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思翔高參》2022年01期

《思翔高參》雙月刊是天強TACTER主辦的電子刊物,旨在幫助工程勘察設計企業以專業化視野、更加高效地專注行業發展。《思翔高參》凝聚了天強TACTER在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研究領域的趨勢把握與展望,以及在項目實踐中與企業互動的總結與經驗,并及時傳遞企業發展需求。?
歡迎大家掃碼訂閱,我們將定期通過郵件為您推送新刊。

關于《思翔高參》

主辦
總編
主編
責編
編輯
電話
地址
網址
電子郵箱

天強TACTER
祝波善
陳淑英
張? ? 靜? ? 江蓓芬
胡雯婕? ? 汪宇鳳
021-688688900
上海市楊浦區淞滬路308號創智天地廣場9號樓3層
//www.sixiang.cothinkers_union@tacter.com.cn

2022年01期(雙月刊)

《思翔高參》2022年度的第一期雙月刊來了。歡迎大家點擊參與

標的信息
業務產品
關于我們

活動報道丨推進戰略落地,設計企業都進行了哪些探索?
數字驅動 設計賦能|數字設計院主題沙龍在滬成功舉辦

2021年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思翔指數報告/TERC
在不確定中,集聚前行的力量/祝波善
十大關鍵數據,洞察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情況/TERC
十大事件,回顧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2021/TERC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重點政策一覽/TERC
與工程設計走過的2021/TERC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路在何方?? ?/祝波善 趙月松
《公司法》大修,將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產生哪些重大影響?/陳茹冰
河南春晚再度出圈,對體制改革有何啟發?/陳茹冰
市場困境下,設計院如何構建新型組織能力?/趙月松
「戲」說戰略之戰略規劃編制框架/天心

設計企業是不是到了最艱難的時刻?/祝波善
建筑設計行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祝波善
工程咨詢設計企業到底要不要上市?/祝波善
2022國企改革路線出爐/祝波善
相信相信的力量!/祝波善

CONTENT

熱點聚焦

行業熱點
產業發展
政策動態
企業快訊

17

113
114

思翔活動

19

117
124
130

05
08
12
14

廣告時間

善言善語

天強洞察

預防“人才打劫”,設計企業如何做好股權激勵?/馬敏
華為2021年人均分紅40萬,虛擬股權激勵模式能否借鑒?/王錚

年度盤點

22

25

28

49

36

56

63

73

79

86

91

107

108

109

110

111

1. 國家發改委:多舉措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
2021年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明確和簡化投資審核管理,創新和優化投資審批程序。《意見》提到,加快健全投資管理制度體系,深化投資領域“立改廢”;嚴格控制新增或變相增設審批環節。對企業能夠自主決定、市場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行政機關采用事后監督等方式能夠解決的審批事項,要及時推動取消;推進實施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創新投資在線平臺建設應用。
2. 住建部部署2022年勘察設計市場監管重點工作
2021年12月29日,住建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召開工程勘察設計工作視頻座談會,會上對2021年勘察設計市場監管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并對2022年勘察設計市場監管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同時,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湖北、廣東6省(市)住建主管部門還分別就加強勘察設計市場監督管理、推進建筑師負責制、推動工程總承包、發展綠色低碳數字設計、提升建筑設計品質等內容開展了交流。
3. 上海、北京相繼發布優化營商環境方案
2021年12月29日,上海市政府出臺的《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該方案從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投資環境等10個方面推出172項改革舉措。其中,《實施方案》明確要深化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例如深化區域評估,推進“用地清單制”改革;全面深化多測合一和測算合一改革;全面推行聯合會審、聯合監督檢查和綜合竣工驗收等“一站式服務”;推進涉審中介服務事項改革等等。
2022年1月30日,《北京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提出改革舉措115項,并明確5月底前基本完成所有改革任務。改革重點聚焦企業關注的隱性壁壘,特別明確將清除各類不合理限制條件,在房建、市政、交通、水務、園林、勘察設計等全部領域實現投標、開標、評標、中標公示、合同簽訂、履約驗收、資金支付等全流程“一網通辦”。《實施方案》還推動實現企業在6個試點城市及本市參與各領域招投標時,僅用一套CA證書即可認證登錄。

2022年01期

行業熱點

4. 關于公示2021年工程咨詢單位甲級資信評價結果的通知
1月4日,中國工程咨詢協會發布了《關于公示2021年工程咨詢單位甲級資信評價結果的通知》。公示中共有1423家甲級資信企業上榜。
5. 住建部公布第十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名單
1月5日,住建部公布了第十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名單,本次共有35人榮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
6. 國務院發布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方案
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圍繞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出了8個方面任務、24條重大舉措。《方案》明確了2021年至2025年“三步走”的時間表、路線圖:2022年上半年,完成試點地區布局、實施方案編制報批工作;到2023年,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25年,基本完成試點任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標志性成果。
7. 重慶武隆鳳山街道辦食堂坍塌致16死10傷 國務院安委會掛牌督辦
1月7日12時10分,重慶市武隆區鳳山街道辦事處食堂發生坍塌造成人員被困,疑似食堂燃氣泄漏燃爆。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10人受傷。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決定,對該起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8日上午,住建部印發緊急通知,部署各地切實加強燃氣行業安全監管。
8. 住建部部署2022年八項重點工作
1月20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以視頻形式召開,研究部署2022年工作,其中提到:
?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實施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加強城市建設底線管控,嚴控超高層建筑規劃建設,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在21個城市開展城市更新試點;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新城建”項目落地見效。

?深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加快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積極發展裝配式建筑,開展鋼結構住宅建設試點,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加強工程質量監管,開展建設工程質量評價試點。
?深化拓展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專項治理“體外循環”和“隱性審批”問題。
9. 河北省出臺措施加強建筑市場規范管理
1月20日,河北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等十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建筑市場規范管理的若干措施》,明確8個方面、23條具體措施。《若干措施》明確,加強招標投標監管,嚴防圍標串標和分包拆包;推進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全面推行招標“評定分離”,細化評標、定標方法,壓實招標人主體責任;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將信用評級低的市場主體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實行差異化監管。文件還強調要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政府投資項目應帶頭采用工程總承包方式發包。
10. 新版全國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大綱發布
2021年11月12日,新版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公布,考試從9門調整為6門。2022年2月11日,有關二級注冊建筑師的新版考試大綱也對外公布,對四項科目進行調整。《辦法》明確,2022年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仍執行舊大綱,2023年起執行新大綱。二級注冊建筑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有效期仍為4年不變。

2022年01期

行業熱點

1. 三部門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新要求:把牢10條底線
2021年12月14日,住建部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主要內容包括把牢底線要求,堅決把民生工程做成群眾滿意工程;聚焦難題攻堅,發揮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發展工程作用和完善督促指導工作機制。此外,文件還特別強調堅決防止財政資金大包大攬,堅決防止盲目舉債鋪攤子、增加政府隱性債務。
2. 成渝地區軌道交通規劃:總投資5736億,新增21個項目
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這是國家發改委印發的第二個區域性“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實現重慶、成都“雙核”間1小時通達,“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3小時通達目標。
3.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12月28日,國家發改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二十一部門印發《“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這是“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段時期促進公共服務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主要涵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和文體服務保障等領域的公共服務,規劃期為2021-2025年。
4. 國務院印發我國數字經濟領域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這是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專項規劃。《規劃》在八項重點任務中提到,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全面深化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集群數字化轉型;增強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5. 浙江發布交通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專項行動方案
1月19日,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編制形成的《浙江交通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正式發布。《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90%的10萬人以上城鎮通高速公路、90%以上鄉鎮通三級公路、70%以上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百人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等級公路,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85%以上,陸島碼頭候船設施覆蓋率達95%。
6. 發改委: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
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2022年首場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具有關鍵性作用。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五大要點,分別是: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繼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農業、環保、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著力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7. 交通部相繼發布多個重要規劃
1月18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正式對外發布。規劃提出,到2025年,要采用250公里及以上時速標準的高速鐵路網對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達到95%以上,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主線基本貫通。
1月21日,交通部又發布《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在“雙碳”背景下,該規劃為未來幾年交通行業能源結構調整和減排指明方向。《規劃》提出,以2020年為基準,到2025年,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排放要下降5%,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二氧化碳要下降3.5%,營運船舶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下降7%。

2022年01期

產業發展

8. 安徽首推省級層面國資證券化,擬三年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千億元
1月19日據悉,安徽省國資委將率先在全國省級層面系統謀劃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相關人士表示:“在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方面,已經謀劃制定了《省屬企業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工作方案》,并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力爭用3年時間,通過混改和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資本1000億元、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00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設立規模1000億元的基金群,引導資本重點向我省十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集中”。此外,還有消息表示,安徽省國資委將推動加快省屬企業的改制上市步伐。
9. 河南省災后重建總體規劃獲批復
2月1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河南鄭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相關規劃內容。河南省已經把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確定為2022年的重要工作,根據河南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將加快集中安置區住房建設,同步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確保年底前全部搬遷入住,同時,還將修復提升防洪抗災工程。
10 . 四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2月9日消息,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住建部、國家衛健委等四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5方面15項重點任務,并從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處理、固體廢物處置等四個方面提出了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具體目標。

2022年01期

產業發展

1. 住建部印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
2021年12月22日,住建部辦公廳印發了《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并對文件進行解讀。《指南》針對九類危大工程,明確細化專項施工方案的主要內容、驗收內容和應急處置措施。同時,還提出可對專項施工方案所涉及的分部分項工程進行風險因素辨識及安全風險分級,并建議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和風險分級管控措施。
2. 住建部擬出臺8項國家標準
12月27日,住建部發布《建筑地面設計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征求意見稿)》等8項國家標準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在《建筑地面設計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征求意見稿)》主要修訂內容包括:調整了地面類型的規定,原則上只做“性能”要求,條文中推薦的常用地面類型的選擇包括但不限于這些類型。
3. 《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修訂后征求意見
2022年1月5日,住建部就《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局部修訂條文征求意見稿)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征求意見稿)兩項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2年1月29日。本次修訂主要包括:對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建筑工程的設防分類進一步明確和界定;對GB50223-2008、GB50223-2021的部分條款進行文字性調整等。
4. 國辦印發《關于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通知》
1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的通知》,明確要嚴格依照清單實施行政許可。對清單內的行政許可事項要逐項制定實施規范,確定子項、辦理項,明確許可條件、申請材料、中介服務、審批程序、審批時限、收費等內容,并向社會公布。《通知》中還附上2022年版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其中包括對工程勘察、工程設計的企業資質認定,以及對相關注冊執業人員資格認定等。

5. 市場監管總局立項一批冰雪運動國家標準
2月1日,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下達11項冰雪運動國家標準計劃項目,引領冰雪產業發展。其中,在運動場所管理運營方面,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器材裝備、活動項目、服務管理等角度,提出滑雪場所星級劃分與評定要求。
6. 《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發布
為規范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的建設,2月10日住建部發布公告,批準《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技術標準》為行業標準,自6月1日起實施。該《技術標準》從總則,術語、縮略語和代碼,基本規定,平臺架構和功能,平臺數據,平臺運維和安全保障等六個方面闡述主要技術內容。

2022年01期

政策動態

1. 湖北省交規院從中南設計集團劃轉至湖北交投
2021年12月22日,中南設計集團與湖北交投集團簽訂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管理權移交協議。此次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成建制劃轉,有利于完善湖北交投集團產業鏈,推動湖北交投集團高質量發展。下一步中南設計集團將與湖北交投集團進一步深化深層合作,共同提升雙方實力,為湖北省高質量發展和國企改革再立新功。
2. 一家特級建企破產重整,起拍價1億元
12月24日,淘寶網阿里拍賣破產清算處置平臺發布一則拍賣信息,名為“(破)成龍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重整投資人資格”,以1億元底價起拍。根據官網信息,該公司成立于20世紀90年代,系成龍集團的母公司,前身為義烏市建筑設計院下屬的義烏市成龍建筑公司,屬于國家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擁有工程設計建筑行業甲級等資質。
3. 中國電建昆明院中標湖北108億EOD項目
1月7日,宜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宜都市長江宜都段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EOD項目(一期)中標候選人公示,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拿下百億大單,項目估算總投資108億元,本項目以EOD模式理念實施。EOD模式是以一種創新性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將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經濟價值內部化。
4. 自然資源部公示:騰訊、華為等互聯網巨頭申請甲級測繪資質
近年來,不少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工程建設領域,跨界融合已成新趨勢。1月10日,自然資源部將騰訊大地通途(騰訊全資子公司)、北京長地萬方、航天宏圖、北京華為數字、北京靈圖軟件、遼寧宏圖創展測繪勘察6家單位申請甲級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的主要信息予以公開。

5. 南通六建破產重整
1月25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網顯示,如皋市人民法院已正式裁定受理江蘇南通六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并指定南通六建清算組擔任管理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南通六建公司作為被執行人的在執案件為34件,被執行標的額為2.67億元左右。此外,多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對于包括申請人在內的眾多到期債權缺乏清償能力。同時,南通六建公司具有較為完備的各類建筑資質,通過引入重整投資人的投資用于化解債務、重新經營,存在挽救的余地,具有一定的重整價值和可能。
6. 住建部:2022年度第一批資質核準名單公布
1月29日,住建部官網發布《關于核準2022年度第一批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名單的公告》,其中,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3企業獲得“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中冶南方獲得冶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成為湖北省首家具有施工特級資質的設計綜甲單位;鄭州市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獲得工程勘察綜合甲級資質,成為河南省首家取得該項資質的地市級設計院。
7. 2022年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笛東設計首發過會
1月30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6次審議會議召開,笛東規劃設計(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深交所通過,為2022年第一家成功闖關IPO的設計咨詢企業。

2022年01期

企業快訊

“短期來看是難,但長期是向好的”
企業之難,難在哪里?
企業面臨回款困難導致的現金流壓力。業內不少企業(尤其是建筑設計企業)受房企商票承兌困難的沖擊、地方政府項目回款緩慢等因素的影響,今年的催款工作比往年提前了2個月。
行業內市場競爭更加劇烈。同行競爭之外,還有來自于其他細分行業競爭者的大量涌入,以及行業外單位(科技型公司、資本類機構、業主單位等)通過自身優勢以不同方式進入設計領域。
市場需求變化明顯,企業應對非常被動。大規模的投資明顯減少,企業面臨存量發展下業務的選擇、市場的選擇、產品及服務創新壓力,生存與發展雙重壓力凸顯。
新的需求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滿足。無論是城市更新、鄉村振興,還是低碳化、數字化、綠色化,都呈現出巨大的社會需要,設計企業當下很難找到合適的技術路徑與有效的商業模式。
行業內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處在低位,缺乏足夠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設計在城市建設中

設計企業是不是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近期,天強通過走訪一些設計企業,以及各種形式的溝通交流,明顯感受到各家設計企業的領導對于企業發展及走向存在諸多的困惑和疑問,對于行業未來的前景也流露出深深的擔憂。焦慮的情緒在企業管理層中較為普遍。因此,“設計企業是不是到了最艱難的時刻?”這一疑問被提出。天強總經理祝波善就這一問題給出否定答案,并對其緣由作出解釋。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處于重要一環,我們也一直在強調建筑師負責制以及設計牽頭的工程總承包模式,但是面對整個工程建設產業鏈,設計的價值仍然很難被體現、被認可。
為什么說長期是好的?
從天強專注于行業20余年的脈絡來看,行業內企業經歷過多次寒冬。
2000年,一批工業工程設計企業困難重重、舉步維艱;2004年前后,鐵路設計院發展壓力很大,有些單位進行了大量的人員分流;2009年鋼鐵、化工設計企業面臨投資的下滑;2017年建筑設計行業經歷裁員潮;2018年煤炭電力行業提出斷崖式下跌……
幾經起伏,一批企業走下神壇,一批企業邁入新的發展周期。
疫情和國家經濟調整雙重壓力下,設計企業經營問題已經開始顯現。要說艱難,不單是設計行業,很多行業都面臨挑戰。短期來看當前是難的,但是長期看未必是壞事,預示著行業的成熟、行業價值的回歸、行業本質的重塑。
“是設計企業的難,并不是設計行業的難”
從市場需求來看,對于設計價值訴求一直是存在的。根據天強的調研,有70%的受訪企業表示市場需求穩步增長,僅是感受到的市場競爭壓力劇增,不僅是來自行業內,還有來自行業外帶著技術和資本力量的高維打擊。當前對于很多企業而言是一個“坎”,但跨過去了就是發展的新階段。
從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設計行業過去的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是外部因素拉動,而非自身的內力驅動。行業規模雖然迅速擴大,但行業的人均設計收入、人均利潤沒有明顯提升,行業地位、話語權持續走低,立足于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從規模擴張的角度,似乎當下的階段是高位調整,但從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目前行業可能只是低位震蕩期。經過了低位震蕩期,行業前景將更可觀!

話語權低下、內卷化愈演愈烈
建筑設計企業話語權低下
設計處在工程建設產業鏈的前端,理應起到引領作用,但實際上,建筑設計企業對于項目的掌控權低、話語權缺失。我們原本以為一些方案型機構可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但在今年這一輪的地產調控下,受商票匯兌影響,也逐漸失去主動權。
話語權低下的直接體現就是設計收費偏低,并且企業還會遇到設計費拖欠嚴重、回款周期拉長、設計周期被嚴重壓縮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有些企業在施工圖完成后也只能拿到合同10%的費用。某種程度上講,部分建筑設計企業已經變成了產業鏈或資本方的“代工廠”。
建筑設計行業“內卷化”愈演愈烈
目前建筑設計行業已經進入紅海市場,在中小型、低端建筑項目中,往往存在低價競爭、設計同質化等現象。由于能夠符合業主招標條件的設計企業眾多,為獲取項目,部分企業采用降低價格的方法參與競爭,從而引發價格競爭。因此該類建筑項目設計市場的競爭層次較低,尚處于價格競爭的層次,進一步降低了建筑設計行業的設計費用率和設計質量。

建筑設計行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2021年,部分建筑設計企業似乎過得“不太好”。從熱點事件看,2021下半年以來,多家建筑設計企業被爆出降薪裁員;從官方數據看,建筑設計行業過去幾年的營業收入規模一直在增長,發展狀況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深入分析會發現,行業的凈利潤率在持續走低,從2015年的3.7%下滑到2020年的2.7%,遠低于勘察設計行業的平均水平。與建設產業鏈上的其他企業相比,差距更為明顯。那么,建筑設計行業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天強總經理祝波善就此問題分享個人見解。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舉個例子,行業內一個500萬合同額的項目,可能有近50家單位投標,每家單位出方案、制圖等,大約需要10萬的投入。雖然最后對于中標單位而言是勝利的、成功的,但對于行業整體而言其實是負收益
為什么建筑設計企業只能被動前行?
建筑設計企業陷入這樣的困境、窘境,引發了我們思考,為什么企業只能隨波逐流、被動前行?具體而言有幾方面原因:
行業的結構版圖出現了問題
建筑設計行業企業同質化的現象較為嚴重,企業提供的服務辨識度不高,項目爭取到最后往往變成了“打價格戰”。這本質上是企業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服務價值傳遞出現了問題,行業的結構仍然處于初級形態,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格局。
企業的組織化程度不足
當前很多建筑設計企業的內部管理仍是粗放式的,對業務部門的管理還停留在以包代管的模式。傳統的院所兩級模式,即使大家一直知道其問題所在,但遲遲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這就導致了面臨市場變化時,無法很好地整合內部資源。對于建筑設計企業而言,如何提高組織化的程度,如何打造組織的能力,依然任重道遠。
企業的業務創新不足
建筑設計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些企業在規模上實現了很好的增長,但本質上依然是短期導向、項目導向、機會導向;還有很多企業雖然著手制定各種各樣的戰略,但戰略在建筑設計企業內如何有效落地,怎么培育自身核心競爭力,又是一大問題。投入很多,卻得不到相應的成效,企業陷入了一種“醒得早起得晚”的尷尬狀態。

分化、裂變、整合已不可回避
企業是浮還是沉?
面對這些問題,企業應該怎么思考、應對?我認為,企業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建筑設計行業的分化、裂變、整合已經不可回避,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于行業發展而言未必是壞事,這是行業走向規范、走向成熟、走向新的發展周期必然經歷的過程。
對于一部分設計企業而言,可能會遭遇發展困境,與此同時,也一定會有一批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是浮還是沉,需要企業從幾個方面真正思考謀劃:
首先,革新經營理念、組織理念、文化理念。企業要真正立足于價值創造提供服務,立足于資源有效整合提高組織能力,立足于外向型的、以變應變的文化理念進行革新;其次,提升組織能力。其中,企業家作為“指南針”和動力來源,其變革領導力尤為重要;第三,切實推進業務創新、盈利模式創新,包括集成化能力、全程化能力、產品化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經歷了多次波動,行業仍在持續發展,當下的問題或許會給企業帶來迷茫與困擾,但在建筑設計行業產業鏈中,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建筑設計一定有其價值發揮之處。因此,企業必須積極推進自身的改變,積極推進系統性的變革,因為變革的窗口已經打開。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要不要上市?3大動因
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開弓沒有回頭箭的系統性工作,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通過上市獲得了更好地發展,也有一些企業盡管較早布局謀劃,但依然沒有成功。因此,設計企業要不要上市,還是要與自身發展情況、戰略定位、治理體系、決策機制等緊密結合起來考慮。行業企業上市的動因在哪里?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出于同行的壓力。在已上市的設計企業中,可以觀察到存在著“兩兩上市”的情況,即同一個細分行業內、或同一個地域內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的兩家企業,其中一家單位上市后,另一家單位不久之后也上市了,這就體現出同行企業帶來的競爭壓力。近期與某設計企業董事長在交流中,對方談到,2021年有很多同行企業都成功上市了,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接下來將認真考慮企業上市事宜。
第二,出于公司治理的考慮。對于改制的企業而言,面臨著人員老化、固化帶來的股權流動性問題,通過上市可以較好地解決股權進退問題,保證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對于混改企業,上市也有利于公司治理更加市場化、規范化;此外,部分民營企業面臨二代傳承的問題,上市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解決辦法。

工程咨詢設計企業到底要不要上市?

2012年蘇交科作為首家以設計咨詢為主業的企業登陸創業板。自此,上市這一話題在行業內就備受關注。
設計企業上市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行業的版圖,擴大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影響力,讓社會對行業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許多行業內企業也在此過程中實現了良好發展。但是,其實行業內企業上市的歷程是在不斷爭議中緩慢推進的。一方面,有觀點認為,設計企業不需要資本;另一方面,也有人擔憂企業上市后,是否會被資本束縛,是不是戴上了“黃金手銬”?因此,天強總經理祝波善就“工程咨詢設計企業到底要不要上市”這一問題分享個人觀點。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第三,出于企業發展的考慮。上市公司往往有資本的力量、有品牌影響力、有公信度,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強,能有效促使企業發展。例如,包括蘇交科在內的一批設計企業通過上市實現了全國化發展。大變局時代,企業在面臨轉型升級、面臨新業務培育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先投入才能逐漸見成效,如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等等,因此,這也將成為企業考慮是否上市的一個重要動因。
能不能上市?3大影響
即使很多企業有上市的愿景,但不代表每一家企業都能符合上市的條件。企業到底能不能上市,主要受到3方面的影響:
第一,合規問題。在規模方面,營業收入、利潤、成長性,都是限制企業能否上市的基本條件;在合法方面,改制過程中的合法合規方面如有瑕疵,往往也容易變成上市的阻礙;在同業競爭方面,由于上市不允許有同業競爭,因此對部分混改企業而言,如果其所在的國資集團里有同業的單位,無論規模大小,企業都需要處理好這一問題。
第二,項目核算問題。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權責發生制,是很多傳統設計企業上市過程中經歷的最明顯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核算出每個項目的投入產出,建立真正意義上的項目管理體系,企業內部的組織模式、人力資源體系等等都要發生相應的改變。
第三,募投資金的方向。上市的邏輯是通過募集資金促使企業實現更好的增長和發展,因此背后涉及到企業業務布局、戰略定位、盈利模式的改變。當前很多業內企業在考慮上市時,就已經把商業模式的轉型,科技創新、數字化等新業務培育考慮進來,以期實現企業持續成長。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如何有效借助資本力量,實現自身發展?
很多上市設計企業在行業內,發展情況其實是非常不錯的,無論是它們的項目業績,還是高端人才的集聚。但即便是這樣的企業,市盈率也并不高,可以說行業內上市企業的市盈率一直處在低位。設計企業如何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自身良好的發展。我們需要關注3大方面的問題:
首先,持續成長。資本市場對企業成長性要求非常之高,成長性也不僅僅是規模的增長,因此如何實現持續成長是上市企業首要考慮的問題。其次,盈利模式。我們如何真正找到一種資本市場所認可的、可以不斷累積能力和資源的盈利模式,如何在產業鏈上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資本市場估值較高的一些行業企業,實際上他們往往具備這樣的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原有的模式還過于傳統。第三,轉型發展。怎么有效地推進業務轉型、組織轉型,推進企業變革升級,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使企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是我們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Part 1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情況
2021年國企改革力度較大,落實成效明顯
縱觀全年,國資國企改革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尤其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70%的預定任務順利完成,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祝總認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革成效尤為明顯。2021年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落實的關鍵之年,大力度、大范圍推進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改革,這項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此外,在產權制度改革、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有相應的成效,央企戰略性重組也在加快推進。

2022國企改革路線出爐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在2022年收官,近期,國資委強調要突出抓好穩增長,使國有企業更好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同時,多地明確表示要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其中,深化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內容是重中之重。?
國資國企改革專家、天強TACTER總經理祝波善先生近日接受《證券時報》、《界面新聞》記者采訪,圍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情況、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布局優化等內容分享個人觀點。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2022年改革任務仍較為繁重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祝總表示,今年的改革任務仍較為繁重。在公司治理方面,要將改革做深做實,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完善董事會治理;在產權制度改革方面,進一步凝聚共識,保護改革積極性,優化相關政策落實,切實有效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此基礎上,對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符合政策法規前提下,對其薪資總額管理機制進行有效改革。
展望“十四五”時期的國企改革,除了目前“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的改革任務,還需要在國資監管體制改革方面有實質性突破,切實建立并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在新型國資監管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高質量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實優化國企的董事會治理。
Part 2 深化產權層面改革,帶動其他層面改革的協同深化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被認為是國企改革中的關鍵一環。河北省、遼寧省、江蘇省、廣東省、重慶市等12個省份繼續釋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信號。
祝總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混改、重組等涉及資本市場的內容,大多是產權層面的改革。這些改革的有效推進可帶動其他層面改革的協同深化,效果也能夠快速彰顯。
祝總認為,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未來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除要繼續深化產權層面改革以外,一方面需完善以董事會治理為核心的公司治理改革,另一方面還要進行以任期制和契約化改革、完善市場化薪酬機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經營機制改革。這兩方面改革難度大、見效慢,因此,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門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Part 3 推動國資布局優化,推進企業間的戰略性重組
除了積極推動混改外,進一步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也是地方政府著墨頗多的方向。上海市、安徽省等16個省份提及“推進國資國企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部分領域適時組建新的國企集團”以及“推進企業間的戰略性或專業化重組”。
“推動國資布局優化這個問題極其重要。”祝總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他指出,隨著產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影響不斷加深,原有的國資布局也面臨著局部的不適應、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國資國企對于資源性、功能性布局較多,但科技創新型、生態平臺型相對不足。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國資體系中還存在一批落后產業、低效資產,這樣的矛盾與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
祝總進一步表示,各地區對于戰略性重組的關注,反映了各地國資國企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從前期關注國企監管數量、國企個體的改革,邁向關注國資國企的競爭力提升。戰略性重組往往體現了國資監管體系的優化、改變,以及對于國企產業結構調整的意圖。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Part 1 關于「創立天強」
——一種對于服務企業持續發展的強烈沖動與憧憬!
問:從1997年交大碩士畢業后,您就在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室主任,參與了很多科技政策方面的課題研究。您是出于怎樣的想法,決定自己創立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
答:我原來在大學里做過老師,也在研究所從事過科技政策研究工作,在開展研究工作的過程中,了解到國外管理咨詢機構的發展情況。當時就深感到,在商業社會中,管理咨詢機構對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之下,企業面臨著自身戰略如何定位、內部組織體系如何構建等一系列問題,而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可以通過其專業性和持續積累的經驗模式,切實幫助企業發展。基于這樣的判斷,我選擇了創辦一家管理咨詢機構,我認為社會需要管理咨詢這樣的工作,并且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管理提升方面的成本。

相信相信的力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大環境的變化,中國企業處在從大到強的轉變中,其中離不開成熟高效的管理咨詢服務。
近日,天強創始人、總經理祝波善先生參與錄制央視旗下的高端電視財經訪談對話節目——《企業家精神》,圍繞創業初心與歷程、人才吸引與培養、管理咨詢行業發展等幾個方面與主持人李思思進行交流,講述企業創新轉型與變革管理的故事,并對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作出詮釋。該節目已在騰訊視頻、搜狐視頻、PPTV、bilibili、風行網等多個媒體平臺上線。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問:從研究室主任到創業者,身份的轉變在創業之初有沒有一些不適應?
答:有的。首先,不論是當老師還是搞科研,更多都是案頭工作。但是管理咨詢不一樣,它是一個實戰性工作,對結果性要求非常強。比如客戶與我們簽訂了委托協議,那最后我們一定要根據雙方約定的內容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方式也都發生了轉變,對自身的挑戰還是非常大的。
問:天強發展至今,在國企改制和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深耕多年,也有了很多積累。國企改制、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特點是什么?天強是如何幫助這兩個領域的企業進行發展和變革的?
答:國企改制具有系統性、復雜性、政策性、敏感性,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啟動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是主動式改革,天強也很早就提出了“改革是為了發展”的國企改革業務理念;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它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產業,服務于固定資產投資、基礎建設、城市開發,新形勢下,在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更大的使命。
在幫助行業企業變革發展過程中,我們持續進行行業研究與政策咨詢,為企業導入新發展理念,促進企業管理體系與機制構建、業務轉型創新,搭建企業家對接合作平臺。
問:請您用3個關鍵詞來概括您的創業歷程。
答:專業、價值、伙伴。
專業決定了我們到底能走多遠。管理咨詢工作極具專業性,我們會碰到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停地去學習、接受新的知識。價值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高。我認為我們的服務一定要有價值,要為客戶創造可感知的價值。伙伴決定了我們能走多寬。我們需要和客戶、和員工、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伙伴關系。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Part 2 關于「管理咨詢」
——管理咨詢是一個獨立者,獨立的有時候往往能超越問題
問:從1999年至今,管理咨詢行業的發展呈現了幾個階段?都有什么樣的態勢?
答:可以分為3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9年至2008年。該階段企業需要的是引入先進理念,建立相應的體系,比如做一個系統的戰略規劃,建立一個較為成型的薪酬考核體系等等。我們稱之為理念加體系的構建。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8年。該階段更多是瞄準如何有效解決問題,企業基本的管理架構已經建立,但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業務上如何有效選擇、資源如何集聚等等。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問題導向階段。?
第三階段:2018年至今。當前我們面臨的是,在不確定性時代下,如何真正通過變革轉型,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問: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尋求轉型、創新的企業也感受到管理咨詢公司的重要性,但還是有很多企業他們并不覺得管理咨詢公司可以幫助到他們什么,對此您有什么樣的看法??
答:對管理咨詢認知不足的企業,往往會有兩種極端的態度。第一種認為管理咨詢無所不能,持有這種觀點的企業,會對管理咨詢公司抱有極大的期待,認為只要請了管理咨詢公司,就可以把企業內部混亂的管理、戰略定位不清晰等問題全部解決。第二種則認為管理咨詢用處不大,抱有這種觀點的企業,一般認為自身已經對企業足夠了解,外人難以進行協助。

實際上,管理咨詢作為一個外部力量,它能起到激發、推動企業管理提升的作用;但同時,管理咨詢也永遠無法代替企業家做決策。
如今,管理咨詢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尤其是企業面臨轉型的時候,管理咨詢的專業性可以讓企業少走彎路、提高決策質量。作為一個獨立第三方機構,可以有效地超脫于內部的慣性思維、內部的傳統利益格局,而這一點對于企業轉型創新非常重要。當然,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需要管理咨詢機構的介入,有些發展問題也可以通過內部力量解決。就像健身很重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健身教練。本質上,還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權衡與選擇。
問:管理咨詢行業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從業企業,那么天強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么??
答:首先,我們持續專注形成了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瞻把握。天強于2009年成立天強行業研究中心,多年來一直持續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同時多次受政府部門、地方協會等相關部門委托,深度參與到國資、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有關法律、法規、政策、辦法等研究,以及深度分析與解讀。
其次,多年深耕形成了產業生態資源的豐富積累。天強不僅僅是通過專業為客戶企業服務,還會結合廣泛的產業生態資源幫助客戶。
第三,聚焦變革形成了價值導向的集成整合服務能力與實踐經驗沉淀。任何一個企業的管理問題,都不是一種局部的、獨立的問題,要通過集成的價值理念為企業提供服務。
問:作為一個管理咨詢公司,天強的使命是什么??
答:如果從更廣泛的角度來講,管理咨詢機構應該作為企業發展提升的策劃者、助力者、推動者;從天強自身的定位來看,我們聚焦于促進企業變革轉型與資源優化,天強一直把“企業創新轉型與變革管理的智力伙伴”作為企業追求,20余年貫穿始終。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Part 3 關于「人才發展」
——與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
問:任何企業想要取得長足高效的發展,都離不開核心資源——人才,怎么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團隊中?
答:對于管理咨詢公司而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我們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理念是“與有意思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這里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找到合適的人,因此在人員入口方面需要嚴格把關;第二,做有意義的事情,是指我們的員工可以持續成長,可以有相應的收獲。為此,公司在團隊協作、企業文化等方面就需要不斷進行打磨。
問:在團隊管理方面,您的經驗是什么?
答:天強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我們在所有工作中都體現出了強烈的團隊協作意識。我希望大家能通過真正的精誠合作,去完成任務。客戶愿意與天強合作,他需要的絕不僅僅是某個人的服務,而是團隊整體提供的價值,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解決好團隊協作的問題。
Part 4 祝總的「企業家精神」
——相信相信的力量
問:對于未來十年,您的暢想是什么?
答: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我們應該做到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的力量。一方面,我們自身要有更好的定力持續發展,不斷引導客戶企業適應當前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要在大變局中把握新空間和新機遇。

問:結合服務過的企業以及接觸過的企業家,請您用一句話概括“企業家精神”。
答:相信相信的力量!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各種各樣的變數,企業的掌舵者一定要有戰略的定力,要擁有發展的耐力和韌性。
多年管理咨詢工作的積淀,服務過2000多家企業的經驗積累,對于祝總而言,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擔當與包容,當前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變化、各種各樣的變數,企業的掌舵者一定要相信相信的力量,要有戰略定力,要擁有發展的耐力和韌性。

2022年01期

善言善語

數字化轉型

2021

2021年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調研結果
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判斷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轉型路徑,天強公司在去年調研500余家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今年再次將調研范圍擴大至658家設計院,試圖從中找到若干線索和啟示。
01 數字化轉型現狀分析
從數字化轉型整體進程來看,設計院數字化轉型進展速度較2020年有大幅提升,整體呈現加速趨勢,向數字化布局全面深入的階段集中,在數字化管理、服務、業務方面都有所進展,處于初級信息管理系統階段的企業比重大幅下降,其中,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整體優于國有企業。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路在何方?

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國家戰略、城市戰略,也已成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對于設計院而言,數字化轉型目前整體上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近兩年,上海天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強公司”)在為眾多設計院提供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數字化轉型對設計院到底意味著什么?不進行數字化轉型行不行?哪些類型設計院具備或不具備數字化轉型條件?如何推進實施數字化轉型?如何認知數字化轉型的投入與產出周期……這些問題,在不同設計院的認識中呈現出不同的答案。
天強總經理祝波善、副總經理趙月松就以上問題作出具體分析。
(本文刊登于《中國勘察設計》雜志2021年12月刊。)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副總經理 趙月松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從數字化轉型的重難點問題來看,其最大的問題在于公司內部對數字化的理解和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其次是缺乏支撐數字化的組織架構、文化保障和相關的專業人才。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內容

從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來看,與2020年的調研結果類似,設計院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主要包含數字化生產服務方式、數字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業務模式,整體認知水平逐步提升,尤其對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業務認知程度有所加深。認知轉變進一步體現了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在于通過數字化技術推動企業的生產服務方式轉變和業務模式升級。

從設計院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情況來看,信息化關注的重點保持較高延續性,主要存在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OA協同辦公系統、財務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管理系統分列設計院數字化管理體系建設的前三位,整體趨勢與2020年調研結果基本保持一致。管理信息化主要存在問題體現在數據孤島突出、系統覆蓋面不足、系統使用效果不理想等方面。

從數字化生產與應用來看,設計院的數字化生產基本處于二維設計為主,BIM整體仍處于初級示范應用階段,主要發揮可視化、虛擬建造、碰撞檢查等功能,真正實現BIM正向設計的企業僅占到5%左右。其中,建筑設計類、市政交通類企業處于三維模型為主、二維設計圖紙為輔階段的占比相對較高。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數字化生產與應用情況

從“BIM+”的數字化服務應用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BIM咨詢領域,其次應用于BIM+全過程工程咨詢和BIM+工程總承包的設計院逐步增多。具體而言,各細分領域設計院有所差異。綜甲類企業的“BIM+”主要體現在BIM+施工管理平臺建設、BIM+數字化運維管理平臺建設;建筑設計類企業的“BIM+”主要體現在BIM咨詢領域、BIM+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BIM+施工圖審核平臺的建設;市政交通類企業的“BIM+”主要體現在BIM+工程總承包管理領域;勘測類企業的“BIM+”主要體現在BIM+GIS數字資產管理領域。
從數字化生產與服務應用的阻力來看,市場需求、技術標準以及投入產出是主要因素,市場需求主要是指客戶不愿意為BIM成果買單,投入產出主要是指持續的資金投入難以短期看到經濟效益。
從數字化創新業務來看,不同性質企業圍繞相關業務領域和模式均在開展探索,國有企業占據了數字化業務模式創新的主導地位,重點投入在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建筑等領域;民營企業的數字化資源主要投入在智慧工地、智慧建筑、智慧園區等方面。

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面臨的問題

?數字化轉型的重難點問題

數字化創新業務的探索領域

數字化業務創新過程中面臨的重難點問題在不同性質企業之間普遍存在,主要包括:無法有效實現數字化業務變現、無法準確定位客戶數字化需求、缺少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與人才配置、沒有建立數字化業務開展保障機制等問題。

從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方式來看,設計院對于數字化轉型的組織機制重視程度有所提升,相較于2020年數據,未建立信息化管理相關職能的企業占比從40%降到14%。國有企業的數字化組織保障能力明顯優于民營企業,而綜甲類和市政交通類設計院的數字化組織保障能力整體優于建筑類和工業類設計院。
從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來看,呈現出重引入、輕培養的特點,數字化管理人才投入相對匱乏,但需求較為旺盛,主要需求是以數字化系統構架師、解決方案和系統開發人才為主。
另外,設計院數字化人才培養的長期行為有待加強,大多數企業都開展了數字化人才的專門招聘與引進、組建數字化專業團隊、開展數字化存量人才的深度培養,但圍繞數字化人才職業發展、中長期激勵、創業孵化等長期培育途徑和舉措相對較少。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從數字化轉型實施重點來看,未來一段時間管理系統和數字生產服務依然是設計院數字化建設的優先選項,但規模越大的設計院,越加均衡地關注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數字化技術平臺搭建以及數字化業務模式創新等工作。另外,制定數字化轉型頂層方案的企業占比提升,設計院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頂層思考愈加深入和成熟。

數字化人才需求情況

數字化轉型實施重點

未來2–3年數字化轉型的投入額度

從數字化轉型資金投入與回報預期來看,相較于2020年數據,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投入呈現上升趨勢,未來2–3年投入3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40%以上,這表明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推進呈現加速趨勢。
但不同屬性企業的投入呈現出較為明顯差異,國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投入遠超民營企業,綜甲類、市政交通類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投入相對領先其他類型設計院。
設計院對數字化轉型投入回報預期逐步趨于理性,三分之一的設計院認為回報周期預計在3–5年左右,但實際上這個預期周期依然較短,從行業數字化轉型領先企業的實踐來看,可能需要5–8年。

02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調研總結
通過對20個調研問題的深度研究和剖析,可以進一步總結出以下六個方面的新發現。
第一,設計院數字化轉型認知提升、靜水流深。相較去年,行業內多數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目標、主要內容與關鍵問題等認知和理解程度不斷加深,但內部尤其是中高層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水平依然是制約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的最重要因素,直接造成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整體規劃和部署很難有效推動實施。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第二,數字化轉型主要驅動力歸結為外部因素。數字化轉型驅動力主要來自客戶需求的不斷升級、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競爭對手的持續壓力以及解決自身經營管理困境等方面。大多數設計院均表示客戶需求與社會環境是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驅動因素,內部訴求的緊迫感并不明顯,相對而言,建筑類和綜甲類企業受客戶需求驅動占比明顯較高。
第三,行業內先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行業頭部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從最初的探索嘗試階段發展到數字化驅動運營階段,數字化轉型效果顯著。部分先行企業借助數字化轉型,挖掘企業的數據資產價值,發現新的業務價值點,助力產品和服務創新,衍生出全新的數字化業務和商業模式,使數字化持續為企業業績作出貢獻,實現良性循環。
第四,數字化創新業務的商業模式整體處于探索階段。設計院數字化轉型整體方向與核心建設領域較為分散,尚未形成較統一的場景認知,各家企業主要依靠自身視野與力量探索數字化創新服務的價值實現路徑,天強公司認為,未來需要進一步通過聯盟合作等形式共同構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生態系統。
第五,數字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人才培養任重道遠。人才困境是設計院數字化轉型中的一個重大挑戰,巨大的數字化人才缺口,加之弱于互聯網行業的吸引力,使得設計院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普遍面臨著“找不到、招不起、留不住”數字化人才。如何搭建數字化人才招聘和引進后的事業平臺、如何設計數字化人才的激勵評價機制等,需要認真思考。
第六,數字化轉型呈現兩極分化,數字鴻溝逐步顯現。中小型設計院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進度分化明顯,一批中小型設計院借助“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已經在數字化管理、服務與業務建設方面取得較明顯效果,但大部分中小型設計院尚未開展任何形式的數字化體系建設;大中型設計院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重點與速度不一,整體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基于態勢判斷,初步預測“十四五”過后行業就會出現數字鴻溝。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四個階段
清晰地認知自身所處的數字化發展階段,是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和實施路線圖的重要前提。結合調研情況以及咨詢實踐,筆者認為,設計院的數字化轉型可以劃分為單點應用、局部優化、體系重構、生態融合四個階段。
單點應用階段的設計院,部分業務完成信息化覆蓋,BIM等數字化技術工具處在試點狀態,數字化業務開始初步嘗試涉及,在項目過程中開始建立上下游生態體系,內部初步開展設計協同工作,有少量的數字化人才和組織支撐。企業整體數字化處于起步階段,但數據僅應用于個人或者部門,60%以上的設計院目前處于單點應用的階段(其中相當一部分設計院還沒有進入單點應用階段)。
局部優化階段的設計院,核心業務已經基本完成信息化覆蓋,系統間的集成互通也達到一定基礎,數字化工具已經開始進行標準化推廣,數字化業務逐漸成為重點探索方向,并逐漸開始推進產業鏈生態體系完善,逐步積累一定量的數字化人才,多個部門開始數字化轉型進程,技術部門支持業務部門開展數據創新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數字化實踐經驗。不足30%的設計院處于局部優化的階段。
體系重構階段的設計院,已經能夠完成數據提取分析應用輔助智慧決策,BIM及其他數字技術實現融合應用(BIM+CIM+GIS等),數字化業務成為重點發展業務,數字化生態鏈初步建立,積累了部分數字化綜合性人才,組織上完成向敏捷型轉變,內部已經呈現良好的數字化創新氛圍。企業能夠清晰地認識到數字化的益處以及帶來的競爭力,數字化已應用于企業級別的業務,但仍有一些領域需要提升數字化成熟度。不足10%的設計院處于體系重構的階段。
生態融合階段的設計院,已基本實現了智能分析數據決策以及全面的數字正向設計,數字化業務成為業務發展核心引擎,產業鏈積極向外部領域擴展,全面完成員工數字化能力轉變,形成數據驅動發展創新的企業文化,成為行業數字化發展引領者。目前,行業內只有個別企業初步達到此階段。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重點策略
01 規劃引領
從數字化轉型整體進程來看,設計院數字化轉型進展速度較2020年有大幅提升,整體呈現加速趨勢,向數字化布局全面深入的階段集中,在數字化管理、服務、業務方面都有所進展,處于初級信息管理系統階段的企業比重大幅下降,其中,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整體優于國有企業。
從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來看,與2020年的調研結果類似,設計院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主要包含數字化生產服務方式、數字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業務模式,整體認知水平逐步提升,尤其對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業務認知程度有所加深。認知轉變進一步體現了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目的在于通過數字化技術推動企業的生產服務方式轉變和業務模式升級。
采用數字化思維與科學方法整體規劃,做好頂層設計是設計院開始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應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統籌規劃,并圍繞客戶體驗和業務戰略展開數字化頂層設計。
重點包括:建立適合企業特點的數字化轉型愿景與目標,為數字化轉型指引方向;評估數字化轉型基礎,明晰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方向;規劃設計數字化轉型的藍圖框架;評估數字化轉型方案的收益與風險,排定優先順序;制定完善的數字化轉型路徑;設計評估數字化轉型效果的關鍵指標以及對數字化轉型效果評估的組織、評估方法、評估周期等機制。
02 一把手戰略
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人的轉型,尤其對于智力服務型的設計院更是如此。建筑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堅持“一把手”原則。數字化工作已經不僅僅是信息化部門或BIM部門的職責,“一把手”僅是支持也是不夠的,需要引領,甚至親力親為,重大數字化項目領導層要直接掛帥、自上而下推動,這是數字化轉型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證。

03 典型項目示范
設計院的數字化轉型既是長期戰略,也需要若干個小目標,特別需要發揮重點項目或典型項目的示范效應,通過具象的數字化成果推動企業形成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至少促使內部對數字化轉型的持續關注度。如林同棪國際就是通過樹立昆明市綜合交通國際樞紐基于BIM的全過程咨詢服務項目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打開了通過數字化業務創新發展的大門。
04 打造數據治理體系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推進,海量多源數據給數據存儲、管理和應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企業構建完整的數據治理體系,提供從數據集成到數據清洗、再到數據融合,最后實現數據資產化的全面數據治理體系,從而充分發揮數據資產的價值,這也是設計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關注點。
如何建設數字化治理體系?一是需要對數據資源進行總體規劃,盤點企業數據資產,形成企業數據資源目錄;二是統籌制定企業元數據、主數據、參考數據、業務數據、指標數據等數據標準;三是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開展企業數據治理工作,構建數據驅動業務的能力;四是建設企業數據治理組織及制度規范,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保障。
05 系統持續迭代
設計院的數字化轉型,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第一周期內的轉型完成,則意味著進入了數字化晉級的第二個周期。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信息化水平、人員和能力水平制定轉型方案,以目標、結果、問題為導向,以迅速變化的客戶需求為提升依據,采用敏捷迭代的方式對企業內的基礎設施、技術平臺、組織架構等內容進行優化改進。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06 數字人才培養
面對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人才需求,設計院需要考慮打造高素質的數字化團隊。一是以目標為導向,針對性培養數字化人才,形成基于職業發展的數字化轉型培養體系;二是堅持外引與內培相結合,通過全流程項目實踐,打造工程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融合型團隊;三是利用多種類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進行快速體驗式、開放共享式的培訓學習;四是通過校企合作,持續輸出數字化人才。

天強憑借二十余年對國資國企改革的專注,融合對國家政策的深刻洞察、百余例體制改革實操經驗,適應新時期體制改革的新要求、新趨勢,從產權改革、公司治理、人才激勵、企業重組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過程綜合服務。

國企改革

2021

天強洞察

《公司法》大修,將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產生哪些重大影響?

文/天強TACTER 業務總監 陳茹冰

2021年12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進行了審議,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本次修訂對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將產生哪些重大影響?有什么值得重點關注的新內容?天強TACTER業務總監陳茹冰女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我國現行公司法于1993年制定,1999年、2004年對個別條款進行了修改,2005年進行了全面修訂,2013年、2018年又對公司資本制度相關問題作了兩次重要修改。而本次修訂涉及條款占現行公司法條款近1/3,可以說是《公司法》制定以來內容修訂最多的一次。
也有理由預判,本次修訂對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將產生重大影響;也將對國有企業的公司章程修訂、議事規則調整產生連鎖反應,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提前做好準備。

2022年01期

《公司法》大修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
一、公司設立層面
1. 允許設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修訂草案)》允許設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將股份公司發起人由2-200人調整為1-200人。
2. 公司法定代表人可由董事長、執行董事、董事或經理擔任。
《公司法(修訂草案)》規定: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者經理擔任,不設董事會的公司,由董事或者經理擔任。
補充一點,公司法人代表不一定要和所在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依據《公司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公司法人代表僅作為公司股東或公司股東代表,不在公司就職的,就不用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公司就職、領取工資收入的,則需簽訂勞動合同。

天強洞察

二、股東會層面
3. 股東未繳出資的,將失權
現行《公司法》規定,股東不按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以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公司法(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經公司催繳后在規定期限內仍未繳納出資的,該股東喪失其未繳納出資的股權。
4. 取消“股東大會”的表述,統一為“股東會”
《公司法(修訂草案)》取消了“股東大會”的表述,股份公司與有限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統一使用“股東會”的表述,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
·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均不設股東會。
· 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
· 國有資本控股公司設股東會。重大事項,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應由股東會決議的,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委派的股東代表參加股東會會議,應當按照委派機構的指示提出提案、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并將履行職責的情況和結果及時報告委派機構。

2022年01期

5. 股份有限公司可設置類別股
《公司法(修訂草案)》對類別股做出規定,包括優先股與劣后股、特殊表決股(AB 股)、轉讓受限股等。類別股的設置,一方面增加了公司融資的靈活性,另一方面隨著類別股法定地位的確定,公司治理也將變得更為復雜。其中有兩點值得關注:
· 一是國企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未來有可能可以通過設置優先股、特殊表決股來確保國有股話語權,因此也就有可能不再執著于51%的絕對控制權,或是 34%的相對控制權。
· 二是未來類似于京東的AB股公司可以在境內上市。《公司法(修訂草案)》規定,上市公司不允許發行特殊表決權股和轉讓受限股。但是“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除外”,這也就意味著并未禁止“發行特殊表 決權股和轉讓受限股”的公司上市。
個人判斷,特殊表決權股(AB股)使用在之后的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將產生較大影響。如國有股東將股票分為 A、B兩類,向外部投資人發行的A類股,每股只有1票投票權;國有股東手上的B類股,每股有10票投票權。這樣既能實現融資目標,又不用擔心失去控制權。當然,特殊表決權股(AB股)使用是否會對“混資本、轉機制”的改革目標造成影響,還需進一步探討。

天強洞察

三、董事會層面
6. 規模較小的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國有獨資公司除外)
《公司法(修訂草案)》規定:規模較小的公司可以不設董事會。其中,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設1名董事或者經理;規模較小的股份有限公司設1-2名董事。這對于設有諸多項目子公司、區域子公司的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而言,較大程度減輕了“董事會應建盡建”的工作量。
但是,國有獨資公司必須設置董事會。《公司法(修訂草案)》規定: 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但必須設置董事會,且董事會成員中應當過半數為外部董事,并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
7. 將董事會定義為“執行機構”,而非“決策機構”
在現行《公司法》語境下,普遍將股東會稱為公司的權利機構、董事會稱為決策機構、監事會稱為監督機構、經營管理層稱為執行機構。而根據《民法典》第81條規定,“營利法人應當設執行機構。執行機構行使召集權利機構會議,決定法人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決定法人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以及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因此,本次《公司法(修訂草案)》根據民法典的有關規定,明確董事會是公司的執行機構。
8. 董事會人數最少為3人,上不設限
《公司法(修訂草案)》進一步簡化要求,減輕企業負擔,規定:董事會人數最少為3人,上不設限。取消現行《公司法》有關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3-13人”,股份公司“5-19人”的規定。
9. 職工人數超300人的,應當設置職工董事
現行《公司法》規定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兩個以上的其他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成員中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而在《公司法(修訂草案)》中,規定職工人數三百人以上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中可以有公司職工代表。

2022年01期

五、國有出資公司的特別規定
11. 首次增加了適用于“國有出資公司”的特別規定
《公司法(修訂草案)》首次提出了“國家出資公司”的概念,也首次增加了適用于“國有出資公司”的特別規定。對現行《公司法》中“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別規定”進行了重要補充。

換句話來說,對于國家出資公司而言,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中必須有職工董事;國有資本控股公司,300人以上的必須有職工董事,300人以下的可設可不設職工董事。
四、監事會層面
10. 允許不設監事會
《公司法(修訂草案)》規定,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允許公司不設監事會。一種情況是公司規模較小:規模較小的公司可以不設監事會,只用設1-2名監事;第二種情況是在董事會中設審計委員會的公司,可以不設監事會或監事。

天強洞察

12. 明確了黨組織在公司治理機構中的法定地位
· 對“國有出資公司”的界定是指,由國家出資的國有獨資公司、國有資本控股公司。
· 國家出資公司中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發揮領導作用,研究討論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依法行使職權。這是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保證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

2022年01期

河南春晚再度出圈,對體制改革有何啟發?

文/天強TACTER 業務總監 陳茹冰

春節期間,“河南衛視春晚”話題閱讀量突破25億,其中“河南衛視春晚導演回應節目出圈”更是直接登頂微博熱搜榜,這一切源于晚會中一系列創意出圈節目。
天強業務總監陳茹冰女士以河南廣電為例剖析模式創新的源泉

01 鏡頭前的煥然一新 源于鏡頭后的體制改革
羅振宇在得到2022年跨年演講中說:“河南衛視每逢佳節必開掛,背后肯定有高人”。而筆者認為,除了有高人外,定然還有好的機制能夠讓高人一展所長。事實也正是如此,河南廣播電視臺(簡稱“河南廣電”)的徐娜導演曾在采訪中透露,從2020年開始,河南廣電啟動導演體系改革,大型活動和項目采用競聘與內部招標的形式,極大地激發內部創作熱情。可以看出,這樣的形式有利于讓能者充分施展才華。
當然,導演體系改革僅是河南廣電體制改革的一片拼圖。河南廣電正在以體制改革為契機,推動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02 河南廣電,受到體制改革和行業下滑的雙重壓力
從體制改革來看,廣電系統開展事業單位改革困難重重
2018年政府機構改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被撤銷,其中政策制定、行業監管等職能劃歸中宣部,內容創作和播出等職能整合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政事分開、管辦分離”。

天強洞察

地方改革思路也大致如此。根據《河南省機構改革方案》,河南電視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整合成立河南廣電。河南廣電作為河南省宣傳部直屬事業單位,由省宣傳部副部長王仁海擔任黨組書記、臺長。
而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穩步推進,廣電系統改革困難重重。其中,功能分類就是個難點。首先,廣電系統第一屬性是黨政機關的宣傳渠道,承擔一定公益甚至是行政職能。其次,電視臺又以內容吸引大眾,通過廣告等方式獲取收益,這直接導致廣電系統有經營屬性。
從行業來看,新媒體沖擊傳統媒體
隨著網絡技術和手機技術的革命性發展,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發起了猛烈的沖擊。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的人隨處可見,卻鮮少有人關注電視臺節目。
03 河南廣電 “三步走”變壓力為動力
當有些地方衛視惆悵內容難做、拉不到廣告時,河南廣電已經以體制改革為契機,通過“三步走”推進機制創新、內容創新、模式創新。
第一步:事企分開,組建大象融媒集團(2014年-2015年)
功能分類是事業單位改革路徑選擇的前提。為了解決功能分類難的問題,廣電行業開始了“制播分離”機制改革,即事業歸事業,節目的播出由作為事業單位的電視臺負責;市場歸市場,節目的生產制作充分引入市場競爭,通過市場來配置資源。
在此背景下,2014年河南廣電以河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傳播中心事轉企改制為主體,整合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4家傳統媒體單位和手機電視、網絡電視等在內的8家新媒體公司,組建成立了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象融媒集團”)。時任河南電視臺副臺長的石曉兵被委派擔任大象融媒集團的董事長、黨委書記。

2022年01期

2015年,大象融媒體集團的技術研發中心,從內設部門翻牌成立了獨資子公司——河南大象融媒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大象融媒公司”)。與此同時,大象融媒公司在臺內也被稱為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如果大家有留意,就會發現幾場晚會的承辦單位均是大象融媒公司和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
第二步:體制外“企業”反哺體制內“事業”(2015年-2020年)
經過5年的市場洗禮,大象融媒公司逐漸成熟壯大,開始回歸反哺河南廣電。而這種帶回了市場基因的“反哺”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松綁了按資排輩的思維慣性。?
電視臺內部用工方式較為復雜,包括事業編制、臺聘合同工、企聘合同工、勞務用工等。有些地方衛視為什么搞不好,很大一個原因是一些“老資歷”的員工帶有時代印記的審美趣味限制了內容突破。而河南廣電體制改革后,機制進一步搞活,大膽啟用年輕人。
2020年,河南廣電將原先的文藝部、紀錄片工作、精品廣播劇創作部與大象融媒公司進行整合,重新充實了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與此同時,啟動導演體系改革和項目經理制改革,大型活動和項目制作均采用競聘和內部招標的形式。
體制機制改革后,給大量的年輕人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擔任2021年、2022年兩年河南春晚總導演陳雷(出生于1984年)就是大膽啟用年輕人的成功案例。此外,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主創團隊也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從年輕人的視角來解讀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將節目真正做到“老少皆宜”。
?二是轉變了工作思路和方法。?
大象融媒是全國首家以“融媒體”命名的傳媒集團,旗下除了四大傳統媒體外,還有伴隨互聯網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新媒體。成立僅5年時間,大象融媒充分get到新媒體傳播規律。
一是從“明星”到“民星”。比如《端午奇妙夜》中四個“唐小妹”的名字就是由網上投票征集來的,劇本也是通過網友投稿的方式集思廣益。

天強洞察

二是短視頻思維。為了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碎片化傳播規律,每個作品2-5分鐘,如之前備受關注的《唐宮夜宴》節目,就是先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視頻平臺“炸圈”,進而將流量引導至河南衛視。
第三步:騰籠換鳥——新體制牽動、新機制驅動、新產業拉動(2021年之后)
2020年4月河南廣電成立了河南廣電傳媒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河南廣電集團”),將原歸在河南廣電旗下的經營性資產打包劃入河南廣電集團。
河南廣電集團作為河南省管重要骨干文化企業,資產規模200億元,業務涵蓋影視創作、文化旅游、廣告經營、大數據、信息技術、智慧城市等領域。河南廣電臺長王仁海兼任河南廣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副臺長郭東星兼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計劃用幾年時間,力爭使集團資產突破千億,培育3至5家上市企業,建成綜合實力較強的廣電傳媒產業集團。。
04 河南廣電體制改革 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
用一張圖梳理關系

2022年01期

1. 河南廣電為河南省委宣傳部直管的公益類事業單位,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任臺長;
2. 河南廣電傳媒控股集團為河南廣電打包經營性資產組建的產業集團;
3. 河南大象融媒集團,原為河南廣電全資子公司,河南廣電傳媒控股集團成立后,劃入該集團;
4. 河南大象融媒體技術有限公司,為大象融媒集團全資子公司,后隨大象融媒集團一并劃入河南廣電傳媒控股集團。
河南春晚精彩紛呈,河南廣電改革波瀾壯闊。這也給我們帶來了幾點啟示:
?啟示1:不看好這個行業,不代表不看好你?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不容易。但一個行業既然存在,就代表這個行業必然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功能。縱觀商業歷史,一個行業整體消失其實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情況下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對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業不好,平時吐槽一下就過去了,但這并不能成為自己發展不好的借口。
以河南衛視為例,當大家不看好傳統媒體行業時,早在2017年,成立不到3年的大象融媒集團已經獲得了資本的青睞。中信國安以現金1.26億對大象融媒進行增資,借大象融媒商業模式創新之勢,布局大數據智慧社區。
?啟示2:早改好還是晚改好,關鍵要看有沒有市場競爭力?
事實證明,幾家辦得好的地方衛視,均是體制改革標兵。
例如浙江衛視,從2000年6個億的創收能力,到現在近百億規模。2001年,浙江電臺、浙江電視臺及相關企事業單位重組成立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集團前后投資成立了浙江藍巨星國際傳媒有限公司(鬼吹燈系列電影出品方)、浙江影視集團(《唐山大地震》等電影出品方)、藍色星空影業公司(《捉妖記》等電影出品方)等多家公司,以布局文化園區、影視生產、融媒產業、新零售等多個領域,對沖傳統傳媒行業下行壓力。

天強洞察

再如湖南廣電(事業單位),瓊瑤經典作品《六個夢》、《梅花三弄》、《還珠格格》等均為原旗下子公司華夏影視傳播公司的作品。此外,湖南廣電還聯手淘寶網合資組建了“湖南快樂淘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探索電子商務結合電視傳媒的新商業模式。
當然,改革不那么成功的案例也有。如湖北廣電,2011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在政府支持下,次年借殼上市深交所主板。而2021年財報顯示,其凈利潤凈虧3.5億-4.5億。
因此,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早改好還是晚改好,歸根結底取決于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生存靠資源還是靠能力,靠資源的能不改就不改,靠能力的能早改就早改。
?啟示3:改了不一定發展得好,但肯定能有更大的騰挪空間?
首先,對單位而言,“事業”屬性容易限制其發展空間,出于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的考慮,國家給“事業單位”劃的圈可能越來越小。其次,對個人而言,編制身份限制了年輕人的職業天花板。很多事業單位的中層干部必須是在編人員,不在編人員能力再怎么強也難以上升。此外,工齡易造成激勵分配不公平。比如之前筆者服務過的一家事業單位,該企業的部分年輕人反饋工齡對工資的影響遠大于崗位價值、業績貢獻,甚至有些年輕的設計人員收入還不如工齡幾十年的后勤服務人員。
而企業改制后,一方面編制、工齡仍是在編人員的保障;另一方面,不在編人員也可以在重要的崗位上一展所長,并獲得和崗位價值、績效貢獻相匹配的收入。此外,無論是在編人員還是非在編人員,都有機會騰挪到新的平臺施展所長。

2022年01期

組織管理

2021

市場困境下,設計院如何構建新型組織能力?

文/天強TACTER 副總經理 趙月松

很多建筑設計院采取“開源節流”的方式,“節流”主要是壓縮員工規模,包括但不限于停發或降低項目獎金、停招或勸退今年的校招員工,甚至直接辭退;“開源”主要是采取加盟(本質上還是掛靠)的方式吸引外部團隊進入,甚至有設計院零加盟費(不收掛靠費)。
時過境遷,倒退五年時間,可能這些方式對緩解企業生存壓力還有效果,但放在當下的大背景中深入審視,就會發現設計院這種傳統的應對壓力方式已經難以奏效。
我們試圖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透視當前的大背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生產力包括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
設計院原來主要是70后、80后員工使用二維的生產工具服務快速發展的客戶(開發商客戶、政府客戶具有相似特征),所以過去的生產關系呈現短期性、任務性導向,設計院可以用相對穩定且分散的組織模式以不變應萬變,長此以往,這種穩定的組織運行效能越來越低。
當前這三者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員工主體已經以90后的新生代、Z世代員工為主,他們對于職業的忠誠度更低,同時要求職業的滿足感更高。生產工具也逐步從二維工具轉變為三維工具。
更重要的是勞動對象的變化:一是主業領域的客戶特征發生重大轉變,包括政府的治理模式、城投公司的運作模式、房地產開發商的開發模式等。

近期,不少設計企業表示,對當下的市場困境比較悲觀。尤其是很多建筑設計院,目前正通過各種方式應對年末以及明年更為艱難的生存壓力。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二是新領域的客戶與傳統客戶的差異性很大,如工業設計院、交通設計院向市政領域擴展,就面臨著城建類客戶與工業類客戶、交通類客戶極大的差別。
由此可見,工程勘察設計產業的生產力特征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勢必要求建立新的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的主要載體就是組織關系,所以設計院需要從根本上思考并轉變組織關系,才有可能提升組織發展能力。
01 新型組織關系有哪些特征?
筆者認為設計院的組織關系要具有生命力,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核心特征是敏捷、協同、賦能。
一是組織體系要真正服務于業務的可持續發展,而大部分設計院的組織體系(若干“號碼所”)實際上是服務于項目的經營開拓和生產(接活干活收錢一條龍),導致服務同質化、競爭內卷化、市場困境同頻化。
所謂的業務發展是立足于業務的全生命周期,比如市政業務、醫療建筑產品、TOD等,只有立足業務發展,才能更為敏捷地感知勞動對象(客戶)的動態變化,并快速做出組織反應。
二是組織體系要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作戰。設計院原來以經濟技術責任制為核心的組織體系,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設計院的分工、分權、分利的問題。
現在更需要整合和集成,新的組織體系需要打造協同經營、協同生產、協同管理、協同業務、協同生態資源的相關機制,要集合大公司專業資源集聚的規模優勢和小公司敏捷應變的靈活優勢,兩種優勢缺一不可。
三是組織要從強業務單元到強總部,特別要注意強總部不等于強管控,強總部核心體現在強賦能,總部要通過長期沉淀下來的產品、客戶、知識的優勢,為業務部門提供與時俱進的武器和炮彈。

天強洞察

筆者認為當下環境,設計院核心能力建設重點是整合營銷能力(市場+品牌+產品+銷售)、精益運營能力(項目+質量+信息化)、技術集成能力(技術+知識+科研)、人才賦能能力(招募+培訓發展+激勵績效)、數據共享能力(集成+共享+應用)、戰略投資能力(戰略+投資+新產品/新業務)。
02 三種組織模式,有效構建新型組織能力
業務導向的事業部模式
事業部在不同的設計院內涵差異很大,部分設計院的事業部實際上就是傳統意義的設計所。筆者認知的事業部是以某一業務或產品全生命周期發展為導向、承擔業務經營生產與人才發展、以利潤為目標的業務發展主體。

圖1:業務導向的事業部模式示意

2022年01期

以某上市設計院組織變革為例
其在上市之后面臨諸多組織問題,包括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后,組織惰性較為突出,體現為組織活力與運行效率下降;經營壓力難以有效向下傳導,經營生產資源分散,且主要配置于傳統核心業務領域,現有架構難以支撐新型業務的發展需要,現有業務管控方式與業務發展定位不匹配,造成了業務發展的靈活性和積極性受到限制;企業上市后,持股員工財富大幅增值,工作成就感追求下降,造成工作積極性不高,動力不強。
在此背景下,該設計院推行事業部制改革,將原有的專業分院整合重組,同類型業務整合進入各事業部進行管理,設置交通、市政、海外、科技等六大事業部,負責業務板塊省內市場的經營。
事業部則定位為戰略執行主體、經營利潤貢獻主體、經營生產管理與執行主體、核心競爭力塑造主體、新業務與新模式探索培育平臺以及人才培養與創新孵化主體,實行獨立經營、獨立生產、獨立核算,對利潤負責,側重于質量效益型發展。
但總部并沒有簡單地責任下沉,而是著眼于增量業務拓展和新量業務創新。
一是通過統籌設立省外辦事處,快速拓展省外的主業市場,二是在海外市場、科技轉化等新業務方面加大總部的資源投入,快速推進新型業務孵化;同時總部下放操作性職能,而進一步賦能職能建設。
組織變革后的三年,平均增速均在同類上市企業中處于領先位置,可以看出本次組織改革不但沒有對企業的發展造成陣痛或阻礙,反而很快適應并充分釋放了發展的活力,有力地推動了業績的提升。

前中后臺模式
傳統設計院的模式是前后臺模式,前臺是生產部門(一線部門),后臺是職能部門(二線部門),長期以來形成二線部門是被一線部門“供養”的認知。
前中后臺模式簡單講就是前臺部門的部分功能后撤一步,后臺部門的功能前進一步,形成企業能力復用中臺。

天強洞察

中臺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業務中臺、技術中臺、管理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產品/服務策劃體系、協同經營體系、精益項目管理體系;技術中臺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科技創新體系、技術管理體系、知識管理體系;管理中臺建設的主要內容是財務共享體系、人力資源共享體系、人才培養體系、行政共享服務中心;數據中臺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數據共享平臺、IT基礎設施等方面。
中臺的組織形態可以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如信息化中心、技術中心,也可以設計相應的協同模式和機制,如知識加工機制、業務產品策劃設計模式、人力資源管理分析模型。也可以通過建設信息化系統的方式,通過信息系統,整合加工數據,實現數據統一。

圖2:前中后臺組織模式示意

2022年01期

以某大型國有建筑設計院為例
原有的院所兩級經濟責任制模式,不僅在應對市場競爭方面能力逐步下降,還因財務不合規,成為國企審計巡視的反面案例。
在各方面因素倒逼下,設計院強力改變原有的院所兩級模式,引入前中后模式。將原來的若干經營生產一體化的設計分院進行重組整合,實現經營集中,前臺成立數個營銷事業部,包括以產品為導向的營銷事業部和以區域為導向的營銷事業部,兩類事業部協同開展市場營銷。專業分院定位于生產執行主體,并在分院內部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
中臺層面成立了營銷管理、設計管理、工程管理等專項委員會,負責營銷協同、生產協同與項目核算,以及總承包業務發展等。成立技術平臺,整合匯集所有的專業總師,專業分院與專業總師之間采取市場化協議采購審核等專業服務。
通過前中后臺運作建立內部市場化機制,打通前中后臺資源,并逐步建立新的組織生態。

總部聚能的網絡組織模式
總部聚能式的網絡組織與傳統的掛靠模式具有本質區別,一是總部具有極強的品牌影響力和賦能能力,而不只是資質;二是形成業務單元不斷成長晉級的生態與規則,從設計所、事業部、分公司、子公司,每一次進階都意味著權責利等方面的變化,而不僅是簡單的分成比例。

天強洞察

圖3:總部聚能的網絡組織模式示意

以上海某民營設計企業為例
在高度競爭的上海市場,能夠持續保持較高的競爭能力,其富有特色的“萬有引力組織平臺”值得借鑒。將業務單元根據市場競爭能力劃分為部門、事業部、子公司,部門在經濟指標、項目業績、人員規模、品牌影響力等方面達到一定標準,即可晉升事業部,其享受的人財物方面的權利也相應升級。
同理,事業部晉升子公司同樣遵循相應的標準,同時鼓勵業務單元之間的市場化重組整合。總部則主要聚焦于知識管理、品牌建設、研發創新等重點功能建設。
相比較傳統的掛靠模式,此種模式的組織黏性和組織賦能性更強,能夠更加敏捷地應對周期性市場。

2022年01期

03?如何推進新型組織的建設
所有的組織改革都是有風險的,尤其在當下市場處于下行區間、行業處于跨周期階段,設計院要推進組織改革,既要頂層策劃,更要審時度勢,筆者結合眾多咨詢實踐案例,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目標清晰、善于借勢
目標清晰意味著兩層含義,一是有大致正確的終極目標,二是有相對確切的階段目標,并在不斷推進中修正。同時要善于借勢,“勢”可以來自于上級單位的政策要求,來自于客戶的剛性需求,來自于上市等外部規則的倒逼。
以計劃籌備上市的某設計院為例
傳統發展模式下的院所兩級矛盾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狀態。在上市合規要求下,需要改變原有分成制的院所機制。在實施推進過程中,領導層一方面明確提出要么換理念要么換人的鮮明導向;另一方面通過方案宣貫、數據測算、人員溝通等大量細致有效工作,實現了組織體系的平穩過渡,并且滿足了上市合規基本要求,從而借上市之勢完成了組織改革的階段性目標。
局部切入、小步快跑
當前環境下對組織進行整體性改革并非適用于所有設計院,在風險難以把控、組織慣性過于強大的狀態下,可以局部切入、小步快跑。

天強洞察

以某央企設計院為例
原有組織體系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業務部門小而散,雖然有很多產品實現了科研創新轉化,但整體上的競爭能力不明顯,并且在現實狀況下,很難對既有的業務部門進行整體性的重組整合。
在此背景下,設計院探索成立業務中臺,推行產品經理負責制,在全院范圍內通過青干班選拔、定向培訓等方式搭建和培養一支懂客戶、懂產品、懂技術的復合型產品經理隊伍。產品經理定位于產品線的全生命周期發展與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產品線的策劃與升級、支持產品線相關的市場開拓,為經營做好技術支撐,橫向協調整合各業務板塊和研發資源

總之,應對跨周期的各種不確定性,設計院亟待通過組織改革提升敏捷、協同、賦能的組織能力,先保證組織能存活下來。當然這一輪過后,肯定會有一大批設計院失去生存能力,也印證了那句“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

2022年01期

戰略發展

2021

01 Thought(思想)一定要profound(意義深遠)
奇怪,標準的戰略規劃為啥前面要加個指導思想?答案很簡單,因為這個確實是統領全局的戰略要素。如果你所在的是民營企業,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創辦或經營這個企業?如果你是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想清楚人民、國家、政府、國資委、上級集團為什么需要你這個企業?

「戲」說戰略之戰略規劃編制框架

文/天強TACTER 天心(筆名)

前言
本文結合筆者一年多以來對“十四五”戰略規劃的研究和項目實踐,提出了對于戰略規劃編制框架的個人見解——TPPP&4P。
· Thought(思想)要profound(意義深遠)
· Position(定位)要precise(準確)
· Purpose(目標)要pure(純潔)
· Pose(姿勢)要pretty(漂亮)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好煩,如何才能把核心領導層的想法變成企業大多數人的想法,或者匯集大部分人的想法形成集體意志?很多企業在乎規劃目標和行動的統一,而忽略甚至放棄了更為基礎的思想統一,因為太難了,“臣妾們”做不到。不過,這確實是董事長、一把手、創始人、老板等這些“皇上們”該做的事情,但“一個好漢三個幫”,得有人幫忙才行,能做到的必然不是“高端新型智庫”就是“上書房行走”。
不過,思想體現為指導思想、核心價值觀、企業使命和經營宗旨等等,還要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在整個規劃中串出一條主線,對中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來說,有點“虛”,看不明白,但對主要領導來說,這應該很“實”。視角和視野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如果沒找到這個感覺,那就再找找,或者說明你沒有“登頂的心”。
02 Position(定位)一定要precise(準確)
聽說,保安大哥最懂人生,問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但是,咨詢顧問稍微想得少一點,他們會問,“你眼目前在哪里?”這個問題才最要命。他們的邏輯可能是這樣的:假設,人的本質就是意識,肉體只是個容器,那么現在就是未來,時間可能不存在。公司也不是實體,是一系列契約的集合體,相當于很多人的意識書面化、標準化、規范化之后的集合體,資產、辦公樓、負債、報表等等都只是容器和表象,不是本質。因此,探討清楚企業當前的定位和影響這一定位的各種變量,就清楚了它的演化發展趨勢。注意,沒有時間,它不存在,時空一體。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所以,定位并不只是市場競爭的地位,還包括與企業相聯系的客戶、員工、股東、政府、上級企業等等千絲萬縷的契約關系。每條關系捋清楚,就明晰了企業的定位,當然不太可能都捋清楚,一般而言就把主要關系大脈絡搞清楚。這個關系線的變化帶動企業定位的變化、發展狀態的變化。比如,天降神兵來了個“二郎神”,開了“天眼”,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但把時間這個維度統一到空間里來,就是一個契約關系變化帶動企業定位的變化。如果站在更高維度看世界,應該比這個還簡單,但我們理解不了。
可是,現實世界里時間流淌的方向還是既定的,戰略規劃都得把企業的定位描述為當前和未來設想的一個結果,而非關系網絡集合,否則那就真成天書了,虛得沒法看。不過,定位的要素基本上要包括企業存在發展的主要契約方,國家社會、客戶市場、員工領導、股東投資者(上級單位)的訴求得以充分體現,并盡量統一、精準。企業發展的路上雖然沒有保安,但有咨詢顧問。
03 Purpose(目標)一定得pure(純潔)
目標,一定得盡量純潔無瑕,無可挑剔。為此,大部分目標都要量化,量化就是數字化,數字最適合作為目標的衡量標準,所以數字化目標就是最純潔的目標。我們也發現,數字
化的目標有利于分解和考核,大部分都能實現,實現不了也能湊出來,再湊不出來也能說清楚為什么,下不為例。只有感覺不太靠譜、說不清楚的時候才考慮定性描述一下,以留余地,不過落地實施程度也就變得更為不可描述了。
人們給“企業”編織了不同的目的和意義。其目的是為了給這群人一個目的和意義,因為沒有這個目的和意義,有一部分人的人生就打回原形,成為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的行尸走肉,他們可不愿意躺平度日。所以,創業者、企業家都是少數或一部分人,不辦企業他們就“活不成”。從這個角度出發,目標就是編制出來滿足期望的,盡量不要想能夠絕對量

化分析,甚至建模分析,可以參考決策,但目標最終取決于企業家或領導層的認知、魄力,當然,還有想象力。
04 Pose(姿勢)一定要pretty(漂亮)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企業發展是講究姿勢的。思想、定位、目標等戰略要素的落地實現都依托于一個漂亮的發展姿勢。姿勢的構成要素,主要是路徑、任務、舉措,走什么路,
干什么事,決定了姿勢的優美程度。優美的姿勢是有標準的,身體前傾,前腿曲90°以上,后腿盡量蹬直,雙手向前使勁探,甚至要抓住點什么。對的,沒錯,上坡或向上攀爬的姿勢最優美。
想想,戰略規劃制定出來,目標任務分解下去,各部門還能四平八穩、如履平地、優哉游哉,那就壞了,領導仰天長嘯一聲也沒氣勢。戰略規劃的任務和舉措,必須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壓力和緊張氣氛的傳遞載體,牽動所有相關單位、相關人員統一行動起來,使出全力向前進。至于發展路徑的選擇只是選擇坡度大小的調整,走羊腸小道抄近路還是盤山公路稍微舒緩一點,各取所需,各有風景和優劣,可以變化調整。關鍵在于不能停,個人可以休息,企業攀爬登高的優美姿勢不能松懈和變形。
總結
Anyway,戰略規劃做到以上這個感覺(只是感覺),應該算是到位了吧。但是,“滅亡”才是企業最終的歸宿,再好的戰略規劃也阻擋不了。可以安慰一點的是,肉體消失后,或許精神和靈魂會永恒存在。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股權激勵

2021

預防“人才打劫”,設計企業如何做好股權激勵?

文/天強TACTER 業務總監 馬敏

很多設計企業客戶在咨詢中會問到,市場上還有什么更好的激勵方式嗎?其實,薪酬結構的激勵計劃,跟被激勵對象的個性、所處的年齡階段以及家庭壓力等因素有關,同時跟企業所在行業形勢、企業所處發展階段、激勵條件等因素相關,所以沒有一個特別固定的最優激勵模式,而是因人因勢設計合理的激勵方式。
天強《2021年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人才發展調研報告》數據顯示,在中長期人才激勵工作上,58.82%的企業并沒有中長期激勵,其中約42%的企業計劃開展。在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企業中,排名前兩位的激勵方式是股權激勵和合伙人體系,占比分別為66.67%和33.32%,其余為超額利潤獎勵、虛擬股份分紅、期權激勵等。在未來的中長期激勵工作中,企業期望采用的激勵方式主要是超額利潤獎勵、股權激勵和合伙人體系,占比分別為60%、52.73%、36.36%。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感覺到企業對于股權激勵方式的青睞以及焦慮矛盾的心態。股權激勵方式是市場上運用最多、同時又是企業老板最擔心的一種方式。尤其在民營企業,有時堪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今天,我們就著重來談談股權激勵機制問題。

工作中,經常聽到這樣的吐槽:“現在的人才不好招、不好管,動不動就辭職。這邊辛辛苦苦培養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那邊用高薪輕輕松松就挖過去為他所用了”。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如何設計“高薪”,提高企業的薪酬競爭力,提高人才保有水平,這在智力密集型的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是一個大難題。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股權激勵的利與弊
目前國際通行的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權、業績股票、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期股、員工持股計劃、虛擬股票、管理層收購、賬面價值增值權、延遲支付等10種。通常前6種模式較為常見,尤以上市公司運用為主。
各種激勵模式各有特色,可根據公司是否上市、激勵需求的側重點選擇使用,也可組合使用、分階段使用。這里對各種激勵模式不再一一贅述,重點闡述一下股權激勵的優勢及弊端。
1. 股權激勵的優勢
第一,股權激勵可以縮短委托代理鏈條。給高管股權就可以讓高管成為股東,也掌握了剩余索取權,這樣會讓高管站在股東的角度想問題,節省監督成本。
第二,股權激勵是長期激勵,可以彌補工資和獎金作為短期激勵的不足。所以股權激勵計劃也被比喻成“金手銬”,可以把高管“鎖”在公司里,長期陪伴公司發展。
第三,股權激勵可以節省工資成本,用明天的錢來激勵現在的人,這是別的激勵工具很難實現的效果。實踐中,有的公司通過加大股權激勵占比的薪酬結構,從而降低固定薪酬支出,獲得優秀人才加入的機會。
2. 股權激勵的弊端
第一,影響公司控制權。一旦公司進行了直接持股激勵,就意味著公司部分所有權的讓渡,如果股權架構設計不合理,股權比例分配未能把握好,可能會為后續公司決策治理埋下巨大的隱患。實踐中看到,很多股權激勵對象的心態不斷變化,例如產生“老板心態”,或與公司創始人分庭抗禮,對公司各項經營管理都反對質疑,最終只能落得分道揚鑣。

天強洞察

第二,容易使員工產生“躺贏”心態。有些員工持有公司股份后,感覺搭上了“順風車”,其工作動力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弱了,干多干少反正都可以“躺贏”,甚至還可能出現“佛系”狀態,對公司發展“泰然處之”。如果事先沒有明確的績效考核或退出規則,長此以往會變成公司發展的負擔,既影響了其他價值貢獻者的積極性,又讓激勵白白浪費。
第三,若不慎演變為股權糾紛危害極大。股權激勵過程中,不合理或不嚴謹的操作會引發許多糾紛,相比其他問題對公司的傷害更大。股東間的紛爭就像神仙打架,最核心的斗爭都是權和錢,小則損兵折將,大則公司分崩離析。
制定股權激勵方案的4點原則
我們經常看到,做股權激勵的企業,最初都有著對優秀人才的高度渴望和利益分享的廣闊胸懷,但最后卻又深陷股權之憂。股權不是發出去就可以一勞永逸的,也許短期成效非常明顯,但是時間一長,各種后遺癥就出現了,如果股權問題處理不好更是“傷筋動骨、后患無窮”。
因此,股權激勵是個終極激勵手段,跟公司的創業歷史、行業背景、股權架構、老板的價值觀、高管本身的訴求和性格等等因素都有重要的關系。在確定實行股權激勵之初,就需要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股權激勵方案,形成閉環管理,才能避免股權激勵的困局,避免“人才打劫”
在制定股權激勵方案之前,首先需掌握以下原則:
1. 匹配戰略發展
股權激勵要緊緊圍繞公司戰略發展,嚴格篩選匹配企業戰略發展的核心人才,有共同的價值觀、奮斗者精神,以能力說話、以業績說話。

2022年01期

2. 兼顧過去未來
股權激勵一方面要承認公司激勵對象的歷史貢獻;另一方面,為面對未來市場競爭環境和公司業務發展,要進一步強調未來持續的價值創造,以防激勵對象一勞永逸,躺平食利。
3. 保持動態平衡
公司和激勵對象的狀態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首先,公司戰略的調整將對組織結構、崗位價值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企業在不同階段對股權的分配應有側重點,保持動態調整;其次,激勵對象隨著個人不同時期的貢獻度,要實現人員動態進出、股權動態調整;最后,股權激勵實施要根據實施的效果進行動態設計,及時糾偏糾錯,避免一等再等,隱患叢生。
4. 激勵與約束相結合
股權激勵的實施額度要對激勵對象做到有效激勵,即有足夠的吸引力,這需要結合公司的薪酬結構、薪酬水平具體考慮,最終實現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同時,又要對激勵對象的業績目標及行為有高要求、高約束,以實現激勵對象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約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權責利對等”。
“八定法”助力企業科學激勵
通常,股權激勵設計采用“八定法”,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定模式、定總量、定來源、定對象、定個量、定價格、定規則、定載體。企業在設計股權激勵制度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調研,綜合考慮,慎重制定方案,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1. 定模式:采用股權出售、股權期權,還是多種模式結合。
2. 定總量:準備拿出公司多少股權進行激勵。
3. 定來源:確定股權激勵的來源。
4. 定對象:梳理需激勵的對象,明確新股東的范圍。

5. 定個量:每個人持有股份的數量或股份金額。
6. 定價格:根據公司經營情況和資產情況,差異化確定股權進入和退出價格。
7. 定規則:制定股權進入、退出和流轉規則,明確股權管理機構,制定股權管理制度,保障今后股權的合理流動。
8.?定載體:即在自然人直接持股、自然人代持、公司制企業持股、有限合伙企業持股、資產管理計劃持股等多種持股方式中作出選擇。
各種激勵模式各有特色,可根據公司是否上市、激勵需求的側重點選擇使用,也可組合使用、分階段使用。這里對各種激勵模式不再一一贅述,重點闡述一下股權激勵的優勢及弊端。

天強洞察

以某央企設計院為例
某建筑設計公司創建于2000年,注冊資金為600萬元。經過20年的發展,2020年底稅前利潤為2000萬元,凈資產為2500萬。2008年公司兩位創始人向3位核心設計師贈予了共計30%股權,期間開始享受分紅權,但到了2018年才完成了工商變更。該企業面臨的情況是:其中一位創始人由于年齡較高即將考慮退出,其余幾個股東年齡也偏大,市場面臨萎縮的形勢,優秀人才流失加劇。公司需要進一步激發年輕人的活力,開拓市場、求變求新,實現公司的長期發展。公司董事會決定于2020年進行第二輪股權調整和激勵。
天強項目組根據項目實際需求,采取股權激勵八定法中的定模式、定來源、定對象、定總量、定價格、定規則幾方面入手解決。
首先,定模式。從公司戰略發展分析著手,并根據該公司的生命周期階段和人才激勵特點,選定虛實結合的股權激勵模式,即先做虛擬股,積累到一定額度再轉成實股。
第二,定總量。考慮到2018年剛完成一輪股權變更,此次考慮僅以老股東即將退出的股份為激勵額度,暫不動用其他人的份額。

2022年01期

第三,定對象。由于目前公司高管層偏老齡化且人員相對穩定,薪酬水平相對市場上已經較高,因此著重考慮公司未來業務增長點以及激勵年輕管理層。通過人才盤點、公司業務分析,最終項目組建議推薦內部1位資深管理層和3位年輕管理層作為激勵對象,同時預留出空間進行外部優秀人才引進。
第四,定價格。考慮到老股東退出的訴求,公司通過2020年凈資產價格計算,以5年時間逐年回購老股東股份,股份由大股東代持。由于目前公司經營業績在下行階段,且市場形勢不太樂觀,年輕層出資購股壓力很大,且有經營的風險性,購股信心不足,因此先期采用虛擬股份分紅,根據激勵對象業績每年動態授予,累計達到10萬金額后可用分紅轉為購買實股,采用股價確定原則,仍以2020年凈資產確定初始價格,如果公司業績良好,凈資產價格高于2020年,激勵對象購買實股的意愿和意義更大。
第五,定規則。針對之前公司缺乏明文規定的情況,項目組制定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和《股權激勵實施方案》,明確了股權激勵的導向、激勵額度和方式、激勵對象的進退標準、激勵對象的權利義務、股權動態管理等細則。
該方案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虛擬股每年動態授予的方式,二是以凈資產確定初始價格。不僅可以激勵現有高層管理人員勤勉工作,也可以保證外部的開放性,吸引外來優秀人才加盟,更好體現了激勵成長性的特點。

咨詢顧問說
目前市場大環境不好、公司發展預期走下坡路,進行股權激勵有用嗎?
公司盈利很好,大家收入都很高,也比較穩定,還需要額外做股權激勵或其他激勵嗎?
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想通過股權激勵、合伙人制扭虧為盈,不是沒有辦法,但是非常困難;想光靠高收入保證人員不流失,也不是萬全之策。
任何公司都沒有完美的治理模式、管理方法,適用的就是最好的!但作為企業家、領導者,一定要明白缺點在哪里、風險在哪里,如何解決或控制,要考慮企業能否承擔這些風險。
做股權激勵,實質上就是用科學的分配方式,把員工創造的未來財富分出去!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今年近日2月,《華為拿出500億分紅,超12萬員工受益》的相關新聞持續“刷屏”主流媒體。公開消息顯示,華為預測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340億人民幣,相比2020年下降29%,預測2021年每股分紅為1.58元。據悉,2020年華為總股本約340億股,員工股權激勵參與人數超過12萬人,這也意味著2021年華為至少要拿出500億元用于員工股權分紅,平均每人40萬左右。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是華為最核心的企業文化。在利潤分配上,華為一直強調“向勞動者傾斜”。華為內部有一句話:華為是全世界最窮又最舍得花錢的高科技公司。其中“投資人才”是華為最舍得花錢的地方,每年在這方面花費1600億元以上,比投資產品研發還要多。
那么華為員工股權激勵模式如何開展?相關企業是否可以借鑒參考?
華為員工股權激勵模式是什么?

華為2021年人均分紅40萬,虛擬股權激勵模式能否借鑒?

文/天強TACTER 高級顧問 王崢

華為公司由自然人股東任正非持股0.75%,社團法人股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99.25%。然而華為的員工股權激勵模式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實股”激勵,而是采用“虛擬股票/股權”的方式開展,本質上是一種利益分享機制。
1990年,華為向員工出售股權,員工持有華為公司的實體股。
2001年起,華為推出了“虛擬股票期權計劃”,此前員工持有的實體股逐步消化吸收轉化成虛擬股票。
具體由華為授予員工一定數量的虛擬股票,員工自籌資金購買,每年獲得相應的分紅和股票增值收益。但是員工對于虛擬股票沒有所有權和表決權,且不能自行轉讓和出售,在其離開華為時虛擬股票自動失效,由公司進行回購。
2014年,華為進一步實施“TUP(獎勵期權計劃)”,TUP本質上也是虛擬股權的一種實現方式,此前實行的虛擬股票與TUP互為補充,形成了完整、豐富的員工長期激勵機制。
具體由華為每年根據員工崗位及級別、績效,分配一定數量的獎勵期權,員工不需要花錢購買,每年獲得相應的分紅收益,5年后清零,重新根據員工職級、績效表現分配。
華為采用虛擬股權的方式獲取了較好的員工激勵效果,其優勢在于:
保障了決策權的統一。采用虛擬股權方式開展股權激勵,不涉及到華為公司的實體股,激勵對象不參與公司決策,公司重大事項仍然是由任正非和工會兩名股東進行決策。
保障了股權的有序流轉虛擬股權非終身股,不可繼承、不可交易、人離股退、5年后清零或由公司統一回購等約定,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虛擬股權流轉機制,并且為新加入的員工留下了充分的股權激勵空間。
保障了較高的激勵性。華為非上市公司,虛擬股票不具備上市增值收益,但是可以通過公司較高的分紅率和股票增值收益來保障長期激勵效果,持續引導、激勵員工努力工作以獲得更多的獎勵,從而達到吸引、穩定、留住員工的目的。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相關企業是否可以借鑒參考?
國企虛擬股權激勵正處于探索發展期,對于科技型企業和暫不開展實股激勵的企業擁有較好的適用空間
當前,國企虛擬股權激勵總體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國家提出推行虛擬股權激勵的政策導向,但尚未發布指導落地實施的具體細則。2019年《關于印發百戶科技型企業深化市場化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國企改辦發[2019]2號)提出:“支持科技型企業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建立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大力推行股權激勵、分紅激勵、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骨干員工跟投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地方層面已經有部分省市率先推廣虛擬股權激勵,如深圳市2017年發布推動直管企業全面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的通知中明確:“一企一策指導企業結合公司所處行業、發展階段,選擇一種適宜的長效激勵方式……激勵方式主要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虛擬股權等收益分享計劃”。
虛擬股票/股權作為國企中長期激勵工具箱的一種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勵員工持續進行價值創造。與“實股”激勵相比,虛擬股票/股權可以不影響國企原有的股權結構,保障國有資本的控制地位,并且具有員工出資成本低、員工承擔風險低的顯著優勢,員工的獲得感和激勵性都能得到較好的保障。
對于國有科技型企業,以及暫時無法開展或不具備條件開展“實股”激勵的企業擁有較好的適用空間,可以對國企較為單一的“工資+獎金”的短期激勵方式進行豐富和補充。

民企虛擬股權激勵積累了大量成熟經驗,操作靈活度和自由度更高
除華為之外,已有一大批民營企業、上市公司開展了虛擬股權激勵,為其他智力密集型的民企推廣使用虛擬股權激勵提供了大量成熟經驗。
民企開展虛擬股權激勵,操作靈活度和自由度更高,可以結合企業實際量身定制虛擬股權激勵方案,股權激勵向企業緊缺人才和技術人才傾斜,強化人才爭奪與保留,加快推進企業技術迭代更新,最終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天強洞察

2022年01期

2021年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思翔指數報告

圖文/天強行業研究中心

一、行業總體發展概述
(一) 行業發展進入戰略重啟階段
2021年,傳統市場需求和市場預期持續走低,行業面臨市場競爭激烈,現金流緊張等諸多壓力,但這也變成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思變的動力,行業發展進入戰略重啟階段。借著“十四五”開局之際,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加快探索設計價值本源,加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尋求管理突破以及如何更好地擁抱資本,迎合市場需求變化,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實現有機生長。數據顯示,行業全年整體呈現平穩增長,企業景氣指數為91.7,較上年提高0.9個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87.7,實現連續三年的增長。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為了更加客觀清晰地呈現行業發展動態,預判行業發展前景,及時提供決策參考,天強行業研究中心推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思翔發展指數,該指數包含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兩類,并通過即期和預期數據的分析,反映業內企業對于行業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具體來看,2021年,思翔指數雖然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但整體上基本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大起大落的波動態勢。一季度,行業企業景氣指數和信心指數到達高點,二季度開始走低;受到自然災害和部分房地產企業爆雷等因素的影響,三季度行業指數跌到低谷。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再次提出適度超前開發基礎設施,對行業信心指數起到提振作用,四季度行業指數有所反彈。

圖1:思翔年度指數走勢

圖2:2018-2021年思翔指數季度變化趨勢

(二) 專項設計企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信心回升
2021年各細分行業設計企業發展差異較大,專項設計類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建筑設計類和市政交通設計類企業出現大幅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工業工程設計類和專項設計類企業景氣指數超過榮枯線,其中,專項設計類企業景氣指數大漲近30個點;同時,由于固定資產投資趨緩、房地產行業爆雷、自然災害等影響,市政交通設計類和建筑設計類企業景氣指數受到較大影響,分別為72.2點和83.2點。
各細分行業對未來的發展態度基本與現狀基本一致。其中,專項設計類企業的信心指數為120.4點,一枝獨秀。而建筑設計和市政交通設計類企業信心指數持續下降,分別為75.8和74.1,較去年分別減少2.5和3.7個點。

圖3:不同細分行業企業景氣指數(左)與信心指數(右)對比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二、景氣指數分析
(一) 經營現狀:業績表現呈現兩極分化
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管理,以及國家、行業“十四五”規劃、政策密集出臺,2021年行業總體經營情況較好,營業收入和毛利率的景氣指數分別為99.5和87.6,較上年上升13.0點和12.3點。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年訂單量增長放緩,新簽合同額景氣指數為87.3,較上年下降4.3個點。

圖4: 工程勘察設計企業經營指標景氣指數變化

按細分行業來看,專項設計類和工業工程設計類企業在營業收入、毛利率和新簽合同額方面的景氣指數高于其他類別企業。其中,專項設計類企業的營業收入、毛利率和新簽合同額景氣指數分別為120.0、100.0和133.8。另一方面,隨著固定投資的減緩,基建拉動效應減弱,市政交通設計類企業的合同量和營收規模大幅減少,新簽合同額景氣指數為64.4,較上年降低44.2個點,營業收入景氣指數為77.3,較上年減少29.5個點,毛利率減少28.7個點。受到房地產行業寒冬的影響,建筑設計類企業2021年新簽合同額景氣指數下降25個點,營業收入和毛利率景氣指數進一步下降,分別為60.4和53.5。

經營指標顯示,2021年,大多數企業經營成本上升,業績指標呈現兩極分化。
在營業收入方面,實現正增長和負增長的企業的比例為54:46。其中,僅有不到10%的企業增長超過15%,46.3%的企業增長在15%以內;在負增長的企業中,有18.4%的企業降幅超過15%。
在利潤水平方面,實現正增長和負增長的企業比例為47:53。其中,43.4%的企業利潤增長在15%以內,37.2%的企業利潤減少在15%以內。
受到宏觀形勢和疫情反復的影響,企業營業成本一再升高,超過六成企業的企業成本增長在15%以內。

圖5: 不同細分行業經營指標景氣指數對比

圖6:企業經營情況調研結果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2021年下半年多家房地產企業陸續爆雷,致使上游民營建筑設計企業受到較大影響。調研結果顯示,接近三成企業表示房地產行業收緊,企業業務量大幅減少,另有四成企業表示業務量略有減少。

圖7:房地產行業收緊對調研單位業務承接的影響情況

(二) 資金狀況:企業回款狀況未得到改善
2021年,市場需求轉弱,信貸收緊導致投資項目減少,大多數企業資金運轉持續緊張,企業回款情況愈發困難。從收現比和現金流兩個景氣指標來看,分別為74.3和75.4,較去年分別降低4.1個點和4.6個點,在各項指標中也處于低位。

圖8: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資金表現指標景氣指數變化

按細分行業來看,專項設計類企業資金周轉情況較好,收現比與現金流指標以113.3和110.0分別列于行業首位,也是增幅最大的細分行業;工業工程設計類企業位列第二,以101.9和91.6位列第二;與之相對,建筑設計類企業的收現比和現金流情況最不理想,僅為54.3和60.8。
房地產爆雷對上游民營建筑設計類企業帶來明顯影響。除了項目數量減少外,回款困難也成為擺在設計院面前的難題。從調研結果來看,有64.6%的企業表示回款周期比往年長,其中24.7%的企業周期嚴重拉長;有超過四成的企業的回款額度在60%以下。

圖6:企業經營情況調研結果

圖9:不同細分行業資金表現指標景氣指數對比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按細分行業來看,專項設計類企業和工程勘察類企業在培育業務營收和科研投入方面顯著增長,平均超過榮枯線20點以上。工業工程設計類企業在非主營地區營收方面表現最佳,獲得了105.8的高分。相較之下,建筑設計類企業,在業務指標方面均出現下降,尤其是在非主營地區營收和科研投入方面減少均超過15個點。

圖11:工程勘察設計企業業務發展指標景氣指數變化

(三) 業務發展:業務多元發展顯成效,科研投入持續高于基準水平
面臨“十四五”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加強基礎研究、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驅動的發展成為行業共識。2021年,行業科研投入的景氣指數較上年相比,略有減少,但是仍高于榮枯線8.8個點。
受外部環境的持續推動,行業企業也在業務培育方面發力,走出舒適區,并取得較好成效。在非主營地區營收和培育業務營收兩個景氣指數方面都實現增長,分別達到93.0和105.9。

2021年,人才和資金依然是企業開展科技創新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分別有68.9%和51.7%的企業將缺乏技術人才和資金投入列為單位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另外,成果轉化效率的提升也是企業開展科技活動關注的重要方面。

圖13: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困難和問題調研結果

圖12:不同細分行業業務發展指標景氣指數對比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三、信心指數分析
(一) 企業發展信心穩健,但對市場需求預判持謹慎態度
2021年,隨著各地各部門的“十四五”規劃相繼推出,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既是對沖疫情影響、穩增長與托底經濟的重要考量,也有深化中國數字經濟技術優勢、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新期待。從全年水平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信心指數較上年有較大增長,得分為103.6。

圖14: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市場投資環境信心指數變化

但另一方面,盡管企業對市場投資環境充滿信心,對市場需求預期卻持續看空。2021年,市場需求總量指數得分71.9,也反映出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不足。傳統增量空間遇到“天花板”,新業務增長乏力;面向未來發展,企業在自身業務和市場新需求的結合點與價值實現方式上仍在持續探索。

具體來看,專項設計類和工業工程設計類企業對市場需求信心較好,指數得分均超過榮枯線;相對的建筑設計類企業對行業市場需求表現較為悲觀,僅為63.2,較上年下降19.3個點。

圖15: 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市場需求總量指標信心指數變化

圖16:不同細分行業市場需求總量信心指數對比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二) 市場競爭依然激烈,但對未來保持信心
當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正處在調整分化期,企業之間對未來發展的態度已經出現明顯分化:一部分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已經找到發力方向,明確發展目標,而部分企業仍在探索之中。風云變化的市場形勢,將加速淘汰缺乏創新點和差異化競爭力的企業。
2021年,行業競爭形勢信心指數為82.3,較上年增加1.4。調研結果也呈現出不同態度:有37.5%的企業認為市場競爭更為激烈,較去年同期增長6.1個百分點。

圖17: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市場競爭形勢信心指數變化

圖18:企業對于本年面對的市場競爭形勢和上年相比的態度

當前業內企業對于在動態不確定性中曲折前行已經達成共識,在此背景之下,行業經營風險逐漸得到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信心指數上升,為81.0。

圖19: 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市場經營風險信心指數變化

圖20:不同細分行業市場經營風險信心指數變化

按細分行業來看,除了市政交通設計類企業和工業工程設計類企業,其他細分行業應對風險的態度均有所提升。其中,專項設計類企業的市場風險信心指數依然是最高的,為113.8,而市政交通設計類企業則對市場風險表現出悲觀,得分僅為57.8個點。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四、“十四五”行業發展熱點與展望
2021年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拉開了百年變局的帷幕。企業也從關注政策、資質等,逐漸轉向關注需求、技術、資本、管理等多元要素集成整合。基于不同的發展戰略,企業對于發展的定位走向分化,對于新技術的趨勢和應用場景更加關注,對于資本的態度也趨于冷靜。
(一) 行業加速進入分化期
隨著行業轉型深化,“十四五”期間將加快分化步伐,呈現橫向規模化和垂直專業化兩極分化的特征。調研結果顯示,有68.9%的企業在“十四五”期間定位于專業性設計企業,在業務發展方面專注于多專業的設計一體化發展。37.2%的企業將在產業鏈上進行縱向拓展,向綜合技術服務商的方向發展。另外,也有部分企業(23.0%)將自身發展定位于科技型公司,以數字化賦能未來發展,隨著數字技術持續迭代以及產業融合加劇,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設計企業選擇以科技型公司作為自身發展定位。

圖22: 調研企業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思路

(二) “雙碳”戰略助推行業綠色轉型
繼“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被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后,中央持續發力“雙碳”,從國家層面加快構建“雙碳1+N”政策體系,對“雙碳”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
勘察設計作為“碳中和”戰略方針的重要環節,是各個行業的上游參與者,在綠色轉型、減排低碳等方面均能有所作為。以建筑設計行業為例,勘察設計企業將積極參與“碳達峰”相關指標核算體系、標準體系、政策法規體系等多方面研究,積極拓展綠色建造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應用場景,擴大綠色建造發展空間。面對“雙碳”要求,有71.2%的企業發力綠色技術,66%的企業致力于提供綠色、低碳產品和服務,超過四成企業將著重改善生產環節與工藝。

(三) 資本成為助推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隨著宏觀經濟周期演進和發展格局變化,傳統勘察設計企業的發展路徑普遍遭遇瓶頸,上市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為企業謀求發展、推動轉型的重要工具。2021年,有12家以設計咨詢業務為主的企業成功上市,至此以設計咨詢等工程技術服務為主的上市企業已達到32家。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圖21:調研企業“十四五”期間發展戰略定位

在受訪企業中,有9.1%的企業表示已經上市或有上市計劃,26.2%的企業表示有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計劃。企業謀劃引入戰略投資或者IPO的動機較以往相比更加多元,更加務實。業務增長緩慢(40.9%),希望募集資金拓展市場、收購、開展新業務是首要動機;通過戰略投資或者IPO實現資源整合(35.7%),實現產業鏈延伸或者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此類為第二類動機;第三大動機為借資本投資機遇,提高企業資金的流動性,提升盈利能力(27.9%)。

圖23:調研企業引入戰略投資或者上市的主要動力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在不確定中,集聚前行的力量

文/天強TACTER 總經理 祝波善

點擊閱讀原文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同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織影響,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處于深刻變化之中,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宏觀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企業在時代浪潮中的運營與治理風險和不確定性相伴而生。在不確定時代,前行就是對變局最大的回應;而走過的路,是在為確定積累力量的過程。

圖文/天強行業研究中心

十大關鍵數據,洞察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情況

回望2021年,天強行業研究中心通過一組數據,一窺行業發展動態,客觀恰當地反映出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現狀、設計企業的營收增長、人均收入的波動情況、上市企業的表現。
· 固定資產投資緩中趨穩,全年同比增長5.2%
· 2021年思翔指數呈現起伏波動,年度景氣指數90.5,信心指數90.3
·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營業收入在疫情沖擊下保持12.9%的增長,設計類企業營收增長11.1%
· 獲利能力持續處在低位,行業凈利率為3.5%,設計企業凈利率為5.0%
· 企業人均設計收入穩步提升,達到52.0萬元/人
· 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創新高,升至2.6%
· 全過程工程咨詢收入首次納入統計,2020年達到60.8億元
· 近六成設計企業BIM整體仍處于初級示范應用階段,主要是輔助設計
· ENR:大陸企業營收再創新高,同比增長19.4%,占比27.7%
· 僅四成以設計咨詢為主業的上市企業市值擴張

點擊閱讀原文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十大事件,回顧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2021

圖文/天強行業研究中心

點擊閱讀原文

2021年,中國經濟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這一年里,房地產企業爆雷,導致年底回款難度劇增;一批設計企業成功取得工程設計行業資質“天花板”——工程設計綜合甲級資質,還有一批設計院迎來上市發展機遇期;多地加快設計資源整合,組建大型設計咨詢集團;同時,資質改革、跨界融合、數字化等頗受行業企業關注。

圖文/天強行業研究中心

回想2021年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的關鍵詞:數字化、商票爆雷、裁員、強制加班、集團化、任期制、混改、上市、產品、技術創新、雙碳……與2020年相比,行業變好了嗎?天強與工程設計2021年是如何走過的?

點擊閱讀原文

與工程設計走過的2021

年度盤點

2022年01期

圖文/天強行業研究中心

工程勘察設計行業重點政策一覽

點擊閱讀原文

設計咨詢行業“走出去”、“雙碳”目標、城市更新、招投標、建筑師負責制……2021年,國家及各省市地區出臺了哪些相關政策?對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活動報道丨推進戰略落地,設計企業都進行了哪些探索?

1月19日晚,「收官2021,展望2022」思翔年度峰會系列活動最后一場——“變中求進”閉門會議成功舉辦。面對近年來市場需求的變化,勘察設計企業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明顯高于以往。“十四五”時期,企業更加切實地思考過去的增長態勢能否延續,能否抓住新的機遇,實現發展。
天強TACTER總經理祝波善、副總經理李濤與4位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家代表,圍繞企業重點關注的戰略問題,以及如何統籌戰略管理、夯實戰略落地等方面話題,在線上展開深入交流探討。

天強致力推進企業的創新轉型與變革管理,在聚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創新專業服務的基礎上,持續推進行業交流與合作平臺的搭建,與行業企業一道共建產業新生態、同鑄合作新平臺、合創共贏發展新未來。

思翔活動

點擊閱讀原文

2022年01期

數字驅動 設計賦能|數字設計院主題沙龍在滬成功舉辦

2月16日下午,由天強TACTER、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數字驅動?設計賦能”數字設計院主題沙龍在廣聯達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功舉辦。本場沙龍吸引了近二十家勘察設計企業、三十余位領導嘉賓出席,覆蓋規劃、建筑、市政、交通等多個細分行業領域。

點擊閱讀原文

思翔活動

2022年01期

1. 某水利工程施工監理甲級企業股權轉讓
資質:水利工程施工監理甲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監理乙級、水利工程建設環境保護監理不定級。
概況:成功完成數百項省、市、縣級水利工程項目,如xx河水生態提升工程、xx流域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xx水庫工程等。
訴求:整體轉讓,有人員,少量債權。
2. 某大型上市公司擬收購檢驗檢測企業
需求1:工程檢測鑒定類企業,需具備相關資質,一定要有團隊、有一定的業務基礎和市場資源。
需求2:特種設備檢測公司,需具備相關資質,一定要有團隊、有一定業績基礎和市場資源。
需求3:施工檢測企業,需擁有工程檢測類資質,房屋安全鑒定,一定要有團隊、有成熟的經營模式和業績基礎。
需求4:工程評估類企業,主要面向存量房評估。

基于對行業的深刻理解,聚焦產業上下游,憑借豐富資源及多次行業內并購實踐操作,我們針對企業股權投資機會、項目合作機會、人才合作機會等提供垂直整合咨詢服務,通過并購重組助推產業資源整合。近期多家大型央企、國有上市公司、建筑及規劃類設計公司擬收購、轉讓股權信息一覽。

標的信息

2022年01期

3. 上海城鄉/土地規劃雙乙級企業股權轉讓
概況:多年老乙級,帶業績,無人員、無債務、無固定資產。
訴求:整體轉讓。
4. 華北地區建筑、景觀雙甲級設計院股權轉讓
資質:建筑甲級、風景園林甲級、規劃乙級資質。
推薦:綜合設計資質的設計院,設計能力較強、有較好業績表現,先后承接過上千項工程的設計任務,并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優秀設計獎。
訴求:整體轉讓或者轉讓控股權,希望能產生業務協同,帶領公司向更大的方向發展,成為國內甚至國際一流的工程設計公司。
5. 某工程勘察三甲級企業股權轉讓
資質:工程勘察巖土工程專業甲級、水文地質勘察專業甲級、工程測量專業甲級。
推薦:十余年的民營巖土工程專業類企業,區域市場穩定,市場口碑良好,并在省級評定中多次獲得勘察類企業綜合評定第一。
訴求:整體轉讓。
6. 華東地區某市政、景觀雙甲級企業股權轉讓
資質:市政道路甲級、風景園林專業甲級、市政行業(給排水、橋梁、環境衛生、熱力、城鎮燃氣、公共交通)專業乙級等多項設計資質。
推薦:當地有較大影響力,設計優勢突出。公司為無債務、無擔保、無法律糾紛、無對外投資優質企業。名義下無土地及房產,辦公用房為租賃房屋。

訴求:整體轉讓。
7. 華東地區某公路甲級、市政甲級綜合型設計院股權轉讓
資質:公路專業甲級、市政行業(道路、橋梁)甲級資質,工程咨詢(公路、 市政)甲級,公路行業(交通工程)專業乙級、市政行業乙級資質、建筑工程乙級,景觀乙級、巖土勘察甲級等 。
概況:業務主要集中在公路和市政設計板塊占比平均,主要是在省內。有較好業績,有人員,無固定資產。
訴求:100%股權轉讓。
8. 西南地區某水利工程設計企業引入央企合作
概況:擁有水利行業設計乙級資質,工程測量、工程咨詢、工程監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監測資質,有良好業績和團隊、營收規模過億,其中已經開展了部分的水利EPC項目。
需求:股東希望能與收購方產生業務協同,帶領公司向更大的方向發展。公司股東接受轉讓控股權,期望對接大央企。

聯系人
天強TACTER 邱先生
19921609915

標的信息

2022年01期

1. 東南地區某電力乙級,新能源乙級企業股權轉讓
概況:擁有電力行業送變電乙級、新能源發電乙級等資質,多年經營,豐富業績,包括主網、配電網、新能源發電等多項業績,有團隊。
需求:可轉讓控股權或全資轉讓,希望投資方是上市公司或者國企。
2. 華中區域某電力設計院股權轉讓
資質:工程設計電力行業(送電工程、變電工程、新能源發電)專業乙級。
經營:該公司業務集中于省內,另外在四川有拓展。公司平均每年到賬1000多萬,利潤300-500萬。
人員:現有人員70人左右,中高級職稱30多人。
訴求:雙方可實現資源協調發展,保障人員相對穩定。
3. 華中地區某國有設計院擬引入戰略投資
資質:水利設計行業乙級、工程設計電力行業水利發電(含抽水蓄能、潮汐)專業乙級。
經營:該公司業務主要集中于本市及周邊,營業收入約4000萬,利潤500萬左右。
人員:70-80人,技術人員占比超過80%。
訴求:希望戰略投資者可以提供業務市場資源。
4. 華中地區某環保設計公司
資質:工程設計環境工程專項(水污染防治工程)乙級、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二級、市政行業(排水、給水)設計乙級。

概況:成立7年,聚焦于醫藥化工產業的環保配套。為多個國內醫藥、化工項目提供環境綜合治理,集設計、施工安裝、成套設備、生物調試于一體,公司形成眾多自主知識產權,有機污染物處理能力突出,特別是厭氧技術具有獨特優勢。
訴求:希望投資者與業務契合,公司可出讓控股權,具體股權比例可談。
5. 某建筑甲級設計院控股權轉讓
資質:建筑工程設計甲級。
概況:公司有一定規模和市場競爭力,有較多業績,多次獲得省級獎項。
訴求:股東希望能與收購方產生業務協同,提供業務支持,公司可出讓控股權。
6. 某水利甲級設計院擬引入國有投資者
資質:工程設計水利行業城市防洪專業甲級、工程設計水利行業(灌溉排澇、河道整治、引調水)專業乙級、工程設計水利行業丙級、巖土工程勘察(勘察)乙級。
概況:該公司成立十余年,在當地具有較多資源,是信用評級AA級信用企業,在國內多地設立子(分)公司和辦事處。
訴求:股東希望引入具有資源的國有投資者,促進業務進一步發展。股權比例可談,未來希望能夠促進公司上市。

聯系人
天強TACTER 何先生
15972134483

標的信息

2022年01期

1. 某央企控股建筑工程公司擬并購建筑/市政設計院
概況:是全國工程造價領域的頭部企業之一,團隊規模大,客戶和渠道資源廣,并購后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為標的賦能。
收購需求:建筑甲級資質,滿足資質管理的人員要求;市政乙級資質,滿足資質管理的人員要求;輕資產運作優先,湖北地區優先。
2. 某電力乙級設計院擬轉讓控股權
資質:電力(送、變電、新能源發電)乙級、電力(火電、新能源)咨詢乙級、電力工程總包三級。
概況:公司在電力工程規劃咨詢、勘測、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業務領域具有豐富經驗和較好經營業績,團隊穩定。
訴求:轉讓51%控股權。
3. 華中地區某大型建筑甲級設計院股權轉讓
資質:建筑甲級、規劃乙級、市政工程乙級等。
概況:公司為國有設計院改制而來,社會資源豐富;業務輻射全國十多個省市區,完成眾多標桿型項目;穩定的核心團隊及業績。
訴求:100%股權轉讓或轉讓控股權。

聯系人
天強TACTER 曹先生
15072370001

點擊參與滿意度調查

標的信息

2022年01期

改制顧問服務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