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上海市稀土協會
承辦:上海稀土產業促進中心
Shanghai Rare Earth
內部期刊
06
2022
北方稀土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6.31億,同比增逾47%
北方稀土有序推進全南晶環重整 進一步穩固南方中重稀土資源戰略布局
促進湖南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稀土集團與湖南省達成戰略合作
中國稀土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北方稀土與中國鋼研牽頭建創新中心
稀土尾礦地生態能源農場修復模式研究獲進展
目錄
CONTENTS
— Ⅰ —
上海市稀土協會三屆三次理事會會議成功召開
協會磁性材料專業委員會召開交流座談會
稀土催化材料專業委員召開交流座談會
稀土協會聯合支部召開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會議
干勇:用15年時間實現關鍵資源和材料自主可控
— Ⅱ —
01
11
13
14
15
16
02
04
06
08
Rare Earth elements synthesis confirmed in neutron star mergers
Synthesizing quantum nanomagnets via metal-free multi-porphyrin systems
福建物構所等調控局域電子結構實現稀土摻雜雙鈣鈦礦高效近紅外發光
寬譜自驅動光電探測柔性多軸雜化鈣鈦礦鐵電薄膜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能物理用石榴石閃爍陶瓷方向取得進展
上海高研院在中子吸收材料氧化釓增材制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目錄
CONTENTS
— Ⅲ —
— Ⅳ —
17
20
21
24
23
25
01
02
上海市稀土協會三屆三次理事會會議成功召開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上海市稀土協會通過騰訊會議在線上成功召開了協會第三屆第三次理事會會議,會議由協會副秘書長崔中倪主持,23位理事和3位監事出席了本次會議,出席人數符合法定人數。
會上,首先由張修江會長講話,傳達了中國稀土行業協會二屆六次會員大會會議精神,并將相關重要信息內容與大家進行了分享。
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協會2022年前三季度工作總結和明年初步工作計劃報告,劉木根理事就當前稀土貿易情況作了交流發言,會議審議了會議決議并一致同意通過,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協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進一步激發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齊心協力、埋頭苦干,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加倍努力完成協會各項主要目標任務,毫不松懈做好服務工作,提高服務水平,確保今年四季度收官沖刺,提前謀劃好明年工作計劃。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繼續講好稀土故事,傳遞行業聲音,以高質量服務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展現稀土產業發展新成就。
協會磁性材料專業委員會召開交流座談會
2022年11月17日上午,上海市稀土協會磁性材料專業委員會在上海三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在會長單位和利稀土集團執行董事陳春生的引薦下,會議邀請了臥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與協會磁材專委會企業專家代表共同探討和交流稀土永磁電機的相關問題。會議由協會副秘書長崔中倪主持。
會前大家參觀了三環公司的產品展示廳,對三環公司的企業發展歷程和主要產品進行了初步了解,會上,三環公司總經理、中科三環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饒曉雷從公司簡介、市場概況、質量保證和研發創新等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企業的基本情況、主要產品以及研發及質量管控體系內容供大家分享。
隨后,臥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銷售總部總經理廖承超從臥龍發展歷程、組織結構、全球品牌、全球布局、主要服務行業、主要產品、全球研發和企業文化及社會責任等八個方面,以區域化制造、區域化配套、數字化服務、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著力推廣永磁電機和數字賦能未來產業闡述了企業的概況和愿景。永磁電機研究室副主任王國龍結合國家能耗法規要求專門就高效永磁電機及驅動產品做了交流。
臥龍電驅工業驅動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嚴偉燦圍繞高效電機產品、全球電機能效法規、電機節能、能耗性能、電機應用系統效率和價格波動問題等方面作了相應補充和解答。
03
04
會上,洛克、杰靈、大地熊等磁材企業也紛紛亮出各自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優化方案和服務創新等特色圍繞雙碳、低耗問題開展討論,在雙碳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電機的能效問題非常重要,而稀土永磁材料是提高電機能效的絕佳途徑,希望電機生產企業在物色稀土永磁產品時,不能光著眼于價格高低的因素來考慮,而要從產品的研發開始,著力于更加深度和粘性的對接與交流,才能更好的提高產品的性能指標,從而更高效、穩定、可靠、持續達成合作共贏。
市稀土協會秘書長吳建思在總結中指出,今天的交流效果很好,希望通過協會搭建平臺,助力打好稀土底色,夯實產業家底;做好合作與交流、技術與產業的事,助推稀土電機高質量發展。
出席會議的還有,上海三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巍強、生產總監周育紅、銷售總監徐文斌、技術質量部部長李綱,臥龍礦業(上海)有限公司業務總監高錫林、業務經理王梓迪,上海杰靈磁性器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慧欣、上海洛克磁業有限公司資深銷售經理汪慶、上海大地熊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經理馮超等。
稀土催化材料專業委員召開交流座談會
2022年12月9日下午,上海市稀土協會稀土催化材料專業委員會在華東理工大學會議室舉辦了以“稀土催化在雙碳領域有何作為”為主題的交流座談活動,會議由催化專委會主任,華東理工大學工業催化所所長郭楊龍教授主持,與催化相關的企事業單位代表和旁聽博士、碩士研究生約50人出席。
會上,上海大學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張登松教授、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唐幸福教授,莊信萬豐(上海)催化劑有限公司熊光涌博士,華東理工大學工業催化所郭耘教授、華東理工大學計算化學中心王海豐教授和巴斯夫集團亞太研究院陳宇峰博士分別就“非電行業煙氣氮氧化物催化凈化”、“低溫SCR”、“JM低碳方案加速凈零排放”、“工業源VOCs催化凈化”、“計算催化與催化劑設計”、“通過催化進行碳減排的7種機會”等題目,向大家做了精彩生動的報告,報告環節后,與會代表還圍繞雙碳的話題開展了交流討論,會議學術氛圍濃厚,并引申到對實際研發和生產的過程,交流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方案和建議。
市經信委新材料處一級主任科員金葉出席本次會議,他對本次交流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表示肯定,并傳達關于推進上海催化材料產業聯盟工作的要求,脫硝催化、能源與環境催化凈化以及未來催化與材料應用場景等領域都與雙碳密切相關,屬于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尤其是催化材料設計如何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進行迭代優化思維所產生的新業態、新方法,政府也會在產業政策方面給予跟多的支持,希望協會能持續發力,加速搭建好這樣的交流平臺,讓更多從事催化的專家參與交流活動,助推催化產業的發展。
05
06
本次稀土催化小論壇開得很成功,大家通過本次交流會,加強了信息溝通,傳遞了新理念新思路,共享技術方案,促進人文交流,推進業務溝通,將碎片化信息整合、融合應用體系,從而提升服務功能和治理效能,為未來的低碳經濟和數字化經濟服務,在新起點上譜寫上海催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稀土協會聯合支部召開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會議
2022年11月3日下午,上海稀土聚氨酯硅酸鹽協會聯合黨支部通過騰訊會議召開視頻專題會議,主要內容是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黨章、交流學習和心得體會,會議由支部書記吳建思主持,全體黨員出席。
會上,吳建思書記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黨章的對照版和學習強國近期專項答題內容三個方面內容,通過讀原文、悟原理、做專題針對性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領悟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各基層組織要深刻領悟黨的二十大報告蘊含的強大真理力量,正確認識實踐成就、理論遵循、使命任務、行動綱領、重要保障與精神品質,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
會上與會黨員暢談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崔中倪同志: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1個“主題”、1個“即將”、1 個“時間節點”等十一個方面的內容來“劃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要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全力以赴地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創造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劉薇同志:黨的二十大報告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并告訴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通過學習深切體會到作為黨員務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在此基礎上結合本職工作,加強重點理論學習,深刻領會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時代科技工作人員的新要求上來,學以致用,發揮工作崗位職能,服務于黨和國家總體布局和戰略安排 ,為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做新貢獻。
07
08
干勇:用15年時間實現關鍵資源和材料自主可控
來源:冶金傳媒
“我們應樹立新的戰略目標,圍繞礦產及其材料產業供應鏈在資源供給、科技水平、綠色發展和循環利用等環節的短板,利用15年時間,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質量效益,提高綠色低碳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實現關鍵資源和材料的自主可控,全面實現我國礦產及其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11月6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召開的礦產資源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以視頻形式發表了題為《國家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供應鏈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的演講,對當前國家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面臨的形勢、現狀與趨勢進行了深入解讀,并提出了發展思路與建議。
據介紹,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是指包含資源勘查、采選、冶煉、加工、制造和回收等礦產原材料供給全鏈條的產業體系。干勇認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為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新材料與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高度融合,為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的大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在要求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為全球低碳轉型提供所需的銅、鋰等資源和材料的同時,還要求產業本身向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轉型。
我國12種戰略性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超70%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目前使用的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和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自于礦產資源。”干勇分享的這組數據充分體現了礦產資源的重要性。
他指出,當前,我國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征:一是關鍵礦產資源及其材料產業規模居全球第一,2020年產值約52萬億元,占我國工業總產值的比例超過1/3。二是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支撐的下游產業產值近90萬億元,是支撐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基石。三是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鏈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發展狀態,即產值集中于冶煉加工工業,資源端、新材料端和回收利用端占比均較小。“這種發展態勢已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亟須大力進行調整和改革。”他強調。
周襄瑤同志:我們這一代人參與了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工作,現在要開始為第二個百年目標而努力,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必將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彰顯其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作為老黨員,要繼續發揮余熱,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年輕黨員和群眾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許國清同志:要準確把握未來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部署,落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體黨員一致表示:黨的二十大描繪了現代化建設的宏偉藍圖,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要始終保持銳意創新的勇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對標對表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市工經聯黨委的要求,找準下一步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埋頭苦干,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做好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級、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上下更大功夫,進一步集聚區域功能作用,匯聚行業資源,讓企業感受度更好、獲得感更多,確保今年四季度收官沖刺,提前謀劃好明年工作計劃。在新的趕考之路上繼續講好行業故事,傳遞行業聲音,以高質量服務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展現產業發展新成就。
09
10
干勇將關鍵礦產及其材料產業分為“資源端—冶煉端—材料端—循環利用端”4個環節,并逐一闡釋了發展現狀及趨勢。
從資源端來看,我國礦產資源消費量占全球的32%,但儲量僅占世界的7%,國內供應不足,大部分關鍵礦產資源依賴進口。“我國戰略性礦產中,有21種依賴進口,其中鋯(鉿)、鈮、鉻、錳、鎳、高純石英、鈷、鐵、鉭、鈾、鉑族、銅等12種戰略性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70%。”干勇說。
干勇指出,未來,我國礦產資源需求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能源需求總量仍將保持增長,并于2030年碳達峰后步入平臺期。二是天然氣、核電、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低碳清潔能源需求將持續增長。“2021年,我國低碳清潔能源消費量為9億噸油當量,預計到2035年需求將達到24億噸油當量,增長1.7倍。未來14年,我國低碳清潔能源消費平均增速或為7.3%。”干勇預測。三是未來10年,我國大宗礦產需求仍將保持高位。中國鋼鐵需求將在“十四五”時期進入平臺期,相應的,鐵礦石需求也將高位趨穩。“2021年,我國鐵精礦消費量約為13.7億噸(標礦),未來10年將保持在10億噸以上,長期保持世界第一大鐵精礦消費國地位。”干勇指出。四是鋰、稀土等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礦產需求將高速增長。“受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工業機器人等行業發展影響,稀土消費將快速增長。2021年—2035年,我國稀土消費量將從21萬噸增長至100萬噸左右,增長近3.8倍。”干勇預計。
從冶煉端來看,我國是冶金產業第一大國,但產業結構不合理,正處于“控總量、調結構、保安全”的關鍵時期,轉型壓力大。同時,我國冶金產業總能耗高、碳排放總量大,面臨較大的環保壓力;冶金產業總體利潤水平較低,高端產品產量有待提升。“近5年,我國鋼鐵產業銷售利潤率保持在1.5%~3.6%,有色金屬產業銷售利潤率保持在2.8%~3.7%。”干勇表示,以鋼鐵產品為例,我國特種鋼產量僅占本國粗鋼產量的4%,遠低于發達國家,高端產品產量有待提升。
從材料端來看,我國新材料產業生產體系基本完整,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區域特色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十幾年來,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快速擴張,從2010年的0.65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5.9萬億元,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干勇分享道,同時,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創新體系逐步建立,新材料應用水平逐步提高,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從循環利用端來看,干勇指出:“我國已步入二次金屬產業大規模發展階段,未來,二次金屬將逐步成為資源及材料供應的主體。在目前的‘雙碳’目標背景下,鋼、銅、鋁大宗金屬二次資源回收利用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鋰、鈷、稀土等小金屬資源回收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我國廢鋼、廢有色金屬等資源回收規模雖已達到世界第一,但回收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并且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法律法規、相應制度和產品分級分類的標準體系,技術水平、數字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確保戰略性礦產“找得到”“采得出”“用得上”
整體來看,當前我國礦產資源行業面臨國內供應后勁不足、關鍵材料自主可控性差、綠色發展水平不足、企業國際競爭力亟待提升、循環利用端發展落后是全鏈條重要短板等諸多問題。對此,干勇提出了以下3個方面的戰略發展思路:
圍繞鐵、銅、鋁、鈾、鋰、鈷、鎳、鉻、鉀鹽、錳、金、鉭、鈮等緊缺基礎礦產材料,要通過創新找礦、采礦和選冶理論技術,推進大型勘查開發、綠色智能選冶裝備自主化,助推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實現礦產資源規模化、智能化綠色開發利用,大幅度增儲擴產,顯著提升國內基礎材料供給能力,守住重要礦產資源自給自足的戰略底線。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所急需的銦、鎵、鍺、碲、鉍等稀有稀散金屬和石化材料,要通過突破材料高質、高純、高值制備及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提升高端應用保障能力和產業整體競爭力。
圍繞稀土、鎢鉬、石墨、釩鈦、螢石等優勢礦產資源,要以滿足高端應用需求為重點,突破基礎材料高質化技術瓶頸,開發與資源特色相適應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通過以上布局,確保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找得到’(勘查)、‘采得出’(采礦)、‘用得上’(基礎材料制備),全面支撐國家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科技安全對材料的發展需要。”干勇表示。他提出以下3個方面的發展建議:
一是在體制機制上,成立國家礦產資源統一管理機構,統籌國內、國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組建礦產資源咨詢委員會,對礦產資源安全涉及的重大問題和政策措施開展調查研究,對國內外礦產資源發展進行跟蹤和前瞻性研究,提出專業建議;同時,要促進研發模式創新。
11
12
點擊閱讀原文
北方稀土主要生產經營稀土原料產品(稀土鹽類、稀土氧化物及稀土金屬)、稀土功能材料產品(稀土磁性材料、拋光材料、貯氫材料、發光材料、催化材料)和部分稀土應用產品(鎳氫動力電池、稀土永磁磁共振儀、LED燈珠)。公司集稀土冶煉、功能材料、應用產品、科研和貿易一體化。
北方稀土擁有下屬分工明確、各具優勢和特色的直屬、控股、參股企業近50家,成為全球最大的稀土企業集團和稀土產業基地,是我國六大稀土集團之一。
截至目前,北方稀土擁有冶煉分離產能12萬噸/年、稀土金屬產能1萬噸/年,稀土原料產能位居全球第一;稀土功能材料中磁性材料合金4.1萬噸/年,產能居全球第一;拋光材料產能2.35萬噸/年、貯氫合金8300噸/年,占據國內市場份額半數以上;發光材料100噸/年;稀土基煙氣脫硝催化劑1.2萬立方米/年。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完整涵蓋全部五大稀土功能材料產業的稀土企業集團。在稀土應用產品領域,已建成年產100臺稀土永磁磁共振成像儀生產基地,可生產混合汽車用圓形鎳氫動力電池100萬只/年,進軍稀土永磁高效節能電機產業和現代農業,積極開展市場推廣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稀土正在積極拓展業務合作范圍。今年9月1日,北方稀土與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舉行。雙方將在產業、科研、貿易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包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栓師指出,近年來,包鋼集團堅定不移實施以稀土為重心的戰略轉型,立足企業優勢打好“稀土牌”“資源牌”。中核集團與包鋼集團產業協同性強、業務契合度高,合作空間廣闊。希望雙方以此次戰略合作為契機,構建優勢互補、長期穩定的合作與發展新格局,共同維護稀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切實讓戰略資源發揮戰略作用。
北方稀土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46.31億,同比增逾47%
二是加快推動相關重點工程及項目落地,包括加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組織實施,著力開展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重大專項,開展二次資源供給體系構建與能力提升工程,設立礦產資源特區。“我們可以以云南、西藏、新疆、內蒙古為試點,設立礦產資源特區,實行‘礦業優先’,創造良好的礦業投資環境,鼓勵企業在特區內進行資源勘查、開發。”干勇指出。
三是要在政策改革上發力,對于礦權辦理周期長、難度大,權益金一次性繳納過高,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等制約我國礦業發展的有關政策,要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對國際影響大、技術難度高的“材料群”給予長期穩定的支持;建立和完善我國新材料科技創新體系,包括建設材料國家實驗室、重組優化材料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等。
來源:包頭稀土產品交易所
10月20日,中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商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方稀土”,600111)披露三季報: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6.22%,達到279.98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7.07%至46.31億元。
不過北方稀土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6.02%,至78.69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04億元,同比增長35.13%。
北方稀土還披露了第三季度主要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銷售方面,北方稀土稀土氧化物同比下降47.65%,稀土鹽類同比下降42.18%,稀土金屬同比上升20.8%。
北方稀土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國有控股稀土企業,其前身是始建于1961年的包鋼8861稀土實驗廠,并于1997年成為“中華稀土第一股”。控股股東包鋼(集團)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礦白云鄂博礦的獨家開采權,擁有內蒙古地區稀土產品專營權,這也是北方稀土的資源優勢。
點擊閱讀原文
13
來源: 北方稀土
全南包鋼晶環稀土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北方稀土<全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南晶環”)自成立以來因種種原因一直虧損,且扭虧無望。為深化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相關部署,保全國有資產,助力稀土產業發展,履行國企責任擔當,日前,北方稀土對全南晶環完成重整工作。重整后,全南晶環成為北方稀土全資子公司,一方面保留原有離子型稀土冶煉分離產能指標,另一方面通過產能置換增加產能指標,在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相關要求下,使北方稀土在南方地區擁有3000噸/年離子型稀土冶煉分離產能,有利于鞏固擴大贛州地區稀土市場份額,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進一步穩固南方中重稀土資源戰略布局,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包鋼(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北方稀土黨委書記、董事長章智強帶隊赴全南晶環調研,推動重整工作。
據悉,此次重整是北方稀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視察江西和贛州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之一。北方稀土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問題導向,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經過充分論證、科學研判,最終與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意見,有序推動全南晶環重整、產能承接等工作。此次重整將有效盤活全南晶環土地、廠房等閑置資產,保全全南晶環經營主體資格及全部資產價值;增強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增加企業和地方經濟效益,帶動兩地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全南晶環全力推進年產3000噸稀土氧化物冶煉分離技改升級項目。
下一步,該公司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黨和國家的發展戰略需求,堅持做強做優做大稀土原料,爭取新項目建設早日落地并投產,為北方稀土打造世界一流稀土領軍企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點擊閱讀原文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夏子航)12月1日,中國稀土集團發布消息稱,11月30日,中國稀土集團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在長沙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介紹,湖南稀土產業已形成從開采、冶煉分離到材料生產、終端應用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2021年,湖南省稀土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5億元,較上年增長12.9%,具有良好的增長空間和發展前景。
根據協議,未來將以中國稀土集團為主體,加快包括相關稀土分離及綜合回收利用企業在內的湖南省內稀土產業整合,推動離子型稀土礦權配置,形成湖南離子型稀土和獨居石綜合利用并重為特色的稀土資源供應體系,布局建設采、選、冶及應用為一體的湖南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及其配套項目建設,加強湖南省內產學研用產業鏈整合及合作,實現中國稀土集團打造湖南“資源開發綠色化,冶煉分離智能化,產品應用高端化”的稀土版圖,促進湖南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貫徹落實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稀土集團還與湖南省國資委、湖南黃金集團共同簽署了增資協議書。
本次達成戰略合作,標志著湖南省與中國稀土集團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開啟戰略合作新模式、新紀元、新征程。中國稀土集團將與湖南省全面加強合作交流,推進湖南稀土資源整合,共同做大產業園區,加強產品開發、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工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湖南省相關政府人士表示,希望雙方以協議簽署為契機,充分發揮中國稀土集團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優勢和湖南資源、產業優勢,加快湖南稀土產業實質性整合,推進湖南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在湘布局稀土深加工及高值應用產業,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共同推動湖南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14
點擊閱讀原文
北方稀土有序推進全南晶環重整
進一步穩固南方中重稀土資源戰略布局
促進湖南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稀土集團與湖南省達成戰略合作
15
16
來源:澎湃新聞
12月12日,中國最大的稀土供應商中國北方稀土(27.290, 1.27, 4.88%)(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方稀土”,600111)公告披露,為貫徹落實國家稀土產業發展戰略,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體制機制,推動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誠合作、協同創新”原則,公司擬與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鋼研集團”)共同牽頭組建創新中心。
公告稱,北方稀土與中國鋼研集團作為主要出資方,擬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注冊新公司作為創新中心總部。新公司注冊資本擬定為人民幣1000萬元,北方稀土擬以現金出資400萬元,占新公司注冊資本的40%。
此外,北方稀土稱,公司每年擬投入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支持創新中心建設,連續支持5年,主要用于創新中心人才引進、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平臺建設等。
據介紹,創新中心擬由北方稀土與中國鋼研集團共同牽頭聯合稀土領域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業合作共建,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理事會由政府理事、科學家理事、企業理事組成,負責重大事項決策。
新合資公則司負責創新中心整體運行與管理,開展研發單元的遴選、制定規劃、項目管理、成果轉化、業務指導、績效考評、前瞻性科研資助以及重大項目組織、產業技術發展研究等工作。
公告稱,創新中心擬按照“1+1+5+N”總體布局(“1”指在包頭建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1”指在北京建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創新平臺,“5”指在包頭、杭州、上海、深圳、沈陽設立五個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N”指在國內外設立若干合作研究院),在北京建設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協同創新平臺(下稱“協同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
中國稀土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北方稀土與中國鋼研牽頭建創新中心
據悉,協同平臺依托國創新材(北京)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國創新材”)建設,由北方稀土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實現對國創新材控股,中國鋼研集團負責管理和運營。協同平臺負責組織協調國內外創新資源,搭建綜合科技服務平臺,為創新中心提供技術、公共科技服務支撐和人才培養,支持創新中心各基地和研究機構的科技創新工作,建設中國稀土(35.000, 0.41, 1.19%)永磁材料研究、國際稀土交流及稀土大數據基地。?
北方稀土稱,公司與中國鋼研集團共同牽頭組建創新中心,符合國家創建新型科技創新平臺政策要求,有利于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有利于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土新材料創新平臺,為公司乃至我國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科學報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生物質能生化轉化研究室聯合江西省農科院微生物所和江西正合環保集團在稀土尾礦地生態能源農場修復模式研究方面獲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江西贛州素有“稀土王國”之稱,擁有全國80%以上的離子型稀土資源,尤其是鋱、鏑等多種重稀土元素為我國南方地區的獨有珍稀礦種。但是,長期開采導致礦區植被和礦床表面腐殖層被剝離、破壞,并且酸性浸出液的大量使用引發礦區生態退化和諸多環境問題,尤其是池浸、堆浸等早期工藝產生的大量尾礦未能妥善處置,致使周邊土地及水體遭受不同程度破壞和污染。
稀土尾礦地生態能源農場修復模式研究獲進展
17
18
針對稀土尾礦地土壤酸化沙化嚴重、土壤養分貧瘠及微生態功能喪失等問題,研究人員以適宜當地氣候的能源植物為修復植物,建立了“能源植物種植-土壤生態修復-厭氧發酵制氣-沼液回施/沼渣高值利用”為核心的生態能源農場修復模式。該研究發現,在可持續修復區,采用沼液施用草本類能源植物可在3年內顯著提升稀土尾礦地的土壤養分及微生物多樣性,初步恢復土地生產力,相關指標優于自然修復區的土壤樣品。
非度量多維尺度(NMDS)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變異主要受到土壤理化性質變化和修復植物種類差異的影響;方差分解分析(VPA)發現,土壤養分是影響細菌和真菌群落變異的關鍵因子;并且細菌群落對土壤養分變化的響應要快于真菌群落。此外,土壤養分提升明顯改變了寡營養和富營養微生物的比例。其中:富營養型微生物變形桿菌門、擬桿菌門、芽單胞菌門和球囊菌門顯著增加。
微生物互作網絡分析進一步顯示,富營養型微生物增加可提高微生物互作網絡拓撲特性,增強其網絡穩定性;來自變形桿菌門(細菌)和子囊菌門(真菌)等富營養型微生物的菌株已經成為構建穩定網絡結構的主要關鍵物種。此外,以草本類植物為修復植物還可增加子囊菌門在互作網絡中的比例,并與細菌協同提高互作網絡的拓撲特性。
來源: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近年來,無鉛金屬鹵化物雙鈣鈦礦Cs2Na(Ag)InCl6材料因組份易調控、合成簡便及毒性低等特性,而備受關注,在照明顯示、光電探測及光伏等領域表現出廣闊的應用潛力。目前,該材料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可見光波段,近紅外(NIR)波段存在發光效率低的瓶頸,制約進一步的應用開發。
針對此問題,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和閩都創新實驗室研究員陳學元課題組,通過在Cs2NaInCl6中引入稀土離子Yb3+和Er3+作為近紅外發光中心,實現高效近紅外發光(圖1)。
點擊閱讀原文
福建物構所等調控局域電子結構實現稀土摻雜雙鈣鈦礦高效近紅外發光
Cs2NaInCl6:Yb3+的最佳量子產率為39.4%,相比Cs2AgInCl6:Yb3+材料提升了142.2倍。科研團隊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Bader電荷分析,對比研究了Cs2NaInCl6:Yb3+和Cs2AgInCl6:Yb3+兩種材料的局域電子結構(圖2)。Bader電荷分析是一種通過將材料的總電荷分解到原子電荷,得到原子周圍電子數,進而計算出原子化合價的方法。該方法應用于材料的電荷特性分析,判斷材料內電荷傳輸過程。研究表明,Cs2NaInCl6:Yb3+中Na+離子的強離子性使其幾乎完全電離,導致相鄰的[YbCl6]八面體電荷顯著局域化,促進了Cl--Yb3+的荷移躍遷。而Cs2AgInCl6:Yb3+中的Ag+由于強共價性形成Ag-Cl共價鍵,使相鄰的[YbCl6]八面體中Cl-的電子波函數向Ag+離域,導致Cl-與Yb3+波函數交疊減小,從而抑制了Cl--Yb3+荷移躍遷過程。
點擊閱讀原文
19
20
該研究利用溫度依賴的穩態和瞬態熒光光譜等手段,觀察到Cs2NaInCl6:Yb3+中Yb3+的激發峰相對于基質自限激子的激發峰存在明顯偏移(圖3)。在低溫下,Cs2NaInCl6:Yb3+通過紫外激發,在近紫外-可見光區觀察到兩個發射峰,波數差約為9766 cm-1,對應于荷移躍遷帶(CTB)→2F7/2和2F5/2躍遷。以上證據證實了在Cs2NaInCl6:Yb3+中的高效近紅外發射來源于其獨特的Cl--Yb3+荷移躍遷敏化過程。
科研團隊通過共摻其他近紅外發光離子如Er3+,實現了Cl--Yb3+荷移躍遷敏化的Er3+離子1540 nm處的近紅外發射(圖4)。相比于Cs2NaInCl6:Yb3+/Er3+中常規的自限激子敏化,其發射強度增強了1510.2倍,最佳量子產率為7.9%。
該研究為實現高效的稀土摻雜近紅外發光無鉛金屬鹵化物雙鈣鈦礦開辟了新途徑,有望應用于近紅外光通訊、發光二極管和夜視成像等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創新團隊國際合作伙伴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寬譜自驅動光電探測柔性多軸雜化鈣鈦礦鐵電薄膜
來源:x-mol
自從在羅息鹽中觀察到鐵電性能以來,具有自發極化效應的鐵電體被認為是有前途的電活性材料。與體塊陶瓷和單晶相比,薄膜的重量輕、體積小、工作電壓低,可以滿足小型化電子設備的需求。特別是一些鐵電薄膜能夠涂覆在柔性基底上,可以承受不規則的機械變形,為制備可穿戴設備提供了很多機會。近日,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羅軍華(點擊查看介紹)團隊在二維鈣鈦礦鐵電體系中制備了一種柔性自驅動寬譜光電探測器。
作為無機氧化物鐵電體的替代者或補充材料,無機有機雜化鐵電薄膜具有結構可調性、機械靈活性、易于加工及制備溫度低等優點。在實際應用中,鐵電體的多極軸屬性是重要特性,以便使其自發極化盡可能沿更多方向隨著外部施加電場翻轉。鐵電自發極化產生的內建電場可以促進載流子分離,有利于半導體器光電性能。盡管分子鐵電薄膜在非易失性存儲和機電耦合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具有寬譜光學活性的多極軸鐵電薄膜仍然存在一個巨大的空白。這是因為材料吸收光譜的范圍越寬,電子運動自由能越大,光激發載流子的漏電電流將會屏蔽晶格畸變引起的鐵電極化效應。這嚴重阻礙了鐵電材料在光電子領域的發展。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羅軍華團隊開發的寬譜響應的無機有機雜化鈣鈦礦自驅動光電探測器彌補了上述空白。他們的設計思路是以三維鈣鈦礦骨架為模板,采用“降維策略”,通過引入有機基元誘導結構相變,從而獲得二維多層鈣鈦礦鐵電體。其中,二維多層無機框架為載流子傳輸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而有機基元偶極子的有序無序運動可以產生鐵電極化。立足上述策略,成功構筑了一例半導體性能優異且具有寬譜光學活性的二維鈣鈦礦鐵電體(HA2EA2Pb3I10,HA = 正己胺陽離子),其帶隙僅為1.83 eV。二維多層雜化鈣鈦礦很好地平衡了鐵電極化性能和寬譜光學吸收之間的矛盾。另外,結構相變產生的對稱性破缺分析表明該鐵電體具有8個等效的極化方向,超過了經典的無機鐵電體鈦酸鋇(室溫下具有6個等效的極化方向)。
21
22
特別是,通過旋涂法得到的HA2EA2Pb3I10柔性薄膜近似平行于其層狀無機框架,表現出優異的面內自發極化。進一步地,在柔性薄膜上實現了自驅動寬譜光電探測,揭示了其在柔性和可穿戴電子設備上的應用潛力。該結果為柔性光電子器件的設計提供了啟示,并為拓展分子鐵電材料的應用提供了有效途徑。
相關研究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期刊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博士后韓世國。
點擊閱讀原文
上海硅酸鹽所在高能物理用石榴石閃爍陶瓷方向取得進展
閃爍體能夠將高能射線或粒子轉化為紫外或可見光波段發光,是人類探索微觀物質起源和宏觀宇宙演化的重要介質,充當著人類觀察高能粒子的“眼睛”角色。閃爍體被廣泛應用于科研、醫療、國土安全和工業等領域,各領域對閃爍材料的性能也提出了針對性要求(Jiang Li, et al. Chapt. 3. Scintillators. In: Processing of Ceramics: Breakthroughs in Optical Materials. Wiley, 2021)。鈰離子摻雜镥鋁石榴石(Ce:LuAG)閃爍陶瓷具有高密度、抗輻照能力強、高亮度、快衰減、制備成本相對較低等優點,有望成為新一代Shashlik采樣量熱計的探測材料。
閃爍陶瓷材料的出現不僅豐富了陶瓷行業的研究內涵,更拓展了閃爍晶體材料在醫療器械、復合晶體探測器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應用,是一種具有極大潛能的新材料。目前以石榴石為基體的閃爍陶瓷最受人矚目,因其具有晶界結合力穩定,光學各向同性,共摻雜或多摻雜能夠降低導帶位置“覆蓋”禁帶中反位缺陷等優勢,進而降低燒結溫度提高透明度,此舉有望批量生產并應用于航空航天、軍事、醫療等領域。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李江研究員帶領透明與光功能陶瓷研究團隊與捷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Martin Nikl博士和泰國國王科技大學Weerapong Chewpraditkul博士合作,對備受高能物理實驗界關注的Ce:LuAG閃爍陶瓷進行組分設計和性能優化,獲得進展。該團隊基于“缺陷工程”的策略,在Ce:LuAG透明陶瓷中引入二價Ca2+,并系統研究了Ca2+摻雜濃度對陶瓷微觀結構、光學質量和閃爍性能的影響。通過合適濃度的Ca2+共摻,有效誘導Ce4+快閃爍中心的形成,將Ce:LuAG陶瓷的閃爍快衰減分量(LY0.5μs/LY3μs)從79%提升至97%,是目前國際報道的最高值(Danyang Zhu, et al. J. Eur. Ceram. Soc., 2022, 42: 6075-6084)。
石榴石作為極具潛力的閃爍體基質材料,其獨特優勢在于晶格對不同陽離子取代的包容高度較大,在四面體、八面體、十二面體格位均可以實現多種離子取代,這使石榴石光功能材料從傳統的二元石榴石逐漸發展為三元、四元甚至更多元,其性能也隨著離子取代可以實現更豐富和靈活的調控,從而滿足不同應用領域閃爍材料的性能需求。該團隊對多組分石榴石閃爍陶瓷的發展歷程、制備路徑和優化思路進行了全面綜述,并總結提出多組分石榴石閃爍陶瓷未來發展的前景方向(Danyang Zhu, et al. J. Adv. Ceram., 2022, doi: 10.1007/s40145-022-0660-9)。
點擊閱讀原文
23
協會三屆二次理事會會議勝利召開
24
Rare Earth elements synthesis confirmed in neutron star mergers
source:sciencedaily
A group of researchers has, for the first time, identified rare earth elements produced by neutron star mergers.
Details of this milestone were published i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on October 26, 2022.
When two neutron stars spiral inwards and merge, the resulting explosion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heavy elements that make up our Universe. The first confirmed example of this process was an event in 2017 named GW 170817. Yet, even five years later,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elements created in neutron star mergers has eluded scientists, except for strontium identified in the optical spectra.
A research group led by Nanae Domoto,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at Tohoku University and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JSPS), h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properties of all heavy elements to decode the spectra from neutron star mergers.
They used this to investigate the spectra of kilonova -- bright emissions caused by the radioactive decay of freshly synthesized nuclei that are ejected during the merger -- from GW 170817. Based on comparisons of detailed kilonovae spectra simulations, produced by the supercomputer "ATERUI II" at the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of Japan, the team found that the rare elements lanthanum and cerium can reproduce the near-infrared spectral features seen in 2017.
Until now, the existe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has only been hypothesized based on the overall evolution of the kilonova's brightness, but not from the spectral features.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唐志永研究員和張潔副研究員帶領的工程科學研究組在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上發表了名為“3D printing of gadolinium oxide structure neutron absorb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實現了復雜結構氧化釓(Gd2O3)陶瓷材料的增材制造。論文的作者為上海高研院的博士研究生王剛,通訊作者為上海高研院的張潔副研究員和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梅龍偉副研究員。
釓(Gd)元素通常以氧化釓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15564Gd和15764Gd兩種同位素含量超過了30%,同時由于其具有較大的熱中子吸收截面(分別為60900和254000 Barn),被廣泛應用于核物理和核醫學領域進行中子屏蔽和中子捕獲。但是氧化釓具有較高的熔點(2350℃)和強度,限制了使用銑、削以及注塑等傳統手段對其進行加工。利用粘結犧牲劑的方法也要面臨缺少靈活性以及模型成本高等問題。本文利用DLP面曝光技術,通過對陶瓷漿料系統的折射率匹配以及流變學研究,探究出了一種同時具備高流變性能和固相負載量的漿料體系應用于3D打印。對打印過程的曝光時間、強度以及層厚等影響因素綜合研究得出了較優的匹配條件,并成功連續制備了超長(10 cm)超薄(0.3 mm)的復雜晶格結構中子吸收器。除此之外,本文還對該材料的收縮性能、相變過程以及后處理過程中的燒結行為和多孔性能進行了研究,所制備的材料彈性模量超過20 GPa,與之前文獻中報道的純氧化釓結構強度趨勢相吻合,表示該技術在核物理和核醫學等相關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場景。
本文采用的DLP-3D打印技術可以實現較少原材料的復雜結構快速成型,能夠滿足核中子相關應用場景對氧化釓結構成形的個性化需求。下一步,研究人員將繼續研究包括液相燒結、熱等靜壓燒結以及等離子閃燒技術等在內的多種燒結工藝對氧化釓結構性能的影響,進一步提高產品相關性能。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核能安全監測技術和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中科院青促會的支持。?
上海高研院在中子吸收材料氧化釓
增材制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點擊閱讀原文
25
26
"This is the first direct identification of rare elements in the spectra of neutron star mergers, and it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of elements in the Universe," Dotomo said.
"This study used a simple model of ejected material. Looking ahead, we want to factor in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to grasp a bigger picture of what happens when stars collide," Dotomo added.
Synthesizing quantum nanomagnets via metal-free multi-porphyrin systems
source:phys.org
A team of researchers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working with a pair of colleague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has developed a new way to synthesize single quantum nanomagnets that are based on metal-free, multi-porphyrin systems. In their paper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Nature Chemistry, the group describes their method and possible uses for it.
Molecular magnets are materials that are capable of exhibiting ferromagnetism.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magnets because their building blocks are composed of organic molecules or a combination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 Chemists have been studying their properties with the goal of using them to develop medical therapies such adv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w kinds of chemotherapy and possibly magnetic-field-induced local hyperthermia therapy. In this new effort, the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a way to create molecular nanomagnets with quantum properties.
The technique involved first synthesizing a monoporphyrin using what they describe as conventional "solution chemistry"—the monoporhyrins were created by using an atomic-force microscope to pull hydrogen atoms off of polyporphyrins. The researchers then applied the result to a base of gold, which they placed in an oven and heated to 80?°C. This forced the rings in the material to become chained. They then turned the oven up to 290°C and then let the material cook for another 10 minutes. Thi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dditional carbon cycles and the creation of quantum nanomagnets.
The technique works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use of porphyrins, which are heterocyclic molecules that have multiple double-bonds with delocalized electrons. They typically exist as rings. They also easily form complexes with ions and rare earth metals, which allows them to be used to create molecular magnets.
Once their magnets were complete,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them using a 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e, finding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pins of 15 millielectronvolts. They further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magnetic interaction exchange using spectroscopy with spin circulation.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their approach is a relatively easy way to make polyporphyrin quantum nanomagnets of variable lengths, which can also have differing numbers of radical centers.
gold, which they placed in an oven and heated to 80?°C. This forced the rings in the material to become chained. They then turned the oven up to 290°C and then let the material cook for another 10 minutes. Thi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dditional carbon cycles and the creation of quantum nanomagnets.
The technique works because it involves the use of porphyrins, which are heterocyclic molecules that have multiple double-bonds with delocalized electrons. They typically exist as rings. They also easily form complexes with ions and rare earth metals, which allows them to be used to create molecular magnets.
Once their magnets were complete, the researchers studied them using a scanning-tunneling microscope, finding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spins of 15 millielectronvolts. They further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magnetic interaction exchange using spectroscopy with spin circulation.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their approach is a relatively easy way to make polyporphyrin quantum nanomagnets of variable lengths, which can also have differing numbers of radical centers.
聲明
本刊所有內容未經有關版權所有人書面許可,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翻印、傳播及使用,上海市稀土協會及《上海稀土》編輯部保留本刊所有權利。
主? ?編
責任編輯
執行編輯
顧? ?問
張修江
吳建思
崔中倪
朱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