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了凡四訓》立命之學

電子雜志文學2017-09-07
2674

第四篇 ? 謙德之效

第三篇 ? 積善之方

第二篇 ? 改過之法

導 語

? ? ?《了凡四訓》是董事長特別推薦書籍之一,要求集團中高管及以上管理人員必讀必修,認真踐行,積極傳播。為方便大家吸取精華,碎片化學習,億利生態大學特制作《了凡四訓》簡版電子書,分章節分期推送,群內共享,集體共學。

第一篇 ? 立命之學

了凡四訓

我,袁了凡,本名袁黃,字坤儀,江

蘇省吳江縣人,是明神宗萬歷十四

(公元1589年)年進士,曾做過寶

坻知縣。

袁黃

? ? ? 為訓導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謹慎的效驗,寫下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戒子訓》《訓子文》,后被有識之士改為《了凡四訓》,啟迪世人。

? ?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鬢偉貌,飄飄若仙。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

? ?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 ? 后來,在慈云寺遇見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臉長須,神氣清秀,看起來像仙人,我便恭敬的向他行禮,這位老人對我說:“你是官場中人,如果參加考試,明年便可考中秀才,為什么不讀書呢?”

? ? 孔先生推算我的命數,他說:“縣里童聲考試,得十四名,府考得七十一名,提學考得第九名。”果然第二年三處考試全都和孔先生推算完全相符。

了凡四訓

[ 譯文 ]

? ?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余竊疑之。后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西元1567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了凡四訓

? ? 文章讀到這里,我們能看出來,青少年時期的了凡先生,遇到了一位大神,能預知他的未來,使其相信,一個人的進退、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注定的;而走運是遲早的,也都是有一定時間的,所以,看淡一切,不去追求了。

但一切真的會如大神所料么?到底是圣人還是凡人,咱們接著解讀。

云谷禪師解惑

了凡四訓

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
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我教典中說:『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夫妄語乃釋迦大戒,諸佛菩薩,豈誑語欺人?」

「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耳。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了凡四訓

[ 譯文 ]

? ? ? ? 氣數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會被數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的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成為貧賤短命。
你二十年來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數轉動一分一毫,反而被數把你給拘住了。一個人會被數拘住,就是凡夫,這樣看來,你不是凡夫,是什么呢?

? ? ? ?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我造惡就自然折福;我修善,就自然得福。從前各種詩書中所說,實在是的的確確,明明白白的好教訓。我們佛經里說:一個人要求富貴就得富貴,要求兒女就得兒女,要求長壽就得長壽。 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為說謊是佛家的大戒,那有佛菩薩還會亂說假話,欺騙人的呢?

[ 譯文 ]

了凡四訓

? ? ? ?孟子的話不錯,但是你解釋錯了。你沒看見六祖慧能大師說:所有各種的福田,都決定在各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不到的!
? ? ? ?能向自己心里去求,那就不只是心內的道德仁義,可以求得,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貴,也可以求到,所以叫做內外雙得。換句話說,為了種福田而求仁求義,求福,求祿,是必有所得的。
? ? ? ?一個人命里若有功名富貴,就是不求,也會得到;若是命里沒有功名富貴,就算是用盡了方法,也求不到的。

? ? ? ?所以一個人,若不能自己檢討反省,而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壽;但得到得不到,還是聽天由命,自己毫無把握。這就合了孟子所說,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的兩句話了。
要知道縱然得到,究竟還是命里本來就有的,并不是自己求的效驗,所以可以求到的,才去求,求不到的,就不必去亂求。
? ? ? ?倘若你一定要求,那不但身外的功名富貴求不到,而且因為過份的亂求,過份的貪得,為求而不擇手段,那就把心里本來有的道德仁義,也都失掉了,那豈不是內外雙失么?所以,亂求是毫無益處的。

自省 ● 反思

了凡四訓

? ? ? ? 汝今既知非。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相,盡情改刷;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數;義理之身,豈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猶可得而違也;汝今擴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積陰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兇;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兇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汝信得及否?

? ? ? ?這段是云谷禪師借俗人之見,來勸了凡先生努力積德行善。

? ? ? ?你現在已經明白了你的種種過失,那就應該把以前沒考取科第,以及沒有兒子的種種福薄得相,用心盡自己最大努力,洗刷干凈,一定要多行善事,多積功德,多為別人著想,多包容、多和氣些,常懷慈悲之心,少說話,少喝酒,多愛惜自己的精神。把以前犯的錯,拔的干干凈凈,就如昨天的你已經死了,從今天做個全新的人;以后一切譬如今天剛剛新生,這樣,那你就算獲得精神重生的身命了,你的命運也就可以完全不一樣了。

[ 譯文 ]

[ 譯文 ]

自省 ● 反思

了凡四訓

《易經》這部書,都是講天道人道,處處警戒人要小心謹慎,勿做壞事,都是替君子打算的,告訴他要避開兇險的地方、兇險的事情,想著吉祥的地方去,如果命是天注定的,不能改變,又怎么能向著吉祥的方向去,又怎么避開兇險呢?所以《易經》第一章就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意思說,做善事,積功德,可以享長久的福報,不但自己有福,多余下來的還可以傳個子孫享有。

? ? ? ? 我們這個血肉之軀,尚且還有一定的數;而義理的、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動上天的道理?《尚書.太甲篇》里說:上天降給你的災害,或者可以避開;而自己若是做了孽,就要受到報應,不能愉快心安地活在世間上了。《詩經》上也講:人應該時常自我反省,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合不合天道。能夠這樣,那就不會做不合天道的事,自然會有很大的福報。福是自己求的,禍也是自己求的,一切全在乎于自己。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中無子,雖然說是上天注定,但是還是可以改變。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漸漸放大,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哪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孟子論立命

了凡四訓

? ? ? ?孟子論立命之學,而曰:『夭壽不貳。』夫夭壽,至貳者也。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后可立貧富之命;窮通不貳,然后可立貴賤之命;夭壽不貳,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 ? ? ?孟子講立命的道理“生命的長與短,并沒有什么區別”。

? ? ? 立命:對于生命的長短,要看的沒有兩樣,命中注定短,也不要糟蹋自己,隨便造惡,而命中注定長壽,也不能認為自己長壽就胡來,這樣才能把短命轉為長壽,長壽也能更加健康長壽。

人生在世,只有生與死的關系最重要。

孟子論立命

了凡四訓

? ? ?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

“修身以俟之”就是說自己要時時刻刻修養德行,不要讓自己造惡。而命運能不能改變,那是積德的事,求天的事。

“修”那么身上有一些些過失罪惡,就應該像治病一樣,把過失罪惡要完全去掉。

“俟”要等到修的功夫深了,命自然就會變好,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非份之想,也不可以讓心里的念頭亂起亂滅,都要完全把它斬掉斷絕,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是達到先天不動念頭的境界了。到了這種功夫,那就是世間受用的真正學問。

了凡四訓

公元1569年 改號“了凡”

公元1581年 求子得子起名天啟

公元1602年 六十九歲

命由我作
福自己求

何謂“立命”?即是指創造命運、改變命運,不為其所束縛、禁錮。我們的命運不是上天注定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命運究竟如何能夠改變,書中主要是通過袁了凡先生如何在云谷禪師的教導下,通過自己不斷的行善而改變原孔先生為他算定的命,來告誡世人只有不斷的行善才能徹底改變命運。

隨著,云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于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兒子,活到了74歲。

總結

?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 ? 不僅要積極為“善”,而且還要知非改過。正如孟子所說“人恒過,然后能改。”

? ? ?由《改過之法》篇,我們明白改過者,要發三心---恥心、畏心、勇心。告誡我們,過由心造,亦有心改,從心上徹法底源地改過。

欲知具體方法,請繼續關注后續發文

了凡四訓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