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光影七十年
時代秀
主旋律影片
香港不易的繁榮路
臺灣電影的復興路
“賭城”背后的澳門
管虎
出生于北京市,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犀利、先鋒,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和現實批判性,視聽技巧純熟并獨具特色。其代表影視作品有《黑洞》《冬至》《殺生》。
張一白
出生于重慶市,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監制。
中國第六代導演之一,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第六屆執行委員。他拍攝的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開啟中國大陸青春愛情偶像劇的新時代,曾憑借電影《匆匆那年》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大學生歡迎導演獎。
徐崢
出生于上海,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中國男演員、導演。早年憑借古裝劇《春光燦爛豬八戒》中豬八戒一角走紅,之后憑借作品《我不是藥神》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其執導的影片票房成績亮眼,與黃渤、鄧超、吳京并稱為“中國票房四巨頭”,處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將近13億,《港囧》票房突破16億。
薛曉路
出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女作家、編劇、導演,現任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副教授。
薛曉路于1994年擔任電影《紫禁城奇戀》的編劇,這是她的首個編劇作品。憑借豐富的劇本創作理論和獨特的切入視角,她迅速在電影圈嶄露頭角。此后她陸續拍攝了多部優秀作品,并憑借自導自編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斬獲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獎、編劇獎,踏進5億票房導演俱樂部。
寧浩
出生于山西,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他早年因執導電影《瘋狂的石頭》入圍第4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而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新銳導演之一,后執導電影《瘋狂的賽車》以1000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后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地導演,曾憑借《無人區》入圍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陳凱歌
出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男導演,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也是首位獲得金棕櫚獎的華人導演。他因《黃土地》而出道,執導了被認為是中國最藝術價值之一的電影作品《霸王別姬》,此片獲得了第46屆金棕櫚獎、第5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以及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隨后執導了《風月》《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多部作品,相繼獲得了各類電影獎項。
文牧野
中國內地男導演、編劇,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
2019年11月23日,憑借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
1
2
02 序
04 大陸光影七十年
21 香港不易的繁榮路
31 臺灣電影的復興路
37 “賭城”背后的澳門
41 時代秀
47 中國電影中衣食住行的變遷
53 中國電影中的女性形象
59 主旋律影片
序
contents
? ? 目錄
? ? 自建國首部電影《橋》到2019年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跨度七十年,每每想起中國的發展,甚感念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這盛世如你所愿,此后世間皆安、山河無恙,愿以寸心寄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七十年,無數影片無不在展示著新中國以來的巨大改變。每一個小人物的青春奮斗歷程,都與新時代的點點滴滴、成長歷程息息相關,這也正是新中國發展壯大的縮影。
? ? 青春是用來奮斗的,50年代人的青春,一代代知青響應祖國號召,上山下鄉,深入到祖國最貧困的鄉村,接受貧下中農的教育,為建設美好農村,奉獻整個青春和汗水。60年代人的青春,是學習雷鋒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中愛崗敬業、樂于奉獻。70年代人,經歷了文革的陣痛,卻依舊對生活滿懷希望,與家人的相知相守,也是那個時代最溫情的回憶。80、90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各種思想交融,出國留學、創業打工,為了美好生活和青春夢想,不斷拼搏。
? ?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正處于互聯網時代,將專業知識與其相聯系,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為新時代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01
十七年的黃金時代
中國橋——時代的跨越
01
? ?《說文解字》對“橋”的解釋如下:“梁,以木跨水,今之橋也。”作為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橋在我們的歷史文化和生活中,是一個精美的藝術品和息息相關的工具。
? ? 電影《橋》,這是東北電影制片廠1949年4月攝制的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同時也是新中國電影誕生的重要標志。它的誕生,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巨大跨越和巨大飛躍、以及改變。
? ?影片將目光投射到1947年的冬天,并將主人公聚焦于新中國的工人階級。這是我們新中國歷史上有巨大貢獻的階級,且有劃時代的意義。而當時,東北是中國工業基礎最好的地方,也是新中國建設初期的支撐和動力。
影
光
大陸
70
,
年
3
? ? 從1949到1966年,這是中國電影黃金發展的17年,也是中國社會主義電影開始探索的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改變,電影中的意識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歌頌社會主義,歌頌黨和勞動人民,歌頌自由的生活,由此誕生了一大批優秀作品。
4
? ? 如今,在世界橋梁界始終流傳著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1世紀看中國。從新中國開始的橋梁建設到如今,中國人始終對橋梁有著極大的熱情和執著,且橋梁建設在全世界中首屈一指。從最初的橋梁到如今的珠港澳大橋、青島海灣大橋,中國用世紀行動向世界證明了中國智慧橋梁的魄力和輝煌。
風雪中的夜行者——白毛女
02
? ? 提及1950年上映的電影《白毛女》,我們都會想到“封建社會將人變成了鬼,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使鬼變成人”。作為宣傳的典型,也作為探尋中華民族風格的重要作品,至今被人們傳唱:“北方那個吹,雪花那個飄……”
? ? 白毛女,起源于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故事。其主人公是“喜兒”,因飽受舊社會的迫害,被迫躲入深山,喪父又喪子,因而白頭,顧名思義“白毛女”。
? ? 在電影中,喜兒是個善良天真、勤勞純潔的形象,而搶占她的地主黃世仁,卻搶男霸女、無惡不作。在那個年代,無數個像喜兒一樣純真的姑娘被現實逼成了白毛女。
? ? 解放后的中國,無數老百姓重獲自由,在新社會中翻身作主,追求幸福快樂,成為國家的主人。隨著中國的民主法制不斷發展,對于女性權益的保護也愈發完善。我們尊重女性,也尊重風雪中為了女性權益不斷奔走的人們。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03
? ?1956年上映的《鐵道游擊隊》中,讓人們永遠記住了一支飛虎隊。在百姓的心中,這支游擊隊在面對民族侵略時的堅決反抗,無時無刻不在作斗爭。他們樂觀向上,同時發動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投入到抗日的行列中。
?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熟悉的旋律響起,游擊隊員們扒火車、炸橋梁、與鬼子周旋的場面,便會在人們心中蕩漾。
5
6
? ? ?我們歌頌英雄,贊美英雄,是因為時代需要英雄,需要精神的力量。這部帶著傳奇色彩的紅色抗日影片,塑造了一群英雄的群像。大隊長劉洪的成熟穩重、足智多謀,李政委的文武雙全,隊員們的英雄善戰、毫不退縮,還有聰明勇敢、熱情機智的廣大農村婦女形象。
? ? ?當一切已成歷史,腳下的土地格外厚重,英雄在我們心中,光影永流傳。
花兒為什么這么紅
04
? ? 被譽為幾代人青春的《冰山上的來客》,1963年上映,描寫了一部充滿西部民族風情的諜戰片。講述了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恨糾葛,而我邊防部隊的基層指揮員楊排長在與特務的斗智斗勇中,識破了敵人的陰謀詭計,不僅殲滅了敵人,還讓阿米爾與真古蘭丹姆重逢。
? ?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這里擁有常年不化的冰雪,因而又被稱為冰山。冰山上盛開的雪蓮花,神圣又純潔,象征著浪漫的愛情。“花兒為什么這么紅……”愛情與戰友情,在極其動蕩不安的年代,讓人在悲傷中重燃希望。
? ? ?少女古蘭丹姆在如花一樣的年紀,被叔叔賣給了別人,離開故鄉和愛人,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手中的雪蓮花,被丟在了地上,任人踩。而假古蘭丹姆在看到雪蓮花之后,無半點動容和對故鄉童年的眷戀,也讓楊排長起了疑心。遠處的雪山、圣潔的雪蓮花,成為了幾代人的記憶。
? ? 一代一代的戰士守衛著祖國的邊疆,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將幾代人的青春奉獻給國家和人民。
7
?8
? ?文革期間的電影業凋零,從1966年到1976年,誕生了幾大以戲劇為主的舞臺藝術作品。人們的文化生活,被家喻戶曉的“八大樣板戲”包裹著。如《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作品,這些優秀的現代京劇,被當時作為優秀的作品加以宣傳。
? ?電影《紅色娘子軍》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一代女性吳瓊花成長為紅色娘子軍的戰斗故事。吳瓊花起初是土豪家的小丫頭,受盡土豪的折磨,幸好在危難之際遇到了紅軍,在引導之下,堅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 ?她與眾多不愿意屈服于封建禮教的女性一樣,勇敢地拿起槍,打倒了強取豪奪的土豪,走上了抗戰之路。??
? ?
? ?女性意識的覺醒,是這部劇中所蘊含的意思。新中國成立之后,老百姓當家做主,如何打破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如何讓一位女性真正實現思想和意識的解放,這部電影給了我們答案。
?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女性的覺醒、呼喚平等與獨立、解放自由,成為如今當代女性的一個典范。
9
10
樣板戲
紅色娘子軍
? ? 從1977到1992年,是電影的再探索時期,同時誕生了很多優秀的主旋律片、商業片、藝術片。這一切的推動,不得不談起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導演。這三代導演,由于時代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分別重視人道主義的反思、詩化意識和群像意識,也在中國的電影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 ?謝晉,作為第三代導演中杰出的代表,執導了三部有關文革的反思類電影《天云山傳奇》《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
? ? 回顧新中國電影的發展,謝晉無疑是電影界和時代中的標桿人物,正所謂“時代有謝晉,而謝晉無時代”。他經歷過無數挫折,卻始終飽含一顆赤子之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始終履行著身上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用光影膠片記錄著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展,并為中國人民串聯起一幕幕的集體記憶。
鏡
頭
下
的
導
演
? ?“謝晉式”電影,有著獨特的敘事方式和結構,也有一系列的愛情模板:男主角給過女主一些幫助,當男主面臨迫害時,女主不離不棄,守候著男主身邊。他對愛情的相守、救贖的表達、女性地位的拔高,在三部電影中均有體現。
? ?在電影《天云山傳奇》中,講述了1957年的一段故事,知識分子羅群被劃為右派,未婚妻宋微遠離他,而另一位姑娘馮晴嵐在危難之時,一直守候在羅群身邊,相濡以沫、共渡難關。在文革年代,被誣陷、走投無路的羅群,被眾人遠離,與宋微的膽小懦弱相比,馮晴嵐對愛的執著和對愛人的守候,總讓人感動。
? ? 在動蕩的歲月,人性的光輝、愛情的救贖之光,始終會眷顧那段黑暗歲月中的人們,一直照耀著前進的道路。
11
12
1
救贖與相守
? ?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電影《城南舊事》是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執導的。這部影片以小女孩英子的視角切入,在一次又一次離別中講了三個故事。
? ? 電影改編自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小英子純潔無瑕的眼神,帶著對這個世界的疑惑,結交了“瘋”女人秀珍、小偷、乳母宋媽。這些人都帶著深深的傷痛和無可奈何的生活背景,從不同角度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的社會風貌。
? ? ?北京城南的舊事,是作家林海音對童年的思念,時光逝去不再來,打動我們心弦的,依舊是簡單純粹的美好東西。“離別和死亡”,夾雜在影片中,童年中小孩子所迷惑的問題,在成年之后,卻發現所有的朋友都走了,爸爸的花兒也落了,而自己,也永遠不再是小孩子。
? ? 黃土地與舞臺,對于廣大的勞動人民來說,一個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一個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二者的聯系與意義,對第五代導演陳凱歌來說,也是一種非凡的存在。
? ? 影片《黃土地》,講述了八路軍顧青深入陜北農村去尋找民歌素材,結識翠巧、憨憨一家人。新思想與本土人的碰撞,讓翠巧擺脫自小由爹定下的娃娃親,借助“信天游”的歌聲,逃離原本的命運。
整部影片的色彩,“天是青的,土地是灰的,河水是黃的,人是黑的,只有翠巧是紅的”。
? ? 攝影師張藝謀用鏡頭記錄了黃河流淌的這片土地的故事,它一次又一次回答了中國人民骨子里的堅韌,一次次面對外敵入侵、天災人禍時的涅槃重生和再度崛起。在這片充滿力量的黃土上,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13
14
2
長亭外,古道邊
3
黃土上的霸王別姬
? ?影片《霸王別姬》則把鏡頭投向了兩個從小一起練戲的師兄弟,他們各自的悲慘命運,讓他們自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 程蝶衣對戲的執著和癡迷,愿意將一輩子奉獻給它,同時對段小樓的依賴和過分執拗,在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中,盤根錯節地展開。段小樓與程蝶衣不同,他向往小人物的生活,媳婦孩子暖被窩的俗人生活。
? ? “一輩子,少一個時辰也不行。”程蝶衣這個假虞姬,一生追逐著心底的霸王,在夢想與人生、社會、民族、國家中,鋪開史詩級的細膩人生畫卷。
? ?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扎根于中國土地上的小人物,從土地中汲取營養,悲劇一生,卻留下了驚艷的傳奇故事。
15
16
市場化中的中國電影
? ? 從1992年至今,是中國電影的市場化時期,涌現了無數都市性、開放性、創造性的電影。鏡頭的焦點更加地集中于中國土地上的老百姓,以及中國社會的變化及大都市的生活。這樣的影片,更加貼近社會和人民生活,更加能夠反映人們的生活狀態和變化。在這一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第六代導演和馮小剛的喜劇。
"
"
有一種導演,叫賈樟柯
? ?第六代導演下的鏡頭,更關注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的社會、人際、家庭關系,更關注社會、都市邊緣的小人物,將一代代年輕人在社會變革下的迷茫和困惑,搬上了大熒屏。最有代表性的導演,要數賈樟柯了。
? ? 賈樟柯出生在山西汾陽,其導演的作品都有相同的特點:對中國現實社會和邊緣小人物的關注。他曾說:“不能因為整個國家在跑步前進就忽略了那些被撞到的人。”在他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社會中邊緣人物的群像人生。
? ? “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講述了80、90年代人的迷茫青春,新事物的涌現,流行音樂、錄像帶、歌舞廳、老虎機、自行車、摩托車等,以及街上的小混混,組成了這兩代人青春中的集體記憶和成長故事。
? ? 成長往往帶著陣痛,被生活和現實逼著離開了故鄉,涌入繁華的大都市,成為城市邊緣中不起眼的小人物,被壓迫的生活、被歧視的小人物、糾葛錯亂的人生,把小人物壓得闖不過氣來。
? ? 改革開放的推進,跟不上時代的小人物,最終被淘汰在歷史的長河中,最終成為不起眼的泡沫,消散而去。
? ? 賈樟柯悲天憫人,將不完美的人生和現實的社會中的艱苦展現在人們面前,唏噓不已的同時,也建設性地提示我們,人生而平等,帶著善意和善良關注那些被時代忽視的底層人。
17
18
有一種賀歲片,叫馮氏幽默
? ? 導演馮小剛,是非科班出身的國民導演,他扎根于電影行業30多年,從《編輯部的故事》、《甲方乙方》、《1942》到《芳華》,給無數老百姓帶來了歡聲笑語。而“馮氏幽默”也貫穿在電影中,成為了國民賀歲喜劇記憶中的笑點。
? ?影片《甲方乙方》,戲謔調侃時代問題的現實主義喜劇,將中國內地的賀歲片提前了近五年。在合家團聚的過年期間,這些“馮氏幽默”的臺詞,都會讓人會心一笑,由此“賀歲之王”的桂冠落在了馮小剛的頭上。
? ?喜劇中融入了富人、窮人、婚姻、婆媳關系、衣食住行等時代問題,在經濟與思想的碰撞中,以一種“反打臉”的爽點,贏得了普通老百姓的心。它適合大環境下困惑復雜、被現實折騰得的人們,內心極度渴望娛樂和釋放,在影片中,處處能夠讓人在歡聲笑語中,重獲短暫的快樂。
? ? 馮氏幽默與沉重的文化和生活背景下的小人物不同,他影片中的人物善于取巧、善于捉住機遇,不斷地借勢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對當下的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生活已經太枯燥無味和繁瑣了,只有在喜劇中才能獲得人生的慰藉。
19
20
繁榮路
不//易//的
no easy
港
香
02
? ? ?從1842年開始,英國開始租借香港,直到控制香港全境。長達百年的殖民時間致使香港的封建傳統理念并不深厚,那里的人們在西方文化的浸潤中成長,理想就是進入洋行謀生。
? ? ?說到香港,我們總會想到內地較開放的上海,19世紀后期香港的經濟發展還無法與上海相提并論,甚至在1949年之前,香港的經濟社會繁榮程度都比不上上海這座魔都。直到1937年抗戰,上海大量商人南下,他們將財富帶入香港,從那時香港日漸繁華。
? ? ?尤其在20世紀40年代,南京國民政府走向沒落,促使上海的大量資本涌入香港,再加上冷戰時期內地與外隔絕的原因,直接促使香港發生了翻云覆雨的變化。
"
"
五十年代的沉浮卻不屈服
1
電影高質高量的發展
?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是量多質優的。左派中原與右翼新馬兩種電影勢力在這一時期碰撞、競爭。左派傾向的是民族使命感,右翼傾向于迎合觀眾、以商業利益為主。
? ? 電影類型多樣,有文藝片、武俠片、古裝片等等。代表作有1952年的《一板之隔》、1953年的《危樓春曉》、1954年的《姐妹曲》、1955年的《水火之間》、1956年的《寂寞的心》、1957年的《四千金》、1958年的《阿Q正傳》、1959年的《江山美人》、1960年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1年的《手槍》、1962年的《一萬四千個證人》、1963年的《為誰辛苦為誰亡》、1964年的《武則天》、1965年的《大地兒女》、1966年的《邊城三俠》、1967年的《龍門客棧》、1968年的《金燕子》、1969年的《死角》。
21
22
? ? ?國內外戰爭的硝煙給香港帶來大量勞動力、資金、專業人士等生產要素。1949年前后,大約有百萬難民及移民涌入這個面積并不大的都市。與此同時,大量內地的電影工作人士也向南涌入。他們在香港設電影廠、拍攝影片,促使香港電影逐步壯大。再加上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勢力的涌入,右翼新馬不斷發展壯大,香港電影逐步走向成熟。
? ? ?50年代初期的香港開始向美國出口紡織品,美國成為香港當時最大的出口市場,至此香港的紡織業日益壯大,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內地改革開放。紡織業的發展也為民眾提供了較多的工作機會。但由于當時為了躲避戰亂的來港人員之前飽受磨難、生活凋零,來港后迫于生計去制造廠謀生,辛勤的勞作僅換來微薄的收入。而且當地的底層人員在香港商業都市金錢至上的氛圍中生存,他們被資本家剝削、貧富差距懸殊,生活同樣非常疾苦。所以,當時的電影呈現的大多是小人物的辛酸奮斗史以及與上層人士“斗智斗勇”的掙扎。
? ? 1953年中聯影業拍攝的《危樓春曉》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生活的艱辛以及不合理的現象。該影片以教書先生羅明搬進“小破樓”的第一天開始,拍攝這個“小破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劇中有助人為樂的的士司機梁威、生活窘迫卻慷慨的舞女白瑩、純樸的鄉下女孩玉芳、危難之際伸出援手的教書先生羅明等善良的底層人物,他們如同社會中的微光,溫暖著彼此。同時也有勢力的包租婆、仗勢欺人的王大班夫婦、視錢如命的租售公司老板等凸顯人性之惡的小人物。無論是有墨水的文人還是的士司機、包租婆,他們都生活艱辛。此影片站在道德點拍出上層的剝削欺壓以及下層的窘迫,還有下層人民在艱難中伸出的每一個援手、彼此扶持。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相互扶持,一起將中國發展壯大。宇宙浩渺,星星渺小,但聚集的星星將整個宇宙照亮。
? ? ?影片《歲月神偷》向觀眾展示了六十年代香港底層人民面對港英政府的壓迫卻不屈不撓、撒過淚水后依然笑對生活的樂觀心態。該影片從本來應該在廣闊海洋自由生活但現在卻被困在水缸的魚兒開始,影射出當時平民百姓們被生活所困,期待、向往自由。
? ? ?六十年代的香港不僅處于英政府的壓迫下,而且受到當時內地運動的影響,時不時還受到臺風暴雨的吹打,百姓生活困難。片中的羅家是千萬底層家庭的真實寫照。羅家四人又分別代表了不同性格、命運的民眾。一家人以賣鞋為生,在英政府的壓迫、臺風吹毀房屋、兒子患病無法醫治等艱難之中,還是很堅強地生活,羅媽媽總說:“做人總要信的”。兩條彩虹很難看到,但終會有看到的那一天。一個家庭與時代呼應,是時代的縮影,家庭生活困苦,卻也用微薄之力扛住生活的風雨,時代風云變幻,但不斷前行。
? ? ? 新中國在飽受白眼、經歷時代教訓等艱難之中,選擇的不是退縮而是不斷地前進,緊跟世界的步伐,引領時代潮流。香港從港英政府壓迫到回歸以及之后的時間里,也是不斷發展,從社會動蕩到穩定、度過經濟危機、普通人民歸屬感、幸福感愈來愈強烈。
2
繁華背后辛酸的小人物
23
24
"
"
七十年代的轉折
1
電影題材的變化
? ? 七十年代中期的香港在金融、貿易、制造業等方面多元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五六十年代電影的教化已經不符合觀眾的口味,觀眾更加傾向于將電影當作一種休閑娛樂方式,以此來釋放生活的壓力。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功夫片及喜劇片。經典劇作有李小龍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等;許冠杰導演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等;洪金寶導演的《肥龍過江》、《雜家小子》等;成龍主演的《醉拳》、《龍少爺》等。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還有楚原導演的風格獨特的武俠片、喜劇片,其中1973年的《七十二家房客》很有代表性。
2
中國功夫的顯現
? ? 七十年代初期,武打明星李小龍出現在觀眾視野中。他領銜主演了電影《精武門》。影片中陳真砸掉“東亞病夫”、“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門匾,惡懲日本道館的人等場景反映出了中國功夫的強大以及中國人的氣魄。當時的香港發展趨向多元化,李小龍的出現為功夫片打開了市場。與現在的影片大不同的是,當時的功夫片都是演員親自上陣,由此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雖然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會功夫,但是這部影片與當時很多香港人想擺脫港英政府欺壓的心理很符合。日本人瞧不起中國人,中國受日本人欺壓,而在七十年代的香港同樣是受外國勢力的欺凌,香港普通民眾也有著陳真一樣的憤怒,想要獲得自由、為民族爭光。
? ? ?回顧中國歷史,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殖民戰爭摧毀了百姓的生活,國家社會經濟凋敝。慶幸的是,中國人團結、勇敢地抵抗侵略者,中國不僅擺脫了侵略,而且從建國后到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七十年風雨、七十年輝煌,中國人民一起努力,保家衛國,香港、臺灣、澳門回歸,構造美麗的中國藍圖,民族精神永存。
? ? ?在1973年李小龍暴卒后,民眾也漸漸對脫離現實的功夫片失去興趣,對反映現實社會的影片愈加感興趣。
3
黑勢力的欺壓
? ? 1973年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拍攝了一幢破舊大院里七十二家租客相互扶持、打敗惡勢力的歡樂生活。這部影片雖然講的是民國社會的故事,但是與七十年代香港人民的生活相照應。
? ? 七十年代的香港百姓生活疾苦、貧富差巨大,就連大學生也沒有體面的工作,窮人總是受到權貴的壓迫。并且該影片拍攝手法詼諧,人物鮮活,受到觀眾極大歡迎。影片中有窮兇極惡的太子炳、潑辣刁蠻的八姑、在風月場所掙錢的大學畢業生韓師母、逃難的金醫生、打抱不平的發仔、樂觀聰明的雞公福等各種形象。雖然房客們受到房東、警察等的欺壓,但他們團結一心,共同打倒黑勢力。
? ? 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影片告訴人們鄰居之間有矛盾,但是在遇到困難時,應該團結合作、共同抵抗惡勢力。一座城就是一段歷史,是一個國家的一面,不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城與城之間,只要團結一心,共同保衛家園,終會戰勝“侵略者”。
4
愛拼才會贏
? ? 七十年代中期開始,來自底層、因為貧窮干過幾乎所有可以掙到錢的導演許冠文開始被大眾熟知。因為他本人的真實經歷,他拍出的電影很接地氣,能夠將香港本土人的生活氣息掌握的很到位。他從小市民變成人們熟知的導演,在他的影片中也將香港平民一心想要通過努力翻身的現實狀況表現得很真實。
? ? 1974年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將香港本土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以及充分反映出了香港市民“愛拼才會贏”的心理。
? ? ?這部喜劇主要以“常駐”監獄的鄧國文、“呆頭呆腦”的劉俊杰這兩個好賭之人的故事展開。鄧國文為了逃脫追殺最終“躲進”監獄,劉俊杰一心想學到高超賭技,二人一次又一次在賭場上賺錢以及之后的失敗,但卻一直保持良好的心態,對生活抱有熱情的態度,令觀眾可以看出當時香港人的干勁十足。以喜劇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搞笑的過程中又增添了當時的生活氣息,雖然僅僅是不務正業的兩個賭徒,卻從他們身上看到為了生活用盡全力,不放棄。他們代表著為了翻身努力生活的香港小市民。
? ? ? ?兩人從開始認識的種種矛盾到后來共謀發財之路,搞笑故事的背后是底層生活的辛酸以及力求打破現狀的拼勁。鄧國文被惡勢力追殺,也就是香港市民受到港英政府、富人等壓迫的縮影。
25
26
"
"
八十年代的“異軍突起”
? ? ?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世界多極化加強、經濟全球化蔓延,綜合國力的比拼越來越激烈。香港的轉口貿易發展勢頭良好,經濟繁榮,許多獨立電影制片機構成立,大量電視工作者轉戰電影,開始拍攝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電影。這一時期的新型導演大多有西方教育的經歷,思想開放。
?
? ? ?他們拍攝的電影與傳統的粵語片有很大的不同,手法大膽、真實,對社會有著不同的感觸。香港電影圈的新浪潮運動拉開了序幕。新浪潮的代表作有《跳灰》、《咖喱啡》、徐克的《蝶變》、許鞍華的《瘋劫》、1983年的《家在香港》等等。新浪潮運動僅僅持續了兩三年,但它為香港電影圈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士以及為港片開創了新的道路。
1
新浪潮的誕生
2
渴望自由
? ? 1983年的《家在香港》中有想要出人頭地的孤兒黃阿倫、尋找自由的偷渡少女張婷婷、因愛錯亂的李建輝、一身漂泊客死異鄉的虎伯、表面風光內心痛苦、最后自殺的混血兒艾里卡。這些代表香港不同階層的人物,在生活壓力之下,面對生存、移民、男女感情等一系列問題,在苦難中尋求一絲屬于自己的自由,希望在故鄉找到溫暖。
? ? ?香港當時在港英政府的控制之下,人們為自己的生存發愁,內地運動也使一部分人偷渡到香港,他們的生存更是問題,要填飽肚子還要躲避警察。香港人民多數時候看起來像是沒有靈魂的皮囊,但他們心中一直存有希望,相信在自己的努力奮斗中,終將看到黎明的曙光,自由終將與他們相擁。這是香港人、內地人,是所有中國人的堅持,并且確實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下,中國獲得了自由。
3
生活氛圍的放松
? ?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香港商業繁榮、經濟高度發展,影片以迎合觀眾口味為主,獲得大賣。首當其沖的就是喜劇片了,經濟發展使得百姓生活放松,他們更愿意享受電影中的喜悅感。一個時代的生活氛圍是一種類型電影盛行的關鍵因素,如果正處于戰爭時期,還有多少人會有時間、精力想要看喜劇呢?
? ? ?1988年的《最佳女婿》通過搞笑故事揭露現實,美發師紀阿開、服裝設計師大眼龍、風水師賴布丁討理發店老板女兒亞英歡心的喜劇。在不知亞英孩子的父親時,亞英的父親設了一個妙計來考驗三人的品行,最終大眼龍的善良得到了亞英以及她父母的認同,結尾也與片名最佳女婿很吻合,父母都愿意把女兒交給一個善良的人。
? ? 三個好朋友一起追求女孩還能和睦相處的故事看起來有點滑稽,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就會發現影片中隱藏的真實人性。或許從影片開始猜不到結局,但傻頭傻腦卻在緊要關頭無私奉獻的大眼龍就是最佳女婿。
? ? 如同新中國成立至今,在其他國家危難之際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這不是資源浪費,反而會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并且也有利于中國自身的發展。
27
28
"
"
九十年代的變遷
? ? ? 九十年代初至中期,香港電影經歷了短暫的黃金時期,此后由于好萊塢電影的沖擊、香港電影自身的種種弊端、盜版、金融危機等問題使港片走向低谷。
? ? ?黃金時期的香港電影高質量與創新理念并存,受到觀眾極大的歡迎,如今看來也是不可企及的高度。我們所熟知的明星周星馳、張曼玉、成龍、周潤發等也是那一時代崛起的。賭片、無厘頭的喜劇片盛行,代表作有周潤發主演的《賭神》、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等等。
1
由黃金走向低谷
2
黑社會的滲入
? ? ?回歸前,香港黑幫盛行。九十年代黑社會滲入香港電影圈,這也是香港電影走向低谷的因素之一。回歸后,香港人民獲得自由、選舉權,實現當家作主。社會逐漸趨向穩定、百姓安居樂業。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真正成為一個自由港、結束了殖民生活、脫離了資本主義的剝削、貧富差距縮小、人們幸福安康。
? ? ?2002年的《無間道》主要以黑幫臥底劉建明、警察臥底陳永仁以及最后被黑幫殺死的警察黃志誠的故事為主。多年的從警生涯中,劉建明改變意識,想要做一名好人。而陳永仁最終被殺死,好人沒有了好報。
? ? ?此警匪片打破常規,不再極度顯示臥底警察的不顧生死,而是通過黑幫與警察錯位、黑幫形象與社會變化相結合的形式回顧香港歷史。劉建明和陳永仁錯位,長久無法回歸真實身份以及回歸真實身份后的悲劇不正與香港長期處 于殖民統治以及回歸后無法馬上恢復的社會狀態相呼應嗎?
? ? 那個時代的香港,盡管已經回歸,但面對時代的轉變,人們思想迷茫、不知所措,對自己沒有準確的定位。再加上世紀的跨越,人們更加期盼光明到來。或許劉建明從黑幫到最后變成好人,就意味著現實中人們想要世界有更多的好人,期待香港變得更加明亮,過上美好的生活。而剛回歸雖然迷茫,但的確回歸后的香港確實發展越來越穩定,人們也越來越幸福。時代造就了《無間道》,《無間道》又為人們普寫了時代,是對時代的回憶、反省、牢記。
29
30
? ? ?家鄉對于每個人來說意義重大,它是人們情感的寄托,是過去的回憶。香港回歸之前,家人之間隔著一座座大山、海灣。唯一的月亮成為他們寄托思念的信物。幸運的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一個個分離的家庭迎來團聚。
? ?電影《女人本色》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三個女人在1997到2007這十年間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凸顯香港十年巨變。影片以香港回歸的那一刻開始,有因為回歸公司改變策略而被革職的杜林、被提拔為財務總監的成在信、新任上司程必聰、助理宋曉彤等。剛回歸的香港正遇上爆發的經濟危機,股市疲軟,人民生活艱難。影片中九叔因欠債而自殺、杜林欠銀行巨額而神經錯亂,在醉酒車禍中去世。他們是當時股民們的真實寫照,形象地反映了剛回歸的香港處于艱難掙扎中。
? ?2003年香港失業率飆升,民眾心中的希望之火被澆滅。3月,非典又抵達香港。成在信失去所有親人,瞬間無望。在朋友的幫助下她渡過難關,和毛毛、宋曉彤開始創業,最終成為上市公司。十年之間內地與香港也逐漸建立了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集資市場,經濟發達,人們在度過艱難歲月后,迎來了黎明。2007年香港回歸十周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時代的象征。一群人造就了時代,時代重塑了一群人。
"
"
跨世紀的飛躍
電影
電影
灣
臺
復興路
03
31
32
1
“戒嚴”下的“悲情城市”
2
六十年代的成長
3
七十年代的發展
? ? 除香港外,1895至1945隔岸的臺灣曾被日本管轄五十年。日據時期的電影,政治宣傳類型的影片是市場主流。而且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由于日本舉行的臺灣博覽會以及臺北與福岡之間開通航運,臺灣電影有了鼎盛發展。
? ? 1949年,國民黨逃亡到臺灣,至此臺灣開始了“戒嚴”時期。在這一時期,臺灣民眾的參政、言論、人身等自由受到極大的束縛,許多人受到了迫害。臺灣電影也是在政府的主導之下,主要以新聞片和政宣片為主。
? ? ?電影《悲情城市》的時代大背景是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光復。時代變遷、政權更迭,國民黨接管臺灣,百姓等來的不是自由,而是更多的控制。臺灣光復初期,林氏一家以為盼來了好日子,奈何國民黨接管臺灣后,政府對民眾限制自由,由此各種風波涌向林氏一家。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后林氏除四弟林文清外都受到迫害。然而難逃時代的厄運,林文清因與進步人士有關,也被關進了監獄。最終林氏男子只剩下還在學說話的幼兒。
? ? ?普通百姓在歷史的輪回中顯得渺小不堪,但正是普通民眾的現實狀況毫不保留地揭開了歷史的傷疤。“牢記歷史、反思歷史、創造未來”,每一代后人都應該用行動扛起肩上的重擔,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微薄之力聚集起來就是最強大、最堅實的力量,共同完成“中國夢”。
? ? 七十年代的臺灣社會形勢巨變,與大多國家結束建交關系,而這一時期美國與內地恢復邦交正常化,一時間涌現了很多愛國主義、反映社會現實的道德片。但是為了避開現實問題以及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盛行,這一時期的臺灣電影主打的是功夫武俠片、瓊瑤片。代表作有《俠女》、《忠烈國》、《金盞花》、《破曉時分》、《我是一片云》等等。
? ? 胡金栓的《俠女》拍攝歷時四年,并榮獲第2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技術”獎和“視覺效果”獎。這部影片的情節跌宕起伏、畫面與故事情節十分吻合,烘托了武俠片陰冷、高森的氣氛。影片主要圍繞顧省齋、楊慧貞二人展開。楊慧貞的父親楊漣被宦官魏忠賢害死,她一直躲避東宮的追蹤并拜師慧圓大師。而顧省齋是秀才,但因對朝政不滿,一直靠書畫為生。在顧省齋與楊慧貞墜入愛河并且了解了楊慧貞的身世后,他們與楊漣的部下、慧圓大師聯手對付東宮追捕者。最后他們獲得成功,顧、楊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 ?《俠女》不僅是一部武俠片,它還融合了歷史、時代。也許我們可以將東宮宦官看作戒嚴時期欺壓臺灣百姓的官員。與當時臺灣戒嚴以及脫離國際社會的現實狀況不同,《俠女》寫的是美好幸福的結局,這也表現了民眾對于歸國和自由的渴望。
? ? 影片《蚵女》拍攝了采蚵少女阿蘭和漁民金水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阿蘭母親早逝,她靠著采蚵維持父親和弟弟的生活。后來她與金水步入愛河,談及婚嫁。他們在克服了阿火的阻撓、阿蘭父親要求大量聘金、阿蘭難產威脅到生命等重重困難之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影片中還涉及到受群眾愛戴的蘇醫生最終打敗賭棍阿火支持的人選而當上村長,在蘇醫生的領導下,漁村的人民生活安康自由。當時的臺灣正處于戒嚴時期,加上經濟有所發展,百姓對自由非常渴望、希望早日擺脫戒嚴而過上幸福的生活。《蚵女》正反映了臺灣民眾真實的想法。
? ? 六十年代的臺灣經濟得到了發展,社會形勢逐漸穩定,并且受到香港電影的影響,臺灣電影開始步入成長時期。當時,香港的部分導演赴臺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臺灣電影的發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李行的《蚵女》、《養鴨人家》等。
33
34
4
八十年代的新電影運動
? ?在1987年“解嚴”前,因受香港新浪潮運動、臺灣電影自身的局限性、外國電影思想的傳播、電影人士的回歸等因素的影響,臺灣出現了一批中青年導演。他們從新的形式、理念、美學出發拍攝影片,與臺灣當時主流的政宣片、文藝片不同,促進臺灣電影的革命運動。代表作有《光陰的故事》、《戀戀風塵》、《看海的日子》等。
? ?《光陰的故事》在題材上與傳統主流電影區分開來。它拍攝的是人在不同階段的成長,通過四個小故事展現了人們的童年、少年、青年、成年時期。《小龍頭》以內向的小男孩小毛為主,他與小伙伴美好的童年以及朋友離開后的落寞;《指望》以暗戀大學生的初中生小芬為主,她在得知暗戀終究是單戀后的失望;《跳蛙》以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杜時聯為主,他在經歷黑暗后找到信念的希望;《報上名來》以無法立即表明身份的一對夫婦為主,他們在繁華、快節奏的成年生活中感受到的無望。
? ? ?影片拍攝出童年孩子的純真以及父母與孩子之間無形的隔閡;將少女對于愛情的懵懂與想象表現得真實、細膩;在大學時代迷茫的學生,久久難以找到真正的信念,同時反映了當時臺灣社會一些荒謬的現象;通過夸張手法拍攝一對夫婦在上班時間的“趣事”,折射了臺灣日趨繁華背后隱現的社會問題。
5
九十年代的低谷期
6
回歸后的“逆風飛翔”
? ? 《臥虎藏龍》曾榮獲奧斯卡獎項,使全世界更多的人體會到中國武俠的獨特魅力。在好萊塢影片占據臺灣市場的環境下,這部影片巧妙地利用美國觀眾可理解的方式進行了拍攝。李慕白與俞秀蓮理性純潔的愛情與柏拉圖式相符、羅小虎與玉嬌龍的敢愛敢恨又符合美國人奔放的性格,如此一來很容易吸引海外觀眾,獲得國外市場。
? ? 直到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在臺的美商影業受到影響,臺灣電影才開始逐漸恢復。2008年,臺灣本土電影票房大賣,臺灣電影走上復興之路。此后的代表作品有大賣的《海角七號》、文藝青春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逆光飛翔》、商業紀錄片《翻滾吧!男孩》等。
? ?《逆光飛翔》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人公是彈琴天賦極高的盲人黃裕翔和被迫放棄舞蹈夢想的飲料員小潔。看似兩個悲情的人物,但影片并沒有渲染“悲”的氛圍,相反畫面溫馨美好。黃裕翔的世界沒有色彩,但他可以感觸到各種聲音的美妙以及身邊有很多溫暖的人。他與小潔相識后,彼此鼓勵,體味了對方之前沒有觸摸的世界。最終,裕翔、小潔都站上了比賽的舞臺,綻放著自己的夢想。
2012年的臺灣與《悲情城市》中的臺灣迥然不同,臺灣在祖國的懷抱中不斷發展,街道的店鋪、交通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民眾的生活相對愜意,越來越多的夢想有綻放的機會。
? ?“我們總以別人的方式前行,什么時候能夠按自己的方式飛翔”。心懷夢想,就要無畏地追求、不斷地沉淀、激昂地迸發。舞者站上舞臺、音樂響起的那一刻,她的世界是安靜的,在音樂的環繞中用肢體表達情感,以自己的方式旋轉、跳躍。新中國成立以來,它在阻撓中前行、在絕望中絕地反擊,非典時期的萬眾一心、汶川大地震時各族人民的奉獻等等,它走出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給予民眾自由,在世界中發出耀眼的光芒。
? ? 1987年臺灣“解嚴”。之后臺灣電影的官方主導色彩日漸消退。但由于好萊塢大片的入侵,臺灣本土自制電影走向衰落。之后也有受歡迎的佳作,但還是處于劣勢狀態。直至二十世紀初,偶有佳作出現,但市場仍然是好萊塢的天下。低谷時期的佳作有《臥虎藏龍》、《刺青》、《白銀帝國》等。
35
36
門
澳
“賭城”
背后的
04
37
38
01
回歸前后的澳門
? ? 影片《骨妹》以澳門回歸前后十多年的改變、兩個為生活奔波的骨妹的生活之變相呼應。回歸之前,澳門的酒店、賭場還沒有便利店多,因生活所迫女孩們進入骨場謀求生計。初入骨場的詩詩受到早已老練的靈靈的幫助,并一起生活、撫養小孩。澳門回歸前夕,社會動蕩、工作難求,兩人一起渡難關。之后詩詩去了臺灣,澳門回歸多年后再次歸來,時過境遷,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居消失、熟人變化、立交橋貫穿城市,她不禁回憶過去的美好。
? ? 澳門是一座賭城,但是在紙醉金迷的娛樂場所之外,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不為人所熟知的艱辛生活以及澳門的建筑物、回歸前后在衣、住、行方面的變化。九十多分鐘的電影將澳門的時代變遷濃縮,盡最大的可能向觀眾展示過去,真正了解澳門的真生活。
02
回歸二十年
? ? 影片《又見蓮花》以澳門的標志性建筑物回歸雕塑“盛世蓮花”以及雕刻世家的生活展開了二十年后的澳門故事。民間雕刻藝人廖濟昌、雕塑大家顧松林向年輕一輩展現了真正的工匠精神。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網絡遍布各行業,年輕一輩也向老一輩傳遞了與時俱進的觀念,工匠精神結合與時俱進才能夠將百年手藝傳承下來。澳門的雕刻已有四百多年的生命,它留存了民間信仰的各類人物形象,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雕刻是澳門的人文精神、隱形財富。
? ? 顧松林二十年間多次往返于澳門。二十年間火車、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不斷問世,并通向澳門。他每次都會換一種新的交通工具,這次是巴士。為的是親身體驗“港珠澳”大橋的便捷以及沿途壯觀的風景。回歸二十年,在一國兩制的管理下,澳門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年輕人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澳門這個“不夜城”向世界展示它的多姿。
? ? 港澳臺回歸祖國后,在溫暖之中茁壯成長、散發魅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澳門回歸二十年周年慶時說道,“為澳門的繁榮穩定感到欣慰。澳門的成功實踐表明‘一國兩制’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當《七子之歌》響起,人們總是熱淚盈眶、在回憶中倍感欣慰。在外漂流的游子返回故鄉后總是笑容滿面,回歸多年的港澳臺此時都煥然一新、充滿能量。
39
40
05
知青上山下鄉
——一場青春的熱血
1
? ? 50年代的中國大陸百廢待興,經濟建設被提到了工作日程。由于毫無經驗,最初借鑒蘇聯模式,由私有制經濟轉為公私合營,再變成了人民公社,優先發展重工業。后期由于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匱乏。在這個時期,服裝主要是遮體御寒,不太注重審美和時尚,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衣服上打補丁也是一種簡樸的“時尚”。
? ? “知青上山下鄉”,成為這一時期時代的潮流,也是知識分子的一次大遷徙。知識青年去鄉村感受貧下中農的教育,確實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電影《蘋果紅了》,根據老知青的真實故事改編,記錄了一代知青與黃土地的故事,與當地風俗人情的融合、與當地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猶如親人般的情誼。知青時光,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心智,增強了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更與這片黃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用青春去回饋這片黃土地。
學習雷鋒,好榜樣
2
? ? ?60年代,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食物匱乏,供應緊張,物品都要憑借糧票購買。在此形勢下,對于電影的意識形態也有具體的要求,例如塑造英雄形象。
? ? ? 這一時期,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雷鋒熱”的潮流。學習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辦好事、做好人、助人為樂,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3.5”成為了學習雷鋒的日子,雷鋒精神對于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習雷鋒,已經成為了幾代人的青春記憶,它伴隨著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和血液中,不斷地激活每個人心中的那個雷鋒。
? ? 電影《雷鋒》,選取了雷鋒平時生活中助人為樂的小事和日志,集中地反應了雷鋒同志的思想和行為,更是號召更多的人日行一善,為建設美好中國建言獻策。
41
42
秀
時代
文革后的歸去來兮
3
? ?70年代,國家的生活水平普通偏低,家庭生活條件并不寬裕,出行以自行車為主。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展,在紅衛兵的影響下,服裝的綠色成為全國的時尚一景。據統計,1978年,全國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凈面積只有3.7平方米。鄉下大多都是土磚、瓦房、平房,下雨的時候用臉盆接漏水,也是常有的事。這一時期的“文革”,也對知識分子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 ?在張藝謀的電影《歸來》中,以這個時代為背景,講述了知識分子陸焉識被批為勞改犯,與妻子咫尺天涯的故事。這是一個家庭在文革時代的變遷與相守、攙扶,溫情、懷念,沒有怨言地等待,符合中國人對于情感的含蓄表達。一切的過往,生活中的挫折,無論悲傷,抑或喜悅,也都化為了細水長流的堅守與陪伴。
? ? 那是一個充滿著無聲硝煙的時代,但同時人性的溫情、家人的患難真情,也是對時代傷痛的最好的撫慰和治愈。
出國潮
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
4
? ? 80年代,這是一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的時期,隨著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經濟也出現了飛速的起步與發展。這個年代是父輩們經常懷念的,民風淳樸,鄰里親朋真誠友善。街道上的自行車很多,汽車較少,人們出行依舊靠雙腳來丈量大地。在沒有手機和計算器的時代,算盤也成了商店中的必需品。母親經常坐在縫紉機旁邊,給家里的孩子們增添過年過節的衣物。夏天沒有空調,但是大人小孩都會搬著小凳子在樹下乘涼,“蒲扇”更是老人手中必不可少的乘涼物品。家里沒有冰箱,賣冰棒的三輪車總會在路邊吆喝。
簡單、理想、純粹、批判,在萬物復蘇之下的對思想的解放和寬容,美麗的愛情故事和理想的生活,讓人向往卻又懷念。人們更加追求浪漫柔情的愛情故事,向往金庸筆下的江湖俠士豪情和快意恩仇,也喜歡舒婷、顧城的朦朧美詩詞。
? ?出國潮,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記憶。改革開放,伴隨著各種各樣文化和思想的涌入,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帶來的不僅只有繁榮,還有疼痛、無助和彷徨。“公派”和“嫁出去”,成為了留學生追求的夢想。1981年12月11日,我國首次舉辦了托福考試,“外語熱”、《新概念英語》等,一時紅遍全國。
? ?電影《大撒把》,描述的就是那段歲月里的出國潮。很多人都想去國外學習、打工、創業、淘金,為事業拼搏。《大撒把》中,一對愛人在機場分別,丈夫出國,妻子留守國內,學習外語、考證出國找他。影片溫和地批評了當時中國中產階級出國熱潮的現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時也很無奈和殘酷,國外的月亮也未必就比中國的圓。
創業潮
5
? ? ? ?大哥大、BB機是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東西。中國已經成為了自行車的王國,二八自行車遍布大街小巷,擁有一輛摩托車更是有錢人的象征。黑白電視機也涌入了尋常百姓家的生活,彩色電視機也漸漸普及,手動搜臺和天線又是那個時代的記憶。孩子們的娛樂方式就是小霸王游戲機,年輕人更是追求考拉OK和迪斯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衣著也更加時尚,五顏六色的服飾、蛤蟆鏡、工裝褲、喇叭褲、連衣裙,更成為了女性的必需品。
? ? ? ?創業熱,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個代表詞。電影《中國合伙人》,便是對中國第一代創業者們的集體致敬,也是對中國企業家們的認可。影片中講述了三個年輕人的友誼、追求青春夢想和共同打拼的勵志故事。故事的原型是創辦新東方英語教育的“俞敏洪”老師,“夢想是什么,就是你堅持感到快樂的東西”。
? ? ?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改革開放之后,更需要無數像成東青一樣的中國企業家,敢于創新和創造,大膽地追求夢想,踏實、樸素,勇敢地去堅持最初的夢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43
44
網絡中的烏合之眾
6
? ? ?中國進入21世紀,互聯網開始快速發展,電腦開始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而隨著4G、5G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個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網絡中的大眾可以利用互聯網,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用文字、圖片或者視頻記錄下來,傳播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平臺上。
? ? ?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技術紅利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人肉搜索、網絡暴力、換臉技術。一些媒介素養低下的人們,對于網絡中良莠不齊的信息,缺乏理性的是非辨別能力,容易被網絡中的一些所謂的“大V”所帶動,而形成一些群體事件,給網絡空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 ? ?影片《搜索》就是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講述了某個大企業的秘書發現自己生了病,在坐公交車回公司的路上,由于沒有給老人讓座,而被記者用視頻記錄,上傳至網絡而引起網友的“娛樂狂歡”和網絡暴力的故事。
? ? ?在如今的生活當中,這種事屢見不鮮。我們利用手中的社交軟件進行輿論監督的時候,也應該要理性、客觀地對待新聞事件,避免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輿論進行錯誤的引導。特別是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更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對新聞事件中的人要有人文關懷,始終堅持新聞真實性和新聞專業主義。在監督社會的同時,更好地傳播中國故事,傳遞正能量、正確地引導網絡輿論。
? ? ?影片與時代緊密相連,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名人和明星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吃瓜群眾中茶余飯后的談資。更有甚者,引發全網攻擊、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和網絡暴力,造成當事人的二次傷害。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全民狂歡的網絡平臺上,我們作為看客,更應該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要有理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46
45
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
電影
中國
,
變遷
的
06
1
衣——遮羞保暖軟柔衫
? ? 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衣著非常樸素同單調,街上都是統一的黑白灰三個顏色,毫無時尚和個性可言。改革開放之后,封閉的大門被打開,隨著經濟建設快速恢復與發展,人民的自主意識和個人意識被激發,服飾理念產生了徹底地變化。琳瑯滿目的奇異服裝在商場隨處可見,男士有蛤蟆鏡、西裝、夾克、牛仔褲,女士有各種各樣的裙子、喇叭褲,展示女性獨特的美。
? ? ?影片《街上流行紅裙子》是中國第一部時裝影片。影片將目光投向改革開放時期的地點上海,年輕漂亮的勞動模范陶星兒是來自農村的一位姑娘,她樸素節儉,最初對于穿著沒有太大的追求。而自從她試穿了工友阿香的紅裙子之后,首次認識到紅裙子的美好與漂亮。在與工友們的商討和慫恿下,她開始了把紅裙子穿上街頭,肆意地展示女性的美。
? ? 這部影片對于女性的美的追求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和正面的反饋。改革開放之后,各種思想交融,社會變得寬容和開放,女性不再被裹在單調的黑白灰衣服之中,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愛的服飾,同時也預示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 ?影片《花樣年華》,其服裝基本以旗袍為主。電影明星張曼玉在其中展現了20多套旗袍,并將中國旗袍的含蓄與女性的性感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道具的旗袍,她不僅是女性身體的美的象征,也是愛情的若隱若現的暗示。它把一個女人最迷人的時候、花一樣的年華與迷惘的愛情故事傳達給大眾。
? ? 進入21世紀,中國女性對于服裝訴求、對美的追求與理解、對自我的表達,越來越趨向凸現個性、標新立異。在如今的光影時代里,女性的時裝更加千姿百態,毛皮大衣、豹紋上衣、迷你裙等,從而國外的奢侈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如香奈兒、紀梵希、普拉提、古馳、范思哲等。每一個女性都有追求美的權利與自由,而這些又是新中國所帶給我們的饋贈。
47
48
2
食——千秋歲月命之源
? ?“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問題一直是生活的最低標準。1978年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低下,計劃經濟充斥著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人們對于食物的追求,并不是管飽的玉米餅子和菜葉根,也更加注重食物的營養搭配和綠色食品。在食物的選擇和變化中,我們的社會也在發生了變遷。
? ? 在李安的影片《飲食男女》中,講述了一個單親家庭親情、愛情的種種矛盾和融合,具有濃濃的人文思想。老朱是臺灣的一位有名的廚師,在妻子去世后,他要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可是她們三個性格迥異,叛逆個性、有自己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逐個離開家,去尋找自己的婚姻生活。而老朱為了一家人能夠團圓在一起,用一手爐火純青的廚藝,將幾個閨女聚在一起,維系著家庭的和睦和團聚。
? ? ?我們對“故鄉”“家”的眷戀,可能是父親或者母親燒的一桌家常菜。食物對于人們來說,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糧食,更是一份濃濃的愛意,它將千里之外游子的心,緊緊拴在父母的菜中。
? ? 中國人講究一家人和和睦睦、團團圓圓,而維系我們感情的東西,就是食物。“湯圓”、“餃子”等各種各樣的食物,都是我們對愛和團聚的寄托。飲食男女,平凡而又不平淡的生活,我們要吃飯,也要生活,生活不總是波瀾不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是食物卻讓我們返璞歸真,找到內心的彼岸和避風港。
3
住——遮霜擋雨可棲身
? ? 房子,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家的象征。許多人,為了能夠買起一套房子,一輩子成為房奴。在新中國初期,經濟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土房、瓦房、平房,隨處可見。而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排排單元房,應有盡有。人們對于住房的要求,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有了更高的要求。住房的變遷,也深深地烙印在光影世界中。
? ? 影片《混在北京》,講述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北京的筒子樓里,一群來自五湖四海年輕人為了房子和夢想,所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他們因為生活、生存,所面臨著種種的無奈、困惑,也能引起如今的北漂一族的共鳴。雖然筒子樓已經消失在北京,但是為了房子困擾卻延續到如今。
? ? ?蝸居、蟻族,北上廣深,這些為了生活和夢想打拼的年輕人們,似乎還在重復著上一代人的故事。年輕人對于房子的需求,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而能夠購買一套房子,在如今,依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49
50
4
行——如今羈旅好輕松
? ? 出行,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新中國初期的泥濘路、到后來的水泥、瀝青、柏油馬路、高速公路等,催生著交通工具的不斷升級。從不行、牛車、自行車、汽車到如今的火車、地鐵、飛機、高鐵等,時代的進步,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與便捷。
? ? ??
? ?
? ? ?改革開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中國也被稱為是自行車王國,街道隨處可見二八自行車。雖然當時的道路并不通暢和寬敞,但人們依舊以擁有一輛自行車為榮。
? ? 在影片《十七歲的單車》中,圍繞著自行車,講述了進城打工的鄉下少年小貴和城里的大學生小堅之前的故事。自行車,對于當時的年輕人,是身份和富貴的象征。對于鄉下小貴來說,它是自己能否融入這個陌生城市的象征,也是能否贏得心上人關注的重要物品。在時代中,兩個少年是社會的縮影,由單車折射出兩者對于單車的欲望和期待,虛榮、叛逆的青春苦悶,隨著單車散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車,是農村少年的飯碗、夢想,他想要通過單車融入城市,想要得到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
? ? 從單車、摩托車到小轎車進入千家萬戶,成為出行的必需品,社會的進步讓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給生態環保事業提出了問題。
? ?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為了節約時間的耗費,也將飛機作為出行的選擇之一。影片《中國機長》則通過四川航空機長劉傳建與3U8633航班機組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英雄的機組人員在萬米高空突遇險情之際,通過正確而專業的有效處理,確保了飛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從而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的故事。
? ?英雄機長劉傳建被授予“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和“中國民航英雄機長”的稱號。這部電影不僅拍出了這個令人艷羨的行業的光鮮亮麗,又拍出了他們日復一日的工作細節和生活點滴,更是拍出了整個民航業復雜而強大的背后支撐體系。正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強盛,我們的民航事業才會如此蓬勃發展,正是一代代民航人的不懈努力,才讓老百姓出行方便無憂、旅途平安。
?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而不變的正是中國共產黨對老百姓的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51
52
形象
女性
中國電影
chinese movie
中
的
07
? ? 盡觀新中國電影七十年,其中涌現的許多女性角色,讓我們印象深刻。她們可能是知識分子、農村婦女、兒童、少女、母親或者妻子的角色,在他們身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發展中女性群像的縮影。時光老去,洗盡鉛華,美麗不再,但影像長存,女性角色深入人心。
1
女人一生中的三個角色
? ? 女兒、妻子和母親,是女人一生中所必須要扮演的三個角色。為人子女時,如何在中國式“愛的教育下”處理與父母的關系,仍是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人妻子時,如何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處理好與丈夫的夫妻關系,從而經營好細水長流的婚姻。作為母親,又如何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引導,也是社會所要探討的問題。體貼父母、懂得感恩的女兒,勤儉持家、溫柔體貼的妻子,慈祥與嚴格兼具的母親,一直是國產電影中所探討的話題。
? ? 在電影《狗十三》中,少女李玩展現了一個顛覆傳統的女孩形象。這部影片探討了中國式教育中的家庭問題和二孩問題,導火線是養狗。狗在少女李玩的生活中,扮演著陪伴、傾聽的角色,它代替了父母對女孩的愛,是女孩的溫情寄托。少女李玩,在家庭的變化中,逐步接觸到成人化的世界,被迫學會長大,學會守護自己的東西。
53
54
? ? ?也許,她最初需要的并不是狗,而是父母對她的關注和關愛,然而缺失“愛”的青春,她又表現得沉默和叛逆,與成人化的世界格格不入。社會在要求孩子懂得感恩的時候,此影片也在溫和地回應社會對孩子的批判。家庭關系,并不是一方的努力維系,而是父母與孩子共同的傾聽和溝通。
? ? 電影《萬箭穿心》講述了一對女強男弱的婚姻故事。妻子李寶莉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女性,她與丈夫的認知并不在同一層面上。她性格強勢、兇悍,為了家庭和生活到處奔波,甚至也會為了一點錢與人討價還價。她為這個家兢兢業業、精打細算,把錢都花在兒子和丈夫的身上,總是舍不得打扮自己。
? ? ?丈夫是一個知識分子,他軟弱、不懂人情世故和變通,在單位工作同時輔導孩子的功課。在生活中,他一邊享受著妻子對這個家庭的貢獻,一邊又看不起妻子的咄咄逼人的強勢性格。所以,他一直很壓抑和沉默,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非常欣賞另一個女性。
? ? ?對于妻子李寶莉來說,丈夫的“出軌”,讓她忍無可忍,于是她用了最差的辦法,讓丈夫的事人盡皆知,使他失去了工作和大家的尊重,最后跳江自殺。她的愛,帶著強烈的占有欲和掠奪性。在一段婚姻,如何去經營,也對女性提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女人只有先愛自己,被人才會尊重和珍惜你,千萬不要為負心人耗盡心血,最后經歷“萬箭穿心”的痛苦。
? ? ?電影《九香》,則講述了一個關于母親的故事。母親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啟蒙”的重要角色,是我們一生需要感恩和守護的人。在這部影片中,母親九香是一個普通的鄉下女人,她沒有文化、也沒有很多追求,中年喪夫,遺留了需要嗷嗷待哺的五個孩子。她辛勤操勞、含辛茹苦地支撐起整個家。
? ? ? 她為了孩子的感情,拒絕了另外一位男人對她的無私幫助,憑著自己頑強,把孩子們都送進大學,等他們成家立業,她卻老了,被病痛折磨,可是卻不愿意給孩子添麻煩,選擇落葉歸根、在故土的溫暖中離開。
? ? ? 作為一名女性,我們的一生正在經歷了這三個角色的轉變。無論是女兒、妻子和母親,我們都要始終認清一個事實,女人只有疼愛自己、愛惜自己的身體,自尊、自信、自強、自愛,才能成為了一個新時代的獨立女性。
2
知識女性的傳奇一生
? ? ? 在新中國的電影中,有一群知識女性,她們受過良好的教育,反抗家庭和命運,從一個小資產階級變成無產階級的勵志故事。
? ? ? 在電影《青春之歌》中,以女性視角為切入點,從知識青年林道靜的人生軌跡出發,置身于中國“918”和“129”的歷史大風暴中,逐步成長、告別過去,成為年輕戰士的傳奇故事。
55
56
? ? 在當時,學生對于抗日的熱情與日俱增,男青年可以扛槍上戰場,拋頭顱掃熱血。而受到新思想影響的女青年,化身“時代”花木蘭,告別過去的生活,前往艱苦的前線戰場,走上了一條危險和充滿考驗的革命之路。
? ? 21世紀的新時代,對于知識女性的要求更加嚴格,高學歷、高智商、高情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帶得了孩子、應付得了婆媳關系、斗得過小三……如何兼顧愛情、事業和家庭,是如今的知識女性的必修課。雖然沒有戰爭年代的硝煙漫天,但每一天都是在無聲的戰爭中見招拆招、升級打怪。
? ? 影片《杜拉拉升職記》中,講述了職場女性杜拉拉的外企生活,從一個菜鳥升職為專業干練的HR經理的勵志故事,同時實現事業與愛情的雙豐收。職場、社會上的種種考驗、爾虞我詐,讓一個知識女性快速成長,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成長的過程,夾雜著各種背叛、離別,但始終保持初心,不斷實現人生目標。這也許也是新時代對女性的最好詮釋。
3
農村女性角色
? ? 電影中,鄉土農村中的有四大女性形象:傳統社會中的悲情角色,如白毛女,身陷囹圄,被土豪強取豪奪,喪父喪子,最后被解放軍拯救,重獲新生和自由;鄉村改革中的新女性形象,底層治理中的忠良形象,如李雙雙,她政治堅定,成熟穩重、勤勞勇敢,做著鄉親們的工作;精神守護中的圣母形象,如《天云山傳奇》下的馮晴嵐,她對愛情忠貞不二,與愛人守望相助、相濡以沫。
? ? 《鄉村守望的女人》中,講述了一群生活中鄉村的底層社會中的女人,兼顧生計和夢想,在種種誘惑前恪守自我良知,與欲望作戰,在社會倫理中面臨著掙扎、徘徊、抉擇的故事。
4
為愛奮不顧身的女人
? ? ? 古往今來,為了愛情拋棄一切的女人,多如鴻毛。古代有萬念俱灰、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孔雀東南飛》有自掛東南枝的劉蘭芝。
? ? ?在賈樟柯《江湖兒女》中,女主角“巧巧”為了愛情去坐牢,出獄后被愛情拋棄成為江湖女人。她敢愛敢恨,帶著江湖人的豪爽與帥氣,讓人印象深刻。
? ? ? 以暗戀為原型的女性形象,在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徐靜蕾執導的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48年的深冬,一個陌生女人將一生中對一個男子的暗戀,全部寫成文字,郵寄給一個41歲的作家。當她還是少女時,情竇初開,對隔壁來的作家一見傾心,暗戀、隱忍了一輩子,可是男人始終想不起她是誰。
? ? ?作為女性,成為一棵獨立的木棉花,是我們一生需要修習的功課。
57
58
旋律
主
08
影片
movies
? ? ?紅色主旋律的影片,層出不窮,充斥著電視熒屏,但是有那么三部,它聚集了娛樂圈大多數的影視明星,深刻而具體地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的建黨、建軍、建國三大歷程。
? ? ?回顧中國的歷史,自鴉片戰爭之后,漸漸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但是英雄的中華人民并沒有喪失斗志,反而一遍又一遍地尋求國家的出路。
? ? ?地主階級的保皇派和洋務派,想通過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來尋求自強求富的道路,卻失敗了。在國家內憂外患的形勢下,資產階級改革派走上了歷史的舞臺。影片《建黨偉業》中,深情地講述了從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期間的歷史故事以及涉及的風云人物。孫中山、聞一多等愛國人士,為了尋求新中國的出路,而奔赴海內外。
? ? ?然而,資產階級的道路在當時的中國是無法行得通,中國共產黨隨即走入歷史的舞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通過創辦《新青年》,來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當時風雨飄搖的中國,為國家的發展赴湯蹈火、矢志不渝的精神。
? ?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開始明白軍隊對于一個政黨的重要意義。在影片《建軍大業》中,中國共產黨組建了人民軍隊,八月一日南昌起義,正式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而這部影片,也成為獻禮建軍90周年的紀念片。
建國三部曲
59
60
? ?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開始拉開重慶談判的序幕。影片《建國大業》講述了各階級、各黨派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結束后,想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在中國共產黨和各愛國人士的努力下,趕走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國民黨,開始積極籌備新中國的建立。
? ? ?在那個國家飄揚、社會動蕩、內憂外患、各種思想碰撞與爆炸的時代,每一個黨派的人、每一個知識分子、每一個大眾,雖然有著不同的政見與理論,但卻有同一個目的:救國救民。
? ? ? ?
? ? ?三部影片沒有枯燥地獻禮,而是真實客觀地再現出各個位置上的愛國人物為國家興亡奔走呼號、四處宣講,并將生命置之于度外。他們用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才把中國的老百姓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救出來。
? ? ?在各種理論、道路紛紛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國人民專政道路被大家認可。影片中毛澤東從一位普通青年歷練成偉大領袖,隨著中華一同成長、進步,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代領袖人的胸懷天下、宏偉藍圖、意氣風發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壯美的中國山河中,我們始終懷著初心,砥礪前行。
61
62
? ?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影片《我和我的祖國》分別由7個導演,通過不同的選材、從不同角度去敘述普通老百姓與國家的一些密不可分的感人故事。70年風風雨雨,影片見證了無數個具有歷史性的經典時刻,而這些也是中國繁榮昌盛的見證和剪影。
? ? ?大家都從珍貴的影像或者書本中,看過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場景。但是,誰又知道在1949年10月1日的前夜,有那么一群普通人為了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徹夜不眠地尋求辦法,突破各種條件的阻礙和限制,最終讓國旗在那一天,準確無誤地升起。影片《前夜》由導演管虎執導,動人地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 ? ?國旗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它是無數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安穩與和平。在如今河清海晏的中國,這盛世,如先輩所愿。我們懷念先輩,懷念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 ? 在新中國建設初期,有那么一群人隱姓埋名,在荒無人煙的地方,抑或枯燥的實驗室,研究著兩彈一星。這些受人敬仰的科學家們,是建設新中國的偉大英雄。影片《相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研究人員們,他們為了國家、為了理想,與戀人和家人分別,與外界斷絕聯系,只為了那一朵漂浮在太空的蘑菇云。中國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愈發重要,在科技強國的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隱姓埋名的結果,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甘愿付出自己的整個青春。
63
64
1
你不知道的前夜
2
你是否遇見過這樣一群人
66
3
奪冠的中國人民
? ? 中國女排精神,是我們體育精神的一部分。影片《奪冠》由徐崢執導,以中國人敬仰的女排為背景,小男孩與小女孩之間的純真故事。在女排精神的影響下,兩人都成為了體育界的健將。一代人的精神影響另一代,代代相傳。最讓人感動的是,女排比賽那天,小巷子里聚滿了老百姓,都為了觀摩女排們的精彩比賽。
? ? 回望中國體育奮斗的歷程,從最初的體育大國,邁為如今的體育強國,是一代代體育健將和教練的辛勤付出。體育強國夢,也是新時代的中國夢。
4
東方之珠的回歸
? ? 1842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隨后又相繼割讓九龍半島、新界。
? ? ? ?
? ?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中國領導人的堅強領導下,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的權利。影片《回歸》由薛曉路導演,主要講述了香港回歸之際,如何平衡中國與英國時差的問題,讓香港按照中國的時間回歸。
? ? 當音樂《東方之珠》響起,回望香港所經歷的種種,最終回歸祖國懷抱,無數人淚流滿面。香港這顆明珠,也必將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綻放異彩。
5
北京奧運,你好
? ? ?2008年,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悲喜參半的年份。在五月,汶川大地震爆發,奪走了無數人鮮活的生命。而在八月,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讓中國再次受到世界各地的矚目。
? ? ?影片《北京你好》由寧浩導演,他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將一個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和一個經歷過地震的孩子聯系起來。孩子的父親曾經參與建設過北京的鳥巢,而在地震中不幸去世,他不遠千里來看看父親為祖國所做的貢獻。而北京出租車司機經歷過一系列的誤會之后,最終被小男孩的故事感動,這才把唯一的一張門票送給了他。
? ? ??
65
67
? ? 2008年的北京,是一個溫暖而又充滿愛的地方。我們讓全世界看到了國人的高素質,也讓中國這張名片走向世界。
6
白晝流星的救贖
? ? 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斷地創造奇跡,載人航天精神也成為了愛國主義精神中的一部分。而在“精準扶貧”事業中,中國也不斷創造著奇跡,讓很多貧困地區脫貧摘帽,走上小康之路。
? ? 影片《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他將中國航天精神與小人物聯系起來。通過深扎根于蒙古地區的老干部李叔,為這一地區的脫貧奉獻了一輩子的青春。在面對兩個不學無術的小男孩時,他并沒有放棄,反而讓他們通過觀看神舟飛船返回地面的壯觀畫面,對他們進行感召。
? ? ?精準脫貧,脫離的是生活上的貧困,扶持的是心理上的志氣和希望。
7
永遠的護航
? ?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飛機少,于是在國慶典禮上,出現過幾架飛機多飛幾次的場景。而隨著新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造飛機技術越來越強,已經不缺飛行的飛機了。
? ? ?影片《護航》由文牧野執導,講述了女飛行員呂瀟然努力成為中國的精英女飛行員的故事。她受中國女排精神的引導,勵志成為一個對中國有貢獻的人。在不斷地歷練之后,她成為了全能的優秀飛行員。但是在閱兵式上,她被作為替補飛行員,這也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白費了。
? ? 但是在關鍵時刻,她決定服從組織安排,并在閱兵式當日幫助隊友克服障礙,成功地完成任務。每個優秀的人只想把自己做到最好,然后把最好的自己呈現出來為祖國做貢獻。
? ? 每一個故事,代表著中國的一個又一個十年。七十年,我們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在往后的七十年,中國也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8