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強調的,“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挖掘蘊藏良好家風故事,樹立家庭文明新風尚,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開展了優秀家風故事征集活動,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家風故事、分享家風感悟,感受家風力量。
目錄
傳家三字:孝、誠、儉
/省分行營管部貨幣信貸統計處 邵皖寧
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
/無錫市分行宣傳群工部 楊琪璇
延續紅色血脈 續寫時代華章
/徐州市分行國庫科 孫童童
無言的教育
/南通市分行反洗錢科 胡曉陽
傳承清廉家風 做合格央行干部
/連云港市分行宣傳群工部 竇菁
用心堅持 收獲成長
/淮安市分行紀委監察室 康 曦
承擔、寬容、奉獻——我的家風故事
/鹽城市分行辦公室 姜楓
05
13
11
08
15
19
17
一生執著 三次選擇
/揚州市分行科技科 李潤澤
勤勞好學 和睦感恩
/泰州市分行貨幣金銀科 李源
家風不言 潤物無聲
/宿遷市分行貨幣金銀科 王凱莉
22
28
25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家風建設多次強調的一句話。當我從為人子女到結婚生子開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更能深切地領悟到這句話的內涵,也深深體會到好的家風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指向標和營養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一個國家由千萬個小家組成,千萬個小家由每個人組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更是親情維系、道德養成、價值觀念傳承的重要載體。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的教育。縱觀歷史,回顧無數曾輝煌一時的家庭,其家風各有千秋,有不少可以稱之為傳世經典: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名流千古,一個“忠”字便是岳氏的家風;曾國藩以“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勉”就是曾氏的家風;周恩來立下10條家規,“清正”二字也貫穿了周總理的一生。這些偉人的家風家訓,令人心生敬畏。
我家的家規是孝順。爸爸媽媽常掛在嘴邊說“百善孝為先”,行善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兒女的義務責任,孝敬父母不僅是我們家的家規,也是我們一生的責任,孝就是要尊敬老人,孝順長輩,多幫他們做
傳家三字:孝、誠、儉
分行營管部貨幣信貸統計處 邵皖寧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長輩說話,我們作為晚輩的一定要聽,絕不能當耳旁風,最主要的是不能頂撞大人,吃飯必須等長輩動筷子了我們才可吃。爸爸總是說孝順,盡孝,沒有順沒有盡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家的家訓是誠實。爸爸媽媽為了讓我一生都記得誠實守信,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跟我講《狼來了》的故事,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講。以至于現在這個故事我感覺自己都能倒背如流了,而誠實守信四個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對我說過: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么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一百倍。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勇于承擔自己的一言一行,無論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之前都要先想好后果,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于承擔,不能退縮。
我家的家風是勤儉。小時候,奶奶總會將包裝袋攢下來,手工編成各式各樣的籃子,又結實又漂亮,拿著買菜或裝東西又美觀又實用,奶奶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影響著我的言行,我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這得益于我嚴格的家教。“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表達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同樣也讓大家珍惜糧食。為了不浪費水,每當蒸米飯時,奶奶經常把淘米水存在瓶子里,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等到需要澆花的時候再用,養過魚的水也可以澆花,進行水的二次利用,我們家的花長得倒是挺生機勃勃的。
潛移默化的影響,勝過千言萬語的叮囑。這些言傳身教如同一顆種子,已經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慢慢地在我心中長成一顆參天大樹,成為了我最堅實的依靠,最長久的指引。如今,我也有了兩個孩子,我要把良好的家規家訓家風傳承給孩子,如同接力棒一樣,一棒一棒傳下去。這種如化雨春風般柔和又強大的力量,潤物細無聲的從容,代代傳承中的領悟,便是家風對一個家最好的守護吧,仿若明燈,照亮心扉。守好了家,才能守好國,家風連著黨風,好的家風可以涵養好的作風,好的作風又為我們樹立了好的家風。做新時代的央行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自省篤行中傳承好家風,修身齊家,砥礪前行!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外公去世已經10余年。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止是慈愛的目光,還有那句脫口而出的“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
記得初入職場那年春節返鄉時,我像小時候一樣蹲在小馬扎上。不同的是,小時的我是開心地聽他講故事,而這時的我則向他大倒苦水。我抱怨自己總有一大堆干不完的活,經常需要加班加點,希望得到外公一如既往的、寵溺的寬慰。沒想到這位有著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馬上板著臉、抬高音調反問道:“共產黨員多干點怎么了?”
我一時語塞,頓感羞愧。一直以來,我總認為外公那輩人的思想是固執和過時的,與我們這些接受過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比不了。但那一刻我才發現,我與他在黨性修養上的差距是巨大的。而回顧外公的崢嶸歲月,這份感覺愈加強烈。
外公是山東龍口人。解放前,由于家中貧窮,多次輟學,僅有小學文化程度。1949年年初,他投身革命洪流,報名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當年8月隨軍南下,10月被分配到江西上饒工作。在這塊紅色的土
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
無錫市分行宣傳群工部 楊琪璇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地上,他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艱苦奮斗、奉獻一生。離休之后,更是用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的信念追求。
離休后不久,外公在報紙上看到獨身老人遭遇再婚難題的事情。他決心要為此盡一份力。憑借人熟地熟的資源優勢,隨即聯合7位志同道合的離休老人,在市婦聯、工商聯等多部門的支持下,于1985年8月牽頭成立了當時江西省內唯一的公益性、不收費的“上饒市婚姻咨詢服務站”(后改為“上饒市政協老委員聯誼會婚姻咨詢服務組”)。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啟了20個年頭的月老生涯。
外公在“牽線搭橋”過程中時常遭遇別人的不理解,有人就風言風語:“大老男人干這種事,丟人!”他經常還會面臨棘手難題,比如老人之間情投意合但因子女、財產等問題牽絆,最后沒能走到一起。但外公對此并不介意,仍然義無反顧地堅持著。他說:“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別人幸福我快樂,能夠為老人排憂解難,我感覺自己充滿干勁。”
后來,“婚姻咨詢服務組”被媒體廣為宣傳,遠近聞名。求偶者紛至沓來,近到身邊的老同志,遠到上海、福建、黑龍江等地都有找上門來或寫信求助者。在委托覓偶的1000多人中,有近150對老人成功走進了婚姻殿堂,組建了美滿幸福的新家庭。
再后來,外公由于年事已長,逐漸退出了“婚姻咨詢服務組”的具體事務。但只要有老同志需要幫忙,他從不推卸,依然竭盡所能地去做工作。當時還在讀高中的我,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從外公身上知道了什么叫“秉持初心”,什么叫“為民服務”。在他的影響下,大學期間我積極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如今,作為有著15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始終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崗位工作兢兢業業,面對急事難事沖鋒在前。因為外公教會了我:“共產黨員就該多干點!”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生動的家風諫言,蘊含著豐富人生智慧和傳統美德,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脈,始終激揚著正能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家風和家訓。那么我的家風和家訓又是什么?從小到大,從未見過家里有專門的書冊記錄家風家訓,也從未有過專門的討論,但隨著我的慢慢長大,才發現家風無言,潤物無聲。
我的爺爺是一名共產黨員,1934年出生于安徽蕭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爺爺年輕的時候滿腔報國熱情,一腔熱血參加了中國志愿軍,在北京空軍某部做通訊員,后來擔任地面后勤汽車班班長,做好隨時為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準備。退伍后爺爺留在了家鄉汽車站工作,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不利用職權之便謀私利,被評為安徽省勞模。在我的印象中,爺爺一直是個質樸不善言辭的老人,他總是默默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溫和慈愛的看著我。每當爺爺提到當年的參軍經歷,他總是眼含熱淚感慨良多,反復叮囑我要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要好好讀書報效祖國。爺爺經常告訴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要不忘革命前輩的犧牲奉獻,始終愛黨愛人民,要堅定跟隨黨的步伐,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延續紅色血脈 續寫時代華章
徐州市分行國庫科 孫童童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在爺爺的影響下,我的父親也早早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長期在社會最前線從事新聞報道工作,他不怕苦不怕累,常年奔走活躍在一線,為大眾帶來最一手的新聞消息,用自己的真誠與敏銳展示社會風貌,用自己的執著與信念弘揚社會正義。父親時常跟我感慨新中國成立的不易,跟我講述中國共產黨是怎么破除萬千阻礙,帶領中國人民從一窮二白的境地走向如今的繁榮富強。父親曾感嘆道:“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如今老百姓的日子是越過越好了,每天都像是過新年。”受父親的影響,家里總放著一本毛澤東語錄,閑暇時父親總會帶著我一起觀看紅色教育的宣傳紀錄片。
因爺爺和父親的言傳身教,受到紅色家風的影響,我從小就以中華兒女的身份而自豪,始終堅定愛國主義信念,堅持擁護共產黨的領導。愛國愛黨永不過時,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們更要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把青春奮斗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為幸福生活而奮斗,譜寫出壯麗的青春之歌。
由此可見,家風潛移默化影響著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風,由此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預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實踐充分證明,家風純正,社會才能充滿正能量,千千萬萬的家庭有好家風,才能撐起社會的正風氣。我們要把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講好新時代家風故事。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主席多次強調家風,說的是“小家”,著眼的是“大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的“家”,也是國家的“家”。父輩們養成的良好家風在無形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子女,它如影隨形地伴隨著子女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的父親是在1949年解放后被分配到人行安徽省分行會計財務處工作,1964年調入人行南通市中心支行會計科,1988年退休。父親作為會計財務負責人,對工作從來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記得1986年分設中國工商銀行南通分行,為了清理好資產,算好一筆分家賬,父親經常加班到深夜。“不給后人留下遺留問題”這是他當時常掛在嘴邊說的一句話,正是他那嚴謹的工作態度,由他負責上報的人工兩行分設的財產清冊和資產分配方案受到江蘇省分行的肯定與表揚。由于父親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江蘇省分行特批他延遲一年退休,他為人行事業奮斗了整整40年。
受父親的影響,我1990年9月我被分配到人行會計科工作,臨上班前夜,父親給我上了一堂會計人員入職培訓課。教導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從崗位職責到結算原則,從憑證的制作,要素的審核,到科目的運
無言的教育
南通市分行反洗錢科 胡曉陽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用,事無巨細,娓娓道來,讓我感受到父愛的厚重。至今回憶起來歷歷在目。32年來,無論身處何崗位,我時刻謹記父親的教導,對工作心存敬畏,從未懈怠過,做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折不扣完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巾幗示范標兵等榮譽。
父親生性豁達,淡泊名利。常常告誡我:“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記得他因工作繁忙,錯過了高級會計師的申報。多年以后,當時任總行高級會計師評委的沈伯伯笑著對我說:“那年在北京做評委,翻閱全國申報材料就是沒找到你爸的材料,打電話問江蘇省分行,居然他沒申報,我當了多年評委還從未遇到像你爸這么想得開的人。”父親常常說:“沒評上高師,不就是工資少點,現在退休工資已經很高,夠吃夠用還有結余,很滿足。”父親對物質生活要求極簡單,至今仍然很享受地住在老舊公改房里,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我想這就是父親95歲長壽的秘訣。
父親對待工作恪盡職守、精耕細作,對待生活安心恬蕩、云淡風輕的態度深深地感染著我,無論是處于逆境中,還是在順境中,也從未改變我對工作的執著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很慶幸能子承父業,秉承父輩的家風。它就像一盞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帶著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我也會將家風傳承下去,它是家庭的精神內核。讓我們努力踐行和傳承好家風,為國家發展、社會和諧發揮“家”的正能量!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家是濃縮的國,國是放大的家。清廉不只是國家層面的事,更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我們這個普通家庭對于清廉的家風也在傳承和堅守著。
母親是一位教師,工作二十八年來,扎根鄉村,在三尺講臺上奉獻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近年來,隨著網絡的發達,一些教師隊伍的負面新聞不時出現。每當看到這些消息,母親總是義憤填膺,氣憤他們損害了教師隊伍的形象,沒能堅守自己教書育人的底線。學校周圍有一些學生家長開的小店,但是母親會盡量避免去這些店里消費,一開始我不理解,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去更遠的地方買東西,后來母親解釋道,家長看到孩子的老師過來買一支筆、吃一頓快餐,一般抹不開面子,會不收老師的錢,推推攘攘徒增口舌之爭,給其他家長看到了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還不如盡量不去,免得學生家長因為是孩子的老師就不收錢、少收錢。
父親是一名警察,工作一直很忙碌,奮斗在一線。在派出所工作時,接觸群眾的機會較多,為群眾排憂解難后,總會有熱情的群眾送來水果、土特產,但父親總是嚴辭拒絕,并將群眾請出門外。父親說人民警察為人民,為
傳承清廉家風 做合格央行干部
連云港市分行宣傳群工部 竇菁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群眾辦事是職責所在,不能收群眾東西也是紀律規定。
后來父親陸續做過交警、禁毒、刑偵,現在已經是一名雙鬢花白的老民警,這么多年來,父親一直通過言傳身教將清廉的觀念傳遞給家人。記得有一次,親戚給父親打來電話,說自己的車出了事故,想讓父親聯系執法的民警,父親嚴厲地拒絕了,并告訴親戚大家都是秉公辦事,按規定流程處理就行了,不需要有思想負擔。
多年來,父親也看到過很多留置的干部,留置期間這些領導干部失去了往日飽滿的精神狀態,變得沉默寡言。父親將這些講給我聽,希望我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堅守底線,不能喪失理想信念。一個人若是鋃鐺入獄了,不僅傷害了家人的情感,更對不起國家對自己的培養。
良好的家風離不開傳承。上班之前,父親對我語重心長地說道:“上班之后,切記遵守工作要求,不觸碰紀律的紅線,做一名清廉正直的央行干部。”來到人民銀行之后,我成為了一名工會會計。會計是與資金打交道的,保持廉潔自律是非常重要的。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保證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都是一名會計該做的事情。
作為公職人員,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在外界誘惑下仍保持定力,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姿態,遠離貪欲之害,讓清廉成為對社會和家庭最好的饋贈。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孟子云:“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好家風是無聲的教誨,澤被后世、代代收益。我的家風總結起來,就是“堅持”二字。
我的老家在美麗的洪澤湖畔。80年代初,我出生于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年少時的生活雖不富裕但也簡單快樂,一室一廳外加一個小院的家仍能喚起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直到現在我仍能清晰記得小時候和父母一起擠在一張床上睡覺的時光。
我的父親是一名部隊轉業軍人,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那就是嚴厲,不茍言笑、說一不二。自打記事起,在“吃飯”和“早起”這兩件事上,父親有種近乎“不近人情”的“執念”。他總是要求我“飯自己裝,能吃多少裝多少,不許剩一粒米”“每天要早起,不許睡懶覺”。在吃飯這件事上,執行難度并不太大,因為我胃口向來很好,只是有次因為看動畫片忘了吃干凈而被罵了一頓。但是對于早起,卻非常的不理解,特別是在冬天,誰不想在熱被窩里多待上哪怕一小會兒呢?但父親是萬萬不會允許的。6點30之前,他必然要叫我起床,如果叫了三聲還沒動靜的話,是要直
用心堅持 收獲成長
淮安市分行紀委監察室 康 曦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接掀我被子的,當時的我一度稱之為“惡毒行為”。為此,我還曾向母親“告狀”。一般來說,家里總是會有一個慈母給嚴父兜底的,大凡我提的要求,她都會滿足。但對于早起這件事,母親卻沒有和我站在一邊。她對我說,爸爸這么要求我,是希望我從小事上學會堅持,并提議我們可以互相監督。
從那時起,我便堅持著早起,雖然一開始心里還是抗拒的,但也很希望能夠逮到一次父親睡懶覺,然后向他大聲說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惜的是,半次都沒有過。每當我起床時,父親早已外出溜達一圈了。我很好奇父親每天早起外出都會干些什么。于是,每天便跟著父親一起出門。有時會沿著街邊小跑,有時會到學校后邊的田間小路散步,有時會給我念一首小詩,有時會和我講部隊里的故事和他的童年趣事。起初,我也會偶爾犯懶,也會期盼雨天的“特赦”。也不知道是不是堅持久了,習慣成自然,我也慢慢開始喜歡上了早起散步的這段時光。即使遇到雨天,也會撐著小傘和父親走過每條大街小巷。之后的日子里,無論是求學時期,還是工作成家、娶妻生子,我始終保持著早起的習慣,在這一兩個小時不被打擾的時光里,無論是鍛煉、學習或是做一些自己的事情,總是感覺效率特別高。我想,這個習慣應該會一直堅持下去。
家風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傳承。家庭的教育鋪就了人生底色,已為人父的我,應該承接父輩的正能量,把“堅持”家風貫徹到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讓美好家風代代相傳。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淡淡的家風在歲月長河中伴我成長,如涓涓細流滋養著我的心靈,構筑起我性格的底色,在我心底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家風里蘊含著家的故事,是一個家族歷史的見證,經由血脈傳承,代代沉積出一個家族共同的記憶。它的形成和熏陶主要來源于我的父親,已然刻進他的骨子里,也將刻在我的骨子里。在我心中,“堅守擔當、與人寬容、無私奉獻”短短12個字,構成了我家代代傳承的家風。
家風是承擔,無懼無畏,堅守擔當。父親家中最小的孩子,本應在哥哥姐姐保護下成長,但卻成為外出謀生最早的孩子。爺爺在父親三歲時去世,奶奶拖著四口人艱難生活。家里勞動力不夠,成為村里有名的貧困戶。為了幫奶奶分擔壓力,除草、喂羊、挑糞,父親有什么做什么,僅為能填飽肚子。初中畢業,貧苦的家庭無法同時負擔4個小孩讀書,為了保證哥哥姐姐能夠順利讀完高中、大學,年齡最小的父親主動選擇輟學。輟學后,父親遠赴新疆打工。在工地上,因身材瘦弱,免不了受欺負,干盡了雜活累活。平日省吃儉用,攢下錢寄回家補貼家用,供哥哥姐姐上學。如今,每每酒后,父親都在嘮叨在小時候為
承擔、寬容、奉獻——我的家風故事
鹽城市分行辦公室 姜楓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謀生掙扎的經歷,經常會拍拍我的肩膀,“爸媽老了,你也成家了,要學會扛起家庭往前走”。
家風是寬容,心懷寬容,天地自寬。小時候,和父親去醫院輸液,輸液室里很多病人,護士忙碌地穿梭不停。這時傳來尖銳的吵罵聲,循聲望去,原來是一位來打針的阿姨因為護士連扎兩針沒能找到血管勃然大怒:“一邊去,我不要你打了,你想拿我當實驗品,去喊你們護士長來……”身旁的那位年輕的實習護士滿臉通紅,低著頭向她賠不是,可阿姨依然不依不饒,直到護士長過來安撫了好久才平息。這時輪到父親輸液了,不好,又是這位實習生大姐姐,這下糟了!或許是看到我的表情,大姐姐明顯地有些局促不安。父親爽朗一笑道“沒事,都有成長的過程,我相信你!”大姐姐顫抖的雙手明顯穩重了許多,對父親報以感激的微笑。“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責怪,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家風是奉獻,簡樸本分,為民奉獻。“快給爸爸朋友圈點個贊”,一起床就接到父親的消息“轟炸”。朋友圈就一張簡簡單單的截圖,“您已累計獻血17次,獻血6700ml”。翻遍父親朋友圈,沒有養生健康、沒有心靈雞湯,有的只是每半年雷打不動一次獻血記錄。“獻血默默地去就好啦,沒事發朋友圈干什么”,我抱怨道。“國家血庫缺血,我一個人的血只是杯水車薪,通過微信宣傳鼓動大家一起獻血,才是父親的目的呀”。疫情期間,父親主動向社區捐獻2萬元購買物資,用于防疫檢測時發放。朋友說他傻,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這么捐了。父親每每聽到,總會哈哈笑道:“你懂啥,錢沒了可以再掙,支援疫情
防控,人人有責啊”。父親總是以大家認為“傻傻”的方式無私回饋社會,奉獻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奉獻小愛,匯聚大愛,正是這種傳承,讓大家庭充滿了正能量。
父親的事情還有很多,平平淡淡。但一件件小事,言傳身教,讓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父親優良品格的熏陶。這不僅需要我永久銘記,更要作為一種家風薪火相傳。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每次回老家,總能看到矗立在路邊的兩幢大窯爐。小時候,它們是高高的;后來,它們是黑黑的;現在,它們是獨特的,腰身以下畫滿了精致的彩色涂鴉,底座旁邊新建了健步道,成為家鄉一道亮麗的景致。小時候,我總指著它們向同學炫耀:“嘿,那兩個大家伙是我爺爺造的!”
第一次選擇是在爺爺考上了浙江大學物理系的時候。爺爺1938年11月出生,1956年考上大學,剛到學校報道,校領導召集物理系的新生,選定一部分物理系的新生改學硅酸鹽專業,爺爺的名字赫然在列,征求大家的意見。爺爺內心深處知道,選擇硅酸鹽專業,就意味著告別舒服的辦公室,要到工廠礦區去。爺爺毫無怨言,堅決服從組織安排。爺爺說:國家建設需要是最大的需要,遠大于個人的需要。
第二次選擇是在他剛參加工作不久。國家號召支援大三線建設,爺爺滿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熱情,積極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第一個報名。但組織上考慮到爺爺是家中獨子,新婚燕爾,幾次申請都沒獲批。爺爺鼓足勇氣,越級打申請,立軍令狀,領導被爺爺的執著而感動,終于成行,被組織分配到貴州搞建設,一去就是十年。爺爺說: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最充分地彰
一生執著 三次選擇
揚州市分行科技科 李潤澤
顯自己的價值。
第三次選擇是在他回鄉工作之后。主動報名參與援非住建項目,前往非洲的水泥廠擔任技術指導。回國時,爺爺到巴黎轉機,順便給我帶了一個印著法文的埃菲爾鐵塔玩具,也成了爺爺退休后日常的談資。實際上,當時爺爺援建的國家爆發了內戰,工廠面臨戰火威脅,被迫撤離,這段磨難爺爺卻從沒提過。爺爺說:無論在哪,要時刻念得祖國的好,堅持干對人民有益的事業。
大窯爐是爺爺一生最得意的設計工程。回國后,爺爺一直在泰州水泥廠工作,主持設計了兩幢大窯爐。我出生的那一年,爺爺正好退休,大約是退休之后的第五年,老工廠轉型撤出了城市,窯爐不再吐出灰煙,于是爺爺就經常踏著腳踏車,載著我圍著老廠區轉,有時候也騎進去,看看自己設計的那兩個大家伙。
小時候,我也會想,爺爺作為當年的知識青年,最好的年華都窩在了山溝里,卻沒有去造飛機大炮、火箭衛星,回鄉以后最大的成就,也在廢墟之中作了古,總也會感到遺憾的罷。但是我印象中的爺爺,總是笑著的,盡管平日里少話,但是他講起過去的時候,總是滔滔不絕,眼里閃著年輕的神采,讓人覺著舊事如昨。
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爺爺。時代如同奔涌的江潮,每個人或許只是其中的一滴水,但人在時代的浪潮里,并不是只能隨波逐流,而是可以自覺地選擇追隨時代的浪花,選擇把自己匯入時代,成為浪頭上晶瑩炫目的一粒水滴。爺爺是打從心底里相信并踐行了愛國奉獻、不怕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艱險的時代精神,跟隨時代洪流不斷奮進向前,把時代需要變成自己人生選擇的準繩,擁有這樣光明磊落,充實奮斗的人生,他又怎能不感到快樂自足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爺爺的諄諄教誨如在耳側,指引我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激勵我把火熱的青春奉獻給光榮的基層央行事業。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主旋律,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古語有云: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優秀的家風不僅體現了長輩對子女的期待與教誨,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民族風骨。而我時常記起外公對我的言傳身教,他那“勤勞好學 和睦感恩”的處世之道仿佛仍時時督促我奮發向上。
勤勞樸實,自強不息。我的外公是退伍軍人,回到家里后也保持著軍人吃苦耐勞,勤勞能干的特征。靠著自己的一雙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將三個孩子撫養長大,幫助他們成家立業。即使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子女們想將他和外婆接進城里生活,但外公表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仍每日堅守田地,種地養鴨,勤勞不倦。正是這種勤勞樸實的生活態度一直在激勵著我,在生活中勤勤懇懇,腳踏實地。
好學不倦,與時俱進。外公雖身在農村,但年輕時也上過學,接受過教育,時至今日仍保持著一顆好學的心。他通過電視、書本及網絡等多個渠道,一直學習著各種知識,接觸著新鮮事物。親戚們回老家的時候,發現外公用起智能手機十分的嫻熟,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通過電商平臺購物,正樂呵呵地拆著快遞向我們展示他新買的運動手
勤勞好學 和睦感恩
泰州市分行貨幣金銀科 李源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環。外公平日里對許多新鮮事物也一直保持著關注與學習,和我們年輕人也能有話題聊得起來,絲毫不像有代溝的樣子。這種好學的精神也一直感染著我,讓我時刻提醒自己要與時俱進,不斷保持學習,提升自己。
和睦友善,鄰里融洽。外公總是教導我們要和善待人,心懷善意,看到需要幫助的要樂于伸出援手。鄰里之間如果發生不愉快的事,要懂得推己及人,相互包容。在我年幼呆在老家的那段時間里,從未見過鄰居與外公起過沖突,大家都是關系融洽,互相幫助,想來定是外公一直待人以誠,與人為善,所以鄰里都對他客客氣氣。用外公的話說,要學會換位思考,有的時候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下他人的感受,一些小沖突就不會上升到矛盾的程度,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千金買屋易,萬金買鄰難。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總是牢記外公的這番話,待人以誠,與人為善,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感恩圖報,互幫互助。每次除夕夜,我都會回鄉下接外公外婆一起進城吃年夜飯,而外公都會讓我帶上村里的一對老夫婦一起赴宴。這對老夫婦年輕的時候是在村里學校的老師,外公的三個孩子全是他們一手教出來的。我的母親、大姨、小姨在上學期間多受他們的照顧,那時候家里條件不是很好,外公外婆又很忙,兩位老師經常讓幾個孩子到家里吃飯,輔導功課,極大地幫助了我們家。如今兩位老人的子女在外地上班,也就過年時才能回來幾天。外公平日里總是經常主動幫助兩位老師,隔三差五上門幫忙,除夕夜的家族聚餐也要帶上兩位老人一起,不愿讓兩位老人獨自呆在家里。老人的子女十分感激,每次回家都
帶著禮物登門。外公卻連連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小事,遠遠比不上兩位老師當年對我們家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正是外公讓我深切地理解了這句話,懂得了感恩。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感染。我也會將我從外公身上這“勤勞好學 和睦感恩”的處世之道學到的點點滴滴,代代傳承下去。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家是每個人的港灣,家風承載著一個家庭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離開家獨自面對世界,但家風卻會烙印在我們的生命里,流淌在血液里,幫助我們安身立命。
? ? ? ? ? ? ? ? ? ? ? ? ? ? ? 學無止境
童年的記憶里,爺爺總是抱著一本很厚很厚的書,那本書厚到小小的我覺得永遠都看不完,可爺爺卻樂此不疲,長大一點,才知道那本書叫《生活大全》,爺爺從這本書里學會了修電器、認識各種花草、甚至學會了織毛衣,小時候看著頭發已經發白的爺爺對著他的百寶書學習織毛衣很不理解,長大了卻很敬佩,爺爺的學習于生活是一種樂趣。
在爺爺的熏陶下,爸爸也很愛看書,他有各種各樣的書,閑暇時總會翻看,小小的我總會偷偷地拿他的書看,有趣的小故事,生活的小技巧,俠骨柔情的武林一一躍然紙上,一個個可愛的方塊字總是無聲的吸引著我,陪著我長大,就這樣,和爺爺、爸爸一樣,書無聲無息的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媽媽是上世紀80年代的一名高中生,她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小時候沒有認真學習,她總是告誡我“學如逆水
家風不言 潤物無聲
宿遷市分行貨幣金銀科 王凱莉
行舟,不進則退。”于她而言,學習是和生命一樣重要的,她學養生、羽毛球、跳舞、電腦、用智能手機、時政新聞等等,即使50多歲了,她依然沒有停下學習的步伐,生命不止、學習不息。
? ? ? ? ? ? ? ? ? ? ? ? ? ? 吃虧是福
爺爺常常會念叨:“吃虧是福,不要占便宜,你占了便宜,別人就吃了虧。”他們那個年代,日子很苦,吃不飽是常有的事情,因為爺爺是工人,有一份工資,日子比同村的人家好一點,爺爺就常常跟奶奶說做飯多做點,這樣同村吃不上飯的孩子來了能吃碗熱乎飯,分地分糧食的時候,爺爺也總是選不好的,奶奶會抱怨,但爺爺總會安慰她:我們比別人過的好點,總要讓人家有飯吃。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一個人可以沒有大作為,但一定要善良。小時候村里常常會有乞討的老人路過,媽媽總會留他們吃頓飯,也常常會為自己沒有能力多幫他們一點而難過。隨著爸爸媽媽學會了用智能手機在網上捐款后,就專門在微信綁定了銀行卡,也許只是十塊錢二十塊錢,但他們每次看到都會捐一點,他們說每個人捐一點就是別人的救命錢。
善良是會自然流露的,面對別人的苦痛時,會感同身受的難過,我們都是普通人,也許做不了大愛大善的事,但也許只是別人流淚時的一張紙巾,去獻一次血,一碗飯、十塊錢,但就是這一點點小事,這一點點善意,聚在一起,就是大愛。
在我的家里,讀書學習是耳濡目染養成的習慣,善良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講好家風故事 傳承優秀家風
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信仰,美好家風潤物無聲,讓我立于世無愧于心、不愧于人、無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