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速遞
01
Insurance industry information
總第20期
2022年11月17日
【4.政策解讀】
政讀丨銀保監會等5部委接連發布三大政策,明確個人養老金單獨計稅,稅延養老險參照執行
【1.熱點聚焦】
【2.熱點聚焦】
一款增額型年金險上新,太平1929家族辦公室推出“傳世二號”
500萬代理人改革路線圖出爐:監管新規鼓勵員工銷售、相互代理,探索傭金發放長期化
【3.熱點聚焦】
壽險凜冬觀察:三季報凈利再減450億,利差模式已到盡頭
one
01
part
熱點聚焦
熱點聚焦
?2022年11月第1期?
500萬代理人改革路線圖出爐:
自1992年友邦人壽率先將個人代理人制度引入國內保險業,迄今已整30年。個人代理人制度成就了壽險業的高速發展,但也制造了大量的行業問題,如今,伴隨行業從高速度發展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模式日漸衰落,不少險企積極開展轉型自救活動,但也仍有不少險企仍在原地打轉,不得要領。
11月3日,銀保監會下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完善人身保險行業個人營銷體制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為現在以及將來一段時間的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征求意見稿》計劃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推動個人營銷體制機制不斷健全完善,銷售人員合規意識、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逐步提高,銷售隊伍結構更加合理,人身保險市場競爭更加健康有序等。
當然,《征求意見稿》不是強制性規定,體現更多的是監管的態度和導向:穩妥推進,明確方向,協調市場觀念和步調,鼓勵創新,優化體制,提升一線個人代理人收入,同時也表明了創新監管機制,與時俱進的態度。
監管的用心不難理解。當下,行業深陷轉型困境,但各市場主體對于轉型創新的重要性、緊急性認知不足。而監管就是要通過《征求意見稿》的形式,表明態度,警示無序競爭者,同時也為改革創新者做政策引導。
目前,這一文件仍只是征求意見稿,但既然時間表已經明確, 或許有一天,這些政策就將逐漸成為現實。
來源: 慧保天下
監管新規鼓勵員工銷售、相互代理,
探索傭金發放長期化
代理人數量快速下滑是這波改革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從2019年高峰時期的973萬人到2022年三季度末的570.7萬人,行業個人代理人數量在不到3年的時間下滑了400萬左右。
由于代理人數量的快速下滑,傳統人海戰術不再奏效,隨之而來的是新單保費、新業務價值乃至續期保費的負增長。
如何減少個人代理人數量下滑給行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征求意見稿》在合規的前提下,給出了創新的幾個方向,包括鼓勵企業員工在取得銷售資質后銷售保險;鼓勵經營穩健、機制健全險企開展保險相互代理、非保險金融產品代銷;鼓勵偏遠地區分支機構為其他公司代理服務等。
當然,這其中或許會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如員工傭金如何在財務報表中體現等等,但有了努力方向,就算邁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擴大銷售人員來源,明確險企員工也可銷售保險,鼓勵相互代理,偏遠機構為其他主體代理服務等?
優化個人代理人制度設計,推動銷售利益向直接銷售人員傾斜,鼓勵探索獨立代理人模式
除了數量的下滑,代理人收入低也一直被認為是這一模式最大的弊端之一,收入低導致獲得感、歸屬感低,流失率高,難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針對這一現實問題,《征求意見稿》給出三大探索方向:
一是推動銷售利益向直接銷售人員傾斜,讓一線代理人擁有更多獲得感。
?2022年11月第1期?
01
針對代理人數量大幅下滑問題
02
針對代理人收入低的問題
?2022年11月第1期?
二是鼓勵發展獨立代理人模式。目前國內的獨立代理人模式與國外有所不同,仍專屬某一家險企,只是更強調層級的扁平化,意在通過削減管理層級,實現利益向一線代理人的傾斜。此前國內部分險企也推行了個人、管理兩條線并存的個人代理人制度,其中的個人營銷條線其實類似于目前的專屬獨立代理人,不過這種模式并未在業界形成廣泛共識,監管明確鼓勵獨立代理人模式發展,或意在強化行業在這方面的探索。
三是完善個人代理人社會保障。
03
針對自保件互保件套利、跳槽頻繁等問題
自保件、互保件套利問題、退保黑產問題,以及跳槽頻繁等問題,都是當下個人代理人團隊經營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銀保監會及其在各地的派出機構,對此三令五申,但問題依然突出。
傭金激勵分配機制不合理,是上述問題產生的根源:傭金以及各種激勵費用過高,加上保險產品現金價值大于實際繳納保費,為自保件互保件套利創造了空間;由于首傭占比過高,續傭占比過低,以及部分險企只考慮首傭不考慮續傭等問題,導致個人代理人哪里利益高去哪里,跳槽頻繁。
針對這種問題,《征求意見稿》也給出一招:要求險企合理設置傭金發放比例,探索傭金發放長期化,引導個人代理人長期留存。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涉及利益分配的轉型注定是痛苦的,稍有不慎,或許會進一步破壞險企個人代理人隊伍的穩健性,但這一步又是必須落實的,因為所有轉型的核心無外乎利益的重新分配。
降低首傭占比,拉長傭金發放時間,提升續傭占比,或在一段時間內導致部分個人代理人躺平,積極性降低,但整體來看,自律的、愿意長期立足行業發展的個人代理人對這一變動反而沒有想象中敏感。
優化傭金激勵分配機制,探索傭金發放長期化
?2022年11月第1期?
銷售誤導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但也是行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因為客戶的信賴,才是行業長期發展的最重要根基。
《征求意見稿》對于銷售誤導問題也給出了相應的探索方向:包括建設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灰名單等。
這兩項工作目前主要是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承擔的,且均已取得顯著進展。
日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已經發布《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分級體系建設規劃》,表示將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以行業自律的形式實施銷售人員銷售產品授權與銷售能力等級相匹配的銷售分級管理。
《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執業失信行為認定指引》也已經于2022年初正式下發,這意味著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的失信灰名單已經全面落地。
04
針對銷售誤導問題
銷售能力資質分級,加強銷售人員誠信管理
05
針對個別險企費用過高無序競爭問題
要求合理制定費用預算,加強總體費用支出管控
個別險企費用過高問題依然困擾行業,對于這些險企自身,過高的費用透支了未來的利潤空間,易導致后繼乏力;對于行業整體,過高的費用擾亂市場秩序,一些有轉型意愿的險企為避免大起大落,也不得不加大費用投入,實際拖慢了行業的轉型步伐;對于社會,高費用發展模式下多發的小賬問題、行賄問題,也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針對這些問題,《征求意見稿》提出,險企應加強費用支出管控,在產品設計階段,就要充分考慮各類銷售費用,科學厘定預定附加費用率等。
?2022年11月第1期?
針對各種亂象,找到相關責任人負責至關重要。《征求意見稿》明確保險機構主體責任,強調“董事會在銷售人員隊伍管理目標、發展戰略和重大規劃制定中的最終決策責任”,“各公司對其銷售人員的保險業務活動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應當逐步健全完善追責問責機制”。
同時,《征求意見稿》還明確,險企應為建立風險防控長效機制,因銷售人員違法違規行為對客戶及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險企可以向相關銷售人員追償。
《征求意見稿》要求險企重點關注銷售人員數量較少、產能較低、發展緩慢的機構。對于部分長期不開展業務經營、服務能力嚴重欠缺、或有其他重大風險隱患等情形的分支機構,公司應當逐步有序關停。
06
針對險企管理責任歸屬問題
壓實保險機構主體責任,董事會須為個險戰略負責,公司須為銷售人員保險業務活動負責
07
針對監管工作本身存在的問題
區分銷售人員個人責任、保險機構管理責任,統籌做好盡職免責和失職雙罰
針對監管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征求意見稿》也進行了積極的回應。
其明確,堅持統一、共享、共建、開放的原則,完善代理人監管信息平臺,實現人員統一、監管及時的全流程監管。
同時,《征求意見稿》強調,統籌做好盡職免責和失職雙罰。完善銷售人員從業準入制度,強化銷售人員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強監管問責,對于監管缺位、監管不力或違規執法等,依法依規進行監管問責。
two
02
part
熱點聚焦
熱點聚焦
?2022年11月第1期?
一款增額型年金險上新,
太平1929家族辦公室推出“傳世二號”
世紀疫情疊加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經濟正步入低增長、高波動時代,兼具穩定性、安全性、成長性及靈活性的財富管理產品,成為后疫情時代大部分家庭在資產配置策略中的首要考量。
近日,太平人壽推出“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其通過獨特的產品服務設計,幫助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獲得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滿足了客戶家庭子女成長無憂、家人生活無憂、財富有序傳承等長期確定性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說過去保險的供需雙方,像是人們在百貨商場里選購衣服,看到喜歡的就拿去結賬,是在標準化的框架內擇選更高的匹配度,那么針對中高端客戶家庭推出的“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其背后的產品設計理念突出了量體裁衣的專屬性。
來源:慧保天下
太平人壽創新推出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有效保額遞增等四大特色提供資產配置新選擇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伴隨2015年權益市場波動、2018年整體下行、2020年以來疫情不斷反復,中國居民家庭的風險偏好整體下移。
據波士頓咨詢一項對超過3000名私人銀行客戶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在老齡化和生命周期模型影響下,高端客戶家庭資產配置需求正由追求財富快速增長轉向財富穩健保值增值,而保險作為安全穩健、收益清晰、流動性較強的金融工具,已經成為客戶資產配置標配。
1
?2022年11月第1期?
近期,太平人壽推出“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該計劃由“太平傳世二號年金保險”和“太平富貴尊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構成,其不僅能用時間的長期性熨平周期的波動性,還可以用收益的確定性熨平未來的不確定性。
從投保范圍來看,“太平傳世二號年金保險” 覆蓋人群較廣,凡出生28日以上、75周歲以下人群均可作為被保險人,保險期間至被保險人年滿 100 周歲后的首個保險單周年日零時。
在交費方式上,“太平傳世二號年金保險”支持投保人按需靈活選擇,除常規的躉交、年交(3/6/12/18/25年)方式以外,該產品還支持月交,有效降低了交費門檻,讓市場更容易接受。具體來看,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具有以下四大特色:
“傳世二號年金保險”的一大特色體現在增額上,從第二個保單年度起,有效保額每年按基本保額的6%單利遞增,這也意味著隨著時間累計,保單的有效保額將越來越高。
特色一:有效保額遞增
從第5個保單周年日起至合同終止,“傳世二號年金保險”每年給付20%有效保額的生存保險金,且生存保險金給付隨有效保額的遞增穩定增長,生存至保險滿期,還可給付100%已交保費的祝壽金。
特色二:雙金高額領取
“傳世二號年金保險”享有萬能賬戶配置權益。以“太平富貴尊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為例,其生存保險金、祝壽金可按規定進入該賬戶,月月復利結算實現二次增值。
特色三:巧搭萬能賬戶
?2022年11月第1期?
值得一提的是,該賬戶保證年利率為2.5%,這意味著即使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低于2.5%,也要給客戶最低2.5%的結算,這對保險公司長期穩定的資金運作提出了極高的能力要求。
對太平人壽而言,其專業的投研團隊、更強的競價能力,以及強大的資金規模和風險管控能力,為萬能險賬戶長期穩健、相對高額的增值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
太平人壽客戶細化分層再升級,一攬子定制化產品增值服務方案增厚客戶價值
據《2020胡潤財富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擁有600萬元家庭凈資產的家庭數量達501萬戶,比上年增長1.4%;擁有千萬元家庭凈資產的家庭數量達202萬戶,比上年增加2%;擁有億元家庭凈資產的家庭數量達13萬戶,比上年增加2.4%。中國中高端家庭的財富總資產為125.9萬億元,可投資資產約占總資產的67%。
該產品計劃還提供了一個攻守兼備的現金流規劃工具。當投保人有資金需求時,該計劃支持保單貸款,貸款期間仍享受相關保障利益;此外,投保人亦可提取萬能賬戶價值應對資金需求,增加資產流動性。
可以看出,“傳世二號年金保險”在確保資金安全、收益穩健的同時,通過搭配“太平富貴尊賬戶年金保險(萬能型)”實現財富再次增值,為中高端客戶家庭不同人生階段的財富管理提供了資產配置的新選擇。
特色四:保單可領可貸
?2022年11月第1期?
這意味著,中高端客戶家庭對于財富保值、增值及穩定傳承的需求將越來越大,但普通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已經很難滿足多樣化需求,中高端客戶家庭期望保險公司提供的服務能夠面面俱到,甚至能夠囊括家族財富的所有方面。
一般而言,客戶家庭所處的財富階段不同,其資產管理需求往往各異。在完成財富累積后,客戶家庭首先會考慮房產、醫療、財富的持續創造等問題;渡過這一階段后,其需求增長為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開拓國際化視野,最終會形成對于傳承、慈善及多國置業這些頂層問題的考量。
這不僅需要保險公司在自身業務、產品設計上具備“廣度”,還要在對客戶家庭的組成結構、消費狀況、資產配置、財富傳承等方面的了解上具備“深度”,這也進一步倒逼保險公司針對既往客群的產品和服務進行相應升級,做到更細致的結構劃分,即通過縮小產品覆蓋人群,而反向增強針對性,通過“定制化”滿足多元化的不同需求。
作為一整套“產品+服務”的組合,“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推出背后,太平人壽不僅注重客戶需求多元化的考量,更做到了定制化、分層化。
據悉,“太平傳世二號保險產品計劃”是太平人壽專為“太平1929家族辦公室”定制的第二款產品計劃,其產品設計上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將深度洞見中國中高凈值人群的特點,并依此做更深度的量身定制。
早在2021年,太平人壽推出“太平1929家族辦公室”,建立了財富傳承、精致生活、精英教育及家族家風四大支撐服務體系,以管家式服務提供多項專屬化、定制化服務,助力中高端客戶家庭實現家庭幸福、基業長青、榮耀永續的家族愿景。
產品之外,從服務維度增加用戶福利背后,太平人壽的解決之道是突破保險傳統的純金融屬性。一張張保單,不僅承載著對用戶未來不確定風險的保護,還意味著對用戶多樣化生活場景需求的滿足。
畢竟,單純保單的“買”和“賣”僅是一次有限的服務,太平人壽引入覆蓋用戶生活全周期的增值服務,則大大延伸了產品和服務的內涵,將一次性的標準服務變成了多頻次、定制化的服務,形成了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
?2022年11月第1期?
本計劃由“太平傳世二號年金保險”和指定萬能險產品構成。萬能險利益演示基于公司的精算假設,高、中、低三檔假設結算利率分別為6%、4.5%、2.5%,低檔結算利率即為最低保證利率。該演示不代表公司的歷史經營業績,也不能理解為對未來的預期,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是不確定的,實際保單賬戶利益可能低于演示水平。
本資料僅供了解產品之用,具體保險責任與責任免除范圍等內容應以產品條款及保險合同為準。
THREE
03
part
熱點聚焦
熱點聚焦
?2022年11月第1期?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或許沒有哪個秋天,如當下的壽險三季報般寒意陣陣。利潤、投資收益,乃至保費、人力皆不樂觀,壽險公司的業績表現也成為當下行業寂寥困頓的一個縮影。
截至11月2日發稿前,《今日保》共統計74家壽險公司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固然在保費端仍保持約4%的正增長,但行業凈利潤同比減少近450億,降幅27%。
三季報凈利再減450億,
利差模式已到盡頭
來源: 今日保
壽險凜冬觀察:
?2022年11月第1期?
這無疑令勉力維系的保費增長大盤顯得蒼白。
且相較二季度,整體情況進一步惡化:僅有8家壽險公司利潤同比增長,超過半數的主體皆置身虧損泥淖。
如果剔除頭部的壽險“老七家”,那么整個行業的凈利潤是負數;若再進一步不計算傳統外資頭部友邦人壽和陽光人壽這類準上市險企的數據,那么行業的虧損將超過百億。
上述數據的背后,足以直觀地反映出:占國內市場絕大多數的中小壽險公司已是何等嚴峻的生存狀況。
?“三季度看全年”,乃多數行業的概況。如是推論,2022年的壽險無疑是徹骨的嚴寒,在深度轉型時期與資本環境的顯著波動的雙向奔赴,直接斷了險企們僅存的僥幸心理。相對投資收益率的下降,償付能力的不斷承壓,還有一則更嚴重的事實:三季度已有近50家險企凈資產較去年同期減少,整個壽險業凈資產同比減少了將近500億。
這意味著什么?利潤、投資收益等當期指標固然重要,但更為誠實的凈資產指標道出了更真實的情況。
如斯背景下,行業當如何通往未來,或許需要換個角度思考:與其關注利潤、保費、人力等短期內難改變的顯性指標,不如真正思考可以安然過冬開源節流的隱性指標,以待春來。
先看一組數據對比:
2021年前三季度,可統計的74家壽險公司中,虧損者16家;
2022年前三季度,這批壽險公司的虧損者,激增至41家。
01
“貧富分化”溝壑嚴重,對比巔峰的2020少收近
千億,六家險企虧損額度超過10億元
在可比情況下,整個壽險行業的凈利潤也從2021年同期的1663.02億元下滑到約1213.54億元;若對比2020年,同期更是減少了近千億元。
與財險公司類似的是,壽險公司“貧富分化”現象的溝壑更加顯著。尤其是壽險長期以來的中間梯隊表現出的分化更加值得關注,除了以業務品質和盈利能力著稱的友邦人壽,及中堅力量的佼佼者、正在全力沖刺集團上市最后階段的陽光人壽,其他公司在利潤方面幾乎都出現了明顯的掉隊。其實在頭部公司之中,也是如此。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前三季度中,利潤在10億到20億之間的險企數量為零,雖然這個這數量級在行業中看上去并不算大,但有形無形間,這正是劃分出公司實力的分界線。
排在凈利潤23.93億元的太平人壽身后的,便是8.97億元的人保健康。如果將人保健康以及緊隨其后的平安健康,算作上市險企的組成部分,那么市場其余60多家中小險企的利潤都在10億甚至8億以下,這也意味著,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經營上的差距很可能是難以逾越的分水嶺。
41家凈利潤為負者合計虧損額超過200億元,并且有6家公司虧損在10億以上。其中,平安養老以三季度單季近60億的虧損,令之成為虧損王,前三季度虧損42.72億元。也與同在平安旗下,前三季度凈利潤重奪行業第一的平安人壽形成遙相呼應之勢,令平安包攬了盈利榜一頭一尾。
?2022年11月第1期?
?2022年11月第1期?
頭部險企中,僅平安人壽實現了利潤正增長。考慮到,去年其因華夏幸福的巨額計提,275.09億的利潤暴增也是可以理解的。
剔除平安人壽外,今年實現利潤增長的僅有7家,皆為中小險企,且利潤增長合計不足10億,甚至還有三家只是減虧。
而利潤下滑,則已是絕大多數險企,乃至整個行業難以避免的趨勢,包括部分巨頭在內的險企甚至出現斷崖式的滑落,利潤減少達到百億級。
02
受累投資收益率,僅8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行業凈資產減少近500億
?2022年11月第1期?
顯然,資本市場的持續不振,極大影響了險企的盈利能力。通過償付能力報告統計,前三季度險企的綜合投資收益率多為一、兩個百分點,部分險企甚至收益率為負。平安養老的巨額虧損,對應的就是其-10.38%的綜合投資收益率。
事實上,在資本環境同樣不樂觀的上半年,還尚有13家非上市險企凈利潤同比增長,可見三季度影響之烈。
還是由于投資端的走低,整個壽險業的凈資產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了將近500億,盡管和行業萬億級的凈資產比起來,這種程度的降幅較為輕微,但多達48家公司都出現凈資產下降,意味著行業的經營可持續性遭遇挑戰,特別是個別險企的凈資產甚至出現負數。
不論險企們對于本年的經營狀況有著何種解釋與措辭,投資的不確定性對如今的壽險業無疑是種致命的打擊,而在10月底大盤的連續走低,也意味著險
?2022年11月第1期?
在資產與負債兩端的共同作用下,無疑將令險企們的償付能力不斷承壓。根據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除了個別險企外,幾乎所有壽險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都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雖然已披露報告的險企償付能力均在監管達標線之上,但部分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在100%以下,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低于150%。這顯然也將對險企們未來的展業能力構成挑戰,尤其是考慮到如今行業的業務結構,“生存”將成為很多公司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企的經營數據和盈利情況,在今年中很難有改觀的可能,甚至還會進一步下滑。
03
利差經營走到盡頭,償付能力壓力開始浮現,
地主家也沒有余糧
再看當下的壽險轉型現狀:
代理人持續流失,個險營銷員數量已跌至300萬上下;傳統價值型產品重疾險嚴重下滑,交費期短、以返還給付為目的儲蓄型、理財型產品成為越來越多的公司的選擇,包括近兩年大火的增額終身壽。
大公司借此填補大盤的缺口,小公司也形成了維持自身經營的運作模式。這種產品不僅盛行于銀保渠道,部分公司的個險也開始上線類似產品,且比重不斷上升。
在投資收益日益下滑的當下,利差型產品不僅對投資有著高度依賴的,對償付能力也有著極大的消耗。往年,險企還可保證一定的投資收益能力,令倚重上述產品的經營模式仍然可以實現持續的盈利。
而投資市場不斷走低,則直接動搖了利差經營的根本,這類產品價值假設的偏差也將越來越大,險企將不得不通過進一步的保費擴張抑制價值和利潤的滑落。這又勢必加速償付能力的消耗,令險企只能通過更加頻繁的增資或發債來維持經營,進入無限循環。
雖然一些股東背景較硬的公司的確能在啟動發債計劃的同時,傳出引入外資股東增資的傳聞,但很顯然,絕大部分險企的補血沒那么容易。部分公司不得不靠縮減保費保住償付能力充足率的紅線,而那些一直沒有披露報告的公司,其實大多也正是以經營激進著稱,償付能力狀況,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即便實力強勁的股東,恐也早已沒有余糧。
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2022年已然結束,并不值得留戀,更多精力和資源還是要迅速投向明年的“開門紅”生存之戰。
而一些中小險企盡管看上去還在咬著年度任務不放,但隨著大局逐漸明朗,
?2022年11月第1期?
04
換個角度理解開門紅不得不打的邏輯,
意味著險企沒有多少牌可打
?2022年11月第1期?
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險企們雖然還在口口聲聲轉型不息,至今打出的牌,卻都是傳統而慣性的招式。說到底,行業可能還是打算靠各家的純實力硬熬,畢竟市場經營,本身就是拳拳到肉的實力比拼與競爭。
三國期間,司馬懿在征伐公孫淵時,曾有過一番評論,“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余二事惟有降與死耳”。
對于如今的壽險公司們,也許也正是這種局面。如果戰不過、守不住、走不掉,那就只能別無怨言地接受必然的命運與結局。這倒是能讓事情看上去,簡單了許多。
如是,2022年馬上過去了,2023年的準備好了嗎?
高管層不得不面對現實,或明或暗地備戰2023年。
而一些中小險企盡管看上去還在咬著年度任務不放,但隨著大局逐漸明朗,高管層不得不面對現實,或明或暗地備戰2023年。
畢竟,無論是個險的隊伍存留、客戶開拓,還是銀保的網點競爭、市場爭奪,“開門紅”都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保險市場整體持續收緊的環境下,你不去爭,那有限的市場、份額、隊伍、客戶、網點、資源……自身在2023年的光景也將很容易想象。
從目前的公開市場消息來看,大多數險企仍采用了年金/兩全險搭配萬能賬戶的傳統模式,部分中小公司似乎還繼續將增額終身壽險作為主力渠道的主力產品。產品端的表現,與往年“開門紅”并沒有太多不同。
再看轟轟烈烈的高質量代理人隊伍,如同曾經的科技賦能般至今仍沒有對行業,對所在險企交出保費上的客觀業績。事實上,高素質隊伍更加依賴方案傾斜與資源投放,且在險企普遍推進業績導向戰略后,精英隊伍的增員與復制幾乎又成為每一家公司新的難題,以至于對一窩蜂式高質量隊伍的質疑聲音開始涌現。
據了解,三季度中部分險企開始進一步擴大增員范圍,有的恢復了傳統模式,有的開始給內勤下達拉人頭指標。這也讓這一季度人力數字的下滑稍微好看了一點。
FOUR
04
part
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來源:慧保天下
?2022年11月第1期?
繼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9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11月4日,相關部委又一口氣發布三責有關個人養老金的新規,至此,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已基本成型。
其一,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5部門聯合發布《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參加流程、資金賬戶管理、機構與產品管理、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
其二,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相關細則。
其三,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進行稅前扣除;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以下就是《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關于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三則重磅新規主要內容摘編:
明確個人養老金單獨計稅,
稅延養老險參照執行
銀保監會等5部委接連發布三大政策:
?2022年11月第1期?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參與金融機構包括經銀保監會確定開辦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業務的商業銀行,以及經金融監管部門確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發行機構和銷售機構。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辦法》,參加人應當指定或者開立一個本人唯一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用于個人養老金繳費、歸集收益、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這一賬戶,可以由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商業銀行指定或者開立,也可以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金融產品銷售機構指定。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實行封閉運行,其權益歸參加人所有,除另有規定外不得提前支取。《辦法》明確,個人養老金產品交易所涉及的資金往來,除另有規定外必須從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發起,并返回個人養老金資金賬;個人養老金產品發行、銷售機構應為參加人提供便利的購買、贖回等服務,在符合監管規則及產品合同的前提下,支持參加人進行產品轉換。
未投資部分按銀行存款計息。《辦法》明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內未進行投資的資金按照商業銀行與個人約定的存款利率及計息方式計算利息。
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
封閉運行,不得提前支取,支持轉換產品
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
1
2
單獨計稅,領取環節按3%納稅;以個人養老金信息平臺出具的扣除憑證為扣稅憑據;稅延養老險也須按照新規計稅
?2022年11月第1期?
《個人養老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按照12000元/年的限額標準,在綜合所得或經營所得中據實扣除;
在投資環節,計入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在領取環節,個人領取的個人養老金,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公告》指出,當個人繳費享受稅前扣除優惠時,以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出具的扣除憑證為扣稅憑據。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按累計預扣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勞務報酬所得的,其繳費可以選擇在當年預扣預繳或次年匯算清繳時在限額標準內據實扣除。
選擇在當年預扣預繳的,應及時將相關憑證提供給扣繳單位。扣繳單位應按照本公告有關要求,為納稅人辦理稅前扣除有關事項。
取得其他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等所得或經營所得的,其繳費在次年匯算清繳時在限額標準內據實扣除。
個人按規定領取個人養老金時,由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所在市的商業銀行機構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此外,《公告》明確,稅收政策自2022年1月1日起在個人養老金先行城市實施。上海市、福建省、蘇州工業園區等已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地區,自2022年1月1日起統一按照本公告規定的稅收政策執行。
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
3
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但可以變更;理財產品應成熟穩定、側重長期保值?
?2022年11月第1期?
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商業銀行及理財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基本方式方法。
行業平臺。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分別建立個人養老金銀行保險行業信息平臺(以下簡稱銀保行業平臺)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行業信息平臺(以下簡稱理財行業平臺)。
銀保行業平臺和理財行業平臺按照個人養老金制度要求和實際業務情況,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建立的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人社信息平臺)、銀保監會確定可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理財公司及其他經金融監管機構確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發行、銷售、托管等機構建立系統對接,為個人養老金業務提供支持,并制定行業平臺業務細則。
業務范圍。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主要包括:(一)資金賬戶業務;(二)個人養老儲蓄業務;(三)個人養老金產品代銷業務,包括代銷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個人養老金公募基金產品等,國務院金融監管機構另有規定的除外;(四)個人養老金咨詢業務;(五)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個人養老金業務。
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資金賬戶可以由參加人在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開立或指定,也可以由參加人通過其他符合規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在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指定,但不得由個人養老金產品銷售機構直接在商業銀行開立。
資金賬戶具有唯一性,參加人只能選擇一家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確定一個資金賬戶,商業銀行只能為同一參加人開立一個資金賬戶。
但賬戶可變更,商業銀行應當為參加人提供資金賬戶變更服務,并做好新舊賬戶銜接和舊賬戶注銷。
開戶方式。參加人向商業銀行申請開立資金賬戶的,可以本人辦理或委托他人辦理,也可以委托在職單位批量辦理。
資金領取。資金賬戶封閉運行。符合國家規定的領取條件后,經參加人提出,商業銀行審核并報人社信息平臺核驗,可以為參加人辦理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服務,將資金劃轉至參加人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
?2022年11月第1期?
參加人身故的,資金賬戶的資產可以依法被繼承,商業銀行按照繼承人要求辦理產品贖回等。參加人因出國(境)定居、身故等原因,無社會保障卡的,商業銀行審查后,在符合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可以將資金賬戶內資金轉移至參加人本人或繼承人指定的其他銀行賬戶。
理財產品應成熟穩定、側重長期保值。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應當符合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具備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等特征,包括:(一)養老理財產品;(二)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成熟、運作合規穩健,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或流動性管理需要的其他理財產品;(三)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理財產品。
費率要優惠。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發行機構、銷售機構和托管機構應在商業可持續基礎上,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的管理費和托管費設置優惠的費率標準,豁免認(申)購費等銷售費用。
編輯:北分企劃部? ?2022年11月17日
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
我們必須全力奔跑,才能停在原地。?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We must run with all our strength to stop where we are.
行業資訊速遞
-2022年11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