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
星期五
學生發展處
第4期? 總第4期
辦有意思的教育
育有情懷的人才
德育前沿 >>?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教育部于2014年、2021年先后專門出臺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廣大中小學校及一線教師積極行動,傳統文化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當前的傳統文化教育依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例如,一些內容精華與糟粕不分,以為只要是傳統文化就在教育之列,甚至反把糟粕當精華。有些不同學段、學科之間不夠協調,一方面,不講教育規律,不注意循序漸進,不同學段出現重復的情況;另一方面,不同學科之間也存在交叉的情況,還有一些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科學等即所謂理科依然認為自己與傳統文化教育無關。重形式輕素養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目前考慮得更多的還是傳統文化教育從無到有和形式如何多樣的問題,重活動輕教育,重意思輕意義,不少學生有參與卻無體悟。在教與學的方法上將傳統文化知識化,要求死記硬背的情況還比較突出;一窩蜂、碎片化、各行其是甚至神秘化、庸俗化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當前,我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盡管已經有文件可依,但是,各地對《指南》的落實還不夠到位,與中央要求還存在差距,歸結起來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傳統文化究竟應該教什么?二是傳統文化究竟應該怎么教?前者是教育的內容與重點的問題,后者是教育的方式與方法的問題。
文/沈湘平
02
德育前沿
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把握起來很不容易。香港中文大學的金耀基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四時期我們“看不起”傳統文化,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是我們“看不到”傳統文化。今天,我們已經比較普遍地重視傳統文化,也漸漸處處都能看得到傳統文化,卻又面臨一個“看不清”傳統文化的問題。在教育中就體現為弄不清到底應該教哪些內容。
(一)內容重點
綜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最宏觀的層面可以分為具象形式和抽象形式兩大方面。所謂具象形式就是歷史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保護好、挖掘好、運用好歷史文化遺產;但相對而言,他更重視傳統文化的抽象形式即思想文化形態的傳統文化,強調“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里傳承好”。按照2017年的《意見》和2021年的《指南》,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重點就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①核心思想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抽象、形上的部分,也是最具思想性、哲理性的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進行了多次豐富、深刻的論述。《意見》和《指南》明確指出,在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這六大核心思想理念可以說是我們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綱領性“18字箴言”。中華人文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的珍貴精神財富,反映著中國人獨有的智慧、氣度和神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傳承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
03
德育前沿
《意見》和《指南》明確指出,在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大力弘揚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今天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二)學段重點和學科重點?
《指南》明確將“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實際”作為基本原則之一,要求充分考慮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確定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以及具體學習內容、載體形式,區分層次、突出重點,體現學習進階,內容和形式適宜,容量適中。其中,小學階段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和踐行能力為重點,并在文化傳承的同時進行文化創新。關于學科重點,《指南》明確了“3+2+N”的方式,將中小學學科分為三類,分別提出內容與形式方面“怎么進”的要求,既全科覆蓋又區分主次、各種側重。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有重點地納入,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有機滲透。此外,按照新課標,每個學科都要拿出10%的課時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其中不少主題與傳統文化教育相關。?
04
德育前沿
一方面,從傳統文化的特質來看,其功用不在于學以致知,甚至也不在于學以致用,而是強調學以致道。信而好古的孔子曾經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意思就是,古代的人學習是為了充實提升自己,而如今的人學習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朝聞道,夕死可矣”,為己之學就在于學以致道。《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樊遲請教如何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種田的老頭。”樊遲又請教如何種菜,孔子說:“我不如種菜的老頭。”樊遲離開后,孔子對身邊的學生說:“樊遲真是小人啊!”孔子這一態度曾被作為其鄙視勞動的“剝削階級”罪證遭到廣泛批判。他自道:“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我們合理推測,孔子極有可能知道如何種莊稼、種菜,那他為什么不愿意教給學生呢?答案就是他重視的是道。孔子確實認為,身份有貴賤、工作有高下,什么樣的身份就做什么樣的事。但這里的貴賤高下不完全是道德意義上的,也有一種社會分工不同、思維方式有別、思想層次殊異的意思。孔子還特別強調“君子不器”(《論語·子張》),器與道相對,有形有度,君子不器就是不能像器具那樣定型,言下之意就是要追求道。
另一方面,從我們今天強調對中小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來看,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培養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根本目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精神命脈,是中國人之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是否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和民族后繼有人的大事。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使之成為我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特別是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來源:《中國德育》2024年第1期)
(三)功用重點
05
德育活動
風雨兼程 一路相伴
文化浸潤心靈,細節決定未來。為提升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效能,交流經驗。2024年3月12日上午,我校第二學部全體班主任,齊聚c5會議室,參加"布衣論壇"第二講《班級文化建設賦能班級成長》,就如何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進行了探討。
我校布衣論壇第二講《班級文化建設賦能班級成長》開講
活動開始,由劉鵬老師帶來題為《人人都參與,人人被看見》的分享。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教齡的新班主任,接手全新的班級,劉老師以"見微-知著-致遠"為管理主線。首先以環境硬文化建設作為突破口,從新學期啟動儀式上的"生長樹",心愿卡,
卡,到班級圖書角、風采墻、讓學生參與其中。除了硬文化建設方面,她還實施了文化建設的軟著陸,從設計班徽、中隊吉祥物到分級管理制度,實行我的班級我做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養了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和自我管理意識。
接著,劉紫芳老師分享了《班級獎勵制度的點滴》。劉老師從獎勵設置的初衷,談到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的由來。隨后,就獎勵制度如何實施,講到了班級優化大師的使用方法,將項目、參與人員、評價時間、評價對象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最后,就獎勵活動的多樣性進行了分享。正如劉老師所言,"獎"和"罰"并不是目的,只是為了幫助孩子找尋學習動力和培養好的習慣。
06
德育活動
班主任工作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更是在更新,在升華。“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學生的健康成長是給班主任最好的禮物。(文/范道協 圖/戴妤笑)
第三周星級文明班
07
教育敘事
照亮彼此的微光
文/敖蘇琪
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心靈的碰撞和生命的成長。
"老師,我不想當體育委員和值日班干部了!"小何哭著跑到辦公室來向我訴說。然后她訴說著這學期班級管理的種種挫敗感,課間操和體育課上讓同學們列好隊、認真做操,上課時候不許講話,但是總有些同學說了也不聽,繼續打鬧,就算聽了也不改。"這些事情很影響我的情緒,同時也影響了學習,我最近的成績都下降了,我不想再管他們,管
敖蘇琪
- 一級教師
- 優秀共產黨員
- 龍教杯教師技能比賽三等獎
管也管不好......"
看著這么小小個子的女孩,在我面前因為班級管理而泣不成聲,我突然很感動。她認真工作,把班級建設當成是自己的責任,我被她這種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狠狠地觸動,這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班級里的確有些男生特別調皮,規矩意識淡薄而且還極具個性,猶如脫韁的野馬不服管教,令人頭痛。因此,小何在班級管理中受挫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并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剛接手這個班級時我也十分頭疼,后來是在日常教學及家校聯系中慢慢摸清學生的秉性,相互磨合,恩威并施,班風才慢慢改善。
我先是安撫了她的情緒,然后也把自己帶班管理的心路歷程和她講述,班級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本身就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循序漸進,邁小步,不停步,不必刻意關注文明班級或被其他老師投訴。但既然在班級管理中遇到困難,這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可以
08
教育敘事
以想想之前的管理方式方法是否需要改進,如何讓同學們能夠信服她,這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考驗。
通過這一次的長談后,小何先自身做好榜樣,認真上好體育課,并在發揮自己的運動優勢,校運動會上參加的項目均是第一名,讓其他同學看到她的優秀。再摸清同學的脾氣,試著去建立自己的威信。對于不認真做操的男生,她會發起挑戰:"如果你做操比我標準,或者你體育項目比我強,我就在不管你做操情況如何?"如此一來,班上那些調皮的學生也漸漸被她征服,還給她取了"秀姐"的稱號。
之后的體育課列隊、課間操等等班級事務,小何同學也更加得心應手,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成績也有所回升,再也沒有提過要"辭職"的話。我也從每日的課間操整隊、帶隊、看操中解放出來,因為我知道有小何同學在,課間操就不會出問題。為此還招來隔壁班主任的羨慕,紛紛詢問我怎么培養出得力干將,我都笑笑不語。
沒有一朵花,一開始就是一朵花。學生和老師要相互理解,彼此照亮,共同成長。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傾聽、去陪伴、去引導,我們就能在教育的生命中,找到那束溫暖彼此的微光。千千萬萬的微光聚集在一起,便可發出璀璨的光芒,照亮教育事業的前行之路!
點評
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說:“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帶著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陪伴是前提,磨合是基礎,引導是關鍵,成長是根本。教師的價值在于發現人,塑造人,成就人。蘇琪老師顯然深諳其道。對于班干部的管理,歷來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但蘇琪老師,給平臺,施擔子,做引導,給方法,促成長。遇到突出問題,先處理情緒,再面對問題,后指明方向,靜待花開,靜水流深,以一顆耐心、慧心點燃孩子心中的一束光,溫暖彼此的心靈。若干年后,這相聚的一束光走向社會,必定散為滿天星。(楊金鋒)
09
德育策略
打造“溫暖牌”班集體,讓學生習得向陽生長的力量
文/于潔?
昆山市葛江中學
一間教室營造的美好生長環境
在我擔任班主任的30多年里,如果不是有一次與化學老師散步時,無意間提到"友善"這個詞,我可能從未將這個詞與我的班級聯系起來。以往同事們對我們班級的評價大多是"班風班紀很好,學生對老師很好"。快20年了,曾經和我搭班過的英語老師回想起她當年懷孕,我們班學生把她當國寶照顧時的情景,還會熱淚盈眶。化學老師來自另一所學校,到我所在的這所學校輪崗一年,和我搭班。她說:"在我們班里上課很舒服,心里很寧靜,沒想到班級文化會有這么大的作用。"
東西方向的教室,早晨朝陽刺眼,傍晚落日刺眼。如果拉上原有的厚窗簾,刺眼的光線是擋住了,但讓人心情很壓抑,藍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微微的秋風,良辰美景都無法享受。因此,我自己裝配了白色的紗簾,既能擋住秋陽,又不遮擋美景。柔和的光線透進來,心一下子變得溫柔淡定了。
原本教室里除了課桌椅和講臺幾乎啥也沒有,但想到學生都是讀初三的少年人了,多少有點小隱私(如女生的護理用品),我就定做了一排帶鎖的箱柜,每人一格,藍色和明黃色相間,配合著課桌椅和講臺邊一米多高的黃色向日葵裝飾,在白色地板和白色紗簾的映襯下,整個教室明亮雅潔。學生說,去別的教室里考試后總想著趕緊回來,坐在其他教室里會很想念我們自己的教室。我想,學生之所以想念,除了班級的色彩和諧明亮給人舒適感,還有這個教室處處散發著友善的氣息。一抬頭,黑板左側就是一天的課表,當天的值日班長工工整整地填寫,方便學生看一眼就知道下一節是什么課。清早到教室,學習委員已經用1、2、3、4、5在黑板上羅列
10
德育策略
板上羅列了要交的作業項目,學生只要按照這個次序,把作業本從我送給他們的每人一個的作業袋里取出來放在桌子左上角,就會有相應的負責人來收走,不用自己交,更不用擔心作業本上交后不翼而飛。每天早晨,學生在小紙片上解答完兩道數學方程式后,走到教室邊上的空置區,就會有英語小老師帶著他們朗讀當天要默寫的單詞和句子。學生要是早晨急急忙忙來不及吃早飯,也不用著急,教室后面的柜子上有個臨時救急早餐箱,里面有餅干、面包等各種食物,只管拿了吃,不用擔心吃光了會斷貨,家長們一個個會自覺接龍購買后送過來。傍晚延時服務的最后20分鐘,時間開放,學生如果有不會做的題目,可以自由向同學請教。如果傍晚放學時下雨,學生卻沒有帶傘,不用著急,一次性雨衣就放在走廊里等著他們取用,男孩黃色、女孩粉色。下雨天,濕淋淋的傘怎么處理,走廊一隅就是傘架,只管放進去。學生要是不小心擦破了一點皮,盆景邊上的小籃子里就有一次性創可貼,拿一片一貼就沒事啦。之前疫情時期,口罩必不可少,萬一一個口罩污染了沒有多帶怎么辦?箱柜上有備用口罩,上面還印著"弘毅"兩個字。課間任課教師來找學生面批作業,不用低頭彎腰勞累,門外放著桌凳,師生篤定坐下來慢慢交流。……如果你是學生,是不是也會留戀這個班級處處散發的溫暖友好的氣息?我就是這樣的班主任,把自己讀書時夢想中班級的樣子搬到了現在的教室里。
把接收到的友善投射出去
當一個學生生活在一個環境舒心、做事方便的教室里,他一定渴望身邊的那群人友善地接納他。為了滿足學生這樣的內心需求,我設計了"每日一記""任課老師夸夸你""小伙伴幫幫你""你的努力被看見""盲袋忙拆",只有學生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每日一記"是師生文字互動的載體,基本格式由我設計好后,交給網店印刷成漂亮的小冊子,學生人手一本,每本小冊子可以寫兩個月的日記。我每天都會閱讀每個學生的喜怒哀樂,
11
德育策略
"任課老師夸夸你"主要是夸學生的努力和進步。在我設計的"夸夸紙"上,任課教師會書寫"默寫滿分,你的努力值得尊敬""上課發言積極,緊跟老師"等鼓勵的話,并署名、蓋章,學生便開始比誰能集滿所有任課教師的"夸夸紙"。這些"夸夸紙"都被學生裝入教室走廊上每人一個的成長袋里。
"小伙伴幫幫你"主要是利用班會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只要有學生在日記里傾訴煩惱,我都會將其設計成小伙伴一起來幫幫他的環節。如,小晨在日記里苦惱地告訴我:"成績越來越差了,周圍的人都在進步,我心里很著急,其實我也想提高成績的,可是一團亂麻,不知道從哪里做起。"我征得小晨的同意,在班會上設計了"來幫幫小晨"的"你一句我一句"環節。學生朝夕相處,對小晨情況的了解遠遠超過教師。"小晨對我說,他每天回家都累得很,回到家吃了晚飯就睡覺。我在想,這一睡,等醒過來都要晚上八九點鐘了,再起來做作業,就會做到很晚,根本沒辦法認真完成,效率其實很低。而且睡得晚,第二天上課會打瞌睡,這樣就沒法認真聽,做作業當然就吃力了,這就是惡性循環。""小晨忙于應付作業,沒有認真完成口頭的朗讀、背誦,第二天默寫就很差,課間就要重新默寫,這樣自己就會很累,沒有學習的成就感。如果他復習好了,默寫滿分,那么就算累也是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小晨總覺得自己很糟糕,我覺得他不應該給自己負面暗示。
怒哀樂,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出現在“每日一記”的評語中。"老師,我爸又喝醉酒了,又咳又吐,讓人擔心。他不喝酒的時候其實還挺好的,一喝酒就變了個人,見到狗都恨不得要和它打架,我要是說句啥,他就要罵我、打我。"學生委屈地向我傾訴。"看得出,你還挺擔心你爸爸的,畢竟你爸爸人到中年了,喝酒傷身。下次你爸爸喝醉酒,你盡量在自己房間里別出來,不要惹惱他,等他酒醒了再和他好好說話。"我教她保護好自己。同時,我把女孩的前半段話"我爸又喝醉酒了,又咳又吐,讓人擔心。他不喝酒的時候其實還挺好的"用微信發給她爸爸,同時友善提醒:"你女兒很愛你哦,中年人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別讓孩子為你擔心呀。"對方不好意思地回復我:"謝謝老師!"
12
德育策略
面暗示。他只要真的認真,還是可以做出一些題目的。"……小晨連連點頭,在當天的日記里寫道:"真是一針見血,同學們的意見都很真誠,非常感謝他們。"
?"你的努力被看見"是收集學生各科默寫滿分紙,并貼上墻。在教室外的墻壁上,各科的默寫滿分紙,會被學生貼在自己的姓名貼位置上,有很多學生已經有了厚厚一沓,看著特別有成就感。任課教師有時也會去翻看,喊一聲:"某某,厲害呀,有這么多滿分紙了呀!"走廊里來往的師生常常為這些滿分紙注目、駐足,也給了學生很大的榮譽感。
? "盲袋忙拆"是學生特別喜歡的一件趣事。類似于糖果大小的一個盲袋,拆開來是一個指甲大小的"動物",用學生的話來說是"丑萌丑萌的""軟萌軟萌的""可可愛愛的"。學生每次拆開盲袋都會得到一個驚喜。很多學生已經用滿分次數兌換了很多動物盲袋,家里的書桌一角就是小小的"動物園"。"老師,我抽到一個獨角獸!我查過了,獨角獸代表的是高貴純潔,是神話傳說里的生物。""老師,我抽到的這只貓和我們家養的真貓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個子小,這也太巧了吧!""老師,我想考某某中學,聽說學校里有黑天鵝,沒想到我今天居然抽中了一只黑天鵝!"
在和諧的環境中,分泌更多生長因子
教室環境能給予人安全感、舒適感,班級需要是有愛、有趣的群體氛圍,而班主任自身給予學生個體的友善同樣必不可少。小焱在日記里說,自己因為口腔潰瘍,嘴巴喝水吃飯都有點痛。考慮到小焱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和他一起生活的老人也年紀大了,我買了藥給他。小焱在第二天的日記里寫道:"一位老師能夠把學生無意中的一句話放在心上并專門買藥,我真的沒有想到。我不是個善于言語表達的人,可是我想說:老師,我愛您。"小馬成績很差,我擔心他會氣餒厭學,就在日記里告訴他:"我覺得你腰板挺直,從來不彎腰駝背,就憑這一點,我就覺得你已經勝過很多男孩子了。一個身正的人,一定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所以我看好你,期待你。"
13
德育策略
你,期待你。"第二天,小馬的日記本封面上多了一行字:"認真踏實過好每一天。"他也開始行動了,坐在他身邊的小杰說:"他像變了個人,居然開始認真上課了。"小文是個"氣短"的女生,讀書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昨天還發狠說要努力,今天上課就偷偷吃東西、看小說。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沒有厲聲批評,而是悄悄地找她談話:"你的日記我很喜歡看的,文字很有靈氣。我一直想好好培養你的寫作能力,可是你的很多功課都不行,我不敢占用你的時間。我心里真的很想和你多聊聊寫作,我是把你當成一名才女的……"小文的眼睛睜得大大的,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我會這樣評價她、期待她。她后來說:"老師,我每次想要偷懶時,總會想起您說的'才女'兩個字,都不想偷懶了,我不能辜負它。"……
? ? ??
放學時,我站在門邊,和學生揮手微笑說再見;走在路上手里搬著東西時,學生跑過來說"老師,我來";每次我喊一聲"我需要三個志愿者幫忙搬東西",班級里總會"高手林立";其他班教師來借班上課,課后總會感慨"你的學生那么熱情,拼命幫襯我把課上好。"很多教師問我:"初三了,為什么你們班學生每天都那么陽光燦爛?"我想說:生活在友善的班集體里的孩子,一定是陽光燦爛的。
這個友善的班集體,確保了學生生理上的需求(如應急早餐)、安全上的需求(如沒有人欺凌)、感情上的需求(如"每日一記"里與教師的心靈溝通)、被尊重的需求(如教師、同學都盡力互相幫助,沒有諷刺、挖苦、打擊)、自我實現的需求(如"我的努力被看見")。
人在某一低層次的需求相對滿足后,就會向更高層次發展,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就成為發展的內驅力。這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一直浸潤在友善的氛圍中,人的內心就會產生很大的愉悅感,哪怕學習生活很是勞累,也能做到累并快樂著。(來源:《福建教育》雜志)
14
看見文化
青春的樣子
文/宋洋
"叮咚……"手機微信收到了一條消息。
寒假開始的幾天寒潮來襲,我從加絨睡衣兜里拿出手機。
"宋老師,您好。我預約了明天晚上的志愿活動,您方便和我一起參加嗎?"點開微信后,映入眼簾的是這樣幾行字。
這是入團積極分子趙婉晴同學發來的消息。在她上六年級的時候,我是她的數學老師,那個時候便與她相識。后來逐漸了解到她不僅是班主任原老師管理班級的好幫手,更是少先隊大隊委員,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
去年九月,她遞交了入團申請書,從此便積極參與校內失物招領處管理,多次受到學生發展處楊陳曉老師的表揚。
"方便,早就聽說你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志愿活動,你把具體時間、地點發給我。"
看到具體時間地點后,我心里盤算著,正好明天下午還有另外一名入團積極分子炳奕嫻同學在新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心做志愿者,順路一起去看看。
深圳今年的一月,寒風凜冽,偶有一絲陽光照在身上,我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前方左轉,100米后到達目的地"聽著導航的聲音,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新源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一進門,我就看到了炳奕嫻同學的背影。她穿了厚厚的棉衣,明顯比以前臃腫了許多。此時她正在參加"五社聯動迎龍年 揮毫潑墨慶新春"活動。"宋老師",片刻后,她注意到了我,小跑著過來,紅紅的臉上掛著笑容。我默默注視著她忙碌的聲聲音,心理暖暖!
15
看見文化
和炳奕嫻告別后,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我便直奔下一站——鷺湖社區少兒共享圖書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的服務臺,右手邊有一個閱讀室。服務臺前有一位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在簡單進行自我介紹之后,我了解到,眼前這位志愿者是鷺湖社區袁老師。她對趙婉晴同學有著極高的評價,說她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包括垃圾分類和圖書管理等志愿活動。同時,也對我們學校的學生印象深刻,有多位像趙婉晴同學一樣的龍外學子奉獻在志愿服務的第一線。
隨后,趙婉晴給我介紹了她工作的環境。一樓除了有服務臺、閱讀室外還有一間會議室。二樓則是一個很大的兒童活動空間,不僅有豐富的繪本,還有很多兒童玩具。在交談中,趙婉晴同學說:"參加志愿服務,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更好地融入社會,豐富了我
我的個人閱歷。同時,也要努力的為社會做出貢獻,幫助更多的人,自己也能收獲快樂。通過這種活動,我真正懂得勞動和奉獻的意義。"
是啊,我校每年都會有一群這樣的入團積極分子,熱愛奉獻的他(她)們奔走在社區、黨群服務站、圖書館等場所,參加志愿活動。也許他(她)們的所作所為并不被大多數同學所看見,但是他(她)們卻在用親身行動詮釋志愿服務的精神。也許他(她)們不是成績最好的,不是同學中最耀眼的,但是他(她)們才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我想,這是青春應有的樣子!
走出圖書室的大門,夜色已經完全籠罩了求知東路。我搓搓手,一股暖意涌上心頭,回家的路輕快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