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而生,因愛而存
調查統計科 肖應瑩
2 \
的突然去世、同事的陷害、詐騙分子的欺騙、被大火毀壞卻沒有上保險所以一無所有的房子、車禍中失去的還未出生的孩子、因癌癥而拋下自己死去的妻子。但他還是長成了像他父親一樣的男人———有責任心、忠誠、勤勞、不說人閑話、愛一個女人并一直愛著她、用薩博的車......他就像一塊冷冷的鐵,無堅不摧,但他的內心深處,卻為他愛的女人留下了最柔軟的一片,他的世界只值得為她改變。
/ 3
這是一個固執傲慢、不愿與人溝通、怨恨這個混亂的世界里的一切的男人;這也是一個用著最深沉的愛,愛著自己女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關心著周圍一切人和物的男人。他有著并不幸運的一生:母親的早亡、父親
在妻子死后三天,星期一,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兢兢業業去上班,可是這個社會,連他能握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砍伐殆盡——他被辭退了,所以,這個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存的用處,叫作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但這個善良勤奮卻命途坎坷的男人總不能就這樣死去,他遇到
了帕爾維特——一個大肚子、不會開車、有著兩個女兒和一個傻乎乎的丈夫的孕婦。從這以后,歐維的死亡計劃就總是不斷被打破。在經歷了倒車帶來的爭吵后,歐維成為了那兩個小女兒的姥爺,他帶領著鄰居們阻止了政府無情的帶走老年癡呆的魯尼的行為,并下定決心要保護著他這群白癡鄰居,不去死。但死亡卻總是會降臨,最令人恐懼的是死亡從你身邊而過,帶走了你最親密的人。歐維在那天早上永遠離開了他們——他沒能在六點起來為小區巡邏,他沒能清掃自己門前的雪——歐維終于去另一個世界找他最愛的那個人了。
“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假裝它不存在,盡管這是生命最大的動機之一。我們其中一些人有足夠時間認識死亡,他們得以活得更努力、更執著、更壯烈。有些人卻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時才意識到它的反義詞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擾,在它宣布到來之前就早早地坐進等候室。”歐維終其一生都覺得他是孤獨的,也不指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孤獨,但他的愛人索雅走進了他的世界。曾經的歐維因為妻子索雅的去世而憤恨死亡擦肩而過卻沒將他一起帶走;而當他遇到了帕爾瓦娜、吉米、萊娜等一眼看穿了他,包容他的偏執,認可他的規則,感受和欣賞他的善良,發自內心的關愛他的鄰居們后,他慢慢不惦記死亡了,死卻悄悄離他近了。
愿每一個執著而善良的人都能遇見幸福,都能遇到看穿他固執、沉默偽裝背后的柔軟的那個“深愛的人”,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得更努力、更執著、更壯烈,像歐維一樣把握住“活著的意義”。
《小島經濟學》
讀后感
4 \
《小島經濟學》是一本由簡單插圖和歡快易懂的描述方式,為我們講解了社會和經濟整個演變過程的經濟學讀物。書中虛擬了一個只有3個人的島嶼,以捕魚和吃魚為生,慢慢地有人發明了漁網,促進了生產力的提升,逐漸多余勞動力被釋放,應運而生更多經濟產物和現象,比如儲蓄、借貸、抵押、銀行、政府、國際貿易等。本書不僅從捕魚量的變化來看經濟的發展,還介紹了隨著經濟的發展,成立政府后的執政人的經濟舉措致使的一系列通貨膨脹的經濟問題。
/ 5
例如第十五章的棚屋市場問題,令人不得不和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聯想到一起。當市場消費者、投資者發現某個棚屋項目出現損失后,大家仔細審視認為棚屋市場已經到達頂峰,于是大小投資者紛紛準備拋售手中的棚屋,致使棚屋價格直線下跌,該項目投資的短期凈值已無法負擔過高的貸款額度,致使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停止償還貸款,最終演變成“兩棚”投資項目宣告破產。盡管當地政府出臺了經濟刺激援助計劃,希望通過持續發放寬松信貸,提高市場對棚屋的需求,從而阻止棚屋價格下跌。但是無濟于事,政府的過度干預直接阻礙了資源再分配,消費者信心持續下降,最終經濟活動只能走向通貨膨脹。
讀這本書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雖然大部分人對這些并不關心,但對于非科班出身的讀者來說,可以通過多讀小島經濟學這本書,多一點對經濟發展方面的認知,是很有必要的。
貨幣金銀科 于鵬
《學哲學 用哲學》
讀后感
6 \
《學哲學 用哲學》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的文集,收錄了他在天津與中央工作期間的205篇講話,主要闡述了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和運用的心得與體會。
/ 7
在閱讀中,最大的感受是要敢于將哲學作“器用”,尤其是要敢于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器用”,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正如李瑞環同志所說“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么神秘,而是因為它是領導我們事業走向勝利的科學。”
除如長者般的傳授與叮囑外,有些講話中也不乏深入研究的態度與方法,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篇在《哲學研究》上發表的名為《要精心再精心地分析和解決矛盾》的文章,其中以毛主席紀念堂建設工作入手,著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及矛盾的發展。如根據矛盾的特殊性,重點解決紀念堂工程量、施工程序和時間、空間的矛盾,這樣細致入微的分析、用于實處的推理不僅印證了李瑞環同志所說“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要用起來”,也極大程度激勵了我對于學習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熱忱。
外匯管理科 國昱
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真實、全面地記錄了李瑞環同志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心得成就;從形式上看,這本書以工作講話表達體會,它不是一
本空洞的說教書,而是一本生動的故事書。它不是一本刻板的教科書,而是一本靈活的參考書。而整個閱讀過程,與其說是讀一本書,倒更像一位長者對我諄諄教導,將一些實際又不世俗的道理與哲思用他的經驗告知與我。
打破思維障礙 保持頭腦開放
8 \
翻開《原則》一書,大大小小的原則幾乎涵蓋了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但做到頭腦極度開放可以稱得上是全書中最重要的一條,也讓我迫不及待想與大家分享。
/ 9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圣哲先賢在戰國時代就曾提出了“規矩”的重要性。而千年之后,大洋彼岸的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則通過他的新書,向我們近距離展示了“原則”在生活和工作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不僅引人入勝,更能發人深思。
保持頭腦開放的本質是要求我們克服對自己始終正確的渴望,愉悅地探求事實。書中提到,人們潛意識里的防衛機制會使得人們往往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同時,由于人們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人們的思維方式有時會阻礙自己準確看待事物。
大多數人在試圖弄明白某件事時,總是囿于在自己的腦子里“踱步”,而不是“旁征博引”,參考所有他們能夠找到的好想法。如果我們能承認自己有盲點,并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自己看得準,他人試圖指出的威脅或機會確實存在,那么我們就更有可能做出良好的決策。
與此同時,瑞·達利歐先生并沒有對頭腦開放的原則泛泛而談,而是在書中向我們傳授了兩種方法:一種檢驗你做的好不好的方式是把和你有分歧的人的觀點向對方復述一遍,如果他說你復述得對,就說明你做的很好。另一種方法則是,在出現分歧時雙方都遵守兩分鐘法則,兩分鐘內不許打斷對方表達觀點,只有這樣雙方才能有時間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
外匯檢查科 時浩原
跟隨達利歐的思路,我們可以試著審視自己的思維習慣。頭腦封閉的人通常會因無法說服對方而感到沮喪,而不是好奇對方為何看法不同。但頭腦開放的人會更想了解為什么會出現分歧,他們明白自己總有可能是錯的,值得花時間考慮對方的觀點,以確定自己沒有忽略一些因素或犯錯。
當我們發現自己思維的“局限”后,應當時刻告訴自己:當我們與他人發生分歧時,變得憤怒是毫無意義的,與其把分歧當作威脅,不如視為一個學習的機會。在學到東西后,改變想法的人是贏家,頑固拒絕學習的人是輸家。以開放心態與可信的人一起審視問題,才能大幅提升我們自己做出正確決策的概率。
瑞·達利歐先生將他的人生原則在書中一一呈現,但如果我們不能克服對自己始終正確的渴望,便難以真正去感受其中的道理。讀書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因此我希望把“永遠保持頭腦開放”這條原則以及《原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打破思維障礙,保持頭腦開放,在不斷“取長補短”中變得更強。
《鄉下人的悲歌》
讀后感
10 \
《鄉下人的悲歌》是一本富有洞察力和啟示性的回憶錄。作者以自己的家庭為例,生動地描繪了在貧困山區成長的孩子們所面臨的挑戰:缺乏教育資源、裹足不前的社會觀念、家庭問題等等。同時,他也分享了自己如何逃離這種環境,成為了一名知名學者和作家的經歷。
/ 11
與此同時,這本書還探討了家庭對個體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回憶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作者體會到了家庭對價值觀和人生經驗的深刻影響。他的祖母和祖父是他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和關鍵人物,他們的教導和支持為他的職業道路提供了堅實基礎。然而,這一點對于所有人來說都不是自然而然的。在貧困家庭中,家庭支持往往比其他家庭缺失,這使得孩子更容易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和其他社區機構就更加關鍵。教育機構可以提供教育和文化機會,讓年輕人了解世界和知道如何超越環境在哪里生活。而社區組織可以提供成文化的支持,比如學習機會、文藝活動、生活技能和職業培訓等,讓年輕人有能力邁向成功的道路。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本書揭示了類似于“階級固化”的問題。人們的出身背景、居住區域和教育訓練都可以影響他們的價值觀、思想方式和生活經驗。例如,作者的家人和朋友們執著于婚姻和家庭的理念,認為女性應該成為賢妻良母,男性則應該去爭取物質財富。這些觀念并非他們的自愿選擇,而是在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形成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貧困和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是如此復雜和持久,因為它們不僅在經濟方面存在,還涉及文化、教育和社會等多個領域。
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了美國社會存在的多種現實問題,它所提出的問題和思考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作者用經歷告訴我們,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改變環境和文化,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
反洗錢科 孫彤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本書反映了美國的貧富差距問題。作者出生在俄亥俄州的一個貧困家庭,父母常年受失業和離婚等問題影響。即使他們曾絕望地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但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困境。這個家庭的經歷并不是孤例,也代表了美國許多貧困家庭的處境。貧困和文化差異的因素讓許多人沒能成功脫貧,在社會層面上構成了不公正的局面。
讀《康震講蘇東坡》有感
12 \
月明吧。再讀蘇軾,便是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了,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從年少成名、仕途坦蕩到屢遭貶謫、顛沛流離,蘇軾都能淡然處之、苦中作樂。在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時,蘇軾生活困頓,于是在“東坡”自耕自給,然后走進廚房,“東坡肉”就此誕生,生活中增添了些許生機與色彩,盡管連自己都感慨“黃州真如在井底!”,但人在井底
/ 13
喜歡李白的飄逸浪漫,也喜歡杜甫的沉郁現實,但更喜歡蘇軾的二者兼之,瀟灑豪放又勤勉務實。初識蘇軾,是《題西林壁》,年幼時只覺寫的有道理,但究竟道理幾何卻說不上來。現在再讀,卻只覺自己就是那廬山中人,花非花,霧非霧,撥云見日再非輕而易舉,只有守得云開方得見
之時卻依然干得有勁、活得忙碌,蘇軾從來都是對生活充滿熱情。
紀委監察室 孫翠娥
古人云識實務者為俊杰,但識實務者從來都不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即便蘇軾被認為不識實務,他也是人中俊杰。王安石推行新法時,他保守抵制,當守舊派司馬光重新上臺時,他主張不可全面推翻新法。推行新法時,他初出茅廬,意氣風發,不識人間疾苦,無法體會舊政弊病,所以他為新法派所不容。歷經數次流放貶謫,他深切體會到了新法對于普通民眾的好處,后來保守派重新上臺廢除新法,而他雖作為保守派得以重新委以重任,但他又不合時宜的主張不可廢除新法,終于他又為守舊派所不容。如果說早期的蘇軾是書生意氣,那么后來的蘇軾雖歷經磨礪怎么還是棱角分明呢?原因可能就是蘇軾永葆一顆赤子之心吧,他不唯權只唯實,在朝堂之上他成為權勢斗爭的犧牲品,所以他東山再起很快又到地方任職了,在地方他可以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輾轉四州、恩施百姓,杭州蘇堤就是其中的代表了。
蘇軾的一生,有喜有悲、有聲有色、有情有義,他樂觀通達、愛憎分明、詼諧幽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仰慕崇拜!
《漢樂府全集》心得體會
14 \
“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漢樂府詩與《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一脈相承。今存樂府詩多反映社會問題、政治問題,既能看到當時統治者的丑惡面目和勞動人民在統治階級壓榨下的呻吟的慘狀,也能聽見當時人民脈搏的跳動。
/ 15
紀委監察室 郝藝君
漢樂府詩形成了敘事詩這一新的詩歌體裁。《詩經?氓》因女主人公痛定思痛、回首往事,敘事不盡依照時序,期間又穿插抒情議論;而《孤兒行》以情感為敘事的結構依據,其情結描述之具體、生動,卻又遠超過《氓》。而《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以人物關系構建敘事情節,以人物沖突推動情節的發展,并以此為挖掘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運提供一個典型的環境。
在古代詩歌史上,漢樂府民歌不斷向文人詩歌輸入養料,促進文人詩的復蘇,使它們有了新的風貌。而敘事詩更以高度的藝術成就,成為后世詩人汲取養料的不竭之源。
漢樂府詩反映了現實人生。有的反抗階級剝削和壓迫如《婦病行》、《孤兒行》,有的揭露徭役的殘酷和繁重如《戰城南》、《十五從軍行》,有的抗議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都真實、深刻地反映了漢代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尖銳的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本質和殘暴罪行,表達了各階層人民的痛苦和反抗。
漢樂府詩增強了詩歌的容量和表現力。樂府中有所謂雜言詩,長短隨意,句法不等,有一字、兩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這些句式靈活地穿插使用,對于協調詩歌的節奏,形象地表達人物的神態、語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陌上桑》、《孔雀東南飛》有的段落鋪陳細膩,起到了塑造人物、渲染氣氛的作用;《烏生》、《枯魚過河泣》運用奇特的比喻,寄托人生感概,富有浪漫色彩;又如對忠貞不渝愛情追求的《上邪》,有如山洪爆發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張,也都是浪漫主義的表現。
《解憂雜貨店》
讀后感
16 \
/ 17
“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這是一個神奇的雜貨店,在晚上將寫了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的投遞口,隔天就能在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
人都會不知所措。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的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
相信自己,并勇于面對一切,拋開一切煩惱,學會勇敢,學會堅強,學會關懷與努力奮斗,這些都是這本書教給我的。
本書的主人公——三個年輕的小偷偶然躲到了雜貨店內,經歷了一場奇妙的時光之旅,在他們幫助別人解答的過程中,他們也喚醒了自己內心的善良。
其實每個問出的問題,提問者或許早有了自己心里的答案,他們只是沒有勇氣去做,希望別人能給出讓自己下定決心的契機而已。所有提問都是為了解決煩惱,可其實讓他們煩惱的本身并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那個缺少勇氣的自己。只要下定決心做出選擇,勇敢地前進就好。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選擇本身沒有正確與否,我們不過是要努力拼搏,讓選擇變得正確而已”。
2022年新行員 滕梅妤
每一個提問者都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自己該去哪?要怎么去?他們每人都在迷茫,因為選擇不同,帶來的結果可能也不同,人生就此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渴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解答。其實正如浪矢爺爺說的那樣:“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
讀《明朝那些事兒》
有感
18 \
/ 19
其實我是一個極不喜歡歷史的人,尤其是在上學的時候,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和朝代,只會讓我痛苦地思考到底為什么要有歷史這門課程,以至于對所有的歷史事件都覺得枯燥無聊,直到今天我翻開這本書,完全顛
覆了我對歷史的認知,也完全改變了我之前對歷史的刻板印象,原來在當年明月的筆下,歷史事件可以如此有趣,歷史人物可以如此飽滿,歷史書籍也可以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地翻下去。
從茅草屋的風雨到皇覺寺的孤燈,從滁州的刀光劍影到鄱陽湖的烽火連天,朱元璋從千軍萬馬中奔馳而出,自尸山血海里站立起來,在一次次的對弈和決策中,深深展現了他的運籌帷幄
我好像現在才明白了歷史的真正意義,它的存在,不是為了讓我們去死記硬背哪一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哪個朝代被滅,哪個朝代興起,它的意義在于讓我們透過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去看透人性,從中體會歷史的演變規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當年明月憑借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將真實的歷史裹上幽默風趣的外衣,讓我們在笑聲中了解歷史、追尋歷史,成為我們開啟歷史大門的鑰匙,他說:“我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為了證明這個給別人看。”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深意,也是第一次覺得原來歷史真的可以如此精彩,如此有趣。
2022年新行員 曹文荊
決勝千里,向我們闡明了成為一代梟雄不僅要遠見卓識、任人唯賢,還要有極強的意志力、絕對的耐心和上天眷顧的好運氣。朱元璋正是憑借著這些品質,才開創了明朝這個輝煌的時代,被世人深深的記在腦海中。
《悉達多》
讀后感
20 \
/ 21
《悉達多》是由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所著,故事發生在印度,主角的名字叫做悉達多,他年輕英俊,是高貴的婆羅門之子,他本已站在普通人一生都無法達到的高度,卻為了尋道,找到內在的“我”,果斷放棄一切,遁入塵世,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欲望。悉達多本以為自己修行多年,不會再受到欲望的束縛,卻仍然迷失了自我,沉醉在金錢地位和情愛之中,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最后他再次放下已有的一切,走入森林,真正覺醒,并重獲新生,說出了關于這本書最著名的一段話:“我聽從靈魂與肉體的安排,去經歷罪孽,追逐肉欲與財富,去貪慕虛榮,以陷入羞恥的絕望,以學
跟著悉達多在書中走完他的一生后,我更加坦然的接受了此刻自己身上的不圓滿,接受了我身上尚未克服的人性上的弱點,接受了生活中的坎坷與挫敗,我擁有了更大的勇氣,去追尋和堅持我想做的一切。
2022年新行員 于兆一
讀完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受到任何自我實現的追求都需要經過明智而艱苦的努力,只有深入內心,去尋找那份真正的自由和平靜,才能在生活的禪境中找到無盡的喜悅。《悉達多》這本書讓我不再害怕接下來未知的人生,即使聰明如悉達多也要舍棄一切,去經歷、去獲得、去感受。等到擁有更多時,再將它們全然拋棄才能獲得心理上真正的頓悟。但像我這種本就一無所有的普通人,就更加沒有什么要害怕的了。
會放棄掙扎,學會熱愛世界,我不再將這個世界與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圓滿世界比照,而是接受這個世界,愛它,屬于它。”
讀《曾國藩》
有感
22 \
/ 23
讀完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曾國藩的軍事生涯中有兩次大規模的戰爭,結局卻相差甚遠。第一階段的軍事活動是對太平天國的鎮壓,這也是曾國藩名噪千古的關鍵性事件,在曾國藩之前,朝廷已派出諸多欽差大臣帶領綠營軍和太平天國對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朝廷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逐漸發展為后來的湘軍。湘軍的將領大多是曾國藩選拔的,士兵也是他招募的,可以算得上是曾國藩的心腹,忠誠度很高。
同一個主帥,對手長毛只有比捻軍更強大,卻打贏了長毛,輸給了捻軍。是因為曾國藩的領導能力退步了嗎?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力量,打長毛時期的湘軍唯曾國藩的命令適從、目標一致、全力以赴,打捻軍時期軍隊內部、官場之間人心不和不穩,這是最大的差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目標一致并共同為之努力奮斗,才有可能興旺,這是亙古不衰的道理。
2022年新行員 王松
再看后期的捻軍之戰,同樣的主帥曾國藩,結果卻大相徑庭,成了曾國藩仕途下坡的轉折點。平定太平天國后,多疑的清廷逼著曾國藩解散了湘軍,只留了少部分,后來跟捻軍的作戰,依靠部分剩余的湘軍和幾個老將領臨時招募的新兵,另外靠李鴻章的淮軍。但此時的湘軍風氣跟士氣都遠不如和長毛對戰時,淮軍對曾國藩又是面服心不服,加上滿親權貴在背后使絆,曾國藩布署的護防計劃失敗,被撤到原職。朝廷讓李鴻章接替,李鴻章的作戰方案仍然沿用曾國藩的計劃,只是李更圓滑,又有武器最先進戰斗力最強的淮軍支撐,遂得以成功。
戰場打了勝仗才勉強保住臉面。在平叛的后期,他自己意識到他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能力欠缺,接管湘軍以來的勝仗主要都是下屬將領的功勞,因此有些重大戰役如攻克金陵之戰他故意離開戰場,全權委托給將領。所以在和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湘軍各級將領的作用占據重要地位。
湘軍在太平天國平定工作中能夠取得最后的成功,曾國藩本人都說是因為他那群得力的下屬干將,所以歷史對曾國藩有一方面的評價很高,就是他的識人能力。在平叛的前期曾國藩有幾次親自指揮戰事,以失敗收尾,且為不讓長毛抓住跳江自盡,后來因為鮑超在其他
《我們仨》
讀后感
24 \
/ 25
跟著書中的文字,我經歷了楊絳和錢鐘書一家三口的故事,一個普通又溫馨的家庭幾十年的平淡無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讓人羨慕、感動。看完這本書,為他們一家三口的相守所感動,也為相愛的一家人失散而悲痛,更為楊絳失去至親后的無所依而心疼。
正如文章結尾說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希望我們都可以學會珍惜,珍惜當下,珍惜有親人、愛人陪伴的日子。只有這樣,面對世事的變遷,人生的無常,才能心無遺憾,擁有讓人心安的力量。
2022年新行員 李月唯
楊絳先生以簡潔而又沉重的語言,回憶了先后離她而去的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來了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平凡、瑣碎又充滿溫情。在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讓人羨慕的愛情,更看到了珍惜,珍惜和愛人的相濡以沫,珍惜至親的骨肉相守。就像楊絳和錢鐘書在巴黎留學的時候,從大姐的來信上得知她的媽媽在逃難的時候去世了。這是楊絳第一次遭遇的傷心事,她不知道應該怎樣發泄自己的悲傷,就只有哭,哭個沒完,錢鐘書在一旁安慰她。楊絳先生說,她寫這本書的時候,還能清楚地記得當時的痛苦。但是她沒有意識到,悲傷的時候可以盡情大哭,還有錢鐘書的安慰,那時的她是多么幸福。
人錢鐘書,最親最愛的人相繼離世,我能夠感受楊絳先生內心的悲痛,但她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一如既往地堅韌,在歲月的光影中,給人以力量,給人以溫暖。
楊絳先生在書中寫道:"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為有我們仨。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只剩下我一個,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窮途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簡單的話語,卻寫出了一位年近百歲老人內心的孤獨。1997年,楊絳先生痛失愛女,1998年,又送走了愛
前陣子,我參加了行里舉行的讀書會活動。選擇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作為閱讀書目。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主要原因在于想站在更高的視角和維度,去了解我們國家的思想文化、基本方路、現階段的發展水平以及風險挑戰等。以上層建筑為指引,思考如何在本職工作找到更優解。
由于時間原因,我選取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兩大與環境相關的章節進行了選讀。習總書記提出,要加強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這是共謀綠色生活的重要內容。同時提出要大力推動海洋命運共同體,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的有序利用,在此基礎上,推動藍色經濟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我認為的破局之道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第一,自上而下的進行金融創新,設置更為符合海洋經濟特點的藍色專項金融工具;第二,加大事前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對藍色經濟企業的扶持。同時出臺相應的監管方案,避免逆向選擇和尋租行為出現,保證市場的公平性與有效性;第三,盡快建立起針對藍色金融的風險-價值評估體系,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決策依據,提高其主觀能動性。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依托地域優勢大力發展藍色金融”
26 \
/ 27
——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感
2022年新行員 劉瑞聰
煙臺南鄰黃海,北瀕渤海,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干城市。作為名副其實的沿海城市,如何依托地域優勢充分發展藍色金融,是亟需思考的
問題。藍色金融的本質與綠色金融類似,都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金融類型,但藍色金融所服務的發展目標主要為海洋健康、清潔飲水等。雖然本質類似,但藍色金融發展卻遠不及綠色金融,原因為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海洋經濟本身存在著高風險的天然屬性,一味照搬綠色金融的處置措施,通過引導商業銀行發行藍色信貸的方式促進藍色金融發展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信貸的低回報低風險屬性與海洋經濟的高風險特征并不契合;二是海洋的探索與開發在技術上存在一定壁壘,海洋蘊含的巨大經濟效應難以較快體現,這進一步阻礙了金融機構的支持意愿;三是缺乏針對藍色金融的風險-價值評估體系,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經營原則要考慮盈利性,其投資行為需要嚴格遵循風險價值評估準則,但由于缺少此類評估體系,金融機構無法對風險和收益進行有效的度量,處于安全性的考慮,商業銀行會減少相關的支持。
大人都沒了,孩子怎么辦
28 \
如果大人都沒了,這個世界只剩孩子,那這個世界會如何發展?這本書站在事后角度,記錄了公元世紀的孩子們創造的新歷史。作者對社會的物質條件發生急劇變化時社會的軟件該是什么樣子給出了自己的構思。
/ 29
超新星紀元時代第一個問題是效率與公平問題。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效率。社會生產總要繼續,干脆就子承父業,維持國家運轉最重要;沒法選出最合適的小領導人,選出相對合適的就行;沒法普選,干脆就從接受新教改的學生中選。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效率夠高,蛋糕夠大,可以讓人忽略怎么分蛋糕的公平問題,這或許是作者的理論依據。
我翻看微信讀書的評論區,看到有人引用了《烏合之眾》的這段話,“當人放在群體中,人已經不能被稱為人了。在群體的掩飾中,任何狂熱都被放大,只有極少數人可以保持理智。”結合作者其他作品中如《三體》對人群盲目的描寫,似乎可以得出作者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傾向,但可能并非如此。從這本書的后續發展來看,對于孩子社會,玩就是動力源泉,也是南極戰爭以及大移民的根源。愛玩的孩子創造了新歷史,而不是成熟的小領導人。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真理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廣大的盲目孩童的玩才是歷史的創造者。
第三個問題是,物質條件很豐裕了,接下來該怎么辦。糖城時代,另類的共產主義社會提前到來,中國小孩們一味地消耗享受獲得了及時反饋終究還是陷入沉睡的空虛,美國孩子也只能從破壞中找到快樂。
第二個問題是,誰能掌握社會發展,誰才是歷史的創造者。在全國大會中,三位小領導者面臨兩億兒童,其中絕大多數不到十歲,只想著玩,而三位領導者和少數十一二歲的孩子覺得其他孩子們只想著玩的想法不切實際。
作者對這一問題給出的答案是探索,向未知探索。享受探索的樂趣,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滿足。如后文中中國孩子懷念著故土還是走向了美國的領土,美國孩子高興地交換領土去中國。對于人類來說,地球同樣是故土。走出地球,邁向太空,這才是小孩子的世界,這才是孩子們的那個好玩的世界。大人們保守而沉穩,擁有著歷史的沉重感,孩子們沖動而激情,沒有歷史包袱,這是性格的區別,也是超新星紀元不同于公元紀元的根本區別。
——《超新星紀元》讀后感
2022年新行員 王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