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How Ancestors Are Mourned in Germany
在德國如何祭奠亡靈
溫暖的手
人間四月的祈禱 —— 不一樣的清明時節
別樣清明
疫情下的清明節
清明節在沈陽
清明節習俗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 ?第一章 ?/
"Though he brings grief, he will show compassion, so great is his unfailing love."
—— Lamentations 3:32?
In Germany, we actually are – according to the religious orientation –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in 2 different days:
The catholics are celebrating the so-called “Allerheiligen (All-Saints‘ Day)”, also known as “All Hallows” or “Hallowmas” every 1st of November. The first evidence for this date of celebration and of the broadening of the festival to include all saints as well as all martyrs occured during the reign of Pope Gregory III (731 -741).
The liturgical celebration begins on the evening of the 31st of October, All Hallows‘ Eve (“All-Saints‘ Eve” or “Halloween”) and ends at the close of 1st of November. It is thus the day before All Souls‘ Day, which commemorates the faithful departed. In many traditions, All Saints‘ Day is part of the season of “Allhallowtide“, which includes the three days from 31st of October to 2nd of November inclusive.
In Germany, All-Saints‘ Day is observed as a public holiday – in federal states with a catholic majority population, cemetery and grave rituals such as offering of flowers, candles and prayers or blessings for the graves of loved ones often take place on All Saints‘ Day.?
In the federal states of Germany with a mainly protestant/evangelic population, they celebrate “Toten-Sonntag“ (“Sunday of the Death”) or “Ewigkeits-Sonntag” (“Sunday of Eternity“). Normally, it is the last Sunday before the Christmas Season starts, so either the last or 2nd last Sunday in November. In smaller church communities, the passed-aways of the last year are honored by reading their names loudly, during church service. In many communities, the bereaved and direct dependents of the passed-aways are invited to the grave yards to celebrate church service together on the grave yard.
So, as in China, we are also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But, as usual, it’s a bit more complicated. Typical German. ??
How Ancestors Are?
Mourned in Germany?
在德國如何祭奠亡魂?
在德國,我們實際上是根據教派的不同,有兩種祭奠祖先的方式:
天主教徒在每年11月1日慶祝 “諸圣節”,那天也被稱之為 “圣徒日”或“萬圣節”。教皇格里高利三世在其統治期間(731-741)將11月1日定為萬圣節, 以此紀念所有圣人和殉道者。
禮拜儀式從10月31日晚,即萬圣節前夕開始,到11月1號結束時才落幕。而緊接著的11月2日為紀念已故信徒的萬靈節。在很多傳統中,萬圣節(All Saint’s Day)是整個萬圣節日(Allhallowtide)的一部分, 后者指的是10月31日到11月2日這三天。在德國,萬圣節為公共假期---在主要人口是天主教的聯邦州,人們經常會在萬圣節那天到親人墓前供奉鮮花、蠟燭,獻上祈禱和祝福。
commemorates the faithful departed. In many traditions, All Saints‘ Day is part of the season of “Allhallowtide“, which includes the three days from 31st of October to 2nd of November inclusive.
In Germany, All-Saints‘ Day is observed as a public holiday – in federal states with a catholic majority population, cemetery and grave rituals such as offering of flowers, candles and prayers or blessings for the graves of loved ones often take place on All Saints‘ Day.?
In the federal states of Germany with a mainly protestant/evangelic population, they celebrate “Toten-Sonntag“ (“Sunday of the Death”) or “Ewigkeits-Sonntag” (“Sunday of Eternity“). Normally, it is the last Sunday before the Christmas Season starts, so either the last or 2nd last Sunday in November. In smaller church communities, the passed-aways of the last year are honored by reading their names loudly, during church service. In many communities, the bereaved and direct dependents of the passed-aways are invited to the grave yards to celebrate church service together on the grave yard.
So, as in China, we are also memorizing and honoring our ancestors. But, as usual, it’s a bit more complicated. Typical German. ??
而以新教徒為主的那些聯邦州,他們過的是“Toten-Sonntag“(亡靈星期日)或者叫“Ewigkeits-Sonntag”(永恒星期天)。通常,它是圣誕季開始前的最后一個周日(譯者注:即圣誕節前倒數的第五個星期日),所以總是在11月最后一個周日或倒數第二個周日。那天,在較小的教會社區做禮拜時,過去一年的逝者之名會被高聲念誦以示紀念。在許多社區,逝者的親人家屬會被邀請到墓地一起進行教會的悼念活動。
所以,和在中國一樣,我們也祭奠我們的祖先。只是,像很多事兒那樣,這其中又透著點復雜。這就很德國了。
by Peter Legner?
Peter Legner 文
薛軼 譯
/ ?第二章 ?/
大河東去 河面上擠滿了人和事
它拐了個彎 多少今世就變成了前世
作者:杜鴻亮
初寒乍暖,大地復蘇
北國春寒料峭,江南綠樹上新芽
送走春分,迎來清明
碌碌于工作、家庭之中,偶得清閑
沏一壺茶,燃一支煙
暖暖的陽光讓人漸生困意
恍惚間有雙熟悉而又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的臉龐
叫著我的乳名
對我說著鄉音
我這是回老家了嗎?
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老家,
那個“犬吠驚三疆”的邊陲重鎮
清明的拂曉,
大地還在沉睡
裊裊炊煙升起
當我睡眼朦朧地坐到餐桌旁,
依如往昔一樣
兩個熱乎乎的雞蛋立刻擺到了眼前
哦,又是一年清明到來
白煮蛋是必須要吃的
不管我想與不想
對了,千萬別忘記把昨晚折的小白花裝進書包
一會兒我要與同學們一起把它掛到樹上
烈士陵園的松樹枝
承載了同學們的緬懷與志向
《溫暖的手》
我猛然坐了起來
被一陣電話聲擾了心房
我努力睜開雙眼
卻發現淚早已濕了臉龐
洗一把臉
才發現鏡中人已雙鬢生白霜
再也沒有清明節的雞蛋
更加聞不到想念的飯菜香
我努力閉上雙眼
滿懷期待再次進入夢鄉
可就算我拼勁力氣
卻再也抓不住那雙手
那雙記憶中輕撫我的溫暖大手
終于
我再一次摸索到了它
還未來得及喜悅
卻發現它布滿了針眼與淤青
我想努力幫它擦凈
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慢慢枯萎
直到再也感受不到往昔的溫度
我不甘心
不停地尋找
哪里才是屬于我的杏花村
也許
在那里
我才能再次夢回故人旁
享受著那雙溫暖的大手掠過我臉龐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 ?第三章 ?/
人間四月的祈禱
—— 不一樣的清明時節
又是一年清明節,往年這個時候,上海是很美的。桃紅柳綠,櫻花綻放,春和景明,惠風和暢。人們紛紛出門踏青郊游,掃墓祭祀,緬懷祖先。
然而今年的清明節,我們的城市生病了。看著新聞上每天確診與新增的數字,我想每一個生活在上海的人都感到難過與揪心。
戰爭,空難,疫情。這些都在告誡和提醒我們活著的人學會珍惜。珍惜今天照常升起的太陽,珍惜孩子們還可以待在舒適的家里上網課,珍惜每一個時刻看到的家人的笑臉。
原來,真正的告別沒有桃花潭水,沒有長亭古道。只是在一個太陽照常升起的清晨,有人留在了昨天。
這個清明節,就讓我們將祭祀祖先默默的放在心里,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心安心定,守望相助,為了清明節要懷念的已經離開的親人,為了在天空中走失的同胞,為了我們正在生病的城市,還有在和疫情作斗爭的所有人。
人間有愛,就可以戰勝一切。相信有那么一群善良,敬業,專業,高素質的白衣天使,有那么多愛著這個城市的人一起努力,我們終將會打敗病毒,迎來上海美麗詩意的春天。
三月底四月初的上海,還是有點冷。在這乍暖還寒的時節,不眠不休的醫護人員,社區一線的志愿者,人民警察,小區保安,每個力所能及的人,他們都拼盡全力地奮戰在自己的崗位。測核酸,量體溫,給封控區的居民送菜,送各種生活用品。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喊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我們的城市快點好起來。
這個清明節,我們不能出去踏青,不能盡情地去和大自然親密接觸,但我們不怕。我相信,寒冬過后,必將迎來最絢爛的春天。屬于上海獨有的最美麗,最詩意的春天。
三月下旬,發生了一起空難。國外還有戰爭,而我們正在和疫情做斗爭。現在的天空是悲傷的,充滿了陰霾。
作者:沈珺
別樣清明
作者:王寶平
說起清明節,對于一個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吃貨來說,往年這個時候必須吃的美食就是青團和辣炒螺螄。記得第一次吃青團的時候,就被它軟糯香甜的味道吸引住了。從那以后,青團便成為我家清明節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上海,一個擁有2487萬常住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桿!它時尚而又繁華,小資而又精致。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原有的生活節奏。
往年這個時候在廣播上聽到最多的是開通清明掃墓定點班車和軌交延時運營的消息,而今年所有媒體的熱點只有一個——新冠疫情!3月27日,“上海發布”官方宣布,全市各區按批次實施封控,開展核酸篩查,浦東、浦西分批封控,城市內部的物資流通、人員往來已經大范圍阻斷,更加把該條詞條推向高潮。同事在第一批封控區域,在得知消息后馬上跑到超市搶購生活物資,但超市里已經擠的水泄不通。在結束31日的工作后,同事們相約清明節后見!
疫情期間必備
的搶菜app
今年這些都變成了一種奢侈,畢竟此時此刻蔬菜才是微博和朋友圈的頭牌,如果能吃頓火鍋那就是帝王待遇啦。各大奢侈品牌也急忙推出了當季限定,放在櫥窗里的奢侈品普通人只能隔著玻璃看看,務實的阿姨已經俯身小區各個綠化帶,在那里尋找大自然的饋贈。
對于年輕人來說,手機等電子產品才是他們的主戰場,在超市混戰折戟后,滿屏的搶菜軟件為他們取得最終的勝利帶來了希望。當零點的鐘聲響起,他們登陸到各大買菜軟件,為了明天能吃到“新鮮”蔬菜拼命廝殺,每天都能過雙十一,想想就興奮!!!剛剛特地百度了一下開心網,發現它還活著。
十年前大家在開心網偷菜,十年后在手機
App上搶菜。十年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
是大家對菜的鐘情!
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
主題,但今年的清明意義獨特。由于物資
匱乏,大家對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珍惜現在的人,物和時間。只要對未來充
滿希望,當下的困難和挫折只是小插曲和
調味劑,我們最終一定會獲得勝利!
疫情期間,超市里一位單身狗壯烈的背影
疫情下的清明節
作者:錢家駿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緬懷先烈,拜祭祖先,寄托哀思。
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今年特別是上海的清明節注定與尋常不同。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將與上海和全國各地趕來的援助一起咬緊牙關全力和病毒賽跑,形成更強大的戰“疫”合力。
作為普通市民的我們可能還會迎來不知多少次的核酸檢測、缺少食物的焦慮。但是奮斗在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他們也是父母,也是子女。工作中餓了不能吃,渴了不能喝,累了不能歇!他們家里也有缺人照顧的孩子,也有需要他們關愛的父母。他們何嘗不愿意被封控在家中陪在親人身邊,何嘗不愿意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我們想出而出不去的門,卻是他們想回卻回不了的家。
古人言: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節的意義,除了珍惜當下,還有勿忘。
這次疫情爆發之前的平靜而自由的時光,也是許多一線抗擊疫情的工作者犧牲生命換來的,我們只是被留在家里,他們的生命卻定格在2020年的春天。兩年前的4月4日清明是全國性新冠疫情遇難者全國哀悼日。我們從未曾忘記他們,銘記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擊疫情的歷程,緬懷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他們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青草青青,花開依舊。斯人已去,但這個時代永遠會銘記,銘記他們的犧牲,銘記他們的奉獻。每年山花爛漫時,向英雄致敬。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理解愛護我們的志愿者。積極配合社區工作,防疫從“我”做起!這就是我們對抗疫工作的最大貢獻!這也是作為一個社會人應盡的本分和義務!
/ ?第四章 ?/
路轉堤斜,
直到城頭總是花
清明在沈陽
作者:霍宏偉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說起清明,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你知道它的來歷么?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萬物生長之時,清凈明潔故名叫清明。它既是一個節氣,它還是一個節日。提到清明節,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掃墓祭祀。但其實在古代掃墓祭祀的日子是在寒食節,清明節只是踏青游玩的節日。由于兩個日子相近,所以到了唐朝就將兩個節日合二為一了。就有了我們現在祭祀先人的清明節。
在古代,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因此除了祭祀的肅穆,清明節也是個熱鬧的節日。在沈陽清明節的活動也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放風箏等一系列文體活動。
提起踏青,很多沈陽人首先會想到熟悉的棋盤山。目前棋盤山秀湖已開湖,碧波蕩漾,風景秀麗,山上很多樹枝已經冒出綠芽,還有破土的新草和野菜。這里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既可以踏青,感受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機;還可以在西湖廣場放風箏,享受春天的樂趣。
提起踏青,很多沈陽人首先會想到熟悉的棋盤山。目前棋盤山秀湖已開湖,碧波蕩漾,風景秀麗,山上很多樹枝已經冒出綠芽,還有破土的新草和野菜。這里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既可以踏青,感受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機;還可以在西湖廣場放風箏,享受春天的樂趣。
如果你想感受皇家祭祀的場面,那么北陵公園和東陵公園你千萬不要錯過。在東陵公園、北陵公園每年都會在在清明節期間推出大型清朝皇帝東巡祭祀禮儀表演,以再現康熙帝東巡祭祖的歷史性畫面。這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再現清代皇室祭祖場面的祭祀禮儀表演。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沈陽人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沈陽是清王朝的發祥地,自然也受到滿族文化的影響,過清明節,沈陽人還有一些“媽媽令”。比如說:“清明不吃蛋,窮得亂戰戰”、“清明不吃豆,窮得亂抖抖”等。清明節這天要吃雞蛋、吃豆腐,特別是必須吃春餅。因為手搟的春餅像荷花葉,又名“荷葉餅”。此餅是將兩片薄薄的面餅合在一起搟,搟得很薄,才能稱為正宗春餅。當年有錢的人家吃春餅,要將肉絲炒綠豆芽、蔥絲蘸面醬卷在春餅內,吃起來又香又軟乎。而貧困人家則會用雞蛋炒豆芽加粉條卷春餅,或是將從地里挖出來的小根菜,加上雞蛋絲、粉條烙煎餅盒子吃。今天,春餅、煎餅盒子都已成為東北地區家喻戶曉的著名食品了。
春日暖陽,桃紅柳綠,鶯飛草長……清明小長假將至,抓住春天、感受自然!
盒子都已成為東北地區家喻戶曉的著名食品了。
春日暖陽,桃紅柳綠,鶯飛草長……清明小長假將至,抓住春天、感受自然!
清明節習俗
作者:谷元鳳
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樂趣,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老家東北農村亦然,只因地域不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
清明踏青
因地理氣候原因,在東北,清明更蘊涵春天到來的意義,因而這一天既有祭墳掃墓的悲酸淚,也是東北人民春游踏青之日。小時候每到這一時節,學校就會組織春游找寶的活動,事先在目的地的一些草木枝杈、石頭縫隙等不易察覺處藏好寫有獎品名稱的紙條,獎品都是些鉛筆橡皮本子之類的學習用品,然后同學們四處尋找,拾獲者興高采烈去領獎,未撿到者也在活動中得到樂趣。而今,人們感嘆于越來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向往自然。當清明被定為法定假日,人們既可以在清明掃墓,同時亦可在此過程中親近自然,密切同大自然的和諧關系。
清明掃墓
在東北的上墳掃墓祭祖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歷鬼節)”。在清明給故人掃墓祭拜,一般是先割草培土修整墳墓,之后將水果糕點擺放在墳前,必不可少的還有酒水,然后給故人燒紙錢,是為給故人寄錢之意,之后再向故人敬酒跪拜以示哀悼。在老家農村,還有清明當日忌使針,夜晚婦女忌行路的習俗,老話認為這一天動針頭目會不清明。清明當日天黑以前,要在大門前用灶坑灰撒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Schenck Newsletter is a publication for internal use. This is the?property of Schenck China, and can’t be used in any?form without express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Schenck China editorial department.
申克中國內部刊物,僅供內部使用
Schenck Newsletter is a publication for internal use. This is the?property of Schenck China, and can’t be used in any?form without express prior authorization from?Schenck China editorial department.
申克中國內部刊物,僅供內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