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庸
目錄
0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8
27
26
25
24
29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其至矣乎!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君子素其位而行
道其不行矣夫
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
人皆曰『予知』
舜其大知也與!
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
子路問強。
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
3
2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
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
天命:天賦。
率性:遵循本性
中(zhong):符合。
節:節度法度。
致,達到。
4
5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有書作“小人之反中庸也”,也有書作“小人之中庸也”)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無過無不及;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專走極端。”
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之反中庸也”。
忌憚:顧忌和畏懼。
6
7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經很久了!”
鮮:少,不多。
中庸:中和,庸:意思
8
9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自以為是,認識過了頭;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嘗滋味。”
道:即中庸之道。
不肖者:與賢者相對,指不賢的人。
10
11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孔子說:“尋找隱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
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見知:被知。見,被。
述:記述。已:止,停止。
12
13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安于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處于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于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于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于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素其位:安于現在所處的地位。
夷:指東方的部族;陵:欺侮。
援:攀援,本指抓著東西往上爬
無入: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
14
15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孔子說:“這個道路大概不行了。”
16
17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
《詩經》說:“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
孔子贊嘆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啊!”
“妻子好合……”:引自《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妻與子。好合,和睦。鼓,彈奏。翕(xi),和順,融洽。耽,《詩經》原作“湛”,安樂。帑(nu),通“孥”,子孫。
18
19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于分析別人淺近話語里的含義。隱藏人家的壞處,宣揚人家的好處。過與不及兩端的意見他都掌握,采納適中的用于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邇言,淺近的話。邇,近。
其斯以為舜乎,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其,語氣詞,表示推測。斯,這。“舜”字的本義是仁義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嘆。
20
21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予:我。辟(bi)同“避”。期月:一整
?月。
罟(gu):捕獸的網。擭(huo):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
22
23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回:指孔子的學生顏回。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
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
24
25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 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
均:即平,指治理。蹈:踏。
爵,爵值,祿:官吏的薪俸。辭:放棄。
26
27
子路問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子路問什么是強。
孔子說:“南方的強呢?北方的強呢?還是你認為的強呢?”
“用寬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對我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
“用兵器甲盾當枕席,死而后已,這是北方的強,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這種強
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學生。
抑:選擇性連詞,意為“還是”。而:代詞,你。與:疑問語氣詞。
報:報復。
28
29
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