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習
路
上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宣傳部
2021年11月
(第二十六期)
學
習
路
上
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宣傳部
2021年11月
(第二十六期)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黨委宣傳部推出“百年征程中的光輝瞬間”系列專刊,擷取黨史長河中的朵朵浪花,引導干部職工在黨史學習中汲取開拓創新的智慧力量,涵養奮勇前進的勇氣擔當。
目錄
01
“白貓黑貓”的背后故事
01
02
小崗村大包干拉開我國農村改革序幕
——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05
03
香港回歸:鄧小平與撒切爾的較量?
10
04
孔繁森:“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15
05
筑夢九天寫忠誠——神舟7號出艙的驚險歷程
19
01
“白貓黑貓”的背后故事
“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貓論”,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迫切需求,更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思維之門。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貓論”源于四川農村的一句俗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一句民間俗語能夠與一個時代聯結,體現出鄧小平對社會形勢的敏銳洞察,也展現了鄧小平簡練、平實,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魅力。
主要人物:鄧小平
故事來源:學習強國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人民日報
02
“貓論”溯源,要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1962年,一些農村地區為了應對饑荒和自然災害,自發產生了包產到戶、責任田等各種各樣的生產形式。這些變化,在黨內引起較大爭論。
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包產到戶”問題。鄧小平認為,哪種生產形式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他引用劉伯承經常說起的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只是一次內部會議的講話,“貓論”并沒有傳播開來。當年7月7日,鄧小平接見出席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再次借用這句俚語來表述他對恢復農業生產和包產到戶的看法。這次講話,后來被收入《鄧小平文選》。
這是“貓論”第一次公之于眾,后來被誤傳為:“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03
? ? ?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貓論”成為了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志。上世紀80年代初,薄一波曾問鄧小平,對“黑貓白貓”這個說法現在怎么看?鄧小平回答:“第一,我現在不收回;第二,我是針對當時的情況說的。”
四川廣安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內的《雙貓圖》。這幅《雙貓圖》是著名畫家陳蓮濤繪贈給鄧小平的,曾長期掛在鄧小平的辦公室內。
04
鄧小平提出開啟社會變革的理論,其中許多都出自民間俗語,語言平實卻充滿睿智,因為它們源于人民和實踐,深刻反映了人民的切實需求。
? ? ? ?1985年,鄧小平再度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被摘登在《時代》周上。“貓論”的影響擴大到世界。
? ? ? ?除了“貓論”,我們熟知的還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等等。
美國《時代》周刊
05
小崗村大包干拉開我國農村改革序幕——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主要人物:小崗村村民
故事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 ? ?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40多年前,發軔于小崗村的大包干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的農村改革座談會上指出:“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06
包產到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
上世紀70年代末,小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生活靠救濟。小崗村的貧困,是當時中國的縮影。
窮則思變。1978年12月的一個冬夜,小崗村人憑著“敢為天下先”的勇氣,毅然做出決定——“包干到戶”。大包干紀念館里展出的那份放大版契約,寥寥數語,卻字字千鈞:“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
小崗村“包干到戶”契約
07
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照片
生產關系一經理順,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量達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至1970年產量的總和,一舉結束20多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
順應時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開
人民是改革的創造者,黨是人民的領路人。小崗村的大包干,在當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對于農村出現的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等責任制形式,很多人心存疑慮。
08
小崗村村民在文化廣場,觀看鄧小平語錄和“大包干”帶頭人手印石刻。
? ? ? ? 黨的政策順應時代發展,尊重人民首創精神。1982年1月1日,黨中央以一號文件的形式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其中明確指出,“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之后的1983年、1984年,黨中央又連續下發一號文件,肯定了包干到戶和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此,這一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在全國推行開來。
09
“不改革難發展,大改革大發展。”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感嘆:“從大包干的‘紅手印’,到確權頒證的‘紅本本’,再到集體股份合作的‘分紅利’,小崗村的實踐證明,承包關系越穩定,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就越堅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生命力就越強!”
小崗村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推動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迅速扭轉了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從1979年至1984年,全國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達3%;1984年,全國人均糧食擁有量達到393公斤,基本解決溫飽問題。我國農村開始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生產轉變。
小崗村舊貌新顏
10
香港回歸:鄧小平與撒切爾的較量
主要人物:鄧小平、撒切爾夫人
故事來源:黨史縱橫2013年第6期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 ? ?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因推行強硬的內外政策的被稱為“鐵娘子”,可以說,撒切爾夫人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人。作為香港回歸談判的英方總指揮,她曾經多次訪華參與了核心談判,最終代表英方和中國簽署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1982年9月24日上午9點,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來訪的撒切爾夫人。會談原定時間為一個半
小時,但實際上整整延長了50分鐘,足見雙方較量的激烈程度。
11
? ? ? ? 由于英國方面已經正式公開了其“絕不妥協”的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因此,鄧小平決定“硬碰硬”。
? ? ? ?兩人見面的“寒暄”亦頗微妙——撒切爾夫人對鄧小平說:“我作為現任首相訪華,看到你很高興。”
? ? ? ?鄧小平說:“是呀!英國的首相我認識幾個,但我認識的現在都下臺了。歡迎你來呀。”
? ? ??
? ? ? ?會談開始后,撒切爾夫人擺出強硬姿態,她提出兩點意見:一、清政府和英國簽訂的“三個條約仍然有效”;二、如果中國政府同意在1997年以后繼續將香港交給英國管治,那么英國將會考慮承認香港主權是歸屬中國的。
談判現場
12
? ? ? ?鄧小平立馬收起笑容很嚴肅地說道:“香港主權問題根本就不是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我可以代表中國政府明確表態,我們是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中英雙方必須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談判。”
? ? ? ?撒切爾聽了鄧小平的話后連連搖頭,她表示承認香港主權歸屬中國,但并沒有就此放棄,她十分強硬地說道:“如果中國一定要宣布收回香港,那么將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直起身體,堅定地看著撒切爾說道:“中國政府在作出這個決策的時候,各種可能都估計到了。如果在十五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那時,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如果說宣布要收回香港就會像夫人說的‘帶來災難性的影響’,那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個災難,作出決策。中國人從來不怕打仗!”
13
? ? ? ?撒切爾夫人徹底沒了底氣。會談結束后,撒切爾夫人顯然仍然被鄧小平極其堅定而嚴密的話所震撼著,以至于神思恍惚,在大會堂門外的臺階上摔了一跤。后來這件事被西方媒體大肆報道,稱:“鄧小平打敗了西方‘鐵娘子’”。
中英雙方的談判一度陷入僵局,最終經過22輪艱難的談判,雙方同意中國將在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主權,并全面接管香港。
撒切爾夫人
14
1997年7月1日0點0分0秒,高懸在中國香港土地上150多年的英國米字旗頹然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這塊土地上空,英國對香港長達155年的殖民統治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 ? ? ? 2007年,香港回歸10周年前夕,因數度中風而很少出席社交活動的撒切爾夫人接受了媒體采訪。回憶出席交接儀式的場景時,她說記得當天下了一場大雨,承認自己當時很傷心,但她強調說:“英國人不該對香港回歸耿耿于懷,因為已經到了中國人接手的時候了”。
中英交接儀式
15
當孔繁森的名字響起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時,他曾經的同事、現任那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玉建禁不住熱淚盈眶。
“孔繁森同志把生命獻給了雪域高原,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這讓我們堅守在高原上的干部異常激動、備受鼓舞。”李玉建說。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只為萬家能團圓,九天云外有青山。”孔繁森生前留下的詩篇,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在藏十年,由援藏到調藏,他為西藏的發展嘔心瀝血,傾盡所有。他已經去世20多年,但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已經成為黨員領導干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孔繁森:“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主要人物:孔繁森
故事來源:共產黨員網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16
? ? ? 沒人能說得清,孔繁森在西藏做了多少好事。下鄉時,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藥箱,靠著在部隊掌握的醫術,為群眾減輕病痛。一次,看到一名藏族老人的鞋破了,腳被凍得又紅又腫,他立即心疼地把老人的雙腳抱在懷里;還有一次,遇到一名老人肺病發作,濃痰堵塞了咽喉,他將膠管伸進老人嘴里,將痰一口一口地吸出來……
? ? ? 在他心里,百姓的事、公家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他的女兒出嫁,為了等他回家三次推遲婚期,還是沒有等到;但下屬結婚,他卻忙前忙后,從購買牙刷牙膏到添置被子被套,再到讓女兒為人家新房剪出大大的“喜”字,可謂事必躬親。
17
孔繁森與收養的3個孤兒
至今,西藏軍區總醫院的老員工還記得孔繁森獻血的事情。在拉薩市羊日崗鄉的地震廢墟上,孔繁森收養了3個藏族孤兒。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為了養大3名孩子,他竟偷偷跑到西藏軍區總醫院,先后3次獻血,換取孩子們的生活費。
? ? ? ?雪域高原艱苦的條件,加上過度勞累,他疾病不時復發,鮮血常常浸透內褲,但他咬緊牙關不告訴任何人,如常工作。
18
孔繁森是清貧的,也是富有的,在他工作過的地方,人們仍在傳頌他的故事。阿里地區孔繁森小學,成為遠近聞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孔書記的精神,會在孩子們身上代代相傳。”孔繁森小學校長尼瑪卓瑪說。
而今,進出阿里的公路寬闊平整,機場雄偉壯觀;當地群眾住上了寬敞房屋,電器成為家家戶戶的標配;在黨和政府帶領下,阿里人民正和全國人民一起,堅定地向小康社會邁進。孔繁森生前憧憬的圖景,變成了現實。
“孔繁森精神永不過時,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矢志不渝地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奮斗終生。”阿里地委書記朱中奎說。
孔繁森墓碑
19
這是一個千錘百煉的英雄群體:在中華民族的奮進史冊里,飛天勇士叩問蒼穹無疑是最精彩的篇頁之一。今天,他們正書寫著新時代的新華章。
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筑夢九天寫忠誠
——神舟7號出艙的驚險歷程
主要人物: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故事來源: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20
2008年9月27日下午,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實施中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標志我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出艙活動關鍵技術的國家,中華民族漫步太空的夢想終于實現。
當翟志剛探頭出來睜大眼睛,瞬間被太空的荒涼、廣袤和深邃所震撼。但他已經比預計出艙的時間晚了幾分鐘。此刻,神舟七號飛船正以每秒鐘接近7.9公里的高速,在343公里的高度掠過祖國疆域。留給他們執行出艙任務的時間也就十幾分鐘。
正當打開艙門的翟志剛準備出艙時,報警聲突然響起:“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刺耳的聲音不斷重復。
飛船火災是全世界航天員在太空最怕發生的事故。報警的第一時間,軌道艙內的劉伯明和返回艙內的景海鵬檢查了所有設備,沒有發現火災,也沒有發現短路跳火。而此時軌道艙處于真空狀態,是不可能發生火災的。盡管翟志剛他們判斷不可能發生火災,但可怕的報警聲一直在持續。
“還出不出艙?”劉伯明問。
“出艙!”翟志剛答。
21
翟志剛攀出艙門,全身已在深不見底的茫茫宇宙中。按計劃,他要先把一個固定在飛船艙外的實驗樣品送回艙內,然后再從艙內取出五星紅旗,進行太空漫步和艙外展示。第一時間,劉伯明先把國旗遞了出來,翟志剛心領神會地接過,兩人臨時改變了出艙程序。
2008年9月27日16時41分,身著“飛天”艙外航天服的翟志剛,揮動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向地面報告:“神舟七號報告:我已出艙,感覺良好。神舟七號向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宇航員出倉瞬間
22
那一刻,人們從電視直播中看到的是五星紅旗在神舟飛船艙外飄揚,但并不知道當時的驚險。
返回地球后,有人問,為什么要先展示國旗?翟志剛說:“無論發生什么情況,我們都要完成任務,讓五星紅旗高揚在太空。”劉伯明說:“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飄揚。”
幸運的是,事后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警報只是一場虛驚。
有人曾問兩度飛天的聶海勝和三次圓夢的景海鵬:“你們已經實現飛天夙愿,未來還打算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航天飛行是我們的事業,更是我們的生命,為了飛天夢想,只要祖國需要,我們隨時準備再上太空!”聶海勝答道。
23
? ? ? ? 作為一名黨的十九大代表,景海鵬面對中外記者提供了這樣一個“答案”:“我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次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航天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無限忠誠!”
宇航員回到地面
【南銀宣說】2021年第29期(總第205期)
學
習
路
上
(第二十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