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
學·思·行
學而思之/思而行之/行而知之
卷首語/preface
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聲音能夠到達
雨雪刷不到的地方 清風直抵人心
《清風劇場》致敬時代
蕩滌靈魂 警示人生
歲月無聲 光影留痕
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 一個鏡頭凝結一個片段?
大灣區風起云涌 如火如荼
融媒人心潮澎湃 披星戴月
尋找美 發現美 記錄美 弘揚美 傳播美
最美的風景
其實是我們自己
陳煒琳
本期《學·思·行》編委會
主任委員
委員
執行主編
編輯
文字編輯
執行編輯
:
:
:
:
:
:
蘇鐵軍
甄利建
易雁翎
楊立斌
楊海昕
李? ?林
邱立業
丁瑩
張必洋
呂小苗
孫巧靈
封面攝影:孫樹德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寶安融媒打造全新系列“廉敘劇”品牌
《清風劇場》獲中紀委官網連載刊播
《清風劇場》系列廣播劇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深圳市紀委監委策劃,深圳市寶安區紀委監委、寶安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制作,也是全國首部以反腐倡廉為主題的系列廣播劇。目前已有6集被中宣部《學習強國》選播,24集獲中紀委國家監委網微平臺連載刊播,多部作品獲得點贊均在10萬+以上,彰顯了寶安乃至全市新時代廉潔文化教育宣傳的新模式、新成效。作為以建設全國領先為目標的粵港澳大灣區區級媒體,寶安融媒也為全國縣(區)級媒體擴大影響力、提升宣傳效果作出了有益探索。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寶安區融媒體中心重視廣播劇的創作,一方面是擷取最具時代特色、最具時代表達、最具藝術感染力的語言類作品,通過廣播劇的形式,禮贊新中國、謳歌新時代,激勵和鼓舞寶安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斗。另一方面則是歷史傳承,由于多年來積極推動和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寶安區在廣播劇上連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等國家級大獎,形成廣播劇創作的“寶安現象”。
此次《清風劇場》的成功熱播,也是推動寶安廣播劇這一老品牌煥發新活力。多年廣播劇創作積攢下來的經驗和資源,在新開辦的《清風劇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風劇場》主題聚焦“四風”、傳統節假日送禮、婚事喜宴操辦等容易放松警惕、逾越紅線的典型違紀問題,內容涵蓋黨的“六大紀律”、監察法、政務處分法等多部黨內法規法條,對具有代表性的真實案例進行專業的廣播劇再創作,用“故事”開展“警示”,更加貼近黨員干部群眾工作生活實際,不斷擦亮寶安特色廉潔文化品牌。
用聲音致敬新時代? “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合力打造廉潔品牌 “小平臺”做出影響力
首先是深度策劃,結合中央關于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豐富廉潔文化產品供給,借力“連續劇”諧音打造全新系列“廉敘劇”品牌IP。其次是借力平臺,橫縱聯動增強廉文化影響力。堅持立足全區、著眼全市、輻射全國,探索“縱向貫通+橫向聯動”新模式。加強縱向貫通,積極向上級紀檢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監察機關平臺報送,與“清廉寶安灣”網微平臺同頻共振,提高教育效果。目前,《迷失的“李科長”》、《公開的匿名電話》、《不能這樣舉報》、《這份中秋節禮真不能收》、《為這樣的婚禮點贊》、《節后上班,要迅速收心》等節目已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眾號、“廉潔深圳”公眾號等平臺上線播出,閱讀量達10萬+,廣大黨員干部反響較好。再次是實現橫向聯動,積極向“學習強國”“喜馬拉雅”“寶安融媒”“灣區之聲1043”等各類平臺推薦播出,持續擴大廣播劇覆蓋面,深傳正風反腐正能量。
一改過去動輒投入上百萬經費倚重“大手筆”、“大創作”、“大制作”的慣性創作思路和創作路徑,創作團隊摸索出“小而精”“短平快”的新型廣播微劇創作模式,每一期的選題圍繞社會熱點問題以及深圳紀委監委出版的《紀律在身邊》作為案例來源進行選擇,這樣做一是選題有熱度,二是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三是提高了可信度。由播發部的汪川建、郭子杰、劉 藝三人團隊在音頻制作、作品封面個性化定制、文案標題等方面進行再創作。力求形式豐富,堅持立體化構思,主動適應互聯網視聽習慣的表達形式,將傳統單一紀法教育進行情景化改編創作,通過圖、文、音頻片段融合的形式,多角度、多渠道促進系列廣播劇立體化、可視化,讓廉潔理念活起來。該劇每期時長約3分鐘,由3-4個人物角色出場“演繹”,融入音樂、音效等特色元素,力求讓聽眾“聲”臨其境,結尾以點評形式明紀說法,讓廣大黨員干部在聽故事的同時自覺融入情景,加深對違紀違法問題的清醒認識。《清風劇場》從
摸索“小而精”模式 “小團隊”打造大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2022年9月份播出以來到現在,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及各大平臺播出共獲得了近百萬的瀏覽量,在同一平臺同題材的作品當中,瀏覽量均名列前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康輝 李林 楊立斌)
克難攻堅 清風拂面
? ? ? ? ? ? ? ? ? ? ——《清風劇場》創作有感
廣播劇是廣播獨有的藝術形式。它綜合了話劇藝術的戲劇性、電影藝術的靈活性、小說的文學性和音樂的抒情性,同時,它又借助音響效果營造出所需要的空間感和環境感,在選題上既要把握好社會影響和注重實效性,又要強化藝術感染力,因此,創作高質量的廣播劇成為一個廣播電臺政治敏感、藝術水準和技術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廣播文藝中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一個門類,尤其是目前多種媒體互聯互通,人們對于文化產品欣賞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專業,題材、情節、演播、音樂、音響一樣都不能含煳。
《清風劇場》系列廣播劇由中央紀委監委國家監委網站、深圳市紀委監委策劃、深圳市寶安區紀委監委、寶安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制作,也是全國首部以反腐為題材的系列微廣播劇。目前已有18集被《學習強國》選播,25集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連載刊播,由寶安融媒制作的內容有三期均突破十萬+以上。而選擇反腐倡廉這樣的題材,使人們對于國家的反腐工作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為什么壞?
因為一個普通的人并不是生下來就是壞人,一定是各種經歷在影響著他導致最后的變化,同理,故事中違法亂紀的黨員干部也是同樣如此。
說到這就得提到廣播劇的中心是人,廣播劇創作的中心任務是塑造人,在策劃塑造人物形象時,我們采用了平視的目光,把他們定位在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上,著重在他們的心理情感上進行開掘,藝術不僅僅需要一個人做了什么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探索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心路歷程,在豐富的情感世界里尋找他的動機。
創作靈感
劇本創作是一門獨特而富有挑戰性的藝術,它要求我們有極高的包造力和即興發揮能力。然而,要想寫出一個令人難忘的劇本,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靈感來源也是至關重要的。
生活是最豐富的靈感之源,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場景都可以成為創作劇本的靈感。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身邊的人物,關注他們的行為舉止和言談舉止,從中獲得靈感。家庭、朋友、同事等人際關系也是劇本創作的來源。情感沖突、爭吵、和解等都可以成為劇本情節的延伸。
同時,針對《清風劇場》的特殊性,我們還應關注社會熱點事件,挑選一些有爭議性和吸引力的話題進行創作。生活體驗為我們提供了無盡的創作素材,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靈感就會源源不斷。
難點1:為什么“壞”?創作靈感從哪來?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文學作品是劇本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之一。經典小說、戲劇、詩歌和電影等藝術作品都可以為劇本創作提供借鑒和啟發。我們偶爾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借鑒其中的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等元素,融入自己的創作中。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和借鑒,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并在創作中展現出自己的獨特風格。
歷史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都可以成為劇本的素材。通過對歷史事件進行研究和探索,都可以挖掘出許多有情節性和沖突性的故事。歷史人物的生平和成就也可以成為劇本人物的創作靈感。通過將歷史元素與現實情境結合,可以創作出具有深度和意義的劇本,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文化和思考的空間。
最后需要謹記的是劇本的創作不能脫離生活,《清風劇場》的靈感就來源于生活,部分案例也源自于老百姓的身邊事,所以在劇本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始終要牢記“貼地”。藝術來源于生活——使得劇本更能產生共鳴;藝術高于生活——同時給到大家以法律警示。
難點2:篇幅短怎么辦?
決定一部廣播劇成敗的關鍵,還要看能否成功地塑造與環境情景相融合的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打破十萬+的三期(《迷失的李科長》、《不能這樣舉報》、《公開的匿名電話》)都非常典型,在3-4分鐘的篇幅內完成一部相對完整的一期。因為篇幅的限制,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劇情該從什么地方開始展開。經過不斷的試錯,最后探索出“開門見山”這條路。在開篇就利用一個短章節把人物關系前因后果交代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清楚,將重點放在中間人物博弈的過程。同時,利用豐富的音效和配樂,營造一個多層次的場景。力求在最短的時間,把最精彩的故事呈現在大家面前。
而在圍繞著主角設計、選擇配角時,我們堅持劇中人物不宜過多,劇情不能太散的原則,痛下決心,刪掉了一些不必要的人物、旁出情節,進而突出了矛盾的尖銳性、真實感,使全劇主線更加集中、清晰的感染力也得到極大提升。在人物設置的構思上,既要注意把握戲劇中帶共性的一般規律,也要把視野放在當時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中,通過對人物性格嬉變、升華過程的刻畫,避免單一片面性和臉譜化,才能使所塑造的典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一個聲音形象就代表了一個人物,能不能演“活”,就靠這個配音演員夠不夠“接地氣”。都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而且還要演得不留痕跡,大家都知道,播音員自帶一股播音腔,在演繹某些角色的時候往往聽著播音腔會有些出戲,那我們就在生活中發現演員,比如我們的御用反派男一號“舟哥”,其實是我們的直播編輯,但他的聲音非常具有特點,辨識度強,接地氣,不“咬文嚼字”,加上實打實是個戲精,自然就被我們收納了!
總之,如果想做一部被記住的作品,除了有一個過硬的劇本,在細節上還應著眼于貼近生活貼近聽眾,這樣才能常聽常新,經久不衰。?
難點3:如何選角?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細節決定成敗。廣播劇與影視劇最大的一個不同點在于沒有動作和畫面的提示,更多的是通過背景音樂或者音效來實現場景的轉換,所以場景切換需要你在劇本中作出一定的提示。
首先,廣播劇和有聲小說是有區別的。最大的區別,一個有旁白一個幾乎沒有,廣播劇以人物對話為基礎,并充分運用音樂伴奏、音響效果來營造背景。拿腳步聲舉例子,一個人是男女老少,還是高矮胖瘦,開心憤怒等任何情緒都能搭配出不同效果的走路效果,其次還要考慮這個人物是在哪里走,是在辦公室還是社區里,空間環境不同腳步聲的聽感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強大的后期和非常靈敏的耳朵去選聲音,制作混響效果,急不得也快不得,真正的慢工出細活!
場景的飽滿不僅能讓聽眾更加容易聽懂,身臨其境,更能通過合適的音效使作品得到升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汪川建 郭子杰 劉藝)
難點4:后期包裝制作
作品欣賞
迷失在恭維中的李科長
公開的匿名電話
誣陷他人害人害己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寶安區融媒體中心攝影作品賞析(部分)
講評:曾振海
評語:這張的主題在消防員本身,服裝、水管、噴出的水已經說明了一切(紅框內),在哪里,滅什么已經不重要,也就是說有四分之三多的畫面是可以不要的。單就紅框內的畫面而言,光影是好的,但看了之后為什么提不起精神?是人物造型出了問題,沒有體現出現場的緊張和人物的力量,否則,這將是一幅紀實中的藝術片。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評語:攝影是減法。大多數情況下,編輯照片的第一步是看照片是否需要裁剪,目的是讓主題更突出。這張照片的拍攝角度是對的,人物和故事背景都在正前方,主題已經一目了然,其他一切都變得不重要。但是“人物和故事背景”在畫面中占比卻很少,這就削弱了主題(上圖)。
這張照片的主題是《新聞“民工”》,那么人物必須是照片的主體,通過裁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放大的“民工”,特寫的“民工”,他的正前方就是“民工”的工作現場。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評語:比較成功的風光片,畫面干凈,上下基本對稱,海平面水平線剛剛好(上圖)。后期只做兩個動作就可以:1、稍裁剪上部,讓畫面更對稱,符合視覺感;2、增加飽和度,先“全圖”,后加“青”(下圖)。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評語:這是一幅很好的人像作品,有較強的現場感和積極的人物精神風貌。主題主體都在紅框內(上圖),還是減法,讓主題更突出、鮮明(左圖),成為一幅人像攝影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評語:很好的航拍作品。構圖無可挑剔,清晰度也足夠,云雖然大塊了點,很多景物遮住了,但有云有有云的好(上圖)。后期飽和度只能稍增強,強不到哪里去,這是正午的光,干干烈烈,無彩無色,能增強的色素很有限(下圖)。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新聞攝影要保持“年輕”
采編部 盧彬城
融媒體中心“攝影展”專欄的開設對于我們新聞記者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同時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和挑戰。本篇我將以《日落迎朝陽,矚目新寶安》攝影作品為例,談談我對新聞攝影的拙見。
寶安的浪漫,遇見于繁華的都市街頭、隱匿于浩瀚的落日山海。在鐵仔山上遠眺,寶安西海灣的美景盡收眼底,建設中的深中通道蜿蜒海上。深中通道建設正朝著2024年建成通車的目標全力沖刺,雙城聯動、機遇共生。眼見這一幕,多年與新聞打交道的敏銳性讓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留存和記憶的好題材!平實的攝影語言、生動的畫面、豐富的細節,我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個精彩的瞬間,這“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日落迎朝陽,讓人對寶安的明天充滿了期待。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新聞攝影作為直觀的現場記錄方式,在讀圖時代,要持續探索,具備與時俱進的觀念,因此新聞攝影要保持“年輕”。打破傳統模式,創新攝影技巧,注重圖片報道的策劃思維,以及提高圖片的視覺沖擊力。新聞攝影的創意是指通過獨特的視角、拍攝手法、后期處理等方式來表現新聞的價值和意義,給讀者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和思考。
獨特的視角。選擇獨特的視角可以給讀者帶來意想不到的視覺體驗,比如從動物或昆蟲的角度拍攝人類活動,或者從空中拍攝地面上的新聞事件等。
拍攝手法。使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可以表現出新聞主體的特點和情感,比如使用慢速快門表現新聞主體的動態模煳效果,或者使用黑白攝影表現新聞主體的情感和氛圍。
后期處理。通過后期處理可以增強新聞主體的表現力和視覺效果,比如調整色彩、亮度、對比度等,或者使用濾鏡、合成等技術來創造出獨特的畫面效果。
互動式新聞攝影。通過與讀者的互動可以增強讀者的參與感和共鳴。
故事化新聞攝影。通過故事化的方式可以將新聞事件生動形象地呈現給讀者,比如通過一組照片和文字講述一個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或者通過系列照片展現社會問題的全貌。
總之,創意是新聞攝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通過獨特的創意可以表現出新聞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可以給讀者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和思考。仰望星空的我將更腳踏實地,在邁向一個杰出的新聞攝影工作者的路上,且歌且行。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淺談電視新聞的拍攝要點
采編部 彭勇
非常榮幸,總編辦點題叫我們寫一篇有關新聞拍攝的經驗。想了很久,我非攝影攝像班科出身,實在想不出什么好的經驗。其實,每周開例會的時候,部門領導也都會對電視新聞進行總結分析,要求新聞畫面最起碼要拍清、拍穩,再求拍好。我也就以領導的要求結合自己工作的實際,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電視新聞是通過視頻畫面和聲音來進行表達,通過視頻畫面和聲音直觀地呈觀生活環境,這就是電視新聞優于廣播和報紙的優勢。新聞畫面質量能夠很大程度上影響新聞的觀賞性和傳播力,因此,高質量地電視新聞畫面首先是拍清和拍穩,這確實也是基本硬條件。
首先,新聞畫面拍清是根本。這個想必也無需講太多,關鍵就是對焦。
其次,就是新聞畫面的穩。在拍會議新聞時,我個人習慣用利用三腳架,當然領導調研等特殊情況下,就只能用兩只手來拿穩攝影機,或利用身邊可支撐的物品,屏住呼吸,按下錄制,以此來盡量減輕拍攝時畫面的晃動。
三是拍好。如何拍好電視新聞畫面,當然這也不是幾句話或幾篇文章能夠說清楚的,關鍵是在工作中要學以致用,不斷摸索,才能逐步提高。電新新聞除了上面講到的拍清、拍穩之外,還要求拍多、拍細、拍好。拍多就要求畫面要豐富,所?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有鏡頭必須成組,景別、鏡頭運動和拍攝角度都要豐富(同一場景的不同鏡頭不能少于5個),總之,要考慮在后期編輯中的拍攝量與編輯量至少要達到5:1以上的片比。拍細就在拍攝中,要著重捕捉能夠貼切拍攝主題的細節,突出故事性。
要拍好的話,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以我們使用的PSW-X280攝像機為例,如果全部調為自動檔拍攝的話,最起碼要涉及白平衡、焦距、光圈、快門等按鍵,再加上構圖的方法,拍攝的角度和景別的選擇等等,根據每個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一體,方能拍出有美感的新聞畫面出來。
說實在話,我使用X280攝像機好多年了,機器的操作有很多玄機,我自己也沒弄明白。
總之,電視新聞攝像,光靠理論是遠遠不行的,干這一行注重的是實踐。所以,新聞拍攝必須熟練掌握攝影技術及技巧,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新聞作品。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怎么拍出有故事的照片?
采編部 熊昊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作為新聞記者,不僅要傳播信息,更要通過視覺藝術的方式,讓讀者在瀏覽大量信息的同時,能夠停下來,仔細觀看,深入思考。一張有故事感的封面圖片,就是我們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想以圖書館里兩個小朋友看書的照片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拍好一張有故事的照片。
LEARNING AND THINKING
所學所思
首先,我們要明確照片的目標。這張照片的主題是“閱讀”,我們要通過照片傳達的信息是:閱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生活方式。因此,我們在拍攝時,就要盡可能地突出這個主題,讓讀者一眼就能看出照片想要表達的內容。
其次,我們要注意構圖。構圖是攝影的基本技巧,好的構圖能讓圖片更具吸引力。在這張照片中,我選擇了低角度拍攝,平視兩個小朋友,讓他們專注的眼神和手中的書形成聯系,讓人印象深刻。同時,我還利用了圖書館的環境元素,如書架、窗戶等,增加了圖片的層次感和空間感。
再次,我們要注重光線的運用。光線是攝影的靈魂,好的光線能讓圖片更具生動感。在這張照片中,我選擇了自然光拍攝,星星點點的光線,照亮了小朋友的臉龐和書本,使他們更加生動和真實。
總的來說,拍好一張有故事的照片,我們需要明確目標,注意構圖,注重光線運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拍出有故事、吸引人的新聞照片。
MONTHLY EXCELLENT
MONTHLY EXCELLENT
寶安融媒月度優秀作品
一等獎
? ? ? ? 經評委組依據評選規則認真評選,本次競賽共4件作品分獲4個獎項。現將2023年11月份獲獎作品名單公布如下:
二等獎
三等獎
《醒獅文化代代傳》
作者:侯德康、潘崎、徐小榮、龍士華
《熾·初心| 共慶記者節 用真相書寫時代》
作者:衛世鵬、王定生、潘崎、古凌風、屈星宇、徐小榮、
鄧銳彬、朱月、王鵬杰、裴恩利
最佳傳播互動獎
優秀作品
《網傳深圳一餐廳使用地溝油 辟謠:該油為清運廢油》
作者:張幸子、張桂華
作者:熊昊、陳藝、朱月
抖音播放量115.3w,點贊5429,轉發9060。
系列作品:《人力資源加“數”度 寶安逐浪大灣區》
《靈活用工新業態崛起 精細化服務迎來大考》
一等獎作品:
《人力資源加“數”度 寶安逐浪大灣區》
《靈活用工新業態崛起 精細化服務迎來大考》
評委意見:
? ? ? ?創新創意很好,現場感代入感強,古裝風格一以貫之會更好。
MONTHLY EXCELLENT
優秀作品
二等獎作品:
《醒獅文化代代傳》
評委意見:
優秀作品
MONTHLY EXCELLENT
三等獎作品:
《熾·初心| 共慶記者節 用真相書寫時代》
MONTHLY EXCELLENT
優秀作品
評委意見:
最佳傳播互動獎作品:
《網傳深圳一餐廳使用地溝油
辟謠:該油為清運廢油》
寶安區融媒體中心
總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