之外,我還帶領同學們開展了科普閱讀的活動,以劉慈欣的短篇小說為素材,讓科學在文學的依托下,更體現出其魅力。同學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鄉村教師》,講述的是一個偏遠的小鄉村中,一名瀕死的教師教授孩子牛頓力學知識,順帶著拯救了整個太陽系的故事,故事具有科學性,且情感細膩豐富,沁入人心,各個班級的學生聽完之后都不與呃呃呃痛的鼓起掌。那一瞬間,我內心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的做法影響了祖國未來的希望。
? ? ? ?除了課堂和課后服務,我力爭在教育的各個方面落實雙減要求,提質增效。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有很多事沒有做到位的,目前只是第一步,在今后還將繼續完善改進。作為科技教師,我也將一貫堅持五育并舉,讓孩子實現全面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祖國的未來培育合格的公民。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信息科技產品的普及應用,我們的學生從出生就開始不斷接觸各種科技電子產品,隨著年齡增長,手機、PAD和電腦有意無意都在使用著,所以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應用水平不再是零起點,已經是很習慣很普遍的使用者和消費者,所以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迫切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一、 學習內容的變化
曾經的教材以office系列辦公軟件為學習內容,三、四和五年級都在學習如何操作和應用技能技巧,而現在的學生對鼠標的操作、計算機中命令菜單猶如母語一樣,早已非常嫻熟,如何上網、查找資料也都使用過,因此近幾年我們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也在不斷地調整,比如說,曾經將近一學年學習畫圖軟件、一學年學習Word文檔處理軟件和一學年學習Powerpoint軟件,現在只用一個學期就能全部學完。課堂上增加了最新科技的人工智能領域以及真正體現信息技術學科本質的算法和編程的學習內容,增加了虛擬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的學習,增加的這些學習內容更加符合現狀和學生的需求。
二、 學習方式的變化
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如校長在《循規而行,提質增效》文中所談到的“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內心充

四年級組? 蘭紹芳

對小學信息科技教育的
思考和探究

盈的創造者和擔當歷史重任的傳承者“,”教師從教育服務的提供者,變成以立德樹人為使命的、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教師把握本學科的學科特點和學科價值,無論是從縱向、 還是橫向維度都能熟練掌握本學科內容,把握整個學科的架構,從一節課一節課的教學中積累和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從知識應用層面的角度設計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讓學生的學習不是僅僅是在學習某個知識、某種操作,而是以一種問題解決、主動探究的心態進行學習,是一種發自內心需求富有內驅力的主動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領者和幫助人。
? ? ? ? 三、課堂的變化
? ? ? ?在我們的課堂上,讓每位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收獲的自我成就感;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之間是更多是合作、交流溝通和互相幫助,真實的自我和平和的心態,而不是充滿著比較、競爭和你強我弱的氣氛和氣勢,讓幫助同學的人感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讓受幫助的同學感到溫暖和鼓勵。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不一樣,在我們的課上,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達到怎樣的水平,教師要在如何引領孩子了解本學科、喜歡本學科上下功夫,不管他能學到什么程度,至少讓孩子們感受到本學科有趣味、有意思,在他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時機成熟定會發芽生長。對信息科技非常感興趣的孩子,我們要幫助他開啟知識的入門,搭建和創設平臺和機會,引發他更加愿意去探究的熱情。
? ? ? ?這是高境界的課堂,是我追求的課堂效果,我會努力學習,深入思考,不斷地打造這樣的課堂教學。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2021年4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馬校長在《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中也說道雙減背景下,學校高度重視、了解需求、回應關切、認真落實。將雙減工作與辦學理念、發展路徑相結合,堅持遵循教育規律,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優化學生學習成長的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變化。作為體育教師,我們思考,現在孩子們鍛煉的時間更多了,那么我們如何在學校引導并教會學生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呢?
首先,要改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適應新形勢。尊重規律,回歸本真,不能是應試教育,以考定教,考什么學什么。體育應該是在玩的過程中,鍛煉身體,提高技能。我們一定要記住,以學生為本,樹立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觀念。
其次,要做好備課,上課,課后反思等工作。有備而上,提高質量,反思改進。在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要讓孩子喜歡玩,安全玩,教學生會玩,與學生一起玩。通過教

四年級組? 李金霞

雙減政策之下體育工作的思考

學,每個孩子能在課堂上會學,學會,會用。這就要求提高課堂質量,尤其是淡化教師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帶著問題學,有創新,有合作,有探究,有收獲。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地獲取者,同時也是分享者。學校體育工作中還要注重教會、勤練和常賽。通過各級比賽,讓學生人人有比賽,班班有比賽,年級有比賽,以賽代練,以賽促練,營造體育氛圍,讓學生獲得成功和喜悅感。在體育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 ? ? ?再次,利用好各種平臺和資源,為學校體育工作助力。學校的體育工作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能夠做好的事,也不能完全依靠學校做好學生體質提升這件事。我們要聯合家長、社會等各種資源,才能更好,更長遠的把學生體質搞上去。與家長合作,體育鍛煉與家長有關,陪伴孩子一起鍛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父母的運動行為和習慣,尤其是母親,對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影響重大。“應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體育鍛煉中,親子鍛煉對孩子是最好的激勵,尤其是處于低齡階段的孩子,和父母一起運動的效果最佳。”我們要聯合社會,例如周邊的大學資源,有一些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可以進到學校來豐富學生的體育活動內容,還有大學以及周圍社區的活動場地,可以更好地解決學校場地空間不足的現象等等。
? ? ? ? 最后,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素養, “雙減”政策既要減負還要提質,這對教師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減負提質”,離不開高素養教師的支撐。要想到體育貼近孩子未來的生活,孩子的成長及未來握在我們手中,要為學生未來生活打下今天的體育基礎,所以,在新形勢下做好這份職業如果不提升自己則敬業不易,精業難成,我們必須利用時間多學習,多閱讀,多思考,多研究,多積累,不斷修煉與提升。
? ? ? ? 雙減落地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新的可能,我們要始終注重教育生態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以學生為中心,以發展為動力、以質優效高為目標,遵循規律辦教育,在高品質辦學的道路上不懈前行,為孩子未來無限的可能播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負擔過重問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各地中小學深入開展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工作,“雙減”工作的穩步推進。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實踐中,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政策的內涵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從開始大力倡導減少課內作業數量,對作業數量做出嚴格要求,到目前強調作業布置的統籌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作業質量,保障減數量,不減質量,不“減成長”,讓學生在“雙減”政策下全面健康成長。
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性課程,在“雙減”背景下,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這成為一線教師不斷思考與探索的問題。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轉變思想觀念,嘗試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更新道德與法治的作業設計,依托研究性學習,布置更多實踐性、體驗性、探究性的作業,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
本文以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為例,分析“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通過單元整體設計,以“低碳環保,綠色生活”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統籌單元作業設計。

四年級組? 孫志敏

例談“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作業設計

一、學科閱讀進行預熱式學習
? ? ?閱讀是極其簡單又無可替代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涵蓋了倫理道德、心理、法律、文學、歷史等各領域的內容,開展學科閱讀有助于跳出教材內容的限制,拓寬學生知識面,也成為一種預熱式的學習。本學期,我和孩子們共同開展學科閱讀,每周布置閱讀任務,利用課前五分鐘分享交流,也開展了幾次讀書漂流與閱讀分享會活動。
在《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一單元開始前,為學生推薦了《拯救地球行動繪本系列》環保主題繪本,《給孩子的環保生態小百科》《誰在蠶食地球》等書籍,同學們也帶來了家里的環保類書籍交換閱讀。這樣在本單元學習之前,同學們已經儲備了背景知識,了解了垃圾處理、資源保護和低碳環保的很多信息,甚至開始考慮廢舊物品利用的方式,為開啟后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
同學們喜歡閱讀,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項作業沒有給他們帶來負擔,還能為他們提供機會與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閱讀的內容不僅包括書籍、報紙、雜志等,也可以分享新聞,展示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可以課前分享,也可以提前錄制音頻、視頻,或者做成簡報分享。
二、實踐探究任務為自主學習續航
探究性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思維能力。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很多話題與生活中的真是問題息息相關,學習過程中布置實踐探究類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自主學習續航。

教師學堂

在學習《為生活多一些綠色》這一單元時,分析教材的內容,對自然單元進行整合,在學生前期大量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借助KWL思考工具,引導學生思考,關于這一主題的學習內容,已經了解的信息,想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教師學堂

學生在梳理回顧已知的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進行更為深入理性的思考,從而確定想要進一步探究的問題,比如:現在的生活中存在哪些污染為題?這些環境的污染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危害?人們為什么要進行環境保護,環境保護與人類的長遠發展有什么關系?白色污染是怎樣產生的?沒有塑料制品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的……等等問題。課堂上,同學們針對某一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想到要去查閱更多資料,到生活的小區或者附近公園去觀察,采訪周圍居民,了解某一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且思考解決的具體策略。在這個基礎上,這項生活探究任務成為課堂學習的延伸,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帶著批判性眼光對課本知識進行反思,同時,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一次看到垃圾車來小區收垃圾的時候,把分好類的垃圾倒進一個垃圾桶,這讓他感到很失望和不解;現在垃圾桶旁邊經常有志愿者值崗,提醒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如何分類等,但是很多人卻只是站在那里拍張照片就走了,沒有真正履行職責。這些問題是學生在道德生活中非常困惑的,也是很多道德教育沒有落實到行動上的重要原因,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對于突破原有的道德認知,提升道德素養意義重大。
? ? ? ? 三、生活體驗類任務升華學習感悟
? ? ? ?生活體驗是課堂學習與真實世界的一架橋梁,正如那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 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生活體驗類任務是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認同感的重要途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設計合理的生活體驗類作業有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統一。

圖1 學生設計的白色污染情況問卷調查單

生活探究類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的真問題,發現學生的道德困惑點。例如,學生在解決垃圾分類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家庭正在慢慢轉變觀念,垃圾分類也取得明顯的效果,但是他卻發現有

學生在討論白色污染的時候,認識到白色污染帶來的危害以后,認識容易走向極端,認為塑料制品一無是處,但是對“限塑”“減塑”行動有沒有深刻感知。因而,我們設計“限塑一天”生活體驗,讓學生選擇一天盡量不用或者少用塑料制品,在這個過程他們體會到塑料制品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也在親身體驗限塑生活方式的過程激發智慧,真正思考在自己的生活如何減少塑料的使用,盡量多使用一些塑料替代品,增加循環利用等。再比如,在探討大氣污染,全球變暖問題時,開展了“家庭低碳生活周”活動,讓學生與家人一起減少碳排放,在課堂上分享低碳生活經驗,根據記錄評選“模范低碳家庭”,逐漸讓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改變學生的生活方式。
結語: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注意的以下幾個原則。
關注個體,促進個體在合作中成長。作業的設計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關注到個體的特長與不足。由于每個學生的特點存在差異,我們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共同體,通過合作學習,讓每個能夠發揮自己的所長,又能在團隊中相互學習。
倡導自主,讓教師的指導恰到好處。設計具有一定開放性的作業,倡導孩子根據主題自主選擇具體的探究內容,老師不做過多的干涉,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作為一個觀察者、服務者,提供適當的幫助,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允許孩子出現問題犯錯誤,教師要提供恰到好處的指導。
鼓勵體驗,培養行動的巨人。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主張學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學生能夠很快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端正自己的道德立場,但是很難落實到行動上。作業的布置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多去體驗、去實踐,讓學生在行動中加深理解,做行動的巨人。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統籌設計作業,以作業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實踐育人,實現立德樹人。

教師學堂

教師學堂

馬校長常說:“要讓有意思的事情變得有意義;又讓有意義的事情變得有意思。”在本學期的實際教學中,我一直努力踐行著這一原則。
英語學科綜合實踐作業是豐富多彩的,它可以是來自學生個性化的作品,也可以是根據教材總結性的知識內容,更可以是學生精心設計的形象展示;英語學科綜合實踐作業是靚麗多彩的,它可以延伸到實踐活動中,用短劇表演的形式展示風采;英語學科綜合實踐作業還可以是校本課程,教師帶著學生一起去嘗試、探索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英語學科綜合實踐作業具有豐富性、周期性和拓展性的特點,它在學習方式變革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
英語課程改革的方向直接影響著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課程內容的“難繁偏舊”,改變學習方式的“死記與硬背”;改變課程評價的“甄別與選拔”,改變學習方式的“考試與分數”,改變作業的“機械與重復”。這些改變都在“雙減”政策落地后顯現出來,值得教師去挑戰,值得教師去探索。
當我還是學生時常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作業寫完了嗎?”,如今我已成為教師,則會反過來問學生“你的作業呢?”“作業”兩個字好像就是老師學生的代表符號。有些學生想到作業就抓耳撓腮,有些老師看到有些作業也頭疼無奈。如何打破這樣的死循環?如何理解作業不單是為復現世界,更是為了探究世界?如何讓學生愛上作業?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智慧,帶著孩子去廣泛探究,作業有答案,但教師要引導學生超越答案,不止于標準答案。

四年級組? 劉金艷

綜合實踐作業助力增效提質

本學期,我帶領學生探索了多種綜合實踐類作業,孩子們在完成的過程中不僅把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了梳理和復習,也鍛煉了設計能力、動手能力、繪畫能力等多方面,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了快樂。
? 借助語音翻翻卡復習字母組合的發音

教師學堂

? 借助思維導圖梳理相關領域的知識

? 借助“小小掌上書”提高文段書寫水平

教師學堂

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和嘗試,我和學生都在開發綜合實踐性作業方面更感興趣,也更感覺到這些與眾不同的作業方式是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自如。
“雙減”不僅僅是“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背后做“加法”,減法是糾偏勘誤,加法是正源立本,要讓教育在科學合理的加減運行中走向整體優化,“雙減”工作才能真正落地有聲。
當下“雙減”政策下,學科綜合實踐作業似乎可以讓我們師生都找到了興趣點,打破常規作業形式,換個方式寫作業,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多樣的形式等等,都恰好的順應了以學生主體,以學生興趣為基礎的導向,因此學科綜合實踐作業是學生愛上作業的一道良藥,是一道“加法題”,也是我們老師放手讓學生飛翔的一扇窗。
經過采訪調查,40人的班級非常愿意做綜合實踐作業的人數能到達70%以上,比較愿意完成的也要占到20%左右,只有10%左右的同學覺得做綜合實踐作業占用時間,花費精力,加重負擔,不過他們也表示如果時間允許,他們還是愿意去嘗試做的。如何讓學生喜歡做綜合實踐作業,如何讓學生“加”倍愛上綜合實踐作業,我們教師在這條道路上即探索又研究,爭取在順應時代大環境前提下讓學生的作業加減有序,減加有質!

教師學堂

五年級組? 唐嘉媛

“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思考

近些年,民族小學的閱讀環境在不斷改善,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漲、閱讀量不斷提升。同時,在“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中,民族小學在馬校長的指導下,學校各科、各年級都開始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減負增效。這樣的改革,是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的。為了讓今天的孩子,更好的面向未來,必須使他們具備創新能力,也就是運用聯想、想象、推理等思維方式,不斷的在知識與知識、知識與現實之間建立新鏈接的能力。這種思維能力的養成,并不需要復雜的載體,閱讀活動就是一種最佳的訓練途徑。
“雙減”正好給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閱讀,高效收集、分析、輸出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學習能力考核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在閱讀課中不斷摸索,進一步完善了閱讀思維理念和方法,同時也驗證了其有效性。
首先,我們進行了書單整合重組,在必讀書單里,推薦書目及幾個版本,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版本。選讀書目只提供類別和范圍,學生自由選擇書目。

教師學堂

學生在選擇必讀書的版本時,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刪減版或完整版;也可以選擇少兒版、青少版或普通版,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自我閱讀能力的一次認知,同時調整閱讀難易程度,便于每個學生理解探究。
選讀書目變為科普類、歷史類、人文類等范圍的設定,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進行類別和書目的選擇,同時在班級的交流活動中由學生自己進行好書推薦,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又實現了學生的自主閱讀。
其次,指導整本書閱讀時,引導學生運用閱讀思維。
1.“玩轉西游”“民間故事探究”等課題形式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升學生開啟閱讀的幾率。課程中發現,原本對書本毫無興趣的學生,在經過興趣引導后,大多能夠產生對書本內容的好奇,愿意隨著老師一起深入了解書本內容,同時在了解故事情節時,也愿意探究故事背后的歷史、地理等相關知識。
?2. 大量閱讀思維工具練習輸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低年級學生練習使用氣泡圖、圓圈圖等工具展開想象和聯想,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普遍可以比較順利地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想象,也可將書本內容與已知信息,或自己的實際生活做關聯。在輸出表達上,雖不能像高年級學生一樣條理清晰,但可大大豐富表達的素材。
高年級學生使用一段時間的閱讀思維工具后,大部分能夠用雙重氣泡圖、五維圖等工具進行對比分析,再形成比較完整順暢的語言表達。對比之前思考和表達的狀態,可見學生思維的全面性、深入性,語言的條理性,都有提升。
隨著時代的改變,教育的方針不斷發生著調整,校長用最準確的預判和最合理的方法,引導學校隨之越來越好。閱讀作為全校師生的三項必修課之一,歷來受到絕對的重視。那么雙減背景下,學校的閱讀工作能有哪些創新、學生的閱讀如何提質增效、如何通過閱讀有效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并切實轉化為個人成長的能力……這些問題的回答還有賴于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探索、分析、總結,真正形成一套民族小學所特有的閱讀推廣路徑,讓老師和學生從閱讀中都受益。

教師學堂

五年級組? 劉佳

“雙減”政策下的閱讀

“雙減”落地,有減有增。名為“雙減”實為提質增效的“增加”漸成學校和老師的共識。校內作業負擔在減輕,校外學科培訓大幅壓縮。減出來的時間到底留給誰?這個問題讓不少家長,其實包括不少學校的老師和校長都感到有些困惑。
在“雙減”政策實施后,有不少家長和我反應“雙減”之后,孩子每天回家后基本都沒有作業,于是孩子終于可以痛痛快快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兒——讀書。面對這個現象不止家長,其實我對這個情況也是有些憂慮,但擔憂的同時從心里我還是贊同孩子的選擇,因為閱讀素養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個人可支配的時間增多了,這些時間可以拿來鍛煉,可以拿來休息,但我認為更應該拿來讀書,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當代教育家朱永新有個觀點廣為流傳: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決于他的閱讀水平。“雙減”政策實施后,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逐漸退出孩子們的課余時間,孩子的學科學習主要依靠學校教育。而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無法急功近利。所以放眼整個人生,為孩子將來的人打好精神底層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學堂

閱讀是為頭腦和心靈充電的最佳方式。同時,閱讀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開拓思維、提升理解能力;培養孩子想象力,提升寫作、表達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還以幫助陶冶情操,培養氣質。
在當今急功近利比較輕浮的社會大環境中,閱讀貫穿孩子和自然、社會、自我的關系,啟發他更多的思考,幫助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豐盈。閱讀需要多元化,數學閱讀、科技閱讀、藝術閱讀也很重要
學校是學習閱讀的地方,但不該是唯一閱讀發生的地方。學校的教育要教會學生學會閱讀前人的經驗,沒有閱讀就沒有教育。而引領閱讀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對于小學來說,閱讀貫徹于各個學科的始終,各個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所以閱讀是廣泛的,不僅需要文學閱讀、歷史閱讀,也需要數學閱讀、科技閱讀、藝術閱讀等。
學生在面對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時應當具有更為綜合的閱讀素質。目前學生在學校學到的更多是文學閱讀,能夠感受故事,感受人物,但是這些閱讀方法對于數學閱讀、科技閱讀等類型時效果并不好。所以我認為根據學生閱讀活動的過程,將閱讀能力分解為六個要素,即提取信息、整體感知、解釋說明、推理判斷、反思評價和創新應用。通過對這六個要素的逐一把握和重視,貫穿到學科閱讀中,一定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

教師學堂

學科閱讀,雙減政策下新時代閱讀方法
學科閱讀正成為當前中高考命題變化的重要導向。通過近年來中高考各科目考題閱讀文字量和題型、內容、答題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出,閱讀量增加和閱讀能力考查不僅體現在語文、英語學科中,理科試題的閱讀文字量也呈現出明顯增加的趨勢。近幾年畢業生回校和我聊天時總說到,在中學的學習中,語文、英語之外的其他學科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大多是因為閱讀能力不足;在放棄作答的數學應用題中,有很多是因為讀不懂題目,甚至理科的卷子后面有好多題都來不及讀。一道理科題其實知識不難,但是題目中有一大段知識背景介紹,學生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才能讀完、讀明白,勢必會導致考試時間不夠用。因此我認為,從小學階段開始在學生的閱讀材料中除了目前大量存在的文學類閱讀材料外,還應在中高年級增加一些科普類閱讀材料,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終身學習時代的基本能力,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新知、拓寬視野的關鍵途徑。我們需要樹立大閱讀觀,在學校形成全學科閱讀的態勢,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有人說,“雙減”背景下,最好的家庭作業就是——課外閱讀。如何保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我為大家支3招:
1.允許閱讀過程中的“不作為”
?書讀完了,一定要摘抄一些精美的語段,一定要寫出自己的讀后感言。”這是很多老師、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當然是一條讀書的好經驗,但如果把“做讀書筆記”變成一種硬性要求,效果往往不會太好,還會限制孩子讀書的熱情。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讀書是一種負擔。于是,為做筆記而讀書;怕做筆記而怕讀書,幾乎成為一種通病。如果“做讀書筆記”成為學生的負擔、讀書的障礙,為什么一定要任性地堅持呢?
美國著名語言教學理論家克拉申在談到如何提高美國人母語識字讀寫能力時,特別推薦一種閱讀方法——隨意自愿閱讀,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必過多介入學生的閱讀活動,只需隨著閱讀活動的不斷深入逐漸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和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當我們把眼光再放長遠一些,就能坦然面對孩子們在閱讀時的種種不作為了。

五年級組? 李麗

教師學堂

雙減政策下,
我為學生課外閱讀支3招

2.允許學生有“無為而讀”的大自由
“無為而讀”,就是“不為應試而讀”,“不為功利而讀”。《紅樓夢》中賈政把《西廂記》《牡丹亭》一類的書籍斥為“閑書”,逼兒子讀能通往仕途的《四書五經》,寶玉常常因為偷讀“閑書”而遭責罰。讀書本是為了愉悅身心,結果卻這等受罪,豈不是令人掃興。
今天的學生,也常常陷入“寶玉”的窘境。在應試的壓力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通常持“有分寸的限制”態度,怕過多過濫的課外閱讀影響孩子的學業,并戲稱此舉為“壯士斷腕”。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水果、糧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所以,“時尚閱讀”也好,“快餐閱讀”也罷,都是一種需要,大人不必以成人的世故和功利作出限制,這是孩子們成長中的自然需求。吃慣了米飯,偶爾吃吃小甜點,換一下口味,也許就來了興趣。
不要害怕現在的“淺閱讀”影響到孩子未來。我們每個人的讀書生涯都是從《詩經》《楚辭》這樣的經典閱讀開始的嗎?我們也不要害怕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注意“興趣”,而忽略了所謂的“收獲”。閱讀,不是硬性的規定,不是綁緊的繩索,而是像候鳥在冬季向南方遷徙,像魚兒逆流而上回到故鄉,是一種自然的需要,一種放松的狀態。
3.找到“課外閱讀”和“創意寫作”的“結合點”
我們常說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卻往往忽視了寫作對閱讀的反作用力。所以說,愛上寫作的人才能真正愛上閱讀。要保持學生長久的閱讀興趣,就應該在“課外閱讀”和“創意寫作”之間找到“結合點”。
讀完《三國演義》,怎么檢測閱讀效果?我的原則是——千萬不要弄一大堆練習題,進行知識點檢測。那樣,會把“課外閱讀”演變成“課內閱讀”,增加學生負擔。我建議的處理方式:讓娃娃們想想:如果把三國中的人物都變成動物,你覺得他們分別和哪種動物最像?如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就不可能讀懂一個人物的特點。只有讀得越深,思考才會越深,畫出的“三國動物園”才會越“逼真”。
總之,課外閱讀,是一道功夫茶,講究泡茶的學問和品飲的功夫。課外閱讀的整體推進與深化,需要教師教育觀念的徹底轉換,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內功和張力,需要教師掌握切實可行的指導方略,需要教師曠日持久的熱情和堅持。

教師學堂

“雙減”作為2021年的關鍵詞,影響著不僅是這一代甚至下幾代的中華兒女,同時也影響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于9月1日正式實施;同年10月,全國人大表示: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隨時“雙減”政策及一系列與之配套的政策的頒布,足以看出:國家對儲備未來人才、科學地教育和培養人才、尊重人的自然發展規律、尊重全面育人等方面的重視和對“雙減”實施的迫切。
2021年9 月1日,“雙減”正式實施,其核心目標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這是“雙減”實施的第一個學期,很多工作在一線的教育者甚至還沒讀

四年級組? 李響

教師學堂

《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指引
? ? ? ? ? ? ? ? ?我在“雙減”路上前行

懂政策,學已經開了,學生已經回到了校園,究竟如何實施,如何做好這個“新”角色的職能,一切還都是求知數,在開學初期,絕大多數的學校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甚至無時不刻都在思考:我這樣做是不是就真正履行了“雙減”的要求、達到了“雙減”的目標。現在考慮是否達到目標,還為時尚早,因為教育不像其他,比如坐高鐵可以在已知時間內到達某地,達成目標顯而易見。教育,是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才能看到成果。于是,在“雙減”初期,同樣也有很多老師不知道應該怎么做,有的還對自己產生了質疑,更有甚者,對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產生了否定。正在種種不安中時,馬校長撰寫的《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一文,給了很多人啟示,不僅深刻解讀了“雙減”政策,更是為大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有效的辦法和指導方法。
? ? ? ?文中指出“作為教育者,我們更應該將雙減工作與辦學理念、發展路徑相結合,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優化學生學習成長的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變化。”是的,這也是馬校長一直所倡導的辦學理念,在育人環境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民族小學一直走在前面,馬校長為學生搭建的平臺,力求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充分讓學生得到鍛煉和發揮,充分展示自我,讓每個孩子都在自己最好的方面,爭做最好的我。同時,學校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發展,更是為每一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
? ? ? ?“雙減”的實施,很快就看到諸多變化:學生的作業變少了,但變得更意思和有意義了;每天3:30以后,學生們不用急于向校外機構跑了,甚至連晚飯都只能湊合一口,現在學生可以安心地留在學校,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參與答疑、鞏固、解惑、延伸,還可以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了;體育和勞動的活動更為豐富了,放學后,學生也擁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時間和空間。這樣的變化帶來了新的思考:作為學校,作為老師,將如何應對?馬校長在《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中也給出了答案:“對于學校來說,我們的教育還要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有效,學得更有意義。”“提質增效”是在“雙減”政策下衍生出來的對學校、對老師新的工作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能力和動力,并且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用功“,才能使達成”提質增效“。為此,學校專門開辦大講堂,專家

教師學堂

講、家長講、學生講,讓學生對汲取最前沿的營養,對未來有目標,對學習有動力,這也是校長一直倡導的“我們認為在如今的時代,見識比知識更重要“。
? ? ? ?在“雙減”的背景下,學校將課后活動納入到課程體系,每天16:30-17:30課后活動納入個性拓展課程,學校開放所有室內、室外活動空間,開展科技、藝術、體育、人文類的活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班級組織的課后活動納入多元融合課程,多學科融合,主張實踐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我也在這個大背景下,親身參與到“雙減”的變革之中,原先(“雙減”之前的學期)只是簡單地看看班,盯住學生在班里寫作業,放學時保證其安全,現在,我要為每周的16:30-17:30準備豐富、有趣、有意義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在每天上學的最后一個學時中依然能夠學到感興趣的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力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成長。這對我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不僅要準備課程,還要隨著學生的反饋來實時調整,力求做到讓學生們在一天中的最后一節課里充分去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在這節課中綻放自我,容許個性化發展。同時,這也是我在教授課本中之外的一種新的嘗試,如何能把握住這樣千載難逢的試煉機會,是我在這個學期中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會經常反思,上完課后服務的課程后,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哪里還需要改進,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學習的課程體系,如何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這些問題不斷地在我腦海里回蕩。馬校長在《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中幫助我回答了這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僅要思考教學內容在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更應該挖掘教學內容的學科本質,挖掘課程承載的育人價值。然后,再將課程內容所蘊含的育人內涵轉化為一個個富有挑戰性的、有意義、有意思的核心問題、具體問題情境,教師真正地做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與引領者。是啊,這是一個既有長遠規劃、又切合實際、同時還涵蓋著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指導辦法的重要建議。我會吸取《循規而行 提質增效》中的養分,以此作為我的指路明燈,通過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反復領略和推敲其奧秘,學以至用,做好課后服務等工作,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起始年里,響應并嚴格執行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切以學生為本,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全身心地投入到“雙減”起始年的戰斗中去,為“雙減”第一階段的勝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教師學堂

后記:“雙減”政策從頒布到實施,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在第一學期即將結束之時,我們只能將現有的經驗、做法、得與失、增與減做個簡單地梳理,學生在“雙減”政策下得到了哪些成長和收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起到了哪些促進作用等方面的總結,還處于一個初級的探索階段。因為一個政策的實施和運行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體現其合理性、科學性以及可持續性,“雙減”政策必定會是一個能夠為國家未來培養和儲備優秀人才的、利國利民好政策,其效果也很快能夠顯現出來。讓我們共同感謝這個時代,我們不僅能夠踏上通往勝利教育改革之路,還將成為中國教育歷史這一階段的締造者。我們能夠投身于改革的一線為國家培養人才,見證著未來接班人的成長,在未來的日子里,看到之前我們哺育的種子們已開花、結果,看到祖國日益強大,立于世界之顛。現在想想,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更加熱血沸騰了嗎?帶著這個理想和壯志繼續努力為教育事業奮斗吧!

教師學堂

思辨之音

六年級組? 時利娜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虛擬仿真平臺提升計算思維的策略研究

摘? 要: 機器人作為信息技術學科重要的內容,也是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發的虛擬機器人仿真平臺為例來探討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教學策略。主要從單元主題、任務流程、多元的學習形式三個方面探討如何發展學生的計算思維,形成了思維“激發——形成——深化”的培養過程。?
關鍵詞: 虛擬機器人 計算思維 應用策略?

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對小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將編程、人工智能項目推廣至中小學,鼓勵寓教于樂的編程軟件。研究表明編程和機器人教學對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華東師范大學王榮良教授說:“我們應當使每個孩子在培養解析能力時不僅掌握閱讀、寫作和算術,還要學會計算思維。” 對學生進行計算思維培養的目的并不是要將他們全部培養成計算機領域的行業專家,而是要培養他們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能夠將這種思維方式自然而然地應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與問題解決當中。

思辨之音

一、研究背景
(一)虛擬機器人的特征
虛擬機器人是通過計算機對實際的機器人系統進行模擬的技術,通過模擬仿真,可以創建一個虛擬的機器人模型,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組件,搭建實現特定功能的機器人,并在3D仿真環境中進行測試。虛擬機器人成本低廉,在大班教學中有很好的普及性。由于虛擬機器人功能模塊化,簡單易學,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對于小學生更易接受。算法、傳感器等比較全面的功能,能夠滿足小學課堂教學的需求。本研究中使用的慧機器人虛擬平臺使用流程圖形式編程,很好的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二)培養計算思維的必要性
有研究指出,計算思維與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等諸多技能高度相關,在這個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不僅要求學生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數字化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計算思維并借助這些數字化工具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目前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已經從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向思維能力變革。所以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為高中階段的學生計算思維發展奠定基礎,成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日益關注的研究領域。
(三)中國教科院數據的支持
我校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目前正在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開展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的教育實踐研究,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虛擬平臺,可以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數據進行過程性采集與分析,了解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與認知發展,便于設計更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北京師范大學為我校提供計算思維測評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從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個維度來了解學生計算思維的水平。
二、研究意義

思辨之音

通過探索借助慧中虛擬仿真平臺探索對小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可以豐富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積累教學經驗。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不斷調整教學行為,探索適合培養小學生計算思維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集、實施策略和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其它學校提供經驗和參考;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提升。
三、研究內容
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下,如何通過借助慧中虛擬仿真平臺,挖掘學生、信息、生活等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豐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建設。通過實踐形成小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實施案例,總結培養小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策略。
四、小學生計算思維的概念解析和研究綜述
1. 小學生計算思維的概念
關于計算思維概念的相關解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問題解決”說:以周以真為代表,重點關注問題求解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和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CSTA)聯合制定的中小學計算思維課程框架中,也明確將計算思維定義為問題解決的過程,計算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這種方法可以從計算機科學的領域擴展到所有學科中,具有普適性,而且它為能夠通過計算方法解決的問題,提供一種獨特的方法。
“構造思維”說源自對科學思維的分類。計算思維實際是一種構造維,是以可行和構造為特征,以有限性、確定性和機械性為標志,從而可解釋證明和關聯世界,這不僅是計算思維的兩個基本特征也是其區別于實驗思維和理論視為的界石。
“框架、要素”說:該說法沒有過多地解釋計算思維的內涵,而是將計算思維分成概念框架或要了若干個子概念或要素,以此來幫助人們對計算思維理解與掌握。如計算思維的三維框架(計算概念、計算實踐和計算觀念)、5大核心要素(分解、抽象、算法思維、評估和概括)。

思辨之音

“過程計算”說:主要突出了計算思維的計算特質,從而有別于問題解決說。如英國學校計算課程工作小組認為,計算思維是一個可以識別計算并能夠應用各種計算工具與技術,理解人造信息系統與自然信息系統之間的交互計算過程。2015年,澳大利亞在發布了《數字化技術課程標準》,在該標準屮也認為計算思維主要是-個能夠識別過程方面的計算。
通過對計算思維相關概念的整理與分析,結合實際教學現狀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本研究將計算思維理解為問題解決的思維方式。計算思維是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屮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過程,它通過化簡、抽象、建模、迭代等方式,將一個較復雜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的、便于理解的小問題,最后再通過信息處理工具,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
2.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方法研究綜述
(1)國外研究現狀
? ? 在國外,計算思維的許多方法,例如關注分離和抽象以及分解等的逐步應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國正在積極研究如何有效培養各個年齡段的學習者的計算思維。美國教育界對于計算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視,美國計算機協會和美國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都參與到計算思維的研討中,現在美國中小學的程序設計教學正在轉向社會化,以“社會化轉向”為特征培養學習者的計算思維。美國正從編程制品、社區、再創造三個維度振興中小學,2016 年《K-12計算機科學標準》更新了對計算思維的界定。英國教育界開展對于計算思維的全面探討,他們開始應用新的計算機課程,旨在培養5-16歲學生的計算思維。英國的計算機協會組織了歐洲的專家學者開展討論計算思維,制定了歐洲行動綱領來促進計算思維的培養。
國外計算思維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研究階段,以教育研究和多領域實踐研究為主,計算思維的培養被定義為核心培養目標,在很多領域進行實踐應用,同時在研究基礎上不斷剖析,衍生出更細節的概念,包括計算思維與設計、創造、問

思辨之音

題解決等的深度融合。在中小學,許多國家不斷研究計算思維的本質,充分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思維,制定一系列培養中小學生計算思維的培養目標和計劃,從新課標、課程理念的重新定義,到教材研究、課程設計等都相對成熟,具有非常有價值的計算思維培養框架、評價方式等。
? ? ? ?(2)國內研究現狀
? ? ?計算思維是我國近幾年的研究熱點,計算思維的培養重點在于與信息技術課程相結合,以信息技術課程為平臺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許多一線教師研究如何更有效的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 ? ? ? 第一,面向計算思維的課堂模式
? ? ? ?劉宣佐將計算思維與游戲化教學相結合、設計游戲化教學環節,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并對比計算思維能力前后測試數據進行教學效果的檢驗。霍融根據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將其橫向分為分解、抽象、算法、概括、評價,縱向分為雙基層、問題解決層、學科思維層,構建了一個5*3的培養小學生計算思維的教學框架,并且從多元的角度評價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金政通過開發PBL-Scratch教學模式,將教學的各個環節與計算思維進行聯系,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陳佳怡通過事件研究發現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問題的抽象及分解能力,對于計算思維的培養是有效的。
? ? ? ?第二,面向計算思維的教學方法
? ? ? ?鄭茜從計算思維的內涵入手,探索運用計算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對具體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出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陳麗娜根據 5E 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設計了促進小學生計算思維發展的5E教學模式各環節的教學方法。
? ? ? ?第三,面向計算思維的教學設計與應用
? ? ? 謝忠新等人針對計算思維的五大核心要素的分別設計了聚焦某一要素的單個教學活動,又通過介紹了英國計算思維培養的課堂實例,闡述了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該如何

思辨之音

落實計算思維的培養。 范帥帥基于計算思維三層框架和Scratch 軟件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教育實踐驗證教學效果。傅新宇以“低門檻、高上限”、“腳手架支持”為教學設計原則,通過制定初級、中級、高級三個不同難度層次的教學案例進行教學實踐,培養小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 ? ? ? 五、學生計算思維現狀分析
? ? ? ?通過前測數據分析發現,學生在面對學習問題、生活問題時表現出學生思維發散不夠,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很好地運用循環、判斷等較為簡便的方式解決問題。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有畏難情緒,學生還不能夠把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小任務;學生還不能根據自然語言的描述畫出流程圖;遇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不能將問題轉化成學過的知識模型。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分解能力、算法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還亟待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融入其中,并且通過多種方式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
? ? ? ?六、借助虛擬機器人平臺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有效策略
? ? ? ?計算思維的培養需要為學生創建一個安全、有趣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形成,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合的支架以促進計算思維的形成,多元的學習形式滿足學生差異。這要求教師以學習為中心重構學習內容,根據學生需要適時提供幫助,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形成思維的建構。
? ? ? ? (一) 設計激發學生思維的單元主題
? ? ? ?思維具有情境性,對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才可以實現。 創建要素情境多元且相互關聯的學習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認可,調動學生學習內驅力,并且能夠避免學生思維發展中的“跳躍感”和“斷層”現象,有利于計算思維持續的發展。慧中虛擬機器人平臺,提供并能創建豐富的沙盤,能夠把教學內容與真實的情境相融合,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能夠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將學習內容進行梳理調整,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大單元主題。

思辨之音

例如:在“校園導航機器人”單元中,為了解決學校在大型活動中小導游需求的問題,將學校的三維地圖制作成仿真沙盤,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設計、仿真。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虛擬機器人如何行駛,可能會遇到哪些情況?學生結合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出疑問、生成問題,在課堂互動、不斷討論中形成有邏輯關系的問題鏈。

(二)規劃適合培養計算思維的任務流程
周以真教授最早提出計算思維是問題解決的過程性思維,即將抽象問題和解決策略用信息處理代理(人或計算機)的方式清楚且高效地表述的能力。 計算思維是基于問題解決,進行邏輯建模、推理使用模型和合理評價模型。在程序設計過程中,計算思維在潛移默化的形成,但是教師在解決問題當中也要關注學生思維的培養,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形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計算思維。
任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思維形成的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支架,并借助偽代碼、自然語言等認知工具來幫助學生設計算法、優化算法,最終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一般流程。(圖3)

思辨之音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分解問題、歸納遷移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中提供支架,幫助學生構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1.分解問題
(1)拆解轉化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經常發現面對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是束手無策。因此,將大問題拆解成若干小問題,把復雜問題拆解成簡單問題,把新問題拆分成幾個學過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學生對熟悉的事物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面對大單元設計或者學習難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或流程圖將問題進行分解,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支架。例如:在解決導航機器人轉彎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轉彎進行思考,用過流程圖分解轉彎的過程,清晰的知道左、右兩側馬達的功率和轉彎的關系;轉彎時間和轉彎角度的關系;旋轉方向和轉彎的關系。學生根據自己理解的一種情況進行仿真實驗,通過實驗的結果進一步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將轉彎問題進行分解,逐個擊破,有利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計算思維的形成。
(2)借助工具
編程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抽象、不容易理解,而自然語言或者偽代碼作為橋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過渡。自然語言、偽代碼通俗易懂,方便小學生理解,可以作為學習編程的輔助工具。例如:在學習條件語句時,學生在寫條件參數時遇到困難,于是引導學生將要解決的問題使用自然語言描述。(如果天黑就亮燈)分析哪部分是條件,哪部分是動作,再將條件轉化為編程語言。有了工具的輔助,促進了學生問題的解決。
2.歸納遷移
歸納是學生從具體走向抽象的重要途徑,幫助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的建構。在引導學生歸納時,要特別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適時進行歸納完善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及時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當中,從而實現知識遷移。

思辨之音

例如:在學習完機器人行走后,及時對功率電機的使用進行分析,學生對執行器的控制有了整體的了解:選擇執行器——編號——設置參數——程序設計。在其它執行器的應用時,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自主的完成led燈和喇叭的控制和應用,從而實現照明和講解的功能。我們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但同時教師也要給出高效的引領和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多元化學習形式深化計算思維
由于虛擬機器人教學具有感知——判斷——決策——行為這一特點,即使機器人完成一個簡單的動作,也需要綜合應用各種知識和技能,在機器人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自主體驗搭建機器人,檢測調整傳感器,編制調試程序等,對學生提高學生計算思維有積極的作用。
1.任務驅動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進行分組,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再進行調整。小組可以根據本組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任務,和學習方式,這樣的結合更有利于尊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輕松的學習環境。
例如:在學習“助力航天夢”單元時,學生需要將物資運送到終點,助力火箭升空。在沙盤中有不同的路線,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路線,結成小組進行探索,以不同的方式解決運送物資的問題。最后在小組交流中,同學們互相學習,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建構知識、提升思維。

思辨之音

同一任務,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既能體會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對于程序的探索深度有所不同,滿足了不同需求的同學,任務驅動與分層教學的有機結合為不同學生思維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相結合
學生在能力提高的同時,需要一個展現自身能力的舞臺,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和本組學生的差異化,可以利用微課實現翻轉課堂,在理解難點問題和多個思路解決問題方面開展小組合作,提高了小組合作的效率,也避免了學生假討論、假合作的問題。
? ? 例如:在“校園導航”單元中,學生形成學習小組后,首先借助慧中虛擬仿真平臺中提供的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和任務的規劃、嘗試,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帶著各自的問題進行小組交流,借助小組的力量解決問題、拓展思路。

結語: 思維的培養需要情境的熏陶、方法的引領和氛圍的營造,貼近學生的情境主題、關注思維的任務流程、多元融合的學習形式有助于促進思維內在品質的升華。慧中虛擬仿真機器人平臺為計算思維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計算思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學生體驗利用計算科學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進行問題求解、系統建構和人類行為理解的心智活動(陳鵬等,2018)。本研究從主題、任務、學習形式三方面進行探索,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形成了思維“激發——形成——深化”的培養過程。?

思辨之音

參考文獻:
[1] 王上飛. 仿真虛擬機器人軟件在小學程序設計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2,( 18) : 77 - 78.
[2] 張國民. 運用虛擬機器人于初中程序設計教學模塊的實證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 20 10,( 12) : 137 - 140.
[3] 張發根. 虛擬機器人應用在高中程序設計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J]. 教育現代化, 2017,( 01) : 253 - 254.
[4] 張嘉志, 王同聚. 讓機器人走近學生 - 3D 仿真虛擬機器人: 普及機器人教育的新途 徑[J] .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10,( 06) :95 - 96.
[5] 王悅鋼. 借 3D 仿真平臺培養中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第十屆浙江省青少年虛擬機器人競賽項目為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 02) : 27 - 29
[6]陳鵬,黃榮懷,梁躍,張進寶.如何培養計算思維——基于2006-2016年研究文獻及最新國際會議論文[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01):98-112.
[7]楊文正.學習情境鏈創設視域下的計算思維培養模式[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1,33(05):72-81.
[8]胡冉杰.以計算思維培養為導向的Scratch和教育機器人發展前景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03):232-233.
鄭茜.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08):121-123.
? 謝忠新,曹楊撤.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116-120.
傅騫,解博超,鄭婭峰(2019).基于圖形化工具的編程教學促進初中生計算思維發展的實證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40(4):122-128.

思辨之音

差異化教學是在教育體系中,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的不同,所組織的人才培養教學活動。通過差異化教學,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促進學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這個教學策略的理論基礎來自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和因人而異,就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民族小學的辦學理念是“和而不同,快樂成長”。其目標指向兩個方向,一是要讓孩子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人生,二是讓孩子在屬于自己的人生跑道上因成長而快樂。
對校訓的解讀是這樣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人也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當尊重、理解、寬容、欣賞這種不同,并努力創建一個和諧的成長環境。成長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漸變的過程,我們希望孩子們在民族小學成長是快樂的。面對他人,我們應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用欣賞的態度去看待。面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有奮斗的目標,以積極、陽光的心態面對成長中的挫折與困難,感受成長過程帶給自己的快樂。
把這個校訓貫穿落實到差異化教學中,應在如下幾個方面做足功課。

四年級組 李敏

關于學生差異化的思考

思辨之音

一、 如何看到學生的差異??
小到一個班級,一個年級,再到一個學校,學生數千人,如何辨析、獲取學生的差異之處?差異本是細小之處,只有在朝夕共處之間,才可以洞悉到。因此,班主任及任課教師便首當其沖。通過在課堂上、課堂下、班級內、交往中、日常行為表現時,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用心、用愛、用力,方可捕捉到這些差異點,發現每個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比如,午間的閱讀,有的孩子在讀繪本,有的孩子在讀漫畫,有的孩子在讀章節書,在教室的老師就可以根據這個差異點做持續性觀察。如果連續一周下來,這個孩子一直在讀漫畫,那就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閱讀偏好與實際情況,尤其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符合其年齡特征的閱讀水平應該不僅僅是漫畫。所以從這一個細節之處,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深究其中的原因,從而制定班級的閱讀策略,做到強弱兼顧、興趣與要求兼顧。
二、如何辨識有效差異和無效差異?
有效差異,就是真差異;無效差異,就是假差異。學生的生長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呈現出來的狀態更具有不穩定性。對于教師來說,怎樣發現學生的差異是真差異還假差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節,直接決定了教育教學對策的有效性、準確性以及科學性。有效差異表現在學生身上,相對較為穩定,與學生

思辨之音

個性特征、性格秉性、興趣愛好相一致,并能在學生學習、與同學交往、與教師溝通等方面表現出來。無效差異一般情況下體現在有特殊情景或背景之下,學生的極端表現或者沖動型表現,不具有穩定性,待觀察一階段后這個特征不再出現。因此,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認真觀察,在學生處于日常狀態時積極捕捉,并結合相關因素,對各類顯性差異進行分析判斷。
? ? ? ?三、如何在課堂中注重差異,并通過有效的方式方法體現差異?
? ? ?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規劃好普適性教學和差異化教學的協調統一。既滿足大部分同學的一般需求,又要顧及到差異化學生的特殊需求。通過課堂中對同一問題不同程度的提問體現差異,對差異化特征顯著的學生在知識點理解程度、理解方式、輸出方式等也體現出差異。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設計不同程度、不同梯度、不同領域、不同表現形式的作業,讓學生在相對符合各自特征、需求和程度的領域、范圍內進行作業輸出。
? ? ? ? 四、如何在課堂外為學生創設體現差異特征的發展機會、成長機會?
? ? ? ?除了在課堂上,日常的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差異特征的詳細了解,主動為其匹配不同的成長機會,同時也要考慮到揚長避短。例如,有的孩子思維活躍,點子很多,并熱衷于各項活動的組織,就可以將一些組織、策劃類的機會交給他。

不負韶華

今天找你們來,想和你們說說我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人才培養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養問題,而是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 ? 今天,黨和國家都很重視科技創新問題,投了不少錢搞什么“創新工程”、“創新計劃”等等,這是必要的。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問題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東西,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一直是這個樣子。我看,這是中國當前的一個很大問題。
最近我讀《參考消息》,看到上面講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情況,使我想起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所受的教育。
我是在上個世紀30年代去美國的,開始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麻省理工學院在當時也算是鼎鼎大名了,但我覺得沒什么,一年就把碩士學位拿下了,成績還拔尖。其實這一年并沒學到什么創新的東西,很一般化。后來我轉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就感覺到

來源:馬萬成校長推薦

錢學森談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

不負韶華

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很不一樣,創新的學風彌漫在整個校園,可以說,整個學校的一個精神就是創新。在這里,你必須想別人沒有想到的東西,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們競賽,才能跑在前沿。這里的創新還不能是一般的,邁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會被別人超過。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別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學術討論會十分活躍,互相啟發,互相促進。我們現在倒好,一些技術和學術討論會還互相保密,互相封鎖,這不是發展科學的學風。你真的有本事,就不怕別人趕上來。我記得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我的老師馮·卡門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術思想,美國人叫“good idea”,這在科學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有沒有創新,首先就取決于你有沒有一個“goodidea”。所以馬上就有人說:“卡門教授,你把這么好的思想都講出來了,就不怕別人超過你?”卡門說:“我不怕,等他趕上我這個想法,我又跑到前面老遠去了。”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學院,一下子腦子就開了竅,以前從來沒想到的事,這里全講到了,講的內容都是科學發展最前沿的東西,讓我大開眼界。
? ? ? ?我本來是航空系的研究生,我的老師鼓勵我學習各種有用的知識。我到物理系去聽課,講的是物理學的前沿,原子、原子核理論、核技術,連原子彈都提到了。生物系有摩根這個大權威,講遺傳學,我們中國的遺傳學家談家楨就是摩根的學生。化學系的課我也去聽,化學系主任L·鮑林講結構化學,也是化學的前沿。他在結構化學上的工作還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前我們科學院的院長盧嘉錫就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進修過。L·鮑林對于我這個航空系的研究生去聽他的課、參加化學系的學術討論會,一點也不排斥。他比我大十幾歲,我們后來成為好朋友。他晚年主張服用大劑量維生素的思想遭到生物醫學界的普遍反對,但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甚至和整個醫學界辯論不止。他自己就每天服用大劑量維生素,活到93歲。加州理工學院就有許多這樣的大師、這樣的怪人,決不隨大流,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大家都說好的東西,在他看來很一般,沒什么。沒有這種精神,怎么會有創新!
? ? ? ? 加州理工學院給這些學者、教授們,也給年輕的學生、研究生們提供了充分的學術權力和民主氛圍。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學術觀點都可以充分發表。學生們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學術見解,可以向權威們挑戰。過去我曾講過我在加州理工學院當研究生時和一些權威辯論的情況,其實這在加州理工學院是很平常的事。那時,我們這些搞應

不負韶華

用力學的,就是用數學計算來解決工程上的復雜問題。所以人家又管我們叫應用數學家。可是數學系的那些搞純粹數學的人偏偏瞧不起我們這些搞工程數學的。兩個學派常常在一起辯論。有一次,數學系的權威在學校布告欄里貼出了一個海報,說他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講理論數學,歡迎大家去聽講。我的老師馮·卡門一看,也馬上貼出一個海報,說在同一時間他在什么地方講工程數學,也歡迎大家去聽。結果兩個講座都大受歡迎。這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學術風氣,民主而又活躍。我們這些年輕人在這里學習真是大受教益,大開眼界。今天我們有哪一所大學能做到這樣?大家見面都是客客氣氣,學術討論活躍不起來。這怎么能夠培養創新人才?更不用說大師級人才了。
? ? ? ?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還鼓勵那些理工科學生提高藝術素養。我們火箭小組的頭頭馬林納就是一邊研究火箭,一邊學習繪畫,他后來還成為西方一位抽象派畫家。我的老師馮·卡門聽說我懂得繪畫、音樂、攝影這些方面的學問,還被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吸收為會員,他很高興,說你有這些才華很重要,這方面你比我強。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我那樣的良好條件。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
? ? ? ?像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光是為中國就培養出許多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談家楨、郭永懷等等,都是加州理工學院出來的。郭永懷是很了不起的,但他去世得早,很多人不了解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他也是馮·卡門的學生,很優秀。我們在一個辦公室工作,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我發現他聰明極了。你若跟他談些一般性的問題,他不滿意,總要追問一些深刻的概念。他畢業以后到康奈爾大學當教授。因為卡門的另一位高才生西爾斯在康奈爾大學組建航空研究院,他了解郭永懷,邀請他去那里工作。郭永懷回國后開始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我們一起開創中國的力學事業。后來搞核武器的錢三

不負韶華

強找我,說搞原子彈、氫彈需要一位搞力學的人參加,解決復雜的力學計算問題,開始他想請我去。我說現在中央已委托我搞導彈,事情很多,我沒精力參加核武器的事了。但我可以推薦一個人,郭永懷。郭永懷后來擔任九院副院長,專門負責爆炸力學等方面的計算問題。在我國原子彈、氫彈問題上他是立了大功的,可惜在一次出差中因飛機失事犧牲了。那個時候,就是這樣一批有創新精神的人把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導彈、衛星搞起來的。
? ? ? ?今天我們辦學,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學院的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國這么多年,感到中國還沒有一所這樣的學校,都是些一般的,別人說過的才說,沒說過的就不敢說,這樣是培養不出頂尖帥才的。我們國家應該解決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正的創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別人沒有研究過的科學前沿問題,而不是別人已經說過的東西我們知道,沒有說過的東西,我們就不知道。所謂優秀學生就是要有創新。沒有創新,死記硬背,考試成績再好也不是優秀學生。我在加州理工學院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教育,這是我感受最深的。回國以后,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的發展。我說了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要向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學習它的科學創新精神。我們中國學生到加州理工學院學習的,回國以后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所有在那學習過的人都受它創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創新不行。我們不能人云亦云,這不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 ? ? ?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發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與書為伴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讀書正當時,莫負好時光。從本期起,每期讓我們一起跟著習近平總書記學習1條閱讀方法和技巧。
要帶著問題讀書,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領導干部閱歷豐富,獨立思考能力比較強,要帶著問題讀書,養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開動腦筋,對現實中的疑惑進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東西變為系統的、孤立的東西變為相互聯系的、粗淺的東西變為精深的、感性的東西變為理性的。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善讀書·成長

讀好書

READING

與書為伴

中國第一本具有文化自覺意義的、深入詮釋中華文明核心價值的宗教學理論著作。在“躺平”的時代如何安頓我們的身心?在本書中,你將學到儒家的拿得起(自強),道家的看得開(自然),佛家的放得下(自在);你將從中國的人文信仰中汲取心的力量。本書凝聚國學大師樓宇烈數十年人生感悟,不盲目、不虛妄,帶你認清自我、找到生活的意義,收獲內心的寧靜。

本書呈現了作者對于課堂生活復雜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為人們理解教師、學生和學校提供了全新的路徑。書中的“隱形課程”概念,已經成為一個通行的教育術語。同時,作者對于課堂生活的開創性分析,也示范和引領了一種全新的教育研究方法。書中另有對教育工程學范式、心理學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等主題的深入討論。本書1968年首版,1990年再版,截至2015年已被翻譯為超過10種語言。全書共五章,分別是:例行公事、學生的學校感受、課堂中的參與和退縮、教師的看法、尋找新視角。各章均聚焦于課堂生活,同時又保有獨立性。作者對于課堂生活復雜性及其教育后果的洞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腦科學和教育的結合是近期學界和教育一線都密切關注的話題,腦科學和教育的結合令人振奮但也存在巨大的鴻溝。《教師應該知道的腦科學》一書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應該如何將腦科學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本書既為教師解釋了為何要了解腦科學知識,又簡明扼要地論述了教師應該知道哪些腦科學知識、教師應該為學生講授哪些腦科學知識、有哪些需要澄清的腦科學迷思,還為教師提供了獲取研究信息、參與和影響研究的指引,有“魚”亦有“漁”。本書從海量的研究中抽身而出,放下了對腦生物學特征的詳細介紹,以證據為基礎,是一本人人都可讀的真正寫給教師的腦科學入門書。

海淀區民族小學

一起向未來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