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
濃
情
中
秋
the?
Mid-autumn
Festival
濃情中秋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夏歷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廿四節氣的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祭月作為民間節日重要的祭禮之一,逐漸演化為賞月、頌月等活動。
中秋節普及于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文獻,成書于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于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流行。
唐代時中秋風俗在我國北方地區已流行。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賞月風俗在唐代的長安一帶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并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間里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佳弘至尚集團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佳弘至尚集團
中秋夜話
雁來雁去花開花落
月圓月缺升云降
又是一年中秋節
吃月餅賞月亮
觀嫦娥看玉兔
賓朋把酒黃昏后
星漢燦爛銀河起舞
霓虹閃爍街燈闌珊
月光如水歌如潮
暢寥廓抒情懷
想故鄉思親人
手機架起連心橋
金子般的天地
凝結了三千年文化的那輪浩月,
輻射出萬人向往的季節,
金秋,
黃金般的天地,
釀造著豐收的美酒;
干杯的嘯吼,
劃出明天的燦爛,
會聚在圓圓的餅上,
演義著豐收的幸福;
憶往昔:
多少文人墨客,
舉杯邀月慨嘆家國的憂思,
看今朝:
我們同仁的思緒更加浩瀚,
如醉如癡;
我們追憶:
追憶那共同播種的春雨,
追憶那披星戴月的艱辛,
追憶那團結進取的高風;
我們暢想:
暢想那噴薄欲出的宏圖大業,
暢想那你追我趕的彩云,
暢想那輝煌你我的紅日;
佳弘至尚集團
集團企宣部
關注集團抖音號:jiahong0098
濃
情
中
秋
Affectionate Mid Autumn Festival
祝全體佳弘人
中秋快樂,
家庭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