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深海E刊(第二期)

深海e刊

第五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海事局科技信息處? ? ?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鏟海事局? ? ?承辦

讓科技之光照亮工作

SHEN HAI e-Journal

投? 稿? 說? 明?

海洋加速變暖 碳排放“加熱”效應將持續數百年?

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首列商用磁浮3.0列車完成調試

全球首次“無人”集裝箱船自主航行測試成功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

新冠引起大規模炎癥原因首次揭示

歐洲微塑料 在北冰洋積聚

迄今最詳細精神分裂癥遺傳分析結果發布

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

全球首個大規模海上船舶 充電設施將于今年問世

全球首艘LNG雙燃料動力油輪交付運營

4.

原? ? 創? ? 天? ? 地

10

.............................................................

14

.............................................................

16

.............................................................

05

.............................................................

08

.............................................................

12

.............................................................

19

.............................................................

33

....................

34

..........................................................

35

.............................................................

04

18

32

.............................................................

36

.............................................................

科? ? 普? ? 平? ? 臺

2.

海? ? 事? ? 之? ? 窗

3.

.............................................................

43

.............................................................

1.

前? ?沿? ? 洞? ? 察

深海e刊編輯組

主編
執行主編
副主編
編輯

李國棟
劉月勝
劉洋
彭珂
余文昊

黃志球
劉昭男
蔡學深

:
:
:
:

目錄

.............................................................

03

深海e刊

五大熱點看兩會代表委員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建議

.............................................................

23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發展航運新能源

.............................................................

38

05

深海e刊

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首列商用磁浮3.0列車完成調試

前? ? ?沿? ? ?洞? ? ?察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機”)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清和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由中車株機研制、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車,日前在同濟大學高速磁浮試驗線完成了相關動態試驗和系統聯調聯試。從商用磁浮1.0版(時速100公里)、2.0版(時速160公里),到今天的3.0版(時速200公里)列車,我國已實現了時速100公里的提速,也實現了從短定子直線電機驅動到長定子直線電機驅動的跨越。

04

前沿洞察

07

深海e刊

06

據介紹,這也是一輛可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列車。列車創新性采用了抗干擾性好、傳輸效率快的5G高頻段毫米波車地無線通信技術,通過地面運行實現全自動無人駕駛。?
此外,與前面兩版的接觸式受流不同,3.0列車在全球首創采用了車載直線電機感應供電,低速和靜止時可實現無線傳輸感應供電,徹底消除受流的阻力和受流噪聲,實現了完全無接觸受流“陸地飛行”,進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適性。基于抱軌運行技術,3.0列車裝載了具自適應功能的主動導向控制系統,相比2.0列車,彎道通過速度提升了15%以上,抗側風能力提高了至少2個等級,這讓列車在惡劣環境中運行的適應性更強,安全系數更高。
周清和稱,3.0列車交通技術已達到工程化和商業化水平階段。同時他也表示,我國已掌握商用磁浮列車系統集成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了磁浮交通系統全產業鏈,磁浮技術水平及產業發展保持世界前列。

前沿洞察

由中車株機牽頭,組織國內20多家單位聯合研發。3.0列車技術上除充分吸收了商用磁浮1.0、2.0列車的優勢,還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突破,填補了國際空白。
列車提速,輕量化是重要一環。3.0列車采用了中速磁浮長定子同步直線電機驅動,將被譽為列車“心臟”的牽引電機,從車身“挪”到了地面。進一步輕量化后的列車,加減速及平均旅行速度均極大擴展,相較2.0列車,其牽引效率提升了20%,爬坡能力提升了30%,加速時間縮短50%以上。

(本部分內容由劉昭男整理 蔡學深編輯)

深海e刊

09

08

前沿洞察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

3月25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
至此,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這是我國核電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標志著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有力支撐了我國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
作為我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華龍一號是當前核電市場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電機型之一,是中核集團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在總結30余年核電科研、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電創新成果,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完全具備批量化建設能力,已成為中國為世界貢獻的三代核電優選方案。
福清核電5、6號兩臺機組是華龍一號全球示范工程,業主單位為中國核電下屬福清核電,華龍一號研發設計總體單位和工程總承包單位為中核工程。其中,5號機組創造了全球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成功入選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后,兩臺機組年發電能力近200億度,相當于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6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1.4億棵,經濟社會和環保效應顯著,對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華龍一號在采用經工程驗證的成熟技術基礎上獨創性地采用“177堆芯布置”和“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首堆設備國產化率達88%。還運用了單堆布置、雙層安全殼等先進設計理念,具備完善的嚴重事故預防與緩解措施、強化的外部事件防護能力和改進的應急響應能力等先進特征,經過充分分析試驗和工程驗證,充分保證了電廠安全性、經濟性和先進性。
華龍一號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中核集團協同國內17家高校、科研機構聯合58家國有企業與140余家民營企業共同突破了包括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核心設備在內的411臺設備的國產化,共獲得700余件專利和120余項軟件著作權,覆蓋了設計技術、專用設計軟件、燃料技術、運行維護技術等領域滿足核電“走出去”要求。

(本部分內容由余文昊整理 蔡學深編輯)

11

深海e刊

10

前沿洞察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近日一項環境研究認為,歐洲河流中漂浮的微塑料,或在北冰洋、北歐海及巴芬灣分批積聚。
此前的研究報告北冰洋各處存在高濃度微塑料顆粒,但尚不清楚其來源和在何處積聚。
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結合了2007至2017年間的洋流模型和漂浮微塑料的移動,模擬了經過北歐和北極的21條主要河流在十年里每天釋放微塑料,然后對其幾十年的移動進行建模。研究者將建模結果與121個海水樣本中漂浮微塑料的分布進行比較,這些樣本在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間收集自挪威西海岸附近的17個地點。
團隊發現,模擬中河流釋放的大部分顆粒會沿著兩條道路隨波逐流。65%在挪威海岸朝著拉普捷夫海(位于俄國北部)而去,其后被運進北冰洋,經過北極點,然后經格陵蘭東部的弗拉姆海峽離開北冰洋。30%的模擬微粒沿挪威海岸移動,然后朝南經過弗拉姆海峽,沿著格陵蘭的東部和南部海岸漂流,再沿加拿大東北岸向南移動。在模擬到20年后,研究者識別出明確的漂浮微塑料積聚區域。這些區域位于北歐海、北冰洋南森盆地、巴倫支海、拉普捷夫海(位于北冰洋和俄羅斯北部之間)和巴芬灣(位于格陵蘭和加拿大之間)。分析海水樣本表明,漂浮微塑料的分布與他們預測的模擬微塑料釋放十年后及后續在北歐海、北冰洋和弗拉姆海峽的流動一致。這說明漂浮的微塑料或許已經在北冰洋流動至少十年。
團隊認為,漂浮微塑料的流動或對北極生態系統健康造成后果。他們補充說,這些發現凸顯了對塑料廢物進行更好管理的重要性。

歐洲微塑料
在北冰洋積聚

(本部分內容由彭珂整理 蔡學深編輯)

12

前沿洞察

13

患有嚴重疾病的人體內許多炎癥標志物都會升高,那為何新冠肺炎會導致一些人出現嚴重的炎癥,并導致急性呼吸窘迫和多器官損傷?根據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原因:新冠病毒會感染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二者死于細胞焦亡的過程會引發炎癥。研究還發現,人們感染新冠肺炎時產生的抗體有時會導致更多的炎癥,而新冠病毒mRNA疫苗產生的抗體似乎不會。
研究人員分析了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急診科新冠肺炎患者的新鮮血液樣本。他們發現,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單核細胞(血液中充當“哨兵”或感染早期反應的免疫細胞)和巨噬細胞(一種免疫細胞)。一旦被感染,這兩種類型的細胞都會死于一種細胞炎性壞死,即細胞焦亡,從而釋放出強大的炎癥警報信號。在感染新冠的患者中,大約6%的單核細胞死于細胞焦亡。

新冠引起大規模炎癥原因首次揭示

他們檢查了新冠肺炎病亡者的肺組織,發現組織中約1/4的巨噬細胞正在死亡,并發現大約10%的單核細胞和8%的肺巨噬細胞被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可以感染新冠病毒這一事實令人驚訝。因為ACE2受體是病毒入侵人體的靶標,而單核細胞不攜帶ACE2受體,巨噬細胞的ACE2含量則很低。
研究還表明,盡管新冠病毒能夠感染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但它不能在這兩類細胞中產生新病毒。研究人員認為,在新病毒完全形成之前,這兩類細胞很快就會死于細胞焦亡。
此外,攜帶一種名為CD16受體的單核細胞的人更有可能感染新冠。這種“非經典”單核細胞僅占所有單核細胞的10%左右,但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它們的數量增加了。
CD16受體似乎可識別針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抗體。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抗體實際上可能會促進攜帶CD16受體的單核細胞的感染。而接種mRNA疫苗的人產生的抗體似乎沒有促進感染。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疫苗產生的抗體與感染期間產生的抗體略有不同,并且不會與CD16受體結合。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可能對使用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有意義,有助于解釋為什么這種治療只在早期才有效。這或許是因為后期抗體會加強炎癥,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抗體的性質。

深海e刊

(本部分內容由余文昊整理 蔡學深編輯)

14

前沿洞察

15

遺傳在精神分裂癥中的作用是什么?近日,涉及數十萬參與者的兩項大規模遺傳研究同時在《自然》雜志上發布了結果,共同指出精神分裂癥是突觸(神經元之間的連接處)的交流中斷,并說明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神經發育,造成其發育障礙的風險。
在一項對超過12.1萬人進行的遺傳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名為SCHEMA的國際聯盟,在10個基因中發現了極其罕見的蛋白質破壞性變異,這些變異顯著增加了個體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在某種情況下甚至會增加20倍以上。
“一般來說,個人一生中患精神分裂癥的幾率約為1%。”麻省理工學院醫學院教授本杰明·尼爾博士說,“但如果你有這些突變之一,患病的幾率就上升至10%、20%,甚至是50%。”
第二項研究由精神病基因組學聯盟(PGC)進行,涵蓋了近8萬名精神分裂癥患者和超過24萬名對照者,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精神分裂癥基因研究。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研究人員對SCHEMA的結果進行了補充,將與精神分裂癥風險相關的基因組位點增加到287個。

打開精神病研究的“黑匣子”

? ? ? ? 此外,PGC結果表明,精神分裂癥的遺傳風險集中存在于神經元的基因中,而不是其他組織或細胞類型中,表明這些細胞的生物學作用對精神分裂癥至關重要。
  研究結果還表明,精神分裂癥中的異常神經元功能會影響許多大腦區域,這可以解釋為何精神分裂癥患者會有多種癥狀,包括幻覺、妄想、難以清晰思考等。

深海e刊

? ? ?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始于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PGC研究論文的作者指出,這種疾病的遺傳率為60%—80%,并且個體間的風險變異大部分是遺傳的,涉及大量常見等位基因、稀有拷貝數變異和稀有編碼變異。

? ? ? ? “長期以來,精神疾病一直是一個研究的黑匣子。”其中一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博德研究所斯坦利精神病學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員塔金德·辛格博士說,“與心血管疾病或癌癥不同,我們幾乎沒有關于(精神)疾病機制的生物學線索,因此在開發亟須的新療法方面缺乏必要的洞見,只能一直重復使用70多年前偶然發現的抗精神病藥物。”

? ? ? ? 研究人員表示,當前的研究成果標志著人們在理解精神分裂癥起源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專注于特定的大腦通路,以尋找針對這種嚴重精神疾病的新療法。

迄今最詳細精神分裂癥遺傳分析結果發布

(本部分內容由劉昭男整理 蔡學深編輯)

16

前沿洞察

17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介紹說,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他說。
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供需平衡、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將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綠色發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據了解,國家層面將推動各樞紐節點盡快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制,強化數據中心綠色發展要求,推動更多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更豐富的西部轉移。同時,加強網絡、電力、用能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圍繞樞紐節點布局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物聯網骨干直連點等網絡設施,推動各樞紐節點制定切實有效的建設方案和配套措施。

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嚴賦憬、安蓓)記者17日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張家口集群等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布局,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絡的骨干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絡、云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并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深海e刊

(本部分內容由劉洋整理 蔡學深編輯)

19

科? ? ?普? ? 平? ? ?臺

18

科普平臺

海洋加速變暖
碳排放“加熱”效應將持續數百年

深海e刊

近期發布的國際首份2021年海洋變暖報告,再次揭示了一個驚人事實:全球海洋正在加速變暖。??
數據顯示,2021年海洋升溫持續,這一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地中海、北大西洋、南大洋、北太平洋海區溫度均創歷史新高。
這份報告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4個研究單位的23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共同完成,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大氣科學進展》(AAS)上。
全球變暖90%以上的熱量儲存在海洋中。最新數據表明,2021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吸收的熱量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14×1021焦耳,這些熱量大致相當于中國2020年全年發電量的500倍。
過去80年中,以十年為間隔,海洋在持續不斷地變暖。而海洋變暖會引發一系列影響人類活動和生態系統的嚴峻后果。
大自然再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 ? ? ? 地球上,海洋總質量達到1.4×1018噸,與之相比,大氣總質量僅為5×1015噸,僅約為海洋總質量的0.36%。由于海水的比熱容遠大于大氣與陸地表面,因此海洋的熱儲存能力更強,是全球變化的主要調節器。
  進入地氣系統的太陽輻射,經過大氣、云層和表面的反射,以及大氣層的吸收之后,只有約51%可以加熱地球表面,而這其中的70%被海洋吸收,然后再以長波輻射、潛熱感熱等多種能量形式釋放出去。
  過去100多年里,全球溫室氣體逐漸增加,使地球系統“困住”了更多熱量,直接驅動了全球變暖,這些能量90%以上都存儲在海洋中,因此海洋熱含量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核心指針:海洋變暖實際上就等于全球變暖。
? ? ? ? 此次,研究團隊同時發布了兩個國際機構的2021年海洋熱含量數據,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IAP/CAS海洋觀測格點數據,以及來自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NOAA/NCEI)的NCEI格點數據。
  2021年海洋變暖報告表明,海洋變暖在南大洋、中低緯度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區域更為劇烈。實驗表明,溫室氣體增加是驅動海洋變暖空間結構的主要原因。此外,工業和生物氣溶膠排放、土地利用變化等對海洋變暖也有一定影響。
  與陸地相比,海洋對大氣溫室氣體增加的響應較為緩慢和滯后,過去的碳排放導致的海洋變暖等影響將持續至少數百年之久,這一現象凸顯了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團隊指出,需要充分將海洋變暖的影響納入氣候風險、氣候影響評估和應對當中。

20

科普平臺

21

深海e刊

過去80年,海洋每一個十年都比前十年更暖

? ? ? ? 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濃度不斷攀升,全球升溫已成既定事實,海洋變暖多少的問題一直是科學家致力解決的難題。而海洋觀測歷史數據不足,數量偏少且質量不佳,是困擾研究的“硬傷”。
  地球表面分布著數以萬計的氣象觀測站,其中最悠久的已有200多年的連續觀測歷史。這些觀測對于了解過去100多年、尤其是近50多年的陸地表面氣候變化,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氣候監測的海洋資料極為匱乏。
  自1998年起,國際上開始籌建Argo全球實時海洋觀測網,以便長期、自動、實時和連續獲取大范圍、深層海洋資料。這一計劃被視為“海洋觀測手段的一場革命”。該計劃于2000年正式實施以來,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在內的近40個國家和團體在全球海洋共布放了超過1.4萬個Ar go浮標,從而真正實現了對全球海洋中上層的實時觀測。
  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Argo計劃又提出繼續向有冰覆蓋的兩極海區、赤道、西邊界流區和重要邊緣海拓展,并派生出了“生物地球化學Argo”和“深海Argo”等兩個子計劃。如今,Argo數據已成為海洋和大氣研究中重要的數據來源和參考依據。
  另外,海洋中存在大量缺測的區域,需要利用已有的觀測去“推算”無觀測區域的溫度變化。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團隊利用海洋豐富的時空相關性,提出了一個新的空間插值方案,并重建了一個自1940年以來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的溫度數據集,并不斷對數據進行更新。

重建長期資料,補足海洋觀測“缺失的拼圖”

? ? ? ? 根據大氣物理所重建的數據集進行重新評估,科學家得出了一個驚人結果:以此估計出的海洋變暖速度,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中的估計快約13%——全球變暖速率比我們以為的更快。而且,該研究從能量角度表明,海洋和地球系統在加速吸收熱量,特別是深海變暖在加速。
  2019年,中外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志上撰文,他們利用當時最新改進的數據,重新估算了海洋上層熱含量的變化。結果表明,各個數據使用新的方法之后,顯示出高度一致性——自1955年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上升趨勢明顯。而且,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變暖速率在上世紀90年代后顯著加速,這直接反映了人類活動持續排放的溫室氣體對海洋的影響。
  這項研究還利用可信度較高的模型,預估假設未來不采取任何減排的氣候政策可能帶來的后果:2081-2100年間,整個海洋上層2000米將平均變暖0.78℃(相對于1991-2005的氣候狀態),這是過去60年海洋變暖總量的6倍!倘若未來氣候政策可以接近或達到《巴黎協定》目標,到2081-2100年,海洋上層2000米將平均變暖0.4℃。
  這一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已經深刻改變了海洋環境,海洋增溫已經造成了海平面上升、溶解氧下降、極端事件加劇、珊瑚白化等后果。然而,由于海洋對溫室氣體響應的“滯后效應”,海洋正在加速變暖,更強的海洋增暖將發生在本世紀。即使全球升溫幅度接近或者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海洋升溫及其帶來的影響也將持續。若不積極應對,未來人類和地球生態系統都將面臨嚴重的氣候風險。

22

科普平臺

23

深海e刊

變暖從未停滯,海洋升溫“滯后效應”正在顯現

(本部分內容由劉昭男整理 蔡學深編輯)

“五大熱點”
看兩會代表委員關于海洋強國建設的建議

? ? ?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 。
? ? ? ? 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確定了戰略目標。從海洋碳匯到海洋綜合試驗場,從粵港澳大灣區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十年間,我國涉海區域蓬勃發展,海洋科技持續創新,海洋生態不斷向好。
? ? ? ? 如何進一步推進陸海統籌,探索海洋經濟新增長點?如何有序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為綠色發展提供“藍色途徑”?如何保護海洋生態,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24

科普平臺

25

深海e刊

打造海上“能源島”推動海洋資源融合利用

? ? ? ? “發達的海洋經濟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發展海洋經濟”。
? ? ? ? 《2020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疫情“大考”中,我國海洋經濟總量有所下降。如何推動海洋經濟復蘇,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新能源產業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
? ? ? ?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寧凌認為,我國海洋新能源產業具有類型多、起步早、周期長、成果少、產業化慢等特點,加大力度推動海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設計和制定海洋新能源整體資源開發規劃,統籌開發海洋新能源資源。開展以海上風電產業為標本的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范式研究,獲取海洋經濟新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
? ? ? ? 針對如何快速有序發展海上風電,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海文建議,盡快研究制定全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應根據“雙碳”目標、各類新能源發展規律,結合中國實際科學設定海上風電發展規模。優化海上風電布局,科學規劃建設深遠海海上風電場,同時統籌海上風電和岸上基礎設施建設。

? ? ?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建議,加大海上風能資源勘查力度,全面掌握海洋風能資源儲量和分布特點;結合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打造風能、氫能、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場等集成的海上“能源島”,協同推進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
? ? ? ? “目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單一能種為主,海域利用效率和項目整體效益不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深圳分公司總經理郝振山說,未來打造海上綜合能源開發體系,由單一資源開發向多能集成開發轉變是必然趨勢。

26

科普平臺

27

深海e刊

利用海島資源構建現代海洋經濟帶

? ? ? ? 豐富的島嶼資源是我國海洋開發的重要依托,而海島優越的地理區位、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等,在代表委員們看來是未來我國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 ? ? ?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郵政營業所主管兼郵遞員謝堅建議,充分利用海島資源,加強港珠澳海洋海島經濟發展深度合作。
? ? ? ? “應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間合作,積極探索并利用好海洋海島資源。”謝堅提出,可以用智慧科技管控人船到灣區各海島區域交流互動、旅游觀光,為粵港澳三地海洋海島旅游提供廣闊新空間,這樣既能創造二次創業就業機會,又能為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
? ? ? ? 打造深水港也是開發利用海島資源的一種途徑。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黃武建議,在珠江口萬山群島地區,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超級深水港,并打造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他認為,建設深水港可以利用群島島嶼空間布局,同步規劃海陸空間,建設高效便捷的疏港運輸系統和現代海洋經濟帶。
? ? ? ? “海島地區除了要各地自主‘發力’外,更需要向上‘借力’。”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迪特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熱處理車間主任滕寶貴建議,國家層面應從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強化重大項目要素支撐、強化涉海領域改革創新這幾個方面,助推海島建設發展和鄉村振興。

走向深遠海加大海洋裝備科技研發

? ? ? ? 如何推進海洋科技創新,進一步推動海洋強國建設向縱深推進?哪些領域需要重點發力?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駱沙鳴建議,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及海洋科技專利運營池,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海洋科技金融聚集效應,推動海洋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對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財稅支持,設立海洋科技發展專項基金。此外,他還建議,建立海洋科技信息與資源共享機制,加強海洋科技平臺建設,形成海洋產業結構和海洋產業鏈的補鏈、延鏈、強鏈格局。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瞄準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28

科普平臺

29

深海e刊

? ? ? ? “深遠海的開發離不開航行裝備的支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指出,我國深遠海航行裝備研發起步較晚,技術鏈與產業鏈不健全,自主配套能力不足。他建議,加快推進深遠海航行裝備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攻關,在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建議列為國家科技專項重點支持,進一步推廣深遠海安全保障技術、航行與安全保障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等。
? ? ? ? “我國在深水海洋工程涉及的水下設備、浮式系統配套核心裝備、關鍵部件等方面也需要加快研發。”郝振山建議,針對加大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特別是深海油氣開發這一大勢所趨,有必要建立3000米深水海洋油氣自主開發核心技術、裝備和運維保障的技術體系。
? ? ? ? 水光接天,星辰連江。星辰大海皆征途。
? ? ? ? “目前我國海洋二號 B/C/D衛星均搭載了 DCS(數據收集系統)載荷,將高緯度地區、無人區和遠海區域的有關氣象、水文,海洋探測、環境監測等數據有效回傳,應用效果顯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原主任蔣興偉提出,應推進國家 DCS系統建設。
? ? ? ? “DCS系統具有全球化性質,特別是在海洋氣象領域廣泛應用于浮標數據收集、自動化氣象海洋觀測站數據收集等。”蔣興偉建議,應盡快由國家統籌協調支持 DCS系統研制、搭載及其應用,將其納入“一帶一路”、新基建等有關計劃項目,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全球治理。

良法護航立體推動美麗海洋建設

? ? ? ? ?要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要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海洋。
健康、富有活力的海洋是海洋強國的標志之一。如何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留下永續造福人類的“藍色銀行”?
? ? ? ? 生態保護,立法為先。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呂忠梅表示,為進一步提升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立法研究,加快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立法進程刻不容緩。對此,呂忠梅建議,將海洋生態保護納入環境法典“自然生態保護法編”。
? ? ? ?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還應完善我國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域的司法體系建設。全國人大代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印萍指出,我國相關訴訟案件辦理依然存在線索發現難、調查取證難、損害鑒定難等挑戰,特別在海洋生態環境領域,更面臨一系列問題。

30

科普平臺

31

深海e刊

(本部分內容由劉昭男整理、蔡學深編輯)

? ? ? ? 對此,印萍建議,完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司法鑒定的制度化、規范化。同時,創新生態環境損害多元化賠償方式,保障受損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
? ? ? ? 立法保障是基礎,加強海洋污染監控和防治是保護海洋生態、建設大美海洋的關鍵動作。
? ? ? ? 針對我國海洋污染的特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侯一筠建議,加強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在重點關注海域實行快速連續跟蹤監測;建立國家海洋數據網絡共享平臺,保證海洋觀測數據的時效性、共享性和安全性;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強國際合作,共同開展有關海洋污染的調查、研究等活動,提高防治海洋污染的能力。
? ? ? ? 九三學社中央建議,構建全方位陸海一體聯防聯控機制,提升海洋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探索實施“灣(灘)長制”,加強跨區域綜合協調,明確灣(灘)長,并與入海河流“河長”相銜接,構建一體化治理機制。

對標“雙碳”以藍碳助力海洋生態保護

? ? ? ? 當前,我國正在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實現,海洋碳匯即藍碳,也成為代表委員探討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高頻詞。
作為地球上最大的“碳庫”,海洋儲存了地球上約93%的二氧化碳。由此,全國政協委員于迅提出,圍繞現有海洋生態保護體系,將藍碳納入生態保護指標范疇,推進基于生態系統的海岸帶綜合管理,統籌陸源污染防治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推動海洋碳匯交易,實現生態價值,對推動我國‘雙碳’目標實現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委員馬進指出。
? ? ? ? 馬進建議,開展全國海洋碳匯監測、調查和評估,加快建立健全系統性的海洋碳匯標準體系,加快推進海洋碳匯納入碳交易市場。
? ? ? ? 紅樹林是藍碳“優等生”。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局長蔣和生提出,要加大保護修復投入力度,構筑紅樹林生態保護防線。
? ? ? ? 海藻栽培也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意義重大。“在海洋里栽培大型海藻,相當于陸地上的植樹造林。大型海藻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促進海水碳循環,其在生長代謝過程中還能吸收利用陸源污染排放到近海水體中的氮、磷等元素,是環境總賬中的重要增益項。”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連云港市連云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說。
? ? ? ? 張立祥提出,應在海域和灘涂使用上劃出海洋農業的保護紅線,并在管理政策上明確其具有生態紅線和耕地紅線雙重內涵。如此,既不占用耕地資源,又能補齊“海上糧倉”苗種短板。

32

海事之窗

33

海? ? ?事? ? ?之? ? ?窗

全球首次“無人”集裝箱船
自主航行測試成功

1月25日,日本航運公司商船三井(MOL)宣布已經完成全球首次“無人”集裝箱船自主航行測試。這不僅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實際運行的集裝箱船進行的自主航行試驗,也是第一次使用無人機來協助船舶系泊。
試驗于1月24日至25日期間,在Imoto Lines旗下運營的一艘2015年建造的“Mikage”號支線集裝箱船上進行。這艘船按照預定路線從日本福井縣的Tsuruga港出發,抵達鳥取縣的Sakai港,航程達數百英里。此次航行使用了三井E&S造船公司的自主船舶操作控制系統,考慮了許多變量,包括船舶位置,風、潮汐、水流等外部因素,船舶操作因素和航海規則等多種因素。
在設定的航線上,日本古野電氣 (Furuno)開發的自主周邊信息集成系統負責收集其他船只和障礙物的信息。該集成系統利用雷達、AIS和相機圖像,測量并顯示附近船只的位置、速度、類型和障礙物的位置。
該船還使用古野電氣公司開發的支持傳感器進行自主靠泊和卸貨,由激光雷達、攝像機和衛星羅盤收集的信息傳輸到該傳感器,該傳感器進行計算和可視化操作,直觀顯示碼頭和船體之間的精確的相對距離和相對角度。
“自動系泊”是項目的一個要素。通常系泊作業需要船上的船員向碼頭上的工人投擲纜繩,這對船員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還十分有風險。在這次海上試航中,實際上是用一架無人機將纜繩從船上拋向碼頭,不用船員拋來拋去,隨著未來技術的進步,這有望成為系泊作業的替代方法。

深海e刊

(本部分內容由劉洋整理 劉昭男編輯)

34

海事之窗

35

Maersk Supply Service(馬士基供應服務公司)和?rsted(沃旭能源)計劃2022年第三季度在海上風電場推出世界上首個大規模海上船舶充電站。
作為該項目的一部分,馬士基供應服務公司現已成立海上船舶充電業務公司Stillstrom,通過消除拋錨狀態的排放來支持航運業脫碳。馬士基供應服務公司表示,新公司Stillstrom將為港口、樞紐和海上能源運營的船舶提供海上充電解決方案。
據了解,為拋錨等待航行的船舶提供充電服務對促進航運業的脫碳至關重要,因為這樣,船舶便可以一邊安全系泊在充電浮筒上,一邊用電力代替化石燃料。全尺寸的供電浮筒將為沃旭能源的一艘服務運營船提供夜間電力,從而支持沃旭能源2025年實現氣候中和這一運營目標。沃旭能源將負責整合充電浮筒以及并網。
對于浮筒與海上風電設備整合設計過程中可能創造出來的任何知識產權,沃旭能源計劃向公眾公開,從而充分利用海上風電行業的這種減碳技術的潛力。 充電浮筒具有足夠大的容量,可以為服務運營船這種噸位的電池或混合動力船充電。接下來,將擴展這一解決方案,使其能為更大的船舶供電,最終實現拋錨船舶的發電機關閉。?

全球首個大規模海上船舶
充電設施將于今年問世

深海e刊

(本部分內容由劉洋整理,劉昭男編輯)

全球首艘LNG雙燃料動力油輪交付運營

近期,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旗下大船集團向油品、液化天然氣及化學品運輸服務提供商中遠海運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能”)交付了一艘設計總長333米、型寬60米、型深30.5米的大型油輪“遠瑞洋”輪。這艘油輪的特殊之處在于,其是全球首艘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原油船。
“遠瑞洋”輪采用LNG為主燃料,配備LNG雙燃料主機、發電機、鍋爐,入CCS單一船級,并授予Natural Gas Fuel附加標志。該船滿足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第三階段要求、硫氧化物減排99%,顆粒物減排98%,氮氧化物排放滿足國際海事組織最嚴格Tier Ⅲ要求。結構設計滿足協調共同結構規范,按歐盟法規提供有害物質清單,并且滿足CCS的智能能效符號i-Ship(E)要求。
“遠瑞洋”輪LNG儲氣系統采用C型儲罐設計,于左右舷各設一個以C型3500立方米LNG低溫儲艙為主體的LNG加注站,加注速率1500立方米/小時,便于船東加注作業。依托本項目,大船集團突破了LNG低溫C型儲罐自主設計、高精度建造、罐體組立裝配和試驗技術,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

(本部分內容由劉洋整理 劉昭男編輯)

36

原創天地

37

深海e刊

原? ? ?創? ? ?天? ? ?地

? ? ? ?本次“原創天地”選摘了2021年中國航海學會航運環保與生態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上,我局高翔同志代表船舶新能源和替代燃料工作室,從航運碳減排的幾個問題切入就“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發展航運新能源的交流發言材料。

38

原創天地

39

深海e刊

(一)如何理解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 ? ? ? 通過對國家關于碳中和碳達峰問題的表態、政策、會議和推進方案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社會經濟系統性變革”這些表述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深刻的含義。

? ? ? ? 歸納起來,就是通過控碳倒逼能源結構調整,搶占下一次動力革命先機,提前布局相關產業的重要機遇,所以在考慮航運脫碳策略時,必須充分中央實施雙碳戰略的深意。

(二)如何確定交通領域的工作方向

? ? ? ?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優化交通運輸結構,通過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拓展多式聯運,整合運輸資源,降低運輸能耗,推廣低碳型交通工具等要求。
? ? ? ? 在《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明確指出:`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要堅持安全降碳,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通過運輸工具低碳轉型和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

40

原創天地

41

深海e刊

歡迎各工作室及干部職工踴躍投稿

(三)如何看待碳排放

? ? ? ? 要深刻理解《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表述的內涵,航運脫碳不是為了脫碳而不使用能源,而是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并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擺脫因為能源使用而導致的碳排放。

(四)船舶控制碳排放的關鍵

? ? ? ? 充分理解碳排放是能源利用的產物這個理念后,就可以整理出船舶碳排放控制的思路,即:創新船舶推進方式,優化船舶能耗,實現船舶能源替代。

(五)如何評估船舶新能源

? ? ? ? 目前對于船舶新能源有很多技術路線,大家爭論的焦點也不一而足,有的關注技術成熟度,有的關注成本,有的關注減碳效果,都形成不了共識,如果沒有全面客觀的評估標準,很難有效推進船舶新能源的應用。經過研究,可以從綜合下面幾個方面來對船舶新能源進行評估,即:
? ? ? ? 1.能量密度(評估能源的適用性)
? ? ? ? 2.技術成熟度(評估技術的可用性)
? ? ? ? 3.可實施性(評估技術推廣的可能性)
? ? ? ? 4.環保性(評估對環境的影響)

(六)如何推進我國航運碳減排

? ? ? ? 經過分析研究,可確定我國航運碳減排推進的原則為:以電推進為主要方向(很方便的接受各種能源,而且可以靈活組合、分配,加上電機本身的特性),低碳/零碳能量載體為突破口,整合數字化技術(AI、無人船舶、船岸高速通訊)和航運價值鏈,實現系統性減排,打造更加環境友好的清潔航運。
? ? ? ? 航運減排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上游能源結構調整和供應鏈調整,中游船舶動力技術路線調整,下游船舶運營能耗優化和排放監管,并非海事一家可以完成,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當秉承系統化解決的思路,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突進。

(本部分內容由劉洋整理、劉昭男編輯)

42

原創天地

43

深海e刊

投 稿 說 明

? ? ? ? 前沿洞察、科普平臺,海事之窗和原創天地四個板塊均接受投稿,經審核通過并刊登后即視為采用。各板塊投稿要求如下:
? ? ? ? 1.前沿洞察:近期國內外科技前沿信息,每期選取6-7篇,文字描述簡練概要,有相關圖片,并請注明出處來源;
? ? ? ? 2.科普平臺:貼近日常生活的科普知識或便利化應用技巧等,每期選取2-4篇,文字描述相對詳細,有相關圖片,并請注明出處來源;
? ? ? ? 3.海事之窗:涉及海事工作或者航運發展的相關資訊,每期選取4-6篇,文字描述簡明概要,有相關圖片,并請注明出處來源。
? ? ? ? 4.原創天地:局內科技成果展示平臺,接受包括科技論文、交流材料、優秀案例等投稿內容,每期選取1-2篇,要求內容完整。
? ? ? ? 投稿截止時間為每季度第二個月月中(2月15日、5月15日、8月15日、11月15日),推薦以便簽方式投稿,歡迎全局同事積極踴躍參與。
? ? ? ? 投稿聯系人:科技信息處? 劉洋
? ? ? ? ? ? ? ? ? ? ? ? ? ? ? ? 大鏟海事局? 劉昭男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