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老馬隊》

其他分類其他2023-04-30
452

《老馬隊》

作者:明劍

往事如煙,荷塘情深深。
歲月如歌,飛橋路漫漫。

? ? ? ? ? ? ? ? ? ? ?《老馬隊》
? ?整理舊照片,大哥在威海衛烈士陵園的墓碑上,“武昌佛林鄉老馬隊鐵路宿舍”幾個紅色小字映入眼簾,一下子又把我帶回到六十多年前的少年時代。
? ?1953年,我們的老家,從漢口吉慶街德潤里9號,搬遷到了武昌萬佛林街老馬隊鐵路宿舍30號。
? ?當時吉慶街在大漢口就小有名氣,如今更是聲名遠播。中西合璧的餐飲文化,伴著時尚的管弦歌舞,海吃海喝,硬是成為吃貨們的不二天堂,號稱市里最著名飲食一條街。
? ?搬家那時我尚小,不知道離別有什么遺憾。揣著發小贈送的一些玻璃彈珠和”洋畫片”,跟隨父母乘兩架小木船,從漢口一個碼頭,乘風破浪渡過長江,到達武昌鰱魚套火車站碼頭。萬里長江還是天塹,一橋工程剛剛開始啟動。父親當時在車站做會計,他招呼工友們肩挑背扛,把漢口的家一口氣就搬到了老馬隊。好在家什輕簡,也就沒費多大勞頓。
? ?鐵路宿舍就只有一棟樓房,孤零零地

突兀在一大片菜田邊。紅瓦坡頂顯眼靚麗,青灰色外墻古香古色。兩層樓四個門棟,一門四戶格局。木質樓梯配木質地板,清一色中國紅油漆,當時絕對稱得上是有模有樣的“洋房”。
? ?我們家住東邊門的二樓東頭。正房擺兩張床,大的是父母和小妹的,小的主要是我獨享。后面小房基本只能放一張雙人床,歸大姐二姐所有。大姐在漢口羅以女中讀初中,每周最多回家擠一天,算是我們家”二仙姑”專用。與德潤里比起來,感覺那就是住進了鄉間別墅。
? ?緊鄰宿舍東邊的鐵路外叫涂家溝,全都是武昌造船廠宿舍區的地盤。我初中同班同學,絕大多數都住在那里,現在有個“晴川閣抒懷”微信群,都是那些紅領巾同學。再東邊,有武昌著名的武泰閘巡司河,是湯遜湖連接長江的一條支流,水閘為晚清湖廣總督張之洞修建的,現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這里下水往西北方向,依次游過新橋、解放橋,就可以進入長江。沿途險惡除非是“浪里白條”,很少有人會這么戲水的。

? ?南邊是余家灣火車編組站,鐵路從南向西北,直達長江邊的鰱魚套車站。線路雖然不長,而且只走貨運沒客運,但歷史卻非常悠久。唯有一次,有一輛拉著窗簾的綠皮客車過來,據說那是毛主席的車隊,于是這畫面被刻進了老馬隊人的腦海里。
? ?西邊有座”茶庵廟”,一座只有兩三個尼姑的佛堂。廟中的小尼姑是二姐的娃娃朋友,她當然很熟悉那里,全記在她的一篇回憶文章里。
? ?北邊是武金堤,武昌到金口是長江武昌段的保命堤。1954年軍民拼了性命才戰勝特大洪水,保住大堤不決口。金口江面,著名的中山艦抗戰時期被日本飛機炸沉在那里,打撈修復后,現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老馬隊鐵路宿舍緊鄰鐵路,位于兩個火車站的中間,父親上班往返就走鐵路邊。每每當時,母親就在廚房窗口,北向眺望那條通往江邊的鐵路,突然聞到飯燒焦的糊味方知犯錯。做孩子時不明白,自然偶有怨言,長大后才知道那就是”一往情深”,就是很難企及的夫妻之道。

? ?夜間照明當然和鄉下一樣點油燈。菜油為主,味碟是盛油的器皿,燈捻用中藥燈草芯或者粗棉線。特殊情況下則用蠟燭,只因花錢太多,盡量不用它。稍后用煤油燈,一般是可插拔玻璃罩的那種。那時我們家有一盞小馬燈,過去馬幫常用的那種煤油燈,移動極為方便安全。再后來,老馬隊通了電,每個房間都亮堂起來,我們再不必擔心晚上難以寫作業了,別提有多么高興。
? ?有意思的是,搬進新房時每個房間都裝有一盞電燈。燈泡燈罩、紅黑相間的柔性電線、定滑輪和帶平衡物的動滑輪一樣不少。超前時尚,可就是很長時間,“英雄”無用武之地,是只能看不能用的擺設。
? ?故居最難忘的當然是水塘。屋后的水塘,比《荷塘月色》里描述的小荷塘更有靈性。
月夜沿著水邊小路溜達,一樣清新灑脫,一樣寄情水天。小孩子樹叢中躲貓貓,那也是常有的事。
? ?白日里,大人們提水做飯的,洗菜洗衣,洗碗洗盆的……此來彼去,像忙碌的蜜蜂和蝴蝶。捉魚采菱,戲水游泳,那就是我們

小孩子家的拿手戲。
? ?父親上班,繞過荷塘,上鐵路一直向北。右手邊是”三角塘”,形狀近似等邊三角形。一到夏季,菱角和”雞頭苞”(即“芡實”),把一汪水面遮蓋了大半,自然是采菱角打雞頭苞的最佳地。
? ?左手邊叫”四角塘”,形狀近似矩形,是一方站在鐵路高處看不見水面的荷塘。尚未出水的小藕砧,像魚兒栽種的綠樹苗,一旦伸出水面,就成了蜻蜓們的停機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肯定是有感而發。不經意間,亭亭玉立的小藕砧就紛紛舒展開美麗的綠色圓裙。有的躺在水面漂著。有的高低于水面之上,重重疊疊錯落有致,在夏日微風中翩翩起舞。領舞者當然是荷花仙子,紅的、白的、紅白相間的,引導著田田的荷葉群舞。難怪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感嘆。
? ?四角塘西邊,有一個更大的“葉家塘”,形狀就像一片碩大的落葉。塘埂修整光滑,中間沒有一丁點菱藕,那是農民養魚的地方。每逢大雨漫塘,魚蝦就會順水游到四角塘,

再下穿馬路進入我們屋后的無名荷塘。雨一停,人們拿著大竹框小線網,到涵洞出口處去接魚,不多時就能唱著童謠滿載而歸。“金枝姐,莫著急,到了臘月二十一,紅緞子鞋紅衣裙,夏布帳子一丈一。八抬花轎快快起,后面還有肉和魚。”最后落腳到了“魚”上。有時是“金枝姐”,有時是“秋菊妹”……歌謠伴著晚霞齊飛。總之,聽者柳眉倒豎疾言厲色,內心卻甜滋滋地蹦蹦亂跳,小臉和霞光一樣緋紅。
? ?在孩童們眼里,長大后第一件最大的喜事就是結婚。喜慶過后,有一個能獨立自主的小家,欣喜自然而然,順理成章。接著就是要過第一大難關,生孩子。
? ?那時醫療水平低下,文化普及不足,接生婆到家,一把剪刀解決問題。可憐待產媽媽,痛得呼天搶地,罵聲不絕于耳:“砍頭的,只顧快活,害死我了!”接生婆火上澆油:“用勁罵,罵那個快活畜生。”各家的罵法大同小異,反正都是上輩人傳下來的。丈夫和其他人躲在門外,大氣不敢出,空氣都要凝固了。直到聽見嬰兒第一聲啼哭,大家

才都開懷大笑,賀喜聲感謝聲此起彼伏。那種幾近原始的生產方式,不僅產婦極其痛苦,而且大人小孩都有較大的死亡風險。這也是造成,當時人均壽命,僅四十多歲的重要原因。孩童時的我們,沒有見到過生小孩死亡的悲劇,所以覺得大笑,很自然,大罵,也很自然。父輩、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都一定是同樣的。誰料到,等到我們成家時,一切都變了,如今更是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那些自然而然的事情,通通成了不可理喻的傳奇故事。
? ?正因為道路多坎坷,生活多磨難,那時女孩子的小名,大多直白唯美,如金枝、碧玉、彩霞等。男孩子則大多卑賤粗俗,如春狗、二苕、賤貨之類。美好容易嫁出去,卑賤則易養成人,這或許就是那個時代,男尊女卑思想的反用。這種昵稱文化,是不是真有意思呢!屋后池塘里的過盈水,順著屋邊的溝渠,緩緩流進南邊的田野。
? ?正如朱熹詩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開始幾年,荷塘的一池清水,就是我們全宿舍16戶人家賴以生存的水源。那是鄉下,自然沒有徳潤里那種自來水。
? ?也許1954年武漢發洪水之后,水系漸漸發生了變化,小池塘的水只能浣洗不能飲用。人們就在屋后邊挖了一個大深坑,里面的水專供吃喝。提取滲出的水,倒入家中水缸,拿一塊明礬在水中晃蕩幾圈,水里的泥沙就慢慢沉入缸底,混濁的水變成了可食用的清水。人們叫這為“鎮水”,據說這種方法也有些年頭了。
? ?到后來,大水坑很快又被污染得不能使用,只得到茶庵廟公路邊的水站去買自來水。小擔一分錢,大擔二分錢。我只挑得動小擔的,真希望快點長大,像鄰居叔叔們那樣挑大擔。扁擔顫悠悠,水面上的平水木板輕輕晃動,神氣十足。
? ?過了好些年,有一根粗大的自來水管從屋后通過,媽媽代表全宿舍的居民,向上級申請接過來了一根小支管,從此告別了挑水的勞累。有電有自來水,應該算是進入了現代的都市生活。

說到水,1954年武漢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軍民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為這次歷史性事件,毛澤東專門題詞:“慶賀武漢人民戰勝了1954年的洪水,還要準備戰勝今后可能發生的同樣嚴重的洪水。”
? ?然而,這次歷史劫亂對于老馬隊的孩童,卻是一次終身忘不了的經歷和樂趣。
? ?鐵路宿舍雖說在防洪堤內,但由于長江水位太高,堤內滯水把一樓淹到膝蓋深,整座樓房就像諾亞方舟漂浮在洪水中。前面第二棟宿舍剛修一半就被迫停工,工地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建筑材料。于是人們把一樓家具墊高,在門外搭建了一座長橋,浪漫的木橋又連接起了我們全宿舍“災民”。
? ?橋東頭系有一根粗麻繩,繩子另一端系在鐵路護坡邊的大樹上,一個兩米見方的木伐子就是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那口美麗的荷塘這時也蟄伏在水下,不露一絲蹤影,留給大家的就一個往日的念想。
? ?一樓大嬸悠閑地坐在后窗上釣魚。左邊一個烘籠裝著魚餌,右邊一只魚簍養著

釣起的魚,每天多少總會有些所得。坐窗上垂釣,姜太公也沒有這等作派。
? ?晚上在木橋上,放提籃或者筲箕等物沉入水下,手電筒一照,立刻引來密密麻麻的小魚群。再猛然提出水面,翻跳的魚兒閃動著銀光。這種游戲誰能不喜愛!
? ?有時天朗氣清,劃著大腳盆、小木筏到遠處的農田去玩,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江里的魚以及郊區魚塘里的魚,都跑到這里來了。可以打魚撈蝦,也可以采摘飄來的菱角,甚至可以摘取水下隱約可見的蔬菜。
? ?青蛙、水蛇、鳥雀相互戒備著,在連成片的絲瓜架和豆角架上曬太陽。蝴蝶舞蜜蜂忙,青蛙叫知了鳴,好一個希奇古怪的生物圈,這恐怕也是“百年不遇”的。
? ?平日里,好玩的東西就非常豐富,不像現在的孩子,離家進課堂面對堆積如山的書本。放學回到家面對寫不完的作業,周天還得趕場補課。什么是幸福的童年真的很難說得清,反正我們兒時的自我感覺非常好。? ?
? ?釣鱔魚,就在荷塘水面線上的鱔魚洞。尺來長鐵絲一端錘細磨尖,彎成大魚鉤形狀,

穿進半條青色土蚯蚓,讓它的頭留在鉤尖外一動一動的。另一端彎出一個比指姆稍大的圓圈,上面吊一塊長方形小木片。鉤子伸進橢圓形的鱔魚洞,手指時而輕彈水面發出聲響,引起洞里的獵物注意。吊鉤移動,甚至漂著的木片被拖動,手指套進鐵圈猛拉出鐵鉤,十之八九會帶出一條貪吃的鱔魚。
? ?抓青蛙方法就多了。最簡單的,用一根短竹竿系一條稍粗的棉線,棉線下系一小團棉花即可。荷葉上蹬著的中年青蛙最好釣,棉球在它周圍蹦跶幾下,那東西跳起來就是一口,緊緊含住不放,直到被放入小布袋。小蛙喜歡咬,但往往咬不住,稍微一帶勁就掉了。老蛙體弱,卻閱歷豐富,不為所動。始終弄不明白,它們是要吃還是要玩棉花球?
再簡單點的是用釣豺魚(黑魚)的空鉤,輕輕放在青蛙的旁邊,然后向斜上方猛提,也容易把它勾住。更高級的是三根鐵絲的尖叉,綁在竹竿上叉取,要有技術和力量,是大人玩的“空手套白狼”的游戲。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可是真真切切的。

一門四戶小家,就像一個大家庭,“近鄰勝遠親”,也是實實在在的。天熱吃飯,我家與王嬸家飯桌幾乎連著,常常飯菜共品嘗。一到夏夜,16家都到樓下擺“竹床陣”,男女老少共處星空下。大人聊天講故事,天南海北古往今來無所不有。小孩子躲貓貓“打游擊”,房前屋后旮旮旯旯無處不去,大家庭成員其樂融融。如今,人們住進了高樓大廈,住了十幾年互相都不熟識,遇見點個頭算是見面禮節。我由衷地懷念過去那種大家庭式的生活!
? ?在大家庭里,兔、鵝、雞、鴨,你所想得到的幾乎都喂養過。對門王嬸和樓下章嬸、張嬸,都是農村生活過的年輕婦女,勤勞、麻利,一套一套的極為干練。母親年長,在居委會當義務干部,回家也不甘示弱,憑著她的聰慧有文化,學一樣像一樣。王嬸家雞籠和我家的都在一樓半的轉彎處,當然也是隔壁近鄰,常常互相補喂歸窩的鄰家雞。那種自然樸實的鄰里情義,印在少兒的腦海里,歷久彌新。
? ?記得有兩年,四家合伙養豬,一家

喂一個月,豬圈就在宿舍東頭我們家的葡萄架旁邊。鄰家嬸嬸們全是”輕車熟路”,輪到我們只能全家上陣。我和二姐到外面打豬草,撿農民收割后不要的老菜葉子回家。母親在大洗腳木盆里,搓衣板反著一放,咔嚓咔嚓就把它們切碎,還要摻進一些豆餅之類的食物,拌勻放在一個鐵鼎鍋里加水煮。弄好后裝入小木桶,提下樓就可以喂豬了。
? ?妹妹尚小,樓上樓下就知道追著玩。大姐上女中,在家自然”待字閨中”很少外出。讀書之余,就是用一付小圓”繃子”繡花,是好玩還是創作就不知道了。
? ?父親會計兼出納工作繁忙,單位的事情常常帶回家來做,在家管生爐子之類的瑣碎家務。讀舊書的人技術一般很差,常常被爐煙熏得流淚,看見生燃了才會”破涕為笑”。但要說縫縫補補,認真細致耐心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那可是無人可比。補衣服補布襪,細細密密的針腳還帶著花紋圖案。現在我的手工比較好,也許是得了父親的遺傳。
? ?每到年關,男女老少個個興高采烈,忙得不亦樂乎。還不會忘記給雞鴨加餐,催肥

它們以備年貨。樓梯轉彎處懸根麻繩下來,掛上石磨推“吊漿”,好像只有糯米泡水才好使。家家輪流,年年如此。磨出的糯米漿水放在白布袋里,口一扎懸吊起來,下面大木盆接著,第二天不流水了就可以拿出吊漿,掰小曬干備用,做湯圓、油香餅就用它了。
? ?場面盛大的莫過于殺豬。那年不知是豬喂得太健壯了,還是哪位“屠夫”失手,受傷的豬帶著血到處亂竄,在人們追逐的驚叫聲中,噴著血沫氣絕倒地。殺雞不死帶血狂奔倒是見過幾次,這種架勢只看到過這一次。太恐怖了!好在緊張的氣氛迅速融化在過年的歡快之中。
? ?最有情趣的要算是翻地種菜。那時老馬隊合作社劃了兩塊地給母親種菜,就在房后的窗下。鄰居們大部分早年干過農活,起先就在荷塘邊及路邊開墾了大小不等形狀迥異的菜地,依著季節種植。幾乎所有的時令蔬菜及豆薯瓜類植物都種過。我們家是初次“務農”,僅有二姐和我是母親的幫手,邊干邊學總是事倍功半,因而常受鄰居的幫助。隨著母親居民工作和我們學習任務的加重,

種菜的“戰略”漸漸發生變化。減少蔬菜量,多種旱芋頭、南瓜冬瓜、絲瓜黃瓜、蠶豆毛豆之類的“懶”作物。
? ?務農種菜不僅極大地補貼了家庭開銷,還豐富愉悅了清貧單調的生活。不是范成大唱的“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長。自擷溪毛充晚供,短篷風雨宿橫塘”那樣,更不像陶淵明那樣吟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趣。應該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那種快樂。
? ?收獲真正的綠色果蔬放心食品,從沒有擔心影響健康。現在的果蔬種類的確增添了許多,林林總總南北通吃,東洋西洋兼收并用。可怕的是,在逐利的驅使下,激素、催熟劑、胖大劑、漂白保鮮劑輪番使用,化肥農藥大量投放。大千世界何處是凈土?
? ?每當想起那段生活場景,就像是在楚國版的“老馬隊桃花源”里,其樂融融難以言表。可惜我們已是過客,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 ?“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打豆腐……”,唱著歌謠玩游戲,數著日子過大年的快樂,

是孩童們一年里最大的期盼。老馬隊的小孩,有一種亦城亦鄉的秉性。除種菜喂豬外,男孩打珠子滾鐵環,女孩跳皮筋踢毽子。最奇葩的算是搶鞭抽香的趣事。
? ?外甥小寶他們家在漢陽瓜堤,大人去玩就是喝茶聊天,我們小孩準定到“歸元寺”看人燒香放鞭。只要香客的鞭一脫手,沖上去就一頓猛踩,煙霧繚繞中迅速將熄滅的鞭串塞進衣袋,煙消“猢猻散”,孩童們安靜下來,等待著下一批放鞭的信徒。
? ?過年的炮竹有了,還要去找些點鞭的香。天剛殺黑,月朗星疏,小伙伴潛伏在田埂邊,注視著不遠處的土地廟。那是大半人高的小房子,灰色的屋頂,三面是土坯壘起的墻,沒有門也沒有窗,似乎菩薩怕風不怕熱。廟內正中有一兩個玩具小人似的木菩薩,也有泥陶做的,菩薩前面一律有一個陶土的香爐,時不時有人來這里燒香拜佛。菩薩姓甚名誰我們哪里曉得,拜佛的人許的什么愿,那就更不知道了。等人一走遠,幾個“饞貓”立刻撲了上去,從香爐里抽出幾根香在地上戳熄,待火星飄散煙息火熄,立馬

轉身逃之夭夭。二姐說別人的愿已經許完了這就不叫偷,反正我們也是去放鞭熱鬧的。
? ?那時,二姐就是個孩子王。有一陣子帶我們去偷木偶菩薩,到田野里滿世界丟著玩,說是要破除大人們的封建迷信。頭天木偶丟棄在田野里,第二天又回到了土地廟,周而復始,終于有一天丟進了田頭的糞窖里。至今談起,還不禁捧腹大笑。這也許就是我們值得紀念的最早的“革命行動”。
? ? 有一年夏天,孩子王悄悄約上宿舍的幾個小孩,到武漢大學去野營,急得家長們找上門。探知我們姐弟也不見了,才放心回家。第二天,自助夏令營的孩子們平安無事地回來了,大人們也就一笑了之。
? ?現在的孩子從上幼兒園到上小學,基本都是家長接送。要是遇到這等事情,110報警電話恐怕都會被打爆。這也許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也許也是社會的一個倒退,魚和熊掌 難以取舍呀。
? ?老馬隊這個地名,從未聽說過它的由來,也從沒有考證過歷史上這里有何名人軼事。前不久,好不容易再次回去尋舊,

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所有的荷塘,我們的房舍,鐵路、小溪、田野……就像武陵源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房舍、屋后的荷塘及三角塘、四角塘、葉家塘,還有茶庵廟,通通都被一條寬闊的馬路所取代。馬路上面還有一座又寬又長的高架橋,以現代化的時尚姿態,從頭頂上飛架而過。現在連老馬隊這個地名也不存在了。打聽也是白搭,這里的人壓根就不知道曾經有過那樣一個地方,真“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實在令人遺憾極了。可在我心里,那就是一個魂牽夢繞的圣地,一個極其美好的故鄉。那里有我逝去的童年,有我兒時的朋友,有我當年的老家。
? ?全家至今唯一遺憾的是,大哥生前沒有到過老馬隊。最痛心的是,在那里得到他犧牲的噩耗。始終自豪的是,“光榮烈屬”的紅色牌匾,掛在我家大門旁。
歲月如歌,飛橋路漫漫,怎隨意紅塵滾滾;
往事如煙,荷塘情深深,無奈何秋雨蒙蒙。
? ? 如今,父母已作古,我等已逾古稀,筆拙也必須寫下此文。意盡文終,重負已釋,不再虧欠著心中的鄉愁了!

文字:明劍
制作:沙湖劍華. LD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