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青海山洪災害成因公布
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新武器
北斗+物聯網設計理念實現智能定位報警救生衣
“5G+航空醫療+ECMO”首次亮相粵港澳大灣區
科技與信息中心
2022年8月30日
2022年第8期(總14期)
應急安全科技情報
目錄
CONTNETS
應急安全科技情報
一? ?
熱點事件
“8·18”青海山洪災害成因公布
重慶涪陵、南川發生山火
應急管理部工作組赴白銀煤礦坍塌事故現場指導救援
01
03
05
07
09
二? ?
研究進展
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估體系構建
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新武器
光纖技術為滑坡監測開辟新領域
10
12
三? ?
裝備制造
北斗+物聯網設計理念實現智能定位報警救生衣
無人機在城市高壓燃氣管道巡檢中的應用
應急管理部成立首個大型無人機系統采購項目
16
四? ?
行業動態
福建海上危險化學品貨物泄漏綜合應急演練成功舉行
“5G+航空醫療+ECMO”首次亮相粵港澳大灣區
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成功發射
04
14
17
19
熱點事件
記者從西寧市大通縣“8·18”山洪災害新聞發布會獲悉,8月17日22時25分,西寧市氣象局、大通縣氣象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隨后全市大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雨。至18日零時許,西寧市大通縣青林鄉、青山鄉瞬間強降雨,引發山洪,造成泥石流,致使河流改道漫溢,2個鄉鎮6個村1517戶6245人受災。
截至目前,災害已造成17人死亡,成功營救20名失聯人員,仍有17人失聯,2棟房屋被沖毀,14棟房屋大部分受損,其他房屋、道路、橋梁、河道等災損情況正在進一步統計中。
NEWS
-1-
“8·18”青海山洪災害成因公布
圖 1 青海省海東市消防支隊隊員在西寧市大通縣青山鄉賀家莊村開展救援工作
熱點事件
NEWS
-2-
經自然資源、水利、氣象等部門現場查看,綜合分析此次災害成因,初步認為此次災害的原因有三個方面:
一是近期連續降雨致使土壤水量達到或接近飽和,8月份以來,青林鄉降雨量累計達114毫米,超過50年來8月平均值,地表徑流量加大,短時超強降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二是此次降雨時間短、強度大,降雨過程持續一小時左右,青山鄉、青林鄉分別形成降雨量約34.6毫米和39.3毫米,降水強度歷年罕見。加之青林,青山本地強降水和上游寶庫鄉降水匯聚,地表徑流增大,匯水面大,短時間內形成了山洪。
三是青山鄉沙岱河河長約33公里,流域面積124.35平方公里,河谷狹窄落差大,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07立方米,17日強降雨致使河道流量突增至100立方米左右,山洪流量大,引發山洪災害。
災害發生后,青海省先后迅速啟動省級突發災害事件II級和I級應急響應,組織消防、公安、解放軍、武警、應急等部門和鄉村干部、周邊鄉鎮、村群眾共計4500余人參與救援,并組織醫護、救援車輛共計160余輛。
在大通一中,朔山中學設立受災群眾安置點,已緊急避險轉移安置1249名群眾,調運帳篷、行軍床、棉被、方便面、礦泉水,藥品等救災物資5000余件,同時組織工作專班,一對一做好遇難者家屬安撫善后工作。大通縣各醫院緊急騰出130間病房用于救治傷員,并開通綠色通道。
目前,山洪災害中的9名輕癥傷員已轉運至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第二分院救治,生命體征平穩。縣疾控中心派出消殺隊共4組8人,已完成3輪消殺。(資料來源:央視新聞,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楊妍)
熱點事件
NEWS
-3-
據重慶應急管理局消息,8月17日18時許,涪陵區荔枝街道鵝頸關村三組沐英山莊旁突發山火。同日20時許,涪陵區江北街道點易社區爻里小鎮斜對面突發山火。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區兩級迅速組織應急、消防等有關部門和專業力量開展科學撲救。經市、區兩級救援力量奮力撲救,兩處火場明火先后于18日下午基本撲滅。火情未造成人員傷亡,未對居民點及重要設施設備構成威脅。
8月18日10點26分許、13點37分許,重慶南川區神童鎮、三泉鎮也相繼發生山火。南川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消防力量前往撲救。附近居民已及時疏散、暫無人員傷亡。過火面積和起火原因正在調查中。
18日晚,受持續高溫導致林內植被干枯易燃、可燃物載量大及風力較大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涪陵區兩處火場出現不同程度復燃和蔓延。接報后,當地要求迅速組織撲救,嚴防發生次生災害,盡快查明起火和復燃原因。
8月19日早上6時20分,重慶市應急局從南川火場調度3架直升機回援涪陵北山坪,集中力量撲滅山火。同時,重慶市應急局通過向應急管理部請示,應急管理部分別從四川、湖北抽調兩架大運力的卡32直升機前來涪陵、南川支援。四川的直升機已于18日到達南川,湖北的直升機19日上午到達涪陵。目前,在涪陵和南川三個火場總共有6架直升機參與山火撲救。在18日開展救援的基礎上,重慶市應急局緊急調度了武警重慶總隊543名指戰員攜裝備迅速開往涪陵、南川等地展開山火撲救任務。(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楊妍)
重慶涪陵、南川發生山火
熱點事件
7月23日11時15分許,山西焦煤民爆集團工作人員前往景泰縣境內甘肅泓勝煤業途中,突遇礦區邊坡坍塌,將這些工作人員及車輛掩埋。當地消防救援隊伍24車、96人以及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靖遠隊3車、14人在事故現場參與救援。應急管理部派出由礦山安監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赴現場指導救援處置和事故調查。
截至7月23日20:00,涉險17人現已全部救出,身體正常1人;輕傷6人,其中5人在景泰縣人民醫院醫治,1人因心率過速轉院至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醫治;死亡10人。
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部長黃明要求全力救治傷員,科學組織救援,發揮專家作用,安全施救,嚴防次生事故發生;督促地方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認真查明事故原因,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找出盲區漏洞,狠抓整改;要求各地各部門清醒認識當前煤礦生產高風險,繃緊神經,舉一反三,進一步嚴格監管監察,守住安全底線,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穩定當前安全生產形勢。(資料來源:央視新聞,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楊妍)
NEWS
-4-
應急管理部派工作組赴甘肅白銀
煤礦坍塌事故現場指導救援
圖 2 礦區事故現場
截至7月23日20:00,涉險17人現已全部救出,身體正常1人;輕傷6人,其中5人在景泰縣人民醫院醫治,1人因心率過速轉院至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醫治;死亡10人。
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部長黃明要求全力救治傷員,科學組織救援,發揮專家作用,安全施救,嚴防次生事故發生;督促地方深刻吸取事故教訓,認真查明事故原因,深入排查風險隱患,找出盲區漏洞,狠抓整改;要求各地各部門清醒認識當前煤礦生產高風險,繃緊神經,舉一反三,進一步嚴格監管監察,守住安全底線,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決穩定當前安全生產形勢。(資料來源:央視新聞,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楊妍)
基于信度、效度分析與層次分析法的
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
評估體系構建
研究進展
Research
-5-
為確立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地方政府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滿足國家應急管理建設需求,依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標準,并參考相關文獻,在專家小組評議的基礎上,確立南寧市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該研究回收81份有效問卷,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評價體系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yaahp軟件,以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各級指標的權重。
圖 3 南寧市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權重
研究進展
Research
-6-
研究初步構建的評價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34個二級指標。經信度和效度分析,刪除4個2級指標,最終建構了4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的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層次分析法確定的各一、二級指標及其權重為:
(1)“事故預防”(權重0.4335)下設7個二級指標;
(2)“應急準備”(權重0.3112)下設7個二級指標;
(3)“應急處置”(權重0.2034)下設9個二級指標;
(4)“恢復與重建”(權重0.0519)下設7個二級指標。
二級指標中權重超過0.05的指標依次為:
(1)法律法規(權重0.0916)
(2)突發公共事件技術監管(權重0.0856)
(3)設立應急機構(權重0.0685)
(4)建立監測預警系統(權重0.0668)
(5)突發公共事件責任落實(權重0.0579)
(6)轄區危險場所管控(權重0.0578)
(7)轄區風險評價與控制(權重0.0531)
(8)編制應急預案(權重0.0516)
(9)重大災害投保(權重0.0502)
基于信度、結構效度驗證的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好的科學性,符合我國應急管理的方針策略。在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健全、應急機構的設置與權責劃分非常重要,還要充分發揮保險機制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資料來源: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供稿人:研發中心(院士辦) 韓波)
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新武器
研究進展
Research
-7-
目前人類最深的地下活動是俄羅斯在庫頁島深度萬米的油井。在許多時候,我們對腳下的地球內部,即使是地表以下幾米的地方,都缺乏足夠詳細的認知。雖然目前有著重磁電震等多種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但在大多數時候,鉆探仍然是了解地下微小特征的最佳方式。近年來,量子傳感器作為傳統地球物理傳感器的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以其突出的探測能力,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圖 4 重力梯度儀(Stray et al., 2022)
(a)沙漏型重力梯度儀,它使用兩個反向定向單光束 MOT,通過多個鏡面組件(藍色)實現梯度測量;(b)來自每個捕獲區域的原子云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上)以及1 m原子云分離基線隨時間的相對變化曲線(下)(通過50次測量獲得的平均值,每次測量4秒,陰影區域為不確定性范圍);(c)測試質量塊在兩個位置之間移動引起的重力梯度變化——靠近傳感器(空心三角點)或遠離傳感器(實心三角點)。每個測量數字代表一個特定的測試位置質量。每個數據點由八個重力梯度的平均值加權得到測量值,每次測量都包含來自原子干涉儀的25次觀測,干涉儀每次測量耗時1.5 s。每個數據點的誤差范圍是八個重力梯度讀數的標準誤差。測試質量塊大約每20分鐘移動一次,誤差為±3.5分鐘,其位置可重復性為1厘米,變化的模型所預測的重力梯度信號ΔGzz以紅色顯示。
研究進展
Research
-8-
近日,英國伯明翰大學的Stray等人研制了一種基于量子傳感的超冷原子重力梯度儀,他們使用原子干涉技術,根據重力場如何影響自由下落的原子云來測量局部的重力加速度。在常規裝置中,光脈沖用于產生、分離和重組物質波(每個粒子在物理學中都可以被描述為物質波),從而使它們相互作用,這樣在重力儀中檢測到的干涉圖與局部重力場有關。基于這一原理的測量可以達到驚人的精度,但這類測量會受到噪聲的嚴重影響。而原子重力梯度儀通過測量重力場中的梯度而不是絕對值,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一缺陷。
該儀器僅通過測量地下空洞引起的微小重力變化,就能夠無損地探測到空洞的分布位置。對于10分鐘以上的測量,該儀器的靈敏度可達到20E(1E為10-9 / s2)。這種傳感器使原子梯度計朝著實際應用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Stray等人的結果表明,這類儀器將有望很快實現小型化和便攜化,更容易在室外測量中得到應用。該技術的突破將有希望用于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構造研究,從而為城市地下空間的安全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資料來源:Nature,供稿人:地質與建設安全研究所 王用軍)
圖 5(a)典型重力梯度的等高線圖及其各種應用場景中的信號大小,檢測到的特征參數和傳感器的不確定性變化對應關系;(b)未來通過該儀器可獲得某區域 0.5 m 空間分辨率的重力分布圖,測量精度可達20 E。
該儀器僅通過測量地下空洞引起的微小重力變化,就能夠無損地探測到空洞的分布位置。對10分鐘以上的測量,該儀器的靈敏度可達到20E(1E為10-9 / s2)。該傳感器使原子梯度計朝著實際應用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Stray等人的結果表明,這類儀器有望很快實現小型化和便攜化,更容易在室外測量中得到應用。該技術的突破將有希望用于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構造研究,從而為城市地下空間的安全開發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資料來源:Nature,供稿人:地質與建設安全研究所 王用軍)
光纖技術為滑坡監測開辟新領域
研究進展
Research
-9-
水庫為本地社區提供儲水調水、水力發電和觀光游覽等服務。然而,水庫的建設會顯著改變當地的地質條件,并帶來不可預測的危害,尤其是滑坡災害。掌握庫岸滑坡的誘發因素,對于確保水庫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和公共安全至關重要。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南京大學朱鴻鵠教授團隊引入了一種新的光纖神經系統(FONS)來監測和研究水庫滑坡。作者們設計研發了這一系統,并在中國三峽庫區一處古滑坡——藕塘滑坡進行了現場布設和示范應用。該滑坡的體積超過1.17億立方碼(即9000萬方),每年位移達4到20英寸(即100-500毫米)。該系統可獲取厘米級的實時、高空間分辨率數據。
這一光纖神經系統為每個監測參量(包括地下溫度、濕度和應變)配置單獨的光纜。所有光纜綁扎為一束后,置于一個直徑為4英寸(即110毫米)、深度為131英尺(即40米)的鉆孔中。該系統安裝完成后,將地下監測信息通過無線方式傳輸到地表的數據服務器,使得研究人員能夠監測滑坡運動、水分遷移和泥沙淤積等過程。
作者們利用系統采集的數據,確認了坡體后緣的主滑面和次級滑面。作者們還斷定,相對于同等雨量的均勻降雨,短時高強降雨對滑坡變形的影響更為顯著。這一發現與關于降雨和滑坡變形關系的常規認識有所不同。
這一系統為滑坡的綜合災害監測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為掌握水庫滑坡的熱-水-力成因、誘發因素和災變機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在未來的應用中,我們還可以結合衛星遙感、航空測量和地面監測來全面考察地質災害。(防災與應急管理研究所)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0-
在水域災害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施救人員的個人安全理應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研發一種新型裝備,配備在救生衣上,在人員落水的第一時間自動收到報警信息,并能夠實時在線監控落水人員位置信息,為每一位搶險救援人員披上一層科技的鎧甲。
其內置的自觸發式定位模塊采用北斗+物聯網的設計理念,通過遇水觸發傳感器報警的方式實現對佩戴人員的安全防護。具備落水自動報警、手動報警和一鍵報平安功能,能夠快速地將報警人員的位置信息以平臺界面警報顯示、手機短信和手機語音電話的方式聯系預設的多位聯系人,并在第一時間通知后方指揮中心。指揮端可以對多臺設備進行管理和監控。具有如下特點:
(1)自動及手動2種報警模式
在觸發報警模式上,設計有遇水自動觸發報警以及手動報警2種模式,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應用場景自行選擇觸發報警方式。同時,還設置有安全確認鍵,當人員確定安全后,可一鍵保平安。
(2)采用北斗衛星通信系統
摒棄傳統的單通信模式,采用公網及北斗短報文兩種通信模式,確保在無公網信號的極端環境下,通過北斗定位+北斗短短報文通信,亦能保障報警信號的正常傳遞。并且北斗三號面向民用市場后,可實現語音及圖片的應急傳輸。
(3)定位精度高
采用自主開發的定位算法,根據搜索到的衛星數量,人員定位精度誤差可控制在2m范圍內。
北斗+物聯網設計理念
實現智能定位報警救生衣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1-
(4)指揮平臺在線監控
自主開發的指揮平臺,可同時兼容北斗網絡、物聯網以及公網,實現多網融合在線監控,可多網絡實時監測佩戴人員正常狀態以及報警狀態下的軌跡信息,并具備電子圍欄、歷時軌跡查詢、軌跡數據分析等功能。
(5)短信及電話實時提醒
人員意外落水后,定位模塊除第一時間通知后方平臺外,還可通過綁定緊急聯系人的方式,通過短信及電話及時通知相關營救人員,在移動施救過程中實時掌握落水人員位置信息。(資料來源:應急裝備之家,供稿人:研發中心(院士辦)韓波)
圖 6 北斗衛星通信系統
圖 7 落水智能定位報警救生衣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2-
高壓燃氣管道具有距離長、范圍廣、途經地貌多樣復雜的特點,許多管段受環境惡劣、交通不便、人文復雜等不利因素制約,給管道安全巡檢帶來困難,導致許多隱患不能及時被發現和治理,進而引發事故。保證高壓燃氣管道正常運行安全,及時追蹤周圍第三方施工、土體塌方、地表變化、管道占壓等也就成為了管道日常巡檢的主要內容。
無人機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掛載相應的設備,如高清云臺相機(攝像機)、紅外熱成像相機、激光雷達、激光氣體遙測儀等,自動、快速獲取燃氣管道及周邊的數據信息,并在管道巡檢、目標區域勘察、應急搶險信息收集、航拍管道沿線影像圖等方面的優勢。在國外,無人機巡檢技術在山區管道巡檢、災后次生災害評價、泄漏點定位等方面已應用廣泛;在國內,已有蘭成渝管道、中石油西部管道、榆濟管道等將無人機技術應用到管道巡檢。
行業內使用無人機主要是在管道巡檢、巡護方面,有利于解決復雜地形、極端天氣環境和地災發生后而又無法人力到達或及時到達時的管道巡護難題,能快速掌握管道埋設地段周圍的地形、地貌變化情況,既能確保搶險人員免遭次生災害傷害,又能為搶險贏得寶貴時間。主要應用場景如下:
無人機在城市高壓燃氣管道巡檢中的應用
圖 8 無人機載激光甲烷遙測單元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3-
行業內使用無人機主要是在管道巡檢、巡護方面,有利于解決復雜地形、極端天氣環境和地災發生后而又無法人力到達或及時到達時的管道巡護難題,能快速掌握管道埋設地段周圍的地形、地貌變化情況,既能確保搶險人員免遭次生災害傷害,又能為搶險贏得寶貴時間。主要應用場景如下:
(1)特殊地段(如:山區、林地、農田、路網及水網等穿越段,苗木及農莊等圍蔽區),替代或輔助人工巡檢;
(2)惡劣天氣(如:臺風及暴雨前后、高溫天氣下等)下的輔助巡檢;
(3)第三方伴行在役管道的線性工程施工安全監管;
(4)管道外部隱蔽性人為活動隱患(如:占壓、定向鉆或頂管穿越施工等)辨識;
(5)管道高后果區外部環境信息的動態采集;
(6)地質災害預警或現場監控;
(7)管道應急搶險指揮與聯絡。
無人機技術快速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是安全合規仍是主要問題。先行的民用無人機管理規定,還在不斷優化和修正,從產品質量、市場準入,到駕駛員培訓、飛行資質認證、空域管制等都需完善、規范。二是無人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待加強,包括續航能力、高海拔、復雜地形、雨雪天、大風等特殊條件下的安全工作能力,及感知和機動規避能力等。三是無人機獲取數據資源共享和信息應用有待研究,行業內有的企業在研究信息化集成系統,把無人機獲取的數據、影像、視頻導入管道完整性、運營管理、風險管控、應急救援等模塊。(資料來源:《城市燃氣》期刊,供稿人:地質與建設安全研究所 郜志超)
該系統由無人直升機、地面測控車、運輸保障車組成,承擔火情偵察、測距和定位以及超短波語音中繼、通信等任務,解決森林滅火過程中“聽不清、看不見”等難題,打通火場指揮通信鏈路“最后一公里”, 滿足統一部署、層級指揮、快速機動、直達末端的指揮需求。
無人機平臺選用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AR500B無人直升機,該型機具備自動起降、自動航線飛行、在線任務規劃等智能飛行能力,以及長航時、大載重、環境適應性強等特點,控制半徑大于100千米,最大續航時間8小時,升限達5000米。
AR-500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在處理森林消防任務時有三點突出優勢:
(1)具備一鍵自主起降、自動航線飛行能力,操作簡單,易于操控,可承擔夜間和低能見度等條件下作業任務,能夠彌補一線部隊相關能力的不足;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4-
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首個大型無人機系統采購項目,也是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無人直升機產品首次進入應急管理領域。
應急管理部成立首個
大型無人機系統采購項目
圖 10 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
(2)具備強大的載荷能力,可搭載光電偵察設備、寬帶自組網視頻傳輸設備、超短波語音中繼設備,打通一線部隊自下而上的指揮通信鏈路,解決火場通信保障“瓶頸”問題;
(3)具有持續懸停能力,可在指定監控區域持續長時間定點、低速搜索監視,不需要專用跑道和起降輔助設備設施,可以在地形復雜、人跡罕至等地區快速起降,遂行火場偵察和應急通信保障等任務。
AR-500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的系統主要分為前端背負設備、無人直升機平臺以及地面指揮通信設備:
(1)前端設備包括超短波手持對講機、寬帶自組網的背負臺,用于火場一線的音視頻采集。
(2)無人直升機平臺搭載光電吊艙、超短波語音中繼臺和機載寬帶自組網等載荷設備,作為空中中繼臺。
(3)地面指揮通信設備包括測控車和運輸指揮車,測控車負責無人直升機的控制,載荷的操控、數據處理、顯示與分發,運輸指揮車在保證2架無人直升機裝運的同時可擴展成臨時的前方指揮中心,并將火場信息實時回傳至后方指揮中心。
隨著AR500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在森林消防一線的成熟使用,將有效提升森林消防隊伍的通信保障和火情偵察能力,提高應急救援一線指揮效率。(來源:《應急裝備之家》,供稿人:防災與應急研究所 張明振)
裝備制造
Equipment?
-15-
圖 11 AR-500森林浮空通信中繼平臺
2022年福建沿海
海上危險化學品貨物泄漏
綜合應急演練成功舉行
行業動態
industry
-16-
6月28日上午,由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和福建省海上危化品應急處置指揮中心主辦、福州海上搜救中心和福清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2年福建沿海海上危險化學品貨物泄漏綜合應急演練在福州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二期附近水域成功舉行。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蘭文擔任演練總指揮。
此次演練是全省首次在風電場水域開展的大型綜合型應急演練,海事、應急、救助、海漁、消防、衛健、環保等22家單位的21艘船舶、1架救助直升機、2架無人機、1輛救護車參與演練,參演人員達200余名。演練模擬一艘載運“苯”的船舶“江陰”輪在進港途中避讓會遇船時偏航,觸碰江陰興化灣海上風電場風機平臺,碰撞導致風機平臺運維人員落水,“江陰”輪油艙破損,燃料油泄漏,貨物“苯”泄漏,使船舶泵艙濃度增加,船舶狀況危急,急需救助。福州海上搜救中心接報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協調各方力量開展救助。
演練共包含遇險人員轉移、落水人員搜尋、傷病救治、泄漏現場勘查、危化品泄漏危害性評估、溢油處置等十個項目,具有層級高、參演力量多、科目復雜、實戰性強、科技含量高等亮點。演練中海陸救援人員、船艇及直升機駕駛人員等聽從現場指揮船“海巡0805”指揮,各司其職,配合默契、響應迅速,整個過程部署周密、高效有序,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資料來源:福州海事局,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張興)
“5G+航空醫療+ECMO”
首次亮相粵港澳大灣區
行業動態
industry
-17-
8月7日上午,一架醫療救援直升機降落在深圳大學總醫院停機坪,地面應急救援隊迅速集結,現場快速搭建帳篷醫院。這正是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組織的大規模5G+航空醫療應急救援演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基于4.9GHz頻段5G專網的空地立體化急診救治體系研究及示范)中的一環。
此次實戰化演練模擬某大型車禍現場,多人傷亡,救援隊到達現場后立即檢傷分類、現場救治、ECMO直升機轉運、傷員后送、災后處置……一系列環節有條不紊,專業救援及醫護人員爭分奪秒、救死扶傷。
圖 12 5G+航空醫療應急救援演練
演練過程中應用5G技術,將院內急診與院外急救車、醫療救援直升機形成無縫銜接的整體,實現“上車/機即入院”及院前院內診療一體化。
行業動態
industry
-18-
以陸面急救車、空中救援直升機為雙載體,通過5G生命體征監測儀、5G便攜式超聲、車(機)載呼吸機以及車(機)載高清攝像頭、4K大屏等先進設備,貫穿急救前、急救中、急救后整個急救流程中,涉及急救人員、后臺指揮中心(含急救中心、交通中心、醫院急診科)、院內醫生(包括本院專家及遠程專家)、病患(家屬)等角色,完成空地立體化急診救治場景應用,實現日常急救生命體征數據提取、復雜場景應急救援網絡搭建,形成高效、安全的空-地無縫救援對接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ECMO團隊首次“亮相”在救援現場。作為目前重癥急救領域先進技術,ECMO治療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醫院、地區甚至國家針對急危重癥患者綜合搶救水平的重要標志。ECMO的“上陣”,使自然災害導致的復雜環境下的現場急救、重癥傷員的安全轉運及院前急救等場景,具備更多樣、更高效的緊急救援和綜合處置能力,為更多急危重癥患者生命保駕護航。
本次演練由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聯合天津大學應急醫學研究院、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廣東醫通軟件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深圳分公司、深圳邁瑞醫療公司、深圳市天空汽車網絡有限公司承辦。由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韓偉主持,在范斌教授、董文龍教授、姬忠良醫生、楊樂護士長的指導下,共21名救援隊隊員參加了國際首次5G+粵港澳大灣區航空ECMO救援應急演練,大大提升了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應急救援處置突發災害事件的實戰能力和整體協作能力。(資料來源:鳳凰網,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尚東方)
圖 13 醫療救援直升機結合5G、ECMO
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
碳監測衛星成功發射
行業動態
industry
-19-
2022年8月4日11時08分,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句芒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句芒號”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的科研衛星:通過激光、多角度、多光譜、超光譜、偏振等綜合遙感手段,實現植被生物量、大氣氣溶膠、植被葉綠素熒光等要素的探測和測量,將廣泛應用于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陸地生態和資源調查監測、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監測評價、大氣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中氣溶膠作用研究等工作。該衛星還將服務高程控制點獲取、災害監測評估、農情遙感監測等需求,顯著提高我國陸地遙感定量化水平。
“句芒號”衛星在軌運行后,采用主被動結合的遙感體制,可獲取全球森林碳匯的多要素遙感信息,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轉變傳統的人工碳匯計量手段,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助力我國對森林、草原、濕地和沙化土地等的統計監測核算能力建設。(資料來源:人民日報,供稿人:科技與信息中心 尚東方)
圖 14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成功發射
本期結束
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