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_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_欧美人与物videos另

注冊

《慶陽金融》電子期刊

慶陽市金融學會

慶陽金融

QINGYANG FINANCE

2022年

1

總第1期

主管: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
主辦:慶陽市金融學會
? ? ? ? ? ?2022年12月

  • 多方博弈視角下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以甘肅省為例
  • 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現狀和發展路徑探討
  • 農信合機構規模適度與風險關聯性研究
  • 慶陽市金融學會組織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
  • 農信合機構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問題調查與思考?

  • 多方博弈視角下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以甘肅省為例
  • 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現狀和發展路徑探討
  • 農信合機構規模適度與風險關聯性研究
  • 慶陽市金融學會組織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
  • 農信合機構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問題調查與思考?

慶陽市金融學會

《慶陽金融》刊首語

慶陽市金融學會成立于1982年8月,是一個地方性、群眾性的非營利性學術團體,目前金融學會擁有37家團體會員單位。經過慶陽前輩金融工作者的篳路藍縷,慶陽市金融學會在宣傳金融政策、研究金融理論、促進金融工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導、協調和推動作用,在業界學術交流及服務慶陽經濟建設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十三五”以來,慶陽市經濟實力顯著提升,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學術交流不斷活躍,科研成果日益豐碩,在“十四五”宏偉藍圖的新征程中,慶陽接軌中國速度,區域中心、能源大市、數字化集聚地加速建設,為全市金融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賦予新的歷史使命。為此,慶陽金融研究工作要與經濟金融發展同步,在金融改革與創新的浪潮中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充分發揮好促進經濟金融發展“思想庫”“智囊團”作用。為增進與學界同行的學術交流,增強學術研究力量、凝聚學術研究特色,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社會能力,自2022年下半年起,慶陽金融學會決定創辦《慶陽金融》電子期刊。
思源而思進。《慶陽金融》電子期刊將以全面推動金融研究事業發展為宗旨,以聚智輔政服務決策為己任,立足金融,面向經濟,貼近讀者,突出政策性、實踐性和創新性,努力營造活躍的學術交流氛圍,力爭辦成融政策性、理論性、知識性,實用性、可讀性為一體的綜合電子期刊。通過學術交流、推薦成果轉化等方式,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金融實務的有機結合,更好地為支持慶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智慧。

Important

關于我們

慶陽金融

刊首語

《慶陽金融》電子期刊創刊于2022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主管,慶陽市金融學會主辦,旨在大力宣傳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反映轄區金融工作動態,深入探討金融領域中的理論與實務問題。期刊每季編輯一期,初步設立六個欄目:理論研討、改革發展、金融實務、金融動態、數據分析、圖片報道。現發布《慶陽金融》創刊征稿啟事,誠摯歡迎學界人士投稿薦稿。

《慶陽金融》征稿啟事

稿件內容

《慶陽金融》堅持開放性、創新性、理論性的特點,倡導經濟金融理論研究與調研實務相結合,注重稿件的科學性與實用性。來稿要立足金融,面向經濟,圍繞金融改革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重點關注農村金融、鄉村振興、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縣域經濟、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金融供給側改革等研究領域。

投稿須知

稿件應為作者原創、無知識產權爭議的文章,相似率檢測不超過25%。篇幅以3000-5000字為宜,重大選題字數可適當放寬。稿件使用word排版,并在文后附作者姓名、學位、職稱、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等信息。

投稿方式

?來稿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gsqyrh@126.com郵箱,通訊地址:慶陽市長慶大道161號,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慶陽金融》編輯部;郵編:745000;聯系電話:0934-8628646。

投稿方式

?《慶陽金融》對來稿進行篩選編輯,加大向《甘肅金融》等公開期刊、

Important

關于我們

慶陽金融

上級行以及地方黨政的推介力度,向各金融監管部門、各金融機構進行反饋交流,向社會各界加大宣傳共享,促進金融研究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積極擴大對外影響,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決策。

Important

關于我們

? ? ? ? ? ? ? 《慶陽金融》編輯部

同時,為了提高辦刊質量,學會通過各會員單位自行申報、秘書處審定的方式,首次聘請了政治素質較高、金融工作經驗豐富、文字功底水平較好的8名編輯和4名特邀編輯,負責對稿件的審閱、編校和電子版的最后審定等工作。隨后,根據工作需要,也將常態化、不固定聘請若干名編輯和特邀編輯負責相關工作,請各會員單位大力推薦和支持,共同把《慶陽金融》辦好。

封面新聞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能源保供戰略部署和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能源產業發展相關政策要求。9月1日,慶陽市中支黨委書記、行長李海東帶隊就金融支持隴東能源基地建設情況赴正寧縣核桃峪煤礦、正寧電廠開展調研。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和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能源產業轉型發展相關政策要求。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李海東帶隊就金融支持隴東能源基地建設情況赴華電環縣毛井風電光伏項目開展調研。

Important

關于我們

慶陽金融

QINGYANG FINANCE

(半年刊)

《慶陽金融》編輯部

主任
副主任
主編
責任編輯
編 輯
特邀編輯
電子編輯
出版
地址
郵編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李海東
周? ?龍
楊正榮
劉小梅? 李? ?敏
李亞雯? 文良旭? ?李倍林? 鄒海雙
張武浩? 韓? ?彬? ? 念? ?霞? 劉? ?惠
耿? ?沖? 肖海霞? ?張瑞卿? 王蓉赟
尚劍英? 李茂糧
《慶陽金融》編輯部
慶陽市西峰區長慶大道161號
745000
0934-8628646
qysjrxh@126.com

內部資料?注意保存

? ? ? ?目? ? 錄

理論研究

改革發展

改革發展

01.

蘭州銀行慶陽分行助力慶陽市唯一固廢處理環保項目案例----058

特? ? ? ?稿

慶陽市金融學會組織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
------------------------------------008

01.

多方博弈視角下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以甘肅省為例 ---010

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現狀和發展路徑探討-------------------030

02.

03.

農信合機構規模適度與風險關聯性研究----------------------------036

國內外碳匯交易項目發展對慶陽市的啟示-------------------------050

綠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發展創新研究----------------------------070

淺析金融支持農村裝配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062

01.

02.

03.

Important

關于我們

04.

慶陽金融

01.

新發展理念下縣域普惠金融發展思路探析------------------------078

03.

農發行慶陽市分行發揮金融力量助力慶陽老區高質量發展---------------------------------------------084

01.

人行慶陽市中支 慶陽銀保監分局 慶陽市政府金融辦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慶陽市綠色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086

02.

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黨建引領強根基?“三支”為本促振興----------088

03.

人行慶陽市中支組織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系列活動---------------090

04.

守初心堅持支農支小不動搖 擔使命支持鄉村振興再出發-------092

圖片報道

金融動態

01.

02.

主要統計指標數據變動趨勢分析---------------------------------095

01.

人行慶陽市中支李海東行長一行赴慶陽市金穗面粉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調研-----------------097

02.

慶陽市首家省級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暨蘭州銀行環縣鄉村振興支行正式揭牌運行------------097

03.

中國人壽財產保險公司慶陽中心支公司積極應對當地洪澇災情迅速啟動農業保險大災緊急預案-----------------------------098

04.

建行慶陽分行聯合多家單位舉辦慶陽市線上線下融合促消費活動啟動儀式-----------------099

金融實務

2022年上半年慶陽市金融統計信貸收支月報------------------094

農信合機構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問題調查與思考------------------074

02.

數據分析

Important

關于我們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慶陽市金融學會組織召開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

為進一步發揮金融學會在宣傳金融政策、研究金融理論、促進學術交流、搭建智庫平臺等方面的組織、引領和協調作用,推動各項工作高效開展,4月27日上午,慶陽市金融學會召開了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和四屆一次理事會,人行慶陽市中支黨委書記、行長李海東主持會議并講話,中支黨委委員、副行長周龍以及學會37家會員單位負責人出席了會議。會議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對37家團體會員單位資格進行了重新確認。? ? ? ?? ? ? ??

會議審議通過了《慶陽市金融學會章程》,按程序對會員資格、理事會以及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進行了重新確認。綜合考慮代表性和便于今后工作開展,會議提名并審議選舉了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本屆理事會由11名理事組成,分別為:李海東(中國人民銀行慶

陽市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周 龍(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趙富生(慶陽市政府金融辦黨組成員、副主任)、楊俊平(中國銀保監會慶陽監管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志武(中國農業銀行慶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秦東麟(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慶陽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楊志武(中國農業銀行慶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吳立文(甘肅銀行慶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米曉軍(慶陽農村商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耿沖(西峰瑞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鄭斌峰(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慶陽分公司總經理)、肖海霞(隴東學院經濟學院教授)。

特? ? ? 稿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理事會選舉確認會長(李海東)1名,副會長(周龍 、趙富生、楊俊平、楊志武 、肖海霞)5名,秘書長(楊正榮 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調統科科長)1名。會議審定了學會《財務管理暫行辦法》《會費管理

辦法》《現金、支票、財務印章使用管理規定》以及《金融科研優秀成果評獎管理辦法》《重點研究課題評獎辦法》《有獎征文活動評獎辦法》等制度辦法,討論確定了會費收繳標準,研究安排了學會今年的重點工作。

慶陽市金融學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李海東對會議進行了總結,并就目前學會現狀和后期長遠規范發展,代表四屆理事會作了題為《發揮學會優勢 強化智庫功能 為加快建設富裕美麗新慶陽建言獻策》講話,對加強學會長遠規范發展,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明確定位、提高認識。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充分發揮好學會組織引領協調推動等職能作用。二是積極主動、凝心聚力。要積極配合學會安排的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金融實務的有機結合,更好地為支持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智慧。三是把準方向、突出重點。要緊扣“綠色”、緊貼“普惠”、緊跟“數字”、緊防“風險”,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努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開展、提升金融服務的思路舉措、政策措施。四是黨建統領、規范運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建統領學會各項工作,不斷完善學會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學會規范化建設,進一步講好慶陽金融故事,發出金融聲音。

摘要:環境問題將成為未來人類共同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2020年中國“3060”目標的提出,既是對全世界的鄭重承諾,也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轉型要求。綠色金融作為支持經濟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將在引導資金支持綠色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當前綠色金融的研究熱點,從綠色金融系統各參與方的微觀視角出發,結合甘肅省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和面臨挑戰,建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四方博弈模型,分別考察參與四方在非合作契約、成本分擔合作契約和合作契約三種情形下各自的最優策略、收益水平以及系統整體收益。通過運用甘肅省綠色金融市場對模型進行賦值驗證,得出成本分擔契約較非合作契約可以有效改善參與各方及系統整體的綠色收益水平,而合作契約則可以使各方及整體收益水平達到最優,應推動綠色金融系統向合作契約模式發展。
關鍵詞:綠色金融;多方博弈;政府補貼;最優收益
一、引 言
環境問題給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巨大危機,為應對環境問題,全世界已形成了綠色發展的共同理念。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的講話宣布了中國力爭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3060”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金融機構、社會公眾和企業的共同參與。由于環境問題負外部性的特點,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時產生的環境污染會對他人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而銀行傳統信貸模式的三性原則,未考慮貸款對象對環境造成的外部性,如果不加限制,造成“兩高”企業盲目擴張,將產生較大的負外部效應,與綠色發展理念相悖。研究綠色金

1.課題組組長:李海東
?課題組成員:周龍、楊正榮、張武浩、李敏

多方博弈視角下綠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課題組1

——以甘肅省為例

理論研究

融參與主體之間的博弈策略,分析如何從根本上促進參與各方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降低綠色金融風險損失,進而有效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二、文獻綜述
(一)綠色金融的內涵
綠色金融理論產生于上世紀80年代,但在此前的1974年,前西德就率先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環境銀行,是世界范圍內綠色金融的首次嘗試。目前,國內外尚未對綠色金融內涵形成統一認識。國外學者方面,Salazar(1998)[1]認為綠色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聯接了金融業和環境產業。Cowan(1999)[2]認為綠色金融主要研究為綠色經濟融資問題,是綠色經濟和金融學的交叉學科。Jeucken(2006)[3]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出發,認為綠色金融是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可見,雖然對綠色金融的涵義認識不同,但其核心始終圍繞金融業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聯。
國內對綠色金融研究起步較晚,當前較為全面并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認為,綠色金融是一種金融發展戰略,要求金融業開展金融活動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原則,為實現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和金融業自身的協調發展提供支持[4]。2016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銀發[2016]228號),其中將綠色金融定義為: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這可以作為官方定義,基本與學術界觀點相一致。
(二)綠色金融的發展模式
縱觀當今世界,綠色金融大致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市場化發展模式,主要以歐美發達國家為代表;另一種是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以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為代表。隨著綠色發展的深入,目前這兩種模式正在不斷融合,形成市場與政府協同推進的新模式。一方面,作為公共品的環境資源,需要政府通過管理和監督市場主體保護環境資源,并通過制定標準和政策,

展。另一方面,市場化的機制可以促進清潔環保企業的發展和技術改進,為經濟和金融“深綠化”創造條件[5]

(三)當前綠色金融研究熱點?
綜觀現有研究,已有文獻主要從四方面對綠色金融開展了研究。一是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閻慶民(2010)[6]提出構建以“碳金融”為標志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馬駿(2018)[7]系統分析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路徑,提出通過設立綠色基金、發展綠色信貸、建立綠色擔保機制等12 種渠道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陳向陽(2020)[8]利用30個省區2005-2018年的面板數據實證發現了銀行主導的金融結構顯著增加了各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現有金融體系不能滿足我國綠色發展的內在需求,需要構建系統的綠色金融體系。二是對綠色金融進行評價和測度。張莉莉等(2018)[9]研究發現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水平和效率較低,部分省市和地區只顧一味加大綠色投入,卻未能實現有效利用,導致出現了水平與效率的不均衡現象。杜莉、鄭立純(2020)[10]分析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質量,得出:中國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中綠色信貸政策質量最高;碳排放權交易政策與綠色債券政策質量較好;綠色基金政策與綠色保險政策質量較低。三是分析綠色金融發展與不同微觀市場主體的關系。劉錫良、文書洋(2019)[11]將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增長理論聯系起來,證明了金融機構信貸決策能夠顯著影響經濟增長質量,并指出發展綠色金融、合理承擔環境責任是支持經濟增長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張海波、孫健慧(2019)[12]將政府、銀行和企業看作一個綠色金融系統,探討了三方的博弈問題,提出可以通過政府補貼有效改善銀行和企業的綠色投入行為,并提高參與三方的收益水平。四是研究綠色金融與經濟可持續發展。錢水土等(2019)[13]使用灰色關聯模型研究得出綠色信貸與第三產業關聯最高、第二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低,并實證得出綠色信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高錦杰、張偉偉(2021)[14]研究得出發展綠色金融可以有效抑制污染產業,并對環保產業有顯著促進作用。

理論研究

可以看出,現有研究指出綠色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均有促進作用,但目前還存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效率有待提升等問題,需要持續加強綠色金融體系建設、促進微觀市場主體踐行綠色發展。而微觀市場主體作為經濟社會的基本單元,研究其在綠色金融發展中的策略選擇,針對各個市場參與主體,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周永圣(2015)、韓豐霞等(2017)和張海波、孫健慧(2019)分別構建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銀行和企業三者的決策行為[15]。而縱觀綠色金融參與各方,社會公眾也扮演了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角色,正是公眾綠色觀念的覺醒,才促使政府推進綠色監管、制定環保政策,也促進了企業提高環保標準、踐行綠色發展,銀行隨之開展綠色業務、支持綠色產業。因此,社會公眾實則是其他三方綠色發展的動力源,必須在博弈模型中加以考慮。?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將社會公眾納入綠色金融系統范疇,創新構建由政府、企業、銀行和社會公眾四方組成的綠色金融系統的博弈模型,分析綠色金融系統四方在非合作契約、成本分擔合作契約和協同合作契約三種情形下的決策行為,在參數選擇和定義過程中,充分結合甘肅省實際,對模型參數進行賦值,得出甘肅省綠色金融系統參與各方及整體最優收益水平,以期為四方共同促進地方綠色金融發展提供借鑒。?
三、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一)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形勢?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首個擁有較為完善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國家,并且逐步建立發展了多個綠色金融市場。2007年,我國已開始搭建綠色信貸政策框架,2020年底綠色信貸余額達1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位。2016年,我國首次發行綠色債券,至2020年底已達2200億元,占同期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13%,存量規模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我國綠色保險的起步,2020年綠色保險促進綠色金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融發保額已達18.33萬億元,保障功能正在不斷提升。

(二)甘肅省綠色金融發展成效?
1、積極探索生態資源資本化實現路徑?
2018年,甘肅省政府印發《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進一步完善生態產業體系。目前,甘肅省已建立了碳排放交易中心和蘭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構建了排污權標準化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完成排污權交易76場,累計成交金額1435.62萬元,二氧化硫、煙粉塵等5類污染物完成確權8523.3噸,確權金額874.79萬元,為碳金融發展奠定了基礎。2021年9月25日,張掖市完成了全省首個國際核證碳減排標準(VCS)林業碳匯交易。?
2、全面推進蘭州新區綠色金融試驗區建設?
2019年11月28日,蘭州新區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正式獲批。為加快推進試驗區建設,甘肅省做了諸多嘗試:一是建立綠色金融協調機制。甘肅省和蘭州新區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和推進小組,同時在人民銀行蘭州中支內部成立工作小組,加強綠色金融工作協調與調度。二是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一方面,編制綠色項目及企業認證及評級辦法,對認定評價標準進行明確。另一方面,出臺行業自律機制,引導試驗區綠色金融市場規范發展。三是推動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在試驗區選取5家金融機構作為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對象,加強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及時了解掌握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情況。?
3、不斷強化綠色金融支持甘肅省經濟發展能力
一是綠色信貸規模逐年增大。截至2020年底,全省綠色貸款余額達到2285.93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10.42%,全年新增283.27億元,占各項貸款增量的18.74%。二是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力度,推出“風電貸”“隴藥通”“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等綠色信貸產品,支持生態農業、中藥業等生態產業發展。甘肅銀行和蘭州銀行成功注冊

理論研究

發行總計40億元的綠色金融債券,并嚴格監管資金用途,確保募集資金全部投向綠色產業項目。三是綠色保險探索有序推進。早在2013年,甘肅省就在14個市、州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目前,有關部門也正在抓緊制定《甘肅省生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實施方案》。四是搭建綠色金融智庫平臺。甘肅省金融學會組織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發揮各智庫研究優勢,共同探討推進全省綠色金融發展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方法路徑。?

(三)“雙碳”目標背景綠色金融參與各方面臨的挑戰?
政府方面:一是包括甘肅在內的多個省份上半年在能耗強度降低進度上未達到規劃目標,政府面臨履約壓力。二是一旦生態環境惡化,公眾會通過各種方式向政府施壓,政府面臨社會輿論壓力。三是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在多數情況下呈現此消彼長態勢,改善生態環境,政府將面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壓力。?
金融機構方面:一是已經向高排放類企業投放的貸款,一旦企業面臨環保壓力,甚至被迫停產將直接危及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二是在綠色發展成為主流的情形下,金融機構須將投放重點轉向綠色環保企業和項目,面臨信貸結構調整、信貸產品創新壓力。三是為促進綠色發展,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會對金融機構進行綠色發展考核評價,一旦金融機構完不成考核指標,將可能面臨負向約束。四是金融機構需要調整內部管理機制、培養綠色金融專業人才來適應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綠色轉型壓力。?
企業方面:一是非綠色行業面臨減排壓力。二是所有高能耗企業需要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引進綠色生產線,企業面臨綠色轉型壓力。三是社會公眾將更加關注企業產品和生產過程的綠色標準執行情況,企業面臨商譽壓力。
社會公眾方面:一是社會公眾須擯棄以往的非綠色生活習慣,自覺降低個人及家庭能耗,面臨改變生活習慣壓力。二是還需及時學習綠色發展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綠色意識水平,面臨學習綠色知識壓力。三是綠色標準的施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行、產品的推廣,一般會推高產品生產成本,進而推高產品價格,公眾面臨生活成本增加壓力。

四、綠色金融發展的四方博弈模型?
(一)綠色金融系統運行機理?
以綠色信貸為例,本文研究包括社會公眾、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四個參與主體所組成的綠色金融系統,他們的決策行為都將影響綠色金融的整體發展,作為理性人,影響各主體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和收益。其中:企業主要通過節能減排、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清潔能源等不斷轉型升級,增加產品和品牌的綠色度。銀行通過向企業發放綠色貸款,并監督貸款精準流向綠色項目,實現資金的“綠色配置”。政府擔負著綠色政策制定和監督引導的作用,通過發放綠色補貼和行政監管等方式激勵銀行和企業增加綠色投入。社會公眾綠色金融意識的高低會對政府、銀行和企業的行為產生影響,公眾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逐步增強綠色金融意識。綠色金融系統各參與者在開展此類經營活動中所付出的包括資金、技術、人力、時間等相關成本,稱之為綠色投入努力,統一用“綠色投入努力水平”衡量。?
政府發展綠色金融項目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同時也是解決環境問題負外部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綠色項目的支持,可以有效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金融機構發放綠色貸款獲取收益,實現資金的綠色化配置,同時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企業增加綠色投入能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綠色度,并得到來自政府和金融機構的綠色補貼資金、稅收優惠;社會公眾增強綠色金融理念,能夠促進政府增加環保投入,強化銀行和企業投身綠色發展自主性,實現自身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這些統一用“綠色行為價值”衡量。
現有研究表明,企業與綠色環保相關的經營活動能夠提升企業商譽,增強社會公眾的購買意愿和認可度,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和經營收益。同理,銀行的綠色行為價值能夠增強政府部門對其提供綠色金融激勵政策的意愿,提

理論研究

升銀行的競爭力;政府綠色行為價值的提升也能夠引導銀行和企業增加綠色環保投入;而社會公眾綠色金融意識的提升,能夠幫助政府、銀行和企業自覺提高綠色行為價值,增加綠色投入努力。由此可得,參與主體的綠色投入努力程度與綠色金融系統的綠色行為價值存具有正相關性。?

圖1 綠色金融系統運行機理

(二)模型假設
分別寫出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公眾的綠色投入、綠色收益和系統整體收益水平的目標函數。

由公眾(P)、政府(G)、銀行(B)和企業(E)組成的綠色金融系統運行機理如圖1所示。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理論研究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理論研究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理論研究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五)模型結論
通過構建公眾-政府-銀行-企業四方博弈模型,并對綠色金融系統參與四方的最優收益和綠色金融系統整體的綠色收益進行比較,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社會公眾較高的綠色金融意識能夠促進政銀企各方合作,幫助提高綠色金融系統整體收益水平。二是成本分擔情形下,政府的綠色投入努力水平保持不變,銀行、企業和公眾的綠色投入努力水平能夠得到改善,改善幅度與政府分攤成本比例有關;合作契約情形下,四者的綠色投入努力水平均達到最優。三是政府部門為銀行、企業和公眾分攤一定比例的綠色投入成本的行為,如貸款貼息、綠色補貼、稅費優惠減免、環境治理等,可以增加綠色金融系統參與方各自和系統整體收益。四是成本分擔契約與非合作契約相比,系統參與各方的最優收益水平均得到增加;綠色金融系統的整體收益水平是合作契約下最優,成本分擔契約下次之,非合作契約下最低。由此可得,合作契約模式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最優方案。
五、甘肅省綠色金融系統博弈情況分析?
本部分根據模型的約束條件、參數取值范圍以及甘肅省綠色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參數進行賦值,分析不同契約模式下各參與主體最優綠色收益以及整個綠色金融系統的最優收益情況。

理論研究

(一)參數確定
在確定綠色投入成本系數時,分別考慮各部門綠色投入的成本及其相應的綠色產出;在確定綠色投入對綠色行為價值的影響系數時,分別考慮各部門綠色行為價值和綠色投入水平;在確定單位綠色信貸產生的邊際利潤率時,考慮單位綠色信貸的邊際利潤與綠色信貸成本的比值。具體參數的確定如表1所示。

(二)數據選取?
根據表1參數定義,充分考慮數據的代表性和可得性,選取2016-2020年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5年間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相關數據的平均值,計算得出相應的參數取值。企業數據由于較難獲取,因此,考慮到企業市值、所屬行業和所處地區,從甘肅省35家上市公司中選取了蘭州、白銀、隴南、酒泉4個地區中的10家上市企業的相關數據作為代表。

(三)不同契約下甘肅省綠色金融系統均衡結果比較
根據選取的相關數據,計算得出相應參數值,并代入前文公式,得到不同契約模型下甘肅省綠色金融系統的綠色投入水平、綠色行為價值、系統參與者各自的綠色收益以及綠色金融系統整體的收益水平(表2):

理論研究

(三)結果分析
通過比較不同契約模型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社會公眾各自的最優收益可以得出,成本分擔契約下綠色金融系統參與各方的最優收益均大于非合作契約,說明通過成本分擔的方式,即政府部門通過貸款貼息、發放綠色補貼等方式,使得綠色金融系統參與各方的收益水平均得到提升;通過繪制不同契約模型下甘肅省綠色行為價值和綠色金融系統整體收益比較圖(圖2,圖3),得出不同契約模型下甘肅省綠色行為價值和綠色金融系統整體收益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可以看出甘肅省綠色行為價值和綠色金融系統整體收益均表現出合作契約模型>成本分擔契約模型>非合作契約模型,進一步驗證了前文結論。說明在甘肅省,隨著社會公眾綠色:金融意識的提升,綠色金融參與方的綠色金融投入的主動性不斷增強,進而推動甘肅省綠色金融整體價值和收益的最大化。

六、政策建議
根據模型結論及前述分析,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及社會公眾應共同努力,推進形成四方協同合作模式,促進綠色金融系統實現整體收益最大化。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一)利用金融科技搭建綠色金融大生態系統信息平臺。
信息披露作為綠色金融系統發展的前提條件,是綠色金融發展的基礎,各方應共同建設大生態系統信息平臺。政府部門可作為協調發起方,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搭建信息平臺,將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三方共同納入平臺。在平臺上統一披露政府相關綠色政策、公告,以及綠色企業白名單和對市場主體的處罰信息等。金融機構對各自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政策條款和價格等信息進行公示,企業向平臺上傳各自經營情況、綠色資質、綠色項目等應公示的信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政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供需兩端高效對接,改善綠色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公眾也可通過平臺查閱了解各種綠色相關信息,供自身決策使用。
(二)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政策法規和獎懲激勵機制。
綠色金融具有顯著的外部性特征,將外部性內部化,是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成本收益相匹配的重要途徑。要實現這種內部化和避免運動化減碳,必須通過制定長遠政策進行驅動。首先,要健全完善綠色金融標準,為綠色金融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當前關于綠色項目綠色金融評級的統一標準尚不明確,國家部委之間關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保險的標準還存在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金融的發展。其次,要加強對綠色金融的補貼獎勵,政府監管部門要通過財政補貼、稅費減免、收益補償等方式對綠色項目直接給予資金支持,還可通過特許經營、貨幣資金規模和價格傾斜等間接措施,給予綠色項目政策優惠,克服綠色外部性。最后,應加強對違反綠色要求市場主體的行政監管和處罰力度,增加金融機構和企業逃避綠色投入的成本壓力,迫使金融機構和企業加大綠色金融投入。
(三)金融機構要加強綠色金融產品研發創新和經營戰略調整。
為適應未來綠色金融大發展的趨勢,金融機構應主動調整經營戰略。首先,要將綠色轉型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綠色金融發展戰略,打造自身綠色金融品牌,提升機構綠色聲譽,努力實現向“赤道銀行”轉型。在機構內部

理論研究

增設綠色金融部,培養綠色金融人才,專職開展綠色金融業務。其次,加大綠色金融產品的研發創新。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根據不同的環保項目、節能技術、污染治理物、新能源產業特點,創新提供特色化金融產品,加大綠色產品營銷,拓展自身業務市場。最后,在傳統貸款項目審核中嚴把環保關。在傳統貸款項目審核中,要增加綠色標準,嚴控向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發放貸款,做好項目綠色評估,防范綠色金融風險。

(四)企業應盡早謀劃開展綠色轉型和維護綠色行為價值。
作為實現“3060”目標的關鍵主體,面對綠色壁壘的日漸高漲,企業應加快實現綠色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加快實現技術升級、產品升級,使企業產品和生產過程符合綠色標準,并符合綠色金融條件。企業通過采用適當的環保型技術,實現產品設計和生產綠色化,改善環境質量,提升企業未來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核心競爭力,贏得消費者信賴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注重維護企業綠色行為價值。綠色行為價值未來將成為企業極為重要的無形資產,要將綠色行為價值放在與企業信譽同等重要的水平上進行維護。
(五)社會公眾應樹立綠色理念,提升綠色意識。
社會公眾作為綠色金融系統中最重要的角色,擁有用腳投票的權利。公眾的決策直接關系著其他參與方的行為模式和綠色金融系統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要養成綠色出行、綠色辦公等綠色習慣,使用綠色產品、支持綠色行為、抵制非綠色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要提高綠色意識。關注企業綠色標準執行情況和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關注金融機構綠色信息披露及支持融資情況,關注政府綠色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情況,并通過適當方式向政府反饋市場主體執行綠色標準情況,推動全社會共同綠色發展。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現狀和發展路徑探討
? ? ? ? ? ? ? ? ? ? ? ? ——以慶陽市為例

慶陽銀保監分局 卯桄帛 張瑞卿

摘要: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發展綠色金融。此外,“雙碳”目標的達成也成為各行各業努力的方向。銀行業如何結合行業自身特點,為“綠色金融”“雙碳”目標的達成作出貢獻值得深思。本文總結了銀行機構發展現狀,從信息披露途徑、人才隊伍建設、融資期限結構、資金投入結構等四方面分析了銀行機構在發揮作用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從政府、機構、企業等角度對促進綠色金融健康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 綠色金融,雙碳,對策建議

近年來,銀行機構以綠色信貸等形式引導產業結構綠色升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助推“碳達峰”和“碳中和”,成為支持低碳綠色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目前,慶陽轄內綠色信貸在各類信貸余額中的占比始終處于低位徘徊狀態,綠色信貸在支持發展推動碳減排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
一、發展現狀及成效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慶陽轄內21家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51.34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5.96%,其中,政策性銀行和大型銀行占據了綠色信貸主要份額,占比86.57%;城商行占比8.86%;農合機構占比4.57%;村鎮銀行未開展綠色信貸業務。貸款投向主要集中在與生產、建設、經營有關的方向。其中,節能環保產業1.21億元、清潔生產產業0.33億元、清潔能源產業21.34億元、生態環境產業10.04億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18.20億元、綠色服務0.22億元,信貸種類基本健全,信貸規模穩步提升,為全市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綠色健康發展貢獻了金融力量。

理論研究

(一)構建了日趨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七部委《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實施以來,慶陽銀行機構緊盯轄內煤炭、石油資源富集優勢,積極通過大調研、大走訪了解綠色金融基本情況,積極對接全市節能環保、污染防治、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等項目,出政策、創產品、優流程,探索出了“政府出項目、機構出資金”的綠色金融發展新路子。如農發行制定出臺了《綠色信貸管理辦法》,指導全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甘肅銀行設立了“綠色金融”部,承擔“綠色金融”領域的行業政策研究、業務產品創新和管理、綜合服務方案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等職責;郵儲銀行建立綠色信貸專項考核辦法,給予業務專項績效獎勵和費用,激勵全行主動營銷拓展業務,綠色金融發展逐步實現了有政策依據,有專門團隊,有激勵約束。
(二)支持了示范性強的“綠色金融”項目。轄內銀行機構緊緊圍繞全市“十四五”發展規劃,有效對接正在建設的項目,積極尋求與地方特色產業聯系緊密、帶動性強的項目進行精準識別,全程跟進,對符合政策要求、發展潛力大、社會效應強的項目提供了有力有效的信貸支持。如工商銀行向甘肅華電環縣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建設的環縣南湫風電項目發放貸款16000萬元,運行期(按燃用當地煤計)每年可減排SO2約276.3噸,減排NOx約365.0噸,減排CO約9.1噸,減排碳氫化合物(CnHm)3.6噸,減少了燃煤電廠產生的噪聲及燃料、灰渣運輸處置帶來的相應環境和生態影響。特別是全市《碳排放、碳達峰慶陽行動方案》實施以來,農發行搶抓“再造一個子午嶺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積極支持老油區地下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向寧縣浩榮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三江兩岸綜合整治工程發放貸款20000萬元,有效改善了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防止土地資源遭到破壞和浪費;為鎮原縣城鄉融合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項目發放貸款3450萬元,幫助將污水處理模式升級為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處理,污水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GB18918-2002)中一級A類排放標準。

(三)嚴控了政策性嚴的“綠色金融”風險。轄內銀行機構嚴格落實環保政策“一票否決”制 ,對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可能對全市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項目一律不予申報,將環保審查嵌入授信調查、審查和審批的全過程,確保綠色信貸真正發揮應有作用。同時,注重加強、完善對信貸客戶環境風險的日常監測和統計報告制度,對照市環保局發布的環保違法違規企業名單,及時上報貸款環保風險監控、環境安全重大風險企業信貸、環境保護違法違規且尚未完成整改的企業信貸、涉及落后產能且尚未完成淘汰的企業信貸等情況,做到了全程、全時關注“綠色金融”信貸風險。轄內綠色信貸資產質量整體良好,截至3月末,不良貸款1.30億元,不良率2.53%,風險可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披露途徑不通。企業作為融資方普遍存在ESG關鍵指標信息披露率較低情況,且披露信息整體質量良莠不齊,容易造成銀行機構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而無法及時知悉被環保部門掛牌督辦、勒令限期治理、污染關停生產的企業名單以及改善情況和環保治理督查情況等,甚至可能出現企業為使銀行向其發放貸款而向銀行提供信息披露不足、故意隱瞞事實情況的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等情況發生。銀行機構尚未督促企業建立統一的綠色信息賬戶,在協助企業融通綠色資金時,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項目碳減排的實際貢獻以及其他環境社會信息,致使綠色信貸資金利用效率難以提高。?
(二)人才隊伍建設不精。綠色信貸的發展不僅要求從業人員掌握與傳統存貸款相關的商業銀行管理能力,還需要擁有綠色金融相關專業知識,包含環境保護、污染防治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內容。而在轄內銀行機構中,同時具備經濟金融和環境保護專業知識的人員稀缺、儲備不足,且難以在短時間內將綠色金融理論納入當前銀行的人才培養體系中,亟需尋求外部專業人員或第三方智庫支持,致使綠色信貸處于發展滯緩階段,難以取得較大的

理論研究

突破和創新。?

(三)融資期限結構錯配。綠色行業項目開展相較于傳統行業的生產活動,需要更長的周期,如清潔能源和綠色建筑等項目。但目前各銀行機構在為綠色行業提供信貸時,卻較少考慮到更為顯著的投融資期限錯配問題,更多的則是關注資金的快速流轉以增加盈利與風險防范。部分碳減排相關項目由于無法得到期限足夠長的信貸支持,項目進行過程中存在現金流不足以還本付息引發資金鏈斷裂的潛在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與信用風險比較突出,且短時間難以得到緩解。?
(四)資金投入結構失衡。轄內銀行機構在發放綠色信貸過程中,受宏觀經濟政策及金融機構的風險厭惡偏好影響較大,回收快、盈利性高的項目更具優勢。目前,綠色信貸資金投向多集中在清潔能源設施建設和運營、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綠色交通運輸項目,上述三類項目的信貸余額占綠色信貸發放總額68.23%,反觀其他投資回收期長但資金缺口大的項目得到的信貸資金支持卻十分有限。?
三、對策建議?
(一)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建議建立銀行機構、環保部門和企業間信息互聯互通長效機制,著力破除信息孤島,將企業環境違法違規信息納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銀行機構貸款和投資決策提供依據。貸前審查階段,銀行機構應當積極探索綠色低碳項目的識別指標體系,并建立相應的綠色信息賬戶,加強環境、氣候等信息的披露。貸后監控階段,除延續對貸款資金運用的一般審查以外,銀行機構要密切關注項目在實際運行中的環境與社會效益,當項目嚴重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時,應當立即切斷后續貸款資金的供應并監督整改。
(二)加強人才引進培養。銀行機構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訓熟悉綠色金融國際準則的專業人才,并與相關教育機構、環保部門合作,培養掌握金融與環保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加強專業技術的重要支撐。通過建立綠色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信貸實驗室與低碳金融研發部門,充分調動人才作為創新主體的核心作用,形成銀行內部的創新人才儲備。著力開展產品創新,盡力滿足以低碳環保為導向的客戶需求,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最新要求和綠色金融發展的趨勢,增加綠色信貸的服務包容性。

(三)平衡環保與資金效率。針對“碳減排”回收周期長的特征,銀行機構可以適當延長綠色信貸的貸款期限,以適配低碳環保項目的運行周期。要同傳統貸款業務相區分,結合不同融資項目碳減排、污染治理的實際效果,統籌考慮長期效益和短期利益,合理分配綠色資金在不同領域的投入,避免盲目逐利。對于綠色項目現存前期投入高、回報率低問題,銀行應當完成對綠色信貸業務框架的建設,形成規模優勢,以降低人才、信息等方面的成本,從而在維持銀行整體盈利性、流動性穩定的情況下,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率的雙贏發展。
(四)密切政銀企協調合作。建議由政府牽頭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環保部門定期發布企業環境違法信息記錄,適應金融機構審查信貸等具體要求。監管部門要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將金融機構在綠色環保方面的表現納入金 融機構綠色信用評級的考核因素之中,對于表現良好的金融機構給予較高的綠色信用評級,為銀行機構開展“綠色金融”創造寬松有利的外部環境。銀行機構要建立信貸項目信息披露制度,主動披露貸款項目的環境影響等相關信息,積極主動向環保部門反饋,實現信息共享。

理論研究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農信合機構規模適度與風險關聯性研究
——基于慶陽市樣本機構經營績效和風險管理的量化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課題組1

摘要:2021年4月8日金融委第50次會議明確,農信合機構要樹立穩健發展理念,堅守“專注主業、立足本地、回歸本源”十二字發展方針。從慶陽市實際看,近年來全市農信合機構在積極調整經營思路、發揮支持“三農”發展主力軍作用的同時,隨著全市涉農經濟快速發展,自身各項業務不斷增長,資產負債規模加快擴大。但與此同時,由于機構經營管理能力不夠、業務結構脫離主業定位、風險規模不斷累積,造成風險畸高并形成了沉重的發展負擔,“大起來”后并未實現“強起來”,對區域經濟金融生態和金融穩定產生了嚴重影響,農信合機構規模與風險的關聯問題須引起高度重視。
關鍵詞:農信合機構 規模 風險 對策建議

1.課題組組長:李海東
課題組成員:周龍、張大偉、楊正榮、芮芳媛、李敏

一、農信合機構規模增長的機理分析?
調查顯示,慶陽市農信合機構金融機構同業存放和參與資本市場非常有限,規模增長主要為存款類負債增加帶動的資產規模增長。2010年-202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規模年均增長13.84%,超出同期全市GDP平均增速4.72個百分點,超出同期全市農業生產總值增速7.87個百分點,超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1.02個百分點。期間負債規模也基本保持了同比例增長,所有者權益增加帶來的資產增長占7.5%。

理論研究

圖1 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負債規模增速與全市GDP、農業生產總值、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對比圖

(一)負債端規模擴張及來源。理論上講,存款不同于保險產品,保險額會隨著居民保險意識和保險展業能力提升,帶來區域保險深度和密度的提高,但存款在一個地區的地區生產總值、消費水平和居民收入等指標確定的情況下,能夠產生的規模是基本固定的,競爭帶來的只有機構之間份額的變化和自身的結構性變化。慶陽市農信合機構負債增長為資產增長創造了條件,并隨著規模擴大帶來監管指標要求下的“倒逼式”所有者權益增加。負債擴張中非農存款占據主要比例,201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財政存款、非農企業存款和城鎮居民儲蓄存款等非農存款占比41.88%,至2020年末占比達到85.84%;201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鄉鎮以下(不包含縣區所在鄉鎮)網點存款占比58.11%;至2020年末占比降至14.15%。這兩項指標在10年發展期發生了根本性結構變化。也就是說,2010年以來慶陽市農信合機構新增存款主要來自于非農領域,是參與全市非農存款市場競爭獲得,存款向非農化、城域化擴張趨勢明顯,并由此也帶來了人員配置、營銷費用、網點設置等向非農化明顯轉變。從時序看,包括存款在內的負債業務規模主要擴張時間集中在2011年-2015年,五年間負債業務規模擴張額占到近10年的62.11%。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圖2-1 全市農信合機構鄉鎮網點存款、非農存款趨勢圖

圖2-2 全市農信合機構鄉鎮網點存款、非農存款占比圖

(二)資產端規模擴張及來源。負債業務的迅速擴張帶動了資產業務的同步擴張。2010年-202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規模增長255.88%,其中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3.67%,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4.55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市金融機構貸款平均增速2.08個百分點。資產業務擴張主要來源于貸款增長和同業存放,截至2020年末兩項指標合計占總資產的55.11%。2011年-2015年貸款業務增長最為迅速,與負債業務規模擴張時間高度吻合,資產和負債業務擴張具有顯著的同步性特征。

圖3 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業務增長與同期GDP、同業增長水平對比圖

理論研究

負債業務的結構性變化直接影響了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業務的發展方向和結構。非農性質的負債業務快速增長與資產業務增長相互作用,存款客戶與貸款客戶之間相互滲透轉變,導致非傳統貸款占比不斷增加。201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縣以下機構各項貸款占比58.37%,至2020年末該指標降至53.88%。201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涉農貸款占比65.85%;至2020年末該指標降至56.15%,出現了明顯的異地和非農化發展傾向。?
(三)資產負債擴張沖動之因。?
1.競爭博弈。農信合機構長期奉行做大做強理念,由農信社改制農合行、農商行,并與大型銀行同臺競技的發展欲望比較強烈,但根植于“三農”的傳統資產負債業務結構要求其業務發展速度和區域農業經濟增速保持基本相當水平,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向非傳統業務滲透。農信合機構在農村市場一家獨大,自身在區域內向城市等非傳統領域發展具有顯著的人員、規模和靈活性優勢,也是其擴大規模的博弈優選。自2014年起,慶陽市農信合機構非農貸款業務占比逐漸提高,同時涉農貸款在2018年達到峰值后呈現平穩乃至略有下降的態勢。貸款結構的明顯變化,與三農貸款市場從增量市場逐漸轉為存量市場、非農貸款占比增大存在高度相關性。

圖4 農信合機構發展非傳統業務規模增長圖

2.市場需要。農信合機構相對國有商業銀行在存款利率定價、信貸審批條件等方面更加靈活,在上個10年間各類經濟主體普遍貸款難的情況下,機構經營管理自主性強、審批便捷快速等特征決定其存、貸款業務在城市等非傳統領域均具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某種意義上,在前兩輪經濟刺激周期下,非農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市場旺盛的多樣化信貸需求和金融服務需要主動召喚了農信合機構業務向其靠攏并不斷擴大。比如信貸業務方面,據調查2010年前后在市級具有獨立信貸審批權限的國有商業銀行僅3家,具有發放非抵押類貸款信貸業務的僅2家,具有發放普惠類信貸業務的僅4家,這種形勢下對農信合機構業務規模擴張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2020年后,隨著普惠金融發展和金融市場化改革推進,國有商業銀行上述三項指標均達到100%,農信合機構市場份額才有所下降。

圖5 全市商業銀行非抵押類貸款及小額貸款余額與農信社規模比較

3.效益驅使。大量的非農資金以存款形式流入農信合機構后,由于“三農”領域信貸需求的局限性和機構在“三農”領域競爭加劇,在上存資金利率水平長期“倒掛”的情況下,機構必須為資金尋求有效出路。2010年以后,慶陽市先后經歷了民間借貸發展熱潮和房地產市場發展熱潮,全市“四類”(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投融資公司)機構數量最多時達到120余家,積聚的資本金和信貸資產規模一度接近百億元,另外還有后期案發后才暴露出的數倍于機構自身資本規模的非法集資、高息放貸涉案資金,農信合機構的信貸資金直接或間接大量涉入追逐效益,并形成了巨額信貸風險。資產結構非農化導致形成風險的同時,也直接改變了機構的支農主業定位。
4.稀釋風險。農信合機構自誕生以來就長期受到規模束縛和風險困擾,

理論研究

對流動性具有天然的渴求,主要基于通過規模提升增加盈利,同時實現保持支付能力充裕和稀釋不良貸款比例。特別是近年來風險集中暴露,全市農信合機構形成的存量不良貸款短期清收化解難度加大,前清后增反彈較快,對于發展規模的依賴程度顯著,尤其部分流動性和盈利性指標較差的機構更為明顯。

5.體制助推。據測算,全市農信合機構上級部門下達的存款、貸款增長目標分別是同期大型商業銀行的5.3倍、4.2倍,年度平均完成比例不足15%,如全部完成將進一步擴大農信合機構的規模膨脹水平。考核體制直接推動了農信合機構向規模化、非農化、異地化發展的進度。
二、農信合機構規模擴張的經濟學效應分析
從規模經濟學角度,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指出:“生產經營在企業里進行的原因在于效率通常要求大規模的生產經營、籌集巨額資金以及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實行細致的管理與監督。”他認為:“導致在企業里組織生產經營的最強有力的因素來自于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性。”從傳統成本理論觀點看,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在大規模經濟規律的作用下,企業成本將不斷降低,直到實現適度生產規模。如繼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在超過一定限度之后,便會產生種種不利,使同種商品的單位成本比原來小規模時提高,從而形成規模不經濟,表現為規模收益遞減,即生產規模擴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規模擴大的幅度,甚至收益絕對地減少,使邊際收益為負數。
(一)慶陽市農信合機構規模經濟平衡分析。經濟學理論中的總成本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闡明,兩條曲線的交點意味著最佳規模的存在。在達到這個最佳規模之前,規模越大越好,稱之為“規模經濟”;在達到最佳規模之后,規模越大越不經濟,就是“規模不經濟”。
1.慶陽市農信合機構理論上規模經濟分析
(1)模型構建
根據農信合機構的經營特點,本文借用中介法作為估計農信合機構成本及其生產函數的方法,中介法將勞動、資本以及存款作為農信合機構生產的投入,將貸款和投資看作機構經營的產出,農信合機構總成本函數為: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2)指標選取
綜合考慮數據的可得性及描述的準確性,本文選取農信合機構利息收入、營業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三者之和表示金融機構的總成本(TC);金

理論研究

融機構的產出(Y)指貸款和投資,具體用銀行貸款、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之和表示;金融機構的投入包括資金成本、勞動成本和資金運用成本,其中資金成本(pk)用年度固定資產折舊和年度固定資產凈值的比值表示,勞動成本(pL)即用人成本,用員工平均工資表示,資金運用成本(Y)即金融機構存款利息支出,用機構利息支出總額與存款的比值表示。具體指標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由表2可以看出,2010-2012年慶陽市農信合機構的SE彈性系數小于1,2013年至今SE彈性系數均大于1。2010-2020年間,慶陽市SE彈性系數整體呈現增長趨勢(圖6),且在2012年內實現了規模經濟(SE彈性系數=1),即全市農信合機構在2012年實現效益最大化,當年對應存款余額144.67億元,貸款余額97.77億元,分別較2010年年均增長31.56%、29.81%。按照平均成本曲線函數,如不考慮不良貸款增長因素,在規模經濟貸款增速下,如機構存款年均增速超過3%,農信合機構將在2023年出現虧損;如按照2020年末不良貸款真實數據(核銷前)考慮每年不良貸款增速,在規模經濟貸款增速下,機構存款年均增速超過2.76%,2019年農信合機構將經營績效最小,測算與現實情況相符。
2.慶陽市農信合機構實踐中的規模經濟。從賬面效益角度分析,2016年全市農信合系統達到盈利最大值,當年農信合機構存款規模264.71億元,貸款規模191.92億元。但從實踐角度,從圖7可知2010年以后農信合機構實際已經出現規模擴張的勢頭,部分不理性信貸資產實際已經發放并產生收益,在隨后已被證明存在規模誘導下的經濟不理性現象,所以分析中應對當年發放形成的不良貸款在當期產生的凈收益進行剔除(按照不良貸款形成年度及對應規模,以當年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及資金成本進行測算),2015年全市農信合系統達到實際盈利最大值,當年實現稅后利潤0.2億元,當年農信合機構存款規模232.87億元,貸款規模170.05億元,較2010年平均增速為17.76%、16.26%,略高于全市同期GDP增速、農業增加值增速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

圖7 農信合機構資產規模增長與經營績效主要指標變化圖

理論研究

(二)“木桶原理”下農信合機構“規模不經濟”的內在短板。按照管理學家彼得的“木桶原理”,一個企業的發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發展必須關注“瓶頸”環節,即找到最短的一塊木板,只有做長了那塊木板才可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否則繼續增加規模將產生資產流失。如果將各項因素看成是支撐農信合機構管理運作的平臺,部分能力的缺失必將使得整個機構管理陷入混亂。
1.管理機制短板。規模增加必然需要相應的配套管理制度。慶陽市農信合機構目前信貸管理制度基本成熟完善于2018年前后,約晚于商業銀行5-7年。全市農信合機構真正于2018年才實現信貸管理系統的自動跑批和貸款形態的正式全面反映,對大量貸款貸后管理和形態維護多依賴人工,人為因素較多,不能實現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2.人才隊伍短板。缺乏先進管理和經營人才,以小規模時期的人員管理大規模,相對于正規度較高的商業銀行,經驗缺失,必要理論素質不足,且在外部人經營管理機制等方面步伐均明顯滯后。全市農信合系統大學以上學歷人員、中級以上職稱人員占比分別為61.77%、6.56%,均顯著低于商業銀行。
3.風險管理短板。2010-2020年末,全市農信合機構發放的貸款抵押率低于商業銀行14.64個百分點。在風險資產處置上多依賴自身積累,市場化手段明顯不足,2010-2020年農信合機構市場化處置只有0.84億元,而同期商業銀行處置4.29億元。
4.資質不足短板。全市農信合機構資產負債規模快速擴大,在有暫時效益或沒有帶來效益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卻大量分紅,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極小,導致小規模資本金撬動的資產負債規模不斷擴大,杠桿率不斷升高甚至資不抵債。同時信貸規模擴大后形成的風險資產進一步導致資本充足率降低。
5.市場資源短板。負債業務中,缺少財政類和低成本類負債營銷資源,2010-2020年全市農信合機構平均付息率高于商業銀行1.38個百分點;高成本的負債要靠高價格的資產來贏利,加之資信水平較高、能達到抵押等風控要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求的均到商業銀行辦理低利率貸款,農信合系統普遍面對的是資信較低的客戶群體,在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成為低資質或投機性客戶的首選。

(三)農信合機構“規模不經濟”的外在表現。規模擴大,且自身還存在諸多短板的情況下,其“規模不經濟”表現十分突出。
1.存款不理性定價,越大越貴。為追求規模導致的存款過度競爭問題明顯。2010年-2020年全市農信合機構綜合存款成本是商業銀行的1.91倍。剔除利息支出和人員工資支出等,其營業成本年均增長5.35%。存款結構長期化顯著,2020年末定期存款占比較2010年末提升了26.16個百分點。如考慮不良貸款和其他非生息資產增加等因素,2020年末農信合機構負債綜合成本率較2010年末提高4個百分點。
2.貸款偏離主業,舍本求末。存款快速增長導致繼續發放小額零售貸款不能滿足盈利需要。以2010年末為基數測算,全市農信合機構每增加1億元存款,至少需要發放0.55億元貸款才能實現效益上的收支平衡,2010-2020年存款增加額測算,全市農信合機構需要至少發放2010年末涉農貸款2.4倍以上規模的貸款才能實現盈利,如果繼續定位發放涉農及零售貸款,勢必出現虧損,大量發放大額、非農、跨區域等非主業貸款成為必然。
3.道德風險頻發,管理混亂。規模擴張帶來投放沖動和大量投放中,由于配套內控管理機制不健全,發生大量責任貸款,形成資產損失。
4.規模不可持續,發展受限。從負債業務發展趨勢看,隨著今年省聯社統一對高成本的不規范存款逐步清零退出,農信合機構在支付和網點等設施競爭力不足以及綜合信譽水平限制影響下,存款業務已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滑和占比下降趨勢。從資產業務發展趨勢看,涉農、支小等本源貸款區域承載力有限,大型機構或具有貸款資質的機構線上零售業務不斷向縣域、鄉鎮下沉滲透,農村市場競爭加劇。2016年以來全市農信合系統出現明顯信貸增長減弱趨勢,年均貸款增長率下降4.91個百分點,信貸市場占有率平均下降7.1個百分點,導致大量存款資金利息倒掛上存,但上存資金平均利率顯著低于其負債成本。負債規模增加后因其資金營運能力和渠道受限,經營績效逐

理論研究

年下降。

三、規模不經濟現狀下農信合機構的發展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當前在農信合機構其自身特征和政策定位下,要對“‘做大’后為什么沒有‘做強’?‘做強’就一定要‘做大’?‘大而不強’形成的問題該怎么辦?”這三個規模不經濟問題進行深刻反思、追本溯源、找準癥結,高度重視農信合機構規模、效益和風險的關聯問題,在發展策略上及時做出調整。
(一)準確定位發展方向。農信合機構的合作化和商業化取向對經營管理影響巨大。建議在商業銀行法的基礎上,探索對農信合機構單獨立法,進一步明確其發展方向、體制機制、高管產生、股東責權和監管標準,做到“三個明確”。一是明確其金融體系定位。在縣域金融市場逐步進入完全競爭的形勢下,結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應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其對大型銀行服務的補充和涉農領域的主力兩個重要作用。二是明確其改革發展定位。確定各層級法人治理體系及管理約束關系。擺脫當前泛行政化的干預和控制。三是明確其經營方向定位,限制其經營規模和范圍,進一步加大農信合機構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支持。在規范負債來源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農信合機構的使用力度,探索實施欠發達地區和高風險地區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如差異化再貸款利率),對資金不足的農信合機構加大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性資金投入,切實從貨幣政策角度推進農信合機構回歸本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實現發展與化險“雙贏”。
(二)及時實行“三瘦”管理。一是瘦股權。采取適當措施逐步清退非農、不穩定和不合規的股本金,保持資本規模的合理區間,從股權性質上延續農信合機構的“農”字基因。二是瘦負債。農信合機構負債結構和性質對資產業務影響極大,是導致資產業務偏離主業的主因之一。建議從制度層面取消農信合機構存款考核或非農存款考核,對發展規劃尤其存款增長規劃進行適當限制,在保證激發競爭力和提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參考當地“三農”發展水平科學制定業務規劃,防止出現脫離區域經濟實際和自身發展實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三)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實現農信合機構規范管理的首要任務是要準確定位農信合機構與省聯社的關系,以明確的法規界定責權,切實完善“三會一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法人治理結構,具體要建好“三個機制”。一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真正明確股東權責,持續優化董事會、監事會運行機制,優化股權結構,擴大專項債試點范圍繼續引入屬地政府國有股權,使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具體為大股東責任。二是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機制。建議農信合機構改變現有公司治理架構,充分發揮一級法人作用,通過股東決策讓渡經營權,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三是建立健全信貸營銷機制。繼續改進和發揮農信合機構立足當地、熟人營銷的傳統優勢經營模式,做好服務鄉村的銀行、社員的銀行、“三農”的銀行,培育穩固的客戶區域經理,服務鄉村振興和“三農”經濟發展。
(四)穩步化解存量風險。目前應采取“三個策略”。一是堅持清收化險,以壓實“三個責任”為根本導向,對形成的風險問題倒追溯源、追責問責,壓實責任推動機構和所在地區黨委政府窮盡手段進行自救清收。二是堅持發展化險,有效提升農信合機構在涉農領域存貸款和結算等金融事項中的參與度,在介入“三農”等領域基礎設施項目貸款上提供政策、搭建平臺,通過適度發展提升盈利能力化解風險。三是堅持特殊政策化險。進一步明確風險化解中的屬地責任,切實利用好專項債轉股、借助公權力清收化解不良

際和自身發展實際片面追求規模等問題。對非農存款達到一定比例的農信合機構,在存款準備金率、存款保險費率和稅收政策等方面參照非農存款業務較多的商業銀行執行,取消優惠政策,在負債端為農信合機構資產業務發展方向進行劃線。三是瘦資產。嚴格限制農信合機構涉足非農領域的房地產、項目貸款、企業貸款等信貸事項,對已經發放的非農資產進行整合管理,逐步清收后有序退出非農業務,切實響應金融委提出的“回歸本源、立足當地、專注主業”的基本定位,回歸“小、精、專”。

理論研究

貸款、地方政府以“真金白銀”等措施協助化解風險;探索繼續引入屬地政府國有股權,使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具體為大股東責任,履行好監督、決策和支持發展等職責,同時,對窮盡力量依舊不能化解風險問題的,建議采取資產剝離或機構重組等方式進行綜合化險,保持服務縣域服務“三農“金融機構數量的基本穩定;對于個別已經喪失救助意義的農信合機構,建議盡早采取存款保險處置試點等方式進行清算問責并退出處置。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國內外碳匯交易項目發展對慶陽市的啟示

中國人民銀行合水縣支行 李倍林 薛廣斌

摘要:為積極推進全球碳減排,我國從2017年底開始逐步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家、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為我國碳匯交易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政策紅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天津、上海等七省市碳排放交易試點的相繼啟動,為碳匯交易市場在全國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甘肅省慶陽市雖地處我國西北,但依托子午嶺豐富的林業資源,具備發展碳匯交易的先天優勢,面對這一新發展階段的戰略發展機遇,如何借鑒國際、國內先進經驗做法,推進慶陽市碳匯交易項目盡快落地,并依托碳匯交易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慶陽市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字:碳匯交易;經驗借鑒;啟示

一、我國碳匯交易市場發展現狀
(一)碳匯交易頂層設計日趨完善。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署后,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推進全球碳減排,同年底全國人大批準該協定,并于1994年開始生效。在1997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會議上,與會各國討論制定的《京都議定書》首次明確可通過碳匯交易來實現碳減排,我國也于1998年簽署并于2002年核準了該文件。2005年該協定生效前后,我國先后印發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暫行管理辦法》(2004年)、《關于加強碳匯造林管理工作的通知》(2009年)、《溫室氣體資源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3份文件,為專業碳匯林建設運行和參與CDM(碳減排發展機制)、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提供了政策依據。2011年10月,《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7省市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2年,《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

改革發展

我國建立碳交易市場并開啟碳匯交易的規則和要求。2014年,國家林業局制定了《關于推進林業碳匯交易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加快推進林業碳匯自愿交易。2017年印發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又明確了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同年,繼7個試點省市推行碳排放權交易成功后,全國開始全面推行。2018年,國家發改委再次聯合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9部委出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明確建立健全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增加林業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林業碳匯產業開始快速發展。

(二)碳匯交易市場規模增量擴面。2006年,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全球首個成功注冊的CDM林業碳匯項目——“中國廣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項目”實施;該項目完成造林面積3008.8公頃,首個監測期內已成功簽發13.2萬噸碳匯減排量,收益 51.9萬美元。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間,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7省市,結合各自實際相繼建立了碳交易市場,并通過交易管理辦法明確了對鋼鐵,石化、水泥等行業年度碳排放進行配額交易。據不完全統計,七個試點地區碳交易市場自運行以來,累計有15000家機構及個人參與碳交易試點,累計實現碳交易市場配額4.06億噸,成交額92.8億元。除配額交易項目外,國家發改委還于2013年上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平臺,截至目前該平臺累計公示審定項目1281個、獲批482個、已簽發項目總數124個、簽發減排量約3500萬噸、可實現經濟價值7.99億元。此外,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12月啟動建設、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線交易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截止2021年底的114個碳市場交易日中,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1.79億噸、76.61億元,成交單價較試點地區單一市場交易價格明顯提升。在這些試點省市中,北京市作為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的承建城市,配合、服務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建設,依托綠色交易所已為全國450多家電廠提供了CCER交易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1850億噸CCER交易量,交易額超過6.71億元。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三)金融支持碳匯交易作用不斷顯現。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制定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初步建立起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從碳匯金融產品創新看,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一是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主要是指碳匯產品轉化為貨幣的進程中,使用預期的碳匯收益作為抵押獲取貸款,投資當前綠色產業,助力提高固碳能力。如福建省三明市作為全國首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已于2021年9月成功發放全國首筆100萬元碳匯收益權質押貸款。二是碳匯開發貸款,產品利率低、期限長,可有效推動林業碳匯開發與管理。如2021年,國家開發銀行向福建三明市提供56億元貸款支持三明市國家儲備林建設。三是碳匯交易權質押貸款,采取組合質押模式,以預期碳匯交易權為擔保方式進行質押融資,未來按約定時間購回林業碳匯,簡稱為“售碳 + 遠期售碳”模式。四是林業碳匯指數保險,以保險合同約定的受災原因為標準,將自然災害造成的森林固碳能力損失進行指數化計算,以實際碳匯損失量作為保險賠付依據。2021年以來,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已相繼在福建龍巖、廣東肇慶和貴州龍里等省市落地。此外,在2022年4月18日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的《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即穩經濟23條金融服務措施)中,也明確提出了推進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支持經濟向綠色低碳轉型的目標。
二、國內外碳匯交易的先進經驗做法
(一)國外經驗方面
一是構建了多層次的碳匯政策體系。雖然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四類林業碳匯標準,但從碳匯交易發展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其普遍根據聯合國氣候公約協定制定的核心文件做出減排目標承諾,各國法律也逐步將減排目標歸入調整范圍。如澳大利亞出臺了《森林權利法案》等三部法案,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了碳匯產權歸屬及轉讓的相關權利與義務;歐盟積極籌建脫碳認證體系,將林業碳匯項目納入歐洲碳強制交易市場;新西蘭建立了包含林業碳匯項目及碳匯交易等內容的國家碳管理體系。二是建立碳信用機制。為推

改革發展

進碳減排,提高減排配額利用率,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通過建立碳抵消機制、明確碳信用單位使用規則、設立碳信用激勵約束機制來推廣和使用碳信用機制。如美國規定超排企業可購買碳信用單位用來抵消碳排放;歐盟允許使用CDM項目產生的減排量(CER)代替碳排放配額(EUAs)進行履約;澳大利亞規定在清償年度碳負債時,允許企業存入和提前透支。

三是積極發展碳匯融資機制。國際經驗表明,財政、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在林業碳匯項目融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日本建立林業補助金政策,依據造林成本分情況進行補助,并通過稅收減免、稅基構成、延期納稅等方面對碳匯項目予以支持;歐洲的部分金融機構則陸續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及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有些還專門從事購碳代理、咨詢及融資擔保等中介業務。
(二)國內經驗方面
一是自愿減排體系成為當前碳減排交易主流。我國作為碳排放大國,雖然是發展中國家,但減排任務仍居世界前列。因此,自愿減排機制成為各省市發展碳匯交易的首選。如福建省碳排放市場在開市之初就將福建林業碳匯(FFCER) 作為控排企業抵消碳排放的產品,FFCER在福建碳市場上線交易當天就實現碳匯交易288萬元,福建省2017年印發的《福建省林業碳匯交易試點方案》中也明確了堅持統籌推進國家碳市場下的CCER 林業碳匯交易、福建碳市場下的FFCER林業碳匯交易原則,當年該省核證自愿減排量平臺備案量排名已居全國第一,目前福建省林業碳匯交易量也位居全國前列。又如浙江省于2021年底啟動《浙江省林業碳匯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60 年)》編制工作,目前已成立碳匯基金,累計籌集約1.8億元,完成碳匯造林5.47萬畝,碳匯森林經營9.21萬畝;仙居、蒼南、安吉等地的林業碳匯CCER項目也已完成國家級交易平臺公示審定工作。
二是國有林場對于碳匯交易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如福建省在2017年選擇順昌、德化、永安、長汀、洋口、五一等 20 個縣(市、區) 國有林場作為試點,開發林業碳匯項目,實現備案林業碳匯項目20個。又如山西省于2017年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在呂梁山、關帝山、太岳山3個省直國有林區啟動山西省首個森林經營碳匯開發試點項目(3個項目共涉林業面積9.61萬公頃),預計年均可獲得16.90萬噸溫室氣體減排量。再如內蒙古從2010年開始,依據天然次生林經營碳匯、碳匯造林、森林經營碳匯、VCS改進森林管理4種碳匯方法學對林區滿足林業碳匯項目類型可開發的森林資源底數進行測算與統計,于2020年完成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5筆、191萬元林業碳匯交易。

三是碳匯金融業務創新快速推進。我國的碳匯金融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為迅速,且各金融機構圍繞碳匯產業不斷創新,極大豐富了碳匯金融產品池。如湖北省率先在全國創新試點推行碳匯貸,采取“碳匯收益+”的方式拓展還款來源,將信貸資金用于植樹造林、森林服務、采伐更新等各項生產活動,激活了林業上下游產業,帶動了林業產業各環節。又如山東省辦理的森林碳匯價值保險,通過碳匯損失計量為補償依據,根據樹木的樹種、樹齡等數據,由保險公司核定碳匯量,并參考全國碳交易價格,確定保險金額。又如江西省于2021年11月出臺《江西省“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在重點任務部分提出推進林業碳匯交易,并于2022年1月在撫州完成首單遠期林業碳匯交易簽約,涉及造林面積1.46萬畝。再如甘肅省張掖市采取由當地人民銀行協助市政府制定推動綠色發展工作意見、指導金融機構建立綠色信貸項目庫、組織召開重大項目及企業融資對接活動、出臺綠色信貸“窗口指導”政策以及組織開展綠色金融發展專題調研等一系列措施,引導金融機構采取“保證+質押”的林業碳匯信貸模式,由多家銀行為目標企業提供綜合信貸授信10.37億元,并根據企業林業碳匯項目進展情況隨時提供貸款支持。
三、慶陽市發展碳匯交易的優勢與困難
(一)主要優勢
子午嶺為陜甘兩省的界山,因其呈南北分布而得名(古人稱北為“子”,稱南為“午”)。廣義的子午嶺北起陜西定邊縣馬鞍山,南至陜西省淳化縣嵯峨山,據《慶陽地區志》記載,子午嶺南北綿延413公里、總土地

改革發展

面積2.3萬平方公里,其中甘肅省慶陽市境內207公里、1.1萬平方公里。慶陽市作為子午嶺林區的重要城市,林區覆蓋全市環縣、華池、合水、正寧和寧縣5縣,林區面積49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44.55%。自2013年慶陽市“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實施以來,慶陽市累計造林面積已超過700萬畝,使全市林業面積進一步擴大。據不完全測算,慶陽市每年可開發用于碳匯交易的碳匯總量為380萬噸,按照2022年7月1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掛牌協議交易收盤價57.40元每噸計算,預計每年可為慶陽市產生2.18億元碳交易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1.慶陽市林區分布廣泛,集中核定難度大。雖然慶陽市林區面積較大,森林覆蓋率高達到26.15%(同期全國水平僅為3%),但作為全市最大的子午嶺林區,分屬陜甘兩省,森林資源產權難以合理界定,對后期的管理和減排核定造成了一定困擾。而慶陽市自2013年以來實施的“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雖然實現了森林面積的大幅度增長,但由于樹齡普遍較小,能否順利通過國家標準認定從而進行碳減排核定尚存疑慮。
2.碳匯項目前期成本高,性價比較傳統產業有差距。碳匯項目在開發前期需大量造林資金投入,即便是本身已有的天然林區,也需大量維護成本。據測算,單個CDM項目在一個開發周期內的交易總成本高達100萬元,極大的限制了碳匯項目的開發與建設。就目前我國各省常用的CCER林業碳匯交易項目來看,其交易成本也在25-65萬元。高昂的交易成本一方面抑制了供給,另一方面也讓需求者望而卻步。特別是對慶陽市這種地方財力嚴重不足的地區而言,如無上級財政資金支持,難以吸引地方政府積極參與碳匯交易這一新興項目;而對于社會資本來講,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投資回報周期長也制約了其參與熱情。另外現有適宜造林的地區多為山區臺地,地質條件較差,加之黃土高原水資源匱乏,造林難度增加,樹木成活率相對較低,維護成本也較南方地區更高。雖然近年來國家也加大對造林資金補助,地方政府不斷增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加了森林建設資金投入,但建設資金缺口依然很大。
3.碳匯交易市場發展所需政策及人才匱乏,項目推進步履維艱。碳排放權交易運行下的林業碳匯交易是一項全新工作,也是一項技術含量極高的項目。目前,甘肅省在碳匯項目建設的實施細則、具體要求、開發條件、備案程序、減排量交易流程及模式選擇、資金管理等諸多方面均不完善,前期雖在張掖等個別地市開展了探索性工作,但不足以對全省大范圍推廣實施提供有益參考。而以上工作又需要相關技術和專業人才支撐,對全省而言,人才匱乏也是主要制約因素。
4.區域金融業發展難以適應碳匯交易需求。從慶陽市金融業發展來看,依然集中在傳統的銀行信貸、保險、證券交易服務方面,區域內綠色金融、綠色保險等發展較為滯后。從國內外碳匯交易項目發展經驗看,完善的金融供給機制和成熟的金融市場是碳匯交易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為碳匯交易項目提供完整的融資方案和運營支持,才能實現碳匯交易項目的效益和長遠發展。
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建立區域化碳匯林管理模式
2021年以來,慶陽市明確提出立足區位優勢,建設陜甘寧區域性中心城市。因此,鑒于主要林區地跨兩省的實際,探索利用地緣優勢,加強與毗鄰省份的溝通協調,建立起覆蓋陜甘兩省的區域性碳匯交易市場,合理確定彼此經濟收益分配份額。同時,要切實發揮“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的經濟效益,綜合考量選址,在正寧和合水等子午嶺腹地集中進行碳匯經濟林建設,成立隸屬于慶陽市的碳匯經濟林管理機構,統一對新植碳匯經濟林進行養護,力求小而精,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經濟效益。另外,為確保林業碳匯項目生成,必須進行相應的林權制度改革,采用新型林業經營思維明確林地權屬,有效平衡林地權屬以及林地風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可用于林業碳匯項目建設的林地范圍。

改革發展

(二)正確認識碳匯交易及碳匯林建設
碳匯交易是落實30、60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對于地區工業發展起著先對于碳匯交易的需求必將更加旺盛。因此,慶陽市應深刻意識到發展碳匯交易的必要性,統籌考量碳匯林建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引導各級政府樹立推進碳匯發展的正確認識。要不斷加大對碳匯交易的社會宣傳和資本引導,利用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源,為碳匯林建設提供穩定充裕的建設資金;同時,通過政府補貼等手段,提升民間資本參與碳匯林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持續筑牢碳匯交易項目發展的內在支撐
針對當前全省、全市碳匯交易發展現狀,建議省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主動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研究,探索不同經營措施和管理方法對林業碳儲量、碳平衡過程與變化規律的研究,引導有潛力的待開發林區進行碳匯項目的開發與籌備,為碳交易試點工作提供充足的、符合市場準入條件的碳匯減排量;另一方面,采取組團外出考察學習、人才引進等方式,研究制定適合當地實際的碳匯交易支持政策、宣傳推廣、實施步驟等方法措施,最大限度為全省全市碳匯交易項目順利落地提供基礎保障。
(四)探索推進碳匯交易領域金融服務創新
慶陽市應著眼于未來發展碳匯交易的必然要求,立足碳匯資源的市場化需求,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參與碳匯金融產品開發和合作,通過碳匯權益質押貸款、碳匯林建設專項債券等方式,多渠道募集碳匯項目開發建設資金,快速推進林業碳匯產業化發展。大力提倡碳匯期權期貨交易,開發碳匯交易衍生品,吸引投資者參與碳匯衍生品買賣,打造碳匯交易金融市場,提升碳匯交易金融競爭力和影響力。完善相應的林業碳匯項目投資融資保險保障體系,將林業碳匯項目建設納入相應的保險體系,依托保險保障降低項目開發風險,促進相關項目生成;建立配套價值評估驗收體系,保障項目能夠在合理周期內充分體現其經濟價值,縮短投資回報周期。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堅持可持續發展,是蘭州銀行踐行綠色金融的基本思路。近年來,建立健全綠色金融工作機制,明確區域發展目標,支持環境改善、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力度,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是蘭州銀行探索綠色金融的起點;促進以綠色信貸為主體的綠色金融業務持續健康發展,積極支持區域重點綠色項目,因地制宜探索綜合性金融服務方案,落實綠色金融投放規劃,提升綠色金融業務占比,是蘭州銀行踐行綠色金融的落腳點。近期,蘭州銀行慶陽分行為甘肅隴潤天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保項目投放2000萬元貸款,用于環保項目建設,此舉充分體現了蘭州銀行慶陽分行在服務區域綠色信貸金融上敢于嘗試、實現突破,為首家工業廢棄物處置廠融資成功,支持項目順利落地,形成了優秀案例。
一、項目背景
2021年底,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在甘肅開發的區域年產油量已達到1009萬噸,這標志著慶陽區域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全面建成。伴隨著油氣田開發規模不斷發展擴大,石油開采工作中產生的垃圾處置問題日益突出,國家以及甘肅省均對石油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勘探開發作業產生的固體廢物應當分類收集、規范處置,對暫不利用或不能利用的,應當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儲存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采取無害化處置措施,禁止擅自填埋、傾倒和拋散生產作業中產生的固體廢物。
二、項目優勢
近年來,環保問題一直是各地市乃至國家重點關注問題,油田一般廢棄物回收、運送、處理、填埋、運輸、轉移、儲存、處理中一旦泄漏或遺撒,首先將造成地面污染,進而是土壤和地下水,為妥善解決以上問題,第二十

蘭州銀行慶陽分行助力慶陽市唯一固廢處理環保項目案例

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慶陽分行 李 敏

改革發展

七屆“蘭洽會”簽約投資慶陽市(華池)一般工業廢棄物處置廠項目,由華池縣人民政府簽訂投資合同書。同時,《慶陽市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2017-2035)關于鉆井泥漿無害化處置達標率達到100%的要求,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優勢,也為甘肅隴潤天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順利落地慶陽創造了前提條件。?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三、案例情況?? ? ?甘肅隴潤天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購買華池縣悅樂鎮田掌塬村土地218畝,建設成一般工業廢棄物處置廠,對慶陽市各縣區油田固體廢料進行回收、運送、處理,填埋作業廢水、泥漿等工業廢棄物,屬于慶陽市第一家油污固廢處理新型民營企業。公司在建成運行投產的基礎上,計劃建設物化處理車間、危險化學品倉庫、成品倉庫、污水集中處理站等配套設施,以進一步擴大生產范圍。由于該項目類型新、規模大,蘭州銀行總分行經過調查審核,認為該項目屬于當前綠色金融重點支持領域,但由于其抵押物地理位置偏僻,且為油田廢棄物填埋場地,隨著廢棄物填埋堆積場地面積將逐漸縮小,抵押物風險和貸款擔保措施風險敞口有逐漸加大,應當制定安全的信貸方案。?
四、綠色金融服務措施?
1.優化綠色金融審批流程,蘭州銀行慶陽分行根據客戶提供的借款期限和資金需求量需求,第一時間設計金融服務方案,由經辦支行牽頭對項目開展調查評估,并邀請總行綠色金融部門領導親赴企業現場交流,深入了解企業需求,在分行僅有300萬元審批權的情況下,縮短調查審批流程,加強與總行溝通,發揮城市商業銀行優勢,使貸款審批時間縮減了一半,一個月內便完成了項目評估、審批以及資金投放等工作,解決企業項目建設的燃眉之急。
2.協同引入政府擔保。甘肅隴潤天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大多數民營小微企業同樣存在有效抵押擔保不足的問題,抵押擔保物僅為公司名下218畝土

地,其價值與2000萬元的資金需求相差較大,為解決這一痛點,蘭州銀行搭建平臺、積極協調,爭取到政府控股的甘肅金控慶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其抵押不足值部分承擔保證,通過整合資源,引入擔保機構建立合作機制,給予企業多方的融資途徑。

3.發揮專業團隊盡職調查優勢。蘭州銀行在年初信貸投放計劃指引上分區域制定投放計劃,明確了綠色金融投放的優先地位和環保企業的政策導向。同時,通過組建綠色金融專業盡職調查團隊,加強了對節能、環保等領域綠色項目的學習研究,不斷更新金融知識,由專業信貸團隊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簡化了借款申請流程,提升了金融服務質效。
五、項目成效
為甘肅隴潤天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授信的2000萬元主要用于固定資產投建,在已發放1800萬元貸款的及時支持下,企業項目已進入運營投產階段,也推動了慶陽市工業固體垃圾環保化處理工作進程,提升了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后,蘭州銀行慶陽分行將大力推廣綠色信貸客戶成功的合作方案,提升審查審批效率,敢于打破傳統業務模式,對符合環保能源型企業,開創新型支持金融方案,增加綠色信貸資產結構占比,加強投放力度,持續為慶陽市環保清潔能源型企業提供及時足額的信貸支持和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改革發展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今年4月2日發布了《關于加強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新建建筑全面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除蘭州、天水外,其余各市州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16%以上。但從調查發現,受綠色環保建筑材料生產企業前期投資大,裝配式建筑企業生產設備、生產水平有待提升,裝配式住房在農村地區推廣缺乏政策支持等因素制約,金融支持綠色建筑企業科技創新,推動裝配式建筑在廣大農村市場推廣,提升農戶生活質量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
一、農村建房現狀
(一)缺乏統一規劃,布局較為凌亂。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實施農村振興戰略》指出,要加強對新農村住房項目管控,即有必要在農村地區規劃和建造房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對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2月22日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慶陽市西峰區農村建筑風貌引導圖集》和《西峰區特色民居設計方案》(區政府辦發〔2021〕17號),規范了農村建筑風貌和農宅建設工作。文件充分考慮西峰區農宅建設實際,針對城郊、公路沿線、遠郊分別制定了三個一層、三個兩層特色民居方案供選擇,要求加強業務指導、宣傳引導和監督監管,力爭利用1-2年時間徹底改變全區農宅面積過大、高低不一、色彩混亂、無序建設的局面。但受農民傳統觀念守舊、自有資金不足等因素影響,目前仍以拆舊重建、在承包耕地申請自建為主,建筑區域、建筑風格缺少統一規劃,造成整體布局凌亂,擠占耕地現象較為普遍,也為今后集中供暖、供氣、供水、供電政策的實施帶來極大不便,導致社會公共資源嚴重浪費
(二)缺少專業團隊,監管存在漏洞。農村建房目前主要依靠當地的

西峰瑞信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米吉鋒 耿 沖 羅安良

淺析金融支持裝配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改革發展

“土”包工頭,施工技術未經正規培訓,施工耗材未經專業鑒定,施工過程中無專業施工圖紙和人員,依靠農村建筑工匠世代傳承下來的做法,憑經驗施工,導致房屋建成后地基下陷、房屋墻面開裂、建房過程中造成意外傷亡事故等事件時有發生,給施工人員及農民群眾造成了較大損失。而監管部門也尚未出臺關于農村建房的具體要求,無統一的質量驗收標準,對施工人員無專業的指導培訓。?
(三)建房資金有限,金融支持不足。一是農村建房仍然遵循“價格主導”,忽視環保節能、綠色健康,導致劣質建筑和裝飾材料大量涌入農村市場,給農民群眾的居住健康與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二是農村建房周期較長。很多農戶因資金短缺,很難一次建設到位入住。好一點的家庭當年建主體、次年安裝門窗、再過幾年才能裝修入住;差一點的今年蓋兩間,過幾年再建幾間,同時,普遍存在外觀建筑漂亮,內部裝修簡陋,甚至毛坯直接入住的情況。三是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建房資金需求水漲船高。目前磚混加預制板結構的房屋仍占主流地位,人工成本基本與建筑材料持平甚至略高,主體建房單價每平在1000元左右,其中勞務支出就占50%。近幾年雖然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農戶貸款額度小、期限短、利率高、還款壓力大,融資建房成本相對較大。?
四)建房經歷欠缺,存在價高質次。現在的農戶大部分外出務工,積攢一定積蓄后才新建或翻修住宅,對建房的流程、用材、設計規劃等毫無經驗,僅憑包工人員“良心”施工。房屋建成后,只要沒有傾斜倒塌就算過關,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隱藏的弊病難以發現。后期裝修面對眾多商家,琳瑯滿目的材料,砍價水平決定材料價格,銷售策略決定能否成交。往往存在同樣建筑,缺乏經驗的人員要比懂行的人員多花費20%,甚至更高。同樣價格修建的房屋,缺乏經驗的農戶在房屋宜居、美觀、安全等方面明顯比不上有經驗的。
(五)生活水平提升,建房要求提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村居住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環境得到很大提升,村村通柏油馬路早已實現,網絡覆蓋基本全部到位,部分城郊農村甚至通上了天然氣,修建了污水處理管道等,對建房的統一、協調、美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戶收入提升,建房由窯洞、土木建筑向磚混、組裝轉變;由分步建筑向一次性新建或拆除重建轉變。農戶建房也更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性,“一房裝”戶型越來越受到農戶喜愛,有經濟能力的更傾向于四合院、小別墅。
二、金融支持裝配式建筑的現狀前景
(一)發展現狀。據了解,目前西峰區有各類裝配式住房承建企業30多家,主要以水泥預制房為主,兼顧模塊建房、輕鋼建房,發展歷程距離國內、國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新型建筑材料、裝配式建房從推廣到被客戶接受和認可,仍需很長的過程。裝配式住房的造價一般略高于普通磚混結構住房,但由于增加了外墻保溫層,居住舒適性和安全性明顯更高。裝配式住房的施工周期雖然很短,水泥預制房只要地基處理好,當天就能吊裝完成,但后期裝修缺乏配套隊伍,延期誤工現象較重,從吊裝到入住仍需半年,甚至更長時間。裝配式建筑企業監督管理、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從西峰區住房和建設局了解到,客戶關于房屋質量的投訴不斷增多,對房屋的驗收評估缺乏專業機構,市場準入及監管仍然存在空白。同時,銀行機構對農戶住房建設的支持相對于城市居民購房重視不夠,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的信貸產品、利率優惠和配套措施。
(二)發展前景。首先,裝配式建筑符合政策要求。我國裝配式建筑規劃自2015以來密集出臺,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出臺《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綱要》計劃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將達到20%以上,2025年達到50%以上。2016年2月22日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要求力爭1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增建筑達到30%以上。2020年8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推廣裝配式混凝土

改革發展

建筑,培養新型建筑工業化專業人才,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造”品牌。2021年3月4日,慶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要求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試點先行、有序推進,全面設計、協調發展、積極引導、產業升級的原則,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鋼結構建筑。其次,裝配式建筑優勢顯明。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組裝而成的建筑。目前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從施工到入住,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且能夠實現拆除再利用,更有一些裝配式建筑實現了多次組裝,重復使用的功能,具有適用、經濟、安全、綠色、節能、環保、美觀、快捷等優勢。
三、金融支持裝配式住房的模式選擇
金融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可有效提高企業技術升級改造、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農村建房質量、改善農民群眾居住環境等,具體可采取以下支持模式。
(一)政銀合力,從源頭上把控裝配式建筑質量。政府主導、銀行參與邀請專業機構對目前所有裝配式建筑企業從生產資質、生產設備、綜合實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對符合規定的裝配式企業,可以鼓勵金融支持,升級生產設備、引進先進技術、擴大生產規模等;對不符合規定的裝配式企業,若能改進達標的,由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幫助盡快改進;對不能改進達標的,由政府部門責令企業優勝劣汰、退出市場。
(二)銀企合作,助力裝配式住房全面推進。銀行與資質齊全、綜合實力強的裝配式建筑企業合作,用信貸資金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助推裝配式產業推進。企業可以對接新型建材供應商、綠色環保裝修企業、質量可靠家電供應商等,形成從建筑到裝修的全流程施工。企業可針對不同的施工標準進行建造預算,把農村自建房按照商品房模式,分為毛坯房、簡裝房、精裝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房等供客戶選擇;企業不光要保證建筑材料綠色、安全的前提下,也要最大化提升建房便利度,讓農戶也能享受到自建房屋拎包入住的便捷性。銀行作為合作方,用信貸資金支持農戶,解決建房資金短缺問題,保障建筑企業工程款項收回,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要利用自身優勢幫助企業大力宣傳廣裝配式建筑。

(三)銀農攜手,讓自建房屋也能享受按揭待遇。銀行針對農戶自建房屋配套相應信貸產品,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豐富還款方式等,讓農戶提前盡早享受優質生活。如農戶根據個人需求愛好、資金預算,銀行信貸支持政策等,確定建房標準,用銀行信用背書,客戶繳納首付,簽訂《農村自建房屋建筑承包合同》后,企業即可繪制施工圖紙、籌備施工材料、對接施工人員等,按期進場施工。在企業進場施工至正負零或合同約定的進度時,由農戶到銀行辦理后期尾款按揭手續,簽訂借款、擔保合同,待施工完成驗收無異議后,通知經辦銀行辦理貸款發放及支付手續。農戶只需按照借款合同約定,按期歸還借款即可。?
(四)財政支持,銀企讓利引導助力鄉村持續振興。為達到統一、美觀、安全的標準,可由政府出臺財政貼息相關政策,只要采用裝配式建筑,且建筑地點、建筑風格符合政策要求、村組統一規劃,即可享受無息或部分貼息優惠政策。財政也可通過省市區配套建房補貼機制,對經驗收通過的裝配式建筑一次性補助一定建房資金。銀行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平衡風險與收益,或與合作企業開展保理業務,用中間業務收入覆蓋部分風險,最大限度下調貸款利率。通過銀企合作,企業裝配式建筑將由零售業務轉型為批量業務,可以用零售價與批發價的利差補貼銀行資金成本,最大化降低建造單價,最終全部讓利農戶,助推鄉村持續振興。?
(五)售后保障,實時創新助推農戶高品質生活。建房竣工后施工企業按照施工合同總價的一定比例,向政府指定或銀企協商一致的賬戶存入房屋后期維修保障基金,既可以保證房屋在約定保修期限內出現工程質量問題時

改革發展

能得到及時維修,維護建房人權益,也可以約束施工企業在施工期間認真負責,保證工程質量。銀行可針對房屋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推出農戶自建房屋抵押貸款業務,配套裝配式住房建設一并推進,讓農戶用自建的房屋抵押貸款,最大限度簡化擔保手續。對于城郊、近郊農戶完全可以用自建房屋代替購買商品房,結余的資金完全可以運用到提升生活質量、子女教育中去。

四、金融支持裝配式住房的可行性分析
(一)金融支持農戶自建房屋符合監管政策要求。《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三條規定,個人貸款是指貸款人向符合條件的自然人發放的用于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的本外幣貸款。《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第二條規定,個人住房貸款是指向借款人發放的用于購買、建造和大修理各類型住房的貸款。金融支持農村自建房屋采用節能環保綠色的裝配式模式完全符合監管政策要求,同時滿足綠色金融積極支持節能環保項目融資,不僅符合自身可持續發展需要,而且與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吻合。
(二)金融支持裝配式建房剛性需求大。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797萬人,占比36.11%。雖然現在有許多農村人在城市里買房,且長期生活在城市,但并非所有農戶都愿意把戶口遷到城市,或者家庭成員中留下1至2個農村戶口。依據法律政策規定,在農村地區,宅基地只能擁有使用權,且房屋所有人去世后,其房屋可由其子女繼承并長期使用,但只能修理、不能建造,一旦倒塌就不屬于繼承人。城市生活的快節奏、高壓力與農村空氣環境良好、居住分散愜意形成鮮明對比,使越來越多的進城定居人員拆除重建房屋的需求不斷增大。
(三)金融支持裝配式建筑符合社會發展趨勢。裝配式建筑具有節能、環保、便捷、宜居、美觀等獨特優勢,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到20世紀60年代終于實現。英、法、蘇聯等國首先作了嘗試,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經過不斷改進,裝配式建筑不僅能夠成批建造,而且樣式豐富。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如美國的某種活動住宅,每個住宅單元就像一輛大型的拖車,只要用起重機吊裝到地基上,再與預埋的水道、電源、電話系統相連就能使用,內部甚至有暖氣、浴室、廚房、餐廳、臥室等設施。我國裝配式建筑尚處于探索階段,尤其我市裝配式建筑還處于萌芽狀態,存在企業規模小、建房模式少、配套設施無等現狀,金融支持裝配式產業發展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和能耗“雙控”政策的推動下,金融助力裝配式產業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且能夠實現多方共贏。據了解政府部門雖出臺了眾多政策但缺乏有效抓手,企業迫于應收賬款收回壓力,造成流動資金不足,如當地某裝配式建筑企業,應收賬款高達1000萬元,頂賬房多達十幾套。金融支持裝配式產業發展的介入,能夠協助政府推動綠色裝配式產業發展,能夠保障企業自身發展及可持續發展,能夠讓廣大建房農戶切實享受到實惠,對金融機構,尤其是村鎮銀行也是自身扎根農村市場、服務三農的初心和使命,對壯大自身業務規模、可持續發展多了一條路徑。

改革發展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發展背景?
2016年8月31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的定義,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綠色金融"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1974年聯邦德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家政策性環保銀行——生態銀行,并為其他金融機構不認可的環保產業提供貸款政策支持。2002年世界銀行在倫敦召開知名商業銀行會晤,提出了國際銀行業有名的“赤道原則”。這項準則要求金融機構在向一個項目投資時,要對該項目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桿促進該項目在環境保護以及周圍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當前我國正進入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過去單純追求GDP的提升,從而漠視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終將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不可持續,人們越發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200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任浙江省委書記時便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指出綠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慶陽市分行 王曼玉

綠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發展創新研究

摘要:“綠色金融”作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趨勢,是商業銀行順應我國綠色經濟發展政策下的必要舉措。如何實施我國綠色金融戰略、推動經濟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商業銀行應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關鍵課題。目前"綠色金融"作為我國金融機構發展的熱門話題,在具體實踐中面臨著諸多的障礙,本文從“綠色金融”發展歷史出發,通過分析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的背景及現狀,尋找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實踐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發展措施及政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商業銀行;政策創新?

改革發展

色產業將會是引導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點,而綠色金融作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經濟支柱將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二、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現狀
雖然我國綠色金融發展起步較晚,但近幾年我國在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建設等方面出臺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文件。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提出商業銀行要以綠色金融作為重點發展措施,以遏制污染生態環境產業的盲目擴張,這一政策文件也標志著商業銀行正式進入綠色金融政策的實施和推行期。從“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到“十二五”規劃新增碳排放減排指標,環境友好型社會依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隨著各項支持政策的相繼出臺,我國對于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的制度愈發細化和完善,為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石和政策指導。
就現階段發展而言,人們對于“綠色金融”的關注點仍主要集中在銀行業,尤其是銀行的信貸業務方面,即“綠色信貸”。從總體來看,據有關部門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15.1萬億元,占其各項貸款余額的10.6%。綠色信貸環境效益逐步顯現,按照信貸資金占綠色項目總投資的比例測算,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每年可支持節約標準煤超過4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7億噸。從個體來看,興業銀行作為我國第一家接受赤道原則的商業銀行,其2019年末的綠色金融貸款余額就已達1.01萬億元,綠色金融客戶14764家,累計為19454家企業提供綠色信貸2.22萬億元;興業銀行先后推出了“環保貸”、“綠創貸”、“綠票通”等多樣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三方合作模式,將綠色金融的專業優勢和國家綠色金融優惠政策相結合,為社會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也為其他金融機構作出先鋒模范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
三、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及政策體系不完善。綠色金融業務要得到良好發展,離不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開國家配套政策法規的支撐,雖然我國已出臺多個文件及政策,但并沒有形成完善同意的政策體系,特別是在環保評估標準方面,與金融業政策之間存在一定壁壘,部分標準與實際情況不符,金融機構與環保部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信息披露滯后、指標不具體等問題突出;在發展綠色信貸時環保部門未能及時作出環境風險評估,容易產生污染風險,進而影響社會環境情況。而且相關政府部門也沒有對金融機構進行綠色金融對接及引導,導致部分企業存在融資難等問題,制約了綠色產業的良性發展。

(二)缺少完整的激勵機制。由于我國第二產業占比權重較大,傳統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業所占工業比重更高,對于實現我國綠色產業轉型發展存在的困難較大。而我國新興綠色環保項目均存在產品研發難度大、技術含量高、投資周期長、資金回籠慢、貸款風險高等問題,通過金融機構來看,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理念與新興綠色產業發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在缺少相關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對綠色產業宣傳及人工等費用投入較高,在執行綠色金融發展時缺少動力。
(三)金融機構技術能力較弱。金融機構作為綠色產業發展的資金供給方,在判斷行業發展前景和技術識別方面存在較大的理論和人才缺陷,在風險調查中大部分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無法準確識別出行業風險及預測未來行業發展情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成本。以電池行業為例,目前我國使用的傳統鋰電池,回收困難大、環境污染嚴重,十幾年前我國早已提出并開始研究石墨烯電池,但研究進展慢、仍無法實現作為商品全國普及使用。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自身缺陷會為自己帶來不確定風險性,從而限制綠色金融的發展。
四、發展措施及政策建議
(一)健全及完善相關法律政策。綠色金融在綠色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色金融的發展應受到完善的制度支撐和政策約束,在借鑒國際綠色金融發展經驗的同時,還應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發展情況的政策體系。同時

改革發展

設立風險評估機構,為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的橋梁。加大政策激勵機制,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如開展綠色金融項目的財政貼息項目、鼓勵企業轉型財政支持及政策偏向、發放綠色債券等,確保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加強環保部門的監管力度和標準,確保綠色金融發展有據可循、有法可依。

(二)完善信息溝通機制。金融機構不能單純依靠環保機構已披露的信息,這類信息存在一定的時效性和滯后性,由于綠色產業的特殊性和資源的稀缺性,金融機構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流向及發展情況只能依靠企業提供的單方面信息作為參考,無疑會增加金融機構對其環保風險及經營風險的判斷難度,因此,環保部門應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及時透明的公開企業環保信息、更新企業環保風險,主動對金融機構提供技術信息培訓,加強金融機構和外界的知情權,盡可能減少企業融資中出現的問題,化解金融機構技術和標準層面的風險。
(三)創新綠色信貸產品。綠色產業發展作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應抓住發展時機,積極尋求新的信貸增長點,研發新的綠色信貸產品。在節能減排、碳排放、再生能源、環保等新興發展理念指導下,根據當地市場發展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創新信貸產品,為綠色產業提供綠色金融便捷通道,讓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更多的金融便利,努力滿足綠色產業發展對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五、結語
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已經是我國刻不容緩的發展目標,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增長,調整和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構建綠色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作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商業銀行應該更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在金融方面作出努力,目前我國綠色金融已經逐漸步入國際軌道,完善政策體系建設將會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產生利好結果,更好的促進綠色金融產業的發展。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心支行 滿紅智

農信合機構主動資產負債管理問題調查與思考

? ? ? ? ? ? ?——以慶陽市為例

今年以來,受疫情、經濟環境、區域特點等因素影響,慶陽市農信合機構貸存差額呈進一步擴張趨勢。至5月末,余額貸存比為55.4%,同比下降7.3個百分點,增量貸存比僅為13.6%,富余資金量大成本高。存款持續穩定增長與“資產荒”矛盾突出,暴露出農信合機構存款利率定價機制不暢、主動資產負債管理能力弱、資產運營效率低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幣政策有效傳導,擠占讓利實體經濟空間。
一、主要問題
(一)存款與貸款增速不同步。今年以來,慶陽市農信合機構存款增長較快、貸款投放乏力,至5月末,存款同比增加50.09億元,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貸款同比增加3.01億元,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表明農信合機構存款利率優勢明顯、存款流入較多,信貸投放能力偏弱。
(二)主動負債管理意愿與經營管理體制不通暢。經調查,轄內農信合機構資金較為充裕,存款穩增已然成為經營負擔。目前,多數機構均有加強主動負債管理、降低定存各檔利率意愿,但因存款利率由省聯社統一定價,且一浮到頂遠高于同業,基層無自主定價權,只能被動執行、被動負債。
(三)富余資金高成本運行與同業存放渠道受阻不協調。經了解,去年10月前,基層機構可將富余資金直接上存省聯社或其他農信合機構,上存利率基本可覆蓋負債成本。之后,省聯社實行限額管理收縮上存或存放同業規模,且增量加權平均利率僅為2%左右,與機構資金綜合成本倒掛近1個百分點,對高風險機構無異于雪上加霜。
(四)資金運營能力與發展化險需求不匹配。農信合機構擁有大量

金融實務

可用資金,能貸基礎穩固,但因絕大多數機構風險高企,防化風險成為機構目前主要重心,在展業經營、客戶拓展、資金運用上精力明顯投入不足,雖經多方多次督導約談,但效果不明顯,貸款增長緩慢、市場競爭力持續下降,發展化險需要與實際運營情況矛盾突出。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五)貨幣信貸政策傳導與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農信合機構是基層央行貫徹落實貨幣信貸政策的重要支點,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其降低融資成本、讓利實體經濟。從實際來看,農信合機構付息率在2.5%左右,綜合運營成本與付息率基本持平,盈虧平衡點在5%左右,一定程度使讓利實體經濟空間打了折扣。同時,自有資金充裕又影響其對人民銀行支農支小再貸款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意愿。
(六)“敢愿會”機制與展業拓業不一致。在清收化解不良貸款過程中,農信合機構部分職工因違規操作被懲戒,情節嚴重的被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據統計,2021年以來,慶陽市農信合機構共發生內部案件17起,涉及33人次1.16億元。在不良貸款高企和案件多發頻發情況下,職工慎貸、懼貸、畏貸心理較為普遍,“敢貸、愿貸、會貸”機制建設仍需久久為功。
二、相關建議
(一)建議省聯社暢通農信合機構主動負債管理機制。一是差異化管理。充分考慮全省各縣域經濟金融發展特點,特別是基層農信合機構差異化經營需求,推動指導農信合機構加強主動負債管理,科學動態調整各檔存款利率,合理控制存款增速和負債規模,提高資產運營能力。二是統籌化運營。加快建立覆蓋全省農信合機構的FTP機制,優化利率定價、產品創新、存放同業等業務,暢通資金融通渠道,提升生息資產經濟效益。
(二)建議農信合機構進一步提升綜合經營能力。一是回歸本源轉理念。搶抓全省強縣域政策機遇,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目標,守牢服務縣域、支農支小定位,扎根“三農”服務鄉村振興和革命老區發展。主動作為從坐等客來變為上門攬客,按照“一域一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思路,加大

政銀企對接力度,滿足市場差異化、多元化融資需求。二是增強主動管理資產負債意識。主動建立并運用好FTP定價機制,合理確定存貸款規模,逐步向資產負債結構優化、業務精細化管理要效益。三是創新服務模式。主動適應鄉村振興發展融資需求,做優主業,綜合采取信用貸、首貸、動產融資貸、銀擔貸、續貸等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金融服務。四是加快建立“敢愿會”長效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健全“三張清單”,增強“敢貸”決心;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提升“愿貸”自覺;強化市場挖潛和科技賦能,練就“會貸”本領。五是兼顧化險與發展。平衡好化險和發展的關系,在化險和發展上均衡用力,不可顧此失彼,應樹立不發展就是更大風險的意識。?

金融實務

?(三)建議地方政府加大行政資源和優惠政策傾斜扶持農信合機構力度。呼吁引導地方政府樹立“誰的娃娃誰抱”的理念,這種理念不僅體現在化險中,更應體現到發展上。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讓農信合機構最大程度享受到更多的優質行政資源,更多機會參與特色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加大政府支持幫扶力度,全力構建暢通有序的政、銀、企、擔、險聯動機制,增強農信合機構發展后勁。?
(四)建議基層人民銀行加強對農信合機構業務監督管理。進一步加強工作指導、引導和督導,督促機構牢固樹立合規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強化主動資產負債能力和“敢愿會”機制建設,積極主動做大做強做優貸款,增強發展動能。壓實農信合機構風險化解主體責任,牢固樹立在發展中化險的理念,多措并舉、想盡一切辦法推動化險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近年來隨著普惠金融政策的實施,農村金融狀況有了較大程度改善,金融機構網點、便民服務點和自助服務機具設備已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至2021年底,鎮原縣金融機構共有網點73個,其中銀行業機構59個,保險業機構14個,自助取款機143個,POS機2342個;但真正體現政策實施效果的涉農貸款占比卻不升反降。調查顯示,2019年至2021年鎮原縣涉農貸款占比由79.1%下降到72.08%,下降了7個百分點,這對一個擁有25.7萬鄉村人口的農業大縣來說很不正常,形成了普惠金融不普惠的現象。
一、鎮原縣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一)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近年來,鎮原縣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不斷擴大,機構和從業人員數量穩步增加。至2021年底,鎮原縣實現生產總值93.18億元,按總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820元。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影響著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當前需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走中國特色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讓占比較重的農村地區盡快脫貧,需要整個鄉鎮實現金融服務全覆蓋,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設施使用效率,又好又快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優化改善農村支付環境,推動農村經濟

? ? ? ?摘要:當前,我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原貧困縣域,經濟發展面貌煥然一新。但調查顯示,受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所限,部分原貧困縣域面臨著基礎金融服務難度大、成本高、覆蓋面窄、配套金融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普惠金融發展任重道遠。本文以甘肅省鎮原縣為例就新發展理念下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問題進行探討。
? ? ?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普惠金融、農村、縣域

新發展理念下縣域普惠金融發展思路探析
? ? ? ? ? ? ? ? ? ? ——以甘肅省鎮原縣為例

中國人民銀行鎮原縣支行 文良旭

金融實務

高質量發展。

(二)信貸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情況。一是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轄區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支持力度。至2021年底,全縣涉農貸款余額58.55億元,較年初增加4.75億元,增長8.83%;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82億元,較年初增加0.54億元,增長8.59%。二是做好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縣域銀行機構開展“一對一”銀企對接幫扶,落實30萬元企業法人貸款,完成對全縣150戶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對接工作。至2021年底,全縣銀行機構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1.03億元。三是統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至2021年底,新發放惠農e貸8860萬元,鄉村振興產業貸款1578萬元,興隴卡貸通8434.04萬元,脫貧人口小額貸款3335萬元,活體禽畜抵押貸款242萬元,特色農戶小額信用貸款42038.98萬元。?
(三)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情況。一是優化營商環境,在網站及網點明示開戶流程、服務標準、辦理時限和監督電話,接受社會監督。加大涉案賬戶倒查力度,推動各銀行主動規范賬戶管理。二是持續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推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云閃付APP等新興支付工具,手機號碼支付用戶9635戶,隴原惠民券活動參與商戶478戶。三是繼續推進整治拒收現金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推進現金服務示范區創建,全面推動反假貨幣工作站、便民服務點、農村現金服務點三站融合共建工作。?
(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一是積極推廣隴信通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至2021年底,轄內中小微企業注冊255戶,申請融資11.04億元,成功對接6億元。圣越農牧在中征平臺供應鏈線上融資350萬,實現了慶陽市“核心企業+中征平臺+銀行”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零突破。二是推進三信評定。2021年,三家涉農機構共開展15次農村信用建設宣傳、教育、培訓工作,覆蓋農戶3803人(次);評定信用戶3525戶,發放信用戶貸款3.92億元。至2021年底,對已建立信用檔案農戶發放貸款12.61億元,存量信用戶9.32萬戶,信用村303個,信用鄉鎮17個。三是做好個人征信信息查詢服務工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作。至2021年底,個人信用信息查詢7378筆,企業征信71筆。?

?二、目前縣域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普惠金融體系失衡,銀行機構服務體系不完善且城鄉差異明顯。鎮原縣作為一個典型農業縣,金融服務覆蓋面窄、營業網點滲透率較低,尤其鄉鎮以下行政村的標準化網點和便民服務點明顯偏少,無法滿足農民群眾的基本金融服務需求。在鎮原縣農村金融體系中,是以農村信用社的網點為主,其擁有的金融服務產品范圍比較窄,主要以存貸款業務、金融代理和結算為主,而工行、農行、建行、甘行等機構大多以縣城、較大的鄉鎮建立營業網點,相對于城市金融街區的幾百米一個金融機構或網店而言,城鄉地區的金融服務網點覆蓋不足,金融機構密度小,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不能提供較好地金融支持。
(二)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缺乏推動力。一是信用觀念和意識欠缺。目前鎮原縣轄內共有信用鄉鎮17個、信用村303個、信用戶9.32萬戶,由于農村特殊的金融環境,信貸活動中惡意違約、逃廢債情況時有發生,農戶缺乏償還意愿或不重視信用記錄保護,隨意為他人擔保,形成不良記錄。同時農戶貸款總體缺乏歷史數據,造成信用記錄缺失。二是金融機構貸款業務中因信用風險產生的損失很難得到有效覆蓋,增強了銀行信貸成本。銀行無法在普惠金融服務中獲得合理收益。鄉鎮地區地廣人稀,道路交通不便,網點籌建難度大、運營維護成本高且業務量小,導致銀行缺乏開設網點的動力。三是普惠金融未納入銀行考核機制。小額貸款約有30%的成本投入,商業銀行在同等條件下更愿意發放大額貸款,進一步擠壓了普惠金融可利用的資源。
(三)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不足,服務滯后于需求。一是業務創新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的存取款業務和支付結算服務已無法滿足農民群眾多元化金融服務需求,農戶的投資理財以及養老保險等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二是產品創新不足。在金融產品創新中對農戶需求的關注面較窄,創新機制不夠靈活,銀行因審慎性經營原則,對農戶貸款的抵押擔保條件仍較

金融實務

為嚴格。銀行對貸款進行分級授權審批,審批環節多、周期長、手續復雜,逐層上報容易使農戶延誤市場機遇,打擊自主創業積極性。三是配套服務不足。金融機構電子化水平相對較低,如自助銀行、智能柜數量較少。?

(四)政策了解不到位,部分金融機構發放涉農貸款信心不足。鎮原縣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人口居住分散、普惠金融政策宣傳成效不大,大部分農村人口因為知識結構、所處地域、交通、日常生活接觸等問題對金融政策了解不到位。在農村經濟金融發展的廣度和深度上,農村金融明顯落后于城市金融,尤其是城鄉居民間收入差距日趨加大,鎮原縣作為農業大縣,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地區的部分金融機構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對收入水平低下的農民發放貸款問題上存在缺乏信心和動力,近三年鎮原縣貸款投放額為87774億元、93566萬元、95319萬元,增幅為7.18%、6.59%、1.87%,呈下降趨勢。?
三、促進縣域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全新的普惠金融服務和支持體系。一是建議政府加大對普惠金融的補貼力度,為服務主體提供成本可負擔、風險可控制、收益合理的普惠金融業務環境,充分激發服務的能動性,使其愿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二是建立經濟互助合作組織,根據農村實際情況提升經濟組織專業化程度,使經濟互助合作組織滿足本村鎮金融服務需求,在經濟互助合作組織的發展過程中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充分利用經濟組織的特性促進聯保信貸業務發展,發揮組織的互助功能。三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普惠金融貸款實行免征增值稅、印花稅,減征所得稅,完善涉農貸款財政貼息、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
(二)完善信貸支持政策,提升銀行機構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繼續落實并完善對各類普惠金融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持續推動使用央行資金的各金融機構,按照“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支小再貸款+”等多種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模式,為縣域富民產業、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大量低成本小額貸款支持。將發展普惠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鼓勵其借助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產品和服務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服務可得性。

(三)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完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體系。縣級人民銀行應進一步完善企業與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建設,逐步擴大農戶信用信息數據的采集和使用范圍,加快建設鎮原縣農戶信用信息系統,形成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推進失信懲戒制度建設,通過媒體等多種渠道對失信人員曝光,使“信用即財富”的觀念深入人心。商業銀行應與不同主體合作擴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圍,積極開展內部信用評級,完善內部信用信息數據庫,有效緩解雙方信息不對稱,營造誠信氛圍。
(四)提高服務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提供均衡的金融服務。一是縣域金融機構在設計信貸產品時應結合農戶實際需求,對農村潛在消費進行挖掘,對切合農戶實際的金融產品通過多渠道推廣。二是推動移動便民支付工程向縱深發展。要根據移動支付建設情況制定行動計劃,聚焦移動支付基礎受理環境建設、小微商戶拓展、農村支付場景建設等內容,建設一批商戶覆蓋范圍廣、服務質量高的綜合性移動支付示范商圈。三是增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權益。縣域銀行機構要建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不斷完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利用宣傳片、微信、微視頻等依托各重大節日活動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進校園、進社區等金融知識宣傳普及活動,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消費者金融素養,多元化解決金融消費糾紛。

金融實務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和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印發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按照甘肅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工作要求和人民銀行蘭州中支在全省開展“2022年推進綠色金融專項行動”部署安排,人行慶陽市中心支行會同中國銀保保監會慶陽監管分局、 慶陽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慶陽市綠色金融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見見)。
意見立足全市“十四五”規劃和“雙輪驅動、三化并進、四建支撐”的發展規劃,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及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全面雙贏的總體思路,對未來一個時期綠色金融發展的遠景目標、支持方向、措施保障等作出全面部署。從發展目標、支持重點、產品創新及評級管理等方面提出20項主要任務,進一步細化金融支持舉措,引導金融資源精準、高效支持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用三年時間,加快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組織體系和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引導綠色金融資源不斷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有效支撐經濟綠色發展。圍繞2022年全省綠色金融發展實現“三個高于”“三個全覆蓋”目標要求,緊扣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六大綠色產業,提出并引導金融機構在推動能源體系綠色轉型、農業工業基

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支調統科

人行慶陽市中支 慶陽銀保監分局 慶陽市政府金融辦
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慶陽市綠色金融
發展的實施意見》 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動態

礎設施等領域綠色升級等方面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意見明確了持續優化綠色信貸服務、加快發展綠色保險、拓寬綠色產業直接融資渠道、擴大綠色金融參與主體、探索開展碳減排與碳金融業務、夯實綠色金融發展基礎和做好綠色金融風險防控七個方面20項主要任務,并對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綠色專營機構、綠色信貸產品和服務的設立和創新,綠色保險和直接融資渠道拓展、探索綠色金融數字化應用、綠色金融人才培養等重點方面提出具體落實指標。意見同時明確了強化組織推動、加快政策支持、嚴格督查考核和注重宣傳推廣等四項保障措施。? ? ? ?

意見緊緊圍繞十四五期間深入推進綠色金融與經濟融合發展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和上級行關于綠色金融發展重要決策部署,從政策指引和具體措施方面共同發力,為全市探索綠色金融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提供了行動指引,對促進全市綠色金融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印發實施意見的工作動態,也被隴東報、掌中慶陽等主流媒體相繼報道。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排頭兵,到助力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農發行慶陽市分行始終堅持農業政策性銀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職能作用,圍繞“水、綠、地、城、業”五篇文章,聚焦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全方位、多層次支持慶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以來,該行累計投放貸款70.53億元,其中扶貧類貸款57.25億元,截至目前,貸款余額98.23億元,占到全市企業貸款總量的21.65%。
? ? ? 建好“安居房”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農發行慶陽市分行緊扣做好“城”這篇文章,助力縣域補短板強弱項,全力“貸”動縣域經濟發展。該行聚焦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公共租賃住房等項目建設,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為群眾建設美好幸福家園。2021年,該行發放環縣北區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一期)貸款1.42億元,項目建成后,可有效解決拆遷安置戶和農轉城、進城務工人員共1100戶群眾的住房問題,切實提升住房困難群眾的生活品質。據了解,該行近年來累計投放城鄉一體化建設貸款34.76億元,大力支持完善縣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積極支持污水處理、公共文化、供水供熱等方面的設施向城郊村延伸,重點支持城鄉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建設。
? ? ? ?念好“產業經”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農發行慶陽市分行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北羊南牛、塬果川菜、草畜平衡、農牧循環”發展思路,因地制宜,重點支持湖羊、白羽肉雞、奶山羊等特色支柱產業做大做強。通過創新“產業聯合體”模式,在全省系統內先行先試“1+N”供應鏈模式,2018年以來,累計發放產業帶動貸款20.02億元,既為產業提質增效提供支撐,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牢基礎。曾經只能勉強糊口的“小產品”實實在在地變成了帶動當

農業發展銀行慶陽市分行 王蓉赟

發揮金融力量助力慶陽老區高質量發展

金融動態

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培育“生態綠” 加快綠色轉型發展?

圍繞“兩山”理論和“雙碳”目標,2018年以來,農發行慶陽市分行共審批綠色信貸項目4個,金額11.33 億元,累計投放5.22億元,截至目前,共有綠色信貸項目7個,貸款余額11.1億元,助力實現土地增綠、資源增值、農民增收,縣域經濟、社會、生態同步高質量發展。農發行慶陽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農發行慶陽市分行將全力支持慶陽市儲備林、生態林項目建設,勇當新能源建設先鋒,積極支持我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光火儲輸”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基地項目建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助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慶陽。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作為全市服務地域面積最大的農合機構,始終堅持并積極踐行“專注主業、立足本地、回歸本源”的總體發展定位,以加強黨建為核心,以支農支小支微為根本,以防控金融風險為底線,牢固樹立合規經營與穩健發展并重的核心理念,以實際行動優質高效服務環縣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為全縣鄉村振興和縣域“三農”事業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截至2022年6月末,全社存款規模達到44.43億元,貸款規模達到32.08億元。?
? ? ?專注主業 做守正創新的“三農”金融機構?
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始終把服務當地、服務“三農”作為立社之本和發展之源,至6月末,該社涉農貸款規模達到28.78億元。全社90%以上的可用信貸資金用于支持“三農”、實體經濟等重點領域。堅持“小而美”,把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為主要抓手,貸款占比達48%,不良率僅0.74%;嚴控大額貸款發放,設置貸款額度紅線,百萬元以上貸款占比低于20%。堅持“普而惠”,做深做透、深耕細作“三農”和小微市場,突出“普”字信貸服務,截至6月末,全社貸款客戶突破3.5萬戶,戶均貸款9.11萬元。堅持“優而實”,結合全縣產業發展布局積極推出“金羊富民貸”“富民產業貸”“金羊供應鏈貸”等特色信貸產品,累計發放草羊產業貸款3.2萬筆18億元,為231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99億元,為全縣草羊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 ? ? ? 立足本地 做定位明晰的地方金融機構
作為建社已69年的傳統“老”涉農金融機構,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始

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郝曙鵬 黃 亮

黨建引領強根基 “三支”為本促振興

金融動態

回歸本源 做穩健經營的高質量金融機構

多年來,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帶動,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建立“三會一層”組織架構,制定了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厘清了職責邊界。全面增強員工風險防范意識和業務水平,牢固樹立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形成合規文化氛圍。堅持用制度管事,建立前中后“三道防線”,建立內控合規、稽核審計部門、業務運營和營業網點“四位一體”的合規戰線;堅持用制度管人,建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考評機制,選派業務過硬、經驗豐富的業務員開展信貸業務,從源頭上杜絕操作風險。用制度控制風險,切實落實信貸審批制度,確保信貸質量始終保持良好狀態,把好高質量發展關口。堅守風險底線和監管紅線,積極加入人民銀行存款保險體系,主動足額交納存款保險費,為儲戶存款提供兜底性安全保障。

終堅持“機構扎根本縣、存款來自本縣、貸款用于本縣”的經營發展理念,始終明晰自身發展來自縣域發展帶動,始終堅持自身發展不忘反哺縣域發展需要,截至6月末,全社共有營業網點和分支機構27個,是環縣唯一一家全要素功能機構覆蓋所有鄉鎮的金融機構;各項存款本地占比33.25%,各項貸款本地占比33.84%。“十二五”以來全社累計向當地交納稅金1.44億元,向當地社員股民分紅0.63億元,向全縣儲戶支付利息4.18億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聯社和縣域經濟社會的“魚水”深情。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七月份以來,人行慶陽市中支組織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系列活動,組織干部職工在穩經濟大盤工作中“打出組合拳”。一是直播帶“貨”。貨幣信貸管理科組織于每周一晚19:00開展“貸動隴原·惠企利民”信貸政策宣介活動,目前已直播4場,為3000余名網民精準推送信貸產品服務,直播獲得喝彩次數4.7萬次。華池縣支行組織通過“直播帶貨”推介“興隴e貸”產品,關注度達1100多人,點贊量達4.6萬多,發放福袋4次。二是直播宣講。人行環縣支行組織在快手及微信雙平臺開展“普及金融知識 守住‘錢袋子’”大型直播宣講活動,主要宣講銀行卡、手機號碼支付、云閃付、減費讓利政策等。正寧縣支行組織通過快手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向群眾普及存款保險知識,累計開展9次,觀看量達6500人次,互動解答問題82人次。三是送政策上門。外匯管理科聯合中行慶陽分行、農發行慶陽市分行開展“外匯管理政策企業行”主題宣講活動,實地走訪了轄區4家主要外貿出口企業,講解便利化措施,宣傳匯率風險管理理念,提供外匯金融支撐。四是抓好政策落實“后半篇”。支付結算科組織對轄內銀行機構落實支付手續費降費讓利工作進行調研督導,并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回訪、調研走訪及時掌握政策落實情況,廣泛收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降費工作的意見建議,督促及時整改。五是金融故事進校園。人行合水縣支行組織職工深入合水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展了“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主題金融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以大師真實案例、小故事、小視頻為主,向該校300多名一年級師生上了一堂生動實用的金融知識普及課。

中國人民銀行慶陽市中支 宣群部

慶陽市中支組織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系列活動

金融動態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十三五期間,慶城縣農村信用社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有關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始終秉持“大信為農 相合共生”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堅守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縣域的市場定位,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充分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大力發展扶貧金融、小微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合理調劑信貸資源,全面支持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突出“幫農”,支持農民發展生產。堅持“小額、分散、流動”的原則,慶城農信把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為扶持農民和低收入創業群體的有效抓手,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這一品牌做大做強。針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又無擔保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大聯保貸款,形成“產業主體擔保、擔保公司擔保、企業擔保+農戶、國有政策性擔保公司擔保+農戶+信用共同體擔保”等大聯保新模式。
?著眼“富農”,支持轉變經營方式。面對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慶城農信持續回歸服務“三農”本源,理順“三農”業務條線,完善“三農”考核機制,聚焦縣域特色產業,創新推出“倉單質押抵款”,積極推廣“富民產業貸”“興隴合作貸”“脫貧助力貸”“扶貧小額貸”等系列拳頭信貸產品,著力將信貸資源向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特色產業傾斜。緊扣“育產業、興主體、促增收”的思路,主動調查了解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產業扶貧項目和融資需求,主動對接當地政府和金控擔保公司,全面支持縣委縣政府提出的“331+”產業發展新模式,全力支持壯大蘋果、草畜兩大優勢產業,全力支持縣域構建產業扶貧體系,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和貧困戶

慶城縣農村信用聯社 魚自然

守初心堅持支農支小不動搖
擔使命支持鄉村振興再出發

金融動態

脫貧增收。同時,瞄準全縣廉租房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全飲水、“百鄉千村萬店”電商體系、棚戶區和農電線路改造、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美麗鄉村”創建等工程項目,積極介入信貸支持。

注重“強農”,支持農戶金融需求。一是主動配合農村“三變”改革,探索介入融合發展的機會。融入“三權”分置改革,推進“兩權”抵押貸款,釋放“兩權”抵押擔保潛能,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直接抵押貸款、“農地抵押+擔保貸款”、“農地抵押+五戶聯保”、“農地抵押+個人信用”等不同模式,提高新型經營主體信貸可獲得性。二是將信貸扶貧和提質增效相結合,堅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產業和業態上,按照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專項貸款工程和四大特色優勢產業精準脫貧三年行動工作方案政策要求,精準對接產業扶貧和創業、電商、光伏、旅游、家政、文化等五類新業態,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新機制、新模式、新路徑,構建“特色產業企業+農戶+農合機構+”的“3+N”產業金融扶貧新模式,與相關生產銷售、供銷物流、商業擔保、保險股權等渠道和途徑相結合,分產業、分環節、分主體給予精準扶持,實現特色產業與信貸脫貧的深度融合。項目上,把好資金使用投向、結構和方式,重點對接落實好創業擔保貸款等民生信貸政策,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異地搬遷和危房改造,以及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確保信貸投放質效,促進“六有五通”等扶貧目標實現。?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慶城農信累計投放涉農貸款26.84億元、危房改造貸款0.66億元,有效支持了轄內涉農企業資金需求,解決了農戶危窯房改造資金短缺問題。在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上投入大量資金,創建信用鄉(鎮)1個、信用村18個,建成農金室153個,設立便民金融服務點29家,使全縣農民基本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被稱為“百姓身邊的銀行”。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慶陽市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統計月報表(2022.6.30)

數據分析

主要統計指標變動趨勢簡析?
2022年以來,人行慶陽市中支認真貫徹落實穩健貨幣政策,以普惠金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為支持重點,合理引導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金融運行健康平穩,存、貸款雙雙穩步增長,存貸比保持穩定。至2022年6月末,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慶陽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94.64億元,同比增長11.58%,上半年新增132億元。存量占全省存款總量的6.14%,存量、增量均位列全省第二。從存量看,受當地夏糧豐產、特色農產品豐收,工業經濟強勁支撐及外出務工收入回流拉動,儲源較為充足;從增量看,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銀行競相存款營銷、房地產市場投資屬性不斷減弱以及疫情反復致消費性支出大幅下降等多因素助推動,定期存款增長較快。上半年末,定期存款余額853.62億元,占全部存款總量的60.51%;較年初凈增加95.63億元,增量占比達72.32%,支撐作用明顯強勁。?

上半年末,各項貸款余額862.15億元,同比增加55.36億元,增速6.9%;1-6月新增貸款34.1億元,重點支持了甘肅公航旅、甘肅高慶高等級公路、甘肅圣越農牧肉雞產業化建設,隴東油田、華能集團等煤炭、石油、風電氣等能源項目建設,中盛牧業、慶陽偉赫乳業生產以及環州民俗城建設、環縣華池肉羊扶貧產業示范基地等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生產及鄉村振興產業發展。信貸投放總量穩步增長。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采礦業、建筑業三個行業貸款增長較多,合占全市貸款增量的72.1%;從企業類型看,信貸資源更傾向大中型企業。至6月末,大中型企業貸款余額255.84億元,占企業貸款總量的59.5%;從發放主體看,國有商業銀行為承貸主體,農發行、國有商業銀行、城商行貸款增勢較為穩定,而新農合機構、村鎮銀行貸款則逐步呈現負增長。?
上半年,全市金融機構存量存貸比為57.7%,同比下降2.55%,增量存貸比25.8%,同比下降36.78%,增量存貸比下降主要是存款增長較快,貸款增長平緩所致。

數據分析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 ? ? ?【圖片報道】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糧食安全部署要求,進一步發揮好金融保障糧食安全功能作用,7月7日上午,人行慶陽市中支黨委書記、行長李海東,黨委委員、副行長滿紅智,貨幣信貸科、

調查統計科負責人一行赴慶陽市金穗面粉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調研,農發行慶陽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秦東麟陪同調研。

6月29日下午,慶陽市首家省級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暨蘭州銀行環縣鄉村振興支行揭牌儀式在蘭州銀行環縣支行舉行,人行慶陽市中支黨委委員、副行長崔文瑞,環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程水銀共同為甘肅省金融教育示范

基地和蘭州銀行環縣鄉村振興支行揭牌,蘭州銀行慶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董亞軍出席儀式并致辭,市金融辦、市鄉村振興局,環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農業農村局等市縣有關部門有關負責人和環縣各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儀式。

圖片報道

2022 年 7 月 15 日,我市部分地區遭遇極端強降水天氣,且持續時間長,造成農戶農作物及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災害發生后,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慶陽市中心支公司黨委高度重視,立即召開騰訊視頻會議,啟動農業保險大災緊急預案,成立應急工作小組,會議安排部署涉農的華池、合水、鎮原、寧縣支公司對本次災害涉及的區域、險種迅速進行摸底排查,并盡快開展現場查勘工作。 7月16日,慶陽中支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梁鵬帶隊赴寧縣會同寧縣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到災害較為嚴重的新寧鎮、中村鎮對玉米大片倒伏和洪水淹沒損毀情況進行實地查勘了解,積極向相關政府部門匯報勘查及初步估損情況,主動與農戶對接農作物損失后期理賠付工作。

? ? 2022年7月16日,建行慶陽分行依托“建行生活”平臺,聯合市商務局、甘肅東方百佳、慶陽本地生活服務有限公司(餓了么),舉辦了“慶陽市線上線下融合促消費活動”啟動儀式。市委常委、副市長徐剛出席啟動儀式并講話,市政府金融辦、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人行慶陽市中支、銀保監慶陽分局、建行慶陽分行、西

2022年第1期總第1期

峰區商務局等單位領導出席了本次啟動儀式。

建行各縣區支行在“建行生活”上架連鎖品牌東方百佳超市同步開展了啟動儀式。活動儀式將“717美好生活節”宣傳推廣與促消費相結合,讓建行生活APP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促進線上線下互融共促,補齊發展短板,助力消費升級。

電話:0934-8628646
郵箱:qysjrxh@126.com
地址:慶陽市西峰區大慶大道161號

慶陽金融

 Copyright ? 2024 陜西妙網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陜B2-20210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