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記·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災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村中村南甲骨卜辭中有關祭祀的內容十分豐富,充分證明祭祀在商人心中的地位,因此對殷人祭禮的探討當屬殷禮研究的重要一環。以往研究表明,殷商時期統治者敬畏和崇拜的對象多種多樣,總體可分為天神、自然神、祖先神,針對各種神靈都有復雜而特殊的祭祀活動。《禮記·表記》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殷人尤其對祖先諸神十分尊崇,這一點在村中村南卜辭中也可見一斑。
(一)男性祖先神。人鬼體系中的神靈主要是祖先神,村中村南卜辭中受祭的男性祖先神眾多,在此擇取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加以論述。
上甲,《國語·魯語》和《楚辭·天問》中記載有“上甲微”,在《屯南》第2384片卜辭中有“高祖上甲”之稱,這是商代周祭制度中第一個被祭祀的殷人先祖,也是第一個以天干為廟號的殷人先祖,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上甲能夠和世次早于他的其他高祖如王亥等合祭(《合集》1182、1205),而且在和先公先王進行合祭時,也是首位受祭者,足以見其地位之高。
(二)女性祖先神。 殷人對女性祖先的尊崇雖不能與男性祖先并駕齊驅,但她們在祭典中也占有相當顯赫的地位。村中村南卜辭中針對女性祖先神的祭祀不多,且祭祀頻率、用牲規格與男性祖先神相比都較低。
一片甲骨
印證殷商王朝
殷禮是中國古代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后世禮制的起源。近年出土的村中村南甲骨卜辭類別較多,包括 組、午組、歷組、無名組、黃組等組別,時間橫跨整個殷商時期,內容涉及農業、田獵、戰爭、婚娶、貢納等眾多方面,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豐富我們對殷禮的認識。
一、祭禮中的神靈系統
三、卜辭田狩禮
二、祭禮中的祭品系統
(一)祭品。 祭品是殷人祭祀時奉獻給神靈的物品,一般包括飲食、酒漿、玉器等,村中村南卜辭中以犧牲為主,酒類粢類少見。
(二)祭祀儀式。 歲,寫作 是卜辭中常見的祭儀,為割裂犧牲以祭,這也是村中村南卜辭中使用最多的祭牲法。
(三)祭祀時間。 據文獻記載,商代典禮的舉行時間與夏代、周代都不相同。《禮記·檀弓上》曰:“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
《周禮·春官》中稱狩獵禮為“大田之禮”。殷商時期,狩獵是王室貴族經常舉行
的重要活動,文獻記載、考古發掘材料以及甲骨卜辭中對此都有所體現。
從文獻記載上看,歷代商王都十分喜愛狩獵活動,《淮南子·泰族訓》云:“湯之初作囿也,以奉宗廟鮮犞之具,簡士卒,習射御,以戒不虞。”《史記·殷本紀》云:“武乙獵于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帝紂……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在殷墟遺址中,也曾出土過許多箭鏃等狩獵工具,足以說明殷商時期貴族狩獵活動較多。而在甲骨卜辭中,田狩類占有相當的比重。楊升南統計了《合集》《屯南》等七部著錄中共53583片甲骨,田狩類甲骨就有3376片,占總數的6.3%。這些田獵卜辭見于武丁至帝辛時期,足以說明狩獵是商王十分重視的活動。
四、卜辭軍禮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作為五禮之一,軍禮的地位不言而喻。
(一)告廟。 殷商時期,商王朝與周邊方國或異族間常有沖突和戰爭發生,殷人對戰爭的預警模式已漸成制度,統治者會祭祀祖先以求得其護佑。
(二)謀伐。 《禮記·王制》云:“天子將出征……受命于祖,受成于學。”殷人在告祭祖神或告廟活動結束后,也會在廟堂商議征伐之事。
殷人選擇田獵日也是相對固定的,且地點相對集中,有些是專門的田獵區,有些是兼顧田獵與軍事巡省性質的區域,狩獵物都較常見。參與狩獵的除了商王以外,這說明田獵權并非商王獨有,其他王室貴族或官員也可以進行田獵活動。
部分甲骨文與簡體字的對應表
探尋漢字智慧
橫平豎直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而成系統的文字,其字形有特殊的書寫特點。首先,它是用刀契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不同于商代的主要書寫工具——毛筆字的書寫風格。其次,甲骨文是俗體字,裘錫圭謂:“甲骨文看作當時一種比較特殊的俗體字,而金文大體上可以看作當時的正體字,所謂俗體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較簡便的字體。”
因甲骨文是俗體字,且為手寫體,每一期、甚至同一期的同一個甲骨文字書寫的形體也不相同。如涉水之涉,作? 、 、 、? ? ? 等形。盡管甲骨文書寫的“涉”字形體變化很大,但涉字從步從水的兩個基本形旁不變,以上這些字書寫形體盡管差異大,但含義相同,它們被稱作同字異形體。甲骨文中象形字很多,象形的甲骨文字形具有表義功能,它分別表現在兩種字形上:一種是異字異形異義字;一種是同字異形異義字。
異字異形異義字表義現象
甲骨文發現100年來,在釋讀甲骨文字特別是象形字時,學者們是從甲骨文字形來解釋甲骨文字義的,尤其是不同形且含義不同的字,如? 、 等形的字釋讀為“犬”字,而? 、? (等形的字釋讀為“豕”字。釋讀為“犬”、“豕”的關鍵在于:現實生活中犬的尾巴向上翹起,而豕的尾巴向下垂。甲骨文字“犬”、“豕”字用形體表達了它的含義。又如? 、 等形的字釋讀為“象”字,也是這種形體的字形象地表達了其含義。
同字異形異義字表義現象
同字異形異義字是指在原有字形的基礎上變化筆畫或添加其他符號而產生新義的字。過去,我們認為甲骨文同字異形體是指同一字含義相同只是形體書寫有差別而已,即甲骨文字形、字義與漢字的字形、字義是一對一的關系。因甲骨文字形具有表義功能,在原有字形基礎上變化筆畫或添加其他符號而產生新義的所謂異體字,所產生的新義與漢字之間并非一對一的關系,而是一對兩個以上的字組成的詞之關系。
“彈”字形表義現象
“彈”字在王卜辭中的字形如下
從以上彈字幾種寫法看,即使是彈射,所用的弓體也不完全相同。以彈而射的彈丸,安陽殷墟考古發掘中也多有發現。中國古代有彈射的記載,《左傳》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其注云:“《管子·輕重丁》:‘挾彈懷丸,游水上,彈翡燕、小鳥。’《管子·輕重戊》:‘眾鳥居其上,丁壯者胡丸操彈居其下,終日不歸。’則彈弓亦曰彈,彈之亦曰彈,其丸則多以土為之。盡管安陽殷墟沒有發現容易腐爛的木質弓,但仍能判定,商代有彈射這個射箭活動種類。
安陽殷墟發現的陶球式樣還有:
花東卜辭中的給予動詞:
給予動詞是表示給予行為的動詞,記錄和表達的是“給予事件”,要完整表達傳遞行為過程,語義認知結構中必須包含行為本身、給予者(施事)、接受者(與事)、給予物(受事)幾個要素,通常在雙賓句中出現。上古漢語中的給予類動詞主要有“與、饋、遺、歸、受(授)、畀、賜、賚、釐、贈、給、予”等。
一、花東卜辭中的賜予類動詞
賜予類動詞表示上位者對下位者的給予行為,花東卜辭中只有一個動詞“受”。“受”的甲骨文字形為 ,有接受、授予義。“授予”和“接受”的意義是對立的,在甲骨文時代卻同時存在于同一個詞里。甲骨文“受”可以有授予義,后來寫作“授”。“受”出現的雙賓語句格式“S+V+O與事+O受事”,間接賓語在前,直接賓語在后。
二、花東卜辭中的付與類動詞
付與類動詞表示的給予行為不區別雙方的地位高低,可以表示上對下的給予,也可以表示下對上的給予.
探究文字對語言及思維的意義,從漢字的發展角度看,甲骨文已是較為成熟的成體系的文字(考古已經發現早于甲骨文的一些刻畫符號,如大汶口文化陶器,上有一些象形符號,(如圖1)。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一些刻在陶器上的符號,(如圖2)。這些可看做為早期文字,但尚未成熟。除此之外,早期挖掘出的“杜嶺方鼎”上有八組饕餮紋和乳釘紋,分布在鼎的四壁中上部,可視為刻畫符號,(如圖3)。
甲骨文多象形,每個字都可看作獨立的“象”,《易?系辭上》說:“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說文解字·敘》在講到文字的產生時也指出:“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甲骨文的創造,實際上就是一個“立象”的過程。象意(隱喻)是動機性方式,象聲(轉喻)是任意性方式。這兩項是人類具有的最基本的符號化表達方式。漢字“立象”分為兩步,從造字者角度看,立象是一個造字過程,用一定的圖象對實物或事件進行抽象性的描述。它并不完全寫實,而是將所表達的事物進行寫意性的再創造。
從更深一層的哲學內涵來看甲骨文的造字,可見,不管隱喻還是轉喻手段,都需要一個立象過程。甲骨文是古人書寫出的,用于交流、表意的抽象符號,言所思即文,“立言”即“立文”,“立文”即“立象”。“立象以盡義”、“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究其起源,從古文字的角度去考察,可視為對文字的一種揚棄,對“象”的一種揚棄。
文字的內在哲學
圖1
圖2
圖3
一爐一火
鑄造青銅文明
青銅器(Bronze Ware)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但因為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失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被稱為青銅。
青銅器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啟了人類文明的先河。中國早在 5000 多年前的馬家窯文化時期就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制造出了刀、削等簡單的青銅器。到了二里頭文化時期,青銅已廣泛應有于禮器、武器、樂器、工具的制造,中國由此進入了青銅時代。如果說二里頭時期是中國青銅時代的濫觴,那么,殷墟時期就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繁榮和巔峰期。這一時期青銅器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5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化。
作為大國重器,青銅器在商王朝的重大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祭祀、燕飲、盟誓、戰爭、生產等。
一、 重器重光:殷墟青銅器的發現歷程
殷墟青銅器的發現最早可追溯到 1000 多年前的宋代。清末,隨著甲骨文的發現,殷—這個曾經無比輝煌的商朝王都,在沉積了 3000 多年之后,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在利益的驅動下,形形色色的人們開始源源不斷地匯聚到安陽小屯殷墟。他們瘋狂地盜掘殷墟,挖掘出了很多重要的青銅器,給國家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1928 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了對殷墟的發掘,直到 1937 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止,這十年間,殷墟共發掘 15 次,出土了豐富的青銅器。據統計,這一時期共發掘青銅禮器 170 余件,武器約 1340 件,另外也發現了一定數量的車馬器、工具等。聞名于世的牛鼎、鹿鼎、“寢小室盂”就是這一時期在西北岡王陵區發掘出土的。日本戰敗后,美國又從中國和日本搜刮了相當數量的殷墟青銅器。在此期間,安陽本地的盜掘之風死灰復燃,又挖掘出了大批青銅器,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這一時期武官村村民盜掘出來的。總之,1937 年至 1949年間,由于戰爭影響,中國對殷墟的發掘無法進行,日、美等列強肆意盜掘和搜購殷墟青銅器,殷墟青銅器被盜運出境的不計其數,損失極大。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停滯已久的考古工作重新步入正軌,殷墟的發掘工作迅速恢復,并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經過將近 70年的發掘,又發現了 1000 多件青銅禮器,3000 多件青銅武器以及大量的車馬器、工具等。
這一時期震驚中外的重大發現當屬 1976 年發掘的婦好墓。這座墓葬保存完好,共出土青銅器 460 余件,其中禮器 210 件,武器 130 余件。這座墓葬出土的青銅器不僅數量眾多、門類齊全,而且很多器物都造型獨特、前所未有,如三聯甗、偶方彝均為首次發現,鸮尊、四足獸形觥也是少有的精品。最令人稱道的是,婦好墓發現的青銅禮器中有 190 件鑄有銘文,其中半數以上有“婦好”或“好”字。婦好在甲骨文中經常見到,結合甲骨文的記載,學者認為婦好就是商王武丁的配偶。
四、 殷墟青銅器銘文內容
殷墟前期的銅器上已出現銘文,內容多是族氏銘文、私名或祖先的人名,字數較少。殷墟后期出現了有較長銘文的銅器,如1959年在后岡一個祭祀坑中出土的戌嗣子鼎,銘文有30字。殷墟青銅器銘文的內容包括作器對象、作器對象的日名問題、作器者、銘文內容;族徽的種類、性質和特點、殷墟族氏譜等。商代晚期的銅器上已經出現的銘文,內容多是族氏銘文、私名或祖先的人名。殷墟銅器銘文多數筆畫渾厚、首尾出鋒、轉折處波磔明顯;表示動植物、人體或器物的字,常有較濃的象形意味;字形大小不統銘文布局不規整,呈現出稚拙、古樸的風格。
五、 殷墟青銅器鑄造制作工藝
殷墟時期的鑄銅工藝,不管是合金成分還是鑄造技術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雖然無法與西周青銅器相比,但其對兩周青銅鑄造技術和金文的發展方面起到了的開拓性和奠基作用。
殷墟青銅器的合金材質主要有錫青銅、鉛青銅和鉛錫青銅三類。不同的合金配比能導致青銅器在鑄造性能和機械性能等方面的差異,已有的檢測表明,殷墟青銅禮器和兵器、工具的合金配比有所不同。可見當時人們對青銅合金的配比已經有了比較深人的認識,能根據需要控制青銅器中不同金屬的含量,以與不同器類的用途相適應。
殷墟青銅器都是利用焙燒出的陶范澆鑄而成的,為了鑄出造型復雜、紋飾繁縟的青銅器,塊范鑄造法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澆鑄方式可分為渾鑄和分鑄兩種,渾鑄是一次澆鑄成形,器形簡單的銅器都采用這種方法;分鑄法是先鑄出附件,然后將附件放入主體的陶范中鑄接成整器,或者先鑄出器體,再在其上接鑄附件。司母戊方鼎的器耳就采用了分鑄的方法。
1939年春天出土于安陽市的后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青銅鼎,是中國乃至世界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是青銅鑄造史上的璀璨明珠,為“世界之最”。 該方鼎厚重典雅,氣勢恢宏,通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寬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關于其重量,世上流行的數字是875公斤,但據近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會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計算出,該鼎實重832.84公斤。
后母戊鼎立耳,長方形腹,四柱足中空。紋飾以云雷紋為地紋,耳的外廓飾一對虎紋,虎口相向,中有一人頭,似被虎所吞噬,耳的側緣飾魚紋。鼎腹上、下均飾以夔紋帶構成的方框,兩夔相對,中間以短扉棱相隔。鼎腹四隅皆飾扉棱,以扉棱為中心,有三組獸面紋,上端為牛首紋,下端為餐餐紋。足部飾獸面紋,下有三道弦紋。紋飾美觀,樸素莊重,不愧為一件藝術精品。
在大鼎腹壁內有“司母戊”銘文,也有人釋作“后母戊”或“女司母”,因之學術界對銘文含義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一般認為此鼎是商王為祭祀他的母親戊而鑄造的,“司”當為職司、官司、典司,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氏族的名稱,還有人將“司”釋為“祠”,祠也是祭祀的意思,或是將“司”釋為王后的“后”,至于“母戊”究竟是誰,意見也不甚統一。
從鑄痕觀察,后母戊鼎是用20塊陶范鑄成的。除雙耳是先鑄成后再嵌入鼎范外,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渾鑄而成的,這本身就是一個足令世人嘆為觀止的奇跡。
后母戊大方鼎
亞長牛尊
2001 年 1 月出土于殷墟花園莊東地 54 號墓的亞長牛尊長 40 厘米,高 22.5 厘米,腰圍 52.5 厘米,重 7.1千克。是迄今為止殷墟發現的唯一一件牛型青銅尊。細細觀察這件牛尊,會發現它體態健壯肥碩,牛頭前伸,嘴唇微微張開,正面看上去好像在對著你微笑,非常生動有趣。牛身背部中央有一個長方形蓋子,蓋子上有一個半環形小鈕,作為打開蓋子的把手。牛尊蓋子和器身有子母口相結合,十分巧妙。
牛尊的橫截面呈三角狀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渾圓的體態,生動地展現了一頭成年水牛的雄姿。專家推測這是當時生活在華北平原的圣水牛。研究表明,殷墟時期的水牛與家養黃牛不同,仍為野生。圣水牛不是一般的水牛,它非常具有野性和攻擊性。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陽考古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圣水牛是什么樣子的?它的形體比我們現在的牛要大,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牛角是扁平狀的,而且粗壯、粗短。這種牛大概在 4 000年前左右在華北地區。”商王朝晚期,安陽地區的氣候比今天更為溫暖濕潤,這里湖沼密布,草木茂盛,非常適于野生水牛生活,曾是商王畋獵的理想場所。有專家認為,甲骨和文獻記載中常見的“兕”或許并非犀牛而正是這種野生的圣水牛。也許是因為氣候原因或者是捕殺過度,亞長牛尊的原型圣水牛于西周后滅絕,而亞長牛尊卻用藝術的形式保留了圣水牛的形制,這對于幾千年后的我們來說,應該是一種幸運。
戰袍紅妝
無愧第一
女將
? ?姓好︵古音:zǐ,同子姓︶,
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
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
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婦好
婦
好
來源:微博
戰袍
占卜師
政治家
? ? 婦好,姓好(古音:zǐ,同子姓),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 ? 她生活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在商王武丁的60多位妻子中,婦好是第一位王后,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婦好原本并不姓婦,她的父姓是一個亞形中畫兕形的標志。據專家推測,婦好在嫁給武丁之前應該是商王國下屬或周邊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領或公主,有著非凡的見識和身份。在嫁給武王后,因做出巨大貢獻而被賜予豐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被人們尊稱為“婦好”或“后婦好”。由于婦好的廟號為“辛”,后人們又尊稱她為“母辛”、“妣辛”、“后母辛”等。
? ?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辭表明,在武丁對周邊方國、部族的一系列戰爭中,婦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員,屢任軍將征戰沙場——親自身穿甲胄,手執青銅刀,在沙場上乘馬沖殺,威風凜凜,絲毫不輸于男兒。她曾前后擊敗二十多個小國,為商王朝開疆拓土和強國固本立下了不朽的汗馬功勞。據說,婦好臂力過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達9公斤。婦好不但能帶兵打仗,而且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像祭天、祭先祖及祭神泉等大型活動都由她來主持;她還任占卜之官,在那樣一個男權至上的社會里,這簡直不可思議。
武丁第一任王后——婦好
紅妝
殷商
據記載,商王有60多個妻子,只有3人擁有王后的地位,婦好是第一個,也是武丁最愛的一位。商王對她的重視程度令人感動,這在現存的甲骨文片斷中可以略見一斑。
婦好出征討伐敵軍,武丁會占卜“婦好亡咎”?——婦好不會有災禍吧?
婦好凱旋歸來,武丁會占卜“婦好其來?婦好不其來”?——婦好應該回來了吧?
婦好要生育了,武丁就占卜“婦好娩嘉”?——婦好能夠順利分娩嗎?
婦好身體生病,武丁則占卜“婦好其延有疾”?——婦好的病是否還會拖延下去呢?
婦好死后,武丁還在占卜“王夢婦好,不唯孽”?——做夢夢到婦好了,她不會有什么災難吧?
僅在安陽出土的1萬多片甲骨中,關于婦好的卜辭就多達200多條,武丁還經常向天神祈禱,以求婦好長命百歲,可見他對婦好深厚的感情和無微不至的關心。
用現在的話來說,婦好和武丁可謂是一對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婦好初嫁給武丁時,商王并不十分清楚她的作戰能力。一次邊境受到外侵,前去討伐的部隊遲遲不能解決問題,婦好便主動請纓要出戰征討。武丁對于這個請求十分猶豫,他思考了良久,最后還是通過占卜才讓她出征。結果婦好大獲全勝,也讓武丁對她刮目相看。
但由于長期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而先逝(也有推斷因為難產),婦好的死令武丁十分痛心。他將她葬于自己處理軍政事務的宮室旁,以便隨時能看到她、守護她。婦好的葬禮十分隆重,光是陪葬的物品就多達1928件,其中有大量的青銅器和玉器、石器、骨器及象牙雕刻等物,并且下葬時武丁還殺了16名奴隸為其殉葬,還在她的墓地上修建了一座享堂,卜辭稱“母辛宗”,讓后世永久紀念她。
可就是這樣,武丁還是覺得自己的力量不能深達幽冥,時刻惦記著已經天人永隔的婦好,他常常叫來卜者詢問:
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甲娶。
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祖乙娶。
武丁:婦好有娶乎?貞人:唯成湯娶。
聽到這樣的指示,武丁就率領兒孫們為婦好舉行了多次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將她的魂靈先后許配給了三位先王,讓她在幽冥中能得到三位先人的關懷和照看。婦好死后他冊立了一位新王后,但他對新王后卻視若不見,不久新王后就離開了人世。之后的那位王后也沒能有婦好的運氣,得不到商王的寵愛。除此之外,每當國家有戰事或慶典活動,武丁還會親自率領臣民,為婦好舉行大規模的祭禮,希望自己能夠在她的保佑下旗開得勝、凱旋歸來。
在歷史的長河中,她是數不勝數的王后中的一位,又是馳騁疆場的帝國元帥,更是讓丈夫念念不忘的紅顏知己。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女子在奴隸社會的商朝活出了她的尊嚴和瀟灑。
婦好集多種顯要身份于一身,在奴隸社會可謂空前絕后。她是一個手揮9公斤重武器的粗獷女子,卻也是一個多年疾病纏身的弱女子;她曾經指揮了商王朝最大的一次戰役,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又作為商王最寵愛、最重視的一位王后,她的一生給神秘的商朝又增添了幾分傳奇的色彩。在那樣一個年代里,一名女性能流傳青史,足見其不凡的魅力。她的墓葬保存完好,近年來出土的隨葬品之豐富一度震驚了中外的考古學家和史學家。在商朝為數不多的遺物中,很大一部分都和這位特殊的女性有密切的關系,這又為她添加了幾分神秘的光環。
安陽殷墟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但目前就宏觀管理而言,與其他地方區別不大,甚至還處于歷史遺留問題的疊加之中。主要表現為:
一是考古發掘的分割性。從1929年開啟殷墟考古,中研院史語所在殷墟設立工作站,到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科學院考古所(1978年以后為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設立安陽工作站,均由中央考古部門主持重點保護區的考古發掘工作,安陽文物考古部門主要從事非重點保護區的考古工作。
二是文物保護的破碎性。殷墟申遺成功后,設置了安陽市殷墟管理處,但只負責管理目前對外開放的殷墟景區,主要是綠化、接待、講解等業務,沒有行政管理職能。市文物局管理文物,市執法大隊負責文物安全,當地政府組織村民巡視,條塊分割,責權不明。
三是保護發展的矛盾性。殷墟的大部分保護區集中在殷都區,共涉及14個村莊,6045戶,17987人。小屯、武官村、侯家莊(侯莊)、大司空等重要地點,也在殷都區。殷都區面積只有69.5平方公里,其中殷墟保護區占了近1/3,加上安鋼、電廠與南水北調工程等大型企業和大型工程用地,以及建成區和在建項目占地,真正可利用的土地僅剩0.67平方公里。可以說,殷都區發展空間已嚴重不足,無法在現有考核體系下完成民生和發展的雙重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